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

2024-05-24

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通用9篇)

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 篇1

第一,在活动中练习。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幼儿的各种活动安排是很紧凑的,他们充分和同伴交往的时间不多,因此我们常可以看到许多幼儿在厕所里玩耍、交流甚至不肯出来;或者上课时讲话、不专心。因此,我们在安排活动时,充分保证给幼儿有一定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与自由交往的机会。如来园和离园时的区域活动,让他们自由搭配,自己选择区域,自己选择同伴一起玩耍游戏。在游戏活动和户外活动时,我们也给他们提供充分自由的空间,要求教师尽量不去干预。

第二,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得失立即兑现的情况下,幼儿通过交往技能的训练,才能真正积累交往的经验。当幼儿运用已掌握的交往技能在与同伴交往的实践中取得成功后,教师要及时的给予肯定,并且帮助分析幼儿成功的原因,强化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

一是重视移情训练对幼儿同伴交往的促进作用。移情又叫感情移入,即我们时常提到的情绪感染与共鸣。让幼儿学会与人和谐的相处,重要的是要让幼儿学会观察、体验以及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实验表明,在接受一段时间的移情训练后,大多数幼儿的同伴关系有了较大的改善,许多幼儿由于能从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避免了同伴间因小磕碰、小摩擦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

二是家长应重视独生子女的交往。在家庭中家长应该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要让幼儿敢说话、爱说话,家长应适当地带幼儿进入自己的社交圈子。如吃东西时,有老人的家庭,家长应教育幼儿先让给老人,没有老人的小家庭应让幼儿和父母亲共同分享。

2.开设课程和全面渗透相结合

开设课程就是要将幼儿同伴交往方式和能力的培养纳入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这有利于对幼儿的人际交往教育系统而有效地开展下去。同时,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也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的生活,通过日常生活的指导,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学习一定的人际交往技能,为今后的社会适应能力打下基础。

3.强弱搭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通过分组,教师可以让交往能力较强的幼儿和交往能力稍弱的幼儿一起,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利用户外活动和散步活动这两个全园集中性的开放活动时间,开展跨年龄段的相互交往活动;鼓励幼儿同园内其他工作人员接触等,以此来拓宽幼儿的交往范围,引导幼儿使用合适的交往行为方式,进一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虽离不开成人的培养,但主要还是幼儿平时自身的体验和实践经验积累的结果,成功的同伴交往能促进幼儿的正确行为,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交往的技能。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呼吁大力加强教师专业意识,努力提升家长认识,尽可能地调动一切人员,以做好教育转化工作,思想培养工作,确保每个幼儿健康、和谐的成长,同伴交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为将来的生活、成长及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建人.幼儿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卫生问题及对策[J].山东教育,(9)

[3]邹泓.同伴关系的发展功能及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2)

[4]林筱泓.浅谈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培养[J].教育评论,(1)

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 篇2

混龄教育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背景下, 混龄教育能够帮助幼儿与不同年龄段的同伴交往, 以弥补独生子女缺乏与异龄同伴交往体验的遗憾。因而对混龄交往进行研究能够帮助发挥其重要作用, 帮助幼儿建立更全面的同伴交往关系, 有利于幼儿今后发展。

一、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作用

(一) 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意义

幼儿的同伴交往指年龄相近的幼儿群体之间的一种互动行为, 同伴关系对于幼儿的发展来说有着无法取代的重要意义, 幼儿时期的同伴关系决定了幼儿在今后成长过程中能否很好地适应社会, 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成人对于幼儿的教育不能够代替幼儿同伴交往的行为,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幼儿同伴交往的重要意义[1]。

(二) 混龄交往的作用

混龄交往指打破以往幼儿同龄交往的限制, 把不同年龄的幼儿组织在一起进行活动, 让他们互相交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导致当今幼儿没有兄弟姐妹, 缺乏与不同年龄的其他幼儿的交往体验, 因此针对这样的现状, 我国已经开始初步尝试混龄交往, 帮助幼儿建立更全面的人际关系, 帮助幼儿在与不同年龄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最终达到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的目的。

混龄交往是一种着眼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手段,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的就是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 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 而在这一过程中, 幼儿需要的不仅是学习如何关怀别人, 幼儿本身也需要得到关爱, 不仅需要树立良好的自主能力, 还需要与同伴学习合作, 在这些方面, 混龄交往相比同龄交往具有更大的优势, 能够为幼儿这些方面的发展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使幼儿得到充分锻炼和成长。不同年龄的幼儿在一起活动和学习, 还会增加幼儿之间认知冲突发生的几率, 这对幼儿来说是一种促进自身社会理解的方式, 幼儿之间产生的观点冲突往往能够帮助幼儿超越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2]。

除此之外, 混龄交往能够帮助“大带小, 小促大”, 从而让年龄较大的儿童与年龄较小的儿童互相学习, 小的孩子能够从大孩子的语言表达、行为方式等方面得到学习, 大的孩子则能够学习照顾关怀小的孩子, 从而帮助他们学习与人分享, 互相谦让。在混龄交往的过程中, 能够帮助这些独生子女学习互相照顾体贴, 弥补独生子女成长环境的缺憾, 同时能够促进幼儿自身情感的发展, 从而在这一阶段遏制他们独立性较差、依赖感强的性格的形成。

二、混龄交往的实例分析

(一) 实例分析一

小东是大班的孩子, 年龄较大, 强强是中班的孩子, 年龄较小, 两个孩子一起为手套找朋友 (配对) 。强强站在一堆手套前看了看什么也没做, 小东跑过来对他说:“你的那个手套是绿色的, 上面有一朵花。”说完小东就去手套堆里寻找, 而强强还是没有动, 小东看到强强没反应, 就把找到的手套给强强看, 说:“我已经找到了。”然后就去一边玩了。

在这一情景中, 大一点的孩子相较于小的孩子来说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强, 小东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他主动告诉弟弟应该怎么找, 随后又自己找到了手套, 说明小东具备一定的沟通意识, 并且乐于帮助强强, 但强强一直没有反应, 也没有和哥哥交流, 这让小东感到不知所措, 于是只能去一边自己玩。这就反映出小东不知道怎样帮助弟弟, 怎样能让弟弟跟他一起玩, 而强强在接到哥哥的提示后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反映出两个孩子在沟通上存在一些问题, 应当对他们予以正面引导, 告诉小东应当与强强一起找手套而不是自己找, 而强强应当认真听哥哥说话, 并帮助哥哥。

针对此情景反映出的多数孩子合作意识较为淡漠的问题, 应当在班级内开展一些有关合作的游戏, 让幼儿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以游戏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 并不需要过多的讲解和教育, 就能够让他们在游戏的同时真正体验到合作的意义所在。

(二) 实例分析二

中班孩子明明和小班孩子龙龙。玩具室里, 明明正在用拼插玩具拼一个桌子, 龙龙在一边看, 龙龙看了一会儿对明明说:“这是怎么做出来的?”明明放下玩具说:“我教你吧。”紧接着明明就把拼好的玩具拆开, 重新给龙龙拼了一遍, 龙龙看后将玩具用哥哥教他的方法拼了起来, 两个孩子很愉快地玩着拼插玩具, 并不断探索新的玩法。

在这一场景中, 两个孩子能够较好地沟通, 并且小的孩子能够主动向大孩子请教, 大孩子也能够给予弟弟积极的回应, 并且能够放下玩具帮助弟弟, 可以说两个孩子的互动是比较成功的。在这一过程中, 大的孩子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了乐趣, 而小的孩子学会了主动向别人请教, 并且从大孩子那里学到了知识, 这一场景很好地体现出了混龄交往帮助孩子形成互帮互助性格的作用, 展现出了混龄交往的益处。

三、对于混龄交往发展的展望

混龄教育能够很好地帮助幼儿获得人际交往经验, 并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学习知识和社会规则, 但单纯地把不同年龄的幼儿放在一起并不一定能够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因此教师应当主动设计混龄交往的环境, 让幼儿能够在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地获得人际交往和学习知识的机会, 如在幼儿游戏过程中给予幼儿特定的玩具, 促进幼儿交往行为的产生, 或者带领幼儿展开一些强调合作精神的游戏等, 这些都能够促进混龄交往中幼儿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及合作意识的养成。

结语

在幼儿同伴交往过程中, 混龄交往的意义尤为重要, 教育者应当重视其对幼儿健康发展的作用, 主动为混龄交往建立良好的环境, 让幼儿在混龄交往的过程中得到能力提高和全面发展。

摘要:在幼儿成长过程中, 同伴交往有着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 而混龄交往则是幼儿同伴交往中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幼儿成长,同伴交往,混龄交往,作用

参考文献

[1]吴育红.混龄背景中幼儿异龄同伴交往的实证研究[J].晋中学院学报, 2013, 01:90-93.

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篇3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作用,再具体分析提升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互动性的对策,旨在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同伴交往;混龄交往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091-01

幼儿混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之前我国一直推行计划生育政策,让混龄幼儿交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独生子女缺乏与异龄同伴交往的遗憾,所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混龄交往的作用,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幼儿同伴关系,从而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一、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作用

混龄交往主要是一种以幼儿社会性发展为切入点的教学手段,而幼儿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主要就是学会如何适应社会?如何构建良好的同伴关系?其中,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但需要学会关怀别人,而且也应该学会如何获得他人的关爱;不但需要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还需要加强与同伴进行学习合作。因此,混龄交往比同龄交往具有更大的优势,不但有利于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促使幼儿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成长,而且还能够增加幼儿认知冲突发生的几率,引导幼儿提升社会认知水平。

二、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对策

(一)为混龄交往创造必要的环境,开展趣味性的游戏活动

幼儿园是幼儿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所以幼儿老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特点来采取混龄交往的教学方式。同时,由于当前我国大部分家庭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与其他幼儿交往的机会较少,很容易产生孤僻和自私的心理。因此,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为幼儿创造更多交流和合作的机会,构建良好的混龄交往环境。其中,幼儿老师可以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条件设置混龄交往的特定区域,并结合幼儿的年龄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创设和谐的混龄交往环境,以便每一位幼儿都具备参与区域活动的机会,从而在根本上防止幼儿因流动性过大而影响幼儿之间的情感基础,全面提升混龄幼儿情感交流的水平。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为其提供多种交流方式

在引导幼儿进行混龄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为其提供多种交流方式,以便为幼儿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老师应该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特点实行不同的交流方式,以确保幼儿之间能够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其中,在幼儿的日常教学过程中,老师可充分利用图书、拼图和绘画等道具,开展丰富多样的交往活动,以便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发展创造更加丰富的交流渠道。例如,在组织幼儿开展“摘苹果”的小游戏时,老师可以充分利用活动时间将事先准备好的苹果树、木棍、凳子、苹果和小筐等道具分发给各个小组的幼儿,并让各个小组的幼儿比赛谁能够摘得最多的苹果。而老师则在这个过程中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引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交流方式。这次活动开展的意义就是: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整个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帮助,努力完成这次比赛游戏。通过开展这样的交往活动,有利于促进幼儿在混龄交往中更好的成长。

(三)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念,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在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间的分工与合作越老越密切,所以人们之间的合作能力对其成长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幼儿的日常教育过程中,老师应该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念,促使幼儿深入理解正确的合作理念。其中,幼儿同伴交往中的混龄交往是一种立体型的交往模式,其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均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在同一个活动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混龄交往中的幼儿相互配合才能够更好的完成一项游戏或者任务。这种体验是同龄幼儿在交往过程中无法实现的。例如,在组织混龄幼儿交往的过程中,一般年长的幼儿常常会扮演领导者的角色,而年幼的幼儿则会选择听从年长幼儿的安排,这种合作与分工的形式能够有效增强幼儿的合作能力,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案例:一个幼儿中班的孩子杨阳与幼儿小班的孩子宇宇,一同在玩具教室中,而杨阳正在使用拼插玩具拼一个桌子,而宇宇则在一边进行观看。宇宇看了一会儿便对杨阳说道:“这种玩具是怎么样做出来呢?”杨阳便放下自己手中的玩具说道:“我教你吧。”然后,杨阳便将自己拼好的玩具拆开,重新给宇宇进行拼了一遍。宇宇用哥哥教的方法拼起来,两位孩子便非常愉快的玩起了拼插玩具,并不断探索更多新的玩法。在整个活动场景中,两个孩子都能够很好的进行合作与交流。其中,小的孩子能够主动向大孩子进行请教,而大孩子也能够给予弟弟一些帮助,所以可以说这两个孩子的互动是比较成功的。同时,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也能够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而年龄稍微小一点的孩子也学会了主动向别人请教,充分展现出了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优势,能够让幼儿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有效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

(四)及时处理好交流中的问题,做好疏导工作

以混龄交往的方式展开幼儿教育,虽能促进幼儿之间友好情感的发展,却也难免会产生一些消极情感,如年龄稍长的幼儿会对年幼幼儿持轻视态度,而年幼的幼儿往往会因对年长幼儿的嫉妒而产生厌烦之心,因而在游戏过程中,年幼幼儿因经常犯错而导致年长幼儿不愿意与之进行合作,加之无论年长或年幼幼儿,均不懂得如何正确处理此种关系。对此,教师便需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做好幼儿之间的疏导工作,并加强对年长幼儿的引导,使其懂得关心、爱护年幼的幼儿。进而真正体现出婚龄交往的价值,确保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实例:小强是一个大班的孩子,年龄偏大,而小刚则是幼儿中班的一名学生,年齡较小,两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在一起为手套找朋友。小刚站在一堆手套之前仔细的瞧了瞧,什么也没有做,而小强则跑过来对小刚说道:“你的那个手套是绿色的,上面有一朵花。”待小强说完,小刚便跑去手套堆里进行寻找,而小强却没有动。这时,小强看到小刚没有任何行动,便将自己找到的手套拿给小刚看,并说道:“我已经找到了。”然后,自己就走到一边去玩去了。

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与年龄稍微小的孩子比较而言,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要稍微强一些,而在活动的过程中,小刚都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这种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小刚主动告诉弟弟怎么寻找手套的朋友,并且自己认真的寻找手套,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小强具备一定的沟通意识和乐于助人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张更立, 沈静.幼儿混龄交往的社会性教育功能分析[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 2007(2).

[2]黄莉.幼儿同伴交流中混龄交往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 2015(2):216-217.

同伴交往教案 篇4

教学对象:五年级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目标

(一)认知:

认识到同伴交往的重要性;

知道同伴交往的基本技巧。

(二)情感、态度:

能够热情主动地与同伴进行交往;

能体验友谊带来的乐趣、成就感和愉悦感。

(三)技能:

学会认识并分析自己同伴交往存在的问题;

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学内容

(一)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二)人际交往的技巧: 1,善于倾听

2,悦纳、赞美他人 3,积极沟通 4,为他人着想

教学重点:

通过各个辅导游戏和活动,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

通过引导学生的互动,引导其思考和发现自身与人交往时存在的问题,学会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增进适应能力。

教学方法:游戏、讨论、讲授等 教学过程

导入

观看“找朋友”的视频,引出我们从小就渴望与他人交往,希望有很多的朋友,朋友伴随我们成长,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同伴交往。

我们知道“人”字,是由一撇和一捺构成的,这么简单的“人”字,却有着深刻的含义。如果把它解释为我们与朋友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一撇就是我们自己,这一捺就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如果没有这一捺,这个“人”就不完整了。如果没有这一捺的支撑,没有朋友的支持、帮助,这个“人”就很难站得稳,可见朋友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性。

朋友对我们来说到底有多么的重要呢?下面我们来做个现场调查,请大家闭上眼睛,回忆一下与朋友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好,现在睁开眼睛,我想大家回忆到的与朋友的生活点滴一定有着许多的不同,现在,想到快乐片断的同学请举左手,想到了难过片断的请举右手,如果两者皆有请举双手。

小结:与朋友相处的点点滴滴多么让人难忘,朋友对我们来说多么重要,而且朋友多了路好走,我们都希望能交很多的朋友,我希望通过今天的课程,能让大家学会与朋友交往。你们有信心在这次活动中学会与朋友交往吗?

技巧学习

1善于倾听 做一个小实验,请两位班上同学做关于人际交往的即兴演讲,老师先让两位演讲者到室外去准备,然后要求全体学生在A同学演讲时都要装出一副漫不经心的模样,或看窗外,或看天花板,或与同桌聊天。老师、学生观察演讲者的情绪变化;要求在B同学演讲时:注视说话者,身子稍稍前倾,面部保持自然的微笑,表情随对方谈话内容有相应的变化,恰如其分地频频点头。

老师及时对刚才演讲的学生说清楚刚才活动的真相,及时进行心理调节,同时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同时使同学们理解到人际交往中的关键是自己的态度和行动。倾听应注意:

眼睛:自然的眼神接触,目光在对方嘴、头顶、脸颊两侧范围内; 表情: 配合内容的专注表情;

动作:身体面向说话者,稍微前倾; 语言:适度简短的语言 2悦纳、赞美他人

说话是一门艺术,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也能把人说跳,学会赞美别人,是我们为人处事必须要知道的一个道理.1小故事:○“两只野兔”

有甲乙两个猎人,各猎得兔子两只回来,甲的妻子看见冷漠地说:“你一天只打到两只小野兔吗?真没用!”,甲猎人不太高兴,心里埋怨起来,你以为很容易打到吗?第二天他故意空手而回,让妻子知道打猎是件不容易的事情.乙猎人遇到的则恰恰相反,他的妻子看到他带回了两只兔子,欢天喜地,“你一天打了两只野兔吗?真了不起!”,乙猎人听了满心喜悦,心想两只算什么,结果第二天他打了四只野兔回来.两句不同的话,产生了完全相反的结果.人的根本天性就是喜欢自己主动地做一些事情,而不是被动的,而赞美就有这样神奇的效果.人总是喜欢被称赞的,无论是六岁的孩子还是古稀的老人都一样喜欢称赞,尤其是喜欢将自己和别人比一比,将自己说的比别人好一点.称赞是欣赏和感谢,它给人的喜悦是无法比拟的,一张冷漠的面孔和一张缺乏热情的嘴是很令人失望的.2用赞美的话语描写自己的同桌。○3 积极沟通 1小游戏:撕纸 ○为了让大家体会沟通的作用,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两张纸,希望大一点,先拿一张出来,大家按照我说的做。

“大家闭上眼睛,全过程不许问问题,不能和同桌或者前后的同学讨论,要独立完成,先把纸对折,再对折,再对折,把右上角撕下来,转180度,把左上角也撕下来,争开眼睛,把纸打开”

现在同学们可以看一看同桌的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撕的纸,看一看,你们的是否相同。我想大家现在都看到了,很多同学的都不一样。

我现在要请一个同学上讲台来指导同学们再撕一次纸,指导语和老师刚才的相同,不过这次同学们可以向这位同学提问。

同学们现在再看一看同桌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撕的纸,和自己的是否一样。大家应该都看到了,这一次大家撕的纸,大同小异,对吧?同样的指导语,却有不同的效果,正是说明了,沟通的重要性,如果不沟通就没有办法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也没办法让别人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与朋友之间良好的沟通具有无穷的力量。要成为真心朋友,就要从沟通做起。沟通的无穷力量来自于朋友之间的真诚与关注!用真诚与关注架起沟通的桥梁,释放真心的力量,因为桥的另一端是你的伙伴!

2传话游戏: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存在信息损耗,还可能产生误会;我们一点要多沟通,减○少误会的产生。

妈妈赶马,马慢,妈妈骂马。妞妞溜牛,牛拗,妞妞拗牛。4 为他人着想

同学们,请用你们的两个食指做一个“人”字给老师看,„„,同学们,你们做的“人”字在你们看来是“人”字,可是在老师看来是一个“入”字,可是老师叫你们做一个“人”字给老师看,这反映了什么问题呢?这说明啊,同学们只考虑到了自己,而没有考虑到老师,没有想过老师看到的会是什么。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做事说话只考虑到了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他人的感受。所以,我们要为他人着想,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多想一想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办。

尾语

同伴交往活动课教案 篇5

1、使同学明白同伴交往的重要性,积极融入团体,学会表达自己。

2、使团队成员突破心里障碍勇敢踏出交往第一步,可以彼此信任相互协作。

二、活动方案

同学们:你们喜欢交朋友吗?你们知道如何和人交流,和大家融为一体吗?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些简单的活动,让大家了解同学交往的重要性。学会相互协作。

活动一:

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每组排成一列,给每组第一名同学一张纸条,上面写上一句话,让该同学记住这句话后说给后一位同学,依次传答给最后一名同学,然后让最后一名同学说出他说听到的话,与第一名同学拿到的纸条上的话做比较。

活动二:

将全班同学分成四组,每组排成一列,发给每名同学若干张白纸,每组第一名同学面向讲台,

其他同学背向讲台,告诉每组第一名同学一首歌的歌名,让他用笔在纸上画一幅画来表达这首歌,传递给第二名同学,第二名同学根据他对第一名同学的画的理解猜这首歌的歌名但不说出来,继续用画表达这首给第

三名同学,按照这种方法依次传达给最后一名同学,让他说出他所猜到的歌名,然后与第一名同学听到的歌名做比较。大家在做第一个活动的时候会发现:虽然只是一句简单的话,但通过许多人口口相传,最后一个人听到的话就可能与原话有所不同,甚至是大相径庭。想要把一句话原模原样的传达给别人尚有难度,更何况两个不认识的人相互了解,相互交流,所以大家要如何正确清晰的表达自己,这样才可以交到好朋友,和大家融为一体。第二个活动也是一样,第一名同学对一首歌有自己的理解,他用他自己的方法表达了这歌,而其后的同学又根据自己对这幅画的理解用自己的方法向后一位同学表达了这幅画,虽然大家表达的同一个意思,但经过多次传递就变成了另外一个意思。这也说明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表达方法,大家在与同伴交往时要认识到这一点,不能把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强加给别人,这样才可以促进同伴之间的和谐相处。

活动三:

挑选两人一组,进行双人走游戏。深入感悟交往技巧,感受友谊默契的重要性。

介绍游戏规则。

两个学生并排站好,用布条绑住各自的一条腿,进行走路,看看那组走的快,最先到达目的地。教师喊口令,学生出发。教师一边进行裁判,一边捕捉可供教育依据的事实。

在规定的距离内,哪一组最快到达为胜者。

游戏结束后,谈谈体会和感受。

想一想:世界上有没有只靠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事情?有没有必须靠两个人以上才能完成的事情?那么,世界上有没有一个人根本就完成不了的事情?

学生简答后,教师归纳:世界上的很多事情是要靠和别人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

请同学们分析以下工作需要几个人才能完成。

出一本书; 制造一辆汽车; 一台晚会

归纳:完成一项工作都需要众人合作,小到日常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比如平时的成绩和卫生评比,都是要靠全班同学的努力才能得到的,大到国家的`建设,都需要合作,只有大家的共同合作,齐心合力,才能收到更多的成功!就像我们的双手,紧紧的我在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团结合作。

每个学生通过游戏和自己的感触,对你的好朋友进行赞美。

在赞美中找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值得自己去学习的地方。

如果说尝试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和别人交往是解开人际关系不和谐的第一秘诀的话,那么,尝试赞美别人的长处,尝试去爱和欣赏每一个人是解开此结的第二处方,这一良方会使你保持平和、满足和自豪的心态。让学生最近一段时间值得赞美的人和事。让学生在这十分钟里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与人打交道。

总结

最后,告诉同学们:大家在交朋友时不仅要学会如何交流,如何正确的表达自己,更需要在与同

伴交往时求大同,存小异,保持和谐愉快的同学关系,建立良好的友谊,为自己的学生生活留下美好的回忆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主动,学会赞许、真诚,要多考虑对方的感受,可以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还要学会感谢,学会感恩,有时候一个微笑,一点帮助就会收获很大的友情,让他人觉得无比的温暖。

小学生同伴交往心理辅导方案 篇6

孟州市韩愈小学 应豫宁

一、活动主题:“性格魅力测试站”

同伴关系在中小学生的发展和社会适应中起着重要作用,促进中小学生与同伴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提高其人际适应能力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不良的同伴关系可能导致自卑感、孤独感、学校适应困难等问题,甚至会对学生以后的社会适应造成消极影响。

二、活动目的:

1、使团体成员明确同伴交往的重要性,积极融入团体,学会表达自己。

2、使团体成员突破一些心理障碍,勇敢踏出交往的第一步,并且正确对待冲突,做到彼此信任、相互协助、融洽相处。

3、使团体成员感受与人交往的快乐,体会与人相处得到的温暖,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并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保持与同伴交往的热心。

三、活动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

四、活动场地:一个桌凳较少、较宽敞的大教室

五、活动时间:40分钟

六、活动过程:

(一)、导入

在活动开始之前播放背景音乐“相亲相爱一家人”,营造活动氛围。

(二)、活动流程:

1、领导者描述情景:你参加了一个夏令营,在这个夏令营里你结识了很多性格迥异的人,有真诚的、善解人意的、乐于助人的、体贴的、热情的、善良的、活泼开朗的、风趣幽默的、聪明能干的、自信的、心胸宽阔的、脾气古怪的、不友好的、饶舌的、自私自利的、自负傲慢的、虚伪的、恶毒的、不可信任的、性情暴躁的、孤僻的、冷漠的、固执的、心胸狭隘的,等等。

2、组织成员进行讨论:你最不愿意和哪三种人做朋友?最愿意和哪三种人做朋友?并简要地说明理由。

请每位成员在心底对自己作一个评判(不需要说出来),你认为自己最类似于以上哪两种人?优缺点各选一个。然后仔细倾听其他成员对此的评价,从而了解自己的性格在人际交往中的受欢迎程度。

3、领导者根据成员的发言,记录下每种性格的魅力指数。最愿意和某三种人做朋友,那么根据喜欢程度的高低,这三种性格分别记+3,+2,+1分;反之,最不愿意和某三种人做朋友,那么根据讨厌程度的高低,这三种性格分别记-3,-2,-1分。所有成员发言完后,计算每种性格的总分,得出该性格的人际魅力指数。

(三)、组织大家进行交流:

1、自己在这个活动中学到了哪些东西?并且思考,你的人际关系现状如何?是否合适?

2、你认为是自己身上什么性格品质给你带来了好人缘?或者如果你的人缘不太好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试着一边整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反思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比如:是否因一时愤怒的情绪而失去了曾经的知己;是否因太自我中心忽略他人的感受而被周围的朋友渐渐疏远),找出自己需要继续发扬和改进的地方。

注意事项:本次活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性格和认识自身的人际关系的同时,可能引发部分学生(尤其是同伴关系不良学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教师要注意观察,并加以适当关注。

(四)、活动总结:

浅议幼儿同伴间交往能力的培养 篇7

一、帮助幼儿了解同伴, 培养幼儿之间乐意交往的兴趣

认识了解同伴, 产生相互交往的兴趣, 调动与同伴主动交往的积极性, 是幼儿与同伴之间交往成功的关键。天天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 会讲出许多电视上的新鲜事, 小朋友都很喜欢听, 连他自己都觉得很了不起, 活动时不是说这个笨, 就是说那个傻, 渐渐的, 小朋友们都不愿跟他说话, 他非常难过。我和他一起认真分析了原因, 告诉他每天小逸总第一个来园帮小朋友搬椅子, 而且歌唱得非常好听, 小夕天天抢着帮老师擦桌子, 等等。天天明白了每个小朋友都有长处和不足, 瞧不起别人是不对的。从此再也听不见他说小朋友笨了, 孩子们又喜欢他了, 常常有好多小朋友围着他, 问长问短或听他讲故事。我把这件事的成效延伸到全班活动中, 经常组织孩子说说好朋友的名字, 夸夸自己的好朋友, 让小朋友们进一步认识自己的好朋友, 激发幼儿与好朋友交往的兴趣, 调动积极性。

二、营造轻松愉悦的交往环境, 强化幼儿的合作意识

为幼儿创造温暖、关爱、信任、合作的交往环境, 使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积极交往的意识。一次在活动区中, 孩子们拼出了楼房、大树、花篮等, 摆在了展台上, 小宇经过努力塔成了一架飞机, 他把别人的作品全都碰倒放在一边, 把自己的飞机放在那里, 同区的小朋友看见, 气愤地指责他, 有的跑来“告状”, 我走过去惊讶地说:“哎呀!多可惜呀, 这么漂亮的楼房都倒了, 小朋友多不容易才搭好的。”看到小宇有点难为情的样子, 我热情地鼓励他:“跟小朋友说对不起, 他们就会原谅你的。”小宇小声地说:“对不起。”“没关系。”听到伙伴们的原谅, 小宇把头抬了起来。“现在只有一个作品, 太孤单了。还有一点点时间, 咱们一块重新搭好吗?”““好。”小宇和大家大声地说, 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小宇和大家一起合作, 很快就把楼房、大树、花篮等重新搭好了。孩子最初并不懂得什么是合作, 但教师的鼓励与肯定使他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从而向友好合作交往的方向发展。他们的进步获得了肯定和认可, 这样便形成了良性循环:集体接纳了他们, 他们也学会了适应集体, 并从中找到了交往的乐趣, 强化了合作的意识。

三、运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手段, 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1.通过文学作品促进幼儿与同伴友好交往

幼儿文学作品融教育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 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对陶冶幼儿的情操、帮助幼儿潜移默化地学习友好交往的规范语言具有极大的价值, 对幼儿的交往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学理论认为, 由于受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 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对语言的操作表现出三多三少:动作多, 语词少;具体形象词汇多、抽象词汇少;语言重复多、符合语法规则少。他们对交往语言的学习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 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对话, 也可以是儿歌、故事等文学作品里的角色对话, 我通过儿歌《好朋友》、故事《屋顶上的大蘑菇》、《懂礼貌的小白兔》等文学作品中的正面形象和礼貌对话影响幼儿, 使幼儿受到这些文学作品的感染, 学会使用规范语言友好地进行交往。

2.利用游戏帮助幼儿掌握友好合作的能力

游戏是幼儿生活的基本活动, 也是他们最喜爱的活动。教师可在各种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交往, 学会合作, 探索出一些交往的技能。如一次区域活动中, 我走过去给他们播放了一首刚学过的歌曲, 并随着音乐拍起了手, 几个孩子都拿起各自的乐器, 跟着音乐打起了节奏, 歌曲结束了, “真好听, 多棒的一个小乐队呀!”孩子们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都笑了起来。这时琪棋说:“我看见电视上还有人唱歌呢, 我想唱歌。”小逸也跟着说:“对, 还有人跳舞呢。”五个人中三人拿乐器伴奏, 还有一个唱歌一个跳舞的, 玩得开心极了, 然后她们把这个节目表演给全班的小朋友, 大家拍手叫好, 她们乐得合不拢嘴, 深深体会到了友好的游戏所带来的乐趣, 合作交往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强化。

3.在矛盾冲突中提高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方法

幼儿受年龄得限制, 很难主观客观判断、理解, 冲动, 经常在游戏、学习等方面因看法不同而产生冲突。午餐后, 轩轩和小慧不约而同地将小手都伸向了汽车玩具:“是我的!我先拿的!”“不对!是我先拿的!”两个人僵持了起来, 谁也不让着谁, 我说:“今天你们俩都想玩汽车, 可是, 你们俩现在这样, 会玩不成的, 我知道你们不是故意要抢的, 让我看看谁是懂得谦让的好孩子呢?”小慧先松了手:“我让你先玩吧!”于是我赶紧表扬了小慧, 显然是老师的肯定发挥了效力, 最先谦让的小慧找到了心理平衡, 而轩轩也开始动摇:“我也是好孩子, 我也不抢。”她把玩具给了小慧, 我表扬了她们, 并鼓励她们一起玩汽车, 她们高兴地玩了起来。在幼儿发生矛盾冲突时, 我觉得首先发挥孩子们的主动性, 让他们自己解决, 如果孩子解决不了, 老师再适当地引导他们分析问题, 帮助幼儿学会正确地解决问题及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方法。

4.通过养成教育让幼儿掌握与同伴礼貌交往的技能

礼貌用语是交往的钥匙, 一个经常使用礼貌用语的孩子一定会博得众人的喜爱。因此, 我把礼貌教育作为我班的养成教育重点,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与孩子一起练习使用“××早”、“××好”、“××再见”、“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别客气”等词汇, 帮助孩子形成礼貌用语系统。在游戏和主题活动中, 保持平常的态度, 以商量的口吻与孩子讨论问题, 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让孩子从中习得与同伴交往的正确态度, 日积月累地形成良好的文明行为, 如不独吃、挑食, 对同伴不逞强、不霸道, 尊敬老年人、长辈, 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等。我除了教给幼儿交往的礼貌语言外, 还教给孩子友好交往时的表情、动作, 经常以“大朋友”的身份参加到活动中, 积极引导和做好示范, 帮助孩子扫除在活动中出现的障碍, 掌握与同伴交往的技能。

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 篇8

看待幼儿同伴关系要分龄

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同伴关系有着自己的特点。同伴交往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密切,同伴关系将渐趋成熟。

以物为中心的3~4岁

这一阶段是孩子同伴关系的混沌期,孩子的同伴交往没有明显偏好,同伴关系多以物为中心。起初,孩子之间交往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获取玩具或者寻求帮助,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交往的目的才逐步倾向于同伴本身,开始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或者为了让同伴与自己合作与交流而发出交往的信号。3~4岁孩子的同伴交往有很强的随机性和情境性。一方面,他们两两之间固定的互选朋友的情况还不多,一般情况下也不太能主动与同伴建立稳定的联系,更倾向于喜欢具有友好交往态度的同伴,如喜欢与爱笑的孩子交往。交往过程中产生冲突的原因一般比较简单,如“他不给我玩玩具”“他推我”“他不跟我玩儿”等。但是产生冲突之后往往过不了一会儿就可以继续一起玩。另外,在有一定任务的情境下,如在表演游戏中或者是小组游戏中,即使不受同伴欢迎的孩子,也能与同伴进行一定的配合、协作,因为活动情境本身已规定了同伴之间的作用关系,对其行为也有一定的制约性。

总的来说,这一阶段的孩子更多表现出来的是“以物为中心”的同伴关系和冲突特点。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常被成人当众批评的孩子会给同伴留下负面的印象,乃至成为被小朋友们排斥的孩子。家长要多鼓励,尽量少地当众批评某一个孩子。

转向以人为中心的4~5岁

这一阶段是孩子同伴关系的分化期,孩子在同伴交往中的主动意识明显增强,同伴地位的分化日趋明显。4~5岁孩子的同伴交往具有探索性和冲突性的特点。一方面,他们开始主动与同伴建立关系,并能尝试与不同的同伴间建立关系。两两之间互选朋友数也开始比3~4岁增多,大多数孩子都能进行交往。另外,孩子之间的交往关系和冲突特点也开始从“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表现为他们往往会将注意力从对方是否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转换为与自己的自尊相关,如不喜欢同伴批评自己、不想被有意欺负。他们成为好朋友的标准逐渐趋于明确,喜欢的理由往往是能陪伴自己一起玩、一起吃饭、一起活动等;而不喜欢的理由往往是因为对方打自己、批评自己、骂自己等。

这一阶段,孩子对同伴逐步有了明显的喜欢和厌恶,受忽视的孩子人数逐渐减少,受欢迎和被排斥的孩子人数增多。家长仍要多鼓励,给他们创造交往的机会。

爱说“我们”的5~6岁

这一阶段是孩子同伴关系的形成期,孩子多自发地在小群体中进行同伴交往,具有了相对稳定的同伴关系。5~6岁孩子的同伴交往具有群体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他们有了稳定的互选的朋友关系,同时开始出现了自发的小群体。与上一阶段一样,他们喜欢同伴的理由依然是对方是否能陪伴自己一起活动,只是从言语上来说,他们更倾向于提到“我们是一个小组的”或者“我们是一起的”。他们在自发的小群体中进行交往,交往的对象也比较稳定。但他们通常会根据自己以往的印象,而不是据同伴在此时此刻的表现去判断喜欢还是不喜欢。这一阶段同伴交往的冲突多发生在小群体中,大多是由于缺乏合作技巧而致,不过,小群体内同伴之间的互动也会令他们改变自己的一些行为。

家长要更多引导孩子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方法,对于孩子同伴交往中的摩擦和争吵,切不可以“不吃亏”的思路教育孩子,或者强行终止孩子的交往,而应教给孩子正确的交往方法,鼓励孩子学着自己解决同伴交往中的问题并能够原谅他人。

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

孩子自出生开始就有着不同的气质类型和个性特点,有的活泼好动,有的腼腆安静,在同伴交往中无不体现者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特点,理解孩子的行为,特别是正确引导不善于交往的孩子,避免他们发展成为交往困难的孩子。

对易被忽视的孩子应多鼓励

有的孩子因为性格内向、好静、胆小,不主动参与同伴交往,易被忽视,家长可以从亲子关系着手,鼓励孩子在与父母的交往中练习社交的方式,让孩子发现自己的行为可以引起父母的反应,获得“自我肯定”的概念。这种概念正是孩子自信心和自尊感的基础,也是其同伴交往积极、健康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另外,家长还可以争取教师的配合,给孩子表现的机会,引导其他孩子发现其长处,及时鼓励和表扬,提高孩子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并通过一些有效的教育活动达到促进孩子交往的目的。

对易被排斥的孩子应在方法上多引导

有的孩子因为性格外向、容易冲动、过于积极好动,在交往中采取了不当的方式,如想积极参与活动却只会用抢的方法,或者是捣乱以引起同伴注意,因此家长要在孩子的交往方式上去引导。家长应注意在家庭中不作专制式管教,如果对孩子的同伴交往干预过多却又缺乏具体而明确的行为指导,很可能造成孩子的高攻击性。在亲子交往中,家长应该对孩子的需要敏感,对孩子的不当行为给与正确的反应和方法上的引导,孩子会从中学会如何与他人正常交往。营造温暖的家庭气氛、对儿童作中等程度的控制、对儿童的活动或感兴趣的东西表现出积极的反应、实行民主的管教,更容易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

(付晶艳 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幼儿教育学教师)

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 篇9

[摘要]同伴关系既是儿童社会化的内容,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标志。幼儿期是同伴关系开始发展的时期,此时期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对儿童日后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它在儿童社会化及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通过深入研究幼儿心理理论,并且通过对幼儿同伴关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等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协同家庭和幼儿园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教会幼儿同伴交往的技巧和策略,提高幼儿同伴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关键词]同伴关系;同伴交往;社会性;交往技能

一、幼儿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它是同伴交往的结果;同时,既成的同伴关系又对同伴交往的强度、交往行为的内容、方式和性质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同伴交往和同伴关系是一种共生关系:同伴交往是同伴关系的动态展示,同伴关系是同伴交往的静态表征。

同伴关系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儿童社会化和身心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同伴之间年龄相近,兴趣一致,支配权平等,有一种自由宽松的氛围,幼儿可以充分表现自我、发现自我、肯定自我,心理感受积极而愉悦,对幼儿来说,那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社会。这种同伴关系主要在幼儿同伴交往中体现,随儿童年龄增长而增加,成为其社会性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同伴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同伴交往有利于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认知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社会化的前提,它能为幼儿掌握社会规范、学习社会行为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社会交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一种实际操作能力。它指的是人在与他人交往时所表现出来的运用口头语言、身体语言、情绪和认知等方面的能力。

(三)同伴交往为其将来社会角色扮演作好积极准备

观察发现,幼儿对成人世界的社会角色有很大的兴趣,他们喜欢玩角色游戏,坚持不懈地对社会角色进行模仿、探索、认识,为自己将来的社会角色做着积极的准备。

二、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幼儿与同伴之间交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有:

(一)当前在幼儿同伴交往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为中心的幼儿为人处事总以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不顾及他人。他们固执己见,很少关心他人,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我国现阶段的幼儿大多是在家中享有特殊地位的独生子女,所以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更加以自我为中心。

(二)少数幼儿表现不合群。他们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得较孤僻、任性,不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戏,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常常闷闷不乐,甚至过分敏感。他们喜欢一个人呆在一边,不愿让别人接近自己,更不会主动与同伴玩合作游戏。

(三)有些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如:骂人,踢人,推人,对别人吐口水,争抢玩具,叫别人绰号,故意刁难小朋友,等等。如不及时矫正这些行为,幼儿会逐渐形成傲慢无礼、脾气暴躁、冷酷无情等不良情绪。

(四)有些幼儿有多动症的倾向。上课捣乱,不听课,同时不是招这个小朋友,就是惹那个小朋友,弄得没有小朋友愿意和他玩。

三、依据引起问题原因,对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的思考。

(一)家庭方面

1.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改善家庭成员间关系全家人应和睦相处,互相体谅,给孩子一个祥和、安全的家庭交往环境。尽量不在孩子跟前过多地暴露父母双方的分歧甚至争执,避免给孩子的心理带来阴影。

2.转变养育观念,改进养育方式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最初是通过与家长交往,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原则和方法的。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既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缝康。引导幼儿学会关心自己的亲人,注重亲人的感受,防止过分的“自我中心”;家长不必时时刻刻陪伴在孩子身旁,要有意识地给孩子独立游戏的机会,让孩子在独自游戏中独立探索、解决问题,逐渐形成坚实的自信心。(二)幼儿园及教师方面

幼儿同伴交往教育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与同伴关系的发展。

1.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必须提高。教师之间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对幼儿的同伴交往的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给幼儿以榜样和示范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群体人际关系的协调。同时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幼儿,要学积极表扬和鼓励幼儿,对幼儿评价要全面合理。因为教师喜欢并经常表扬、给予表现机会多的幼儿大多是“受欢迎者”,此类幼儿同伴关系好。

2.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种温暖、关爱、尊重和信任的心理气氛和教育环境。创设幼儿需要帮助和能帮助别人的情景,培养幼儿乐于帮助他人的精神。使幼儿感受到群体生活的优势。这样的群体容易使幼儿获得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并能够表现出较强的交往动与持续交往的兴趣。

3.要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的机会。有研究表明,在游戏尤其是角色游戏中幼儿易产生合作行为。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能够意识到必须承担一定角色的相应责任,这同时也保证了幼儿参与的热情。这也是移情训练的应用要求,通过交换角色,使幼儿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思考,理解他人感受情绪等。这有利于促进幼儿摆脱以自我为中心, 避免了同伴间小磕碰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促进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4.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的有利于幼儿开展社会性交往的玩具。儿童早期的同伴交往大都是围绕玩具发生的,通过玩具,幼儿可以表达对同伴的邀请,在使用玩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等待和与他人分享、合作等。

5.幼儿园要开设课程和全面渗透相结合。开设课程就是要将幼儿同伴交往方式和能力的教育纳入到幼儿园的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去,使它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活动课程。这在我国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已有体现。《纲要》的健康教育内容和要求部分第一条明确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这有利于幼儿人际交往教育。同时,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也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幼儿的生活秩序,通过日常生活的指导和训练,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学到一定的人际交往技能,为今后的社会适应打下基础。

(三)提高幼儿同伴交往的技能

幼儿同伴关系不好,很大程度是由于幼儿缺乏交往的技能所致。所以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教给幼儿一些具体的交往技能。以下例举六种。

1.学会用商量的口吻与人说话,在无意伤害别人时说声“对不起”等等,强调能主动地向别人问好,要用眼神注意对方,并学会微笑。2.在训练参加同伴活动或邀请同伴时,要强调几种特殊的行为表现:例如:在希望加入伙伴活动的时候,有礼貌的打招呼,然后加入伙伴当中并同他们交谈。

3.训练合作技能时,必须强调轮换,分享游戏用品,遵守游戏规则,公平的游戏,还要教孩子学会商量式的语言,比如:教孩子说:“请你借我一下行吗?”要比直接去抢夺更会受人欢迎。

4.训练帮助他人时,强调对别人的请求提供帮助,乐于助人,帮助别人克服困难,才能获取同伴们的喜爱;获得更多的朋友。5.训练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要让孩子独立思考,尽量让幼儿独立去解决问题,如果孩子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能在交往过程中得心应手。

6.在仪表、打扮方面,要强调整齐、干净,并可以对外在修饰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在社会交往中,干净的幼儿容易被他人所接受。除以上交往技能外,如运动能力,游戏技能,学习水平以及体态好坏等因素,也会影响孩子们之间的交往。

四、问题总结与未来新型良好的幼儿同伴关系的展望。

幼儿同伴关系在其社会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同伴关系状况是多因素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幼儿同伴关系现状不是很良好,幼儿不合群、自我为中心等,造成在每个班级中都存在“受排斥者”与“受忽略者”的问题,不仅应该引起幼儿园,家长及社会的高度重视,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为此而努力,因为孩子们就是我们的未来,社会的未来,祖国的未来。因此为了帮助我们所有的孩子们都能拥有一个新型良好的同伴关系,为了我们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的长大成人,并且融入社会大家庭,我们不仅需要我们的家长、老师,我们还需要我们社会各界为我们的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从而为孩子们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协商,合作,共享,互帮互助的良好同伴关系,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不抛弃、不放弃,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将成为我们社会的栋梁,祖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33 [2]朱玉红.试论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作用.学前教育研究.1996,1 [3]陈国眉、冯小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 [4]庞丽娟.幼儿同伴交往类型、成因与培养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1 [5] 武建芬.幼儿心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6]皮杰著.卢潜译.杰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版社1990 [7]维果茨基.余震球选译.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8] 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1 [9]喻小琴.幼儿同伴关系问题及交往能力培养的思考.陕西师范大学教科院,陕西西安710062 [10] 刘静.浅谈同伴交往对幼儿在社会性发展起促进作用.京通幼儿园

[11] 束从敏.幼儿同伴关系的调查与分析.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系助教,芜湖,241000

浅谈培养中班幼儿自我服务意识

本学期,在大教研组的带领下,我们较系统地学习了《指南》,结合《指南》健康领域中有关培养中班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谈谈自己学习、实践的体会。

我们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幼儿从不主动收拾自己用过的东西,有的幼儿看见自己脚下的废纸,不是主动捡起放进垃圾筒里,而是用脚踢到别的小朋友的脚边,有的幼儿从不主动参加幼儿园的值日生工作,问其原因说自己不会干,妈妈不让干等等。其实这些行为都反映出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没有养成自我服务意识及自我负责的习惯,又体现出缺乏责任心这一让幼儿终生受益的良好品质。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责任心是非常重要的。可一个人的责任心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在一定的年龄会自动出现的,它需要个人在常年累月的生活中去经历和体会不同的情境才能慢慢获得的。所以我们本学期着重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让孩子们小就对自己的行为形成责任心,有意识地锻炼他们承担责任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人际交往及社会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入手:

一、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的自我责任心

自我责任心主要是对自己有关的事如对自己的生活、游戏、学习、行为等负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和小朋友们一起讨论在幼儿园里哪些事情是需要我们自己做的,他们会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如整理玩过的玩具,自己穿衣服、塞裤子等等。在家里哪些事情需要自己做的,如:让自己学会叠被子、衣服,系鞋带,种植小植物。除此以外,我们还请小朋友们说说在家里我们可以帮助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情。如帮爸爸妈妈拿茶杯、扔垃圾等等。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自理能力,更主要的是培养了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

二、实行值日生制度和划分责任区,培养幼儿的集体责任心

由于中班幼儿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已经发展了,对自己所担负的任务有了责任感,开始意识到值日生工作是自己的任务,自己有责任把值日生工作做好。为此,我们实行一周值日生划分责任区并进行实施。我们分别请小朋友负责碗筷分发任务、卫生间检查任务等。到一日活动结束还可以请小朋友评选出今日最佳值务生,还有奖品奖励给他们。

三、利用教师的榜样作用,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我们生活在幼儿园这个小天地里,教师是幼儿的楷模,教师的修养水平及为幼儿设置创造的环境,将潜移默化地熏陶着幼儿,并直接影响幼儿的成长。要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教师首先要有责任心,在平时,我们要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爱幼儿园、集体、爱班上的一纸一物,和孩子间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使幼儿在一种充满责任意识的氛围中学习,从而增强了幼儿的责任感。身为幼儿老师,我们首先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时刻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对社会、对他人的爱心。

四、利用积极的评价,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由于心理发展水平的局限,特别是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中班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总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他们还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独立客观的评价,往往根据成人的评价来评价自己或他人。而自我意识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特别会影响幼儿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其中也包括孩子责任感的树立。于是我们主要通过激励性评价、在评价中,注意集体评价和个人评价的结合。在平时我们发现有的幼儿在洗完手后经常不关水龙头就转身离去了,看到这种情况,我马上会轻轻的走到那个小朋友身边提醒他不要忘记我们要节约用水呀。有时有的小朋友碰倒小椅子后,看一看就转身走了,不会把小椅子扶起来,于是我会走过去,告诉他,小椅子好疼呀,可是我不会自己起来,麻烦你帮我一下好吗?我们常采取个别交谈的形式,而不是当众给予批评或惩罚。这样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如在制作手工等活动结束时,有的幼儿能及时主动的收拾好用过的物品,而有的幼儿则只关心着自己的作品,我就及时的组织幼儿讨论、评价这些行为的对错,以此来促进幼儿弥补自己的过失。孩子们都是在很轻松的氛围中开心的接受,并及时的改掉自己错误的行为,提高自己的自我服务意识。

五、形式各样的区域游戏,帮助幼儿掌握、巩固自我服务技能。

幼儿生活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决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坚持不懈的锻炼。

1、自主选择个别化内容,进一步掌握技能。我国著名教育家曾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为了巩固新中班幼儿正确使用勺子,并锻炼他们正确地使用筷子,我们创设了智勇大闯关的个别化内容,活动中让幼儿根据提示来闯五关,提供了勺子舀玻璃珠、筷子夹塑料条、筷子夹乒乓球、筷子夹玻璃珠等等。为了帮助幼儿较好地掌握叠衣服方法,提供分解图片,让幼儿自己看图进行练习,效果较好。还有为了帮助幼儿更好的掌握使用拉链的技能,同样提供了图片,方便幼儿练习。通过活动的练习,再次帮助幼儿掌握自我服务技能。

2、角色游戏中,再现自理技能。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将生活技能融入游戏,更便于幼儿掌握。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游戏结束后,学习将物品分类放好。在角色游戏中,我们增设了“贝贝家”,幼儿在游戏中帮助娃娃家宝宝清洗衣物,晾晒衣物,以及整理衣物。

上一篇:车务段见习生个人见习总结范文下一篇:健身前台经理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