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精神文明建设总结及“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2024-09-09

“十一五”精神文明建设总结及“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精选5篇)

“十一五”精神文明建设总结及“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篇1

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总结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交通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时期,也是交通运输系统在狠抓农村公路建、养、管、运各项工作的同时,大力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时期。五年间,我们按照省、市交通主管部门和县文明办的统一安排,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完善农村路网结构,方便群众出行和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为宗旨,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根本,以弘扬“百折不挠、负重赶超、敢闯敢干、争创一流”的交通精神为重点,以构建和谐文明企业为主要抓手,深入开展全员参与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通过开展农村公路建、养、管、运各项工作,不断加强队伍建设、文明行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建设,以及广泛开展争先创优和学右玉变作风活动等,为推动交通运输系统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撑和保障。榆社县交通运输局在过去的五年中被评为完成工作目标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海事工作先进单位、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在市劳动竞赛中,荣立集体一等功一次,集体二等功一次;先后有52名职工受到省、市、县表彰;有5名基层党员被评 为优秀党员。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确保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为推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我们及时调整充实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组,建立了由党总支书记、局长任组长,党总支成员任副组长,局属各单位一把手任成员的领导机构。局机关各股(室)、运管、路政、机械工程处、公路工程处、各乡(镇)公路养护站都成立了相应机构,并确定了相关事项,具体承办人员。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领导班子成员在分管工作范围内协同抓,广大干部职工和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共同参与,共创交通运输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的工作氛围和格局。

(二)坚持“五个结合”,促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是坚持把创建学习型机关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不断提高全体干部员工的素质。我们按照市局和县委关于建立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的相关要求,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专题讲座,观看电教片等多种形式,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四、五、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右玉精神,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论述,并按照学好政治必修课,学精交通行业的业务专业课,学懂1—2门选修课的总体要求,认真执行星期二、五学习制度,鼓励把职 工开展自学活动,并对学有所长、学有所专的学习型职工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是坚持把行风建设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的工作特征就是“服务”。如何服好务,既是检验交通运输工作的标准,也是交通运输行业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工作责任心的具体体现。我们从抓基层、抓一线做起,通过建设文明示范路、文明服务汽车站、文明服务客车等有效载体,充分展示了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的精神风貌。通过治理公路“三乱”,开展文明执法等活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塑造了交通运输系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形象。

三是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党风问题,是关系执政党生死存亡的问题。交通运输局集行政、事业、企业于一体,工作任务繁重,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各有侧重。农村公路建、养、管、运哪方面的工作都不能出现偏差。这就更要求有一个团结战斗的领导班子,有一支敢闯敢干、敢于拼搏的职工队伍。要建立好班子、好队伍、就必须有一个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就是要在党风廉政建设上下功夫。我们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实施局务公开,尤其是在事关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坚持公平公正原则,达到干群关系的融洽。在工程建设中,严格执行相关程序,在招标、投标、工程放工、资金结算、工程验收等环节,全部实行“阳光作业”。我们还积极与纪检、监察部门和县检察 院联系,举办预防职务犯罪专题座谈,与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剖析职务犯罪的特点、动向极其危害,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办事,建一流工程、不倒一个干部。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树立崇高的理想,防止产生拜金主义思想,在交通运输系统这个“高危”行业,始终保持清醒头脑。要从河南省四任交通厅长“落马”的案件中吸取教训,争当廉洁奉公的模范。

四是坚持把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同行业精神文明相结合。为丰富广大职工文化生活,局机关建起乒乓球室、象棋室,在“五一”、国庆、元旦、春节期间,组织职工开展歌咏、诗朗颂、猜灯谜等活动,局领导干部主动深入到离退休职工家中走访问候、征求意见,对促进社会和谐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是坚持把中心工作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过去的五年,我们按照省、市交通主管部门及县委、政府的统一安排,坚持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当地工农业生产,服务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宗旨,组织实施了9项农村公路改造项目,完成村通水泥(油)路436公里,新建公路桥梁10座,五年项目总投资21465万元,比“十五”期间增长17%。在实施上述工程中我们克服资金不足,施工期短、高温多雨等不利因素,强化工程管理,确立党员示范岗位,组织开展劳动竞赛,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 的先锋模范作用,教育广大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做贡献,尽心尽职创佳绩,努力营造创先争优、你追我赶的工作氛围,实现了交通事业发展的新突破,取得了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三丰收”的好业绩。

二、“十二五”期间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规划要点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是交通运输行业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我省实施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市实施“四化”率先发展区的重要时期。我们要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围绕我县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不同阶段的中心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农村公路建、养、管、运及客、货运输、安全运输、路政管理、文明执法等各项工作为载体,以创建文明行业和和谐单位为目标,努力提高全员政治业务素质,树立交通运输系统良好社会形象,广泛开展行业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实现我县交通运输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二)工作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我县交通运输系统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和谐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扎实有效,社会评价满意度明显提升,精神文 明创建活动充满活力,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力争交通运输局和局属各单位跨入行业先进行列,继续保持市级文明单位荣誉。

(三)工作重点:

1、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

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十二五”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深入推进文明、文明科室、文明家庭建设。

2、大力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建设。要进一步完善领导机制、工作制度和奖惩制度,真正把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落到实处;要丰富学习内容和方式,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化媒体和现代教育手段,把职工学习培训活动提上一个新水平;要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学风,注重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和促进交通工作、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学习,提高创新能力、协同合作能力、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大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质量。

要按照建一流队伍,创一流服务的总体要求,继续推进文明行业、文明窗口、文明单位建设。要大力开展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巾帼建功等创建活动,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4、大力开展行风建设和行风评议工作。要根据县纠风办和市局的要求,认真抓好行风建设,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和纪检监督。通过行风建设和行风评议,规范行业行为,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促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5、大力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要通过组织各种文体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业文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宣传到职工、团队及家庭。要通过唱红歌、到红色旅游景点参观等形式,弘扬革命传统、传承革命精神,牢固树立艰苦创业和科学发展的理念,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为实现上述目标,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对行业精神文明的领导,完善工作制度、落实工作责任,形成行业精神文明建设长效机制。二是要强化监督检查,坚持行业精神文明建设与工作目标,党风廉政建设同部署、同考核,对创建行业精神文明工作不力的,开展问责、追责、造成严重影响的给予党纪、政治处分。三是建立和完善激励制度,对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连续二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给予一个月的工资奖励。总之就是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确实把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推向一个新水平。

“十一五”精神文明建设总结及“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篇2

关键词:村镇建设,农民住房建设,建议

如何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 历来是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的一个环节, 随着时代进步的步伐, 村镇建设被提到议事日程, 移民建镇、新农村建设再次拉响了村镇建设的号角, 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对村镇建设作出了明确的指示, 一个全国性的新农村建设在“十一五”期间掀起了高潮, 拉开农村建设的序幕。回顾“十一五”村镇建设, 既有成功的经验, 也有失败的教训, 在此, 笔者就“十一五”村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十二五”发展的对策谈几点认识, 供大家参考。

1“十一五”村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1 规划滞后建设, 缺乏监督管理

移民建镇、新农村建设等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的工作, 也是各级政府的一项中心工作。由于建设项目在广阔的农村, 因此没有引起各地县、乡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足够重视, 许多人认为没有进行详细规划的必要, 或者说建设一哄而起, 规划根本就来不及, 造成管理无法可依, 导致建设形势杂乱无序、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不符。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一般村镇对农村建设没有建立完善的专职管理机构和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管理程序, 以至于村镇建设常常处于由少数人说了算的人治状态, 甚至是无政府管理状况。因而导致农村违章建筑事件时有发生。

1.2 安全隐患较多, 资源浪费严重

村镇建设由于没有正常的基建程序管理, 农居的设计、施工都没有相关的资质, 导致建筑结构不能满足规范的安全标准的要求, 如抗震、防台、防雷、防火等就达不到标准要求。因此, 新建的房屋和老房屋一样, 经不起一场自然灾害如台风、地震和雷击的破坏。还有不少新建房屋因电线质量不合格或者布置不规范, 而造成漏电失火和触电事故。与此同时, 密集的建筑、杂乱的布局, 曲折而狭窄的道路。一旦失火就会殃及比邻或者自身难保。

村镇建设中的自建住房大多是独门独户, 两家之间常常为两道高墙, 这种现象不仅浪费土地资源, 而且浪费建筑材料, 造成农村土地资源越来越紧迫。值得引起大家高度重视的是村镇住房没有较长远的规划, 从而造成住房拆了建, 建了拆, 有的农居近30年来已经反复拆建多达五六次, 少则二三次, 严重地浪费各种资源。

1.3 缺乏配套设施, 生活生产不分

村镇建设常常由农民自己投资, 近几年中尽管国家在移民建镇中有一些补贴, 这些款项都以建筑材料的形式补贴到农户手中, 并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使用。因此, 村镇建设中基础设施不完善, 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 污水排放无序, 绿地严重匮缺, 环境质量低下, 极大的影响到农民的生活质量。其结果不但日常生活便利度低, 而且常常环境污染, 使环境质量急剧下降, 将直接影响当代与下一代的身体健康。

从目前的村镇建设中, 我们不难看到许多农民建房还保持着原始的习俗, 生活与生产不分。常常是人和鸡鸭猪牛羊马等畜禽共居, 虽说这样便于养殖管理, 但是大大的影响了居住卫生条件, 而且不少居民内兼办工厂作坊, 产生的废气, 噪音, 废水污染, 严重地影响了环境和农民健康。

1.4 缺少传统特色, 发展空间不足

在现代化建设的影响和冲击下, 一些具有传统特色的建筑逐渐消失, 被现代化建筑取而代之, 土洋杂合, 不伦不类的造型与历史文化积淀格格不入。有些地方在移民建镇时常常把老建筑全部拆除, 使农村的建筑风格完全丧失了历史的承传。

与此同时, 大多数农民的新建房只考虑满足当前实用的需要, 对中长期发展没有保留余地, 造成一些新建房屋没有多久就要打墙改造, 甚至拆除重建。

2“十二五”村镇建设采取的对策

2.1 强化规范管理, 坚持规划先行

村镇建设要实施有效严格的法治管理, 县乡两级政府必须设立管理机构, 固定专职管理人员, 制定成套的管理办法 (含法律、规章、标准、程序) 和监督管理的机构、人员、规定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村镇建设管理有法可依、违法必纠, 才能克服村镇建设的无政府状态和人治管理。

一旦建立了正常的管理体制, 就有条件规范程序管理。第一步就必须做到规划先行, 规划应该因村而异。例如, 以村庄现状的新旧程度以及历史价值的高低为划分依据, 可将村庄规划类型划分为新村建设规划、半旧半新村落的“建设与整治结合型规划”、老村落保护与整治规划。以村庄固有的区位优势、社会人文环境、历史文化习俗、山水自然风光等要素为划分依据, 村庄规划类型有工业型村庄规划、生态农业型村庄规划、旅游型村庄规划、混合型村庄规划等。以上两种划分方式之间存在相互对应和重合的关系。规划应从“选型”入手, 首先明确所在村庄的特定类型, 再选择与之相应的村庄建筑等要素造型与风格, 力求“一村一容”;在确定了村庄“个性”的基础上, 按照规划的要求寻求相对应的农居模式, 防止千村一面。

2.2 坚持因地制宜, 确保安全第一

新农村建设规划要从实际出发, 根据新农村居民的生活性质、风俗习惯、因地制宜, 体现各村镇特点和地方特色:结合当地气候与地理环境特征, 把住宅、公共建筑、绿化, 与户外活动场所、道路、交通设施、公用设施、生产加工等各项实体, 在空间上综合有序的布局。对新农村住宅进行科学的功能分区, 主要是对生产功能与生活功能的合理分工;凡是对生活质量有影响的生产功能, 应在规划阶段就将其拒之于住宅居住区之外。若受经济水平限制或出于特定条件的需要, 可允许某些无污染的生产功能及虽有轻度污染, 但采取“微型”、“分区”、“严控”等手段能确保控制污染的部分功能进入住宅居住区。

新农居必须考虑安全第一, 如必须采取合格的建材, 房屋结构应考虑抗震、防火、防雷、防蛀、防腐, 结构与电线、电器应该考虑规定年限内的使用安全等等。为了保证达到这些要求, 就必须按基建程序管理, 如:农村建筑必须经具有专业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设计, 专业施工队伍进行施工, 或者采用标准化设计和工厂化生产 (国外许多农村建筑常常采用这种方法建造) ;并且还应该实施相应的质量监督手续, 这样才能保证使用的安全和耐久。

2.3 完善设施配套, 节约土地资源

新农村建设, 应该按照规定比例配置相应的环卫配套设施, 包括公共下水道、生态化粪池、公共厕所倒粪站、卫生户厕;在污水处理方面, 建议每个村庄都配置类似“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净化池”的处理设施等;在垃圾处理方面, 有条件的农居环境, 应该具备健全的垃圾收集系统, 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 充分回收垃圾中的废旧物质资源, 积极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 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除此之外, 还应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套村委员、幼儿园 (托儿所) 、村民保健站、文化站、老年活动室、活动场地、小商店等村民生活必备的各种公共服务设施。

在充分考虑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基础上, 我们要力争节约土地资源, 为子孙后代留足耕地。具体地讲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从规划着手, 控制容积率和建筑密度。依据各类村庄与村庄实际, 该集中的适当集中, 以提高公共建设的利用率;该保持原有布局脉络的, 就应坚持保持, 在此基础上尽量提高各种公建设施的利用率。 (2) 需要合理确定规划设计标准。住宅定位应合理, 面积合宜。根据需求, 科学家确定住宅建筑面积, 既要舒适实用, 又要考虑到农民经济承受能力和土地资源的稀缺性限制因素, 控制合理的建设规模。应对各地具体情况情况制定宅基地面积标准:如杭州对农房宅基地作了如下规定:大户不超过125.6㎡;中户不超过110㎡;小户不超过75㎡;联排住宅不超过108㎡;人均用地不超过60㎡, 等等。 (3) 禁止新建单户独院式农居, 适当照顾农村习惯, 允许两户联建, 留有一定的间距, 提倡4户以上联建和多层公寓。 (4) 住宅区不搞大广场、宽马路, 以满足使用及消防即可。 (5) 新建房与空心村改造相结合, 鼓励自然村, 适度集聚, 坚持“建新拆旧, 一户一宅”, 腾出旧房宅可投入使用。 (6) 农民建房应在经规划批准指定的区内建造, 禁止私自建造。竣工后应当经有关部门验收方可投入使用。 (7) 禁止使用黏土实心砖, 限制使用粘土多孔砖, 鼓励使用新型墙体材料, 如混凝土多孔砖等。

2.4 发扬传统文化, 保留民俗特色

建筑是凝固的文化, 农村建筑是反映当时农村文化的缩影, 是农村发展历史的实录。因此, 我们在改造旧农村建设新农村时, 不但要保留有代表性的历史性农居, 而且在建设新农居时必须考虑保留风俗特色, 发扬民族文化传承。例如在杭州河网地区的农村住宅, 就应考虑水乡文化特色, 在民间的一些走亲、访友、过节、婚丧、庆典、祭祖等风俗习惯。农居的造型也应继承传统农居的文化信息, 每家应该保留有一个可自由种植的庭院, 等等。

参考文献

[1]卓勇良、吴可人, 关于优化浙江省农居分布的分析与对策[J].小城镇建设, 2007 (9) :42-46.

[2]刘砾, 南方农村住宅设计可持续发展初探[J].中外建筑, 2007 (8) :47-49.

[3]叶云、孙辉, 等武汉地区新农村住宅设计方案选刊 (二等奖) [J].华中建筑, 2007:25 (6) 33-38.

[4]吴恺, 谈谈城中村改造中新农居的规划和建设[J].新农村, 2007 (5) :7.

小厂镇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篇3

小厂镇位于沽源县东南部,辖15个行政村,59个自然村,4500户,14600人,总面积220平方公里。境内交通便利,东西走向的小白线、南北走向的宝平线贯穿全镇,距北京260公里。

一、“十一五”工作总结情况

“十一五”以来,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突出发展第一要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正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健康发展。

一是发展思路更加完善。镇党委、政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多次召开各种层次的会议讨论,最终确定了打造“四区一带”(商贸流通区、农业示范区、畜牧养殖区、生态旅游区和主导产业带)发展格局,加速推进京北生态经济强镇建设的发展思路。

二是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2010年,全镇实现国民 生产总值778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65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0元。分别较2005年增长55.7%、44.9%、79%。

三是城镇建设扎实推进。五年来,完成了小厂镇城镇建设规 划,完成旧城改造10000平米,新城建设50000平米,改造并新建城镇公路15公里,安装路灯30盏,铺设自来水管道1500米。特别是2010年,完成新民居建设360户共32040平米的主体建设工程,总投资达到4300万元。

四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五年来,全镇实现村村通公路33公里;建候车厅4座;完成水浇地改造5000亩,输电9000

米;硬化葫芦河渠道200米,完成田家营泄洪渠清淤208米;完成低压改造1800米;整改移动、联通线路1000米。

五是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0年,全镇共发生上访案件8起,较2005年下降75%;结案率达到100%,全镇未发生一起非正常访案件。禁毒工作实现了零种植,法轮功专业村新农合缴纳率达到90%以上,全镇社会形势比较稳定。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还比较缓慢,缺乏重大立镇项目,全镇几乎没有财政收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干部群众的思想还有待于进一步解放,不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下一步加以努力解决。

二、明年乃至“十二五”工作谋划情况

2011年,我镇将按照县委、县政府发展战略,围绕全镇既 定经济发展思路,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全年完成国民生产总值843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66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80元。到“十二五”末,全镇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700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完成12000万元,工业增加值完成1000万元,第三产业完成4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

围绕实现以上奋斗目标,今后五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加速推进城乡一体化

一是加快新民居建设。2011年,完成投资3000万元,完成小厂村新民居建设二期工程250户22460平米及基础配套设施、村活动中心、村委会等建设任务。同时,启动野马营3个自然村的新民居联建工程。二是完成政府附属楼建设工程,实现派出所、城建所、司法所、计生服务站、文化站等站所一院办公,便民服务大厅投入使用。三是完成文化广场建设工程。投资20万元,完成广场绿化、硬化、亮化,新上音乐喷泉一处。四是力争引进上级项目资金,完成镇区地下排水工程。到“十二五” 末,完成整个镇区旧城改造工程;6个中心村迁并完成50%以上。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把调优种养业结构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着力点来抓,重点抓好蔬菜、舍饲养殖和食用菌三大主导产业。一是大力发展节水、设施蔬菜。在现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新建设镇区赤宝线东千亩节水蔬菜种植片区,作为小厂村新民居住户的产业保障。同时,在仁和堡中心村规划建设占地200亩的大型蔬菜交易市场一处,达到可辐射仁和堡、长梁沟、光明、馒头山、小厂、白庙洼等双万亩蔬菜种植村的规模,2011年完成场地“四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通互联网)工程,建起部分恒温库,初步投入使用,之后逐年完善。二是大力发展舍饲养殖。积极引进客商,在石柱子村新建现代化奶、肉牛养殖场一座,在万水泉新建肉羊养殖场一座,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为全镇发展舍饲养殖开好头、起好步。2011年,力争全镇奶、肉牛舍饲养殖分别达到1000头,肉羊舍饲养殖达到2000只。到“十二五”末,使舍饲畜牧业真正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三是大力发展食用菌产

业。加大对三河源食用菌有限公司的关心和扶持力度,2011年新上食用菌深加工生产线,延伸产业链条,进一步增强龙头带动能力。同时,扶持我镇博源菌业责任有限公司发展壮大,在原有50个大棚的基础上,新增大棚100个,发挥好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力争到“十二五”末,带动没有种植蔬菜和发展舍饲养殖的村户均发展食用菌大棚一座,使其成为这类村的产业保障。

(三)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充分发挥我镇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积极引进开发商,加速旅游资源开发。一是加快野马营水库水上及湿地草原综合旅游开发。目前有3家北京旅游开发公司正在做该旅游项目规划,下步我们将进一步强与他们的合作,选最有实力、最有诚意的公司合作。二是加快九龙泉旅游开发。依托两处旅游景区,逐步将野马营中心村、椴木梁村和西湾子村建成家庭旅游专业村。

(四)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

依托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和我县丰富的无公害农副产品资源,在加快发展城镇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到2015年,力争把小厂镇打造成辐射京津、内蒙、承德等地的农副产品集散地。一是建杂粮杂豆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一座。2011年完成场地选址和“四通一平”工程,力争引进企业建设经营。二是加快仁和堡中心村蔬菜市场建设。三是增加农家店数量,扩大覆盖范围,逐步使每个行政村都有农家店、农资店等商业网点。

(五)大力发展绿色矿业

协助有关单位重点抓好红泥滩村萤石矿、煤矿和野马营铀钼

“十一五”精神文明建设总结及“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篇4

一、“十一五”规划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人民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生态果园,绿色果园、平安果园、和谐果园”为目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全力推动镇域经济的发展,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到,“十一五”规定确定的目标任务将全面完成。

(一)经济协调持续发展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01x年到201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由6.01亿增加到11.2亿元,年均增幅17.3% ;农业总产值由1.07亿元到1.82亿元,年均增幅14%;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4203元增加到7020元,年均增幅13.42%;固定资产投资从201X年的9686万元增加到20的2.3亿元,年均增幅27.5%;全镇居民储蓄大幅度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农业结构调整有实质性进展。“十一五”期间,我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产品品质结构,订单农业发展迅速,土地流转卓有成效,实现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田汉、花果、大河三个村重点建设万亩水稻高产示范片、新明村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建设的1000亩优质有机稻生产基地、华醇葡萄酒厂500亩酿酒葡萄基地、田汉寿昌牌食用油厂1000亩茶油基地都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全镇农业专业合作社24家,入社户数达2500户,实施土地流转6286亩。

(三)农村环境治理加强,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果园镇一直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统筹城乡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十一五”期间,我镇大力实施以“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为主题的绿色清扫行动,广泛发动当地群众实施植树绿化工作。根据农村生活垃圾乱倒乱扔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了“分户收集、分类处理、政府补贴、村民自治、合作社运营”的垃圾处理模式,成立了全国首家农村环保合作社,大大提高了农村垃圾处理的效率,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如今,果园镇的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农民群众用自己的双手美化了家乡环境。年,果园镇被评为XX市环境卫生“十佳”乡镇。

(四)社会事业加快推进。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果园镇政府认真落实省市县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确保农村转移支付金、退耕还林资金、粮食直资金、家电下乡补贴资金、汽车摩托车补贴资金、农村低保资金拨付到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得到全面普及,农民参合率100%。大病救助及时到位,爱心助医捐资踊跃。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规范开展。坚持优质服务月活动与经常性工作相结合,建立健全计生长效机制、激励机制,打开了社会抚养征收难的局面。计生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

----集镇建设速度加快。共投入800余万元全面加强集镇路面电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并通过集中加大对卫生院、果园中学、汽车站、文化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集镇环境,提升了集镇形象和品位,带动了集镇周边土地的升值,促进了集镇的滚动发展。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五年中,共投入800万元完成了10个村(社区)的农电网改造工程;投入近万元,完成了近80公里的村组公路硬化工程;投入2200余万元用于堤防加固、水库治理、山塘清淤等水利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三改一池”工程,全镇共建成新型沼气池6500个,改水改厕5950户,垃圾池7000余个,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平安创建全面推进。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经常对辖区内矛盾纠纷隐患、社会治安隐患、重点人员潜在隐患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排查,加大了对潜在矛盾纠纷的调处力度和重点人员的监控力度,充分依靠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参与,开展治安混乱区域的排查和专项整治,使行辖区内社会治安已有明显好转。201x年上半年,在全市社会治安考核中,我镇综治排名全县第一、全市第七。

----教育卫生工作取得新进展。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学生学杂费、教科书费,并给予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费;多渠道筹措投入资金,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升了教学质量;投入资金上千万元,用于改善果园镇中小学的办学条件,201X年成立了XX县教育基金会果园办事处,目前已筹集捐款300万元;启动贫困家庭大学生救助工程,确保全镇贫困家庭大学生得到资助顺利入学。卫生事业稳步发展:投入200万元完成了果园医院门诊、病房改造;搞好了农村医疗点的建设,农村卫生医疗条件得到有效改善。

二、“十一五”期间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十一五”时期,我镇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镇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自身发展后劲不足,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矛盾突出。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果园镇地处XX县中部,境内既无国道,又无省道通过,交通闭塞,已成为制约果园发展的瓶颈。同时,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薄弱,公路建设指标有限、水利设施建设要求迫切、农民饮水安全未能得到保障。

三是经济结构不优,效益不佳。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太慢,工业没有形成产业支柱,对第一产业没有形成推动力。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农民收入增长不够快,部分群众生产生活仍比较困难。

四是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大,新增项目少,城镇化建设步履维艰,工业化的水平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工业企业效益较差,缺乏发展后劲。

三、“十二五”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及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线,加快推进现代化、城镇化、产业化进程,努力把果园打造成“文明、和谐、富裕、生态”的现代新型乡镇。

(二)发展思路

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生态立镇、农业稳镇、产业强镇、科技兴镇、招商旺镇”的发展思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为主导,以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生态优势、特色优势,努力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取得新进展,全面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努力把果园打造成为“生态、环保、文明、卫生”的典范乡镇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示范乡镇。

(三)“十二五”主要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经济指标为:

----农业产业总产值每年递增8%以上

----财政收入每年递增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年递增12%

----农业纯收入实现每年人均增收200元左右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

---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我镇各项社会事业。

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到,全镇农业总产值要达到3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4.6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200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

(四)“十二五”发展基本措施

围绕上述思路、奋斗目标,今后五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实施生态立镇。充分利用果园镇山水资源丰富、近郊区位优势明显、自然环境优美的生态优势,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统筹城乡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走生态开发、生态发展的道路,努力把果园打造成为“生态、环保、文明、卫生”的典范乡镇。

----做好农业稳镇。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深化农产品加工,拉长产业链,打造“农业牌”,实现农民多渠道增收。

----发展产业强镇。充分利用果园镇的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吸引外来资本来我镇投资开发,带动果园全方位发展。充分发掘发挥我镇区位和资源优势,不断延伸特色农业产业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构建具有特色的生态产业体系,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开展科教兴镇。强化农民培训教育基地建设,拓宽农民培训经费渠道,着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加大科技推广力度,着力提高科技创新力度,为镇域经济跨越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利用城市资本下乡,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契机,按照土地集约节约、服务网络共享的原则,吸引个体工商户的集聚,从而吸引村民建房向规划居住点集中;以政策倾斜为引导,出台规范农民集中建房政策,加大农村示范点的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引领农民向生态、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转变,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带动果园全方位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努力构建以现代农业产业为基础,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合理开发、切实保护各类资源,提高环境承载能力;稳定低生育水平,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未来五年是我镇全面建设小康的关键时刻,我们要坚持发展的眼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民强镇为主导思想,破满破难,开拓创新,为开创发展充满活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富裕安康的生态果园而努力奋斗!

附件:

1、“十一五”期间工作亮点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探索出了“分户收集、分类处理、政府补贴、村民自治、合作社运营”的垃圾处理模式;加快集镇建设步伐,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2、“十二五”期间工作重点

“十一五”精神文明建设总结及“十二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篇5

根据屏山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交通的需要和县交通局《关于编报各乡镇公路交通“十二五”规划的通知》要求,在总结“十一五”的成就与不足,分析“十一五”期间交通行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基础上,现总结规划如下。

“十一五”期间我镇公路建设回顾与总结

“十一五”以来,我们紧紧抓往西部大开发、镇际油路及农村公路建设等重大机遇,在县委、政府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屏山镇公路建设“十一五”工作总结

与“十二五”规划

建成的项目资金欠帐多,资金缺口大,给下一步项目争取或列项后的项目组织实施带来新的困难。

(2)公路养护

镇村公路、乡村公路养护资金不足,部份大中修工程难于实施,养护保通工作比较困难;乡村公路、村组公路附属设施少,公路抗灾能力差,通过能力低,普遍存在晴通雨阻现象,使用效率低。

“十二五”公路发展目标与重点

一、“十二五”公路交通发展形势

(一)公路交通运输在我镇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位置。

屏山镇是一个典型的坝山区乡镇,山区面积的占全镇总面积的86.1%,因此,是以公路交通为主的地区,公路运输占社会性总运量的95%以上。公路交通建设虽然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特别显著的成绩,但公路交通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仍然存在。路网密度低、公路等级低、通达深度低的“三低”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城镇化进程、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无一不需要公路交通。交通不畅,镇村之间的优势不能互补,区位优势和产品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交通不便,信息就闭塞,一些偏远的山区受交通条件的制约,不仅地方经济发展缓慢,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

观念和文化素质也受到很大的影响,严重地制约着屏山建社小康社会的进程。

(二)屏山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交通条件为其服务

按照我镇“建设城市、发展经济、维护稳定、服务全县”的总体发展思路,都需要良好的交通条件,才能发展起来。屏山经济、社会快速的发展,为公路基础设施建设、道路运输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制定一个既有前詹性,又有指导性,既结合实际,又适度超前的规划。

“十二五”期间,我镇的公路交通网络基本上没有改变,但改善公路交通的通行条件,大力推进公路路面质量建设在促进全镇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位置。

二、“十二五”公路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十二五”公路交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以“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网”和“干支并举,建养并重”为指导方针,以质量为重点,以效益为中心,以创新促发展,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

(二)原则

1、服从于屏山整体经济规划和市县交通部门对公路建设规划的原则。

2、坚持长远总体发展战略与近期建设项目相结合的原则。

养护里程达190.5公里,争取上级公路养护资金50万元。

五、“十二五”规划建设规模及进度 1、2010年建设规模

<1>完成六合公路路面硬化工程。该工程总投资715.8万元,2009年7月开工,预计2010年1月完工。

<2>完成马鞍公路14.901公里的路基改造工程。该工程总投资214.03万元,2009年下半年开工,预计2010年初完工。2、2011年建设规模

<1>完成砚瓦公路3.249公里的硬化里程,预计总投资达194.94万元。

<2>完成克梯公路路面硬化工程。该工程总里程达6.6公里,预计投资396万元,力争2011年下半年动工。3、2012年建设规模

完成茂龙公路总里程10.557的路面硬化里程,该工程预计总投资633.42万元。4、2013年建设规模

完成马鞍公路8.99公里的路面硬化里程,预计总投资达539.4万元。5、2014年建设规模

完成村组公路路基改造里程达100公里,预计总投资达200余万元。

六、公路交通发展建议和相关措施

(一)公路建设

1、继续提高对加快公路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公路建设做为基础建设工作中重中之重。

2、转变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加强协调与公路建设密切相关的土地、林业、环保、水利等有关部门的联系,简化审批手续,为公路建设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投资环境。

3、我镇由于财政比较困难,公路建设资金地方配套部份无力拨付,省、市、县交通部门在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加大对屏山公路建设资金的支持力度。

4、镇人民政府多方积极争取国家投资和国家用于公路建设的财政专项投资。

5、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地方作用,包括争取受益企事业单位集资,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加快镇村公路建设。

(二)公路养护

1、在全面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同时,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管养也是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建、管、养并重的原则,处理好建设、管理和养护的关系。

2、要继续完善公路养护经济承包责任制,严格查评和考核制度,实行专业养护和承包相结合的养护制度。

3、坚持服务“三农”原则,抓好乡村公路修复保通工作的监

屏山镇公路管理所

上一篇:可爱的乌龟四年级450字作文下一篇:苏教版一年级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