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渗透德育三要义-德育

2024-09-12

体育课渗透德育三要义-德育(共13篇)

体育课渗透德育三要义-德育 篇1

体育课对于学生组织纪律性的增强,意志性格的锻炼和集体主义思想的养成,具有特殊意义。因此,体育课教学中必须重视德育。体育课进行德育,要遵循“内在”、“贯穿”、“榜样”的三要义,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融合在体育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中,贯穿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

(一)“内在”。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体育课目的意义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党对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无限关怀和重视,懂得德智体诸育的辩证关系,教育学生为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努力锻炼身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集体活动对学生渗透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利用体育锻炼对学生渗透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诚实、活泼、不骄不馁的意志品质的教育;并通过体育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贯穿”。要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教学过程的严密组织,对学生进行高度的组织观念和集体主义思想的教育,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指挥、迅速、整齐、协同动作的习惯。还要通过组织学生布置运动场和体育器材,对学生渗透热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

体育课渗透德育三要义-德育 篇2

体育教学,不仅在于育体,而且也在于育心,古今中外,一概如此。我国西周的礼射,在于“明君臣之礼,明长幼之序”[1],通过射而进行教育。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学校体育教学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体育教学已经从单纯的生物教育观逐渐向注重对人的思想和意志品质、智力和能力、态度、情感和完善人格等培养的全面教育观转化[2]。同时,体育教学在对人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成为越来越多的体育教师所关心的热门话题。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以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2 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教学的特点

2.1.1 体育教学的复杂性

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自组织系统,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复杂非线性关系是引导其不断自组织演进的关键。非线性关系使简单的体育教学要素耦合成复杂的关联结构,也使偶然性成为建设丰富体育教学场景的积极因素。不仅使我们洞察了预测的局限性,而且指出看似微弱的“蝴蝶力量”也可能经由“相干放大”成为影响体育教学进程的决定性因素。以及由于学生的生理特点有很大的差异,同时每个人又具有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征。因此,不同的学生所表现的行为极为复杂,在体育活动中也有各自特点,使体育教学比一般学科显得复杂。

2.1.2 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体育教学的内容丰富多彩,从其所拥有的项目看可以分为田径、体操、球类、游戏、民族体育(包括武术)、韵律活动等等;从运用的形式上看可以分为速度、力量、灵敏、技巧等等。

2.1.3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学校教育的“细胞”是学生,学生发展的本质是个体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的矛盾运动,也即两者之间的对立与统一过程。因此,教育不仅需要充分调动个体的认知活动,而且需要激活个体极为丰富的情感体验,并创造各种教育条件或情境实现两者的有效转化。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时情感与态度、需要与兴趣、沟通与交往等是教育过程的本质要素,也是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体育教学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传统教育所青睐的“知识”要素,实际上是一种外在的教育手段。这些方法在形式上具有形象、直观、易行等特点,符合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果再加上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得当,那对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将具有显著的效果[3]。

2.1.4 体育运动的竞争性和集体性

竞争是体育运动最突出的特点,它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行为特征都充分地暴露出来,各种思想都随时表现出来。另外,体育运动还具有明显的集体性。这种竞争性和集体性使学生产生一种对集体的向往,这种向往所转化出的凝聚力是由个性品质和活动本身所涉及的社会道德规范组成,对体育活动特有氛围的形成和改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体育教学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有利的条件。

2.1.5 体育教学效果的直观性

体育教学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它的教学效果的直观性。经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坚持不懈的锻炼,体育教学的效果将会非常明显地体现出来。如学生身体的逐渐强壮、抗病能力的不断增强等都能给人以直观的感觉。

2.2 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2.2.1 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

爱因斯坦曾明确指出:“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良好的道德、高尚的情操是每个学生的必备素质,也是人们对体育效果和学生评价的重要内容。在体育教学中、在学生的培养中注重道德品质教育,比单纯教给他们体育知识、技能以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2.2.2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助于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便负起社会责任,担起历史使命。中国传统道德强调: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体育教学中加强道德教育,发展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他们必定会想到国家、社会、教师、父母的培养之恩,勤奋学习,自觉地进行自我身体锻炼,为今后富国强民的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以体现“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的、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这就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2.2.3 有助于正确处理竞争与协作的关系,弘扬集体主义精神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要使每个学生摆正在集体中的位置,正确处理竞争与协作、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之间的关系。在体育中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品德,才能使他们具有集体主义精神、高尚的风格情操和乐群合众的意识,以及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2.2.4 有助于培养一大批追求理想和真理的学生,净化体育道德气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事业包括体育事业,总是要与物质利益挂钩,但不能因此而变成追求世俗的荣誉、地位和财富的奴隶。不管时代的潮流和社会风尚怎样,人总是可以凭着自己的品质,超越时代和社会,走自己正确的路。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教育学生树立科学化的政治信念,全心全意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3 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形式

2.3.1 结合学生的特点渗透德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差异、认识水平、接受能力和运动能力等千差万别,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长善救失,扬长避短。同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所以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应从学生的具体情况、个性差异出发,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特点,并在发现和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中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体育教师在渗透德育过程中必须善于了解和启迪学生的内在需要,引导他们去追求和探索,促使他们将教育内容内化为自身素质。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注意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顾及到小部分,而忽视大部分。还应特别注意将德育所包含的各项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体育课一般在操场上进行,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大大增加,具有活动空间大和扰动因素多的特点,学生的个性和言行特征容易表露,各种思想随时都可以表现出来。所以教师要培养好体育骨干,使他们在课内外体育活动中起到助手作用。同时,应考虑到各班还存在着一部分对体育不太感兴趣的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积极性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些学生主要表现为体质弱、能力差、顽皮淘气等。

2.3.2 课堂教学

课堂教育是体育教学的要求,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如在室外课的开始部分,我们常做一些队列练习。在进行练习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大家做动作时要时刻想着集体,按照口令做到步调一致、精神抖擞。如果一个人的动作错了,就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容貌、精神”。因为通过这一要求,不仅能有目的地培养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而且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使学生做到运作整齐一致;既达到了体育课的要求,也使学生有一个严而有度的良好上课氛围。

2.3.3 教师应树立良好的形象“身教胜于言教”

教师本身就是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思想品德、言谈举止都会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老师有上课迟到早退、放任自流、教学态度不严谨、业务不精等不良行为,将会对学生产生消极的作用。为此,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修养,要严于律已、为人师表,要以良好的师德、精湛的技艺去教育启迪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2.3.4 寓情于教,以情感人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双方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如对动作不协调的学生多加鼓励,对生病学生多给温暖,经常进行师生交心活动,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等手段,会使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良好的情感。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在良好情感的催化下,学生会自觉愉快地接受,甚至还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迫切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融的教学气氛中,才能起到激励其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作用。

2.4 体育教学德育渗透的内容

2.4.1 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

体育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教育最具体、最生动的教材。例如:体育基础知识教材中的体育目的、任务、亚运会、奥运会简介,我国体育事业的巨大成就和体育发展史,尤其是讲述我国体育事业的繁荣兴旺,50年代我们中国人摘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60年代开始在世界体坛崭露头角;70年代我国体育进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新的发展时期;80年代我国已成为世界体育强国等生动、具体、激动人心的事例,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4.2 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

体育课思想品德教育最基本的内容是进行集体主义和精神文明礼貌教育。例如:队列队形、接力跑、拔河游戏、各种集体球赛以及体育教学常规的实施等均与集体主义和文明礼貌紧紧连在一起。通过这些教材的教学和练习,团结、协作、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讲文明、讲礼貌的优良品德,生动自然地在青少年的思想中得到了培养,受到了熏陶[5]。

2.4.3 意志品质与道德观念的教育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敢、果断、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是体育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这方面的教材多、范围广,一般以田径教材中的快速跑、障碍跑、跳高、跳远;器械体操中的单、双杠、支撑跳跃;篮球、足球、武术等教材最为典型,这些教材内容与培养青少年优良的意志品质和助人为乐、互相爱护、互相关心等高尚的道德行为有着直接的联系。

2.4.4 组织纪律与法制观念教育

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与纪律教育,了解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法制观念,既是体育课德育渗透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严格的队列训练、课堂常规的纪律要求、各种体育竞赛规则的执行等,与组织纪律、法制观念教育等自然结合在一起。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的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其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建议

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要注重发挥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凡是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的,教师应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作出榜样。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本身应该以良好的精神风貌,文明的言行去感染学生;另一方面,必须在学生中培养树立榜样,及时发现和表扬具有良好道德观和道德行为的学生,以此带动和影响整体。还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活动形式来代替单纯的说教使体育活动成为德育的真正载体,这样,德育必将会收到更加明显的效果。这就要求每一位体育工作者不仅要重视品质教育的重要性,更要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挖掘教育素材,在体育教学中成功的进行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段炳容.浅谈小学体育课的德育渗透[J].中国学校体育,2000,4(5):14.

[3]周俊平.“健康第一”与学校体育[J].体育学刊,2002,26(2):53.

[4]刘继.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山东体育科技,1999,21(1):72~73.

[5]杨兆军,魏红英.浅谈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体育教学,2000,15(2):28.

小学体育如何渗透德育 篇3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渗透

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占据首要地位,因此小学要采取各种手段来促进小学生的德育工作。目前较常见的是通过专门的德育课程来进行,但是实际上语文、自然等课程都可以促进小学生的德育,体育课也是这些非专门德育课程中的一员。因此,研究如何通过体育课进行德育是一个重要尝试。结合实践,笔者认为,小学应该通过以下几个措施来推动学生的德育工作。

一、加强对体育教师渗透德育的能力

一般来说,体育教师不会专门地强调德育,他们的专业方向也不是德育,因此,学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让体育教师意识到自己工作中的德育功能,从而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德育渗透工作做得更好。

1.让体育教师更加明确自己教学内容中的德育内容

体育教材中的很多内容或明或暗都蕴含着德育内容,这需要教师能够将其显性化,让学生通过学习来内化这些内容。比如武术教育可以让学生培养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勇敢、机智等良好品质,再如各种球类运动能够让小学生更加自信、自立、自尊,让他们更加合群,形成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再比如向小学生讲授体育名人为国争光的典型事迹,让他们内化勇敢、拼搏的意志。可以说,各种体育活动中都含有很多的德育内容,关键是体育教师要首先意识到,其次是他们要让小学生也意识到。

2.提高体育教师渗透德育的能力

德育作为一种思想道德教育,很容易陷入道德说教的桎梏,从而让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尤其是现在的小学生接受各种社会信息的能力和水平都大为进步,体育教师要提高渗透德育的能力和水平,这样才能让渗透工作做得更好。一般来说,要选取非常有代表性的德育内容,不能随意发挥,另外还要注重利用课时结束的讲评工作进行渗透,这个时机是最好的,可以通过点评学生的表现,让他们内化各种道德品质。

二、体育教师渗透德育的具体方法、策略

前面已经说过,德育工作不容易做好,主要原因就是容易让德育变得教条,变成刻板的道德说教,因此,要实现“于体寓德”的工作目标,就要采取能让小学生信服、易于接受的方法,并结合体育课程的实践特征来进行。笔者认为,一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法、策略:

1.游戏比赛法

小学体育的主题就是游戏,游戏是学生共同参与、培养社会交往能力和水平的平台,因此要利用好这个媒介,让它变成体育教师开展德育的平台。在游戏中,要培养学生集体合作的精神,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动,变成一个符合社会交往规则、具有良好自制力和自觉性的人。比如,教師要给每个游戏都制订带有德育色彩的规则,让小学生在游戏中内化这些规则,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内化这些规则。如,玩“老鹰捉小鸡”游戏中,教师要强调鸡妈妈对保护身后小鸡的责任,让小学生体会到一定的社会责任感,让身后的小鸡们感受到别人的关爱。通过这种其乐融融的氛围,就能很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运动带来的乐趣。

2.竞赛评比法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态,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他们的这一心态,让他们在竞争中得到道德教育,让他们树立公平竞争、顽强拼搏的精神和良好品质,更好地刺激他们力争上游。比如可以经常性地开展50米田径赛等竞争性活动,让学生互相比试。也可以是采取小组比赛的形式,在列队等教学活动中,让小组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整个小组的荣誉,而小组的荣誉又会带给每个学生不一样的体验。这就给他们上了一堂不同寻常的德育课。

参考文献:

[1]丁利荣.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3).

[2]徐燕.把德育教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J].科学大众,2009(05).

[3]姚勉.浅谈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科技致富向导,2008(24).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门市育才小学)

三年级语文上册德育渗透教案 篇4

《饮湖上初晴后雨》

王晓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①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自己的感悟,并能背诵。③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方面:

①通过对古诗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对古诗学习方法的引导与掌握,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②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走入诗中的意境,感悟诗情,读出诗的韵味,进行诗意的理解与体会,达到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诗句情感,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背诵诗句。

难点:体会诗句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苏轼、杭州西湖的资料; 2.教师准备西湖晴雨时视频。背景音乐,西施图。学科与德育有效融合点

1.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国家教育部颁发试用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古诗文的教学与古诗文文化的传承。在我们的教材中,收有大量的优秀古诗文。教学时,重在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积累语言,增加文化底蕴。

2.我就通过视频课件向学生播放了美丽的西湖新旧风光,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观的感受,营造了阅读期待。首先我从诗题入手,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读来进一步理解题意。在此我还花了较长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读出诗的韵律,使学生在情感轮廓上有个大致的方向。随后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指导后于学生交流读懂诗意的好方法,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渗透使用学法,学会学习。

3.在突破诗歌的教学难点,理解“潋滟”、“空濛”这个词时,我出示了晴天的西湖波光闪闪的画面和雨中的西湖云雾迷蒙的样子,让学生通过直观的画面来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并发现它美,并能用自己的词汇来描绘图片中的画面,在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使其在情感上得到升华。随后,引导学生在理解单个字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诗句的意思。通过一系列的铺垫,学生渐渐进入了诗歌的情境,西湖时晴时雨的美丽画面浮现在了他们的脑海之中,这对诗歌后两句“欲把西湖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理解,对诗人情感的领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教学中善于运用评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积极性高涨,在感受美育的同时,自信心和表现欲均得到很好的提高!

5.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课题,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你们一定会背不少古诗吧,你愿意背诗给大家听吗?从古到今令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动情,把祖国壮丽秀美山河描摩于笔端。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所学的一首古诗《望天门山》吗?出示图:天门山的诗配乐画面

1、浩瀚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诗人李白写下豪情万丈的诗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这首诗中的山美在何处?(有气势的高山)这首诗中的水美在何处?(奔流不息的水)小结: 祖国的这一处山水是雄伟壮阔的,多么啊!今天,我们将会去领略祖国另一番山山水水!

二、揭示题目,介绍作者及写诗背景

1、介绍西湖及诗人的写作背景。(播放西湖的风光图片并作介绍。)西湖位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称的杭州市内,闻名中外!那美丽的湖光山色,秀丽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文人默客!相传,在距今900多年前,北宋大诗人苏轼游历到此,顿时被西湖的迷人风光吸引住了,于是他便约了几位好友到西湖边一边饮酒,一边欣赏西湖的美丽风光,写下了这样的一首千古流传的诗篇,题目是《饮湖上初晴后雨》。那就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把这首诗的题目写一写吧!(板书:饮湖上初晴后雨)

看看这诗的名字,真让人舒服。就好像我们感受这音乐一样,来让我们把这样的感受送到诗中来。

读出了音乐的委婉,指3名同学读。(音乐朗读)

2、释题:再读读题目,你从题目中知道什么?(请生自由说)

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媚,(师板书:晴)后来却下起雨(诗板书:雨)。诗人在湖边一边饮酒,一边观赏西湖的湖光山色,多么令人陶醉啊!让我们一起来陶醉地再读读课题!(齐读)(老师范读整体感悟)

三、读出韵律,熟读诗句

现在让我们一起畅游西湖,请同学们自己练读这首诗,看谁能把这首诗读的既准确又流畅。

1、汇报检测生僻难读的字:

这首诗中有几个较为难读的字,同学们都读准了吗?谁来试试读一读。图片出示:潋滟 浓妆 艳抹(指名读 齐读)

2、汇报读并评价

相信你们把这些词放到诗句中,会读得更好!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读?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A生读。评价:你读得真准。

B生读。评价:你读的真流畅,还有点诗人的气质呢? C生读。评价:越读越响,越读越棒。

D齐读:现在,让我们发挥集体力量,一起读这首诗!(生齐读诗)(2)读出节奏,熟读成诵

古人读诗,摇头晃脑、手舞足蹈,可有趣了!出示节奏: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墨/总——/相宜/。

A.出示诗句节奏:由教师领着学生读 B.学生自由发挥。

怎么样?有趣吧!古人学习古诗的时候,就是这样一遍一遍的吟诵,最后不知不觉就把诗给背下来了。

经过这样反反复复的读,你也能把诗背一下吗?自己在座位上试试看。(指2名背)大家瞧瞧,真能背了,给他最热列的掌声吧!(全班齐背)评价:咱们的同学中真是藏龙卧虎啊!

四、引导展开想象 学生自我构建 体会诗的意境美

古人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信你看看,读着读着,我们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的画面。

读了诗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请用你最美的语言把你的所想的表达出来。咱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1、品读“水光潋滟晴方好”

汇报:从“水光潋滟晴方好” 我看到了西湖晴天的画面。

(1)从诗中什么地方让你感受到这是晴天的西湖呢?(从“晴”字中看到的。)板书:晴

指导朗读:你的眼睛真厉害,一眼就看出来。那你认为这一句该怎样读呢?(生:读出晴天的感觉)请你读一读。(2名学生)

评价:老师感受到你们把“晴”字突显出来了,这可是一个朗读技巧哦。(全班齐读)

(2)诗中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受到这是晴天呢?(水光潋滟)理解“潋滟”:“潋滟”是什么意思?(波光闪动的样子)

小结:能结合注释学习古诗,这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你真是个细心又会学习的孩子!

指导朗读:是啊,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波光鳞鳞,波光艳丽。把你的这份感受放进文字里,读读吧!(读2遍)

评价:你把这“水光潋滟”读的多美啊!这些同学能根据文字所表达的意思进行朗读,就能读出诗的意境来,多好啊!愿意读的站起来读吧!(生读)(3)过渡:同学们,晴天时诗人只写了西湖的水,你还能想象到水以外的其他景色吗,请用最简洁的词语表达出来。(学生各抒己见)

(4)播放西湖明媚图片和潺潺流水的视频。

让我们欣赏一下阳光明媚中的西湖是不是有你想象中如此美丽。

解说:西湖的晴天景色宜人,青山绿水,碧波荡漾。看到这么美丽的西湖,你难道不想用一句话夸赞夸赞西湖吗?

(A生:西湖真美啊!B生:西湖真迷人啊!C生:西湖真漂亮啊!)小结:然而诗人却只用了一个字来赞美它。那就是(好)(教师板书:好)不仅是“好”,而且是“方好”。你知道这方好是好的怎么样呢?(正好)小结:这个字在文中没有注释,你却能够联系语境进行理解,真不错。(5)引导想象,指导朗读:

①假如你就是西湖水中的那一条小鱼,看到那水光闪动,波光粼粼的西湖,你会情不自禁地吟诵着—— ②假如你就是那湖岸上那随风摆动的柳条,看到那翠绿的山峰,你会情不自禁的吟诵着——

③假如你就是那湖岸上的一朵盛开的鲜花,沐浴着明媚的阳光,看到那水波荡漾,你会情不自禁的吟诵着——

④假如你就是那游船上观赏西湖风光的游人,看到那碧山绿水,画一般的景象,你会情不自禁的吟诵着——

⑤西湖的晴天真美啊!让我们一起读读吧!(齐读)

小结:苏轼的这个“好”字展现了西湖晴天的水光山色、青山绿水、柳绿花红、道出了西湖无限风光的赞美。看着看着,我们陶醉了,诗人也陶醉了。板书“醉”

2、品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不知道什么时候,天突然下起了朦朦细雨,西湖那明媚的风光消失了!课文那一句,描写了西湖雨天的景色呢?(山色空蒙雨亦奇。)

(1)从诗中什么地方让你感受到这是雨天的西湖呢?(从“雨”字中看到的。)(2)诗中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受到这是晴天呢?(山色空蒙)理解“空蒙”:“空蒙”是什么意思?(雨雾迷茫的样子)小结:你也能结合注释理解,真好!

(3)展开想象一阵雨撒落到人间。这细细的雨滴洒在湖面上,滴落在青山之中,这时的山,这时的水,这时的一切,想„„(学生各抒己见)

(生:西湖的山在雨中朦朦胧胧的,看不清了)

指导朗读:说得真好。你能把这种朦胧的感觉读一读吗?(生读)够朦胧了吗?谁还能读得更朦胧一些?(生读)

(4)播放西湖雨天优美的图片和细小的雨声。解说:听听,西湖下起雨来了,那雨细细的,像烟雾一样,朦朦胧胧。

看到这样的景象,你想说什么呢?(西湖的雨天真美啊!)(5)用诗中的一个词,那就是:奇。板书:奇 理解:这里的奇指什么意思?(奇妙、神奇、奇特)

小结:西湖的雨天山色朦胧,雨中的景致也很特别。这里的“亦”指“也”。你通过你的朗读读出西湖雨天的美,夸夸西湖雨天的奇吗?(指名读)(6)引读:

因为有了雨,让西湖的柳树更加柔美,她在细雨中跳着优美的舞—— 因为有了雨,让西湖好像被一层面纱遮住了她那害羞的脸—— 因为有了雨,让西湖的小桥更加秀美——

因为有了雨,让西湖肥沃的土地上,扬起一片泥土的芳香——

因为有了雨,让西湖的船更加神秘,雨给她戴上了一层飘扬的头罩—— 看着看着,我们陶醉了,诗人也陶醉了!(齐读)多美啊!小结过渡:你还从哪些诗句看出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呢?

3、品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因为诗人把西湖比作了西施?

西施:大家指导是谁吗?(学生按注释回答)(出示西施图)

为什么要把西湖比作西施呢?(因为他们都很美)小结:一语道破天机,因为他们都很美。那到底:西施的美美在何处?(淡妆浓抹总相宜)无论是淡妆还是浓妆,西施一样非常漂亮。西湖之美美在何处?(晴天雨天都很美)

(2)引导想象:西湖的美仅仅只美在晴天或者雨天吗?她还会美在什么时候那?

汇报:西湖的美还会美在早上:在那黎明的曙光照射下,西湖像睡美人。西湖的美还会美在中午:烈日当空,那些景物反射出光芒。„„

(3)图片展示:西湖四季及早晨、夜晚图 西湖的美,美在晴天,那水光潋滟,山清水秀,令人心旷神怡。西湖的美,美在雨天,那朦胧的山色,若有若无,令人陶醉。西湖的美,美在春天:柳枝吹动,碧浪翻飞,鸟语花香,意境动人。西湖的美,美在夏天:初夏荷花盛开,香风四起,水静风来,犹如进入清凉世界。

小结:(边出示图,边叙述)西湖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早晨、夜晚,雨天、晴天都那样的美。

指导朗读:

此时,苏轼站在西湖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他醉了—— 此时,我站在西湖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我醉了—— 此时,你站在西湖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你也醉了—— 此时,我们站在西湖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我们都醉了——

因为苏轼的这一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使西湖享有西子湖的美喻,也正是这一个美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西湖的神韵,就让我们一起把这美丽的神韵读出来吧!能背诵的可不看投影(全体齐声配乐读)

五、扩展延伸

(1)读了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让你感受到西湖之美美在何处?(柔美)(2)《饮湖上初晴后雨》堪称为“西湖”之绝唱,但它仅仅是我国诗歌宝库中一

粒很小很小的沙,在中国的古代诗歌中,还有许许多多写景的古诗。请看:(大屏幕出示;播放音乐)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水如蓝。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在这典雅而精美,深邃而隽永,浩瀚而辽阔经典诗文大世界中,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吧!【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 晴 好

醉 美

三年级语文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篇5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德育进行渗透呢?下面,我就从字、词、阅读、习作、口语交际、总结等五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一、在识字、词的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识字、词的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但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也如同拼音教学一样是枯燥乏味的,几乎每堂课上都要周而复始地识字、写字、组词。识字教学,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很重要,在识字教学中,还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联系生活识字本身就是一个有很多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过程。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避免识字教学简单而又枯燥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在阅读中渗透品德教育

古人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小学阶段的课文含有许多育人的素材,有的渗透着先人的高贵品质,还有的渗透着环境保护的内容等。这些有着丰富的思想品德因素的课文,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适时、适地、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等,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语文教学,不是按照德育知识和德育能力发展序列来组织教材体系的,德育只能根据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发展序列的认知结构,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中德育因素的特点随机进行。因此,教师便可以根据教材灵活机动地采用教学方法了。例如,我教《东方之珠》这一课时,我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读书,引导他们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感悟体验,真真切切地体会到香港的美丽与繁华,激发起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同时,通过背景资料介绍香港的过去,香港回归时的盛大场面,天下炎黄子孙的自豪心情,让学生体会到祖国强大的自豪感。

三、在习作中渗透品德教育

小学中年级学生开始习作了,这一年龄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作文、日记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在日记和作文当中尽情倾吐自己的心声,挥洒自己的才情,教师则可通过评改学生的习作,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有一位学生在写自己残疾的同学时,把外貌描写得简直就不是人,性格极端,把它当作一头猪来看待。我给他的评语是;美不是看外表,而是看内心。还跟他谈心,分辨是非。此后,那位同学知道自己的缺点,改变自傲的形象,乐于助人了,再也不说讽刺别人的话了。有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妈妈病情加重,爸爸早早就去割胶,我今天早上起床后,要煮饭、喂猪、喂鸡后才上学,结果迟到了。这是我第一次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了。老师,其实我也想早点到学校呀。”我深深的为有这样的学生而感到无比的骄傲。我给他的评语是:你是最棒的,老师错怪你了。事后,我还表扬了这位同学,让其他同学学习他的优点。

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渗透德育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口语交际内容大多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是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口语交际中,学生能够养成良好文明的谈话习惯,能够学会倾听,顾及他人感受,这也是德育渗透的一个内容。《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交流的素养。”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口语交际教学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除了创造适当的情境,还应当指导学生说合乎情境身份的话,有礼貌、文明、和谐地进行交流。无论是从说话的眼神、姿态、语速还是措辞、情感,都体现着德育。在交际过程中,除了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行为修养,也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认真感受他人的言语,达到情感的交流,学会尊重、理解对方,考虑对方的感受,在人际交流和谐进行的同时实现德育的渗透。比如,教《打电话》时,首先,让学生演练同不同阶段的人直接对话,教育学生在与人交往中,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学会礼貌待人。总之,通过口语交际训练,既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又陶冶了学生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树立高尚的道德品质。

五、在总结归纳中渗透德育

总结归纳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有着画龙点睛般的作用,通过总结归纳,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同时也使思想得到升华。如教学三年级《掌声》这一课,总结归纳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读了

这篇课文,受到了哪些启发和教育?”问题一提出,学生发言很积极,有的说读了这篇课文,觉得小英很可怜,有的说小英真勇敢,有的说这个班的同学真棒等等。大家发言以后,我总结说:“同学们要向小英学习,学习她的勇敢精神;学习这个班同学间的互相帮助、支持、鼓励的精神,使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假如我们班中的同学也像他们那样团结友爱,相信我们班也会是最棒的,你们做得到吗?只要我们社会中的每个人都相互珍爱,我们的社会就和谐了。”

体育课渗透德育三要义-德育 篇6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提出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可见,体育教学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更要注重德育教育。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把握当代少年儿童的个性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状况,创造性地探索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技巧和方法,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引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在严格的常规训练中养成文明习惯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在体育课这种特定的开放环境中,他们体内积聚的能量很容易转化成一种“野性”爆发出来。因此,严抓课堂常规,引领学生严守纪律,服从规则,尊重他人,对孩子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具有极大的价值。在枯燥的队形、队列训练中,我利用儿童羡慕军人的心理,让他们观看军人训练的录像片,孩子们对战士们整齐划一的步伐惊叹不已。我又适时地引领学生:军人所以会做得那么的好,就在于他们有一句口号——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们该怎么办?”孩子们马上就喊出了“我们以服从口令为天职”的口号。当这句话成为了孩子们口头常用语时,学生训练时的精神风貌,严密的组织纪律性就充分地显现出来了。

体育课的比赛活动中,孩子们往往会不服从裁判,不尊重对手。我就组织孩子们观看足球比赛录像,讨论齐达内的“头撞对手”事件,孩子们明白了服从裁判,尊重对手,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品质。否则,就应该受到处罚。正是在这样的引领下,学生慢慢地收敛了“野性”,养成了基本的文明习惯。

二、在相互的配合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团队合作,这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当今的小学生,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自我中心”倾向比较严重。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这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情。体育课的浓厚的竞争色彩,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上的特殊地位。我常用中国乒乓球队的团队合作故事教育孩子们个人必须要服从大局,为了集体的荣誉,有时个人就要作出必要的自我牺牲。接力项目、团体项目是最能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的项目,在这些项目的训练、比赛中,我首先抛给学生一个话题:要想取胜,除了个人的努力、能力外,还有什么最要紧?让孩子们在明白了道理以后再组织训练和比赛。

课堂上常有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利用这些契机,巧妙地为我所用,对学生进行活生生的引导,常有令人惊喜的收获。在一次篮球训练比赛课上,一方后卫带球切入,吸引了对方几乎所有的防守队员,而此时,中锋正处在篮下投篮的最佳位置,且无人盯防,但后卫一心想自己进球,不愿传递,结果被对手断球,失去得分良机。中锋一怒之下,退出比赛,埋怨之声不绝。我马上组织队员复位,告诉他们,只凭一人之力,虽有良好愿望,但结果只能是失败。而退出比赛更有害。合作的力量才是最大的。之后,队员有了良好配合,打得颇有点章法。结束后,我组织大家讨论,以强化团队合作这一道德认识的形成。相信,这种实例的剖析与引领,定会使道德认识升华为良好的道德行为。

三、在激烈的竞争中培养不屈不挠的精神

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和永不言败,向着既定目标顽强挺进的精神,这是现代人全新的育人理念。体育的魅力在于她的竞争。这是体育学科的独特优势之所在。克服障碍是运动行为的一个显着特征,现代孩子缺少的正是这样的一个特征,训练怕吃苦,克服障碍畏难心理严重。作为体育教师,应主动承担起调节学生心理的任务,引领孩子刻苦训练,顽强拼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根据儿童崇拜体育明星的心理特征,我常给孩子们讲明星成长的故事,向孩子们推荐体育明星成长故事的图书,让孩子们产生心灵上的撼动,激活稚嫩心灵深处的竞争基因,点燃并精心呵护深藏于孩子灵魂深处的“星星之火”。

中长跑历来是孩子们畏惧的训练项目,我先把目标定位在“跑完”上,谁能跑到底,谁就是胜利者。之后再慢慢提高要求,以此来鼓起孩子的信心。要是一开始就提出高要求,孩子们定会受很大挫折,以后就很难做到“不屈不挠”了。我还常以“谁英雄,谁好汉,我们大家比比看”来激励学生。对学生尽出最大的努力,达到训练要求或完成比赛任务后,就及时把他(她)树为典型,号召大家向其学习。每到这时,受表扬者往往会表现得很兴奋,并在接下来的训练中会更刻苦。从他们的表现中,我似乎看到了“竞争”、“顽强”的“星星之火”正向着“燎原之势”的方向发展。课堂上、比赛中,咬紧牙关的冲刺,跌倒之后爬起的奋力追赶,擦破皮肤包扎之后的重上赛场等等亮丽的风景,常令我兴奋不已。孩子们的竞争意识,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润物细无声中逐渐地得到了培养。

浅谈体育课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篇7

体育寓教育、健身、娱乐为一体。体育的教育功能体现于体育的喜闻乐见, 赏心悦目的生动比赛, 体育课教学的对抗练习, 课外的达标赛、选拔赛、晋级赛、邀请赛、运动会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能、水平和个性的机会。学生对体育的浓厚兴趣和爱好, 是上好体育课的基础。

比赛要取胜并非易事。比赛不仅仅是个人的事, 而是教练、队友、裁判、对手、观众等共同参与的活动, 彼此相互依存又互相竞争, 这些都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与周围的人诚信相待、和谐相处, 在比赛、训练中学会共同生活。比赛和赛前长期备战,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需要有遇难不怕、遇险不慌、落后不馁、领先不骄的坚强意志;艰苦奋斗, 顽强拼博, 克服困难, 追求更快、更高、更远, 不断超越自我的信念;遵纪守法, 尊重比赛规则, 服从裁判, 公平竞争的纪律和法制观念;互助友爱、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团队精神;面对强手如林, 敢打敢进的勇气;尊重对手, 相互学习, 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的风格……品德教育是学好体育的保证, “体”和“育”相辅相成, 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取得“体”和“育”的双丰收。

体育教学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突出特点, 教、学、练合一的特点, 多种组织形式相互配合的特点, 交往多样化的特点。体育教学实质是通过学生的运动实践来完成其教学任务, 其德育是在动态的体育活动中进行的, 与学生静坐在教室里听空洞的“说教”不同。青少年的思想行为、个性、爱好、意志品质等各种优点、弱点在喜爱的体育活动中, 随练习难度、强度的逐步加深充分表现出来。体育教师要针对出现的问题抓住时机, 利用体育教学平台, 因势利导, 有的放矢, 严格要求, 做好教育工作;寓德育于体育之中, 有计划地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达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的效果。

学生参加各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 对每个人的意志品德都有不同的影响, 其育人的作用也各有所长, 比如:田径项目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精神;中长跑可以使人顽强刻苦, 做事持之以恒;接力比赛强调团结协作;跳马、跳远、跳高、跨栏可培养学生果断、敏捷、勇敢坚毅的精神;各种体操可培养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 并使之勇敢坚强;各种球类比赛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改变孤僻习性, 增进同伴交往的能力, 提高机智果断的品质;队列队形练习, 突出遵守纪律, 严肃认真, 培养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提高反应速度、动作准确和集体协调一致的能力。

体育课在道德和意志品质教育的独特作用, 使体育成为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有效途径。

浅谈在体育课中进行德育渗透 篇8

一、严格执行课堂常规要求,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队列和体操队形不仅是对学生身体姿势和空间知觉的基本训练,同时也是一种严格组织纪律性的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从而培养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动作准确、迅速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做到上课不迟到,集合站队做到“快、静、齐”。每当上课铃声响起,我就站在操场上,以自身榜样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并对来得早的学生和做到“快、静、齐”的小组进行表扬。在体育活动或游戏时,让受到表扬的个人和小组多做一次,以此奖励。

在讲课过程中规定学生之间不准闲聊,在教学中如出现纪律涣散,就及时进行批评教育,待秩序恢复正常后,再进行教学活动;做练习时,特别是在进行教学比赛时,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老师宣布的规则和要求进行,如仰卧起坐、跳绳练习的计数必须要实事求是,不得虚报。如发现有学生弄虚作假,投机取巧,就立即进行制止,给予严肃处理,并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诚实做人、不说谎话;还规定学生做练习时必须列队有秩序地进行,不得散作一团,同时要求学生上课一定要有始有终,即便在完成大运动量练习后,也应按常规要求下课后方能离去,决不允许学生未经整队就一哄而散。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技能是通过身体练习形成的;体质的增强是在刻苦锻炼的基础上获得的,思想品德要经过运动过程的磨炼,才能产生质的变化。例如:长跑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极好的教材,因为长跑项目练习起来比较枯燥,长跑中出现的“极点”现象,对学生的意志品质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学生只有在练习中闯过“极点”,出现第二次呼吸,其意志品质的质变才有可能产生,并通过反复实践的积累,不断扩大和巩固质变的效果。在冬季来临之际,结合长跑教学,我在学校各班级间开展象征性长跑活动,并不断公布班级的团体成绩及进程,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又激发了学生进行长跑锻炼的积极性。在进行长距离跑测验时,不跑的学生在旁进行呐喊助威,鼓励测试的同学跑出好的成绩;待同学跑完后,马上过去搀扶或帮助进行放松活动,这样既提高了运动成绩,又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在教学中我还经常组织以班为单位的教学比赛,鼓励学生同心协力,争取胜利,比赛赢了,一起分享胜利的喜悦;输了,则共同总结经验教训。加强练习,争取以后迎头赶上,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如:篮球、足球这类对抗性极强的教材,进行“运球过人”“投篮”“射门”的教学时,只设置固定的障碍物(如标杆),脱离激烈的对抗或仅仅是消极防守,相对静态下的练习,那么,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勇敢、机智、灵活的品质,就将无法实现。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适当增加一攻一防或二攻二防的对抗练习或模拟比赛,变静态练习为动态练习,既是进行教学的措施,又能收到培养运动能力之功效,还可以增加课的练习密度。这样做能使学生体质、运动技能和道德品质,在实践中互相促进,同步发

展。

三、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想、行为上出现的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教育,延误时机则可能失去教育的针对性,影响教育、教学效果。例如:对学生在练习跳高、技巧、低单杠、攀爬或支撑跳跃时表现出来的畏难、惧怕心理,教师应把握时机,针对各种不利于学习的心理,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并加强保护措施,给予鼓励和引导。通过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进一步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敢顽强、吃苦耐劳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如:在一次以“抢救伤员”为主题的背人接力(负重跑)教学,由于我的疏忽,出现了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同组,当轮到这个男生背人跑时,他中止了练习,并喊了一声:“她是女生。”面对这个意外的情况,我坚定而及时地回答:“她是伤员!”结果练习恢复了。我立即和全班学生一起为这个男生鼓掌予以鼓励,并进行了讲评,使全体学生受到了一次团结、互助、友爱的革命人道主义教育。

四、把握时机,因势利导

记得有一次我在组织四年级学生进行接力比赛时,学生们先是喊“XX 加油!”,后来不知哪位学生突然喊了声“中国队加油!”,顿时,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振臂高呼:“中国队加油!”声音高昂、节奏强烈,似乎是在奥运赛场上为英勇拼搏的中国乒乓球队“加油”。比赛一结束,我马上对刚才学生们喊的“中国队加油!”的口号给予肯定,鼓励大家从小练好本领,将来像夺取世界冠军的中国乒乓球队那样为中国争光。在教学中,学生思想上存在的一些弱点也最容易在体育比赛的时候暴露出来。有的学生为了使本队取胜,故意乱喊乱叫干扰对方,如喊:“第X组漏油!”“第X组掉棒!”等等,这时教师如果听之任之,不及时加以制止和教育,就容易助长不良赛风的形成,岂不败坏了体育德才兼备的风尚?在竞赛活动中,有的学生可能表现较好,为了集体荣誉而勇敢顽强地拼搏,有的学生则表现不好,对比赛无所谓、不负责任。所以体育教师应特别留心学生在比赛活动中所暴露出来的各种情绪和表现,不失时机地表扬好的,指正不足。从而培养学生的拼搏进取的精神、高度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团结友谊等优良品质。

五、教育学生爱惜公物,培养勤劳俭朴的作风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由于从小娇生惯养,不爱劳动,集体观念淡漠,一下课就立即跑去穿衣服、拿跳绳,有的进教室,有的去玩耍,或者急忙背上书包排队回家,而不愿意将上课所用器材搬回器材室。為此,我对所教班级学生进行了集体主义和爱护公共财产的教育。教育学生爱惜公物,搬动器材时,不能在地上拖着走,不准坐在运动器材(如排球、篮球)上;课前要求学生一齐动手打扫和布置场地,器材用毕后要求整理好,准时归还;对不负责任,损坏器材者,予以严肃批评,故意损坏器材者,令其照价赔偿等等。

由于学生在体育课中处于运动状态,因此偶发的事件经常发生,而且他们思想品质上的各种弱点,也会在身体练习和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教育,是体育课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特点。

要想加强体育课的思想品德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以育人为目的,树立教育意识,爱护学生、关心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认真钻研教材,剖析教材中各技术环节的教学特点,努力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要研究组织教法和教学手段对德育的作用,改革教学方法,坚持正面教育,在教学中严格训练,严格要求,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启发、诱导、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努力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师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教学艺术,才能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体育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篇9

一、在课堂纪律中渗透德育

小学生是人生中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最迅速、最关键的时期之一,在这一时期当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对事物的正确认识会对以后的发展打下至关重要的基础,因此在这一时期强调课堂纪律,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变得必不可少。在小学体育课堂中,要杜绝散漫无目的的教学现象,在课堂开始,教师可以采取齐步走、喊口号等一些纪律性较明显的措施来集中小学生的精力,使他们在课堂的开始就充分意识到体育课程不是可以乱跑乱闹的课,而是一门纪律非常严格的课程。

二、在课堂内容中渗透德育

体育课程是融合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一门综合课程,在室内课堂中,教师主要向学生传授有关体育的理论知识及体育精神,同时为室外活动课程的进行做好铺垫。因此,在课堂内容上渗透德育需要在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室内课程: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多种教学设备展开德育,例如使用多媒体设备,基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对动态的图画视频更感兴趣的特点,多媒体设备所展现的形象生动的画面更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我们熟悉的运动员刻苦训练的视频,培养学生迎难而上的精神。另一方面是室外课程:在体育学习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示范作用,亲自示范动作,配合详细的解说,使学生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欣赏教师的人格魅力,同时,树立学生勇敢顽强的信念。

体育教学中如果进行德育渗透 篇10

体育教学中如果进行德育渗透—— 小学体育教学论文

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长跑、怕吃苦的比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不给怕苦者留有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例如,在实际练习中分析不能跑完全程的原因,有的是身体偶然不适;有的是体力分配不合理,前半程太快;也有的是怕苦怕累,稍有疲劳就不能坚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平时对他们的了解,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对平时一贯认真刻苦而偶然不适的同学无需批评;对体力分配不合理的,应告诉他们失败的原因和如何分配体力;而对怕苦怕累者除进一步讲清道理外,应让其补跑一次,使其既能认识到自己意志薄弱的毛病,抓住顽强意志这一环节,经过几次反复的工作即可初步解决。2 . 3 . 3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在实践中实例很多,例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从一些同学的身体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而他们就是不敢过器械。在跳高练习中,过较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作用。所以我们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2 . 3 . 4在球类项目的教学中,结合其集体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应变能力,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的胜负是靠集体力量和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正确对待对方的犯规,决不允许施以报复的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误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3、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3 . 1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3 . 2 小学时代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又是道德品质形成的的关键时期 , 学生的可塑性很大。因此,就学校来讲,不断深入、全方位地营造一个 良好的育人环境显得十分重要。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教师不仅承担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还承担着学生早操、课间操、课名体育竞赛和课余训练等工作,这些课外体育工作更拓宽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领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全面捕捉德育渗透的时机,加强德育渗透。根据实际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地表扬、鼓励与批评,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渐养成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重视加强与各班主任、德育处等工作人员团结协作,使学生通过学校体育受到连续、科学、全面的教育。3 . 3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师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论、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由于职业特点,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更高要求。结束语:学生高尚的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有礼貌的高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和拼搏进取的精神及顽强的意志品质;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和不服输等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小学体育教学,应以“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角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提高学生自体心理的素质,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培养独立的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定的基础。

小学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探究 篇11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课堂引导;教学方法;德育

一、通过课堂引导,渗透德育

课堂引导对学生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合理的课堂引导,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能够有效促进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将学生更好地吸引到体育教学当中,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德育教学,达到强化巩固的目的。例如,在进行队形训练和快速集合练习时,不仅要确保学生站队集合达到快、静、齐的要求,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也能够使学生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从而促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和遵循规则的好习惯,有效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合作能力。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让学生体会团队合作的精神力量,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这样的渗透教学的引导,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有效性。

二、改进体育教学方法,促进德育的渗透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不能有效促进德育的渗透,所以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

例如,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教师进行演示和一些动作的示范,让学生进行被动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找到学生最感兴趣的方法和授课内容,然后再渗透德育。

总而言之,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德育也是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德育的渗透能够提升学生体育品格、增强学生人格魅力。所以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渗透德育。

参考文献:

[1]冯遵章.小学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法[J].体育世界,2012(25).

[2]李建新.德育教育教学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3(15).

(作者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实验小学)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 篇12

一、表率法

表率法是教师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的方法。它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对学生个性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较多, 一举一动、举手投足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往往身教比言教更能产生影响。如果自己没有正确的思想意识, 或言行不一, 那就会使学生的良好行为受到影响, 干扰学生道德观念的建立, 给品德形成带来障碍。所以教师的言行, 都应考虑到它可能产生的模范性和感召性。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 然后才能要求学生, 用自己的言行作表率, 使学生从中领悟和效仿。长期坚持下去, 学生经过亲身体验, 主动认识它的正确性而建立自己的道德观念, 形成自己的个性和品质。

二、规范法

规范法是用常规要求和一些规则规范去指导学生言行,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及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效果。体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很多活动项目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和规则要求下进行的。这就为我们规范学生行为, 教育学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对有明确制度和规则的竞赛活动本身所包含的规则之外, 我们还可以做出相应的规定要求学生遵循。此外, 除了活动本身所包含的规则之外, 还可以就课堂纪律和教学内容提出可行的要求作为学生行为的准绳。要想发挥制度的规范教育作用, 教师必须严格要求, 认真执行。否则规范就不能行动, 反而在学生心理上出现惰性, 导致教育上的失败。因此要求教师经常观察和分析学生的心理, 判断其行为。用奖励与惩罚的方法表扬好的, 批评错的。当然光有教师的执法还是不够的, 还应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培养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对违反规范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抵制。这样学生就会变被动为主动, 自觉地遵守和维护制度规则, 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道德品质。

三、集体训练法

集体训练法是采用集体项目的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来感召个人主义、不顾大局的错误思想行为的方法。如球类项目、接力项目、团体操训练、队列练习等。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项目中, 不顾全大局, 不团结协作, 不密切配合, 而一味地过分“表现自己”追求个人主义, 就会给集体带来损害, 将会受到集体的批评和指责。由此可见, 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使学生个体的行为与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相联系,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及科学的世界观, 让学生认识到集体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四、竞赛法

竞赛法是通过竞赛方式, 培养学生勇于竞争, 积极进取的精神。竞争是体育的突出特点。各项体育运动项目都有对抗性和竞争性。尤其在比赛状态中, 其对抗和竞争表现得更为强烈。它往往使参加者承受高强度的心理和生理负荷, 并且还必须去争取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对抗和竞争较强的教学与训练, 就可以使学生的身心承受能力提高, 获得勇敢顽强、拼搏进取的心理和行为品质。如在长跑训练中, 采用竞赛形式, 形成竞争对抗, 学生不仅要跑完全程, 而且要有一定的速度, 力争取得优胜, 这就使长跑训练变成了意志品质、思想品德的较量。

中职体育教学德育渗透探索论文 篇13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是中职院校的重要职责,这样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职体育教学应该有机渗透德育,既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如何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我们一线体育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中职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中职体育教学;德育;渗透

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促使他们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对他们的终身发展大有裨益。因为现代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普遍需要从业者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能胜任一定的工作强度,中职体育教学的宗旨就是引导中职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享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在无形中提升身体素质。与此同时,教育为本,德育为先,中职体育教学也应该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职责,使学生在锻炼身体、强健体魄的同时也培养起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具体做法,意在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1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职体育教学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影响了学生的道德养成,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1重讲解、轻实践

部分体育教师依旧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他们比较强调体育理论灌输,但是对体育实践活动重视不足。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久而久之就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1.2重竞技、轻发展

一些体育教师受到传统运动教学的影响,根据竞技运动的标准来为学生安排教学内容,强调培养学生的竞技能力,提高学生的竞技成绩,恰恰忽视了体育教学的强身功能和育德功能。学生在教师的指示下忙于提高竞技成绩,在此过程中可能使身体超过承受范围,导致身体机能受到伤害。

1.3重纪律、轻参与

体育教师比较重视课堂纪律的维持,要求学生在教学中必须按部就班地遵守纪律,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体育活动,虽然这样可以促使课堂教学有序进行,但是忽视了学生的话语权,学生的参与性没有得到调动,渐渐就失去了上好体育课的激情。

2中职体育教学渗透德育的具体做法

21世纪的社会发展对从业者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中职院校要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真正实现办学目标。传统背景下中职体育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势在必行。具体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2.1积极组织各种体育竞赛活动,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重视

目前,还有不少中职生不够重视体育课,忽视体育锻炼的重要价值,这不利于他们的长远发展,有鉴于此,中职院校要采取合理手段提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重视。事实证明,中职生的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校应该为他们积极组织体育竞赛活动,让中职生在体育竞赛活动中激发他们的运动潜能,享受运动的快乐。体育竞赛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是娱乐性竞赛,可以是健身性竞赛,旨在让学生体会体运动的乐趣。一般而言,课外体育活动更具有丰富性和灵活性,更能吸引中职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比如学校可以为学生安排诸如攀岩、登山、竞走、跳远等具有拼搏性质的体育运动,使学生在这些运动中挑战身体极限,培养他们不放弃、不抛弃的良好精神。同时还可以组织拔河、篮球、足球、排球、网球、接力跑等体育比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让他们在与同伴的合作过程中提升个人素质。由于学生享受到了体育运动的乐趣,他们自然会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为日后发展奠基。

2.2挖掘课程资源,满足学生运动需求

要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使他们在体育锻炼中提升思想素质,必须开拓视野,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体育运动,使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投入到体育锻炼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大力挖掘体育课程资源,满足学生的多元化发展需求。首先,为了提升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体育教师可以对现有的体育项目进行再造,使其满足中学生的实现需要,比如对体育项目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减少竞技色彩,使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其次,教师可以引入新兴体育项目。当前,新兴体育项目层出不穷,体育教师要结合中职生的身心特点引入一些活泼生动的新兴体育项目,比如街舞、攀岩、健美操、网球、国标舞等,这些新兴体育项目不需要太高的运动技能,具有休闲色彩,可以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再次,教师可以引入挖掘生活化资源,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着多样化的体育课程资源,关键是要靠师生去用心发现。体育教师要带领学生挖掘生活化资源,利用生活素材制作体育资源,比如利用废旧足球和沙子制作实心球,利用零碎的布条自制沙包,利用光滑的木棍制作接力棒等,这些材料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可以成为重要的体育课程资源。

2.3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意识形态,体育精神是可以将对人类社会发展有利的价值理念和道德风尚体现出来的,经过体育运动形成的一系列思维模式,体育精神跨越了体育运动的本身,并逐渐转变为人类心中的一种信念。新时代的小学生培养起良好的体育精神,是他们健康成长的必然需要,也可以使他们形成理性行为和高尚道德,但从目前来看,还有少部分中职生不具备良好的体育精神,没有全面意识到体育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在这种情况下,中职院校要通过各种方式对在校中职生进行教育宣传,利用校广播、校报、校刊、校园网站等渠道对体育精神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意识到体育精神的重要性和价值性,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与感染,宣传教育可以分为定期教育和不定期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学校就应该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介绍校园体育精神的内涵,使学生沉浸在良好的氛围中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与感染。不定期教育就是在某个特殊时间段组织学生针对体育精神展开讨论,比如让学生撰写针对体育精神的论文,参加演讲比赛等,进一步认识体育精神,总之,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宣传体育精神,弘扬尊重对手、公平竞争、积极拼搏的体育精神内涵,使学生确实能养成体育精神。

2.4引入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学生团结精神

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每个人要想通过单打独斗生存在这个社会上显然是不现实的,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体会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使学生形成团结合作精神,善于与他人进行合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中职体育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安排培养团结合作精神的实践活动至关重要,笔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安排了素质拓展训练,这不仅是为了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同时也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和自信心,以便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总而言之,促进学生生长发育,配合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有效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是中职体育教学承担的责任。因此,在中职开展体育教学改革,有机渗透德育,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密切结合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同时要突出思想性和教育性功能。另外,体育教学的开展与组织还应根据个体的实际需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在愉悦氛围中提升身心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臣建.浅析中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方法的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35):145.

[2]李丹.中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法与实践[J].知识经济,(14):123-124.

[3]顾飞.道德教育在中职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运动,(4):106-107.

上一篇:简短幽默脑筋急转弯题库下一篇:茶室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