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作文教学之我见

2024-05-23

提高农村作文教学之我见(共11篇)

提高农村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1

群乐小学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关键,也是办学水平的体现。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一所学校的办学效益。近几年来,根据在学校管理和参加检查工作中所掌握的情况看,目前有许多不利因素制约着我们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提升,有的因素还越来越严重,使得我们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教育质量相比所凸显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大,从而引起了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制约农村小学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分

1、优秀教师资源的流失

由于交通条件、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村小老师调到镇边学校,镇边学校教师调进城里,造成一大批优秀教师流失。这样使得不少农村小学,尤其是边远地区的农村学校剩下几名本乡本土的老教师,师资严重不足,这样便形成了制约农村小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之一。

2、留守儿童问题

目前,农村占很大比例的学生家长常年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这些孩子大部分缺少亲情,缺少父母的严格督促,造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形成,如有的乱买吃的,有的上网打游戏,有的逃学旷课等,造成了一些留守儿童问题生的出现,这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影响越来越大。

3、家庭教育的配合不够

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这肯定是无可厚非的。因此,哪一个环节脱节都会影响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如今,农村许多家长赚钱的脚步走得更快了,却无暇顾及孩子们的成长,他们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教育就放心了。孩子要钱给钱,需要什么就买什么,他们对孩子缺少督促,而孩子们的自觉性往往较差,这样就造成孩子懒散习气的形成。因此说,家庭教育的缺失,这已成为我们农村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绊脚石了。

4、教育科研问题

在提倡“科研兴校”的今天,我们已感到教育科研是农村学校的薄弱之处。我们许多教师没有把科研研究与提高质量有效结合起来,往往是为科研而抓科研,为质量而抓质量。另外,我们的教师很少能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而最终形成课题的。我们还有许多教师没有自己研究的课题,每天面对的就是“背、上、改、辅、考”几个教学程序,因此说科研意识不强,这是制约我们农村小学教育质量提高的又一重要因素。

二、改善教学质量现状

要改善上述制约因素,从外部环境来说要加快农村小学布局调整步伐、建立留住优秀教师资源的有效机制、加大教育金费的投入等;作为学校管理者来说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加强教学管理和师德师风建设,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教学的主线,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找准问题的切入口,解决问题。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我认为应该重点抓好“一个完善、二个加强、三个重视”几方面的工作。

1.完善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应根据上级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等。并把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与学校和教师的年度考核、评优晋级等挂钩;充分发挥教学激励机制的作用,对教学成绩优秀、有特殊贡献的教师及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争取社会,家长的支持,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影响和教育学生。

2.加强课堂教学过程。

因为课堂才是主阵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战场,教学质量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效率。现在的教学应该合理地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安排学生学习,并注重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参与学习,使所有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学习。同时还要提高40分钟质量关。一是抓教学过程。各学校的负责人要认真抓好备课、上课、辅导、布置与批改作业、课外活动等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规范教学行为;二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意识。提高课堂教学,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意识,抓好教学反思。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在反思后成长和提高。三是提高教师的教案预设。写好教案、备好课是课堂优化的前提。这样才能使教学课堂有序、生动、易懂。

3、三个重视:即“一活动、二快乐、三检查”。(1)重视教研活动

建议中心校领导和教研员应分片、分校负责,经常深入基层学校,组织骨干教师或邀请本县名师送教下乡,进入课堂,随机听课,了解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氛围,并做好观察和记录,以便指导教师教学。同时,积极开展区域间、校际间和班级间的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教学经验交流与合作平台,取长补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重视快乐的氛围

一是:让老师快乐。在不断课改的今天,名师用细腻、睿智的目光传递给我的是一种快乐!孙老师在讲座时回应老师时所说的:“安静下来,静下心来的做自己的事情,享受教育的过程,享受教育的快乐!”让骨干教师引路,把先进的教学理念传给其他老师,让这部分老师在优越感中体会到快乐!每学期表彰在教学中成绩效果显著的教师,让他们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在收获中感受到快乐!

二是:让孩子快乐。首先激发学习兴趣。就是让孩子在学习中取得一些成功,无论是积累方面的,还是理解上的;同时,多肯定,多鼓励,多表扬!因为孩子都有争抢好胜心理,(他)她有成功感,能得到他人的肯定,感觉自己棒,就会快乐!其次、要帮助孩子获得成功的体验。只要能够取得成功,从成功中得到快乐,孩子就会爱学习。最后、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要设置宽松的学习环境,对孩子要少一些浮躁和急功近利,多一些宽容和关怀。学会和孩子沟通,做会说话的好父母。经常让孩子从成功中体验到努力所带来的快乐。

(3)重视“检查”

学校教研组和学科组要结合实际,采取多种形式,认真加强教学常规检查。一查开学情况。新学期开学时,应检查教学准备工作和教学秩序、学校开学情况等,汇总信息,掌握情况,并报学校领导。二查教学工作。每学期校领导应定期或不定期的深入学校,检查教师们的教学计划、教案、学生作业、教研活动记录等,引导教师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性建议,为教师改进的教学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检查后要及时进行反馈,填写检查表,并将检查结果与教师工作量化及奖惩挂钩。三查考风考纪。杜绝泄密、舞弊行为的发生,确保学校期末统考成绩的含金量,公平公正地考核教师教绩,防止出现平时教书马马虎虎,统考作弊一鸣惊人现象的出现,保护教学认真,为人诚实的老师积极性。

提高农村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2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应根据各年级的不同教学情况, 有的放矢, 有所侧重。

一、初中一年级抓好起始阶段的语音教学, 重点培养拼读能力

很多初一的学生在英语课本上注有密密麻麻的汉字, 学生看书时视线总是放在汉字上, 头脑中根本不存在英语单词, 这不仅影响学生对单词的正确发音, 也给学生记忆单词造成很大的困难, 读和写都受到了影响。因此, 教学最初的关键问题是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

英语是拼音文字, 它的发音和拼写是有联系、有规律的。我认为, 如果在教字母阶段同时进行国际音标的教学, 就能在两周之内学完字母的同时也学习了多数的音标。例如, 在教字母a的同时给出音标/ei/;在教单词sit时给出/sit/, 并告诉学生sit就是/s/、/i/、/t/三个音标拼读而成。这样利用字母和音标这两套不同的符号, 利用单词拼写和拼读之间的联系, 对它们之间的异同进行比较,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准确发音, 也培养了学生的拼读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练习, 多数学生都能具备“听其音见其形, 见其形知其音”的能力。这种做法, 学生记单词比以前容易得多, 而且学起来有兴趣。

二、初中二年级突出听说, 培养学生以听说带动读写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 我尽量将课堂变成一个外语世界, 让学生尽量用英语思维, 让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协调进行频繁活动, 做到眼到、口到、耳到、手到、脑到。只有这样才能丰富他们的语感, 促进记忆力的发展。在讲授新课时, 一般做这种处理: (1) 新课一开始, 教师借助实物、挂图、课堂环境 (教室门、窗、甚至讲台) , 配合手势及喜、怒、哀、乐、惊恐等不同表情, 边说内容边演示, 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得到感性认识, 使学生在视听两种感觉中, 将概念或形象直接联系, 成为信息, 传入脑海, 这就避免中间翻译的障碍, 新学词句不解自明,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英语语音、语调, 单词和句子结构, 领会快、印象深。 (2) 每教新课前, 让学生视听几遍课文后, 教师把遇到的重要生词、短语、句型, 有条有理地进行板书, 根据板书顺序, 边复述, 边讲解、边分析, 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课文内容。教师经过多次复述后, 学生一般能领会课文内容, 也可用英语复述了。教师即可就课文内容提问, 检查学生领会的效果。 (3) 在初步用英语叙说的基础上, 教师示范带读, 听录音, 分小组或个别朗读、背诵。 (4) 最后教师采取听写、默写、看图说话等方式让学生进行书写练习, 巩固效果, 加深记忆。

三、初中三年级抓好阅读能力培养

依我之见, 在上阅读课时: (1) 创造一个友好的气氛, 通过听取、接受学生们的意见和想法而取得信任。如果学生有什么问题, 他们也能想出办法解决, 这样学生会感到轻松, 有信心。 (2) 鼓励学生去独立思考, 激发学生自力更生的精神。这样, 学生将会开发出最大的潜力。 (3) 提问他们预习的问题或告诉他们阅读的目的, 引起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4)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做出决定, 促进他们思维技能的提高。 (5) 给予他们一定时间完成阅读活动, 使学生靠自己在阅读中获取信息。 (6) 帮助学生检查他们是否完成任务, 并提供反馈来对学生的活动作出判断。

此外, 有计划地选印一些阅读材料给学生阅读, 还可发动学生选读一些简易有趣的读物, 如《中学生英语》等, 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效果之我见 篇3

1.重视文本,积累材料。

教材中常有要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 的要求,这与新课标“重视文本”的要求是一致的。教材中有很多名篇佳句,背诵可以使学生体味到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可以使学生掌握一些好词语句,为写作做好准备。如学习《草原》一课时,学生很兴奋,因为我校前面就有一片大草塘,学生在课文中学习了很多描写草原的好词佳句,如:“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上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的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学完这课后,我让学生借鉴本课描写草原的方法写他们熟悉的草塘,学生都写得很轻松。

2.注重感受,及时练笔。

写日记可以积累写作素材,也是练笔的好方法。日记的内容很广泛,可写看到的,如农村的新鲜事、学校发生的事情等;可写听到的,如听外出打工回来的叔叔、阿姨讲述外边的故事、外地的风土人情等;也可写想到的,如自己看到某事引发的联想,或由别人讲述的事情引发的思考等。总之,日记是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可以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都无拘无束地表现出来。

片段练习是练笔的另一种重要方式。在学习课文时可根据学生的感受,及时布置练笔。例如学习《丰碑》一文时,当读到军需处长以身殉职,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时,学生都感动得流下了热泪。这时,教师可趁热打铁,启发学生:此时,你想对军需处长说什么?想对将军说什么?请写出来。结果这次练笔非常成功,就连平时不爱写作的孩子,也写出了心里话。此外,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的文章要求学生进行不同的练笔:可续写,如童话故事;可扩写,如成语故事;可缩写,如历史故事等。这些习作练习均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学用结合,指导习作。

农村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局限性,并且几乎没有课外读物,所以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习作很重要。《永远的思念》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在学习这篇课文后,可举行一次以“我思念的XX”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描述一下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学生纷纷踊跃发言。其中一位女同学动情地说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转眼间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手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打工的前一个夜晚,我总跟在她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撒丫子就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走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位同学运用了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来抒发自己对妈妈的思念之情,既真实又感人。

4.尊重原文,多就少改。

小学生表现欲望强烈,但耐挫力差,一旦受挫便容易产生胆怯、退缩情绪。而他们的习作,又很难一次就达到训练的要求,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一次或几次修改,这是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的考验。他们能否经受住这种考验呢?笔者认为,这时教师更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从学生幼稚的习作中发现闪光点,并给予充分的肯定。批改时要尊重原文,句子通顺即可保留,对明显的不足之处要做必要说明,让他们知道错在哪里,要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此外,提倡教师多面批,多让学生做排列错乱句子的训练,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5.评价得当,培养兴趣。

教师评价也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如果教师评价得当,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他们乐于作文。对学生文章的评价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该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求可以高一些,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出现一个佳句都应该及时表扬。例如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较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使用了一个词“刹那间”,来表示时间过得很快,我就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你这个词用的很好,今后要多看书,多做读书笔记,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可使作文水平差的学生得到鼓励,提高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4

八台乡中心小学校: 甘凤莲

摘要:学生写作文难,教师教作文难,对于农村学校来说,写作文、教作文更是难上加难。教师只有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多积累素材,改进评价方式,从而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 农村学校 兴趣 阅读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尤其是我们农村学校,学生的见识少,阅历简单,缺乏阅读素材,知识面狭窄,学生的语文素养整体较低。所以小学作文教学成了农村语文教学的一道屏障。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烦写作文;老师更是怕上作文课。因此写作文成了学生最痛苦的事情,讲作文、批改作文也就成了老师最苦恼的事情。怎样才能让学生喜爱并且轻松地写作文呢?下面就我这些年来在农村小学的教学实践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创作需要灵感,而兴趣则是灵感的泉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趣味地写作,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1.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比如玩小游戏、朗诵比赛、课堂表演、大扫除、做家务等,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使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亲身体验,在欢乐的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思考,再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2.以欣赏性评价为手段:教师适当的欣赏学生、肯定学生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信心。如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点滴进步,微小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句子,一个词语,一个标点,都要毫不吝啬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强化口头表达能力

要想学会写就得先学会说,就像婴孩学走路要先从爬学起一样,“说”是“写”的基础。只有学生有了强烈的表达欲望,才能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可以先训练学生会说一句完整的话,然后会说一段有条理的话。如在教学生字词语时,多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还可以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有一定顺序地口头描述图画中的内容。到了中高年级,教师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说话训练,比如:课本中的“口语交际”、课堂交流讨论、演讲比赛、开展班级故事会等。我所带的每个班级,从一年级开始,每天都会利用早读课或者是班队课开展“故事会”活动。每周选出一名“故事大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感,又达到了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目的。

三、广泛阅读,积累素材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胸中列书万卷,写作时语言才能如汩汩清泉,取之不竭。那针对农村学校课外书籍匮乏,学生阅读途径狭窄这一现象,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措施。1.建立班级图书角,鼓励学生把自己家里的课外书籍放到图书角与大家分享,我也拿出自己收藏的书,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2.从课本中积累好词好句、精彩片段,每天课前两分钟学生轮流分享展示。3.利用黑板报的一角开设“每日一句”,每天由值日生抄一个好句在黑板上,其他同学也要摘抄进自己的“采蜜本”里。通过多渠道的积累方式,学生不仅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也拓宽了写作思路,也就不愁写不出好文章了。

四、勤练笔头,掌握写作技巧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作贵在练笔。“练”是帮助学生打开作文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怎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练”呢?1.依托文本,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续写、。仿写就是模仿课文的结构、表达方法、顺序等,以相同或相近的题材进行写作。例如《蟋蟀的住宅》一文,把蟋蟀当作人来写,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可以让学生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运用拟人的手法进行写作。续写就是对文本的拓展延伸,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例如教学《穷人》一课,学生对桑娜一家今后的命运都充满好奇,就放手让学生把这个故事续编下去,大胆想象。2.练笔的最佳途径莫过于写日记了。日记的内容广泛,可写听到的、看到的,也可写想到的。总之,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可以无拘无束地表露出来。比如:看完一场电影,参加一次活动,受到老师表扬,和同学发生矛盾等等,都可以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真实的感受用日记的方式写

出来。3.坚持写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每个月我都会开展一次“读书成果汇报”活动,学生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拿出来相互交流、欣赏,享受读书带来的成就与快乐。

五、教师创新点评,学生互评

对于作文教学,批改是关键。教师对作文的评改要有所创新,要灵活、多样化。首先,教师评改作文,要实行高分政策,多一些欣赏、赞美,而不是专挑缺点。教师评语要体现一个读者的真实感受,而不是总站在评委的角度去进行评价。如“你的字真漂亮”,“你的这个办法真好,老师可想不出这么好的办法”,“听了你的介绍,老师也真想去看看”,“你进步了,老师真为你感到高兴”„„这样的评语定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激情。其次,批改作文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应交给学生批改要点和批改方法,让学生相互评改,取长补短。我给学生制定了“三优一缺”批改法,在每篇作文中找出三个优点一个缺点,在吸取了别人习作中的闪光点的同时,又为别人提出宝贵的意见。长此以往,学生的自改能力会愈来愈强,写作水平也必定会大有提高。

总而言之,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是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的我们,只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实践,总会找到一条适合培养学生写作的路。只要我们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相信学生一定会从“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在写作的海洋中自由挥洒。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2】探讨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成功教育》2012年第12期

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5

(甘肃省康县铜钱九年一贯制学校范红梅746510)

注:这篇收货地址还是我的摘要: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就必须从低年级给学生打好写作基础,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在平日的语文教学中,要从多方面着手,让学生坚持写作练习,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在对待学生的习作练习,作为教师要认真负责,且不可敷衍了事,只有如此,学生的写作水平才能慢慢提高。

关键词:【写作兴趣写作习惯写作水平】

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笔者认为,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打好基础,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在农村大多数教师看来,小学生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应在三年级,所以往往有好多教师在三年级以前并不太注重学生的写作教学,而正是因为这样的误区,所以导致好多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十分低下,甚至有的学生都到四年级了还不会写作文。笔者曾经就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在一次语文期末考试中,有一个叫黄磊磊的四年级男生,因为写不出作文而急得不知所措,最后到考试结束,他的作文纸上还是空白一片。《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看似如此简单的知识,却为什么有好多学生写不出来呢?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农村小学生作文起步太迟,大部分农村语文教师都是在三年级以后才对学生实施作文教学,因为没有坚实的写作基础,加之陈旧传统的教学方法,难怪农村小学生写作水平如此之差呢!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几年以来,大都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就对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说话写话训练,到二年级之后,除了把识字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任务外,利用一切闲余时间,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写作练习指导。可能有些教师会问,这样做是不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呢?其实不然,这里所讲的习作练习,无非就是一些简单的书面表达而已。但它却对今后小学生的习作有很大的帮助。笔者每次都是在一节口语课结束后,让学生把课堂上自己所描述的或所想的用一段话写下来,然后读给同学或爸爸妈妈听,第二次口语交际课上笔者总会把写得好的作品读给大家听,这样,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就有了写作的基础。等到他们升入三年级后,就不会再害怕“作文”这个新鲜事物了,写作的同时,也让他们学会了新词新句的运用,慢慢地就会对写作产生兴趣。

二、坚持练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写作基础后,随着年级的不断增高,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写作指导。所以,在平日的教学中,首先就得要求学生要多写、多练,只有如此,才能慢慢提高写作水平。其中,写日记就是最好的练习方法。教师大可不必对日记的内容过于要求非写什么,或什么不该写。《新课标》指出: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既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只要求小学生“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为此,笔者在让学生写日记时,没有太多的要求,不管写什么都可以,比如可以是自己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等,也可以是对某位同学或某位老师的意见看法等,如果那一天确实没什么可写了,还可以了了几笔,比如“我累了!昨晚我哭了„„”在内容、质量上尽可能地让大部分学生觉得每天都有东西可写,但一定得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写,不管有多累,都不能停止。只有这样,等到每次作文练习时,才不会觉得无法动笔。其实写作就是这样,每天

坚持写,觉得每天都有东西可写,如果放在一边不去理踩,时间久了就再也写不出东西来了。习作就是日常生活的积累。

其次,要求学生在平日的生活、学习中,多观察,多积累,多写身边的真人真事,真情实感。好多教师在要求学生写作文时,总会强调学生要多运用好词好句,这就要在平日的学习中,善于观察,多读书,多积累,然后才能在作文时,真正把它作用到实处。在笔者看来,如果没有更优越的条件,大可不必非要在作文中用好词好句不可,其实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人真事就是作文的最好题材。一篇作文,当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时,你会觉得,越读越有意思,越读越有水平,此时,你可能会全然忘记作文中的用词,因为从朴素的语句中你读懂了别人的内心感受。

最后,和学生一起完成写作,共同享受写作的乐趣。传统作文教学总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几乎主导了学生作文的全过程,学生的自主性受到压制。在大多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课堂中,都以这样一种教学结构为主导,即:教师布置写作题目------师读范文学生欣赏-----口语交际-----写作练习------教师批阅。单一,僵化的教学活动导致学生课后习作全是仿照教师所读的范文,千篇一律,教师限制了学生的写作空间,学生要么无话可说,要么抄袭范文,随便几句,敷衍了事。其实,作文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多元的活动过程。它不仅包括学生的付出,更包括教师的努力。在发展学生作文能力的同时,更是对教师写作水平的不断升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让学生在充分的口语交际、书面交流活动中,享受到交流沟通的欢悦。作文教学不能只重形式、指导和结果,而应更重内容、自主和过程,所以,笔者每遇到作文教学,总会和学生一起练习写作,当有了新的写作题目时,笔者总会和学生一起探讨写作的构想,在充分交流后,一起完成写作。比如在学写读后感时,笔者及时写了一篇当天所学课文的读后感,然后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找问题,提意见,这样,时间久了,学生也就能学会了如何去寻找问题,从而不断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认真批阅,逐步提高写作水平。

提高农村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6

——从广东怀集县诗洞镇十年课改期间小学作文教改调查问卷谈起

自新千年开始,牵起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经过十年来(2001至2010年)的不断试验、创新与积累,作为语文教学中占据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尤其是城市学校的作文教学,比实施课改前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指导方法与方式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文教学质量呈现出了如日中天之势。与此同时,身处边远农村的小学也在课改理念的指引下,积极地探索着作文教学改革的新路子。那么,历经十年的改革,边远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如何?之中还存在哪些制约作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今后将朝着哪些方向进行改革?本文试图在调查问卷、深入课堂听课笔录、参考文献的研究等基础上,对本镇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状况进行了解,从中认识制约边远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从而提供一定的对策依据,为本镇、本县农村小学今后作文教改提供参考。一、一份针对诗洞镇十年(2001至2010年)课改小学作文教改情况展开的调查问卷

诗洞镇十年(2001至2010年)课改小学作文教改情况调查问卷

所在学校: 任教班级: 性别: 年龄:

第一题、选择

1、对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新理念你了解多少()

A、一般 B、比较了解 C、完全了解 D、几乎没有(1)选择一般的有153人,占总人数的40%。(2)选择比较了解的有142人,占总人数的37%。(3)选择相当大的有74人,占总人数19%。(4)选择几乎没有的有11人,占总人数3%。

2、经过十年的课程改革实验,在语文作文教学中你认为收获如何?()

A、一般 B、比较大 C、几乎没有 D、相当大(1)选择一般的有165人,占总人数的43%。(2)选择比较大的有123人,占总人数的32%。(3)选择相当大的有83人,占总人数22%。(4)选择几乎没有的有9人,占总人数2%。

3、你了解作文教学理念的途径:()

A、参加课改专题知识培训(国家、省、市、县、镇、校内的培训)B、自学 C、几乎无了解的途径

(1)选择参加课改专题知识培训(国家、省、市、县、镇、校内的培训)的有278人,占总人数的73%。(2)选择自学的有97人,占总人数的26%。(3)选择几乎无了解的机会有5人,占总人数1%。

4、你参加过哪个级别的作文教学专题知识培训()A、国家级 B、省级 C、市级 D、县级 E、镇级 F、校级(1)选择国家级的有3人,占总人数的1%。(2)选择省级的有15人,占总人数的4%。(3)选择市级的有32人,占总人数8%。(4)选择县级的有169人,占总人数44%。(5)选择镇级的有128人,占总人数34%。(6)选择校级的有36人,占总人数10%。第二题、问答

1、在你看来,新课程给学生带来的最大转变是:

(1)同时回答理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有较大改变的有227人,占总人数的59.7%。

(2)回答基本没有转变的有153人,占总人数的40.2%。

2、经过十年课改,你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还有哪些急需改进的地方:

(1)认为转变教师教学方法与教学意识、提高学生学习作文兴趣,树立学习作文自信心方面最需改进的有213人,占总人数的56%。

(2)认为学校领导支持教师进行作文教学改革力度,为语文教师提高实际技能及理论培训方面最需改进的有,83人,占总人数的22%。

(3)认为小学生学习作文空间及环境创设与必须扩大小学生阅读量等方面最需改进的有84人,占总人数的22.1%。

上面的调查问卷共发放380份,问卷答案是笔者总结所有问卷得出的结论。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边远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经过十年的改革,已初显其进步的生命力,但也不容过于乐观,从中可以明显看到制约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二、制约边远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1、部分的教师作文教学意识依然淡薄,对理念了解少

从问卷中的第一题第1小题和第二题第2小题可以看到:对作文教学理论不甚了解,教学意识淡薄,甚至漠然的教师依然存在。究其原因,从问卷中的第一题第3、4两题可以发现,主要在于教师平时缺乏参加培训的机会或个别学校领导对教师参与课改支持力度不够重视。使得这部分教师的教学实践基本停留在“以前老师怎么教,我就怎么向学生传授或观摩到的课怎么教也怎么呈现给学生”的层面上,缺乏作文经验、知识能力、方法。在教学中爱理不理,随意性强,缺乏计划性。

笔者曾亲自在某农村小学听课,记下了这样一节课堂实录:昨天,老师观摩了一节作文课,写一种水果。大家看看我手中的桔子,它的形状、颜色、味道怎样的?认真观察,想想,然后介绍(学生观察后做介绍,接着老师指导方法)。你们介绍得很好,老师也把写法教给了你们,下面请大家以“桔子”为题目写作文。(结果,写出来的作文千人一面,万人同语,成了复制品。)

这是有实效性的作文课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当与听课者交流时,上课教师的回答是:平时很少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有关作文教学理论知识的培训,对理念理解不够,学校领导支持改革力度不足,所以平时上的作文课只能套用一些从别人那里移植来的模式„„。对于这些观点,笔者实在不敢苟同。

2、为应试而教作文,过份信赖课本,唯教材是从的现象依然 存在

请看笔者下乡听课摘取的课堂实录:“这个单元要求大家写一份决心书,所谓决心书就是指„„,写决心书时大家要注意以下几点„„,好了,请大家根据要求与刚才的讲解进行作文。”

当听完这节课,笔者向部分学生了解教师以往是选取什么内容进行作文教学时,学生的回答都是书本上每个单元规定的作文。而当笔者问及教师为何不灵活性的选取最适合学生习作的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的回答是:“不这样进行教学,如何应付平时的考试。”从中反映出“为应试而教作文,过份信赖课本,唯教材是从”的作文教学心理,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3、学生作文学习空间狭窄

课堂实录:这个单元要求大家写一次春游活动,作文时大家要写清楚春游的时间、地点,参加的人员,春游中看到的景色,还要注意„„,下面,大家写吧。(老师一讲完,一学生站起来问道:“老师,你根本没组织过我们去春游,叫我们怎样写啊?这不是为难我们吗?)

本课堂实录中,学生的问话其实一点也不为奇,他压根就没参加过什么春游,所以叫他们写没有经历过的活动对他们来说无疑水中捞月,就算勉强为之,写出来的东西也索然无味。

难怪有学者就曾批评指出,当今山区课堂教学“三个唯一”现象严重存在,即“课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是唯一的信息传递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所。”狭窄的学习空间,导致了学生作文材料 的匮乏,出现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正如前面提到的课堂实录。

4、学生平时的阅读量少

调查访谈中,22.1%的教师认为,必须扩大当前边远山区农村小学生的阅读量。他们普遍认为,边远山区农村的小学生除了个别条件好的书包里有那么几本作文选外,大都是仅有可怜巴巴的课本,更别说学校有图书室了。由于小学生缺乏一定量的阅读,知识词汇贫乏,缺乏语感,导致了作文时出现想写但无从表达或辞不达意的现象。过少的阅读成为了制约作文能力提高的瓶颈。

5、学生作文兴趣的激发及信心的树立,依然是当前改革任务之一 从调查问卷中认为提高学生学习作文兴趣,树立学习作文自信心方面最需改进的教师所占人数及前面几节课堂实录中,都反映出一个普遍问题:当前山区学生对作文兴趣不够高,信心不足。而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根本,没了这个根本,学生谈何树信心,谈何写好作文。

三、改革当前边远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策略

1、着力在“转变学校领导与教师观念、意识”上下功夫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行动要靠意识推动。只有树立“作文教学重要,作文改革任重道远,作文教学改革逼在眉睫”的紧逼意识,从学校领导到教师才会有行动上的根本转变。学校领导才会产生“带头进行课改与全力支持教师进行作文研究,为教师参与研究提供培训学习机会”的观念。教师才会提高学习研究的热情,才会安心投入改革作文教学的洪流中,才会树立新的适合课改要求的作文教学理念,从而打破作文课堂上“唯教材是从,唯教师是从”的观念,解放课堂上 教师“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把学生当作作文知识容器灌输的做法,才能为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研究,去创造。使作文课堂呈现出无穷的生命力。

2、着力在“培养学生作文兴趣”上下功夫

(1)、打破束缚,营造宽松自由的写作环境,变作文为学生心理需要

“创意作文教学”最早倡导者之一的美国著名语文教师科维斯认为,教师应该营造宽松的写作环境,让学生视写作为平常的事情,在他看来,写作就是把话说清楚,学生想到什么就应该表达出来,甚至可以描述他今天放的屁有多响亮。①因此,我们必须打破平时作文对学生的束缚,为他们营造宽松自由的写作环境,变作文为学生心理需要,除有选择性地要求学生完成书本的部分习作外,可以坚持要求学生写“心灵日记”,打破平时作文内容、时间、长短的束缚,支持他们写想说又苦于没机会说或不好意思当面与同学、陌生人说的话,真实地表达自我。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可以排除学生心理的障碍与作文的压力,使他们每天都得到合理的宣泄。在毫无束缚的作文环境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使学生养成了善于观察,积累素材和抒写感受的习惯,有效地解决了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的问题,习作时自然会乐在其中,写出的习作自然情真意切。

(2)、运用“迁移”规律激发兴趣

作文教学专家、语文特级教师袁浩一次听说班上有几位同学放学后常到河边钓鱼,对钓鱼充满兴趣的情况后,并没有批评这几位爱 钓鱼的学生,而是把他们叫到了办公室。当了解到钓鱼的河不会出现安全隐患时,他灵机一动决定把他们钓鱼兴趣迁移到作文中来。引导他们说:“你们谁能告诉我用什么材料钓鱼最好?鱼看到饵时有哪些动作?通过钓鱼你懂得了什么?”他叫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去钓一次,钓的时候认真看与想,向全班同学介绍。作文课上,钓鱼的同学争着介绍,最后,还要求他们把这一切写下来,向全班同学朗读。由于材料是学生们亲身经历过的,写出来的作文有血有肉,情真意切。一石激起千重浪,放学后,很多的学生都去钓鱼,写钓鱼了。没几天,《喂鸡》、《放牛》、《养狗》„„一篇篇充满童心与情感的作文写了出来。②

袁老师的做法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学生并非天生不会习作,学生的兴趣是完全可以激发的,关键是看作为教师的我们引导是否到位,是否找到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关键点,是否会把学生对一种事物的兴趣迁移到另一种事物上来。因此,我们可以模仿袁老师的做法,让学生在做任何事或见到任何物时要留心观察,要带着问题思考,然后把观察到的和思考到的说出来,写下来,以此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我们还可以利用“迁移”的规律,让学生写相同题材的习作。如在学生学习了《桂林山水》、《林海》等写景类文章后,可以启发他们把这些写法迁移到写近在眼前的家乡山水;又如在学习了写动物类文章后,可以引导他们把写法迁移到写家里的狗、家里养的猪、鸡等,这些身边随手可及的景、事、人、物,学生自然会感兴趣,越写越爱写,越写越进步。

3、着力在“多途径扩大学生阅读量,丰富学生词汇,培养语感”上下功夫

调查中发现,与城市的小学生相比,农村小学生平时的阅读量可谓捉襟见肘。很多的山区农村小学由于受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除镇上的中心小学有图书馆外,其余的面上边远村小几乎缺乏阅读资源。这些山区村小学生平时的阅读材料只能是可怜巴巴的课本或有关练习册,家庭条件好一些的学生书包里或许购置有几本《优秀作文选》等书籍。由于学生平时缺乏一定量的阅读,使得他们作文时知识词汇贫乏,想写但无从表达或辞不达意,从而丧失了作文的信心。

金波先生在一次演讲中说:“阅读教育必然会培养起学生纯正的文学趣味,必然会促进主流阅读趋势的形成,必然会让孩子从阅读中感悟到写作的方法。”③金波先生一语中的指出了阅读的重要性。而古今中外许多作家的成功都证明,没有一定数量的阅读学生绝对写不出好作文,除非是天才。

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正视这些问题,从实际出发,积极为学生发掘阅读资源。如以前在村小教学时,我在班中发动成立了图书角,动员班中凡是有课外书的同学都把自己的课外书捐出来摆放到图书角中,让大家互相传阅,我还把自费订阅的《小学生创新作文》、《优秀作文选》、《简妙作文》与学校订阅的《肇庆教育》报、广东《源流》杂志、《西江日报》、《南方日报》等充实到班级图书角中,丰富学生的阅读资源,并且每周设立2节自由阅读课让学生阅读有关报刊杂志,使他们在大量的阅读中词汇得到了丰富,语感得到了形成,并 逐步学到了别人习作的方法,学生通过阅读,习作起来得心应手多了。

4、着力在“打破课堂局限性拓展作文空间”上下功夫 山区作文教学课堂出现局限性的原因之一在于教师的心理有一个“怕”字,他们害怕组织学生外出采风的途中发生安全事故,领导责怪。其实,在经过有计划性的组织后,这种担忧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假如仅因为“怕”就束缚了学生作文的空间,要学生闭门造车,这是山区作文教学的一大悲剧。马克思说:“自由是创设的前提。”鸟笼式的课堂教学绝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山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有着取之不尽的作文资源,对于山区农村孩子而言,他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其生活的山村乡野。山区教师应“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计划地带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接触大自然。与花草树木为友,与青山绿水为朋,自由地向宇宙发问,向古今中外,三百六十行学习。那么,学生就可避免捉襟见肘之窘与搜肠刮肚之苦,自然就能品尝到“为有源头活水来”的乐趣。

5、着力在“树立学生作文自信心”上下功夫(1)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树立对作文的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存在着强烈的表现自我,突出自我的特点。我们可以运用这一心理树立学生作文自信心。如每次批改完作文,只要是有所进步的同学(哪怕是一个后进生在一个词语搭配上的小小进步),我都会腾出机会让学生上讲台把自己的好句、好短朗读 给全班同学听。我还会不定期在校园里为他们举办作文展览,让全校师生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分享他们的成功。此外,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有关习作大赛并向有关报刊杂志投稿,获取发表习作的机会。近年来,先后有学生的习作获奖与发表在省、市、县有关教育杂志报刊。通过这些途径,学生对作文的爱更浓厚了,信心一天天饱满起来,作文能力也一天天地提高了。

(2)批改过程中发挥情感作用,树立学生习作信心

在批改时,要坚决杜绝只打分数或以一“阅”了之的批改方式,要运用艺术性的热情洋溢式评语,变说教为谈心。譬如:“写得详细了,为你的进步鼓掌,加油!”、“努力吧!期待你下一次的成功。”、“这是一个好句子,好段,细细品读吧”等,又如:有位学生在“妈妈,我想对你说”作文中写道,自小没了父亲,由于姐妹多,妈妈整天起早摸黑打散工,连陪他们聊心事的时间都没有,真恨妈妈。批改后,我写道:感谢你对老师的信任,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要学会理解母亲,母亲一个人担起整个家,好不容易啊。学着去与母亲沟通吧!慢慢地你就会理解她的苦衷了,你会发现她原来是那么伟大。廖廖数语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之后,该学生在作文时更认真,更投入了。

(六)着力在“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上下功夫 贾岛因“推敲”冲撞韩愈而进行切磋的故事,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故事,便是“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的最好明证。大文豪的文章尚且修改,小学生的习作更不用说了。《语 文课程标准》将修改纳入学生的习作实践。要求“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④

在培养学生修改习作能力时,我们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不能拔高要求,要各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区分对待。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学习修改句子中是否有错别字,简短词语搭配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整洁等;中年级则要求他们除修改错别字与搭配正确与否外,还要求他们学习修改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准确与否;到了高年级,则着重培养他们句子通顺与否,行款正确与否,段中标点符号根据需要用得正确与否等。在修改的方法运用上,低年级可以运用教师亲自指导修改、同桌与同桌间根据要求互改等;中高年级则运用同桌与同桌间、小组合作、教师专门指导修改等方式进行。实践证明,日久天长、持续训练,学生在学会了修改方法的同时,习作的能力定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习作的信心也会增强,更重要的是在培养他们修改能力的同时,合作精神也得到了提升,一举两得。

路子千千万,改革无穷期,又一轮的课程改革牵起并进行中。作为一名山区语文教师,研究如何改革并提高边远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质量重担在肩。让我们为着让边远农村学校的课改之花如城市学校课改之花一样灿然开放并取得高效的教学质量而共同努力!参考文献:

① 广东教育,《域外作文教学现状及其启示》 华南师范大学 周小蓬,2008.9;

② 袁浩小学作文教学心理研究与实践,山东教育出版社 ③ 小学语文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农村作文教学之我见 篇7

一、走进农家, 拓宽写作渠道

这里说的农家, 不是单纯指农民的家庭, 还指农村特有的社会现象、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当然首先是家庭, 农村的家长, 由于农活忙, 加上家长由于历史的原因, 文化知识水平较低, 往往很少与子女耐心交谈。学生应当主动与家长沟通, 询问长辈的工作、生活经历, 从他们那里获得间接经验, 一些陈年旧事、村上掌故、生产知识、生活窍门、礼仪常识等均可以成为学生的作文素材。如有一学生喜欢听村上老人侃大山, 他在作文中有这样几个片段:

片段一:农村种田, 本来没有化肥, 全靠土杂肥。这玩意儿刚有时, 村上有一人竟将小包化肥偷回家, 放在灶上蒸煮, 结果一加热, 化肥怎么也找不着了。

片段二:村上有一老农, 家里新装了电话。有一次电话铃响, 老农拿起话筒, 声如雷鸣, 房子外的人听得一清二楚, 有人问老农:“如此大声, 为何?”答曰:“对方很远, 轻了听不见。”

在农村, 许多社会现象, 往往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逢年过节、祭祀祖先、跪拜神灵等许多学生熟视无睹, 不注意观察的事情, 其实, 稍加留意, 均能成为好材料。如有一学生写道:

今年过节, 家里又在大忙, 爷爷奶奶一个个猫着腰, 煞有介事地跪拜, 案上设着香火、蜡烛, 我看着他们那认真劲, 心里总觉得憋着一股气。就一本正经地说:“又搞什么封建迷信……”爷爷打断我的话, 说:“这是祭祖, 不叫迷信, 只有那些假和尚、假道士才搞迷信, 骗人钱财。”我顿时明白了, 原来烧香磕头也有区别, 不能一概而论。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引导学生观察农村一些新的现象, 唤起学生对农村的责任感, 如小河变得污浊, 旧瓦房变成了小洋楼, 水田变成鱼塘, 暖棚……所有这些都可表现农家的特点, 仔细观察就能写出新意。

二、体验农活, 丰富内心感受

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劳动实践, 在实践中感受生活, 积累素材, 体会劳动的乐趣、艰辛, 同时, 也可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现在农村孩子, 已很难对古诗“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引起共鸣, 因为他们没有这方面的感性认识。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农活题材的作文, 要求学生写出体会。如果没有亲自参加劳动, 想造出劳动的感受来, 就一定会显得矫揉造作。反之, 这种刻骨铭心的感受一定会不同寻常。

片段:今天, 我与妈妈一起去摘李子。来到地头, 我很快摆开架势, 挥动手臂用力采摘。突然, 手指被枝杈划了一下, 碰掉了一小块手皮, 为体现“英雄本色”, 我不吱声, 继续干“革命”。可身上不知为何痒得要命, 就用手拼命乱抓, 母亲一见, “呵呵……”笑了起来, “惹上毛毛虫了。”不一会儿, 我的意志跨了, 只好灰溜溜地回家。心里嘀咕:“李子那么好吃, 原来采摘这么不容易。”

三、观察农景, 提高审美能力

田园风情、自然景观是历代文人墨客讴歌赞美的对象, 然而, 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对如此美景却是那样的漠然。其实, 春夏秋冬有写不完的风景, 叙不完的特产。春天万物复苏, 大地回春, 可带领学生去学校周围踏青, 实地感受春天的存在, 春天的美好。让学生通过对野外的观察、描绘提高审美能力。在观察时应注意普遍性与个别性相结合, 抓住特写镜头, 写出春天的美景。夏天, 让学生观察太阳的火辣、树荫的浓郁、游泳的欢畅……体会西瓜解渴的滋味、烈日暴晒的难熬、蚊虫叮咬的烦恼……秋天, 是收获的季节, 让学生去看农田, 看看收获的庄稼。冬天, 植物落叶、动物冬眠、天气寒冷……至于特产, 那就可以写它的养殖、种植、作用以及给人们带来的经济效益, 从而表现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另外, 值得注意的是, 在引导学生观察景观时, 必须把握好观察的时间与空间。农村的景致, 在一天之内, 甚至几分钟之内, 往往会发生变化, 应当把握好观察的最佳时间。如“晨雾缭绕中的田园, 夕阳映照下的小河, 凉风习习的树荫, 雨后天晴的彩虹……”精心选择在那段时间里最美的景物。学生不但能感受美, 而且要能把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逐步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习惯。但是, 同样的景物, 没有好的顺序, 就会使这些景物置身蓬镐, 乱七八糟。应用科学的空间顺序, 选择恰当的表现角度, 对学生的写作尤为重要。

总之, 面向农村, 关注未来, 因地制宜地观察农村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注意观察的方法、角度, 逐步提高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让每位学生爱作文、喜作文,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陶冶学生情操的目的。

摘要:深入农村的生活、劳动, 加深内心的感受, 能锻炼学生自身的意志, 磨炼写作的技能, 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陶冶学生的情操。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提高之我见 篇8

结合我在农村初中这十几年的英语教学心得,总结了一些如何提高英语口语教学的方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位教学专家曾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情景教学本身就是英语教学中必不可少,并且也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法之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情景使学生产生言语的动机。教师应善于利用各种方式营造口语表达的氛围,激发学生说的欲望,让学生在情景中感知语言、交流语言、发展语言。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交流,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这样的课堂中,大部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二、坚持用英语口语组织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熏陶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尽量用英语口语组织教学。我在实践中,坚持做到用英语解释英语,而且要求学生模仿,尽量也用英语解释,所以我的课堂常听到这一句:Can you say it in English?学生基本能够由一开始的听不懂,到逐渐地自己能够用英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老师要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开口说英语,说英语的能力只能通过说的实践才能逐渐培养起来。

三、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机会

课堂上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提问方式比较单一,学生不能主动地提问和表达思想、积极参与。如果变师生问答为“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则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大大地增加学生说英语的机会。英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更多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机会,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四、对学生进行积极恰当的评价

在口语教学过程中,激励性评价使用得当,就会收到出其不意、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励性评价不仅能改进教学工作、提高学习效果,而且是促进学生发展、充分挖掘学生学习潜力的重要手段,对弱生更为明显。

五、转变观念,提升农村英语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是教育之本,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人们常说学高为师,“想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必须先有一桶水”。想要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能力,教师先要有良好的英语口语表达基础。首先,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出发点。只有这样,才能改革英语课堂教学,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他们进行全方位的充分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全面培养学生语言素质的主渠道。其次,农村初中教师加强自我进修,不断提高英语语言水平,要树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通过学校的校本培训平台,相互听课评课,切磋口语教学技艺,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做到英语基本功扎实。英语教师平时也应坚持阅读各种英文报刊、坚持收听各种英文广播等,大力加强口语练习,提升自己的口语水平。

总之,教学没有永恒的标准,只要用得其法,就能體现其永恒的生命力。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非一日之功,作为教师要不断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他们多开口,多实践,他们的英语口语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农村小学古诗教学之我见 篇9

扶绥县渠黎镇中心小学:刘王胜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

篇(段)。在课标的后面还附录了80首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从这些推荐篇目中可

以看出,学习诗歌文学是小学生的必修课程。

【关键词】农村小学 古诗 教学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古诗可以说是这灿烂文化的夜空中一颗最耀眼的星星,也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一个象征。诗文作品博大精深,它蕴藏着先人的智慧和理想,传承着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所以,对于古诗的教学我们从小学就开始了,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却往往是一味的由老师去讲解,很少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加上农村小学使用多媒体的条件不成熟,如不精心教学,学生就觉得古诗平淡无味,设有学习古诗的兴趣。那么,怎样进行小学古诗教学呢?在实践中,我想谈一下我对于古诗教学的几点拙见。

一.了解历史背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是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诗人以及诗歌写作的时代背景。例如,我在教学李白的《赠汪伦》时,先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李白和汪伦这两个人,以及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诗人及写作背景,也能直接引导学生对诗词的大概理解。

二.理解诗词主题。理解古诗题目的意思及主题。有些古诗的题目包含了古诗内容,语句精简,意揽全文。从理解古诗的题目入手,分析全文大意。

三.解释关键词。在教学中解释关键字句,以字达词,以词通句,梳理句意,理解全文。教学时要教会学生“释、变、异、换、猜”的学习方法来理解字词的意思。

(一)释:即注释。这是学习古诗文的常用方法。在教学中我们要时时提醒学生利用这一学习方法,直译古诗句。

(二)变:是注意汉语古今变化的字。如“还”和“回”,“舟”和“船”。(三)异:是古今异义的字。如“但”是“只”的意思,“走”是“跑”的意思。

(四)换:是古今词的对换,即把单音节词换成多音节词。

(五)猜: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推测古诗中词语的含义。如《清平乐村居》这首词,理解“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卧”时,我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推测其含义,有的说是“躺”,有的说是“趴”,大家争论不休。于是,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辩论,结果是既可解释为“躺”,也可解释为“趴”,两个意思都表现了儿童天真、顽皮的天性。

四.品味诗词意境。在明白了字词的意义之后,即可串字连释,品味诗意。在教学时要教会学生用“调”、“补”的学习方法来理解古诗的意思。“调”是调换古诗句子中词语的顺序,有的古诗句往往为了照顾韵律而颠倒词序,如孟浩然《春晓》中的“处处闻啼鸟”,“啼鸟”是“鸟啼”的倒置,这些字词需要调

换才能正确直译。“补”是补充,即在直译古诗遇到意义跳跃性大、意义含蓄时,就需要教会学生补充意思,补充含义。在使用“补”法时不要死板,要灵活运用,只要学生直译的内容与古诗原意基本相符就可以了。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

五.启发想象思维,开拓意境。在古诗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联想、想象古代诗歌是文学作品中色彩鲜艳,香气浓郁的花朵,是诗人用涌泉一般的激情浇灌而成的,那些脍炙人口的佳句名诗意境深远,无不寓含着诗人心灵深处的情感。什么是“意境”?境,就是诗中所描述的具体情景,生活画面;意,就是诗人通过这个生活画面所体现的思想感情等。把跳跃的感情连缀起来,把省略的语气补充起来,这样,才能领会诗人的情感,进入诗的意境。如教学《所见》,最后启发学生想象:牧童想捉知了结局如何呢?我便启发学生想象,牧童是怎样走近蝉的?怎样捕捉?捉到了没有?若捉到了会怎么样?若没有捉到呢?可能是垂头丧气,边走边留心察看树上有没有蝉鸣;也可能牧童惋惜片刻,又笑而向前,进入“牧童骑黄牛,歌声震林樾”的意境,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诗的内容的理解。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开拓意境呢?

(一)采用“吟诗作画,以画讲诗”的方法去打开学生的心扉。这是因为古代诗歌大多数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并茂的。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去创造诗中的形象,根据诗中所写的景物,把它画在纸上,再让学生从画中去体会诗人的感情。例如,在教《山行》这首诗时,可先指导学生朗读、吟诵“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两句,然后让学生去描绘秋天的高山,弯曲的石阶小路,白色的浮云,山顶的竹篱茅舍的形象,接着再指导朗读三、四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让学生再在画上画出一片红色的枫林,指导学生去创设诗的情景,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层次井然的古代山水画,之后,在学生吟诗作画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以画讲诗:秋天是萧杀的季节,面对叶枯花谢的残景,历代诗人多是吟诵着悲凉的诗句,但杜牧描绘的秋山霜林和“停车”观赏的情景无不充满着一股蓬勃向上的气息,诗歌写得既清新又富有生气。通过以画讲诗,让学生透过诗中展现的图景,去捉摸诗人的感情脉搏,体会诗人的感情波涛。学生既动脑,又动手,经过吟诗作画,以画讲诗层层深入的过程中,就领会了这首诗的深远意境。

(二)采用运用多媒体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一定的氛围,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在教学《登鹳雀楼》这首诗时,我运用多媒体先让学生观看鹳雀楼以及周围的景象的图片。夕阳西下,波涛滚滚的黄河一望无际,然后让学生想象自己当时就站在那里,就是诗人王之涣,身临其境,看到这么壮美的景象,会说些什么呢?会怎么想呢?这样有助于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三)对于有一定描述性,情节性的古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作品所给的内容展开想象,让他们眼前似乎就浮现出一幅幅诗中所描写的画面。例如上面提到的《赠汪伦》一诗,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然后加上自己的补充,引导

学生想象作品所描写的场景:小船飘荡在水面上,诗人登上了小船就要离去,而好友汪伦却没有来相送。诗人这时不免有点失望。突然,岸边传来熟悉的歌声。诗人惊喜,发出感叹:桃花潭水深千尺,也没有汪伦对我的感情深啊!通过这样的想象,学生就不难理解李白与汪伦之间感情之深了。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按照古诗所给定的内容展开想象时,也可以有所生发,有所添加,在想象中增添某些独特的感受。而对于表达的情境不明确的一些古诗,教师则可以以此为引子,引导学生自由想象。例如苏轼的《题西林壁》是一首哲理诗,教师则可以根据这首诗所揭示的道理,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自由发挥想象,这样就可以加深他们对诗的理解,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

六.吟诵优美古诗。小学阶段让学生多吟诵、多学习优秀诗词,既能提高学生理解文字、语句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又能使学生了解我国灿烂的古诗词文化。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湛的语言。如何让学生对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喜欢上它,如何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去咀嚼、品味这一精神食粮呢?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个教师好好地思考。

总之,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一定要精心准备,仔细研究分析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学会学习,自主创新,让学生能读懂古诗,喜欢古诗,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之我见 篇10

庄浪县李碾小学 邮编 744600 电话 *** 【内容提要】: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教法单

一、质量不高等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课题。本文提出,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进行创新教学,提高学生兴趣,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评价方式的思路,意在改变农村小学美术教学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美术教学 教学创新 学习兴趣

农村小学美术教学要贴近实际,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就近取材,进行创新教学。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并且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多用激励的语言和方式评价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并及时予以肯定,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进行创新教学

目前,农村美术教育教学的主要问题是教学资料缺乏,设备不齐,只是教师干巴巴地一味说教,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升学生的欣赏水平,更难激起学生的创作灵感。如何使农村美术教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培养学生对于美的观察和欣赏能力,把新理念、新教材和新学生观融入实际教学工作中,是农村艺术教育

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农村美术教学在多方面提倡体现农村的特征。淳朴的民风,深厚的文化底蕴,民间艺术等都是我们取之不竭艺术源泉。例如,本地的竹编、草编、泥塑、剪纸、刺绣等工艺随处可见,在教学中教师不必舍近求远教学生一些不着边际的、抽象的东西。而应该从眼前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领悟作品的生成过程。在教学手工艺制作时我便用竹子作素材,课堂上,请村里竹编艺人作老师,学生们现场模拟动手制作、感受其艺术魅力。回家后,还可以请自己的家长指导,制作一些简单的工艺品拿到学校互相交流,大家不但制作出了各式各样的小作品,还用彩纸和小布片剪成小花,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装饰,通过展示让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欣赏。这样,不但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作能力,还让同学们体验创作的过程和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接受,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我在教学中大胆改革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如上五年级《喜怒哀乐》人物头像课时,在开始时就可以用“贴鼻子”游戏教学,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学生兴趣浓厚,为之后的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上《流动的色彩》一课时,放音乐《小小蜡笔》 “小小蜡笔,穿花衣,红黄蓝绿多美丽,小朋友们,多么欢喜,画个图画比一比,画只小鸟飞在蓝天里„„”的方式进行导入,学生不但理解 2

到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了学习任务,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创作环节。

众所周知,上美术课要准备一定的材料,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这些材料不一定都能拿得出来,如果没有这些材料,美术课就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改变现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思维,我提倡学生将乡村随处可见的材料引入课堂。没有橡皮泥制作泥塑,就用随处可见的红黏土;雕刻可以用我们特有的马铃薯;手工制作还可用蛋壳、麦秸以及妈妈笸箩里的毛线、碎布,爸爸工具箱里的铁丝、钳子等。如在趣味课《指偶剧院》,它属于美术综合课,我引导学生大胆的表现自己,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运用生活中常见的这些材料,使学生合作设计,遇到难点时,学生可以互相帮助启发,从而达到创造性运用的目的。为了避免小组活动出现死角,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小组的人物设计工作,一个学生只能制作一个人物,大家协同活动,使本小组设计的人物角色成连贯的故事,并引入竞争机制,使大家都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发挥主体性。然后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吸取好的经验,在萌生自己的新思路,教师通过借鉴、弥补、启发、点拨来张扬学生的个性,在鼓励声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信心

根据农村小学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技巧上要切合实际,难度适中,可操作性强。教师要想方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愉悦、包容的氛围。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让人人有提问、发表、展示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展 3

示自己才华的舞台,都有“我能行”的自信。比如:利用可乐瓶和雪碧瓶制作花篮立体装饰品。向学生介绍剪、折、插的基本方法后,再面对实物认真观察揣摩,开动脑筋,大胆设想,通过动脑、动手,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增强了学生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教学中,只有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剪纸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眼、脑、手三方面协调运用。教给他们基本的剪纸方法和步骤后,启发学生注意观察自己所熟悉和感兴趣的事物。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想怎么剪就怎么剪,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大胆的表现生活,表现自然,表现自己对美的追求。在教学中,我并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生怎样画怎样剪,而是放在理解他们的画,并帮助他们去完善自己的想法。鼓励他们自我创新,积极思维。如:创作《漂亮的雪花》一题中,每个学生剪出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作品,从他们的作品中可看到无拘无束的意趣。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个性差异,所以不管学生剪得象不象,我都予适当肯定。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充分的施展,眼、脑、手得到了训练,既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观念。

四、教学评价综合性、多样性

在教学过程中,评价是十分重要的环节。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完全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肯定与否定,从而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创造空间和创新意识。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学生的美术作品,更不能用“画的像与不像”来衡量学生的作品。评价应捕捉最佳时机,即时评价,即地评价。4

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点拨;对画得好的同学要做到恰如其分的鼓励和表扬,并让该生谈谈自己画画的想法,使其他同学得到启发;对个别作业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提示,要发现他的“闪光点”,表扬像“想法好”、“用色大胆”等等其它方面,去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创作,从而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如:上二年级下册《漂亮的花边》一课时,在导入阶段让学生欣赏一下各种瓶、罐和器皿上的花边装饰。在指导学生练习时穿插欣赏,提供练习的范例。以欣赏帮助练习,以练习促进欣赏,在练习结束时再加入欣赏,通过比较与实践体会,能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缺点,还给学生在练习的基础上明示了发展的方向,诱发了学生探求美的兴趣与愿望。另外,以勉励的口气布置作业,可以充分利用孩子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的命令,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他们的活动热情。带有启发性、实用性的话语,同学们听了不但乐意去作,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作品效果肯定比前者要好。这样的教学评价,不再是分出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泵。

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之我见 篇11

一、在放飞的心灵中自由写作

农村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在社会上,正逢盛世,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是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助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所感所想随时记录下来。没有细致的观察,学生是不能把话说清楚,把文章写具体的。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这从根本上说,就是让学生捕捉素材,开启学生的写作源泉。

二、在广泛阅读基础上积累素材

广泛阅读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小学生语言积累明显不足,写起文章来,就难免“入不敷出”。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向学生推荐一些童话、寓言、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以及中外名作名篇等。

三、在赏自然风光中写真情实感

自然美具有极大的诱发力。在作文教学时,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自然,顿时会产生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不但能给学生美的享受,而且能激起学生作文的欲望。比如,在教 “描写景物”(《校园的梧桐树》)的作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准备好笔和本子,再把学生带到校园里选定一棵年长的梧桐树,引导学生仔细观看梧桐树,并不断提示学生:先远看,观察树的整体形状;再近看,观察树的叶、枝、茎;最后点明梧桐树有什么作用。经过观察后让学生细细思考,正确进行描述并展开联想。再让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说:“远看,梧桐树像一朵蘑菇开在校园。近看,叶子是绿的,形状像大蒲扇,枝条不计其数,树围由几个小朋友手拉手都抱不来”;有的学生说:“落下的叶可作肥料,叶、枝、根可作柴火,它全身都是宝。奉献的多,吸取的少”;有的学生说:“树上是鸟‘安家’的好地方,树下是同学们玩耍的乐园。”在观察的基础上,学生能把自己的独特真实感受写下来。

四、在赞声中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教师要给每个学生的每篇作文“唱”赞歌。所以在每篇习作里,我千方百计找学生的闪光点,诚恳地表示肯定、赞扬。哪有学生不为自己创造出来的闪亮闪光的东西所感动的?连我也常常被自己找到的作文中的闪光点而感动,比如在一篇描写小草的习作中,也许城里孩子大多会写一些赞美小草如何如何美的作文,而我的一个学生却是这样写的:“那些可恨的小草,无时无刻不插在爸爸的菜田中,那纵横交错的根爬满了爸爸的双手。”这样的语句,只有经历了劳作的山里孩子才会有的。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正在农村作文教学这块净土上不断地寻求、探索,以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努力实现新的突破,让农村孩子自己命题,大胆选材,写自己要写的内容,表达自己需要表达的情感,不拘形式,那么他们“作文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让我的学生在欢乐中写作文,在写快乐作文中健康成长,从而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的质量!

上一篇:婚礼仪式最完整流程下一篇:写作--学习描写景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