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2024-07-06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通用12篇)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篇1

(徒手操、快速跑(站立式起跑、途中跑;耐力跑、定时跑、立定跳远、垒球投掷、身体素质训练(结合达标项目、直线运球比赛等 3.在上课过程中多做一些辅助性练习,如发展耐力速度的定时跑,定距离跑;发展下肢力量,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跳起,原地抱膝跳,跳台阶、免子跳等 4.以速度力量练习和耐力练习的课(跳跃性、耐力性的反复练习来改善肌肉的协调性和力量的发挥。5.并采用小重量和不负重量的方式,通过协性(结合游戏练习和提高动作速度的练习来提高速度力量。

2.教学重点:1.教学队列,队形,走、跑、投、课堂常规。2.掌握基本体操、武术基本动作、快速跑、耐力跑、立定跳远、身体素质训练、直线运球比赛等。

3.教学难点: 1.力量练习、耐力练习、协调性练习。2.正确姿势、规 范动作的自我体现。

4.教材分析:小学三年级体育教材以实践教材为主。根据学生的能力以 及学校的实际条件,体育教材主要选择田径(跑、跳、投,体操、游戏、篮球等基础项目,以便使学生跑、跳、投的基本技术得到提高;并挖掘生活中的实用技能与武术基本功的练习。

1、从儿童需要出发,不受运动技术系统的制约。即以学生为主,进行游戏和发展基本活动能力为主的锻炼活动。

2、教材内容儿童化,生活化,更好地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实际,让学生积

极地参与。如模仿兔跳,蛙跳等,更多的采纳游戏教学。

3、整本教材以发展学生基本素质,即跑、跳、投、爬的能力为宗旨,通过不断的练习来提高他们的灵敏、反应、协调能力。

4、借助很多游戏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和个人的区别,能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及集体荣誉感。

5.教学措施:

1、正确把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进行教学。

2、备好每一堂课,营造一个宽松生动的课堂气氛来;在课前“场地备课”和课后进认真反思。

3、采取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如分组教学(异质分组、随机分组男女分组等,分段教学等。

4、在课间多展开授课内容、动作评比、竞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竞争的气氛中更好的掌握动作技巧,培养集体荣誉感。

5、积极培养体育骨干,更多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篇2

本学期课程在内容编排上应注意上下学期之间的知识有效衔接。和四年级下学期内容相比,本学期增加了不同领域美术知识学习深度的递进,逐步增强了知识的理性认识,强调运用美术语言和法则进行实践操作;同时,又比五年级下学期内容具象。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部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究、欣赏评述的知识。五年级学生经过前期的学习,本学期在教材学习上把课程内容的知识整合为若干主题,最后作业展示结合学校美术特色,分享创作成果。

2. 编制本学期《课程纲要》的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课程纲要》编制需要的资源

教师要准备充足的课程资源,如课件、示范作品、美术教材、工具材料与设备、废旧资源等。

课件的制作可以按照颜色的划分,成立制作课件小组:分享《课程纲要》(1人)、绿色(2人)、黄色(3人)、红色(2人)、紫色(1人)、蓝色(1人)、学期测试(1人)。完成制作之后和书本配套的课件进行比较,讨论修改两遍。

教师要充分合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废旧资源等来充实课堂教学。如江苏省扬中市兴隆中心小学的美术特色就是“变废为宝”,分别在各个年级开展了不同的特色课程,如“趣味折纸”等。目前,学生们在生活中时常注意搜集能够用得上的“废物”,带到学校,也把自己的环保理念影响身边的人,力所能及地做到“废物利用”,从理念上彻底告别浪费,树立环保意识。

4.《课程纲要》编制的内容教与学活动及评价

(1)课程内容。分享《课程纲要》、参观和旅行(绿色)、学学构图(绿色)、风景如画(一)(绿色)、风景如画(二)(绿色)、水墨山水画(绿色)、表情丰富的脸(黄色)、变脸(黄色)、画情绪画性格(黄色)、包的世界(一)(红色)、包的世界(二)(红色)、实物的联想(红色)、老师和同学(一)(黄色)、老师和同学(二)(黄色)、船(红色)、梦中的远航(红色)、雕萝卜(黄色)、版面设计(紫色)、有表情的面具(黄色)、寓言和神话(蓝色)、非洲雕刻艺术(黄色),按要求运用学期所学知识技能创作一件美术作品。

(2)课程教与学活动及评价。课程内容上课时按照上面颜色进行分块,每块确定主题,如:(1)绿色主题为山水,全部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把有关风景、山水的课程内容集中。将各处景点按自己喜欢的角度拍下,挑选不同景点、不同构图的5张图片洗出来带进课堂,用不同的方式、材料塑造同一个对象。上网查找历代名人山水,选择2~3幅进行描绘,局部或整体描绘都可以,评述两次作业、照片、名画的区别。(2)黄色主题为表情,有6课造型表现;1课设计应用;2课欣赏评述,把关于脸的内容集中,由简单到复杂、由技能到欣赏、由具象到抽象,知识难易层面呈螺旋式上升。(3)红色为包和船后面的联想(先查阅资料,再设计,后应用,最后联想),设计的包包可以作为下学期的美术作品档案袋。(4)紫色首先组成4人小组,运用各种构图方法,围绕有意思、有意义的主题,共同设计一份有特色的专题板报,完稿后和其他小组交换,提出修改意见,二次修改时教师出示版面设计需要考虑的内容:如内容的主次、版面整齐要防止呆板乱……接着举行年级或学校板报设计大赛。

(3)上课顺序按绿、黄、红、蓝、紫进行,必要时再调整。(1)每人在暑假为自己设计一个喜欢的有个性和特色的美术作品档案袋。设计时要考虑材质、尺寸等实际问题。(2)元旦,本区将策划一次全市五年级美术作品拍卖会,到时按照不同颜色的内容,划分好展示、拍卖区域,所得款项全部捐献给“麦田计划”扬中分区,没有拍卖掉的作品送到湖北十堰地区(麦田计划扶助学校)学校。(3)评价:根据学校和年级、班级特色分别制定过程性评价和期末作品创作评价机制。

《课程纲要》是一项教育活动的专业方案,是一门课程设计的提纲,编制小学美术每学期的《课程纲要》,有利于学生明确美术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内容框架。

摘要:小学美术学期《课程纲要》是一学期的课程计划,它也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或指南和相关教材撰写的体现某门课程各种元素的设计大纲。《课程纲要》最终要达到对以下四个专业问题的一致性回答:通过哪些基本素材和活动?把学生带到那里?我与学生怎样去?如何检测学生已经到哪儿?《课程纲要》的编制有利于美术教师的思考从“课堂”走向“课程”。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篇3

1.孩子们j€"nng x€"nn( )地做着风筝,心中充满了憧憬和x€"n w€鄋g( )。

2.高尔基是世界zh€? m€韓g( )的文学家。

3.吃过晚饭,我们zh€#9n b€鑙( )去植物园s€鄋 b€? )。

4.hu€鄋:呼( ) 交( )

二、读一读,用“√”选出正确的答案。(4分)

1.“朝霞”的读音是:zh€"Do xi€幔? ) ch€醥 xi€幔? )

2.郊外(ji€"Do xi€鄌) 震惊(zh€鑞 zh€鑞g ) 依然(y€? y€"n )

3.(蜜 密)蜂 世(记 纪 ) (城 诚)实 (摩 磨)坊

三、给下面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意思。(5分)

1.待:①等待 ②打算 ③需要

(1)待要上来打招呼,又怕认错人。 ( )

(2)他迫不及待地把麦子吃了。 ( )

2.意思:①情趣;趣味 ②意义;含义 ③意见;愿望

(1)这座山就像一头大象,真有意思。 ( )

(2)大家的意思是一起去。 ( )

(3)这个加点的字是什么意思? ( )

四、把下面的事物和它的特点连一连。(3分)

沙漠 银光闪闪 白云 波光粼粼

湖泊 黑黝黝 麦子 随风飘扬

泥土 金光闪闪 湖面 金灿灿

五、根据要求写词句。(19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2分)

甜甜地( ) 悄悄地( ) 认真地( ) 拼命地( )

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7分)

垂头 ( )气 大惊失 ( ) 欢蹦 ( )跳

阳光明( ) ( )( )飞舞 自( )自( )

(1)一阵风吹过,树叶在空中( )。

(2)他( )地说着什么,我听不见。

(3)雨后,( ),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空气里微微浸润着竹叶的清香。

3.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万里长城宛如

(2)西湖不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吗?(改为不带问号的句子,不改变句意。)

(3)课文中出现了不少带有“!”的句子,我也试着写一句。

(4)从下面几个词语中选择两三个写一句话。

可爱 聪明 礼貌 赞美

(5)请你写一句关于读书或勤奋学习方面的名言。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的“ , ”一句,常被远离家乡的人所引用。《夜书所见》描写的是 季的景色。诗中描写儿童活动的诗句是: , 。

2.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 。它应该 。可它 ?(选自《奇怪的大石头》)

3.秋天的雨,藏着 。 香香的, 甜甜的,还有 、橘子,好多好多 ,都躲在 里呢!(选自《秋天的雨》)

七、下面句子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2分)

( )小河上横跨着一座小石桥。

( )不时有小船从桥洞中悄悄地摇过。

( )我的家乡有一条美丽的小河。

( )河水清澈见底,河面波光粼粼。

( )下面是个高高的半月形桥洞。

A.2 5 1 3 4 B.3 5 1 2 4 C.3 4 1 2 5

八、认真阅读下面的短文,细心答题。(20分)

(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6分)

我们去放风筝。一个人用手(托 拿)着,另一个人(牵着 拉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村里人看见了,说:“放得这么高!”(《风筝》节选)

1.把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划去。(1分)

2.用波浪线画出风筝越飞越高的样子。(1分)

3.用“越……越……”写一句话。(2分)

4.这一段话主要写了 。(2分)

(二)阅读课外短文,回答问题。(14分)

蚂蚁和蜜蜂

人们都喜爱蜜蜂,赞美蜜蜂的辛勤劳动。画家画了许多采蜜图,诗人写了许多赞蜂诗,甚至连刚会说话的孩子也会哼唱:“小蜜蜂,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

蚂蚁很嫉妒蜜蜂,心里一直不服气:蜜蜂一早出工,我们也一早出工;蜜蜂天黑回窝,我们也天黑回窝。我们干的活也不比蜜蜂少,也不比蜜蜂慢,可人们只夸奖蜜蜂,不称赞我们,这不是太偏心了吗?蚂蚁想来想去想不通。

有一天,蚂蚁爬到花枝上觅食,见到一只小蜜蜂“嗡嗡”地飞来采蜜,就抬头气呼呼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

“啥问题?你说吧!”小蜜蜂回答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和我们一样,整天忙个不停,当然勤劳啊!”

“那人们为什么只夸奖你们,从来不称赞我们呢?”

小蜜蜂想了一会,笑着说:“是啊,为什么人们只夸奖我们而不称赞你们呢?这个问题嘛,我觉得不难回答。我想,那是因为你们的勤劳是为了自己,我们的勤劳却是为了他人……”

蚂蚁听了,心服口服,从此再也不嫉妒蜜蜂了。

1.在文中找出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2分)

( ) ( )

2.联系上下文,发挥想象,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全对话。(2分)

3.读故事,填空。(4分)

蚂蚁嫉妒蜜蜂的是 ,蚂蚁想来想去也想不通的是 。蜜蜂勤劳为的是 ,而蚂蚁勤劳为的是 。

4.人们为什么只夸奖蜜蜂而不称赞蚂蚁?(3分)

5.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3分)

九、习作。(25分)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篇4

陇西小学 贾新霞

【学习目标】

1、通过教师展示、师生交流,了解科学这门学科的内涵和外延,感受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通过对观看视频、讨论、情景游戏,了解本册教材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树立学习信心。【学习重点】

了解本册教材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实施方法和评价方法。【学习难点】

认识“科学”是什么?感受科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准备材料】

太空实验视频、PPT课件、游戏卡片等 【学习过程】

一、视频引入,师生讨论激发学习兴趣。

1、播放“太空授课有关水的实验”片段。(7分钟)引导学生边看,边观察,边思考。

提问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总结,引出科技的进步及科学这门学科的重要性。(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科学这门学科,对什么是科学并不了解,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导入部分,我用“太空授课中关于水的实验”视频来导入,一来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兴趣,二来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这些都依赖于科技的进步,从而在学生的心中,埋下探究科学的种子,再次对学生加深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2、学习书中“写给同学们的话”这一内容。(PPT展示出来)(3分钟)

“现代科技文明,使我们能在蓝天中翱翔,能在大海中航行,能听到宇航员来自太空的声音,能和亲友远隔千山万水网上交流„„而这一切,都来自科学和技术的进步,来自科学家们的发现和发明。

科学家是伟大的,同时也是平凡的。他们小时候也像我们一样的好奇,一样的充满幻想,一样的调皮好动,但他们长大后成了为人类做出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发明家、工程师。为什么?他们是怎样成长的?

我想,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大自然的奥秘充满了好奇,特别喜欢认真观察,总是会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并以极大的兴趣围绕这些问题去观察,去思考,去实验,去寻找各种可能的答案„„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饶有兴趣地做着别人看来或许是索然无味的研究工作,他们从一次次挫折和失败中走向成功。而这就是他们从与我们一样的儿童,逐步成长为科学家所走过的路!”

围绕这一段关键文字,学生先读一读,教师分享心得,并总结如何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态度、方法。

(设计意图:学生在上一环节中认识到了,科技的进步及科学对我们的重要性,但是学生还会认为科学研究是科学家做的事情,自己是个小学生,怎么会研究科学呢?因此,为了让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我们可以通过书中“写给同学们的话”这一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到科学并不神秘,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可以向科学家那样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多动手实验,就是在进行科学研究,最终我们也能取得成功。)

二、了解本册教材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1、了解本册教材的目标,以及在整个科学探究中所处的位置。(5分钟)

PPT展示“科学探究的过程”,其中详讲什么是“观察与提问”(本册书中反复出现的一个词组)。

观察与提问——猜想与假设——计划与组织——事实与证据——模型与解释——表达与交流——我们怎样做科学——制作与发明

(设计意图:探究过程的八个阶段对应大纲上的小学科学各册的要求,三上的学生刚接触这门课,先对这门课的要求有感性认识即可)

学生活动:翻阅课本并进行小组讨论“这册书哪些内容看上去你最感兴趣?哪些内容你之前了解过?除了课本还想学哪些内容?”

学生小组发言,教师总结并对本书各单元内容做串线介绍(PPT展示)。本册教材共有八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十万个为什么》属于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是能力训练的准备单元。而二、三、四、五、六、七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是本册教材的主体部分。通过多个完整的“做中学”活动使学生亲历探究过程,重点培养“观察与提问”的能力目标。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属于探究的探究单元,是这一册教材的总结单元。

(设计意图:科学探究的这些能力目标,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的科学学习中会依次学到,这里用通俗的语言展示出来是为了让学生有整体的感性认知。重点讲解什么是“观察与提问”,而在下一个表格中,所呈现出来的八个单元内容,使学生对本学期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浅显的了解,并认识每一单元在科学探究中所处的位置,有助于科学系统的学习。)

2、通过PPT大致了解每一单元的学习内容。(10分钟)PPT呈现每一个单元的部分内容图片,教师边展示边讲解。(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PPT中展示出来的相关图片,对本学期所要学习的内容不仅能做以了解,而且学生还能从这些图片中感受科学,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三、通过游戏,相互探讨课程实施的方法。(10分钟)引导学生做一个“我是谁”的游戏。PPT呈现游戏规则,学生开始游戏。

学生分享游戏心得,教师总结,使学生认识到在游戏中,我们已经在进行“观察与提问”的培养了。

(设计意图:这个游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怎样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观察与提问的能力。)

四、交流课程评价方法。(5分钟)

PPT呈现出教师对这门学科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同时启发学生进行小组讨论,PPT的评价方法是否合理,还有哪些评价内容可以引入(教师预设的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回答问题是否积极、思考过程是否合理、学习科学的态度是否积极等,终结性评价:期末小制作完成情况,能否进行科学的实验操作等)。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篇5

长江东路小学 王晓庆

学习目标:

1.通过与学生交流《课程纲要》,了解本学期语文学习的课程内容、课程目标以及课程评价。

2.通过了解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学习重点:

了解本学期学习内容和评价方法。学习难点:

通过分享《课程纲要》明确学习任务。教学准备:

评价方法记录卡、课件。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 进入主题

同学们,猜猜这是哪?(出示一张在北京旅行的照片)这是假期老师到北京旅行的照片。同学们,你们去旅行了吗?能说说都去哪了吗?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相信在旅行的过程中大家肯定长了很多见识。

暑假结束了,我们又要开始一段新的旅程了。这段旅程就是我们本学期的语文学习,为了能让大家顺利地完成这段旅程,老师今天要送给大家一份礼物。(板书课题)它就像一幅导游图一样,告诉我们这学期的语文课要学习哪些内容,什么时间完成这些内容,期末我们会取得怎样的成绩。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享这份礼物吧。

二、了解课本

师:通常我们拿到一本新书,从书的哪个地方能最快的了解到书中都有哪些内容呢? 生:目录。师:请同学们打开我们语文书的目录,仔细观察一下,看看目录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其他的发现吗?

学生:识字课,课文(共有34篇课文,可以分为 8个单元),语文园地,插图(每一幅插图都与单元的主题相关),页码(页数,路标,指引我们快速找到我们要找的课文),(讲读课文与选读课文的区别)(生字表

(一)与生字表

(二))

师:如果说这节课是我们本学期旅行的导游图,那么目录就是我们这本书的地图。仔细浏览了目录后,你有感兴趣的课文没有,要不要先睹为快? 学生自由看。

三、明确目标,方法,评价方案。

师:请同学们合上书,放在桌子的左上角。凡事都要有目标,八个单元的课文我们需要从九月学到过年,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老师也有一些要求给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好不好?

(一)识字与写字:

1、能认识450个汉字。

师:这450个字要求大家能认识,能读准字音,会加拼音,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知道它的意思。大家有信心和它们成为朋友吗?我相信大家,经过上一年的学习,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识字的方法。你还记得吗?知道哪个就说哪个,也可以说的具体点,你用什么方法认识了什么字?(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知道的识字方法可真多。现在老师也来介绍几种识字的方法。:

1、看图识字法

2、加偏旁去偏旁法

3、猜字谜法

4、归类识字法

5、会意识字法6联系生活等。(分别举个例子)当然,识字的方法远远不止这些,这学期我们还会学到更多的识字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学习更多的生字。

2、会写350个字,并且写得正确、端正、整齐。

师:这学期要求会写的字由上学期的250个增加到了350个,这些字不但要求会认会写,能理解它的意思,还要求会组词,个别字词还要求会造句写话。学期末的时候,我们还要像上学期一样举行一次书写比赛,分别就书写的正确、端正、整齐的同学颁发一二三等奖。那么,想要把字写漂亮赢得奖励?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交流方法)

师:一看:看清字的结构以及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二写:认真地在书写本上写一写。三对照:把自己写得字与书上的字相对照,发现不足后,再练习。渐渐地你的字就会越写越漂亮。写字的方法就是一看二写三对照。

师:最后,还要注意一下书写的姿势啊,没有正确的写字姿势就写不出好字。读儿歌,老师先领读一遍,学生读一遍,一起做一做。

写字歌: 头要正,肩要平, 身体坐直本放正,一尺一寸和一拳,预防近视要记清。

握笔歌:

老大老二对对齐,手指之间留缝隙,老三下面来帮忙,老四老五往里藏。

3、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学习部首查字法。

师:上个学期我们认识了一位新老师—字典,学习了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这学期我们要求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并熟练应用。

(二)阅读:

1、课内阅读: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师:课内阅读的意思指的是读我们课本中有的内容。能背诵课后指定的课文和自己喜欢的课文。鼓励大家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2)读懂课文的意思。

师:能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语句的意思,多积累好的词语。

2、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指的是我们读的课本之外的书,比如,这学期我向大家推荐的这些书。

必读:

《蚯蚓的日记》少年儿童出版社 《安徒生童话》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一千零一夜》21世纪出版社 《日有所诵》长春出版社

(登鹳雀楼 出塞 芙蓉楼送辛渐 送元二使安西 赠汪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寻隐者不遇 山行 塞下曲 忆江南

滁州西涧)

选读:

《绿野仙踪》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明天出版社 背诵:每日一诵。

每完成一次背诵,我们就在背诵考察表上画上一个“★”。到了期末,我们将评出背诵古诗最多的同学,作为“背诵小能手”,颁发奖状给予奖励。

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三)写话:

1、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用笔记下来。

(一提到写话,有些同学总觉得很难,其实它很简单。比如:补充句子,秋天来了。像这样每天记一句话,时间长了,你慢慢的就能写出很多句话了。)

2、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3、了解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日记。

(暑假中,我们已经开始写一句话日记了,这学期我们要规范日记的格式,学习写更多句子的日记。)

四、纪律作业评价

在这一学期中,老师不仅对学习的内容有要求,对上课的纪律和平时的作业也有要求。复习纪律作业要求。上课歌:

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书本用具桌上放,静等老师把课上。专心听讲纪律好,积极发言勤思考。不懂难题举手问,课堂知识当场了。发言歌:

要发言,先举手,老师叫我再开口。不插嘴,不乱叫,说话流畅声响亮。作业歌:

课堂作业认真做,抓紧时间不能拖。字迹端正且规范,反复检查少差错。奖励措施:

课堂上,遵守纪律,主动发言,认真听课,每一项一颗星,集够30颗兑换一支铅笔。

作业上,内容正确,字迹端正,家长签字,每一项一颗星,集够30颗兑换一个尺子。最后在期末的时候把同学们兑换的次数和期末的总评相结合,评出我们的“学习小能手”

五、新学期寄语。

新的学期开始了,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

凡事从“认真”开始,认认真真地读书,认认真真地上课,认认真真地做作业。

六、总结

六年级美术上册课程纲要 篇6

课程名称:小学美术 课程类型:基础性课程

教材来源:人美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六年级美术 课 时 数: 19课时

适用年级:小学六年级

设计者:赵新娜

一、背景

本册教材具有基础性、趣味性和开放性。将学科特点、双基内容和社会需求、学生自身发展需要以及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有机结合在一起,关注美术课程学习中的人文内涵,为孩子们打开一扇扇展现祖国和世界灿烂美术文化的窗口,使学生了解美术和大自然、美术和生活、美术和社会、科技发展的关系,美术在创造美好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视觉思维的习惯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格调,在丰富多彩的学习探究活动中,引发学生对美术和美术文化的持久兴趣和积极关注。本册教材的课题内容共有22个课题,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以及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第1、15、课为欣赏评述领域的教学内容;第2、3、4、5、7、8、9、12、14、20、21、22课为造型表现领域的教学内容。第6、10、11、13课为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第16、17、18、19、课为综合探索领域的教学内容。本册教材在注重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的同时,加大了综合探索领域的课程。

二、目标

1、造型.表现: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设计.应用: 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3、欣赏.评述: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综合.探索: 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三、内容 课题 第1课 第2课 第3课 第4课 第5课 第6课 第7课 第8课 第9课 第10课 第11课 第12课 第13课 第14课 第15课 第16课 第17课 教学内容

凝固的音乐——建筑 有特点的人脸 戏曲人物 图形的魔术组合 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 自制小相框 色彩的调和 画一幅色彩和谐的画 箱板上的新发现 参观券的设计 神秘的礼盒 故事里的人 笔的世界

电脑美术——漫画肖像 神州风采 家乡的老房子 家乡的小吃

课时 1 1 1 1 2 2 1 1 2 2 2 2 1 2 2 2 2

学习领域 欣赏评述 造型表现 造型表现 造型表现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造型表现 造型表现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设计应用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造型表现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综合探索

第18课 第19课

家乡的艺术 家乡的历史和发展 2

综合探索 综合探索

四、课程实施建议:

1.课堂多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都有参与的机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为全体学生,尤其是为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增强了主体参与性。

2.小学学生的小组学习活动虽不同于科学家的研究工作,但是组织形式和探究过程的相似,为学生完成作品获得成功提供了保证。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将个人独立学习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认识成果,培养了群体意识和活动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有互查作用,能使学生从别人的经验和方法思路中学到更多知识。5.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汇报有利于开展有竞争的合作,还可以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能激发创新,拓展思维,提高了教学实效。

6.小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过程,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能力。

先学后教:课前预学探究,课中互助交流,发现问题和质疑,重点释疑共享,课堂反馈,巩固拓展。具体安排如下:

1、各课时学生需要准备的绘画材料及作业内容可参照上表内容。

2、美术绘画类作业为方便展出统一规格为4开。

3、学生作业完成后(含手工类作品),使用统一标签。

4、美术作业形式教师可灵活掌握,动手及造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单独完成,能力弱的学生可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作业,争取在美术课上使每个孩子都有参与的机会。课程实施建议

五、课程评价

(一)评价原则:

1.强调评价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作用,不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2.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重视学生在活动、作业、讨论、展示等方面表现的评价,不以书面考试为唯一的评价方式。

(二)评价内容:平时表现+美术作品呈现+小组合作成绩

(三)评价方式及结果处理:

1.学生自评:自我总结为主,结合自己在学习小组中的表现划定分数。2.学生互评: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结合学生在活动、实验等方面的表现,赋予评价。小组展示课由组间相互评价。

3.教师评价:

平时成绩:包括在各种活动中的表现、学习态度、作业情况、以及学生自我检测的情况给出成绩。

学期成绩:小组合作展示的共同成绩、通过举办美术作品展的反馈。评价结果处理

总分为100分,具体如下:

平时表现占60﹪,期末展示成绩占40﹪。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篇7

一、问题———教学中为何难以落实

(一)思想认识欠缺。

数学思想在整个小学数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但通过调研发现75%的小学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中从未渗透过,尤其是50岁左右的老教师,对数学思想概念模糊不清,在课堂中更是很少给孩子们渗透点拨数学思想方法,仅是为解决一个问题选择解题思路,草草了结一道题,而对一道题中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教师往往都忽视了。

(二)教师能力所致。

通过对农村150个教师的问卷调查及近年来青年教师专业知识测试,我们发现刚入职的青年教师及老年教师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不强,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能力欠佳,意识淡薄,大部分教师只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却淡化了知识发生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长期教学中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往往是孤立、零散的东西,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培训引领不够。

在小学数学各级各类培训中,对某堂课该如何来上学生的吸收可以做到最大化的研究与讨论比较多,但很少有专家或教师在点评过程中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引领,所以数学教师整体上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视度有所欠缺。

郑毓信先生说,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突出强调,应当说是数学教育特别是数学课程目标现代演变的一个主要特征。数学思想方法以具体数学内容为载体,又以具体数学内容为指导思想的方法。他在教学中积极发挥,能使学生学会严密的思考问题,感悟数学教学的真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更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小学阶段必须在课堂中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的行为方式,这已经是教学专家所达成的共识。本文以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广角《集合》一课教学为例,对数学思想与方法展开教学实践与研究。

二、探寻———以《集合》为例寻求落实数学思想教学之路

(一)课前之研

数学教材是通过静态的形式呈现信息,而学生需要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动态过程才能更好地形成数学素养,因此教师必须深入研读教材,优化课堂设计,使学生真正触摸数学的思想与本质。

1. 追本溯源,寻找起点

(1)本学科的追溯:细看《集合》是三年级上册的内容,但是集合的概念、集合的思想在一二年级早已出现。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开始,教材就通过直观形象的韦恩图渗透了集合的概念。在认识0~10的十一个数字中,每个数字都有一张相应的集合图,也就是告诉学生,一个集合中有几个元素就用“几”来表示。如《数学》第一册表示“1”的集合图里只有一个元素(一面红旗);表示3的集合图里有3个元素(3把凳子)。这就很形象地把集合中的元素与基数的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数学》第二册的“认识图形”一节课中,把类似的图形都放在一起。这部分内容渗透了如何把一些同类的物体组成一个集合的思想。还有一开始的加法运算中,左边一只千纸鹤,右边2只千纸鹤,一共有几只千纸鹤?是两个集合间不交叉的运算,也是集合思想的一个体现。虽然集合思想早就渗透在教材中,但对于两个集合间的运算,尤其是交集的体会并不多,但也有如学生在一年级时接触过这样的题:“有一列小朋友,从前数明明排第6,从后数明明排第2,这一列有几人?”对于“重复的人数要减去”,学生是有经验的,能够列式解答,这里就已经开始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来解题。

(2)跨学科的追溯:其实在我们的科学起始年级教学过程中也有对思想方法的渗透,在教学《蛋的结构》时,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新鲜的鸡蛋,让学生发现蛋的结构。学生通过小组自主观察,用列表法记录好对蛋结构的发现,蛋有胚胎、卵白、卵壳、卵黄等,教师就运用一一列表,画图的思想方法,让学生学得轻松,懂得容易。又如在学习《神奇的磁铁》一课中,教师分别给各小组一些能被磁铁吸的物体、不会吸的物体及实验记录单,让学生分小组分别实验、动手实践,发现怎样的物体能被磁铁吸,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磁铁的特性。科学课中就有画图、列表、分析、归纳等思想方法的渗透。

2. 精细解读,理解教材

“三上”数学广角集合单元中共有9个用集合思想方法解决的题(含例题、“做一做”、练习题),涉及学生在生活(比赛人数、水果品种、参观人数等)和学习(按要求填数、写成语等)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或交集的元素个数。教材例题的教学意图很明显,可以分三步走:

(1)教材中用统计表的形式给出某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教师给学生充分自主探索解决的各种方法。环节中呈现了一一列举出参加两项比赛的学生姓名(两个集合的元素),把重复的连起来凸显出来,让学生感悟到在求两个集合的并集时,它们的共同部分在并集中只能出现一次。

(2)了解用维恩图表示集合及其运算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集合元素的特性是无序性和互异性,明确集合的运算有交集和并集。

(3)“可以怎样列式解答?”教师提出问题,能脱离具体的图和情境,从集合的角度让学生用计算解决两个集合的并集的元素个数问题。

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猜想、推理等活动,感受到数学思想方法的意义,逐步形成严密地、有序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探究意识,形成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 课前调研,再探起点

执教新课前对集合一课进行了前测题目与课本例题相同,5%的学生能用比较完整的维恩图来解决,20%的学生对他们的重叠部分能初步感悟,但不能用准确的维恩图来表示,75%的学生还是不能体会到人数有重叠。其实,集合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这一数学思想的引入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运用到维恩图表示关系,如:三角形的分类、各种四边形关系等。都是让学生在体会运用上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根据以上的认识将《集合》一课设计了简要的教学思路,以学生喜欢的脑筋急转弯创设情境引发冲突,揭示课题;列表呈现提出问题质疑解题,发现学生的种种思考,教师给予学生用图的形式表达心中的想法,将孩子们的想法一一呈现,引出集合;设计由简到难,有层次的练习巩固新知;课外拓展,课堂回顾总结。

(二)课中之研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展开了对集合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教学设计:

1. 引发冲突,唤起学习的“兴趣”

(1)趣味题:师(口述):昨天,老师见到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一同去看电影,可是他们只买了3张票就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师:爷爷、爸爸、儿子)。

(2)呈现改变例题主题图中统计表,提出“喜欢吃梨和桃子的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老师对自己班部分学生做了一个小调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四(1)班喜欢吃梨和桃子的学生名单:

说说你从调查表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喜欢吃梨和桃子的一共有多少人?)

师:怎样求出一共的人数。

生1:9+8=17(人)学生有歧义,发现重复,引起矛盾。

2. 数形结合,突破探究的“拐弯”

我们知道数和形关系非常密切,不可分割,我们要很好地把数和形结合起来,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数形结合既是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可以促使思维更加完善、精确。借助直观,深刻理解维恩图中每一部分的含义,加深对集合知识的理解。

(1)数形结合突破

师:是的,我们发现有些人既喜欢吃梨又喜欢吃桃子,我们没法一眼就看出一共有多少人。那你能不能想想办法,把这些同学的名字再整理整理,要求一眼就能看出这些同学喜欢水果的情况,然后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表示出来。

生1:用文字表述的生2:用三个图表述的

生3:用两个图来表述生4:用两个图并配上文字

(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教师引导可以写一写、画一画、有条件还可以摆一摆)

师:比较上面几位同学的方法,你们觉得,谁的图能最清楚地让我们看出这些同学喜欢水果的情况?

教师在教学集合图时,并没有直接出示维恩图,也没有指定孩子们一定要用维恩图,而是给了孩子将自己的理解用各种形式表示出来,但教师在展示环节时,有意识地安排学生第一层次地点拨从文字开始,再从第二层模棱两可的表格式递进,凸显出表格比文字表达更甚一筹,再到第三层一个小小的圈的作用凸显一部分,再到第四层级逐步明朗,并有学生自主提出用这样的维恩图。

在此环节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符号化的思想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用自己喜欢的符号表示出来,并给学生创设了比较的环节,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悟,这样将课的重点凸显出来,水到渠成。

(2)解决问题多样化

利用维恩图解决问题时,教师提出:“刚才我们根据这幅图,已经清楚地知道了学生喜欢水果的情况,现在我们一起回过去解决最开始提出的问题:喜欢吃梨和桃子的一共有多少人?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汇报:

生1:9+8=17(人)(错。有三个人既在9个人里面也在8个人里面,有重复。)

生2:9+8-3=14(人)

生3:9+(8-3)=14(人)

生4:(9-3)+8=14(人)

生5:6+3+5=14(人)

……

孩子们根据刚才符号化的展示用算式来表示,教师在此环节及时地渗透算法多样化的思想,让学生的想法在课堂中得以展示。教师心中有渗透数学思想的意识,他的课堂就一直会以学生为中心,将每个孩子的所思所想淋漓尽致的体现。

3. 丰富练习,完善思维的“内化”

在教学中,我们围绕着集合思想的感悟展开活动,选择一些趣味性、实践性的素材设计练习,提升学生用数学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技能。本单元共有9个题目来源于学生熟悉的情境。我们安排三个层次的练习设计:

这三个层次的练习设计,从具体的生活实物,到抽象的文字训练,学生慢慢地体会到用集合的角度来思考并解决问题,是非常有效的。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的思维,而且还让学生体会,逐渐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

第二方面,这样设计练习,可以逐步丰富学生对集合知识的理解。练习中第1~2题,都提供了具体的集合元素的支撑,帮助学生理解集合及其运算。第3题,则没有形象的实际物体的支撑,让学生直接从集合元素的个数抽象地探索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题目中还给出了两个集合没有交集、有包含关系的两个集合等情况,丰富学生对集合间关系的认识。

三、思考———总结辐射,感悟思想

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说:“学生们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在进入社会后不到一两年就忘掉了,然而那种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精神和数学思想方法却长期地在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着作用。”

(一)课前备课挖掘思想的“自觉性”

在我们小学阶段六年的数学学习生涯中,整理数学广角的内容就渗透出众多的思想方法,比如转化、类比、集合、数形结合、代换、数学模型等数学思想,一直贯穿我们的教材,教材中的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等知识都是有形的,而数学思想方法却隐含在数学知识体系里,是无形的,常常被教师忽略。在数学教学研讨中,应提高教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自觉性,使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也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往往比书本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更能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二)教学过程渗透思想的“巧妙性”

从数学的各分支中提炼和总结出来的教学思想方法,实质上就是学习和研究教学的方法,进行数学活动的方法,揭示了数学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有渗透数学思想的意识,然后通过分析挖掘教学的隐形处,了解教材中是如何渗透的,就能从高处着眼,分析和处理教材,并巧妙地将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中进行渗透,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科学地思考问题。比如在“四下”数学广角《鸡兔同笼》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巧妙地运用画图法、列表法将学生难以理解的题意,通过画图或列表,使学生能非常清楚地明白为什么鸡几只、兔几只的复杂问题,而且能通过观察图和表格让学生习得一种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教学掌握数学思想,就是掌握数学的精髓。

(三)课后提炼数学思想的“延伸性”

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可以使人们对这些思想方法不自觉地应用,变成普通人无意识的、自觉的行为。作为教师在课堂中对数学思想方法考虑周全、渗透及时,无形中能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带来开阔的视野,让学生能在遇到难题时成功运用思想方法想到解决的策略,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数学素养基础。例如在学完“六上”数学广角《数与形》,学生通过画图对《数与形》的知识进行数形结合,为了加深对新授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课后要安排相对应的运用新授知识画图的方式来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适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整个小学阶段重视数学方法的渗透,让学生数学学习犹如在幽幽江中撑篙而行,缓缓前行,一步一景,移步换景,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也是一场美丽的旅行。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束仁武.如何渗透数学思想[J].安徽教育,1997(5).

[3]吴明富.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池州师专学报,2004(5).

[4]黄育粤.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应遵循的原则[J].云南教育,1999(5).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中自测题 篇8

1. 现在钟面上的时间是( ),秒针走一圈后的时间是( )。

2.

铅笔长( )厘米( )毫米。

3.在( )里填上适当的单位。

两块橡皮厚2( ) 妈妈体重54( )。

小军的身高12( ) 王伟每天写作业大约用50( )

长江长约6300( ) 小平跑60米用了9( )

4.在里填上“﹥”、“﹤”或“=”。

50秒1分 70秒7分

9分540秒 3时300分

7厘米70毫米 4毫米20厘米

6吨70千克 9000米9千米

5.两个加数的和是830,其中一个加数是357,另一个加数是( )。

6.小云和小兰约定上午8:40在杏花公园门口集合,但小兰迟到了12分钟,小兰是( )到的。

7.90毫米=( )厘米 200毫米=( )分米

5000米=( )千米 4吨=( )千克

3000千克=( )吨 7分米=( )厘米

2分=( )秒 8时=( )分

( )分=300秒 540分=( )时

8.每台机器500千克,8台这样的机器重( )吨。

二、我是小法官(5分)

1.小明做一次深呼吸用了大约1小时。 ( ) 2.比308少169的数是239。 ( ) 3.一张银行卡的厚度约是1厘米。 ( ) 4.60毫米和6厘米一样厚。 ( ) 5.一个两位数加一个三位数,和一定是三位数。 ( ) 三、我会选(5分)

1.动车每小时可行驶( )。

A.200米 B.200千米 C.200分米

2.妈妈做中午饭用了30( )。

A.分 B.时 C.秒

3.小红的体重约24( )。

A.克 B.吨 C.千克

4.不是给287-160=127验算的算式是( )。

A.287-127 B.287+127 C.160+127

5.历史文化名城寿县的博物馆上午9:00开门,小玲8:40已经到了博物馆门口,她还要等( )。

A.20分 B.30分 C.10分

四、计算题(22分)

1.直接写出得数。

1米-6分米=( )分米 2900米-900米=( )千米

350千克+1650千克=( )吨 3千米+8000米=( )千米

36+54= 80-29= 240-180=

360+240= 200-150= 210+180=

2.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482-256= ※358+587=

369+274= ※800-236=

五、操作题(16分)

1.画一条比5厘米少1厘米5毫米的线段。

2.根据作息时间,在下面的钟面上画出时针和分针,再计算从上一个钟面到下一个钟面所经过的时间并填在( )里。

六、解决问题(22分)

1.微微超市营业时间是上午8:00到晚上9:00。这个超市一天的营业时间是几小时?

2.

电饭煲288元 微波炉599元 电磁炉308元

估算一下,妈妈买这三种商品需要带多少钱?

3.胜利小学原有学生760人,今年毕业了145人,招收了138个新生。现在胜利小学有学生多少人?

4.超市运来5吨大米,第一周卖出1200千克,第二周卖出800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5.28人出去划船,小船每条票价28元,可以坐4人;大船每条36元,可以坐6人。

(1)如果每条船都坐满,有几种租船方案?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篇9

课程类型:义务教育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设计教师:

授课课时:105课时左右 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

一、具体内容

(一)教材分析:

1、本书的单元安排:

第一单元:家庭亲情

第二单元:学习生活

第三单元:自然美景

第四单元:感悟人生

第五单元:科学世界

第六单元:想象世界

2、教材的主要特点:

第一,构建新的教科书体系。这本书力图构建语文综合实践体系。按人与自我(人类、生命、人格、人性、人生等)、人与社会(社区、群体、家庭、民族、国家等)、人与自然(自然环境、生态等)三大板块组织教材,每个板块分若干单元(主题),其中一、三、五三个单元包括阅读和写作两大部分,二、四、六三个单元包括阅读、写作和综合性学习三大部分。采用这种编排体系,注重教材的实践性,自始至终把语文学习置于实践活动之中;突出教材的综合性,减少头绪,突出重点,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整合在一起,语文基本功的培养与个性发展、人格养成整合在一起。

第二、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各个环节的设计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力图在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教科书内容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培养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与开发潜在能力、创新能力的统一。

第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内容和设计上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进取精神,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各自的发展空间。阅读部分,选文的练习和提示,都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发现、自主建构文本意义,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理解。便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仅是获得信息、汲取知识、而且是发现自我、充实自我。写作、口语交际部分,注意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展示独特个性、使学生的学习写作和口语交际,成为他们健康人生重要开端。尤其是综合性学习部分、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自主选择确定活动内容和方式、突出合作性,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过程,培养创新精神。

第四,遵循语文教育规律,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申学习语文。这套教科书力图使学生学习的过程,变成读写听说的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语文实践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

第五、力求建立开放、有弹性和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教材体现了课内外和校内外的结合,使教科书由课内走向课外。

可以看出,教材选文文质兼美,难易适度,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适合学生学习。

(二)课程目标

1、《课程标准》与本单元有关的目标叙述: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单元学习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和本单元课文特点,单元学习目标确定如下:

新课程教材的教学目标,不再是教材的教学目标,而是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教材只是例子,重要的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

(1)掌握初一(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战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三)课程内容:

第—单元(16课时)

《散步》

2课时

《秋天的怀念》

3课时 《羚羊木雕》

2课时 《散文诗两首》

2课时 《〈世说新语〉两则》

3课时 《从生活中学会写作》

2课时 单元学习评价

2课时 第二单元(16课时)

《我的老师》

3课时 《再塑生命的人》

2课时 《我的早年生活》

1课时 《王几何》

2课时 《〈论语〉十二章》

3课时 《说真话 抒真情》

2课时 《漫游语文世界》

1课时 单元学习评价

2课时 第三单元(16课时)

《春》

3课时 《济南的冬天》

3课时 《风雨》

2课时 《秋天》

1课时 《古代诗歌四首》

3课时 《文从字顺》

2课时 单元学习评价

2课时 第四单元(17课时)

《紫藤萝瀑布》

3课时 《走一步,再走一步》

2课时 《短文两篇》

2课时 《在山的那边》

2课时 《虽有嘉肴》

3课时 《突出中心》

2课时 《成长的烦恼》

1课时 单元学习评价

2课时 第五单元(16课时)

《化石吟》

2课时 《看云识天气》

3课时 《绿色蝈蝈》

3课时 《月亮上的足迹》

2课时 《河中石兽》

2课时 《条理清楚》

2课时 单元学习评价

2课时 第六单元(18课时)

《小圣施威降大圣》

3课时 《皇帝的新装》

3课时 《女娲造人》

2课时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2课时 《寓言四则》

3课时 《发挥联想和想象》

2课时 《少年正是读书时》

1课时 单元学习评价

2课时 课外古诗词背诵

4课时 名著导读

2课时

(四)教学措施 首先、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整合性。传统的目标设计有重结论轻过程、重认知轻情感、重智能变化轻心理体验。新课程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有机结合。

其次、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开放性。要使语文课由单一转向综合,由平面转向立体,由封闭转向开放,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浓厚兴趣,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第三、要注意教学方式的互动性。要实现由少民主、不平等、单向传输向师生的和谐、民主、平等、互动转变。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第四、要注意教学过程的活动性。尽可能把过去由自己包办的讲解、提问转化设计成学生的多种活动,不仅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而且让他们画一画、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让学生掌握知识,并融会贯通,烂熟于心。

第五、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应引进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单一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去领略课堂里的精彩世界,要增强了语文课的吸引力,加速了学生盛知过程,促进了认知的深化。

第六、要注意教学组织形式的灵活性。要在课堂教学中想方设法组织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第七、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要改变以往一刀切的评价机制,实行全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一个个标点、一个个词语、一个个句子开始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言语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

主要措施:

1.培优重在拔尖,辅差重在提高

2.课堂上有意识给他们制造机会,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

3.课外辅导,利用晚修,文体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加以辅导训练。

4.发挥优生的优势,指名让他带一名差生,介绍方法让差生懂得怎样学,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5.对于差生主要引导他们多学习,多重复,在熟练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尤其是学习态度的 转变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方面要花大力气。

6.优生要鼓励他们多做创新的事情,在阅读和写作方面多下功夫。

(五)课程评价

1.阅读评价上注重激发和鼓励,重视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

2.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要有自评,互评,教师评,并有记录。

3.综合性学习活动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主,应着重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尤其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篇10

1、课程名称: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课程纲要

2、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3、教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4、授课时间:36--40课时

5、授课教师:石玲玲

6、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二、具体内容

1、课程目标:

(1)教育目的: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学会人际交流与沟通;善于与人合作,努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知道孝敬父母和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孝敬父母,做一个诚实的人;学会尊重宽容他人,能够平等待人,与人为善。

(2)教育目标:通过半年时间的教育教学,帮助学生学会交往,提高他们的交往品德,增强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益。

(3)课程目标:学生交往品德的培养,道德实践活动的开展。

(4)教学目标: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一)、知识目标:家庭的特点,家庭关系的确立,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可选择;家庭中亲情的温暖,抚养和教育子女是父母的道德和法律义务;父母理应受到子女的孝敬,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孝敬父母长辈要受道德的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孝敬父母长辈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能力目标:认识自己家庭的能力,辩证看待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收集父母为 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的能力,感受家庭亲情的能力;辩证分析孝敬父母好处与不孝之坏 处的能力,辨别具体行为是否属于孝的能力;孝亲敬长的行为实践能力。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

(一)、知识目标:与父母产生矛盾的原因;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和实质;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对逆反心理的具体分析;逆反心理造成的危害;与父母沟通的过程;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与父母交往的主要策略;以宽大胸怀和积极的态度与父母交往,不必非争高下输赢不可。

(二)、能力目标:正确认识自己的自知能力,正确理解家长心情的知人

能力;对代沟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对逆反心理的辩证分析能力;认识逆反心理危害的能力;会与父母沟通商量的能力;对多种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选择的能力;把握与父母交往的诸多策略的应用能力;家庭交往中得失利弊的权衡能力。

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

(一)、知识目标:知道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品质和不受欢迎的品质; 知道什么是青春期闭锁现象及其危害;能够说出交友的基本原则;知道男性与女性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差异。

(二)、能力目标:能够绘制自己的人际树轮图,并能据此分析、概括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是友谊,能够对教材中提供的交友案例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能够运用友谊原则指导自己与同学的交往,能够恰当地解决自己的交友困惑与冲突,能够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能够辨别男女生之间的正常交往和早恋,能够运用理智调控与异性同学交往中的情感问题,能够有分寸地与异性同学交往。

第四课老师伴我成长

(一)、知识目标:了解教师工作的基本特点;知道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内涵;能够说出与教师交往与沟通的基本准则。

(二)、能力目标:能够正确地评价教师在学生知识学习和人格成长中的作用; 能够通过恰当的方法表达对教师的感情; 能够运用认知转换的方法解释师生交往的不同行为; 能够运用角色互换的方法理解师生交往中的矛盾冲突,能够与教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能够遵循师生交往的基本原则与教师交往。

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

(一)、知识目标: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导致行为方式的差异;知道在面对文化差异时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和应对方法。

(二)、能力目标:逐步掌握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原则和方法,加深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长处。

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

(一)、知识目标:了解网络交往的两大特点。

(二)、能力目标:能够正确使用网络,使之为学习和生活服务。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

(一)、知识目标:懂得什么是礼貌,礼貌有什么作用。理解礼貌与尊重之间的关系。懂得什么是礼仪,礼仪有什么作用。了解生活中基本的社交礼仪

(二)、能力目标:在生活实践和学习的基础上,学会以礼待人。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中表达自己的礼貌。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

第八课合作竞争求双赢

(一)、知识目标:认识现代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现代社会也是充满合作的社会。理解合作共享与公平竞争的内涵。认识什么是合作中竞争。认识什么是竞争中合作。

(二)、能力目标:初步形成敢于竞争的能力。初步形成善于合作的能力。把握在合作中竞争的技能。把握在竞争中合作的技能

第九课心有他人天地宽

(一)、知识目标:了解宽容的内涵以及为什么要宽容。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懂得什么是尊重,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二)、能力目标:在生活、学习中能够以自己的行动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在生活、学习中能够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

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

(一)、知识目标:把握诚信的含义。了解“一诺千金”的内涵。懂得什么是“对人守信,对事负责”。知道诚信的智慧与诚信守则。

(二)、能力目标:在不同的情境中能自觉遵守诚信守则。能运用诚信的智慧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2、课程内容

周数日期教学内容课外活动19月2—8日我知我家收集家庭故事29.9—9.15我爱我家/难报三春晖我为母亲洗脚316—22严也是一种爱/两代人的对话与父母长谈423—29同学·朋友人气指数排行530—10月/6日国庆长假

607—13男生·女生写成长日记714—20我知我师我爱我师班级举办师生关系论坛821—27主动沟通健康成长

928—11月3日世界文化之旅/做友好往来的使者

收集我国的文化遗产资料

1004—10网络上的人际交往‘我的网友’交流1111—17期中复习

1218—24期中考试

1325—12月1日礼貌显魅力/礼仪展风采收集礼貌用语1402—8竞争?合作?合作学习

1509—1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1616—22平等尊重你我他/诚信是金

1723—29做诚信的人小区办宣传栏:诚信做人1830—1月5日活动

1906—12期末复习

2013—19期末复习

2120—26期末考试

课程实施:

1、反复学习新课标,深入理解新课改的基本精神,加大探索创新的力度,尽快摸索出一条既适应新形势要求又切合我校教学条件和教学对象实际的教育教学的新路子。

2、同科教师要加强合作,共同开展好教学科研工作。

3、课前要深入钻研教材,深入分析学生情况,确定好教学环节的重点难点,科学安排教学过程。

4、努力掌握教育新技术,充分利用我校有限的多媒体资源。

5、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精心组织课外实践活动。

6、组织管理好学生,注意培养学习活动的积极分子,利用积极分子带动全班学生,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搞好教学的关键。

4、课程评价:

评价既要重视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更要考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开始形成了好公民所应有的态度、能力、价值观和行为。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要注意给予学生足够的机会展示他们的成绩。要重视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共同发展的过程。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篇11

( ) ( ) ( ) ( )

( )中 ( )断 ( )疑 灵( )

二、请选择合适的拼音、汉字或词语填空。(7分)

1. 削( )弱 河畔( )

2.谦 歉 燥 躁 费 废

( )意 ( )虚 ( )水 浪( ) 干( ) 急( )

3.陶冶 陶醉 增加 提高 展示 显示

(1)( )能力 ( )风采

(2)法布尔整天( )在昆虫世界中。

(3)好的文章能( )人的情操。

三、请按要求写成语或诗句。(13分)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再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安然无( ) ( )断丝连 ( )负盛名 风( )雪压

顶( )立( ) 低头( )节 能( )善( ) 守望相( )

用画“ ”的词语写一句话:

由画“ ”的词语我想到了 、 等带有反义词的四字词语。

2.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6分)

(1)浮云终日行, 。 (2) ,春生江上几人还?

(3)春风又绿江南岸, 。(4) ,行人临发又开封。

(5)秋风杂秋雨, 。 (6)自在飞花轻似梦, 。

四、请根据提示写句子。(6分)

1.眼前的情景让我深受感动。(换一种说法,使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加强烈)

2.根据“欣赏”一词不同的意思写句子。

欣赏:A.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B.认为好,喜欢。

(1)

(2)

3.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缩句)

4.根据带点词的提示补充句子。

(1)如果同学们勤查字典, 。

(2)我们上课不要三心二意, 。

五、请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课文《梅花魂》,其中“魂”指的是 ,“梅花魂”指的是 。

2.鲸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 ,没有 ;一类是 ,有 。( 选自《鲸》)

3.“夹丝网防盗玻璃”, 可以采用, 可以采用, 可以采用, 也可以采用。(选自《新型玻璃》)

六、阅读与感悟。(22分)

(一)仔细阅读课文片段,轻松完成练习。(8分)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梅花魂》节选)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欺凌( ) 秉性( )

2.文中连用四个“愈”,写出了梅花 的特点。(1分)

3.当读到“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时,我不由想起了 、 、 等人。(3分)

4.外祖父这段话告诉“我”要做 、 、 的人。(3分)

(二)认真阅读课外短文,轻松回答问题。(14分)

天鹅的见解

一匹骏马在湖边饮水;一条鲤鱼在湖里吹气泡;一只雄鹰在湖面上空盘旋。

雄鹰一会儿直冲云霄,一会儿滑翔,不屑一顾地对骏马和鲤鱼说:“天空广阔无比,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多么快活呀!”

骏马毫不示弱,绕着湖边转了一圈后说:“我既可以日行千里,驰骋疆场,又可以在无边无际的草原上悠闲地散步,我的生活其乐无穷。”

鲤鱼一会儿钻到水里,一会儿浮上水面,摇头摆尾地说□□我住在水晶宫里非常安全舒适□你们谁能比□□

一只天鹅飞来了。它对大家笑了笑说:“我习惯在天空中飞翔,在陆地上散步,也喜欢在水中游泳……这些地方都不错,我们都用各自的方式在自己适应的环境中生活,何必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呢?”

听了天鹅的话,雄鹰猛地钻进了云霄;骏马红着面孔撒蹄就跑;鲤鱼则一下子躲到水底……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的意思。(2分)

各执一词:

其乐无穷:

2.给短文的第四自然段方框内加上标点。(2分)

3.初读课文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读完短文,得到的答案又是什么?(2分)

问题:

答案:

4.短文中的角色有: 。你印象最深的角色是 ,它喜欢的生活方式是 。(3分)

5.找出描写雄鹰、骏马和鲤鱼神态的词,用横线画下来,并说说你从中看出了什么?(2分)

6.每个人对“快乐”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读了短文,你对“快乐”有什么独特感受?请用一两句话写下来。(3分)

七、语言表达。(5分)

考试的时候,你的同桌有一道题不会做,想叫你给他看看答案,这时你该怎样拒绝呢?

八、习作百花园。(30分)

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篇12

关键词:1923年,中小学图画教学,课程纲要

我国中小学图画教学起步较晚, 清末年间颁布的癸卯学制可以说是民国时期中小学图画教学的起源。早在1902年, 张百熙就在《进呈学堂章程》中提出“中小学均应开设图画手工课”, 开始引起人们重视。1903年, 张之洞在《奏进学堂章程》中倡议“高等小学堂一、二、三、四年级图画课每周两堂”, 图画课程以随意科目的性质被正式纳入教育体系中, 并成为其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这时几何形图案教学只是图画教学中的一小部分, 而且仅仅是以几何画、用器画的课程形式存在, 但却成为我国最早训练几何形图案课程的前身。

民初的学校教育沿用清末学制, 有些规章和内容不再符合时代的要求, 因此民国政府针对中小学教学, 分别颁布了《小学校令》、《中学校令施行规则》, 将图画课列为教科科目, 并由专科教员教授。从法令可以看出, 中小学图案教学内容与癸卯学制基本一致, 其培养目标是“使儿童观察物体, 具摹写之技能, 兼以养其美感”, 同时也可窥见其在整个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例如, 《小学校令》规定:初等、高等小学在排课之时, “遇不得已时, 可暂缺手工、图画、唱歌之一科目或数科目”。

20世纪20年代以后, 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和发展, 民主科学精神的宣传, 新型知识分子的增加, 特别是留学生学成归来后将西方教学思想传播到中国, 教育界掀起一股向西方教育学习的热潮。蔡元培、陶行知、陈鹤琴、俞子夷等人都对新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和促进作用, 例如, 蔡元培提出, 探究教育之归属与地位, 厘定教育之宗旨与方针, 这是教育改革的基础与根本。这一时期欧美的教育理论、学校制度与教学法均被系统地输入, 对当时的中小学教学产生了很大影响。取法的重心, 开始从日本转向美国。美国的教育更加注重教育的实用性, 与生产领域、社会生活的结合比较密切, 容易与当时我国社会对教育的普遍希望产生共鸣。这些都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的发展方向, 对我国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时的中国由于旧学制的思想根深蒂固, 造成本身教育上的缺陷, 外加袁世凯复辟称帝, 提出恢复封建的“法孔孟”、“读经”等教育内容, 因此, 改革学制势在必行。

在此背景下, 1923年6月, “全国教育会联合会”颁布了《小学形象艺术课程标准纲要》和《初级中学图画课程纲要》, 其中在《小学形象艺术课程标准纲要》中将的“图画”课改为“形象艺术”课, 而在《初级中学图画课程纲要》中仍然以“图画”课著称。与1912年颁布的图画课程纲要相比, 1923年颁布的中小学美术课程纲要的学习领域逐渐扩宽。这说明, 当时的美术课已不是一门单纯的技能课, 它同时也强调了审美的教育作用。

1923年新学制制订的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对图案教学实施领域进行了细化, 将其分为欣赏、制作、研究三个环节与步骤, 并制定了较为详细具体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实施环节中, 它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操作和选择, 并且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 提出了不同阶段的评价标准。在教学内容中, 它将方法与实践结合起来, 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的积极性。这次课标改革对我国现代中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比以前的学制, 1923年颁布的《小学形象艺术课程标准纲要》和《初级中学图画课程纲要》在图画教学方面的规定具有以下特点。首先从图画教学内容上看, 教学内容更加详细, 教学内容的顺序分年逐项排列, 教学方法也更加周到详明。例如, 《小学形象艺术课程标准纲要》对不同学年的欣赏内容作了明确的要求:第一、二学年, 要求欣赏“比毕业最低限度中的鉴赏一项, 缩小范围, 注重各种表示幼儿动作和描写植物动物的作品。”第三学年, 则在此基础上“加风景片、名胜图。”第四学年, 欣赏“建筑物的式样和装饰, 以及各种绘画。”第五、六学年, 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画片可加入各种描写工作的当代画家作品。”同时, 教学内容不单单有“欣赏”, 还包括“制作”和“研究”。

其二, 图画教学主要以“基础图案”、“用器画”图案教学为主, 基础图案较为注重装饰纹样, “用器画”依旧侧重几何形纹样。例如, 《初级中学图画课程纲要》规定传授“几何图的意义种类, 制图上的规则、图案画的意义及种类、建筑和历史、物的面和质 (粗, 滑, 透明, 不透明) 等”。实技练习包括“几何形体及一切人造物的描法, 叶的描法, 花的描法”等。

其三, 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论, 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来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技法。例如, 《小学形象艺术课程标准纲要》提出美术教育的目的是, “启发儿童艺术的本性, 增进美的欣赏和识别的程度;陶冶美的发表和创造的能力;并涵养感情, 引起乐趣。”《初级中学图画课程纲要》提出教育的目的是, “增进赏鉴知识, 使能领略一切的美;并涵养精神上的慰安愉快, 以表现高尚人格;”“练习制作技巧, 使能发表美的本能;”“养成一种艺术, 而为生活之助。”

在1923年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中, 刘海栗、俞寄凡、宗亮寰等人对图案教学的规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们对于图案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课程标准的起草, 其中《小学形象艺术课程标准纲要》由宗亮寰起草, 《初级中学图画课程纲要》由刘海粟、俞寄凡、何元、刘质平起草。新课程标准设有让学生了解工艺图案的特点, 如在《初级中学图画课程纲要》中, “实地观察要求学生参观美术展览会, 工艺展览会等, 以研究现代的作品”等相关内容, 应该与当时刘海粟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想有关。该纲要提出, “理论教授, 和实际联系的并立施行, 可说是技能教授上不可移动的原则, 而实地观察, 更不得不和二者并行。因为只有理论教授, 而没有实地观察, 则学者难于记取, 必成空论之弊;一方面实地观察, 一方面实技练习, 则便于取法, 易于发表, 定能得事半功倍之效。”由此可以看出, 刘海栗对图案的理解和认识在该课程标准的制订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此后的课程纲要均是在1923年的课程标准纲要基础上制定出来的。

20世纪20至30年代, 是我国中小学图画教学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一期间, 蔡元培、陶行知等教育家们, 通过对西方教育体系的考察及研究, 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 制定了一整套适合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 同时形成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教学方式方法, 创造了这个时期中小学课程标准的最高成就, 为稳定后的中国发展学校美术教育奠定了基础, 打下了框架。但由于它是在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发展起来的, 因此, 在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在制定教学标准时照搬外国模式, 造成与中国实际不符。各国学制之所以能在该国取得成功, 是各国教育家长期摸索实践的结果。民国许多教育家都有国外留学的经验, 他们在制定教学标准时照搬外国模式, 虽然避免了许多周折, 但生吞活剥, 势必会有许多内容与中国实际不符。

二、中国封建传统根深蒂固, 有一种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的文化教育氛围, 较难接受外来文化。因此, 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学制, 要在中国全面推行都很困难。再加上民国时期政府腐败,

浅谈现当代音乐教育

宿鹏浩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陕西西安710000)

摘要:在流行音乐, 超女, 追星铺天盖地的今天。在这样的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里。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如何摆脱这些负面因素的影响。让人们真正的了解音乐, 感触音乐。在音乐教育这样一个概念日益淡薄的今天, 我们要重申音乐教育的概念及其重要意义。让处在现代社会的人们, 重新认识。什么是音乐教育。

关键词:音乐;音乐教育;终身音乐教育

绪论

在我阐述音乐教育的观点之前, 首先希望大家明白什么是音乐。音乐对于人们的影响。明白了这些, 你便可知道学习音乐, 以及音乐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一、音乐

在中国历史上, 曾经选拔人才, 要求学子们熟读四书五经。时光再往前追溯。在中国历史上被熟知的四书五经其实被遗失了一部。为《乐》。

自古以来, 音乐就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先秦典籍《礼记》里有一段对于音乐的文字, 记载着古人对音乐的见解。

凡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 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 故形于声。声相应, 故生变, 变成方, 谓之音。比而乐之, 及于戚羽旌。谓之乐。

西方哲学家柏拉图也曾在公元前四世纪, 对音乐下过这样的定义。他说, 音乐来源于人的心灵的智慧和善良, 所以音乐能够深入人心, 美化人的心灵。

美国的“现代音乐研究开发计划 (CMP) ”中, 关于音乐的定义是:“音乐是按时间组织起来的音响和沉默。” (1) 这个对于音乐的定义和英国音乐学者J.布拉金克不谋而合 (2) 。可以想像一下, 对于专业学术方面的研究成果或者仅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定义, 取得了一方面的认同是多么值得庆幸的事情。更何况是无意中的不谋而合。当然这也存在着与之相反的反对的声音。美国学者J.墨塞尔 (J.Mursell) 在他的《音乐教育中的人的价值》一

军阀割据, 经济落后, 民不聊生, 致使教育政策很能在全国得到真正普及。

三、缺少专业的艺术人才, 以及系统的艺术培养教学机构。虽然有很多学者去国外研究学习艺术, 但由于保守势力顽固, 致使其制定的标准很难实施。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 艺术美学与人们的生活亦相隔甚远, 因此, 推行起来就更加困难。

综上所述, 通过对1923年的《小学形象艺术课程标准纲要》和《初级中学图画课程纲要》的分析, 可以看出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开始逐渐受到重视, 课程设置, 教学内容、教学结构等方面都已基本形成体系。当时基础图画教学非常注重学生掌握图形的基本造型规律及运用图案的技能, 并把对图画已经拥有的改进成果及时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致使我国中小学图案教学有了长足的进步, 虽然在实施中仍有脱节情况的存在, 但这并不影响中小学图案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通过教学实践, 人们逐步改变了以往对图画的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说, 民国时期制定的中小学图画教学标准对以后中小学图画教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书中, 对于音乐的定义是这样的。音乐是作用于人的, 是为了提高人的生活而存在的辉煌的事情。 (3)

19世纪末, 奥地利音乐学家汉斯利克 (Hanslick) 说:“音乐是声音的运动形式。”这个观点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中一直被广泛的学者所认可。

关于音乐的定义, 似乎无法去归拢。在当今这样一个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中, 无法对音乐这一事情让人们在观念上达成一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音乐也在变化发展着。根植于不同社会文化传统而发展起来的音乐, 呈现其多种多样的形式。那么多的专家学者在花费自己毕生的精力去学习音乐, 研究音乐。他们所得出的经验, 他们对音乐的认识和理念, 无疑是值得我们去尊重的。以上对于音乐的定义, 是我在众多书籍里面精调细选的。

在我阅览书籍的时候, 我总是在想。观念中的定义和理解, 是那么无穷无尽的。然而音乐这一事情, 我想也许可以抛开这么多繁复的学术观点, 从另一个方面去解释它。或者称为解释都过于牵强。感性上的很多东西, 是让我们去会意和感悟的。那些对于音乐的定义, 至今人们依旧对它争论不休。但事实上, 音乐在人们心中所起到的作用, 在很多程度上又是那么的相似。

二、音乐的作用 (音乐带给人们生活的一些影响)

上一篇:教育激扬生命下一篇:目标与成就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