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局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2024-09-12

粮食局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总结(精选11篇)

粮食局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篇1

今年我县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等规定,紧密围绕“广积粮、好积粮、积好粮”粮安工程,积极开展了粮食监督检查工作,维护了辖区粮食市场秩序,确保了粮食安全,现就我县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做好了粮油库存检查工作。今年3、4月份,我局根据市局转发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四部门《关于开展今年全省粮食库存检查工作的通知》(韶粮2013]24号)要求,认真做好粮食库存检查工作布置,成立了检查工作小组。按照《粮食库存实物检查办法》、《粮食库存检查办法》、《粮食质量、原粮卫生和储粮安全检查办法》具体操作要求,对国有粮食企业库存的粮食数量、质量、储粮安全和账务管理进行了一次细致检查工作。检查结果,我县国有粮食企业粮食库存数量真实、质量完好、储存安全、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管理规范,通过开展粮食库存专项检查和粮油安全普查工作,进一步提升了我县粮食库存管理水平。

二、积极做好《条例》宣传工作。今年是《粮食流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九周年,我局围绕“科学节粮减损,保障粮食安全”主题,采取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横幅等形式,开展《条例》宣传工作,扩大了社会影响力,提高社会认知度,营造了粮食经营者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和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的良好氛围。

三、开展了粮油质量监管工作,粮食质量是关系人们身心健康,为此我局按照《条例》有关规定,加强了储存环节和政策性用粮、购销活动中粮食质量的监督检查。

(一)督促了粮食收购企业在收购环节应当执行国家粮食质量标准,按质论价,做好入库粮食质量检测。把好粮食入库质量关,并按照“五分开”的要求,堆放好粮食。

(二)督促国有粮食企业在粮食出库前,做好出库粮食质量检验,确保出库粮食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坚决杜绝不符合质量要求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并按照国家运输技术规范,不得使用被污染的运输工具包装物,防止粮食受污染。

(三)加强了储存环节粮食质量监管。督促了国有粮食企业按照《粮油储藏技术规范》要求,保证所使用仓储配套设施符合安全储粮要求,要积极开展做好安全储粮基础性工作,采取环流熏蒸、机械通风、“双低”科学保粮措施,有效延缓了粮食质量变化速度,经检验,现所有库存粮食质量、品质合格率达100%,宜存率达100%

(四)加强了军粮质量管理,落实执行了军粮质量检验实行“一批一检一报告”制度,确保了所供军粮质量符合有关标准,军粮品质也得到官兵们的认可。

四、开展了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

(一)开展了粮食收购市场监督检查,夏粮收购期间,我局组织人员出动了16人次对粮食收购企业收购点进行监督检查,通过询问和查阅相关资料,着重检查粮食收购企业是否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是否公示了粮食收购品种、价格、质量标准,使用称量器具是经质监部门校对,是否及时向售粮者支付售粮款,有无损害农民和其他粮食生产者的利益行为。从检查情况来看,我县粮食收购能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执行了粮食收购公示制度,没有出显有损害售粮户利益的行为。

(二)加强了对粮食经营者粮食库存量和收购、储存环节粮食质量以及原粮卫生,使用粮食仓储设施设备是符合国家技术规范,粮食经营者有关资料凭证等方面检查。督促了粮食经营者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粮食库存要安全、卫生使用符合有关要求的仓储设施设备,并继续做好粮食经营台账记录和保管工作。要守法、诚信开展经营活动,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共同维护好我县粮食市场秩序。

五、加强了粮食行业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一直以来,我局都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强化安全生产责任,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宣传和监督检查工作。今年,我局根据市粮食《关于开展粮食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百日行动”专项行动的通知》的要求,制订了工作方案,并按照《XX县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大整治活动工作方案》的要求,在辖区内开展了粮食行业生产领域查隐患、除隐患、防事故专项行动,着重检查国有粮食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建设情况,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通过检查,我县国有粮食企业能按照相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落实了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了相关职责,并建立和执行安全储粮管理制度,安全保卫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危险作业管理制度“三防”制度、等各类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并做好粮食输送设备,粮食仓房设施,除杂设备、消防设备、粮情检测设备、安全监控设备、环流熏蒸设备、机械通风设备、防雷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由于各项安全生产制度能落实执行,我县国有粮食企业有效防范和遏止生产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储粮安全和各项生产作业操作安全。

我县在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粮食监督检查体系不够完善,执法人员编制不足,执法经费短缺,执法人员缺乏系统学习,执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以及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执法主体地位不够明显等实际情况。

粮食局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篇2

1粮食检验工作现状

由于粮改后的粮食经营多元化、市场化, 一批又一批新的粮食经营企业不断兴起, 懂行的做, 不懂行的也做, 由此产生对粮食检验认识不够、认为执行标准不重要的思想, 其表现为对检验工作重视不够。有的经营者不懂粮食检验, 不设质检部门, 不配检验员;有的虽然安排了检验人员, 但没有从事过粮食检验;较高素质的粮食检验人员非常短缺, 从而在粮食经营流通中形成了粮食检验薄弱环节, 粮食收购入库第一关把不严, 入库粮食品质不清, 有的次粮入库, 储藏期间不懂检验、不做检验, 有的出现坏粮, 交易中有的标准不清, 交易的粮食质量模糊, 加之国家质量监管不够, 常有纠纷产生[2], 给经营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给国家带来不安定因素。因此, 当前粮食流通体制下的粮食检验工作现状亟待改善。

2新形势下粮食检验工作的途径

(1) 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管理体制, 国家各级粮油检验监测部门参与粮食流通管理。粮食流通由过去国企粮食部门独家经营转向市场化多家分散经营的新体制, 使原粮食检验监测部门无所适从。随着改制多年, 粮食流通体制不断完善与发展, 粮食经营者认识的提高, 粮食流通检验需要第三方有检验权威机构参与。现在已有第三方粮食检验监测部门开展工作, 发挥着重要作用。现有的粮食检验监测部门既拥有完善的粮食检验设施, 又有高技术高素质的粮食检验监测队伍, 加之政府呼吁、国家政策支持, 大胆尝试参与新形势下粮食流通体制管理, 积极主动开展粮食第三方检验监测, 已成为必然, 且作用重大[3]。不仅会减少粮食经营者经济损失、增加经济效益, 而且对保证粮食安全、利国利民具有重大意义。

(2) 探索粮食检验人员专业培训新途径, 建设高素质粮食检验监测队伍。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深入, 国营粮食企业转轨改制, 大中专粮食院校兼并, 粮食类招生很少, 无法满足粮食大市场的需求。市场化、国际化、大国策要求足够的高技术、高素质的粮食检验监测队伍, 探索粮食检验人员专业培训新途径是必要的。一是国家大中专院校要适当扩大粮食检验类招生;二是有条件的组织可以成立粮食类专业知识培训机构;三是国家各级粮食检验监测部门担负起对社会粮食检验人员的培训;四是粮食经营者内部自身培养、企业之间联合培训。

(3) 适应粮食流通规则, 明确粮食质量标准。规则是准则, 标准是尺度。各粮食经营者都必须明确粮食交易标准, 按粮食流通交易规则去经营, 有了标准, 检验人员就容易开展粮食检验工作, 利用其所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 对所交易的粮食品质进行综合检验评价, 以得出准确的结果, 从而达到交易公平、互利互惠的效果。

(4) 粮食检验人员担起粮食检验重任。粮食检验人员在粮食企业中至关重要, 可以直接影响粮食经营好与坏。企业管理者一定要用好管好粮食检验人员, 粮食检验人员更要担起粮食检验重任, 从粮食流通环节着手。一是做好粮食年景普查。其内容包括粮食品种、品质、产量、产区, 为粮食经营与管理提供依据;二是宣传国家政策, 讲解粮食市场形势, 好粮好价好收益;三是把好粮食收购质量关。抽样有代表性, 检验准确, 质价相符, 公开公正;四是文明礼貌, 有客户至上的意识;五是做好落实储藏期间的检验, 坚持“三检一化”检查制度, 指导保管, 确保储粮安全;六是做好交易出库的粮食检验、监管工作, 做到整体检验与批量抽检相结合, 确保交易粮食符合合同标准, 避免交易纠纷及其造成经济损失[4]。七是做好粮食经营管理者的好参谋。调查研究粮食生产及粮食市场需求, 为经营计划提供准确可靠科学的依据, 为粮食经营合同的标准提出科学合理化建议, 为粮食经营与管理者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江欣.粮食质量监管若干问题综述[J].粮食问题研究, 2005 (4) :21-23.

[2]沈朝, 黄海涛, 李家勇.浅谈加入WTO对粮食检验工作的冲击及其对策[J].粮食仓储科技通讯, 2003 (3) :6-7.

[3]左桂华.对粮食检验工作的研究和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2 (8) :124.

全面推进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 篇3

一、加强领导,健全体系,推动监督检查和示范创建工作健康发展

一年来,市、县两级粮食局都将监督检查和示范创建活动列入了整体工作重要日程,成立了“一把手”为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建工作方案,细划了创建分工和责任,明确了创建思路和规划,从根本上保证了示范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此基础上,主动请示,努力争取,赢得当地政府的理解支持,监督检查体系进一步健全。所属5个县(市)粮食局均已成立监督检查科室,组建了粮食市场管理稽查大队,并落实了执法编制,累计安排专职执法人员59人。舞钢、宝丰、郏县还通过政府拨付和自筹资金等方式,筹集办公经费,配置了专用执法车辆、摄像机、手提电脑、便携式打印机等执法工具,印制了执法文书、检查档案,办理了执罚票据、罚没账号,执法条件明显改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监督检查和示范创建工作得到有效保障。

二、明确目标,创新方法,推动监督检查和示范创建工作深入发展

根据省局关于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单位创建活动的统一部署,我们通过召开党委专题会、部门研讨会、落实目标会、现场观摩推进会等各种有效途径,对国家和省定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示范单位创建标准的10项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开展深入讨论,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营造舆论攻势。在具体工作中,按照“推荐一个、培育一个、引导一个、带动一个”的原则,确定了推进舞钢市粮食局创建国家级示范单位、宝丰县粮食局创建省级示范单位、培育郏县粮食局作为省级示范单位创建储备单位,引导带动鲁山、叶县粮食局向省级示范单位靠近的梯次推进目标。在组织实施阶段,我们采取“驻县培优,重点突破”的工作方法,市局监督检查工作人员每月至少6天深入2个先行创建县(市),和当地监督检查工作人员一起,对照监督检查示范创建10大项、23小项测评标准,结合监督检查责任目标10大项、28小项考评细则,逐条逐项自查自评,查漏补缺,加压驱动;对创建工作以点带面,以优促劣,常态推进,良性互动。

三、打好基础,建好队伍,推动监督检查和示范创建工作持续发展

一是建立监管对象数据库。为随时掌握辖区内粮食流通监管对象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对全市335家各类粮食经营主体的人员状况、仓容状况、经营状况、设备状况等进行了全面调查,建立了统一规范的企业数据库和完整详尽的企业档案,并按照不同性质、不同地域、有无案底和违规记录3个方面划分,实施分级分类监管。二是健全监督检查工作制度。为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我们结合执法实践,修订编发了《平顶山市粮食监督检查工作手册》,收集整理各级各类粮食行政法规、规章、制度、规范性文件以及粮食执法文书4大类39个,其中修订完善市级粮食监督检查制度、规定、办法17个,收录规范执法文书49个。基本做到了各项制度合法合理、有效可行,推动全市粮食执法和示范创建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迈进。三是编办示范创建工作快报。去年累计编发23期专题快报。通过这个平台,使省局领导及时了解平顶山市粮食监督检查和示范创建工作动态,对工作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同时使各县(市)局之间及时交流互动,比学赶帮,为推进示范创建工作发现更多好声音,传递更多正能量。四是强化监督检查队伍建设。根据当前粮食执法人员专业知识不够、执法能力不强和不敢执法、不会执法的现状,我们多渠道抓好经典案例解读、模拟案例解析、网络答疑释惑等针对性学习培训。2012年举办规范执法文书专题培训1次,组织赴粮食执法先进县学习2次,模拟典型案例5个,集中解读解析2次,网络答疑3次。学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明显,监督检查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四、部门联动,整合对接,推动监督检查和示范创建工作高效发展

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对内涉及购、销、存、运、加等多个业务环节,对外涉及工商、质监、卫生、物价、药监等多个工作部门,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好各方关系,势必出现错位、缺位、推诿扯皮现象。为此,我们建立了“三级联动”机制,主动加强部门间的横向联系和纵向对接,收到了良好效果。一是由市政府牵头,建立粮食、工商、质监、卫生、药监5部门参与的联席协商检查机制。每年两次就粮食从收购进入流通和加工环节的执法重点工作进行沟通协商,组织联合检查,做到工作动态及时互通,执法资源相互共享,行业信息相互交流,形成合力,扩大部门影响和检查效果。去年,由平顶山市粮食局主导,工商、质监、卫生、药监4部门参与的成品粮油市场检查活动,对市区大型超市、综合市场、粮油加工企业开展了全面检查,达到了既学习借鉴其他部门执法经验,又锻炼提高粮食执法队伍整体素质和执法效果的目的。二是由市粮食局牵头,建立辖区内周边县(市)粮食局联合检查机制。每年开展粮、油库存检查,夏、秋粮收购检查,粮食出库检查等大型集中检查活动,平顶山市粮食局统一组织,统一调动,统筹安排,同步实施,交叉检查,联合行动,各方资源有效整合,监管效能有效提升。三是由监督检查科牵头,建立粮食局机关内部监督检查、调控、储运、财务等相关科室联合检查机制。每年组织开展各项常规检查、专项检查以及案件查办等专题活动,局机关内部相关科室精干力量统一配置,积极参加,共同参与,协同作战,检查效果明显提高。

五、 规范检查,依法执法,推动监督检查和示范创建工作和谐发展

一年来,我们把加大涉粮案件查处力度作为推动监督检查和示范创建工作的重要抓手,组织开展了面向全社会的、多层次的粮食流通执法检查活动,围绕执法检查的全过程,广泛推行“4333”工作法,检查质量和执法效果不断提高。具体是:在执法理念上,始终坚持执法与宣教结合、执法与服务结合、法理与管理结合,法理与情理结合“4个结合”;在执法程序上,始终坚持法定步骤不得跨越、法定形式不得变动、法定时限不得逾越“3个不得”;在执法环节上,始终坚持案前注重信息、案中注重程序、案后注重效果“3个注重”;在执法公平上,始终坚持执法依据统一、执法标准统一、执法文书统一“3个统一”。真正做到了规范执法不越位,文明执法不错位,和谐执法不缺位。去年,共组织夏粮收购检查、销售出库检查等全市性综合检查7次,开展各类检查活动339项次,立案139起,其中: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55份、警告17例,移交工商部门处理8起,现金执罚46例,取消粮食收购资格7个,暂停收购资格6个。由于我们始终坚持“4333”工作法,始终做到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未发生一起粮食行政复议案例, 维护了行业稳定和一方平安,确保了“维护粮食安全,维护市场秩序”这一目标的实现。

随着粮食流通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和粮食法的即将颁布实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必然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机遇,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创新的举措,全身心地投入到粮食监督检查事业中去,努力构建示范创建长效机制,真正使监督检查工作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为粮食生产和流通服务,为政府宏观调控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平安鹰城服务。

粮食局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篇4

(一)深入开展专项督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实

抓好清仓查库工作,巩固清仓查库成果,确保各类粮食库存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开展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情况专项检查,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切实维护农民利益。加大对政策性粮食轮换、拍卖出库的监管力度,严防违规操作,规范交易行为,防止损害经营者利益。开展粮食收购资格、执行统计制度等专项监督检查,切实维护市场秩序;配合工商、质检、卫生等部门,加强成品粮供应市场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利益。

二)积极开展日常监管,不断加大执法力度

加大政策性粮食日常监督检查力度,建立日常检查制度,增加检查次数,细化检查内容,明确检查责任,注重检查效果,做到地方储备粮定期检查,最低收购价粮、临时存储粮收购季节集中检查,各类政策性粮食库存随时检查。加

大粮食收购市场日常监管力度,摸清各类粮食经营主体基本情况,建立经营者分户档案,严格收购许可、社会统计等各项制度,促进诚信守法经营。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和行政处罚力度,认真受理群众举报投诉,及时查办涉粮案件,对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必须实施行政处罚,并规范建立处罚案卷。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和效果,对典型案件查处结果予以通报,发挥办案的震慑和警示作用;对多发性案件进行案例分析,掌握发案规律,提出完善政策法规的对策建议,前移监管关口,开展事前监督,更好地发挥监督检查的服务和保障作用。

(三)逐步完善各项制度,大力促进执法规范

进一步健全粮食库存监督检查制度,探索建立粮食库存监管长效机制,实现粮食库存监督检查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省级储备粮监督检查制度,进一步明确监管责任,改进监管方法,提高监管效果。探索建立粮食质量监管制度,促进粮食质量监管全面、有效开展。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防止权力滥用,促进依法行政。探索量化自由裁量权,细化裁量标准,促进合理行政。严格执行已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大力推进执法规范化。

(四)努力加强自身建设,稳步提高执法水平

充实监督检查人员,争取监督检查经费,切实做到有机构管事,有人员办事,有经费干事。建设学习型监督检查

队伍,要继续拓宽培训渠道,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强执法人员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不断提高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教育和管理,严明工作纪律,促进廉洁执法,树立良好形象。

(五)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全面推动执法工作

进一步树立依法行政观念,增强做好监督检查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推进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树立开拓进取观念,克服消极畏难思想,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树立公正执法观念,切实做到公平公正执法,提升粮食行政执法社会认知度和公信力;进一步树立服务观念,坚持监管与服务相结合,寓监管于服务之中,促进和谐执法;进一步树立协调配合观念,积极主动牵头,加强与工商、质监、卫生、物价以及农发行、中储粮等部门协调配合,形成监管合力,提升执法效果。

阿克陶县粮食局

粮食局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篇5

2010年,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粮食工作中心任务,扎实开展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监督检查、粮油库存检查和面向全社会粮食流通的监督检查,加大涉粮案件查处力度,加强监督检查制度、体系和队伍建设,全面完成全国粮食局长会议确定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任务,为维护粮食流通秩序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一、加强对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的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加强国家粮食收购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及时组织对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粮食临时收储政策,以及财政给予补贴的其他粮油收购、运输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收储库点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粮食政策和新的粮食标准,防止出现压级压价、抬级抬价和“转圈粮”等问题,确保中央惠农政策落实到位。

加强对粮食竞价销售及出库政策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加大对政策性粮食交易过程和合同履约情况的检查,督促买卖双方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及标准。督促中央储备粮直属库及具体承储库点认真履行竞价销售出库合同,按规定及时组织粮食出库。对违反规定人为设置障碍拖延出库、阻挠购粮企业竞买粮食或干扰粮食出库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国家政策性粮食竞价销售出库工作顺利进行。加强退耕还林、水库移民、救灾粮等政策性粮食供应的监督检查,确保政策性粮食及时供应用粮群众。

按照执法重心下移的原则,市、县两级粮食部门在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监督检查中要承担好日常检查的具体工作,省级粮食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督促检查。

二、搞好粮油库存检查,确保粮油库存真实可靠

组织粮食库存例行检查。结合储粮春季普查,认真组织全国粮食库存例行检查。检查要突出重点地区、重点环节、重点企业。通过检查,推动粮食库存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夯实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

开展食油专项检查。开展对中央政策性储备油、国家临时存储油和地方储备油库存的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各级储备油库存的数量、质量、储存安全及相关统计管理、财务管理和轮换管理情况。督促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各级储备油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总结200g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的做法和经验,推进粮食库存检查工作的在地化、科学化、规范化。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修订《粮食库存检查暂行办法》。推进粮食库存监管信息系统建设。

三、积极开展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维护粮食流通秩序

开展粮食收购资格定期核查和粮食收购市场的检查。加强对粮食收购资格的定期核查,组织开展对粮食收购市场的检查,规范、维护粮食收购市场秩序。

开展建立粮食经营台账和执行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情况检查。检查督促各类粮食经营企业和转化用粮企业建立粮食经营台账,按照粮食统计制度的要求及时准确报送统计报表和有关资料。

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成品粮油市场检查。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粮油加工、批发、零售等重点环节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大型粮油批发市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的巡查,督促企业加强自律和承担社会责任。

加强对《国家粮食应急预案》制定和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检查应急粮源的组织、加工网点、运输条件、供应网点,以及应急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等有关要求的落实情况,做好应急各项准备工作,切实提高各地粮食安全应急保障能力。

开展粮食经营者保持必要库存量的检查。检查指导粮食经营者认真履行最低和最高库存量义务,保证粮食市场稳定。

加强对执行国家粮食质量管理政策和标准的检查。检查粮食经营企业执行粮食质量管理制度、出证索证及出入库检验制度情况,检查督促企业执行国家粮食质量管理政策和标准,认真搞好日常质量监测,按规定规范使用储粮药剂,完善粮食质量档案,落实粮食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四、加大涉粮案件查处力度,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

认真受理举报。主动接受领导机关、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对粮食工作的监督。采取设置专门电话和信箱等方式,畅通信息渠道,关注网络等媒体舆情,认真做好案件举报和意见投诉的受理工作提高涉粮案件办理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时效性。

规范案件查办程序。进一步完善案件查处工作机制,查办案件要有检查、有证据、有定性、有结论、有处理。建立案件回访、反馈、沟通联系制度,排除对立情绪,增强相互理解,实现查教查纠结合。

提高案件查处质量和效率。加强案件督办、催办,将案件查处作为监督检查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必要时对案件办理不及时、不认真的进行通报,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做到案件及时查结。

五、加强体系建设,夯实监督检查工作基础

继续推进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体系建设按照《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务院粮改文件的要求加强监督检查体系建设,健全机构,落实编制、人员和经费,充实一线执法力量。切实落实监督检查工作职能,加大力度,推动市、县两级粮食部门通过当地编办批复正式设立监督检查内设机构的工作。

加强工作指导和层级监督。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指导、交流学习和层级监督,带动和促进监督检查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创建粮食监督检查规范执法示范单位,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基层好的经验和做法。加强粮食监督检查行政执法信息系统和粮食经营者信用监管体系建设,对粮食经营者实施分类管理,增强监督检查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工作效率。组织跨地区的监督检查行政执法交叉调研,召开专题研讨会、现场交流会,编发信息简报。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行政执法统计及分析工作。

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业务培训。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采取多种方式,抓好执法资格培训和执法实务培训。搞好粮油库存检查和储备油库存专项检查培训,充实粮食库存检查专家库。用理论教学、工作研讨、技术练兵和召开现场会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培训,进一步促进培训工作的制度化、系统化,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政治责任感,工作责任心和业务洞察力。

粮食局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篇6

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今年,莫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流通监管股以保障粮油质量安全为重点,进一步明确中心任务,突出工作重点,以务实负责的态度,以法制宣传、日常监督、专项检查和集中整治为手段,扎实开展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切实加强粮食收购、储存、销售及运输环节的质量监管工作及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了各项工作取得实效。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7年工作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责任意识。我旗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认真贯彻执行《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加强粮食质量监管为核心,继续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全力维护粮食流通秩序。为保证粮食食品安全尤其是做好职责内的原粮质量与卫生安全监管工作,从“保安全、维稳定、构和谐、促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年度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切实加强粮食法制、科普知识宣传,保证各项工作有重点、有计划地顺利推进,确保了全旗未发生一起粮食质量卫生安全事故。

(二)加强粮食收购入库环节的质量监管。组织开展购

进环节粮食质量监督检查。在原粮质量方面,督促粮食经营企业尤严格执行国家粮食购粮政策的质量标准、仓储技术规范、设置收购原始记录、建立收购粮食质量档案和经营台账,定期报送粮食购进的基本数据;在粮食收购场所的醒目位置公示收购粮食的品种、质量标准、计价单位和收购价格等内容;及时对收购粮食进行检验。在原粮卫生方面,认真检查粮食购进者是否将粮食与可能对粮食产生污染的有害物品进行混存,从粮食流通源头上保障粮食卫生安全。配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大队全年抽样送检工作,同时,指导粮油公司对储粮仓库、储粮设施、检验条件等进行功能提升和改进,改善储粮条件,提高储粮品质。

(三)切实做好粮食库存检查工作。为切实掌握我旗粮食库存情况,确保粮食库存真实、质量良好,我局按期组织经营户完成了2017年粮食库存检查的自查工作。为确保库存检查工作的有序进行,我局及时成立了以单位负责人为组长的粮食库存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安排部署具体任务,研究制定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要求。经过检查,认定库存粮食数量真实、账实相符,粮食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要求企业进行了整改落实。

(四)加强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我局对所有粮食经营者个体、超市建立粮食购销经营台账,最

低库存量均符合国家要求。

(五)加强重大节假日期间粮油销售市场检查。我局加强重大节假日期间粮油销售市场检查,每逢元旦、春节、五

一、国庆期间,组织执法人员深入粮油经营企业监督检查,督促落实粮食流通统计制度,保证粮油质量,保持库存量。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责令整改,进一步规范涉粮企业经营行为,有效地维护了正常的粮食流通市场秩序。

(六)扎实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按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安排和旗食安委的部署,开展了“发展粮油科技、增加优质产品、保障注释安全”为主题的科技周宣传活动,向广大消费者普及粮油安全知识,增强消费自我保护意识,也提升了粮食流通工作的影响力。

二、明年工作思路

2018年,莫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继续抓好以保障粮油质量安全为重点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以全社会粮食质量为监管范围,着力加强粮食购进、储存、销售及运输环节的质量监管,切实做好地方储备粮管理,有效防止不符合粮食质量卫生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粮油消费安全。同时,狠抓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放松,切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进一步夯实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基础,继续巩固和深化监督检查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成果,力争让莫旗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再上新

台阶。

莫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于粮食流通行政执法的思考 篇7

一、加强粮食流通行政执法的意义

(一) 维护粮食流通秩序, 保护种粮农民、粮食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多元化的粮食经营主体受到利益驱动, 容易出现背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有意无意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当粮食供过于求时, 个别经营者在收购时压级压价, 使得谷贱伤农, 种粮农民利益受到损害;当粮食供给吃紧时, 个别经营者互相争夺粮源, 囤积居奇, 哄抬粮价, 使粮食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的任务之一, 就是要宣传和执行粮食流通法律法规的规定, 规范市场秩序, 纠正违规行为、鼓励合法经营, 保护粮食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 保障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的贯彻落实,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服务

民以食为天, 食以粮为源。粮食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粮食已不仅仅是解决人类社会温饱问题的物品, 更是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稳定的战略资源。我国目前的粮食流通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经济运行模式。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对市场进行适度干预, 保持适当的粮食宏观调控能力。粮食市场越是放开, 越需要加强宏观调控, 这是保障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贯彻落实、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三) 保证粮食流通统计数据的真实, 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可靠依据

粮食流通统计数据是否真实, 直接影响国家对粮食的宏观调控。加强对全社会粮食经营者执行国家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 督促粮食经营者依法及时、准确地报送粮食统计数据, 可以使中央和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及时掌握粮食流通的真实情况, 为保证粮食安全, 制定粮食中、长期发展计划, 以及紧急情况下准确启动粮食应急预案等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四) 保障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 保护农民利益的实现

国家对“三农”问题历来非常重视, 没有农村的稳定;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 没有农业的发展, 实现“四个现代化”就成为一句空话;没有农民收入的提高, 就不可能全面达到小康。对粮食流通市场进行监管, 就是要藉此手段防止“谷贱伤农”, 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二、粮食流通行政执法存在的不足

(一) 粮食流通法规制度不够完善

粮食流通法规制度是对粮食流通市场进行监管最有效的法律武器。但是法规制度本身的缺陷, 影响了执行的效果。如《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明确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有粮食收购资格的许可权和对无证收购粮食的查处权, 但处罚权却在工商部门, 这是典型的行政许可、行政查处和行政处罚相脱节的现象, 监督与处罚的分离, 无疑削弱了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地位;《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暂行办法》 (国粮政[2004]121号) 第八条规定对于年收购量低于50t的个体工商户 (农民经纪人) 从事粮食收购活动, 无须申请粮食收购资格。很显然, 这一规定为遍布农村的个体粮贩无证收购粮食开了“绿灯”;同时也给粮食收购市场监管带来负面影响。目前, 除国有粮食企业外, 主动向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粮食资格并获通过的个体工商户寥寥无几, 而无须办证的个体粮贩占个体粮贩户数的95%以上。他们每年只要向基层工商管理部门缴纳一定数额的管理费, 就可凭一纸收据为其“保驾护航”, 在县区域范围内畅通无阻。

(二) 粮食政策法规宣传力度不够

由行业内部管理转为全社会粮食流通管理, 是法律赋予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神圣职责, 成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一大突破。由于粮食流通行政执法正处于起步阶段, 加之我们对粮食流通法规政策宣传的局限性, 对于这项新生事物, 许多粮食经营者特别是个体粮食经营户不够了解, 认识也不到位, 对新形势下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执法产生怀疑、误解, 甚至抵触, 阻碍了执法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 思想观念转变滞后

在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 少数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思想陈旧, 未能及时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管理手段, 仍习惯于靠行政手段进行管理, 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需要, 不能及时转换在粮食流通中的角色, 对粮食依法监管工作重视不够, 没有摆上位置, 对行政执法工作只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另外, 行政执法软硬件条件上存在明显不足, 必要的经费、设备等不能完全到位, 向政府争取落实难度很大, 致使一些执法活动往往处于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境地;导致粮食行政执法工作进展缓慢, 成效不明显。

(四) 粮食行政执法队伍力量相对薄弱

目前, 粮食行政执法工作体系还很不健全, 粮食部门的机构、人员和经费与《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赋予的职能不相适应。普遍存在着人员编制严重不足、力量薄弱、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素质不高、队伍青黄不接、断层现象突出的问题。各地虽设置了执法机构, 但专职执法人员偏少, 没有专门的执法队伍, 执法能力有待加强, 与粮食行政机关所担负的执法重任极不相称;现有的粮食行政执法专职工作人员大多数为“半路出家”, 而且人员普遍老化, 文化层次不高, 尤其缺乏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 对行政执法的有关规定了解不深, 掌握不透, 执法能力与粮食行政执法工作不相适应。这些问题严重地制约着粮食行政执法的能力和水平。

(五) 多头执法易造成越位、缺位现象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中大部分条款不是由粮食局来直接执行的, 而是根据职能由工商、质检、物价、卫生等多个部门共同执行的。粮食行政部门一旦发现了问题, 需要移交到工商部门、价格部门、质量检查部门等来执行, 但处理结果到底如何, 粮食行政部门就不得而知了, 影响了执法的延续性与直接性。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粮食行政部门的执法积极性。有的执法工作需要几个部门一同参与, 而往往因为涉及部门多, 难以协调, 很难形成经常执法的局面。

(六) 行政执法政策措施不力

一是粮食收购市场尚不规范, 个体粮食经营户无收购资格许可证入市零星收购, 哄抬价格, 扰乱收购市场, 粮食部门无法控制和管理。二是对全社会粮食流通统计工作监督检查措施不力, 使个体经营者不能及时准确上报统计报表, 无法准确掌握全社会粮食购销存情况, 影响宏观调控决策。

三、加强粮食流通行政执法的思考

(一) 加强粮食流通法规制度的宣传力度

《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及相关法规的颁布实施, 虽为有法可依提供了依据, 但如果不加强宣传力度, 那么依法加强对粮食流通监管工作将很难得以有效地开展。为此, 通过大力宣传粮食流通法规制度, 营造良好的外部执法环境, 提高全社会对粮食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管粮的认知度, 提高粮食经营者学法守法意识和粮食生产者、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加强粮食法规、政策的社会宣传, 使广大粮食经营者知法、懂法、守法, 自觉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大力倡导诚信经营、规范管理、质量优良、文明服务行业新风, 形成人人关心粮食、科学节约用粮、安全放心消费的良好社会氛围和粮食市场环境。

(二) 加强粮食流通执法队伍建设

依法对粮食流通进行监管, 是维护粮食流通秩序, 保护粮食生产者的积极性, 维护粮食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因此, 加强粮食流通执法队伍建设, 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是首当其冲的关键。其一应增加执法人员的编制和执法经费。开展粮食行政执法工作, 如果离开了执法人员的参与, 如果没有必要的执法费用, 那依法行政无异于纸上谈兵。为使行政执法工作落到实处,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要尽快整合人才资源, 按照专门机构、专业队伍、专项经费的要求, 成立运转有效的执法机构。其二, 要着力抓好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粮食流通业务的培养, 采取业务培训、组织学习、参观交流、人才引进等多种方式, 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同时, 要强化对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 严格要求, 严肃纪律, 以构建一支政治优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纪律严明、开拓进取的高素质执法队伍。

(三) 严格粮食收购市场准入关

粮食收购是粮食流通的开端与源头, 把好粮食收购市场准入关, 是抓好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的前提和关键环节。一要严格粮食收购行政许可准入制度。对申请收购资格的经营者,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和《粮食收购资格审核管理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 严格审核, 认真把关, 坚决杜绝违规违法办证现象的发生。二要抓好粮食经纪人队伍管理。从近几年的粮食收购情况来看, 粮食经纪人已逐步成为粮食收购的有生力量, 有效地缓解了国有粮食企业改制后点多、人少上门收购难的矛盾。同时, 粮食经纪人队伍的不断壮大, 也给粮食收购市场的监管带来一定的困难。他们中的大多数常年的收购量—般都少于50t, 少数超过50t的又比较难确定, 这部分人成为粮食收购市场监管的难点。为有效管理粮食收购市场, 必须对粮食经纪人实行规范管理, 以维护正常的粮食收购市场秩序。三要建立动态监督检查机制。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群众性工作, 不仅如此, 它还有很强的时间性, 错过特定的时间, 就很难掌握违规违法的事实与证据。而且, 由于粮食执法人员人手有限, 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所以为确保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就很有必要建立巡回举报并举的多样化的监督检查机制。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 确保监督检查准确有效。

(四) 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法定职责范围正确行使职权, 并积极主动争取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 重视与工商、质检、物价、卫生等部门的协调配合, 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与《办法》的规定, 共同执法, 各履其职, 各尽其责, 形成合力, 共同搞好粮食执法, 避免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监管的“缺位”、“错位”、“越位”。

(五) 发挥粮食行业协会在粮食流通中的作用

破解粮食流通的数字基因 篇8

“民以食为天”,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粮食行业,其波动显然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是非常致命的威胁:粮食缺了,不行,天下大乱;粮食多了,也不行,供大于求之下的价格暴跌会让农民增产不增收,从而严重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让来年的粮食生产跌入低谷。对于只知道自己周围三十里地范围内事情的大多数中国农民来说,长期的信息不畅已经成为“增收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尽管为使农业信息畅通传递政府已经采取了诸多手段,像1994年开始建设的“金农工程”、1997年开始的省级农业信息中心等项目,极大推动了中国粮食产业乃至整个农业的发展,使中国现有的农业网站数目超过4600多家,位列世界前十名,但却一直没有一个能够称得起“门户”概念的信息服务与电子交易平台。在粮食生产与流通这样一个脆弱而特殊的行业,如何实现切实有效的服务成为争夺粮食“门户”的关键。

靠信息致富

2005年3月3日,政协委员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农学博士,同时也是致公党中央秘书长的曹鸿鸣提交了《关于加快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案》,这份提案很快被列为今年政协的一号提案,其原因是这份提案不仅仅提出了三农问题,而且建议通过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来解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粮食生产与流通等问题。

资料显示,截止目前为止,整个粮食流通领域大约有7000家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尽管在国家有补贴的情况下,却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处在亏损状态,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传统的粮食交易方式透明度较差,交易效率低,而且暗箱操作、灰色交易多。并且因为利益上的种种原因,尽管信息化能够给粮食流通企业解决一些关键问题,通过网上粮食交易可以极大程度地避免上述种种弊端,但多数粮食流通企业还是对信息化的认识和利用相当有限。

中华粮网的CEO傅宏算了这样一笔账,目前中国每年仅轮换储备粮的价值就有近300亿元人民币的规模,如果大约有5%左右的粮食采用电子交易方式进行,全国的粮食流通企业则可以节约上亿元交易成本。而采用传统的交易手段,国家需要每年补贴上亿元的资金来维持储备粮的更新轮换。据介绍,国家及地方储备粮大约每隔两年或者三年就要进行一次更新轮换,而全国各地几乎每天都在进行大量的购销活动。

就整个粮食行业的交易来看,2004年全国粮食产量大约为4.69亿吨,其中大约有30%~40%的粮食要进入流通领域,如果也有大约5%的粮食交易采用电子方式或者部分借助信息化的手段进行,则节约的交易资金有可能超过10亿元。另外,信息致富在粮食行业也逐渐显现,一个广为称道的例子是:2003年,仅仅由于黑龙江省的农民提前得知世界大豆价格上涨这个信息,当年种豆农民就增收12亿元以上。

还有一个企业的例子:河南省濮阳市的一家名叫中盛粮油的公司在2003年8月份加入中华粮网,并建立了自己的企业购销专区,定期在中华粮网发布供求信息,在随后的几个月业务电话比以前翻了一倍,2003年10月 、12月份粮价大幅上涨前,它及时抓住了信息,狠赚了一笔。其总经理武铁柱事后回忆说:“无论是公司订单的增加,还是价格预测的准确和及时,电子商务都发挥了很大作用。电子商务与现货市场的全面结合,将成为未来粮油贸易市场发展的重要方面。”

数字

实现的关键

和其他领域一样,2000年左右,粮食流通领域也曾经涌现过一波网络热潮,但随着其后.com泡沫的破灭,很多粮食行业的信息和电子商务平台大都被雨打风吹而去。不过,仔细观察经过大浪淘沙后生存下来的一些粮食网站,一般都具备两种主要功能:一是市场化的信息发现功能;二是能够真正实现市场交易功能,也就是电子商务。

1998年,依托于国内目前粮食行业规模最大的交易市场——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粮食专业网站中华粮网开始建设,在“郑州价格”支撑下,中华粮网迅速成为目前国内不多的几个粮食门户网站之一。

但做到这一步,中华粮网靠的不是风险投资,也不是烧钱,而是传统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对本身业务踏踏实实的改造,靠的是充分利用国内第一家国家级粮食市场—郑粮市场的影响力。中华粮网已经在全国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信息采集队伍,大约有400多人,定期提供各种粮油信息。现在中华粮网的文字信息日更新量已经达到300条左右、20万字以上,价格信息每周更新500余条,而每月通过中华粮网发布供求信息、寻求交易伙伴的意向近1000条。“实现充分的信息和真实的市场价格,对于做好一个粮食网站,已经成功了一半”。

至于另一半,傅宏认为粮食网站作为比较特殊的行业网站,关键还是要有“用”。对于粮食流通而言,价格和需求等靠信息来实现,而实现交易却是整个流通环节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很多粮食网站就是因为不能实现这种功能而逐渐没落。

但实现网上交易的关键一是如何解决信用问题;二是烦琐的结算、交割问题。傅宏介绍中华粮网有一套非常严格的规则来保证交易的正常进行,并且将其彻底“透明化”。“保证金被罚没还是小事,关键是犯一次错,以后还怎么在这个圈子里混?”。另外让诸多电子商务公司头痛的结算、交割问题,对中华粮网而言也已经不是什么难题,因为中华粮网依托的郑粮批发市场,早已实现了交易和货物的分离,就是说,交易方的货物并不需要运到郑州来,运到郑州来的,只是货物的样品,而由于粮食本身的特殊性,对其质量的评判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大大减少了可能发生的争执,从而为交割提供了很大方便。

粮食门户的隐忧

中华粮网也不是没有自己的尴尬和烦忧。在中华粮网成立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虽然拥有先进的交易手段和信息服务平台,却面临着无粮可交易的局面。因为很多国有粮食企业不愿意到网上进行公开交易,而更喜欢采用传统的、非公开性的交易方式,各种灰色或者非法利益使国家因此承受不小的损失。事实上,不仅仅是中华粮网的网上交易遇到“无粮可易”的难题,全国其它几个较大的粮食网站的实际情况也不是很乐观。

其实影响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问题方方面面,譬如使用习惯、收入状况、信息设施等,所以要彻底解决诸如中华粮网遇到的这些问题,应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曹鸿鸣的提案正是为了促进国家对这些问题的重视。不过目前对粮食网站而言,只有自己考虑解决的途径。

中华粮网的一个优势是它有一个大股东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拥有非常丰富的客户资源,而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作为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大客户,双方之间有着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并且中储粮每年都有数百亿元的粮食需要更新轮换。于是双方一拍即合,中华粮网同意将自己51%的股权无偿转让给中储粮总公司,以获得可交易的粮源。

粮食局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篇9

2011年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要点的通知

国粮办检〔2011〕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局:

《2011年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要点》已经国家粮食局领导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二〇一一年二月一日

2011年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要点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粮食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全国粮食局长会议确定的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任务,有计划地加强日常监管,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检查,推动监督检查工作 1

取得新进展,为维护粮食流通秩序、确保国家粮食宏观调控政策落实到位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一、突出对政策性粮食购销活动的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加强对国家粮食收购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组织对粮食最低收购价、国家临时收储等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督促收储库点严格执行收购政策,既不得压级压价损害种粮农民利益,也不得抬级抬价扰乱收购秩序,防止出现“转圈粮”等违规问题的发生。

加强对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的监督检查。加大最低收购价粮、临时储存粮等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检查力度,确保竞价销售的粮食按照交易规则和政策要求及时出库。督促中央储备粮直属库及实际存储库点严格遵守政策性粮食销售出库的各项规定,不得以任何理由设置障碍阻挠、拖延出库,不得以任何名目额外收取费用。有关地区要加强退耕还林、水库移民、救灾粮等政策性粮食供应的监督检查,确保政策性粮食及时供应到位。

二、搞好粮油库存检查,确保粮油库存真实可靠

组织开展全国食用植物油库存检查。按照国家发改委、国家粮食局、财政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联合部署,切实做好全国食用植物库存检查工作,重点查清中央储备油、国家临时存储油、地方储备油以及政策性食用植物油承储企业库存商品油的数量、质量、仓储管理情况以及相关统计管理、财务管理、补贴管理、轮换管理和库贷挂钩情况。对纳入粮食流通统计范围的其他商品油进行摸底调

查。督促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各类食用植物油库存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推动食用植物油库存监管工作规范化、常态化、制度化。

继续做好粮食库存例行检查。结合各地春季粮食库存普查工作,继续做好例行粮食库存检查,不断创新检查方式,提高检查工作的针对性。通过检查,发现和解决粮食库存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夯实国家粮食宏观调控的物质基础。

三、深入开展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督检查,维护粮食流通秩序

切实加强全社会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力度。开展粮食收购资格定期核查,严格粮食收购准入门槛;开展粮食收购活动检查,规范粮食收购行为;开展粮食最高库存量检查,促进粮食市场和价格稳定;开展粮食流通统计制度执行情况检查,提高粮食统计数据质量;开展粮食应急预案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切实提高粮食应急保障能力。

加强对执行国家粮食质量管理政策和标准的检查。检查粮食经营企业执行粮食质量管理制度、出证索证及出入库检验制度情况,检查督促企业执行国家粮食质量管理政策和标准,认真搞好日常质量安全监测,按规定规范使用储粮药剂,完善粮食质量档案,落实粮食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成品粮油市场检查。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粮油加工、批发、零售等重点环节经营行为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大型粮油批发市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的巡查,督促企业加强自律和承担社会责任。

四、加大涉粮案件查处力度,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

认真受理举报。主动接受领导机关、有关部门、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对粮食工作的监督。采取设置专门电话和信箱等方式,畅通信息渠道,关注网络等媒体舆情,认真做好案件举报和意见投诉的受理工作,提高涉粮案件办理的严肃性、权威性和时效性。

规范案件查办程序。进一步完善案件查处工作机制,查办案件要有检查、有证据、有定性、有结论、有处理。建立案件回访、反馈、沟通联系、通报制度,排除对立情绪,增强相互理解,实现查教查纠结合。确保上级交办的案件及时查结及时上报,本机关自办的重大涉粮案件要及时逐级上报。

提高案件查处质量和效率。加强案件督办、催办,及时掌握案件查处进展情况,督促案件及时办结。强化责任意识,坚持客观公正,确保案件办理不偏、不错、不激、不过。剖析典型案例,探索发案规律,总结办案经验,用于指导案件查处工作。坚持惩防并举,及时捕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找准薄弱环节,研究提出加强管理、完善政策、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将查办案件作为监督检查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必要时对案件办理不及时、不认真的进行通报。

五、加强体系建设,夯实监督检查工作基础

继续推进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体系建设。进一步落实监督检查工作职能,健全机构,落实编制、人员和经费,重点推动市、县两级粮食部门监督检查内设机构建设工作,充实一线执法力量。

深入开展粮食监督检查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及时总结、推广示范单位好的经验和做法,以典型引路,带动和促进监督检查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激励调动监督检查行政执法人员履职尽责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的内在动力,增强责任意识,提高业务本领。

加强工作调研和信息交流。围绕粮食监督检查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组织跨地区的交叉调研,召开专题会议、现场交流会,增强监督检查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粮食监督检查行政执法信息系统和粮食经营者信用监管体系建设,加强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行政执法统计及分析工作。及时报送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信息。

加强业务培训。制定培训计划,采取理论教学、工作研讨、和技术练兵等方式,组织开展粮油库存监督检查培训、粮食监督检查执法资格培训和执法实务培训,提高监督检查人员业务素质。

粮食局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篇10

经过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全国粮食局长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即将闭幕。这次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发展改革会议部署,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系统总结工作,全面分析形势,认真梳理思路,交流典型经验,进一步明确粮食流通工作目标和

任务。大家普遍反映,这次会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形式新颖,开得很好。

大家在讨论中认为,振邦同志的工作报告结构严密、思路清晰、文字精炼。总结工作实事求是,从系统和行业角度全面客观总结了2009年粮食流通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形势比较透彻,从全局的战略高度,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对粮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工作重点把握准确,坚持上情和下情相结合比较系统地提出了5个方面重点;对2010年的工作部署,措施明确、要求具体,求真务实、鼓舞人心,对做好全年粮食流通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大家在讨论中对过去一年来的粮食流通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各级粮食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去年初全国粮食局长会议确定的“抓好收购促增收、充实储备强基础、清仓查库摸家底、加强调控稳市场、深化改革促发展”重点任务,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保障了粮食安全。会议对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坚定了大家做好粮食库存监管工作的决心。会议讨论热烈,发言精彩,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会议典型经验交流,特点突出,可参照性强,对各地都有借鉴意义。

总之,通过这次会议,总结了工作,听取了意见,交流了经验,认清了形势,统一了认识,理清了思路,明确了任务,把握了方向,振奋了精神,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下面,我就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的具体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把思想切实统一到中央对形势的判断和工作要求上来

第一,认清当前全国宏观经济发展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09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下,我国有效遏制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态势,率先实现了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但是也要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积极变化和不利影响同时显现,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相互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难度增大。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出现复苏回暖的迹象,但是复苏的过程缓慢曲折,复苏的基础并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全球性挑战压力增大。从国内环境看,国家继续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经济政策刺激效应不断显现和加强,但是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仍然不足,管理通胀预期的压力不断增大,经济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农业基础仍不稳固。我们必须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从农业和粮食在国民经济中基础地位的高度出发,准确把握粮食流通工作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深刻认识做好当前粮食工作对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二,深刻领会中央对粮食工作的基本要求。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7个中央1号文件部署“三农”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继续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增加涉农补贴规模,完善农业补贴和价格支持制度;提高主要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农产品保障供给能力;搞好主要农产品市场调控,保持主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以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为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同时,明确将抓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作为2010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要求努力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信号不能变、要求不能松、支持不能减;要加强和改进农产品市场调控,综合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保持价格合理水平。我们必须要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对粮食工作的基本要求上来,从服务“三农”、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高度出发,正确把握粮食流通工作的目标和重点任务。

第三,认真分析当前粮食流通面临的基本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强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连续6年丰收,首次实现连续3年产量超万亿斤,国家粮食库存充裕,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增强。但是,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世界粮食供求不稳定,受能源、气候以及资本市场等多种影响,粮食价格波动幅度大、频率高;国内粮食生产的基础仍不稳固,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促进种粮农民增产增收难度加大,实施国家粮食宏观调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任务依然很重;国有粮食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滞后,粮

食市场主体发育不够,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任重道远。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与坚持立足国内保证粮食基本自给的关系;正确处理提高粮食价格、促进农民增收与防止通货膨胀预期的关系;正确处理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与培育发展多元市场主体的关系;正确处理粮食总量平衡与品种、区域结构平衡的关系;正确处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

作用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二、以良好作风抓好今年的粮食流通工作

今年的粮食流通工作,任务重、要求高,挑战多、难度大,这迫切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转变工作作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第一,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做好调查研究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基础。粮食流通工作,与广大农民利益息息相关,与城乡消费者生活息息相关,与各类粮食企业及市场主体的经营息息相关。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开展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为提出切合实际的政策措施,做出科学的决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认真学习,领会政策。注重和加强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优良作风,是党员领导干部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在多次重要讲话都要求领导干部加强新时期的学习和调查研究。我们要努力成为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思考的过程是对学习升华的过程,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粮食行政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要求我们必须要加强对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的学习,加强政治、经济、科技、法律等业务知识学习,并结合粮食流通工作实际,深入领会,准确把握,不断提高解决粮食流通工作中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发扬民主,科学决策。切实加强政策理论研究,特别是对粮食流通重大战略性问题以及当前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提高工作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加强政策理论储备。要以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以实践创新推动行业发展,为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促进粮食流通产业科学发展服务。要引导农民、粮食企业、消费者等相关利益群体,参与重大粮食政策研究讨论,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发挥民主决策在粮食政策研究制定中的作用,提高科学决策水平,确保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

第四,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当今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时期,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显现,各种新理论、新观念层出不穷。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创新就不能发展。粮食流通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新任务,迫切需要我们立足国情,紧紧围绕发展现代粮食流通产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目标,锐意改革,不断创新,勇于探索,敢于尝试,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发展的新经验。

第五,求真务实,以民为本。粮食问题,涉及面广、影响面大,我们务必要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高度出发,切实保护生产者、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务必要从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高度出发,加快粮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粮食产业升级;务必要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出发,搞好粮油市场调控,确保市场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要本着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态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研究制定各项粮食流通工作具体措施,确保中央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落到实处。要心系人民群众,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力戒浮夸急躁、急功近利,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三、抓好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和春节期间的各项工作

这次全国粮食局长会议闭幕之后,请大家务必抓紧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抓好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各地要尽快将会议精神向省政府汇报,争取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大力支持粮食流通工作。同时,要做好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工作,统一粮食部门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认清当前粮食流通工作面临的形势,准确领会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各项工作部署和安排。

第二,制定好全年的工作计划。各地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步骤,科学制定全年工作计划,细化工作目标,分解任务责任,确保会议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我再强调一下“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我们要对“十一五”粮食行业发展的经验进行认真地总结,针对新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紧紧围绕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宏观调控、产业发展、质量安全等方面,认真研究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编制好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以及相关的专项规划。这是一项涉及全局的工作,各地要把这项工作摆到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第三,加强督促指导,狠抓落实。今年的工作目标已经明确,工作措施已经部署,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督促指导,抓好贯彻落实。要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等程序和制度,按照确定的全年工作计划进行定期检查,保证各项工作都能有布置、有督促、有检查、有考核、有落实、有成效。

第四,切实抓好春节期间各项工作。一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措施,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着力抓好防火、防烘干机伤人、储粮化学药剂管理等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和监督检查,全力防止安全生产事故发生,避免生命财产损失。要做好节日期间安全保卫和巡查工作。二是重点抓好节日期间的粮源组织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粮食市场供应充足和价格基本稳定。三是加强对粮油市场监测预警,完善粮食应急预案,健全粮食应急加工体系和应急供应保障体系,做好应急响应各项准备。四是开展多种形式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走访、慰问离退休老同志、生活困难职工及家属,帮助困难单位和职工解决实际问题,安排好节日期间职工生活,确保干部职工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

粮食局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总结 篇11

粮食市场化改革后发展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难点

难点之一:小马拉大车,内部管理难到位。

从基层案例来看,比如山西省粮食产销基本平衡区,按行政区划分现有101个县(市)。根据国务院规定,1996年农业发展银行增设地市级以下机构11个地市行和56个县支行,随着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的日益发展,很难适应全省粮食生产和流通工作的需要,特别是1998年收购资金实行封闭运行管理后,这一矛盾更显突出。之后,各地市行报经上级行同意,在未设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分支机构的县区相继增设了43个信贷组,从而使全省农业政策性业务由代理向自营转轨迈出了重要一步。经过近几年的实际运作,这种体制和模式虽然在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的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也暴露了自身难以解决和克服的矛盾。以山西省长治市为例,全市现有13个县(市、区),但农发行的自营机构仅有1个支行,1个地方行营业部,其余10个县(市、区)全部为信贷组;人员编制,大县信贷组3人,小县信贷组2人,而信贷组却要承担一个县级支行的业务,业内人士把它形象地喻为“小马拉大车”。由于这种体制的限制使得上级行各项规章制度根本得不到全面贯彻落实,下情不能上传,上情不能下达时有发生,农发行的职能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收购资金封闭运行。

难点之二:多元化竞争,动态监管难见效。

今年以来,随着我国粮食市场化改革步伐的加快,粮食购销市场呈现了多元化渠道,粮食购销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已经全面打破。从今年一季度山西省长子县的业务运行情况看,全县购销企业出现了“四难”,这对全县粮食购销企业“粮老大”地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是粮源难控制。实现粮食市场化改革后,私商粮贩由暗变明,粮食市场呈现了国营、集体、个人多元化收购渠道,他们既搞加工,又搞流通,粮食部门控制粮源的难度日见增加。二是质量难保证。由于收购市场的变化,不符合标准的粮食,特别是高水份粮,你不收有人收,相互进行不正当的竞争。面对这种局面,如果粮食部门严格执行标准,必然会坐失商机,流失粮源。据我们对山西省长子县21个粮站库存检查掌握的情况看,今年收购的粮食水份和杂质大都在等级以外,因此粮站入库前不得不进行二次加工整理,投入了一定人力、财力、物力,无形之中增大了粮食成本,增加了贷款风险。三是价格难稳定。今年山西省玉米收购退出保护价后,一些粮站在市场行情中压级压价或抬级抬价,私商粮贩更是无利可图时观望,有利可赚时抬价抢购,造成粮食价格极不稳定,据调查,今年1月份收购玉米每斤040元,4月份每斤玉米曾一度涨到了045元,目前玉米价格稍有回落,且粮食收购价格每周都有变化,山西省分行、省粮食厅每旬发布的购销价格已无指导意义。四是销售难顺价。由于收购价格的不确定性,大部分粮站很难适应市场的过快变化,使不少粮站购进的粮食不能顺价销售,个别粮站也因没有把握好市场行情和落实好购销合同,而背上了亏损包袱。由于粮食市场上出现的这些新变化,给信贷员对企业库存实施动态监管增加了从未有过的难度。

难点之三:购销业务难发展。

今年以来,山西省全省购销业务普遍萎缩,部分县(区)极度萎缩。以山西省长子县为例,全县购销业务较去年同期相比仅占比例的68%和25%。出现这种极不正常的购销市场变化,既有全省粮食市场化改革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引起的变化,也有辖区内人为因素的影响。分析全县购销市场变化,主要原因有:一是全县玉米退出保护价后,购销市场很快呈现了多元化渠道,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占市场份额下降,购销主渠道的作用削弱。二是农行对购销企业实行风险分类管理后,三类以下企业贷款减少,直接影响了全县购销业务。三是粮食系统局领导更换和部分粮站站长、会计调整,人员思想不够稳定,这也是影响全县购销业务的原因之一。

粮食市场化改革后发展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的对策

对策之一:认真执行粮改政策,积极拓展信贷业务范围。

在对粮食收购贷款的管理上要认真执行“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信贷政策,保护价收购的粮食品种——冬小麦,继续落实敞开收购政策,足额供应资金,非保护价收购的玉米、小杂粮等,坚持按照“以销定贷、以效定贷”的原则发放收购贷款。同时,随着粮食、棉花收购体制的全面放开,在农业政策性业务逐渐萎缩的情况下,应增加农业发展银行新业务,恢复农业发展银行在1998年划回农业银行的扶贫贴息、林业治沙、河道治理、农业开发等专项贷款业务,并相应增加农村基础设施贷款业务。另外,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客观需要农发行在农村发挥类似国家开发银行的职能,从而使政策性银行理所当然地承担政策性责任和义务。当前,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农业政策性信贷工作的新路子,寻求新的信贷支持点,由过去单一支持粮油购销业务,向具有高附加值的粮油深加工转化业务,向国有购销企业为主体的粮食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延伸。

对策之二:加大收购资金监管力度,规范企业业务经营。

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全面推进,粮食购销企业的市场经营行为更趋活跃。对此,我们除认真执行那些行之有效的封闭运行规章制度外,还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第一,库存监管环节是收购资金被挤占挪用的多发环节,应作为业务工作的“龙头”来抓,举龙头带龙尾。对贷款形成的新老库存实施分类管理,分别监管。第二,强化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监管。在坚持落实原有制度“一基三专”帐户管理的基础上,经常分析企业会计财务和统计报表,经常核实企业库存,关注企业经营活动,坚决防止企业搞资金体外循环,彻底杜绝企业借改革之机逃废、悬空贷款债务。第三,加大对企业违规违纪的处罚力度。严格执行国务院《粮食收购条例》和《粮食购销违法行为处罚办法》,大胆依法监管,及时发现问题,报告问题,解决问题,对有严重挤占挪用收购资金行为的企业,坚决实施信贷制裁,并追究经济、行政、法律责任。

对策之三:努力改善金融服务,促进企业深化改革。

一是彻底改变农发行现行机制,尽快在没有设立县级支行的县(区)增设机构,完善和改进服务功能,为开户企业提供方便、高效、快捷的结算服务。二是利用银行自身优势,适时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三是积极支持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加快改制步伐,帮助企业搞活经营,增加竞争能力。四是积极为企业出谋划策,构建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银企关系,共同管库、共同查库、共同把关、共同发展、形成管理合力,提高银企效益。

对策之四:完善信贷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上一篇:屋面瓦施工合同下一篇:危险化学品安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