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工程申请报告

2024-09-13

农村饮水工程申请报告(共10篇)

农村饮水工程申请报告 篇1

为了保障全村群众人畜饮水需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名称

营上人畜饮水工程建设

二、实施背景

营上寨分营上组、营新组,在2001年日月改水工程实施至今已经有10年之久,由于当时自来水管的施工方案欠佳和管子的使用寿命老化,这次竹林山至营上的村村通公路的一事一议实施,我寨的人畜饮水管道受到严重损坏,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用水。为保障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用水需要,加快推进我寨的人畜饮水,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三、实施单位

定南乡人民政府组织,提请贵定县人民政府、贵定县水利局申请水管资金支持,由营上组与营新组织组织实施,按群众投工投劳或包工给有施工资质的施工单位施工,费用由村民承担,通过招投标寻求施工单位。

四、建设规模

营上寨人畜饮水工程2处,需引水管道KM;建设蓄水池50M3(5X5X2)一个、净化池9M3一(3X3X1)一个

五、投资概算

工程引水管道63mm水管1800米,50mm水管600米,40mm水管600米,20mm水管含进户管500米,需建设资金元;蓄水池建设费用元;人工费用需元;工程共计资金投入元。扣除政府等单位帮扶之后,营上寨投入资金按3种方式集资,按现有户数分摊所需资金的50%,现有人口数分摊50% 并且年满18岁的男子必须承担一个户头。

六、实施办法

(一)项目申报程序

人畜饮水建设项目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由村两委组织监督,营上寨两组共同实施,指挥部负责规划设计、技术指导及建设质量监管工作。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1.按饮水工程建设需求,将填报饮水工程建设项目,上报定南乡政府、贵定县人民政府贵定县水利局。

2.乡政府根据填报情况,进行审核、平衡和综合,并报县水利局、县人民政府同意后,下文公布实施。

(二)资金拨付程序

原则上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到位情况进行领取物资和款项。项目批准并组织实施,经验收小组组织初验后,先拨付30%资金作为工程建设前期启动资金,70%余款待项目组织最终验收后拨付。

(三)组织领导

1、成立人畜饮水工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村支书、主任任副组长,营上组组长、营新组长、两组党员、人畜饮水管理员为成员,具体负责人畜饮水项目建设实施的日常工作。

2、成立人畜饮水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验收小组。负责人畜饮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的验收工作。

3、成立相应的项目实施小组,负责本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主要是做好本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的政策宣传,发动村民积极投工投劳,并统计填报项目进展情况,协调处理日常事务等工作。

(四)管理机制

实行公示制,项目和资金安排实行全面的公示制,接受群众监督。人畜饮水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实行全面公开,全过程接受监督。对群众有举报,并经核实,有多报、骗报的实施单位,将对该项目管理实施人员给予严肃处理。

农村饮水工程申请报告 篇2

1.1 工程概况

按照省市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 河口区自2004年开始实施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005年河口区集中供水工程已全部实现村村通, 村村通率100%。2007年底, 全区7乡镇177个村22 346户、7.99万人全部实施了农村集中供水工程, 实现了一户一表、表不进户, 联户集中水表井的标准, 河口区自来水入户率达到100%以上, 供水水质达到了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工程共铺设PE管线2 802.15km, 其中铺设主管线51.3km, 支管线261.85km, 入户管线2 489km。管线材质、施工、水质、水压等符合设计标准。新建阀门井2 551个, 新建加压泵站1处。主管线接油田供水管线。

1.2 入户情况统计

目前, 全区178个村22 346户75 050人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工程, 实现一户一表, 联户水表井, 表不进户的标准。

1.3 水费及水费收缴形式

河口区城乡集中管理中心按村头总表收取水费, 村内管理入户水表负责按村头总表向管理中心交费, 水费价格2.5元/方。

1.4 资金来源

工程完成投资3974.8万元。其中, 2003年社会融资800万元, 省级以上投资301万元, 市投资595万元, 区投资1355万元, 乡镇自筹923.8万元。

1.5 供水管理

河口区水利局成立了城乡集中供水管理中心, 机构设置20人, 对河口区农村供水进行后续管理, 各项规章制度较为完善。同时各乡镇、村水利站设水管员, 实现区、乡、村三级管理的模式。

2 工程建设经验

2.1 加强领导, 健全机构, 强化组织推动

为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市、区两级政府高度重视, 成立了专门的领导机构。全面负责工程指挥、调度、关系协调和组织实施。有力确保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2.2 明确责任, 分工负责, 强化工程建设管理

为确保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保质保量的按期完工,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行的原则, 按照“一流的设计、一流的施工、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材料和一流的设备供应”的“五个一”要求, 工程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建设监理制、招标投标制, 落实政府主要负责人、部门负责人、具体责任人和项目法人。从施工设计、施工队伍管理, 到材料设备购置等具体环节都严格把关, 抓工程质量, 促工程进度, 严格按施工规范和技术要求施工。

2.3 完善投融资机制, 强化资金筹措

进一步拓宽工程建设的投融资渠道, 通过政府主导, 市场引导, 群众自筹的办法, 进行多元化、多渠道筹集资金, 一是从财政拨付专项资金, 用于该工程的建设;二是到油田协调资金, 走油地共建共兴、共荣的路子, 赢得油田有关单位的支持与帮助。三是群众自负一部分的办法筹措资金, 确保了工程资金的及时到位, 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

2.4 加强工程建设指导, 强化工程质量督导

把城乡集中供水工程列入政府重点督查范围,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 水利部门联合督查考核部门不断加强工程建设情况专项督查, 对于工程实施的重点部位、关键环节都严格要求, 定期将督查结果进行通报, 确保了工程的高质量建设。

2.5 建立长效机制, 强化工程运行管理

工程建设完成后, 区水利局组建了城乡集中供水中心, 注重积极运作工程后续管理工作, 不断学习先进地区的管理经验, 结合实际情况, 研究探索适合该工程实施运行的管理机制和办法,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创新工作方法, 研究出台了《河口区乡镇集中供用水管理办法》, 理顺供水秩序、规范供水行为, 将供水管理纳入了法制化进程。通过政策促动, 典型带动促进城乡集中供水工程的建设和运营。确保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

3 工程实施的特点和亮点

3.1 工程运作超前

2005年全省提出利用3年时间实现全省村村通自来水达到95%的工作目标, 河口区立足实际, 超前规划, 提前行动, 于2003年在全省率先启动城乡集中供水工程, 从油地共兴共荣、和谐发展的角度出发, 整合油地协调发展合力, 率先实施了河口水厂至义和段主管线改造工程, 拉开了河口区城乡集中供水工程建设的序幕。

3.2 工程管理超前

河口区自城乡集中供水工程启动后, 坚持工程管理超前到位的原则, 积极抓好工程的后续运行管理。一是区政府研究出台了《河口区乡镇集中供水管理办法》, 把乡镇集中供水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管理进程, 二是组建了河口区城乡集中供水管理中心, 具体负责供水管网的运行维护和日常检测及水费计收, 实现了河口区城乡供水管理的程序化和规范化管理。

4 存在的问题

一是群众对用水缴费认识不足, 对个别群众水费征收存在一定的难度;二是供水管网战线长达2 000余km, 供水管材为PE管线, 其他开发工程易造成管线损坏, 水损严重, 给供水安全带来一定困难;三是智能化水表成本较高, 由于近几年管网投资比较大, 推行难度较大。

5 未来计划

1) 统一核定水价, 合理收费, 实现工程良性运行。从切实减轻群众负担, 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角度出发, 由市物价部门合理核定供水水价, 在确保工程良性运行的前提下, 合理确定嫁接油田供水管线水价标准, 确保把利民工程办实办好。

2) 实施水质动态检测, 确保群众用水安全。把水质检测工作作为群众用水安全的重要措施来抓紧抓好, 下一步积极推动水质化验工作。目前, 河口区水质化验室建设已经完成, 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3) 实施水源地有效保护。河口区高度重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 于2007年8月份编制完成《河口区城乡饮用水保护规划》, 划定了饮用水保护范围, 下发了《河口区饮用水安全保障应急预案》, 形成了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 落实了应急处置措施, 切实提高了应对饮用水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

农村饮水工程申请报告 篇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按照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等指标衡量,目前全国尚有3亿多农村人口(中西部地区占80%)饮水未达到安全标准。2005年,国家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要在两年内解决212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1.现状

目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会同水利部、卫生部等有关部门抓紧编制《“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建设规划》,确保在“十一五”期间解决1亿农村人口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污染水和血吸虫病区、微生物超标等水质不达标以及局部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十二五”期间,中国将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全面解决2.98亿农村人口和11.4万所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

饮水安全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10年来,我国累计完成农村饮水工程投资1786亿元,解决 了3.26亿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受益人口比例由2004年的38%提高到2011年的63%。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在2015年前基本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

据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大投资力度,强化项目管理,落实工程用电、用地、税费等优惠政策,加强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能力建设等,确保工程长久发挥效益,农村群众长期受益。

2.十二五安全饮水规划介绍

一要统筹兼顾,分步实施。优先解决严重影响居民身体健康的水质问题、涉水重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以及局部地区严重缺水问题。二要规模发展,注重实效。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可以采取分散式供水或分质供水。三要防治结合,确保水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完善水质检测与监测制度。四要建管并重,促进节水。建立健全县级供水技术服务体系。积极推行用水户全过程参与建设和管理。认真落实节水政策和措施,促进节约用水。五要坚持政府主导,农民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建设管理由地方政府负总责,中央给予指导和资金支持,群众投入以投工投劳为主。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3.切实抓好,农村饮水安全

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农村的饮水设施以传统、落后的分散供水为主,与城市供水有相当的差别,饮水安全问题很多,是我国农村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之一。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全国要解决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优先解决人口较少民族、水库移民、血吸虫病区和农村学校的安全饮水。用两个五年时间解决全国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一五”期间,重点解决饮用水高氟、高砷、苦咸、污染及微生物病害等水质问题,以及部分地区的严重缺水问题。

本期话题围绕如何加强农村饮水安全、推进新农村建设进行探讨。

4.城乡一体化,同饮安全水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涉及到水源保护、工程建设、管理维护、安全监测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个必须统筹考虑的系统工程。贵州毕节市通过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有效解决了水源保护难、饮水工程运行管理难、水质安全监测保障等一系列问题,较好地解决了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贵州毕节市近年来,立足毕节市城乡差别不断缩小,城乡融合发展的趋势十分明显的特点,市委、市政府通过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从而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自然条件,按照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的原则,毕节市突破行政区划制约,合理选择饮水安全工程的类型,科学制订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做到使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相衔接。扩大市自来水公司和乡镇自来水厂的供水能力,建成连片集中供水体系,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使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价”。

对于适宜铺设自来水管网的地方,毕节市采取市、镇水厂管网向周边镇村辐射延伸的模式。对于居住相对分散,管网延伸投入成本过高的地方,毕节市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单位,在有水库、湖泊、山泉的地方引蓄供水;在地表水匮乏的地方,兴建集中井。通过这两种途径建立自备水源。自备水源的水经过净化处理,达到饮用水标准后,送到农户家,解决了一小部分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在资金筹措上,毕节市采取“三个一块”:即国家和省补助一块,市、区、镇(乡)财政安排一块,群众自筹一块。市、区、镇(乡)财政投入用于城区至乡镇的主管网建设。国家和省级补助主要用于乡镇至自然村的支管网建设。乡镇负担主管网的土方挖填、青苗补偿费用。群众自筹资金,用于解决村内的入户管网、水龙头、水表的安装费用。市供水、交通、供电、城管等相关部门还免除了各种收费,以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为了保障城乡供水一体化的顺利运行,毕节市努力健全使用管理机制,确保运转协调。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既让企业有利可图,又让群众用得起。毕节市城乡供水一体化模式的实践被群众称为“德政工程”、“惠民工程”。

科学制订规划。科学规划是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重要前提。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资金仅靠中央的补助是不够的,要建立各级地方财政补助、吸引社会资金、引导农民投入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工程质量保障机制。工程建设质量是效益的生命线,在工程建设中,必须采取质量保障措施,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上狠下功夫。一是严把材料设备关,实行“公开招标,集中采购”,选择有信誉的单位集中供货;二是严把施工队伍关,规模较大的集中式供水工程,选择有资质的专业队伍施工;三是严把质量监督关,由水利专业监理和受益农户跟班监督;四是严把竣工验收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

农村饮水工程申请报告 篇4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工作总结报告

一、工程概况 略

二、工程质量与进度 2004 **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严格按照合同要求进行程序化、规范化管理,从而保证了施工质量,少走了许多弯路,基本上满足了施工进度的要求。根据合同,人饮办将该工程建设的主要工序划分如下图所示: 饮水安全工程施工工序流程图 水源点确定→源水水质化验→沉井(大口井)放样清基→沉井(大口井)砌(浇)筑→测量定位、放样**池(高位水池)→**池浇筑→泵房建设→管线敷设安装→水泵安装→通水试验→县级初验→省市终验 在上述每一道工序结束后,由施工单位提出检验申请,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检测,合格后才准许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由于实施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如开挖深度、土石类别、管线走向以及征(占)用群众土地等,给有关施工单位增加了施工难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进度,但到目前为止,所有中标施工单位均完成了主体工程的施工,水质水量均能满足设计要求。

农村饮水工程申请报告 篇5

河南金石水利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二0一五年五月一十六日

潢川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Ⅱ标

验收报告

一、工程概述

潢川县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Ⅱ标涉及隆古乡、桃林镇、黄岗镇、双柳镇4个乡镇的土建工程及管网延伸工程,其中隆古为新建集中供水工程,桃林、黄岗、双柳为管网延伸工程,现该标段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已向工程收益群众正常供水。

二、工程进度

潢川县2013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施工Ⅱ标自2013年11月10日签订施工合同后,2013年11月24日进场,2014年7月15日完工。

三、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及完成工程量

本标段主要完成工程量为:土石方:14.49万方,混凝土:772方,主管道安装:79290米,新建管理房及水处理设备房:178平方,新建集水井2眼,钢构取水头1套。水处理及净化设备2套。四:工程质量评定情况

农村饮水工程申请报告 篇6

调研报告

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跨北纬29°57'~31°19',东径117°58'~119°40'。东接浙江,北连江苏,南靠黄山,西通芜湖。全市辖区五县一市一区,南北长150km,东面宽161.5km,总面积12340km2。人口275.34万。其中:农村总人口228.47万人,建制镇54个乡31个,行政村852个,自然村10279个,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11亿元,增长13%,财政收入48亿元,增长28.6%,全社会固定投资416亿元,增长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0.7亿元,增长23%,人均消费水平居全省前列;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09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5103元,增长19.1%,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外贸进出口总额5.6亿美元,增长48%,其中出口4.98亿美元,增长51%。

自然条件

宣城市属于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皖南山区过渡地带,境内黄山山脉,天目山余脉、九华山余脉纵横交错,形成南高北低东部抬起的复杂地形,境内最高峰为南部绩溪县清凉峰,海拔高程1787米,北部圩区最低高程只有7米,高差达1780米,全市地面平均坡降达11.9‰。自然的地形条件将宣城市分为北部河网平畈区、中部丘陵区和南部山区三种地貌类型。

宣城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全市年平均气候在15.4℃~15.9℃之间,多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1500毫米,自北向南递增,呈现山区多、丘陵少的地方差异。年际分配不均是本市降雨一大特点,1978年与1954年宣州站降雨之比高达1:2.78,广德县两年降雨之比为1:2.83。年内降雨分配不均是本市降雨又一大特点,6~8月份降雨占全年总量的40%左右,有些年份甚至超过全年的一半。8月份以后,又易受登陆台风的影响,形成台风暴雨,诱发山洪。伏秋季节,往往雨量偏少,容易出现干旱。

水资源 河流、水系

宣城市地跨长江、新安江流域,包括青弋江、水阳江、新安江、太湖等水系。

青弋江纵贯泾县南北,经县城流向宣州、南陵、芜湖入长江,在我市境内全长96.0km,面积3428km2。

水阳江为我市第一大河,境内流域面积7956km2,绩溪县,流经宁国、宣州,从当涂贯入长江。

太湖流域在宣城市有240km2,主要集中在郎溪、广德东部。新安江流域,主要集中在绩溪县,境内流域面积716 km2(含汾水江91 km2)。

地表水资源

由于地理条件优越,本市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年平均径流总量达90.86×108m3,人均拥有水资源3318m3,亩均拥有水资源2114m3,高于全国和全省水平。全市平均地表径流深为736mm,径流深分布与降水分布基本同步。

地下水资源

我市丘陵、平原主要地质分布大多为红砂岩,岩层厚度较大,含水率低,地下水埋藏较深,一般在200m以下。山区河流坡度较陡,切割较深,谷坡土层相对较薄,地下水都补给河流,形成山丘河川基流。

根据有关资料,我市浅层地下水资源模数为11.74万m3/km2,属于地下水贫乏地区。

社会状况

全市辖宣州区、宁国市和郎溪、广德、泾县、绩溪、旌德五县,2005年底共有98个乡镇811个行政村(居委会),全市总人口273.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2.76万。2005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251.53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87.54亿元),人均生产总值9749元。

我市于2005初,对辖区内的农村饮水状况进行了摸底。全市饮水安全和基本安全的人口为161.39万人,饮水不安全的人口81.37万人,占全市农村人口33.5%,其中水质不达标57.58万人(氟超标3.83万人、砷超标0.055万人,苦咸水超标4.07万人,污染严重的地表水28.88万人,污染严重的地下水7.14人,其他饮水水质超标问题13.60万人),水量、方便程度、保证率不达标23.79万人。根据我区实际情况编制了《宣城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十一五”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2007年修改完善了《农村饮水2007-2011年规划》。2009年完成了《宣城市2010-2013年新增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规划》。

一、工程基本情况

1、工程建设进展情况(1)计划下达情况

2005年项目解决3.7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由省发改委、水利厅以发改投资„2005‟1249号文下达了投资计划,下达投资1314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592万元,地方配套722万元。

2006年项目解决5.16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由省发改委、水利厅以发改投资„2006‟1028、1029、1073号文下达了投资计划,下达投资1978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893万元,省级投资289万元,地方配套796万元。

2007年项目解决16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由省发改委、水利厅、财政厅以发改投资„2007‟941号文下达了投资计划,下达投资6352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860万元,省级投资1028万元,地方配套2464万元。

2008年项目解决11.84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由省发改委、水利厅、财政厅以发改投资„2008‟392号文下达了投资计划,下达投资4618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055万元,省级投资821万元,地方配套1742万元。

2008年第二批项目和2008新增项目解决5.23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由省发改委、水利厅、财政厅以发改投资„2008‟1030、1320号文下达了投资计划,下达投资2476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1660万元,省级投资323万元,地方配套493万元。(2)地方配套投资落实情况

2005~2008年项目全市共落实地方配套资金6217万元,其中2005年项目722万元,2006年项目796万元,2007年项目2464万元,2008年项目1742万元,2008年第二批项目和2008年新增项目493万元。

(3)前期工作经费落实情况

2005~2008年项目全市共落实前期工作经费98万元。(4)任务、资金完成情况

2005~2008年项目全市共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41.93万人,完成投资16738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26处。

2、工程运行管理情况

为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工程建设后明晰产权,搞活经营权。各县市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办公室根据农村饮水安全情况制定本县的管理制度,各工程根据其工程特点具体制定管理制度或乡规民约。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后管护主要有以下三类管理模式:一是以私人投资为主新建的股份制水厂或原有个体水厂管网延伸工程,按照投资比例确定股份,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由投资人或原水厂个体私人管理。二是对以国家投资为主、集体和受益群众投资投劳为辅建设的小型供水工程,通过受益群众代表会议推选管理人、承包人或成立用水协会,制定具体的运行管理制度,明确专人管理。三是以投入一定比例的资金可获得一段时期的经营权为条件,公开竞争招聘经营人管理。

二、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

截止目前,全市2005-2008年共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点426处,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41.93万人(含2008年新增5.23万人)。其中2005年项目建设工程64处,已全部完工,进行了县级自验和市级验收,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3.7万人。2007年(含2006年)项目建设工程156处,已全部完工,进行了县级自验和市级验收,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6万人。2008年项目建设工程147处,已全部完工,完成县级自验92处,旌德县19处工程完成了市级验收,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17万人。2008年新增项目建设工程57处,已全部完工。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使民生工程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使饮水不安全的地区永远告别了“吃水难”的历史,随着饮水水质的改善,受益区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文明程度逐步提高。

此外,随着农村饮水工程建成运行,农村劳动力也将得到极大地解放,将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地方建设和发展家庭经济,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经验和做法

1、建立领导机构,制定管理制度

市政府于2005年批准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于2005年成立了以县长或分管县长为组长,发改、财政、卫生、物价、审计、监察、水务等部门为成员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各县市区水务局,为具体办事机构,并配备了专门的办事人员。

2005年,我市制定了《宣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率先在全省实行。2007年参照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制定了《宣城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各县市区全部制定了《实施方案》或《实施意见》。宣州区、广德县、宁国市、绩溪县参照省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指导本县市区的工程建设和管理。广德县还出台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办法(试行)》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以保证水源水质和工程的长效运行。

2、明确目标任务,层层实行考核

为了明确责任、落实任务,接省政府考核目标后,我市及时将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各县市区,签订目标责任书。各县市区政府明确了领导组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在此基础上将责任目标下达到各乡镇进行考核,与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市民生办不定期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考核,推动了工作进程。

3、按照下达计划,严格项目审批

我局根据省发改委、水利厅下达的计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要求各县市区及时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初步设计),由市水务局、发改委、卫生局、财政局联合组成专家组审查,提出修改意见,由各县市区进一步修改后,再由市水务局和发改委联合审批。项目实施过程中,对因前期工作不够扎实或者已经通过其他渠道解决了饮水安全等情况需要变更的,需县级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并到项目点调查确认后,及时严格审批,以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4、推行项目“六制”,加强建设管理

为贯彻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实施方案》,做好项目实施管理,我市各县市区大力推行“六制”,投资较大的规模水厂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对山区分散的单村工程根据工程特点,采取不同的建设方式。绩溪县委托受益村负责工程建设管理。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县、宁国市、泾县、旌德县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队伍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各县市区均在水利部推荐的产品目录中采取集中采购管材和净化设备,其中郎溪县、绩溪县、旌德县实行了政府采购。宣州区、郎溪县、广德县和宁国市公开选择了工程监理单位。旌德县委托监理单位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质量、进度、投资进行监理,并实行局领导包片负责和技术干部包乡(镇)负责的工作机制。为确保项目资金专项使用,各县市区基本都建立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专户,将各级财政补助资金纳入专户,资金使用实行报账制,由财政部门审核把关,确保了资金使用安全。

5、实行项目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各县市区在实施水利民生工程中,采取各种措施,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政策、工程措施等技术指标、项目地点、资金使用、计划任务等在当地媒体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旌德县在县电视台连续播报《旌德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广泛接受社会监督。郎溪县从人大、政协、监察局聘请6名监督员,全程参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监督,在项目村村务公开栏进行了公示。广德县将2007~2010年全县农村饮水安全拟解决到村人数、工程点在《今日广德》上进行了公示。泾县、绩溪在工程建设地对工程情况进行公示。宣州区由建设乡镇采取广播会、受益群众代表会和在《宣城日报》发布公告等多种形式进行了公示。

6、积极建章立制,注重运行管护

为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走“建得成、用得起、管得好、长受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工程建设后明晰产权,搞活经营权。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办公室指导各县市区根据其工程特点具体制定管理制度或乡规民约。在农村人饮工程实施中,各县市区始终把供水工程水源的可靠性、安全性作为项目第一要素来考虑,从水源调查、选点、水质化验等方面作了大量前期工作,保证了工程所在地水量、水质符合农村饮水安全标准。为确保已建工程的供水安全,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饮水水源地显要的地方设立“水源保护区”标志牌,划定保护范围,实施水源涵养林保护、严禁家畜进入保护区以及严禁在保护区从事对水源有污染影响的一切人为活动等。特别是宣州区、郎溪县较大规模的水厂,将水源保护区的上游、下游的四址位臵进行了明确。各县市区卫生部门对集中供水的水厂出厂水、末梢水进行定期监测,以确保饮水安全。

四、存在的问题 1、2005~2008年项目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平均每人投资390元,国家和省级补助合计约240元/人,地方财政和受益群众负担150元/人,2008年新增项目人均投资496万元,国家和省级补助合计约362元/人,地方财政和受益群众负担134元/人。根据《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受益群众自筹人均不得大于10%,市县两级财政都很困难,难以足额配套到位。

2、原规划时,确定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为总人口的1/3,且插花布臵,既不符合饮水不安全人口分布实际状况,又造成群众之间矛盾,致使几乎所有工程规模都较小,覆盖能力有限,为解决这些矛盾,具体实施时又不得不扩大工程规模和受益范围,造成资金缺口。

3、项目建设管理费用及建设监理费用较少,难以满足项目的建设需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主要特点是点多面广、单个工程量小、工程均位于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二次搬运费用较高。且每处工程从前期工作、开工建设、重点单元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到工程竣工验收均需按建设程序管理,增加了大量的建设管理费用。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所列的建管费用较少,仅为建安工程的2%,建管费用难以满足工程建设需要。

4、山区小型工程参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招投标比较困难。项目工程点分散,点多面广,工程规模小、单项工程投资少、地形复杂、交通条件差,材料运输费用高造价难以估算,一般施工队伍不愿冒风险承建,经常会出现流标。

5、计划下达时间与工期要求存在矛盾。编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施方案一般需一个月左右时间,公开招投标至选定施工单位最少需一个月时间, 工程从开始编制实施方案到正式施工至少需两个月,有时需近三个月时间。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较分散,施工难度增大,若计划下达迟了,无法保证按计划完成时间完成建设任务。

6、小型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难。少数受益群众建后管理意识淡薄,部分村民代表和用水协会管理较为松散,没有按规定提取工程折旧费,只是按运行成本收取水费,水价较低,还有部分由村集体代管的工程没有收取水费,不利于工程的长效运行。

我市旌德、绩溪、宁国等山区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分散、点多,位于偏远地区,有的工程仅解决一个自然村或几个自然村,解决人口仅100~200人,对于运行管理成本低的引泉工程,每年按10-30元/户收取维护管理费用尚可保持运转,但对于提水工程,虽然用电电费按农业用电进行收取,每吨水按1.5元进行收取,但农村群众用水较节约,每户用水量较小,平均每户每月用水量不足3吨,按80户的村庄进行计算,每月收入仅360元,扣取电费、管网损失量、管网维护等各种费用,管护人员每月工资仅几十元,因此小型饮水安全工程运行存在难以良性循环的问题。

五、加强工程建设及运行管理的政策建议

1、建议提高上级财政投入比例,减轻地方配套负担,切实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好。

2、建议今后编制农村饮水工程规划时,尊重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分布实际状况,成片安排布臵,便于集中推进。

3、建议提高工程建设管理费用及监理费比例,以满足工程建管需要。

4、建议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程序适当简化,如选择土建工程施工单位可在原有招标的基础上,直接选择重质量,信誉好的施工队伍续签合同承建饮水安全工程,或者委托受益乡镇村组织实施。

5、建议尽早下达项目投资计划,在每年的2~3月份下达项目投资计划,便于早动手编制实施方案,计划下达后及时到位建设资金,以便工程及时开展建设。

6、积极探索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管理体制。对以国家投资为主、集体和受益群众投资投劳为辅建设的小型集中供水工程,通过受益群众代表会议推选管理人、承包人或成立用水协会,制定具体的运行管理制度,明确专人管理。鼓励引入市场机制,优先选定符合一定条件的承包人进行管理,以利于工程的长效运行。

农村饮水工程申请报告 篇7

一、我市各乡镇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双辽市地处吉林省西南部, 农村人口25.89万人, 占全市人口的65.6%。长期以来, 我市北部沙坨地区饮用水存在含氟高, 砷高, 苦咸水, 微生物侵袭严重等诸多因素, 严重影响了农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在对9个乡镇72个自然屯的72份水源水样品抽查中, 水砷、PH、硝酸盐氮、硫酸盐合格率均为100%, 水氟合格率为97.2%, 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低, 是影响我市农村饮水水质的主要因素。尤其在我市的北部乡镇资源性、水质性缺水严重带来吃水难问题, 水质不达标, 高氯、高砷、苦咸水及污染水的长期饮用已造成一部分村民出现氟斑牙、骨质疏松, 弯腰驼背现象进而逐渐丧失劳动能力。

由于缺乏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措施, 一些乡镇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水源建成的水厂的净化和消毒没有达到安全饮用水标准, 大部分是投放一些凝聚剂、消毒剂等, 没有检验设备, 也不进行日常检验, 有的乡镇水厂建成投入使用后就没有再次进行过水质化验。随着农村饮用水水质的不断恶化和问题的不断的加剧, 进一步完善农村各乡镇饮用水检测体系, 加强水质的检测工作已十分重要。

以上种种问题表明, 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直接影响农民身体健康和农村的生产生活。农村的人畜饮水安全已经成为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乡镇人畜饮用水安全的几点措施

为确保我市各乡镇村的饮用水的水质符合国家现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让农民能够饮用达标水。

(一) 统筹规划, 突出重点。

应根据农村供水发展特点, 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制定目标。我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把搞好部门协调与配合实施饮水安全工程作为政府投资支持的重点领域。因地制宜, 水量水质并重, 防治结合, 保证工程的可持续性。

第一, 解决饮用水中高氟、高砷及苦咸水的问题。

寻找好的水源为首选工作措施, 如本村没有达标水源, 可利用外村的达标水源, 建造联村、联片供水工程, 确保达到饮用水安全的目标。如在附近没有达标水源, 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对水质进行净化处理, 以实现饮用水达标。

第二, 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监测体系, 打造“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

以我市卫生防疫部门为依托, 健全和完善水质监测;以规模较大的集中供水站为依托, 分区域设立监测站, 做到机构、人员、任务、责任、设备及经费的落实, 并确保信息畅通、资料数据分析准确及时。对于集中供水厂, 要加强水源、出水厂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化验及监测。对于分散供水的水厂, 也要定期进行水质化验及监测。截止2008年, 全市共完成了108处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2256万元, 共涉及11个乡镇58个村108处自然屯, 总受益人口达596万人。近几年来我市逐步加大了对农村饮用水的建设的投资力度, 以保证每家每户都能喝上放心水, 达标水。

(二) 农村人畜饮用水工程的管理

一项民心工程重要的不在建设, 而在管理, 管理好饮用水工程, 使其充分发挥效益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相关部门要密切合作, 做好工程规划和技术指导, 加强服务和监督。

第一, 要建立工程管理责任制

农村饮用水工程要根据工程大小和受益范围, 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实行岗们责任制。以确保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为目的, 以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宗旨, 根据乡镇供水工程特点, 做到产权归属明确、责任主体落实, 明确责、权、利, 做到奖惩分明。实行建、管、用一条龙的管理机制, 以确保饮用水工程长期发挥效益。让人民群众喝上放心水、安全水, 促进了群众的健康水平, 有力的保证了农村济的稳定发展。实践证明, 截止2000年就单含氟量而言, 水含氟量就由原来的4—7毫克/升降到0.8-1.5毫克/升, 含氟量的明显下降, 使全市基本消灭了氟骨病患者和氟斑牙现象。

第二, 做好水质监测, 保护好水源

饮水工程建成投产后, 要加强水质检验及监测, 保证供水安全。要加强农村的河流、水塘的管理;加强生活污水、养殖业及工业废水的排放管理及固体污染物的堆放;加强农用化肥及农药的管理, 提倡安全施肥用药及使用农家肥。

第三, 供水设备和管网的管理

供水设备和管网要经常进行养护, 检查各个零部件是否牢靠, 保证给水系统的正常运转, 以免人为因素影响正常供水。

第四, 加强技术培训工作

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的主体在基层, 基层水利人员的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水质检测及卫生防疫知识缺乏, 饮水安全意识淡薄。应加强对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办度, 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 以保证饮用水工程能正常安全运行, 发挥长效机制。

三、结束语

解决农村饮用水问题, 让农民喝上放心水、达标水是农村践行“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体现, 是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城乡一体化, 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长期任务。

摘要:本文分析了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并对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及饮水工程的管理提出具体应对措施。

促进农村饮水工程持续利用的建议 篇8

1、农村饮水工程存在的问题

1.1管理机制落后,工程效益低下

长期以来,农村水利工程沿袭过去“国家建、集体管、农民用”的旧管理体制,建、管、用脱节,责、权、利不清,水利工程集体所有、集体管理与千家万户自主经营、分散用水越来越不适应,经常在水费收缴、水价管理、设施维修等方面发生问题,引起水事纠纷,工程、设备管理松懈,导致工程使用功能退化,工程效益不能正常發挥,一些小型饮水工程由于管理等问题造成运行成本高,因经营者得不到实利,而不愿供水,再次形成群众吃水难的问题,他们甚至以种种理由放松或放弃对工程的管理,最后导致工程失效。

1.2更新、维修资金不足,工程瘫痪。

兴建农村饮水工程主要走的是国家无偿投资、农民少量投工、投料的路子。办起的水利工程除解决人畜饮水外,还考虑了一部分工农业生产和建筑工程的用水,人畜饮水工程被无偿占用或转移,而水费的收取却十分低廉,只有支动力费,有的甚至形成“福利水”、“大锅水”,吃水不花钱,不考虑资金积累。

1.3水源破坏,工程报废

水源破坏是丘陵山区饮水工程无法使用的又一原因。除天旱、无雨自然因素外,水源破坏的主要人为因素有2个方面:A开山采石,破坏了蓄水构造,改变了地表水、地下水的径流、补给、排泄条件,导致河川径流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泉水枯竭,水源枯竭。B由于区域水土流失严重,使部分水源工程淤积,造成水量减少,供水能力减低,工程逐渐失去效益。

2、改善农村饮水工程运行和管理工作的对策

2.1建立统一的协调组织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

围绕“安全供水、方便用水”的原则对人畜饮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工作进行科学引导。按照有利于工程持续利用的原则,采取“明晰所有权,放弃使用权,搞活经营权”的办法,推动农村供水产业的发展与农村供水市场化的进程。同时要监管农村饮水工程受益主体和工程运行状况。避免出现改变工程建设性质的现象,使饮水解困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并保证其实现可持续利用。

2.2强化管理是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持续利用的关键

(1)建立约束机制,规范管理行为。建立健全工程管理、工程维修、设施养护、安全操作、节约用水、水费计收、水资源保护、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等规章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活动。特别要推行管理责任和目标管理责任制。

(2)建立风险机制,实行责任管理。在产权改制中,为了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强化对工程的管理,要对租赁承包人实行风险抵押。根据承包工程规模大小,要求承包人交纳一定数量的抵押金。租赁承包期满后,如果工程设备管理完好。运行正常,抵押金全部退还;如果工程管理不力,损坏严重,影响正常运转,则根据实际情况扣除相应的抵押金对那些管理严重不负责任,造成重大事故或群众不满意的,立即终止合同。并扣除抵押金构成违法犯罪的,要追究其法律责任。

(3)建立折旧更新费和大修管理体系。目前农村饮水工程通过运行管理体制的改革,折旧费和大修费有了相应的提取,但主要由村委会管理,实际上是名存实亡,给今后工程更新和大修带来资金短缺的严重后果。针对这种情况,应以县为单元建立更新、大修资金管理协会,统筹管理各工程提取的折旧、大修费,以村建账、全县统筹使用,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安全运作,使农村饮水工程能够持续利用。

2.3必须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一是采取以城带乡,城镇辐射农村。在城镇周边地区,通过对城镇现有自来水管网进行延伸改造,发展农村自来水,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二是新建、改建、扩建集中供水工程。对水源便利并且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利用水库等现有水源工程兴建、扩建、改建适度规模的中心水厂或进行水质净化处理后采取联村联户建高位水池等方式进行供水。三是建设小型供水工程。在山区等人口居住分散的地区,采取引山泉、集蓄雨水、建水池水窖等方式,进行小型集中供水或者分散供水方式。

2.4必须建管结合,确保实效

关于要求解决人畜饮水的申请报告 篇9

荔波县水利局领导:

我佳荣镇甲料村地处佳荣镇东北角,所辖11各自然寨,距政府所在地23公里,属典型的高山地区,各组村民分布在半山腰,自身水资源匮乏。我村一、二、三组和更折组共有122户,人口510人,大牲畜540头(匹)。今年夏天以来,由于连续干旱,致使附近水源枯竭,原来在村寨附近修建的水池长期干涸,无水可蓄,造成人畜饮用水十分困难,累计缺水时间达80天之久,致使该几组村民饮水出现严重困难,只能靠在距住户几公里的地方起早摸黑背水吃,且现有饮水水质很差,直接威胁到村民的生命安全,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为能切实解决群众的饮水问题,村委会开了村民大会进行讨论。

1、解决水源问题。目前群众已在村北部更折组境内找到了可靠的水源,该水源即使在今年干旱季节依然有水流出。

2、修建一个40立方米的压水池。

3、需要从水源到村民住处的塑料水管。

资金的初步预算:

1、水管为直径35毫米的塑料管 8000米×11元(单价)=88000元

2、压水池尺寸:长5米,宽4米,高2米。

3、压水池所需材料和价格(共计:24700元)

石头:30方×100元(单价)=3000元 石粉:15方×160元(元)=2400元

河沙:13方×140元=1820元 钢筋:1.2吨×5900元=7080元 水泥:10吨×490元=4900元 材料运输费:4500元 木板及圆木:1000元

以上需累计投入资金:88000+24700=112700元

为有利于发展生产,有利于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根据这几个组的实际情况,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已成为全村人民的当务之急、燃眉之急。由于该工程项目投资较大,在村民生活贫困财力拮据、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情况下,这几组村民已经自筹资金18000元,尚需缺口资金94700元。目前,拟采取村民投

工投劳、村民在政府的指导下自己协调工作、村民自己协调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向水利局申请帮扶蓄水池建设所需缺口资金 的办法建设人蓄饮水工程。

为此,特向荔波县水利局申请帮扶为盼。

此致

敬礼

农村饮水调查报告 篇10

1、各级CDC饮用水检测能力

(1)总体情况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CDC均填报了调查表,各级CDC上报有效率为100%。

(2)人员现况调查各级CDC有检测人员770人,平均有5.3(770/146)人。省CDC有26人;16个州(市)CDC平均有8.6人(138/16),最多23人,最少仅3人;129个县(市、区)CDC平均有4.7(606/129)人,最多10人,最少2人。检测人员除开展饮用水检测外,尚需承担食品、化妆品、消毒产品、公共场所、职业卫生和突发事件等样品的检测。

(3)设备情况省CDC有开展饮用水全部106项指标检测的设备。16个州(市)CDC有火焰原子吸收仪、原子荧光仪、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设备;13个州(市)CDC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103个县(市、区)CDC有火焰原子吸收仪,26个县(市、区)CDC有原子荧光仪,84个县(市、区)CDC有气相色谱仪。全省CDC均有开展饮用水检测的常规设备:电子天平、酸度计、电导率仪、分光光度计、生化培养箱等。

(4)检测能力省CDC有饮用水全部106项指标检测的能力,所有检测指标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和国家实验室认可。16个州(市)CDC平均能检测63.3项,最高87项,最低42项;通过计量认证平均45.6项,占72.0%(45.6/63.3),最高83项,最低29项。其中,常规指标平均能检测38项,最高42项,最低31项,通过计量认证平均34项,最高40项,最低29项。129个县(市、区)CDC平均能检测30项,最高54项,最低0项;通过计量认证平均27项,占90%(27/30),最高54项,最低0项。其中,常规指标平均能检测28项,最高40项,最低0项,通过计量认证平均26项,最高36项,最低0项。

2、各级CDC水质监测设备配置需求

现况调查省级和省会城市CDC为达到106项饮用水全分析的检测能力,需增加设备14台(件),需经费1042万元;15个州(市)CDC和129县为达到常规42项和本地区重点控制特定污染物的检测能力,需增加设备743台(件),需经费21780万元,总计经费22822万元。

3、现况调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完成情况

(1)工程监测完成情况及合格率监测项目县从20xx年的70个增加到20xx年的100个,监测指标要求从18项增加到31项,共计应完成10830个工程,实际完成10648个工程,完成率为98.32%。总体合格率为20.73%,各年度合格率均较低,呈逐年上升趋势(趋势性χ2=5.87,P<0.05),但上升趋势较缓慢。见表4。

(2)20xx年丰水期各项指标完成情况20xx年丰水期,云南各级CDC上报现况调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结果2210份水样的记录,其中完成18项指标的水样有2142份,占96.92%;完成规定31项指标仅有700份水样,占31.67%。在上报2210份水样检测结果中,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砷、隔、氟化物、硝酸盐、铁、锰、氯化物、硝酸盐和总硬度11个指标全部完成;10个水样缺氨氮、溶解性总固体、锌和铜4个指标,18个水样缺耗氧量、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和pH值6个指标。其余10个指标完成情况见表5。

2、讨论

自20xx年以来,项目县CDC依靠国家农村改水改厕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支持,开展了现况调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监测工作,逐步建立并完善了云南省饮用水监测体系。云南各级CDC有开展饮用水检测的人员、基础设备和实验室,具备开展饮用水检测的基本条件,但与《规划》的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影响其检测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

(1)检测人员不足,云南各级CDC平均有5.3名检测人员,检测人员除开展饮用水检测外,尚需承担其他样品的检测,且近年来检测样品数量有增长的趋势,现有检测人员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检测工作。

(2)大型检测设备不足,为达到《规划》要求,各级CDC需增加设备754台(件),需经费约22822万元。

(3)检测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云南各级CDC普遍存在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另外在上报的水样中,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和pH值等指标未完成,主要是由于检测人员遗忘和工作中沟通不畅漏检等导致,这也与检测人员基本的专业素质有关。

现况调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监测任务未能100%完成,主要原因有:

(1)根据《方案》要求,每年每个工程应完成4份水样的检测,由于部分工程水源断流,未能完全全部水样的检测。

(2)由于检测指标缺失,不列入统计导致。云南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质卫生状况不容乐观,总体合格率远低于国家平均水平和周边广西自治区和四川省的水平。在未实施干预的情况下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上升较为缓慢。出厂水合格率略高于末梢水,但总体而言均较低,亟待采取干预措施。

为做好饮用水检测工作,建议:

(1)依托CDC建设现况调查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检测中心。虽各级CDC饮用水检测仍存在一些不足,但具备多项有利条件,可以充分发挥现有人员、设备、资质、实验室等的作用;底数清楚可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减少财政投入;完善的网络可以保证快速投入使用、持续有效运转,发挥出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检测人员专业素质,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努力开展新的检测项目,并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缺漏项。

(3)加强饮水工程管理,水质消毒是保证水厂供水水质的重要环节,工程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增加消毒构筑物,完善消毒设施,对水体提供持续消毒;实行专人管理,负责,定期清洗蓄水池,落实消毒工作。

上一篇:物理教师国培学习心得下一篇:经营计划书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