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目录

2024-09-10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目录(精选8篇)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目录 篇1

一年级(上)一年级(下)二年级(上)二年级(下)

一、数一数

一、减法

一、认识除法

一、有余数的除法

二、比一比

二、认识图形

二、口诀求商▲我们去植树

三、分一分

三、认数

三、认图形

二、认数

四、认位置▲我们认识的数▲有趣的七巧板

三、分米和毫米

五、认数

(一)四、加法和减法

(一)四、加和减

四、加法

六、认识物体

五、认识人民币

五、位置与方向

五、确定位置 ▲有趣的拼搭▲小小商店

六、量长度▲测定方向

七、分与合八、加法和减法

▲丰收的果园

九、统计

十、认数

(二)十一、认识钟表

十二、加法

十三、期末复习

三年级(上)

一、除法

▲农村新貌

二、观察物体

三、认数

四、千克和克

▲称一称

五、加和减

六、24时记时法

▲周末一天的安排

七、长方形和正方形

▲周长是多少

八、乘法

九、统计与可能性

▲摸牌和下棋

十、找规律

十一、认识分数

十二、整理与复习

五年级(上)

一、认识负数

▲面积是多少

二、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校园的绿化面积

三、认识小数

四、小数加法和减法

五、找规律

六、解决问题的策略

七、小数乘法和

除法

(一)八、公顷和平方千米

九、小数乘法和

除法

(二)十、统计

▲了解周围的家庭

十一、整理与复习

六、加法和减法

(二)▲假日小队

七、统计

八、期末复习三年级(下)

一、除法

二、年、月、日▲生日快乐

三、平移和旋转▲美丽的花边

四、乘法

五、观察物体

六、千米和吨▲了解千米

七、轴对称图形▲奇妙的剪纸

八、认识分数

九、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我们的试验田

十、统计▲运动与身体变化

十一、认识小数

十二、整理与复习五年级(下)

一、方程

二、确定位置

三、公倍数和公因数▲数字与信息

四、认识分数

五、找规律

六、分数的基本性质▲球的反弹高度

七、统计

八、分数加法和减法▲奇妙的图案密铺

九、解决问题的策略

十、圆 ▲画出美丽的图案

十一、真理与复习▲量一量

六、减法

七、乘和除

(一)七、认识角

八、时、分、秒

八、乘法

九、乘和除

(二)▲浏览美丽的海滨 ▲算“24”点

九、统计

十、观察物体▲你能跳多远

十一、统计与可能性

十、期末复习▲田园风光

十二、期末复习四年级(上)四年级(下)

一、除法

一、乘法

二、角

二、升和毫升 ▲怎样滚的圆▲美妙的琴声

三、混合运算三、三角形

四、平行和相交

四、混合运算

五、找规律

五、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六、观察物体

六、找规律

七、运算律

七、运算律

八、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去春游

九、统计与可能性

八、对称、平移和旋转 ▲了解我们自己▲图案的欣赏和设计

十、认数

九、倍数和因数

十一、用计算器计算

十、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一亿有多大

十一、解决问题的策略

十二、整理与复习

十二、统计▲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

十三、用字母表示数

十四、整理与复习六年级(上)六年级(下)

一、方程

一、百分数的应用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圆柱和圆锥 ▲表面积的变化

三、比例

三、分数乘法

四、确定位置

四、分数除法

五、正比例和反比例

五、认识比

六、解决问题的策略 ▲大树有多高

七、统计

六、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八、总复习

七、解决问题的策略

八、可能性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目录 篇2

一、编写理念

第一, 以人为本。苏教版国标本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编写理念, 着眼于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质, 从孩子的心理诉求、生理特点、性格特点出发, 遵循语文教学规律, 编写出开放、自由的语文教材。譬如:国标本在写字训练中设计“小提示”“小窍门”, 给学生传授正确学习方法和习惯, 极具亲和力的设计深深吸引孩子的目光。又如:小学二年级的教材上练习题目不注汉语拼音, 这样有利于帮助孩子锻炼认字, 促进孩子主动学习。

第二, 中西、古今融合原则。语文传授的是母语, 而西方教学理念中没有母语的教学经验, 必须从传统语文教育中找寻有用的东西, 将传统文化遗憾落实到语文教材上。如:国标本上的《母亲的恩情》是根据《游子吟》 一诗改编而成的抒情散文, 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母子亲情, 这是国标本吸纳传统民族文化精华的表现。另外, 先进语文教学必须树立开放原则, 面向世界, 因而语文教材编写中要容纳时代的新内容。如:国标本中的《学会合作》《信用卡》等课文具有浓厚的现代气息, 潜移默化的向孩子传递现代生命观、价值观、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生存观、消费观等。

第二, 准确定位语文教材。苏教版国标本着力培养孩子的语文思想情感, 指导孩子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丰富语言积累, 培养语感和语文思维, 增强其语文能力, 提高孩子的语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培养健康人格。比如说, 苏教版国标本课文崇尚自然生态、关注弱势群体、彰显区域文化、推进多元文化融合、渗透德育、折射价值观, 有助于形成健康人格。

二、框架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科书包括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全部语文教科书, 共12本。一年级上册为起始册, 由汉语拼音和课文两部分组成, 全册共分为11个单元, 汉语拼音5个单元, 课文6个单元, 每个单元后面都设有综合练习板块。在汉语拼音单元, 每课均有情境图、语境歌, 帮助一年级的小朋友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认识字母, 用语境歌来记忆字母, 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人文素养。

国标本为解决学拼音与学汉字之间的矛盾, 将拼音、识字融合起来, 进行并进编排, 将常用的80个汉字分为5组编排进前面5个拼音单元中。在识字的编排上, 主要安排词串识字、看图识字、转转盘识字、形近偏旁识字这四种形式, 让孩子主动探寻汉字的造字规律, 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四本教科书均采用上述编排框架。

三年级到六年级的教科书整体框架为阅读、习作和综合性实践活动, 阅读和习作为教科书的支柱, 综合性实践活动则全程贯穿于教科书式中。每册教科书分成7-8个单元, 每个单元中有2-5篇课文, 1篇习作课, 1篇综合练习课。阅读部分选取大量生动、短小精悍、文风朴实的文章, 这一部分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 帮助孩子积累语文知识, 培养语文情操。在综合训练上, 设置学用字词句、处处留心、语文与生活等板块, 构造出生活气息强、人文色彩浓郁的语文综合训练氛围。如:读读背背板块中编写成语歌、蒙学精髓、名言警句, 拓展学生的视野, 丰富语文教学。

三、特点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科书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民族化和现代化。在12册语文教材中, 我们可以嗅到浓浓的中华文化气息, 感受中华文明的渊源流长, 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首先, 国标本中涉及到多达60多个古今历史英雄任务, 为小学生勾勒出丰富的历史事件和波澜壮阔的中华历史图景。其次, 教材中有不少课文崇尚中华传统美德, 如《师恩难忘》《司马光》《第一次抱母亲》等课文中弘扬孝道、诚实、勤俭节约、见义勇为等美德。再次, 国标本中还弘扬地域文化, 将根植于传统土壤上的生活表现出 来 , 如 : 《拉萨的天 空》《草原》《九寨沟》《安塞腰鼓》等课文讲述各地文化传统、风俗习惯, 展现地域风情。

在现代化的体现上, 主要表现在弘扬不同国度文化和多元文化交融上。国标本中与外国相关的课文有40多篇, 占全部课文的15%左右, 涉及到非洲、亚洲、美洲、欧洲的14个国家, 充分展现出其文化广度。在涉及外国的课文上, 兼顾不同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为学生搭建不同文化的交流平台, 弘扬多元化文化教育理念, 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

结语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目录 篇3

——吴永军《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价值取向分析》

根据课程社会学的有关理论,任何语文课本都不可能包容所有的文化资源,而只能是依据某种标准对现有资源进行适度筛选。因此,选择哪些资源编制成课文成为教科书,通过这些特定的教科书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什么品质,这其中便或显或隐地包含着统治阶层和教科书编制者的价值取向。

本文选作分析的“文本”是苏教版(国标本)小语教材(共12册),这套教材是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经全国中小学教科书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2008年与2009年修订本)。

文本的“价值取向”是指影响个人或团体对事物所作判断及行为选择的组织化、内在化了的稳定的理念。价值取向分析就是结构性地分析12册课本中正式课文(不含练习)所表现出的显性的、隐性的观念。所谓“结构性地分析”是指:笔者根据中外有关价值取向的研究,编制出了“价值取向类目量表”(这是结构化的),一一统计课文中的价值取向。

本文分析类别取“实际说了什么”,即秉承事实讨论分析的原则(只描述、解释事实,不作主观评价,讨论部分除外)。分析单位一是每一篇课文的主题和副题,一是涉及的模范角色。前者分析时,首先从每篇课文全文入手,把握“主题”说了什么,然后再对文章的句子、段落乃至全文分析“副题”又说了些什么。同一篇课文中某一类目亚目只记录1次。后者分析时,主要分析所涉人物的性别、职业(或身份)以及该人物身上所表现出的素质(主要是道德素质)。

经过全面、系统地统计,结果如下:

道德类目(前14位)、人与自然类目(约75篇,赞美与保护有交叉,百分比以75为基数)、模范人物类目方面的情况详见表1、表2和表3。

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价值取向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就“道德类目”而言,恰当地处理了“现代取向”与“传统取向”的关系,将两者有机地统一在教科书中。和以往教科书的处理“有所偏向”不同,该教科书所展现的道德方面的价值取向,既有大量的“现代取向”的内容,如“科学”,又有许多“传统取向”的内容,如“亲孝”“仁爱”等。而“爱国”“勤学”“坚毅”作为跨越“现代”与“传统”的素质在教科书的主题及副题中位居前列,反映了语文教科书的“选择性传统”,延续了以往语文教科书的价值取向。比如爱国主题,教科书中既有古近代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如《虎门销烟》),又有当代革命领袖崇高的爱国品质(如《在大海中永生》),以及表现我国国际地位及综合国力逐步提升的事例(如《再见了,北京》)等。同样,“勤学”(勤奋好学、乐知求知、苦读等)、“坚毅”(坚强、毅力、恒心、专心致志等)既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特别是学子们的品质),集中体现在过去的仁人志士身上,又作为当代社会对青少年学生的基本要求,列入德育的目标中,并且,这些素质是一个人不断向上(向善)、获取成就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质,也是“修身”所必备,为人之根本,因此在教科书中反复出现也是理所当然的现象。

苏教版小语教科书的鲜明特征是它的“现代取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材新。教科书选取了许多反映当代生活的文章,如反映1998年抗洪救灾(《大江保卫战》)、2003年抗击“非典”(《永远的白衣战士》)、2008年汶川地震(《最后的姿势》)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展现,以及反映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就的诸多篇章(如《东方明珠》《梦圆飞天》等。第二,意识新。教科书选取了不少反映现当代意识的文章,如尊重人才(《三顾茅庐》、学会合作(《学会合作》)、拒贿(《公仪休拒收礼物》)、投入产出比(《三袋麦子》)、抓住机遇(《争论的故事》《最大的麦穗》)、生态保护等。值得一提的是“科学取向”在教科书中占有很大比重,体现了科学在当代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成就的文章比比皆是(如《第一朵杏花》《苹果里的五角星》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及能力。教科书在对待反映外国生活和文化上,摒弃了传统的社会主义“斗争”“批判”“否定”“揭露”的价值取向,反映的再也不是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贫困、黑暗以及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溜须拍马者的丑恶嘴脸,而代之以现代多元文化的开放、包容的心态,从正向角度积极反映外国的人和事,如《音乐之都维也纳》《船长》《给予是快乐的》《海伦·凯勒》等等。

苏教版小语教科书的另一鲜明特征是具有浓郁的“传统取向”。翻开课本,随处可见的是反映“亲孝”(亲情、孝道、人伦)、“仁爱”(仁慈、爱心、同情、仁厚)、“利他”(忘我、给予、奉献)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文章,读来令人怦然心动,泪湿襟衫。如反映“亲孝”的有《沉香救母》《陈毅探母》《花瓣飘香》《送给盲婆婆的蝈蝈》等;反映仁爱的有《放小鸟》《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等(许多反映“亲孝”的文章兼具“仁爱”特性);反映“利他”的有《船长》《孔繁森》《闪光的金子》等。这些文章对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让传统美德焕发新的生活活力具有特殊的意义。再就是教科书还选编了一些中国古代神话、童话、民间故事,表现出一定的传统道德取向,如《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等。

2. 就“人与自然类目”而言,教科书的“现代取向”更是明显。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它彻底抛弃了过去过分夸大了的“人定胜天”的价值观,取而代之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注重环境保护的现代观念。大量的文章通过描写中华名胜和祖国山河的美,表现了一种全新的“自然观”,使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成为当代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如《黄山奇松》《三亚落日》《九寨沟》《黄果树瀑布》等。另外,富有特色的是,教科书还提供了约50篇有关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文章,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等,这是教科书关于“人与自然”编写上对“选择性传统”的变革,具有划时代意义。

3. 就“模范人物类目”而言,教科书也颇具特色。一是改变了以往语文教科书中“革命家(者)”作为模范人物主宰“人物世界”的局面,专业人士(学者、艺术家、作家、工程技术人员等)以及科学家被凸现出来,而他们身上所具有的可贵品质,如“勤学”“坚毅”“奉献”“智能”等也不断被强调,这几种素质在众多人物的众多素质中被提及的次数名列前茅。

二是在对革命领袖、革命者的处理上,突破了过去单向度的“革命”“斗争”“牺牲”的价值取向,代之以多元化、生活化、人情化的处理,如强调革命领袖“仁爱”之心、“亲孝”之情的文章有了很大比重,像《陈毅探母》《大海中永生》《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彭德怀的大黑骡子》等,都表现出了革命领袖们“柔情”的一面。值得一提的是,在强调领袖人物的素质上,教科书还突破了“道德形象”的局限,首次重视了领导人的“智能”(才华、智慧等)及对国家、民族的贡献,如《大海中永生》强调了邓小平对于中国当代社会的巨大贡献等。

三是极力宣扬性别平等,与以往教科书不同,该版教科书提供的“模范人物”中不乏女性角色,且赋予女性角色的素质已没有了以往的“狭隘”“小心眼”“眼光短浅”等“负面素质”,而代之以“仁爱”“亲孝”“坚毅”“机智、勇敢”等正面“素质”,如《花瓣飘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微笑着承受一切》等无不展示现代女性美好、高尚的情怀,由此改变了性别歧视的现象。

四是在教科书中出现的外国人物的结构上有了根本性转变,几乎全都是“模范人物”,消解了过去的被否定、被鞭挞、被批判、被嘲弄的“传统形象”;并且,“模范人物”是多元的、丰富多彩的,其表现出的素质和品质也是多向度的,避免了过去单一的“革命者”形象主宰世界的现象,如布鲁斯(古代王子)、哥白尼、达尔文、肖邦、爱迪生、海伦·凯勒、哈尔威船长等等所展现出的坚毅、信心、百折不挠、勤学、认真、爱国、忠于职守、利他等品质都是“超时空”“超阶级”的,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宝贵资源,值得每一个国家的青少年学生学习。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以全新的面目出现,它是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具体体现的典范,这一成功的范例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特别是教材的改革与编写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当然,教科书也有一些值得商讨之处,如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一些“核心观念”,如民主(平等)、法制(规则)等意识,在教科书中显得较为薄弱,由此看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哪些观念是最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有必要在编制教科书以前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样在选材时,才有可能给学生提供比较完整的“观念体系”以适应社会发展之需。此外,语文学科实施德育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能刻意而为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尽管比较好地处理了这一问题,但是仍需进一步完善。

行文至此,不禁想起近来网络、报纸上的一些对国内几种版本教材批评甚至诋毁的声音。笔者认为,正常、严肃、健康、积极的讨论是非常必要的,但应当严格限定在“学术视域”中,以科学、求实、严谨的态度来讨论,千万不能借助报纸、网络等“媒体暴力”来加以炒作,以便哗众取宠,爆得大名,并误导非专业的民众。实际上,十余年前,笔者在进行国内外语文教材的比较中,就发现了若干问题(可参见笔者专著《课程社会学》以及相关论文),但由于成果发表在专业刊物上,以科学态度处理,对教材的发展起到了正向作用。那种试图通过“媒体暴力”误导大众的行为是极其不负责任的,也是我们坚决反对的。

其实,争论中的核心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对待“真实”问题,二是要不要进行价值引导。关于真实,笔者认为可以有三层理解:一是现实中发生过的,但现实中发生过的不一定都能进入教材,只有那些对学生发展有益的、善的、美的内容,才能进入教材;二是现实中不存在的,但又是可能发生的,就像文学艺术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他们是现实的反映,但一定要经过艺术加工和处理,教材编写也是一样的道理;三是“想象的”“幻想的”真实,尤其是表达人类精神、美好希望、超越现实的“想象”“幻想”,它的存在也是有价值的,甚至是极大的价值,否则人类发展将失去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必要的“乌托邦”是必须的,我们不仅要立足现实,更要仰望星空。只要符合规律,客观事物的真实与主观思想的真实均是“真实”的题中之义,尤其是在人类对于真、善、美的永恒追求的层面上,思想的真实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从上可知,任何一种教材总会要按“社会需求”对现有文化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甚至改造,以便使其进入教材。从教育文化学角度讲,教材实质上体现了教育对文化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有两种取向,一是按社会的需要选择文化,二是按教育的需要选择文化。前者表现在任何教材(特别是人文倾向很重的语文)都蕴含着一定社会的价值取向、意识形态,后者表现在教材中的文化要有可能为学生所接受,要有利于他们知识的增长、能力的发展、品性的陶冶等。教育对文化的选择具有定向整理功能,即所选择的文化一般都是社会规范的、稳定的文化,镌刻着人类的智慧;而且选择的过程也是文化系统化、条理化的过程,如教材的编写,都经过了教育者的精心加工、组织,其结构、体系更趋合理与完善,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这种选择、加工,恰恰是教材编写的“规律”,自古以来都是这样,孔子删定《诗经》,汉代古今文之争,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等无不说明了这一规律。

关于价值引导,这是我国自古以来语文教育的“国粹”,文道统一是我国语文教育的重要特点。众所周知,由于语文的“人文性”使得许多课文具有强烈的“价值引导”的目标,其内在的“价值取向”有一定的“规定”,这种规定是一定要让孩子们认同的(采取什么方式倒是可以讨论的,这就涉及到“教学”而非“课程”问题了),不存在“道德绑架”之说。这里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由于新课改倡导多元化理念,如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及独特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等得到提倡,“价值取向”“标准”似乎无人问津,这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倾向:没有标准的“多元”是十分有害的。这是因为:首先,如果没有对真理、规律的探索,没有依据规律而制定的标准,人类社会将跌入无序、混乱的深渊,任何“人文”的东西也无从谈起。近几百年来,人类正是在科学、理性精神的引导下,对自然、社会乃至人本身的认识才不断深入、不断丰富,人类的创造性才成为现实的特质力量,改造着自然、社会以及人本身,创造出空前的现代文明与现代人文。其次,人类社会有秩序、可持续发展需要并且也有“规律”“共识”“标准”可循。再次,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之中,教师既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他们的选择,又要根据一定的“标准”加以引导。这种“标准”既体现了某种真理及人类的共识,又体现了现代教育的规范、导向作用。具有“法则性质”的“课程标准”就是这样的成果。后现代那种“反真理”“反规律”“反标准”的,如“没有人拥有真理而每个人都有权利要求被理解”的观点是我们坚决反对的。因此,我们坚持“标准与多元”的统一。“标准”是在“多元”基础上的标准,“多元”也是有“标准”的多元;我们既需要“多元化”,更需要基于规律、真理的标准和规则。当然,强调标准,并不是要像传统那样,用“标准”的“霸权”去压制“多元”,课程与课堂中只有教科书、教师的“标准”而无学生的“多元体验”及“多元理解”。最理想的局面应当是: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在尊重学生们的差异性、多样性、独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帮助学生建构意义,而这样的“意义”虽因人而异,但应该具有不同程度的“真理”“规律”的成份,甚至“达成一致”。那种“没有人拥有真理而每个人都有权利要求被理解”的多元观,尽管具有很大的启迪意义,却是十分有害的。

小学教科书苏教版语文上册教案 篇4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知道人的双手和大脑的作用是很大的,从小养成用手用脑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背诵和识字、写字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学习生字“人”“个”

(1)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是什么最聪明吗?(人)对,我们生活中看的电视,用的冰箱,开的汽车,住的楼房都是人创造发明出来的。你们知道人为什么这么聪明吗?告诉你吧!就是因为人身上有两个宝贝呢!

板书:人有两个宝(齐读课题)

(2)学习“人”(人与八区别,范写人)

学习“个”(与“人”字联系起来,人字头,范写个。题目中的个读轻声,齐读“两个宝”)

二、初读课文,练习朗诵

(1)“人有两个宝”这两个宝贝到底是什么呢?为什么说他们是人身上的两个宝呢?我们打开书本第68页,一起学习陶行知爷爷为我们小朋友写的一首儿歌。自己大声地读读。

指名读1~2人。这首儿歌一共有几句话?(3句)

(2)听磁带录音,学生再自读。齐读。

三、分析课文

(一)学习第一句

(1)读了这首诗,你一定知道人又哪两个宝了吧?(齐说)

板书:双手

大脑

(2)举起你的双手,左手和右手加起来就是一双手。齐读。

用你的双手拍拍自己的脑袋,这就是大脑。齐读。

(3)出示卡片“手”(几笔组成?组词。范写。注意横撇的写法)

出示卡片“大”(组词。大就是太下少一点。)

(二)学习第二句

(1)双手和大脑都是人的两个宝贝,他们分别有什么本领呢?谁来读读第二句?

板书:做工

思考

做工:指做事情,干活儿。

书上的小朋友会用双手做哪些事儿呢?你的双手会做什么?

(2)小结:说手会做这么多的事,真是人的一个宝啊!

(3)那大脑会干什么?思考是什么意思?

你们看他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会想些什么问题呢?

(4)小结:是啊,要把这些事做好,不仅要用手,还要用脑,所以说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个宝!

齐读一二两句。

(三)学习第三句

(1)那我们怎么样才能用好这两个宝贝呢?

指名读。

板书:创造

(2)什么是创造?下面我们来听一个《鲁班是怎样发明锯子》的故事。

1、谁能告诉老师鲁班和徒弟上山砍树一开始用的是什么工具?

2、用斧子砍树好不好砍?为什么?

3、是啊,斧子砍树一天砍不了几棵,太慢了,眼看工期近了,鲁班非常着急,就自己爬上山去看,这时发生了件什么事?

4、鲁班心里很纳闷:一根小草,怎么会这样厉害?竟然划破了手指呢?他仔细一看,发现了什么?

5、这时鲁班脑子里想到了什么?

6、于是他怎么做?结果怎样?

小结:就这样鲁班发明了一种新的工具——锯。这就是一个创造呀!谁能说说鲁班为什么能发明创造出锯子呢?用书上的话就是——“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

四、总结全文

是啊,我们一般人去爬山,如果手被小草叶子划破了,心里只会想:真倒霉!不会去想小草叶子为什么能划破手,更不会去模仿小草叶子的样儿去造一把锯子。鲁班能发明创造锯子,就是因为他很会用人身上的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我们从小要能养成用手又用脑的好习惯,也一定会有发明创造的。

五、齐读、齐背

做动手操

沪教版小学数学目录 篇5

一年级第一册

一、10以内的数

我们的教室 听着数 摸着数 课间大休息 玩积木

两个5是10 零

美丽的星座 掷双色片

买冰激凌(几个与第几个)运动会 对应与比较

小于、等于、大于 数射线

二、10以内数的加减法

数楼——分成几和几 秋游 合在一起 小胖上车 绿地 还缺几个 小胖下车 小胖过生日 加与减

在数射线上做加、减法 10的游戏 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三、20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

海底世界

20以内数的排列 它们与10的关系 它是几与几 相像的题

进位加法

摆一摆、算一算,找规律 加倍与一半 退位减法 乘火车

加进来,减出去 数点块 数砖墙

四、几何小实践

物体的形状

五、整理与提高

兄弟姐妹 相邻的题 巧算 比较

大家来做加法表 综合练习

一年级第二册

一 复习与提高

游数城

玩数图(计算三角)玩数图(单数和双数)比一比

二位置

左与右 在街上

三 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

一、100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十个十个地数 百数图 数的表示 数射线上的数 百数表

数龙--------百的数列

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一)(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笔算加法(进位)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郊外活动

连加、连减、混合加减

四应用

比较长度 度量 线段 长度计算 人民币 统计 时间

五整理与提高

两位数加法 两位数减法 交换 滑雪 天气统计

各人眼中的20

数学广场---------掷数点块 数学广场---------七巧板 我们的郊游

上、中、下,左、中、右 路(前后,左右)

二年级第一册

一、复习与提高

游海岛———谁先上岸 估算 加与减

“吃掉”的是几

二、乘法、除法

(一)乘法引入 看图编乘法题

游乐场统计图 倍

10的乘法 5的乘法 2的乘法 4的乘法 8的乘法2、4、8乘法之间的关系 分一分与除法 用乘法口诀求商 几倍

盒子是空的———被除数为0

三、乘法、除法

(二)7的乘除法 3的乘除法 6的乘除法 9的乘除法3、6、9乘法之间的关系 快乐的节日 分拆为乘与加 乘一乘,填一填

“九九”-------乘法口诀表 有余数的除法 做有余数的除法 掷骰子,做除法 几张长椅

四、几何小实践

角与直角

正方体、长方体 长方形、正方形

五、整理与提高

数学广场------点图与数 乘法表 乘法大游戏

5个3加3个3等于8个3 5个3减3个3等于2个3 乘与除

数学广场------幻方 数学广场------视图 数学广场------折纸

二年级第二册

一、复习与提高

登险峰 植树

分拆成几个几加几个几 正方体的展开图 连乘、连除 相差多少

二、千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千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表达 小探究

数射线(千)位值图上的游戏三、三位数的加减法

整百数、整十数的加减法 三位数加减一位数 三位数加法 三位数减法 估算与精确计算 应用题

四、应用

轻与重 直接比较 间接比较

秤和它的使用方法 克、千克与计算 时间(时、分、秒)

五、几何小实践

东西南北 轴对称 角

三角形与四边形

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六、整理与提高

万以内数的认识与表达

大数的读与写 游国家森林公园 巧算

数学广场-———给小兔涂色 数学广场----------加或减

三年级第一册

一、复习与提高

小复习连乘、连除

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多连块

二、用一位数乘

乘整十数、整百数 看图列式

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 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 小练习(1)

三、时间的初步认识

(三)年、月、日平年与闰年 制作年历 小练习(2)

四、用一位数除

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两位数被一位数乘除 三位数被一位数乘除 除法的应用

单价、数量、总价 小练习(3)

五、几何小实践

千米的认识 米与厘米 分米的认识 轴对称图形

三角形的分类(2)面积

正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平方米

六、整理与提高

乘乘除除 解决问题 图形的拼嵌 它们有多大

计算小胖家的面积

数学广场———植树问题 数学广场———周期问题 数学广场———流程图(2)

三年级第二册

一、复习与提高

乘除法计算 括号先算 树叶的面积 面积单位 面积计算

二、乘与除

谁跑得快 用两位数乘 用两位数除

运动会上的小统计

三、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整体与部分 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

四、计算器

从算筹到计算器 算盘 计算器

使用计算器计算

五、几何小实践

周长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六、整理与提高

乘与除 分数 应用

周长与面积

数学广场———谁围出的面积最大 数学广场———搭配

四年级第一册

一、复习与提高

加法与减法 乘法与除法 用计算器计算 节约用水 分数

二、数与量

大数的认识 四舍五入法平方千米

从平方厘米到平方千米 从克到吨 从毫升到升

三、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比一比

分数的加减计算

小探究———“分数墙”

四、整数的四则运算

工作效率

树状算图与算法流程 三步计算试题 正推 逆推

文字计算题 运算定律 应用

五、几何小实践

圆的初步认识 线段、射线、直线

角的度量 角的计算

六、整理与提高

大数与凑整 分数

几何小练习

数学广场———相等的角

数学广场———通过网格来估算

四年级第二册

一、复习与提高

四则运算

整数的运算性质 看谁算得巧 愉快的寒假

二、小数的认识与加减法

生活中的小数 小数的意义 你知道吗? 小数的大小比较 小数的性质 小练习综合练习小数点移动 小数加减法

三、统计

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折线统计图的画法

四、几何小实践

垂直平行 小练习你知道吗?

五、整理与提高

问题解决

小数加减法的应用 小数与测量

凑整

垂直与平行

数学广场———用多功能三角尺画垂线与平行线

数学广场———五舍六入 数学广场———计算比赛场次 数学广场———位置的表示方法

五年级第一册

一、复习与提高

符号表示数 小数

二、小数乘除法

小数乘整数 小数乘小数

连乘、乘加、乘减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循环小数 用计算器计算 积、商的凑整

三、统计

平均数

平均数的计算平均数的应用

四、简易方程

(一)用字母表示数 化简与求值 方程

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应用题

五、几何小实践

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 梯形

梯形的面积

六、整理与提高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水、电、天然气的费用——小数应用 问题解决 图形的面积

数学广场——时间的计算 数学广场——编码

五年级第二册

一、复习与提高

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方程

面积的估测 自然数

数的运算 练习一 方程与代数 练习二 图形与几何 练习三 统计初步 练习四

二、正数和负数的初步认识

正数和负数 数轴

三、简易方程

(二)列方程解应用题 小总结

四、几何小实践

体积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 组合体的体积

正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 小练习体积与容积

五、问题解决

行程

表面积的变化 体积与重量 可能性

可能情况的个数 可能性的大小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目录 篇6

一 为你打开一扇门

二 *繁星

三 冰心诗四首

四“诺曼底”号遇难记

五 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泰戈尔诗三首

写作 有感而发

语文实践活动 我爱文学 第二单元 金色年华

六 往事依依

七 幼时记趣

八 十三岁的际遇

九 *伟人细胞

诵读欣赏 现代诗二首

写作 说真话,抒真情

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

名著推荐与阅读 《汤姆 索亚历险记》 第三单元 民俗风情

十 社戏

十一 *端午日

十二 本命年的回想

十三 中秋咏月诗词三首

十五夜望月

水调歌头

*我的思念是圆的 诵读欣赏 对联六副

写作 从生活中找到“米”

语文实践活动 走进图书馆 第四单元 多彩四季

十四 春

十五 三峡

十六 济南的冬天

十七 *夏

诵读欣赏 古代诗词三首

写作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

口语交际 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第五单元 关注科学

十八 斜塔上的实验

十九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二十 *宇宙里有些什么

二十一 《梦溪笔谈》二则

诵读欣赏 《论语》八则

写作 简单地说明小制作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语文实践活动 模拟科技新闻发布会

专题 狼 第六单元 奇思妙想

二十二 天上的街市

二十三 *七颗钻石

二十四 蔚蓝的王国

二十五 皇帝的新装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附录一 应用问示例 附录二 名家书法赏析 附录三 字词表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人物风采

一 童年的朋友

二 一面

三 *我的老师

四 *展示华夏文化魅力

五 赵普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周总理,你在哪里

写作 观察人物特点,写出人物个性

口语交际 做一回小记者 第二单元 童年趣事

六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七 月迹

八 *三颗枸杞豆

九 我们家的男子汉

十 *柳叶儿

诵读欣赏 两小儿辩日

黄纱巾

写作 记事写人线索清楚

口语交际 劝告 第三单元 建筑艺术

十一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十二 巍巍中山陵

十三 *凡尔赛宫

十四 短文两篇 黄鹤楼

于 园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二)写作 观察和描写事物特点

口语交际 话须形象才动人 第四单元 动物世界

十五 松鼠

十六 *松树金龟子(节选)

十七 国宝——大熊猫

十八 黔之驴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写作 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语文实践活动 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

名著推荐与阅读 《西游记》 第五单元 信息传播

十九 三个太阳

二十 录音新闻

二十一 *“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

二十二 新闻两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在港隆重举行

诵读欣赏 七子之歌

写作 写消息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语文实践活动 网上读写与交流 第六单元 诗词拔萃

二十三 毛泽东词二首

二十四 古代诗歌三首

二十五 现代诗二首

二十六 *歌词三首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写作 自由作文

语文实践活动 赛诗会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 附录二 语法简表 附录三 字词表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长征之歌

一 七律 长征

二*《长征组歌》两首

三 老山界

四 草

五 *《长征》节选

诵读欣赏 诗人 领袖

写作 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口语交际 当一次主持人 第二单元 爱国情怀

六 *枣核

七 最后一课

八 *始终眷恋着祖国

九 古诗四首

十 晏子使楚

诵读欣赏 革命烈士诗二首

写作 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语文实践活动 开展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专题 长城 第三单元 至爱亲情

十一 背影

十二 *甜甜的泥土

十三 人琴俱亡

十四 我的母亲

十五 *父母的心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写作 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口语交际 一姿一容总关情 第四单元 江山多娇

十六 小石潭记

十七 记承天寺夜游

十八 阿里山纪行

十九 *美丽的西双版纳

二十 *蓝蓝的威尼斯

诵读欣赏 古诗三首

写作 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口语交际 假如我是导游

名著推荐与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第五单元 人与环境

二十一 苏州园林

二十二 都市精灵

二十三 幽径悲剧

二十四 *明天不封阳台

二十五 *治水必躬亲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三)写作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语文实践活动 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咏物抒怀

一 海燕

二 白杨礼赞

三 *石榴

四 马说

五 *紫藤萝瀑布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四)写作 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

口语交际 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

专题 鸟 第二单元 道德修养

六 纪念白求恩

七 敬业与乐业

八 *多一些宽容

九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十 陋室铭

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

写作 写简单的议论文

口语交际 听出讨论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第三单元 事理说明

十一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十二 *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 十三 短文两篇 活板

核舟记

十四 *叫三声夸克

十五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诵读欣赏 山市(蒲松龄)

写作 写简单的说明文

语文实践活动 如果我主办校刊 第四单元 小说之林

十六 孔乙己

十七 范进中举

十八 口技

十九 *变色龙

二十 *窗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五)写作 写人记事突出中心

语文实践活动 市场新商品调查

名著推荐与阅读 《水浒传》 第五单元 人生体验

二十一 错过

二十二 *散步

二十三 送东阳马生序

二十四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二十五 有的人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写作 从生活中提取有价值的写作素材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语文实践活动 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 第六单元 精彩演讲(自由读写单元)

二十六 悼念玛丽·居里

二十七 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说

二十八 在联邦德国海姆佗市市长接见仪式上的答词

二十九 *在萧红墓前的五分钟讲演

三十 *北京申奥陈述发言两篇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写作 写简短的演讲稿

口语交际(师生自行设计)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 附录二 语法简表 附录三 字词表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学会读书

一 鼎湖山听泉

二 林中小溪 诵读欣赏

三 *飞红滴翠记黄山

四 画山绣水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六)专题 气象物候 第二单元 学会读书

五 故乡

六 我的叔叔于勒

七 *在烈日和暴雨下

八 *多收了三五斗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诗经》二首

名著推荐与阅读 《格列佛游记》 第三单元 学会读书

九 成功

十 创造学思想录

十一 学问和智慧

十二 *论美

综合学习与探究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第四单元 学会读书

十三 散文家谈散文 关于散文《白鹭》

附:*白鹭

十四 小说家谈小说

简单的故事 精致的情节

附:百合花

十五 诗人谈诗 宁静而深沉的意境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乡愁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第五单元 学会读书

十六 陈涉世家

十七 桃花源记

十八 与朱元思书

十九 捕蛇者说

二十 岳阳楼记

二十一 醉翁亭记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词二首

第六单元(自由读写单元)学会读书

二十二 绿

二十三 囚绿记

二十四 *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

二十五 *一双手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绿

古诗二首

专题 广告多棱镜 附录一 应用文示例 附录二 名家书法赏析 附录三 修辞简表 附录四 字词表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学会读书

一 威尼斯商人(节选)

二 *江村小景

三《陈毅市长》选场

四 *一厘米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七)古诗三首 第二单元 学会读书

五 藤野先生

六 生命与和平相爱

七 *热爱生命

八 享受生活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八)专题

系统思想与统筹方法 第三单元 学会读书

九 送行

十 给我的孩子们(节录)

十一 *台阶

十二 呼兰河传(节选)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九)第四单元 学会读书

(十)知人论事读经典

十三 曹刿论战

十四 邹忌讽齐王纳谏

十五 《孟子》二章

鱼我所欲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十六 *愚公移山

十七 出师表

十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诗词曲三首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名著推荐与阅读《朝花夕拾》 第五单元 学会读书

十九 雪

二十 《雪》四人谈

读《雪》需要联想

灵魂的柔软和坚硬

简洁精纯的《雪》

《雪》的独特之处

综合学习与探究

诵读欣赏 文笔精华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实验心得 篇7

一.教学内容, 大胆整合

苏教版教材有必修教材、选修教材, 还有配套的语文读本, 容量大、头绪多, 如果篇篇精讲, 时间不许可, 也没有必要, 我们可以在原有的模块教学基础上, 大胆取舍和组合, 以文化专题及人物为中心优化重组, 以达到教材运用的最优化。

以新教材必修《必修》 (1-5册) 、《读本》 (1-5册) 系列专题为基础整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现代散文选读》《<论语><孟子>选读》《短篇小说选读》《中外戏剧名著选读》《现代诗歌选读》《实用阅读》等专题的教学, 共有自然、乡村、生命、博爱、文化、艺术六大主题, 36个子题;以专题概述、课内选文、课外选文、专题探究为基本框架结构。因为现在课业繁重和缺少必要的阅读指导, 很多学生普遍缺少高质量的阅读, 如果不把新教材必修部分各专题、跟选读课本有机整合, 那么必修各文化专题下的所谓思考和讨论, 因为没有大量的阅读延深, 而不可能深入的;选读课本如果没有辅以专题概括、专题探究也显得形式单一。

以人物为中心整合《<史记>选读》《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唐诗宋词选读》《传记选读》《鲁迅作品选读》各选修教材的教学, 指导学生进行人物专题研究, 如以伟人名人作家诗人等人物为中心确立的刘邦专题、司马迁专题、李白专题、苏轼专题、富兰克林专题、鲁迅专题等120个专题, 以小说人物为中心的专题, 如孔明专题、王熙凤专题等30个专题, 并以人物专题为基础, 拓展课外阅读, 如《史记》原著、《三国志》等其他《廿五史》重要人物的文言列传阅读, 现已初步形成以人物生平、名作赏析、思想评论、随笔扎谈为框架的教学结构。因为读人物传记就是与名人对话, 它不仅可以指导学生规划自己的人生, 更是学生接引文明脉络、确认文化身份的自觉途径。

二.阅读方法, 灵活指导

要使用好苏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 不仅要从新教材编写理念、结构上吃透教材, 发挥好新教材“专题性”“人文性”特色, 还要有符合新课改精神的阅读观念、阅读方法, 才能实现新教材的教学效益最大化。

(1) 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印象式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思辩阅读, 在阅读指导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阅读思考题, 通过组织学生思考、讨论, 引发他们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2) 以活动促阅读。除了课堂教学以外, 每周还组织一次读书讨论会, 要求学生在独立阅读、鉴赏之后, 挑选出精彩章节精美语段推荐给同学, 并且围绕人物品评、人文思想挖掘两个角度, 写出一份研究报告在报告会上向其他同学展示, 在此基础上, 老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 甚至是辩论;每次讨论会一般要求3名同学准备研究报告, 这样一学期至少能保证每位学生轮到一次, 这种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探究阅读相结合活动形式, 效果非常好。

(3) 继续发扬积累诵读的传统。要想有扎实的文字积累,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精选一些句段指导学生进行诵读, 进行有意识积累。通过大量的诵背, 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 做到背熟、背烂、背透, 达到听之能想起, 说之能表达, 语感常有, 语料常存, 随取随用。虽然有人对“死记硬背”深恶痛绝, 但是缺乏诵读的教学绝对是不科学和畸形的教学。另外, 诵记的关键是反复, 老师要让学生周期性地复习背诵, 做到温故而知新。

三.文学习作———写作教学的新天地

苏教版新教材必修部分从2005年6月第二版增设写作模块, 更重要的是《写作》选修教材不仅在必修写作模块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深化, 还特别增加了文学写作模块。

文学写作是语文中最吸引人、最动人的领域, 也最能表现十七八岁的高中生如诗如幻的年龄特征, 我们完全有必要敞开文学写作这块广阔的天空, 教给学生用文学习作的方式 (学练现代诗歌、不求平仄的古典诗词、散文诗、童话寓言、小小说、科幻小说、小品剧本等基本文学样式) , 来表达自己情感的基本技能, 给学生提供一个探索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途径。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目录 篇8

在具体安排上有一些变化,第1、2、3、4册每单元均包括阅读、诵读欣赏、写作三个部分内容,而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的安排则略有不同,具体如下:

在第1册是间隔出现,各3次;第2册是3+3模式;第3册是“口、综、口、口、综、综(自行设计)”;第4册是“口、口、语、语、语、口(自行设计)”(第4册“综合实践活动”改为“语文实践活动”)。

这样的安排显得条理不足。从实践角度讲,如果维持第l册的安排顺序容易形成一种认识上的习惯。从“综合实践活动”到“语文实践活动”的调整,反映了编者着重点的确立,符合课程教学的实际。

名著推荐与阅读和专题出现的次数,如下:

第1、2册名著推荐与阅读1、专题1;第3、4、5、6册名著推荐与阅读1、专题2。

专题的设计是本套教材的亮点,是跨学科的学习尝试,数量的增加,说明编者对此的推崇,这是合理的。

5、6册的每个单元均包括阅读、诵读欣赏,将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整合为综合学习与探究。这一整合在思路上是正确的,因为语文的读、写、听、说本身就密切相关。但从实际的教学来看,这部分许多问题的提法和课文的探究练习有相似和重复,自身特色不够明显,不易达到专项训练的效果。

就局部(主要结合前4册的教学实践谈)考察,系统的严密性有待进一步推敲:

(一)单元选文的组合标准

给单元命名,是这套教材的特色,在一开始的确带来了不少的新鲜感。随着教材的深入,由语文学科本身的知识无序带来的划分的不合理逐渐显现。单元名称如下:

(亲近文学)(金色年华)(民俗风情)(多彩四季)(关注科学)(奇思妙想)(人物风采)(童年趣事)(建筑艺术)(动物世界)(信息传播)(诗词拔萃)(长征组歌)(爱国情怀)(至爱亲情)(江山多娇)(人与环境)(高新科技)(咏物抒怀)(道德修养)(事理说明)(小说之林)(人生体验)(精彩演讲)

当我们仅仅拿到1册教材时,我们会为这样的划分感到新鲜,富于变化,也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初中三年的学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随着教学的深入,我们更应该建立一个利于学科整体建构的框架,帮助学生找到其中的规律。这里的分类,编者目的是淡化文体,让学生关注文本内容,但分类的标准不严格、不统一,随着内容的增多,不利于树立一门学科的规范,不利于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学科基本框架。

细致分析一下,大部分单元是以选文的内容性质命名的,如(金色年华)(民俗风情)(多彩四季)(关注科学)(人物风采)(童年趣事)(建筑艺术)(动物世界)(信息传播)(长征组歌)(江山多娇)(人与环境)(高新科技)(道德修养)(人生体验);其次有体裁上的区分,如(亲近文学)(小说之林)(诗词拔萃)(精彩演讲);再次有表现手法的区分,如(奇思妙想)(咏物抒怀)(事理说明);其次有抽象情感的区分,如(爱国情怀)(至爱亲情)。

就第一类区分而言:生活的内容是多彩的也是无尽的,这样的划分只能是相对而言,也会有重复。比如,(金色年华)(童年趣事)都是写童年的事;(江山多娇)(多彩四季)都是写景的文章。

所以,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发觉这样划分的必要性在减弱,以至于到最后两册,单元名称全是“学会读书”了,虽然有“授之以渔”的用心,却也会被揣摩成划分的难以维济了。

并且从5、6两册所提供的读书方法来看,如下:

(学会读书一:吟哦讽诵而后得之)(学会读书二:品味·感悟·欣赏)(学会读书三:学学牛吃草)(学会读书四:阅读有独特的感受)(学会读书五:借助注释学文言)(学会读书六:读书动笔)(学会阅读七:比较与辨微)(学会读书八:迅速捕捉阅读信息)(学会读书九:疑为学之始)(学会读书十:知人论世读经典)(学会读书十一:横看成岭侧成峰)

其实这些读书方法教师也很难在具体阅读教学时贯彻。一则,它是笼统的经验总结,缺少可操作程序;二则,它并非全新的知识,在前两年的教学中师生一定是不同程度上提及、运用这些方法的。换句话说,它来得迟了点。

(二)具体单元选文的组合

再从具体单元选文来看,有时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活动和专题等整合得相当合理,容易获取整体的语文教学效应。如:

第1册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1.为你打开一扇门(赵丽宏)

2.繁星(巴金)

3.冰心诗四首(母亲、纸船、成功的花、嫩绿的芽儿)

4.“诺曼底”号遇难记(雨果)

5.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韩非子》)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

诵读欣赏古代诗词四首

次北固山下(王湾)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赤壁(杜牧)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泰戈尔诗三首(金色花、告别、榕树)

写作:有感而发

综合实践活动:我爱文学

这里因为“文学”的丰富性使得本单元的内容轻易地整合到了它的名下,散文、诗歌、小说、寓言都是文学的样式。文学的确需要“有感而发”。

但也有不少单元整合得比较勉强,如:

第2册第四单元(动物世界)

14.松鼠(布丰)

15.松树金龟子(节选)(法布尔)

16.国宝——大熊猫(叶永烈)

17.黔之驴(柳宗元)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

蝉(虞世南)孤雁(杜甫)鹧鸪(郑谷)

写作:抓住特点介绍动物

综合实践活动:保护野生动物的一次活动

前三课的确主要在介绍动物,而寓言则是另有深意,三首托物言志的诗歌更不在写动物。

再如:第3册第四单元(江山多娇)

16.小石潭记(柳宗元)

17.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8.阿里山纪行(吴功正)

19.美丽的西双版纳(李舵)

20.蓝蓝的威尼斯(马信德)

诵读欣赏古诗三首

望岳(杜甫)钱塘湖春行(白居易)登飞来峰(王安石)

写作:写参观游览的文章

口语交际:假如我是导游

这里,《阿里山纪行》、《美丽的西双版纳》倒是符合“江山多娇”的意味,而《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更在于寄托一种情绪。

又如:

第2册第五单元(人与环境)

21.苏州园林(叶圣陶)

22.都市精灵(舒乙)

23.幽径悲剧(季羡林)

24.明天不封阳台(杜卫东)

25.治水必躬亲(钱泳)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三)大地上的事情(苇岸)

写作: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

《都市精灵》、《幽径悲剧》的确在讨论人与环境,《苏州园林》从人与环境和谐的角度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治水必躬亲》却是人物轶事,重在写入罢了。

(田明亮江苏省苏州市苏州中学)

司马迁的败笔

罗发武

司马迁和他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在史学史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已成定论,无庸置疑。《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班固说:“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史记》的文章具有独创的风格,唐朝韩愈称其“雄深雅健”,宋朝苏辙称其“疏荡颇有奇气”。

高中语文教科书传统篇目《鸿门宴》一文,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天下而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绘了许多富有戏剧性的难忘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鸿门宴上剑拔弩张,杀气冲天:“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此时,身处“鱼肉”地位的刘邦坐不安席,机警地托词离宴。语文教参中说:此时樊哙、张良“会意随出”,宴庭内外一片混乱。并称赞司马迁“描述却有条不紊”。笔者不敢苟同,觉得这一节中,司马迁的叙述恰恰是散乱无章,败笔多多。现不揣冒昧,列举如下,以供商榷。

其一,原文中只写了“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此处对张良只字未提;更看不出两人“会意而出”樊哙是刘邦“招出”的,他会何意?是会“开溜”之意?可见,“教参”对此评价不实。

其二,前文对张良未做交代,等到为“未辞”而犯难,樊哙说出“何辞为?”的一番理由,“于是遂去”后,才冒出一句“乃令张良留谢”。既已“于是遂去”,又“乃令张良留谢”。那么,下文中的张良问,刘邦答,又是怎么回事?这种问答到底是张刘间的对话呢,还是借助“信使”完成的?语意不明。

其三,等交代过沛公“脱身独骑”“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后,司马公又冒出一句: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沛公既已“道芷阳间行”,又如何“谓张良曰”呢?不合逻辑,令人费解。

上一篇:千秋煤矿2011年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办法下一篇:公路工程施工各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