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音乐教学

2024-08-25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音乐教学(精选12篇)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音乐教学 篇1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音乐教学

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树立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是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作者的认识与做法:灵活多样、声情并茂地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其跃跃欲试: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音乐活动;合理运用电教手段教学,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 者:宋东禹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组织部,江苏,南京,210013刊 名:文教资料英文刊名:DATA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年,卷(期):“”(5)分类号:G63关键词:音乐教学 学习兴趣 主动参与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音乐教学 篇2

一、在数学教学中增强教学语言的吸引力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语言是传递教学信息的最重要的工具, 为吸引学生主动参与, 老师在语言上要从以下几点下功夫.

1. 语言要清晰简明. 教学时, 老师面对的是众多学生, 所讲授的内容对学生来说也是生疏的, 故老师的教学语言要声音洪亮, 吐字准确、清晰. 再者, 老师所讲内容要让学生去接受. 所以,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语言要简明扼要, 减少学生记忆、加工的负担, 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来参与.

2. 语言要生动幽默. 活跃的课堂气氛, 学生才能有兴趣来主动参与, 所以, 把生动幽默的语言穿插于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 比如一些形象有比喻、顺口的口诀、小品化的表达都可适时地加入课堂中.

3. 语言要富有启发性. 学生的主动参与需要老师语言上启发引导,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老师要按照知识的具体内容创设思维情景, 提出问题, 引领学生的思维.

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要激起学生生动参与还应协调好教与学的节奏

教学过程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 教与学的节奏一致, 才能形成共振, 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审题不能一读而过, 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解题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它是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综合应用. 而题目是解题的依据, 故审题是解题的首要步骤, 审题时要逐字逐句地审, 教师适时地向学生提供思维信息, 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 使学生的思维节奏与老师的语言节奏合拍.

2. 数学教学过程中, 知识推进的步子宜小不宜大. 数学的全部内容是一个庞大的复杂体系, 数学教学是把数学知识一点一点地、循序渐进地分解到每一节课中的, 因此, 数学教学是按知识点来教学的. 另一方面, 又由于学生的基础、水平、能力不同, 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困难需要解决, 这都决定了数学教学过程中, 知识点推进的步子宜小不宜大.

3. 适时增加一些小结与体会. 一次一次学的知识点都是凌乱的, 并且学生由于是第一次接触, 大多数人不能进行归纳整理, 故在教学时应适时增加一些小结, 把所学知识点纳入到数学理论体系中, 这样可使学生的知识上升一个新台阶, 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要激起学生主动参与应充分展示思维过程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 不管是概念、规律, 还是解题, 其教学过程都有其严密的思维过程, 要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针对不同的数学概念充分展示各自的形成过程. 数学概念的形成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根据某些具体事实概括出新概念, 二是利用旧知识类比同化引导出新概念. 这两种方式都是要经过抽象、概括的思维过程, 这个过程要充分展示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激起主动参与. 如讲授“射线”这一概念时这样引入: 现实生活中的手电筒, 它射出的光束具有这样的特点: 从一点向一个方向射出, 有起点无终点, 抽象出其图形, 再与直线对比, 最后总结出射线的定义.

2. 讲授数学规律应退回到具体问题中去, 重新展示其加工、制作等思维过程. 数学规律包括数学里的法则、性质、公式、定理等, 它们都来源于实际问题, 又是解题的基础和依据. 要让学生掌握这些内容, 必须回到具体问题中, 让学生“参与”探讨其形成过程, 重新展示其思维过程. 例如, 讲授“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时, 应先复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 观察其上的任一点的特征, 归纳总结出这个性质.

3. 讲授例题时更要充分展示其解题的思维过程. 解题是概念、规律的综合应用, 其逻辑性很强, 不充分展示其思维过程, 学生就不理解, 无法主动参与. 例如解如下方程组:

若直接消元求解太麻烦, 应采用以下思维过程: 首先让学生观察看出第二个方程中的x, y的次数分别是第一个方程中x, y的次数的二倍, 由此很容易想到已解过的方程组:

这个例子就把观察、分析、联想等思维方式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来学习.

总之, 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从多方面想办法, 使学生乐学、爱学, 形成主动参与来学习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王刚.工科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1 (1) .

[2]范六一.浅谈数学教学的反思[J].新课程学习 (上) , 2007 (7) .

[3]马书燮.数学史与高等数学教育[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1 (1) .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音乐教学 篇3

一、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喜欢学、想学、要求学,这种心理活动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观动力,心理学称之为学习动机。有经验的教师善于利用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本身感兴趣的特点,巧妙地使这些学习过程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激发学生想学习、要求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习更多的知识。当他们一旦对学习过程不感到新鲜有趣,或者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这时,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评价很重要。教师的评价必须从肯定成功为主,同时,根据具体情况,引导学生认识到还要从哪些方面努力才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这样,可以转化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新动力,还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学以致用,把学习和它的社会意义联系起来。

学习动机不是一天两天可以形成的,必须长期培养,教师重视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就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直接影响教学效率的重要的心理环境。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栗的心理上面写上平正的文字,正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正的文字是一样的。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影响很大。学生十分喜欢自己的老师,那么老师的一切合理要求都会畅通无阻,课堂教学也就能进入师生和谐共振的良好状态,达到教学目标。

因此,教师要摆脱“师道尊严”的旧观念,在教学中应以真挚的爱生之情去换取学生对教师的好感,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让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乐于和教师交往,从而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多给学生参与机会

坚持并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是新世纪人才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作为教师应该多创造多种有效的参与机会,多给孩子表达个人见解的机会,使他们得到锻炼,培养自信心。

参与方式多种多样,如集体讨论、小组活动、独立学习、实践操作等等,教师要多创造机会。

比如:作业往往是教师布置,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如果交换一下,让学生尝试参与作业设计,就会大大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学生根据课文的重难点设计出不同的作业,教师再精心挑选,这样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四、允许孩子出错

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勇于接受学生的批评意见,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和观点,让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发展。对学生的不同意见不要轻易地做出否定的评价。一个富有创造思维过程的错误答案也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要尊重、理解和宽容他。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鼓励和期待。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五、鼓励全员参与

在教学中,往往有的学生在思考问题。而有的学生不愿动脑,等待他人的答案或开了小差。因此,在课堂上还要多创设全员参与的机会,要求人人动口、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音乐教学 篇4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学习体现了学生的主动精神,为学生营造参与的氛围和机会是使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需要教师提供良好学习氛围。下面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一些认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拥有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己的机会。

一、设计好教学环节,提供学生动手的机会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是从直观思维逐步发展到抽象思维,学生只有在摆摆、数数、画画、量量的实际动手操作中去体会和理解。那么就要求教师认真设计每一个环节,尽可能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去感悟。

如低年级的退位减法“13-5”,教师可以发给每个学生1捆小棒另3根。让学生试试取出5根可以怎样取?有的学生从一捆中抽取5根,有的学生先取出3根再从一捆中抽取2根等等。这时教师提问:“为什么不能直接取?”“先要干什么?”“拆开的一捆有几根?”这个教学活动的设计,有两个明显的特点。1.每个学生都兴致致勃勃地投入到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去。2.将抽象的数据计算,通过“物化”的动手操作和“内化”的语言表达,使学生懂得退“1”作“10”的道理。

二、正确引导学生发言,诱发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在教学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新的问题。对于教学中经常出现与预设不符的问题,教师要注意正确地引导,激发学生发言积极性。

如教学“可能性”一课,“一定、不可能、可能”三个数字概念。然后,出示例2:判断生活中几种现象的可能性,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生1:我们组认为“三天后下雨”是不可能的。师:同学们对此意见有什么看法? 生2:我们组也认为是不可能的。因为三天后的事情谁也不知道。这时,另外一组的一个男生连手也没举便说:“我认为没准。”

(班里的学生都笑了起来,可教师并没有理睬这名学生。也许怕出意外枝节,也许„„继续提问其他学生)生3:我们认为应该可能的。因为三天后可能下雨,也有可能不下雨。生4:三天后下不下雨,看看天气预报就知道了。(教师又付之一笑,课掌教学继续进行„„)针对生4的发言,教师大可以去和这位学生握手表示认同,予以肯定:“我跟你握手,是因为你懂得了看天气预报,假如现在不看天气预报,用上‘一定、可能、不可能’该怎么说呢?”如果这样紧紧抓住学生的发言,自然地引导,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顺利地进入下一个

话题,丝毫没有“急转弯”的生硬。而生3的理解正是他生活经验的反映,“没准”正是不确定的生活语言‘。如果教师抓住这个生成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没准”用我们刚才总结的“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你认为哪个更合适呢?这样的自然引导能使数学学习与生活贴得更近,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数学语言的含义。

三、精心设计练习,让每个学生拥有成功的体验。

承认个别差异、尊重个别差异是现代教育观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看到每个学生都是特殊的个体,在儿童进入小学时,其知识准备、身体素质、兴趣爱好以及其个性品质都已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就学生自身而言,在某些方面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了解学生、掌握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及个别差异,研究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发展的可能性,打破传统教学中“一刀切”做法,采用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都得到最佳发展。如四年级学生在学习乘法分配律后的巩固练习中,教师安排了三道题目:(1250+25)×

4、(40-4)×25、48×125,要求是基本完成前二题,第三题为思考题。练习后,教师特别安排几个基础差的学生上黑板演示第一题的解法。虽然这道题全班都能做正确,但这几个基础差的学生上台后,当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时,也能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对于下一次的参与,他们也跃跃欲试。第二题,请一部分的中等生演示,有的学生做成(40一4)×25=40×25+4×25。这时,教师并不急于否定这个学生的做法,而是指出“做这一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这个同学的方法正确吗?”“现在括号内是两数之和还是两数的差?”从而让这个学生悟出错在哪里。即使对这样的学生,教师为了鼓励他解题方法上的微小成功,还是给这个学生一份小小的奖品。第三题的解答可以在共同的讨论中进行。这时一部分优等生纷纷表达自己的解法。有的说48×125=(40+8)×125,有的说48×125=6×(8×125),教师这时可以不失时机的提出:“为什么要把48转化成‘40+8’或‘6×8’”,通过说算理的活动,带动中、差生上一个台阶,同时又让基础好的学生有一个表现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音乐教学 篇5

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云南省麻栗坡县新寨中学 杨世梅

邮政编码:663612 联系电话:***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改理念的不断渗透,大部分教师已融入到课改实验中,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剖析和改进,对新的理念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长期以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主动发展一直是困扰教师施教的一大难题。很多教师也对此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但收效甚微,现我就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学习。常有学生说:“怎么背也记不住。我不喜欢历史课”。当学生被简单机械重复的习题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当祖先鲜活的历史现象被分割成死气沉沉的历史概念的时候。当人类几千年的风云变迁被简化为几个社会形态的变革时,也难怪学生会有如此的感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学《夏、商、西周的更替》时,播放电视剧《雍正王朝》主题歌《得民心者得天下》,学生听了熟悉 的歌曲后,教师布置任务: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分组讨论,用夏、商、西周的更替来论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再如教学《春秋战国的纷争》时,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为“春秋组”,一组为“战国组”,学习完相关内容后,使两组同学分别展示收集到的相关成语,并分别选派一名同学口头讲述一个成语故事,看谁讲得好,讲得生动,通过此活动的开展,激发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自主去了解和学习历史。

针对学生难以记住历史知识这个特点,把重要知识点融入到故事中去,或者用便于识记的口诀帮助记忆,如:“人文初祖”是黄帝,禅让制度尧舜禹,第一夏朝禹建立,奴隶社会从此起。让学生在简单有趣的口诀中记住历史知识。由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我国古代学者认为“亲其师、信其道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意在教学工作中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每一个学生,在师生之间营造一种融洽的情感,通过情感的沟通,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当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尽力做一名善意的鼓励者和欣赏者。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生命活力和聪明才智的自由天地。使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获得主动、持续发展的动力。

3、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长期以来,传统的课堂教学上教师形成了习惯,按预设的教学设计上课,习惯于学生默默听讲,记笔记,不要节外生枝,确保教学内容顺利完成。新课改后,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个别发展差异,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再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所涉及的人物、事,举不胜举,作为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掌握,更不可能把已知的知识全部灌输给学生。“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给学生怎样掌握知识的法宝,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自己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机遇,让他自己去把握;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使学生自己通过“愿学”,“会学”最终达到“学会”的目的。

4、尊重主体,运用机智,互动生成,共同成长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是互动的过程,是师与生的互动,也是生与生的互动,学生主体性发展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不仅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运用机智,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而且还要鼓励学生去思考、探索。例如教学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秦王扫六合》时,安排学生观看《英雄》这部影片,并要求学生对这部影片所反映的历史问题进行评价。由于是观看影片,所以学生很乐意。但对历史问题进行评价,学生肯定众说纷纭,而大部分学生只局限于影片精彩的武打技巧和气势如宏的场面,而对所反映的历史问题思考甚少,待学生评价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 影片着力刻画了一个气势如宏,雄才大略,一心平定四海的帝王形象。当时的赵国人,不仅是讨厌秦王,而是刻骨铭心的憎恨秦王。(秦曾坑杀赵国降卒40万),于是赵国的长空、飞雪、残剑、无名多名剑客计划刺秦,残剑先前就已经有机会刺杀秦王,但他没有刺杀秦王,因为他已悟出了“天下”的道理,已彻底放弃了刺秦。但无名却执意刺秦,并练就了“十步一杀”的精湛技艺,并获得了刺秦的机会,但就在他在去往刺秦的途中,被残剑阻挠,告知了无名为了“天下”的道理,无名最终悟懂了这个道理,没有杀秦,最后面对漂亮的箭雨慷慨赴死,只是为了证明秦王法律的威严。秦始皇虽然在平定六国时杀人如麻,但秦一统天下,结束中国几百年来的分裂局面,车同轨书同文,成为此后大一统国家的始作俑者。由此告诉我们,要想使人民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稳定生活,只有摆脱战争,如果战争一天不止,人们终将生活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战争是人们痛苦的罪魁祸首。这样将抽象的史实与现成的影视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重新品味到学习历史的乐趣,拚弃以前靠死记硬背来学历史的难堪,既尊重学生这一主体,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学习历史的自觉意识,使教师和学生互动生成,共同成长。

5、把学习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传统的教学大部分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记,形成学生被迫接受知识,而没有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每个学生的所想、所思、所疑、所悟,教师无从得知,新课改后,要求把学习的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把课堂还给学生呢?首先,要求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情感交流,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尊重、理解并爱护每个学生的思想情感;再次,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力争把“提问权”和“评议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的内在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从原有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我们这些地方少数民族多的优势,让学生去实地调查了解、参观壮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现保存的手工织布情况,要求学生做到对现存的织布其起源、发展经历、现在的发展状况等方面做详细的调查和记录,然后将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融入到教材中。教材中对织布的记载可追朔到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就已经会纺线、织布、制衣。后经过历代祖先的共同努力,不断更新和完善纺织技术,到汉代就会使用提花机进行纺织,并能织出色彩鲜艳的丝织品。后又经过历代纺织工人的进一步探索和改进,由以前的手工操作的小作坊发展到现在的工业化、大规模机械化生产。而我们现存的壮族、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手工纺织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还保存着汉代的纺织特点,但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探索、更新和改进,在纺织的细腻程度、图案的制作、色彩染制等方面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就将初始特点和时代特色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超长感染力的民族纺织特色,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活跃在当今纺织业的环境里。这样,使学生亲自去调查了解,并将所获得信息与教材进行比较,获取知识,让学生知道自己身边就有丰富的历史资源,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和发现。具此,变以往的死记硬背来获取历史知识为用亲身体验来获取历史知识,使学生记忆十分深刻,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创造性得到张扬,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利用乡土教材和参观访问等课外活动方式开展教学,把课堂知识与课外知识融为一体,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具体化。

1、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先民的活动给历史留下了深刻烙 印,在祖国各地都有许多富有地方特点的历史文化遗迹、遗址,流传着许多具有神奇色彩的典故传说。这些都是我们可以与课堂教学相关内容进行结合的宝贵材料。教师应该充分发掘乡土教材的内容,在课堂上深化学生的思想感情,把学生抽象的感情认识变为具体实在的情感体验。

2、情感与思想是相互渗透的,只有触动思想,才能更好地拨情感;也只有真正的动情,才 会有更佳的教育效果,当今,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对人们的思想观念造成了前所未有冲击,连少年学生也不例外。在历史教学中,只有正视和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沟通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师生的情感交流渠道方能畅通,才能使学生从“活的”历史知识中行到启迪。例如,不少学生听到美、英、日等资本主义国爱经济发达,人们的生活如何富裕等,就产生了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错误思想,针对这一点,教师可结合 世界史中“资本主义的兴起”,中国史中“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深刻揭露资本主义资本积累血腥性质;结合中国古代经济、文化发在,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由于明清封建统治制度的腐朽没落和外国侵略造成中国落后的原因的分年,结合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业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等史实的讲解,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篇6

素质教育的要点之一是促使学生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是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必要条件。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探究和主动学习,才能让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真正实现素质教育。那么,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所谓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同等的人格地位,享有相同的权利。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的过程。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条件。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会产生对话的欲望,课堂才能实现智慧的碰撞、经验的共享、心灵的契合和理性的升华。师生之间这种平等的双向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教师与学生平等。教师应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乐于和老师交往,主动地参与学习。努力拉近与学生间的心理距离。教师除了在课堂上以平等、热情的心态对待学生外,还应在课外舍得感情投资,多接触学生,主动找学生谈心,询问其学习、生活情况。

二、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刚进入一年级的孩子,大部分都受过学前教育,所以说,他们对数学并不是一无所知,但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却是不尽相同的。因此,在上第一节数学课《生活中的数》时,我先让他们观察新的学习环境――教室,让他们寻找教室中的数。然后领学生到校园进行参观,寻找校园中的数。我告诉学生:“这就是数学,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学生逐渐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

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可以这样设计:请学生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并仔细听老师要求。如果有8块月饼,平均分给小军和小丽,请用手指个数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学生很快伸出4个手指。接着问6块、4块、2块。最后教师说现在只有一块月饼,要平均分给小军和小丽,请用手指表示每人分到的月饼个数。这时许多同学都难住了,有的同学伸出弯着的一个手指,问他表示什么意思,回答说,因为每人分到半个月饼。教师进一步问:“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半个’吗?”学生被问住了。此时,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成了学生欲望。

三、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可赋予知识声、形、色,能使知识由抽象变具体,由静态变为动态,由复杂变为简单。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能形象逼真地为学生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能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增加课堂教学密度。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给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数学课堂更加高效。

四、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要想使学生主动听课、积极动脑、学会学习,就必须在课堂上使他们有效地把全身的各个器官利用起来。教给他们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他们独立学习、主动思考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主动学习。课堂上首先要使学生学会听。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专心听讲,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还要认真倾听同学发言、听同学发言中存在什么问题。我在教学中,当一个同学发言后,总是让其他同学对这个同学说的话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找到优点和不足。其次,要让学生学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自己想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不讲或适当点拨。在教学中可以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材料,观察材料要准确、鲜明,要能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由教师带领学生观察,给学生观察提纲提示,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做出判断。

五、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数学大多是枯燥无味的,因而教师应不失时机的增加一些趣味性的环节。例如:我在上“周期现象的规律”时,为了让课堂更生动有趣,增设了一个游戏环节。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我们就捉他。小组内每人依次说一个字,谁说到最后一个“他”字,就被淘汰。然后让小组汇报谁是第一个被淘汰的,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说一说他被第一个淘汰的理由。整个游戏活动学生们充满了兴趣,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运用了知识,巩固了知识。

总之,教师要把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体,他们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时,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把知识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另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还很多,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及时总结,并恰到好处地运用,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音乐教学 篇7

首先谈谈高效复习的定义, 我们教学中的目标, 从广义上来讲就是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 学生相应能力的提高, 情感价值观得到提升和升华, 从狭义上来讲, 就体现在学生的考试成绩上, 特别是中考的考试成绩上。所以从狭义上来看, 我们的效率就是指学生的成绩和所用时间的比值, 其比值越高, 有效性就越高, 这样的定义有利于我们定量地分析复习的有效性。有效性到底怎样可以作为一个比较, 也有利于我们的减负增效, 当然从某种程度上也比较狭义。下面笔者就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充分备好课, 制定好复习规划

教学实践表明, 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就同一教师来说, 进行观摩教学时, 教学效果一般都比平时好, 原因并非观摩教学时, 教学能力提高了, 而在于教师备课比平时充分得多, 进行了认真的筹划和精心的设计。同样在复习中的备课也是一样重要, 当然复习课的备课也与新课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 复习课的备课

复习课的备课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掌握程度的基础上形成的, 它是在一系列的反馈中形成的。哪些是学生已经掌握的, 哪些是需要着重强调的, 这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学习反馈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的。事实证明, 做好各种研究的备课有效性是远远高于对于学生不了解的备课之上的, 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每一节课学生的学习反馈, 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情况, 这样教学的复习课才是高效的。

(二) 对考试要求的研究

对考试要求, 考试重点、难点、热点研究充分的基础上, 对于复习课, 相对于新课, 更要求教师对考试重点难点的把握。

二、设计好有效的复习练习

练习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 物理练习起着形成和发展物理认知结构的作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 教学的成效与练习有很大的关联, 而对于复习课, 练习的作用更是突出, 好的练习设计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没有思考和斟酌的练习常常是事倍功半, 有的时候还会出现副作用。那么怎样把练习做得更高效呢?1.要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 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学习情况, 对考试范围要把握准确, 要求我们平时花更多的时间来研究教材、研究考试, 花更多的精力去了解学生。2.要因材施教, 为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练习,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不可否认, 学生也存在个体差异, 有的时候个体差异还很大, 所以我们要为他们设计不同的练习, 也就是我们需要对学生有深刻的了解, 对教材和考试有更深的理解。

三、继续激发学生的兴趣

无论什么事情, 人们对它感兴趣, 才会主动去做, 自动去学, 效率自然就高, 反之, 没有兴趣, 强迫去学, 高效也就无从谈起。教育心理研究表明, 当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时, 就可使学生在学习时集中注意力, 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 从而获得较多的、较牢固的知识和技能, 表现出喜悦和求知欲。培养、维持学习兴趣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当然复习的兴趣特点和新课还是有一些区别, 比如, 新课兴趣的激发可以通过实验等一些来加强, 复习课则不再使用此种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四、培养和维持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学校的教育中, 关系最紧密的莫过于师生之间。师生关系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习效果, 也关系的学生的人格和思想的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还有利于学生高效的复习, 师生关系好, 一方面学生就更喜欢这门学科,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和稳定开展;关系一般或者对立, 学生往往会把对教师的不满迁移到学科上了, 也不利于教学地顺利开展, 课上会常常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相对来说, 效率自然也就低了。

五、创造一个良好的复习氛围

我们知道, 任何时候环境对我们的影响都是不可忽略的。要高效的复习, 我们必须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复习氛围, 这个氛围包括学校硬件条件氛围和软件条件氛围, 特别是软件条件氛围: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竞争的氛围, 互相帮助的氛围, 充满正能量的氛围, 当然这些氛围不是我们某一个教师就能创造出来的, 需要学校和各个教师的共同努力。

以上是笔者对如何高效复习的一些看法, 随着教学的继续深入和发展, 相信会有更多的认识和补充。

摘要:进入下半学期, 又到了学生进入下一学年的学期, 特别是九年级学生, 到了中考的关键时期, 复习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此时作用至关重要。

关键词:高效复习,复习计划,复习练习激发兴趣,复习氛围

参考文献

[1]曾春艳.浅谈如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J].新课程:教师, 2010 (8) .

[2]张文杰.浅议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 2010 (S1) .

如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信息技术课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 情感互动 教学理念 趣味性 科学评价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生会在电脑上玩卡通游戏,中学生喜欢QQ聊天,打各种游戏,有的学生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晚上偷偷溜出去通宵上网,白天上课则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如果在信息课上问他们打游戏的水平怎么样,他们说得滔滔不绝,但如果问他们对真正的信息知识了解多少,他们会连连摆手,露出尴尬的笑。由此可见,我们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误入了歧途。如果我们把孩子打游戏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专业的信息技术上来,我想,信息课一定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这就需要信息教师认真思考,采取精妙的、新颖的、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手段,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信息课堂,提高课堂效果。下面具体谈谈如何上好信息课。

一、要分析班级学情,与学生情感互动

信息技术学科不比语数外,高考不作要求,只要学业水平测试合格就OK了,无须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导致信息技术课成了学生放松玩耍的机会。学生抱着这种心态带进信息课堂,学情就可想而知了。我们教师在学期开始首先就要分析学情,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以便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教学的针对性更强些。例如,我在上第一节课时就和学生交流,分析信息计算机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的首富是谁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比尔盖茨!”“你们知道中国的首富是谁吗?”学生们又异口同声地回答:“马云!”接着我问:“他们因为什么成为首富的?”学生们说:“淘宝!”我说:“你们说的没错。马云是靠淘宝成为中国首富的,而比尔盖茨是软件大王,殊不知他们两人都与信息技术有关。”学生们发出一片“嘘”声。“同学们,你们知道天上的卫星、飞机,大海里的军舰,以及导弹的发射和气象预报等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吗?”这时学生们才露出惊诧的表情。于是我不失时机地发问:“信息技术重不重要?”学生齐声喊道:“重要!”“那好,既然信息技术重要,要不要把它学好?”学生说:“要!”这样就纠正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错误认识,从而端正了态度。

二、更新信息技术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春风给信息技术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信息技术教师放下了“师道尊严”的架子,打破靠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先进的协同教学模式,实现师生角色转换,把课堂的主阵地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上信息课时,要让学生走进机房,教师边讲理论,学生边上机操作,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一些重难点的地方创设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操作的激情,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质疑探究,使他们耳听、眼看、脑思、手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技能操作,灵活地掌握计算机的专业知识。例如讲授word时,我事先在屏幕上出示电子版,设计的版面新颖、独特,把插图、文字、背景结合起来,刺激学生的感观,然后点出word的操作步骤。接着我给出一个word文档,指导学生具体操作:先给文档加标题,按要求进行段落版本设计,如对齐方式、行间距、首行缩进,按要求进行替换、查找,以及背景、框架、边框、底纹、页眉页码、保存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熟练地在电脑上编辑,在视图、插入、格式、工具中准确找到相对应的操作知识,使原本枯燥乏味的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每个学生都有了成就感,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三、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已经成为教学中的一个热点,CAI在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改善课堂检测手段、增强课堂趣味性、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展示知识的产生过程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优越性。它能有效克服传统教学中的某些缺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辅助工具。CAI可以通过动画多媒体手段向学生演示逼真的现象和过程,提供给学生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一些教学课件具有多功能,时而演示卡通动画,时而插入音乐,不仅能提升教学效果,而且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对学生有启发、诱导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有些教师认为:几何画板、PowerPoint太简单,只有Athwart、3Ds Max才能做出上档次的课件,显示自己的水平。其实,制作教学CAI课件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不仅要追求画面的美观和技术含量,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教学实用性。但也要注意在使用CAI过程中,避免教师的工作只是在电脑前敲敲键盘,点点鼠标,甚至连例题也由电脑完全代替,教师成了放映员,教学活动也由原来的“人灌”变成了“机灌”,辅助教学成了代替教学,这样不仅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及时科学评价,给予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的勇气和信心

在信息技术课中,要对班级学情做出适当、科学、有效的评价。教师对每一位学生要用公平公正的眼光看待,特别是学困生,对于他们的每一次进步,都不要吝惜赞扬的话语,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对他们的错误要有包容之心。教师对他们进行精心辅导,帮助他们树立要学、想学、乐学、学会信息技术知识的勇气和信心,为他们在高二通过学业水平测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教师要想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就要精心备课,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享受中融入你的教学中来。

【参考文献】

如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篇9

[关键词]主动性 动口 动手 动脑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对语文课程这一目标指向促使每一个从事语文教学的人不得不深入思考如何“形成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的课题,也促使大家在思考中实践探索。

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强烈感受到:语文学习若是依旧停留在听听、记记、背背这层面,学生还是习惯于被动接受,那么,要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将只是一句空话。必须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动起来:动口、动手、动脑。

(一)让学生的口动起来

一、努力提高朗读质量。朗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一直被普遍采用。但是长期以来,朗读已经异化为语文教学的一道程序,枯燥乏味的陈规,有很多学生的朗读成了有口无心的小和尚念经。

其实,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感悟是从朗读中获得并体现出来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不只在于让学生吸收遣词造句的精妙,更在于期待学生能在朗读过程中和作品,和作者进行情感的交流,产生思想的碰撞。

令人欣喜的是新教材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极其适合朗读。教师不妨从范读起步,在语音、语调、语速等方面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悉心指导,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受到美的熏陶,激发朗读的热情。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课内外每一次的朗读练习养成高质量朗读的习惯。练习根据文章的内容和基调,从句子表达的语气和情感出发,读出高低升降、轻重缓急的变化。读时,让学生联系过去相似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和联想,将文字符号转化为生动可感的画面,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充分地读,会增强学生对言语的直觉感知能力,同时生成阅读的愉悦。

二、设置形式多样的说话练习。口语交际能力是语文素养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但在传统教学中,这一点并不被重视,教师的一言堂会阻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要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为他们创设“说话”的机会。在实践中,我发现口头问答、口头复述、口头解说、口头作文、讨论、辩论、访谈、讲演……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说话练习中,教师除了能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语言表达的要求:说话时有中心,有条理,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观点要清晰、有理有据,说话考虑对象、场合,学会倾听等等。更可以让他们通过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与交流共享情感,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语文世界的美妙。教师还能适时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审美情趣产生积极影响,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这里举一个例子,在涉及成长这一话题时,我设计了“成长的烦恼”访谈系列活动。首先请同学们畅谈自己的烦恼。然后请他们通过采访家长、亲戚、任课老师、学校领导等对象了解成人们在青少年时期的烦恼和现在的烦恼,以及他们对待烦恼的态度。在此基础上再请同学们谈谈对成长烦恼的看法。通过活动,学生们认识到每个人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有烦恼,有烦恼很正常。也认识到烦恼是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排解的,积极健康的心理很重要。还有很多学生意识到自己目前的烦恼颇有几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也有学生在家庭教育上、情感交流上开始体谅父母。学生们以极高的热情参与了整个活动,在交流中学生不仅获得口语交际锻炼,更构筑了健康心理。

三、努力扩大学生的诵读范围。常说语文学习需要积累,这种积累不仅是语言文字的积累,更是学生阅读经验、文化底蕴、情感态度、思想审美等的积累。正如俄国作家鲁巴金所言“阅读,就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这种“思想的建立”只是倚赖教材所列篇目是根本无法达成的,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外诵读:中外文学名著、文化名人散文、优秀报刊等。教师也可以依据教材做一些辐射性的推荐阅读。推荐诵读文章涉及作家的其他代表性作品;对只是作品节选部分的课文,推荐阅读整部作品;推荐课文的相关评论;由课文推荐阅读作者;尤其要注重同题作品和同类作品的阅读推荐。如学习《斑羚飞渡》,我推荐学生阅读了《藏羚羊跪拜》、《镜头下逃命的藏羚羊》、《守望藏羚羊的日子》、《狼行成双》等。比较阅读,有助于学生对作品主题的理解深入透彻,也有助于培养举一反三的思维品质。

总之,进行的课外诵读延伸范围一定要广:古今中外、诗词曲赋、文史经哲、报刊杂志,单本套书等等。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读不同种类的书,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营养。读书不是学习的唯一,但要天天读书,用好书滋养自己,使精神高贵起来。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碰撞,打下坚实的厚重的文化素养。通过诵读学生还可以汲取思想营养,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健全人格。

让学生的手动起来

一、“不动笔墨不读书”。教会了学生读书时动口,还要教会学生读书时动手,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我曾给学生讲毛泽东等名人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意识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个阅读习惯的重要性。习惯的培养可以从摘抄、批注入手:让学生把自己赏识的词语、句子、材料作些分类摘抄。我又从散文和诗歌教学入手,让学生圈圈划划觉得运用精妙的词句,在文章的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甚至平淡处加注。在自己与作品产生情感交流或引起思想碰撞的地方记下自己思维的火花;在激起自己联想和想象的地方录下自己思维的轨迹……引导学生学习从整体到局部对文章进行一番评论。教师在教学中这种有意识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思维极其活跃,而且易于消化吸收,学以致用,在需要时参照、借鉴。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一项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的情感体验,阅读要出情、出意、出新、出彩,重在有新的感受、新的理解、新的意境、新的评价、新的问题和新的思维方式。教师对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注重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素养的积淀相当有益也极为重要。

二、搜集、整理、汇编资料。身处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信息素养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读写算”方面的知识与能力一样重要。我们的学生必须拥有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

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极大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能开阔思路,接触到百家思想。在丰富资源环境下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的过程中,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

搜集、整理、汇编资料的能力需要在反复的实践中培养,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创设锻炼机会。学生除了要掌握传统的分类摘抄,更要学习利用索引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利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查阅资料,还必须学会与他人合作。有时我在课前将所需资料整理好,保存在某一文件夹下,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来选择相关信息。有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人物或事件等,由学生去因特网或资源库中搜集素材。为此,我设计了“漫游语文世界”,“黄河畅想”,“漫步月球”等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活动。小组成员要合作搜集信息,合作展示活动成果。我告诉学生,现代社会不是谁的记忆力强谁占先机,而是谁能够占有大量信息并能够筛选信息,谁能更好与他人合作,谁更有主动权。每个人都应为着适应去掌握这样的技能。而这些能力的获得与发展正有赖于我们平时的语文学习。

三、勤习作。写作是动手能力中的重要一环,它能让学生学会和自己的作品对话,和自己的心灵对话。可一提作文学生就怕,写作本是生活的需要,是有话要说,有事要叙,有情要抒。而眼下很多学生作文泛泛而谈,空洞无物,缺少真情实感。《课标》明确提出写作要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我以为引导学生克服畏惧心理是勤习作的第一步,而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则又是帮助克服惧怕心理的第一步。那么,在广泛阅读基础上写读书笔记,因势利导的迁移性练笔是首选。而且教师的及时肯定与鼓励很关键。

在广泛阅读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作品,感兴趣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理解、观点,展开一些联想想象,发表一些评论,提供一两点建议……通过写可以对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借助文字深刻把握作品。变读为写,以写促读,培养学生的鉴赏力、表达力、创造力。而且教师应及时肯定与鼓励文中的真情,思想的火花,要让他们感受成功,产生兴趣,这对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很有效。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习作也是如此,在一定情境中作迁移练习效果会比较好。如读了《小小的善》,学生开始观察体验反思生活中各类善举,尤其是易为人忽略的小小的善举;读了《爸爸的花儿落了》,学生懂得细心体会父母形式各异的爱的表达;读了《从百草园到三位书屋》,又唤回逐渐远去的童年的记忆……如此情境之下又怎会无话可写?

语文学习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对学生而言,语文学习中的动手习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塑造他们的人格,让他们学会审视生命。

让学生的脑动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发展思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如何达成这个目标的确很值得探讨。我以为有两个方面特别重要。

一、精设问题。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提问,通过精设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与思考。问题的设置应扣住课文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精髓。同时要注重“问”的质量,设计的问题要精当,要有启发性。当然,问题的难易程度,设置的切入口,问题解答过程中教师的引导等都相当重要。

对《伟大的悲剧》一课的学习,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为什么将这次的南极探险称为“悲剧”?又为什么将这悲剧定义为“伟大”?由这两个问题切入,学生对发生事件、事件的意义、人物、人物的精神都能做深入地思考。在《木兰诗》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准确把握木兰这个形象,我请学生将熟悉的中国古代女子,包括古典文学作品中的女子形象(如穆桂英、林黛玉、西施、王昭君等)与木兰作些比较,分析木兰身上所具有的中国女子共性的一面及她具个性的一面。《丑小鸭》是一篇学生极其熟悉的童话,教学时我请学生看了迪士尼拍摄的同名动画,然后提了三个问题:影片对原作做了哪些改动?你认为这些改动有助于表现丑小鸭这一形象吗?通过比较,对作家塑造的这一形象你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吗?如此几问之下学生很快就把握住了形象的关键。

调动学生进行积极思维,提高思维的品质的方法很多,但教师一定不能忽视对问题的设置。

二、鼓励创新。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在教学中要珍惜每一朵创新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

也是在《丑小鸭》这课的教学中,学生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提出:既然影片的改动损害了原作塑造的形象,那为什么还要改?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在肯定了这个同学的提问后,我引导大家就该问题作了些讨论。一番讨论之后,大部分学生对影视作品追求“娱乐性”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一次发问,一次思考提高了大家发现问题的能力,鉴别的能力。我以为教师很多时候不必拘泥于自己课前设下的教学内容,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勇于探究更重要。在漫话探险时,很多同学对古今中外的探险家表达了敬仰之情,对他们探险产生的深远意义做了充分肯定,也有同学对探险产生了渴望。在一片肯定声中有同学提出余纯顺因为季节选择的错误和不愿携带GPS最终导致葬身罗布泊,个人英雄主义要不得,探险绝不是莽撞的匹夫之勇。我们立即为这位同学的精彩发言鼓掌,因他,这场讨论向纵深推进了。

爱因斯坦言“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也是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首先放在首位,而不应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和创造的过程中培养探索技能,澄清和反思自我的能力,以及思想的开放性,对事实的尊重,愿意承认不确定性,批判的思考等,在让他们的脑动起来的时候,切实发展了思维,它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石。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音乐教学 篇10

摘要:自“信息技术”新教材投入使用以来,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笔者,那就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消极的或不受控制的参加课堂活动,这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更糟糕的是学生无心向学使得教学质量大幅下降。本文从该问题的产生原因、纠正该问题的必要性及该采取那些措施做了一较详细的阐述,希望能对读者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关键字:信息技术主动参与原因剖析背景分析途径探析

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参与能力?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动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兴趣作为心理倾向是一种稳定的,而非偶然的暂时性的指向。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对学科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明显地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必须理解,必须掌握的心理倾向,因而就学得十分积极主动,也很有成效。

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首先从培养兴趣开始。

如:在《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这一节的开始,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配套光盘中的作品或者自己收集的一些更有意思的小程序,并辅以声情并茂的解说词。这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使学生们情不自禁想亲自动手制作,这就促使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形成。在课堂上,适时地穿插一些与编程有关的趣闻逸事,并且可以通过榜样的作用,进一步诱发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多样的形式,把枯燥的技术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比如:在讲解程序的编制时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玩游戏的特点,找一些简单小游戏的源代码,让学生自己试着做一些修改,并让他们试试修改后的效果。这个过程不仅可以让他们对游戏程序的运行过程有详细的了解,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学习编程的学习热情使得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越来越高。

其次,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也是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因素。它孕育着巨大的教育“亲合力”,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教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教师所教的课程。情感也有迁移的功能,学生对教师的情感,可以迁移到学习上,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教师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论转化为生动的教学实践,真正做到爱学生,尊重学生,使他们爱所学的知识,更爱教这门学科的教师,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

第三,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兴趣。截然分开成绩与兴趣是不可取的。由于兴趣进而取得了好成绩,会强化学习兴趣,使兴趣产生更大的效能,为学习提供更强的推动力。反过来,如果常常能取得好成绩,也会促进兴趣的产生。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特别是掌握技能比较差的同学时常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每一节课我们都对同学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评选出优秀作品。在巡视辅导中,重点辅导、帮助那些程度较弱的学生,使他们也能被评选上。连续一个月被评上优秀作品的同学,由教师发给电子奖状,一学期结束,获得一定数量多电子奖状,由教师向家长发送电子贺卡,以示祝贺。这些形式给每个学生都带来了希望,使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兴趣越来越浓,学习效果也越来越好。

二、掌握主动参与的方法

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还要掌握主动参与的方法,使参与意识转化为学生的实践活动。

(一)参与思考

独立思考不是异想天开的胡思乱想,必须遵循正确的规律和方法。

如:在学生动手设编制程序前,要将一些基本的语句及编程的基本知识教给他们,然后再去尝试让他们自己动手制作,而到了具体的算法设计阶段,就要求学生要善于观察,思考如何设计等问题了。教师的讲解不宜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

在教学中要创设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通过思考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他们乐于思考,这样在学习中就有了积极性和动力。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因为要做到这一点,不经过独立思考是不行的;而问题提的好,这恰恰体现了思考的深度。

(二)参与实践

实践的过程是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信息技术课堂更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从不会“学”到“会学”,从“会学”到“会用”,实现了从“知识”到“能力”,从“能力”到“素质”的转变。

在学习程序编制的过程中,学生从开始对编程知识一无所知,到认识编程的基本思想,了解编程的基本语句,从而去设计一些简单的程序,完成用程序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正是体现了这一转变过程,在过程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以后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打下了基础。

(三)参与讨论和创新

“当我们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和同学、教师交流自己的知识时,就会使他们欢欣鼓舞,使课上得生动活泼,造成一种集体工作的气氛。”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至理名言给我们这样的启迪:在课堂教学中,要多方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其参与意识,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另外,教师要善于做学生创新的引路人。在课堂上,学生并不需要教师告诉学生“你要创新”,而应进行适时的引导。在学生进行算法设计的`时候,可以通过演示学生作品的形式,暗示一下。如:有的学生虽然设计出了算法,但是却仅仅是教师所讲示例的一个翻版,那么这时候教师可以请其他学生说一说:他们设计的与你们设计的有什么不同?教师可以提示一下:他设计的很有新意,你能不能设计更有新意的呢?学生通过讨论就会想到可不可以不根据教师的设计思路而通过自己的思考将这问题解决得更有新意呢?要相信,学生创新的潜力是惊人的。当教师帮助学生找到了创新的契机,他们的创新精神就会蓬勃而出,创新行为就会迅速体现。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相互之间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将进一步提高。

(四)参与展示

学生在完成了设计之后,最得意的莫过于向他人展示自己设计的作品。这时,就要给他们提供展示的空间,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最佳时间,要鼓励每一位学生把自己的作品给大家看,教育学生,不论你的作品是不是很好,大家对你的作品的意见或建议,会使你的作品更加完美。

(五)参与评价

在展示学生作品时,教师要参与评价,学生更要参与评价,不仅要评价别人的作品,也要评价自己的作品,在评价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对自己和他人形成客观的认识,提高自我认识水平。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真正体现教为学服务这一教学宗旨。

总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更加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主题。我们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之中,努力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传输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主动参与的意识、方法和习惯,使他们适应信息时代的需要,成为有用之材。

参考文献:

1.王盛松,《漫谈“自主”》,《江苏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

2.赵艳辉,《发动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习主人》,《小学计算机教育》2004年第二期.

3.靖国平,《修炼减负内功:由教师主宰到学生主动》,《中小学教育》2005年第8期.

★ 突出教师期望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论文

★ 有效课堂让信息技术教学充满动力论文

★ 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 让学生成为班级活动中的主人

★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

★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的教学论文

★ 让学生从日记中选材作文

★ 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反思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音乐教学 篇11

【关键词】主动参与意识 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呢?

一、营造轻松氛围,注重搭建师生平等交流平台

我们不仅要做学生的良师,更要做学生的益友。“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只有在有亲和力的老师面前,才能毫无拘束地发表个人见解,积极地展开讨论,全神贯注地投入实践,自主能动地参与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放下架子,在学生中消除师道居高临下的传统思想,把自己和学生看成是平等、共同讨论问题的伙伴,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创设特定情境,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是第一要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丰富的情感,生动的语言,形象的事例,以及直观的教具、多媒体等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使他们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领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产生共鸣,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情境的创设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设计疑难问题,注重拓展学生视野思路

其实在我们的教学中,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他们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提出问题情境的创设关键是要求教师要选准新知识的切入点,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要有梯度,承前启后,要有连续性,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引起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教授《社戏》第二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① 课文写乐土平桥村,只用一句话,却表达了多方面的内容,想一想,是哪句话?其中表达了哪些内容?②为什么作者的乐土是平桥村?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乐土的乐的?③平桥村既然是作者的乐土,作者为什么会有乐不起来的时候?通过笔者设计的这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对文章有了深刻的认识。

四、关注深层阅读,注重让学生表达体验和领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阅读,对文章进行深层次分析,体会作者的亲身感受。下面是笔者在听一节老教师上《往事依依》这节课的部分实录:

师:我想请一个同学带着感情读这篇文章的第1段。同学们在听读的过程中想一想:本段在整个文章中起到什么作用。(生朗读课文第1段)

师:同学们感觉他读得怎么样?(生答)还有哪个同学愿望再读一遍?(又一生读)这一次读得怎么样?(读得有感情,好像有点意味深长)突出这点,哪个词最能体现?“年华似流水”,还有“但”字。

师:现在看来同学们读的已经有些感情了,让我们再来齐读这一段吧。(生齐读第1段课文,感情十分投入,在“年华似流水”和“但”等处语音着重。)

师:(在略有夸张地范读这一句时表达出一种感慨万千的情绪。)“年华——似——流水——”,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几个字为什么要如此朗读呢?你们听了我的朗读,从中领悟到哪些感情?

生1:日子过得非常快,年华像流水一样,从小到大,一步一步就流走了,很难再回来。

生2:在文章中表达的是一种感叹,感叹时间过得很快,跟下文的转折正好呼应。

师:同学们说得挺好,忆往昔,感慨万千,这个地方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调,也紧扣了题目,请问同学们,这里紧扣题目的词是哪一个?(生齐声回答:依依)

通过上面深读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教会了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要字斟句酌。

五、运用多种方法,注重将课堂向课外延伸

语文课的外延与我们的生活外延是相同的。课本上的文章只是一个范例,课文学完后,教师应设置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一个更大的问题走出课堂,进一步查找资料,去调查、实验,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他们要为解决一些新问题而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取舍、加工、重组,这样就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语文教学方法有千万种,但是只要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就是成功的教育方法。当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只要善于引导,使之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就一定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有利于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丛淑峰;发挥主体作用,促进主体参与意识[J];教苑荟萃;2011年第8期

[2]程海平;再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J];教育与管理;2010年第5期

(作者单位:郑州第四十七中学)

如何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音乐教学 篇12

一、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模式的尝试

1. 编辑专题小报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就必须还学生以学习主人的位置。我对学生提出了新颖的考核方法:由学生自主组成小组, 民主推选出召集人, 在单元学习过程中, 搜集与本专题相关的信息资料, 每组编辑一份小报, 刊名、栏目自定, 版面设计要集刊头、文章、绘画于一体。学生们兴致盎然地起刊名、定栏目, 查阅文献、上网浏览, 自己动手撰写文稿、排版、美化。公开张贴, 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版面设计奖等, 评选结果纳入学科考核。学生们把他们的智慧创造性地融入了报端, 如在“名人名言”专栏中, 学生们编撰自己的名言, 并大胆署上了自己的姓名……显然, 这样的考核得到了学生的欢迎与肯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实质就在于使一个人努力在某件事上表现自己, 表现出自己的优点来, 在某种好的东西中了解、认识自己……”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增强了教学实践环节, 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培养了合作精神, 又帮助学生形成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提高了学生获得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 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2. 完成行为作业

在调查中发现, 现在的家长忙于生计, 学生与父母很少沟通, 相互间缺乏理解, 面对现状, 我结合相关节日, 根据八年级上册学过的《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情感目标要求, 设计了系列行为作业。如在三·八节前夕, 设计了“我为妈妈服务周”活动, 要求学生帮妈妈做一次家务, 体会母亲的辛苦, 让妈妈宽心;给妈妈写一封信, 和妈妈谈心, 让妈妈放心;对妈妈说句祝福的话, 让妈妈开心。家长们收到信和礼物后非常高兴, 有的家长还给孩子写回信, 鼓励孩子的坦率, 承认自己的疏忽, 两代人的思想得到有效沟通, 家庭环境得以优化。

3. 参与社会实践

教师还需要带领学生带着问题参与社会实践, 以检验课本知识是否符合真理。我们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社会实践, 通过实地调研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例如, 在学习九年级第七课“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时, 学生们兴致勃勃访问了华西村, 亲眼目睹了蒸蒸日上的集体经济;随后又访问了华南村,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与村民零距离对话”、实地参观等形式, 进行全方位调查, 结果发现, 村里50%以上的家庭以编织藤椅为主业, 不少人靠编织藤椅的收入盖起了别墅……同学们意识到, 个体经济在华南村有着强大的生命力。通过实地考察, 同学们清楚地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充满生机与活力, 是符合当前社会发展阶段特点的。从而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这一教学难点的理解, 这也是课堂教学所难以达到的境界。

4. 开展话题演说

一个单元结束, 在征询学生意见后组织话题演说。话题的选择由师生共同甄选、动态生成。由于话题源于学生, 学生在收集资料、现场演说中投入了异乎寻常的参与热情。筛选出来的话题一般都是学生十分关注和感兴趣的, 如“如何与父母沟通”、“非典时期”、“早恋现象”、“上网的利与弊”等。一位学生在演说“如何与父母沟通”时, 引用了肯尼迪在总统就职演说时的一句话“不要问你们的国家能为你们做些什么, 而是问你们能为你们的国家做些什么”, 借此来表达与父母之间关系的感悟。倾听并参与这样的话题演说中去, 无疑会让学生更快更自然地走向成熟。而每一个话题结束后学生的评点交流, 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智慧, 更在互动合作中最大限度地挖掘了个人的潜能和集体的智慧。

另外, 每周“新闻论坛”, 小课题研究, 小论文撰写, 也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生主动参与模式的反思

在教学活动中, 有时放易收难, 很难做到收放自如。为此, 设计时要精心, 组织时要耐心, 做到“放”有中心, “收”有规矩, 要求明确, 才能保证其有效性。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参与方式和要求要区别对待, 在分组时应尽量做到性格匹配, 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在分工合作时关系和谐。例如, 每个小组中都应有善于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和行动组织的学生。

对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巧设妙点两个方面。活动设计必须切合学生发展实际, 不流于形式。在组织实施中, 对学生的帮助要发挥点到为止的杠杆作用, 控制发展方向而不提供具体做法, 及时鼓励而不泛泛表扬, 相信并依赖学生。

上一篇:中医医德医风工作总结下一篇:竞选稿幽默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