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培训提纲

2024-08-04

新员工培训提纲(通用8篇)

新员工培训提纲 篇1

一、企业发展史

20分

二、公司组织机构、主要领导、各部主要职能及车间组织机构与分工

30分

三、公司基本制度培训

90分

1、门卫出入制度

2、吸烟管理规定

3、用工制度

4、请假制度

5、工薪管理规定

6、食堂管理规定

7、宿舍管理规定

8、化学品管理规定

9、财务报销制度***

10、班车管理规定

11、奖励制度

12、保密制度和竞业保密协议

13、公司奖励制度

四、产品基本知识(技术部材料)

五、产品生产工艺过程

六、产业发展基本知识七、二氯甲烷基本知识培训

八、电气电路安全基本知识培训

九、安全生产与消防培训

1、公司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及车间安全管理组织机构

2、消防法常识(疏散、指挥、可燃物常识)

3、公司消防设施介绍

4、消防设施使用说明

5、疏散常识

十、车间日常基本管理制度

1、防尘服穿戴规范

2、风淋操作规范

3、内部通道、标识管理

4、现场5S管理

十一、其它附属材料

1、基本知识答卷四套

2、各工序操作规程

3、公司管理制度本

4、公司各部职能本

5、新编岗位责任制

6、产品宣传册7、7化、五个能力、公司精神 合计:510分钟,自习4-6个半天

90分

60分

20分

60分

40分

60分

40分

新员工培训提纲 篇2

2016年, PETS2考试题型有了较大变化。其中, 写作部分第一小题由原来的短文改错变成对话改写, 要求考生把一篇约200词的对话改写成一篇约80词的短文。对话改写题是一种全新的题型, 作者查阅了目前各级各类主要英语考试的试题, 没有发现其它考试中采用这一题型。另外, 作者也通过中国知网等知名学术数据库检索了相关学术文献, 没有发现专门探讨这个新题型的解体指导之类的文章。本文将从2016年PETS2考试中新出现的对话改写题型的命题特点和考查要求出发, 探讨如何将对话文本改写成一篇连续的短文语篇, 以便帮助考生更好的理解和解答此类考题。

1对话改写题的考查要求和命题特点

对话改写题的题面给出一篇200词左右的对话, 对话通常围绕一个学生日常生活中有较好认知的主题展开, 然后要求学生把对话改写成一篇80词左右短文, 要求短文包含对话的主要内容或观点, 且不能照抄原文的句子或段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能否抓住对话大意和主要内容, 考查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 从而测试学生的语言熟练程度, 语言使用的灵活性和产出能力。

对话改写题中的对话原文一般有两个角色, 对话主题是由两个角色的话轮转换不断推进和展开, 对话往往采用第一或第二人称, 也常涉及到第三方个人或事物。其中, 往往有一个角色是对话的主要推动者, 通过不断的提问来向对方获取更多的信息, 而另一个角色是对话的合作者, 在遵守会话原则下, 回答一系列问题, 使对话走向深入, 让对话主题得以呈现, 内容得以展开, 最后达到交际的目的。而短文不同于对话, 一般用一种人称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向读者叙述故事、发表观点或者介绍事物, 而且通常以第三人称居多。

2提纲法在对话改写题中的具体运用和操作步骤

从以上分析可知, 对话改写有两个关键:一是, 抓住原对话的主旨大意和内容纲要;二是, 将对话中的两种人称 (一般是第一、二人称) 转换成短文中的一种人称 (一般是第三人称) 。在把握这两点的基础上, 用一种人称将原对话语篇的主要内容按适当的结构顺序连结成一篇与原对话内容基本相符的短文语篇。

本文将探讨用提纲法来解答对话改写题, 其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 拟标题。根据对话的内容结构和语气基调归纳出其主旨大意, 草拟出短文标题。这样对话改写就类似命题作文了, 有一个明确的标题指引。

第二步, 列提纲。根据对话的发展脉络, 理清对话的内容结构, 概括出对话主要观点并列出作为一级提纲, 构成短文的宏观结构;然后从对话中找出每个一级提纲的支撑性观点或事实, 列入其下作为二级提纲, 构成短文的微观结构。短文提纲通常列至第二级即可。一二级提纲的次序可以根据短文中心适当地调整, 以更好地实现写作目的。注意, 提纲要使用完整的英文句子。这是关键一步。

第三步, 连成文。把第二步列出的提纲按次序组织成短文, 但初步改写的短文可能在语言表达、内容结构和逻辑连贯上还存在问题, 尤其是人称, 时态, 衔接和段落结构方面, 需要适当调整才能使短文基本完善。

第四步, 定文稿。对短文进行最后的审读定稿, 注意短文可能存在的某些瑕疵, 如代词使用是否恰当, 时态前后是否一致, 句子衔接和段落过渡是否流畅等。

3一个例子

下面就用提纲法尝试将下列对话改写成一篇短文。以下是对话原文,

(The year is 1963 in the USA.Two men are talking in prison.)

A:Why are you in here?

B:I was on the march.

A:What march?

B:Haven’t you heard there was a big civil rights march through the center of Birmingham yesterday.

A:Why was that?

B:I imagine you’re not very interested in politics.

A:I’m a stranger here.I’m from the west coast.Tell me more.

B:It’s like this.We black people of Birmingham want equal rights.We want the same rights as the white people in the city.For years we’ve been demanding better housing and jobs.

A:So you’re telling me that the situation here is bad for black people.

B:That’s right.We’re not treated as equal citizens.We cant’go to the public parks or swimming pools.It’s forbidden.

A:What happened on the march then?

B:I joined in the march and we were marching peacefully along and then the police came up.They told us to go home but we went on.They said that the march had been forbidden, but that wasn’t true.They hit us with their sticks over and over again and put some of us in prison.

A:I imagine that hurt a lot.

B:Yes, my whole body hurts.

第一步, 拟标题。根据短文中A的提问和B回答, 不难发现对话主要讲述了黑人B参与了一次黑人为争取平等公民权利的大游行, 并解释了游行前因后果, 对话旨在揭示美国种族歧视的黑暗现象。标题可拟为“The March on Birmingham”

第二步, 列提纲。根据对话的发展脉络和内容结构, 可归纳出其主要内容为黑人不公境遇, 黑人的游行诉求, 警察当局的应对。这些要点前后相扣, 可列为短文一级提纲, 构成短文的宏结构。然后再从对话中提取具体事实支撑每一个主要观点, 列入其下并作为短文二级提纲, 构成微结构。短文提纲如下所示,

1) The black’s miserable life:

1We’re not treated as equal citizens.

2We can’t go to the public parks or swimming pools.

2) The black’s march and demand:

1We want the same rights as the white people in Birmingham.

2We demand better housing and jobs.

3We join in the march and march peacefully.

3) The police’s cracking down on the march:

1The police come up and tell us to go home.

2They want to forbid the march.

3They hit us with their sticks over and over again.

4They put some of us in prison.

第三步, 连成文。由于这篇短文是叙事性的, 一级提纲不需要在短文中直接使用, 其内容主要由二级提纲叙述的事实间接呈现, 所以, 把二级提纲按次序初步连结成短文即可。短文初稿如下,

The March on Birmingham

We’re not treated as equal citizens.We can’t go to the public parks or swimming pools.We want the same rights as the white people in Birmingham.We demand better housing and jobs.We join in the march and march peacefully.The police come up and tell us to go home.They want to forbid the march.They hit us with their sticks over and over again.They put some of us in prison.

显然, 短文初稿在开头结尾, 段落结构, 人称, 时态, 衔接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注意上文粗体部分) , 需要做适当的调整和修改。改稿如下,

The March on Birmingham

The story took place in 1963, when the black people were not treated as equally as the white people in the USA.They were not permitted to go to the public parks or swimming pools.Besides, their housing was in poor conditions and they did very heavy work.

To demand the same rights as the whites, black people of Birmingham marched along the street peacefully.

But the police wanted to stop them by hitting them with their sticks over and over again.The black people did not give up even though some of them were put into prison.They decided to go on strike until they won the fight against racial discrimination.

观察比较以上初稿和改稿 (尤其是粗体部分) 可以发现, 经过增加开头和结尾使短文的故事性更完整, 调整段落结构以突出各部分间的因果关系, 增加衔接成分使短文前后连贯, 变换单一人称, 时态改成过去时, 至此, 对话改写成短文就基本完成了。

第四步, 定文稿。最后通读检查一遍, 以确保短文中心明确, 结构合理, 语言流畅。

综上可见, 提纲法可以有效帮助考生从对话中提炼出目标短文的中心思想, 内容提纲, 把握短文的逻辑结构, 使短文改写变得有章可循、得心应手。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PETS2考试中对话改写题的考查要求和命题特点以及对话和短文的语篇差异基础上, 讨论了提纲法在对话改写题中使用的具体操作步骤, 并给出了一个范例。

关键词:PETS2,对话改写,提纲法

参考文献

[1]全国英语等级考试[M] (第二级) 考试大纲 (2015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3.

[2]全国英语等级考试标准教程[M] (第二级) (全新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7.

[3]http://sk.neea.edu.cn/yydjks/index.jsp[OL].

企业新员工培训 篇3

企业往往都期待新员工能在最短时间内融入企业,并迅速进入岗位角色,成功地从“局外人”转变为“企业人”。从员工培训角度考虑,新员工角色转换及企业招聘预期目标的实现,不仅涉及培训制度设计、培训内容确定与培训策略选择,而且还涉及风险规避。因此,及时、规范、科学合理的新员工培训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企业培训是新员工从社会人转变为企业人的过程,其有效程度直接关系到企业培训投资的回报率,并最终影响组织绩效与新员工职业生涯发展。企业新员工培训,既是招聘选才的后续补充,也是企业留住人才的第一步。

新员工培训有效实施的策略选择

新员工培训具有典型的员工导向、企业战略导向与定位作用,这决定企业新员工培训应是通识培训与专业职能培训相结合,同时,企业在实施新员工培训过程中,还应选择有效的培训策略。

1企业新员工培训的有效实施应考虑培训目标与环境。新员工培训目标的设定既要适应企业战略发展,也应综合考虑培训对象的需求与发展。培训目标是新员工培训计划的基础与灵魂,这不仅决定了培训课程、培训方式的设计,而且也是培训信息反馈、培训效果评估的依据与手段。因此,培训目标的设计要有前瞻性、准确、细致且能测量,以便帮助新员工尽快实现组织社会化,这一社会化过程应包括为新员工有效完成工作做好准备、了解熟悉组织以及建立工作关系等。因此,培训目标的设定不只是企业单方面行为,而是企业与员工共同参与、协商一致的过程。培训目标建立在企业发展战略基础上,科学的培训目标要定位于造就一支与企业战略目标相适应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培训总目标是宏观的、较抽象的,它需要不断分层次细化,使其具体化且具有可操作性。

培训目标确定后,培训计划实施还须考虑培训环境。好的培训环境具备以下条件:良好的培训文化氛围、健全的培训政策、完善的培训制度、及时的培训信息反馈等。其中,培训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培训工作。良好的培训文化环境,能使培训工作得到高层领导重视,使培训成为每位管理者的工作,使培训成为新员工成长的助推器。培训政策从根本上规定了公司在人力资源规划和培训方面的原则、立场和制度,它可以使培训形成一种规范,避免培训工作的随意性。培训制度是培训政策的具体化,把培训政策层层分解加以落实就成为制度化的条款,以便保证培训工作的高效率。而信息反馈则是培训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及时的信息反馈,不仅有利于新员工培训计划实施与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员工及时发现自身不足与优势,更有利于企业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使企业培训能快速进步与成长。

2健全和完善培训主体与客体有效沟通机制。在企业培训计划实施中,培训主体主要是培训者,培训客体是受训者。在培训实施中,培训者能力水平、态度及培训风格等,以及受训者参与程度、接受态度等是决定培训成败的关键因素。所以,要使培训计划实施到位,必须严格挑选合格的培训者,要求培训者在个人能力、心理素质与职业态度等方面符合一定要求。受训者在培训中应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努力成为问题的发现者、问题解决方案的设计者、解决问题的参与者。双方的积极参与很大程度上影响培训效果,这不仅要求受训者态度端正、受训后积极参与实践,同时也要求培训主体作为问题发起人及时与受训者进行有效沟通。培训者在培训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不能敷衍了事与搪塞,应及时与有关部门或领导进行有效沟通,尽可能及时处理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使新员工一进入企业就形成主人翁感觉,养成善于发现、分析与及时处理问题的工作习惯,并培养新员工责任意识。

3培训工作与绩效考核挂钩,做好培训效益评估。一是要把新员工接受培训情况作为员工绩效考核内容之一。无论基础性培训还是专业性培训,均有严格、规范的考核程序。企业应根据培训内容,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认真考核、评估。成绩不达标者,必须参加下一轮培训考核,直到合格为止。如果员工经过多次培训考核仍不合格,企业可以考虑给他重新安排工作或予以淘汰;二是通过评估,对培训效果进行正确合理的判断,以便了解新员工培训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受训人知识技术能力的提高或行为表现的改变是否直接来自培训本身。同时,找出此次培训不足,以便今后改进、为决策者提供所需信息。

4培训工作与提升企业执行力协调进行。新员工进入企业前,每个人工作经历、价值观念、文化背景等不尽相同。尽管新员工在招聘阶段对公司形象、产品、市场及需要承担的工作职责、薪酬待遇等有一定了解,但一般比较片面与零碎。当新员工进入现实工作环境时,很容易产生现实冲突,即新员工对其新工作环境怀有的期望与工作实际情况之间存在差异,或者认为自己处在试用期便觉得还没有切实保障,这种差异与担心会使员工产生失落感或挫折感。因此,企业应及时公正地处理好新员工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并随时掌握其心理动态,让新员工知道企业是很关心他们的,企业在公平及时地按照制度处理各项事务,雷厉风行、客观公正、讲究效率是企业一贯的管理风格与行为方式。

新员工培训风险规避

成功的新员工培训不仅要使新员工逐渐熟悉、适应组织环境并开始初步规划职业生涯,发挥聪明才智,为组织的生存与发展做出贡献,而且应该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的行为和精神中去。企业应使用好新员工培训这个工具,对千万选招来的人才充分施展“留人”策略,别让“煮熟的鸭子”飞了。为此,企业应建立和完善风险规避机制,在短时间内让新员工快速进入角色,融入企业,尽快从“局外人”转变成为“企业人”。

第一,新员工培训既是一个企业录用新员工从局外人转变为企业人的过程,也是员工从一个团体融入到另一团体的过程,是员工转变角色的过程。相对于老员工的在职培训来说,新员工培训中员工的归属感及忠诚度是及其重要的培训内容,同时忠诚度必须在新员工培训时就以他们能够感受到的方式进行传递。

第二,新人也可通过面对面与集团最高领导沟通的机会,了解公司的升迁机制、职业发展等问题。新员工在“心中有底”的情况下自然容易把心态放平稳,也容易让他们尽力干好。

第三,做好细节工作也很关键。如在军训时,人力资源部准备酸梅汤、果汁或小食品等,让新员工训练一结束就可品尝到。中秋节或春节,高层领导从外地赶回与员工一起度过,这些都能让新员工体会到家的感觉,认为公司就是自己第二个“家”。集中培训后,人力资源部要做的事就是让新员工把心里话说出来,以形成民主自由氛围,使其更有信心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第四,企业建立教育培训基金。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知识密集型企业)很难完成内部培训或高薪聘请培训者来参与员工培训,可以把员工派送到大学、专业研讨会和大型企业的工场现场观摩与实习。同时在培训期间不忘精神鼓励,把握培训时机,注重报酬与激励的一致性等都是培训活动应该特别注意的。

第五,企业应大力提倡事业留人、机制留人、正气留人和感情留人。这样企业才可以让真正想要留下的人员忠诚于企业。

新员工考试提纲 篇4

1、根据《建造合同实施细则》,建设合同的核算对象是 单个工程项目;完工进度是指(截止某时点,累计发生实际成本占合同预计总成本的比例);合同预计总收入是指(预计完成全部合同可以业主收回的全部价款),由合同初始收入、合同索赔、签证、变更、奖励收入 组成。

2、根据公司料具损耗处理办法,料具损耗分现场消耗损耗、使用后报废、丢失损耗。

3、氧气、乙炔瓶间距不得小于5m。

4、袋装水泥存放时要求离地面垫高30 cm,每平方米存放质量不应超过 10 包。

5、螺纹钢一般按照定尺交货,长度一般允许误差为±25mm。

6、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种配合比至少应制 3 试件,标准养护到 28天 时试压。

7、在自然养护时,对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矿渣水泥配制的混凝土,浇水保湿养护日期不得少于 7天。

8、一般不合格物资,由项目 技术负责人 组织有关人员评审,材料员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记录》。

9、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有 42.5、42.5R、52.5、52.5R。

10、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有 水泥强度和水灰比、龄期、养护温度与湿度、施工质量。

11、钢筋按钢材的供应形式分类可分为 直条钢筋、盘条钢筋。

12、招标存档资料包括的内容: 招标书及评审记录、招标计划表、主体资格合法性审查表、评标记录表、中标单位投标书、中标单位承诺书等履约保证资料、合同及合同评审表。

13、根据公司废旧物资处理管理办法,在废旧物资计量过程中,暂估金额大于5000 元时,归口管理部门应派人参与。

14、根据《中建三局股份公司工程总承包公司木脚手板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木脚手板的质量验收要求有哪些?

15、根据《中建三局股份公司工程总承包公司招标管理规定》(中建三总监察字[2008]175号)规定,区域分公司工具、设备租赁一次性预算额 40 万元以上,物资采购一次性预算额 200 万元以上,必须报公司相关部门进行招标购置或在公司临时授权下受控招标。

16、根据《中建三局股份公司工程总承包公司项目经济活动分析与成本管理办法》(中建三总经字[2006]56号)规定,材料费包括工程材料费、周转材料费、其他辅材费、施工用水费、材料检验试验费、采保费。材料费控制采取 量价分离的原则,即材料采购价格的控制和材料消耗量的控制。

17、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

18、根据公司外租料具管理办法,维修赔偿费的处理及对外租料具质量控制的要求有哪些?

19、材料的力学性质包括哪些?

14、根据《中建三局股份公司工程总承包公司木脚手板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木脚手板的质量验收要求有哪些?

对于新采购的木脚手板,料具站应根据相关材质要求严格对质量、尺寸、材质进行验收。木脚手板尺寸和相关材质要求:厚度50mm(一般允许+

1、-2mm的误差),宽度200—300mm,长度为2米、3米、4米。一般采用杉木板和落叶松板,每块木脚手板质量不宜大于30kg,气干堆密度3.71—6.41KN/M3,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中承重结构板材Ⅱ等材的材质标准:不容许有腐朽、髓心、虫眼等,在连接部位的受剪面及附近不容许有裂缝,木节不得大于所在面宽度的1/3,1米长度内斜纹高度不得大于80mm。料具站配送到项目的木脚手板,项目应会同相关人员对其质量(包括木脚手板的加工质量)进行验收,确保项目的安全生产。

18、根据公司外租料具管理办法,维修赔偿费的处理及对外租料具质量控制的要求有哪些?

(1)维修索赔的处理要求:

1.维修赔偿费统一由公司料具租赁站(各二级物资部)负责与外租单位按合同协商办理,按使用项目进行账务划转。

2.公司料具站(各二级单位物资部)在处理外租料具维修赔偿事宜时,要以合同为依据,本着降低费用的原则,根据钢材市场行情的波动,把握低价及时办理部分料具的赔偿工作。

(2)外租料具质量控制的要求:

1.钢管直径实测值符合Φ48的要求;

2.定尺钢管长度实测值标准必须控制在-0.03cm。(+0.1-0.3cm);

3.钢管壁厚应控制在2.75-3.0mm之间。

4.钢管表面不得有焊疤、孔洞、焊封炸裂、对接等现象,表面凹坑直径不得大于10mm;

5、镀锌水管不得作为周转钢管使用;

6、钢管端部不得有卷边、扁口、焊封炸裂等现象;

7、扣件重量十字、旋转不得低于1kg/套,接头不得低于1.2kg/套;

8、快拆头螺杆直径不得低于Φ30,螺帽重量不得低于0.3kg;

9、碗口不得有弯曲,立杆不得有缺碗、缺限位销,横杆插销不得炸裂或脱落。

19、材料的力学性质包括哪些?

强度、弹性和塑性、韧性和脆性、硬度和耐磨性。

20、物资进场验收的程序:

验收准备、核对凭证、核收实物及抽样送检、仓库验收及贮存摆放、办理验收手续。

(一)验收准备

1.针对物资的类别、性能、特点、数量、性质,确定物资存放地点及必须的防护措施,确定验收方式。2.进场道路畅通,车辆进出方便,夜间照明设备齐全。3.准备好卸货人员和机械设备,安排好堆码场地。4.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参与验收,作好物资检验的准备工作。5.准备好合格的计量和检验器具。6.准备好采购计划、现行检验规范、国家标准和双方签订的合同。7.现场建立样品库,对特殊物资和贵重物资进行封样。此类物资进场严格按照样品(样板)进行验收。

(二)核对凭证

1.查看所到货物是否与合同、采购计划一致。

2.检查供方提供的送货单、发票、出场检验报告、质量说明书、产品合格证是否齐全。

材质证明的内容是否合格,能否满足施工资料管理的需要。

3.检验物资和包装容器上是否贴有标签,标签上是否注明物料品名、物料编码、生产

日期、生产厂家和数量等内容。根据实际情况抽查或全查其包装容器内的物资数量与所贴标签数量是否一致。4.严格做到五不点收:凭证手续不全不收;品种规格不符不收;质量不符合要求不收;无计划不收;逾期不受。

(三)数量验收

1.采用点数、过磅、检尺、量方等方法对进场数量进行核对,做好物资进场记录。

(四)质量验收

对进场物资,首先进行外观质量验收、检查物资的外观、包装情况,并做好记录。外观质量验收合格后通知并配合试验员取样送检,及时对送检的物资进行挂牌标识,注明检验状态。及时向试验员索要《物资检测回执单》并调整检验状态标识。对经检验试验不合格的物资及时向项目和物资部领导反映实际情况,填制《不合格物资通知单》及时进行处理。

(五)仓库签收及贮存摆放

由材料员进行对入库物资填制《收料单》,并做好《物资进场纪录》等凭证作为入库依据,对入库物资,根据性能特点进行正确的分类堆码,科学摆放。

(六)办理验收手续

对数量无争议、质量合格、材质资料齐全的物资,办理《料具验收单》办理结算手续。物资盘点盘亏结果的处理?

(一)及时分析查找材料盘亏的原因,是否控制在损耗允许的范围。

(二)将盘亏结果报项目部领导,配合项目做好盘亏材料的账务处理。若盘亏金额(或报

损报废)金额大于三万元时,则需报分公司(直管项目报公司)领导审批;若盘亏(或报损报废)金额大于五万,则需报领导审批。

新员工培训提纲 篇5

一、选择题或判断题

1、西方的古代高等教育萌芽于古埃及印度,发展于古希腊罗马,延续至欧洲中世纪p14

2、修辞学校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三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以培养能通过演讲辩论参与生活的人才。哲学学校的教学内容除了“三艺”外,增加了“四艺”,即算术、天文、几一所是1862年成立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P31 《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的学制。《奏定学堂章程》(“葵卯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予以实施的学制。通儒院开了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先河。P33 12、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创办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

18、据舒尔茨计算,美国1929-1957

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中,33%应归功于教育。P72

19、高等教育目标是指高等教育所

要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所要达到的质量要求和专业规格。20、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依据,是一切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高等教育目标还是高等教育的归宿。P89

21、高等教育目标首先是为一定的层次:我国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分为11个“学科门类”(简称“科”)、71个“种类”(简称“类”)和249种具体专业(简称“种”),专业的层次结构”就是“学科门类”、“专业种类”、具体“专业”三个层次的结构。P106(还应看看书)

29、专业模式分为两种:“大专业

模式”和所谓“小专业模式”。记》)体现了教育主导作用与

学生主动性、独立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启发性原则)。“教学相长”(《学记》)P133 大学教师应该“对专业中的某一点

懂一切,对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体现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P138

3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因

材施教原则,“一刀切”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P136 学程化、教学活动场所多样

化。P143

42、选修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学

制度,它允许学生在一定程度内有限制或无限制的选择学科或课程。与选修制相配套的是学分制。选修制萌芽于德国,真正成型于美国。P160

43、学分制产生于美国,1917年蔡

元培首先在中国北京大学实行选修制。P161 何、音乐。P14

3、中国古代,带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教育活动,早在3000年前就出现了。

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大学也不例外。P15

4、稷下学宫创立于公元前四世纪中后期,它不仅是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世界中世纪教育史上最早的大学。p16

5、公元前124年,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P16

6、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P18

7、早期中世纪大学主要有四大学科:文学、法学、医学、神学。其中文学课程是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天文、几何、音乐。最重要的神学教材是《圣经》。P19 8、1862年由林肯总统签署生效的“莫利尔法案”提出通过赠地建立农工学院。著名代表为麻省理工学院和威斯康辛大学。P28 9、1904年,查里斯·范海斯被任命为威斯康辛大学校长。他提出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应包括: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能工作的公民;进行科学研究,发展科学和文化;把知识传播给广大民众,直接为全州社会与经济服务。1912年,查尔斯·麦卡锡第一次使用威斯康辛思想概括了上述思想。从此,威斯康辛思想成为高等学校三大职能确立的标志,载入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史册。P29

10、在美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事件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成立。P30 11、19世纪60年代初,清王朝中的洋务派兴办了一批洋务学校,其中开办最早、最具代表性、也是最富高等教育性质的 他不仅是全国的最高学府,而且还是全国教育行政机关,对全国高等教育、乃至全国教育都有重要的统领作用。P32

13、蔡元培于1917年在北大主持了评议会,提出教育独立论,主张教育要交由教育家去办,实行教授治校。P34 14、1993年启动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到2005年共有119所高校和六百多个重点学科进入工程建设。1998年5月,中央领导人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上向全社会宣布,“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因此以“985工程”为名开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工程,至2005年,已有三十多所著名大学列入该工程。1998年8月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该法于1999年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5)。P40-41

15、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规定高等教育发展方向。P44 教育民主化运动促进了高校教育机会的扩展,教育民主化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扩大高等教育机会。2)调整教育结构。3)改革高等学校入学制度(美国)p47

16、我国古代“政教合一”和“学在官府”的现象说明了政治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p49

17、在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中,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受到高等教育消费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调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进程、发展方式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受到计划的调控。p55

社会生产关系及其综合——经济基础所决定,为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所决定。制定教育目标的依据除了按照社会需求来确定外,还应按照人的需求来确定。P90

22、专业培养目标包括:1)培养

方向;2)使用规格;3)规范与要求。P95

23、英才就是那些具有突出的智能

水平和品德要素,能够在政治、军事、思想、学术、教育、文化、经济的每个某个方面或多个

方面对社会的发展作出杰出的创造性贡献,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影响历史进程的人。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家”,往往还是 “大家”。P96

24、所谓学术人才,专指从事基础

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以及与此相关的研究的科学工作者,比如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史学家。他们的基本使命是运用各种抽象发价值符号系统构建某个学科的概念、定律和学说,创造新知识。P97

25、所谓实用人才,泛指一切从事

非学术研究性工作的实际操作者,比如工程师、教师、医师、行政人员、企业管理者、表演艺术家、发明家等等。P97

26、通才和专才的区别,首先可以

通过知识面以及职业适应面来考察。知识面和职业面宽广的是通才,事实面和职业适应面单一的是专才。P98(还需要看书)27、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

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注意贤达化建设。P102

28、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专业性是其本质特征之一。P103

根据专业的不同外延,可以把高等

教育领域内的专业分为三个

“大专业模式”对应“通才教育”,代表为麻省理工学院。“小专业模式”对应“专才教育”,代表为前苏联。P112 30、高等学校课程的特征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等学校课程具有专业性;第二,高等学校课程具有探究性;第三,高等学校课程具有前沿性。P114

高等学校课程的纵向结构:普通教

育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P114

高等学校课程的横向结构:必修课

程,选修课程。P116

美国学者博比特在1918年出版了

《课程》一书,提出著名的 “活动分析法”;1923年美国学者查特斯出版了《课程编制》一书,他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泰勒1949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确立了其“课程基本原理”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基本原理”统称为“泰勒原理”P118

31、根据“泰勒原理”,课程编制

过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或阶段:1)确立目标;2)选择经验;3)组织经验;4)评价结果。P118

32、高等学校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是:科学性原则;量力性原则;满足性原则;过程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P120

33、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P127 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是:1)

专业理论性;2)独立性;3)创造性;4)实践性。P105

34、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状态体现了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原则(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P134;

3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

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

37、班级授课制是在17世纪捷克

教育家夸美纽斯创立并在理论上进行说明的。P141 高等学校教学主要由三大环

节组成:课堂教学、实习实践、毕业论文(设计)。P144 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三类:第一类,运用语言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如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等;第二类,通过直观感知传递教学内容的方法,如实验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等;第三类,通过教师指导下学生的独立活动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如自觉指导法、练习法等。问答法又称“答辩法”、“谈话法”;

讨论法又称“辩论法”;演示法开始于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参观法也称“现场教学法”。38、50年代末由美国“结构教育”的代表人物布鲁纳首先提出发现教育法;案例教学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公商管理研究生院于1918年首创的。P157、155

39、程序化了的教材通过机器来

呈现给学生的,称做“教学机器”;通过课本来呈现的,称做“课本式程序教学”;通过电脑来呈现的,称做“计算机辅助教学”(CAI)。P157 40、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上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文化程度编成班级,由教师按固定的课程计划分科实施教学的形式。其优点主要表现为:1)有利于多快好省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3)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缺点是不能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难以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P140

41、较为重要的两种教学辅助形

式:个别辅助和分组教学。P141

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教学活

动的小规模化、教学活动的短

44、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是:

1)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2)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3)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P143

45、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备课、上课、课外作业布置与检查、辅导答疑、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其中,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P144

46、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特点有:

1)基础研究雄厚;2)学科门类齐全;3)人才与智力密集;4)学术交流频繁;5)后备力量充足。P172 47、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

法》和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对教师的内涵作出了原则上的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主要包括以上的内容: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教师必须从教于各级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P189

48、教师的角色特征有:传授者的角色、管理者的角色、代理人的角色P189-190

4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了实行教师资格制度,1995年12月12日国务院又公布了《教师资格条例》,这一方面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需要,也有利于建立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师资选拔机制,既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与声望,也符合使我国教师资格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改革要求。P203 50、我国大学教师的学衔成为 “职

称”,我国大学教师的学衔制,将高等学校的教师分为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四级。P205

51、我国《教师法》和《教育法》

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度。就是指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由学校或者教

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需62、学位是评价个人学术水平的一要设置的工作岗位,聘请具有种尺度,我国的学位制度分为教师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三级:包括学士、硕士和博士师职务或职称的一项制度。学位。P238 P206 63、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美国

52、高等学校管理以学术管理为特高等教育主要实行地方分权征。高等学校兼有“教育性”管理;法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和“学术性”的组织属性。P208 —法国实行高度集权的中央

53、高等学校组织的“松散性”特管理;英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征:目标的模糊性、组织的学—大学是自治的,同时接受国科性、组织的自主性。P210 家高等教育拨款委员会的资

54、从高等学校内部权力结构上助。德国的高等教育制度——

二、简答题

答:高等教育发展的经济基础:(1)经济制约高等教育发展规模;(2)

1、简述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 济发展制约高等教育发展决策;答:洪堡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语(3)经济制约高等教育结构的完言学家。1808年,洪堡被任命为普善程度;(4)经济促进高等教育鲁士教育部长,对德国的教育进行终身体系的形成;

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洪堡从高等教育的经济价值:(1)高等人文主义的理想出发,系统地提出教育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了一整套新的、具有现代意义的高泉;(2)高等教育有助于个人收等教育思想,发动和领导了对德国入分配趋于平等,促进社会公平。大学的一场广泛而深刻的改革,从

4、简述科学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关而开创了高等教育史上的“洪堡时系(P58P)首次将科学研究确立为大学的、甚至是根本性的任务。高等学校将科学研究作为其重要的只能,也是由高等学校自身的特点所决定的。(3)直接为社会服务的职能 广义上说,培养人才,发展科学都是为社会服务。这里所说的第三项高等学校职能,指的是直接为社会服务,其主要途径有:人员培训、技术推广、专家咨询、图书一起开放等。服务的职能最早是么哦国的高等学校中确立的,“威斯康辛思是才智素质内部的知识、智力、能力的相互关系。

10、高等学校课程的主要特征(P114)

答:第一,高等学校课程具有专业性;

第二,高等学校课程具有探究性; 第三,高等学校课程具有前沿性。

11、简述高等学校的课程结构(P114)

答:高等学校课程体系按纵向与横向结构来分类。

看,高等学校管理主要存在两种性质的权力,即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P211

55、以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在高等学校管理中的关系,可以将西方高等学校管理模式分为三种:一是学术权力为主导模式,以欧洲大陆国家为代表,即“欧陆模式”;二是以行政权力为主导模式,以美国为代表,即“美国模式”;三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混合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称为“英国模式”。P211 56、1998年我国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高等学校的领导体制。1999年1月1日开始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57、分权型组织形式又可称为“学院制模式”,为许多西方综合性大所采用。P217

58、校院系三级组织结构,是国际高等教育的一般情况。校级以下设立学院,开始于中世纪大学,学系于19世纪上半叶始于哈佛大学。P219

59、高等学校管理原则:目标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民主性原则、效益性原则。P220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41条规定,高等学校的管理人员实行教育职员制。P228 60、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主要有集权模式(代表为法国)、分权模式(代表为美国)、并重模式(代表为日本)。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中央与地方分组管理高等教育,高等学校享有办学自主权力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P231 61、学历是指人们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能力培训的学习经历。P237 社会政治地位很搞,享有很大的自治权,在大学内部,校长拥有很大的权限。日本的高等教育制度——与我国目前的状况极为相近。P243 64、马丁·特罗认为,如果一个国家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占这个国家适龄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下,就可以认为这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处于精英教育阶段;如果这个比例在15%到50%之间,这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则处于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如果这个比例超过50%,则表明这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高等教育阶段。P248 65、高等教育多样化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结果。66、当代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多样化、高等教育综合化、高等教 育私营化。(P247)

代”。洪堡秉持“完人”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目的“就是教育人去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去进行符合道德原则的行动。”从这样的教育目的观出发,洪堡高度强调大学哲学和语言学科教育,将它们列为各科之首,其次还强调纯粹科学的教育,认为纯粹科学的抽象思维是精神训练的极好材料。与此相应,洪堡反对在大学中进行任何有实用目的的职业性教育。为了改革德国高等教育,建设新大学,洪堡提出了两条最基本的原则。第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第二,学术自由的原则。学术自由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大学,要有自主性和独立性;二是学者,要有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三是教学过程,要有教学自由,即“教自由”和“学自由”。

2、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P11)答:高等教育有自身的规律和意义,认识高等教育的本质,探索高等教育的规律和意义,是高等教育学的根本任务。第一,学习高等教育学,有助于我们掌握高等教育的理论,树立先进的高等教育观念,并以此来指导所从事的高等教育实践,提高工作的自觉性。第二,学习高等教育学,有助于我们掌握正确的高等教育活动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提高从事高等教育实际工作的能力和创造性。第三,学习高等教育学,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高等教育活动的科学方法和工作规程,提高我们工作的有效性和规范性。第四,学习高等教育学,有助于我们了解高等教育研究的基本价值观和方法论,有助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研究高等教育,把我们在高等教育中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的成果。

3、简述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P53、P71)答:科技进步对高等教育发展的作

用:(1)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新的高等教育职能的产生;(2)科技进步改变了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3)科技进步改革了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4)科技进步强化了高等学校科学研究;(5)科技进步强化了高等院校与产业的关系;(6)科技进步提升了高等教育的社会地位,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营造了理想的社会氛围。高等教育的科学价值:(1)实现

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2)创造新的科学知识的重要阵地。

5、高等教育的文化价值

答:高等教育在构成文化本体与传递、深化文化方面有其特殊的价值。

(一)大学亚文化

大学亚文化一方面对大学内的个人及群体发生影响,另一方面,对社会文化发挥作用。大学内的人与群体的观念和行为影响大学亚文化的形成、改变和发展;同样,特定的大学亚文化又会规定和影响着生活其中的个人与群体的价值观与行为表现。大学亚文化还对社会文化的改变与发展发挥作用。

(二)高等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传承文化

2、改造文化

3、创造新的文化

6、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P77)答: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1)提高个人的知识与能力水平;(2)养成良好的综合素质;(3)提高个人劳动效率,增加个人收入;(4)提升个人社会地位。

7、高等学校的职能(P79)答:(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也是高等学校最古老的职能。

(2)发展科学 19世纪初,德国洪堡以新人文主义思想创办了柏林大学,他提出了

“教学于研究相统一” 的原则,想”的提出,直接为社会服务,被确立为高等学校的第三项职能且为各类大学普遍接受。高等学校直接服务于社会的职能也是高校自身智力资源的具体体现。

高等学校的三项职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其中,培养人才是高等学校的基本职能和中心任务,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社会服务是高等学校前两项只能在当地社会的合理延伸和实际应用。

8、高等教育目标的意义(作用)(P88)

答:高等教育的意义是由它的性质决定的,具体表现在:

(1)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总方向;(2)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依据,是一切高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3)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归宿,具有检验高等教育效果的标准作用。总之,高等教育目标是高等教育内部与外部联系的中介,是高等教育目标理论与高等教育实践之间的纽带。

8、阐述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的主要观点(P90)

答: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该根据社会需求来确定,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有赖于社会,教育除了社会目的之外别无其他目的。

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应该根据人的本性需要来确定,个人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人生来就有生长和发展的本性,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其发展,从而实现个人的价值。两者的错误在于片面强调一个方面而否定另一方面,看不到两者的辨证关系。

9、高等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P90)答:(1)社会发展的需要;(2)人的发展需要;(3)制定教育目标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第一是心与身的关系,即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第二是德与才的关系,即道德品质与才智的关系;第三是品德素质内部的社会性品德与个性心理品质之间的关系;第四

高等学校课程的纵向结构又称层次结构。它是从学生认识规律、专业发展规律、专业教育规律角度,对高等学校课程进行的功能和层次划分的,它将高等学校课程分为四种类型:普通教育课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程)、专业课程。

高等学校课程的横向结构主要指各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内在的逻辑关系,它将高等学校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种类型:(1)必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指某种专业甚至所有专业的大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2)选修课程,选修课程是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学生选修的直接或间接与专业培养目标有关的课程。

12、高等学校课程文件有哪些?(P119)

答:高等学校课程文件包括课程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1)课程方案(教学计划),高等学校课程方案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订的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及其主要教学形式和学时(学分)的分学期分配;(2)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照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依据课程方案和课程目标,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课程标准一般分为三部分:说明部分、正文部分和附录部分。

13、阐述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P124-128)

答:

(一)教学过程主要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首先,教学过程的认识对象主要是以教材为中介的间接经验,也可以说是书本知识。

其次,教学认识的条件和形式与一般的认识活动不同,教学认识活动

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再发现的过程。第三,科学家和人类的认识活动是无限的,而教学过程是有时限的。而正是由于学生在认识内容和路线上的确定性,教学过程也就成为可控制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过程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学就其本质而言是教师将人类已知的知识和经验传递给学答:首先教师备课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透彻领会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对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等了然于心,同时注意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力求反映本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对教材内容不断进行补充;其次,教师备课还要备学生,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和接收能力、兴趣爱教学任务;(2)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3)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4)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要根据教学原则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出适合于特定内容和特定学生的特定教学方法。

20、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特点(主要内容)(P177)

答:高等教育研究要求教师和管理人员结合本职教学和管理工作,立足实践,学习理论、思考问题,总教育情操。教师的教育情操是教师在对教育教学工作理智性的认识与评价的基础上的情感体验,它是构成教师价值观的基础。

教育性向。教师的教育性向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所应具有的人格特征。

教师自我。教师自我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育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倾向,是教师对其工作的自我体认与自我反思。

(一)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首先是由其脑力劳动的复杂性所决定的;其次是由其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再次,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还体现在教师劳动过程的复杂性上。

(二)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首先是由现代化生产的发展和科技革命的挑战决定的;其次,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其根本原因在于教育

评价能力。此外,新世纪,高校教师还应具备以下几种核心能力:一是终身学习的能力;二是反思教育的能力;三是基于网络资源的教育能力;四是激活创造性的能力;五是心理辅导能力。

3、教师的专业情意。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指教师从事教育专业的态度、价值观、信念、兴趣、自我意识等,具体有: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

(二)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道生,促进青年一代发展的过程。其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才能最终促成学生个人的发展。

第三,师生双方双边活动的过程不仅体现在认识方面的交流和分享,还有着情感方面的交流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是实现人的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必然具有教育性,必然要致力于教育目的的实现,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学生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记忆力、思考力得到了发展,形成技能技巧,而且逐步深入对事物的理解,为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准备了条件。

第二,教学活动作为年轻一代成长过程中的主要途径,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实质上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不同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影响不同。

第四,师生交往活动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14、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及其优缺点(P140)

答: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级、学业程度等因素编成班级,教师面对班级里的全体学生,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的统一要求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各级各类学校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扩大教育对象。(2)有利于教师作用的充分发挥。(3)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班级授课制的缺点:不能很充分地兼顾学生的个别差异,难以针对学生的个人爱好与特长充分体现因材施教。

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1)教学活动的小规模化;(2)教学活动的短学程化;(3)教学活动场所多样化。

15、简述备课的基本要求(P144)

好、社会特征等,还要了解他们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第三,备方法,在吃透内容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寻求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写出具体的教案。

16、上好课的基本要求(补充)答:(1)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恰当;(4)课堂结构严谨有序;(5)师生积极性高。

17、简述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点(特殊性)(P148)

答:高等学校教学的方法的特殊性表现为:(1)师生共同控制信息传递,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制约着教学过程,只有当两者和谐一致,相互促进,才能获得最优的传递效果。(2)

组成教学法的双方在整个体系中的比重发展较大变化,由于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使组成教学法的双方在整个体系中的比重发生较大变化——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3)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18、简述讲授法及其具体要求(P150)

答: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执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教师以适当的知识材料通过语言工具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听讲的形式把教师所提供的知识材料与自己原有的有关经验和知识联系起来加以理解、赋予新的意义并保持在记忆中。

运用课堂讲授法的具体要求:(1)明确的目的性(2)内容的逻辑性(3)语言的感染性,《学记》“君子之教,喻也”,即教师讲授要善于打比方,明了易懂。

讲授法目前仍是高等学校教学中运用最普遍的方法之一。

19、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160)答: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完成结经验。

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1)研究教育对象,既研究学生,了解学生;(2)研究教学内容;(3)研究教学组织形式;(4)研究教学方法;(5)研究教学管理制度。

21、高等学校开展教育研究的意义和内容(P177)

答:高等学校开展教育研究的意义:高等学校教师作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导者,只有通过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研究,通过对自己的教育对象的研究,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用正确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高等教育研究要求教师和管理人员结合本职教学和管理工作,立足实践,学习理论、思考问题,总结经验。

高等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1)研究教育对象,既研究学生,了解学生;(2)研究教学内容;(3)研究教学组织形式;(4)研究教学方法;(5)研究教学管理制度。

22、教师职务制度的特征(P204)答:教师职务制度的特征:(1)教师职务是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等实际工作需要而设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并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和相应的学术水平才能担任的专业技术岗位。离开岗位,职务则不能单独存在。(2)教师职务与工资待遇挂钩,并有数额限制,不同于一次获得而终身拥有的学位、学衔等称号。(3)教师任职条件的考核要看其综合素质,同时要与其使用结合起来。(4)离退休教师不能参加职务评聘。

23、教师的教育情意(P198)答:教师的教育情意是指教师从事教育专业的态度、价值观、信念、兴趣、自我意识等。包括:

教育理想。教师的教育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它是推动教师自我发展与提高的巨大动力。

三、论述题

1、论述高等学校科研的作用(P137)答:

(一)科学研究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科学研究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1)通过科研,高校教师能充分认识到本专业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及时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敏锐地觉察当前社会对高校的动态要求,从而能对教材进行深刻剖析,寻找不同学科之间的连接点,对教材内容高屋建瓴,并把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反映到教学中来,有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水平;(2)通过科研,师生之间能产生思想的碰撞和灵感的火花,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启发教师新的思想和科学的创见,使教师保持科学研究的动力源泉,并将课堂中讨论的焦点问题移至科技领域继续深入;(3)使教师授课更加紧密联系实际,为高校的课程教学改革找到新的解决途径。

(三)科学研究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1)科研活动是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有效途径;(2)科研活动可以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3)科研活动可以完善学生的心理结构;(4)科研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特质和创新的精神;(5)科研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四)科学研究是学科发展的基础性措施;

(五)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六)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道。

2、根据高校教师劳动特点论述高校教师的素质要求(P194、P196)答: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工作本身具有灵活性,没有现成的模式、程序可套用;此外,“教有法而无定法”,教师在运用教育规律、原则、方法的过程中,要因人、因事、因时制宜,并结合自身的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高校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教师主要是通过自身的思想、品德、情感、意志、信念、知识以及教学的艺术等精神手段来影响大学生的。教师职业的重要特征在于其劳动手段在多方面是教师个人的人格和言行本身,因此,其有很强的示范性。同时,学生“向师性”和模仿性也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四)教师劳动的群体性。高校教师劳动首先有很强的个体性,其对学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自身的言行为实现的,在科研中教师也有很大的独立性与自由度。但是,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性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学科各专业的教师的协作和配合,需要教师的个别劳动与集体劳动的密切结合才能完成。高等学校教师的素质要求

(一)高等学校教师的专业素质。高校教师素质是由教师专业化内涵以及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决定的。具体表现在:

1、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必须具备从事专业工作的基本知识。一是较宽广的普通文化知识;二是所教学科的知识;三是教育学科知识。

2、教师的教育技能。教师的教育专业技能主要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和能力。教师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达到教学目标,取得教学成效所具有的潜在的可能性,反映出教师个体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直接有效的心理特征。教师良好的教学能力主要有:(1)教学设计的能力,(2)

教学实施的能力,(3)学业坚持

德素养

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要求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

1、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信念。

2、职业道德素质。包括:(1)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2)热爱学生,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3)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勇于开拓;(4)以身作则,为人师表;(5)团结协作,有集体主义精神。

四、案例分析

教学部分

(一)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

(P129):专业性、独立性、创造性、实践性。

(二)教学原则(P131)

教学原则根据教学的目的和教学规律,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它是成功地进行教学活动所依据的准则。

高等学校教学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科学性思想性统一原则 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向学生传授先进的、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结合各科教学特点,培养学生的辩正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的教学原则。这一原则是社会主义学校基本原则之一,是根据我国的教育目的和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的规律而提出的。

贯彻科学性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确保教学的方向性和科学性;

2、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必须符合现代科学发展水平;

3、充分发掘教材内在思想性;

4、科学组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独立思考的积极个性品质。

(二)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确保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与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强调民主,尊重学生是教育的第一要;

2、强调对话式心态,实行互动合作式教学;

3、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

4、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掌握学习和思考方法探索创新。

(三)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 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和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从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规格和各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承认个别差异,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坚持培养目标,使全体学生都得以发展;

2、认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七)博与专相结合的原则 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3)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2)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3)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4)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要根据教学原则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出适合于特定内容和特定学生的特定教学方法。(160)

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情感等因素全面与和谐的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受教育者的心理品质的内化。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提出的,学术界曾经有过争议,但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任务后,人们大致取得了共识。在普通教育阶段,素质教育是与单纯的应试教育相多方面条件,激发学生的自觉性,主动地学习、探索和领悟、提高。任何“越俎代庖”和“胶柱鼓瑟”的做法,都不利于大学生生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四、大学素质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1、哲学教育和批判性思维:大学素质教育的中坚

2、科学与人文:大学素质教育的两翼

3、发展情感:大学素质教育的难点 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原则指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得高深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努力促进他们的智慧、才能得到发展。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明确高校培养能力的任务并在教学中切实完成;

2、改革教学方法,提倡启发式教学;

3、提倡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

(四)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正确的理论教学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联系中去理解和掌握教材,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教师:

1、教师要通晓所教学科的理论,熟悉并掌握学科教学的任务和要求,在此基础上了解和掌握学生实际,了解有关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需要,积累有关材料,将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实际需要相联系,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掌握理论;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十分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系统的法则、定律、原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效地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指导实习或实践;

3、引导学生了解现实,培养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形成对职业和专业的正确见解和信念。

(五)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

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应用各种直观手段,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和经验,获得生动表象,同时引导他们以感知认为为基础,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全面深刻地理解概念和原理。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明确直观目的,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运用直观手段;

2、在直观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维,将归纳和演绎相结合。

(六)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博与专相结合原则,是高等教育专业性质的内在要求,是科学技术在高度分化基础上高度综合发展趋势的客观反映。

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首先要明确专业教学目标和计划,使每门课程,每种教学活动,都要直接或间接地围绕着专业培养目标来组织;

2、在专业教育的前提下,拓宽专业口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大学教师应该“对专业中的某一点懂一切,对专业外的一切懂一点”。

(八)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

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是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独立性、创造性特点的反映,也是高等学校一条特殊的教学原则。这条教学原则的基本含义是,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科研化,同时将教学活动体现于科研过程,使科研活动教学化,从而将高等学校的这两种主要的活动,有机的统一为一体,共同实现高等学校的职能。

贯彻这一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用过程教育代替结论教育;

2、为学生参与科研提供环境;

3、把研究列为考核学生学业的重要指标。

这八条教学原则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整体,必须在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各项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教学方法

高等学校教学方法的特点(特殊性)(P148)

(1)师生共同控制信息传递,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制约着教学过程,只有当两者和谐一致,相互促进,才能获得最优的传递效果。(2)组成教学法的双方在整个体系中的比重发展较大变化,由于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使组成教学法的双方在整个体系中的比重发生较大变化——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随

(四)高校课堂教学环节

备课的基本要求(P144)首先教师备课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透彻领会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对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等了然于心,同时注意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力求反映本学科、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对教材内容不断进行补充;其次,教师备课还要备学生,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自己的学生,了解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知识结构、理解能力和接收能力、兴趣爱好、社会特征等,还要了解他们的个别差异和个性特点;第三,备方法,在吃透内容并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后,寻求最适宜的教学方法,写出具体的教案。

上好课的基本要求(补充)

(1)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恰当;(4)课堂结构严谨有序;(5)师生积极性高。

补充:论述你对大学素质教育的认识(见补充材料)答:(答案要点)

一、何谓“素质”、“素质教育”?

(一)素质是人们通过后天的教育、培养、训练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在其遗传获得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身心要素、结构和质量水平。

对人的素质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狭义的“素质”就是人品,就是为人;广义的“素质”则是对人的德、识、才、学、身、心的综合要求和综合评价。

(二)所谓“素质教育”,就是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长远、健康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急功近利的、甚至畸形的发展。素质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的内化和人的潜能的发展,强调人的素养和品质的全面发展。有学者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这样一种教育,它利用遗传和环境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和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生

对立的,在高等教育阶段,提出加强素质教育是为纠正过于狭隘、过于片面、过于注重功利的专业教育的弊端。

二、素质教育兴起的全球背景与我国特点

1、经济发展的社会化、全球化,使得职业的变动与岗位的转换成为常态,对人的可迁移性和可培训性(可再就业性)要求更加突出。

2、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的素质内涵提出新的要求。

3、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前提和标志。

4、人的发展要求身与心、知识、能力与素质的和谐发展。

5、终身教育从一种思潮变为现实行动,教育观念的更新不可逆转。

三、大学素质教育的定位

1、大学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一种指导思想,它注重受教育者的全面、和谐、长远的发展,注重做人和做学问的基础和功底,体现着教育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在这个意义上说,它与那种狭隘的、片面的、过分功利化的专业教育思想相对立,与那种崇尚即时的应用和看得见的“适应”的教育思想相对立。

2、大学素质教育的思想必须贯彻于高等学校教育的全过程。首先,要根据素质教育的思想重构专业教育,即不仅传授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而且注重专业素养的提高,即更多地激发那种对专业的悟性和灵性。其次,是旨在培养专业之外其他综合素质的教育,即通过大学的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教学活动与校园文化活动等等,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使他们既具改变外部世界之智能,又形成“集真善美为一体的人格”。

员工职业化培训提纲 篇6

5%的人破坏性地工作、10%的人不想工作、15%的人肯做却做不到位、20%的人在“蛮做”“盲做”“糊做”、30%的人想做而不会做、40%的人在低效工作!

职业化培训后:

员工“更专业、更敬业、更爱业、更乐业”,自动自发地为企业增值;企业得到的不只是基本合格的人“才”,更是优秀卓越的人“财”,用100%的人“财”创造1000%的利润!

方法/步骤

一、职业选手与业余选手的四大区别!

1、行为上

2、专业上

3、商业上

4、敬业上

二、职业化的六大死敌

1、江湖文化

2、小家文化

3、权谋文化

4、功利文化

5、浪费文化

6、攀比文化

三、职业化的三个标准

1、专业

2、精业

3、敬业

四、专业的三个内涵

1、专业是知识

2、专业是技能

3、专业是态度

五、职业化训练的七大方法

1、首因效应法

2、意志控制法

3、简单重复法

4、环境营造法

5、机制保障法

6、细节纠正法

7、外部教育法

六、敬业的三个境界

1、认真对待

2、努力做好

3、敬天爱人

七、职业化训练的九阳神功

1、职业态度

2、职业意识

3、职业道德

4、职业规划

5、职业要求

6、职业能力

7、职业素养

8、职业保健

9、职业心理

八、6个“两回事”训练法

1、别人和自己是两回事

2、功劳与苦劳是两回事

3、批评与表扬是两回事

4、过去与现在是两回事

5、感情与原则是两回事

6、公事和私事是两回事

九、职业化人士必备八大技能

1、科学工作方法

2、人际关系艺术

3、有效沟通技巧

4、缓解工作压力

5、时间管理技巧

6、高效会议管理

7、商务演讲技巧

8、公文写作技巧

十、职业化必备的15种职业心态

1、积极心态

2、主动心态

3、空杯心态

4、学习心态

5、包容心态

6、自信心态

7、行动心态

8、老板心态

9、反省心态

10、服务心态

11、服从心态

12、奉献心态

13、竞争心态

14、专注心态

基层供电企业新员工培训研究 篇7

一、为什么要进行新员工的培训

新员工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笔者简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释。

1. 了解基层供电企业文化

一般的员工在进入一个对自己而言全新的企业的时候, 一般对该企业的了解都少之又少, 即使有些许了解, 也止步于一些表层现象, 而对于企业文化, 企业的经营理念, 企业精神, 这些企业精髓的部分, 新员工在进入一个企业之前都难以感同身受地了解清楚。因此, 谈到新员工的培训, 这一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只有了解一个企业的文化、精神等方面, 才能秉持着这样的精神更好地理解企业发展方向, 为企业发散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一般而言, 基层供电企业文化基本离不开勤恳敬业、认真负责的态度。但是如何更好地向新员工传递其所包涵的深刻意义, 如何让新员工更深刻地理解并能在之后的工作中践行承载其企业精神, 成为新员工培训应当重视的一个问题。

2. 夯实实践技能

新员工既然能够被成功竞聘进入到基层供电企业中去, 那么他们必定是具备一定专业技能, 在职业素质上符合所进入岗位要求的。但是新员工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 如何将自身的这些技能迅速地与尚未上手的工作需求结合起来, 如何熟练地操作工作系统。所以, 在新员工的培训中, 注重夯实新员工的实践技能, 让新员工亲身到工作环境中去操作, 去练习, 提供大量的操练机会, 让新员工对工作尽快熟悉起来。

3. 熟悉同事, 建立友谊

当新员工进入一个新的企业, 认识到新的同事时, 难免会产生一些陌生感, 这种陌生感不仅不能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 还有可能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所以, 让新员工彼此尽快熟悉起来, 培养员工之间的亲密感, 让新员工感觉像是进入了一个大家庭一样, 这样能使员工处于愉悦的环境下, 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二、基层供电企业新员工培训的现状

1. 目前培训的成熟之处

目前基层供电企业的新员工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 在一些方面已经相当成熟, 这是在以后的培训中应该坚持继续发扬的内容。这些方面主要集中在对企业文化方面的介绍上, 目前的培训为了使新员工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到企业当中去, 使新员工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企业, 感到自己正在成为企业的一分子, 以主人翁的姿态来投入到工作中去。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在新员工的培训中, 应当保持这方面的培训模式, 但要注重比重问题。

2. 一些不容忽视的不足之处

在看到培训的成熟之处的同时, 也应该认识到, 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亟待去改变, 去提高。目前的一些培训, 有很多方面流于形式, 很多培训环节不过是为了走走过场, 对于新员工的自身的成长作用并不大。新员工的培训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过程, 它对于新员工自身的提高是相当有必要的, 企业必须认识到这一点, 才能真正实现培训新员工的价值。

在基层供电企业中, 对于新员工的培训尤其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这一项, 但是近年这方面的培训却逐渐演变为形式培训。缺少大量的操练让员工真正了解工作的实际情况。这是在以后的培训中应当避免的。

三、如何提高新员工培训的质量

在了解了新员工培训的含义和重要性以后, 下一步需要解决的就是“怎么做”的问题。如何提高新员工培训的质量, 如何让新员工在培训中获得一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如何实现新员工岗前培训的意义, 这都是需要提高的现状。在培训中, 必然会开设一些相关课程, 组织一些活动, 那么应该开设什么样的课程, 组织什么样的活动, 或者应当以怎样的方式授课或组织活动呢?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一下目前培训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1. 优化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的合理程度直接关系着新员工获得新知识、了解企业内涵的程度, 它关系着新员工的成长, 也就关系着企业的发展。所以, 要合理分配课程比例, 开设优质课程, 让员工在短期培训中能够获得与工作相关的最有价值的知识。

基层供电企业的培训课程应该既包括企业概况的介绍, 也包括专业知识的传授, 还要包括一些实践课程, 其中实践操作应该占有最重的比例, 并且要做到精讲多练。

2. 培养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在培训中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内容。如何高效地培养新员工的实践操作能力成为培训的重要问题之一。这不仅要求老员工能最大程度地教授新员工知识、经验, 也要求新员工能够自己动手, 开展尽可能多的练习活动。要把自身的技能灵活地与工作情况融合起来, 这是新员工迫切需要掌握的技能。在有限的时间内, 通过大量练习, 从而让新员工能够将自身技能找到正确的发挥途径, 这是培训应该做到的。

3. 开展活动、比赛

除了开展课程教学这种集中式的学习、培训之外, 还应该尽可能多的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来丰富培训生活, 使新同事之间建立起友谊。同时, 开展一些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等比赛活动, 设置奖项, 让新员工能够巩固所学内容,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此外, 还可以举行一些员工间的联谊活动, 比如聚餐、谈心等活动, 让新员工和老员工间, 新员工和新员工间, 彼此多多了解, 促进员工间的和谐。

四、小结

基层供电企业新员工的培训发展的空间还很大, 有很多地方还有待提高。为了更好地实现培训的目的, 使新员工了解企业文化, 具备职业技能, 建立工作友谊, 企业要将新员工的培训重视起来, 不能让其流于形式, 要发挥它的作用, 提高培训质量, 使企业的新员工能够更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摘要:对任何企业而言, 新员工的培训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它不仅能够让新员工迅速熟悉新工作的概况, 还能够使新员工获得一些简单的, 容易入手的知识和技能, 使员工在面对新工作时能够从容应对。基层供电企业也是如此, 本文将简单探讨一下该行业新员工培训的一些基本情况。

关键词:供电企业,新员工,培训

参考文献

[1]文艳梅.A供电企业新员工培训研究[D].云南大学, 2012.

[2]陈晓波.供电企业新员工培训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 2013, (2) :72.

新员工,新命题 篇8

富士康的新命题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厂,富士康以其极为出色的代工能力征服了全球合作伙伴,却始终苦于没有一套让自己满意的“员工解决方案”。

身为“90后”的一员,王大桥(化名)2010年来到富士康,成为深圳龙华厂区iPad 3生产线上的一名工人,平时的工作是把那些从各个地方运来的零件组装起来,成为一台完整的iPad 3。电池、主板、摄像头、屏幕和外壳——这些零部件会按照不同的组,分配给工人进行流水作业。

“工作虽然枯燥一些,但是别的地方也许拿不到同样的工资。”他说,2010年6月份的时候他的底薪从900元上调到1200元,到了2010年底,他的底薪已经涨到了2000元,而到了今年3月份,底薪升至2350元。王大桥说,加上加班费,他每个月的收入可以达到4000元左右,一年下来,他可以用这些钱为家里置办一些新的家具。而他周边的工友,更多的属于“及时享乐”型,每个月剩下的钱并不多。

据了解,目前在富士康中,“90后”的队伍正在逐渐壮大。在富士康的基层员工中,“80后”、“90后”打工者,已经超过了85%。

富士康工会副主席曾经对外描述过他眼中三种典型的富士康年轻人:一种是家庭条件较好,出来不是为了挣钱,主要是看世界,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些大城市转过一圈后,再回去成家立业。

另一种是家庭条件差,出来打工,把每年挣的钱都攒下来,3年攒到五六万,回家盖房结婚过日子。

还有一种有理想、有事业心,能吃苦,利用富士康提供的从专科到博士的培训,实现自己的理想。

王大桥把自己归类为第二种人,但除了挣钱,他更希望留在深圳。

“回到家里也不一定能适应,沿海城市还是有很大的优势。”王大桥说,与他同乡的工友回到家里后,找的工作发现环境没有太大改善,工资倒是低了不少,“更重要的,待在家里很无聊。”

深圳制造企業负责人说,与老一代农民工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对精神层面的需求远高于其父辈。不少新生代农民工渴望能“过得更多彩”,而家里的物质条件并不能满足这些已经见过世面后的打工者。

但事实上,王大桥并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现在因为内迁的事情,很多事业群都在往内地搬迁,因为不愿意回去,很多人也选择离开了富士康。”王大桥说。

跨部门实施支援是富士康所采取的成本管控的方式之一。“哪个部门订单过剩,有多余的人力,就把这些多余的人力调配到其他部门进行支援,不再是某条生产线的专门工人。”王大桥说,这样的调配在今年变得很频繁,一个地方还没有呆熟悉就去另外一个地方了,有的更是直接调往外地。

“这也是引起内部矛盾的一个原因。”王大桥说。在苹果生产线没有那么忙的时候,王大桥和工友曾经被安排到深圳富士康观澜厂区进行过短期的诺基亚手机生产组装工作。

“过去长期做iPad产品,对手机的组装还是有一些生疏,到了不同的组后,对方会进行一些指导,但是指导的时候因为语气等问题,会产生一些小的矛盾,积聚久了就容易出事。”王大桥说。

对此,富士康管理层一内部人士说,富士康试图改变这样的情况,但磨合中往往还是会忽略一些问题。

“目前厂区内大部分的员工都是85后和90后,对于他们来说,富士康是一份工作,但也许也是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去认识社会、去接触社会。更重要的,不能用原来的管理模式去要求他们。”上述内部人士说,现在的工人通过“短工化”、“旅游式”的打工或者父辈打工的积累基本能够满足生存需求,但他们也有更高的追求,希望能够平等地享受城市生活,最终在城市生根。

王大桥说,虽然这里有标准的足球场,有三甲医院,有企业大学,有情侣座、卡座、包厢座的网吧,但自己都用不上。

在深圳的富士康厂区可以看到,虽然人数和一个城市类似,但其他指标却远远低于城市。“城市里最基本的元素是家庭,但这里却是单个的个人。城市里有占地面积都很高的社会化设施,而这里虽然有网吧、游泳池等诸多公共设施,却难以满足几十万人的使用。”一学者评论道。

王大桥表示,对于自己来说,加班时间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到工资,而这个是他来深圳打工的目的。但除此之外,他希望厂区的管理能够不那么简单、粗暴,多一些“人文关怀”,但具体怎么做,他表示自己也说不清楚。

他说,事实上,“服从命令”是每个来到富士康的工人所必须认同的基本规定,不愿意听从只能辞职。

深圳市总工会曾经如此批评过富士康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和不足:新生代农民工对企业现有的管理模式、制度和方式方法有要求变革的强烈冲动,企业本就应该及时加以调整和改变,不断适应这种变化,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华南高校教授表示,虽然郭台铭为富士康设计了种种完美制度,甚至会教管理层怎样提升员工满意度、怎样与员工交流等众多细节,但富士康的“管理鸿沟”还是因为年龄、阅历、秉性、生活方式等差异而不可逾越。

“但富士康只是一个企业,不能承担一个城市的社会职能。”此前,富士康相关发言人说。

新生代农民工的困境与出路

今年是第一批“90后”学成毕业,投身社会,进入职场的第一年,被称为“90后职场元年”。创新能力、好奇心更强,价值观和世界观更加多元化的这一代年轻人,犹如一股新鲜的血液注入职场,企业亦将同时面对机遇和挑战。“80后”乃至“90后”工人时代到来,不仅是富士康遇到的新命题,也将是所有企业必须面临的新变化。

国家统计局2010年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专项调查显示,在外出农民工中,1980年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已达58.4%。在一些省份和行业,新生代农民工的比例甚至更高。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0年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专项调查显示,该省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出生的农民工占全省农民工总量的75%之多。与上世纪80年代前出生的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不但数量占优,而且也表现出不同的社会群体特征。

这些年轻的工人在艰难地适应工厂单调重复的生产节奏之前,就已经在学校生活中养成了都市生活方式。学校教育经历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群体特征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他们广泛使用互联网、工余时间与同伴好友不时聚会,进入各种娱乐场所消费。都市生活方式的养成决定了他们中多数人的发展预期,与城乡、企业、国家也形成了不同于老一代农民工的新型关系。

最近一项调查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平均每人每年换工作0.45次,而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老一代农民工仅为0.08次,新生代农民工跳槽频率是其父兄辈的近6倍。对于现在的工厂,每一个工人都很珍贵,怎样才能留住工人,已是工厂必做的功课。

“90后”即将是企业的主力军,同时又将会是企业的重要用户或客户,没有一个企业能回避“90后”。大多数企业普遍认为这些毕业生在心理素质、情商管理,以及个人事业发展规划上仍有待提高,而与“70后”和“80后”的员工相比,他们会更有“个性”,因此识别他们的性格和价值观,是招聘和用人的一大难题。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群体特征的变化及其积极抗争行动,预示着“农民工生产体制”的不可持续性。改革开放已经进入第四个十年,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都要求全社会正视新生代农民工的诉求。

近几年,有关农民工问题已经开展了若干方面的工作,比如允许社保接续,部分地区开展了取消户籍制度的试点等等,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还远远不够。虽然农民工工资有所提高,但难以满足逐渐增加的各类花费支出,增长的收入被不断上涨的房租、物价侵蚀,维持型的收入水平难以支撑农民工在城市安家落户;某些福利待遇仍然与户籍挂钩,难以覆盖到农民工;社保接续难以转走企业上缴部分等等。

清华大学“新生代农民工研究”课题组认为,只有彻底破除“农民工生产体制”,才有可能使农民工群体的工作和生活更有尊严,才能最终使他们摘掉“农民工”这顶帽子。

上一篇:项目经理竞聘公示下一篇:祖国在我心中 主题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