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理性的作文素材

2024-06-12

关于理性的作文素材(共6篇)

关于理性的作文素材 篇1

爱之深,责之切。作为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院长,俞孔坚对当前中国城市建设的犀利批评从未停止。归国后的俞孔坚考察了全国100多座城市,看到的是城市和文化的屡遭破坏。俞孔坚毫不客气地直言:我们在犯1前美国人和欧洲人所犯的错误,但我们却以此为荣。

“我理想中的城市是一个建立在自然、文化遗产和人的休闲游栖网络上的城市,这个网络是城市持续健康发展所依赖的生态基础设施,这是一个新时代的‘桃花源’。”为了这个“桃花源梦想”,,俞孔坚开始反对“城市化妆运动”。,在他的主持下,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正式成立。现在,200多个志同道合的同事们,正以土地的名义,为和谐的“土人理念”而奋斗着。

关于理性的作文素材 篇2

2006年又出台了《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及后续系列配套措施,拉开土地新政的大幕。然而新政的各项措施,能否有效调控土地市场,守住我国1.2亿hm2耕地呢?

1《通知》解读

《通知》有八条内容,总的来说是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三种手段对土地市场进行调控。其实,细细解读《通知》,三种手段都遭遇着诸多无奈,根本原因是土地制度设计本身有着先天的缺憾。

1.1 经济手段

1.1.1 经济手段之一:关于土地收益纳入预算。目前的土地管理重点是耕地转为建设用地。《通知》规定土地收益支出纳入预算,控制土地收益“体外运行”,资金运用的随意性降低。看上去,好像控制了市长的“零花钱”。事实上,巨额土地收益,只要收上来,进了地方国库,就是地方政府的财富,只不过市长运用资金时,多了一道手续,那就是同级人大常委会要批准市长的预算。试想一下,人大代表来自地方,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受益者,他们同样渴望发展地方经济,而且市长书记在内的地方各级官员往往也是人大代表,是“忧国忧民”的地方父母官。只要是财政预算资金阳光投放,人大代表哪有拒绝的道理?收上来越多的土地收益,地方就有更多选择发展的空间,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搞形象工程,搞政绩工程。可见,土地收益纳入预算并不能真正遏制地方各级官员圈地和经营城市的热情。

1.1.2 经济手段之二:关于土地收益向三农倾斜。以往,巨额土地收益,大多用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城市面貌是无可厚非的,但不能以牺牲农村利益为代价。目前的状况,城市和农村的差距越来越大。据专家估算,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发展和三资企业地蓬勃发展,大批优质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农民土地价值损失高达20亿元。这种趋势并没有根本变化。现在中央实时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宏观战略发展方针,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民生状况。农业、农民和农村等“三农”问题的压力,逐步得到了缓解。

不过,我们不能忽视问题的另一面。首先,土地本来属于农民,在计划经济时代,农民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的增值收益,农民本来应该分享,应该有合理的留存。可事实上,在征地地过程中,土地往往以零地价或者极低的价格,进行工业建设和商品房开发,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强行转移财富,然后再以惠农方式支持农村各项事业。这好比对于病人,医生先把你的血液抽出,然后再输给你,并且说,输血是免费的。这是多么荒唐的笑话!这一个回合下来,政府也是要付出很高的行政管理成本(必要的客观的经济成本和行政资源),实际消耗的还是农民的“血液”。

同时,工业和城市“反哺”农业和农村的资金数量,相对于农业和农村的巨大需求,差距甚远,中央提出的倾斜政策只是加大投放比例,至于投放多少,投向什么地区,投到那些领域,又没有明晰的刚性规定,基本上是“上级”说了算。农村干部为乡里和村里多争取一些资金,好多修几条路,多架几座桥,多整理几块废弃地,多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这时就出现了农村干部到城里跑项目的壮观场面,找人托关系请客送礼,“上级”官员便趁机寻租。那些没有门路的基层干部,只好“望钱兴叹”。

1.1.3 经济手段之三:关于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控制。2007年1月1日,为了保护日趋稀缺的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保护农村和农民的利益,实现城乡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国家开始实行工业用地出让金最低标准控制制度。按照地方经济状况全国各地分为15等,每等从每1㎡840元到60元不等。实际上该政策并没有真正遏制一些有实力的工业项目上马的冲动。原因一方面,企业投产后可以把土地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即使由于市场的作用不能转嫁成本,为了引资成功,地方政府也会以各种形式的补贴来弥补企业的损失。如2007年10月份碧桂园在湖南张家界罗家岗地块的“零地价”拿地事件。在该地块招拍挂之前已约定土地受让方,土地出让金除上交省政府及缴纳税费410万元后,剩余部分4000万元的政府土地收益,以工程款形式返还给房地产开发企业碧桂园。而且这种现象在我国基本普遍存在。另一方面,有的项目还没有上马,或仅完成部分基本建设、或因效益不佳,把企业整体转让(有的干脆就是为了炒地皮),从而取得土地增值收益。

即使按照规定,和商业用地、住宅用地一样,工业用地出让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巨额的土地收入,和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相比,悬殊是很大的。例如,郑州某辖市宗地拍卖价高达每667㎡170多万元,和补偿给农民的不足10万元相比,简直天上地下。这个“巨额天价差”自然就进了企业和政府的腰包,农民仅仅得到5%~10%的土地收益。实行工业用地最低价控制制度,农民的利益并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保障,不能从根本上冷却地方政府和企业联姻的冲动。

1.2 法律手段

200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中央的目标和地方的利益目标不一致,中央倡导保护和发展,从地方来说更强调的是发展,上下的利益发生一定的冲突。因此土地领域的违法行为,主要是以政府违规为主。

我国的违法占地,违规批地,是土地违法案件的主体,往往带有浓重的政府色彩。对这类因公违法案件,相关的法律法规缺乏实施细则,没有可操作性,缺乏具有长效作用的法律法规机制,同时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及相关解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段性,因此案件处理起来就容易轻描淡写,最后不了了之。违法官员似乎是为了地方的经济发展做了贡献,做了牺牲,但是从法律概念讲,作为国家工作人员你即使没有徇私舞弊,没有搞权钱交易,但是你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也是违法,因公违法也是违法,只要违法也应当承担责任。但是这些年看,有的查处了,也处分了,很快又调到异地升官去了,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你觉得是违法了,但是地方是看作经济发展的功臣,官员们丝毫没有脸红的感觉。

因此,当问题多到严峻到不解决不行的地步了,就来个突击行动,来个专项查,类似“暴风骤雨”式集中整治,各部门联合行动打出组合拳,但是行动结束,便“雨过天晴”。例如2006年9月29日,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国土资源部、监察部组成联合调查组,对郑州市违法批准征收占用土地建设龙子湖高校园区、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非法征地等五起土地违法,进行了查处,就是专项治理整顿的结果。2007年9月河南省开展了土地系统“百日行动”,也查处了一批土地违法案件。但问题似乎并没有解决。目前豫西各县的建设用地情况,依然令人堪忧。

1.3 行政手段

我国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通知》中规定:实行地方官员问责制。在土地利用和保护中,中央要求地方要严守各类控制指标,地方政府一把手负责,对地方官员问责。为什么地方官员还敢铤而走险,频频触电呢?原因有两点:一是土地是一块肥肉,极具诱惑力,土地是政府实现增收和拉升GDP的不可或缺的要素。二是对违规违法案件处罚力度太轻,问责力度不够。

GDP政绩考核制度,是驱使地方政府违法征地的原动力。巨额的土地收益,能充实地方国库,为地方建设提供支撑。国土资源部甘藏春副总督察说,土地出让金占一个地方政府的收益大的比例在发达地方可以一半一半。预计2007年河南省将收取不低于22亿元的土地有偿使用费,再加上土地出让金的一部分,约为30亿左右,这些资金约是以往年均的2~3倍。豫北某县得知新乡市要划走几个镇,就先行把能征的地都征了,征了地就有土地收益,不能把蛋糕拱手相让。郑州某县级市近几年每年都给财政上缴超过3亿元的土地收入。同时,有了地就可以搞房地产开发,可以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工业,GDP自然扶摇直上。

对查处的违规违法案件,打击力度太小,不足以杀一儆百,没有威慑力。看看对2007年郑州土地违规案件的处理: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原国土资源厅厅长)林景顺降级处分,建议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警告和降级是不是太轻了,甚至只是象征性的?如果就地免职永不录用,甚至施以刑法,可以想象现在的土地管制形势必会有的大改观。

2 现阶段我国土地问题的本质

我国的各种土地权利尤其是农民的土地权利权能残缺,并且很不稳定,极容易受到来自各种强势集团的侵扰。

2.1 集体土地权利“人格”主体虚位,农民没有话语权

《土地管理法》第十条规定,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很显然集体土地没有人格化主体,法律的本意农民共同所有,人人都有,实际是人人都没有。村民委员会的以上各级政府组织都可以以所有者的身份行使土地的处置权,唯独真正土地的主人———农民没有发言权。那么在耕地受到侵袭时,农民只能默默忍受。

据笔者实地了解,占用耕地,除了补偿给各家各户的定额外,还有不少的沟、渠、路、坡、废弃地等公地,公地面积平均大约6.67hm2有0.33hm2左右。公地的征地补偿费自然就落入村干部的口袋。农民自然无从知晓,他们只知道得到自己的一份就行了。其实只要整个过程公开,阳光操作,一切都会大白于天下。这么容易避免的事情发生了,说明农民完全处于无权的地位,完全处于征地程序之外。

2.2 农民并非土地市场行为的主体,是集体土地权利人格主体虚伪的逻辑结果

《土地管理法》第五章第四十三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但是,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或者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除外。前款所称依法申请使用的国有土地包括国家所有的土地和国家征用的原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此项规定,实际上是用法律的形式剥夺了农民土地权利的市场交易权。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集体土地属于集体全体成员所有,农民享有承包经营权,承包权相当于一般的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是包含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以及合法期限的使用权、交易权,而我国农民的土地交易权仅限在农业领域内部,严禁交易后改为建设用地。如房产开发和企业项目用地,不得从农村集体手中直接取得,而是必须由政府先征收或征用,把集体土地变成国有土地,再由各级政府代表国家和建设用地单位谈判,出让土地。在农地的整个转让过程中,农民始终被排除在外。国家用法律的形式,剥夺了农村集体以土地主人的身份在市场上和用地单位平等谈判获取合理收益和报酬的资格和权利。

3 结论

解决土地问题,要标本兼治,突击专项整顿和长效治理结合,要从问题的根本抓起。必须解决集体土地权利主体虚位的问题,让农民成为土地真正的主人,成为土地市场交易的主体。要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惩戒力度,加大土地执法和执法监察力度,明确实施细则,减少随意性和主观性,增加可操作性。要彻底改变目前的干部政绩考核体制,减少GDP的权重,增加耕地保有量指标,集约利用指标,土地整理指标和环境质量评价,实行绿色GDP考核。土地承包经营权要真正物权化,让农民成为土地真正的主人,才可能和用地单位成为平等的主体进行对等的谈判,才可能切实保护农民自身的利益,才可能有效遏制乱占滥用耕地的势头。

参考文献

[1]王平.地根政治.中国改革.[M].2005年第七期

[2]党国英.中国农村的根本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3]周其仁.中国农村改革-国家与土地所有权关系的变化.[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4]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2006.09.

[5]甘藏春.加强土地调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6.09

[6]陈新中.刘新峰抓抓住机遇迎接河南土地整理事业的更大发展.[J].《工作研究》.2007.04

关于理性的作文素材 篇3

指坚强持久的意志。胜利的鲜花在血汗中绽放,荣誉的桂冠用荆棘编织,排除万难,坚定不移,成功属于意志坚定者。

1、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英•狄更斯

2、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法•居里夫人

3、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4、张海迪砺志成才张海迪自幼就患有严重的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的边缘,身体可算弱小,可是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国著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贡献,与张海迪相比,我们这些身体健壮的人又当做些什么呢?

5、成就与汗水

①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献之写字,用尽18缸水,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②李时珍花了31年功夫,读了800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7个省,收集了成千上万个单方,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药,最后写成了中国医药学的辉煌巨著《本草纲目》。

③马克思写《资本论》,呕心沥血,花了40年时间。

④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花了22年时间,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

⑤法国著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历经12年的实验,不怕挫折失败,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

6、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不怕嘲笑,力纠口吃;李白遇老妇,铁杵磨成针;司马迁的事例。

关于毅力的作文素材:屈原以死报国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他被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国。

分析: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话题:命运责任精神卫士

关于毅力的作文素材:张伯苓的理想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驾驶。毕业后,他参加了甲午海战,但军舰一出海就被击沉,这对他触动很大。1899年英国强租我国威海卫军港,张伯苓亲眼看见,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国旗第二天就降下来了。强烈的爱国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军,回到天津筹办学校。他四处奔走,筹集资金,终于在1907年办起了南开学校。张伯苓一生全力办教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国的富强,个人才有尊严。为此,张伯苓不余遗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

话题:教育与爱国人生的目标

关于毅力的作文素材:于右任的临终诗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有诗《望大陆》云: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诗作于1964年公开发表,立刻打动了无数中国人的心。

关于六年级作文教学的理性思考 篇4

六年级是一个特殊的年级,作为小学向中学过渡的年级,如何做好小学作文和中学作文的有效衔接,使学生的作文水平稳步提高,是需要任课老师动一番脑筋,下一番工夫的。

我觉得针对六年级小朋友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应以几个方面为抓手,切实推动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一、阅读和写作应巧妙结合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每位语文教师都强烈意识到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性。然而新教材较以前的教材相比篇目众多,所以上课难以抽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名篇名著,如果作为回家作业,又怕学生根本不读或应付了事。如果我们手里有遥控器遥控学生的学习行为就好了。

我是这样做的:每周的一、三、五布置写点评的作业,老师首先精选一些适合六年级学生阅读的文章,篇幅适中、文质兼美、故事性强的文章,每次下发一篇,要求学生回家后先默读一次,生字词查字典,把生字词的拼音和解释写在点评本上,再朗读两次,然后摘抄好词好句写点评。点评本从中间画一道竖线隔开。左面摘抄,右面写点评。还可以让学生针对全文写点评,这样类似于读后感。阅读作业完成得好不好,只要看看学生点评的质量就一目了然了。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会收到一石三鸟的好处:

(一)积累的词汇无形中增多了,作文语言平淡、苍白的情况会有所改善,你会发现学生鲜活生动的词汇令人耳目一新。

(二)阅读分析能力提高了。在写点评时,学生会分析:这个词用得好,为什么用得好。这句话非常生动,为什么生动,用了什么修辞。这是语言(或心理等)描写,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或性格品质。而如果点评写到这样的深度,学生在考试时遇到阅读理解题目也自然轻松得多。

(三)学习名篇的过程也是一个模仿的过程,六年级学生通过点评他人的写作风格,无形中也会使自己的作文受到影响。写过点评的文章,学生肯定进行了深入的甚至绞尽脑汁的思考。如有的学生读一篇800字的文章,竟然写出500多字的点评,而且言之有理。所以写点评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写作水平的提高是非常有好处的。

二、应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和国外的教育方法相比,我们的学生有一环严重欠缺,那就是读书,读名著。孩子在小学时,家长觉得孩子识字少,读名著怕孩子读不懂,所以时间几乎都花在了认字上。到了高年级,学校则侧重阅读文章、做练习、订正答案,即习题的反复操练。致使学生阅读面窄,词汇量小,只会做题。我曾经和上海美国学校的小朋友交流过,发现他们每天都有阅读的作业,都是小说、人物传记或科普类的书,从图书馆借来,老师要求几天内读完,然后再去图书馆换新的图书。老师要求每天回家至少有半个小时的读书时间,完成后家长在家校联系簿上签字。他们读的是英文原版书,生词较多,边读边查字典,但觉得很有乐趣。其中我认识的一个五年级男孩说,这样的英文书籍他每学期要读厚厚的十几本。和这个美国学校的孩子接触下来,我感觉他们 的知识储备和文化积淀很深。我由此想起了著名作家冰心回忆她小时候读《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也是似懂非懂,然而印象却非常深刻,奠定了一生的文学基础。

这次交流让我感慨良多,我想从六年级开始培养阅读习惯还不算晚。我给学生推荐了一些名著的书目让他们选择,或去图书馆借,或去书店选购,每周有一节课固定下来作为阅读课,当然光靠课上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把读名著作为贯穿学期始终的长作业,要求每天必须抽出半小时读名著,有时我不下发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就自己读的名著片段写点评。两学期下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许多学生读书已成为习惯。如在学到《诺曼底号遇难记》时,我推荐学生阅读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

语文素养的提高,功夫在课本之外。这样长期在名著中浸润,提高写作水平还要犯愁吗?

三、应在活动中扩大学生的写作视野,使作文的材料变得鲜活生动

老师在批作文时常有这样的感慨:选材老套,很多学生还在写小学时写过的妈妈雨天送伞、爸爸背他上医院等老掉牙的话题。这一方面说明学生不会观察生活,不会发现身边的真、善、美,另一方面不正说明了学校和家庭生活的单调乏味吗?我们不难发现,如果一位同学到外地旅游回来了,那旅途所见必然成了他笔下鲜活的材料。所以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可能做不到带学生到外地旅游,但可以通过校园活动来丰富学生写作的素材。比如春游、为灾区小朋友义卖活动、最近为汶川灾区的捐款捐物活动,这些都是写作的良好

契机,要很好地利用,趁热打铁写周记或作文,效果是最好的。那么我们作为语文老师,也可以组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其写作兴趣,使学生有话可说,学生自然就降低了写作文的畏难心理。

比如在学完一篇课外阅读《山中访友》后,我顿觉写片段的机会来了。把语文课堂搬到室外,带学生在校园里寻找景点,然后写一段文字。对着景点朗诵一遍,结果平时惧怕写作的同学都活跃起来了。一位同学观察了爬山虎,写道:“你好,爬山虎哥哥,你不累吗?再强的风,再大的雨,也打不败你,风也是热的,你却把它当作生命的动力。一次又一次,我被你浓郁的绿意感染了,我也会感觉凉意渗进我的心里。”学生在写作中升华了思想,表达对生命的感悟。还有一次是在四月,我发现江南的春天春意正浓,而学校里到处姹紫嫣红,就带学生到校园寻找春天的踪迹,然后自己命题写作文,一位同学写了《感悟美丽》:

韶华易逝,容颜易老,时光倏忽而过,稍纵即逝。

初春,正是姹紫嫣红的季节,教室窗外的几株玉兰花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焦急,绽开了娇美的容颜。花葩的颜色素白,如一只只晶莹剔透的酒杯,那洁白的花瓣似在莹雪中浸过,似用玉石雕刻,美得高雅,美得朴素。那玉兰满树繁花,不杂片叶,更显端庄秀美,其身旁的无名花草均相形见绌地稍稍拢起身子,自卑不已。路人每每路过花树下,都不禁仰头欣赏怒放的白玉兰,心中暗自惊叹一声,好美。

几日过后,我来到树下,欲再次领略玉兰不俗的丰韵,却目睹了

叫我愕然的一幕:淡雅的花瓣铺满了整张草坪,不时调皮的学生跑过,肆无忌惮地践踏一地暗香,枝上残存的花朵也大多微微泛黄,在柔和的春风中摇摇欲坠,而原本毫不起眼那些小花小草此刻却绽放了,霸占了众人的眼球。不多日,玉兰枝上发了新芽,但纵使镶缀了一身碧绿的翡翠,仍敌不过当初那一树冰清玉洁的花瓣。

目睹此景,突然忆起这样一句诗:“花到堪折直须折,莫待花落空折枝。”那玉兰就如同绚烂绽放的青春,圣洁美丽,却又禁不起岁月的催促,不觉中便已滑过年少的掌心,一去不复返。此生最美好的,莫过于青葱岁月,既然它如此短暂,那就更应紧紧将这无与伦比的美丽握在手中,通过不断地拼搏进取,来竭尽全力地珍惜他,这样才不算虚度年华,挥霍青春。

美丽的事物难以长存,但愿我们能认认真真地把握住这最美丽的时光,奋发有为。

这位同学的文笔一向老练,加之她对景物的细致观察,写出了这样一篇令人称道的佳作。由此我想起了在大学时教授写作的老师讲过的话: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而且是唯一的源泉。

六年级我组织学生开展诗歌朗诵会,学生有的做了幻灯片,有的下载了朗诵伴奏乐,还有的借了古装,朗诵唐诗的时候穿。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表现出极高的热情。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了故事会,主题是“照片里的故事”,自己从家里选择一张照片讲述其中的故事。期末复习时,我还将全班分成六个组,举办了一次古诗背诵抢答比赛,获胜组得到了奖品。六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于活动永远是乐此不

疲,那么就利用他们这一特点,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后写作。涌现出来的佳作往往是令老师始料不及的。

四、应牢牢抓住作文的反馈和修改环节

活动开展得很多,学生写作的热情也很高,但如果交上来的作文反馈太慢,势必造成以下的后果:过了一两个星期,才拿到老师批好的作文,学生印象已经不深了,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老师的评语,就塞到抽屉里去了。下次再命题要求写作文,他们的热情已大打折扣。老师辛辛苦苦批改作文写评语,却因为反馈慢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那么有没有更有效的方法呢?我从以下方面做了尝试: 1.作文交上来的当天就进行讲评

方法是将全班还没有批改的作文放在讲台上,随即抽取几本让作者朗读,被抽到的我戏称为中奖作文。平时写作认真的同学,被抽到时往往镇定自若,甚至喜上眉梢;平时写作马马虎虎、应付了事的同学则面红耳赤,暗暗下决心下次要认真写,可不能再当众出丑了。老师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改进意见,中间穿插同学的点评,形成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效果。一节课下来,同学彼此了解了别人是怎么写的,也知道了自己的作文存在的问题。这样的作文反馈课效果是明显的,也有激励后进的作用。然后老师可以收上来再到办公室逐一修改、写评语。

2.六年级第二学期,可以尝试同学互评作文

前提是老师把评分的标准、从哪些方面修改评价详细地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就有章可循,否则会流于形式,白白浪费时间。应注意的

问题是:保证每位同学拿到的不是自己和同桌的作文。一作文批改好之后,同桌再交换批改,保证每位同学一节课至少批改两篇作文。要求同学在评语下签名,态度端正。做一回小老师,给别人的作文“把脉”,对于自己的写作何尝不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呢?这样的做法也能保证作文及时反馈。但次数不要过多,每学期一两次即可。3.分数激励,注重作文的一题多写

教师每次批作文,都会给学生打一个分数,但是长此以往,学生对分数的敏感度会降低。那么如何让分数发挥它的作用呢?我的做法是:85分为底线,低于85分的要根据老师提出的修改意见重写。写完后交上来再批,达不到85分的再写,直到达标为止。一个作文题目两次甚至多次写,与一个作文题目写完一次后就换新题目相比,对于提高写作水平的作用更明显。还有一个好处就是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争取第一次就达标,让他们明白“长痛不如短痛”。学生对分数的敏感度会唤起他们写作的潜能。

对六年级的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使他们喜欢自己的语文老师,从而喜欢写作。当一个小朋友觉得老师欣赏自己的时候,自然会焕发无穷的热情来表现自己。当然,还可以开展作文的专题训练,比如某一节作文课,就是训练学生如何进行外貌描写,下一节作文课学习神态描写。这样每节课有侧重,学生收获会更大。如果在六年级作文教学中教师稳扎稳打,使学生作文水平稳步提高,使学生尝到了写作的甜头,那么,对于接下来初中三年的写作教学将起到莫大的作用,因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如何做好作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习作的基本理念是让学生在快乐中习作。于老师曾说:“要想让孩子快乐作文,老师首先要快乐,童心不泯,才能和孩子们融合在一起。老师要像孩子一样有好奇心,要爱好广泛。老师要喜欢阅读,感受到文学作品中的美,无形中就把它内化为一种内在素质,一种美的情操。写作要靠老师的影响引导,而不是靠说教。那么如何去做好作文教学?我择感受最深的五点谈一谈:

一、确立作文教学的正确的理念,教师要明确好每一个阶段作文的标准,从一、二年级的写话到三、四、五、六年级的习作。并注重培养孩子们从小就有意识去观察生活,无论写话还是作文一定要来源于生活。老师首先要有善于观察,善于抓作文题材的意识,做到情境创设,再现生活,给予孩子们充分的想象空间。这样孩子们就不会无话可写。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想方设法使学生有一种想说、想写的冲动,时时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并让学生保持好情绪。于永正老师提醒大家:在布置作文练笔的时候一定要有两个以上题目让学生进行选择,能让大家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点。这是我们语文教师每时每刻都要提醒自己的。

三、作文是一种技能。技能的训练当然离不开训练。我们也要注意把一些小练笔渗透到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引导学生勤于动笔。大力倡导作文应该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同样要靠历练。

四、习作要跟阅读结合起来。阅读是习作的根基。这些话让我们

明确阅读不但要告诉学生作文是怎么写的,而且要厚积薄发。比如我们可以在阅读课后进行作文的小练笔,让学生“以读促写,以读助写”举一反三,多多习作,在阅读中掌握习作的技巧。我们一定要坚持作文教学和阅读相结合,就像古人所说的:“勤于读书,易于作文。”

五、我们每个人都有被承认和被赏识的需要。一篇不错的文章如果能够通过恰到好处的朗读展示给大家,孩子们就会不断地品尝到成功的滋味。在孩子们读自己作文的同时意识到哪里写的还不够,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自己如果想修改好自己的文章必须从读自己的文章开始。再加上老师幽默的语言,亲切的态度,赏识的举动,孩子们一定会改变对作文的态度。

其中,于永正老师的一节作文课让我受益匪浅!他执教的那节出神入化的观摩课——《有声有色》,从中不但让学生认识了象声词,而且还使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运用象声词的重要性,于老师将“快乐作文”理念完全融入他与孩子们的课堂,孩子们走进于老师的课堂就等于走进了快乐的王国、知识的殿堂。课上,老师起先出示了一段无声的录像,之后让学生谈谈感受,接着带领学生再次走进有声音的录像中,通过对比学生立刻明白了象声词的重要性。在习作前,于老师巧妙地设计了作文的选题,从三组象声词中任选一组编一个小故事或选择刚才的逛公园来写。孩子们都很轻而易举地找到了自己想写的主题,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将几个象声词运用得出神入化,文章结构完整紧凑,语言优美。整节课,老师自己仿佛回到了童年,与孩子们一起去参观公园,一起去听大自然的声音。一节课就等于是一次

旅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驻足欣赏美景,又可以在玩耍中前进,这样以快乐放在首位的习作谁不愿意上啊,谁不乐意上啊? 于老师对学生们这次的作文评价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恰到好处的赏识教育。老师虽告诉孩子:“正确运用象声词,你的这次作文就能拿满分。”而真正给孩子们打的分都是“120+20”分、“130+20”等超满分的分数,学生得到这样的分,当然是增加了写作的兴趣。赏识是一种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的教育,是尊重学生的教育。于老师能用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关注每一点进步,用喜悦的心情去赞美每一点成功。综观于老师的整个课堂,没有一个学生不是积极参与的。于老师始终微笑着面对学生,始终用激励的话语和学生交流。我们不时听到:“好的,写得真棒!”“不错,说得真好。” 孩子们在这样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面前,启动了心智,敞开了心扉,他们畅所欲言,欲罢不能。

总之,这些名师引导学生要关注有声有色的生活,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在快乐中学到习作的技巧。通过老师的有效作文指导,让学生对写作不再的烦恼,求真情,多修改,让他们自己感悟作文的真谛——写作文最终的目的是“不教”。因此,在课堂作文指导上要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去引导学生,从点到面,从扶到放,层层深入,必要时还可以装点“傻”,多采取启发式教学,给孩子多留点思维的空间,充分地想,充分地写修改自己的文章,同时注重多元化的作文评价。春意盎然

怎样做好低年级作文早起步

为了提高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必要对小学生进行作文早起步的尝试。那么怎样才能让小学生早起步呢?

一、拼音开路,自由写话。

小学生掌握拼音以后,根据少年儿童的好奇心和幼雅的自信心,让他们运用拼音这种符号进行练习。开始由老师说,学生写,回家请家长看,家长表扬,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每天写一句想告诉家长的话,三四周后,让学生用拼音写在幼儿园时学过的儿歌,孩子们一定感到非常自豪。紧接着让孩子们自己随意编写一两句话,他们觉得轻松,很有意思,很爱写。他们用拼音写,没有汉字的障碍,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喜所忧,不仅巩固了拼音知识,还积极促进了作文的早期发展。

二、即兴观察,说写并行。

学生作文是周围事物在他们大脑中的反映,要提高写作水平,首先应从观察入手。研究表明,观察是学生知识世界的窗口。学生通过观察,可以获得源源不断的作文素材。观察获得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得越多,其思维就越活跃,这样当他提笔作文时,就觉得“有东西可写"了。低年级教学中,观察训练比较注重说,在教学中把“写”与“说”结合起来,除了完成教材上的观察内容外,还进行即兴观察即兴说话。即兴观察往往是学生对某些事物产生好奇的情况下进行的,如:刮风下雨、电闪雷鸣、日出晨露、花草树木、乌鱼虫兽等等。只

要他们有兴趣就可以,既不费时,也不费事,看看、说说、写写,时间一长,学生就养成观察、说写的习惯。

三、模拟创新,写段练篇。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的兴趣。利用模仿可以激发儿童对身边的一切学学、做做。低年级学生模仿写作文,为进入高年级的作文奠定基础。模仿可使低年级儿童的作文有形可依,可话可写。模仿中有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模仿课文。首先分析课文,掌握记叙方法,然后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并头、正文、结尾及选材仿述。这样,从整体入手,运用教材的示范,让学生写自己熟知的事物,初步完成作文的概念和框架;让学生按事物发展的顺序来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达到开篇成文,作文早起步的目的。

另外,还可以先从积累和理解词句,再展开说写,或联系课文续编故事,或先理解然后创造性地改写课文等等,这都是小学生作文起步的有效途径。

关于关爱的作文素材 篇5

羊为什么会跟着牧羊人,寸步不离的走呢?因为牧羊人爱羊,呵护羊。它不像其他牡羊人那样鞭打他,虐待他,而是用她的关照和怜爱小心地呵护它。这种关爱没有母爱那么无私,没有父爱那么伟大,但这种爱却是羊的内心深处感到温暖。

人类对动物的爱如此,那么人类对人类的爱呢?

在教育问题上,老师希望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对学生的爱。这种爱不需要山盟海誓的承诺,只需要细致入微的关怀和问候。有时候,老师的一句小小的问候可以使学生寒冷的心搞到暖和。这样,学生在课上就很愿意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老师用他们对学生的爱造就了优秀的莘莘学子,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所以,老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关爱。

在企业管理问题上,老板希望他的员工可以踏实肯干,是企业兴旺发达,这就离不开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而需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也离不开关爱。这种爱不需要雄飞雌从的追随,只需要相濡以沫的支持和理解。遇到分歧,老板和员工之间相互理解、互相帮助,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遇到挫折,老板和员工之间相互勉励、互相支持,共同使公司走出危机。所以,老板和员工之间需要关爱。

在回报问题上,我想每个子女都会感激父母,因为是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并且不要回报的的关爱我们。在东奥会上,90后的周洋连获两枚金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的一句“终于能让父母过上好日子”的告白,引起轩然大波,这是周洋回报父母对她的关爱的方式,她带着对父母的感激,努力拼搏,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奥运梦想。所以,父母和儿女之间需要关爱。

不管是人类对大自然,还是人类对人类,都需要关爱。万物皆如此。人类爱护、关爱大自然,就可以和谐生活。反之,如果我们破坏大自然,那么在还会使我们失去美好的家园。在生活中,朋友之间、同学之间、家人之间等等都需要关爱。总之,人人都需要关爱。

关爱使友谊更加纯真,关爱是亲情更加温暖,关爱是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批评这个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从小到大,每个人都有缺点,任何人都会犯错误,难免身边家人、老师、同事、领导、会适时提出批评。可有人遇到批评时想法多多,顾虑重重,担心影响个人形象,以至背上沉重思想包袱。我个人认为,这种批评看似“坏事”也是“好事”,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更是一种关爱,关键是要调整好对待批评的心态。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的人对自己进行的批评,不知道朋友们是否会想到,其实批评也是另一种关爱的特殊方式!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有缺点或犯错误的人一般只有在受到批评后,才会在思想上引起震动,才会认识错误、吸取教训、改掉毛病,防止问题重复发生。反之,如果没人提出批评帮助而任其发展,则有可能会小错酿成大祸,造成终身悔事。

从小到大,我们身边的人都在关爱着我们,生活中有父母的关爱,朋友们的关心,读书时有老师的教导,工作中有同事的帮助上司的激励。

儿女们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父母都希望儿女能够成材,可是做儿女的往往会让父母伤心。当我们这些做儿女的做错了事,伤了父母的心,做父母的会对我们进行严厉的批评,此时他们的批评就证明了我们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重要。比如小时候,不懂事的我们跟邻居家的小朋友玩耍的时候会产生一些小小的矛盾,此时我们是怎样解决这种矛盾呢?你是否有过激的行为呢?是不是会用沙子或石头去攻击对方(小朋友)呢?这时父母的批评是在教我们做人的道理,不能用暴力去解决问题,更不能有伤害对方的想法,同时还要学会包容对方,这对自己以后的成长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伤害了对方,所造成的后果不光是让父母操心,关键是有的失误会给对方造成永远的伤害同时也让自己后悔一辈子!当我们的考试成绩不理想,当我们一到放假时间不知道看书学习天天只知道玩耍时,父母会给予我们严厉的批评。不管儿女在别人的心中怎样不好,但是在父母心中,我们永远都是父母的好孩子,他们的批评是想让我们成材让我们将来会过得好!父母的批评或责骂,我们做为儿女的一定要能理解!

长大后我们开始接受文化教育了,这时老师就成了我们的最好的第二任家长。他们对待自己的学生就像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好。相信很多朋友们读书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当没有安时完成作业时被老师狠狠的批评和惩罚。其实做为老师,他们也不想这样做,他们只是为了能让学生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也是为了让学生从小就珍惜学习的时间,他们也希望自己教的学生每一个都能成才。他们的批评说明了你在他心目中应该是个好孩子,而不是来学校养大而已的。对于成绩差的而且又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也会进行严厉的批评,不过对于批评过后一点都不改的学生,老师也只能任其自生自灭的混时间了。他们混的是自己的光阴,浪费的是父母的血汗钱。我不知道别的学校是会不会是这样的,我只知道我们读初三要考重点高中的时候,老师把成绩好的听话懂事的学生坐位都安排到教室前三排,天天提问他们回答问题并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对于成绩差的而且又调皮捣蛋的学生,只要没有影响到其它同学听课老师一般不去理会他们。

工作后我们接触到的是公司的同事以及领导。刚刚步入社会的我们,在工作中当然会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所受的批评也自然会多一些。他们批评了我们是因为我们在他们的心目中应该达到的标准没有达到,辜负了他们的期望,所以就会认为我们偷懒了,认为我们敷衍了事,理所当然地就会毫不客气地批评我们了。

之前我在一家台资企业上班,有个经理台湾人,他管理着公司大大小小的事务,他经常在车间里面巡视,看到哪里有做的不好的地方,马上找到部门主管去处理。久而久之,他要求改善的地方,大家都不再去犯同样的错误。他的要求挺严厉的,所以很多员工都不喜欢他,认为他是多管闲事,可是他自己却不这样认为。有一次,我们开会,他说的一句话让我一直牢牢的记着而且让我深有感触,他说“我说你们两句是为你们好,如果对那一个人,我连说都不想说他了,那只能说明这个人在我心里已经是可有可无的,他在这个公司也就没什么前途了!我说过的话你们放在心上了并且按我说的去做了,那说明你这个人还有培养价值,我说过你们做的不对的地方你们改善了,那证明你们还把我放在眼里!”实事也就是如些,公司里有些经常犯错又喜欢偷懒的人,经理说过他们几次之后就再也不说了,以后见了他们就当没看到一样。既使他们在那家公司做了三五年也一样不会给他们加多少工资。他们如果犯了错,处罚的金额和程度总比别人重。但是对于那些做事认真的人,他们的工资也相对会高一些而且如果公司内部有升职的机会也一定会首先想到那些做事认真又有能力的人。如果他们偶尔犯了错,第一次的处罚也就是先出公告警告一次。

我们都能理解父母期望子女成材时因“恨铁不成钢”而产生各种严厉斥责,同样我们也应该理解那些批评我们的人对我们的特殊关爱。感谢那些以特殊方式关爱我们的人,同时也要记得适时关爱自己,请善待批评!受到批评时,不仅要虚心接受,而且要坚决改正,还要改正得彻底干净,防止缺点错误死灰复燃,使自己的人生不断提升更加精彩。

当然不管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不可理喻的人给我们一些不恰当的指责,至于那些不恰当的指责,想开一些,“大人不计小人过“就当是生活这杯酒中滴了点醋吧!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都需要相互关心,帮助,正像一首歌唱的那样“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

记得那是在前几天,我从《实用文摘》上看到了这样的故事:有一个小男孩叫洛克,因为父母经常吵架,性格不合,在洛克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洛克跟了妈妈在一起生活,从而没有了爸爸。到洛克上小学时看见别的孩子被父母接走时,跟父母有说有笑的时候。他不由得想起自己的父亲,躲在角落里流泪,而他因为没有父亲来接过他,同学们把它叫做“没有父亲的洛克”,所以洛克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嘲笑,然而在嘲笑群里还有一个男孩,叫弗莱克。有一天,洛克被同学们拥到校门口,这时洛克突然大叫起来说:“你们不要嘲笑我,我有爸爸!”于是,洛克胆怯地走到一辆面包车边敲了敲车窗说只要您送我回家,我会给你钱的。可还没等洛克开口,面包车司机就对洛克说:“上来吧。”在车上洛克一直想对面包车司机说明自己上车的原因,可面包车司机一路上一直说话,根本没有让洛克有插嘴说话的机会,就这样说着说着到了洛克的家。洛克下了车目送走了面包车司机。第二天放学,面包车司机依然在那里等着,他见洛克,忙向洛克挥手,示意洛克过来,送洛克回家,洛克每天沉浸在了父爱般的温暖之中,而他完全不知道这是他的同学弗莱克的父亲,就因为这种关爱,再也没有人把洛克叫做“没有父亲的孩子”,而洛克这时才知道是谁帮助除去了心里的阴影和自卑,他非常感谢这个人。

国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理性思考 篇6

学习环境未必支持“翻转课堂”

美国的教育工作者利萨·尼尔森 (LisaNielsen) 指出, 在看到翻转教学带来的益处的同时, 更应该对它存在的缺陷提出关切。首先应该正视的就是学习环境问题, 因为很多学生家里并没有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所需的技术设备, 因此他们不具备进行翻转课堂学习的基础。显而易见, 翻转课堂对于信息技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方面, 我们要充分考虑每位学生在家能否顺利访问和浏览在线视频。由于不具备访问网络课程资源的条件和途径, 部分学生对于翻转课堂还没有充分的准备, 因此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家庭网络环境。即便身为翻转课堂的创始人, 乔纳森·伯尔曼也认为, 这一模式像教育领域的任何实践模式一样, 存在着不足。他认为, 翻转课堂最大的争议之处在于不是每位学生都有观看课程的必要技术。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可能没有获取翻转课堂所要求的互联网技术的途径。有时教师在上课之前或放学之后提供使用计算机的机会, 帮助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如果学习必须要在家里使用计算机技术的话, 学生的学业成就差异也可能因此而拉大。另一方面,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的硬件设施不完备也是翻转课堂推广实施面临的一大难题。来自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穆斯乔草原南高中的英语、科学和技术教师雪莱·赖特 (ShirleyWright) 撰文指出, 在她的翻转课堂实验中, 有些学生使用的设备是自己的iPad、电脑和手机, 但有些学生没有任何设备, 只能与同学分享。这使得翻转课堂面临着新的问题:学生学习环境的不支持, 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由此可见, 并不是所有的地区和学校都有条件开展“翻转课堂”。不少学校无论是硬件层面 (技术、经费等方面) , 还是软件层面 (思想、管理等方面) 尚不足以支持大面积地进行翻转课堂的实施和实践。学生是翻转课堂的中心, 我们需要考虑的不仅是学校具不具备资质, 更多的是学生具不具备条件。如果学生不具备支持翻转课堂的学习环境, 那么后续的学习活动、学习效果就无从谈起。

“翻转课堂”未必超越传统课堂

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从教学程序上看, 实际上是“先学后教”。它解决了学生在做功课时遇到难题而教师不在场的问题, 预先录制好课堂的讲授内容, 让学生把观看视频学习作为家庭作业的一部分, 然后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帮助学生解决出现的问题, 帮助学生进一步弄清楚他们不懂的概念。翻转课堂在教学流程上做出了巨大的变革, 然而我们所关注的是学生在家观看视频与传统的在教室听课所接收的教学信息基本是一样的, 接受信息的方式也差别不大。

首先, 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与传统课堂没有本质的区别。雪莱·赖特认为, 翻转课堂并不是现有教育的救星, 因为“晚上看授课视频、白天做课堂作业”形式只是传统课堂的重新安排。她分发给学生的不是授课视频, 而是旨在引发学生好奇心、启发学生思考的短片, 这些视频短片配合着班级博客一起使用, 帮助学生组织、交流和理解材料。其次, 翻转课堂中师生互动也不是同步的, 学生在家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与教师依旧不能进行实时互动。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对知识的理解是有偏差的, 这也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当学生产生问题的时候,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可以当堂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监督与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教学接受和消化吸收外, 还有知识运用和知识检验两个重要的环节。在传统课堂中, 这些环节都包含在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中。而在翻转课堂中, 它们是分散的、不连贯的, 知识运用一般通过家庭作业或者其他学习活动完成, 知识检验则是通过考试或其他教学活动甚至是非教学活动完成。G.B.约翰逊 (GrahamBrentJohnson) 在他的博士论文里提到, 学生反映在家看视频课时很难保持动力, 而且经常因为快进而错过了预习教学内容中的重要部分。当学生发现没有办法立即向教师问问题时, 他们也表现得很失望和沮丧。

乔纳森·伯尔曼认为, 翻转课堂允许课堂上的个性化指导, 但它的目的并不总是为每位学生提供最佳的学习方式。一些学生在电脑屏幕前不能很好地学习。G.B.约翰逊也指出, 不是所有的视频课都会使用基于探究式教学策略的方法。因此, 那些努力的学生可能不能完全受益于翻转课堂。聪明的学生几乎使用任何学习方法都能受益。

基于以上的讨论,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相比似乎没有太大的优势, 反而从教与学的成本来看, 教师和学生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翻转课堂很可能无法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仅仅停留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层面, 同时也往往容易造成课堂的拖沓。

教师未必胜任“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仅是技术和设备的革新, 也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观念, 接受课堂的翻转和身份的改变。在翻转课堂中, 教师要改变“以教为主”的传统理念, 由主导变为引导, 通过引导和答疑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谈论和完成作业、项目的情况进一步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翻转课堂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程度的信息素养, 教师不仅要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 还要学会录制、编辑视频, 并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搜集、获取、传递、加工、处理有价值的信息, 以供学生参考学习。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持续的观察, 对学习进程进行评估。在实践过程中,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产生的问题进行反馈, 甚至要忍受教室内有一定程度的混乱。

然而,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除了承担正常的教学任务, 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非教学事务上。这些非教学事务可能严重挤压教师从事翻转课堂研究的时间。迈克·埃塞多 (MikeAcedo) 在《翻转课堂的优缺点》一文中指出, 翻转课堂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做前期准备, 为了保证课堂的高效有序就需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设计与整合, 包括录制和上传视频、把能够增强主题的活动引入课堂中以及激发学生的课堂准备和参与, 这些都需要教师投入额外的时间和精力。此外, 还有一项调查显示, 如果教师承担课程所付出的时间超过了他们所能承受的极限, 翻转课堂的开展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可能并不是多么“先进”的教学模式, 也不在乎课堂是否翻转, 他们关注的就是如何把课堂控制好, 如何把课上好, 学生如何把所学知识有效内化而已。在美国, 还有一位教师在参加完翻转课堂会议后, 回到自己的学校实施了翻转模型, 但却没有获得成功。在他后来的反思中, 他意识到自己的班级需要个性化, 并不是一种模型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同时, 教师的教育理念也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雪莱认为, 教师选择翻转课堂策略不是为了追求学生中心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和学习的。传统的学习模式仅仅是被逆转, 而不是改造。讲座 (直播或录像) 仍然是教学的前线和中心。

翻转课堂中, 教学重心的转移无疑对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以足够的学识和经验把握课堂、引导学生学习, 要敏感地意识到大多数学生存在困惑, 并及时形成解决方案。而在充足的课堂时间内, 学生可能会提出连教师都没遇到过的各种问题或假设, 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学生未必适应“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 它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打破了“教师在课堂上讲课, 布置家庭作业, 让学生回家练习”的传统学习模式, 重点是学生在课下自学, 教师由授课转为引导, 课堂变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场所, 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萨尔曼·可汗在他的新书《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 (TheOneWorldSchoolhouse:EducationReimagined) 》中也提到, 希望每个班级配备多名教师,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兴趣。他希望让不同年龄的学生可以一起学习, 让学生能够扮演教师的角色。而在教育资源有限、学生人数颇多、教室格局固定的情况下, 翻转课堂恐怕难以达到理想中的效果。

众所周知, 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一种理想状态。长期以来, 学生习惯于亦步亦趋地跟随着教师走, 没有强烈的意志支配自己, 更难以谈到创造性地超越自我。即便是现代教育技术引入到了翻转课堂, 学生对于教学形式的热情往往大于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机制, 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急剧下降, 出现知识掌握不牢固的现象。学生很容易在失去外在力量的情况下, 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 会随意放松甚至放纵自己。既然是个性化学习, 学生难免出现课下看不完视频课程的情况, 这样上课处理作业和讨论交流的时候就会无从下手, 无法完成学习任务。日积月累, 学生面临的信息量和知识量就会增加, 也会形成不良循环。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接受程度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Johnson的研究表明, 很多学生报告都谈到, 在自我控制节奏的学习环境中很难保持动力。在教室里, 学生不得不保持学习状态, 因为教师会负起责任。而在家里, 学生就必须自己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同样报告说, 在家看视频存在拖延的问题, 许多学生在家难以跟上教师上课的步伐。

此外, 就目前来看, 翻转课堂仍然按学生年龄分组教学。如果我们要实现教育的真正转变, 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来进行分组教学, 而不是将同一个年龄的人安排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教学, 这也是翻转课堂从理论上所追求的。此外, 教育始终会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真正的翻转应该包括为每个层次的学生精心设计的学习环境, 翻转课堂应该仔细思考对学习环境的重新设计, 但这常常是被忽视的。最后, 视频讲授不等同于学习。翻转课堂建立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之上, 也就是教师讲授、学生汲取。这种方法对有的学习者适用, 但是很多学生则需要采用建构主义的方法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考核评价未必匹配“翻转课堂”

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认为强制性的家庭作业是对学生课余时间的剥夺。放学后的时间应该用于追求学生的爱好、和朋友以及家庭成员的交流以及参加各类型的体育活动, 用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因此, 课余时间应该留给学生根据他们的需要自由安排。Harding等人的研究表明, 视频讲课增加了学生久坐不动的时间, 这就剥夺了很多超重的孩子和需要锻炼的孩子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关于额外的屏幕时间的研究显示, 学生的肥胖率、发生睡眠障碍的概率都有所增加, 注意力问题、焦虑、抑郁发生的概率也增大了。

AlfieKohn在《翻转课堂迷思》一书中对家庭作业进行了深入彻底的研究, 结果表明家庭作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没有长期的影响。而事实上, 翻转课堂恰恰增加了家庭作业。翻转课堂在提供个性化教学并且使得学生成为更加独立的学习者的同时, 也潜移默化地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如果每个课堂都使用翻转课堂这种模式的话, 学生将接受相对于原来仅仅参加学校学习的两倍的教学内容, 因为学生在课堂里学习一个小时, 还要在课堂外额外利用一小时来学习教学材料, 这可能也是不合理的地方。与此同时, 教师和家长似乎总是不情愿让学生从学习和作业中解放出来, 在他们看来, 只有一刻不停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才能取得理想中的学习效果与成绩。另外, 实施翻转教学可能导致学生花更多的时间在知识的记忆与复习上。对于有的教育管理者来说, 采纳这种方法的原因在于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用于准备考试。

利萨·尼尔森 (LisaNielsen) 还指出, 翻转课堂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是回避不了的。另外, 学生每天能够集中精力完成作业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每门课的课后任务都是翻转课堂任务, 对于学生来说, 课业负担过重, 势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

实验研究:翻转效果并无太大突破

翻转课堂的支持者们宣称它有许多好处, 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学习, 不再因为害怕被同龄人嘲笑而羞于提问等。换言之, 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然而实际上, 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格雷戈里·弗仑斯坦 (GregoryFerenstein) 和艾米丽·阿特贝里 (EmilyAtteberry) 都撰文指出, 翻转课堂的收效可能是微乎其微的。加利福尼亚州克莱蒙特地区哈维玛德学院的四位教授正在从事翻转课堂学习效果的研究,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所谓的“翻转课堂的优势”是值得怀疑的, 翻转课堂可能对学习没有影响。

哈维玛德学院的四位教授南茜·莱普 (NancyLape) 、卡尔·豪沙尔特 (KarlHaushalter) 、瑞秋·列维 (RachelLevy) 和达里尔·勇 (DarrylYong) 接受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 (NSF) 为期三年的资助, 正在研究翻转课堂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这项实验已经在2012-2013学年的生物课程上进行翻转教学, 每个教授的同一课程对于两个班分别采取翻转教学和传统教学的模式。在实验过程中, 他们尽可能保证学习内容的一致性。在2013年10月, 他们针对这个实验测试了翻转课堂有效性的许多方面, 包括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学习态度以及能否将知识应用于考试的能力。Lape介绍说, 在测试的大多数类别中, 翻转课堂模式和传统课堂模式没有显著差异。“我想说的是, 事实上不存在统计上的差异, 人们如此热心于翻转课堂, 但没有实际的结果, ”她如是说。一项匿名调查显示, 学生对翻转课堂这一新模式爱恨交加, 虽然他们可以选择观看课堂视频, 但是却带来了繁重的任务量。还有一项研究表明, 学生成绩提高5%是翻转课堂取得的最好结果, 这显然与人们预期的大幅增长是相悖的。安德鲁·米勒 (AndrewMiller) 为许多大学教授在线课程担任教育顾问, 他也认为翻转课堂确实对学生复习材料的能力提升有好处, 但如果教师没有处理好“翻转”, 那么什么也不会改变。

而在雪莱的课堂上, 翻转模式甚至消失不见了。她不再为学生提供讲课视频, 而是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资源。她认为, 比起从已有的资源里被动吸收知识, 主动地建构知识是一项更为重要的技能。雪莱认为, 最好的学习, 是由内而外的学习, 而这一点是视频讲座做不到的。

结语

至少在目前的体制下, 教育不能创造奇迹。我们不知道如何能把每位学生都变为爱因斯坦——我们只知道如何帮助学生在测试里答对更多的题目。大多数学生的命运是在教师的掌控之外的。在可能性方面, 翻转课堂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但对于教育本身, 它的影响则没有那么大。教育本身是多元化的, 翻转课堂也只是众多教学方法中的一个, 当下教育环境的复杂、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等问题更不能靠一种或者一类教学方法就能解决。综上看来, 翻转课堂可以尝试, 但不见得常试。

参考文献

[1]Mike Acedo.10 Pros And Cons Of A Flipped Classroom[EB/OL][2013-11-27].http://www.teachthought.com/trends/10-proscons-flipped-classroom/.

[2]Jordan Shapiro.We Need More EdTech, But Less Technology In The Classroom[EB/OL][2013-08-26].http://www.forbes.com/sites/jordanshapiro/.

[3]Five Reasons I’m Not Flipping Over The Flipped Classroom[EB/OL].[2014-03-30].http://www.techlearning.com/Default.aspx?tabid=67&EntryId=3379.

[4]BOOK REVIEW:‘The One World Schoolhouse’[EB/OL].[2014-03-30].http://www.washingtontimes.com/news/2012/dec/11/bookreview-the-one-world-schoolhouse/?page=all.

[5]Gregory Ferenstein.The Flipped Classroom Boosts Grades 5%.Why That’s As Big As We Can Expect.[EB/OL].[2013-09-18].http://techcrunch.com/2013/09/18/.

[6]Emily Atteberry.'Flipped classrooms'may not have any impact on learning.[EB/OL].[2013-11-05].http://www.usatoday.com/story/news/nation/.

上一篇: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第二课时教学反思下一篇:新创业形势下的青年创新商业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