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子的思绪九年级作文

2024-08-19

叶子的思绪九年级作文(通用12篇)

叶子的思绪九年级作文 篇1

夜,我独自在树枝上摇拽。我敞开心扉,与老友互递心绪。这天刚下过雨,到处都湿漉漉的一不小心,信号发送失误,被人类拦截,公开了我那夜的密语。

我是一片思索的叶子。

春风拂过大地,沉睡了一个冬天的植物们开始苏醒过来。睡够了的我听到了春姑娘的召唤,从枝叉间冒出了我的身影。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不再是娇小的芽苞,而成为了一片嫩绿的叶子。我开始了工作,孕育着花朵,尽一片叶的职责。不时有人从树下经过,赞美树上的朵朵粉色的花,却没有一人说起我们叶子的功劳,对于这,我们从不计较,还是默默地工作。就像人类尊敬的教师一样,他们辛勤地工作,讲台上,楼道里办公室,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印证着他们的努力。历史上的名人伟人的名字,一些人可以倒背如流,但有几个知道他们的.老师?来势们知识默默地工作、工作、再工作。

盛夏,阳光火辣辣地烤着大地,我们叶子虽然也热得受不了,但也决不能离开工作岗位。我和伙伴们肩并肩地触拥在一起,为大地添上了一抹绿荫。看着树自爱的人们那舒服的样子,能让别人快乐,我心里也甜滋滋的。正如守卫祖国边疆的战士们,他们为了祖国的安宁,为了人们的幸福,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他们也没有半句怨言,从不叫苦,也从不说累,无私地为人们挡风遮雨。他们爱着自己的祖国,爱着祖国的人民,愿意用生命去捍卫祖国。

第一缕送爽秋风的来临,暗示了我生命的即将完结。满身的伤痕鉴明了我是一个闯过风雨,历尽沧桑的历史见证人。我用剩下不多的叶绿素拼命地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身体冰凉,投入大地的怀抱,微笑着钻入地下,为陈年老根献出一份火力。这使我想起了鲁迅先生,一生无所求,为人们贡献自己的一切,为了那个不灭的信念奋斗终生,直至倒在了战场上。一生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为别人的幸福着想,丝毫不会动摇,多么可敬、可佩的奉献精神啊!

我闭上了双眼,听见了“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赞美。

叶子的思绪九年级作文 篇2

“文章不厌百回改”, 大文学家的成名作, 无不经过反复修改而成。但好的文章不是靠老师改出来的, 而取决于自己的修改。写作文时, 将修改权还给学生, 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不仅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也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修改, 学生可以从写作实践中逐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技巧,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 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习作的能力, 不仅是写作学习中的必要手段, 而且是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

基于上述认识, 笔者在九年级下学期进行了以“写实用的中考模拟作文”为目标的“作文精练精改”改变学生作文学习方式的课题研究。现将具体的实施过程做如下论述:

一、确定课程目标

我所任教的九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多系统的作文训练, 一些基本的写作要求能达标, 但在写作技巧方面尚有不足, 大部分学生上交的作文存在着只有数量而无质量的问题。这次巧借《初中生语文写作学习方式转变》课题的东风, 笔者和课题组成员讨论出“作文精练精改”这种模式, 这种模式要求布置的作文篇目宜少不宜多, 经过反复修改达到作文一、二类卷标准, 比较适合农村中学九年级学生。在实践中, 我确定如下课程目标:

1. 有目的精选作文题目, 在有限的时间内,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

2. 根据所教作文修改方法, 学生进行自评和同桌互评, 通过参与作文全过程, 提高学生认知水平。

3. 根据小组长建议、老师适当点拨以及自我多次剖析修改作文, 学以致用, 通过实践, 使学生获得写作技能。

4. 经过一学期课题实验, 转变学生固有的写作模式, 以期提高学生作文成绩。

二、设计课程内容及评价标准

1. 精选作文精练的篇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 认识自我, 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 重知识传授, 重智力因素的培养, 而忽视了对学生写作动机、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关注。为了使学生作文水平能够真正得到有效提高, 在当前大力号召实施义务教育过程中, 教师必须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 笔者认为九年级学生作文篇数要少而精。学生害怕写作, 笔者大胆进行九年级学生作文学习方式改变, 从《中考专辑》中精心挑选九年级学生下学期写作篇目, 如《从脚下出发》《这样的画面, 让我流连》等。这样既给学生吃了颗定心丸, 又能让九年级学生在紧张学习中腾出时间精改作文, 有利于学生高效学习。

2. 给学生作文评价标准, 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的方法

德国著名作家莱辛说: “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 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 任凭选择一个的话, 我宁要寻找真理的能力, 而不是真理。”教会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远比教师永无止境的评改更能激发学生获得作文自学能力的愿望。笔者印发2015 年南平市语文中考作文《追逐快乐》的一、二、三、四类卷的样文, 让学生从立意 ( 20 分) 、结构 ( 20 分) 、语言 ( 25 分) 、内容 ( 25 分) 、书写及创新度 ( 10 分) 给样文打分数, 写出理由, 并进行修改, 经过这次训练, 绝大部分学生学会了修改作文的方法, 教师再从中选优, 培养出四人一小组的指导小组长, 作为教师的得力助手。

3. 学生精练精改作文的过程

让学生实践精练精改作文时, 教师首先应向学生讲解作文题目的意思; 其次让学生分四人一小组, 讨论写什么体裁, 写些什么内容, 学生讨论后开始独立写作; 第三, 学生完成作文后, 采用学生自评和同桌互评的评改方式, 学生进行第一次修改, 修改后作文再经过小组长的建议, 进行第二次修改, 而后在教师的建议下, 再进行第三次, 甚至是第四、第五次的多次修改, 最终达到预期目标。现结合我在实践过程中的部分案例阐述学生在精练精改作文过程中的一些做法:

案例1: 《从脚下出发》精练精改过程

班上郑同学第一次写《从脚下出发》时, 只写了一些空泛的理论, 没有实例, 内容不丰富。第一次修改, 郑同学在作文中加入《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从脚下出发, 勤学苦读成为大学士的例子, 以及鉴真和尚做行脚僧的例子, 充实了作文的内容。第二次修改时, 他能一边讲道理一边摆事实, 做到有理有据。第三次修改作文, 他加上了从脚下出发的含义以及一些理论, 使作文内容更充实。第四次修改作文, 他关注了作文的语言, 使作文达到内容充实、文字优美的一类卷标准。又如江同学的作文进步很大, 经过五次作文修改, 从第一次作文语言不够优美到作文达到语言优美, 注重细节描写, 结构完整的一类卷的标准。比如他的《从脚下出发》的第一段是这样的: “生活就像天气一样, 有时风和日丽, 有时电闪雷鸣。但是或许一个动作、一个微笑对一个人来说就是冬日的阳光。我们要从脚下出发, 给予别人快乐。”这篇作文得到54 分的好成绩, 现在他尝到了写作的乐趣, 他乐于写作, 善于写作。

反思: 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 “教”是为了达到不用“教”, 学生在作文修改之路上独立探索实践, 找出写作文的方式。“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 教的快慢、容量, 根据是学生的能力和兴趣, 这样学生就会“乐学”了。经过第一次作文精练精改的训练, 班级学生掌握了修改作文的基本方法, 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了这种写作教学模式, 学生由怕写作文向想写、想改作文这一好的方向发展。

案例2: 《这样的画面, 让我流连》精练精改过程

写第二篇作文《这样的画面, 让我流连》时, 学生更加投入, 很珍惜这样难得的写作训练机会。叶同学写第二篇作文, 篇幅过长, 而且语言基调不统一, 在自我修改、同桌建议、小组长评改、教师指导下, 叶同学经过四次修改, 突出了作文重点, 作文的结构也完整, 语言基调也统一了, 弥补了写作中的不足。现在, 她对写作越来越感兴趣, 写作自觉性增强。林同学的作文文从字顺, 结构完整, 只是她不懂得如何取舍作文内容, 认为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要写入作文中, 以至于这篇作文语言过于华丽, 而内容又过于空洞。在老师和同学的建议下, 她经过多次修改, 学会了详略得当, 作文重点突出。游同学在写第二篇作文时, 开始只会生搬硬套题记, 学得比较死板, 没有明白题记真正的含义。在自己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下, 经过多次修改, 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写得优美多了, 写作水平得到较大提升。王同学写第二篇作文时, 开始只注重作文语句优美, 作文只单纯地写春天的景色, 忽略了作文的立意, 在自己的努力及大家帮助下, 修改后的作文立意高, 作文的整体品质提高了。卢同学在写第二篇作文时, 开始只注重作文的的开头和结尾, 而忽略了作文的主要内容, 作文内容略显乏味, 自己再度作文, 发现问题并修改后, 内容充实了不少。经过几次修改, 她的作文注重细节, 内容充实。

反思: 在写作过程中, 写作方法科学则事半功倍, 反之, 则事倍而功半, 很多教师只知道从数量的增加上让学生学习写作, 不明白学习方法不科学, 会导致学习效率不高, 效果不好。任教班级学生进行第二次作文精练精改训练时, 笔者用精选2 篇作文的方式来强化训练, 培养了学生学习写作的良好习惯, 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作文精练精改的效果:

三、课程实施安排

作文精练精改适用于九年级学生下学期的写作训练, 用20 课时完成: 教学生修改方法用2 课时; 《从脚下出发》作文精练精改用8 课时, 分散到每一周的作文课中; 《这样的画面, 让我流连》作文精练精改用8 课时, 分散到每一周作文课中; 学生反思、小练笔用2 课时, 进行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 及时归纳总结, 提升课题研究效果。

四、进行课程反思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技法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关键。目前大多数作文课不能称之为“课”, 虽有课堂, 有教师, 有学生, 有课时, 有作业, 但没有科学地确定教学内容, 讲评大多以朗读佳作为主, 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指导的针对性不强。笔者以学生为主体,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写作技巧的习惯, 为学生创设了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作文学习环境, 为学生选择适合他们的写作学习方式, 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走稳精练精改模式下, 九年级学生只要坚持下去, 不断修改作文, 就会超越自我, 写出精美的中考作文。

参考文献

[1].王立根《作文智慧》, 海峡文艺出版社。

秋天的叶子-四年级作文 篇3

秋天的树叶真美丽。当你走在林间的小路上时,每走一步就会听见“沙沙,沙沙”的声音,那是落叶铺成的“音乐”地毯。一些黄色、红色的树叶纷纷扬扬地落下来,好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花蝴蝶,在空中飞来飞去。再往里走,你看见的是一排排高大挺拔的松树,虽然已经是秋天了,但松树的叶子还是那么绿,那么翠,多像一排排武士呀!再往前走,你会看到一棵棵枫树,它那火红的枫叶在风中摇摆,像一只只小手儿。在和我打招呼呢……

啊,我爱秋天的树叶!

秋天的叶子五年级写景作文 篇4

当我走进校园时,我会看到教学楼和教学楼之间有3棵梧桐树,远远望去仿佛是一片金色的海洋,一阵风吹来,树叶们都在“沙沙”地歌唱,而有些树叶就被风姑娘吹落下来,它在空中翻滚了好几圈,像一只在翩翩起舞的金色蝴蝶,树叶也就落到地上去了,这也就是意味着秋天来了,我拿起地上的一片树叶,摸了摸,感觉到叶子很脆,也非常大,像一把大扇子,也像一只大人的手一般,叶子的每一个角都卷起来了,我把梧桐树的叶子放在泥土上,给梧桐树当作肥料。

就在梧桐树的旁边有一棵金桂树,它的香气扑鼻,秋天时,它的叶子还是绿色的,下雨时,它的叶子就是桂花儿的保护神,所以桂花在叶子下面,虽然叶子盖住了桂花儿,但是叶子是永远也盖不住桂花儿的香气。金桂树的叶子是椭圆状的,就像是一个绿色的小小小盘子一样。

叶子六年级作文 篇5

我是一片叶子,来自一棵普通的树,没有特色的身体,也没有吸引人的香味。

冬天北风呼呼地吹着。就在昨天,在我下面的一片叶子说:“再见了兄弟,我要回到大地去了。”在树的摇晃下,他飘落了。刚才,我上面的一片叶子说:“我要在风的帮助下,去旅行了。”在风的催促下,他飞走了。

看着自己逐渐枯黄的身体,绿色这个家伙已经从我身上逃走了。我很寂寞,也很害怕,但我还不想离开树妈妈,无论她怎样摇,风怎样恐吓,我还是牢牢地抓住树妈妈,因为我还想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多呆一会儿。于是,树枝上只剩下我这一片叶子。孤独中,我回想起了自己的一生。

春天,我在春姑娘的怀抱中出生了。从树妈妈身上长出嫩芽。没等我玩够,在来自风姑娘的催促下,长大成了一片绿叶。看着树下欣赏嫩绿的人们,快乐玩耍的孩子,我在摇拽中“格格格”的笑了,笑声中,花儿开了,蜜蜂整天围着他,讨好他,对我瞧都不瞧一眼,我也不在意。

夏天,我已长成大人,日夜不停的工作,工作再工作,夜晚呼吸二氧化碳,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是多么辛苦,我却没有抱怨一声,始终为树妈妈输送氧份,为人们撑起阴凉的大伞。虽然,有一天树会把我抛弃,我也从不后悔。我在摇拽中笑,笑声中花儿谢了,果实长出来了,蜜蜂却飞走再也不来了,我还是不在意。

一生中最亮丽的时候,便是秋天了,那时的我最耀眼,我可以穿上五彩的衣服,由淡绿到深绿,再变成淡红,深红,最后成为枯黄。在我的变换中,秋天变得五彩斑斓。秋天,是我最快乐的.日子。有时想起我童年的记忆,不由哈哈大笑,因为我从前有什么事都是快乐的。在笑声中,果实成熟了,落地了。

现在冬天到了,寒风呼呼,看着飘落在地上的兄弟姐妹。我叹了一口气,生命即将回归大地。想起童年的时光,和兄弟们一起随风大哥唱歌。“呼啦啦,呼啦啦”,我是多么地快乐。

让学生的思绪在课堂涌动 篇6

关键词:语文课堂,学生思绪,涌动

在我的记忆深处,当年初三语文老师上课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常常觉得,语文课过得好快,老师与我们常常沉浸在课文的情节当中,不知不觉就下课了,并且从那时就迷上了语文。从事教育事业以来,我也常以这作为标准,不断进行创新,创造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课堂,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色,参与、融合到我的课堂教学中,思绪在课堂中涌动。思绪,思想的端绪;思路。《晋书·潘岳传论》:“安仁思绪云骞,词锋景焕。”我要让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学习知识的思路通畅,有所感,有所悟。思绪,情绪;心情。我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情绪,高涨的学习热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好的学习状态,感受语文的博大精深,体会语文的源远流长。

一节好的语文课,要能让学生在老师的精心编排下,进入豁然开朗的境界,不由自主地投入到其中,并且在精神上产生愉悦、振奋甚至心旷神怡的感受,使自己的思绪涌动起来,积极投入到老师的教学中去,并从中有所收获、感悟。

一、运用幽默语言,唤起学生童心

在课堂上,我常用用诙谐幽默给学生“解压”、与学生沟通感情,以童心换童心,营造出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课堂上自然笑声阵阵,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还能让学生在笑声中得到深沉的思索和丰富的想象。例如,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学生写错别字,例如“拜”字,我边强调边说:“这个字由两兄弟组成,一个老三,一个老四,所以左半个先一撇后两横,右半个则要写四横,我们不妨称之为”老三老四来拜年“。这样,就使学生在轻松的笑声中记住了字的写法。当然,诙谐幽默应得当,否则,会失之庸俗。

此外,巧用俏皮话也可让学生轻松记住错别字。如“买”与“卖”,强调学生在写时注意“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再如,“燥”与“躁”,让学生记住“干燥要防火,急躁必跺足”,这样,两个字就不会写错、用错。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吆喝》,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想,让人体味生活中蕴涵的浓郁的情趣。我先播放收集的吆喝声,让学生听听、评评,看谁学得最像,最有韵味。又引入《吆喝》这篇文章,提出问题:课文中又介绍了哪些吆喝声?要求学生在课文中划出。学生迅速阅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各种吆喝声。先挑高了嗓子喊“行好的———老爷———太(哎)太”,过好一会儿,(好像饿得接不上气儿啦。)才接下去用低音喊:“有那剩饭———剩菜———赏我点儿吃吧!”乞丐的吆喝声;“大米粥呀,油炸果(鬼)的。”大清早过卖早点的。“馄饨喂———开锅!”这是特别给开夜车的或赌家们备下的夜宵。“硬面———饽饽”,卖硬面饽饽的。“算灵卦!”敲小钹的盲人。“树熟的秋海棠”“喝了蜜的大柿子”“葫芦儿———刚蘸得”“烤白薯哇真热乎”“小玩意儿赛活”“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学生找出吆喝声,争先恐后回答问题,有的还能读出一点韵味。模仿各种“吆喝”,自己也参与其中进行“吆喝”,使学生在欢笑声中深切体会到“吆喝”的韵味。学生意犹未尽,我趁热打铁,要求学生课后把课文改编成剧本,把旧北京各种吆喝声融入到剧情当中,或者编写“新剧本”,把街头各种吆喝声融入到剧情中去。

在讲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社戏》中淳朴乡民六一公公的形象时,我模仿六一公公对于孩子们偷他的豆,责备的语气“不肯好好地摘,踏坏了不少”,“这是应该的”,突出了他不是吝啬的人,更让学生体会到了六一公公热情好客的性格,把全班同学逗得笑弯了腰……

我童心未泯,让师生关系更容易拉近,学生喜欢大胆发言,喜欢一点“放肆”,童心大发,课堂上师生其乐融融。

二、搭建展示平台,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利用一切机会,创造条件给每个学生,为他们提供表现个性能力的舞台,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教学过程,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发展其个性。

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故乡》的一文中,我先布置大家进行预习,其中包括生字词、人物描写、人物性格的分析等,还鼓励大家上网查阅文章的社会背景,这着实让学生忙活了几天,等到上课的时候,每位同学跃跃欲试,都想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展现给大家。“我能读准字词,还能解释词义。”平常不大爱说话的小蔡说;“我能说出课文中人物的细节描写。”好动的小王也不甘落后;“我能说出闰土的性格特点。”班长也争先恐后……班里的气氛好活跃,好令人感动的画面,每一个人都是课堂上的主人,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如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是一篇驳论文,作者是鲁迅先生,我课前先安排学生收集在初一、初二时学习过鲁迅先生的哪些作品,在网上查阅鲁迅先生写作这些文章的时代背景,体验中国近代的国运、国难。

上课前,先让学生展示查阅到的资料,小王在投影仪上投出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写作背景:当时我国正处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高潮时期。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军顺利北伐,冲击着北洋军阀的统治。另一方面,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势力加紧迫害革命力量,斗争很尖锐。……鲁迅此时又陷入渴望战斗而不可得的新的孤寂与苦闷之中,于是,对于往事的回忆便开始在他心中酝酿了,“朝花”,即清晨带露珠、色香“自然要好得多”的鲜花,指鲁迅青少年时的事;“夕拾”,是说直到中年以后才在回忆中把它们写出来,借以慰藉“夕时”“离奇和芜杂”的心情。《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样,笔法灵活,抒情之中见讽刺,叙述之中显深意,严肃的内蕴常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出之,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小李也迫不及待投出《故乡》的写作背景:辛亥革命后,军阀各霸一方,在帝国主义操纵下,混战不已。广大的劳动人民,仍然在饥寒交迫中挣扎,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农村经济衰败。1919年底,鲁迅从北京回到故乡绍兴搬家,亲眼看到农村衰败凋敝的景象和农民贫穷痛苦的生活,心情非常悲凉,一年以后以自己的见闻为素材写了这篇题为《故乡》的小说。全班以热烈的掌声对两位同学给予肯定,也积极回答出以前所读的篇目。

学生们在查阅资料的同时,既增长了知识,又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是聚焦当时社会的热点问题,把要谈的对象———“中国人”和事件———“失掉自信力了吗”直接放在标题上,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欲望。我抛出问题:“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学生七嘴八舌,我再分组派代表提出不同的意见,大家跃跃欲试,竞争得好激烈,理由十足,各有各的观点,互通有无,这难道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虽然,不是每位学生回答的内容都让人满意,但从中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主人翁精神,也发现了很多同学的优点,更利于以后的因材施教,更好发挥他们的个性。我们要把广阔的课堂时空让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主角,在课堂这个大舞台上尽情演出,大展拳脚。

三、营造爱的氛围,激发学生情感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而认识过程中必须有良好情感的参与。如果课堂上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没有和谐的、宽松的氛围,别说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不会迸发出来,就连书本的知识也难以掌握好,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进取、乐观热情的心理状态。我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清楚每一位学生的优缺点,尽可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我的课堂上充当主角,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才能,并赢得一阵阵掌声,从而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并保持快乐的学习体验。正是由于我的爱心营造,越来越多的学生都喜欢上我的课,都期待有更多的表现与收获。

在语文课上,我养成这样的习惯:耐心地等待学生到把书读完,把字写工整,而对于一些优美的片段,我会一遍又一遍地引领他们练读,用情感悟。我会注意用眼神不断地与学生交流,关注每一个角落,让他们明白,老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倾注着对他们的关心、爱护。

记得有一次,提问学生背诵的时候,刚好提问到班里一位说话结巴的同学,我鼓励他慢慢背诵,并要求全班同学为其鼓劲,最后,完整地背了出来,我与班里同学不约而同地为他鼓掌。这样学生把得到的关爱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更坚定了学习的信心,以后常常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

在课堂上,我还会适时进行爱的教育、感恩的教导。例如在讲解七年级下册《背影》父亲为他买橘子的背影时,我创设出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慢慢闭上眼睛,脑子里浮现出课本描写的形象,这时心里有何感受,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在我的引导下,说出父母为自己所做的印象最深的事情,及时进行爱的教育,让学生深深感受到父母对子女不求回报,一直默默付出的爱。

又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万芳与“我”的亲密友好,“我”与父母的分歧等,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体会友情,明白不要因金钱而伤了朋友和气,更不能用金钱去衡量友情,同时也要体谅父母,理解父母,注重与父母的交流、沟通。

我精心营造爱的氛围,为学生搭建爱的桥梁,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当人与人的关系变得和谐、平等时,会激荡起彼此心中无限的温馨,并为教学活动注入无限的生机与动力,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创设美的情境,引领学生联想

把形象的审美的方法将学生带到课文“美”的境界里,细心体味课文“美”的语言,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将艺术手段用于语文教育,深入浅出,寓情于景,引发学生无限联想。

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朱自清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边读边想,仿佛总能觉得春风在轻轻地吹;仿佛能陶醉在春泥、春草、春花散发的芳香中;仿佛能听到百鸟和鸣的美妙歌声,似乎自己已完全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对春的欣赏之情油然而生。

如老舍的散文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文字很优美、浅显、动人。作者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情”这一特点,描述出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像老舍先生说的那样“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呢?即使是没有见过雪的南方人,这时眼前也仿佛出现了一片白茫茫的大地,手中仿佛触摸到了那冰凉的雪花。让学生随着文章提供的意象展开联想,具体地感知情境。这样的情感诱导,易于将学生带入文本创设的意境之中,较自然地获得审美感受。我还让学生讲述自己看雪的亲身经历,因为南方没有下雪,要看雪必须得去北方,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在同学面前展示,快乐心情与同学分享,这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我尽量把每一节语文课进行精心编排,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感受到上语文课是一种享受,一种挑战,意犹未尽,达到“欲罢不能”的效果。

在新课改背景下,身处新课改第一线的语文教学工作者,要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构建起崭新的语文课堂,才能为我们新课标下的语文教育改革注入新鲜的血液,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胡海舟.简析于永正掀起课堂教学高潮的艺术.语文教学通讯, 2003 (16) .

[2]解读新课标确立新理念, 2003.

四年级状物作文:叶子 篇7

但最神奇的是爬山虎的叶子,它就像一个“化妆师”,可以根据季节变换妆容。

春天,波士顿常春藤叶是“春妆”。春姑娘一叫,波士顿常春藤长得嫩嫩的,绿色的新叶子,像“鸡爪”形状。沿着墙上纵横交错的树枝,它成了贴在墙上的“树”。当春天的风变暖时,爬山虎的新叶子在墙的顶部伸出触角,好像在说:“还能去哪里爬?我们也想走得更高。”

夏季,爬山虎的叶子是“夏季妆”。叶子已经长得很茂盛了,从春天的嫩绿色到更成熟的深绿色。厚厚的树荫铺成了一堵绿色的墙,它也像一个绿色的瀑布。

微风轻轻地吹着,攀缘植物的叶子在风中摇摆,从远处看就像绿色的波浪。他们发出沙沙的声音,似乎在欢呼,“夏天真好!”

秋天,波士顿常春藤的叶子是“秋装”。秋风使水果成熟,使银杏叶变黄,使常春藤叶变红。当秋天不浓的时候,一些叶子是绿色的,一些变成了红色。红色和绿色的结合特别漂亮。当秋天变得更深时,爬山虎的整个墙壁都令人惊艳。“停车,坐在艾丰森林的夜晚。霜树叶在二月开花。”不,不是。杜牧一定没见过秋天的波士顿常春藤。波士顿常春藤秋天的叶子并不比枫叶差。

冬天,爬山虎的叶子是“裸妆”。当红叶落地时,波士顿常春藤的叶子随着冬天的风慢慢地被土壤包裹起来。它们成为最好的营养品。他们把力量藏在树枝上,等待春风再次召唤他们。

四年级状物作文:叶子 篇8

小小芭蕉扇

咦,这个小芭蕉扇好奇特啊!它的外套是棕色的,越往里面越浅,里面还有一件黄得发亮的内衣,上面布满了一个棕色扣子。

再仔细瞧瞧,背面有许多斑点。哈哈,我看这片叶子长了雀斑,正准备去整容了呢!而且它的血管叶脉,也非常漂亮。弯弯曲曲的线,分支着细小的枝条,那样子真像一把把小叉子,在抢着吃食物呢!

对了,它的样子像一个缩小的芭蕉扇,我拿着它做了一系列武术动作,觉得自己正在打妖怪。哇,这是什么?叶尖上居然有一个圆形的小帽子,上面也有叶脉,难道是一片小叶子?

叶子的奥妙可真多,回家我要好好观察一下。

瘦子叶

这片叶子可真有点儿瘦,它细细的身子里面有许多细线。微风吹过,它就像少女的一簇头发,在空中左右摇摆,翩翩起舞。

它还有两根竖起来的头发,形成了一个V字母,好像在说:看我就是这么神气!

可是,它也非常喜欢服务。古代的凉席和窗帘的原材料就是它呢!

我觉得,叶子不但美丽,而且也为我们的生活做出了改变。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的体会 篇9

一、教会学生复习方法

教师就是要“传道”“授业”“解惑”。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传授给他们学习方法, 培养学会学习的能力。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 对以后的学习受益匪浅。就拿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复习来说吧。复习不能只停留在对原有知识的再认识上, 而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归纳等, 做进一步深化处理, 从中掌握知识间的联系、相互转化关系, 尽可能使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 在头脑中形成网络。而这项工作不要由老师一手代办, 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老师只需教给学生总结归纳的方法, 让学生自己动手总结。

二、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次复习

由于现在的中考既有验收功能, 又有为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的功能, 因此在复习中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 不能搞“一刀切”, 考什么就复习什么。例如对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复习。中考对这三个概念只要求到“了解”层次, 对还原剂只要求学生知道碳、氢气、—氧化碳做还原剂。因此对基础薄弱的同学不做过高要求, 达到大纲要求即可。而对那些要上高中的同学来说, 只了解这些显然不利于以后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从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 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升价→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性→还原剂”;“降价→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性→氧化剂”。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理解氧化剂, 还原剂。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又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对零散知识, 进行归纳总结

1. 归类记忆

在考试中经常出现一些比较零散的知识, 没有系统性, 对学生记忆很不利。在复习中, 老师及时为学生总结, 把这些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归类记忆, 有利于学生掌握。比如对固体物质颜色的记忆, 可以归类总结。还有, 对物质燃烧现象如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硫、磷、铁、镁、碳的燃烧现象进行归类对比记忆。

2. 观察异同、对比记忆

在复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时, 许多概念相互对立, 如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单质与化合物、混合物与纯净物, 抓住矛盾的关键, 对比记忆最好。而在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中, 氢气、碳、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氢气与氧气的物理性质, 往往会相互干扰, 影响记忆, 如果分类集中, 观察其异同, 分析对比, 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 就容易记忆和掌握了。

四、在复习中运用类比方法, 突破难点

类比是根据被认识的对象间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 从而推出其他被认识的事物是否也有可能有相同或相似的方面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推理方法。

五、在复习基本概念时要分析透彻, 理解记忆

要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就要把概念分析透彻, 分析其适用条件和要点, 掌握其内含和外延,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才能记得牢, 会灵活运用。

例如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生不易理解。这个概念按意义分成三段: (1) 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 (2) 用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3) 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 (1) 段表明相对原子质量的衡量标准, 即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提醒学生注意“质量”二字。第 (2) 段表示求相对原子质量的方法, 说明“比较”二字对应的是除法运算。第 (3) 段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是个比值, 是衡量原子质量大小的一个概念, 但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 学生自己总结出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

我发现了叶子的秘密四年级作文 篇10

大自然真是多姿多彩,有美丽娇艳的花儿,有在空中翩翩飞舞的蝴蝶,还有勤劳可爱的小蜜蜂,其中我对叶子十分感兴趣。

早晨我在小区里散步,走着走着鞋带一不小心松了,我急忙蹲了下来系鞋带。忽然从树上掉下来了一片叶子,我轻轻地捡起树叶,坐在石板凳上仔细观察。我摸了摸它,它的的两面都很光滑,反面的颜色比较浅,而正面的颜色比较深。我发现叶子上有叶脉,中间最粗的是主脉,主脉两边是侧脉,侧脉的分支是细脉。我继续认真地观察,突然,我的脑海里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问号,我心想:叶子的叶脉有什么作用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拿起叶子飞快的跑回家,立刻拿起妈妈的手机,搜叶脉的作用。我激动地等待着答案,看完答案后,我才反然大悟。原来叶脉不仅像我们的血管,植物的根在土壤里吸收水分和营养,然后通过叶脉输送到叶子的各个部位,以保障植物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保证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此外,叶脉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类似人的骨头有支撑作用。

叶子的思绪九年级作文 篇11

一、复习内容及要求

专题复习既要抓住主要知识和核心内容, 又要关注中考命题的特点和走向。以某一重要的数学知识、技能或数学方法为切入点, 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内在联系及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较为深入的剖析, 选取近两年各地的典型试题, 对学生进行集中训练, 精讲精练, 常见的专题有:开放探究性问题;实验, 操作问题;方案决策, 设计问题;归纳, 猜想问题;动点问题。

二、复习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以专题为单位组织复习, 专题的选择要准, 安排时间要合理, 大约4周。专题要具有代表性、针对性, 围绕近两年中考试题的热点、难点, 对重点题要狠下功夫, 不惜一节课练一至两道习题。

2.注重题后的总结, 做了一道典型的习题后, 要鼓励学生自我反思, 提升分析总结能力。

3.选择的专题要有一定的难度, 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这一目的, 但注意选取的难度要把握好一个度, 难度适宜, 坡度适当。

4.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提示思维过程, 揭示解题方法, 切记不能让学生搞题海战术, 更不能急于给学生答案, 而达不到锻炼思维能力的效果。

三、复习策略

下面以“动点问题”为例, 谈谈专题复习的一些做法。

1.习题概述。此类问题的显著特点是以三角形、四边形为基础图形, 图形中的某个元素 (如点、线段等) 按照某种规律运动, 图形的各个元素在运动变化中互相依赖, 体现了数学中“一般”与“特殊”的互相转化思想。在各地中考试题中以压轴题出现, 考查学生的操作 (画图) 能力, 利用函数, 方程, 相似等知识, 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如图所示:

在梯形ABCD中, AD∥BC, AD=6cm, CD=4cm, BC=BD=10cm, 点P由点B出发, 沿BD方向匀速运动, 速度为1cm/s, 同时线段EF由DC出发沿DA方向匀速运动, 速度为1cm/s, 交BD于点Q, 连结PE, 设运动时间为ts (0

解答下列问题:

(1) 当t为何值时, PE∥AB?

(2) 设△PEQ的面积为y (cm2) , 求y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 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 使得若存在, 求出此时t的值, 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4) 连结PE在上述运动过程中, 五边形PFCDE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涉及一个点在运动, 一条线段EF也在运动, 使得问题转为复杂, 这就要求将“动”化为“静”, 即画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示意图, 然后依据图形结合已知挖掘其中的等量关系, 运用方程来解。

第 (3) 小问先假设这样的关系成立, 列出方程, 通过求解方程来判断“是否存在”。

解: (1) 因为PE∥AB, 所以PED=BAD, EPD=ABD,

即△PED∽△BAD。

所以, 而DE=t, DP=10-t。

所以, 解得。

所以当时, PE∥AB。

(2) 由题意可知EF平分且等于CD, 所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DEQ=C, DQE=BDC。

因为BC=BD=10, 所以DEQ=C=BDC=DQE,

所以△DEQ∽△BCD。

过点B作BM⊥CD于点M, 过点PN作PN⊥EF于点N,

, 因为ED=DQ=BP=t,

所以PQ=10-2t, 又因为△PNQ∽△BMD,

(4) 在△PDE和△FBP中, 因为DE=BP=t, PD=BF=10-t, 又因为PDE=FBP, 所以△PDE≌△FBP。

所以s△PDE=s△FBP, s五边形PFCDE=s△PDE+s四边形PFCD=s△FBP+s四边形

所以在运动过程中, 五边形PFCDE的面积不变。

2.启示与建议。首先, 运用多媒体软件, 使图形真正运动起来。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的结合处理, 可给单调的数学教学带来一片生机。授课前, 制作运动问题的课件, 使点、线、图形动起来, 让学生经历图形运动变化的过程, 对动点问题有直接的感性认识, 从而清除对动点问题的畏惧, 树立自己解决这类问题的信心, 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点拔观察方法和解题思路,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虽然动点问题是中考的压轴题, 涉及知识面广, 但在解题方法和技巧上也有共性可循, 所以要求学生解完每个动点问题后, 都归纳总结, 此类问题总的来说有三个步骤: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结合图形用初始变量表示图形中其他变量;运用数学知识建立方程或函数改模型来解决问题。

如何提高九年级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篇12

1. 树立信心, 明确目标

信心是动力, 目标是方向。初三英语生词多, 课文长而且难度大, 听、说、读、写要求高, 学生在学习中将会遇到许多困难。因此, 信心十足、目标明确是成功地进行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 教师要上好课。如:备好课, 吃透教材, 抓住重点、难点, 做到有的放矢。其次, 教师要提高授课的效率, 注重授课的艺术,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英语学习切不可盲目, 一定要制订一个切实可行、周密有效的计划。同时老师要给学生明确各阶段的学习目标, 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保证目标的实施, 要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 应注意思想教育与知识教学互相渗透, 寓思想素质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 如:向学生讲述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急需大量的外语人才等, 让学生认识到学英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努力学好英语。

2. 注重教学方法, 增强教学效果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英语教科书中, 每一单元的第二课都是一篇阅读课文, 它是进行语言知识教学和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材料, 是各种语法现象的集合, 并包括许多单词、词组的习惯用法。学好课文是提高英语成绩的关键所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精力充沛、爱动脑筋、思维敏捷、有一定的联想能力、求知欲强等, 采取对知识纵横对比的方法, 概括、归纳已学单词、短语、句型的异同之处和相互关系, 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注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采取各种方法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让他们的知识更具有多向性、多变性。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式。

2.1 词汇教学。

可以采取一词多义、前后缀构词法、连锁法、同音异义比较法、同义反义词比较法、词义对比法、分解合成法、音形比较法等方法促使学生发散思维。

2.2 词组教学。

英语课文中词组很多、很乱, 不容易记, 并且很容易学新忘旧。所以在教学中适当发散思维, 复习、巩固和扩大词组是十分必要的。

2.3 句型教学。

在学习课文时, 要对重点句型扩展引申, 提高重复率, 经过日复一日的“滚雪球”给学生打下牢固的基础。例如通过“一句多型”展开句型教学。例如:在翻译“他年纪太小, 不能上学。”时, 鼓励学生一句多译。

可译为:He is too young to go to school.

He isn’t old enough to go to school.

He is so young that he can’t go to school.

先由学生自己归纳这三个句型的内在联系, 老师最后进行总结。通过这样进行替换句型, 并反复练习, 学生对句型就会掌握得更好。经过这样的课堂训练, 学生的英语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3. 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精心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认真备课, 我们会胸有成竹, 无论是重点、疑点、难点的落实, 还是问题的设计, 教法的选择, 都精心考虑, 通盘安排。只有胸中有教材, 眼中有学生 (因人施教) , 才能运用自如, 得心应手, 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 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面向全体, 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同时更要注重非智力因素 (即信心、兴趣和习惯等) 的开发, 这对后进生尤为重要。因为他们缺乏主观能动性, 学习信心不足, 兴趣不浓, 习惯不好, 不肯下工夫背单词, 或方法不妥导致成绩差。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精力旺盛, 记忆力好, 猎奇心强, 求知欲高, 一般都能学好英语, 关键是千方百计地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开展多种多样的口语活动、朗读比赛、趣味游戏等, 不断增添学生的新鲜感, 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5. 上好英语复习课

九年级面临的是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 对复习课要求非常高。英语的复习课不是学习内容的简单重复, 而是用新的教学方法在高层次上再现以前学过的内容。由于范围广、内容多, 授课时间短, 因此, 复习课也要精心备课, 将学过的各种语言现象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分析。要认真设计课堂教学程序, 进行系统化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 激发学生兴趣, 点拨分析, 鼓励学生多思考、勤实践。

6.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英语是一门外语, 对学生而言, 既生疏又困难, 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 要教好英语, 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 对英语产生兴趣。否则学生会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 不愿学, 也无法学下去。为此, 我采取了一些方法, 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关于英美国家的文化、生活故事, 让他们更了解英语, 更喜欢学习英语。因为只有英语水平提高了, 他们才可以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因为英语的特殊情况, 学生在不断学习中, 会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学困生面扩大, 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 因此绝对不能忽视这个问题。为此, 我确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 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

7. 注重听、说、读、写训练,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上一篇:驾校业务员的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不自由毋宁死》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