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

2024-08-17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精选6篇)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 篇1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出示天安门广场的图片,“孩子们,谁能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广场。”孩子们的回答是不一样的,有的说“美丽”,于是我对他的评价是:“广场百花盛开,五彩缤纷,你是抓住景色的美还是不美来形容广场的”。有的说“广阔”,我对孩子的评价是“广场的面积十分的大,你是从广场的面积大还是小来说的。”、有的说“人山人海”,我对孩子的评价是:“你观察的真仔细,你是从从广场上人的多少来说的。”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词语“中央”和“遥遥相对”,我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引导学生指出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国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的位置,然后相机理解这两个词语。图文结合有利于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以前三年级对文章的段落划分不是很重视,四年级我开始重视学生段落划分能力的掌握。在这篇课文中,我引导学生先把差不多内容的小节放在一起,然后把不同意思的小节划分开来,学生在分段中,受到一些启发,划分起来还是比较迅速的。在今后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划分段落的意识,将内容一致的放在一起,不同的放在不同段落里。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 篇2

1.1、广场舞的开展现状

近几年广场舞活动蓬勃开展, 一方面体现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健身娱乐活动的需求;另一方面揭露了我国大众体育不完善的现状, 人们无法选择其它更多的健身方式, 不得不选择广场舞。广场舞参与人群庞大, 再加上疏于管理, 使得近期因广场舞而产生的“冲突”频发。

1.2、广场舞存在的问题

广场舞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一方面可以反映城乡社区的完善程度; 另一方面能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但由于广场舞是群众自发的文化现象, 其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矛盾与问题, 本研究认为其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场地管理混乱。

广场舞是一种群众自发的文化活动, 承办者与组织者不需要向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申报, 同时政府部门也没有积极地进行引导和管理, 对场地地点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 导致随意性的占地和争抢“地盘”现象的发生。

(2) 噪声扰民。

广场舞的场地多是位于闹市区及居民小区的休闲场地;运动的时间大多在清晨或晚饭过后, 而这个时段里不参加锻炼的居民大多是在家中休息, 因此对于跳舞者来说动听的音乐, 对其他休息的居民来说就有可能成为噪声, 从而引发矛盾。“参与者跳的热火, 附近居民听的闹心”这是目前对广场舞问题的概括, 这也是近期“冲突”频发的重要的根源所在。

(3) 人身财产安全存在隐患。

广场舞活动场地多位于人流量较大的地段, 甚至选择在路边, 所以跳舞者的人身、财产安全便存在很大的隐患。同时人流量大的地方也是扒窃案件多发地段, 参与广场舞活动有时会脱去外衣, 给扒窃人员以可乘之机。

2、我国大众体育开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2.1、我国大众体育的开展现状

我国大众体育活动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的发展阶段, 应当学习他们的优良经验, 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符合现代体育发展规律的体育管理体制和良性循环的运行机制, 形成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有机结合, 构建单位、社会、家庭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2.2、我国大众体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大众体育管理体系应建立以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社会化的组织管理网络, 逐步取代行政型的管理模式, 将事业型的运作方式转变为经营型的运作方式, 最终建立起一个有良性循环机制的大众体育管理体系。因此正确地了解和及时地掌握目前我国大众体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才能更好的引导大众体育稳步而有序的发展。

(1) 经费不足, 设施受限。

大众体育开展过程中, 最突出的问题是由政府直接拨款用于大众体育的经费不足, 致使体育设施缺乏, 不能满足人们对大众体育设施的需求。因此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 动员全社会各行业关心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 引导他们对体育设施、体育场馆进行投资, 提高我国国民人均体育场馆的使用面积。

(2) 大众体育科学的研究滞后。

怎样更为有效地开展大众体育, 是体育科学研究中急需解决的课题。但是我国目前对于大众体育的研究, 在整个体育科学研究体系中依旧是十分薄弱的环节。

(3) 体育场馆的评估缺乏标准。

对于我国已有的体育场馆, 目前还没有等级评价标准以及收费等级标准, 因此出现收费参差不齐甚至乱收费的现象, 这影响体育活动的开展和普及, 国家应尽快的制定出相应的政策、法规。

3、结 语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已有超过一亿人参与广场舞, 鉴于广场舞的积极意义和快速发展, 建议把它作为政府一项民生工程来抓。首先, 政府应提高对广场舞活动重视程度, 认真履行政府的职能, 推进广场舞发展。其次, 加强管理, 努力促进其健康有序地发展。最后, 注重引导, 营造良好广场舞文化的氛围。

大众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肩负着增强人民体质以及改善广大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职责。所以, 为了国民体质的健康, 让社会各界、各个层次、各个年龄段的人们都来了解大众体育运动、参与到大众体育活动中, 让大众体育运动以另一种形式的“举国体制”被认可。让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如同中国的竞技体育一样, 迈向世界前列。使人们能够进一步的发扬“奥运精神”, 能够真正地实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目标, 这便是我国大众体育发展的终极目标。

摘要: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大众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增强。尤其是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来, 人们对健身活动的参与意识极大地增强, 掀起了全民健身活动的高潮。而近段时期内接连发生了多起由广场舞活动而引发的群众性冲突事件, 从表面上看, 似乎是暴露出广场舞这一运动健身方式存在的种种问题, 实际上则从侧面揭露了我国大众体育的不完善。本文运用文献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 对广场舞这一社会活动现象进行研究, 分析其开展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进而反思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 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广场舞活动以及发展大众体育提供些许建议。

关键词:广场舞,反思,大众体育

参考文献

[1]刘大维, 胡向红.广场健身舞的起源、现状、特征及价值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2, (2) .

从广场舞反思自主学习 篇3

启示一,点拨很重要。广场舞是一个自发性健身活动,领舞者多为舞蹈爱好者,往往只顾自己在前面跳,并未对后面的成员进行过多指导,后面成员的学习方式主要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后面人看前面的跳,左边人参考右边的,远远看上去整齐划一,可走近就会发现每个人的动作都不一样,原因在于没有统一的指导。

现在课堂提倡学生自主、合作,这是课改发展的趋势,但要注意改革时不能刻意追求教师靠边站或教师成为旁观者。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无论在知识积累还是生活体验上,都不足以领悟到所学知识的精髓。如果没有教师的点拨,没有教师对核心知识的梳理,很多学生会走弯路。

眼下,风靡美国的“翻转课堂”注重师生关系,翻转了教师的角色,教师在“翻转课堂”里是策划、导演也是学习伙伴,整个教学活动的框架设计,教学过程的组织推进,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参与指点都成了教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放任式的自主合作学习不可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才是精彩生成的有效课堂。

启示二,给学生思考空间。一次广场舞活动持续一两个小时,伴奏舞曲不重复播放,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一个高强度“灌输”的过程。我对音乐舞蹈的感悟并不算差,但在这个高强度“灌输”的过程中,我很长时间也无法完整地跳完任何一首舞曲。我迫切希望一首曲子能重复两三次,有了思考和重复我一定可以更快学会。

可想而知,一个“满堂灌”的课堂,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没有给学生悟化的过程,没有适合学生的学习节奏,只会让学生缺少成就感,挫伤学习积极性。

课堂里的学生是有思想的生命,是学习的主人,如果教师始终强调学生跟随自己的学习“套路”,学生不可能萌发自主成长的活力。教师的策划、引导、参与必须在了解班级整体学习基础和学习诉求的前提下展开,不能因“护苗心切”束缚孩子的发展,而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他们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迎合人性,顺应规律,给学生足够的领悟时间和思考空间,自主学习的效果才能达到。

启示三,责任是一种担当。一次领舞者在跳舞间歇去接听电话,下一支舞曲开始时仍旧没有回来。此时,出现了令我诧异的一幕:几乎所有的广场舞成员都手足无措,跟不上舞步,即使领舞者身旁几个动作一向熟练的“副手”也是左顾右盼、乱了阵脚。

此刻,我想到了“担当”这个词,继而又想到了“责任”。正是因为领舞者有领舞的任务担当,她才会特别用心去记每个舞点、每个动作,而其他跳舞者只是充当“跟随”的角色,自然没有责任,也就没有了担当。再回到我们的课堂,很多时候,课堂上经常只有教师和固定几个学生进行互动,时间一长,部分学生在潜意识中就缺少了自主意识,无论是教师提问还是小组合作,他们总依赖活跃学生的发言和总结,他们只要记下教师给出的结论即可。

天安门广场教学反思 篇4

在这节课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做得较好:

1、课前教师能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中进行亲自体验。课上导入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课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的同时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把课前积累的生活经验带到课堂,真正从生活体验中建构出数学知识,体现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3、本节课我力求照顾不同程度的学生。在课上有的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较差,直接进行空间想像较难,教师适时利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借助实物模型来进行空间想像,让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先看一看,再想一想、做一做,最后还要想一想,很好的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的。

《天安门广场》课文教学反思 篇5

适逢祖国六十四岁生日,教学这样一篇课文很有意义。由于条件原因孩子们都没去过北京,也没有条件用课件,所以对于这样一篇文章的教学,我在课前就请孩子们通过电脑、书本等一切资料去了解天安门及广场上的一些建筑。孩子们积极响应,有一部分同学找来了或多或少的资料。我很欣慰,这样语文课上有了这些同学的参与,孩子们不再简简单单只是学习课本上的东西,还获得了其它很多的有关知识,孩子们也非常喜欢这种形式。找到资料的同学觉得很自豪,没找到的在听得时候特别仔细,生怕漏了一个字。在教学课文五、六自然段时,我用挂图展现了节日的安门广场花团锦簇的景象,但是课文中的描写的鲜花与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那样沸腾的天安门广场,光靠语言的描述,孩子们感受不是很深刻。于是我把这个体会留到十一假期,让他们看国庆大典,看完后再打开书本读一读课文。我想,这样的感受更深刻一些,更好的体会书中的语言。

《天安门广场》课堂教学反思 篇6

所以在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先调查学生去北京的人数,在统计去天安门的人数,提出疑问:为什么到北京来的游人都要去天安门广场呢?学生自然运用生活积累谈到了景色的同时,也涉及到历史。

二、教学时,扣住历史和自然的美使得景观更加动人的点。

在教学课文第四、五段时,通过课件,将开国大典的情景再现给学生,庄严而热闹的氛围,感染了学生,然后我不失时机引导到了天安门城楼的景色,也就是再回到第二段。再读这一段,提出疑问:这时的你对天安门城楼是不是有了特别的感受呢?学生水到渠成的谈到了,景美、历史意义更加吸引人。而后,通过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引申到升旗仪式,请学生介绍亲身参与的升旗仪式,和观看升旗仪式的画面,体会升旗仪式的庄严和美。同时突破课后“为什么说天安门广场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

反思:

(一)课堂上有些散。课堂上我尊重了学生,但是有些忘却了自己的引导作用,在学生扮演导游介绍景点时,学生说得比较散,景点之间的跳跃很大,在介绍时,由于其他学生看画面去了,而忽视了“导游”的朗读。使得“导游”“游人”之间缺乏交流、共鸣。使整节课得结尾显得散乱无章。

(二)画面代替了学生思维想象。因为有着较好的课件,在教学中充分运用了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但是没有意识到有些地方我用画面代替了学生应有的思维。思维是学生对书面语言的再创造,此时,我将大量图片出示后,学生只是认识了,而丧失了想象。

上一篇:cpa考试时间安排下一篇:客服人员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