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角色类型与动力机制探讨

2024-06-25

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角色类型与动力机制探讨(共1篇)

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角色类型与动力机制探讨 篇1

向清华

企业是最具活力和带动力的社会力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引擎,所以中央和地方均鼓励和引导企业反哺农业,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现实中,由于种种原因,企业支持新农村建设力度不一。因此,比较分析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不同角色,并在动力机制方面进行系统探讨十分必要。

一、角色类型

综合各地的情况,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分化为不同角色。据石门县新村办统计,近三年共有51家规模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先后投入177.8万元。其中:2006年捐助52万元,捐资5万元以上的企业3家;2007年捐助89.9万元,捐资10万元以上的企业3家;2008年捐助资金物资35.9万元,2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没有实质性投入的企业36家。这组数据说明,企业在新农村建设中,既有舵手、伙伴类的积极主动型,也有铁鸡公类的消极应付型。

1、倍受欢迎的“舵手”型。这类企业与村居联系紧密,参与新农村建设具有自发、自愿的特点,对于村居的发展具有强力主导作用。虽然从数量上说比较少,但实际作用大、扶持效果好。具体分两种:一种是企业法人兼任村党支部书记。他们作为社会精英在经营企业成功后,又主动站出来带领群众建设新农村,并且不计得失,出钱出力。夹山镇东红村的支部书记丰光文,既经营永盛矿业,又出任村支部书记,在新农村建设中,带头捐钱修路,使全村的面貌很快焕然一新。另一种是农业企业。他们是村居的产业舵手,扶持方式上具有投资的性质。一般采取“公司+基地”的模式,把村居作为企业的生产基地,如同一个生产车间,不仅支持产业发展,而且支持设施建设,实现产业兴村。如石门县烟草公司与烟叶主产村。

2、较受欢迎的“伙伴”型。这类企业比较多,与村居关系相对较好。具体

也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村企结对中,积极帮助村居解决资金、物资建设新农村,这些企业与村居如同伙伴,近三年中投入上万元的21家企业就属这种类型。另一种是企业和村居有亲密的地缘关系,村居过去为企业建设做出奉献,企业今天为村居建设出资出力,谋求共同发展。如石门三江电力和石门县楚江镇龙凤居委会,洛浦寺林场和洛浦村等。

3、不受欢迎的“铁鸡公”型。这类企业为数不少。据石门新村办统计,2008年有30多家企业没出钱也没出力,即使对村里有承诺,但最终以种种借口推诿,使这些村因资金不能按计划到位而出现新的负债。

二、动力机制

为什么有的企业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而有的企业根本就没有投入?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动力机制问题。古有“熙熙攘攘,皆为利往”精辟概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扶持新农村建设,动力机制显得更为复杂。

1、行政压力。目前,企业大多完成改制,属于民营经济。这一变革,使得企业的自由驾驭空间扩大,行政的干预力缩小。如靠一纸公文,就要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企业可能不服从,或者表面上服从,而实际无行动。现在采取“2—3个县直单位+1—2个规模企业+1个示范村”的办点模式,加强了行政单位牵头。但由于牵头单位组织力、号召力有所不同,致使企业扶持新农村建设的力度不一。一般来说,如果牵头单位具有强势权力,与企业有缕缕利害关系,企业扶持新农村建设的力度就大些,相反则会小些。

2、社会责任。所谓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或经营过程中,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或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从法律角度可分为:法定和非法定的企业社会责任;从范围可分为:企业内层社会责任和企业外层社会责任。企业支持新农村建设属于非法定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外层社会责任,不具有强制性,所以对企业约束性小,完全取决于企业的态度。有些企业认为,企业

在分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能够营造出自己赖以生存、发展的良好空间,有利自己的成长壮大。而有些企业认为,企业对社会的主要贡献是上交税收和解决就业,至于参与新农村建设,是企业的一种额外责任。由于对社会责任的理解不同,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自然就出现了不同的角色。

3、形象收益。所谓形象收益,即企业在参与新农村建设中可以获得的社会影响力,诸如获得在县、乡、村的声望、权益、影响等等。这种形象收益具有一定的广告性,能够提高企业的“光环”形象,夯实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增加企业的无型资产。实践证明,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最容易体现形象收益,企业也往往容易接受。2008年“五一”节前夕,石门县组织30多名企业人士,走进该县罗坪乡罗家坪村,开展“爱心献山区,共建新农村”活动。活动共筹资30余万元,用于该地边贸市场、农业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湖南华天矿业、双佳农牧和石门渫峰茶叶等一些企业与乡村两级还达成了劳务用工、产品销售、基地建设等系列协议,社会反响良好。相反,如果不开展活动,企业的形象收益就缺少平台,其积极性难以发挥。

4、经济收益。一般认为,企业的主要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参与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是付出,根本没有经济收益可言。其实,企业在扶持新农村建设中可以获得经济收入或潜在收益。现实中“双赢”的例子不少。石门渫峰名茶公司扶持、引导石门县雁池乡西山垭村发展有机茶,今年年初评出5个有机茶示范户、10个有机茶大户、30个良种茶大户,分别奖励100元、50元和100斤菜枯。公司认为,这样做不仅有利提高茶农生产有机茶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企业靠加工销售高档有机茶获得丰厚的回报。湖南双佳农牧、石门县烟草公司等都通过建基地,既支持了新农村建设,又扩大了生产规模,一举数得。

5、企业实力。一般来说,实力强的企业扶持力度大些,实力弱的企业扶持力度小些。从石门县近三年的情况看,2007年投入最多,其主要原因是这一年企业赢利能力较强,资金面来说相对宽松,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发,导

致企业效益下滑,企业不得不压缩扶持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所以这一年企业扶持新农村建设资金减少近一半。

三、对策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农村的“生产发展”,农民的“生活富裕”,有赖于企业的参与和支持。一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成功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媒体,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地对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努力为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二要在适当时候、采取适当形式对先进企业进行表彰,激励更多的企业投身新农村建设事业,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三要搭建活动平台,利用活动宣传企业,推动“万企联村、共谋发展”的深入开展。

2、创新参与机制。一是绩效评估机制。绩效评估不能仅仅看谁送的物资多、给的钱多、建的基础设施多,还应该看解决了就业没有,发展了产业没有,培训了农民没有,做到全面而不片面。即使是情况通报,也要增加相应的内容,尽量从多个层面肯定企业的参与成效,引导企业更好地支持新农村建设。二是合作共赢机制。坚持企业与结对村互惠互利、实现“双赢”是推进企业持久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要积极寻找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共赢点”,多采取定购包销、提供担保等途径,引导企业与种养大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延伸农业产业链,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共增。三是慈善管理机制。把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纳入慈善事业的范畴,使企业感到参与新农村建设就是做善事,是一种传统美德,从而提高参与的力度。

3、扶持企业发展。企业支持新农村建设,先得本身有实力。一要帮助企业争取项目。通过及时提供信息,加强沟通衔接,科学编制规划,争取项目落户,达到用项目发展企业,企业用项目带动农村的效果。近年,石门县秀坪园艺场、湖南双佳农牧都受益于争取项目。二要帮企业解决发展环境问题。发展环境不好,就会耗费企业的财力、拖累企业的精力,企业发展就会受阻,而通过优化环境,可以使企业轻装上阵、安心生产、做大做强。三要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通过召开银企洽谈会,实现企银沟通、资金对接,今年石门县域的农业产业化企业通过这一途径解决了2000万元贴息贷款。

4、制定激励政策。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需要有政策的引导和驱动,建立刚性强、易操作的激励政策,既有利于调动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又有利于把这项活动引入健康有序的轨道。从当前情况看,急需制定和完善以下方面激励政策:一是对企业在结对帮扶中,为当地农村兴办文化活动室、农村敬老院等公益性社会事业,相关经费宜在税前列支。二是对接收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贡献突出、抓农民素质教育卓有成效的企业,在资源配置、信贷额度等方面给予倾斜。三是对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农业龙头企业申报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时,符合认证条件的优先受理,认证费用适当减免。

上一篇:优秀的化学教师培训个人心得体会下一篇:环评工作者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