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

2024-07-18

小学中高年级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共11篇)

小学中高年级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 篇1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1、拓宽阅读教学的途径。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吕叔湘先生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自己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可见,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2、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优秀的课外书籍更是学生精神世界,阅读可以发展人性、提升修养、拓展人生;阅读可以丰富生活、愉悦身心、静享幸福。

3、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助写。

(二)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1、缺乏读书兴趣。由于没有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所以不想读。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看电视、玩电脑还是看书的兴趣性选择上,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前者。可见,电视、音像、网络等大众传媒的普及,也会营造不良的外部环境,给学生的阅读带来负面影响。另外,很多学生去看书,只是因为教师和父母的规定而不得不读,只要不在教师和父母的视线范围,他们宁可发呆也不愿拿起书本,即使捧起书本,也不是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阅读效果可想而知。很多家长都不知道该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书籍,大多选择的是作文选或是作文辅导用书,这些功利性阅读的形式使得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大打折扣。这种阅读兴趣的丧失,造成了阅读量少,语言的吸收和积累不够,阅读质量不高的局面。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兴趣的丧失,是学生阅读的最大敌人。

2、缺乏有效阅读。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尚不能自如地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来,有的该精读的不知如何精读,草草读过,不求甚解;只需粗读的却迟迟不肯放手,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或是读而不思,缺少内化过程,阅读纯粹是“读”,没有“背”、“抄”等帮助记忆、积累的手段。因而,虽然有了大量的阅读,但是仍然语感不强,语言不丰富,阅读和写作能力未见明显提高。

3、缺乏读书氛围。生活的快节奏以及家庭文化的缺失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生活节奏的加快,到处是忙碌着的人们的身影,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人们忙于工作,忙于挣钱,忙于应酬„„人们很少有时间去潜心阅读,甚至连一些消遣性的杂志也懒得去翻阅。处在这么一种社会背景和家庭环境之中,孩子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养成潜心阅读的习惯。可以说,家庭阅读文化的缺失,无论是对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还是阅读积极性的调动,都造成很大的负面效应。

(三)成因分析

1、虽然很多老师、家长也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但由于各种原因,学生过于浮躁,读书意识淡薄,阅读质量低下,缺少良好的阅读习惯。

2、学生自觉阅读的兴趣不浓。我校通过调查发现:中高年级中,25%的学生每天都读课外书,31%的学生经常读课外书,45%的学生只是偶尔读课外书。其中29%的学生读课外书是家长和老师的要求。究其原因,电视、VCD、电脑游戏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对学生的课

外阅读有极大的冲击。

3、学生课外读物的量少且面窄,无疑是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最大障碍之一。而我校在5-6年级学生中的抽样调查结果也反映出这样的问题,57%的学生不喜欢读《三国演义》等经典文学作品,30%的学生喜欢读漫画类,78%的学生喜欢看脑筋急转弯,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也存在内容肤浅、欣赏价值低等各方面的问题。

4、学生对科学阅读方法的掌握不够。我们常说:得法于课内,就是要在课内严格阅读训练,让学生学会阅读。然而一些老师抱着急功近利的想法,考什么教什么,学生即使有课外阅读,也是在应考模式里兜圈子,使学生缺乏正确的读书方法。学校调查表明80%的学生希望老师在阅读课上引导大家读,89%的家长认为学校很有必要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希

望老师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

“课外阅读” 是指学生在课外(除课本以外)的各种独立的、相对完整文本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

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有效指导”是意味着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通过老师介入指导,使学生的读书活动有实效,即通过阅读,达到新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并能将课内外的知识贯穿起来,提高阅读

能力,使学生真正受益,得到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并规定了具体的课外阅读量,第一学段,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

2、苏霍姆林斯基有关阅读的论述。

学生到了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效地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否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否阅读。因此,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还提出了阅读跟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认为课外阅读“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

3、心理学观点

心理学家认为小学生的心灵发展是一个由量变向质变的发展过程。而大量阅读、语言的积累则是促进质变的有效渠道。因为大量阅读扩大了信息的输入和积累,这些信息的广泛性、层次性和新颖性,促进学生人格与才华向高层次发展。再者,根据人的发展关键期论点,十三岁以前,也就是小学阶段是人的机械记忆的黄金时期。因此,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让学生多读多记,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词汇量,为学生的终身发

展做准备。

4、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的四大要素。在学习过程中,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认知的主体,教师由舞台上的主角变成幕后导演,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指导者。教师应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学习过程加以引导,使之朝着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四、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一)研究目标

1、从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入手,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探索小学课外阅读内容、阅读形式指导以及课外阅读课堂指导的方法研究,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

2、通过让教师介入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的课外阅读与教师的指导同步发展,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使学生真正读起来,真正欣赏起来,真正走进阅读。

3、通过课外阅读指导使学生喜欢上书,喜欢上阅读,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启迪

生活,学会做人。

4、在实践研究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切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5、提高课题组及实验学校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二)、研究任务

1、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指导研究。

2、学生课外阅读形式的研究

3、学生课外阅读过程的指导研究。

4、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研究。

5、探索、研究符合各个学段学生课外阅读特点的有效指导方法。

6、探索和创新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构建有效的符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的阅读指

导策略;

五、研究方法

调查法:采用问卷的形式,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课外阅读现状的看法,就学生课外阅读状况细致调查,客观分析,找准问题所在,确定研究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以便“对

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展开课题研究。

文献法:通过多种途径搜索其他省市在相关课题研究方面好的经验做法,结合学校实际,借鉴使用。同时从《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通讯》中选择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相关文章推荐给课题实验教师。购买有关语文素养和阅读教学方面的书籍,组织课题组成员经常学习,相互交流、研讨,搜集前沿理论信息,指导教师有效进

行课题研究。

行动研究法: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立足所教班级,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制定科学的研究方案,并针对实验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采取新措施进行修正和完善,逐步构建适合本校学生的、较为完善、有效的课外阅读的模式。同时积极撰写阶段科研成果,从而转变教师的职业行为,提高科研水平。

经验总结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积累第一手资料,不断进行概括和归纳,最终

提炼出切实可行,前瞻有望的研究成果。

观察法:对学生平时 的课外阅读进行观察、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素材资料。

六、基本的研究思路

(一)研究的对象

我校三至六年级学生

(二)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0.08——2010.12)

(1)成立课题小组。

(2)做好实验前测。

(3)加强学习,掌握理论,学习研究方案,让课题组成员都了解该实验的内涵,并组

织专题学习或讲座交流活动。

本阶段成果为:《小学生阅读现状调查报告》

2、实施阶段(2011.1——2013.6)

主要任务:围绕课题开展各类专题研究。

(1)制定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目的和内容,制定出每学期的实验步骤和措施。

(2)开展各类专题研究。

——开始启动实验,动员所有任课教师的力量,并取得家长支持。

——紧紧围绕实验确定的研究内容,开展相关的研究。

——特别关注读书积极学生的变化,及时总结,或请他们自述成文,以给他人借鉴、学习。

本阶段成果为:课外阅读篇目的确立;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案例收集

3、总结阶段(2013.7——2013.9)

(1)全面总结课题研究情况。完成各项课题的研究任务,撰写实验结题报告,确定今

后进一步研究实验的方向和重点。

(2)对整个实验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验收,形成研究成果,实施推广。

本阶段成果为:《有效指导,推进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总结报告》 《课外阅

读指导课的案例集》

(三)研究措施

1、成立课题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课题研究。

2、加大宣传,向家长宣传学生课外阅读的好处和意义,力争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校内、校外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通过学生自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形式激发学生课外阅

读的兴趣。

3、以教师的阅读带动学生的阅读,发挥教师的引导、身教作用。

4、组织不间断的学习,把教师的自我学习和课题组组织的集中学习、外出学习相结合,大范围收集信息,利用因特网资源、专家资源和其他子课题研究资源,取他人之长,补

自己之短。

5、立足实践。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要勇于实践,努力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有效方法,从每一节课做起,并注意积累实验的原始资料;要经常和学校老师、课题组其他老师交流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得与失,互相启发,共同进步;要及时反思自己的实践,使之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践。

6、结合课题研究,学校经常开展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如学生的阅读、教师阅读指导课竞赛、图书室开放日等,营造书香满园、人人读书的良好氛围。

7、及时总结,推进实验的不断深入。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课题负责人: 王 莉(小学一级教师,银川市优秀教师,灵武市语文骨干教师。撰写的十余篇论文在国家、区、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并主持了银川市十一五重点课题《农村少数民族聚居区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策略的研究》,此课题现已结题并参加评奖。)

主要职责:完成课题立项申请报告;课题实施方案的设计;全面负责本课题的研究

进程;总结整理本课题的研究成果。

成员:马金芳 刘佳文 高艳华 韩颜花 马学敏

主要职责:具体实施行动研究,并积累典型案例和经验,收集第一手资料,进行反思研究,提炼研究成果,并将成果及时运用于教学实践,让学生及时受益。

八、预设的研究结果

1、探索出在学生课外阅读内容的选择指导、课外阅读氛围的营造、课外阅读过程的指导、各类型阅读指导课的开展方面的有效策略,并在实践工作中运用、推广。

2、收集、整理学生读书笔记、阅读卡,并归集成册。

3、撰写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报告。

小学中高年级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 篇2

一、善于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阅读环境与阅读氛围对于心智初开的小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一方面教师要努力利用课堂阅读的机会, 为小学生打造一个充满浓厚读书氛围的空间, 如在教室内张贴名人名言, 或是寓意深刻的故事图画;创建一个小小的“阅读角”, 提供一些课外书藉让学生进行阅读, 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藏书拿来与大家交换阅读, 实现书本资源的共享;更重要的是, 教师要主动参与到学生的阅读行列中, 让小学生以教师为榜样, 同时感受到民主平等的气氛。另一方面, 教师要做好与家长的沟通, 毕竟课堂阅读是十分有限的, 课外阅读更多的是在课下、在家中, 家长对学生的阅读影响不容忽视。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 让家长做好课外阅读辅导帮助, 并进行有效监督, 鼓励家长与学生一起读, 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 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长久保持。

二、注重传授正确的阅读方法

1. 拓展式阅读法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中, 经过编者的精心挑选, 不少作品都是出自于名篇巨著, 因限于小学生教学需要, 只将其中部分有代表性的章节进行了收录, 原著中的更多精华不能完全彰显, 教师应该紧紧抓住语文教材的特点, 引导小学生进行拓展式阅读。如通过《三顾茅芦》, 向小学生简单介绍三国的历史背景、主要人物特征以及著作中其他有趣的故事, 如“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等, 激发学生对《三国演义》原著阅读的兴趣。诸如此类, 还有由《林冲棒打洪教头》延伸到《水浒传》、从《哪吒闹海》引入《封神演义》, 等等。通过这种拓展性的阅读方法, 让学生感受到书的无穷魅力和读书的无限乐趣。

2. 探究式阅读法

探究式阅读, 是引导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 带着问题、带着质疑去边读边思考, 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如在讲完《二泉映月》之后, 我给学生们留下问题:课文中的“二泉”在哪里?“阿炳”是一个怎样的人?仔细听一听《二泉映月》这首曲子, 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们带着问题通过各种方法去查阅相关的书和资料, 了解了这篇课文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内涵, 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印象。学生通过这种探究性的阅读, 完成了一个独立思考和分析归纳的过程, 掌握了科学的阅读方法, 同时获得了独特的情感体验。

3. 类比式阅读法

引导学生进行与所学课文内容、主题及体裁相近、相似或者具有相关联系的课外阅读, 是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延伸与扩充, 也是提高小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如具有中国语言特点的古诗词, 蕴含着数千年的历史文明和丰富的文化积累, 是对小学生进行文化熏陶的最理想素材。如课文中《泊船瓜洲》是一篇典型的“思乡诗”, 作者借春之景寄思乡之意。讲完这篇课文后, 我将与这首诗体类似的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推荐给学生, 同时还将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与《泊船瓜洲》之间的联系进行了介绍。贾岛诗中的“僧敲月下门”的“敲”原字为“推”, 在作者几经修改后最终又定为“敲”, “推敲”一词正是由此诗而来, 而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 其中“绿”这个字, 也是由作者反复“推敲”而来, 这两篇诗也因此成为作者讲究语句的典范。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绝非一日之功, 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中进行渗透与引导。如在每次语文课前都会开展一个“五分钟阅读”, 让学生利用这段时间将自己读过的课外书进行交流讨论, 可以是一个故事, 可以是一首诗, 也可以是一种想法、一种感受。学生在这种交流中能及时发现自己知识容量的不足, 从而激发更强的阅读欲望。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养成读写结合的阅读习惯, 在进行课外阅读时要一边读一边写一边记, 进行批注或者写读书笔记, 并鼓励学生利用多媒体进行查阅和阅读。教师也可让学生自制“摘抄本”、“名人名言集”、“读书小册”, 等等。注重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及文化的积累, 同时不定期对学生的摘录情况进行抽查, 以此督促学生落实与坚持。

课外阅读, 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要的延续和有益的补充, 同时也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一本好的课外书, 不但能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往智慧与成功的窗户, 更能为学生呈现出一个五彩斑澜的语文乐园。就让课外阅读引领着小学生在浩瀚的书海中恣意遨游, 扬帆远行!

摘要: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教师应当做好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 从几个方面出发, 探讨如何有效指导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

参考文献

小学中高年级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 篇3

关键词:课外阅读;微型阅读;指导策略

一、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内容泛化

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泛化阅读现象严重,他们在阅读过程中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没有形成遵循作者思路去阅读文章的习惯,也不主动去思考作者的写作用意和想法。同时,对于阅读中所出现的生疏字、词、句,学生不查工具书,更不会去揣摩、推敲作者使用这些字词句的用意何在。只要是课外书便胡乱看看,随意翻到一页阅读,下一次照样如此。这样的阅读既不能使他们有效地从阅读中汲取营养,也难以把作品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二)阅读指导粗放

教师在推进阅读活动中承担着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阅读的示范者,更是阅读的专业指导者,从选书、朗读、持续默读、理解、概括、判断、创意、提问、讨论等各个方面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但是,现在却出现教师阅读指导跟进不够、目标模糊,表现在只是简单布置,或随意地推荐一些书目让学生去读,缺乏阅读计划,随意性大,阅读指导粗放化,对学生的阅读缺乏指导,不能形成一个系列,阅读效果不明显。比如教师仅仅是简简单单地划定了一些书目,诸如我国的四大名著,以及国外的《童年》《母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却没有教给学生如何去阅读,如何在阅读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阅读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未完全深入阅读领域

个别教师虽然意识到阅读活动对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对书籍的选择、指导和评价,以及阅读的互动研究等经验都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加上无系统的理论作指导,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大打折扣。教师有责任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可是事实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却是越来越远。有的教师虽然已经进入阅读指导的领域,但苦于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导致在指导学生时目的性不强,方法不够灵活,造成学生阅读混乱无序。

(二)家庭对阅读存在功利倾向

有些父母过分追求孩子“全面发展”,认为孩子要“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容易把孩子仅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各种特长培训班上,往往许多孩子一完成作业,就又忙着练琴、画画、学书法。有的家长因为孩子作文能力差、语言不丰富,为了提高作文水平,提高考试成绩,要求孩子背诵范文。孩子长期只读作文辅导之类的读物,造成阅读面狭窄,不能品读到优秀的文学作品。

三、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微型阅读指导策略

(一)建立小组合作阅读方式

小组合作阅读方式,有利于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交流。在阅读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在合作阅读的基础上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小学生个人兴趣特点,一般可分为同趣组和异趣组。同趣组内成员一般兴趣相投或能力相仿,这种小组所读书籍,题材、内容相仿,深浅相近,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阅读体会。智力类型、认知风格、个性差异较大的学生分为一组,这种小组成员理解能力、读书兴趣差异较大。分组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个人的愿望和实际的需要,以利于学生发展。

比如,在学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一节以后,我将《红楼梦》的阅读安排下去,学生通过阅读《红楼梦》原著,并在网上搜索有关红楼梦的主要人物的情况,让他们找出在红楼梦这本书中,作者是如何体现王熙凤的“辣”、贾宝玉的“顽劣”,林黛玉的“柔弱”与“敏感”……这样可以用一个小组去专门研究一个人物,通过摘抄和品读的方式体会出来,并选择每节课上课之前,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进行交流展示,这样既能完成学生的阅读目标,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二)突出微型阅读的主体地位

教师应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观,在注重课外阅读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阅读主体的作用。学生作为知识建构的主体,他们在阅读活动中必须具备自主性,所以在阅读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要在阅读指导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一篇童话故事,学完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领悟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然后,推荐学生阅读相同文体的《丑小鸭》《拇指姑娘》《红鞋》等,也可以回去查阅其他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这样学生就会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进一步了解和巩固童话故事的写作特点,并且学习这些童话故事的叙事方式及表现手法,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贺亮.中高年级儿童微型阅读指导课型初探[J].小学语文教学,2011(28):36-39.

小学中高年级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 篇4

辽源市东丰县永合小学迟宝忠

一、课题的提出

1、课标要求:

《课程语文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力于课外阅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寻求更广阔的教育途径,致力于大知识、大智力背景的开拓。

2、我校学生阅读情况

我校学生到小学毕业时,根本达不到上述要求。目前,我校的语文教学处在耗时低效的状态,学生的语文能力一直得不到提高。原因在哪里?学生的阅读量太小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因素。学生的阅读量小,除目前小学语文没有完善的课外阅读材料这一外在因素,老师和家长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较差和课外阅读指导能力缺乏更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正因为如此,学生所获得的课外阅读经验严重缺失,阅读兴趣得不到激发,阅读能力得不到提高。

鉴于上述实际情况,我们决定开展“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试图从中年级开始进行课外阅读能力的指导,逐步向高年级过度,通过学生阅读量的增加,提高我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二、概念界定

阅读的概念是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农村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旨在研究如何指导中年级农村学生合理分配时间,教给学生课

外阅读的方法策略,从而指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课外阅读,为到高年级的持续阅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研究对象

辽源市东丰县永合小学3、4年级学生

四、研究目标

1.使小学生初步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学会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2.激发学生阅读的原生性动力,感受阅读的乐趣;

3.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精读、略读,欣赏式阅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学会摘抄好词佳句。能书写读书心得,随感。

4.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活动模式;

5.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打造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五、研究内容

1、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的研究。

2、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评价和激励机制的研究。

3、亲子阅读和班级阅读的尝试研究。

4、课外阅读课堂指导策略的研究。

5、学校课程调整以适应阅读现状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原则

1.人文性原则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内容,是学生认识水平和情感领域的丰富表现,带着强烈的人文色彩。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创设文化情境,以文激情、以情激情、以镜陶情、以情感人,以健康、优美、高尚的人文情境育人。

2.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研究首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有目的、有计划、规范地组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自主地、能动地、创造地进行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贯彻这一原则,必须注意在课外阅读教学中充分运用“参与机制”,让学生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成为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人。同时,让学生充分体验到阅读的乐趣,让他们在愉悦的情绪中开展阅读。

3.创造性原则学生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的意识,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阅读教学的先进理念已容纳了创新意思的培养和发展,并依据阅读教学的理论,科学而又有情味地组织教学,使创造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力得到最大限度地锤炼和开发。

4.激励性原则教师要充分运用评价手段,及时表扬、鼓励学生,评价不只着限于成果,要注意过程,特别是要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

七、研究方法

文献法、内容分析法、教育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总结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八、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兴起了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改革,各国都非常重视儿童的阅读问题。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儿童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来实施。其中最典型的有:

1、2003年,英国教育部发出号召,要把儿童阅读进行到底。日本文部省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拨款资助民间团体举办为儿童说故事活动。中国台湾也把2000年定为“儿童阅读年”,近年来主要是通过学校中的班级读书会推广儿童文学的阅读。

2、国内许多学校也开始对小学生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进行相关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例如,厦门师范第一附属小学设计的课外阅读目标,是根据各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和识字量、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等来制定的。南昌市珠市小学为学生提供课外读物内容。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教研室根据各地课外阅读的情况,将课外阅读指导课的类型归纳为:推荐读物、读书方法指导、读后叙述、交流评论和读书笔记辅导等。

九、成果预期

我们期待“农村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能取得以下成果:

1、建立中年级阅读指导课常规。

2、建立一种课外阅读指导教学的模式。

3、教师课外阅读指导论文在县市级获奖。

4、学生喜欢阅读,学生阅读面扩大,阅读量增加,能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能背诵优秀诗文50篇,课文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并能将阅读所得运用于学习中,使减轻语文学习负担成为现实。

5、建立教师阅读指导教学视频资源库和内部发行教师阅读教学指导论文集。

十、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

(一)、人员结构

本课题组人员人均年龄在30岁左右,其中有市级骨干教师、市县级优秀论文获奖者、县级教学能手等。所有人员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的积极性都很高。

(二)、资料准备

我校有多媒体教室、电教室各一间;建成并开通了校园网;有校园图书室,收藏了多样的的课外阅读类书籍,这些将是为课题研究提供资料准备的最大保障。

(三)、经费保障

我校把本课题研究作为学校的一项重点工作,学校成立科研组,由中心学校教科室组织牵头,教学校长主持,学校给予本课题研究正规活动经费保障。

十一、课题研究进程:

第一阶段:(2011、3-2011、7)立项起步,成立课题组,制定计划。学习课题相关的理论,明确研究方向和研究任务。

第二阶段:(2011、7-2012、7)全面开展研究,课外阅读指导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中高年级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 篇5

新世纪已经来临,在新的世纪里,国力的竞争就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阅览室、图书馆、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积极创造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教学要达到大纲这样的要求,不能仅靠课堂上的课文阅读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在课外大量地阅读。

一、当前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起步时期和个人素质的奠基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求新、求奇的欲望,想开拓自己的视野,想独立,喜欢阅读人间求生存、征服开发大自然的紧张惊险故事或传记故事。但现在学生受电视剧、动画片的影响要比文学优秀作品的影响大。他们几乎没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即使有一点时间来阅读,也没有给予必要的引导。现在市面上的书可以说浩如烟海,但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最能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是像《蜡笔小新》《老夫子》等,学生非常有限的课外阅读被这些书占满了,很可惜。随着珠江三角州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认识到没有高学历,今后子女的就业竞争力将明显不如人,因此许多家长都重视了子女的学习情况,舍得在子女教育上投入大笔的资金,重视子女的学习成绩。但应试教育的观念没有完全消除影响,家长给子女购买了大量的课本练习、答案、小学生优秀作文选集等,请家教帮助子女提高考试成绩。家长们的重点都放在如何提高子女对课本知识的消化吸收,提高考试成绩上。近几年来媒体上登载的子女因学习成绩达不到家长要求而被责骂,子女把父母杀死的事例屡见不鲜。学校放学后送子女学钢琴、学画画„„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外如果有那一点儿时间进行阅读,也自觉不自觉地阅读优秀作文选,没有时间阅读文学经典作品。大多家长认为作文能否得高分是他们是否读书的要求,所以与家长谈起学生阅读习惯、课外阅读的内容及指导,家长自然就说为提高他作文水平,我已经给他买了很多作文选,他就是不愿意读。

教师一边抱怨学生作文差,没有阅读习惯,不愿意读有益的图书,要求学生多读书,希望学生的作文能写好,一边却只重视课本知识的教学,缺乏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指导。随着新大纲的深入学习,教师在课外阅读方面的重视程度加强了,布置了课外阅读的作业,但大多仍是有关的作文选集。虽然阅读优秀作文集是课外阅读,但毕竟范围太窄,阅读层次浅,而且不能满足他们求知、求新、求奇,想开拓自己的视野,想独立的欲望,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低。

在教师或家长影响下,学生自然而然地选择阅读小学生优秀作文之类的作文书,而且缺乏正确的指导。在2000年11月下旬,为了解学生对学校《学生读书计划》的意见,曾对我校中高年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在“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答卷中,老师布置读怎样的书?对读书提了什么要求?学生毫不例外的填每天读作文选,摘录好词好句子。家长对读课外书有什么意见,鼓励你读怎样的书?学生第一个就填作文集。12月,为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曾在语文活动课时间,对五六年级学生办理市图书馆借书证或阅读证情况进行调查,办理了两证的约有5%(学校曾在读书计划中提出要求),可见学生大多不会利用图书馆等等来扩大阅读面。电脑的普及,互联网迅猛的发展,上网阅读的学生越来越多,越来越小龄化。网上信息量大,金子与泥沙俱有。中高年级学生好新奇,缺乏辨别能力,受网上不良读物影响的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加强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不仅节约时间与金钱,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一生发展大有裨益。

二、中高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指导。

(一)运用迁移规律,课内指导课外读,把课内外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它是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学生阅读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首先来自于教师课堂教学,阅读方法也来自于教师在课堂中的方法指导。课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词句,抓住重点或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多读,中年级可以朗读,高年级进行默读,培养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大纲语).在小学语文教材(新人教版)里都编排了单元导读和读写例话,它要求掌握什么阅读知识,怎样阅读课文,是语文单元阅读教学的纲。如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新人教版)第四组的导读有如下指引:“这些课文描写的古今中外的不同人物的内心活动方面都很有特点。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透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以及他们周围的环境,了解人物的内心是怎样想的,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语文教师要重视单元导读,导读提出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课文阅读教学中领悟掌握。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应适当地挑选一些既贴近生活又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段,这些文段或信息要求既是学生想知道的社会内容、热点问题,又是文字优美,在语文活动课或适合的时间指导学生阅读,从而满足学生阅读欲望,激发学生积极阅读报刊书籍的积极性,积累自己的资料信息。

阅读习惯和能力的形成不能仅靠课堂上少数的课文阅读获得较大的提高,而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运用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得到提高。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把课内所掌握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根据课本里学习的内容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沟通课内、课外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广泛的阅读,阅读习惯和能力就会因量的迅速增加而产生质的变化,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思想得到升华。

(二)教会学生选择课外阅读读物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刊往往随意性比较大,喜欢新奇、有动感的图画书籍,求快,阅读时囫囵吞枣;求厚,不切实际地读厚书,缺乏辨别能力,出现不少学生偏爱的现象,甚至容易受不良刊物及互联网上不良信息毒害。教师不仅要向学生经常性地推荐有益的读物,还要教会学生选择课外读物和信息的方法,让学生自由选择阅读。

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要确立阅读的内容和题材应广泛多样、活泼有趣的指导思想。学生阅读的面宜广,不但阅读的内容要广,阅读的题材、风格也要广。正如鲁迅在《给颜黎民的信》里说的那样,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三)指导精读、略读、快速阅读结合,提高课外阅读效益。

小学中高年级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 篇6

崇文校区

杨晓红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是课程改革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当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和拓展,是阅读能力训练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开放的语文教育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当前阅读现状的需要。虽然我校非常注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充实了学校的图书,并向学生开放,给孩子们留出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但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突出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研读不够深。很多学生看书盲目,人云亦云,自主性不够,只是作为任务读书,所以大多数学生阅读时未能做到用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领悟,而只是走马观花的消遣式看书,主动探究、钻研欲望不强,遇到困难就避而趋之,违背了读书的本意。2.缺少指导方法。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方法,较多学生读书时未能根据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看。而是一味地从头至尾地读。

二、研究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并强调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同时对语文课外活动作出了与以往不同的强调,明确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孩子整体语文素质,为孩子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它作为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研究途径与方法

1.营造书香浓郁的读书氛围,建立班级图书角,这是个很老的办法,但它同样适应新时期。有些学生自己家里的书不少,可是读过的并不是很多。“书非借不能读也”,于是我建议大家把自己的书放在图书角,大家交换阅读。有的学生自己的书不读,可是对别人的书很感兴趣,总想借阅着来读。同时做好教室的环境布置,在墙壁上制作有关读书的专栏,粘贴学生制作的读书手抄报、精美的书签、阅读记录卡。

2.保障读书时间,开展读书活动

要让学生读书,时间必须有保障。没有整块的时间,就用零散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挤时间读书。每周星期三下午的读书时间,我都会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这些时间,还组织开展如诗歌背诵、朗诵散文、谈读书感受等活动,以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自我需求,敲开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之门;本学期,我配合单元专题,以重点推荐一本、顺便推荐一批的方法,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课外阅读的书。例如,在第三组的“课外书屋”中,重点推荐了苏联作家比安基的科普名著《森林报》,并推荐了中外其他一些科普名著;在“父母之爱”单元,则推荐了脍炙人口的著名漫画集《父与子》。指导学生阅读推荐的书,让学生作读书笔记,并在班上进行交流。当然,也可以配合课文的学习推荐其他书籍,如:学习《窃读记,》阅读林海音《童话》、读或观看影片《城南旧事》搜集名人读书故事,并做好记录。本册教材的第七单元《不忘国耻,振兴中华》开展了演讲比赛,先以小组进行,再在班里展示,并评选出了成绩最优秀的学生。3.教给学生读书方法,使学生学会阅读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指导学生用课上学到的学习方法去课外阅读实践。(1)精读法。小学课文大多语言隽永,文质兼美,运用典范,以这些作品为凭借,指导学生精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重点段落、精心地阅读、仔细地品味,进行圈点批画地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从作者的篇章结构,思想情感中,体会到学习的方法。如在学习《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时,我让学生通过毛主席先生的动作、神态、语言了解他的内心,进一步的走进伟人的世界,了解伟人和普通人一样有丧子之痛,又有着不同于普通人的宽广胸怀;在学生掌握了这种描写人物的学习方法后,便要求他们阅读有关毛主席的其他文章,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2)略读法。现今科学突飞猛进,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因此,我还教给学生略读法。以培养其迅速“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通过看书籍的序言、目录,或开头、结尾,然后从头至尾地浏览,力求迅速准确地从整体上把握的脉络和主旨,明确内容。当然,更要让学生明白,略读也不等于走马观花、漫不经心,而是要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扫视。

(3)读书笔记法。为了养成学生踏实认真的读书习惯,巩固课外阅读成果,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把书中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记录下来,丰富语言积淀,为作文积累词汇。

4、培养良好习惯,使学生坚持阅读

在阅读中,我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阅读真正成为他们课余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1)、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积极思考的好习惯。指导学生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一定要认真读,并且要边读边思考,不要囫囵吞枣,走马观花,要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2)、培养学生爱护书籍,正确读书的习惯。做到看书时不撕页、不卷角、不涂抹。要注意正确的阅读姿势,不要在吃饭、走路、乘车、睡觉、光线太强或太暗时看书。

四、研究成果

小学中高年级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 篇7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课外阅读 指导方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的一条重要的途径,这已为语文教学实践所证明,因此,越来越受到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但是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吸取精华,去其糟粕,有效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呢?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

一、课外阅读的意义

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学习的延伸,其作用不可低估,著名的语言名家吕叔湘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1]这说明,局限于课堂上的语文学习是狭隘的、封闭的。只有拓宽学习和阅读的范围,学生才能受益无穷。

二、课外阅读的现状

学生方面: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他们并不爱爱书,宁可发呆也不愿意拿起书本,即使捧起书本,也不是全身心投入。这种阅读兴趣的丧失,造成了阅读量少,还有些学生阅读方法不当,造成高耗低效的现象。教师方面:部分教师语文教学的意识不强,只注重课堂教学的研究,而把课外这一块广阔的领域丢给学生自己。有的教师虽然已经进入课外阅读指导的领域,但苦于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在指导学生时目的性不强,方法不够灵活,有些力不从心。

三、课外阅读的指导

我们在现实中看到,学生的课外阅读还是相当贫乏的,加强课外阅读,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成了当务之急,为此,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在低年级进行了如何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一些研究与实践。

(一)精心选择书籍

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2]可见,选书很重要。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热情,我认为给学生推荐读物时,要把读物的趣味性摆在首位。提倡“无为”而读,读快乐的书。比如孙幼军的《小猪稀里呼噜》、杨红缨的《笨笨猪》、《木偶奇遇记》、《海底两万里》、《吹牛大王历险记》等都深受学生的欢迎,因为这些作品写得很有童趣,而且不少学生能从作品中看到自己的影子,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除了文学方面的外,我们选择的内容应该更广泛,可涉及历史故事、科学常识、名人故事等;也可以说是小说、儿歌、童话、寓言、报纸等,只要是思想内容健康,有教育性,就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这样学生才能博览群书。鲁迅先生说:“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太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采蜜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枯燥了。”“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会变成连常识也没有的糊涂虫,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文章来也糊涂。”[2]这富有哲理的话,正是语文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金玉良言”。

(二)营造良好的氛围

众人拾柴火焰高。为了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我组织了“班级读书会”,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师的组织和领导下,进行“选书——阅读——讨论”这样一个完整环节。在“班级读书会”成立以来,我发现孩子读书的积极性提高了不少,一部分孩子一星期可以看完两本书。总体来说,效果很好。

像这样,一个学期举行两次读书交流课,师生通过“班级读书会”激发了阅读兴趣,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开展阅读活动

课外时间我在班级开展“手抄报”、“讲故事”、“演课本剧”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有效地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从那以后,为了给孩子推荐好书,我不得不经常看儿童作品,孩子们把自己最喜爱的书借给我。此后,我们班又多了一道特别的风景线:师生快乐借书的笑颜;师生一起读书的身影;师生亲密探讨的笑声……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4]要让学生阅读、阅读、再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必须找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开启小学生的心扉,引导小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从而为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服务,最终达到新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新要求,让学生“厚积薄发”,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而后兴风雨,生蛟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参考文献:

[1]王昆建.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现状分析及思考.小学语文教学.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

[3]小学语文教师.2005年第1—2期.

小学中高年级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 篇8

内容提要: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课外阅读在农村小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不到保证,教师在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阅读指导方法上都很欠缺,阅读过程和结果的监控往往做的很少。因此,培养农村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形成终身的阅读技能已迫在眉睫。

关键词:课外阅读有效性家校携手推荐书目方法指导更新观念

正文: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由此可见,课外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段)。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扩大信息量,不能把全部精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和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如何让学生在有限学习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不能奏效的,必须寻求更广阔的教育途径,致力于大知识、大智力背景的开拓。然而,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课外阅读的有效性不够明显。主要原因如下:

一、课外阅读的氛围不浓

离孩子最近的人,往往给予他们的影响最大。受农村生活环境的局限,大多数家长文化水平较低,普遍缺乏阅读习惯,大多数家庭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亲子经历极少,家长不能够及时有效的监督、指导孩子读书;有些农村教师本身的文化底蕴不是很高,没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能给学生树立读书的榜样,在学生的兴趣激发、阅读指导以及阅读评价上也缺乏适当的手段,致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放羊式”,没有为学生创造一个比较良好的阅读环境。

二、课外书的“质”和“量”有限

由于农村孩子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在购买课外书上受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不能经常去够买课外书,所拥有的课外书数量有限;即使有能力购买课外书的学生,因为缺乏家长和教师的引导,在书籍的种类选择上比较单一,大多是一些学习辅导(其中主要是作文)类、童话故事类、漫画卡通类的课外书籍。对于其它类书籍,比如《百科知识大全》、经典名著、人文类等方面的书籍,即使适合他们阅读,他们也不会选择来购买。所以课外阅读书的质量和数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三、缺乏课外阅读方法指导

大多数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放羊式”的。缺乏家长和教师科学的、系统的、有效的方法指导,他们喜欢读什么书就读什么书,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不会选择性的读书,读书的过程中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读书的类型单一;读书的过程中不懂的地方不去请教、探究;没有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阅读时囫囵吞枣、受益不深;缺少老师的多元化评价等。学生的课外阅读经常是没有目的性,经常是盲目性更多一些,因而也感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四、学校对课外阅读不够重视

这是影响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原因,也是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最大区别。城区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藏书丰富,学生家中也不缺藏书,而农村却很欠缺。农村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基本上就是摆设,利用率很低,没有发挥它们最大的优势;学校现有图书内容陈旧,数量有限,长时间没有更新,适合学生阅读的图书严重不足;学校几乎很少或根本就没有开展过课外阅读活动。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不到保证,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

诚然,农村孩子进行课外阅读受到了种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但是,我们只要潜心探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依然能够探索出一些引导农村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将近一年来的不断实践探索、大胆尝试中,觉得以下几点略有实用性。

一、家校携手,共同营造读书氛围

虽然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但是依然可以利用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确保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来源;注意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教师要多读书,要把自己的读书体会、感悟、与收获应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撰写随笔或读书笔记等,为学生树立读书榜样。学校也应该把检查教师读书情况纳入工作考核细则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需要家庭与学校共同营造氛围,创造条件。

二、推荐书目,保证阅读质量

鲁迅先生在《给颜黎民的信》一文中说过这样一句话:“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只盯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学生不仅要读书,而且还要读多方面的书。但农村学生受家庭环境和自身年龄特点的限制,在书籍的购买选择和阅读选择上较为迷茫,不知道什么样的书适合他们的年龄、身份去读。因此教师就要帮助家长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再推荐选择读物时要做到内容健康、符合儿童年龄特点、类型要多样化:儿歌、童话、古诗、寓言、小说、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都要涉及到。

三、重视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

学生读书,就要读得更好更有收获,还要会读。教师的引导、点拨、渗透、讲解等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加强阅读方法的实践摸索、理论学习,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为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读书指导,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有章可循。如:指导学生科学的安排课外阅读时间;指导学生有计划的确定课外阅读量;指导学生有目的地选择课外读物;指导学生正确的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学会积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重视学生读书过程的多元化评价,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而实实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

四、加强学校图书资源建设

学校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学校的图书资源对学生能够进行更广泛的课外阅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农村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在课外阅读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作为学生成长的摇篮--学校,就更应该做好学校图书适和阅览室的建设,不要让这些部室形同虚设。首先领导要更新观念,淡化应试教育意识,树立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新观念,克服资金紧缺等种种困难,为学生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利用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让学生畅游书海;其次,加强提高图书管理员的业务水平,积极更新适合学生可阅读的书目,保证学校藏书的质量和数量,确保每个学生有合适的书可读;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读书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朗诵比赛、手抄报展等活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小学中高年级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 篇9

结题报告

东海县安峰玉良小学 姚以娟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新课标对小学生的阅读作出了明确要求:一是提倡扩大阅读面,要求“养成看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二是规定了阅读量,其中小学一至六年级的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145万字。三是重视信息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操作性阅读”。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小学生现阶段还无法要达到这个目标,为农村小学生未来着想,我想通过本人的研究给我校学生阅读活动找到有效地方法,给孩子们的童年烙上文化的印迹,增添书香的色彩。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阅读提供方法上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

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有效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内和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2.有效阅读指导:是指教师在学生课内和课外阅读活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指导小学生有效阅读的策略研究》,形成学校创新教育的新思想,并以本课题为载体,形成学校创新教育新特色。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四、研究内容:

(1)调查我校学生读书现状,通过听课、座谈、观察等方式调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找出学生对阅读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对现状进行分析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 通过学生及家长问卷调查获取一系列数据

(2)完成调查报告《我校学生阅读现状分析》和初探计划《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从何做起》。

(3)以《课标》为依据,根据各年级的不同制定研究方案。(4)更新观念。组织老师深入学习讨论,通过理论研究,认识阅读的重要性。通过家长学校的平台,转变家长的观念,以取得家长对研究的大力支持。

(5)结合学校开展的“中华魂”读书活动,设立班级图书角等,营造阅读的教室氛围。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 :文献法是最基础和用途最广泛的收集资料的方法,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文献资料更是浩如烟海。因此,我们将对与本课题有关的部分图表、数字、符号、书刊等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为我们的实验研究提供必要的佐证和补充。

(2)调查法:对照新课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如,运用问卷调查等。

(3)个案研究法:结合本校实际,对个人或个别的班级进行深入而具体的研究,对他们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调查,收集既有普遍意义又有个性特点的案例,了解他们发展变化的某些线索和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实施一些积极地教育引导措施。

(4)观察法 :阅读学习分为课内阅读学习和课外阅读学习,在进行研究过程中,我们观察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和老师。观察老师是否为学生创设了阅读的条件。观察学生是否进入了阅读学习的情景。

(5)行动研究法:让学生参加阅读实践活动,感知阅读学习带来的不同变化,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从而树立科学发展观,养成喜欢读书的好习惯,成为一个坚持终身学习的人。

(6)经验总结法 :借鉴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边探讨边进行,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的、具有可行性的教育教学方法。

六、研究过程

(一)调查分析,掌握情况。为了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我所作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制作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问卷调查表,对本校五年级的 11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农村学生课外书籍少;课外阅读的时间短;阅读方法不正确;家长的指导性不强;缺乏课外阅读氛围。另外,在升学压力面前,教师、家长、学生对课外阅读报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心态,从而冷漠了

阅读。此项调查分析帮助我们了解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为研究工作的展开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二)学习交流,提高认识。

1.为了便于研究,我学习了有关课外阅读指导与研究等方面的书籍,如:《小学生阅读指导艺术初探》、《小学生阅读的有效研究》等,先进的阅读指导方法和理念为我们开展阅读指导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2.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开展讨论交流,畅谈教学经验,评论他人做法,实现共同进步。

(三)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

1.针对学生年龄段特点,积极推荐课外阅读书目。在班里老师还亲自给学生介绍一些书籍内容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

2.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热爱读书。一个喜欢读书的教师,能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还能以高尚的人格魅力熏陶感染学生。平日里,我们总会挤时间阅读教育专著,阅读文学名品,有时还和学生们一起在室里阅读儿童文学作品,努力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领路人。

3.积极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热情。良好的氛围是行动的催化剂。在学习园地里,张贴“书香校园”、“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等热爱读书的名言警句和宣传标语;在班级中,创办图书角、读书乐园等,这些带着书香气息的氛围再次点燃了学生读书的热情。

(四)重视阅读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1.固定读书时间。为了确保学生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我帮助学生进行了合理的时间安排。把每天中午到学校后的时间定为课外阅读时间,虽然只20 多分钟,但是学生们读得津津有味。读书的内容结合实际而定,有时是自己选定的文学作品,有时是老师们选定的阅读材料。每次学生读书时我们都会和学生在一起,共享阅读的快乐。另外,合理安排家庭作业,把课外阅读作为每天的必做作业,每次规定至少半小时,每次阅读的内容还要求做简单记录。

2.交给读书方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做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要求学生阅读时眼睛仔细看,口里出声念,大脑反复想,手里不停记。这种读书方法帮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3.教学生会制作读书卡,写读书笔记。告诫学生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读书时要及时记录下自己阅读体验。

(五)开展读书活动,强化阅读有效性。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阅读阅读能力。如:师生共读一本书。在规定的时间里,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阅读内容,如童话故事、经典著作、科普知识等,师生相互交流读书收获,共享读书乐趣。全班学生共读一本书。这项活动最受学生欢迎,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上,学生们就同一本书畅谈自己不同的收获,不同的感受,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还有小小征文比赛、口语交际比赛、小小班级辩论会、读书交流会、我是小诗人等阅读实践活动。

(六)深入研究,不断探索阅读指导策略。

自开题研究开始,我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精心设计课外课教案,上课外阅读指导研讨课、课外阅读汇报交流课、读书笔记写法指

导课。课后听课老师们的评课,及时进行研讨交流,发现存在问题及时改进。

七、研究结果与成效

课题研究近两年,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归类如下:

1.通过本次课题研究,获得了农村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相关方法和实践经验。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中逐渐形成了可行性的理论基础,也为以后相关课题研究提供了一些资料和数据。

2.通过研究,创设了浓郁的读书氛围,营造了书香校园,得到了广大家长的认可和理解。

3.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了,阅读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体现在学生的课堂发言、口语交际、习作、语文成绩诸方面。农村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明显提高。

4.学生掌握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如大声朗读、摘要法、浏览法、精读法。同时还教会孩子们摘录、剪贴、做卡片等积累的方法。

5.研究中开展了许多阅读实践活动,有征文比赛、口语交际比赛、小小辩论会、读书交流会、我是小诗人。这些活动锻炼孩子们的语文能力提高了孩子语文素养,在学组织的双语阅读竞赛中前三名全是本班选手。在这中间我也尝到课外阅读给我教学带来的巨大的喜悦。通过活动孩子们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模式。带动了我校所有语文教师对课外阅读研究的热情。

6.及时进行反思总结,撰写论文。我的《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有效阅读》论文相继发表、获奖。另有《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设计》、《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两篇论文在县乡两级双语阅

读推广活动中交流。将孩子的作品结集成册,并在全校推广。学生的小学生阅读手抄报、作文集、小诗集也成为我校推广双语阅读的亮点受到教研室相关领导好评。

八、不足与反思。

存在问题:

1.由于首次独立进行课题研究,自身的理论水平还达不到一定的高度,缺少理论框架的支撑,对课题的理论构建能力有些力不从心。

2.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些不足,有闭门造车的感觉。

3.对于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资料收集与整理不够及时,很多有指导意义的图片、文字资料没有作好记录。

4.在探索阅读指导课、交流课方面力度不够,学生掌握自主、有效的读书能力还不够强。改进意见:

1.继续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

小学中高年级课外阅读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 篇10

教案《一》

课内得法 课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词 标注读书感受 好词佳句要积累

联系实际去理解 遇疑惑善提问 学后运用乐趣多

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一、指导目的:

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回顾总结课堂上学到 的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利用阅读卡,让学生把自己阅读的收获积累下来,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二、指导的重点:

指导学生如何概括文章大意以及如何选择积累好词妙句。

三、课前准备: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激趣导入

哪个同学看过课外书的请举手。看来你们班同学都是爱看书的好孩子。老师也很喜欢看课外书呢,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怎样看课外书。

认识看课外书的作用

师:哪个同学从幼儿园开始就喜欢看书?你真厉害,还没识字就开始看书了,你真是个爱看书的孩子。你能跟大家说说你为什么那么爱看书吗?

师:当你们看了一个精彩有趣的故事以后,通常会怎么做呢?

师:是啊,当我们看了有趣的故事以后,都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好朋友听,和朋友一起分享,这样也起到了看书的作用。板书:分享有趣的故事内容

师:你们上小学以后,语文老师常常会布置你们看课外书,那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师:对,看课外书不仅让我们了解很多有趣的故事、科学,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们知道怎样读书才能使我们有更多的收获吗?

师根据回答总结:把文章中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以后运用到自己的文中。板书:摘好词妙句

看了故事以后,自己一定会有一些深刻的体会,从中明白一些道理,我们可以把这些感受写下来。板书:写感受

概括读书的方法

师:大家回顾一下,平时你是怎样看书的,你知道有哪些读书的方法?

师:当你读书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时,你会怎么做?

运用读书方法进行阅读

1、师:原来我们班同学啊,都那么会读书,现在老师向你们推荐一个很感人的故事,有一对非常贫穷的夫妻,他们有四个孩子,但是却穷得难以维持生计,有个贵夫人想用一笔钱去换他们的一个孩子,你们猜他们会答应吗?这个故事叫《父母的心》,想知道结果就自己去看吧。请你们用速读的方法看完这个故事以后再来跟大家分享这个感人的故事。

2、生进行阅读

3、生分享故事内容。师对如何概括大意作适当的指导: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发生什么事?

4、师:要想有更多的收获,我们还要把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和描写生动的句子摘录下来,现在我们进行第二次阅读,你们说这次要用什么方法去读呢?那就拿起铅笔,用你喜欢的方法去细细品读吧,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你的同伴一起品味,边读边把你觉得用得

好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画出来。

5、生进行第二次阅读。

6、阅读反馈:

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你认为哪个句子写得生动?为什么?

师对说得中肯的答案给以肯定,鼓励学生如何去品词品句。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今天同学们通过平时学会的阅读方法,自己学习了《父母的心》这个感人的故事,懂得了每个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颗崇高的爱心。其实有关这个题材的文章还有很多,大家可以回去找找,看看你能找到几篇这类型的文章,带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作业:完成阅读卡

走进神话世界三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神话的特点,理解本文联想和想像手法的运用。

2.指导学生了解课外阅读方法,进行有关神话的趣味积累,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阅读神话故事,感受中国古代神话故事的丰富多彩让学生从中了解中国和希腊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古老的文明,感受历史文化的璀璨与美好。

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指导课教案 篇11

一、指导目的:

1、通过认识阅读课外书的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利用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理解阅读中的重点词语,并把自己阅读的收获积累下来,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4、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外优秀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文化知识,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美国著名绘本大师维吉尼亚.李.伯顿的《小房子》

2、绘本《小房子》的ppt.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可见,书的确是好东西!

看过课外书的同学请举手。你们喜欢看哪些课外书?(学生举手交流),孩子们,你们真棒!老师呀,也很喜欢看课外书,今天我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本很有趣的课外书,想和大家一起来阅读并探讨怎样看课外书。

(二)品故事,读懂故事

1、出示绘本,简介本书

《小房子》是美国著名绘本大师维吉尼亚.李.伯顿的作品。这本书是大师写给自己孩子的,同时它也为大师赢得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凯迪克金奖。问世至今66年,小房子对现代文明的担忧拷问着人们,直到今天。

2、简介作者

维吉尼亚·李·伯顿(Virginia Lee Burton),1909年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她的父亲是麻省理工学院首位教务长,母亲则是一位英国诗人兼音乐家。

维吉尼亚·李·伯顿小的时候,每逢生日和圣诞节,父亲送给她的礼物不是玩具,而是许多精美的绘本,也常给她读绘本。因此,她对绘本始终保持着极大的兴趣。

维吉尼亚·李·伯顿的主要作品有《乘火车去》、《迈克·马力干和他的蒸汽铲车》、《加里可,一匹奇迹马》、获得1943年凯迪克金奖的《小房子》。

3、出示课件---绘本《小房子》

A、出示绘本《小房子》,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小房子,发现小房子的特别之处以及微笑的表情,与故事后面小房子的表情变化形成鲜明对比。

B、指导孩子观察绘本的蝴蝶页,引导孩子随着时代的变迁,小房子周围发生了哪些变化。随即,提出问题:随着环境的改变,小房子的表情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C、引导孩子读故事,随时提出问题,读的过程中采用指名读—齐读—师范读—小组读—自由读等不同形式的读,以此来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发孩子的读书兴趣。

D、边读边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小房子表情的变化以及城市中的色彩并提出问题:小房子的周围有这么多漂亮的灯,高高的大楼,出去有公交车,出租车,这么方便。为什么小房子却不开心了呢?

E、带着这一问题,指导孩子自由读故事,抓住文章中一些重点的词语品读理解,不理解的词语四人小组利用字典等工具解决。借助文中优美的语句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F、指名一位学生到讲台上领着大家再次通读故事,进行整体的体会朗读,让孩子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理解。师适时板书。

G、总结讨论

小房子经过那么久,已经很破了,也没有人去住,有人提议要将小房子拆掉,有些人却不同意,那你们的意见是什么?为什么?

(三)、概括读书的方法

1、精读、速读

2、读书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语时,你会怎么做?(问爸爸妈妈、问同学老师、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

(四)、课外读物推荐书目

《大林和小林》、《窗边的小豆豆》、《绿野仙踪》、《水孩子》、《小淘气尼古拉》

六、板书设计:

小房子

阅读方法

时代变迁

环境变化

速读 春

宁静

精读

抓重点词语、句子

喧闹

上一篇: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思路下一篇:监控系统补充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