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几点思考

2024-07-08

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几点思考(共12篇)

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1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养成,关系到整个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的质量,更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应用型建设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经济的安定繁荣、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了几点改进和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 多渠道加强思政教育队伍建设,形成全员育人教育合力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建立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团结协作的思政队伍对有效进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至关重要。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

1.注重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辅导员必须注重自身的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从容应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思政问题和事件,增强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注重修养,具备深厚的政治理论素质和良好的师德,政治过硬;要有积极健康的精?r状态,能时刻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学会自我解压和调试;具备扎实的思政专业技能,熟知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伦理学和所带学生的相关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熟练应用科学的管理手段;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能力,善于总结管理和教育经验,提升理论水平。

2.明确职责,增强工作认同

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到底是什么,需要进一步界定,他并非只是管理和教学工作的服务者,而是一个独立的思政教育主体,是思政教育队伍中的骨干。辅导员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日常的事务管理。引进辅导员和班主任分层管理制度,班主任承担日常事务管理,将辅导员从“保姆”、“灭火员”、“勤杂兵”的身份中解脱出来,有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学生思政工作,提高辅导员对自身工作的认同感,即自己是高校教师,并非是一般工作人员,从内心深处提高地位。

3.科学管理,调动工作积极性

一是对辅导员的工作要科学评价,建立适合辅导员工作性质的考核机制,不能是学生一出事就不得了,了不得,将责任全归于辅导员,即“功劳是领导的,过失是辅导员的”,而是要看其综合工作状态和对学生事件上的责任;二是从经济待遇上提高辅导员的收入,尽快实行不同于专业任课教师的辅导员职称制度,把业务成绩和理论研究综合起来评定,让辅导员在工作岗位上干的安心,有“奔头”;三是营造积极向上的辅导员工作环境,加强对辅导员的情感投入,注重对辅导员的关怀和心理调适,用制度管人,用人情暖人。

4.加强培训,走“专家”路线

由于教育对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教育对象会出现不同的变化,所以辅导员对学生的管理不能是新瓶子装旧药,总用一个模式和方法去进行教育和管理,而应不断加强培训和学习,研究学生思政教育的新理论,出现的新问题,掌握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不能因为辅导员工作的繁忙,地位的重要,无闲暇时间,“一个萝卜一个坑”,而放松对辅导员的培训,特别是校外培训。

(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1.精心选拔,注重素质

对学生干部的选拔必须认真,既要看知,又要观行,选拔的学生干部必须具有模范性和群体影响力,把真正优秀又具备学生干部资质的学生选拔到队伍里来。所选的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良好的工作能力,端正的工作态度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素。使选拔上来的干部经过培训和锻炼,能够在学生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能够在学生管理和自我教育中独当一面,真正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作用。

2.关心爱护,重在培养

对选拔上来的学生干部,要从学习、生活和工作各方面予以爱护,真诚地予以支持和帮助,使其真正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当好老师的助手。同时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带动培养,为其提供好工作的平台,教给其科学的工作方法,分配具体任务,在实践中让其锻炼和提高,帮助其做好策划,做好学生干部的参谋长。

3.扬长避短,合理任用

对学生干部的任用要合理,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能力构架进行岗位安排,尽量使每个干部在工作岗位上都能发挥其最大潜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要注意干部团队的合理配置,不能以性格相投来组合干部团队,而应从能力互补上去考虑,避免出现干部队伍的思维僵化,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4.加强监督,严格管理

对学生干部要加强监督,在使用上要“放的开”,但对其过程要监控,并适时给予反馈,因为学生干部兼有学生和干部双重身份,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其他学生产生影响,在学生群体中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同时对学生干部要严格管理,谨防产生居功自傲心理,利用职便在学生利益面前做出不公正之事,不能因为干部对班级、系部做了些贡献就放松对其的要求。而是应因为其是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帮助其健康成长。

(三)、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

1.牢记自身重任,不降低自身素养

牢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这一重任,不能将自己等同于一般任课教师,要不断研究新时期学生生活、行为和心理、思想上的新特点,出现的新动向,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勤思考,多学习,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能够真正通过自身的示范和学识,解决学生的思政问题,不仅要成为理论的专家,更要成为实战的能手,成为思政领域的“双师型”思政教师。

2.改革方法手段,吸引学生参与

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2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大学生职业教育是指对大学生应具备的与职业有关的性格、知识、能力、品质和价值观等的培养, 其内容包括职业目标、职业理想、职业意识、职业品质、职业道德和职业价值取向等[1]。

从社会层面来看, 社会人才供需矛盾不断加剧, 迫切需要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近几年来, 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增加, 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然而, 由于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等原因, 社会需求岗位数量增长速度远远低于社会人才的增加速度。大学生就业难已造成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就业诚信、职业道德等问题日益突出, 而高职院校大学生表现的就更为严重了。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对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力度, 着重转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思想和观念, 及时调整自身的定位, 发挥自身优势, 投身到基层单位和岗位中去。

从高校的育人目标来看, 高职院校更应注重对大学生的职业教育工作。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综合素质高、实践动手能力强、心理素质好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大多数毕业生都在企事业单位的一线岗位工作。基层岗位的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工作强度较大、面对事务更为复杂,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就业教育工作中, 切实加强大学生职业教育, 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品质, 以期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

对高职大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也是时代的需求。大学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是时代的“弄潮儿”。而且, 高职院校走校企合作的办学发展模式, 学校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时代的发展同步性更高, 这就使得培养的学生更加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了解市场的需求[2]。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更敏感地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用时代和发展的眼光来规划和组织大学生职业教育工作。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各高职院校对大学生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自身的发展模式和特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历史不长, 各高职院校还处在摸索阶段, 发展速度和办学理念也就存在较大的差异。尤其在目前以就业率作为衡量高职教育发展好坏的主要指标的影响下, 大多数高职院校只重视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就业率。只有少数优秀的高职院校在注重学生就业率的基础上, 开始加大对学生的职业教育, 重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部分高职院校对职业教育的重点把握不准确。当前, 在把握职业教育内容和重点方面, 高职院校普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偏重于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就业动员、就业推荐、毕业离校等日常事务组织与管理, 轻视了对学生进行规范的、深入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二是偏重于对毕业年级学生进行职业教育, 轻视了非毕业年级学生前期的、系统的职业教育。三是偏重于在就业教育中开展就业政策和方针、处理就业信息、求职程序、面试技巧等应试能力方面的培养, 轻视对学生的职业目标、职业理想、职业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这些做法, 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前景, 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教育与我国高职教育体制发展不协调。在高职教育不断受到重视的情况下, 我国的职业教育体制还不健全, 职业教育理念还需要向其他发达国家学习[3]。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在学生入学之后展开培养, 还需要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不断适应高职教育体制。同时,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教育需要更多的企业、公司等单位的参与,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身能力的实践平台和机会。职业教育不仅仅停留在课堂教育中, 更多的是需要学生走进企业、走进工厂、走入社会, 不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 这就需要高职院校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的调整自身的办学方法和教育理念, 不断创新职业教育的模式和方法, 适应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求。

三、做好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教育的几点措施

1. 把握职业教育重点, 不断转变高职院校大学

生的职业观

(1) 做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教育工作, 就要转变学生的职业思想观念。首先, 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 要重点培养几点意识

(1) 诚信意识。诚信是道德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要不断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社会诚实意识, 珍惜自己的信誉, 杜绝失信的行为, 认真履行应尽的各项义务。

(2) 责任意识。要培养学生坚持责任为先, 把责任作为学校服务社会、大学生报效国家的基石,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权利和责任的关系。

(3) 敬业精神。在高职院校中, 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职业态度, 使学生认识到任何职业都是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 无论在哪个岗位上, 都应该恪尽职守, 认真做好自己的工作。

(2) 其次, 在加大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就业过程中, 要培养学生树立以下几种正确观念。

(1) 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不断引导学生要学会在流动中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 做到“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后发展”。

(2) 立足基层, 做普通劳动者的观念。高职院校大学生具备的是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执行能力, 要引导他们认清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丢掉“精英意识”, 踏实做好当前工作, 在岗位中不断锤炼自己, 再寻求更多的发展机遇。

(3) 创业观念。创业不仅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 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是实现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良好途径。可以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的职业选择, 发挥自身对市场和经济了解的优势, 并结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 积极投身创业活动。

2. 以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为重点, 实施全程化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教育

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 要进行科学的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教育, 在不同年级、不同阶段、不同培养层次的学生群体中构建职业教育工作体系。大一时, 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 科学规划自己大学三年的生活和学习, 解决学生的专业困惑和问题, 初步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 帮助其科学地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 规划未来职业生涯。大二时, 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技能, 以及工作岗位所应具备的各种职业素质, 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实践活动, 为学生不断创造实践平台。大三时, 在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以外, 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学生独立创业的能力。

以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探索为起点, 通过专业化、全程化的职业教育指导工作, 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以职业教育为切入点, 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内容的国情教育活动, 引导大学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以成功校友激励、毕业教育为手段, 深入开展吃苦耐劳教育和感恩教育、廉洁教育, 引导大学生文明生活、健康成才。

要把职业教育融入到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去, 重点做到: (1) 专业思想的渗透, 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 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有针对性地加强职业思想教育, 在人文科学中学习诚实守信, 在社会科学中学习开拓进取, 在自然科学中学习求实求是[4]。 (2) 职业道德的渗透。教育学生在职业上精益求精, 培养他们具有严谨的科学作风和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精神。 (3) 运用网络手段, 拓新职业教育的方法和模式。一方面, 把多媒体有效地运用到职业指导课及其他就业教育活动中去, 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建立学生职业教育的调研网络和信息网络, 加强学生思想动态和就业心理的分析。

3. 发挥校企的优势资源, 实行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教育

社会实践是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教育的重要途径, 对于促进就业有着特殊的作用和意义。因此, 要为学生创造各种条件, 积极探索社会实践与职业教育的新模式, 以集中组队和分散返乡为主要形式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发挥校企的优势资源, 将学生的职业教育融入到企业实践中去, 使学生在实际岗位工作中, 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企业指导老师的指导来实现高职学生的职业教育[5]。

要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企业的发展有机结合, 一方面, 高职院校要对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有充分的了解, 培养学生的类型要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 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需要畅通的渠道反馈给高职院校, 对高职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建议。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 学生在校期间所具备的技能和素质一定要通过实际的工作岗位来检验, 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和社会上的各种企事业单位、公司建立密切的联系, 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与企业建立长期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使得学生的实践平台更加丰富。

4. 依托学生社团, 发挥团学活动在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社团是活动实施的重要组织, 也是实践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平台, 通过学生社团来开展职业教育值得探讨。一方面, 学生社团可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另一方面, 学生社团也可以成为展示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舞台, 通过学生社团可以更好地实施学生职业教育实践活动, 让他们负责学生职业实践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依托学生社团, 开展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教育, 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 准备阶段。首先要进行职业教育企业信息的收集、汇总、分类工作包括单位的基本概括, 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具体要求, 其次是对实践的学生进行报名、筛选、培训等工作。第二步, 实施阶段。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 指导老师要不定期地到学生工作的场所了解有关情况, 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第三步, 总结阶段。包括学生对实践活动过程和内容的思考, 以及教师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探索, 不断完善学生技能的培训方法。通过实践, 可以使得学生检验自己的技能水平, 更进一步地了解岗位的要求和应具备的素质, 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婕.试论新时期大学生职业教育[J].职业时空, 2007 (3) :27-28.

[2]冯志林.高等职业教育要注重核心技能的培养[J].职业时空.2007 (17) :57-58.

[3]姜爱贤, 孟亮, 刘桂英.浅析我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J].成人教育.2009 (2) :22-23.

[4]李勇红, 胡欣薇.基于文化经济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J].成人教育.2007 (11) :20-21.

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3

高职院校学生往往是带着无可奈何的心情就读高职院校的,大多数都有一种挫折感、失败感、自卑感。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如何改善他们的情绪,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成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的首要问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

由于受到师资、场地、资源等条件的限制,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也只有极少数高职院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选修课开设,多数院校仍只是开设一些心理讲座而已。

1.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1)开设选修课。由于缺少心理专业的老师,多数高职院校只能选择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选修课。但这样做的缺点是只有极少数感兴趣的学生才能接受到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覆盖面太窄。

(2)讲座及报告。大部分高职业院校采取每个学期由心理咨询室老师开设一到二次的心理专题讲座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种方式的缺点在于,讲座人数太多,内容多而杂,不具有针对性,无法激起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趣,更无法达到让学生重视心理健康的效果。

(3)开展活动。开展与心理健康知识相关的教育活动是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常采用的方法,这种方式能扩大学生参与的范围。但由于缺少创新,每个学期都是心理主题班会、心理话题、心理手抄报千篇一律的老三样,因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不是很高。

2.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不统一。与名目繁多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材相比,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材少得可怜,加之只有罕见的几本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独特心理发展规律编写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各高职院校在思想上自然不太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

(2)课时不多。心理健康教育课只有为数不多的十来节课,这与庞大的心理健康知识内容是很不相符的。课程涵盖的内容宽泛,不能突出表现学生有兴趣和重视的知识。

(3)学生不重视。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存在思想误区,认为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心理健康知识无关痛痒。再加上职校生在校学习时间较短,专业课程多,要拿到的技能证也较多,因此没有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关注心理健康问题。

二、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1.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

高职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也较优越,自我管理能力与独立性不高,无法很快适应大学生活和环境。通过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可以帮助他们认识新的生活环境,转换角色,调适心理,增强适应大学生活的自觉性。

2.平衡不良心态

高职院校学生的心态有两种倾向。一是高考失利,不甘心又无奈地入读高职院校, 失望、低落。二是高职院校的生活与自己梦想中的大学生活有极大的反差,郁闷不平。心理健康教育课可以从心理层面调整他们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树立高职毕业生是有用人才、大有用武之地的信心。

3.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教师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根据学生个性特点组织交互性活动,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交流的愉悦,获得人际交往的经验,提高交际技巧。

三、建立心理课程教育体系的途径

1.明确课程的性质和定位

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心理学基本知识,了解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通过心理咨询和辅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优化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水平。根据当今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问题,可将具体的课程目标定位于通过对学生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的辅导,增强学生心理健康和整体素质。

2.突出课程的活动性

活动课程就是一种让学生产生感受-感知-感悟的模式,教师通过目标引入、活动展示、情景体验、问题解决、启发感悟、拓展提高等基本环节,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与问题,提高心理素质。课程活动形式有情境式、讨论式、游戏式、讲授式和调查测试式等,将教师讲授、学生讨论、角色扮演、课内游戏等融为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开设,一要注重活动与体验相结合,二要注重问题与经验相结合,三要注重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四要注意把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3.开发、丰富课程资源

教材的编写应紧密结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突出心理问题解决策略的探讨;将文本资源、电子资源和网络资源相结合,积极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平台;鼓励学生建构和拓展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引导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加入课程资源开发中来。

(作者单位:欧阳叶,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4

有关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作者:杨晓光

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06期

[摘要]本文在分析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党建工作要从观念创新着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发挥载体作用四个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并改进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建工作。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生党建工作 问题探索

[中图分类号]D2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6-0172-0

2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 对高职院校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方向意义重大。这是充分发挥党的政治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培养与塑造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要,对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促进高职院校自身和学生健康的发展,以致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学生党建工作处于摸索时期,一些制度需要建立和完善。

一、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一)培养时间短暂,学生年级分布不均衡

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学生党员学习和培养时间短,党员分布范围不均的情况。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高职院校学生学历周期与发展党员考察周期时间问题。高职院校的学生学制为3年,学生在校时间短暂。而培养一名党员的周期至少要两年时间,加上学生提前就业、找工作等各种因素,即使学生顺利入党,也将很快走向社会,接受培养的时间短,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大三人数最多,大一人数最少的局面。

(二)入党动机功利化,党员作用不明显

高职院校学生由于高考入学时录取分数较低,世界观、价值观尚处于形成阶段,对党的知识匮乏,入党动机呈现功利化倾向。很多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动机很现实,不少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学生,其入党动机或是迫于就业竞争的压力,为了方便日后找一份好工作,或是从众心理,或是为了在学校争取更多的荣誉等。如果因以上原因入党,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学生党员数量上升,但质量下降

高等院校招生规模呈逐步扩大态势,学生党员的比例增加,人数大幅度上升。但是党建工作队伍还是保持在原来的水平,党务政工干部的工作量加大,人数不足,导致培养人数量不足,一名教

师党员得培养十几个积极分子,有的甚至更多,这种情况产生了培养人无法认真地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

(四)重视专业素质,轻思想政治素养培养

很多高职院校过分强调专业知识教育,学校平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多考几个证书,将来如何更好地就业等问题;学生在上党课过程中经常会为专业课学习而请假,专业课教师在讲课时缺乏对国际时事、国内新闻等政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没有发挥高职院校全员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五)重视入党前教育、轻视入党后教育与考核

由于多数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重视入党前的发展、轻视入党后的再教育,学生为入党,在被发展前积极工作学习,能够起到好的作用,但被发展后却产生消极工作的现象。

(六)队伍建设须加强,培养管理待创新

高职院校发展党员以学生党支部为依托来开展,而支部书记由于工作繁忙,不可能兼顾所有的学生党员,这就需要辅导员来参与。高职院校的辅导员由于多数不是教育学或心理学专业,自身的政治素养、思想道德水平、工作作风不一定适合做学生支部工作,并且辅导员事物繁忙,且以兼职为主。

二、新时期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

(一)前提:理念创新

高职院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既学习其他普通高校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又要从实际出发,摸索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路。在目前的招生制度下,高职学生的总体素质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素质相比较要低一些。但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整体上呈现稳定、健康、向上的状态,整体上人生观、主流价值观取向朝进取、务实的方向发展。为此,我们要意识到加强学生入党动机的重要性的教育工作,加强对他们政治思想的培养与锻炼,引导他们向健康有为的方向成长;认识到做好学生党建工作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龙头”作用以及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推动作用。

(二)基础:制度健全

为了使党建工作纳入规范与科学的轨道,学生党建方面的规章制度需完善。

1.建立学生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党建工作的职责,落实党建工作的各项措施。我们要立足各个院校的具体实际,搭建宏观管理框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组织与学生工作部门联合布置并督促检查、院系党总支落实工作的分级学生党建工作体制。

2.在目前宏观管理框架下,我们要将工作目标进一步细化。从高职院校的学生与学制特点出发,提出可行的党建工作目标,科学地制定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短期、中长期计划,对培养计划、工作步骤、发展进度做出细致安排。

3.完善学生教育培养考查机制。培养发展党员要从新生入学时就动手。从新生入学时就着手将素质良好、进取心强、有培养前途的学生重点加以考查和培养,对新生中的入党积极分子要在加强教育的同时,按照程序及时考察转为预备党员;分期分批、有针对性地对积极要求入党的学生、积极分子、预备党员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满足各类学生到党校进修学习的愿望。

(三)关健:队伍建设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党建工作人员数量紧缺、政治素质偏低、工作热情不高等缺点,可采取下列措施来改变这种局面。

首先,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党务工作干部队伍,这支队伍是实际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具体操作者。加强专职党务干部队伍建设,按学生实际数量配备学生辅导员,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结合的党务政工干部队伍,改变过去由于人员不足、事务兼顾太多而造成的顾此失彼、工作敷衍了事的工作状况。

其次,加强党建工作人员队伍培训,有效发挥学生党员在党建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要对从事党建工作的教师、辅导员进行经常性的党性教育,同时加强兄弟院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他们的政治素质,改变他们的工作方法,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从现实工作来看,党建工作单纯依靠教师的力量还是不够的,必须有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要从大一学生就开始着手培养学生党员骨干,无论是在发展党员的程序,还是日常活动的开展,都要充分调动学生党员骨干的积极性,通过他们及时了解和准确把握同学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

(四)手段:载体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大学生后勤社会化的发展,高职院校有了更加开放、更富挑战性的环境。面对新形势与新问题,应加强党建工作载体创新,增加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加快网络载体工作创新

互联网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通道,是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重要纽带。通过网络,营造舆论环境,宣传党的有关方针、政策及校园内的好人好事,引导、帮助广大学生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党务工作者、学生工作者及学生党员必须密切配合,共同关注网络信息,并借助网络与普通学生保持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党建工作的时效性。

2.加大寝室载体建设

寝室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应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学生党建的阵地来加强建设,通过定期的党员、积极分子床铺检查,让学生党员发挥模范作用;通过党员责任区活动,让党员干部在学生公寓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党建学习、宣传、服务等实践活动,使学生真切地感到党组织就在身边。

3.加强社团载体建设

社团作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只生力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了大多数学生的参与。社团的负责人由于他们自身的兴趣爱好,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学校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管理,对其中的优秀分子要积极发展他们入党,再通过他们加大对广大学生的思想引领,推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的形成。

【参考文献】

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5

目前职业技术学院层次的.英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地阻碍了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本文将结合笔者自身的实践,对职业技术院校中英语教育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问题的解决进行一些探索.

作 者:王晓军  作者单位:宿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安徽・宿州,234101 刊 名: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UZHOU EDUCATION INSTITUTE 年,卷(期): 11(5) 分类号:H319.4 关键词:英语教育   职业技术院校   现存问题   解决方案  

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6

摘 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建设与改革,实施案例教学本土化,选用具有时代性、贴切性和典型性,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的案例,使学生从案例的阅读、分析、讨论、交流中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进而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效果益。

关键词:案例教学;联系实际;本土化

在以往的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着只顾理论、原理的讲述,但是忽视联系生动活泼的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的问题,再加上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普遍欠缺和对不良社会现象缺乏一定的辨识能力,致使思政课教学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要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理论联系实际是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在思政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就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很好体现,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思政教学内容有很大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做到教学案例本土化,更能拉近生活与教材的距离,使学生有亲近感,多用本土化的案例,实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学生感到“学习即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与现实世界联系密切,对思政课产生兴趣,从而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思政课教学要实现教学案例本土化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

学生生活实际,是指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和在日常生活中所争议的问题。如讲授思政理论知识时,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从学生了解、感兴趣的事物中寻找最能说明问题的案例材料,由此开始分析,由浅入深,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理论和原理。因为思政理论和原理都是源于客观存在、源于生活,但又不是客观存在的直接呈现和生活的简单描述,要讲清抽象的思政理论和原理,就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通过掌握思政理论和原理的感性材料,从具体到抽象,加强对思政理论和原理的理解,而且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理论和原理。生活化的思政教学内容或生活化的思政教学案例的选择,为学生不久将来的社会生活作了必要的准备,培养了学生在真正社会生活中需要具备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这些生活化的思政教学内容在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的基础上,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讲《基础》课程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中国精神”时,让学生观看《大国崛起》视频资料,9月3日的阅兵视频等;又如,在讲《基础》课程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时,围绕“什么是正确的消费观”和学生展开讨论,请学生列举出身边有哪些不适度消费的行为?生活中有哪些盲目攀比现象等?这些源自于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既贴切又很有说服力。

二、思想政治教学案例本土化

思政教学案例的本土化,主要是指搜集整理学生身边的事物和当地发生的`事例作为思政教学案例,通过这些“本地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思政理论教学内容。思政教学案例的本地化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政课的兴趣,也符合思政课教学的时代性要求,有助于思政课堂教学取得生动活泼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思政教学中如果选用了一些脱离学生、脱离现实的教学案例,就会造成思政课教学没有说服力,无法实现思政案例教学的实效性。相反,如果在思政教学中能够选用和学生贴近的身边案例、本地案例,学生就会印象深刻,感同身受,有助于对思政教学的理解和掌握。因为对于这些平时所见、所闻甚至所经历的案例,学生对其已经有了自己的一些认识、看法或观点,当运用这些案例来解释思政理论或原理时,就愿意听,感兴趣,也能理解。例如,在讲第七章第二节“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时,用图片和文字展示了学校周边的人才市场招聘情况、学校周边其它校园招聘会的情况、并鼓励学生亲自去体验,以及讲授教师自身择业与就业时的经验教训等,学生就听得很入迷,教学效果很好。要使本地化案例的列举达到启迪学生智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功效,案例的贴切性、典型性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能够准确驾驭,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及时地收集相关案例。同时学生也要参与教学案例的收集、整理活动中。

1、教师精选素材。通过广播电视、电台、报刊、网络等,全面了解本地新闻事件,积极分析本地重大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掌握本地各项政策的出台背景,养成剪报、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为思政教学积累案例素材。这些案例素材和学生生活较贴近,自然更能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学生集思广益。“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人们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毫无疑问,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是要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思政教师在讲授思政理论知识时,可以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内容,提前给学生布置收集各种信息、事件资料、视频影像等,既可以作为思政教学参考,也可以用于学生开展思政课堂探究。

例如,在讲《基础》课的法律部分时,让学生课前搜集“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等材料,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展示所整理的资料时学生都很投入。在思政课教学中尝试教学案例本土化,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效率,而且可以让学生在不断参与中扩大知识面,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令超、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柏文涌、论案例教学法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的科学运用[J]、教育与职业,

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7

一、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

高职学生素质教育是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使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使学生有较宽的知识面、科学文化修养, 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力, 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加强素质教育, 强化职业道德, 明确培养目标。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2]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 需通过学校教育的各种活动来进行素质拓展, 贯穿于学生生活、学习的全过程, 对学生成长、学校的教育和管理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

(一) 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

思想道德修养是个体素质的根本和灵魂, 它对学生各项素质的形成具有推动、导向和保障作用。[3]高职教育需注重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 在校学习期间, 应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获得较好的成效, 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改革, 采取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法手段。例如, 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 包括网络校园文化活动、小品、话剧、非义务性捐助活动等, 让学生从各项活动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逐渐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二) 社会能力的培养

社会实践是一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是加速高职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步骤, 能帮助学生树立基本的社会意识, 掌握基本的社会技能, 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为加强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 组织了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生产劳动、青年志愿者援助等动多种形式的活动;聘请一些有丰富实践经验, 且具有良好教学能力的教师, 为学生作报告, 以便于学生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发展动态;学校积极与校企合作单位联系, 让学生利用寒暑假参加生产实践锻炼;同时, 开展了能力拓展训练, 如学院创办了自励公司, 在公司里, 学生以企业员工、经理身份, 模拟企业运营方式, 培养学生自主创业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 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 提高了与人沟通能力, 达到了提高学生社会能力的目的。

(三) 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职学生要具有学习能力, 只有能学习、会学习, 才能愉快、自如地获取所需要的知识, 拓宽知识领域, 为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课程教学改革、开设实践能力课程、举办各类培训、学术讲座、文艺晚会、美术书法展、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培养了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审美情趣,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创新意识、学习和方法能力。

(四) 专业能力的培养

高职教育培养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不仅仅是对现有知识、技术和方法的应用, 而应通过不断地更新知识、技术和方法, 解决新问题, 能够胜任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 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在完成理论与实践教学基础上, 通过开展专业知识与技能大赛、组织学生赴企业参加假期社会实践、聘请相关行业的优秀职业人来校讲座, 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

(五) 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

良好的身心素质是高职学生从事各种活动的条件基础。学院在加强学生身心素质教育时, 对学生进行了挫折教育, 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 帮助学生疏导心理问题;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 开展了问卷调查、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月等活动。同时,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和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如广泛组织了各类体育项目活动, 加强了学生的体质, 提高了学生锻炼的意识。教师在教导学生时, 采取赏识教育, 激励学生加强自信心, 使学生能够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各种失败和挫折, 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实现理想和价值。

此外, 为了加强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 还开展了人文讲座、让学生观看纪录片、影视作品欣赏等活动。并且, 每次开展活动时, 都能和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互动。

三、总结

全面加强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 是当前各高职院校的紧迫任务。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要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注重素质教育的内涵, 以专业知识与人文素质教育为目标, 从多角度与多方面着手, 力争将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技术和人文精神兼备的创新技能型专门人才。

摘要: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 要从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 社会能力的培养, 学习能力的培养, 专业能力的培养, 学生身心素质的培养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高职,学生,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博等.浅谈当前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社科纵横, 2011 (9) :278-279.

[2]赵惠琳.对当前高职学生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 (9) :1-3.

关于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开展创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仍处于探索发展的阶段。尤其是1998年高校实行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失业现象而存在的另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举措,因此创业成为了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2002年教育部确立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为我国创业教育试点院校。目前,已有部分高校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学生创业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此外,社会和政府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也提供了支持,部分地方还成立了创业培训机构和创业咨询机构,为创业教育培育了较好的社会氛围。2005年正式引入创业教育的理念。但这些都是针对高等本科院校,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与创业形势要求不相适应,还没有明确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定位及思路,对高职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创业教育意识还比较薄弱。

二、存在的问题

(1)观念上的误区。把创业看成是少数个体的行为,很多高职院校认为创业教育不同其他知识的传授,创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过程中有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而且经验往往比知识更重要,最终只有少数创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去创业,大部分学生不会涉足,难以形成普遍效应,因此创业教育可有可无。由于上述原因,一些高职院校不重视创业教育,甚至不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这种现状与社会的创业形势极不适应。(2)创业教育内容单一。目前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还比较滞后,或者用一、两次创业讲座代替创业教育,或者就业指导课附带一些创业教育内容,而且基本上限于观念引导、理论说教、案例分析,缺少创业实践指导和训练,没有开设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教育课程和满足个体需要的创业培训,对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和自主创业指导帮助不大。创业教育这种内容单一、投入不足、效果甚微、推进缓慢的现状,使得学生对创业的普遍感觉是既认同又迷茫,不知从何下手,实际创业的比例很低,创业成功的比例更低。创业教育还处在一种“独木难成林”的状态。(3)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根本目的不明确。美国考夫曼基金会创业领导中心认为,创业教育是向个体提供把握别人没有注意到的机会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在别人犹豫不定的问题上具有洞察力和自信心的过程。它包括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健全大学生的创业心理,其精髓在于创造,创造新的产品、岗位、服务,创建新企业。可见,创业是创新的动力,创业教育要培养的是既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又有一定的创业能力,能够把创新成果进一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具有开拓性的劳动者。因而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并不是解决眼前的就业问题,更本质的意义在于它是以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开发学生的创业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它要通过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给学生创业的“硬知识” ,使学生在自身的职业生涯中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帮助其在必要的时候具有个体化就业的能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充满不确定性,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即使在就业岗位上,同样需要创新素质。教育如果不能给他们过硬的生存本领,不仅包括一技之长,也包括自主创业的心理和素质,使得他们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中不能够根据自身需要和环境的变化,敏锐地抓住机遇,有效配置自身的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创业,实现个人价值,那么这样的教育是有缺陷的。因此,把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拓展并激发个人潜能、培养造就新一代创业者结合起来,使创业教育成为大学生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奠基石”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这才是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

三、推进高职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1)行成于思,观念的转变是先导。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实际是人才观的转变和教育观的革命。我国素质教育的实践正在使人们对教育的认识发生根本改变。我们要明确实施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和终极目标。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具有职业意识与创业意识及其相应素质要求的社会参与者,不仅要求学生有效地适应社会,更要求学生能自觉迎接未来生存挑战,理性选择职业模式,积极参与社会变革,主动开创事业,进而享受成功人生。在我国,持续稳定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巨大的市场,无数等待开发的领域,蕴藏着无穷的机会,为毕业生进行创业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正在把“创业”看作与“就业”和“出国”两大出路并行的第三条出路。这第三条路是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之路,于国、于民、于己都十分有益。(2)完善高职创业教育体系。1)构建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首先要构建课程体系。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应由创业精神、创业心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包括对创业行为的客观认识,干事业的探索精神和勇气的素质教育,如何观察、分析、解决创业过程中具体问题的技能教育,了解行业、企业运营程序,了解市场、捕捉市场机会的实践教育等。要研究和探索如何从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知识和能力、创业素质培养等方面构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创业精神为核心,具体到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如商业机会识别、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融资等知识,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综合性知识的过程中系统接受创业教育和训练,从而实现课程系统化、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2)创业教育的课程形式。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性教育,而不是针对少部分人的特别教育。由于它是一种非确定性的教育,其效果可能是“大众受益,个别收获”。因而在课程形式上通过必修课给学生较为系统的创业基本知识,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激活他们的创业欲望,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基本的创业技能,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创业的相关知识、技能奠定基础。同时,还要大量开设选修课或举办讲座活动,创造条件让有创业需求的学生选修符合其个性特长的课程,如创业项目选择、创业融资、公司组织与管理等提高创业技能的课程。通过灵活的课程设置,无论创业意识强烈或淡漠、创业素质高或低的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身发的教育和引导,学到有用的知识,激起创造的思维火花,提高创业技巧,从而减少创业的盲目性。3)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是搞好创业教育的根本条件。创业教育成功与否,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师资队伍建设。目前,高校从事就业指导或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缺乏创业知识和创业经验,“门外汉引导迷茫者”,很难给学生具体的操作指导,容易陷入“纸上谈兵”的困境。因此应该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创业教育的首要工作来抓,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一方面加强师资培训,使其逐步适应并承担创业教育教学任务,同时吸引具有管理经验的成功企业家参与教学,弥补高校教师实践教学的不足。

总之,“发展才是硬道理”同样适用于指导目前的创业教育工作。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职创业教育不仅应该引入教学计划,作为普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应该注重学科建设,培养本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在顺应国际创业教育发展趋势的同时,为学科发展培养后备力量,也为国家发展知识经济、加速知识资本化、构建和谐社会培养更多的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云云,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研究[D]西北农业科技大学,2008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9

关于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

陈琨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是高职学生成长的最直接引导者。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应依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高职院校的专业学习方式、高职教育的办学思路、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来展开具体工作。

关键词:高职教育辅导员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高职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批实用型、技能型、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承担着学生的日常管理、思想教育、素质教育、就业指导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工作,是高职学生成长的最直接引导者。由于辅导员既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又是学生事务的行政管理者,还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者,因此辅导员必须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职业学院的辅导员,除了需要具备这些综合素质以外,还要考虑职业院校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辅导员工作。

一、依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培养的.不仅是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应用人才,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政治思想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根本要求,更是对高职院校政治辅导员提出的基本素质要求。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有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

二、依据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

我们的学生大多是高考“独木桥”上被挤下来的“弱势群体”,他们很多人有着严重的自卑心理,不能很快调整心态面对现实,在学习上缺乏奋斗的目标和动力、对生活悲观失望、情绪不稳定、学习适应性差、学习效率低下、人际沟通困难,有的学生还迷恋网络导致网络依赖等,这就要求我们的辅导员根据学生的个性特质,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走出因失败而产生的自卑心理。《放飞美国》的作者曾别出心裁地把教师分为四类:以谋生为目的,以自傲为目的,以教育为己任,以爱为根本。书中最为推崇的是“以爱为根本”的教师,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是教育的根本。我们高职院校的辅导员要善于用爱心开启受教育者心灵的窗户,用爱心去关怀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与学生的心灵沟通,才能为他们解除感情上的孤独和苦闷,才能帮助他们走出失败的阴影。高职的学生相对于一般的本科院校不管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思想素质等各个方面都相对较弱,辅导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这种智慧和美德潜移默化到学生身上,这样既能表现出教师的宽大胸怀和巨大智慧,也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

三、依据高职院校的专业学习方式

高职院校的专业学习,教学方式与中学系统的基础知识的传授有所不同,它是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一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不会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所学知识,较高的求知欲与较低的学习能力产生矛盾。另外,部分学生进校前在专业选择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与自己理想中的专业有一定差距,易产生心理落差,不能正确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接纳,结果造成偏执、逃避等消极情绪。因此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首先要对高职院校教与学的过程特征有所了解,引导学生了解高职院校“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指导思想,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指导学习方法。

四、依据高职教育的办学思路

高职教育的办学思路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进步,就业岗位更新的速度加快,以培养岗位技能和面向就业为宗旨的高等职业教育应具有前瞻性、先进性,要求辅导员的水平应跟上时代步伐。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努力探索与新形势相适应的新思路,要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工作设备和手段,提高工作水平,以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辅导员要配合学院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就业思想,组织学生参加就业指导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就业的技能和方法。鼓励学生经常参加社会实践,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加他们的社会经历和实践经验,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和就业相挂钩,为就业做铺垫。

五、依据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

高职院校辅导员数量配备不足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这就更需要选拔和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以干部的率先示范带动一般同学,以点带面,以点补面,这样会使辅导员从繁杂的小事中解脱出来,而把主要精力用于把握管理的大方向,抓好学风建设和就业指导上。

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10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要进行民族团结教育。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不论是在内地还是在边疆,不论是在汉族地区还是在少数民族地区,都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宗教观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的教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若干意见》指出:“要把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列为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指出:“要高举民族团结进步的伟大旗帜,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中,有重点、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要把维护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教育。”9月29日胡锦涛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祖国统一,成为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自觉性。上述重要精神从各个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在各级各类学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初,我们通过上述理论学习,充分认识到民族团结进步关系到国家命运,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团结教育不但是少数民族教育的一部分,也是全民教育的`一部分,是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应当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兴衰的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这项工作。

面对民族团结教育研究这一全新课题,学校领导召开会议组织学习,使大家逐步树立起做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民族团结进步是教学中的一项政治任务,学校从20开始,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展以来,建立健全民族团结进步长效机制、组织领导机制、宣传教育机制、考核机制。从而使全校师生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了长足发展,使校园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氛围。

1、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课堂主渠道

在具体教学中,贯彻“以教材为主,突出常识,联系实际,生动有趣”的教学原则。突破教材的结构局限,结合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心理,先从少数民族英雄人物的故事讲起。如康熙皇帝大有作为,成吉思汗驰骋疆场,图尔扈特决心东归,刘伯承元帅在长征路上与彝族领袖小叶丹的“彝海结盟”使红军顺利经过彝区,黎族领袖王国兴率部主动投奔解放军、为海南解放做出重大贡献等。结合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理,向学生介绍极具特色的民族风情,使学生体会到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深厚底蕴,学生精神饱满地体味收获知识的喜悦。

2、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要常抓不懈

用民族精神育德依据民族校的特点,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民族团结教育内容,做民族知识讲座,每年组织学生观看《中华各民族》录像带,主题班队会评优,举办《爱我中华》民族知识竞赛活动等多种形式教育,加强社会实践。学生们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统计对比,办手抄报,使学生了解本民族的优良传统,组织汉族学生到蒙古族村民家中,组织蒙古族学生到汉族村民家中,调查访问了解民风、民俗,学习民族礼节,以及对民族团结进步的理解,使学校成为团结友爱的民族大家庭。学校现有蒙古族学科骨干教师7名,真正起到了学科带头的作用,我们共同研究蒙语教学的新方法、新路子,自编蒙语校本教材,结合我乡实际情况,提高了蒙语授课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汉族学生学习蒙语的兴趣,为“三语”教学改革打下良好基础。进一步加强蒙古语文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新课程标准,强化口语教学,切实提高蒙古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学校为教师搭建平台,让蒙古族教师走出去学习,同时还邀请专家来我校讲学,探索新课程的教学模式,走出自己民族特色之路。

3、开展多种课外活动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有趣的活动是最能吸引学生的。如何设计和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他们在参与中体味教育的内涵并且受到鼓舞,这是我们一直关注并努力探索的重点。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仅体现在党的民族政策、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民族风俗习惯的传播中,更多的应体现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民族团结教育实验活动中,为此,我们应该努力抓好民族团结教育与民族传统节日、民族体育、民族艺术之间的结合。我们每学期都在蒙古族中小学生中开展蒙古语演讲、诗歌朗诵、讲故事等竞赛活动,“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歌声在校园经常听到,歌声既是心声。要求每个学生每个学期要学会唱三首蒙古族和汉族歌曲,会背诵三首蒙古族和汉族诗歌,会讲三个蒙古族和汉族故事。我们还要继续组织好学校的“马头琴”和“安代舞”表演队,在“六一”、“国庆节”等节日为学生表演,来丰富我们的校园生活。

在班级教学活动中,我们开展“四讲”活动:一讲祖国悠久的历史;二讲祖国壮丽的山河、丰富的物产;三讲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祖国璀璨的文明;四讲各民族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各班每学期结合本班实际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办好一期“民族团结”墙报。组织以“民族团结大家庭”为主题的手抄报和“讲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4、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实践活动

利用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过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促使学生把认知转化为情感和行为,开展课题研究。全面推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关键在人才。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意识,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关系到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能否后继有人。

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是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还经常开展“学英模见行动”活动,组织师生定期到本乡曾被国务院授予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的张树森开设的“民族团结进步书屋”进行主题教育,观看“民族团结进步书屋”里面的影音碟片和书籍,学习蒙古族传统文化教育。并聆听张树森讲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讲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性和优秀的民族文化。欣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乌力格尔”继承人呼和木仁,学习用 “乌力格尔”形式演唱的民族团结进步歌曲。我们通过组织民族文化活动宣传,使教师和学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收到了很好效果。 帮助师生统一了认识,开阔眼界,提高兴趣,为民族常识的宣传,有关活动的开展以及民族团结教育成果的取得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实验证明,根据学生成长特点和教育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利用班级的主题班会、墙报、故事会、演讲等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民族理论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修养、知识层次及思想觉悟,但只靠宣传学习是不能实现教育目标的。只有通过实践活动,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并加以内化,才能取得实效。

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11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人文素质 地方特色

我国高职院校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其数量已占到全国高校总数的一半以上,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的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却不容乐观。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含义

人文素质教育即通过传授人文学科知识和相应技能,并通过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使之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学科包括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历史学、考古学、文化学、心理学、宗教学等学科。人文素质教学的目的,本质上在于“教人做人”。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

我国古今的教育理念都提倡先做人,后做事。《论语•学而》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006年,教育部高教司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即“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以说,“教人做人”应该也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

一些高职院校认为,高职教育既然是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就要千方百计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办学要以就业为导向,课程安排、实践实习都以技能学习为主,一切课程安排的原则是看其是否实用,实用则开,不实用则舍。出现了“技术至上”的倾向,教育的终极目的被放弃,学校完全成了职业训练场。高等职业教育似乎已经沦为一种技术教育和工具教育,成为一种针对就业开展的技能训练。有些学者认为:现代社会教育已失去真正教育的功能,它不是以成人为终极目的,而是以把人当做一种工作为目的,只是从技术、公用效率的层次把人转变为物,人的本体性的存在价值被抹杀,使人成为受过良好教育、技术纯良的机器人,成为“没有受过教育的专家”。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成就了高职院校的高就业率,然而学生的人文素质却令人担忧。据调查,高职生中有90%的学生没有完整地看过《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这四大名著,能完整说出孔子、孟子、老子等文化名人的思想和主张的不足15%,40%的学生适应能力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弱;18%的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10%的学生出现人格缺失,如自卑、冷漠、悲观、怯懦、敏感、甚至对人敌视等。对于学生而言,他们更习惯关心学习到多少“关于技术的知识”、获得了多少操作技能,考过了几个证书,明天毕业这些知识和技能会让他找到一份什么样的工作;而较少考虑自己人格、品质的形成。以致于工作中常常由于素质的低下引起用人单位的不满,而这些不满意的因素“往往不是业务上的,即不是智力因素上的,而是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围,诸如不能遵守劳动纪律,不准时上下班,工作缺乏责任心,不能很好的与他人合作,不愿干小事等”。

三、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目前,学术界关于高职院校“做人”教育这一薄弱环节,在教育理念、教师队伍、校园文化等方面都提出了解决办法,本文仅提出自己的几点看法:

1.构建全面的评价标准

在办学实践中,对人文素质课和专业课应该采取两种不同的评判标准,而不能采取一刀切的评价体系。在课程开发方面,人文素质课不可能像专业课那样强调“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它更多的是一种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在课堂讲解方面,人文素质课不可能像专业课那样突出实训和实操,它更多地可能是案例分析、讨论辩解等,主要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一种价值观和方法论,使学生能够明辨是非曲直。

2.培养重要的人文素质

高职学生在文化基础、接受能力、毕业后所进入的岗位于本科生有所不同,同时在校只有三年时间,我们应该根据这些情况,在有限的课时中提炼出优秀的文化成果来重点培养学生的几方面素质,如职业道德、诚实守信、吃苦敬业等。

(1)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树人,树人的重心是育德,人文素质的重要方面是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无论是在学校、在社会上还是在工作岗位中,我们每个人都要恪守一定的道德操守。因此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将来在社会工作岗位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方式和习惯,懂得团队合作等。

(2)诚实守信。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文素质课一定要使学生懂得诚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争取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3)吃苦敬业。在如今就业形势严峻的形势下,尤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吃苦敬业精神。要使学生懂得敬业的重要性,要做到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立足于平凡的工作岗位,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

3.建立地方特色的人文课程

高职院校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为地方区域经济服务。高职院校除了设置普遍性的人文课程外,还可以向专业课那样突出人文课程的地方特色。以我校为例,学生均来自广东各地,毕业后又很少离开广东,所以,在人文课程设置方面,可以增加岭南文化的讲解,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这一地方特色文化,消除“广东是文化沙漠”的误解。同时,珠三角地区外向型经济居多,而其中中小企业又以日资、台资、港澳居多,所以也可以加强日本文化、香港文化和澳门文化等相关方面文化知识的讲解,以减少将来工作中的文化摩擦。

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机器,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希望我们的高职院校在突出其职业性的同时,也加强人文素质的教育,使学生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做事的工具。

参考文献:

[1]金良年.论语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蒋立荣.关于加强高职高专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1).

[3]钱惠梅.高职院校亟需加强人文教育.科协论坛,2007,(4):335.

[4]刘文.高职生入学导读.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11.

[5]姚贵平.解读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6).

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的几点思考 篇12

鉴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及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班级管理及思政教育这一概念正在逐渐淡化。学生公寓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休息主场所,正在逐步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寓环境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这就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题,这也给当前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高职院校应当致力于不断探究思政教育新模式,从而创新组织形式与运行体系,让思政教育体系进学生公寓得到健康的发展。

1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进学生公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未能理顺大学生公寓教育管理机制

因为高职院校学生公寓后勤社会化改革处于推进的进程中,不管是学生工作部门,还是后勤集团的大学生公寓管理机构与安全保卫部门的权、责、利等均未能完全定型,其配套措施也不够完整,还需要不断明确与细化。

1.2 大学生思政教育重心未能在公寓化管理中得到同步推进

随着班级管理概念不断地淡化,在大学生公寓管理中还未较好的形成新型管理体制。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依然以系部和班级为基本管理体制,还未能完全转移到学生公寓上,大学生公寓管理中的学生自我管理组织的作用尚且得到充分显现。

1.3 大学生公寓自律管理效果影响思政教育进学生公寓

据调查,大学生自律组织在学生当中的反映还不够乐观,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觉得公寓自律管理虽然有作用但是不明显。究其原因,大学生公寓自律组织应当在入住公寓辅导员的领导之下开展工作。但是,现实中许多自律组织成员工作积极性不高,不能较好的主动开展工作,而个别学生更是不能很好的配合和支持自律组织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而影响到思政教育进学生公寓工作的实施。

2 推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进学生公寓的对策

2.1 建立相应的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健全完善公寓规章制度

学生公寓作为管理与服务部门,承担着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责任。大学生是公寓的主体,所以,我们通过公开招聘,吸收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等成为大学生自律组织成员,在每幢公寓楼成立信息员、监督员、宣传员、安全员等四个工作岗,积极参加公寓管理机构、服务质量监督、信息反馈等途径来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有效保护了学生的合法权益,融洽了与学生的关系,真正起到了桥梁作用。自律组织成员应当及时向公寓管理部门反映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当中的要求和建议,并协助入住公寓辅导员与公寓管理者掌握好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为大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当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大学生公寓中创建出较为和谐的氛围。

同时积极探索依法管理等有效的办法,建立严格规范的制度就有了对大学生公寓进行管理的标准。富有成效的管理工作主要通过严格的规章制度将大学生的外部动力转化成为内部动力,作为大学生管理思想之具体体现与重要依据。

2.2 强化公寓服务意识,多途径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

强化公寓的服务意识,是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公寓职工对学生的服务,如果认识不到位或干部管理不当,就会造成服务不积极。因此,我们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倡导奉献精神,顾全大局,以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首先我们通过校园网页,积极主动地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工作;利用网络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处理工作学习、生活、情感中的各种问题,引导他们走正确的成才道路。其次是设立学生生活意见反馈箱,广泛收集学生对涉及到学生学习、生活、成长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给以采纳和解决。

2.3 要求专职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

笔者所在的学校通过实行专职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举措,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专职辅导员队伍不仅文化素质高,能力较强,而且具有上进心,接受新事物快,具有创新之精神,而且在年龄上还具有优势,能够很好地开展工作,能够做到和大学生共同生活。专职辅导员不仅受到高职院校学生工作部门的领导,而且还受到系部学生工作部门的管理,属于院系两级双重管理。既能以大学生公寓为单位对学生们实施考核,并将考核的结果作为奖惩与入党等工作的条件,又能依据公寓管理之现实,为学生们实施后勤服务保障提供建设性建议。通过实施专职辅导员入住公寓制度,对于大学生公寓管理与大学生教育发挥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4 加强公寓校园文化建设

强化公寓文化建设是实施大学生公寓思政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公寓积极地配合学校学生处、校团委以及学生社团等组织,在公寓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一是结合公寓实际,每学期举办一次为期一周的“寝室文化节”活动,开展“文明宿舍”和“优秀宿舍”的评比活动;二是充分利用宿舍楼门口的宣传橱窗、定期制作以山水诗画、标语、名言警句等广泛宣传,激励学生积极上进。三是在公寓区逐步建立各类咨询、和服务监督机构。为此,我校在每栋公寓的一楼设立学生活动室,为开展各类活动提供各项服务,把思想政治工作与帮助学生排忧解难紧密地结合起来。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进学生公寓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一定要进行长期努力。把如何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学生公寓的不断探索融入到学院示范建设中去。目前,应依据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现状,不断增加新的形式和内容,使其真正成为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途径,成为推动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力量。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进学生公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建立相应的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健全完善公寓规章制度、要求专职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推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进学生公寓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学生公寓

参考文献

[1]孙晓丽,李春凤.公寓区学生思政工作新机制初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7,(3).

[2]张珂.关于高校思政工作进学生公寓的几点思考[J].理论学刊,2007,(10).

上一篇:自我介绍的成语贬义下一篇:布病防控告知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