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同伴的作文

2024-08-18

写同伴的作文(共14篇)

写同伴的作文 篇1

大家好,我把我的同伴告诉你们,可是你们不要笑我哦!我知道你一定会向我为什么不写学校的同伴呢!是因为我说的同伴一直在我身边两年了,睡觉在我旁边每天都在保护我,如:吃饭,玩游戏和我在写作业都在我身旁,下面我要说:她的故事,和我在一起经历的`事。

今天是我的生日,姐姐在我生日的时候给我买了一个布娃娃,大概和我一样高,我很珍惜她,因为它是第一个礼物,所以我很喜欢,我有空我干嘛都把它放在我身边,你们会想布娃娃又不是人为什么是我的同伴,让我告诉你们吧!是因为同伴不是人就不可以当我的同伴吗?不是,而是我跟它在一起我有困难可以跟它说,它也不会骂我,我有心里话可以跟它说,因为它很可靠不会说给别人听,所以它是我的同伴,就这样我的所有话我都敢跟它说,希望你们能同意我的说法。

作文教学中对同伴互评的指导 篇2

一、评前培训

1.了解修改重要性,增强评改责任心

白居易说:“旧句时时改,无妨说性情。”教师在第一次组织习作互评互改时,可采用多种形式与学生沟通交流,强调“自己动手”的重要性。让学生形成这样的意识,即要想提升自己的习作水平,“自改”是必不可少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强调评改的责任心。对眉批、旁批的次数和总批的字数都要有具体的规定,以便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杜绝学生在评改过程中的随意性。

2.掌握评改要求,熟悉修改符号

第一类是“常规要求”,即每一次修改都必须要考虑的,如反映的主题、阐明的观点、所用的素材、文章的结构、语言表达、文面(卷面﹑书写﹑标点﹑行款)、标题等方面。第二类是专项要求,即本次习作要求,如训练人物描写就要写出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新材料作文,可以把审题立意和在行文中扣题见料等作为训练的重点。

训练目标不一样,重点难点就不一样。教师指导学生互评作文,要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各种标准的编辑修改符号,常用的编辑修改符号有删除号、调位号、增补号、换用号、接续号、分段号、后移号、保留号、留空号等,要做到符号统一。

3.指导学生写评语

学生互评习作时,可以写眉批、旁批和总批,教师指导写批语时要强调学生批语的准确性,着重指出哪里需要修改,应该怎样改,改什么,达到什么效果,指出问题便可,修改的权力最好还给作者本人。指导学生写总评时,评价要客观,语言要委婉,要以诤友的形式,先写习作的优点,再谈自己对于习作的修改意见,而且要让学生明确所写的评语要简明扼要,能给予鼓励,让对方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写作积极性,提高写作的兴趣与能力。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有理有据,忌用大话、空话、套话。评语一般分为三部分,即优点、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二、互评指导

互评,就是交换评改,交换的对象或由老师决定,或由学生自由选择。可以是同桌,可以是学业更优秀的,可以是自己喜欢的同学,可以是小组内的,可以是其他小组的,也可以是小组和小组之间。

1.同伴合作互评

学生自评作文后,可以和同桌交换,也可以在本班的同学当中自由组合,选择最具有竞争性的对手或自己要好的朋友等进行习作互评互改。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评改的兴趣才能更加浓厚,可以给一个好朋友改,也可以给几个好朋友改,教师也可以规定,每一篇习作至少要有几个同学评改。在互改时除按自改的方法进行修改外,还要注意对方选材是否真实,有没有按习作训练要求作文,采用的表达方式能否突出主题,语言是否精练、生动。在互相修改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讨论、辩论,阐明自己的见解,提出修改意见。

实践证明,学生喜欢这种评改形式,因为学生对同龄人的作文具有一种好奇心,都想了解对方的作文写得怎样。交换互评法往往能产生较好的修改效果,学生用一个“旁观者”“审查者”的眼光审视别人的作文,更容易发现别人的问题,避免了身在“庐山”却“不识真面目”的状况。每次习作完毕以后教师可以倡导学生进行自我修改,然后趁印象深刻的时候及时交换。

2.小组合作互评

在学生真正掌握了互评方法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个互评互改小组。分组原则是按学生平时作文能力和水平高低搭配,用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在互评互改小组内轮流评议批改小组成员的习作。每次互评之前,教师要在黑板上写明或用多媒体投影本次互评的侧重点及一些具体要求,以免学生胡子眉毛一把抓。

互评包括评价、建议和学习几个内容。具体的步骤是:大家传阅习作,对每个同学的习作都必须谈自己的看法,既要谈好的方面,也要指出做得不够的地方;可以向作者发问,要求当即回答问题;可以直接评论作文本身,也可以由一篇或若干篇作文引出一个共同的问题来探讨。

根据本次互评的侧重点及要求对习作进行评改(待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则可从审题立意、取材剪裁到篇章结构、表达方式等方面对习作进行全面批改),将小组成员的意见综合起来写成总批,总批用来指出全文的总的优缺点,写在作文的最后。在总批中,可针对本文的语言表达、构思安排、中心立意等来进行评述,也可写一篇文章的读后感等。

3.学生“专家组”成员评改

从班级中抽出作文水平较高、评判能力较强的学生组成“专家组”,对小组合作互评中推荐出来的优秀习作和典型病例进行集中“会诊”,跟踪评改过程,把握评改质量,对把脉较准的小组或个人予以表扬,对把脉欠准的及时纠偏,指引。同时评出“十佳习作”和“进步习作”,并对这些习作进行再修改、评价和鉴赏,最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习作在全班进行展评。以点带面,榜样示范,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取长补短。这样既发现了佳作的优点,又指出了存在的不足,给习作者本人以很好的指点,同时又培养和提升了“专家组成员”的评价能力。

4.网络众人评改

课前将学生的作文输入电脑,上课时教师可选择有代表性的作文投影到大屏幕,不同段落、词句可以用不同的字体显示,精彩之处可显红色,不妥之处可以闪烁。学生可围绕习作要求,针对字、词、句、标点等集体评议,方便地实现增、删、变、换等。学生直观地感知了修改过程,对修改自己的习作就心中有数了。

网络具有交互性,学生不但可以评改自己的习作,还可以评改其他同学的习作,在网上找到发布自己作品的天地,接受同学、老师以及家长的评价,在接受他人的指点评价后再增删修改,使文章升格。利用网络互评作文,扩大了交流范围,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同学间相互启发、疏导与帮助,提高了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网络可让学生进行“实战演练”,真正领悟评改写作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评改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同伴作文400字 篇3

天黑了,小白兔又累又饿,心想:我好饿啊,我先去小河旁喝点水吧。于是,它来到小河旁,刚准备喝水,一不小心掉进了水里,小兔不会游泳,它拼命地挣扎着,搅动的水声把在旁边睡觉的小马吵醒了。小马看见河里有一只小兔在挣扎着,它就很快地跑到河边,伸出蹄子让小兔抓住。小兔上了岸后感激地对小马说:“谢谢你!”小马说:“没关系的!”

这时,荷叶姐姐也醒了,它说:“小马你救了小兔,就再把小兔送回家吧!”小马说:“可以是可以的,但是晚上太黑了,你叫我怎么看清路呢?”荷叶说:“让我想想……我知道了。”荷叶姐姐什么话也没有说,就大声喊:“萤火虫,快出来,我需要你的帮助!”这时候几百只萤火虫飞出来了,它们异口同声道:“干什么?”荷叶说:“小马要送小兔回家,可是没有灯,看不清路,你们能够帮助它们吗?”萤火虫不假思索地说:“好吧!”

于是小马跑着,萤火虫飞着,很快小马把小兔送到了家,小兔很感激小马,说:“谢谢你小马,还有萤火虫!”

同伴作文400字 篇4

她的缺点就是粗心大意,数学考试时总会少些一个0,总是得了99分。

但是许超逸的优点也很多:她爱劳动,每天放学时都会留下来打扫卫生; 她爱学习,上课时积极举手发言;她心地善良,同学的东西丢了,她会帮他找回;她乐于助人,如果有人遇到不会的题,她都会热心帮助他……

有一次,我遇到了一题很难的数学难题,我绞尽脑汁,想了半天也想不出。许超逸看到我愁眉苦脸、心事重重的样子,她悄悄地问我:“你怎么了?开心点嘛!”“哎呀!就是这题应用题。”我对她说,“这题太难了啦!”“怎么会呢?不是挺简单的吗?”许超逸看了看,皱了皱眉头,但很快就舒展开了,对我说:“你看你,怎么把数字看错呢?不是2,是8!”她又看到了另外一题 ,发出一种怪声:“嗯――?”“这题……你也错了。”“是吗?”“唔”她点点头,说,“你只写出一种方法应该要把有可能性的数都写出来。”“谢谢你”我向她感谢。“没关系。”

同伴作文300字 篇5

我的同桌是一个非常横的刺头,整天打我、骂我。但当我慢慢适应了这种环境后,我甚至开始反抗她了。所以她像柠檬一样,酸的不行,可慢慢品味,就发现变甜了,最后就不怕了。

接着是前桌刘宇轩,他长得很帅,又才华横溢,还在春晚上大放异彩,没有一个人不敬佩他的。他就像是芒果,香气四射,泌人心脾。

然后是与我相爱相杀的陈宇轩,黑人牙膏应该找他代言的,因为他实在是太黑了。有一次,我和朋友去他家过生日,但他家不巧停了电,当时还是晚上。找他找了半天,最后发现一排白牙齿,才发现了他。因为他黑,所以他就是一位“黑美人”西瓜。

还有学霸周语诚,他很胖,又比我低,很爱笑,所以就像哈密瓜。

最后就是贾浩林,他非常有正义感,爱打抱不平,生气时就像火一样,所以他是火龙果。

勇救同伴的“美丽天使” 篇6

地震发生时,正在宿舍午休的张春玲和同学们被剧烈的摇晃惊醒,“地震了,大家快跑!”一声喊叫让宿舍炸开了锅,大家慌忙跳下床向外冲去。由于房间就在一楼,张春玲很快跑到了200米外的麦田里。这时,宿舍楼第三层重重地垮塌下来,烟尘顿时弥漫了校园上空。

“救命啊,救命啊……”喘息未定的张春玲循声望去,发现同学苏小琴正被砖石压住,动弹不得。没有犹豫,张春玲踩着晃动的大地,趔趄着向苏小琴奔去。对于右手只有半节手指的张春玲来说,压在伙伴身上的石块像有千斤重,倔强的小春玲就跪在地上用肩头顶开石块。随后,张春玲又咬紧牙关,背起脚已被砸断的苏小琴,跑回空旷的麦田。

救人心切的张春玲安顿好苏小琴后,冒着生命危险再次向垮塌的楼房冲去,一个被乱石砸伤的小男孩正在那里挣扎。当张春玲精疲力尽地把小男孩背到安全地带时,同班的杜艳梅又在废墟中向她呼救。

这时的宿舍楼已岌岌可危,随时有整体坍塌的可能。冲进去,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在险境面前,被钢筋瓦砾无数次划伤的张春玲再次迈开脚步。在遍地狼藉的危楼内,张春玲顺着杜艳梅的哭声找到了她。张春玲一边安慰杜艳梅,一边和赶来的老师一起,将挤在两块预制板中间的杜艳梅抬出。

晚上,同学们被转移到教学楼后面的空地上,其中二十多个受伤同学急需照料。老师人手不够用,懂事的张春玲就主动组织了十多个年纪大些的同学,和乡上赶来的赤脚医生一起给同学们喂药、喂水,细心的她还从学校食堂的废墟里挖出粮食,并找来一口锅为同学们熬起了稀饭。看到有的同学哭泣,13岁的张春玲像大人一样安慰他们。同学们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第三天,当救援部队翻山越岭徒步来到南坝镇石坎乡时,又累又饿的小英雄张春玲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地。

同伴作文600字 篇7

学校为了促进环保工作,大力给学生宣传环保的重要性,督促学生要爱护环境,不时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更亲力亲为地与学生一起进行清洁、保洁工作,连一些看不见的地方也小心注意。现在,为了使我们学业不受太大的影响,学校还请来了清洁工人每天打扫我们的楼道、走廊卫生,也要求我们每周一次大扫除,以保证环境的清洁。学校还规定,吃午饭的同学不许把饭盒拿出饭堂,还加派值日生看管、监督呢;为了防止地面上再出现香口胶渍,学校也规定,不准带香口胶回来吃。

经过学校师生共同的努力,现在,学校的环保工作更上一层楼,环境比以前好多了。

我们在环保工作上也出了一份力,每天的值日生比以前更认真,更负责――每天都一早就回来清洁,有时下午放学时也弄得很晚才回家。大家也少了随地扔垃圾的现象,而是走到垃圾桶那里去扔。

这说明了,只要努力,环保工作就能做得更好。我们要更加努力!

虽然现在学校的环保工作进行的不错,但我们还要持之以恒,用更多的行动证明我们的努力:在学校吃饭的同学,应该尽量自备饭盒,少用一次性产品;也不要把吃剩的雪糕或零食袋乱丢,乱放,污染学校环境卫生;经常注意学校各处的清洁,勤搞卫生;……

同伴作文600字 篇8

我睁开眼睛,看到那只小燕子的同伴焦急地飞到它的身旁,注视着那只死去的燕子,希望它醒过来,而那只死去的燕子却静静地躺在马路上,根本不理会它的同伴。那只死去燕子的同伴见那只死去的燕子还不醒来,便扑打着它那双翅膀,还在不停地叫着,好象在说:“哎,兄弟,快醒醒,你不能离我而去呀!今后我们还要在一起玩呢!想一想我们以前的快乐时光吧!”可那只死去的燕子还没有回答。纹丝不动地躺在那冰凉的马路上。上帝就这样结束了那只燕子的短暂的一生。

天渐渐黑了,那只死去的燕子的同伴仍没有离开它,仍然静静地守候着,它盼望着奇迹出现,盼望着它的同伴能够醒来,可事实是却不是这样,这时,它似乎明白了它的同伴的确丢下它走了,它绝望了,它哀叫着,还不时地从它那小眼睛里流下了几滴泪水,那泪里含着它对人类的愤恨,它对这条马路的愤恨。那只死去燕子的同伴走了,它一步一回头,十分依依不舍,它的脚步十分沉重,心情也十分沉重,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这对那只死去小燕子的同伴打击是多么大呀,那只死去燕子的同伴肯定无法面对这件事,无法接受这件事情。

被同伴驱逐的蝙蝠等 篇9

有一次,双方交战,鸟类战胜了。蝙蝠突然出现在鸟类的堡垒。“各位,恭喜啊!能将那些粗暴的走兽打败,真是英雄啊!我有翅膀又能飞,所以是鸟的伙伴!请大家多多指教!”这时,鸟类非常需要新伙伴的加入,以增强实力。所以很欢迎蝙蝠的加入。

可是蝙蝠是个胆小鬼,等到战争开始,便不露面了,躲在一旁观战。后来,当走兽战胜鸟类时,走兽们高声地唱着胜利的歌。蝙蝠却又突然出现在走兽的营区。“各位恭喜!把鸟类打败!实在太棒了!我是老鼠的同类,也是走兽!敬请大家多多指教!”走兽们也很乐意的将蝙蝠纳入自己的同伴群中。

于是,每当走兽们胜利,蝙蝠就加入走兽队伍。每当鸟类们打赢,却又成为鸟类们的伙伴。

最后战争结束了,走兽和鸟类言归和好,双方都知道了蝙蝠的行为。当蝙蝠再度出现在鸟类的世界时,鸟类很不客气的对他说:“你不是鸟类!”被鸟类赶出来的蝙蝠只好来到走兽的世界,走兽们则说:“你不是走兽!”并赶走了蝙蝠。

最后,蝙蝠只能在黑夜里偷偷地飞着。

得意忘形的老虎

从前有一个农夫,他的庄稼地在一片芦苇地的旁边。那芦苇地里常常有野兽出没,他担心自己的庄稼被野兽毁坏了,就总是拿着弓箭到庄稼地和芦苇地交界的地方去来回巡视。

这一天,农夫又来到田边看护庄稼。一天下来,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农夫见还安全,又感到确实有些累了,就坐在芦苇地边休息。

忽然,他发现苇丛中的芦花纷纷扬起,在空中飘来飘去。他不禁感到十分疑惑:“奇怪,这会儿也没有风,芦花怎么会飞起来的呢?也许是苇丛中来了什么野兽在活动吧。”

这么想着,农夫提高了警惕,站起身来一个劲地向苇丛中张望,观察是什么东西隐蔽在那里。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看清原来是一只老虎,只见它蹦蹦跳跳的,时而摇摇脑袋,时而晃晃尾巴,看上去好像高兴得不得了。

老虎为什么这么撒欢呢?农夫想了想,认为它一定是捕捉到什么猎物了。老虎得意忘形,完全忘了注意周围会有什么危险,屡次从苇丛中跳起,将自己的身体暴露在农夫的视线里。

农夫悄悄藏好,用弓箭瞄准了老虎现身的地方,趁它又一次跃起,脱离了苇丛的隐蔽的时候,就一箭射过去,老虎立刻发出一声凄厉的叫声,扑倒在苇丛里。

农夫过去一看,老虎前胸插着箭,身下还枕着一只死獐子。

老虎捕到了獐子高兴万分,却没料到中箭而死,真可谓是乐极生悲。人生在世,应该谨慎从事,不要被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以致于丧失了对危险的警惕,否则,就会埋上灾祸的隐患。

蚂蚁和蟋蟀

在炎热的夏天,蚂蚁们仍然辛勤地工作着,每天一大早便起床,紧接着一个劲儿的工作。蟋蟀呢?天天“叽叽叽叽”地唱着歌,游手好闲,过着养尊处优的日子。

哦,每一个地方都有吃的东西!满山遍野,百花齐放,真是个快乐的夏天啊!蟋蟀对蚂蚁的辛勤工作感到非常奇怪。“喂!喂!蚂蚁先生,为什么要那么努力工作呢?偶尔休息一下,像我这样唱唱歌不是很好吗?”

蚂蚁对蟋蟀说:“在夏天里积存食物,才能为严寒的冬天做准备啊!”“我们实在没有多余的时间唱歌、玩耍!”

蟋蟀听蚂蚁这么说,就不再理蚂蚁。“啊!真是笨蛋,干吗老想以后的事呢!”

快乐的夏天结束了,秋天也过去了,冬天终于来了,北风呼呼地吹着,天空中下着雪花。蟋蟀消瘦得不成样子,到处都是雪,一点食物都找不到。“我若像蚂蚁先生,在夏天里贮存食物该多好啊!”

一直劳动着的蚂蚁因为积存了好多食物,可以在温暖的家中尽情地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了。

当又饿又冻的蟋蟀找到蚂蚁的家时,蚂蚁们正快乐地吃着东西呢!“蚂蚁先生,请给我点东西好吗?我饿的快要死了!”

蚂蚁们吓了一跳。“咦!你不是在夏天里见过面的蟋蟀先生吗?你在夏天里一直唱着歌,我们还以为你到了冬天会是在跳舞呢!来吧!吃点东西,等恢复健康,再唱歌给我们听好吗?”

面对着善良亲切的蚂蚁们,蟋蟀忍不住留下了悔恨的眼泪。

远虑与近忧

喜鹊的巢一般都筑在高高的树顶上,到了秋天,一刮起大风,窝巢便随树枝摇摇晃晃,简直像要把整个窝巢翻下来一样。每到这时,喜鹊和它的孩子们蜷缩在窝巢中,惊恐万状,害怕得连大气都不敢出。

有一种喜鹊就很聪明,在夏天还没有到来的时候,它就想到了秋天,它预料到秋季肯定会经常刮大风,为了保障住所未来的安全,它果断地决定立即搬家。于是,它不辞辛苦地寻找安全的处所,终于选中了一棵粗大低矮的树,这地方低矮踏实,上面有浓密的枝叶遮挡,大风也不可能撼动这个粗大稳固的矮树。新筑的窝巢真的是舒适安全,大风再也不会侵犯到这低矮处的树了。

夏天到了,大树浓密的树阴下真凉快,过往行人都不免要到树阴下乘凉。人们在树阴下一抬头就看到了喜鹊的窝巢,再一伸手,就可以轻易地掏到窝巢中的小鹊或者鹊蛋。人们觉得挺有趣的。于是,窝巢里的小鹊或鹊蛋经常被人掏走。小孩子们看到大人这样做,他们也来掏小鹊和鹊蛋。尽管小孩子们个子矮够不着鹊窝,可是他们想办法找来竹竿,用竹竿挑巢里的小鹊和鹊蛋,还互相争抢着。

可怜的喜鹊这下更遭殃了,秋季还远远没到,它的住所就被破坏得不像样子了。它虽然考虑到了防备未来的灾患,却没想到眼前的危险,结果还是没能避过灾难。

同伴交往:让作文世界充满魔力 篇10

“基于同伴交往的作文教学”更强调“同伴间的交往”,重视发挥“同伴交往”在儿童作文中的特殊作用——为儿童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把儿童生活中遇到的现象和问题作为课程资源;重视学生的体验,让他们有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讲话的权利,不论是在集体讨论还是在个人或小组学习中,儿童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而不必担心会受到嘲笑和排斥。

一、具备认同感的同伴交往让作文焕发亲和力

社会心理学的“镜我理论”指出,儿童自我概念形成的过程是通过镜映形成“镜像自我”的过程,即儿童把他人当作一面镜子,通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等来了解和界定自己,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人有被同类赞赏的本能倾向,如果得到足够的关注,就可能对自我价值进行提升。

策略:习作内容生活化——采撷儿童生活元素

儿童的生活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儿童有属于他们的秘密,儿童也有探索世界的独特方法,只有儿童与儿童才能读懂。类似的生活经历为儿童的交往创设了互动的可能,再加上年龄相近、兴趣爱好差不多、心理水平接近、共同语言多,所以更能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案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写一个自己想设立的节日”

笔者在教学时提供了两个话题“男孩节”“女孩节”。当课堂上呈现这个题目时,男女生都兴奋至极,纷纷畅所欲言,男孩到“八大行星”去旅行:火星上烧烤、水星上洗桑拿、土星上堆沙堡„„女孩个个都成了公主,穿上公主裙、戴上水晶项链、跳起了宫殿圆舞曲„„课堂上的孩子你一言我一语,抢着说,争着说,笑成一团,说成一片;在接下来的课堂写作时间,孩子们奋笔疾书,一会儿就完成了作文,思路清晰、语言流畅。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话题的内容与儿童的生活紧紧相连,他们把对生活的诉求倾吐而出,有些是儿童本身生活的写照,有些是想象中的生活,在把相似的生活经历向同伴倾吐的过程中,很多想法和观点获得了同伴的认同,互相补充,互相交流,相互获得肯定和赏识,进而产生了愿意说乐于写的写作愿望和动机。

二、具有自尊感的同伴交往让作文折射向心力

国外的研究发现,那些受到同伴喜欢的儿童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其自我效能感和归属感得到强化,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增强,稳定的自尊感会让学生在同伴交往中增加作文的乐趣和智慧,会有许多智慧的火花迸发。

策略:习作教学现场化——经历儿童生活场景

经历能够把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己无关的世界变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于心智的存在。笔者改变了说教的作文授课方式,采用了“参与活动、分享感受”的方式加强学生的现场感受,让学生把最新鲜的、鲜活的感受记录下来。

【案例】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写自己在生活中的新发现”

“品尝会”上,我故弄玄虚,在两只碗里分别盛了醋和酱油,让学生来猜碗中的液体是什么。学生通过看颜.色,闻味道,有的说酸酸的,就像自己每次吃螃蟹时蘸的醋;有的说上面飘着一层油,而且还有大豆的豆香,肯定是大豆酱油„„学生情趣盎然,互相猜测着,质疑着,现场沸腾了。到尝味道时,学生们原形毕露:胆小的学生小心翼翼地用小指沾着舔,大大咧咧的男生用中指在碗中搅一下后含在嘴里尝„„都忘情地投入到活动中。

【案例】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记一次体验活动”

“记一次体验活动”中,我先设计了四个小活动:“当盲人走回教室”“当聋哑人问路”“用一只手戴红领巾”“单腿走路”,分成四大组逐组体验,其他组观察。千奇百怪的表现让学生有说的冲动和欲望,但学生说得零零碎碎,感受了却无法充分表达。笔者进行适时引导和点拨后又进行了第二次集体体验活动——当盲人上回洗手间。学生在原先感受的基础上,慢慢体会,充分交流体验感受:“五彩缤纷的世界瞬间变得漆黑一片,我仿佛掉进了万丈深渊”;“我听到前面的同学撞到圆柱的疼痛声,更加害怕,提着发抖的双脚摸索着,抓着同学的衣服一步一步往前移动,我感到是如此的惊慌和无助”:“当盲人真不容易,我以后要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他们”。这样准确、传神的话语如果没有深刻的体会是写不出的。

以上两个例子让我们看到:习作教学现场化不仅把学生个体的感受激发出来,更关键的是创设了同伴交往的机会,激发了同伴感受,学生在活动中一起害怕,一起鼓劲,一起开怀大笑,共同的经历让学生在情感上“同甘共苦”。因此,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同伴间彼此的接受程度更高,其自我效能感和归属感得到强化,让学生在参与作文时更有乐趣和体会。

三、具有调节度的同伴交往让作文折射持久力

进入小学以后,随着同伴交往的日益增多,同伴交往逐渐成为促进儿童对社会价值观内化的重要因素,也是儿童自我调节技能获得的重要途径。

策略:习作评价具象化——分享儿童生活感受

每个人都希望能获得同伴的肯定和赞扬,笔者尝试在课堂评价中减少谋篇布局的说教,而是更多地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引发同伴共鸣,激发创作热情;在习作批改评价中,从原来关注面上写作技巧和方法变为与个别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

【案例】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编卡通人物故事”

我眼中最美的同伴 篇11

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她也是我的同学,她叫李汶月。个子不算高,长得瘦瘦的,有一双迷人可爱的大眼睛,齐头帘,马尾辫。整个身躯虽然被又宽又大校服所笼罩,但依旧遮不住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气质。学习成绩也非常优异。可以说她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我也因为能和她交朋友而感到自豪。

下了课,我们经常一起结伴去操场,或在教室里一起聊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当对方不开心的时候,我们也会互相安慰一下。当我有困难时,她会毫不犹豫的帮助我,让我随时感觉到友情的存在。

有一次我的数学作业写得不合格,老师很生气的把我叫到办公室,严肃的问我你看看你的作业,错了这么多题,而且字迹也很潦草,怎么回事呀,而且…….我看到作业本上那么多刺眼的红叉叉,再加上老师那么严厉的批评。我的心理简直难受极了。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 篇12

一、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

幼儿的学习是在与生活环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环境对于幼儿间的交往也起着重要影响作用,促使幼儿更具体、直接、深入地了解周围生活中的人和事,关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发展变化,体验他人的情感,感受人与自然的依存关系,逐步培养交往的意识。

1.指导家长给孩子一个宽松的家庭空间

现代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家长已经成为了孩子的主要玩伴,家长应当放下自己的威严与孩子做朋友,为孩子创设一个民主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发表意见的能力,咨询孩子的意见。并为孩子创设交往条件,提供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2.充分利用主题墙饰的教育影响作用

主题墙饰能为教育活动的开展和幼儿的主动发展服务,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精心设计以良好社会交往行为为内容的主题墙饰,能让孩子萌发初步交往的愿望。比如和孩子一起设置“我们一起玩”“好伙伴”“你帮我、我帮他”等主题墙饰,让孩子在日常生活环境中耳濡目染,从中了解人与人不可能分开孤独地生活,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3.重视区角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能为幼儿提供更多自由交往的机会,创设幼儿喜欢的区角并提供丰富可操作的材料,能促进幼儿间的自主交往。比如在积木区,搭建积木(尤其是大型积木)常常需要幼儿间的相互合作,通过主动寻求同伴在材料上的帮助和支持,共同商定、合作并完成游戏主题,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自身的交往能力,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

二、授予孩子必要的社会交往技能

1.教会孩子一些常用的交往语言

幼儿交往的环境是一群体,要掌握交往的技能,我们应先教会幼儿自主交往的语言如:礼貌用语,见到同伴主动打招呼“你好”、“我叫×××”、;协商语言:“请给我看一下好吗?”抱歉语言:“对不起”等。常用礼貌、商量的语气

和小伙伴说话,能使孩子克服自我为中心,激发孩子交往的欲望,提高交往能力。

2.让孩子学会合作与分享

具备合作能力是孩子与人交往的第一要素,通过与同伴的合作游戏,孩子会为解决问题而主动与同伴协商、配合、互助,共同体验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从而增强孩子间的合作意识,学会合作分工,以保证交往行为的顺利进行。

此外,让孩子懂得好吃的大家吃,好玩的大家玩,以分享食物、分享玩具和分享快乐为内容开展的系列活动,能促进同伴间关系的融洽,使孩子之间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激发人际交往的积极性。

3.训练幼儿独立解决交往冲突的能力

在同伴交往过程中,孩子间难免要产生冲突,这未必完全是件坏事,孩子需要在面临、认识与解决冲突中了解人际关系,学习交往技巧,发展人际关系智能。但大多数幼儿并不能从交往经历中归纳出运用社会技能的规律,还需要成人的指导帮助。我们可以把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真实事件提炼出来,采取当场引发矛盾或事后表演某个冲突情景的方法,集中幼儿的注意和思考,然后启发幼儿对冲突情景议论和评价,并积极提出解决矛盾冲突的方法,以帮助幼儿提高交往能力。

三、运用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幼儿与同伴间的交往绝大多数是在游戏情境中发生的。在游戏中,幼儿分工合作,有共同的目的、计划。在游戏中,幼儿必须服从一定的指挥,遵守共同的规则,要互相协作、尊重、关心与帮助,大家为玩好游戏而努力,如孩子喜欢的角色游戏扮家家,通过接待和招待客人,发展了语言,增加了社会交往的经验。合作游戏玩沙,在一定的安全规则下,孩子们通过邀请、合作、商议,共同完成游戏主题等等。游戏更能调动幼儿交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交往能力,增加了交往乐趣。

四、创造机会,扩大幼儿交往范围

人是生活性动物,早晚要走出家门,面向大千世界,作为家长,不能只一味开发智力,望子成龙,而忽视了幼儿的交往,使幼儿形成了过于依恋家人、任性孤僻等不良行为,影响与人交往的能力。家长应经常带幼儿外出散步游玩,陶冶情操,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并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人的生活,鼓励幼儿与他们简单的交往。如:看到有困难的人或老人、盲人,可以启发幼儿去帮助他们,做一个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人。如:到超市或商场购物,鼓励幼儿去向售货员说明想买的东西,购回所买的东西后,会说:“谢谢,再见”。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也增进了与人交往的能力。在幼儿园,则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幼儿去串班玩,节日和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一起联欢,还可以带幼儿进社区看望老人等等,孩子们的交往范围扩大了,交往能力自然而然也提高了。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互助的社会,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极为重要。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交往活动,能改善同伴关系,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会交往的人如同拥有开启人们心门的金钥匙,也为自身的发展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学会交往,会让每一个孩子在今后的成长中走出自己亮丽的人生。

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 篇13

一、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存在的现实问题:

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幼儿与同伴的和谐关系是每个家长和教师的共同责任和心愿,然而从现实问题入手,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同伴交往中幼儿存在着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为

骂人、打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损坏别人的活动成果等。

攻击性强的孩子非但不能满足他们自身的需求,反而增添了

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其他幼儿产生了

回避、拒绝的心理。随着道德感的发展,他们不喜欢和那些

在他们看来“干坏事儿”的“坏孩子”玩。

第二,幼儿在合作性游戏中总会因规则不统一、角色

分配不称心、玩具使用不合理等诸原因而发生矛盾、冲突

与对抗。

第三,孩子们活动时都喜欢和能力强的幼儿在一起,因

为他们能促进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能力差的孩子在活动中

非但不能出谋划策,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有时甚至显得笨

手笨脚,故此遭到同伴的“排斥”。

第四,在幼儿时期幼儿普遍存有爱美倾向。干净、漂亮

能迅速吸引对方,使交往的对方产生亲近感。反之,如果幼

儿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穿着不够整洁,则遭到排斥。

第五,不同家庭结构存在幼儿交往经验上的差异性,家

长的抚养方式,过度包办,使幼儿的交往实践得不到锻炼,

导致幼儿间社会性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六,当前在儿童同伴交往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就是以自我为中心。

二、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而幼儿期是社会性萌芽时期,喜欢伙伴;但同时由于心理发展又处于“自我为中心”的阶段,由于缺乏经验不知道如何与别人正确的交往,交往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冲突,具体的原因如下:

第一、大班的幼儿已有想与人交往的意识,他们喜欢同伴和集体的游戏,但由于幼儿年龄心理特点是“自我为中心”,加之独生子女的优越地位,使得他们之间难以就某一问题达到共识,且互不相让,不愿意向对方妥协。两者互相冲突的矛盾结果,就是攻击或争吵的现象。

第二、现在的孩子都是独子,他们与成人相处的时间长,成人总是习惯顺从孩子的意愿,满足他们的欲望。当同龄人之间进行活动时,都想得到最好的。

第三、现在的家庭住宅都是单门独户的,限制了幼儿之间的交往,也限制了幼儿的活动空间。再加上电视、VCD、电脑丰富多彩的内容,更是影响了幼儿的交往机会,使幼儿不知如何与人交往合作。

第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和爱惜,当孩子要与同龄人交往时,往往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吃亏或委屈,就限制或减少孩子的交往。

三、对大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的对策:

儿童交往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儿童也只有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才能真正得到孩子式的兴趣和欢乐,他们的社会性才能得到逐步发展。要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意识和技能,幼儿园不仅是孩子活动的天堂,交往的场所,也是对幼儿进行交往、合作技能培养的最佳场所。因此, 老师只能循序渐进、分类指导、各个击破、才能达到事半功倍整体推进:

第一、利用身边的人和事,设身处地的诱导是交往能力培养的基础:

颜颜是个个性和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孩子,但在动手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在操作活动时,只要看到比自己好的作品就“破坏”,常常引得同伴的埋怨,老师的批评对他的教育似乎起不到效果。有次,颜颜与陈谦在结构区建构一辆很有创意的汽车,我及时地表扬了他。颜颜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十分自豪。当他们在为自己建构的汽车做最后的工序时,培豪的汽车缺少一个轮子就趁颜颜在寻找玩具时卸他们汽车的轮子,在卸轮子时把汽车弄坏,一看到自己的汽车坏了,颜颜就与陈陈争吵起来,而且哭得特别的伤心。看到这情景,我有意说:“你很伤心哦?”颜颜说:“我是很伤心,这是我和陈谦一起拼的汽车,培豪把它弄坏了,我当然很伤心。”“真可惜,这么漂亮的汽车坏了,是会伤心的。不知道你以前把小朋友的东西弄坏了,他们会不会像你一样的伤心?”“肯定也会伤心。”……通过交谈,我让颜颜体验了别人被他“破坏”作品时的心境。这样,通过这种移情的教育方式,逐步改变了他以往“妒嫉”的心理,也使他逐步懂得珍惜和尊重别人的劳动,学会了与人和谐相处。再如,班上有二个幼儿在纠纷时,一个孩子打到另一个孩子的鼻子,流了鼻血,这时,许多的孩子就开始起哄:“该死了,叫老师不让回家。”“打110,叫公安局来抓你。”“叫老师中午不让你吃饭。”等等。看到孩子一副“幸灾乐祸”的表情和“落井下石”的心态,我组织大家讨论:“如果你做错了事,你希望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批评还是谅解?为什么?”大家的回答都希望得到谅解,也保证下次不会在犯。老师有意的说:“不是吧,我刚才听到的好像不是这样,要不xxx小朋友做错了事,你们都要求老师对他进行惩罚,甚至要求老师不让他回家。”听老师怎么一说,大家都你看我,我看你,低下了头……。

第二、让幼儿在交往合作中感受到愉快的体验是交往能力培养的关键。

我们知道,交往、合作的动机性是个体愿意与别人接触、活动、合作并得到接纳、认可的动机,人在与别人交往合作的过程会感到愉快,否则会感到寂寞和孤独的。幼儿喜欢和同伴一起交往也是基于这种心理的需要。在幼儿的活动中,老师需要更多的注意积极的社会行为,注意通过每次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与同伴交往带来的乐趣和满足,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例如:分组活动能使幼儿体验到同伴多样的兴趣、情感、智慧和集体协作的力量,能经常考虑到共同的需要和目标,增强集体责任感。如结构游戏“快乐的动物园”、“美丽的社区”;组画“神奇的海底世界”“我设计的汽车”等,当幼儿看到一幅幅通过交流合作完成的美丽作品时,那种美好的情感体验和自信心、自豪感悠然而起;提高幼儿在交往合作中的愉快体验。如,在科学游戏《气球吃什么?》的活动中,我给幼儿每人一只气球,要求他们想办法不但要给气球充气,还要不让气球里的空气溜走。幼儿根据经验用绳子绑。刚开始,大家想到的都是自己绑气球,结果发现气球还没有绑紧,气球里的空气都溜走了,他们请我帮忙,我让他们自己想办法。经过数次的失败后,有的孩子就商量一起合作:一个抓住气球,一个绑,结果可想而知了。当看到他们开心的在玩顶气球的游戏时,我也感受到了他们合作所带来的乐趣。通过这些具体的合作情景,不仅帮助幼儿逐渐习得交往合作的策略,也体会了合作的快乐和必要。

第三、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培养交往能力的根本:

在实际工作中,幼儿在游戏时也经常出现交往缺失,如有的是自己玩自己的,有的虽坐在一起却很少相互合作和交谈,甚至还会有一部分孩子因为争抢玩具而出现吵闹现象。遇到这些情况,我采取了一系列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方法促进幼儿学会交往。

利用平日合作好的小朋友为大家讲一讲他们合作的方法,请大家参观他们合作后完成的作品。同时利用故事、诗歌的形式,如《人多力量大》、《我们的小手真能干》等让孩子们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在游戏活动中看到合作的好现象时,在总结时我一定会讲给大家听,同时还经常请小朋友们来讲一讲“你今天跟谁合作了,做了什么?”“你们是怎样合作的?”“为什么要合作呢?”等等,帮助幼儿树立合作意识。有了合作就会有交往,就会学习商量着解决问题,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也掌握了新的交往技能。但是许多孩子都愿意自己玩儿,不愿意等待,不愿意互相谦让。针对这些情况,我设计了象“趣味接龙”、“你拼完了我来接”等游戏放在语言区或益智区,首先请两名幼儿玩儿,这样你一个我一个就玩开了。若游戏特别好玩儿,三、五人都来玩了怎么办?我告诉孩子们:“谦让也是一种本领,小朋友们掌握了这个本领,那么你的好朋友就会越来越多。”我设计了孩子们在交往中学会谦让,又在相互的谦让中懂得了如何去交往。同时,在游戏中教师会制定一些基本规则,而孩子们也会根据当时实际情况自己制定一些新的、临时性的规则,所有这些都需要参加游戏的孩子来遵守,否则就会出现矛盾。遇到这些情况,我会提醒幼儿严格遵守规则,让他们知道遵守规则是玩这个游戏时必须做到的,从而帮助孩子们将活动继续进行下去,以便更好地完成活动内容。

第四、正确对待幼儿交往冲突,帮助幼儿克服交往障碍,是培养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孩子们发生交往冲突和障碍时,我觉得作为教师不要急着参与评价和硬性指导,要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孩子们通过争论、评价、以及七嘴八舌的讨论等都会学会交往的新技能。孩子们在交往中发生冲突是很正常的,因此我在处理幼儿交往冲突时经常采取冷静、淡化的态度,鼓励和启发幼儿自己解决问题,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交往。比如,有一天玩活动区时,建筑区的楠楠跑来告诉我说东东不让他搭房顶还拆了别人的建筑,委屈得眼泪都快出来了。而东东见楠楠来告状,也不知所措地站在那儿。我问清了情况,知道是两人意见不一造成的,当时我就故意轻描淡写地说:“这么个小问题呀,你们商量一下怎么解决吧,我想用不着我帮忙,对吗?”说完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们,他俩互相看了一眼:“那好吧”。过了一会儿他俩兴奋地拉我去看,嘿,一座很漂亮的大厦建成了。试想如果我当时强制性地批评楠楠或东东,或者是主观上提出指导意见,那么我想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件好作品,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失去交往的机会。

第五、举办亲子活动,增加交往的机会是培养交往能力的平台。

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亲子活动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在家长的陪同下幼儿心情愉快,情绪放松,在活动中能大胆地表现自己,大方地与人交往。因此,亲子活动也为幼儿创设了愉快的交往机会,是提高交往能力的最有益的活动之一。我们在进行“小小蛋儿把门开”的主题活动时,开展了“有关蛋的”亲子探究活动,邀请家长参加我们的活动。孩子兴奋地在展台前,向家长和小朋友介绍“各种各样的蛋”及蛋制品,和小伙伴一起学一学“蛋宝宝滚一滚”,一起探究怎样让“蛋宝宝”站起来,在家长的帮助下,煎一个鸡蛋送给好朋友吃等。在这样的活动中,他们是活动的主角,教师和家长是配角。无拘无束的他们感到特别有趣,无形中孩子们既扩大了自己的交往范围,同时又享受到快乐,并体验到交往的乐趣及同伴之间的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快乐,从而发展了交往能力。

第六、家园配合,强化幼儿良好的交往技能合作性行为是提高交往能力的必由之路。

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合作技能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我们与家长有很好的沟通,让家长了解交往合作技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使家长自觉地参与到教育中。其次,指导家长教育的方式,让家长在家庭中有意识的培养。如邀请友伴来家里做客,注意观察孩子是如何与别人交往,交往技能如何,在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苗苗,家长比较少机会看到、了解到自己的孩子在群体中交往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我们就协助家委会组织家庭春游或秋游,一方面陶冶情操,感受大自然的美;另一方面让家长观察自己的孩子在群体中交往与合作的能力表现如何。第三、指导家长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交往技能和合作性行为时,成人要用抚摸、拥抱、奖励等形式对孩子进行肯定,使孩子的交往与合作行为得到强化,既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也增进了与人交往的能力。第四利用家长开放日、上门家访等形式,与家长交流。要求家长适当地让孩子“参政议政”,不要总认为孩子小,总是摆出“长道尊严”的面孔来对待孩子,其实家庭中的大事,孩子可以知道的应该让孩子知道,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家庭的一成员。特别是涉及到孩子的问题,更应想到孩子,听听他们的想法和意见。要提供更多的交往机会:如应适当地带孩子进入自己的社交圈;外出作客时,尽可能带孩子参加;如家中有客来,要让孩子参与接待,让座、倒茶、谈话……不要一味地将孩子赶走,要创造平等和谐的交往氛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如何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是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总之,要提高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既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合作的环境,并进行细心的引导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结出累累硕果。

写同伴的作文 篇14

[关键词] 小组活动 同伴评价 评价者被评价者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小组活动形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地被采用,其积极意义也越发鲜明地体现出来。经过几年的小组活动实践,笔者看到了以下几点令人欣喜的变化:1、学生的合作精神的增强。较之刚开始参与小组活动时的情景,到了初中高年段的学生表现得非常老练,在小组分工的明确性和合理性、参与的积极性以及临场应变能力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2、课堂效率的提高。小组讨论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呈现则降低了相同观点的复现率,使课堂教学更为紧凑。3、小组活动使项目化活动成为可能。项目化活动通常会占用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可以先利用小组分工化整为零,然后在呈现中化零为整,项目化活动就不再是一项繁重的任务了。

但与此同时,在小组汇报或呈现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场景一:一个小组在进行课堂汇报,另一小组却仍在忙于完善本组的作品,无暇顾及他组的表现;场景二:一个小组在进行课堂展示,作为观众的一些学生不顾发言同学的感受,一边看一边评论;场景三:发言学生在慷慨激昂,有的学生却听而不闻,全然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看到这些现象,笔者不禁思考:难道小组活动的意义仅仅止于完成本组的任务吗?如何把这些“旁观者”变成积极的参与者?对小组活动的评价只能由教师来完成吗?我们是否应该进一步审视一下小组活动的评价方式?

二、小组活动的评价方式

小组活动的评价方式主要分为:教师评价(Tutor Evaluation of Student)、自我评价(Self-assessment)和同伴评价(Peer Assessment)。

《英语课程标准》(2001)指出:“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对于学习能力发展的意义,并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自我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小组活动中的自我评价通常可以通过问答型表格进行(见附录)。

同伴评价分为同组内小组成员之间的评价和不同小组间的相互评价。针对前文提出的问题,这里主要探讨后者。同伴评价到底能带来什么?David Boud认为:学生有机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观察他们的同伴,而且他们观察到的细节往往比教师所看到的更多(Boud, 1986)。因此同伴评价可以成为教师评价的一个有力的补充。有效的同伴评价需要借助合理的评价标准,根据这个评价标准给出一定的评分。一个同伴的评分能激发起更强的参与性和责任感,建立起一个清晰的评价结构,提高学习技能,提供更多的反馈(Weaver and Cotrell, 1986)。

针对本文开头提出的各小组间相互关注程度不高的问题,笔者尝试采用了同伴评价的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利用同伴评价促进小组间的互动

以下以本班学生所进行的一次“设计理想中的酒店”的小组活动为例,简要地阐述同伴评价的过程:

1、制订评价标准。在课堂展示之前,教师为课堂展示设计了以下评价表:

同伴评价表

小组活动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评价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整体结构:1、它的开场白吸引你吗? □ 是 □一般 □不

2、酒店的各项服务介绍清楚吗?□ 是 □一般 □不

3、各部分之间衔接是否自然? □ 是 □一般 □不

4、占用课堂的时间是否合理? □ 是 □一般 □不

5、其它

此项得分(共25分)

二、语言: 1、语言是否准确? □ 是 □一般 □不

2、语言是否具有感染力? □ 是 □一般 □不

3、是否出现了太多生词? □ 是 □一般 □不

4、其它

此项得分(共25分)

三、课件制作:1、图片选材是否具有吸引力? □ 是 □一般 □不

2、课件是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是 □一般 □不

3、操作过程是否顺利? □ 是 □一般 □不

4、其它

此项得分(共25分)

四、小组合作:1、小组成员间的让渡是否自然?□ 是 □一般 □不

2、展示时的分工是否合理? □ 是 □一般 □不

3、其它

此项得分(共25分)

总得分(共100分)

评价小组成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校采取小班化教学,以其中一个小班为例,班额为26人,分为6个小组进行展示。在展示前,每个小组拿到了5张评价表,要分别给除自己以外的5个小组作评价。在制订评价标准时教师可把握以下几点:(1)评价标准应随着小组活动内容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比如说,在一堂应用文的写作课上,教师可以利用范文制订评价标准,让小组间相互打分。(2)在一些小组活动中,教师可把评价标准事先告知学生,让学生有的放矢,收到更好的效果。(3)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标准的制订,使他们有更强的责任感和积极性。

2、实施同伴评价。以Linda, Katherine和Lily一组为例,她们的展示大致如下:

酒店名称 Seasongerl(寓意“海之歌”)

酒店地点 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屿上

介绍 1、在岛上:酒店的各项服务-宾至如归

2、在海底:吸引人的旅游项目-畅游海底

特色 领略海洋风情

幻灯片 共30张

用时 大约14分钟

素材 文字、图片、录像片断、音乐

在她们小组进行展示时,其他小组的同学一边观看一边做记录,教师一边观看、做记录,一边观察各小组的情况。

3、反馈评价结果。在Linda小组的展示结束之后,教师给各小组3分钟时间完成同伴评价表,经过讨论,在3-4分钟后各小组上交了评价表。教师宣布下一组展示继续进行。这堂课结束以后,教师把评价表交到各小组手中,让他们统计结果。以下是Stella小组对Linda小组的评价:

同伴评价表

小组活动名称An Ideal Hotel 日期2004-3-1

被评价小组成员Linda, Katherine, Lily

一、整体结构:1、它的开场白吸引你吗? ■ 是 □一般 □不

2、酒店的各项服务介绍清楚吗?□ 是 ■一般 □不

3、各部分之间衔接是否自然? □ 是 ■一般 □不

4、占用课堂的时间是否合理? □ 是 ■一般 □不

5、其它她们一个组就占了三分之一的时间,有点太长了

此项得分(共25分)20

二、语言: 1、语言是否准确? ■ 是 □一般 □不

2、语言是否具有感染力? ■ 是 □一般 □不

3、是否出现了太多生词? □ 是 □一般 ■不

4、其它她们说得很口语化,很自然

此项得分(共25分)24

三、课件制作:1、图片选材是否具有吸引力? ■ 是 □一般 □不

2、课件是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是 ■一般 □不

3、操作过程是否顺利? ■ 是 □一般 □不

4、其它课件做得很漂亮,不过有点花哨了

此项得分(共25分)23

四、小组合作:1、小组成员间的让渡是否自然?■ 是 □一般 □不

2、展示时的分工是否合理? ■ 是 □一般 □不

3、其它配合真默契

此项得分(共25分)25

总得分(共100分) 92

评价小组成员Stella, Jennifer, Billy, Richard

经过统计5个小组的评价结果,Linda小组最终得分为91.24分,并收集了每个问题中“是、一般、不”的百分比,和十几条内容各异的评语,可谓收获颇丰。汇总的评价结果在被评价小组和教师处各留一份。

鉴于目前许多学校的班额往往超过50人,小组活动更成为了能使大多数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要手段。在大班中实施同伴评价,教师可在以下几个方面稍作调整:(1)合理的分组。比如,一个54人的大班也可被分为6个组,每组9名学生。虽然每个小组的学生人数有所增加,但可以进行小组内部的调控。各小组应由各个语言能力层次的学生组成,避免出现各小组间能力差异过大。(2)增强各小组成员的小组归属感。由于组额的增大,在活动中容易产生“离心力”,教师可采取“三个‘一’”等灵活的措施,即各小组为自己取一个别致的名字、选一个幸运色或佩戴一个统一的标志,这些措施特别在实施小组活动的初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3)具体化的分工。在人数较多的小组中,各成员的分工应更明确,教师务必使各小组选出一名在领导能力和英语技能方面都较有优势的学生担任组长,以协助教师进行课堂调控和开展语言活动。在实施同伴评价时,可采用小组中的一半学生评价A组,另一般学生评价B组等方式,过程可参照上述小班的评价过程,以提高活动效率。教师一定要有信心即使在人数较多的班级中也能实施好同伴评价,一旦学生熟悉并接受了这一评价方式,教师就无须担心课堂时间会太多地被占用。

四、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双赢”

“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评判能力,而这一能力是学习和工作中所不可缺少的”(Brown, Rust and Gibbs, 1994)。在对小组活动的评价中,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就像一对并肩而行的“伴侣”,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对于评价者来说,评价他人的过程就是促进自己的过程。在展示结束以后,笔者对一些同学做了随机访谈,访谈中一些学生说道:“以前我们在准备口头材料时还常常以有一些生词为荣,现在感觉到,坐在下面听到一些摸不着头脑的单词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 “我们在为课件选图片时没有预想到图片在大屏幕上的效果会如何,原来效果好坏会有这么大的区别。”“我觉得她们组的合作很棒,Linda很有导演的风范,如果我们组也有个核心人物,我们会做得更好。”依靠被评价者的榜样作用,评价者们更深入地审视自己的作品,发现自己的不足,经过改进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能力。除此之外,他们更收获了良好的倾听习惯,笔者发现,有了评价任务在身,绝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地倾听,并不时做些笔记,以便评价的时候能有理有据。同时,他们使自己拥有了更多练习听力的机会。渐渐地,笔者在本文开头提出的小组活动时的一些不和谐“音符”消失了,而代之以和谐、相互关注的氛围。

对于被评价者来说,他们获得了更全面客观的评价,增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的动机。Linda小组拿到了评价结果反馈后,笔者与他们进行了一次访谈:

(T为教师,L1为Linda,K为Katherine,L2为Lily。)

T:你们花了多长时间准备这次展示?

L1:大约一个下午。找图片、构思,基本上都是大家一起做的。

T:合作得好吗?

L1:挺不错的,我们平时也经常一块儿做事,挺有默契的。

T:在展示的时候感觉如何?

L2:刚开始有点紧张,我老想让她们俩说,后来放松了就大胆地说了。

L1:我看到他们在下面作笔记,我就想至少要做到我们自己的最好。

T:看到评价结果反馈感到满意吗?

K:嗯,挺满意的,大部分同学都喜欢我们的作品。

T:他们也提了不少意见,像时间太长啊等等。

L1:是的,我们在准备的时候没有控制好,做着做着就收不住了,以后一定要

注意这个问题。

T:以后的活动中会作哪些改进呢?

L1:我觉得图片的堆砌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言之有物,这样就不会让人

觉得花哨和肤浅了,以后在构思方面要更实在些。

T:好,回去认真看看大家的评语,下次可以扬长避短。

通过这次访谈,教师引导着她们对自己在活动前、活动中、活动后的情况作了

一次回顾,学生在回顾中总结自己的经验,并对下一次活动的目标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在这次同伴评价中,评价者和被评价者都被卷入了评价过程并感受到了同伴评价带来的益处,可谓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五、教师在实施同伴评价时的调控作用

教师在实施同伴评价时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

1、让学生乐于评价同伴和被同伴评价。小组活动时的气氛应保持和谐、友好、充满信任,这样各小组间才能给出诚实、有建设性的反馈;同时,教师也应注意防止出现学生因个人友谊等因素影响客观的评判。当有学生只认教师的“权威”评价而不接受同伴评价时,教师应做好解释工作。

2、重视同伴评价的结果。教师在给小组活动进行形成性评价时应把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都纳入参考范围,使学生对评价具有更强的责任感。

3、适当控制课堂纪律。因为同伴评价常为实时评价,即学生们一边听一边写下观感,然后和小组其他成员讨论产生评价结果,所以教师应对课堂纪律稍作控制,防止学生因讨论而影响发言小组的情绪和效果。

4、合理掌握实施同伴评价的时间。同伴评价往往在各小组成员协商的基础上产生,因此课堂上需要预留出一定的时间。教师应掌握好时间以免关于评价的讨论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或者可以考虑把这一讨论过程移至课外。

上一篇:小学教师节教师发言稿下一篇:市2005年汛前防洪安全检查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