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课的感悟

2024-08-03

英语阅读课的感悟(精选11篇)

英语阅读课的感悟 篇1

—基于母语环境的英语自主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姓名:冯雪静 单位:栖霞市大庆路学校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对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使老师能够跟的上教学改革的快速发展,我们经过三年的基于母语环境的英语自主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途径研究,终于迎来了课题解题年.三年来,我们在探索中摸索道路,在大量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我不仅学习了很多有关阅读的参考资料,而且阅读了大量的英语报,比如《双语报》,《英语辅导报》、等等,它们对我的英语阅读教学起到了醍醐灌顶的功效。以前最头疼的便是英语阅读教学,考试中最让学生头疼的也是阅读理解。而阅读理解是中考不可缺少的一类试题,近年来的阅读理解题,无论在短文数量方面还是在题型方面都有所变化,考查学生阅读能力的比重也在增大。所以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现在就我在日常教学中的学习,实践和检测谈谈对英语读教学的几点最基本的感受:

一、必须备好课,设计好自主性阅读课。

上课以前一定要备好自主性阅读课,而英语阅读备课的首要一点就是要设计好“提问”。目前,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普遍存在“三多三少”的现状,既单纯的教师问学生答多,学生自主探究少;优生回答多,其他学生回答少;教师直接给出答案多,教给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少。要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必须要在课前就设计好问题,尽量在最短的课堂时间内让最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让各个水平的学生都能展示自己,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而不是只为了做题;同时让学生在会做题的同时也了解了西方国家的风俗,文化和习惯;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生活,达到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好“提问”呢?经过几年来的实验和摸索我总结了三点:

首先,以诱发学生的思维兴趣为原则——忌浅贵深。设计问题应该在学生现有逻辑思维下,换换角度,改改问法,最好设计一些很有技巧的问题,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其次,要把握好忌浅贵深的原则,这并不是要我们一味的提问一些怪异,或者是难度太大的问题,而是仍然要遵守层层递进,层层深入的原则。依据学生现有水平,有近及远,化难为易,化简为繁,环环相扣,逐步解决难而复杂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的喜悦,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自然也就慢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下来,我们要注意设计要“灵活”的原则。提问中,教师对题型的研究很重要,必须做到纵向看,横向看,如此纵横交织,就必须用多种提问方式来体现不同的教学功能。这就需要教师在“灵活”俩字上下工夫。比如说,选择比较式、填充补续式、追踪探因式、检查整理式;注意提问的对象、提问的方式、答问的评价;提问忌深、忌全、忌浅、忌滥等等。让提问丰富多彩,让阅读课深入每个学生的心,让学生一提起阅读课便会兴奋与期待。总之要记住提问设计的“灵活”,既节约教学时间,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的评价。要多说excellent、great、wonderful、well done、good job等表扬鼓励的评价,少说not good、You are wrong。等打击学生自信心的评价。

二、必须活跃阅读课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自主的掌握阅读技巧。

教师上课,不只是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怎样去学习。现在的教学理论不提倡满堂灌,而是要学生学会自主的去学习,这也是新课标教学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师要改变教学途径和教学思路。英语阅读教学同样要求老师这样做,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去做题。这就要求教师会设计教学,学生会学习。这也是这几年来学习的最大体会。下面我从三方面谈谈如何提高阅读理解的解题能力:

首先,要学会快速浏览。将自己的视力和注意力集中在所给的短文上,以最快的速度浏览一遍,通过快速浏览,对短文的内容、文体用词特点有个初步了解,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要注意整体阅读,既以意群为单位进行阅读。在阅读时对起结构作用的词,如介词、冠词、系动词、连词等可一扫而过。知其意义后可大胆抛开,对一些起辅助信息的作用的形容词、和副词可以稍加思考,而将大量有效的时间放在意群中具有实际意义的词上。阅读时,需使注意力从一个意群的中心词迅速转到另一个意群的中心词上,切不可用手指指者单词,一词一词的往前移动。对于文后的问题,还可以利用整体阅读法,以最快的速度从文中找到自己急需了解的某些细节或重要信息。

最后,要学会正确处理生词。在阅读中总会遇到生词,或是一词多义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我常常用下面的方法:A,根据构词法,判断生词词义。一个单词可以通过前缀、后缀、合成等形式派生出很多新的单词,只要辨认出词根,再结合相关词缀的知识,就可以派生出词的词义,如discover一词,文中如出现discovery,根据平时所学知识就知discovery为其名词形式了,care一词为‘关心,在乎’。看到careful,就可推测出care-ful是其形容词形式,看到carefulness 当然也就知道为其名词了B,通过上下 文,运用逻辑推理,判断生词词义。一个成功的阅读者,一般能准确猜出生词的词义。这种猜测是根据上下文,运用逻辑推理和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判断或猜出词义和句义。例如:Her pants were clean but her shoes were grubby,但通过but便可推测出词义。因为but表示转折或对比,前面有clean一词,but之后的grubby。,则为‘脏’.对于人命、地名、组织机构名称和一些不重要的形容词、副词、能动词等,有时可以少加体会而跳过去。教会了学生这些方法后,在阅读课上我一般授课时间很短,在做每一篇阅读文之前,基本上都是四个步骤:先让学生独自按照步骤做题;然后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交流时甚至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直至对答案满意为止;然后学生要针对本篇文章设计自己的问题,互相交流;最后我订正答案,给学生解答疑问,再出示我自己设计的提问。这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同时,也逐步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2008年我开始尝试这种教学方法,效果不错。今年这批毕业班的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差,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害怕或者是埋怨。首先给学生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然后慢慢缩短我的指导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独自思考和自由讨论。开始可能难点,但我鼓励学生坚持,现如今还有一个月中考了,我的学生已经不惧怕阅读了,而且一见到阅读题便会兴奋起来,完全把它当成了一种乐趣,当成一种展现自我的途径。

三、上阅读课时,尽量多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例如,做一些有关西方礼节的阅读文时,我们可以自制一些简单的课件,通过课件逐一来形象的展示出各个国家的不同礼节,使学生直观的,不知不觉中了解了其他国家的礼节和风俗。带着兴趣,学生会很容易解答问题。在做一些有关奥运的文章时,我们可以自制课件,比如用动画,也可以上网下载新闻。让学生先在头脑中有主题,有背景,然后再带着问题看阅读文,效果会很好。另外,在课堂上合理的运用课件,老师可以少讲,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交给学生主动思考,交流。不仅做对了题,而且找到了自己的解题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记得学习九年级Unit You a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这一课时,我曾给学生做一篇有关阿拉伯人的生活礼节的一篇阅读文。开始时让他们自己去做,其中一个问题是关于阿拉伯人用哪只手吃饭,结果学生都不理解为什么阿拉伯人非得用右手吃饭,握手或者做一些重要的事情。当学生向我提问时,我没有回答,而是向他们展示了一段有关阿拉伯人生活习俗的录象材料,学生带着疑问饶有兴趣的欣赏着,看完后,学生笑了,都赶紧自己去做题了。看得出他们不仅明白了怎样做题,更了解了另外一个国家的不同风俗,既会解题了,又扩展了视野,这样做出的题恐怕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通过这堂课,让我明白,很多东西不是靠你去硬罐的,也让我明白,做阅读题一定要让学 生了解语言的背景,了解文章的背景,理解文章的目的。同时更让我明白课件对阅读课的重要性。

四、给学生设计好课后作业,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给学生设计一些自由作业,比如学生看英语新闻,看英语节目,英语比赛节目,积极参加英语角,多看英语报,多了解西方国家的风俗,气候等等.上阅读课时,可以让学生尽情的交流,尽情的发挥.每次布置这样的作业,学生都很兴奋,课堂气氛很活跃,通过同学的互相交流,彼此可以互相学习,效果很好,对阅读起了很大的作用.总之,教师上好课是重要的,让学生掌握好技巧更是重要的,但只有技巧而不练习却是不行的。记住英语中有一句话:Practice makes perfect.因此要顺利解答中考阅读理解,只靠技巧是不够的,还必须加上平时的多读多练,才能真正掌握阅读这门技巧。

参考文献:

1、《学生双语报》

2.、《基于母语环境的任务型英语教学实施与课程资源整合研究课题》说明书。

3、《英语新课程标准》

英语阅读课的感悟 篇2

一、教材使用及目标要求

以现在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 (PEP) 》这套教材为例, 课本的每个Unit主要分为A、B部分单词、句型学习、训练, C部分趣味故事教学。教材把阅读材料 (C部分) 放在一个单元的后面, 作为复习巩固提高的一种素材, 或者叫做一种阅读学习的材料, 目的在于给学生提供一个进一步补充和巩固的机会, 帮助学生内化新知识点, 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和初步的阅读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英语阅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能看图认字;能在指认物体的前提下认读所学词语;能在图片的帮助下读懂简单的小故事。阅读教学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知识体验水平、认知能力、情感特征等。

二、英语阅读中的困难

1. 词汇障碍

低年级的学生词汇量少, 知识面窄, 因此在阅读中会遇到较多的困难, 虽然读了, 但不能理解其内容, 往往使学生对英语阅读产生惧怕心理, 对英语读物望而生畏, 造成心理紧张, 而越紧张就越难以读懂, 形成失败定势。

2. 方法障碍

由于还没有形成一定的阅读方法, 如, 不会抓文章段落大意, 不会找关键词, 不懂得词义猜测等等, 当学生面对阅读中的障碍时, 不懂得通过上下文联系、插图来帮助自己理解文章大意, 对阅读望而生畏。

3. 不良习惯

在没有系统的阅读指导和训练前, 学生往往存在种种不良的阅读习惯, 如机械性地阅读, 用手指点着单词一个接一个地阅读, 头部来回移动, 见到生词就犯难, 从而造成阅读效率偏低的情况。

三、教学方法

1. 从单词、句子、短文入手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 小学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少、知识面较窄, 没有英语学习基础而且自学能力还未养成, 根据此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我们可以把英语阅读教学从词汇入手, 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 先可以以一个单词, 一个短语, 一句话, 后再过渡到一个完整的语篇;或者从读字母、读单词、读句子入手, 过渡到读故事、读短文;从拼读、认读到朗读从而培养阅读习惯最后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目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 单词量逐渐增加, 语篇逐渐加长, 学生需要逐步适应。那教师就可以以词入段, 比如单词picture, 这是一个独立的词语, 除了词义很难有所牵连, 但是我们可以把他放到段落中:“Look at the picture, it is Amy’s picture.There are____in the picture.The weather is____.It is summer, she doesn’t like summer.It is very hot.”这样不仅进行了词汇的教学, 同时还巩固了课文的内容, 把主要的句子也进行了练习, 最终培养了学生阅读语篇的习惯。

2. 以教材整合为手段

江苏省特级教师龚海平提出的“语篇教学”在小学英语教育界是一个新的理论。他提倡在低年级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上, 教师们应该以教材整合为手段, 根据“语篇教学”, 重视整体阅读, 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阅读理解, 而不是把单个单词、句子与整篇文章分开。这也符合新《课标》对小学阶段英语教学提出的“借助图片读懂简单故事或短文, 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这一基本要求。新《课标》强调按意群阅读的习惯, 也就是说故事中的话语不是单个的单词组成的, 而是按意群, 包括一个短语, 或者一个小句, 或者一个完整的句子。而小学低段的英语阅读材料更是通过story的形式来呈现, 所以可以把小学低段的英语阅读教学理解为“英语故事阅读教学”。那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小学低段的学生怎么能读懂故事呢?为此, 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院长程晓堂教授做出了解释:“教师之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 还是对故事阅读的理解有一些偏差。其实, 英语学习中三两句话也是个故事, 一连串的图画和在每幅图画里面加一句话也是故事, 对故事理解要全面。有时一个小故事就是每一页一幅图, 每一页底下只有一句话, 再简单的可以是一个短语。老师们要能正确理解故事的含义。学生在真正读故事的时候读的不仅仅是文字, 还有图片等资源呈现出来的大量的信息。”

3. 阅读与朗读结合

朗读也可以作为阅读活动中的一种。这是因为朗读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感, 为口头表达奠定一定的基础。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 需要进行这样的活动。在开展阅读活动的初始阶段, 教师可以将材料中的故事讲给学生听, 或者放录音带, 让学生边听边学, 在有声有色的感染中不知不觉地理解单词、句子, 体会故事情节。

四、教学模式

对于低年段的学生, 他们好奇心强, 模仿能力强, 但是自控能力较差, 知识基础薄弱, 因此一般在阅读课上采用“师生互动型策略”。初步构想如下:

1. 阅读前 (pre-reading)

这一阶段是阅读教学的准备阶段, 也是“入门阶段”。小学低段的英语故事, 多数情节简单而有趣, 教师不妨可以让学生先认识故事中的人物, 如提前让学生制作头饰, 为第一课时的分角色朗读或简单的课本表演做好准备。能戴着自己制作的头饰朗读课文、表演或改编课文, 学生参与的兴趣一定会大大提高。其次, 教师也可以通过自己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运用实物、播放录音、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手段引出阅读材料, 使学生初步感知, 并产生阅读的兴趣。也可借助图片辅助或提供注释, 理解单词及简单的句子。培养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 激起强烈的学习欲望。

2. 阅读中 (while-reading)

这一阶段也可理解为阅读的“发展阶段”, 我的理解是:在教师讲故事之前先不要翻开课本。因为在这一阶段教师往往设计了很多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对所要学的阅读材料进行设想。包括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向学生提出问题设置悬念, 如果制作了PPT, 在模仿跟读时, 英语课件上出现故事文字, 可以不用课本。当然一定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故事, 在理解了故事的情节后, 看看自己是否掌握了语言点, 在回忆课文、朗读课文或表演课文时, 就必须要脱离课本了。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听录音看范文, 大体理解文章人物、事件和内容。通过上下文联系, 猜测单词在句中的含义, 对非重要的单词可跳过。

(2)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可以设计一些“Yes/No”Questions或简单的Choice。这一步要求学生反复阅读, 仔细体会文章。

(3) 经常采用TPR的活动形式。在教师讲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来做动作, 以此评估学生对所阅读的材料是不是了解。

(4) 分组或分角色诵读文章, 促进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内化。

3. 阅读后 (post-reading)

这一阶段即“提高阶段”, 可结合上下文, 理解句子。养成用英语阅读的习惯, 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1) 表演所学故事。小学生好表演, 在学生阅读完文章之后, 为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教师可让学生分成小组, 通过表演的形式, 搭建舞台, 使学生有学习英语的成就感。也可以让学生把所学的内容或者自己认为最有趣的情节给自己的父母长辈读一读、讲一讲, 使所学的语言不断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2) 阅读与动手结合。根据阅读材料, 有些活动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如材料所描述的是一种动物, 让学生根据英语句子的描写, 发挥想象画图。除此之外, 根据适宜的材料, 让学生剪贴、做卡片等。如在给低段学生讲完“Three Goats”的故事后, 可以让学生画出山羊是什么样子的, 特点是什么?绵羊是什么样的, 特点是什么?然后让他们做出三只羊的头饰和狼的头饰, 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的语言表演这个故事。

高中英语读写课的实践感悟 篇3

关键词:高中英语;阅读;写作

一、阅读课文,语言输入

本节课的阅读材料是一篇有关ASIMOV的人物传记。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写作,我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了预习并完成ASIMOV的生平年表,所以在课上我首先让学生展示一下通过预习所获得的ASIMOV的相关信息,对课前预习做简要回顾并导入课堂。

然后,学生阅读并总结文章结构。人物传记的结构是在对阅读材料进行理解和提炼的基础上完成的,而这个结构也是学生写作的提纲。学生依据提纲阅读,讨论,小组合作找出文中有用的词句和表达,目的在于对课文信息进一步理解,并为下一步写作积累语言材料。我曾经在学生中做过一项调查,在写作中,是什么难住了你,学生的共性问题就是不知道用什么写,觉得头脑很空,那么这个环节就解决了学生没有词汇准备的困难,为下一步的动笔环节提供了最基本的材料,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读写课堂中来。

二、组句概括,语言输出

接下来的组句概括,就是对阅读中输入的语言信息进行加工和输出的环节,让学生有机会真正地动脑、动笔,运用已有的语言材料进行表达。帮助学生克服对写作的畏惧心理,培养写的信心。在写作的环节,提示学生充分利用阅读和讨论中所提供的结构和语言材料,按步骤规范写作。

三、利用所学,完成写作

有了前面阅读和讨论作铺垫,我想应该能达到人人能写,大部分学生会写的教学效果。在写作完成后,是小组互评和展示的环节。小组互评的原则中,我加进了这样一条原则:看谁运用了较多的课文收集词汇,目的就是要引导大家在表达的时候尽可能地努力运用新输入的语言材料来达到练习,巩固语言知识,逐步扩大学生知识储备,最终提升书面表达层次的目的。

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在这个漫长过程中,又离不开每一节课的影響和渗透。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立足课堂,扎实训练,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润物细无声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成长,壮大!

(作者单位 河北省迁安市第一中学)

英语阅读课的反思心得体会 篇4

对于我们英语老师来说,英语阅读教学,本来就是件难事,针对小学生,就是难上加难。

英语阅读教学基本可分为三个部分:读前活动(Pre—reading),阅读中活动(While—reading),读后活动(Post—reading)。在鲍校精彩的英语课中,我见证了课堂艺术的魅力。整节课堂,诙谐有趣,引人入胜,课堂笑声不断。鲍校长上的课是Seasons。通过和学生谈论天气引入课题,而且贴近学生生活,真实自然语境的创设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使学生畅所欲言。在教学中,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学习语言,通过师生信息交流、多媒体设备的辅助,在此环境中学生利用了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鲍校长在课堂教学过程的整体作用是协调、促进和指导。整一节课创造了一种积极宽松的气氛让学生得以充分调动、充分发挥,使学生感受到自信、充实、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且完成了阅读教学目标。

英语阅读课的感悟 篇5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信心,应提供与课文有关的背景材料,包括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历史、人文、作者简介、课文涉及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等,特别是与我国不同的英美等西方国家的历史地理和风俗习惯资料,从而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将注意力转移到文本的阅读上来。而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一旦被导入了与教学有关的心理定势之中,随之产生的求知活动便会是能动的、积极的。如关于圣诞节的内容,阅读课文前我为学生介绍了西方人圣诞晚夜吃什么,介绍了圣诞老人、圣诞树、圣诞礼物、做礼拜等圣诞习俗,并借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文并茂,再配上适宜的背景音乐,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也会放松读前紧张的心理,进而把握文本的内容,为接受新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利用学案式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在时间上、空间上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利用学案式教学是最好的方式。学案式教学就是利用学案导引学生的自主学习以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学习,并加强合作交流,少走弯路。这其中的合作交流非常重要,包括师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全方位合作与交流,但一定要尽可能地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学案的设计中,我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充满着学习的乐趣。要排除可能影响学生理解课文的生词障碍,对课文中涉及到的生词,分别提出来,指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对于一些重点句式,教师在学案中要一一列举,要求学生列举相应的例子。

并提出严格要求,要涉及到不同时态和不同形式,如运用不同人称、不同时态去模仿课文中的句式编写一些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及特殊疑问句等。在遣词造句的过程中,学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对此可让学生之间交流,纠正错误并互相补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恰当的赏识教育会调动学生们预习的积极性,培养其竞争意识。在教师精心设计的英语学案的引导下,学生自读英语文章后,听课时会做到心中有数,小组讨论时会有话可说,练习目标语言时会有法可依;许多基础知识不需老师讲解,就已经掌握了,学生自学有了成功感,学习的主动性会大大提高。而教师也可以大胆地进行语法知识和语言点的训练,大大提高了英语阅读课的课堂教学效率。

三、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体验英语阅读乐趣

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探究学习和合作精神,是提高学生阅读分析、判断能力的有效途径。为考察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及对于关键词的掌握程度,以合作小组兵教兵的方式,通过讨论交流才能解决每一个学生存在的问题。我会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或以时间为顺序,或以人物为顺序,或以事件为顺序,设计不同形式的问题,采用课文填表格、配对训练、判断正误等形式。根据阅读课文材料,老师可精心设计部分“小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是一些重要的新的语言知识的展现。这些问题浅而易懂,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或听力训练),了解材料内容,在文中很快找到问题的答案,于是学兴趣大增,热情高涨,贴近学生认识潜力的最近发展区,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四、提升操练,总结延伸,激扬阅读效果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感悟 篇6

武文娟

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材料,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英语的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是极其重要的,这一点可以在英语试卷中阅读部分所占的分值直接看出来。听力部分,和单项填空部分对题意的理解也是和阅读不可分割的。在多年的中考中有一种普遍现象,那就是凡是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在中考中得分普遍都比较高,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现就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在学生心中明确英语阅读的重要性

在《初中英语教学大纲》中提到:根据初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初中英语课程应该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里所说的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一点老师必须向学生解释清楚,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一些具体数据和事实更清晰地让学生明白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学生心中确立了英语阅读的重要性,就有了英语阅读学习的目标和动力,那么老师的英语阅读教学才有了一个良好的铺垫和开端。

二、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欲,就会自觉地去学习,自觉主动地学习和学习的结果也会渐渐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在平时教学中可充分利用教材、课堂、阅读材料背景等各方面激发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兴趣。

三、要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

1、引导学生树立理解文章整体篇章大意的理念。阅读一篇文章,迅速掌握文章主题思想是很重要的。要做到快速抓住文章主旨,就得特别关注每一段的首句,以及文章的首段和末段,往往文章的主旨就隐含在这些句子里。这一点,每年在中考中都有考察文章主旨大意的题型出现。平时训练中要把阅读和题型训练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把理念和实践结合起来,最终达到让学生在中考中熟练完成这一题型阅读任务。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关注细节描写。

引导学生注意细节描写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获取较详细的有关信息,获取这些细节信息的前提是带着问题阅读,心里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信息,如是时间、地点还是过程等等,那么在阅读中学生就要注意相关的关键词句。这一点在中考中常常以细节理解题的形式出现,老师要注意在平时训练中让学生熟悉题型的模式以及常见的设问方式。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关注作者的态度和写作目的。中考中考察作者的态度或者写作目的是阅读中的重要考点,老师必须帮助学生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首先要让学生熟悉这一题型的设问方式,比如:The writer writes this passage in order to„;The writer write’s purpose of writing this passage is to„;熟悉了阅读题型,就要注意对问题的思考。作者往往把写作目的隐藏在文章句中,常常再句首提出问题让读者思考,或者简单介绍和文章主题相关的其他事物,或者到文章的结尾段才明确点名主题和目的。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该特别关注首尾段,当然也要关注作者对待事物的语气,以及列举的例子等等。

4、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练习词义的猜测及注意长难句的结构分析。很多学生在阅读中一遇到生词就依赖查词典,这么做既耽误了阅读时间也会影响阅读效果。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利用我们学过的构词法,如前缀、后缀、合成、活用等形式来练习猜测生词的词义,还有依据上下文等来推测生词词义。学生在阅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长句,可能没有生词却不能正确理解句意,这大多是因为学生遇到长难句不会断句的原因。这一问题需要老师在平时阅读中多关注,训练学生学会断句,特别是一些比较长的复合句。断句的根本是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句子结构,这一点必须结合平时的语法教学,多关注,勤练习。

四、要为学生精选阅读材料,注重阅读量的积累

除了课堂教学外,课外阅读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词汇量。阅读量和词汇量是英语阅读的重要因素,老师应该有计划地给学生布置适量的课外阅读任务,而且要天天坚持、及时检查。要布置阅读任务,老师必须做好精选阅读材料的工作,要给学生选择难易适度和词汇相对适中的阅读材料,而且要与时俱进,保证阅读材料的时效性和趣味性,这样学生才有兴趣读,才能完成阅读任务,也才能有效促进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英语的阅读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对老师的要求相应地也提高了。科学高效的阅读教学有利于学生语言学习和阅读技能的提高,作为老师我们必须尽心尽职地帮助学生,同时还要注意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给予学生科学高效的指导,帮助他们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我们英语老师在教学时,千万不要教教材,要用教材教,应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了解有关西方国家的谚语,习俗等。教法方面避免把阅读教学变成罗列知识点的课,要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融合在一起,更加关注教材中的阅读策略,注重在阅读教学中拓展和延伸,要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变换形式让学生输出。

英语阅读课的学法指导 篇7

关键词:英语阅读,预习,课堂互动

要提高学生的素质, 就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英语阅读教学中要突出“学”字, 从让学生“学会”转到培养学生“会学”, 授之以法,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接受新知识才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更好地做到知识的迁移, 并使学生受益终身。

一、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初中阅读课文较长, 难度大一些, 抽象概念内容多, 形象思维内容少, 语法现象较复杂。因此, 对学生来说, 认真预习是及其重要的。如果学生没任何准备走进课堂那么学习肯定是被动的, 教师讲解什么, 学生就听什么; 教师演示什么, 学生就看什么。这样的学习有什么主动性呢? 预习看起来是学生的事情, 但教师精心指导是十分关键的。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指导学生认真预习, 并写出自学笔记、提出自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譬如安排学生针对有关问题做些准备, 要求学生课前利用工具书预习生词。如预习九年级新目标Unit 9中的Reading “I’d love to sail across the Pacific.”一课时, 我给学生布置以下问题回去思考:

1) What’s your own hopes and dreams?

2) How could you achieve your dream?

接着让学生就“Hopes and Dreams”的话题联系自己的实际作些准备, 以便课上参与讨论。

再如预习九年级新目标Unit10 “When was it invented?”时, 我让学生思考:

1)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ost useful invention?

2) Who invented it?

3) When was it invented?

4) What is it used for?

这样,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进入课堂, 学习就能由被动变主动, 以前在课堂上是学生盲目地跟着老师跑, 现在教师要适应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二、鼓励学生踊跃参与

学生踊跃参与, 最关键的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充分发挥教学民主, 为此, 教师要妥善引导, 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去。为此, 要做到:

(1) 要营造良好的参与环境, 宽松、和谐、融洽、平等的学习氛围。

(2) 要留下足够的参与时间和空间。教学不要“满堂灌”, 也不能“满堂问”, 学生能讲的, 要尽量让学生讲; 学生能动的, 要尽量让学生动。

(3) 要创造良好的参与条件, 提供合适的参与机会,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在阅读课的教学中, 教师可让学生互设情景, 就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展开讨论, 以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

譬如在教学九年级新目标英语Unit 6的“I only eat food that tastes good”时, 可以给学生这样的话题让他们各自表示不同的看法: Suppose in a street side by side there are two restaurants which serve different foods: one is Chinese food; the other is western food. If you are hungry and you want a diet of healthy foods, which restaurant will you choose to have your dinner in? Why?

这样的讨论可以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在讨论中, 同学们畅所欲言,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同时也锻炼了同学们的思维, 为阅读奠定了基础。

三、培养学生归纳理解

阅读的目的就是要获取书面信息。因而阅读时不能逐字逐句地去分析语法, 而是要快速完成树材料的阅读, 抓住大意, 再深层次地去理解内容。在阅读时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题材、体裁的阅读材料采取不同的归纳形式去归纳材料内容, 快速、准确地猎取文章信息,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九年级新目标英语Unit 3 Section B 3a, 这篇文章是介绍学生对校服、学法、假期、实践的看法。我们可找出关键词:uniform--- ugly, study in groups --- good, vacations --- longer , volunteer --- experience。再如, 九年级新目标英语Unit10 Section A 3a, 文章介绍了我昨天差点迟到的经历, 事件发生时间线条较详细, 可以根据动作发生先后归纳为:work up late / took a shower / had some breakfast / ran to the bus stop / started walking / got a ride / made it to her class 由于阅读材料题材与体裁的不同, 因而在阅读中还可以从不同角度用各种不同的归纳方式去归纳、理解材料内容, 如可以归纳动词, 显示事件过程;归纳文章人物, 突出重点人物;按时间线条归纳等等, 从而在阅读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郝昌旺.NME72003阅读理解分析.《英语周报 (教师版) 》.2003.

[2]张远清.初中英语学习方法指导手册。人教社英语编辑室, 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9.

[3]陈琳, 王蔷, 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实效 篇8

一、一读采用自上而下表层阅读模式,侧重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速度的培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然而,训练学生阅读速度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文章内容处于陌生状态的基础上。一般情况下,上阅读课前我并不要求学生预习。因此,在导入课文,扫除了阅读中的一些语言障碍后,我不失时机地采用了这种阅读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习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

我经常采用问答题、匹配题、选择题等检测形式进行训练。而且所设计的问题分布均匀,考虑文章的整篇布局。快速阅读前我先向学生介绍扫读法(Scanning)、略读法(Skimming)、跳读法(Skipping)等快速阅读方法。也就是说,运用这些阅读技巧引导学生从文字中迅速吸收有用信息,培养学生先找准主题句的能力,领会句意,以此来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或段落大意。我经常告诉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主题句出现在段首,但也可以出现在段末或段中,主题句也体现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反映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另外,课本里的阅读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我会根据文章的题材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快速阅读。如读传记文章我会引导学生以时间为线索,情节性较强的文章我要求学生抓住记叙文的主要元素5W进行阅读,议论文的文章我要求学生要找出正反观点和论据。

二、 二读采用深层阅读模式,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综合能力

阅读教学论认为阅读是读者与文章之间互动的一种信息加工方式,是读者积极主动地在其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的参与下对文章的信息进行重新加工和建构的复杂过程,是学习者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体现。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尤其是深层理解。它要求学生利用作者所传递的信息、凭借自己的社会背景知识、生活经验进一步理解和吸收读物中没有明确表述的、却又与主题有联系的思想与信息,即“弦外之音”。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训练学生根据事实证据,以及我们对事实证据的理解,从语篇层面上进行深层的思考,学会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推断,把握作者的真正意图。这是一种合乎逻辑的、超越读物文字符号所传递的信息而进行的思维推理活动。深层次理解包括逻辑推理、语气识别等。

我经常采用问答题、判断题、填空题、填表格、排序等检测形式来检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问答题是我最常用的方式,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问题难度可深可浅,适合师生互动。判断题难度相对较小,一般是细节性问题,适合各种体裁的文章。填空题是根据文章内容补全句子或段落,能在写中暴露出学生拼写及语法问题。表格根据具体信息设计,特别适用于含有数据的文章。排列顺序较适合于叙事性文章,用来检测学生把握时空的能力。

经过科学有效的深层阅读训练,学生不但对文章有了深刻的理解,而且吸收信息,利用所获得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学生通过阅读吸收了信息,而吸收是为了表达。也就是说,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以及题材信息重建语篇、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就势在必行。因此,在进行前面两个阶段的阅读教学,学生有了一定量的语言输入(听与读)后,接下来需要进行一定量的语言输出(说与写),这样才能产生一种平衡。

三、采用评价性理解模式,侧重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通过以上两种模式的阅读后,我经常设计一些读后评价性活动,目的是提高学生阅读后运用语言的能力。评价性活动包括口头和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有命题发言、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调查、采访、评述、辩论、话题讨论等准交际或交际练习形式;书面形式有改写、缩写、读后感等,适合于课后完成。课堂上,学生通过口头形式的评价性活动,能深化并巩固所学知识,然后运用所学知识整合知识,达到知识迁移、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班会课的感悟作文 篇9

中午放学了,我回家后,想:“嗯……带白纸到底要干嘛呢?”我带着这个疑问,吧白纸装进了书包,开始复习语、数、外的前三个单元。

下午,我来到学校,有以为同学指着我的鞋子,说:“鲁越,你的鞋带开啦!”因为当时我怕正穿着有鞋带的鞋子,所以我毫不犹豫的蹲下来准备紧鞋带。 正当我低下头准备系时,我顿时发现自己 被骗了:鞋带正工工整整的系在上面。我看了看他,他笑着对我说:“哈!愚人节快乐!”我心里想:“我被骗了,哎。”不一会,一位女同学对我说:“鲁越,你头上有条虫子!快爬到你眼睛旁啦! ”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双手叉腰,笑着对那位女同学说:“额,我的头上要是有虫子我就试出来了,不要开玩笑了,我不是April fool!(四月傻瓜的意思)”那位女生说:“嘿嘿!但是我要祝你愚人节 快乐!”等到第一节课一下课,我和几个好朋友在一起讨论着班会的事情。这时,上课铃“叮铃铃!”地打响了,杨雨晴走上讲台,写了“考试”二字后,说:“把你们准备的白纸拿出来,开始考试! 现在我开始出题!第一题……”我们听后,安安静静掏出白纸,开始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考试。其中有一道语文题,让我忍不住捂着嘴差点笑出声来。那道题是:“爸爸出差给我带了一包五颜六色 的彩色贝壳。”我当了次小医生,毫不犹豫的给句子宝宝打了一针,把“彩色”这个恶毒病句消除了。还有道英语题,美国的英语除了USA还有种说法怎么说?“american!”张睿脱口而出。可是光知道 怎么读可不行,关键是怎么写。班里只有张睿一个会,我呢,也是最后收卷时想到的。考完试后,杨雨晴与其余班长异口同声地说:“祝大家愚人节快乐!”我们听后,全班同学开始抗议,有的都站了 起来。随后,班长又说:“四月傻瓜们!”我们大家都笑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一群男生表演了自创小品,让我们开怀大笑。

“叮铃铃!”下课了,同学们依依不舍的下了课,走出座位,干起了其他事。

试水课的收获与感悟 篇10

敦化市高级中学刘华娟

从泽州一中学习回来,满载着收获的喜悦与新课堂的革新理念,我积极准备了导学案,带着激情与冲动走进我的第一节课,用泽州一中的专业术语就是所谓的试水课。

我提前发的导学案,并且收上来认真批改了,所以我的试水课是展示课,因为事先有交代,所以同学们课前就准备好了教材、红色的修改笔等相关东西,没有用老师操心、督促,课上学生展示时候虽然不会质疑,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差,但是看到有其他科任教师听课,就自觉的约束自己,废话不说,所以本节课的纪律很让我满意,不理想的是学生的参与度不够,每组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同学积极地参加,其他同学都好像这事与自己无关,第二节课刚发下我批改后的导学案,第四节课就有好几个同学导学案不见了,根本不当回事,课后我让学生将修改后的导学案重新上交,三分之二的同学根本没有修改笔迹,老师只能是由三发二收变成四发三收了,但班级确实有好的同学,认真做导学案,认真修改,比如高一三班的王丽同学,是我的课代表,非常勤奋认真的孩子,不懂就问,作业很认真,可惜这样的孩子班级里太少了,多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极差,加上学习基础再差,所以特别懒惰,贪玩,厌学,不仅独学过程很难完成,告诉正确答案再去修改都懒得动笔。

这样老师的任务就非常艰巨,督促、跟踪、做工作,软硬兼施,有时候学生很反感,还会闹得师生对立,甚至学生公开和你抗衡,做这样的教师很难,既要斗志斗勇,真的还要海纳百川,学会极大地包容。

其实我们的高效课堂如果学生真的能够按照教师的指导认真去做,真的特别锻炼他们,比如认真独学,就能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来大学还是步入社会都很重要,对学、群学能锻炼他们集体合作的意识,展示课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反应能力等。对于综合素质的提高真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我自己而言,课堂流程基本和我们以前差不多,需要努力的是导学案的制作要深入研究,既要熟悉模板,更要重难点突出,有限的空间争取做到有的放矢,习题练习要适合学生的层次和水平。

谈高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 篇11

阅读是读者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以及文本提供的信息和阅读情境来获取文本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创造的过程,阅读既涉及读者根据文本中的词汇、语法、篇章信息来构建文章意义的过程,又涉及读者利用已有知识和体验对文本内容进行预测、假设和求证的过程(Farrell,2008)。所以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也要培养学生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和运用的能力。

不久前我听了吴胜老师的一节公开课:Unit20 Lesson3 Scientific Breakthroughs,主要是培养学生通过略读、精读、扫读、预测等方法来获取课文信息,并运用和评价信息的能力。本课课文篇幅长,难度大,但吴老师在教学中较好地使用了灵活多样的阅读方法,化难为易,为我们提供了培养高中生阅读技能的典范。

二、本节课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描述

1.教学设计框架

Lead-in(1)Watching a short clip about science(2)Talking about the changes in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Pre-reading(1)Learning some new words (2)Looking at some pictures of scientists in the text

While-reading(1)Scanning for specific information to finish Ex.1 in the handout (2)Reading the text more carefully to finish Exx.2-6 in the handout

Post-reading(1)Introducing scientists in the text with new words (2)Discussing what qualities a scientist should have

2.教学过程描述

(1)Lead-in。为了激起学生对该课题的兴趣,吴老师在导入阶段先让学生欣赏了一些小片段,展示了人类社会在交通和交流方面的变化,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2)While-reading 。Fast-reading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把科学家与他们的发明或发现搭配起来。主要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并掌握大意的能力。

Careful-reading是分段来处理的,这样就降低了学生的阅读难度,而且每个阅读段落都设计了不同的题型,Para.4判断正误,Para.5回答问题,Para.6 and 7填空,Para.8 and 9选择。

(3)Post-reading。教师让学生用所学过的生词介绍本课的科学家,并显示了Key words,这是培养学生语言输出的环节。接下来,教师又呈现了一些关于中国科学家的图片,问:“What qualities can we learn from the scientists?”,这是实施情感教学目标的环节。

三、教学特色

1.利用多种方式呈现生词。生词的呈现有多种方式,如解释、定义、图片等。本课中,教师采用了三种方式教学生词。一是先呈现图片,然后让学生说出英文。通过图片呈现生词直观性强,可以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二是解释定义,主要是用于那些不宜用图片直观的抽象意义的词,如:教dilemma时,教师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具有抽象意义的dilemma 的含义,让学生易于接受。三是举例,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那些动词、形容词等高频词汇,如教donate时,教师通过列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例子,并用同义词give away解释了该词的含义。吴老师在呈现词汇时特别注意跟学生互动,学生通过听、看和猜等接收或感知新的语言,语言的输入要转化成输出,需要经过注意、理解、使用等环节,而以师生互动的方式来呈现生词,能引起学生对词汇的理解。

2.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篇关于国外几位科学家发现和发明的事例,有些枯燥乏味,但吴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呈现生词后安排了一个竞猜游戏。他问学生是否知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当看到学生迷茫的表情时,他用英语说了爱因斯坦曾经巧妙地回答一个年轻人关于相对论的提问的趣事,这时候学生全笑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课文上来,课堂气氛也显得异常活跃。

3.分段阅读,降低难度。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课文时都遵循这样的模式:先快速阅读掌握文章大意;其次扫读,找出某些具体信息;最后细读,完成相关任务。但对于篇幅长的文章,应该采取分段阅读,降低难度,增强学生的阅读动机。

吴老师在这节课中采用了先总后分的阅读策略。首先他是让学生快速阅读全文,完成学案上的第一个练习来整体感知全文。然后是分段指导学生阅读,先让学生阅读前三段,掌握文章大意。问题的设计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接下来第四到第八段,是关于每位科学家的,他分别设计了不同的题型。题型的多样性使学生不会感到沉闷和厌倦,而且又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章的能力。

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既有学生自读、默读的形式,又有学生齐读、朗读的形式,还有听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接受信息。处理问题时,既有师生互动,又有生生互动,还有让学生板书的形式。题型设计的多样性,活动形式的适当变化,不仅会减少学生的阅读疲劳、降低阅读难度,而且还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阅读不再是烦闷、被动的过程。

4.抓住时机进行情感教育。在读后阶段,教师让学生根据关键词复述了课文内容后,又向学生呈现了中国的几位科学家,并要学生讨论:科学家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品质。这是要学生学习科学精神,并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将来的生活和学习。情感教学的巧妙融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这节课的层次。

四、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上一篇:领导干部廉政学习制度下一篇:酒桌上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