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红色文化 构建特色校园

2024-08-09

弘扬红色文化 构建特色校园(精选13篇)

弘扬红色文化 构建特色校园 篇1

根据党和政府提出的“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校园”《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具体要求,发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培养青少年健康向上的公民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践行能力,我校特以“弘扬红色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作为创建特色学校的突破口,并拟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背景

巍巍胜利山,见证了吴起人的铮铮风骨,涛涛洛河水,孕育着吴起人的钟灵毓秀。这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这里,因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吴起曾在此屯兵戍边23年而得名;这里,因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和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出发点而留下了浓彩重抹的一笔。75年后的吴起已找不到当年红军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时的多少痕迹,只有那散落在七沟八梁的革命旧址,向前来这里寻迹的人们倾诉着从前的故事。当年一场 “割尾巴战役”,演绎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动地的壮歌。

历史定格在 1935年10月19日这一刻,定格在这个只有23户人家的边陲小镇—陕北吴起镇。从此,中华民族漫长的五千年历史,开始了新的辉煌!在踏入吴起那一刻,毛泽东绝没有想到,他在陕北一呆就是整整十三年。十三年中,共产党和他的军队,由来时的七千人枪,发展到离开时的二百多万的钢铁大军;在这里,毛泽东由一个被对手视为不懂马列的山沟人物,成长为举世公认的马列主义一代大师;在这里,他从众多的领袖人物中脱颖而出,成为漫长的中国革命航程中当之无愧的唯一领袖;在这里,诞生了一个人类历史上最大的人民共和国的雏形。

革命的历史在这块土地上结成了厚实的红色文化板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吴起儿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为了吴起建设的飞速发展,吴起人民继承和发扬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倾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充分利用吴起光荣的革命历史开发红色教育资源,广泛开展了红色文化教育活动。

宜兴希望小学依傍胜利山下,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在“红色吴起绿色情”的大背景下,在当前中小学生享乐主义盛行、苦难意识淡薄、价值取向模糊、理想追求困惑、精神偶像缺失等校园文化思潮泛滥下,作为一所有着丰厚文化底蕴的城区直属学校,作为一所曾得到杨尚昆亲笔题词的“红星小学”,理应承载传播红色文化的历史使命,挖掘和弘扬吴起蕴涵丰厚的红色文化,宣传和扩大吴起红色教育,因此吴起宜兴希望小学根据学校自身地位、历史、现状、形象等独特优势,结合当前《发展纲要》的发展战略,经过调研、考察,特提出“弘扬红色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的创建思路。

二、指导思想

传承与弘扬适宜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的红色文化精髓,将学校德育工作虚功实做;深化红色校园文化内涵,创新校园红色文化;根据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规律,高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口号变成行动,使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到内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艰苦创业奋力拼搏的精神。

三、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 长: 陈 勇

组 员: 马征兵 杨春梅 李树萍 杨志荣 李小琴 吴海春

段玉宫 徐凤英 高 翔 李 毅 米德涛 赵玉红

2、工作小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

四、活动目标

“ 爱与责任同行,信与理想共进”将是我校红色文化打造的核心和主旋律,是师生的信仰追求与 发展目标。“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传红军精神,做红军传人” 将成为学校红色文化打造的思路和方向。

五、主要内容

红色文化是那些历经岁月穿透时空永不衰老、永不枯竭永远流淌于人类心灵滋润于心灵的清清河流,永远闪烁明亮光芒四射的黑夜中不落的星辰,永远灿烂、永远鲜活、永远蓬勃的源自烽火狼烟、源自壮士热血、源自真理之上的一脉思想火花与精神遗产。我们结合学校 的实情和学生的特点,深入挖掘出“爱与责任、信与理想”等红色元素作为红色校园文化的内核。其具体内涵和要求如下:

爱:爱心是一片冬日的阳光,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是一首飘荡在夜空里的歌谣,让校园充满爱。

责任:就是担当,就是付出,更是一份责任,人要学会担起责任。信:以坚定目标信念至上报效国家为主线,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精神与正视挫折的勇气。让学生坚信学业必成,事业必成,人生必成。理想:以志趣高雅、胸怀高远、行为高尚为主线,培养学生人生志趣和理想追求。让学生从小继承革命传统,树立远大抱负,为中华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

六、活动途径与要求

(一)营造红色校园文化环境。

在校园铸建一尊彰显红色校园文化核心的主体雕塑飞翔,在校园墙壁、橱窗、走廊、楼道等处围绕红色校园文化主题布置好相关的条幅标语、图片墙报等,在校训、校风、学风等催人上进的警世言词中渗透红色的励志之语,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闪烁红色之影,让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折射红色之魂,让校园时时处处都充满红色精神。

(二)挖掘本土资源,探寻红色渊源

1、校本教材《红色照耀陕甘》下学期正式纳入综合实践课。

2、充分发动广大师生搜集有关延安、子长、志丹、陕甘边区等方面的诗词、歌谣、名人传记、英雄人物故事、对联、图片等资料,编辑出刊《红色教育读本》丰富红色教育内容。

3、开设红领巾广播站,每日(中午)播放红色歌曲、红色故事等。

4、添置红色书籍,把红色经典诵读与读书活动结合起来。

5、聘请老红军、英模人物做有关吴起革命史的讲座。

6、把“毛泽东旧址”“ 革命烈士纪念园”作为教育基地。

(三)丰富红色内涵,培育红色文化

1、成立各类红色文艺传承队,保障活动正常开展。

1)腰鼓 2)红色歌曲传唱 3)红色诗词朗诵、吟唱 4)编辑红色校报、校刊 5)红色剪纸、书画。

2、用英雄人物命名各中队名称并开展系列红色中队表彰活动,3、落实红色个性化教室,让班上每一面墙壁会说红色的话。教室的布置要兼顾共性与个性,创设不同的风格与追求,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红色文化建设,通过班训、班风、学风、建设来体现隐性红色文化,体现班级红色文化色,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红色场所,让每一面墙壁记录学生成长历程中红色文化的声音。

(四)搭建红色教育平台,创建红色品牌 借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五一”、“五四”、“七一”、“十一”、“一二九”及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渗透具有时代特色,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曲艺、小品、课本剧、健身操等。

(五)学科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理念,积淀丰厚红色校园文化。语文教师每期做好五件事,即每堂课前组织学生发表一条红色宣言,每天至少读一首红色诗词,每周至少背诵一首红色诗文,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红色诗词朗诵会或红色故事演讲会,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红色诗文征文比赛,让红色文化的元素伴随着学生的成长。

品德教师每学期做好三项事,即利用课堂主阵地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教育,每学期举行红色革命故事会不低于两次,收集红色故事或红色案例等轶闻佚事不少于五个,每期开展红色考察活动至少一次,让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音乐教师每期做好两项事:教唱红色歌不低于三首,举行一次学生红歌比赛,让红色文化的声音响遍校园。

体育教师要在每节课按照革命军人的标准对学生实施队列、跑步、形体、仪表、速度、纪容等六项训练,让学生学会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集合排队齐如整。让红色的革命种子穿透岁月茁壮成长。

美术教师每学期要各安排两次以上让学生画红色画、写红色字,至少举行一次学生书画展,通过这三项活动让红色文化开满校园、。

微机教师要组织学生做好六件事:积极制作和开发红色文化课件,创建红色文化网页、论坛、博客、博客群、QQ群等,并定期开展红色文化优秀课件、优秀网页、优秀博客的评选活动,让红色校园文化到处传扬。

(六)制定《红色校园文化建设评价细则》,评选“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示范班级和红色个人之星”。把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全方位目标考核的内容,作为专项工作给予奖惩。通过采取定期检查、评价、奖惩等措施,推动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七、制度保证

建立《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红色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和《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细则》等规章,约束、引导和鼓励全校师生积极创建红色校园文化,打造特色校园。学校拟投入巨资打造此项目,并以此为窗口,构建宜兴希望小学“红色文化特色学校”。

弘扬红色文化 构建特色校园 篇2

1 孝道文化校园建设活动的主题思想是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 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意见》为依据, 以学习实践《弟子规》为主线, 以推进师德建设、学生德育工作为重点, 以全面提高培养质量为目标, 结合时代精神, 结合学院实际, 结合企业需要, 全院动员, 全员参与, 大力推展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及企业文化教育, 使学生懂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并身体力行, 进而达到“明事理、增修行、长智慧、得利益”的目标, 不断提升师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为学生的未来和幸福人生奠基, 为铁煤集团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

2 具体的教育形式

2.1 传统文化进课堂

要发挥课堂教学的导向性作用, 开设《弟子规》必修课, 使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联系学生实际、点滴渗透、潜移默化。制定以《弟子规》为主线的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大纲, 以学习实践《弟子规》为主线, 包括《三字经》、《四书》选讲、两个家训、百家名言选讲、古代文化知识简介、名作赏析等, 晨读《弟子规》。

2.2 发挥教师示范作用, 抓好骨干培训

首先要解决好教师, 特别是班主任的思想认识、身体力行等问题, 给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 老师首先做到, 每位员工都应该做到, 用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 “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学习《弟子规》应当跟师德建设相结合。要求教师, 人人会背《弟子规》, 并进行考试, 努力为学生们做出表率, 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学院统一制定教师自勉词, 印制在学习笔记、工作手册等扉页上, 提醒并规范教师的言行。

同时, 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带头引领作用。将采取内部培训、交流研讨等方式, 通过座谈讨论、讲座、行为示范 (如礼仪) 、学习观摩等多种形式, 培训好教学骨干、班主任骨干、学生骨干。在目前已经全面启动的基础上, 由点带线, 由线带面, 有条不紊地抓好骨干培训。

2.3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氛围的创设

在校园网、有线电视、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开设传统文化教育专栏, 同时, 为普及传统文化, 将开展办班报、制作“辽北技师学院的春天”等音频文件、设置经典格言牌板、班级白板格言、组织学生宣讲团、规范教室布置等, 在图书角基础上, 在各个教学班设立图书柜。

2.4 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

利用晨检、晚自习等时间, 背诵《弟子规》, 要求学生人人会背诵, 提倡学生写日记、周记。实行双日活动制。计划每周二、周四晨检前 (住宿生) 、第七节课后 (走读生) , 安排40分钟统一收看蔡礼旭《细讲弟子规》讲座;每周三组织收看《天下父母》、《暖春》、《樱桃》及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相关的视频、影视剧;每周五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故事演讲、名篇经典欣赏、说事拉理等。每周以主题班会为载体, 学生交流学习体会、自省自查言行, 并组织学唱亲情歌曲, 让学生学会感恩, 学会做人。组织问好答礼“礼仪、礼貌、礼节”教育活动, 成立学生记者团;举办礼仪大赛、经典诵读、故事演讲比赛、《弟子规》接龙比赛、知识竞赛、情景剧电视大赛等;以及文明养成教育、“爱校、爱家、爱企业”教育等活动, 营造浓郁的学习实践氛围;在学生中开展每周站军姿一小时, 增强学生的体力、耐力, 特别是服从意识和执行力。班主任和班团干部做好宣传工作, 认识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宁可多流汗, 现场少流泪, 不流血。

2.5 发挥家长作用

办好家长学校, 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 开办“和谐家庭、幸福人生”讲堂, 为家长提供家教咨询等服务。学院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相互反馈学生在校、在家信息。通过告家长书、家长见面会、学生定期报告等形式, 让家长了解学院对学生在学习实践《弟子规》方面的要求, 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情况, 并在家做好“监督员”;鼓励学生回到家中不仅要实践学院开展《弟子规》教育活动的要求, 而且努力成为《弟子规》“宣传员”、家长的“辅导员”。各班定期召开家长会, 通过家教讲座、班主任家访等, 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艺术, 和学习形成合力。通过家校“牵手”活动, 将传统文化教育向家庭延伸, 让传统文化思想浸润每个家庭。

2.6 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深化传统文化教育

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不能只局限于学校、课堂, 更应走出去, 深入社会, 贴近生活。学期初新生到部队接受军事训练,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接受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教育。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如爱心捐助、帮残助老等, 培养学生奉献精神。建立心理咨询室, 学院学生中单亲家庭学生多、困难家庭学生多、中学教育欠帐学生多, 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等服务, 建立心理咨询室, 对需要的同学提供心理调适和干预。

2.7 立足主阵地找准突破口, 扎实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根据学院实际, 结合传统文化、结合教育部颁布的德育纲要、结合学生实际, 制定学生具体的言行规则, 规范其在学校、在社会、在家庭日常行为, 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学生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出发, 通过日明一礼, 日正一行, 日学一语, 日行一善, 循序渐进地实现培养目标。要把传统文化熏陶和严格管理相结合。制订了《辽北技师学院师生行为规范》, 所有的学习和要求都体现在这两个规范上, 这是检验师生学习、践行效果的最重要标准。同时, 注意发现和树立典型, 初始阶段指定几个重点班作为教育“试验班”, 进而培养教育“示范班”。在学生中评选各类学习实践标兵。比如:孝道标兵、诚信楷模等, 为广大师生树立学习榜样。并及时总结学习践行《弟子规》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矫正。

一系列的活动开展以来, 抽象的传统文化理念更加具体化, 结合实际、贴近生活, 并有可操作性。学生在孝道文化活动的参与和学习下, 将认识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加注重与父母沟通, 与老师沟通, 与同学沟通。从而培养素质和谐的学生群体, 构建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使校园文化建设更具特色。

摘要:“孝道”是一个耳熟能详、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 自古至今, “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一切道德的根源, 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 “百善孝为先, 孝为德之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将孝道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之中, 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 自有其深远的现实意义。

弘扬红色文化 构建特色校园 篇3

关键词 红色文化 大学校园文化 建设

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在革命历史长河中凝结成的厚实的红色文化板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作为文化传播者的高校,应承载传播红色文化的历史使命,挖掘和弘扬蕴涵丰厚的红色文化,宣传和扩大红色教育。

一、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所形成的具有马克思主义精神的特定文化精神和形态。

红色文化主要有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个方面的内容。其精神文化包括了中国革命时期形成的优秀革命传统,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蕴含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这些精神虽然形成于革命时期,但其实质,主要体现为坚定的理想信念、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勇于奉献、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其物质文化则包括反映革命历史进程的革命遗址、革命物件、纪念地以及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对激励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其精神对当今我国的建设和发展依然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大学校园文化

大学校园文化是在现实社会既定的大环境下,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大学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实际教学和大学校园生活为主要内容,由大学校园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共同建设并享有的,反映大学校园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的大学校园特色文化。大学校园文化是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大学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为根本任务,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总的来看,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的主流是好的,但大学生中也确实存在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辩善恶、不分美丑、把腐朽当神奇、把庸俗当高尚、把谬误当真理的现象,这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格格不入、与文明社会风尚极不协调。对这些问题,要求进一步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健康向上的大学校园风尚。

三、以红色文化推进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传承与弘扬适宜大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的红色文化精髓,将大学德育工作虚功实做;深化红色校园文化内涵,创新校园红色文化;根据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规律,高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口号变成行动,使大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大学生的实践体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到内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大学生艰苦创业奋力拼搏的精神。

(一)营造红色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环境文化作为学校的一个生态系统,可以通過教育者的组织和利用对受教育者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养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性的功能需要通过教育者的设计而体现。 为增强红色文化精神的渲染力,可在校园墙壁、橱窗、走廊、楼道等处围绕红色校园文化主题布置相关的条幅标语、图片墙报等,在校训、校风、学风等催人上进的警世言词中渗透红色的励志之语,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闪烁红色之影,让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折射红色之魂,让校园时时处处都充满红色精神,营造良好的红色校园文化环境。

(二)思政教学中渗透红色理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实现的,因此在思政教学中渗透红色理念,丰富思政课堂上的红色内涵显得尤为重要。

1、用红色资源素材来论证课堂上的某一个观点,提高其说服力。例如,爱国主义是高校文化建设的主线。爱国是个大道理、大原理,要向学生讲好“热爱祖国”这个大原理,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白这个国家是怎么来的,正所谓“知史知国才能更深切地爱国”。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全国人民及海外爱国人士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英勇奋斗换来的。

2、对红色资源进行加工提炼,使之专题化,再整合运用到高校文化建设当中去。如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民主法制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更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珍惜美好生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和人民不是空穴来风,不是空洞的说教,要使高校文化建设既有理论深度,也有实践高度,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从而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挖掘红色资源,丰富红色内涵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将含有革命年代独特内涵的红色文化以全新的面貌展示在人们面前 ,采取有效措施将红色文化深入人心。发动广大师生搜集有关红色文化的诗词、歌谣、名人传记、英雄人物故事、对联、图片等资料,编辑出刊相关红色教育读本,丰富红色教育内容;组织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各种文艺形式活动。如文艺演出、文章征集、摄影、讲座、演讲比赛等等;利用当地革命老区、历史博物馆等优势,组织学生参观等。利用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内心产生强烈共鸣。

弘扬红色文化 构建特色校园 篇4

弘扬红色精神

构建特色校园

-----新华书店希望小学

为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有特色,铸就校园浓郁人文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按照县教育局打造特色学校、注重一校一品的发展思路,努力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根据本校本地区丰富的得天独厚的红色德育教育资源优势,结合传统文化教育,以红色乡土教育为核心内容,以“传承经典文化

弘扬红色精神”作为创建特色学校的突破口,培养少年儿童健康向上的公民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践行能力,特拟定我校特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石塘作为革命老区,有着光辉的革命历史,我校结合实际开展红色乡土教育,传承与弘扬适宜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的经典文化及红色文化精髓,将学校德育工作虚功实做;展现地方文化,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创新校园红色文化,培育和提高学校师生人文素养,打造红色特色“人文校园”。引导和激励学生深入实践,走进乡土历史,了解和感受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口号变成行动,使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到内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精神和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二、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2、工作小组: 班主任及科任教师

三、特色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

1、特色学校的工作的基本思路

坚持一个中心:内涵特色发展,建设红色校园

依托两个载体:活动为载体、班队为载体

促进三项建设: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班队集体建设。突出四大结合: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学科整合相结合;

特色校园的创建与班集体建设相结合;

思想道德教育与行为规范养成相结合;

学生课外活动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

2、培养目标:

了解并继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优良传统,以“做最好的自己”为起点,逐步培养“自信、自尊、自主、自强”的人格意识;以“细节养成、积淀习惯”为重点,逐步培养学生“刻苦勤奋、文明守纪、孝敬感恩、积极上进,为自己一生负责”的卓越品质,最终成为“重健体、懂礼仪、善学习、能合作、会创新”的时代新人。

四、实施途径与要求

(一)德育理念 响应仁化县德育特色精神,确立“仁爱为教,红色育人”德育理念。

(二)环境布置:

营造文化环境,让红色文化渗透到学校每一个角落,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闪烁红色之影,让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折射红色之魂,让校园时时处处都充满红色的精神。

1、在校园利用的墙面制作红色文化宣传长廊,将石塘本土红色内容的故事、图片、名言用宣传栏、黑板报、标语等形式宣传,让学生感受红色的魅力,接受红色的熏陶与精神的洗礼。

2、建设校外德育基地。将石塘镇双峰寨作为校外德育基地。

3、悬挂肖像格言,建立红色文化宣传阵地。在教学楼外墙和教室布置上,注意把教室、走廊、宣传栏等醒目的地方张挂具有革命色彩的名言格言警句。悬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肖像,并简要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正常介绍李载基、黄梅林等本土英雄人物及雷锋、张思德、白求恩、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优秀事迹,激励学生学习革命精神,争作“四有”新人。让学生们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革命传统文化气息。

4、建设独特的班级文化。制定“特色班级”评比方案,按照“特色班级”评比细则,积极推进班集体建设。教室布置要开设红色教育板块,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红色文化建设,通过班训、班风、学风、教风的建设来体现隐性红色文化。精心打造班级特色文化,体现年级特点、班级特色,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红色场所,让每一面墙壁记录学生成长历程中红色文化的声音,提升班级文化内涵。

5、学校除充分发挥黑板报、广播室、宣传橱窗等主阵地作用,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校园文化宣传活动; 努力扩大宣传阵地、完善宣传设施和强化宣传内容。

五、活动实施:

(一)主要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

1、利用每周升旗仪式对师生的文明礼仪等教育。利用大课间进行感恩励志手语操展示,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的光荣感、使命感与责任感。

2、唱红色歌曲、讲红色故事。组织编写《红色记忆》—革命故事集、《红色颂歌》等校本教材,并倡导师生阅读了解近代中华民族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各班选择性推荐革命故事、诗词、歌曲等给不同学段的学生,并采用互动式、参与式,寓教于乐的、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让红色文化内化于学生心灵深处。要求每生学唱(2-3)首革命歌曲,邀请老党员、老村民畅谈亲身经历、亲身见闻。开展“唱响红色,传承经典”班级合唱比赛,鼓励学生讲革命故事,举办朗诵、演讲比赛。

3、结合“清明节”、“五一”、“六一”节、“七一”节、“八一”、“十一”、“一二九节等重大纪念节日,举办红色历史讲座,开展红色诗词朗诵、红色故事演讲、红色文化征文、红歌演唱比赛、红色影片展播等丰富多彩的与学校特色建设相关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各种蕴涵红色文化的竞赛活动的开展和作品的展示丰富红色校园文化的内涵。

4、加强新生的入学教育和新少先队员的入队教育。凡新学生和新队员都要了解石塘家乡革命的历史,参观校外德育基地,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积极参加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去镇敬老院,开展“我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等。

5、开展背诵《百孝篇》、《弟子规》等经典活动,并按阶段落实践行。

(二)实施细则

1、组织人员编写《红色记忆—革命故事集》、《红色颂歌》、《红色诗词集》三本校本教材,结合已有教材《古代诗词80首》《热爱家乡》《弟子规》《百孝篇》进行校本教育。

2、实施“五个一” 系列革命传统教育活动,即每月熟读一篇革命故事、每月观看一部红色电影、每月学唱一首红歌、每月熟读一篇革命诗词、每月拟写一篇红色感言。同时安排每周1.3诵读《弟子规》2.4诵读《百孝篇》并按阶段落实践行。

3、每学期举办一场革命歌曲合唱比赛或革命故事会、诗词朗诵比赛。

4、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至少熟读3-5篇革命故事诗词、会唱3-5首红歌。

5、把每周一至四下午第三节课设为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将每个班级设为红色德育基地,确实落实红色育人理念。

6、开办“校园之声”广播站,正常播放红色歌曲,宣讲革命故事,大力宣传红色革命精神;诵读经典美文,营造特色文化浓郁氛围。

7、每学期举办传统文化及红色征文或手抄报比赛展示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六、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行事历

3月---编写及领取校本教材,“感恩在我心”学雷锋精神志愿活动。4月---举行启动仪式,《百孝篇》诵读比赛;实施“五个一”活动;清明节缅怀先烈;每天中午诵读《百孝篇》、《弟子规》。5月---举行革命诗词朗诵比赛及革命故事读后征文比赛。

6月---举行经典文化及红色手抄报比赛;总结本学期特色校园建设工作。

弘扬廉政文化构建和谐校园 篇5

——蕲春一中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点汇报材料近年来,蕲春一中坚持不懈地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不断弘扬廉政文化,围绕“播撒廉洁种子,培育崇廉校风”主题,把廉洁教育融入学校思想道德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及各项活动中,通过开展贴近教师和学生实际的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营造“崇廉尚洁”的校园文化氛围,全体教职工自觉提高了反腐倡廉的意识和自觉性,做到依法执教、廉洁从教,学生文明守法,诚实守信。学校各项工作和谐发展。学校被市教育局授予为“师德师风先进集体”,县委授予为“先进基层党组织”,教育局授予为“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一、强化措施,建立廉政文化长效机制。

1.为使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制度化,规范化,长期化,经校委会集体研究,成立了由党总支书记张立军同志为组长,校总支委员为成员的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领导小组,明确了各成员的分工和工作职责,做到分工合作,齐抓共管,本着以教育为主导,以制度为保障,确保了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政令畅通,顺利开展。

2.完善师德师风考核制度。学校制定《师德师风考核标准》、《教师从教行为规范》。同教职工签订了师德师风考核目标责任书,细化了工作责任,1

每学期由教研处牵头,组织专班对教职工进行师德师风考核并填写师德师风考核表,存入个人师德档案,把考核结果同推优评先、职称评定、晋级提干等紧密相联,有效地调动了教职工廉洁从教的积极性。

3.全面推进校务公开。为增强廉政建设的透明度,我校一直坚持校务公开,利用宣传橱窗定期公开校务、财务收支情况。实行民主理财,对大宗物品采购实行招投标方式,严格实行阳光操作,有效地遏制了滋生腐败的源头,对教职工敏感的热点问题,如评模评先、职称评定、晋级、提干资料订购等。都由教职工集体讨论,张榜公布于众,取信于教职工。

二、抓好阵地,创设廉政文化宣传氛围。

1.利用校园立体空间建立廉政文化宣传角。学校在办公楼、办公室、教室等显要位置,张贴关于廉政、廉洁文化相关的格言、警句、名人名言,图片,用师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有效地宣传廉政文化的内涵。在校园里的绿地上树起了“珍爱生命”等校园绿色标语,培养师生的环保意识,在食堂、厕所、寝室等地方张贴“节约用水”等标语,教育学生要传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在楼梯、走廊等处张贴了“脚步轻轻勿扰人”“请把火柴留给你的生日蜡烛,而不是香烟”等,教育师生文明做人,讲究公德。在校园各处墙上悬挂名言警句、名人画像,利用一切场所营造浓郁的廉政文化氛围,让廉政文化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使师生把廉政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得到践行。

2.利用德育期刊《政教资料》来造势宣传。《政教资料》是我校的德育橱窗。学校为弥补固定宣传阵地内容不易更换的特点,通过《政教资料》这一校本教材,精心挑选,结合形势,以形式多样的手法和内容进行廉政文化宣传,提高廉政文化理论的高度,丰富了廉政文化的内涵。

3.在校园网站上开辟“廉政文化进校园”专题,专题内有廉政文化宣传的图片、文字材料,通过校园网站这一平台,发表师生的优秀廉政文章,交流廉政心得,以弘扬廉政精神,传播廉政知识,深受师生喜爱。

三、创新载体,增强廉政文化活动实效。

1.廉政文化进课堂。学校充分运用现有教材,挖掘文本的教育资源,结合身边的廉政案例,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补充、强化相关廉洁点,将廉政文化通过课堂教学这一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巧妙地融入学生的意识行为中,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渗透丰富的“廉政文化”教育内容。如语文课上的公仆风采,政治课上的廉政故事,数学课上的节约计算,音乐课上的廉洁之声等无不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受到廉洁教育。

2.廉政文化在课外。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积累状况,组织引导学生挑选,阅读古今中外清正廉洁的故事、格言、图片和漫画,学习老一辈革命家的高风亮节和先进人物的事迹,并组织撰写读后感,把“崇廉尚洁”的教育延伸到课外,使广大学生在学习中受到廉政文化熏陶,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

3.将廉政文化与丰富多彩的活动相结合。学校每个学期将开展一次《崇廉尚洁,诚信做人》为主题的廉政文化教育的《国旗下讲话》,通过对全校师生进行国旗下讲话,洗脑洗心。各年级各班根据学校统一安排,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以“廉政文化”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开展一次以廉政文化为主题的读书比赛活动,开展一次以廉洁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和知识竞赛,开展一次以廉洁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力推进了廉政文化进校园,促进了我校良好的教风、学风的形成。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师更加爱岗敬业。今年高考学校有2名学生录取北大,300多学生进一本,800多人进二本。冯春保校长被评为全县党员十佳标兵,何亚龙同志被评为市级师德标兵,王楚兵同志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

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打造平安 篇6

——扬眉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文化的传播离不开教育,教育也需要深厚的文化积淀来支撑。建设健康和谐的特色校园文化,学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创建平安、文明的校园,根据《崇义县教育局关于加强全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我校在原有的校园文化建设传统特色基础上,着力探讨建设以平安、文明为特色的校园文化新思路。现将我校近几年进行的校园文化建设总结如下:

一、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以“礼”为核心理念,构建“以礼立人”的“礼文化”特色学校。

二、逐步完善学校办学条件

近几年,我校在办学硬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

1、学校先后新建了标准化学生食堂、教师公租房、少年宫活动功能室;

2、着力打造校园文化,近两年学校对校园文化进行了整体的更新和和改造,打造一个具有地方特色,平安、文明的和谐校园;

3、完善设备,使功能室更加规范。陆续建齐了图书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体育器材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科学实验室、卫生保健室等功能教室,并按规定标准初步补充了各功能室的仪器设备;

4、更新了教师办公桌椅和学生课桌;

5、构建了简单的校园办公网络,形成了校内资源共享平台。

三、追求高品位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追求高品位,凸显“礼文化”,让高品位的文化给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优质资源。

1、别具匠心装扮校园围墙与教学大楼:在校园围墙、教学楼张贴文明礼仪、理想教育、崇尚科学、书香熏陶、启迪智慧、励志成长等图片。

2、教室每一面墙都独具特色:师生们匠心独运将班级墙面布置得独具特色,风格迥异。

3、和谐温馨、优美整洁、文明有序的校园,让师生每日分享温馨时光。着力让校园里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

三、行为文化建设体现实践性。

1、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发掘学生潜能,我校在2012年建成了乡村少年宫,开设了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

2、为了让中华经典文化融入孩子们的血液成为滋养精神的养料。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汲取人类思想的精华,感悟中华经典,让身心得到美的洗礼,使学生身处精神和思想的圣殿,心灵得到净化、升华。

3、每学年举行多次读书笔记评比活动,使学生共享读书的快乐,交流读书的收获,让学生徜徉在书籍的浩海中,享受着阅读带来的快乐。

大学校园水景空间的文化特色构建 篇7

关键词:校园水景,文化特色,生态,可识别性

水者, 万物之本源也。水以其自由而多变的形态诠释着自然之美, 传递着丰富而深刻的人文思想。水作为园林景观基本构成元素, 在园林中也同样有着多重的文化内涵, 表达着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哲学思考、人生理想和情感叙述[1]。水体是校园重要的景观要素, 水的灵动能给学校赋予更多的生命力和浓厚的文化内涵。因此, 现代大学校园水体景观规划必须突出其文化特征, 营造校园浓郁的文化氛围, 实现水体景观建设与校园文化传承的和谐统一。

任何一所校园都有经过历史沉淀形成的独特文化, 没有文化底蕴的校园水景势必失去灵魂, 导致水景设计的空洞和乏味。将校园文化运用于水景之中能增强校园文化整体内涵, 师生也能从水景之中体会到深深的校园文化[2]。当人们在进行学校水体规划建设或水环境景观的营造时, 学校的传统文化应该潜移默化的融入其中, 根据不同的历史文化、发展背景, 校园景观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要展现水体设计的文化性, 关键要通过有意义的场景设计实现启迪与警示后人的目的[3]。水体设计的文化体现要从立足传承传统文化、铭记学校历史、明辨人生哲理和突出主题精神着手, 充分挖掘校园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及其内涵方面的文化特征, 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使之成为校园的灵魂所在。

1 突出主题文化精神原则

现代校园绿地水体景观不仅美学欣赏价值高, 而且文化内涵丰富, 能够给师生以精神追求和心灵享受。校园绿地水景正以其丰富的文化意味和良好的景观效果而成为学校的标志性景观, 诠释着学校的主题文化精神。例如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东大门北侧人工湖“工”字形水岸线设计, 寓意理工大学以工科为主的办学特点;环湖叠石驳岸、雕花护栏、四季花园的植物配置, 增加了校园的人文和艺术气息, 体现着一种包容精神和“勤奋求实”的桂工精神。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利用岷江的支流江安河、明远湖等自然水体, 通过打造学校独有的历史文化水景, 很好地突出了水的文化特征和“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的川大精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前区以两侧对称的线形水渠结合特色种植展示自然、阳光的田园风光, 体现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院校特色, 突出“农、林、水”的办学特点和校园精神[4]。上海交通大学执信西斋前广场中心的喷泉水景通过主题雕塑和波浪状特色植物背景, 以体现“爱国爱校、不忘根本、饮水思源”的校园精神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

2 绿色生态原则

把“以人为本, 展现特色文化”作为校园水体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建设充满人文气息和学术氛围的绿色生态校园水体景观[5]。生态的景观设计才是真正的人性化设计, 而水景设计又是生态景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水景设计当融入生态关怀[6], 同时强化人们对水资源的保护及利用意识。校园作为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校园环境由人工与自然生态环境融合而成, 其规划建设以满足师生员工的需求为主要目的。要建成理想的生态校园, 必须在设计和建设中充分融入生态与环境保护的思想, 推行生态教育和系统管理, 最终实现并保持校园的可持续发展[7]。尺度范围较小的体验式生态水景不仅能为师生提供一些生态体验, 还可以实现教育意义[6]。例如天津大学以建设以水为主体的生态大学为目标, 规划设计处处以生态为原则, 绿化与水景相结合, 充分利用再生水资源, 达到节能、节源的目的, 由此而带来明显的环境效益及人文效应[8]。

3 可识别性原则

校园绿地水景设计时, 往往将水景作为主体景观, 无论是自然河湖水体还是人工叠水喷泉, 规划设计都要做到因地制宜、动静适宜、特色鲜明。校园绿化应把自然生态条件和植被地带性特点作为基础, 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历史文物等融合在绿化建设中, 使绿地系统具有较强文化特征, 产生可识别性和特色性[9]。校园水景的设计应从审美及校园文化角度出发, 以彰显大学文化内涵为主体内容, 充分尊重校园的历史文脉, 比如清华大学的“荷塘月色”和“水木清华”、北京大学的“未名湖”等就充分体现了各自校园的历史文化, 经过历史的积淀, 铸造了较强的可识别性, 成为了学校的标志和名片[10]。

4 地域差异性原则

学校所处的城市地域不同, 人文风俗及历史发展脉络就不同。在校园绿化水景建设中强调文化原则, 就要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脉络和地域风俗, 并将它们融入校园绿化之中, 使校园绿化向着充满人文内涵的高品位方向发展, 实现景观特征丰富、文化内涵多彩。校园水景设计要从地域文化中汲取养分, 挖掘提炼各地区在环境设计中的理念, 塑造有地域风格的水景空间, 形成水乳相融的校园景观[11]。针对不同地域的自然特征、人文特点以及周围环境的不同, 把人文景观、地方文脉一同考虑到水景设计中, 提高学校的文化内涵。彰显地域文化的校园水景, 能为学校内涵的提升增添无尽的魅力。例如浙江大学校园内江、湖、池、溪、泉, 以水脉沟通传承, 体现江南水乡特色并以名人岛展示浙大历史和名人, 使地域特色巧妙融入到校园山水之中, 表达出校园的文化气质与江南水乡地域文化的融合[4]。

5 情感化原则

水是人们心中对时光、人生、情感、思绪的具形解说, 以水为喻, 这些抽象无形的思维感受都变得具体可感, 且更加容易传达及把握其本质。于是水也成了情感表达的重要载体, 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世界[12]。水景的设计与实现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亲水、近水的情感需求, 因此现代水景设计充分考虑人们的视觉和心理需求, 把握恰当的人工水景的尺度与形式, 力求达到水景设计情感化的最佳效果[13]。在复旦大学以思想活跃著称的校园里, 有一片静谧, 即复旦大学校园水景“燕园”。小桥流水, 阅尽历史沧桑;睡莲丛丛, 总有一种难舍的情怀。这里渐离喧嚣, 恬静宜思;这里积淀深厚, 内涵丰盈, 凝聚着这个校园一年四季最美好的时光。暨南大学广州本部有一湖叫“明湖”,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为了与本部的湖相呼应, 把“明”字拆为“日月”, 建成美丽的“日月湖”, 这样的新校区校园水体景观设计做到了传承老校区的校园文化, 使身处不同校区的师生具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表达了一种人文情怀。

6 借物言志原则

水景配以置石常常可以在园林景观中传递出活力和生机, 通过在景观石上书文题字等表达人生追求文化理念, 给师生创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意境, 具有浓烈的人文气息。例如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东大门北侧水景边上校友捐赠的题名“母校情深”景石, 点出学校对新校区美好期待和校友对母校的深厚情感[14]。传统园林理水惯用拟人化手法, 赋予水以伦理道德或人生哲理, 使之更加有“情”有“意”。“曲水流觞”就是这种高雅脱俗、风格独特文化性思想的典范, 其赋予水景以强烈的文化烙印, 既使得隐性文化通过具象园林水景形式体现出来, 也让这一园林水景形式更具生命活力[15]。

7 结语

弘扬华侨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 篇8

以“爱国爱乡”教育为主旨,引领学校文化发展

笔者所在学校是目前宁德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唯一的一所公立小学。学校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突出“可敬的华侨”“腾飞的东侨”“奋进的侨小”三大主题,构建校园“三侨”文化。

“爱国爱乡”是华侨精神的核心。学校以爱“三侨”为主题,把爱国、爱乡、爱校融为一体,把“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融入其中。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了解华侨,热爱华侨,学习华侨”系列活动;组织学生走进华侨新村社区,深入华侨家庭;请华侨农场员工担任校外辅导员,让他们给学生讲华侨“爱国爱乡,敢拼会赢”及乐于助人等传统美德故事;结合各种节日、纪念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少先队主题教育活动,如开展“放飞中国梦·争当小明星”主题队会、“中国梦·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讲故事比赛等。

以传承华侨美德为抓手,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勤劳、节俭、诚信、感恩”一直在爱国华侨中弘扬。为此,学校将这四大主题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抓手,融入到日常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常抓不懈。一方面,抓好“四项评比”,培养学生好习惯。以少先队活动为载体,设立环保、纪律、路队、健体等督导员,在课间、午间读书、放学路队等进行严格督促;每周评选“四星班级”,期末评出优胜班级。另一方面,开展“十百千小明星”评选活动,每月评选班级、校级“十百千小明星”。学校把养成训练与学生自主德育结合起来,一月一个养成训练,有内容、有指导、有评比,由班级推选每月之星,将他们的照片张贴在“十百千”星级评选栏上,极好地激发了孩子争星的热情。同时,学校开设“社团”40多个,开辟现代与传统蔬菜、植物种植基地,通过开展经常性的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获得切身感受,提高教育实效,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以“嘉庚精神”为重点,关注“留守”献爱心

学校少先队组织是共青团宁德市委授予的“陈嘉庚大队”。学校农民工子女占了三分之一,留守儿童就有300多人。学校以学习弘扬陈嘉庚精神为重点,开展“爱心伴我行”系列活动。其中,为留守学生开设了心理咨询热线,搭建师生心灵沟通的平台,让留守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留守生活,健康成长。学校还对“留守儿童”实施三个优先:即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学校不定期为留守儿童举行主题活动,如举办书画展、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体会到学习、活动、成长的快乐。

老师们经常给留守学生送学习用品,帮助这些孩子们。各班级学生开展“手拉手”结对子互助活动,使爱心之火在学生中传递,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为弘扬华侨精神,扩大“爱心”传递,学校还组织学生“尽我所能”开展对校外的“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如给敬老院孤寡老人和校外“塔山爱心社”的孤儿们捐献大米、鸡蛋、牛奶等,还定期和他们开展活动,让他们的心理充满阳光与欢笑。

以敢拼会赢为导向,强化队伍建设

“敢拼会赢”是华侨精神的关键词,要求学生从小学习华侨敢拼会赢精神,必须从教师队伍开始。学校实施“六个一”工程,实施“四级塔式”师徒结对,开展“以赛促学”“以比促教”活动,引导教师勇于学习和比拼,争当教书育人能手。教师敢于拼搏,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参加全国、省、市各级各类竞赛,频频获奖,已有多位老师成为闽东的骨干、名师,并走出闽东,走出福建,树立了良好的学校窗口形象。

华侨小学以“华侨文化”构建为特色,学校发展和谐,知名度、认可度迅速攀升。短短几年间,在校学生从不足100人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人,成为全市办学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一所小学。学校被授予全国、省、市集体荣誉20多项;承办了多次全省、全市观摩研讨会、现场会;先后接待省内外多批次校长考察、交流;国家教育部、国家安全局、福建省政府、福建省教育厅等领导多次莅临学校调研、指导,受到好评。

(作者单位:福建省宁德市华侨小学)

弘扬红色文化 构建特色校园 篇9

红色文化是我们的血脉和灵魂。加强红色文化研讨,推进红色文化研究,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重要论述的创新举措,也是着眼强国复兴伟业、探讨红色文化建设途径的有益探索。

XX的红色文化资源禀赋厚重,有名垂党史、影响重大的“人”和“事”,有数量众多、内涵深厚的“物”,有历久弥新、影响深远的“魂”。XX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多支红军队伍由此诞生,XX起义、XX起义等载入我军军史,XXXX年红旗不倒,“XX精神”永放光芒。XX是新四军华中敌后抗日的重要战场,XX军部,中共中央XX局、XX局、XX局曾移驻XX。XX也是XX战役和渡江战役的主战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XX人民敢闯敢试、勇于创新,为推进改革开放事业作出历史性贡献。在XX这片红色沃土上,诞生过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涌现出一大批革命先驱、先烈、运动领袖,以及根据地、红军、隐蔽战线等各个方面的创建者和领导者。现有革命遗址XXXX多处,还有众多纪念馆、所、碑、塔,很多红色文化资源以歌谣、戏曲、民间故事等非物质形式经久流传。XX红色文化薪火相传,铸就的XX精神、XX精神、XX精神、XX精神、XX精神、XX精神、XX精神、XX精神等,是人杰地灵的人文XX的精神内核,是山清水秀的美丽XX的厚重底色,成为推进XX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弘扬红色文化活动方案 篇10

“游红色长廊,增爱国情怀”

——中山陵、南京总统府之旅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_____-4-23日是南京解放62周年。在这一个多甲子的历程里,南京在共产党领导下励精图治,告别贫困落后,在曲折中进取,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正由梦想变为荣耀的现实。为响应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建设”的有关要求,我系团总支拟开展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文化瞻仰活动。中山陵是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位于江苏南京市东郊紫金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1926年1月动工兴建,1929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1961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总统府位于南京长江路292号,现在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近代史博物馆。南京总统府已有600多年的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100多年里,这里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地,中国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这里发生,或与这里密切相关,一些重要人物都在此活动过。这一建筑群,成为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遗址。展过多项爱国主义教育的学术研讨和宣传活动,为江苏省在精神文明建设、发扬爱国主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中华民族是一个顽强而坚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智慧、不屈而英勇的人民。新中国的成立,祖国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人民的艰苦奋斗。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在学习科学文化的同时,也应时刻铭记革命先辈为国奋斗的历程。

历史是前人创造的,革命历史遗产则折射着前人的脚步,反映着一个国家的发展轨迹。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参观南京总统府,让同学对中华民族几十年来的风

雨历程有较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正是有了中国的优秀领导人,才有了新中国,人民才过上好日子,激发同学的爱国热情,树立同学为祖国奋斗的决心。

三、活动主题

游红色长廊,增爱国情怀

四、活动时间

_____年04月16日上午

五、活动地点

中山陵

南京总统府

六、活动流程

(一)前期准备

1、负责人联系中山陵、南京总统府方面了解情况,预约参观及讲解。

2、准备安全预案、安全出行保证书、外出集体活动登记表,并交由系里签字、盖章。

3、联系校车或公交车,预约包车。

4、向活动成员说明安全注意事项、遵守馆内规章制度。

5、提醒活动成员佩戴校徽。

6、在系宣传栏粘贴宣传海报。

(二)活动内容

大家由讲解员带领,参观中山陵、总统府,了解中国革命战争史以及新

中国成立前后的沧桑巨变;在条件许可情况下,与馆中其它参观者交流感想。

(三)活动后期

1、参观完毕,请活动成员写活动感想。

2、收集活动图文资料,以备留念和宣传。

3、撰写新闻稿,投至媒体,扩大宣传。

4、团总支副书记撰写活动总结,向系里上报活动情况。

七、计划分工

(一)活动前期

1、和纪念馆联系、预约参观和讲解(负责人:蒙海琴);

2、相机准备(负责人:刘强);

3、宣传海报(负责人:学生会);

4、安全准备(负责人:马宣轶);

5、联系包车(负责人:范生磊)

6、准备安全预案、安全出行保证书、外出集体活动登记表,并交由院里签字、盖章。(负责人:杨梦云)

(二)活动当天

1、由讲解员带领大家参观;

2、拍照工作(负责人:刘强);

3、纪律、安全(负责人:周亮、唐磊)。

(三)

活动后期

1、同学写活动感想;

2、调查反馈同学们对此次活动意见(负责人:丁懿玲);

3、收集整理活动图文资料(负责人:鲁海超);

4、写活动总结(负责人:陆朕)。

八、活动特色

中山陵、南京总统府,是南京市重点建设工程,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在这样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的影响下,通过形象而深刻地展示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沧桑巨变,更易引导启发同学思考,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九、活动负责人

陆朕

十、活动经费预算

包车费300元,门票25_____20,共计800元。

十一、活动控制

1、出发、返回时均点名,确保安全。

2、提醒同学注意人身安全,保管好自身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

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爱国精神 篇11

一、健全组织机构,打造红色团队

我们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制订、完善“特色”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及奖励机制。学校以红色讲坛为先驱将我校的红色活动提升到更高层次,先后开办了《红色文化知识讲座》《走进红色 走进荣成》《不忘国耻 奋发图强》《读书以明志》《雷锋精神代代传》《忆先烈 做时代新人》《劳动最光荣》等系列讲座。讲坛的开设不仅给学生带来了耳目全新的视听感觉,也让他们对红色文化、传统文化有了更全面更深层的了解,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培养了良好的品质。

二、将红色文化渗透到学校每一个角落

1.营造红色氛围,芬芳我们的校园

学校新建了四层教学楼,我们集思广益,号召师生出言献策,在建设走廊文化上加大力度和深度,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红墙”文化。一楼主要宣传“红色知识”,二楼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版块,三楼为“传统文化”专栏,四楼为“红色史实记载”。在学校“红墙”文化建设这一主旋律的影响下,班级也开展了“让每面墙壁会说话”的活动,在教室外的墙壁开辟红色文化长廊,班主任根据自己班的特色拟定红色班名,像“长征班”“红旗班”等,既体现了自己班的精神风貌,又为班级长廊的内容确定了主办的方向和内涵,孩子们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了。

2.开展多样活动,蓬勃我们的校园

分学校和班级两个层面深入开展“十个一”活动,让红色文化扎实推进。

班级:(1)唱好课前一支红色歌曲。(2)每周黑板报更换一条红色活动名言警句。(3)每周一节红色文化活动课。(4)让班级的每一面墙壁会说“红色的话”。(5)每周上交一份班级红色活动书面资料。

学校:(1)结合升旗仪式每周一次以“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2)每月进行一次班级红色文化交流与评比活动。(3)每学期至少一次全体师生红歌赛、诗朗诵、故事会、征文、绘画、书法赛等。(4)每学期至少请一位“红色”英模到学校作演讲报告,对学生进行榜样和自励教育。(5)新学期学校准备选择一条红色旅游路线组织学生实地考察和学习。

3.开辟多种渠道,丰富我们的校园

学校加强了红领巾广播台建设,在每天的播音里设置“每月一歌”、“红色专栏”两个固定节目。每天中午,“蓓蕾播音”一开始,各班学生自发地跟随广播齐唱红歌,嘹亮的歌声响彻校园,这一举措不仅让学生学唱了歌曲,也振奋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在蓓蕾校园广播里还开辟了“红色专栏”,发动全校师生供稿,宣传红色知识、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新闻等。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校园广播已成为真正的“红色之声”。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我校开展红色活动的最佳依托,以此为契机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红色活动。如,5月1日的“红色五月朗诵会”、6月1日的“红色鼓舞演唱会”、7月1日的“党旗,我为你弯腰”演讲比赛、10月1日的“歌唱祖国合唱赛”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师生的精气神,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

4.让红色走进课堂,丰厚我们的校园

学校将系列活动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开发编写了《红色故事我会讲》《红色歌曲我会唱》《红色诗词我会背》等适合低、中、高年级的校本教材,让孩子们在活动中获取知识。我们完善了《伟人的故事》《少年英雄故事》《荣成将军》《荣成英雄》《可爱的荣成》《可爱的家乡》等系列红色教材,强化了学生的德育工作。

在学科教学中任课教师积极渗透红色文化理念,积淀、丰厚红色校园文化。学校要求:一是语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经常教读红色诗词,每周至少背诵一首红色诗文,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红色诗词朗诵会或红色故事演讲会,定期开展红色诗文征文比赛,让红色文化的元素伴随着学生的成长。二是音乐教师每学期要教唱红歌不低于三首,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红歌比赛,让红色文化之音唱响校园。三是体育教师要在每节课按照革命军人的标准对学生实施队列、跑步、形体、仪表、速度、纪容等六项训练,让学生做到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集合排队齐而整,让红色的革命种子穿透岁月茁壮成长。

5.打造红色基地,夯实我们的校园

我们在特色办学、红色教育活动中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当地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清明节我们聘请社区革命老干部到学校做“英模事迹”报告,以真实而生动的人和事,教育学生要珍惜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美好生活,要继承烈士的遗志,发奋读书,强我中华。中秋节、老人节组织学生到社区敬老院为居住在那里的老人讲故事、表演节目,做力所能及的服务,给孤寡老人送去欢乐。总之,学校充分利用学区及附近的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生动的革命传统、民族精神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让争星活动彰显特色教育魅力

评价是对学生行为最直接的肯定与否定,适时恰当的评价,对学生的行为是一种肯定和激励。在红色活动中,我们开展争星活动,对每级星都提出了具体的、综合的要求,包括红色知识、学习习惯、行为习惯、道德品行等。每月举行一次争星活动,学生从一星级开始逐级争取,学校隆重召开星级学生表彰大会,为他们颁发证书,并为这些学生的家长发送喜报;学校还设立光荣榜,张贴学生的照片,竭力彰显星级学生的模范带头作用。如此一来,全校学生都有了行动的楷模和前进的方向,对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固化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我们激励家长积极参加并支持学校的教育活动,学校教育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

四、让红色文化踏上科研之路

在创建学校特色过程中,我们以科研为抓手,以学校特色发展的市级科研课题《“传承红色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在德育工作中的实践与探索》为载体,将科研工作与学校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发动全校教师共同参与。学校还以市级课题为依托,组织开展了《红色文化活动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传统文化与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校级课题的研究和探索。科研工作的开展提升了红色活动的内涵,红色活动为学校的科研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通过系列红色文化活动,师生的精神面貌、文化素养、道德品质均有很大的提高。到目前为止有90%以上的学生被评为一星级学生,156名学生被评为二星级学生,59名学生取得了3星级的荣誉。学校的系列活动得到了社会、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的参与率达到了86%以上。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1年东山小学被评为市级优秀少先大队、四年级一班被评为威海市优秀中队;孟昱妍、毕彤雨、张瑞莹同学分别被授予为威海市优秀少先队员、荣成市少先队员和荣成市“感恩小明星”的称号,毕彤雨、刘杰、毕杰琛等20多名同学在红色活动中的作品分别在“小金星”报及各种征文活动中发表、获奖……

目前“唱红歌,扬神采;读经典,足智慧;听故事,明事理;看箴言,心不厌”已成为师生最为时尚的红色活动感言,师生精神面貌日新月异。我们相信:在红色文化精神感召下,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必将焕发出越来越耀眼的光芒。

摘要:被誉为“将军市”的山东省荣成市自古以来就是一方“红色”热土,我们生长在英雄的故乡,亲密地感受到“将军”精神的滋养。多年来,以“传承红色文化,弘扬爱国精神”为主题的特色教育活动在我校开展的灵活多样,精彩纷呈。这些红色文化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平台,为教师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为家长提供了了解学校、参与活动的机会,从而让学生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活动中体验收获的喜悦,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感受到教育的魅力。校园里丰收之果香飘千里,耀眼之星璀璨夺目。

弘扬红色文化主题活动方案 篇12

一、参加活动人员范围

县人社局机关党支部及局属各单位党支部在编在岗党员。

二、活动时间

拟定为20__年6月30日下午,活动时间半天。

三、活动内容

(一)缅怀先烈,寻访革命足迹。组织全局党员参观宛旦平故居,缅怀革命先烈,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

(二)重温入党誓词。全体党员在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激励党员干部立足本职岗位创先争优,以良好的工作业绩向党的生日献礼。

(三)表彰一批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通过评选表彰活动,激励各党支部和党员以先进模范为榜样,创先争优,大力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弘扬正气。拟表彰3个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党员按支部党员总数的20%,由各支部进行民主推荐,认真评选,报局党组统一表彰。

(四)上一堂别开生面的党课。在先烈故居,把纪念党的生日与“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上一堂“寻访革命足迹、传承红色传统”的党课。

四、活动经费保障

本着节约从简的原则,所需经费由局账务股统一结算,据实报销。

五、人员分工安排

为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加强组织协调,进行统筹安排,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五个工作组,要求各工作组,人员务必到岗到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确保活动圆满成功。

(一)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___

副组长:___(常务)、___、___、___、

___

成员:___、___、___、___、___、___、局属各单位负责人和局属各党支部书记。

主要职责:负责整个主题活动的组织领导和计划协调。

(二)综合协调组

组长:___

副组长:___

成员:___、___和局属各党支部书记。

主要职责:负责整个主题活动的方案拟订和组织实施;负责整个活动的综合协调,及时妥善处理活动中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三)后勤保障组

组长:___

副组长:___

成员:___、___、___、___

主要职责:负责整个活动的经费保障和物质采购。负责表彰先进的奖金发放,必备的防暑药品,搞好活动过程需要的后勤保障准备及现场的联络和布置工作。

(四)车辆组织组

组长:___

副组长:___

成员:___、___和局属单位各党支部书记

主要职责:负责整个主题活动的车辆租用、车辆引导和乘座人员分配等工作。

(五)安全保卫组

组长:___

副组长:___

成员:___、___、___及局属单位负责人

主要职责:负责整个主题活动的安全隐患预测预防和警戒保卫等工作。

(六)宣传报道组

组长:___

副组长:___

成员:___、___、___

主要职责:负责表彰通报的文件起草,党课材料的准备,负责整个主题活动的宣传报道、摄相摄影、音响设备保障和党旗、主题横幅制作等工作,力争在市级以上报刊或网站上发表主题活动新闻稿件。

六、相关要求

(一)服从统一调度安排。此次活动参加的人员比较多,组织难度较大,要求所有参加活动的人员一切行动听指挥,严格服从安排,统一调度,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二)全员整齐着装。庆祝建党活动是一项严肃庄重的政治任务,要求全局系统在编在岗的党员必须响应号召、服从大局,克服个人困难,自觉参加此次主题党日活动,不得随意缺席,按要求着装整齐,准时参加。

(三)做好宣传报道。对主题活动的强化宣传,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加强报道,力争在市级以上刊物或网站发表相关新闻报道。要注重挖掘身边的先进个人和典型事迹,及时总结、宣传,通过抓点带面,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

弘扬红色文化 构建特色校园 篇13

摘要:课题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入手,重抓精神文化建设,强化“立德树人”,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全体课题组成员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预设目标全部实现。建立起了以德育文化为龙头,以校本课程为主线,以家校合作为平台,以社团活动为主渠道,以节日、主题等活动为基础,以环境文化和校外德育为补充的大德育教育格局,校园环境大为改善,育人功能充分释放,做到了“三声(读书声、歌声、呐喊声)满校园、三能(学能、体能、技能)促成长”。教研文化深入开展,“生本教育”取得重大进展,人文、生态、活力魅力逐步显现。承办了全市特色现场会;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实践基地”、“全国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基地”、“全国家长学校示范校”等多项荣誉称号;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学会网站、河北教育等多家媒体刊载了我校文化建设经验。

一、课题研究综述

十年学校靠团队,百年学校靠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永恒动力,是办学成功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各地教育机构、各类学校都在积极探讨、研究、实践,在一些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产生了一些较好的办学经验

和办学模式。然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却发展相对滞后,校园文化建设进度缓慢,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结合实际不紧密、有效创新不够等问题和不足。另外,学生中独生子女居逐年增多,学生自私自利严重,留守儿童问题突出,目前,张北中小学的留守儿童或母亲一人照料的学生现有1200余人,比例达40以上,有的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已达到近70%,怎么教育好这些学生,这是教育面临的中大考验,如何避免“5+2”=0教育怪像,校园文化建设首当其冲。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行为规范产生深刻影响。长期处在优良校园文化中的师生,会形成正确和高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能够陶冶师生的情操,激发人们开拓进取、积极上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另外,从我校实际看,我校于2009年由原东关街小学和东大街小学合并而成,学校是新的,教师既有原来两校的老师,也有新加入的教师,急需融合。原东关街小学是城镇小学,学生主要是打工子女和东关村的,而原东大街小学办学很好,学生主要集中在县城中心区,多为上班族和干部家庭,行为习惯等急需互融。虽然我们有了大楼,但还缺少大师,还未形成和谐大气的校园文化。特别是我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班由原来的32个增至了现在的48个,在校学生从原来的2300多人增至了现在的2900多人,学校管理难度加大,教师水平层次不齐,学校承载力日益加大,急需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品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1、优化校园静态环境。通过建立文化走廊、班级文化墙,美化、绿化校园等方式,打造节点,构建一个高品味的、富有学校自身特色的优雅的校园环境,努力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2、丰富师生活动文化。认真结合每一个节日,积极开展各种校级、班级活动,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师生的精神境界。精心开辟第二课堂。通过开展兴趣小组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特长,陶冶学生的性情,锻铸学生的品格。

3、建立自己的特色文化。建立家长学校,加强家校、校校合作,赢得家长和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让家长参与学校建设和管理。依据地域和校情构建适合学校发展的特色节日,推进特色办学,形成自己的品牌。

4、提升师生精神境界。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严格管理,通过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德育建设,大力开展红色教育,大力表扬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个人,树立学习榜样,形成爱生敬业、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和校园精神。

5、强化校园教研文化。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科教学的紧密结合,通过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加强岗位大练兵,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形成浓郁的校园教研文化。

(二)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1、努力构建一个高品味、富有学校自身特色的优雅校园环境,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利用文化走

廊、班级文化墙、小广播、橱窗、板报、展板等多重阵地,大力开展绿化、美化等,让校园成为“花园”,实现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让校园迸发出强大的育人功能。

2、丰富艺体活动,创造多彩的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快乐成长。①开展好安全法制教育,构建“领导带班—教师护导—安全小卫士—班级管理志愿者”四级安全管理网络,成立家长“护卫队”,建立平安卡,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造平安绿洲。②坚持做到“天天有歌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每天增加一节活动类课程,用于安排读书活动、班级活动和张北历史文化、安全教育等校本活动。启动“国学经典进课堂”,大力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③精心开辟第二课堂,推进社团活动深入开展,大力推进特色学校创建。④利用“闲暇教育”、节日、主题等活动,实现“三声(读书声、歌声、呐喊声)满校园、三能(学能、体能、技能)促成长”,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3、强化特色文化创建,打造特色品牌,为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打下良好基础。①成立“家长学校”、组建“家长委员会”,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②加强外出学习交流,与市内名校结对子,建立手拉手关系,增进交流、合作。③打造特色社团,做大做强艺体教育,争取能让更多的学生参加省、市、县级各种大赛,逐渐形成特色文化强项。④建立学校自己的节日文化,例如:读书节、班主任节等。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科教学紧密的结合,促进各门学

科教学功能释放。①加大对教师现代化技能的掌握,争取人人都会做课件,人人都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都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教学中的作用,使教育的内容更具体、更丰富。②加强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努力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生本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品质,使课堂更加高效。③结合我县历史文化和学校实际,努力开发校本课程,使学校的校本课程逐渐形成系列,形成特色。

三、课题研究方法及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将运用于课题论证、设计、实施及结题的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重视吸收先进地区、学校最新研究成果,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和较好的操作方法及办学模式。

2、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查,了解、分析校园文化建设资源,以及影响校园文化深层次发展的诸多因素,为课题研究提供对策。

3、行动研究法。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新机制,组织全体师生、家长参与共建,并及时分析比较,去粗取精,为学校特色发展和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探索有效路径。

4、观察记录法。在课题研究期间,经常对学生的言、行进行有目的地观察并定期做好记录,了解学生在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不同时期,学生道德行为的具体情况,指导下阶段工作。

5、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法对每一阶段及时总结,将

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阶段成果和终端成果。

(二)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2月)建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及科研团队,开始争跑资金,着手布置墙体校园文化。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3年12月)

1、组织实施研究,召开实验研究研讨会

2、购置音体美等各种器材设备,精心布置墙体文化,装备专业教室,建设一流的育人环境。

3、全面开展课题研究,组织理论学习、研讨工作。

4、从本校历史、人文、自然、信息的实际出发,灵活开掘、有效地整合运用校园文化德育资源,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学校德育的整体水平。

5、以德育为抓手,加强立德树人,通过成立“家长学校”,开展“闲暇教育”、“三生教育”,拓展校外德育实践基地,认真组织开展各种主题教育,精心开辟第二课堂,创新星级管理等,积极营造文明、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6、加强教学教研,大力推进课改,探索生本教育,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着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7、完成中期研究报告,收集好资料,及时整理、统计、分析,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果。

第三阶段:总结验收(2014年1月—2014年6月)收集整理全部材料,形成文字材料并写出报告,聘请有关领

导验收。

四、课题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

为加强课题研究组织管理,对不能参与课题研究的部分人员进行了调整,加入了部分骨干教师,明确了各自分工,并召开了开题会。

(二)实施阶段

1、壮实课题研究团队。成立了以副校长为组长,三位校长为指导团队,德育主任为副组长的校园文化课题研究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德育主任兼任。德育处重点负责抓校园静态环境、活动文化、家长学校建立,少先队负责抓第二课堂、特色节日文化建立等,教导处负责教学文化,办公室负责制度文化,聘请了张北一中、二台镇中学、察哈尔小学三所学校的校长为课题研究顾问,这三位校长曾担任过师范路小学的校长、书记和副校长,对学校工作特别熟悉,也是校园文化建设、家长学校建设建、生本教育方面的县内知名专家,确保校园文化建设深层次发展。

2、制定完善制度,有效保证课题研究。我校制订了《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绿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家长学校建设制度》、《班级文化布置评比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有效保障了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3、加强成员培训,全力提升队伍理念。我校先后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和班主任队伍到北京康乐里小学、朝阳区小学、江苏南

通第二师范附属小学等全国知名文化建设先进校和张家口市桥东卫华小学、宣化工业街小学、涿鹿实验小学、完全实验小学等30多所市内小学参观学习,课题主持人跟随县教育局赴北京师范大学参加“全国中小学特色构建高级研修班”培训,组织课题组成员从网上学习先进理念和有效操作方法,定期开展研讨交流,校园文化建设新理念逐渐深入课题组成员内心。

4、大力开展研究,力求取得实效。在课题主持人的规划、带领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全校教师全部参与其中,大力共建。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各种制度逐步完善,活动丰富多彩,建立起来读书节、艺术节等自己的特色节日,大力开展“三生教育”和“闲暇教育”,努力打造第二课堂,成立了各种社团,社团开始向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同时大力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全力实施“生本教育”,家长学校建设也取得丰硕成果,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水平一年一个台阶,取得了长足发展,实现了巨大跨越。

(三)总结阶段

经过认真总结梳理,我们信息的看到,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实质性成果,荣获诸多国家、省、市级荣誉,校园环境大为改善,育人功能有力增强,内涵不断丰富,已出版校刊三类:《家长学校报》、《教务交流》、《七色光》三种,校本课程由《元中都史话》发展到了每个社团都出版活动教材,同时编印了《年刊》。但同时也意识到:我们的校园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需要继续深化发展,距离名校还有一定的路要走。

五、课题研究主要成果

(一)校园环境大为改善

依据办学目标和发展愿景,从学生发展环境和学生综合素质入手,以“文化品位、现代气息、人文精神”为着眼点,精心布置校园静态环境,做到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香,冬有绿”。学校购买了雕刻机,全体教师自己动手布置,大大节约了成本,同时也保证了学校理念体现和布置质量,一至三层主题分别为:文明礼仪篇、家乡文化篇、感恩励志篇;各班门口都设置了一块班级文化墙,后黑板报不再写粉笔字,两块园地全部学生自己设计,自己布置,定期更换内容,彰显班级个性,体现班级特色。院内装点各种雕塑,书写励志标语,打造精品节点,通过精心点缀,使整个校园变成了公园,实现了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能育人,散发出了迷人的教育魅力,迸发出了强大的育人功能,把学校建成了绿色校园、育人乐园、温馨家园。

(二)校园安全工作成效显著

实行了校园内、楼内“一条线”行走制度。把法制教育课纳入班级课程表,由安保人员专职上,每周一节,做到了计划、教材、课时、作业四落实。聘请了法制副校长,建立了“领导带班——教师护导——安全小卫士——班级管理志愿者”四级安全管理体系,实行了错时放学、师生分门上下学、放学临时限行,建立平安卡等措施。把安全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每学期举办一次校园安全及养成教育知识大赛和消防安全演练,定期邀请县交警队和疾控中心举办交通、食品等主题知识讲座。把应急

逃生演练纳入校本课程,每周一次。2011年我校承办了全县安全工作现场会,并进行了典型发言;学校安全管理经验被人民日报下设期刊《平安校园》第7期发表。

(三)家长学校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1、加强对家长的培训。我校自2010年开办家长学校以来,对家长进行了大量的培训,培训的主要途径有五个方面:一是从本校选择部分优秀教师结合学校教材,创新内容,适时利用家长会等途径对家长进行教育;二是邀请县内外家庭教育专家到校进行讲座;三是利用家长会和教育开放周,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给全体家长播放全国著名专家的家庭教育理念;四是刊印《家长学校报》,让家长及时关注学校发展动态,了解最先进的的育子方法;五是从家长和兄弟学校中聘请一些育子成功的经验验人士,现身说法;六是利用学校网站、校讯通等现代化媒体,让家长关注学校、了解孩子和家庭教育新理念。以上六种途径实用性最小的是第一种,因为大部分家长忙于工作,学校不能强行占用家长时间。第二种方式比较耗费人力、财力,不适宜长久开展。第三种到第六种方法是我校探索至今最实用、最有效的途径,通过“捆绑使用”,减少了占用家长的时间,同时也实现了对家长的常态化教育,满足了不同文化程度、从事不同工作家长的需求,尤其对留守儿童的家长(爷爷、奶奶等)起到了巨大的教育作用,家长现身说法和生动的视频教育事例让教育效果明显提升。

2、建立了现代化沟通平台。现在我们建立校讯通、校园网、家长委员会QQ群等多种家校合作平台,公布校长办公室电话、手机、邮箱等个人信息,畅通了家长诉求渠道,实现了家长与校长直接对话交流。半月出版一期《家长学校报》和《七色光》,使学生和家长的优秀作品走进了千家万户,让家长及时了解到了学校发展动态,学到了部分家长和新时期最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

3、大力举办教育开放周。每学期举办1—2次家长开放周,邀请家长进课堂听课,开放学校特色展室,参观校园文化建设,展示学校办学思想,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孩子的能力、特长、兴趣等。

4、让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学校的各种节日庆典、各类比赛,都要邀请家长做评委参与观摩。学校还经常分年级邀请家长来校参加一些理、情、趣相结合的活动,体味亲情,相互交流,增强合力。如:为汶川地震捐款、“共建美丽张北”签名活动等。

5、开办实效家长论坛。每学期都要举办家长论坛,每次论坛主题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2011年的主题是“让优秀成为习惯”,2012年的主题是“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2013年的主题是“让孩子做一个文明诚信的人”。每次论坛后都要把收到家教论文评出不同的奖项,并把得奖论文发布到校园网和刊发在《家长学校报》上,供全体家长互学、互鉴,共同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6、开展特色家庭评选。每学年学校举行一次特色家庭评选表彰活动。特色家庭设文明家庭、书香家庭、健康家庭、才艺家庭等项目,每个家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愿申报,由班级、学校两

级家委会负责审批。每学期都要表彰关心和支持学校工作的优秀家长,为全体家长树立起了学习的标杆。

7、成立了“家长护卫队”。从2012年开始我校成立“家长护卫队”,通过倡议把热心家长纳入到护卫队,由家长学校常委安排部署值班,每天坚持4名家长戴上袖章到校门口配合安保科人员参与限行和交通管制,严格检查家长各种车辆停放区域和秩序,禁止拼车和学生乘坐“三无”车辆,实现了家长管理家长。

(四)社团活动实现特色化、专业化发展

经过近三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突破了社团建设“七大瓶颈”问题,使学校的社团由原来的音乐一枝独秀,发展到现在的各类社团全面开花;由原来的个别学生参加,发展到今天的学生个个有项目、人人都参与。现在全校2800多名学生全部参与,共成立80多个社团、每周两节,学生全部免费参与。社团活动成为了每个孩子张扬个性的绚丽舞台,成为了每位教师挥洒才艺的智慧空间,社团活动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一是解决了器材。师范路小学通过统一购置、接受捐赠、自己购买三种方式进行解决。在县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又自筹20多万元,先后购置了300多个空竹、200个堂鼓、100个葫芦丝、25架古筝、10套架子鼓、8架电子琴和其他部分专业设备,解决了学校特色社团的需要。同时动员社会力量,捐赠了乒乓球台、多媒体音响设备。动员家长支持,学生自己购买活动器材,如:橡皮泥、毛线等,保证了多数社团活动所需。另外学校还与开设同科目社团的临近兄弟学校共享资源,弥补了部分设备的不足。

但毕竟个别器材比较昂贵,学校没有能力配齐,例如架子鼓,社团共有20多人,学生全上不了手,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实施分层教学。让初学者先在小军鼓上操作,等鼓点记熟以后,开始上架子鼓训练,既缓解了器材紧张,也实现了有效教学。

二是解决了师资。师范路小学社团通过四种方式解决了带团教师问题。第一种方式是学校在岗教师每人都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带一个社团。音体美教师各带一个特色班,没有特长的教师通过上网学习、同事帮助等途径,努力挖掘潜力,培养特长,逐步成为了双师型教师。第二种方式是邀请社会上有专长、愿意奉献的热心人士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学校首先想到了张北空竹协会的老爷爷,他们大部分是离休教师或干部,闲赋在家,事不多,爱孩子,与学校又有不解的情缘,于是便邀请他们前来任教,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后来经过他们联系,学校又聘请到了张北“夕阳红”艺术团精通京剧、太极的老师,后来一些街头艺人也都纷纷走进了校园,成为了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第三种方式是与兄弟学校共享教师资源。通过走课方式解决了学校部分特色社团的专业教师,如:古筝、架子鼓等。这些教师也比较容易请到,学校几乎不用花钱,因为他们也带着自己的辅导班,需要生源,这样正好各取所需,还为学校培养了很多尖子人才,利于学校社团出成果。第四种方式是动员家长参与社团指导。个别有特长的家长在家事少或是上班不是很忙,学校进过摸排,重点从家长学校委员会中聘请了8位,既树立了他们在家长中的威信,也更进一步促进了家校共建。

三是解决了课程。按照综合实践活动课“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实施”的要求,学校把社团活动作为校本课程开发,每周两节,保证了时间。同时还对部分课程进行调整,例如:堂鼓,它的特点就是只要人数众多,把鼓点敲好,气势就会出来,它不需要太多花样。它的性质和对它的要求决定了它的乏味,所以时间一久,就会出现教师没得教,学生不想学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对课程实施改革,每个学期只安排一个年级的堂鼓课,这样两年下来,中高年级至少五六百人就都会掌握鼓点和基本动作,需要大型展演时,把学生拉出来整合两三天就能整齐划一。2011年,全县教职工运动会,师范路小学的威风锣鼓500多人,气势恢弘,实际训练了也就不到一周。正是由于我们的这种课程安排,也保证了堂鼓充足的后备力量。

四是解决了教材。学校同时根据社团实际,要求教师整理自己的计划、培养目标、教学内容,记录活动过程,形成文字资料;鼓励教师上网查阅资料,购买相关书籍(学校报销),寻找丰富教授内容,并按教材思路进行补充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的校本化的教材蓝本,以便自己或他人借鉴使用,现在已编印《抖空竹》、《威风锣鼓》等校本教材50多种。

五是解决了场地。为了让80多个社团全部都有活动场地,学校开放所有教室、专用教室,想尽办法满足,目前,除了办公室、仪器室、器材室没有占用,其余的全部安排为社团活动场所。个别人数少的社团,两个项目在同一个教室上,例如剪纸和十字绣,这样场地就得到了有效解决。同时,为应对特殊天气,室外

活动的社团,都安排了临时应急场所,如备用教室、门厅等可利用的空间。

六是加强了科目管理。一是对趣味性不强的项目实行淘汰制。凡是不足10人的社团,将自动取消,教师也就没有了工作量,同时对于发展较好的项目,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奖励。二是实行双选和单选制。每学期开学时,教师将自己拟带的社团提前公布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音体美及外聘教师成立的特色社团实行双向选择,限定名额,如每个班空竹10人、功夫扇2人、京剧1人、古筝1人等等。学生报名后,经过专业老师筛选,择优录取;没有选上的学生则回年级参加任课教师带领的兴趣类社团。其他教师成立的社团实行单选制,按学生报名进行组团。双向选择项目从一开始确定人员后就不再变动,随着学习的深入适时进行淘汰、补充,保证梯队人才建设。主要是因为这些项目需要时间保证才能出成绩,尤其是弦乐。人员固定后精心培养二至三年,就能组团演出,向社会展示成果。学校也不必再为参加春晚或为各种活动展演而大伤脑经,大费人力、物力、财力。

七是用制度保证效果。为解决教师出工不出力等问题,学校制订了一系列制度,强化过程管理,保证了社团的健康发展。一是把社团活动的课时计入教师工作量,与绩效工资、年终考核挂钩。二是把社团活动纳入班级量化管理,与班主任津贴和评选优秀班集体、优秀班主任相联系。四是以竞赛助推社团深入发展。学期中和学期末各竞赛一次,德育处出方案,首席教师负责,教师共同组织比赛,结果报德育处,全校升旗仪式颁发奖状进行表

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五是制定社团活动考核办法,引入家长评价机制,让家长委员会评价社团活动、评价教师。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共同组成考核小组,给每一位教师的社团活动打分,考核项目作为个人年终考核项目的一部分,权重分占5%。这样与切身利益挂钩的做法,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使教师带团热情高涨,努力学本领,认真谋划趣味性较强的项目,保证了上课质量,让社团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平台,同时也让社团活动成为特色学校建设的引擎。

(五)强化教研活动,课改纵深推进

1、借力课题研究。借助“十二五”课题立项之年,依据办学目标一,共申报了12项课题,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5项,市级课题5项,全校所有教师都参与了课题研究。归结起来只有四个方面:一是文化建设,二是有效教学,三是校本课程,四是家长学校,这四个方面也是我校尽全力打造的方面,有力助推了课题研究,带动了学校发展。

2、提升教师素质。与北京康乐里小学、市下东营和市东风小学、宣化阁西街小学建立了长期合作共建关系。坚持每学期每人外出学习一次,教师外出学习回来后先根据外地经验和自身感悟做一节展示课,再进行学习汇报,促使教师深刻反思,有目的地查找差距,补短板,自觉加强了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校内实行“人人讲课、人人听课、人人评课”和中层领导承包责任制,每周都安排8—10人作课,每学期,每人至少作两节示范课,同时加强年轻教师培养力度,30岁以下的教师每学期至少作三节,并且要

送教下乡,高强度的教研交流,常态化的教研机制,大力促进了教师个人素质的迅速提升。

3、全力推进课改。2012年,我校全面实施“生本教育”,为每一位教师购买了《教育激扬生命》、《春意来,草自青》、《教育走向生本》等生本教育专著和500多盘支玉恒、吴正宪等10多位全国名师的课堂实录光盘,利用每周一组织全体教师分科观看,每年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封闭式考试,大力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并结合学校实际编写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生本教育读本。选派首席教师和学校骨干力量先后到江苏、吉林聆听了“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的讲座,现场观摩了多节课堂教学模式,并与江苏南通第二师范附属小学结成了对子,定期开展教研交流。严格落实集体备课制度,不断提高前置性作业质量,大力开展教研交流,创新开展小组合作探究,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自己的教学模式,并投入部分资金对取得成果的教师大力奖励,有力激发了全体教师钻研课改的热情,学校及时总结经验编印成《教学研究》,每两周一期印发到每一位教师手中,供大家共同鉴赏提高,实现了教学相长。

4、强化硬件保证。2011年,我校全部实现班班通,宽带全部入教室,2012年学校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了一台笔记本电脑,现代化、信息化教学进度不断加快,现在我校全体教师都会制作课件,建立起了自己的电子教案、课件、试卷等教学资源库,实现了资源有效利用整合,减轻了教师工作量,让教师腾出更多时间钻研教学改革。

(六)收获荣誉及发表论文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经过全体课题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催化了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学校文化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1、学校收获了一些重大荣誉。我校从2010年至今先后被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关工委、全国妇联、省教育厅等评为“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实践基地”、“全国百所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研究基地”、“全国家长学校示范校”、“中国校园媒体建设百佳示范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单位”、“河北省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示范学校”、“河北省网络与绩效研究项目试验校”、“河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先进单位”、“张家口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市首批五星级学校”、“全市首批特色学校文化建设基地”、“全市第二批书香校园”、“全市第三批花园式校园”等多项荣誉称号。

2、文化建设经验被多家主流媒体刊播。2011年,我校的社团活动在《中国教育报》第7961号第二版《每日传真》栏目头条刊登;《把学校办成孩子向往的乐园》在《中小学校长》2011年11月份专刊二发表;安全管理经验被人民日报下设期刊《平安校园》第7期发表;《浅谈家庭教育对高效课堂教学的渗透与作用》在《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版第6期发表。2012年,《中国教育报》第8361号第一版介绍河北整体教育发展文章《燕赵雄风啸太行》专门插配了我校的威风锣鼓社团活动照片;中国教育学会校园文化研究分会网站有三篇关于我校的文章介绍;《中

国学校文化年鉴2012》彩插第18页全面介绍了学校办学经验;《张北县师范路小学创新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中小学校长》2012第6期和人民日报《时代先锋》第2版上刊发刊发,《让家长与孩子同享快乐》在《河北教育》德育版第23期刊发。2013年,《构建自己的文化,把学校办成孩子向往的乐园》在《华夏教师》第5期发表,《举文化育人大旗,走内涵发展之路》在《华夏教师》和《张家口市首届学校文化建设校长论坛文集》中发表;《小空竹演绎大精彩》在河北教育第7期发表;《创新家校合作模式,亲子共享成长快乐》在省教育主办的《河北家长学校》第3期发表;学校知名度不断扩大。

六、课题研究中的反思及今后的设想

1、校园文化整体建设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距离打造出全省乃至全国名校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校园环境文化,尤其是功能教室墙体文化个别地方还不够精细。

3、“闲暇教育”和家长学校工作还需进一步深化,需要大力营造家校共建氛围。

5、节日文化需进一步做大做强。

6、“生本课堂”还没有出现优秀成果,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例如:①班容量大,学困生不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不动笔练习,老师课堂上无法一一顾及。②对少数性格内向或“不先学”的学生,怎样引导他们融入现在的学习模式,还有待于我们进一 19

步思考和解决。③小组评价制度还不健全。

针对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的设想是:

1、继续深化研究,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和评价方法,针对新形势下的新问题,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提高实效。

2、大力种植花草树木,规划“园地”,例如:玫瑰园、丁香园等,做石雕、凉亭、喷泉等,打造精品节点。

3、进一步挖掘开发家长学校教育资源,优化家长学校教育环境,改变家长“重智轻德”、“分数第一”的思想观念,创新家校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充分开拓家校教育空间。

4、继续坚持开展艺术节、读书节等活动,深化节日文化,并结合家乡资源和学校实际建立蔬菜节、班主任节等。

5、创新方式对“闲暇教育”和“寒暑假情景作业单”进行落实考核,确实促进学生加强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亲人、爱校园的高尚情感。

6、深化“生本课堂”教学,积极探索新模式,继续巩固扩大成果,培育一批省市知名教学能手、教学专家。

上一篇:残联全国爱耳日活动方案下一篇: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六年级班主任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