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依法治国练习题答案

2024-07-05

全面依法治国练习题答案(通用8篇)

全面依法治国练习题答案 篇1

A.完善执法程序

2、(单选题)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的重大意义是()。

B.有利于强化权责一致,有利于强化依法决策,有利于强化决策评估,有利于强化责任追究

3、(单选题)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依法治理,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依法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会问题。

A.多层次多领域

4、(单选题)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执法

C.综合

5、(单选题)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有效途径是()。

D.综合执法

6、(单选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B.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7、(单选题)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的重点是()。

D.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

8、(单选题)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重要手段是()。

A.政务公开

9、(单选题)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特点提高法治教育的()。

B.实践性

10、(单选题)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牢固树立()观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D.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

11、(单选题)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出的新的重大任务是()。

A.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12、(单选题)“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即建立健全(),畅通群众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法律渠道。

B.社会矛盾预警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协商沟通机制、救济救助机制

13、(单选题)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讨论决定。

C.党中央

14、(单选题)按照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部署和要求,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要按照()的原则,着力抓好执法改革。

A.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

15、(单选题)全面贯彻()裁判规则,认定案件事实必须以证据为根据,认定有罪必须达到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对定罪证据不足的案件必须坚持疑罪从无的原则。

D.证据

16、(单选题)我国的诉讼制度以()为中心。

C.审判

17、(单选题)明确立法权力边界,从()上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

D.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

18、(单选题)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加快完善体现()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害。

B.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

19、(单选题)建立()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B.宪法宣誓

20、(单选题)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在司法调解、司法听证、涉诉信访等司法活动中保障()参与。B.人民群众

21、(多选题)下列选项可以推行跨部门综合执法的是()。

A.食品药品安全 B.工商质检 C.公共卫生 D.安全生产

22、(多选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为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应从哪些方面着手?()

A.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B.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发挥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高举民族大团结旗帜,依法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宗教等因素的社会问题

C.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构建对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体系,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落实领导责任制

D.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牢固树立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观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23、(多选题)如何完善法院审级制度?()

A.上级法院特别是高级法院重在发挥审判监督职能,维护裁判权威,统一辖区内的法律适用

B.充分发挥一审在查明事实、适用法律、定分止争中的主导作用 C.二审重在解决事实法律争议、实现二审终审

D.强化最高人民法院对全国法院统一司法尺度和监督指导的职能

24、(多选题)为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在国民教育领域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A.从制度建设上确保法治教育成为国民教育体系重要内容 B.营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的良好环境 C.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特点提高法治教育的实践性

25、(多选题)为什么要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A.建设法治社会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 B.建设法治社会是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重要支撑 C.建设法治社会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重要内容

26、(多选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司法改革作出了具体部署,保障司法公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减少对司法活动的干预,强化监督机制

C.努力提高司法工作者的素质,加快司法职业化建设

D.落实司法制度整体结构上的改革措施,确保地方司法机关的独立地位

27、(多选题)怎样优化司法职权配置?()

A.改革司法机关人财物管理体制,探索实行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检察权相分离

B.完善刑罚执行制度,统一刑罚执行体制

C.健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

D.推动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试点

28、(多选题)如何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A.用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社会氛围的形成 B.用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引领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社会氛围的形成 C.用提高违法成本推动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社会氛围的形成 D.用领导干部带头守法带动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社会氛围的形成

29、(多选题)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具体任务包括下列哪些?()

A.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B.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C.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D.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30、(多选题)如何明确司法机关内部各层级权限,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A.要明确司法机关上下级之间的职责权限 B.健全完善各项内部监督制度

C.要明确同一司法机关内部人员的职责权限

D.建立司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

31、(多选题)如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A.完善法律草案表决程序,对重要条款可以单独表决

B.加强人大对立法工作的组织协调,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健全向下级人大征询立法意见机制,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推进立法精细化

C.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开展立法协商,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探索建立有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专家学者等对立法中涉及的重大利益调整论证咨询机制

32、(多选题)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的意义有哪些?()

A.有利于强化依法决策

B.有利于强化决策评估

C.有利于强化责任追究

D.有利于强化权责一致

33、(多选题)强化对行政权力制约,要加强对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的监督制约,实行(),严格实行轮岗制度,强化内容流程控制。A.分岗设权

B.分事行权 D.分级授权

34、(多选题)全面落实推进严格司法的工作要求有哪些?()

A.提高推进严格司法的能力 B.发扬敢于严格司法的精神 C.健全保障严格司法的机制

35、(多选题)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

A.创新执法体制 B.严格执法责任 C.完善执法程序 D.推进综合执法

36、(判断题)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是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答案:对

37、(判断题)优化司法职权配置,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答案:错

38、(判断题)建立健全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答案:错

39、(判断题)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答案:对

40、(判断题)“完善刑罚执行制度,统一刑罚执行体制”的要求,实现不同种类刑罚执行之间的协调一致、相互衔接,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刑罚教育人、改造人的功能,保障罪犯的合法权益,实现刑罚惩罚、预防犯罪的目的。答案:对

41、(判断题)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外在要求。答案:错

42、(判断题)在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检、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文化旅游、资源环境、农林水利、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海洋渔业等领域内推行综合执法,有条件的领域可以推行跨部门综合执法。答案:对

43、(判断题)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答案:对

44、(判断题)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有利于强化权责一致,有利于强化依法决策,有利于强化决策评估,有利于强化责任追究。答案:对

45、(判断题)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答案:对

46、(判断题)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答案:对

47、(判断题)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答案:对

48、(判断题)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六项具体任务。答案:对

49、(判断题)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答案:对

全面依法治国练习题答案 篇2

国》考试答案

注意:题目顺序和选项顺序会有不同,请注意核对具体选项!

1.(单选题).(4分)中共中央全会是由中央政治局举办的,通常每一届召开(C)次全会。A.一 B.三 C.七 D.五

2.(单选题).(4分)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D)。A.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B.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C.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单选题).(4分)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提高领导干部的(B),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A.法治思维和严格执法的能力 B.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 C.法治思维和科学立法的能力 D.法治思维和公正司法的能力

4.(单选题).(4分)在我国,司法权包括(D)。A.检察权和处分权 B.侦查权和调查权 C.调查权和处分权 D.审判权和检察权

5.(单选题).(4分)提出将“依法治国”作为治国方略的会议是(C)。A.十八大 B.十七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6.(单选题).(4分)我国行使宪法解释权的机关是(D)。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大法工委 C.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 D.全国人大常委会

7.(单选题).(4分)十八届四中全会上参会的中央委员共(A)人。A.199 B.399 C.299 D.99

8.(单选题).(4分)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文件是(A)。A.《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D.《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9.(单选题).(4分)确定政府结构领导人名单的中共中央全会是(C)。A.一中全会 B.五中全会 C.二中全会 D.三中全会

10.(单选题).(4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B)先行。A.司法 B.立法 C.执法 D.守法

11.(多选题).(3分)以下选项中,属于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的是(ABCD)。A.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B.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C.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D.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12.(多选题).(3分)十八届四中全会涉及的人事方面的变化是(ABC)。A.确认开除三位中央委员的党籍 B.确认三位替补的中央委员

C.确认开除三位中央候补委员的党籍 D.开除六位中央委员的党籍

13.(多选题).(3分)以下选项中,对于法治方式的理解正确的是(ABD)。A.法治方式需要对法律法规有扎实的了解

B.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都是考察干部的具体要求

C.法治思维是法治方式实际作用于人的行为的外在表现 D.法治思维影响和决定着法治方式

14.(多选题).(3分)以下案例中,能体现政府运用法治思维达成好的行为效果的是(ACD)。A.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审批局成立,实现一个公章管审批 B.18世纪晚期,英国政府按上船人数给运费 C.我国将醉酒驾驶纳入刑法

D.北京市从2011年起实施以摇号方式分配车辆指标的措施

15.(多选题).(3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是(ABCD)。A.违法必究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有法可依

16.(多选题).(3分)关于四中全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CD)。A.召开时间一般是在下半年 B.主题还涉及到国民经济规划

C.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是依法治国 D.主题一般是党建

17.(多选题).(3分)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这些重大任务主要包括(ABCD)。

A.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B.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C.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D.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

18.(多选题).(3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要把(ACD)的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A.公开 B.及时 C.公平D.公正

19.(多选题).(3分)我国法治队伍的建设要求是(ABC)。A.职业化 B.专业化 C.正规化 D.多样化

20.(多选题).(3分)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包括(ABCD)。A.风险评估 B.专家论证 C.公众参与 D.合法性审查

21.(判断题).(3分)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列席人员包括中纪委、常委会委员和其他一些领导同志和代表。(√)

22.(判断题).(3分)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探索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

23.(判断题).(3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24.(判断题).(3分)法院的领导只能负责行政工作,不能参与办案。(×)

25.(判断题).(3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发挥执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高执法效率这个关键。(×)

26.(判断题).(3分)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27.(判断题).(3分)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28.(判断题).(3分)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

29.(判断题).(3分)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需要完善法律职业准入制度,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善职业保障体系。(√)

全面依法治国练习题答案 篇3

单选题

1.行政许可由_____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行使。回答:正确

1.A

2.B

3.C

4.D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具有行政管理权的具有行政许可权的各级人民政府的2.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______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回答:正确

1.A

2.B

3.C

4.D行政管理行政收费行政审批管理公共事务

3.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______实施行政许可。回答:正确

1.A

2.B

3.C其他行政机关其他国家机关有关企业、事业组织

4.D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社会团体

4.经国务院批准,______人民政府根据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许可权。回答:正确

1.A

2.B

3.C

4.D较大的市设区的市县级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

5.专业技术组织及其有关人员对所实施的检验、检测、检疫结论承担______。回答:正确

1.A

2.B

3.C

4.D技术责任行政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

6.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但是,______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回答:正确

1.A

2.B

3.C法律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政府法规

4.D行政规章

7.行政机关提供______文本,不得收费。回答:正确

1.A

2.B

3.C

4.D行政许可决定书行政许可证书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行政许可申请书

8.关于行政许可听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回答:正确

1.A

2.B

3.C

4.D

9.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不予受理或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回答:正确

行政机关可以根据听证笔录,结合实际情况作出行政许可决定行政机关应当指定行政机关法制机构负责人为听证主持人听证一律公开举行申请人、利害关系人认为听证主持人与该行政许可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

1.A

2.B

3.C罚款行政拘留警告

4.D罚金

10.作出许可决定的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责令改正。回答:正确

1.A权力机关

2.B监察机关

3.C检察机关

4.D司法机关

11.行政机关根据()的规定,对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定期检查。回答:正确

1.A法律、法规

2.B法律、行政法规

3.C国务院

4.D省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

12.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回答:正确

1.A法定的程序和期限

2.B法定的条件和标准

3.C法定的范围和内容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备、设施进行

4.D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

13.关于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的原则,说法错误的是()。回答:正确

1.A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

2.B应当遵循便民的原则

3.C应当遵循协调的原则

4.D应当遵循公开的原则

14.行政许可的实施和结果,除涉及什么外,应当公开()。

1.A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

2.B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商业秘密

3.C商业机密、个人档案、国家保密

4.D公民隐私、商业机密、国家内部文件

15.我国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回答:正确

1.A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B最高人民法院

3.C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治协商大会

全面依法治国练习题答案 篇4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那种“一个领导一个想法,一个领导一个提法,一个领导一个搞法”的执政思路,在现实生活中还严重存在,有的决策项目成为让百姓抱怨、国家买单的“烂摊子”。克服随意决策的现象,需要()A.立法机关完善相关法律,确保有法可依 B.对人民群众的意见完全采纳

C.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严格依法行政

D.切实做好普法教育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

2.一位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发现几名小摊贩占道经营小商品,不仅影响了附近商店的正常营业,而且路人也行走不便。作为执法人员应该()A.网开一面,对小摊贩的经营给予同情和理解 B.没收小摊贩的商品和经营所得 C.罚款后任小摊贩继续摆摊经营 D.讲清道理,依法办事 3.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

()①维护公民的特权 ②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贯彻依法治国的原则 ④保障人权,推动民主法制建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做法体现科学民主决策的是

()①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②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③让公民成为直接决策者 ④政府决策是否科学关系国计民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漫画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是

()

A.大力提高政府及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水平B.大力发展基层民主 C.建立健全问责制度 D.不断树立政府权威

李克强总理指出,“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在提到依法行政时,明确要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李克强指出,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据此回答6~7题。6.有权不可任性是()A.不依法办事,没有把手中的权力用到为人民服务上 B.行政效率低下,管理方法落后 C.滥用权力,以权谋私 D.没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7.有权不可任性。这要求领导干部()①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

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捍卫人民的利益 ③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④加强立法工作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8.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下列行为中,属于政府依法行政的有()①江苏邳州某政府在征地时,向一些抵制征地的村民嘴

里灌猪屎 ②某市政府强制征用农民土地 ③某省环保局依法关闭污染严重的企业 ④某地工商

部门依法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发布之前,工作小组高度重视社会各方的意见,本着尽可能充分吸收吸纳的原则,对《意见》修改完善,共修改了190多处。此做法()①是政府审慎行使权力的表现

②是政府坚持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表现 ③表明政府决策尊重民意

④说明只要是公众意见政府就要吸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就要做到()①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②不断扩大行政权力 ③不断提高行政执法能力 ④减少对行政权力的制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11.2015年12月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提出要推

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并对规范行政决策给出了具体措施。北京市推进依法行政

工作领导

小组办公室组织的2015区政府行政决策案例评审会。会上,北京市各区政府将其重大行政决策中 的实际案例拿出来“晒一晒”。根据《政治生如何做到依法行政?

12.2016年2月16日,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在京召开药品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联合检查联席会。会议指出,京津冀将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充分利用三地资源,逐步打造从研发、生产、流通到使用终端的完整医药产业链条,在监管层面形成标准一致、覆盖京津冀三地、覆盖药品全生命周期的监管体系,落实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保障京津冀地区人民群众用药安全。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我国政府应

活》的有关知识,说明政府应

怎样维护药品安全?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随意决策,说明决策者没有做到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行政事务,因而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严格依法行政,故选C。决策者决策随意,不在于没有法律可依,而在于决策者不依法办事,故A不合题意。人民群众的意见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不能不加分析地完全采纳,B本身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领导干部自身的问题,D与题意无关。2.【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政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现象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的能力。由于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城管人员的粗暴行为,所以一定要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分析。作为政府工作人员的城管人员必须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故D正确。A做法合情不合法;B做法合法不合情;C做法既不合法也不合情,应选D。3.【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没有特权,①说法错误,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选C项。4.【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政府科学民主决策。①②体现了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入选;部分公民没有决策权,更不能成为直接决策者,③观点错误;④与题意不符。5.【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由漫画及文字说明可知,画中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可能会被问责,因此漫画给我们的启示应是大力提高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水平,A项应选。此题容易误选C。

6.【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第6题,有权不可任性是政府没有履行法定职责,该政府管的事政府不管,严重失职,同时政府也不能滥用权力。总之,没有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行使政府权力,都没有把手中的权力用到为人民服务上,都会严重损害人民的利益,因此该题应选A项。7.【答案】A 【解析】

试题解析:第7题,依据上题结论,就是要求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该题应选①②;③与题干无关;④不是领导干部能够做的。8.【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对学生依法行政含义的理解。向一些抵制征地的村民嘴里灌猪屎、强制征用农民土地都违背了依法行政的原则,①②不符合题意;环保局、工商部门分别关闭污染企业、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行为,坚持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9.【解析】

试题解析:政府尽可能充分吸收吸纳公众的意见,体现了政府审慎行使其权力,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尊重民意,因此①②③符合题意,应入选;④本身说法绝对,应排除。10.【答案】C 【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政府如何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可从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不断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其它的说法都是错误的,因此排除错误说法,应选C。

11.【答案】(1)政府坚持依法行政,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坚持为服务的宗旨,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基本原则。

(2)落实政府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

(3)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还要做到:

①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以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人民,符合依法行政的要求,③④应选。

②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③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解析】

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政府如何做到依法行政。设问看上去不难,但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回答完整。回答时应结合政府的宗旨原则以及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和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要求等来回答。

12.【答案】①充分行使政府职能。政府应承担起维护公民的生命安全及各种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应加强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切实维护药品安全,整顿市场经济秩序。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各级政府要切实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认识到解决药品安全问题的紧迫性,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到首要位置。③坚持依法行政。解决药品安全问题,要求我们政府切实提 高行政管理水平,自觉接受监督,保证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

【解析】

全面依法治国 篇5

第九小组:胡清丰 杨旻蔚 刘子健 丁起家

目录

1、十八届四中全会背景简介

2、推动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3、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5、当好法治建设工作的带头人

内容

前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加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期召开的一次专门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重要会议。

1、十八届四中全会背景简介

(1)一般而言,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中央政治局召集,一般每年举行一次,五年一般内举行七次。四中全会惯例以经济、党建为主题,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

(2)改革开放以来的四中全会主题以经济、党建为主。

(3)会议概况:

会议于2014年10月20号--2014年10月23号在北京举行,会期4天。

(4)通过文件: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

2、推动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1)法治的发展历程:五千年到六千年->经历了一个发展的历程->神治->人治->法治

(2)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一,法治为民族复兴提供有力保障:只有把我们的改革、把我们的全面小康建立在稳固坚实的法治基础上,我们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的中国梦才有一个可靠的法治基础,因为法律、法治一个基本的功能,就是要提供一种确定性,提供一种可预期性,提供一种规范性。

第二,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来说,法治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所以我们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看,我们讲依法治国,实际上就是把我们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认识和实践向前推进了一步。

第三,法治对应执政党而言具有重要作用: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增强了我们执政的法理性和权威性,执政与法律有根据,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法理基础,所以增加了我们执政的法理性。增加了执政的法理性,实际上也就是增加了我们执政的权威性,党的执政权威从何而来?要从我们执政的法治基础而来。

(3)我们党依法执政怎么样能够完成自我治理的任务呢?

党也要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所以我们讲依法执政反映在我们党的自身建设上,就是要求把党内法规作为我们管党治党的基本依据,也就是说我们党员、我们党的干部。我们党的组织的行为,既要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约束,同时也要受到党内法规的约束,这样双重的约束使我们党的自律性才能更强。

(4)案例:2010年3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时说,去年,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犯罪案件33546件41179人,已侦结提起公诉26684件33953人,人数分别比上年增加1%和10.1%。其中,立案侦查贪污贿赂大案17594件,重特大渎职侵权案件3211件;查办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687人,其中厅局级181人、省部级4人。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境内外追逃工作,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1200名。

3、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

(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八大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在中共党史和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针对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进行了全面的谋篇布局,指明了治国理政的法治化方向,描绘了法治中国的宏伟蓝图,作出了顶层制度设计,确定了建设法治中国的路线图与时间表,是中国进入现代化时期走向法治国家的指南针。

(2)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总目标? 第一:党政、制度、理论为保证:首先,要依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通过政治保证。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建设法治体系、法治国家提供制度保证。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提供理论保证。

第二:要形成五位一体的法治体制: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严密的法制监督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有力的法制保障体系、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

第三:要把握法制贯通国家、政府、社会各个领域: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制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第四:把法治贯穿运行全过程:从立法开始,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然后这些在执法、司法、守法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又反馈到立法,立法又要有新的调整、新的完善。新的调整、新的完善以后,又要把它体现在新的执法、新的司法、新的司法上,所以这是一个没有止境的过程,一个循环提高的过程。

第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五大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领导、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3)依法治国总目标: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一立法就等于间接把党视为超越于宪法甚至独立在宪法之外的最高权威。党领导依法治国的理念使得我国依法治国的本质不再是纯粹的法治而是法治服从于党治的人治。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而我党历来都把自己当成是人民的一份子,“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思想就相当于党把自己视为人民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实际上就等于坚持了党的主体地位。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党领导依法治国实际上强调的是党靠党规党纪依宪治国,而党规党纪又严于宪法法律。作为人民一份子的党员和人民另一份子的非党员,他们在党规党纪或宪法法律面前并非是人人平等的。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自律作用。这一提法着重强调了法律治理的规范作用和道德治理的自律作用,却忽略了政治治理的调控作用及其这一核心治理本身的法律性和道德性问题。政治调控、法律规范、道德自律是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三种调整机制,三者都不应偏废。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我们如何能够在汲取中华法律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法治的有益经验,来形成中国特色的法治道路。对外国的东西我们可以吸收借鉴,但是我们要从中国实际出发,按照中国的实际来设计我们的法治体系,来实现我们的依法治国的方略。

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六项重大任务」

(1)、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 科学立法最重要的就是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以后强调的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决定》明确提出每年的12月4号为国家宪法日。习近平在说明中指出,现在世界上成文宪法的国家是142个,这142个成文宪法中,规定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效忠宪法的是97个,可以表明宪法宣誓制度是国家惯例,我们这次把这一个国家惯例作为我们的一个制度制定下来了。

(2)、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我们强调严格执法,对我们各级政府部门来说,就是要明确我们的权利范围,一个叫做“法定职责必须为”,法定的职责不以我的主观愿望、主观喜好来决定。同时“法无授权不可为”,不能任意扩大自己的权限,不能滥用权力。

(3)、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决定》用了这样的话,叫做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法治的生命在于公正。

(4)、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决定》首先就提出,法律的权威原因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建设法治国家既是一种法律条文的建设,又是法律制度的建设,但是从基础性的东西来说,是一种法治文化,法治精神,法治理念培育的过程。

(5)、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决定》提出,除了法治人员的思想道德方面素质以外,对法治队伍建设要有专门的要求,就提出了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

(6)、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决定》提出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决定》还提出,要把法制建设成效作为考核干部的标准,把运用法治思维和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推进改革、优秀的干部作为领导干部选拔的一个重要条件。六大重要任务:立法、执法、司法、守法、队伍建设、党的领导,总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坚持改革方向、问题导向,适应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直面法治领域突出问题,回应人民群众期待,提出了180多项改革举措。这些重要举措,许多都是涉及利益关系和权力格局调整的“硬骨头”。

5、当好法治建设工作的带头人

法制,会让经济快速发展、会让社会更加和平、会让生活更加美好!所以我们需要去:

1、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理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2、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3、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能力。

全面依法治国感悟 篇6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依靠法治,更加需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党中央决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设立这样的机构,目的是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工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8月24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作的讲话。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从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依靠法治、更加需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这一重要时期作出的决定。

实践证明,只有建设好法治国家,形成更加完善的法制制度,才能更好地提供法治保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制定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顶层设计、路线图、施工图。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新任务,明确到2035年,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要基本建成。为了更好落实这些目标任务,党中央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成立这个委员会,就是要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强化党中央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的领导,更加有力地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依规治党深入党心,依法治国才能深入民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定和修订了140多部中央党内法规,出台了一批标志性、关键性、基础性的法规制度,有规可依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下一步的重点是执规必严,使党内法规真正落地。绝大多数落马官员忏悔时都说自己不懂党纪国法。为什么党内这么多高级干部走上犯罪的道路?根本原因在于理想信念动摇了,但对党纪国法没有敬畏之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习近平指出: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在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篇二】

2019年春节来临之际,党中央决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设立这样的机构,目的是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依靠法治,更加需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部份家庭由温饱向小康转化,人民安居乐业,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到开放、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综合国力提高,民生得到改善,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社会文明大幅提升。党的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法的关系是一个根本问题,这个问题处理得好,则法治兴、党兴、国家兴;

处理得不好,则法治衰、党衰、国家衰。抓住了这个问题,就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和核心。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治最本质的区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大的特就特在这里。在我们国家,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高度统一的,法是党的主张和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只有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把党作为一个执政整体而言的,是指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而言的,具体到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就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就不能以党自居,就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的挡箭牌。全面依法治国是一场长远而艰苦的持久战。从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我们懂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依法治国既是重要内容,又是重要保障。成立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有利于更好的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更好地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篇三】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定是依法治理的国家;

一个先进的政党,必然是依法执政的政党。”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第4期《求是》杂志发表题为《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的署名文章。文章深刻阐述了政治和法治、改革和法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为我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指明了根本方向、明确了基本遵循。

“法律的苍穹不是独立的,它建立在政治的柱石之上。”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全面依法治国最根本的保证。法治是政治文明的必然,党的领导也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高度统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各方面。“循法而治,行以致远。”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确保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法者,治之端也。”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基本遵循。改革开放是法治的动力之源,推进法治理论创新、深化依法治国实践须臾离不开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与依法治国“双轮驱动”、“两翼齐飞”,经济社会发展才能既生机勃勃又平稳有序。“举事必循法以动,变法者因时而化。”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开放,既不随意突破法律红线,也不简单以现行法律“羁绊”迟滞改革,立改废释综合运用,做到先行先试的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重大改革开放举措于法有据。“苟利于民,不必法古。”坚持在改革中完善法治,“破立并举”、“变定相宜”,不适应改革的及时修改或废止,比较成熟和行之有效的改革经验、举措及时上升为法律,运用法治开展对外斗争、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引领全球治理变革。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持,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德彰法弱则民惘,法彰德弱则民离。”现代社会治理中法律与道德犹如轮之辐辋,翼之骨羽,缺一不为。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协同发力,方能达至善治。“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把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践诺到依法治国全过程,聚焦、发力执法乱作为、不作为以及司法不公厉行法治,用法治强化对社会文明行为的褒奖,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坚持弘扬真善美、打击假恶丑,引导全社会崇德敬法。“法律是准绳,道德是基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突出法治内涵,培育人们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法律信仰、法治观念、规则意识,以道德建设支撑、滋养法治建设。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领导人民制定、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规治党,二者统一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中。“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把管党治党作为治国理政的先手棋,构建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以准则、条例等中央党内法规为主干,由各领域各层级党内法规制度组成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从严管党治党。“头雁展翅群雁飞。”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领导干部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严格遵守党章党规党纪,增强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厉行法治、依法办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带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引下,正确处理全面依法治国的辩证统一关系,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吧!

【篇四】

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们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治国之道,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我们党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依靠法治,更加需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加强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党的领导决定着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离开党的领导就会丧失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导致国家四分五裂,谈不上健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必须加强党的领导。首先加强党对立法的领导。始终坚持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牢固确立党在立法中的领导和核心地位,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用法律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其次加强党对行政执法和司法的领导,把握行政执法和司法的方向。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必须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保证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第三加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要充分认识法律手段的局限性,法律不可能包罗诸多道德和思想问题,依法治国不等于“政法治国”,更不是“警察治国”,依法治国需要充分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发扬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促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篇五】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成立的重大意义,强调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领导的极端重要性。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正确处理党和法的关系,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他指出:“我们要继续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不断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是通过健全完善制度和工作机制在国家治理领域实现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是现实之需、时代之唤。一方面,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是顺应法治建设规律的必然选择。法治首先应当是制度之治、规则之治,它要求将包括执政在内的所有行为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长期以来,之所以存在着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割裂开来的错误思潮,既有各种主观因素,也与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制度机制不健全有关。因此,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是基于制度的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固有属性,实现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工作的具体化、精细化,进一步推动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提供长期稳定的法治保障。另一方面,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是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现实需求。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我们党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加快形成覆盖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各方面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加强和完善对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因此,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既是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的战略举措,同时也是发挥法治引领作用的具体体现,以“三个统一”、“四个善于”在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中全面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伟大实践和基本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做出一系列重要制度安排,着力推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的成立是加强党中央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创新,有利于统筹推进各方力量资源,解决当前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将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贯穿到治国理政全过程;

有利于从整体上研究解决依法治国重大事项重大问题,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有利于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重要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使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更好地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使全面依法治国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提供更好的制度保障。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成立以来,不断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强化党中央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方面的领导,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一批实践急需的重要法律法规制定出台,一批法治建设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举措取得重大进展,一批事关全面依法治国全局的制度设计、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成果正在形成,全面依法治国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实践证明,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是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制度和工作机制的重要举措,对于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篇六】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第一条,并将其写入党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时提到,“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全面依法治国决不是要削弱党的领导,而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领导依法治国的能力和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这都足以看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

反复阅读《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脑子中回荡着这么几个词——党领导法治;

人民主体;

良法善治;

奉法强国。法治是一个国家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一个国家的崛起离不开法治能力的彰显,正如先秦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所言:“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引用这条法家经典,深刻分析法治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以及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尊重人民群众作为主体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地位,将实现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作为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和执着追求。作为党的最高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就是要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与核心价值,作为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慎子所言:“法者,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只有体现人民主体地位、反映人民群众需求的法治建设规划才是科学合理的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十九大报告强调,“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良法善治,应该是美好生活的基础和前提。良法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

“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既是对提高立法质量的要求,又是对良法、法治作用的全面、精准阐释。一部法规立得好不好,关键就看能否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一项项立法,应该是民意的汇聚、民智的集中;

应该回应了社会关切,带来了福祉跃升,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求。

全面依法治国讲座心得 篇7

曾国藩在仕途看尽了人世兴衰,看透了得失成败,

他曾专门写下家书,告诫家族子弟三句话:

“人败皆因懒,事败皆因傲,家败皆因奢”。

这句话也道出了家庭衰败的原因,

如果一个家庭有这三个暗示,往往是衰败的开端,发现一个就要警醒了!

人败皆因懒

宋朝的朱熹说过:“天下事,坏于懒与私。”意思就是纵览古今兴衰成败,凡是导致一个人失败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懒惰和自私。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有一个心比天高的梦想:希望有一天,自己什么都不做就可以飞黄腾达。

但他们却从来不考虑付出,一直都在偷懒,日子也是得过且过。

有句俗话说:昨夜梦里行万里,醒来一看在床上。

因为吃不了苦,所以很难坚持,因为想偷懒享受,所以总能为自己找来千万个不坚持的理由。

要知道,你现在偷的每一个懒,都是给未来挖的坑。

经济学中有一个懒马效应:

有两匹马各拉一货车为主人送货,一匹马走得快,另一匹马则走得很慢。

于是为了赶路的主人只好把后面的货全搬到前面。

后面的马开心地笑了,它在心里暗暗地说:前面这匹马真傻,连“越努力越遭罪”这个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

到达目的地后,主人想:既然一匹马就能拉车,干嘛养两匹?

最后懒马被宰掉吃了。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有自以为是的聪明,做事情投机取巧,以为自己赚了便宜,但殊不知他为自己的未来挖了一个大坑,一旦陷进去就再也无法逃脱。

如果一直偷懒享受,那么到头来也一定会得到这个世界最狠的惩罚。

真正聪明的人,都懂得做自己的贵人。

你付出一分的努力,就能得到一分的收获。

日积月累,人品与能力俱增,产业与家道愈兴。

这样下去,即使遇不到贵人,好运也会纷至沓来。

记住,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没有实力,那就努力。

无论面对什么,勤劳和努力都会是自己永远最大的靠山。

事败皆因傲

古人常讲:“惟谦受福。”

唯有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才会有福气,做事也才会顺利。

一个人就算有了很大的功劳,但是依然能够对生活常怀一颗敬畏之心,脚踏实地、低调谨慎地做事,怎有不成功之理?

但如果这个人成功之后,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就开始骄横傲慢,那慢慢就没人愿意跟他打交道,做事逐渐变得冷冷清清,这就是衰败的开端。

别林斯基说:

一切真正伟大的东西,都是纯朴而谦逊的。

对人则谦逊有礼,与人为善,不断积累自己的福报,养得根深,日后才能枝繁叶茂,人生路也会越走越宽。

人生风雨,得与失一念之间,学而无涯,谦虚与宽容是一种自身的修养。

学会了谦虚,就学会了成功的要素,做到了宽容就得到了充实的人生。

谦逊,是世上最动人的姿态。

家败皆因奢

《汉书》有云:“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蓄积足恃”。

生活中有不少人认为,在物质充裕的今天,勤俭的美德已经过时了。

实则不然。

只要家中养成了骄奢的恶习,子女都好逸恶劳,就会做出很多荒唐的败家之举,一个不孝子孙胡乱挥霍,就能导致家庭的衰败。

唯有保持勤俭,切忌奢华浪费,才能呵护好每一份幸福,才能知足常乐,才能更用心地体会生活本身的美。

曾国藩虽为晚清重臣,仍以廉立身,以俭持家。他会要求自己的子女早起,除了勤奋读书以外,还督促他们扫屋、擦桌、收粪、锄草,以培养出勤劳的习惯。

因他深知,把勤俭的品质教给后辈,远比教他们如何穿金戴银来得更有裨益。

唯有勤,才有幸福生活;唯有俭,才能守住幸福。

切记,勤俭一世,安稳一生。

一个人太懒惰是缺少上进心,一个人太骄横是缺少警惕心,一个人太奢侈是缺少勤勉心,这都是会给家庭带来衰败的迹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学案 篇8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课程内容】

一3.1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一3.2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判一定的法律制裁。

三3.2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三3.4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一、梳理知识 构建网络

1.依法治国的地位:__________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P111(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依法治国的法律依据: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国家。P11

13.依法治国的领导:______________。P111(中国共产党的地位与作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的执政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___________________。坚持_________________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P131)

4.依法治国的主体:_____________。P111(在我国,________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______。)P12

55.依法治国的标准和依据:___________。P141

(1)宪法是国家的_______大法。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_______的问题,宪法具有最高的_________,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P106-107

(2)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一切团体和组织、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P106-107

(3)法律的含义:法律是由_______制定,靠__________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__________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_______的特征。P1

54(3)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是___________意志和利益的体现。P154

6.依法治国的客体:管理国家事务,管理______文化事业,管理_______事务。P11

17.依法治国的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__________,公民要严格___________。P111

二、例题训练 提升能力

【单项选择题】

1.(2013•青岛中考)2012年全市开展的“食安青岛”整治活动,共查处各类食品安全违法案件5000余起,全市立案侦办涉及食品安全犯罪案件9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40余人。这说明

A.加大执法力度可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B.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

C.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D.我们党积极做好食品安全的执法工作

2.(2013•青岛中考)2012年12月4日,首都各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集会,隆重纪念《中

1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实施30周年。会议突出强调了宪法的最高统帅地位,这是因为

①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 ②我国宪法是其他法律的具体化 ③我国宪法是其他法律的总和 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2013年10月25日上午,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二审公开审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一审无期徒刑判决的原则。这

①体现了党和政府落实依法治国的坚强决心②体现了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③说明法律只对高级官员进行严厉制裁④说明我国坚决落实违法必究的治国要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案例分析题】

2013年9月22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重庆市委原书记***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作出判决,认定***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该案整个庭审过程公开、透明、依法,经得起事实、证据和法律的检验。

请依据该案例并结合相关知识,自主设计2个问题。

一、梳理知识 构建网络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民主政治角度: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_________的基本要求。P11

13.市场经济角度: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__________的客观需要。只有实行法治,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进行,经济活动中的种种弊端才能得到有效的预防和遏制。P111

4.文化角度(或社会文明角度):依法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依法治国是社会___________的重要标志。P111

5.社会和谐角度:国家运用法律维护社会______、保持社会______,是人们的最高利益,是我们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P11

16.国家长治久安的角度: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__________的重要保障。实行依法治国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也是最重要、最可靠的保障。P11

17.公民生活角度:法律正是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行为的。法律也正是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P55-56

8.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私有财产权、财产继承权、智力成果权、消费者权、监督权。

二、例题训练 提升能力

2014年最高人民法院法报告称:2013年各级法院审结传销、走私、洗钱、非法集资、金融诈骗、内幕交易、商业贿赂等经济犯罪案件5万件,判处罪犯6.9万人。2014年要依法严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严惩昆明“3〃01”暴力恐怖袭击群众等一切暴力恐怖犯罪,严惩严重

危害社会治安犯罪,严惩破坏军事设施等犯罪,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依据材料,运用依法治国方面的知识,谈谈人民法院采取上述举措的重要意义。(9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梳理知识 构建网络

1.加强法制建设P111-11

2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有法可依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

(2)有法必依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_____________;

(3)执法必严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条件;

(3)违法必究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__________。

2.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P11

2(1)法律监督的主体:在我国,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_____都有权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2)法律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通过_________实现司法公正。

(3)法律监督的重要性:____________整个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环节,是实行_______的重要手段。

(4)在我国,每个公民依法享有监督权。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形式:提出批评建议、________、________等。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_______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___________,防止违法乱纪现象;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_________和办事效率。

3.树立法制观念(依法治国对公民的要求):(1)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____________的时代里,就要做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合格公民,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_______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P111(2)我们要增强公民意识,学会依法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为健全社会主义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做出应有的贡献。(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公民要依法行使______,自觉履行_______。P55(4)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的时候,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取非法利益。P5

5二、例题训练 提升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

1.(2012•青岛中考)2011年青岛市市长公开电话(12345)受理各类问题近40万件,按期回复率达98.6%,共为群众协调办理实事16万余件,大批市民意见建议被纳入政府工作决策。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公民依法享有批评建议权②有利于政府加强廉政建设③有利于促进政府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④市民只能通过热线电话行使批评建议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2013年10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届第五次会议高票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决定》。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自2014年3月15日起实施。这说明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②我国已经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③有法可依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先决条件④法律是由人民制定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①③

(二)材料分析:反腐倡廉 法治中国

材料一:近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通纠正“四风”监督举报直通车,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引导群众积极举报公款旅游、公款吃喝等违规行为,反映党员干部存在的隐形“四风”问题,及时公开曝光,加大震慑力度。

材料二:廉政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问题在于:廉政法律体系不健全、不完善;法律观念淡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依然存在;有的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体系不健全。只有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1.材料一中,中央纪委监察部采取的举措便于公民行使哪一项重要权利?(1分)

2.依据材料二从依法治国的角度谈谈:如何才能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9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对员工进行入职体检的请示下一篇:个人业务自传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