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专题

2024-05-13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共8篇)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 篇1

【复习策略】

1.注意掌握知识的准确性:近几年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 而选择题与所学知识的联系是一种点对点的联系, 注重考查的是考生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所以,考生在复习时要勤于记忆, 牢牢地掌握基础和主干知识。

2.注意掌握知识的连贯性:历史知识具有整体性, 高考对本专题知识的考查不是孤立的, 往往与其他专题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联系。所以, 考生在复习时要瞻前顾后, 前后联系, 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

【考点预测】

由于高考不回避重点、热点, 所以宗法制、分封制、儒家思想的形成、“重农抑商” 政策等这些与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考点依然是2011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特别是“重农抑商”政策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现实感更强, 更容易成为命题的热点。

【知识整合】

考点

1、经济的发展 1.农业

(1)耕作方式的变迁:①原始农业主要的耕作方法是刀耕火种。②随着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 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沤制绿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③春秋战国时期, 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和推广。开始形成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

(2)土地制度的演变:①原始社会, 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②夏、商、西周时期, 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③战国时期, 以秦国商映变法为代表的各诸侯国通过变法, 废除井田制, 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这种封建土地所有制,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2000多年。

2.手工业

(1)春秋战国时期, 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2)商周青铜铸造十分繁荣, 以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最著名。西周晚期, 中国已有铁器。

(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商朝已有织机, 能织多种丝织品;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4)商朝时己能烧制出原始瓷器。3.商业

(1)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2)春秋战国时期,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4.经济政策:战国时期, 商鞍在秦国实行变法,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 都继承并发展这一政策。

考点

2、政治制度 1.分封制

(1)含义: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拱卫王室。

(2)义务及权利:被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承担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内, 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利。

(3)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

专心

爱心

用心(4)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开发了边远地区, 扩大了统治区域, 形成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宗法制

(1)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2)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3.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夏、商、周政治制度强调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注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考点

3、精神文明

先秦时期:原始社会, 生产力水平低下。春秋战国时期, 封建制度逐步确立, 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思想活跃, 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由此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

1.汉字(l)6000多年前, 原始文字称为“图画文字”。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 脱离图画, 形成汉字。

(2)商朝时, 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此后, 汉字按照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其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简。

2.文学艺术

(1)《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诗经》以四言为主, 多重章叠句, 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2)楚辞:采用楚国方言, 句式灵活, 易于表达情感。屈原其代表作《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

3.科技

(1)战国时期发明了“司南”。

(2)根据战国人石申的天文学成就而辑成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3)夏朝时, 已有历法《夏小正》, 商朝改进为“殷历”。4.“百家争鸣”

(1)背景:①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②士阶层空前活跃, 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 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③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 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④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提高了生产力, 推动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经济的发展。

(2)各学派代表人物:①道家:老子和庄子;②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③墨家:墨子;④法家:商鞅、韩非子;等等。

(3)评价:“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各家学派彼此渗透、融合,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考点

4、儒家学说的创立和发展 1.孔子

(1)主要成就:①思想核心:“仁”、“礼”和“中庸”。“仁”即“仁者爱人”;“礼”即“克己复礼”。②首创私人讲学, 主张“有教无类”,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历史地位:①孔子整理的“六经” 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②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 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③以“仁” “礼” “道义”为核心的儒家深层思想内涵, 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 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④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传统, 使“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专心

爱心

用心 2.孟子

(1)政治思想:①把孔子“仁”的思想, 发展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②发挥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提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2)伦理观:主张“性本善”。3.荀子

(1)政治思想: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以德服人,提出“君者舟也, 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 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2)伦理观:主张“性恶论”。【重难点解析】

1.“重农抑商”政策(1)实行: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以后的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基本都沿袭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2)含义:鼓励发展农业, 限制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3)原因:①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农业又是古代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 直接关系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②农业和小农经济是国家赋税和徭役征派的主要承担者, 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4)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巩固封建统治。

(5)评价:①在封建社会和王朝的初期, “重农抑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 商品经济已相当活跃, “重农抑商”政策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 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 而且造成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③从根本上说, “重农”是正确的, 但不能把“农业”和“商业”长期放在对立面。

2.对中华文化的规律性知识总结

中华文化既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又是世界上绵延不绝、一直向前的文化之一。中华文化经历了辉煌的发展时期,以其独特的体系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过重大影响。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告诉我们,中华文明的辉煌历程既是向外传播优秀文化的历程,也是不断汲取世界各国优秀文明的历程。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生产方式决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时期的文化,是由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的。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物质基础;由经济决定的政治状况又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社会环境;统治者实行开明的对外交往政策,有利于科技文化的正常发展;统治者对外来宗教采取开明政策,能促进文化的丰富多彩;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融合,有利于加强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发展;前代科技文化成就为后代科技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专心

爱心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 篇2

一、整合教材, 构建专题

“整合教材, 构建专题”就是按照某一主题将教材中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构建, 形成新专题。专题的构建首先是对核心概念的理解, 如“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核心概念就是“城市化”。“城市化”不等于“城市”。城市中国古代就有, 但城市化是工业化过程中的历史现象, 中国的城市化开启于近代鸦片战争后, 加速发展于现代改革开放之后。城市化主要涉及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变迁, 其中社会结构变迁意味着农村人口逐步转变为城市人口, 以及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向农村逐步扩散。纵观教材, 相关的历史知识零星分散在教材的不同章节中: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状况在必修2第一单元中“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和“古代商业的发展”有所涉及;城市化在第二单元“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提到;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中有关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发展在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及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的内容中都有所涉及;而现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相关内容则分布于第四单元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课中。如此零散的知识点分布, 如若不以历史发展的阶段为序进行整合构建, “中国城市化进程”将无从谈起, 更无法让学生形成整体认识, 加深理解。

在复习中, 我们可以根据高中历史教材的特点、考情、学情等来整合构建不同的小专题, 如三农问题、城市化进程、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古今中外的社会转型、国共关系等。

二、整合学科, 丰富内容

历史学科主要研究的是过去和现实之间的关系, 而对于日益困扰人类的重大社会问题, 如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地区冲突问题、和平与发展问题等, 仅从历史学角度来研究是解决不了的, 需要多学科的综合, 从整体上加以深入研究。因此专题复习时, 教师要强化学科间知识的整合渗透, 从而提高历史的思维能力和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此外, 收集材料丰富专题内容是创新小专题复习的难点也是核心所在, 教师要结合多种学科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搜集、整理搭桥式的材料进行拓展。如在西部开发问题上, 可从历史学角度分析我国历史上曾多次对西部进行开发, 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团结, 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自然等因素, 西部起步较慢, 开发较迟, 经济发展滞后于全国水平。从地理学科引导学生分析西部开发的范围、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和劣势, 探讨从实际出发发展特色经济和加强生态建设, 再运用政治学科的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分析西部开发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生态环境, 发展特色经济, 认识西部开发是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经济结构调整、努力减少东西部差异、实现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

历史、地理、政治三个学科的综合分析, 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西部开发问题的全面认识, 而且提高了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

三、研究考题, 把握方向

近年来, 主题组合式、材料式的选择题和问答题成为高考试题的一大方向, 这些考题几乎都是以专题的形式出现的。因此, 创新小专题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高考成绩。教师在准备每一个小专题时, 首先要了解和分析本专题近年来在各地高考中的考查情况, 通过研究高考题型, 认真分析命题的方式、特点及其规律, 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 并由此确定该专题的复习重点和次重点, 做到有目标、有侧重地复习。

比如在进行儒家思想的复习时, 首先要研究各地高考试卷, 发现它是各地高考考查的重点。题型上, 选择题与主观题并重;内容上, 着重考查儒家思想的内涵和演变。基于以上了解, 我们可以按照“基础知识的梳理整合、重点难点的分析理解、习题训练与检测”三步的方式进行。第一步, 打破课本的章节顺序重新整理知识, 形成“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知识体系。第二步, 依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全面客观评价历史现象的方法, 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手段讨论: (1) 自古至今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及其原因。 (2) 从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中得到哪些认识?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传统儒家思想? (3) 如何看待传统儒学的作用和现代意义?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 加深理解, 深化认识, 总结规律。第三步, 精做习题, 减负增效。习题是检验考生知识与能力的最佳工具, 但并非多多益善。以选择不同角度、不同题型的题目为最佳, 做题时要求做好答题的每个环节, 即准确理解题意, 迅速提取有效信息、重新构建知识结构, 经过判断、分析和评价等一系列思维过程, 完成解答。

四、关注热点, 加强思考

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大多与学科热点和社会热点紧密结合, 体现出历史为现实服务的特点。因此, 教师不仅要重视课本中的主干知识和学科热点问题, 而且要注意关注和参与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的探讨, 积极寻找课本知识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点, 确定新的历史专题。

1. 注意热点问题的收集。

收集的热点信息必须出自权威机构和权威媒体, 如《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 密切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 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 用历史的眼光分析时政热点, 用现实问题来解读历史知识, 从而学以致用。另外, 还要注意一些周年性重大历史事件的搜集与整理, 如201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和《天朝田亩制度》颁布160周年, 罗斯福新政80周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60周年, “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推行60周年, 欧洲联盟成立20周年, “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发射10周年等。

2. 找准热点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高考试题的情境是新的, 但问题的答案取向依据的却是教材。因此对任何热点的分析最终都要回归教材。寻找结合点时, 要通过对热点材料的透彻分析, 多角度地提出问题, 捕捉有效信息。比如“三农”问题, 中央多年出台的一号文件都与之有关, 因此我们可以借之将我国古代的有关土地政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解决土地问题的方式、苏俄 (前苏联) 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有关调整、我国农业今后发展的方向等联系起来组建成一个热点专题。

3. 注重对热点问题的思考。

对重大事件进行思考和研究, 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热点问题的感知能力, 学会用历史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 看待现实问题, 明确自身责任。如对近几年日本右翼势力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美化侵略战争、侵占钓鱼岛等现象进行分析就能找到原因, 并通过分析从中得到启示:要避免战争的灾难和历史的重演, 必须与军国主义作坚决的斗争等。又如通过对二战爆发原因和胜利原因的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很多启示, 如和平来之不易, 对军国主义决不能姑息养奸, 各国要加强合作, 一致维护世界和平等。

五、结语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 篇3

城镇化又称城市化(Urbanization),是指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引起人口由农村向城市集中,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具体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等。从高考复习的角度来看城镇化,我们必须关注与之相关的人口迁移、城乡关系、工业发展、城市建设等历史知识,以城镇化为线索将这些知识有机地串联起来。

二、热点背景

“城镇化建设”已经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一起成为未来中国发展的方向。2013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分析了城镇化发展形势,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提出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

三、考点链接

1.中国古代史

(1)宋朝以前的城市,政府管理较为严格,在空间与时间上都有严格限制,商品交易区与居民住宅区分开,按时开市、闭市。(2)宋朝以后的城市,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商业经营的时间限制也被打破,乡村和城郊的“草市”更加普遍。(3)明清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工商业市镇的兴起。(4)伴随着城市繁荣和商品经济的活跃,市民阶层日益扩大,适应市民生活的文学艺术形式也不断发展,宋词、元杂剧、明清小说、昆曲、京剧和风俗画的兴起正是反映了这一趋势。

2.中国近代史

(1)伴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在洋务运动和民族工业的推动下,城市大多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2)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促进了近代社会生活方式与习俗的革新,推动了新式交通与通讯方式的发展。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新式礼仪等生活方式在城市逐渐流行,汽车轮船、电话电报等新式交通通讯方式在城市出现并普及,报刊影视等大众传媒的发展也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3.中国现代史

(1)1949—1978年,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同国民经济的发展、政治生活的变动密切相关。“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也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的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1961年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要求精减城市人口2000万,城市人口大量转移到农村。“文革”期间,城市1600万知识青年到农村上山下乡插队,城市化进程受阻。(2)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推动了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推动了中小城市的发展。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促进了城市化的迅速发展。

4.世界近代史

(1)两次工业革命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生产迅速发展,促进了近代城市化迅速发展。(2)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文明带来灾难,对城市文明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尤其是欧洲许多大城市变成一片瓦砾。

四、经典例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乡村人口向市镇流动,逐渐形成城镇。以苏州府所属吴江县为例,其境内市镇人口越来越多,市镇数量也越来越多,相对的村落越来越小,乡村经济逐渐衰落。通过各大城镇的商人活动,其市场范围扩大及于全国。据上海地方志载:“闽广人于二三月载霜糖而来,买花衣以归,楼船千百”。这对于全国市场的形成以及地域观念的融消与社会群体意识的产生,实具有相当的重要性。

——赵冈《明清市镇发展综论》

材料二 新中国历史上将城市人口转移到农村,较大规模的有三次。第一次是1960年,农业不堪重负,不得不下放城市劳动力2000多万。第二次发生在“文化大革命”中,城市1600万知识青年到农村上山下乡插队。第三次发生在1988年,中国当时经历的是一场“非城镇化的工业化”,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进入城市就业的7000万农村劳动力人口,有6400万劳动力转入乡镇企业就业,即所谓“离土不离乡”。

——彭有祥《论我国城镇化建设的时代演进》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市镇发展的特点。(4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市镇发展对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非城镇化的工业化”的含义。(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和第三次人口转移的政策因素。(4分)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 篇4

观察上列两幅有关中国共产党会址的历史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分别指出图一和图二召开的会议时间、名称及其选举的书记和中央政治局常委。②图一大会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什么?据此指出当时党所走的革命道路及其原因。③分析说明图二所开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所走的革命道路。

④分别指出图一与图二所开会议的历史意义。

简释:2005年是遵义会议召开和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是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得以确立,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重大历史事件。

参考答案:

①1921年7月在上海的中共“一大”;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中共政治局扩大会议)。陈独秀;毛泽东。

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城市中心的革命道路。由于中国共产党年幼,受共产国际影响,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

③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之路)

④ 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了。遵义会议妥善地处理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分歧和矛盾,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保证了红军长征的胜利。

中国近代史中共会议图片资料试题设计:

能力测试发表于《中学生学习报》2005、4、23

厦门市和宁路50号:厦门六中高三年级:温才荣

邮编:361012电话:***E-mail:xwwen405@sohu.com

======================= 适用版本:

人教版,苏教版, 鲁教版,北京版,语文A版,语文S版,冀教版,沪教版,北大师大版,人教版新

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版,外研版,新起点,牛津译林,华师大版,湘教版,新目标,苏科版,粤沪版,北京版,岳麓版 适用学科:

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

适用年级: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小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中考,高考,小升初

适用领域及关键字:

100ceping,51ceping,52ceping,ceping,xuexi,zxxx,zxjy,zk,gk,xiti,教学,教学研究,在线教学,在线学习,学习,测评,测评网,学业测评, 学业测评网,在线测评, 在线测评网,测试,在线测试,教育,在线教育,中考,高考,中小学,中小学学习,中小学在线学习,试题,在线试题,练习,在线练习,在线练习,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小升初复习,中考复习,高考复习,教案,学习资料,辅导资料,课外辅导资料,在线辅导资料,作文,作文辅导,文档,教学文档,真题,试卷,在线试卷,答案,解析,课题,复习资料,复习专题,专项练习,学习网,在线学习网,学科网,在线学科网,在线题库,试题库,测评卷,小学学习资料,中考学习资料,单元测试,单元复习,单元试卷,考点,模拟试题,模拟试卷,期末考试,期末试卷,期中考试,期中试卷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 篇5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朱元璋命令各级学校讲授《大诰》(注:《大诰》明法律,内容为严惩官民犯罪的具体案例),连科考也要考《大诰》,……但朱元璋死后,《大诰》即被臣民所遗忘。

材料二 违旨下乡,动扰于民者,许民间高年有德者,民率精壮拿赴京来。《大诰》

材料三 《草木子》证明祖严于吏治,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法令森严,百职厘举。祖训所谓革前无姑息之政,治旧欲污染之徒。——赵翼《廿二史札礼》 材料四 宣德以来,吏治已渐趋腐败,中称“宣德初,臣僚宴乐,以奢相尚,贪污成了官场积习,连负有监察职责的御吏亦贪纵无忌”。明英宗时,宦官王振家有金银六十余库。明武宗时,宦官刘瑾有黄金二十四万锭,银元宝五百万锭,宝石二斗。明世宗时,大臣严蒿事败被抄家,抄出黄金三万两,白银二百万两,其他珍珠宝玩价值数万分两。——摘自《明朝史话》

材料五 是可知贿随权集,权在宦官,则贿亦在宦官;权在大臣,则贿亦在大臣。此权门贿赂之往鉴也。—赵翼《廿二史札礼》 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述朱元璋为惩治贪官采取了哪些措施?(2)朱元璋惩治贪官的结果怎样?导致当时贪污失控的原因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你对赵翼关于明朝吏治腐败原因的分析有何认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1938年8月到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在1943年2月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边区政府对王震等22名克己奉公,功绩卓著的干部以隆重的表彰和奖励,毛泽东逐一为每份奖状题字,使受奖者感到莫大的光荣。同一次会议上,王华亭等6人因违法乱纪受到开除党籍或严重警告处分。

材料二:1939年边区参议会成立,这既是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民意机关,又是一个最高权力机关。人民通过参议会行使选举权,参议会的选举以直接的无记名投票方式,凡赞成民主抗日的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议会对政府官员行使监督权和罢免权。边区政府还设置审计处行使行政监督和经济监督的职权。边区政府对违法乱 纪依法严惩,边区高等法院曾处死了逼婚不遂而杀人的黄克功和利用职权侵吞公款3050元的肖玉壁等。——列宁《四月提纲》

材料三:毛泽东在李鼎铭先生“精兵简政”提案上的批语:“这个办法很好,恰恰是改造我们机关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对症药。” 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材料四:边区政府加强廉政教育,要求干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抗战时期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为人民服务》。边区政府还进行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教育。(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陕甘宁边区政府所采取的廉政措施。

(2)材料三中,毛泽东为什么肯定“精兵简政”的建议?中国共产党采纳这一建议说明了什么?(3)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廉政措施有何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二 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摘自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 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摘自邓小平《目前的形势和任务》

材料四 坚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要作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党员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不是小事: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党必须坚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这是党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支柱。——摘自江泽民《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 回答下列问题:

(1)毛泽东在材料一的报告中就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2)材料二、三、四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3)材料二与材料三提出的背景有何不同?(4)材料四赋予艰苦奋斗以何种新内涵? 有何意义? 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封建社会,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用严刑峻法整顿吏治。据《草木子》和《明朝小史》记载:朱元璋规定,地方官贪污钱财六十两以上的,斩首示众,还剥皮充草。朱元璋在府州县卫衙门的左面特别建立一座庙,作为剥人皮的场所,被称为“皮场庙”。在官府公座两旁,各悬挂一个填满草的人皮袋,使官吏触目惊心,有所警惕。但是贪赃枉法的行为仍然到处都有,而且日益增多。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人民政府“包下来”的大量旧人员中,有坚持贪污腐化的旧作风、继续为非作歹的人,也有少数的在革命岁月里经历过枪林弹雨,而后蜕化变质、贪污腐化的干部。据1952年1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月上旬统计,中央政府系统27个单位中的贪污人数有1670多人。当时,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行署专员张子善共贪污盗窃171.6多万元。针对当时的贪污腐化现象,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三反”运动。毛泽东指出:“反贪污、反浪费一事是全党的一件大事”,必须“当做一场大斗争来处理”,各级领导,应“把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看做如同镇压反革命的斗争一样重要,一样地发动广大群众包括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人士去进行,一样地大张旗鼓地去进行,一样地首长负责、亲自动手,号召坦白和检举”。经过“三反”运动,树立了新社会廉洁朴素的新风气。(1)上述两段材料反映了什么共同现象?

(2)朱元璋惩处贪污腐化与新中国惩处贪污腐化的目的有何异同?

(3)为什么明初严厉惩处贪污犯而贪污罪犯却日益增多?新中国为什么能够取得“三反”斗争的胜利,树立了廉洁朴素的新风气?

(4)你对当今的反腐败斗争持何看法?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摘自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一再告诫全党:“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扑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

材料三 1991年9月,江泽民同志专程来西柏坡,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同志必须始终坚持”两个务必“;并作了重要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材料四。2002年12月12日报道,胡锦涛等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说:“我们来西柏坡是向同志们学习的。毛泽东同志当年离开西柏坡去北京时,曾形象地称为是进京„赶考‟。我们这一次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西柏坡,可以说是来„上学‟的,是来学习西柏坡精神和老区人民的优良传统,回顾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历史,重温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概括指出上述四则材料阐述的核心思想。

(2)材料一中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其必要性是什么? 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3)材料一中的”这种情况“在新中国成立后是否存在?试举一例。为此,新中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据材料五评述胡锦涛一席话的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1.(1)重视学校法制教育;严刑酷法;惩治贪官,允许民众直诉最高统治者,允许民众扭送贪官。(2)初期有一定成效,改善了明初的政治环境,缓和了社会矛盾,但后来,但中后期吏治腐败日趋严重。其原因是封建专制之下,官员的权力缺乏有效监督,严法防治只可收一时之效,却不能根治腐败。

(3)认识:赵翼认为:“贿随权集”,权力滋生腐败,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封建吏治腐败产生的原因。但封建吏治腐败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制度。

2.(1)措施:制定法规,奖惩分明;健全监督机构和机制;与精兵简政相结合;加强思想教育;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为了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增强政府机关的行政效能,减轻人民的负担。说明中国共产党能诚恳地吸收各方面的正确意见,具有民主的作风。

(3)历史意义:提高了党的威信;赢得了群众拥护支持;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现实意义:廉政建设的经验对今天反腐倡廉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3.(1)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三则材料都强调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3)材料二的背景是三大改造即将完成,“一五计划”正在进行,我国即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材料三的背景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人民拨乱反正,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开始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

(4)材料四把艰苦奋斗当作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

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有利于纯洁党的干部队伍,增强党组织的堡垒作用;有利于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4.(1)共同现象:贪污腐化严重;严惩贪污腐化分子。

(2)同:都是为了巩固政权。异:前者是为了巩固少数剥削阶级的统治;后者是为了巩固人民政权。(3)封建剥削思想或封建制度是产生贪污腐化的根源,在封建制度下不可能消除贪污腐化现象。新中国能取得“三反”斗争的胜利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同贪污腐化现象做斗争。

(4)看法:反腐败斗争关系到人民政权的巩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在当今时代,腐败分子的腐败方法、特点、程度都有很大变化,因此,反腐斗争任重而道远;有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有优越的欢迎登录《100测评网》进行学习检测,有效提高学习成绩.社会主义制度,反腐败斗争一定能取得全面胜利。5.(l)核心思想:是两个”务必"的思想。

(2)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

(3)存在。如:新中国成立初,中国共产党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和当时担任书记的张子善堕落为大贪污犯。措施:开展“三反”运动,惩治了一批大贪污犯。教育了大多数干部,挽救了一批犯错误的同志,纯洁了干部队伍;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有利于形成健康的社会风气。

(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要保持“两个务必”这个党的优良传统,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 适用版本:

人教版,苏教版, 鲁教版,北京版,语文A版,语文S版,冀教版,沪教版,北大师大版,人教版新版,外研版,新起点,牛津译林,华师大版,湘教版,新目标,苏科版,粤沪版,北京版,岳麓版 适用学科:

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 适用年级:

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小一,小二,小三,小四,小五,小六,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中考,高考,小升初 适用领域及关键字:

100ceping,51ceping,52ceping,ceping,xuexi,zxxx,zxjy,zk,gk,xiti,教学,教学研究,在线教学,在线学习,学习,测评,测评网,学业测评, 学业测评网,在线测评, 在线测评网,测试,在线测试,教育,在线教育,中考,高考,中小学,中小学学习,中小学在线学习,试题,在线试题,练习,在线练习,在线练习,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小升初复习,中考复习,高考复习,教案,学习资料,辅导资料,课外辅导资料,在线辅导资料,作文,作文辅导,文档,教学文档,真题,试卷,在线试卷,答案,解析,课题,复习资料,复习专题,专项练习,学习网,在线学习网,学科网,在线学科网,在线题库,试题库,测评卷,小学学习资料,中考学习资料,单元测试,单元复习,单元试卷,考点,模拟试题,模拟试卷,期末考试,期末试卷,期中考试,期中试卷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 篇6

专题13近代世界思想

考向一 文艺复兴 1.讲高考(1)考纲要求

了解和掌握文艺复兴背景、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原因及其向西欧其他国家的扩展。通过学习文艺复兴在欧洲各国的扩展和延伸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掌握文艺复兴运动的全貌,更加深刻地领会文艺复兴运动地性质及其影响。

欧洲其他国家的文艺复兴是重点。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很快扩展到了欧洲其他国家。这就使得文艺复兴运动在深刻性、广泛性等多方面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都有明确的提高,这就使得文艺复兴运动已经发展成为波及整个欧洲、影响遍及世界的一股资产阶级文化的新(2)命题规律

文艺复兴是高考中必考内容之一,是历年高考核心考点之一;主要考察的内容有:一是文艺复兴首先兴起于意大利的背景;二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内容及向西欧各国扩展;三是文艺复兴的特点及影响。该专题在复兴时需要更多的关注,它可以辐射近代世界的政治与经济发展的状况,复兴这个专题时也可以近代世界的政治与经济发展,并且从中找到这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例1【2014江苏单科,13题】“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A.鄙视贫穷 B.认为财富即道德 C.揶揄上帝 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 【答案】D

【解析】本题以人文主义者的言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中“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等信息,说明人文主义者向往财富,故D项符合题意;A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B项与材料意思相反;C项说法错误,此时还没有公开揶揄上帝。

例2【2013年广东历史B卷】19.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

(2)适应西欧资本主义发展需要

(3)创造了划时代的艺术、文学成就(4)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发展清除思想障碍

(5)动摇了神学无上权威,对宗教改革运动也起了一定推动作用

局限性: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了个人私欲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3.讲典例

【例1】【江苏省扬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2013年12月10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追悼会上致辞说:“曼德拉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领袖之一,也是以身作则最伟大的老师之一。他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愿意为自由和平等、民主和正义而奉献一切。”曼德拉的精神最符合下列哪一位思想家的价值追求? A.苏格拉底 B.但丁 C.薄伽丘 D.马丁·路德

【趁热打铁】【北京市东城区2012—2013学第二学期高三综合练习

(二)17】之所以说“文艺复兴使人们开始从宗教外衣之下慢慢探索人的价值”,是因为这场运动 A.冲击了神学思想的束缚 C.追求人的彻底解放和自由平等 【答案】A

B.倡导“先定论”,挑战教皇的权威 D.用理性之光驱散了现实的黑暗

【解析】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B项属于宗教改革时期加尔文的思想,C项中的“彻底”表述与史实不符,D项属于启蒙思想。故答案选择A项。

【例2】【2014山东高三文综模拟历史,题8】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的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的共同之处是

5.讲易错

【题目】西方人文精神从起源到成熟经历了漫长发展过程。下列有关人文主义精神的阐述,符合这一顺序的是 ①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美德即知识 ③真诚购买赎罪券的人与真心悔罪的人一样稀少④人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

A.④③②①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①②③④

考向二 宗教改革 1.讲高考(1)考纲要求

要求考生正确理解和掌握宗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具备运用宗教学的基本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规律

本知识点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在复习时要注意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对比复习。教师讲解时要注意本知识内部的考点联系与区别。

例1【2012高考广东文综,18】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例2【2011高考福建文综,21】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

A、否定对教皇的盲从,也否定封建主的特权。

B、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C、其思想主要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性质: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精神束缚的一场革命运动a.德国的宗教改革,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挑战教皇的权威

b.加尔文在瑞士的宗教改革:宣扬信仰得救,同时他的思想更为激进,他宣扬“先定论”,这一思想得到资产阶级的拥护。(4)宗教改革的特点及影响。3.讲典例

【例1】【2014年浙江 杭州二模18,题】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成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这一主张的进步意义在于 A.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 B.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 C.使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迅速传播 D.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高

【趁热打铁】【2014东北三校一模,32题】梁家麟《基督教会史略》中写道:一般的更正教(指新教)传统认为,宗教改革是使“基督教信仰回复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最早努力“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的是

A.但丁 B.马丁·路德 C.加尔文 D.达·芬奇

【例2】【2013年北湖北八校联考,30】马克思·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现代资本主义精神,以及全部现代文化的一个根本要素,即以天职思想为基础的合理行为,产生于基督教禁欲主义”。这种禁欲主义

A.有利于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 C.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D.引发了宗教改革的全面展开 【答案】C 【解析】宗教改革时期,新教的禁欲主义提倡个人应该抑制感情,应该过严肃、“勤劳”的生活,这实际上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利润和积累资本的生活理想。因此答案选择C项。文艺复兴早于宗教改革,排除A项。B项与材料信息无关。D项与史实不符,新教伦理的提出晚宗教改革。

【趁热打铁】【2012年湖南长沙一模历史,题18】马丁·路德说:“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种主张()A.A.否认了罗马教会存在的合法性 B.否定了罗马教会的精神权威 B.C.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4.讲方法

本知识点的考查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并与文艺复兴的相关知识点对比来考查,同时也以材料题的形式出现。考生在复习备考时要注意二者的区别与联系。同时要注意新教教派各派别之间的关系,要注意新教与旧天主教的根本区别,不要混淆知识点间的区别。5.讲易错

【题目】【2012年江苏南京、盐城一模,12题】《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下列对宗教改革的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树立信仰本身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改变了过去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人人可以同上帝直接对话 D.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开启了人类理性的光芒

考向三 启蒙运动 1.讲高考(1)考纲要求

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性质及影响;知道启蒙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代表作;理解启蒙运动标志着近代资本主义思想和文化的基本确立。学会从基于史实的历史故事中发掘历史信息,概括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主张及影响.通过对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异同点的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继承和发展的观点。

通过对伏尔泰、卢梭等思想家现身真理、捍卫正义事业史实的介绍,培养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奋斗的精神。(2)命题规律

本考点是本专题中最重要的考点,是高考的热点之一,主要的考查点有:启蒙运动的背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启蒙思想的特点及影响。例1【2013年江苏文综卷15】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人权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例2【2013年天津文综3】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遵照固定的和确立了的法律执政;专制政体是按一个人的意志行使权力。他主张实行的政体是

A.民主共和 B.贵族共和 C.君主立宪 D.君主专制

2.讲基础

本考向主要考察法国的启蒙思想(复习需要注意启蒙思想起源于英国而高潮在法国),复习时学生要注意其背景的重要性。

一、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封建专制制度成为其发展的严重障碍,要结束旧的制度,资产阶级首先必须做好舆论准备。

3、自然科学突飞猛进,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挣脱了封建迷信的束缚。

4、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

5、工业革命的推广

二、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潮:理性主义

三、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内容

1、伏尔泰(1)主要观点: A、天赋人权学说的提出

B、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

C、主张开明君主制,推崇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度(2)评价: A、是启蒙运动的先驱

B、他比同时代的理性学者更尖锐的批判现在制度,更热情的歌颂理性一,倡导生而平等、信仰自由和民主政治。

C、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

2、孟德斯鸠:

(1)主要思想:发展了英国思想家洛克的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原则,主张三权之间“相互制约和平衡”。(2)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3)评价:三权分立学说后来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实践了三权分立学说的国家。

3、卢梭: 主要观点:

A、提倡“社会契约”论

B、认识人类社会不平等的根源是私有制 C、“人民主权”说,否定封建王权。

4、康德

(1)主要观点:人非工具(2)评价:

A、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B、他的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三、启蒙思想的影响

①有力的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②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③在欧洲、美洲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迫使封建君主改变统治方法,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起了深远影响;

④启蒙思想的著作被介绍到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激励那里的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3.讲典例

【例1】【江西省七校201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为此,法国思想家()A.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B.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C.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D.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

【趁热打铁】江苏省扬州市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例2】【四川省绵阳南山实验高中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题5】弗雷德里克·C·拜泽尔《早期浪漫主义和启蒙运动》:“如果说浪漫主义者就是启蒙运动的批评者,那么可以说他们也是启蒙运动的信徒。他们忠实予启蒙运动的两个根本观念:激进批评和公众教育。他们的目的不是要抗击启蒙运动,而是要消解它在18世纪末期的危机。”材料表明浪漫主义 A.是对启蒙运动的彻底否定 B.与启蒙运动同时产生

C.与启蒙运动的内容基本相同 D.和启蒙运动在根本观念上具有一致性

【趁热打铁】【2012东北三校二模,32】法权利归还给拥有最高权力的人民这种革命是正当的。这则材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A.天赋人权 B.人民主权 C.法律至上 D.权力制衡

4.讲方法

它可以与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对比考查,难度较大。选择题与材料题两种考查方式都有,复习时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对比学习,强化知识点的准确性。更应该注意的是本专题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运动图示或是表格的方式来进行复习。

5.讲易错

【题目】【2013江苏单科,15】某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

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A.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B.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D.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错选】C或D 【错因】对材料内容理解不准确,易受材料内容的表象迷惑,不能从深层含义上分析出正确的答案。【答案】A 【解析】题干中的哲学家即启蒙思想家。他们认为人类通过自然科学支配整个世界,所以B项错误。近代科学追求的是自由平等,而不是王权公平,所以C项错误。阶级平等在启蒙运动中并未提及,因为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领社会进步的思想,故A项正确。

高考物理能量专题复习指要 篇7

在中学物理中,涉及许多形式的能,如:动能、势能、电能、内能、核能等,这些形式的能可以互相转 化,并且遵循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的概念及其有关规律(如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贯穿于中学物理学习的始终,是联系各部分知识的主线,是我们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每年的高考物理试卷中都会出现考查有关能量知识的试题,并且时常会以“压轴题”出现。

有关能的知识与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规律以及电磁学知识的联系是新课改后近年高考的热点。

能量难点问题的解决离不开能量的相关规律,相关规律的应用是以正确理解定律为前提的,下面将各规律的要点及注意事项分析如下。

一、与能量相关的重要物理规律简析

(一)动能定理

1.动能定理的内容: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2.动能定理的公式表达式:∑W =Ek2-Ek1

式中∑W是各个外力对物体做功的总和,Ek2-Ek1是做功过程中始末两个状态动能的增量。

3.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注意事项。

(1)要明确物体初、末两个状态时的动能,“增量”是末动能减初动能。ΔEk>0表示动能增加,ΔEk<0表示动能减小。

(2)要正确分 析全过程 中各段受 力情况和 相应位移,各力位移相同时,可求合外力做的功,各力位移不同时,分别求各力功,然后求代数和。

(3)动能定理表达式是标量式,不能在某方向用速度分量来列动能定理方程。

(4)动能定理适用单个物体,对于物体系,尤其是具有相对运动的物体系,不能盲目地用动能定理。由于此时内力的功也可 引起物体 动能向其 他形式能 (比如内能)的转化。

(5)动能定理尽管是在恒力作用下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的,但对变力做功情况亦适用。动能定理可用于求变力的功、曲线运动中的功以及复杂过程中的功能转换问题。

(6)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及速度,一般都是相对地球而言的。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

1.定律内容:在只有重力和弹力 做功的情 况下,系统的动能和势能 可以发生 转化,但总的机 械能保持 不变。

2.定律的三种理解及表达形式。

(1)初态机械能等 于末态机 械能,即E1=E2,注意初、末态选同一参考面。

(2)物体或系统动能的增加(或减少)等于物体或系统势能的减少(或增加),即:△Ek增=△Ep减

(3)系统由A、B部分组成时,A部分减少的机械能等于B部分增加的机械能,

即 EA增=EB减

注意(2)(3)不用选参考面。

3.定律适用条件。

(1)对单个物体,若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其他力不做功(或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为零),则该物体机械能守恒。

(2)对某一系统,物体间只有动能和重力势能及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系统跟外界没有发生机械能的传递,机械能也没有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如没有内能产生),则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重要说明:条件中的重力与弹力做功是指系统内重力、弹力做功。对于某个物体系统包括外力和 内力,只有系统内重力或弹簧的弹力做功,其他力不做功或者其他力的功的代数和等于零,则该系统的机械能守恒,也就是说重力做功或弹力做功不能引起机械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转化,只能使系统内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

(三)功能关系

1.功能关系:能是物体做功的本 领,也就是说 是做功的根源。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究竟有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用功来量度。功和能有根本的区别,功是过程量,能是状态量。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可以从能量变化来求功,也可以从物体做功的多少来求能量的变化,不同形式的能在转化过程中是守恒的。

2.功和对应的能量变化的量值关系。

(1)重力的功→重力势能的变化WG=-ΔEp

(2)弹簧弹力的功→弹性势能的变化W弹=-ΔEp.

(3)电场力的功→电势能的变化W电=-ΔEp

(4)分子力的功→分子势能的变化W分子=-ΔEp

(5)克服安培力的功→电能的变化|W安|=ΔE电

(6)一对滑动摩擦力的总功→系统的动能变化Wf总=-fL相对 =ΔEk系统

(7)一对静摩擦力的总功→系统内物体间机械能的转移W总=0

(8)合力的功→动能的变化W合=ΔEk

(9)除重力和弹力以外的其他力的功→系统机械能的变化W其他=ΔE机

(四)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失,也不会凭空 产生,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这就是能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1.能量守恒应从下面两方面去理解。

(1)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存在其他形式的能增加,且减少量一定等于增加量。

(2)某个物体的能量的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一定等于增加量。

以上是我们应用能量守恒定律时的两条基本思路。

2.应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题的步骤是。

(1)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从而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幅物体运动的正确图景。

(2)研究物体在运动过程 中有多少 种形式的 能(如动能、势能、内能、电能等)在转化,关键是弄清什么形式的能增加,什么形式的能减少。

(3)增加的能量和减少的能量用相应的力做的功来表示,然后列出恒等式ΔE减=ΔE增

二、典型例题透析

(一)动能定理类

【例1】 (2014年高考福建理 综)图1为某游乐场内水上滑梯轨道示意图,整个轨道 在同一竖 直平面内,表面粗糙 的AB段与四分之一光滑圆弧轨道BC在B点水平相 切。点A距水面的高度为H ,圆弧轨道BC的半径为R,圆心O恰在水面。一质量为m的游客(视为质点)可从轨道AB的任意位置滑下,不计空气阻力。

(1)若游客从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到B点时沿切线方向滑离轨道,落在水面D点,OD=2R,求游客滑到B点的速度vB大小及运动过程轨道摩擦力对其所做的功Wf;

(2)若游客从AB段某处滑下恰好停在B点,因为受到微小扰动,继续沿圆弧轨道滑到P点后滑离轨道,求P点离水面的高度h。(提示:在圆周运动过程中任一点,质点所受的向心力与其速率的关系为F向=mv2/R)

【命题意图】

考查动能定理、平抛运动规律、圆周运动等知识,在能力上主要考查理解、分析、推理和应用能力。

【解题思路】(1)游客从B点开始做平抛运动,将运动进行分解,即可求出游客到达B点的速度,A到B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即可求出运动过程中轨道摩擦力对其所做的功。

(2)设OP与OB的夹角是θ,在P点离开轨道时,轨道对游客的支持力为0,由重力指向圆心方向上的分力提供向心力,结合动能 定理与向 心力的表 达式即可 求解。

(1)游客从B点做平抛运动,有:2R=vBt,R=1/2gt2

代入解得:

从A到B,根据动能 定理,有mg(H -R)+Wf=1/2mv2B-0

解得:Wf=-(mgH-2mgR)

(2)设OP与OB间夹角为θ,游客在P点时的速度为vp,所受支持力为N,从B到P由动能定理可得:

过P点时,根据向心 力公式,有:

解得:h=2/3R

【探讨评价】本题中正确判断出游客在P点离开轨道时,轨道对游客的支持力为0,由重力指向圆心方向上的分力提供向心力是解题的关键。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类

【例2】(2014年高考福 建理综)如图2所示,两根相同的轻质弹簧,沿足够长的光 滑斜面放置,下端固定在斜面底部挡板上,斜面固定不动。质 量不同、形状相同的两物块分别置于两弹簧上

端。现用外力作用在两物块上,使两弹簧具有相同的压缩量,若撤去外力后,两物块由静止沿斜面向上弹出并离开弹簧,则从撤去外力到物块速度第一次减为零的过程,两物块()。

A.最大速度相同

B.最大加速度相同

C.上升的最大高度不同

D.重力势能的变化量不同

【命题意图】考查机械能守恒定律、牛顿运动定律。

【解题思路】设斜面倾角为θ,物块速度达到最大时,有kx=mgsinθ,若m1<m2,则x1<x2,当质量为m1的物块到达质量为m2的物块速度最大位置的同一高度时,根据机械能量守恒得:ΔΕP=mgΔh+1/2mv2(ΔEP是弹性势能的改 变量,此时两物 体相同 ),所以,因为m1<m2,所以v1>v2max,此时质量为m1的物块还没达到最大速度,因此v1max>v2max,故A错;由于撤去外力前,两弹簧具有相同的压缩量,所以撤去外力时两弹簧 的弹力相 同,此时两物 块的加速 度最大,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a=(F-mgsinθ)/M,因为质量不同,所以最大加速度不同,故B错误;由于撤去外力前,两弹簧具有相同的压缩量,所以两弹簧与物块分别组成的两系统具有相同的弹性势能,物块上升过程中系统机械能守恒,所以上升到最大高度时,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所以两物块重力势能的增加量相同,故D错误;由Ep=mgh可知,两物块的质量不同,所以上升的最大高度不同,故C正确。

【探讨评价】本题是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典型应用,既有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又有动能,且发生相互转化并保持不变。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出最大速度时的临界条件和对机 械能守恒 定律△Ek增= △Ep减 的灵活应 用。并注意相同的弹簧形变量相同时,具有相同的势能。

(三)功能关系类

【例3】(2014年高考广东理综)图3是安装在列车车厢之间的摩擦缓冲器结构图,图中1和2为楔块,3和4为垫块,楔块与弹 簧盒、垫块间均有摩擦,在车厢相互撞击时弹簧压缩过程中()。

A.缓冲器的机械能守恒

B.摩擦力做功消耗机械能

C.垫块的动能全部转化成内能

D.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命题意图】考查功能关系及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题思路】由于楔块与弹簧盒、垫板间存在摩擦力作用,需要克服摩 擦力做功,转化为内 能,并消耗机 械能,机械能不守恒,所以A错误,B正确;垫板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和内能,所以C错误;弹簧压缩,弹性势能增加,一部分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所以D错误。

【探讨评价】

本题的难点是对摩擦反冲器工作原理的理解,当反冲器在F1、F2的作用下,图中1和2楔块与弹簧盒接触面产生弹力,使楔块压缩他们之间的弹簧,此时两楔块与3和4垫块、弹簧盒都存在滑动摩擦,并整体相对弹簧盒向里运动,压缩盒内的弹簧,达到反冲的作用。

(四)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类

【例4】 (2014年高考上 海理综)如图4,水平面内 有一光滑金属 导轨,其MN、PQ边的电阻不计,MP边的电阻阻值R=1.5Ω,MN与MP的夹角为135°,PQ与MP垂直,MP边长度小 于1m。将质量m=2kg,电阻不计的足够长直导 体棒搁在 导轨上,并与MP平行。棒与MN、PQ交点G、H间的距离L=4m。空间存在垂直于导轨平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B=0.5T。在外力作用下,棒由GH处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左做直线运动,运动时回路中的电流强度始终与初始时的电流强度相等。

(1)若初速度v1=3m/s,求棒在GH处所受的安培力大小FA。

(2)若初速度v2=1.5m/s,求棒向左移动距离2m到达EF所需时间Δt。

(3)在棒由GH处向左移动2m到达EF处的过程中,外力做功W =7J,求初速度v3。

【命题意图】

考查电磁感应、电路、能量转化及守恒定律。

【解题思路】(1)棒在GH处速度为v1,因此

(2)设棒移动距离a,由几何关系知EF间距为La,磁通量变化ΔΦ=1/2a(L-a+L)B。

导体棒做题设运动时,回路中电流 保持不变,即感应电动势不变,有:E=BLv2

(3)设外力做功为W ,导体棒在EF处的速度为v′3。

由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得:

由于电流始终不变,

2009年高考气候专题复习 篇8

1. 根据气温判断所属半球

2. 根据气温判断所属温度带

3. 根据降水的年内分配判断具体的气候类型

【例1】(2007年全国文综Ⅱ)下图表示甲、乙两地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甲地为中亚某地(46°N,62°E),乙地为我国吉林省某地(44°N,125°E)。

甲地属于 ________气候,对种植玉米不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适宜发展的农业为________。乙地属于________气候,对种植玉米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中国的玉米带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的________平原。

【解析】甲地1月平均气温为-13℃左右,7月平均气温为25℃左右,年较差达38℃左右。年降水量只有200多毫米,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地气温年较差虽然可达40℃左右,但年降水量可达700毫米左右,属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温带大陆性降水少(干旱)畜牧业温带季风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有利于玉米生長松嫩

【例2】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A. 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 高山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 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

【解析】据图分析,甲图降水量稀少(注意纵轴数值),可能蒸发量较大,而实际蒸发量较小,说明气温较高,气候干旱,因此甲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图降水量也很少,10月~次年3月无蒸发,说明气温很低,因此可能为极地气候;丙、丁相对比较湿润,根据蒸发量及降水量,可知丙、丁分别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A

二、 气候类型的分布

1. 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缺少的气候类型)有四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和苔原气候。

2. 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3. 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

4. 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北美洲(11种),其次是亚洲(10种)。

5. 分布大洲最多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和高山气候(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六个大洲)。

6. 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

①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带);

② 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压带);

③ 冰原气候(极地高压带)。

【例3】 (2007年全国文综Ⅱ)读下图,回答(1)~(2)题。

(1) 图示地区主要属于()

A. 热带雨林气候B. 热带草原气候

C. 热带沙漠气候D. 热带季风气候

(2) 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 太阳辐射B. 洋流

C. 地形D. 大气环流

【解析】该地区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附近,属于东非高原。由于地势较高,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降水较少,属热带草原气候。

答案:(1) B(2) C

三、 气候形成的因子

一个地区气候的形成,是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各气候形成因子主要作用如下:

【例4】(2007年全国文综I)读甲图回答(1)~(3)题。

(1) 受暖流影响明显的地方是()

A. TB. Q

C. RD. S

(2) 气候特点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的地方是()

A. TB. Q

C. RD. S

(3) 在乙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量情况中,与P地相符的是()

A. ①B. ②

C. ③D. ④

【解析】(1) 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在澳大利亚的东部沿海,分布着东澳大利亚暖流,故东部的R地受暖流的影响明显。(2)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是地中海气候的特征,澳大利亚西南角的Q地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形成了地中海气候。(3) 由图可知,P地位于澳大利亚的中部,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少雨,因此对应于降水较少、气温较高且季节变化显著的①。

答案:(1) C(2) B(3) A

四、 气候比较

不同地区的气候比较,重点是以下几个方面:气候类型、分布、气候特征、气候成因异同。

【例5】(2008年江苏卷)图14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15为“甲、乙两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 分析甲地的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_________;不利影响:___________

(3) 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乙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

【解析】东亚和南亚都属于季风气候,但东亚主要是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两地季风成因、风向、降水量和降水时间都有明显的区别,但两地都因为降水集中,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

答案:(1)

(2) 全年高温,作物生长期长;降水丰富,利于作物生长。易受干旱、洪涝灾害影响。

(3) 发展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保护耕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兴修水利,防灾减灾。

五、 试题训练

1. 单项选择题

读材料和爪哇岛地形示意图,回答l~2题。

茂物是印度尼西亚西爪哇岛名城,位于熔岩高原北麓南北走向的山间盆地,海拔266米。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25℃,为避暑胜地。因每年有330多天打雷的日子而被称为世界雷都(赤道地带平均每年有100到150个雷雨日,与茂物相邻的雅加达平均有133天为雷雨日)。

1. 茂物比其附近城市多雷雨天的原因是()

A. 距赤道更近,上升气流旺盛

B. 距海洋近,空气湿度更大

C. 受地形影响,上升气流强烈

D. 气旋活动频繁,易形成上升气流

2. 茂物成为避暑胜地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处山区,大气保温作用弱

B. 阴雨天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C. 地处盆地底部,冷空气常沿山坡下沉

D. 植被覆盖率高,对气温调节作用明显

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结成白色结晶,称为霜。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间叫无霜期。下面是两地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日)。读图回答3~5题。

3. 乙地比甲地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

A. 纬度比甲地低

B. 地势起伏比甲地大

C. 海拔比甲地低

D. 氣候海洋性比甲地强

4. 甲图中①、②两地无霜期差值T范围是()

A. 100 < T < 150B. 50 < T < 150

C. 150 < T < 200D. 50 < T < 100

5. 关于两地主要粮食作物和作物熟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冬小麦,一年两熟

B. 乙地:春小麦,一年两熟

C. 甲地:春小麦,一年一熟

D. 乙地:冬小麦,一年一熟

下图为中纬度某地冬、夏两季等温线分布图,这里地势平坦。图中反映出不同的季节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和南北温差均有较大差异。读图回答6~7题。

6. 根据南北温差和等温线弯曲方向可以判断()

①图a为1月份等温线分布图②图a为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③图b表示的是冬季等温线分布图④图b表示的是夏季等温线分布图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

7. 图a中甲乙两地温差较大,其原因是()

①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地 ②甲地昼长长于乙地③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小于乙地 ④甲地昼长短于乙地

A. ①②B. ②③

C. ③④D. ①④

读下图,完成8~9题。

8. 下面A、B、C、D四幅图中,与上图中甲地气候类型相符的是()

9. 有关甲地气候类型的成因和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因是受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C. 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D. 分布在南北纬30°~40°大陆两岸

下图为沿某岛屿20°纬线地形剖面及两地气候统计图。据图完成10~11题。

10. 该岛甲、乙两地()

A. 1月降水最大

B. 2~6月降水逐月增加

C. 7月气温最低

D. 8~12月气温逐月递减

11. 甲地比乙地降水量小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处背风地带B. 海拔较高

C. 受沿岸寒流影响D. 距海较远

12. 读某地年均降水量等值线图,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 降水量从西北部向东南部逐渐减小

B. 西北及北部山区年降水量大于700mm

C. 东北迎风坡降水量最小

D. 该地区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与地形关系密切

下图为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 读图所示气候类型可能位于()

①亚洲②非洲③北美洲④南美洲⑤大洋洲

A. ①②④B. ②③⑤

C. ①③④D. ②④⑤

14. 该地1月份气温比11月份低,其主要原因是()

A. 太阳高度角较小

B. 白昼时间较短

C.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

D. 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

15. 下图中所示的四种气候类型,可能位于非洲的是()

A. 甲B. 乙

C. 丙D. 丁

二、 综合题

16. 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1) 通过表中所给数值,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2) 北纬30°~20°的大洋降水与其他纬度大洋降水相比偏少,试分析其原因。

(3) 与上题所述大洋降水偏少相比,同一纬度的大陆降水却偏多,试分析原因。

17. 读澳大利亚和南美洲的气候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比较两图中A、a所示的热带沙漠气候的分布特点及主要成因。

(2) 澳大利亚东岸B、C、D三地气候与南美洲西岸a、c、d三地气候的排列都是南北更替、南北延伸,形成这种状况的相同因素主要有,不同因素主要有。

(3) 图中字母,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C2. B

茂物与其附近城市处在同样的气压带和大气环流下,但雷雨天气明显多于其他城市,说明是受局部小气候影响的结果,而小气候又与其盆地地形密切相关。茂物虽地处热带,但基本每天都有降水,由于阴雨天气的云层对太阳辐射有很强的反射作用,所以气温并不很高,可以成为很好的避暑之地。

3. D4. B5. C

乙为西欧,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甲为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乙地冬季受温暖的海洋气流影响,而气温较高,故无霜期较长。根据等值线判读规律,以及两条相邻等值线差值为50日,可判断①介予150~200日之间,②介于50~100日之间,则T范围为50~150日。甲地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一年一熟;乙地是冬小麦,一年两熟。

6. D7. C

第6题,图a等温线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而中纬度地区南北温差大时一般为冬季,此时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说明是在北半球,故图a为1月份冬季的等温线分布图,图b为7月份夏季的等温线分布图。第7题,冬季,中纬度地区南北温差大,与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有关。纬度越高(甲地),太阳高度越小,太阳辐射强度越弱;纬度越高,白昼越短,接受光照的时间越短,所以南北温差大。

8. A9. C

甲地位于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其特点是雨热不同期。

10. C11. A

从该岛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可看出,该地7月气温较低,而1月气温较高,说明该岛位于南半球,则题中所指的20°纬线是20°S。图中可看出该岛的经度位置为40°E~50°E,且甲、乙两地7月气温最低,则可判断该岛为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乙地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故降水多,甲地位于背风坡故降水少。

12. D

由图中给出的等值线的变化规律及数值,可判断A、B、C三个选项均不符合图中给出的等值线变化规律及数值特征。图中降水量多的地区是西部、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量都超过640mm。

13. D14. C

图示气候类型为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该地1月份正午太阳高度虽然较大,但因降水多,云层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因此气温比11月份低。热带草原气候最高气温的月份一般出现在干季后期,雨季前期。

15. D

根据图中四地气温和降水量信息进行分析,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气温0~℃以下,年降水量在500~600mm之间),乙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0℃以上,年温差小,年降水量在700~1000mm之间),丙地应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年降水量在1500~2000mm之间),丁地可能是热带草原气候(最热月气温达30℃以上,年降水量750~1000mm,且7月降水占全年降水的1/3,说明干湿季非常明显)。非洲大陆纬度较低,号称热带大陆,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分布,由于海陆分布特征,也没有形成热带季风气候。而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所以选D项。此题很容易选C项,把丙地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实际上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降水量更大,年降水量应该大于2000mm。

16. (1)降水地区分布不均,多雨区和少雨区相间分布,大洋降水比大陆降水多。北纬60°~50°和北纬20°~30°全球降水量较少。

(2) 该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3) 受夏季风和台风影响。

17. (1)

(2) 地形,气压带和风带;海陆热力性质、陆地形态。

上一篇: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章程下一篇:和小学党组织帮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