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的课堂来自于……三篇

2024-07-09

活力的课堂来自于…… 篇1

一、预设激发灵感的思维“碰撞”,促进创新契机的生成

新课程要求我们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英语课堂中的各种因素,如教师的自身素质、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中的相关信息,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师生在围绕教材展开的情景对话中,相互帮助,相互激励,相互感染,从而求知的欲望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这样师生间互动对话的过程能够促进、生成更多的教学契机。在教学月份的英文名称时,我设计了“What’s missing? ”,“Before and after”等游戏活动,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12个月份英文名称的巩固,更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精心的预设成效显著。学完对话“When is ...birthday? It’s on...”后,为了既不增加知识的难度,又有效突出语言的交际性,我设计了一张调查表:同学生日调查表,让学生互相调查小组四人的生日,准备汇报。刚开始,学生比较兴奋,但很快气氛就淡下来,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渐渐开始不集中,有的开始用汉语交谈,亦有个别学生在东张西望。正当我想批评指责时,身边有个学生小声地问:“老师 ,我可以去问问王佳祥的生日吗 ? ”真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立刻意识到:可能是这种机械调查与汇报让学生感到乏味,除了可以操练句型外,这一调查活动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事实上,随着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即便是小学的孩子,也开始越来越关注同学之间的生日,有些关系不错的学生还喜欢互赠小礼物。对于生日的信息,他们希望关注的可能不是小组内的成员,而是自己的朋友,同样的内容也许换一种方式,效果会截然不同。于时,我立即停止原来的调查模式, 让学生用英语随意询问自己朋友的生日,并用英语写下来,最后看哪个学生的朋友多。这一次,整个教室立即热闹起来,学生争先恐后,边问边写,到各自带着朋友汇报调查结果时,那心情、那场面、那效果已远非前一种组织形式所能比拟的。实践证明:学生的情感需求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生成资源之一。要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有思维碰撞,产生奇思妙想,教师就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提供足够的创造空间。

二、预设水到渠成的认知铺垫,促进智慧“结晶”的生成

将焦点集中在生成的课堂上, 教师的作用已不仅仅是将灵性的画面定格,更要进一步将这种美丽放大、着色,使其更动人。当教师不能完全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活动时,要时刻注意观察课堂中发生的状况,也就是要注意课前预设与课堂实际产生的偏差。这种偏差往往会变成一种必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样的教学资源,让英语课堂更生动。

在一次观摩课教学中,遇到这样一位老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学习“Can you play...? I can play...”句型,教材中的词汇仅有“football basketball,jump,skate,swim”。老师的导入比较自然,讲授也很有条理。在教学完了这组句型后,老师让学生自由问答练习,学生依次用这几个动词替换练习。这时,忽然有一个学生在回答同桌的提问时, 做出了与众不同的回答:“I can play pingpang.”作为听课的教师之一 ,我和其他 同伴都不约而同地朝那位学生投去赞许的目光。是的,他的回答不仅表明其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他的知识已经超越了课本,更表明他是一个热爱运动的好孩子,他自豪地声明自己是会乒乓球。这时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老师只淡淡地说了一句:“你坐下吧,pingpang不是我们这节课学的内容。”孩子一脸的自信立马被一脸的茫然替代,一节课再也没有举手回答任何问题。这个学生的回答也许与老师的预设有偏差,但这种偏差恰恰是孕育生成的最佳时机,恰恰是弥补教师预设不足的“修正液”,它可以使知识目标体系更完善,可以使三维目标结合更完美,可以使课堂教学因生成更精彩。教师过于依赖原本并不合理的预设, 不仅无情地伤害了一颗无辜的童心, 更使得自己的课堂因错失生成良机而黯然失色。

通过这样的事例, 我们不难看出, 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把学生看做是教学对象,还要看做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担当的角色,不仅仅是知识的“呈现者”、对话的“提问者”、纪律的“管理者”,更是课堂教学中呈现信息的“重组者”。

三、预设丰富多彩的学习任务,促进探究欲望的生成

新课程改 革背景下 的英语教 学强调教 材只是一 个载体,并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英语教师不是简单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教师必须借助教材提供的信息和内容,引导学生有机地扩充延伸,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知识,增长学生见闻。

4A教材Unit 2“Let’s make a fruit salad”一课 , 词汇是在三年级学习了部分水果名称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 在教授本课时,我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单词呈现力求直观,句型学习以旧引新,进行必要的机械操练后,立即按计划让学生开始分小组活动,用带来的水果,进行真实的交际运用。本以为这种预设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机械操练到意义操练,理论上完全符合小学英语新理念, 教学流程一定会按计划顺利完成。没想到的是, 某些学生对着带来的水果不知道该如何介绍,只好用中文说,或无奈地问:“老师,荔枝的英文是什么呀? ”“甘蔗用英语怎么说 ? ”……面对学生的提问 ,我一时不知所措。这是我事先没有料到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水果的种类越来越多,老师也不可能全知道,怎么办?

山重水复之时, 常见柳暗花明, 忽然一个小女孩走过来说:“老师,我有汉英小词典。”这根“救命稻草”一下子引发了我:是呀,解决问题的办法其实很多,这不是扩充、延伸课本知识的好机会吗? 我拍拍手,让讨论的学生静下来:“同学们,我们平时学的水果的材料只是其中一部分。如果你不知道更多的水果怎么说,今天回家各自想办法查一查、学一学、写一写,明天咱们来个水果大汇总,好吗? 现在,就请你为你的水果拼盘临时‘选择’一个你学过的水果进行交流。”学生高兴地答应了,课也因此而顺利地进行。下课后,我用电脑设计了一个精美的水果汇总表,下午就张贴在教室里,并说明第二天由学生在相应水果下填写查到的单词。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有效激发,到第二天中午,那张水果汇总表已被填得满满的,当我问及表中内容时,学生那自豪的神情溢于言表。对这样的“生成资源”,教师要经常性地将学生的学习引申,甚至延伸到实际生活中,让他们自己拓展、探索,走进无比广阔的英语学习天地。

英语课堂 教学不应 是英语教 学方案的 单纯执行 过程 ,而应是融 合预设价 值和动态 生成意识 的英语实 践过程 ,是英语课堂教学预设与英语课堂教学生成的有机结合, 是英语教学艺术美的统一。在进行英语课堂教学预设时,我们既要遵循英语课程的学科要求, 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及认知规律 ;在英语课 堂教学生 成过程中 ,我们要尽 量营造民 主、开放、和 谐的英语 课堂教学 氛围 ,让学生真 正成为英 语课堂教学的主体。唯其如此,英语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充满勃勃生机。

摘要:精心的课堂预设会为动态生成保驾护航——保证生成的合情、合理、有效,不至于形散神也散。可是再精心的预设,也决定不了课堂的生成。课堂动态生成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课堂教学讲究预设,更讲究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的统一体。

活力的课堂来自于…… 篇2

合理安排。从课前的准备,到课堂教学的实施,到课后的反思重构等,都要做好充分的预设和积极的思考。

关键词:全局解读 ; 活力课堂; 自觉反思重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7-065-001

活力,是一种生命力,是教师和学生的精神探险和生命张扬;活力,是一种学习力,是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造就;活力,是一种感动力,是师、生、教材情感的共鸣与怦然心动。课堂只有有了活力,才会高效。结合自己平日的教学和听课的随想,想就活力课堂的产生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解读:要有全局观念

课堂的精彩首先在于教师对教材要有精准到位的解读,从内容到表达形式,从构段到表现手法,从文本到课外知识的扩展,我们需要考虑的确实不少。但要造就活力的课堂,我们必须要有,也一定要有单元意识,有全局观念。

1.解读从教材整体入手

看了某些学校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密密麻麻的不再是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而是教学目标制定依据的分析,是这篇课文在整个单元中的位置与价值的分析。如四年级的《鸟语》一课,它和《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一起组成了“人与自然”的单元主题,可是它却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它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路径所在,那就是人和动物要成为朋友,要平等相待。只有当学生明白了这一点,再教学《天鹅的故事》和《生命的壮歌》,才能得以层层推进,从朋友到老师,从老师到英雄,这个单元的育人价值才能显得更为完整清晰。

整体的解读,才能明确课文在单元中的地位和价值,才能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为活力课堂的打造奠定基础。

2.解读从学生实际出发

不仅教材分析需要单元意识,全局观念,对于学生分析同样如此。我们的教学分析应该落实到实实在在的具体数据与对策。以二年级的《识字8》为例,教师在学生分析时写到:我班学生已经养成了预习的习惯,预习的大致要求为以下四点……我认为 98%的学生能完成1、2项,80%的学生能完成第3项,第4项能高质量完成的约为25%,因此在交流预习情况时,差异资源也是可以利用的学生互动资源。在学生交流时,按中等生、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依次进行……针对以上分析,预设本课孩子的提升点为:1.能快速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识记汉字;2.能了解部分特殊偏旁可以两个偏旁表示一个意思,也可以一个偏旁表示两个意思。

这样的分析中既包含了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又涵盖了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可能出现的状况的预想,解决的方法及对策。更为重要的是经过这样的分析,教师很清晰地预设到了本堂课学生将在哪几个方面得以提升,为活力课堂的打造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课堂:要有开放气息

1.活力的课堂应该是合作互动的课堂

活力的课堂,一定要有互动,不仅仅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更是伙伴与伙伴之间的互动。只有学生真正动了起来,他们的眼里才会放射出和善激动的光芒,他们的脸上才会洋溢满足幸福的笑容,他们的语言才会呈现出更多的精彩和智慧,他们的生命才会透露着健康生动的信息。

一年级的语文课上,学生围绕“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春笋》)这句话认真朗读,卖力地做好一个又一个的动作。当老师请一个学生上台表演后,老师问“你们觉得他演的怎么样?”周围的同学纷纷举手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师,他蹲得很下面,我觉得是对的,因为这里是说它冲破泥土,说明它是长在地底下的。”“某某,我觉得你掀翻的动作不对,一点力气也没有。”“某某,我觉得你的冒做的很好。”……整个的过程,老师语言简洁,指向清晰,引导学生评价伙伴表现的同时很好地解决了“冲破、掀翻、冒”三个动词,让学生明白了小春笋强大的生命力。

更难能可贵的是孩子们在汇报交流之时,能诚恳地征询伙伴的意见。如五年级学生在进行归类词语预习情况的汇报之后,问道:“谁能就环境描写这一块给我提一些建议?”“我觉得你可以加上……”“谢谢!”“我不认为你这个词语用在这里是正确的,因为它既可以写景也可以表现人。”……

2.活力的课堂应该是自主探究的课堂

全情投入的孩子,不仅仅会对伙伴的表现进行精准的评价,更会对学习的内容产生自己的质疑和想法。一年级的语文课上,当老师教到“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时,有一个学生大胆质疑:“老师,春笋不是一节一节生长的,为什么要说一节,一节,又一节呢?”瞧,只有浸润于课堂的孩子,才会生成这样的问题。

活力的课堂,势必能培养出一批乐学会学的孩子。五年级的单元导读课,就充分展现了这一点。课堂上,孩子们先交流了本单元归类积累的词语,之后抓住“人物、命运、精神及成就”为整个单元撰写单元导语。接着就老师归纳得出的本单元的10个问题进行了整理,最后选取了其中一个单元性的问题“这三个人物有什么异同?”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究。整个活动过程步步为营,层层推进,学生自始至终绝对占据着课堂发言人的位置。

活力的课堂,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会了交流,在浸润中学会了思考,在活化中学会了应用,在合作中学会了做人。

三、反思重构:要是自觉行为

反思与重构是教师自我提升的最有效的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出现“应付思”,而不是“我要思”,或是“只会思”,不会“决断重构”的问题。在反思重构的过程当中,教师个人的自觉行为尤为重要。记得在不久前的教学中,看到一位年近50的教师在执教了《莫高窟》一文后的反思,她与六年前执教的这一课进行了比较,提出了自己现在的课更好的强调了单元结构性,教材的独特性。指出自己在问题推进上存在着的问题,同时重构了教学环节。这样的反思,这样的研讨才是实在的,高效的!

活力的课堂来自于…… 篇3

一、创新教学观念,把语文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学观念的创新,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根本前提。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教育中存在着许多陈旧的、片面的、急功近利的因素,以致创新教育受到严重制约。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宰一切,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容器般地接受的状态,导致主体性和主动性弱化,创新所需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得不到开发训练而日渐萎缩,严重影响了人格的形成。语文学科本来极富人文内涵、情感价值和审美趣味。可是,语文教学实践中,一篇篇优美动人的文章,往往被肢解成一堆堆摆设整齐、逻辑井然却了无生气的零件。如此的教学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受到严重抑制。究其根源,最主要的还是教育者没有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者的”导”只是立足于“教材”和“教参”,而没有立足于未来社会对学生能力及素质的要求。

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敢于把学习语文的主动权完完全全交给学生,实现创新式的语文课堂教学,变学生被动学习为积极参与,变学生的被动思维为积极主动的探索,变学生自我封闭的学习为互助合作创新的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导学,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字词,如何读懂课文,如何赏析优美语段,如何写好作文;教师还要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教学情境,给学生学习活动较大的自由度,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发现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从而针对学生实际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或者难点,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起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从而真正地做到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二、创新教学空间,改变语文教学新环境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知与实践辩证统一的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得以发挥和学生主体能力得以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我们教学的每一节课都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去完成的,而是在教学的空间上有广泛的创新性。可是,在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许多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落后现象,如: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培养能力的灌注式教学,只重视框框条条而轻视创新意识的教条式教学,只重视繁琐分析而轻视阅读感悟的理性式教学,只重视课堂课本而轻视课外活动的封闭式教学。如此种种教学弊端使学生学而生厌,思维受到严重束缚,学习能力偏低,个性弱化,远不能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既有创新思维又有实践能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人才的要求。改变这种严峻局面,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创设广阔的自主创新的学习环境已是刻不容缓。创新语文教学空间,实行创新式语文教学,一方面要强调根据教学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材、教学用具、教学环境多方面横向联系,发挥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另一方面,还要使教学活动向课外、校外延伸、拓展,实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体验相结合。

三、创新训练手段,培养语文创新思维能力

上一篇:生产要求下一篇:节约型供电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