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十篇

2024-06-28

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 篇1

一、区域环境创设中产生的问题

幼儿园环境创设必须遵守的基本条件是:环境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适宜性原则、幼儿参与的开放性原则、幼儿参与的原则以及经济性原则。

但由于幼儿园资金的缺乏和场地的约束等多种原因, 我们可以从幼儿园区域环境发展的现状中发现诸多问题, 例如:忽略幼儿的参与性, 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具体创设、装扮往往教师独自进行而不需要幼儿参与;忽视环境的开放性, 创设过程极少吸收家长和社会上的有利资源, 忽视了家长和社会相关人士的参与;缺乏环境的适宜性, 多数教师过度注重对环境装饰的美观性而忽略了幼儿年龄特点和教学个性, 环境布置不符合幼儿的需要等等。

二、区域环境创设的建议

(一) 设置科学合理的区域活动环境

幼儿园之所以为幼儿所喜欢, 是因为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需要所设计的, 活动在环境中进行。通过对当前幼儿区域活动实际情况的了解, 我们可以得知:有限的区域活动空间不仅限制了幼儿的活动范围, 而且使幼儿无法在各项活动中得到自由的施展, 幼儿的过度拥堵甚至造成了活动的停止。因此, 幼儿园教师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应注意:

一方面要加强创设的科学性, 关注多维空间的开拓, 将目光投向对户外环境的探索。区域活动不仅仅围绕在教室内部展开, 也可以积极地利用地面、墙面、窗户、墙面以外的外部空间。但同时也要重视区域规划, 例如“图书馆”要远离“市场”, “商场”要靠近“银行”, 使环境内部的各个分区相对独立, 不受影响, 又在整体上相互联系, 形成互补。

另一方面要注重创设的合理性, 要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 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 幼儿不感兴趣的区域要减少数目, 缩小场地范围, 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兴趣需要对区域调整设置。既要扩大幼儿感兴趣区域又要不断地对环境进行改进和调整, 并提供更多富有童趣和新意的区域供幼儿选择, 例如“动画片研究所”“幼儿戏剧院”等等, 既要避免幼儿扎堆和人数在某一区域的相对集中, 同时教师也要认识到幼儿才是区域环境中的主体, 要给其充足的发展活动空间, 积极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自由地表达和表现。

教师要关注了解幼儿的学习认知过程, 指导幼儿经常面临的各种困难, 并善于从中分析问题的属性, 考虑是否需要教师帮忙, 寻找恰当的介入时间, 帮助幼儿渡过难关, 注意不要让幼儿养成依赖别人解决问题的习惯, 要在活动时培养幼儿积极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二) 注重区域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在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中, 所投放的材料不是太过复杂, 就是过于简单。复杂体现在材料的制作上, 这类材料不仅制作费用昂贵并且也难以激发幼儿的使用兴趣, 在造成使用率低的同时也占用了较大空间;材料的过于简单, 体现在材料的使用方法上, 玩法单一, 起不到教学目的, 而且大多数简单材料的目的在于装饰, 并不适合幼儿使用。因此, 应当注重区域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在此过程中, 一方面, 要选择趣味性较强的材料, 在材料的使用过程中, 注重幼儿是活动的主体, 应当积极地发挥教师自身的辅助功能, 对一些较难使用的材料进行示范和演练, 正确引导幼儿, 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系鞋带对大多数幼儿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他们常常依赖父母的帮助而不自己亲手完成。为了使幼儿在幼儿园能够掌握这项基本的生活技能,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用颜色不一的鞋带吸引幼儿兴趣, 并在课堂上进行示范, 鼓励幼儿学习, 可以采取比赛的方式等, 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 要保证材料的更新速度, 材料不应该是为某个特定时间特定区域使用, 也不应该是广泛地应用于各项区域活动, 教师应当在日常中通过对幼儿的观察, 了解幼儿对哪些感兴趣而有目的地将生活材料进行投放, 在教室可以尽量多地投入代表各行业的迷你型卡通玩偶, 并定期更换使用, 这对幼儿平时进行的角色扮演游戏有着很大的帮助, 这既充分激发幼儿的兴趣, 又丰富了幼儿生活经验, 实现了教学目的。

综上, 要想在区域活动中发挥显著的教育作用, 就需要广大幼教工作者在日常教学中以幼儿为主体, 接受新时期的各种挑战, 潜心学习研究, 不断创新并完善区域环境建设, 充分发挥区域环境的各项优势, 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 达到更好地培养祖国未来的目的。

摘要:祖国繁荣昌盛的今天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 孩子是祖国的朝阳, 是新世纪建设的主要力量, 所以为了祖国更好地发展我们就要努力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学前教育作为下一代人才培养的先头教育团队,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针对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探究分析, 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以此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环境,建议

参考文献

[1]万小飞.谈幼儿园区域环境中规则的有效构建.上海教育科研, 2013 (9) .

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 篇2

一、区域活动中活动区的创设

1. 选择贴近农村幼儿生活的活动主题。

幼儿是活动区的主人, 因此, 创设活动区应从幼儿的特点和兴趣出发, 符合幼儿的特点和兴趣, 使幼儿能理解、接受。有的教师生搬硬套一些城市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主题内容, 创设了诸如“肯德基”、“交通岗亭”等活动区。由于农村幼儿没有城市生活经验, 因此, 这样的主题内容就难以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介入环境, 激发幼儿探索环境的热情, 更谈不上发挥创造性, 致使有的活动区成了摆设, 无法发挥教育功能。针对这种现象, 教师在选择活动区内容时, 应从农村的具体实际出发, 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特色, 设计具有农村教育特点的区域活动内容。如我园周围有一个“一凡书城”, 我们就创设了“一凡书城”阅读区, 又如我园周围有一个竹片加工厂, 我们就创设了“竹片加工厂”操作区。

2. 设置动态的活动环境。

农村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在开展活动时, 幼儿园必须因地制宜地创设环境, 力求具有地方特色, 旨在对幼儿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全方位的信息刺激。如秋华幼儿园周围有很多芒草, 教师们就充分利用这些芒草, 在表演区做草裙, 在操作区串芒杆, 在美工区给芒杆染色。而且设置幼儿园的区域环境不应局限于园内, 教师应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特点对幼儿进行教育, 这样不仅能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而且能将活动区扩展延伸到大自然中去, 发挥其得天独厚的环境教育优势, 因地制宜地设置各种园外动态活动环境。如:认知区延伸到大自然中去认识各种蔬菜、水果、观察水稻的生长过程, 采集各种昆虫标本;美术区、构建区则可带领幼儿到沙难上、沙丘旁, 利用沙、土、石子为材料能更好地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二、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1. 依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材料。

活动区域的活动材料要紧扣目标, 根据目标提供操作材料, 以便吸引幼儿, 使幼儿自觉、主动地获得新的知识, 促进幼儿的发展, 达到教育的目的。首先, 围绕同一教育目标提供多种材料。幼儿对新鲜、变化的事物较易产生兴趣。因此, 应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在完成某一教育目标时所设计、提供的材料应做到角度不同、充分多样, 从而满足幼儿反复操作的需要。如要训练幼儿手指的灵活性, 在动手角里投放筷子夹龙眼籽、柿籽、小石头、树籽, 用薄竹片编织, 用狗尾巴草的茎串山果子, 这些幼儿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往往会引起幼儿的兴趣, 促使幼儿不断进行游戏。其次,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知识层次及时变换与之相应的材料。总之, 在活动中要让幼儿保持新鲜感, 乐于动手动脑, 提高学习兴趣, 更主要的是要适应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 开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2. 因地制宜地投放区域材料。

丰富的乡土区域活动藏着许多智慧的活力, 在活动中幼儿犹如插上想象的翅膀不断地飞翔, 教师应充分利用农村优势, 挖掘区域材料素材。

如认知区域:农村的蔬菜、种子、树籽随处可见, 教师可在认知区投放由大到小的种子、蔬菜、树籽、树叶供幼儿进行分类。

美工区:投放芒杆、树叶、麦杆、蛋壳、谷粒等, 让幼儿进行摆放粘贴或合作完成作品, 用萝卜、地瓜雕刻作品进行漏印。

结构区:投放稻草、竹片、木片、土豆、红薯等材料, 幼儿就会变戏法地搭出一座座高楼大厦。

计算区:投放贝壳、石头, 山里的有颜色的树籽、小竹片, 让幼儿探索分类、集合的奥秘。

表演区:用竹子制作各种乐器:砂球、响筒、双响板、小琴, 用稻草制作草裙, 用树叶制作服装, 野花采来当花环。山上的野果、小树枝拿来布置表演区。

3. 注意材料的多样化和层次性。

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需要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 让每个幼儿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教师应及时观察、分析幼儿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情况, 根据幼儿个体的发展差异, 为幼儿设计、提供多层次、不同要求的材料, 让幼儿量力而行, 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有表现能力和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从而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投放的材料多样化, 有利于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材料的多样化主要是指完成目标的形式要多样, 材料的功能要多样, 材料的品种要多样等, 这样才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要。如我们设计的“美丽的蝴蝶”玩具, 幼儿不仅仅可以在蝴蝶身上联系扣扣子、拉链、扣盘扣等, 还可以装饰蝴蝶翅膀, 根据翅膀上的数字按数取物等。同时投放的材料也应注意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给幼儿留有想象的空间, 提供一些成品与半成品结合的物品和材料;提供的材料要设置一定的障碍, 让孩子想办法解决;充分利用原始材料和废旧物品等。如泡沫板做的桌椅、盒子或瓶子做的娃娃等。

4. 投放材料可发动幼儿参与收集。

有趣的材料能够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而直接参与材料的收集更能激起幼儿游戏的兴趣。例如在准备美工区的材料时, 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 请幼儿回家收集动物的毛、种子、野花、盒子等, 然后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这些材料分别制作成什么, 听取幼儿的建议, 增强幼儿的自豪感, 还可带幼儿到野外搜集树叶树籽等, 这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而且能调动每个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 在区域活动中, 幼儿园因地制宜, 就地取材, 挖掘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资源, 为幼儿所用, 不仅促进了幼儿的探索、创造能力, 而且为幼儿园节省了一笔昂贵的开支。

摘要:丰富的乡土区域活动蕴藏着许多智慧和活力, 在活动中幼儿犹如插上想象的翅膀不断飞翔。因此, 本文提出, 应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实施立足农村的素质教育, 培养健康活泼、好奇探究、勇敢自信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儿童。

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的艺术 篇3

教育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是支持幼儿社会化发展、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平台,是影响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而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者的教育理念和园所的文化内涵。

区域环境创设的整体性与个性化

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一。

杜威说,“想要改变一个人,必先改变他的环境,环境改变了,他自然也就跟着变了”。人是环境的产物,特别是对以实际操作、参与活动和直接经验为发展基础的幼儿来说,更是如此。

教师如何设置幼儿园的区域环境,对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区域环境创设首先要主题明确,全园具有整体性。以幼儿园标志、标准色彩为核心展开的完整、系统的视觉传达体系,可以将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办园特色、制度规范等抽象语意,转换为具体形象的符号,塑造出独特的幼儿园形象。幼儿园标识和吉祥物的应用,则能优化形象标识,更加充分地显示幼儿园的办学思想和人文特色。

譬如说,秋季开学时,幼儿园整体设置一个共同的主题:“秋天多么美”或“金色·秋”,明确环境布置的基调色彩,如金黄色,统一材料投放的要求,如各种果实,营造丰收的意境。

再比如,春季开学时,可以设置主题“春·绿·美”,或者“春·梦”,以绿色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整体基调,材料投放则以各种动物模型和鲜花为主,使人如临春天的画卷中。

还比如,以迎新年为主题的环境创设,区域环境的基调宜以红色、黄色为主,体现中国特色,寓意喜庆、吉祥。

明确环境设置的主题,努力将教育目标和内容物化,有利于将期望幼儿获得的知识经验蕴含在物质环境之中,使幼儿通过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获得最基本的知识经验。

给班级以展示自己的天地,渗透个性化色彩。一个园所内,每个平行年龄班组最好创设不同的区域环境,幼儿园的每一个空间是固定的、有限的,但具体到每个班级,教师的环境设置创意则可以是千变万化的、生动活泼的、丰富多彩的、充满生命力的。注重园所主题的一致性与教师个性的和谐统一,从不同角度满足幼儿的需要,开发孩子的潜能,真正让环境成为说话的教师。

区域环境创设中材料投放的学问

创设区域环境的材料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易上手,好操作,能激发幼儿摸一摸、看一看、试一试、想一想的探索愿望。当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了自己以往所不知道的现象时,他们一般会很激动,并产生与他人交流的愿望,与自己同伴分享的愿望,尤其是当对方也在进行同样的事情时。儿童的这种心理和行为特征不断促使幼儿对区域环境发生浓厚兴趣,积极介入环境并与之互动,在与环境的交互中引发学习兴趣,解决各种问题,最终完成学习任务。

例如,有的幼儿园以“环保”为办园理念,在材料的选取上,以绿色、环保为基本原则,提出“无胶幼儿园”的口号。孩子们在这样的区域里游戏,潜移默化地受到环保理念的熏陶。

再例如,许多农村幼儿园发挥自身优势,主打“原生态”“大自然”概念,利用树桩、轮胎、原木等作为环境创设的材料,让幼儿在与“原生态”材料的互动中得到发展。

上述两个案例,区域环境创设中材料的选用及投放,就彰显出园所的理念与文化。

打破班级界限,全园营造开放互动的共享空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开放互动的环境,是指打破班级界限,不同班级的教师和不同班级的幼儿充分互动,教育资源充分共享的环境。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积极互动,开放共享,作用不言而喻。

其一,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发展。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要注重社会化环境,可以设置“理发店”“食品店”“医院”“火车站”等模拟的社会化环境,不同年级和班级互动开放,让每个幼儿有更多的机会了解社会、熟悉社会,以便将来适应社会。

其二,为幼儿提供更多互相学习的机会。共享区域,往往是在班与班之间的相邻空间,或在某一宽敞、特定的地点。在互动的、开放的共享区域中,幼儿能获得更多互相交往、互相学习的机会。这包括平行班之间的互动,大中小班年级与年级之间的互动,甚至园所与园所之间的互动,正是在这种不同层次的互动中,幼儿能够获得更好更快的学习和成长。

其三,有利于实现全园资源共享。共享区域突破了传统的区域活动仅限本班、活动材料专属本班幼儿的局限。不同班级投放的材料不同,共享不仅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也能避免班与班之间投放材料的重复性。

其四,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需要,主动选择、主动探索、主动交流,从而获得主动发展。幼儿园应该在课程表的设置中,专门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孩子跨班结伴,感受不同班级的区域环境,让孩子体验更加多样化的区域活动。

当全园的区域都共享起来,每个孩子都能去操作、去感受时,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教育资源,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身心需要,而且也使全园幼儿扩大了交往范围,获得了相互分享经验的机会。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课程”,真正促进了幼儿的社会化发展。

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了人。”在区域环境创设中,幼儿园全体教师需要充分运用科学理念,充分认识环境、材料蕴含的教育价值,积极创设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区域环境,实现环境与幼儿的对话,让环境教育成为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

幼儿园环境创设、区域创设 篇4

1、目标一致性原则

2、师生共创性原则。

3、因地制宜性原则。

二幼儿园各年龄班墙面环境创设的特点与内容

小班墙面环境创设

特点:小班幼儿具有好奇、好动,语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协调能力差的特点,可为幼儿创设形象活泼、造型简单、内容明确的墙饰,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内容:认识植物、日常活动用品介绍、卫生习惯、四季特征、集体游戏活动、儿童美术等。

中班墙面环境创设

特点: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认识水平相应提高,思维有了进一步发展,可设置一定的情节,为幼儿增加一些局部表现和与同伴合作的空间,创设互动墙饰。

内容:健康教育、行为规范、人际交往、体育活动、品德教育、自然风光、童话、神话、工艺美术、儿童美术、民间艺术、节日、职业级人物介绍、交通工具、植物花卉、生活环境介绍、爱亲人等。

大班墙面环境创设

特点:思维更为活跃,抽象思维开始萌芽,喜欢探究一些事物与问题,应面对更多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任务,不断激发学习和探索的欲望。

内容:品德教育、科学知识、历史知识、环境知识、科幻内容、民俗民风、中外美术名作、民间艺术、儿童美术、名胜古迹、特产、节日、爱祖国、爱家乡、爱集体等。

公用活动墙面环境创设

特点:功能多,要遵循幼儿教育原则、遵循一般装饰原则,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并满足幼儿身心需求,注重整体风格。

内容:科幻内容、抽象艺术、童话、神话、幼儿游戏活动,体育运动等。

三区域活动设置应注意的问题

多种区域的设置能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区域要根据教育功能的不同、教师结构、幼儿活动的需要进行分割设置,在内容上体现教育的全面性、层次性和自主选择性。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类型、优势区域等进行自主选择。教师在设置过程中因注意以下几点:

一、区域设置的流畅性

1、注意动静分开,避免区与区之间的干扰,如角色区、音乐区要和图书区、益智区分开,这样角色中的往来与音乐中唱唱跳跳就不会影响到幼儿安静读书和精心操作。

2、注意幼儿的身心发展,如阅读区安放在光线明亮处;构建区和娃娃家放置在地毯上(如泡沫塑

料拼板或用玉米皮编织成的草垫),减少构建区的噪音,方便幼儿活动,娃娃家更加温馨。

3、各区用橱柜分隔开,便于幼儿自由选择和教师观察。

4、教室整体布局赏心悦目,视觉上不能混乱,同时有效的利用地面、桌面、墙面,幼儿可以在地毯上趴一趴、椅子上坐一坐,都是幼儿真实心理需求的写照。

二、区域设置的开放性

为了便于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域内玩具橱、桌椅和材料的摆放都要具有开放性,区域之间要自由开放,可以全敞开,也可以办敞开,为幼儿自由出入、自由交流和取放材料留有较大空间。区域与区域之间根据活动目标可有内在联系,如开设娃娃家、洗衣房、小超市、医院等,幼儿在娃娃家中扮演爸爸妈妈角色,带着“孩子”到超市购买日常用品,到医院看病,餐厅吃饭,将娃娃的衣服送到洗衣房中清洗,在整个幼儿活动中,形成区域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引导幼儿主动交往,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

四区域活动材料投放应注意的几点

1、围绕教育目标与内容投放活动材料。

2、活动材料的趣味性。

3、活动材料的丰富性。

4、活动材料的层次性。

5、活动材料的动态性。

6、活动材料的自然性。

7、投放的常规材料。

8、鼓励幼儿、家长参与活动材料的准备。

9、材料摆放有序。

五玩教具自制

一、音乐区角色游戏类玩具

玩角色游戏时,教师以监控为主,幼儿可以选择活动的材料、方式、方法、内容以及伙伴。角色游戏不仅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有益于身心健康而且有助于幼儿主体性的培养。

1、头饰头饰比较直观,材料易得,做起来也比较容易,而且非常实用。可以用硬纸、卡纸、布等材料制作。首先设计的时候可以是动物的头部,也可以是动物的整体形象能突出动物的主要特点就行。

2、手偶a手偶通常用布料来做。选择颜色、图案适宜的布料,剪裁成不同风格的小服装、开口留在地下,大小以手能伸进去并能自由活动为宜,然后再做头,也是用布料来做,中间填充物可用海绵、棉花、晴纶绵等,外部加上不同动物或是卡通人物形象。B可以用木雕或是泡沫做头地下掏一个食指粗细的小洞,衣服和头饰分开的。用时先把手伸进衣服里再把偶头套在食指上,这样就可以使用。C用旧手套、旧帽子、旧袜子等也可以做成玩偶。

3、服装用布料、报纸,塑料袋剪裁成不同特色的衣服。

4、感官训练沙锤,可用废旧塑料瓶装沙、小石子、各种豆类,让幼儿听声音辨别物品。小鼓,可用小铁桶、纸制小鼓、透明塑料板制作。

5、各种乐器小鼓、三角铁、木鱼、响铃、沙锤等。

二户外体育游戏类玩具

自制的体育游戏玩具主要有:沙包、高跷、大鞋、拱形门、绳子、纸球、投掷篮、毽子、轮胎秋千、轮胎攀墙等

1、大鞋用纸箱剪成鞋底的形状(长方形、椭圆形等),把旧布做成宽5厘米,长15—20厘米的带子,分别把两根带子缀在鞋底内外两侧,第一根缀前面,第二根缀在中后方,玩时,两人一前一后穿上就可以了,两人要保持步调一致才能顺利行走。

2、高跷把一对铁质易拉罐靠近低端对称地打两个孔,拴上绳子就成了高跷,脚踩在上面用手拉着绳子,就能行走。也可木制。

3、拱形门用竹条、铁丝、塑料管完成拱形,两边分别插入两个装满土的花盆里,用彩纸装饰一下就做成了。

4、纸球抛物街球,用桶装方便面盒或小纸杯装上小纸球,中间用线连上,让幼儿玩抛接游戏,可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能力;也可玩投篮,也可一幼儿扔球,一幼儿用矿泉水瓶子打球;也可用一根细木棍插在一饮料盒(易拉罐)中间固定住,推动球前行。

5、钓鱼用一根木棍一头绑上绳子,绳子地下绑上一个小勾,去钓地上的“小鱼”(易拉罐)。

6、平衡木可用长方形木板制作,也可把圆木桩固定在地上,也可把四个易拉罐装上沙或土后用胶带或用绳子绑住放在地上让幼儿踩在上面走,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7、飞盘可用布、塑料板、硬纸片做。选择不同颜色的布料,做成直径20厘米的飞盘,飞盘的一面上钉上数量不同的扣子,另一面用布做成相应的数字贴在上面,可以让孩子使用这些飞盘认识数字、数数,也可以联系抛接游戏,自抛自接,互抛互接。

8、小推车可木制,也可用小铁桶制作

9、跳袋可用布缝制,也可用大点儿的塑料袋(幼儿能站进去的大小),上面可作装饰。

三、益智区玩具(数学区)

1、数字卡片标有数字的卡片若干,装筐排放放 ;数字涂卡若干,让幼儿在练习涂字的同时又认识了数字(小班);分解组成卡片若干;各种颜色的图形卡片若干。

2、按某种特征分类的卡片a同属性分类。如按蔬菜、瓜果等形状分类。B按形状、大小分类(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梯形、长方形、椭圆形等)。C按颜色分类。

3、用各种图形的卡片随意拼摆如可让小班的幼儿用图形拼物,等腰梯形跟正方形拼在一起可变成一栋小房子等。中大班就可以给幼儿增加难度,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图形拼摆,如两个同等大小的直角三角形拼在一块就变成等腰三角形,四个同等大小的拼在一块就变成一个正方形等。

4、纸棒、套筒、套盒 用旧报纸卷成粗细、长短不同的纸棒,用胶水粘牢,表面上涂上不同颜色的颜料,孩子们可以用这些纸棒比较长短、粗细;进行排序、按物取数等操作活动。套筒的做法、用法与

纸棒一样;套盒则是用彩色纸板做成大小不同的盒子,让幼儿比较大小。也可用高粱秆、小木棍等制作。

5、数物结合可用旧的台历或挂历制作,从中间分开,一边是物(可画水果、花朵等),相对应一边是数字。同种做法也可用在大班语言区的看图找拼音。

6、钟表制作可制作一些小钟表圆形的方形的,让幼儿认识时间的同时也认识数字。

7、走迷宫可用鞋盒盖儿、衬衣盒盖儿做底盘,中间用纸片做隔断,然后在放上玻璃球或自制纸球,让幼儿端着进行摆动把小球从一端滚动到另一端。

8、感官训练穿鞋带、喂娃娃、用筷子夹豆子或夹玻璃球等来训练幼儿的小手的准确度。(小班)

四、美工区材料

1、基本材料投放:油画棒、水彩笔、图画纸、铅笔、橡皮、胶棒(胶水)、剪刀、橡皮泥、搓泥板、小擀杖等。

2、各种小纸盒、纸杯、易拉罐、核桃皮、花生皮、米、各种豆子、棉花、海绵等可粘贴作画,也可用海绵剪成小动物的形状。

3、各种蔬菜、水果制作,可用萝卜雕刻各种动物,活用红萝卜断开后用牙签连接做成小鹿、小狗

4、泥工制作:可用橡皮泥、胶泥、面泥制作水果、蔬菜、一些面食饺子、面条等,做好的成品均可放到超市进行游戏买卖。

五、构建区

1、可购买一些益智塑料积木。

2、收集一些废旧小纸盒、易拉罐等,搭盖小房子,也可在纸盒上粘贴一些小草、小树做装饰物。

六、种植区

1、可用透明小玻璃瓶或透明塑料瓶装上植物的种子,并在瓶上贴上标签。

2、可根据季节选种植物,并做好观察记录。(夏季一天一记录,冬季一周一记录)

3、种植时可做多种选择,如水种、土种、经常受阳照射或不受阳光照射的种植,让幼儿进行观察比较,看看那个长得快,那个长得慢。

4、种植容器可选择油壶、饮料瓶、小花盆、吸水石、吸水的海绵、萝卜做的容器等。

七、沙水区玩具

论幼儿园数学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篇5

一、材料的突破

材料的准备在数学教学中尤为重要。它是使幼儿的感官得到最有效刺激的工具, 是使教学生动形象的得力助手。在这一方面, 我们改变了过去由教师包办的做法, 让幼儿动手参与, 使幼儿成为环境建设的主人。准备的材料要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1. 数量足:

根据教学需求所提供的各类材料能够满足幼儿数人的同时操作, 这样既有利于幼儿对环境产生兴趣, 又有利于促进幼儿之间的团体交流与协作。对他们的动手能力是一个很大提高, 对他们自身的团结合作品质的培养也是一个有效途径。

2. 品种多:

材料的准备并不局限于一幅图、一堆玩具, 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物品都能成为数学环境的材料, 如自然类材料:石子、树叶、沙、水、土等, 成品类材料:算式卡片、木珠、计算器、七巧板、扑克、算盘、时钟、模型、棋类等, 辅助类材料:剪刀、纸、彩笔、橡皮泥、操作板、沙盘等, 废旧物品类材料:泡沫塑料、布条、线头、废旧盒子、塑料空瓶、包装盒、小木块、小石子、贝壳、火柴棒等。

3. 分层次:

提供的材料做到难易结合、繁简结合、单一与多功能结合, 使每个幼儿都能轻松地、创造性地使用材料, 真正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而不是采取统一的材质以免限制部分幼儿的思维发展。例如, 我们创设的“量的守恒”数学环境中, 既有探索长度守恒的材料, 又有探索量的守恒、面积/体积守恒、液体守恒的材料, 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项或多项去探索、体验。

二、场所的突破

除去数学材料的准备之外, 我们还应注重数学场所的设置。我们在创设数学环境时, 只着眼于活动室的一面墙、一个角, 就会限制幼儿的思维和活动的范围, 不能够对我们现有的资源实行有效配置。因此, 我们应该把幼儿周围的所有环境都充分利用起来, 变单一为多种, 变平面为立体, 变视觉刺激为多种刺激。

1. 活动室:

主要是充分利用活动室的墙面和角落。室内墙面有大有小, 我们在设计时, 根据墙面的大小把材料制成平面与立体相结合的画面, 并在下方设有活动材料, 供幼儿操作。例如, 在大班活动室的主墙上, 布置有加减、时间、空间、分类、排序等方面的数学内容, 下方留一块空间, 提供材料让幼儿操作验证。在利用活动室角落设计数学角时, 我们注意到:材料和工具要便于幼儿取放, 每个数学角的内容既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又不断更新。

2. 楼梯:

我们在楼梯上设计了各种颜色的数学及与之相对应的圆点, 让幼儿有意无意地去感知数序、序数、相邻数。同时, 把几何图形方面的知识及按规律排序等多方面的内容也融入其中, 幼儿在进进出出、上上下下楼梯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 培养了观察力。

3. 厕所:幼儿在厕所中相对来说是比较放松的, 因此, 我

们创设了一定的数学环境, 以激发幼儿的“无意注意”, 让幼儿在自然、轻松的状态中获得知识, 发展能力。如在平滑的瓷砖上用水将各种几何图形拼贴成一些可变换的图案, 让幼儿观察、操作。

4. 盥洗室:

结合幼儿爱玩水的特点, 我们把布置活动室剩下的小块儿吹塑纸剪成各种几何图形, 供幼儿在盥洗室开展“水贴画”游戏。幼儿只需将吹塑纸片放入水中湿一下, 然后往平滑的瓷砖上一贴, 图形就牢牢地贴在墙上了。刚开始幼儿只是无目的地利用各种图形进行简单的拼贴、排列, 后来在教师的引导下, 他们开始有目的、有主题地根据图形的特点拼贴、排序、分类, 比较大小以及加减运算。幼儿在兴致勃勃的“玩”中增长了知识, 并且发展了想象力、创造力、思维力及观察力。

5. 阳台与走廊:

阳台与走廊虽然并不开阔, 但它是幼儿经常玩耍的地方, 所以, 我们也充分利用了这一环境, 如在地板上画上“迷宫”、“房子”, 让幼儿自由地游戏。

三、内容的突破

我们在创设数学环境时, 力求以数学内容为主, 但也根据实际情况, 渗透社会、自然、品德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例如在“自选商场”中, 陈列着大小不同、种类多样的商品, 幼儿在“购物”时, 要用到数学知识, 同时又可受到勤俭节约、不乱花钱, 小朋友之间应相互协作、谦让等教育。再如, “手帕商店”的手帕全是幼儿自己设计, 用几何图形绘制而成的, 这不仅使幼儿掌握了几何图形的特点, 还发展了幼儿手部小肌肉的活动能力, 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把丰富多彩的数学环境利用起来, 是环境创设的主要目的, 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 情景设置法。

例如, 创设“自选商场”, 供幼儿学习“3的加减法”时使用, 让幼儿扮演顾客, 在“商场”里选购三种物品, 教师扮演收银员向幼儿提问, 让幼儿说出物品的名称以及数量, 再根据物品的特点列出加减法算式。

2. 趣味游戏法。

例如, 在阳台一角设置小型“保龄球馆”, 幼儿可自由去打保龄球, 也可由教师设置一定的游戏规则, 如按要求的数量去击打、按颜色去击打, 击打后说出总数, 按击打结果编应用题, 按一定规律排列球, 等等。幼儿按规则去游戏, 胜利了还可获得一定的奖励。再如, 幼儿每人在数学角取一张小卡片 (实物、圆点、数学) , 然后各自去找朋友, 要求找到的朋友所持卡片上的数量与自己卡片上的数量合起来是5, 朋友找到后互相友好地碰一碰, 可以碰碰脚、碰碰手、碰碰屁股、碰碰肩膀等。幼儿在游戏中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 还获得了最大的快乐和满足。

3. 多变操作法。

例如, 在走廊的数学角里布置数学内容, 旁边有供幼儿操作用的长短不一的毛线。幼儿可拿毛线当测量工具去测物体和长短, 又可拿毛线任意绕在几个扣子上形成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梯形, 还可以用毛线任意摆成数字或组成有规律的图案等。

4. 求异创造法。

例如, 有窗台的数学角, 摆放许多颜色、大小、形状、厚薄各不相同的几何图形。教师有意识地启发幼儿摆出多种有规律的几何图接龙。有的幼儿按大小规律去摆, 有的幼儿按颜色规律去摆, 有的按数量规律去摆。再如, 小班走廊的迷宫图, 幼儿有的按图形规律走, 从入口走到出口到花园去;有的按数序规律走, 从入口走到出口到动物园去;有的按颜色规律走, 从入口走到出口到幼儿园去。

探析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篇6

物质环境的创设对孩子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仅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物质基础, 还增添了孩子们的活动空间, 为他们创造了快乐。幼儿园的物质环境需要依据幼儿的性格特点和教育内容来设定, 而教学内容要依赖于幼儿的教学目标和幼儿的实际接收能力来设定。教学的方方面面都要坚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原则, 灵活地变换活动形式。物质环境是教学环节中首要考虑的因素, 建设幼儿园之初, 就要注意为幼儿的活动建造多种形式的活动空间, 确保孩子能够自由地享受活动的乐趣。物质环境的构建必须符合安全、卫生和健康的基本要求, 注重幼儿教育价值的实现。幼儿的学习过程是探索发现的过程, 这些活动都要在特定的物质环境下开展, 所以完善的物质环境就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部分。

二、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和利用的措施

1. 物质环境趣味化, 构建快乐幸福的课堂

幼儿园的室内空间环境包含了三个方面, 就是墙面、地面和空间。三个方面相统一是物质环境建设的关键。地面的颜色, 墙面和空间事物的饰物是室内物质环境的主旋律, 也是确定物质环境基调的三个法宝。整合地面、墙面和空间资源是空间环境最基本的构成, 只要这三者融合为一体, 不排斥不矛盾就意味着空间环境创设的基本成功。空间环境和谐是构建快乐幼儿园的保障。快乐的氛围通常是指趣味性,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 迎合孩子的天性, 满足孩子的需求, 又能保证孩子在玩中学到大量的知识, 这是幼儿园建设的主要目标。

2. 合理规划物质环境, 营造和谐温暖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依据环境的差异性分为喧闹区和安静区。幼儿的成长环境既需要热闹又需要安静, 很多幼儿园忽视了活动区域的划分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应该避免将喧闹区和安静区安置在一起。比如有的幼儿园, 阅读区和音乐区安排在一起, 影响了孩子的阅读, 导致孩子厌烦阅读。因而教师应该根据学习内容和幼儿特点的差异性, 合理地规划和安排幼儿的活动区域, 保证喧闹活动区和安静活动区共同进行而不冲突。此外, 幼儿活动空间的大小等安全因素也是教师不能忽略的因素。合理的物质环境划分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 幼儿园的整体布局是幼儿园建设的关键, 教师需要认真地划分物质环境, 为孩子创设安全可靠的成长环境。

3. 丰富环境形式, 创设多姿多彩的物质环境

幼儿园中设有各种样式的材料, 包括各种动、植物的模型。这些材料大多是无生命的, 无生命材料的优势在于可以触摸, 不易损害, 但是无法让幼儿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因而布置环境时要充分考虑孩子的感受, 多放置一些有生命的花草和鱼类等。通过种植花草和养殖鱼类, 能够为孩子提供自然的环境, 让孩子切身地感受生命的美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给植物浇水, 给鱼类喂食,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增强幼儿坚持的品质。同时这些有生命的材料还能成为幼儿教育的课程资源, 将动、植物的生长过程比喻成人的成长过程, 培养幼儿热爱生命的意识, 帮助幼儿理解生命的内涵。

三、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和利用的价值

1. 物质环境能够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

孩子与成人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 个人的需要更是有较大差异, 是我们成人无法理解的。在我们成人的生活环境中, 孩子的需要很难得到满足, 因此, 了解孩子的需要, 并创设符合他们需要的物质环境。只有在他们的物质环境中, 孩子们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充分发挥孩子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经过长期地探索, 我们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需要有了一定的了解, 并创设了许多较为理想的物质环境。譬如, 我们了解到小班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还比较强, 希望时刻都能看到父母。我们针对孩子的这种需要, 向小班孩子的父母要了些他们的生活照以及家庭合影, 做成海报张贴在室内的墙上, 使孩子们时刻享受到家庭的温暖。中班和大班的孩子逐渐适应了与小伙伴玩耍, 尤其是男孩逐渐开始喜欢玩具枪、飞机、坦克等军事设备, 于是我们在幼儿园的场地上创设了CS模拟训练场, 使孩子们尽情地享受儿童时期的游戏乐趣;小女孩开始喜欢布娃娃等, 我们准备了很多布娃娃和小衣服, 小姑娘们很快就把布娃娃打扮成了一个个漂亮的小伙伴。

2. 孩子在适合的物质环境中能够获得成长的启示

适合的物质环境能够启发、引导孩子们向着健康的成长方向发展, 培养孩子们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 以及正确的生活习惯, 有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充满着好奇, 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这时候我们加以正确的引导就能很容易地培养起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在视野的不断扩展中, 孩子们就逐渐成长起来了。比如, 有一天下过大雨后, 在幼儿园附近的池塘中响起了青蛙的叫声, 孩子们都好奇地问青蛙是怎么来的。我们抓住这个契机, 从池塘中捉了几只青蛙和蝌蚪放在院内的水池中养着, 开始孩子们都好奇小蝌蚪为什么总跟在青蛙后边游, 慢慢小蝌蚪长大了, 逐渐变成了青蛙, 孩子们惊喜地叫着、嚷着, 原来青蛙是小蝌蚪的妈妈啊!孩子们只有亲身经历了周围事物的变化, 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成长的乐趣, 收获生活的经验。

摘要:物质环境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在主题活动背景下, 实现幼儿园物质环境对于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 应该做到:让物质环境达到和谐与趣味共存, 始终处于“工作状态”, 并预留一定的“行动空间”。

关键词:物质环境,幼儿园,创设和利用

参考文献

[1]谢全霞.浅谈幼儿文学的语言[J].黑河学刊, 2011 (1) .

[2]王泽香.浅谈幼儿园室内体育活动的开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 2007 (2) .

[3]王川.简单的幼儿文学与幼儿文学的不简单——论学前专业高职生应确立合理的幼儿文学观[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0 (2) .

[4]卡洛琳·爱德华兹著, 罗稚芬译.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 篇7

关键词:幼儿园,观赏性墙面,教育功能

从某种程度上讲, 墙面环境创设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有效手段。但因种种原因, 教师们在具体操作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从而影响到环境整体教育功能的发挥。本文对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的现状进行分析, 并提出改进的策略。

一、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的现状分析

调查发现, 当前幼儿园都非常重视墙面的环境创设, 墙面都装饰得非常漂亮、精致, 教师们非凡的想象力、创造力与高超的技巧更使人惊叹不已。但是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 许多幼儿园的墙饰并未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 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

(一) 观赏性墙面大量存在, 忽视了墙面的教育功能

现在有的幼儿班级, 墙面环境创设的内容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完整, 许多教师只从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出发去创设墙面环境, 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 过分追求墙面外观的漂亮和形式的新颖别致, 极力突出班级墙面环境的优美, 突出装饰性, 对环境的教育性考虑很少, 因而环境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

(二) 教师包办墙面环境创设, 忽视了幼儿的参与

班级墙面环境创设常常较多地由教师包办, 很少让幼儿参与, 即使有幼儿参与, 也仅限于将幼儿的作品拿来作为墙饰的点缀。为了追求环境布置的完美性, 往往由教师“自编、自导、自演”, 没有考虑孩子的建议及感受, 没有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 纯粹追求环境布置的结果。教师只是让幼儿充当墙饰布置的观赏者, 机械地接受成人的安排, 这样的布置过程, 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教师包办的另一重要原因是, 幼儿园按惯例要求教师开学初布置好环境, 进行环境评比, 因此必定造成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的现象。

(三) 班级墙面环境创设固定化, 更新不及时

大部分教师在开学初, 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布置了班级的墙面环境, 一旦布置好了, 就认为大功告成, 一学期都难得更换一次。教师不管自己布置的东西是否已经失去教育意义, 是否已经失去时间性, 也不管它是否已经褪色, 让它从开学一直帖到学期结束。有的墙面布置甚至出现与当前季节相反的内容, 有的墙面大主题的画, 整个学期下来都长期固定, 这样的墙饰缺乏新鲜感, 缺乏趣味性、可变性, 不能随时提供教育信息, 对于幼儿显然是没有持久吸引力的, 也难以达到环境创设的教育目的。

(四) 班级墙面环境创设成人化, 缺乏互动性

班级墙面环境创设只注重成人的提供, 忽略幼儿的介入。教师往往根据个人的审美标准和喜好来设计班级墙面环境, 而很少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教师也很少主动引导幼儿与墙面互动, 幼儿被置身于事外, 没有被真正纳人其中, 忽视了幼儿发现环境、享受环境和在环境中成长的重要性。

二、解决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问题的对策

幼儿园班级是幼儿除家庭之外接触最多的地方, 而大片的墙面环境最能体现班级特色, 蕴含着诸多的教育信息。墙面环境作为“无声教材”, 会潜移默化地对幼儿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发挥幼儿园墙面环境的真正价值呢?

(一) 教师应正确认识墙面环境的教育功能

不得不承认, 我们的墙面环境创设大都还是从教师的设想和愿望出发的, 基本上不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 因而墙面环境失去了应有的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要解决这个问题, 还要从转变教师的观念做起, 要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改变墙面环境教育的价值停留在审美的角度, 充分认识到环境是儿童的环境, 是儿童身心赖以发展的环境;环境创设应服务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 服务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教师应在教育目标的指引下, 针对幼儿身心特点, 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墙面环境创设, 把教育意图渗透在墙面环境之中, 将教育内容结合在艺术加工后的墙饰之中, 从而吸引幼儿积极地投入活动, 使墙面环境不再是一种美丽的摆设, 而是更好地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桥梁, 有效地发挥墙面环境的教育功能。如墙饰“区角活动玩什么”就是一面会变的墙, 教师通过创设这面墙饰, 让幼儿知道, 周一到周五在区角活动玩的玩具是不一样的, 这样就不要每天让教师来分配, 而且这面墙还是会变动的, 当教师定期更换区域盒玩具时, 就相应更换墙面上的图片, 墙上的图片直观, 幼儿一看就明白了, 慢慢便养成了良好的区角活动的习惯。

(二) 师幼合作创设墙面环境, 加大幼儿参与的力度

幼儿园环境首先是幼儿的环境, 是幼儿可以参与创设、有发言权的环境。环境创设的过程应是幼儿与教师合作的过程, 为此教师应与幼儿共同确定环境布置的主题、材料、作品、风格等, 多倾听孩子创设墙饰环境的建议, 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支持。如开学初组织幼儿讨论怎么让自己的班级变得更漂亮, 引起幼儿布置班级的兴趣。再如春天来了, 可以启发幼儿:现在是春天了, 外面到处是春天的景象, 路边的桃花、梨花都相继开放, 小溪里的小蝌蚪游出来了……想一想怎样把春天也请到我们的班上来呢?从而引导幼儿多发现春天的变化, 启发幼儿集体讨论, 然后定出“春天来了”的主题墙饰的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多渠道让幼儿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通过看、听、问等途径获取信息和材料, 发展他们获取信息材料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收集材料, 尽量让幼儿自己协商解决如何装饰墙饰, 这样孩子间的交往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如在“春天来了”主题活动中, 教师为孩子们准备了大张底纸, 提供了各色卡纸、皱纹纸、彩笔、胶水等, 让他们在底纸上描绘春天的美景。通过讨论, 教师和他们一起用颜料涂出了一棵大树, 孩子们用绿色的皱纹纸搓成“柳条”, 布置了一棵柳树;用粉红的皱纹纸捏成了一朵朵的“桃花”, 变成了一片粉红的“桃花林”;用绿色的卡纸剪出了一片绿草地, 还画出来一条小河。看到这美丽的春天景色, 孩子们都围着那幅墙饰叽叽喳喳, 一片惊叹声:哇!好漂亮!这是我做的, 这个是我们一起做出来的。在他们的交流中, 教师进一步启发:在柳树上、桃花上还可以增加些什么?在小河里可以有什么?于是, 他们又一次展开了讨论:小鸟们都飞到树上来了, 蜜蜂在采蜜, 蝴蝶在捉迷藏, 小河里可以贴上自己折的“轮船”、“小鸭子”……他们商量着, 有的用绘画的形式, 有的用制作的形式等等。于是, 孩子们都兴致勃勃地去找材料, 在“春天”里展示自己的所看、所想, 每天孩子们都有新的发现, 每天的墙面都有新的变化。

在这个案例中, 教师将收集布置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在与墙面的互动和对话中, 每个幼儿都参与了, 都获得了表现和创造的机会。对于有自己参与创作的墙面幼儿更感兴趣, 尤其是对有展示自己作品的墙面环境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这样的墙面环境会引发幼儿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同时参与墙面环境创设的过程也使他们感到满足, 感到有趣, 对幼儿而言, 这是一个游戏的过程。

(三) 适时更新墙面内容, 使墙面环境多变而有趣

生动、直观、动态的墙面环境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一成不变的墙面难以维持幼儿的兴趣。因此, 幼儿园的墙面环境要适时更新, 让幼儿永远对教室墙面环境保持新鲜感和求知欲, 幼儿才能经常从中获得新知识、新经验、新发展。

一方面, 墙面环境创设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 应该随时变化和增减。可以随着主题的变化或是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可以是逐步的深入与丰富, 也可以是重新布置;同时还可以不断丰富和更换墙饰创设的材料, 积极投放些幼儿感兴趣的、新鲜的、有意义的材料, 使墙面环境多变而有趣。另一方面, 墙饰是静态的, 墙饰对幼儿的教育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墙面环境创设应追随幼儿的活动, 教师要明确墙面环境与教育教学和幼儿的活动过程是有机联系、相互促进的, 要根据教育内容和幼儿的发展, 不断变化墙面环境创设的内容, 让墙面环境成为一个“会说话的教师”。正如前文师幼共同创设的“春天来了”的案例, 随着幼儿对春天的认识越来越多, 越来越深入, “春天来了”的墙饰也随之变化与丰富着, 不断给幼儿带来惊喜。同样, 当夏天、秋天、冬天来临时, 教师也可以依据季节变化, 让幼儿交流、收集、布置墙面环境, 让教室的墙面在幼儿手中不停地“说话”, 而幼儿在活动中也深刻了解了四季的含义和特点。

(四) 创设“活”墙饰, 引导幼儿积极与墙面互动

幼儿园班级墙面环境的创设最终是为幼儿服务的, 要让墙面环境与幼儿发生互动, 最好能设计成可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做一做的“活”墙饰。如“三只袋鼠”的墙饰, 在每只袋鼠的肚子上贴上标记, 让孩子通过给袋鼠分礼物的形式去感知大小、多少、形状的概念。袋鼠肚子上的标记可以根据需要经常变换, 让幼儿在与墙饰的互动中主动学习。教师还应积极创设多种条件和机会, 让幼儿主动与墙面“对话”。如小班幼儿在刚入园时很容易产生入园焦虑, 教师在环境创设中充分考虑到这点, 创设了“我的家”墙饰, 贴有幼儿与爸爸、妈妈等家人在一起亲亲热热的相片。对那些有入园焦虑现象的幼儿, 教师可以指着墙面的相片说“妈妈在这儿呢宝宝别害怕”, “宝宝笑得多甜、多开心呀”, 从而缓解幼儿入园焦虑。

乡镇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策略 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A-0095-02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乡镇幼儿园的环境不同于城市幼儿园的环境,为乡镇幼儿园创设良好的环境,对于促进乡镇幼儿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乡镇幼儿园环境的特点

从合浦县的乡镇幼儿园的情况来看,全县共有5所公立幼儿园,100余所私立幼儿园。在环境设置方面,乡镇幼儿园和小学学校硬件建设基本相似,乡镇幼儿园往往重视教室的黑板、桌子、板凳的布置,教具玩具不足,校园文化特色不明显,园舍环境根本体现不了幼儿园环境的特点,活动场所过于单调。而且大部分幼儿园重视的是教写字、做算术题等,教学的小学化倾向非常明显。

二、创设乡镇幼儿园良好环境的策略

要想针对乡镇幼儿园目前存在的问题创设适宜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环境,本人认为应当因地制宜,既要重视幼儿园内环境的布置,也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来拓展幼儿园教育环境。

(一)科学合理地创设幼儿园园内环境

为充分发挥环境对幼儿教育的积极作用,我园创设了一个健康丰富的生活活动环境,使幼儿园户外大环境和班级内的小环境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设置安全、优美的园内活动场所。我园的两块大操场都铺有塑胶地板,给幼儿提供了优美、安全的活动场所。此外,园中的户外场地有20多处活动区域,有可以锻炼身体的跑道、攀沿壁、蹦蹦床、滑梯等,并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开设新的活动区域,如幼儿非常喜欢玩沙子、玩泥土,我们就新建立了一个大沙池。教师在教学时,为幼儿配备各种各样的玩沙工具,帮助幼儿玩沙子游戏,同时通过解说,帮助幼儿在玩沙子的过程中掌握沙子的特征。我们还在大操场上投放许多体育器械(车轮、小车、投球篮、平衡木和很多教师自制的体育器械),每个班每天安排两次户外活动的时间,保证每个幼儿每天有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我们在走廊楼梯创设了富有教育意义和艺术性的环境:有认知性的环境,如认识各国国旗,认识我们的祖国、家乡、安全标志等;有观赏艺术性的走廊挂饰:脸谱、窗花等;有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图片;幼儿平时的美术作业经过教师包装后也用来装饰校园,让幼儿既可以欣赏到自己的作品,增强审美情趣,又能激发积极参与、展现自我的乐观态度和信心。

2.教室环境的创设以教室环境和区域活动材料为主、以师生合作布置为原则。各班教室的后面是一幅相对固定的装饰性的背景图。该背景图的制作技巧有三个:一是创设的墙饰要蕴含有教育的意义;二是区域的材料由教师和幼儿一起设计,其中教师负责框架,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制作;三是设计时一定要给幼儿留有空白的地方,让幼儿在设计时留有想象空间。每个班基本都能按评比标准合理地设置相应的区域,设有语言区、益智区、科学区、装扮区、美劳区等。如区域材料在选择上要求:①材料丰富、新颖;②考虑活动的用途;③体现幼儿的兴趣特点;④可供操作性。每天安排有40分钟以上的区域活动时间。一段时间过后,幼儿敢于把自己的经验和内心的想法大胆地表现出来,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室环境中幼儿的作品也越来越多。

3.开辟种植园地。我们把园内的旧沙池改造成了植物园,给各个班级设立植物园地,由教师与幼儿共同种植植物。一般选择色彩鲜艳的花卉,如牵牛花、向日葵、菊花等,以及种植四季常绿的万年青、芦荟、仙人球等。各班轮流值日,给花浇水。另外,我们分别给每个班安排了一块菜地,让幼儿种植各种各样的蔬菜和瓜果,如冬瓜、丝瓜、南瓜、玉米、红薯、萝卜、白菜、大蒜、葱等。教师带领幼儿轮流给蔬菜浇水,并对蔬菜生长的过程做好记录,让幼儿讲述其变化,了解蔬菜生长的特征。这样既可以培养幼儿从小热爱劳动的情感,也使幼儿养成了主动参与的良好习惯。

4.建立家园饲养区。我们在幼儿园内开设了一个家园饲养区,养有鸡、鸭、鹅、小白鼠等小动物。幼儿和教师一起喂养、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并自由畅谈自己看到的小动物的成长过程。由于互相谈的是幼儿熟悉的事物,幼儿的学习兴趣浓厚,时间长了,观察能力、交际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都能得到了提高,认知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充分挖掘幼儿园周围环境的教育资源

1.利用幼儿园周边的大自然环境。对于乡镇幼儿园来说,大自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俗话说,大自然是孕育智慧的源泉,作为乡镇幼儿园,在教具玩具等资源与大城市幼儿园差距过大的情况下,应当运用好大自然这一资源优势。如我园的旁边就有一个比较大的广场,教师可以就地组织幼儿到广场去玩,开展放风筝、欣赏花卉等活动。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到郊外踏春、秋游等,使幼儿在自然的观察中丰富各种知识。在金秋十月,可组织幼儿去野外观察,让幼儿在教师预设的“美丽的秋天”“丰收的秋天”等主题活动中采集各种树叶、花瓣,然后,教师再组织幼儿描画、粘贴秋天的美景,或让幼儿把自己观察到的、寻找到的告诉教师。这样既有效地完成了教学内容、充实了乡土教材,又丰富了幼儿的生活,使他们获得丰富的知识。

2.设置幼儿家长自助服务区域。我园的幼儿家长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不同知识水平和职业背景都为幼儿园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如我园专门设置有家长自助服务区域,成立了家长自愿服务小组。该区域设计由家长把其工作中最有代表性的物品带来幼儿园,作为教具,介绍给幼儿。这些物品有农产品、农作物、工具、标志性的图画等,使幼儿逐渐掌握很多方面的知识。此外,我们还建议在幼儿园附近上班的家长向单位提出申请,把本单位的工作场所建设作为幼儿服务区域,让教师带幼儿去参观其工作场所,观看劳动过程,听其讲解,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发现、捕捉新信息,为幼儿创造自由地看、说、想的机会。

总之,环境是一门隐性课程,是幼儿园文化的体现,只有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发展性的环境,才能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方案 篇9

幼儿园活动区教育,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内在发展的需要,为幼儿创设活动与表现的良好环境,有目的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根据我们幼儿园五大领域划分,幼儿园活动区大致有社会体验区、分享阅读区、科学发现区、美术创意区、益智操作区、建构区、表演区

★存在的问题:

①忽视幼儿活动区的创设,幼儿缺乏自由活动的区域,也缺乏有效的指导 ②区角位置、摆设以及投放材料数量、种类变化不多,显得贫乏和单调,极大地影响了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从而导致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受到了抑制

★方案:

①根据幼儿发展情况的不同,创设适宜的发展空间,让孩子各取所需 ②教师适当地提问与指导,让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以提高,享受成功的喜悦

③操作材料根据幼儿实际情况逐步更换,丰富材料,操作应具有层次性,激发幼儿的兴趣 ★活动区基本要求:

①数量:每班设4—5个,这些区要能同时容纳下所有幼儿游戏活动。②分割:活动区界限明确,可以利用桌子、玩具架或积木、纸箱作为分隔物。其高度要低于儿童的身高,以便于儿童观察全局和教师观察儿童。

③开放:活动区的开放,有利于儿童了解都有哪些活动可供选择。一个主题游戏可以混合在几个活动区域进行。儿童可以随意选择或变换各种内容的活动,也可以在一个游戏中玩出多种花样。如儿童离开娃娃家去搭积木,或从娃娃家出来“买菜”,“带孩子”看病,去“加工厂”上班等。开放的活动是为了便于儿童从一个活动区转移到另一个活动区,如果有的活动区设置在活动室外,要让儿童了解这一情况,并允许他们往来于这些地方。

④合理:根据每一区的特点和本班实际情况来具体安排。分享阅读区和美术创意区的活动较安静,可以考虑安置在相近的地方,其中分享阅读区要在光线比较好的地方,美术创意区可以靠近水源。建构区、益智操作区和科学发现区都要来回摆弄物体,可以相邻。表演区应设置在远离安静活动的地方,以免干扰这些区域的活动。社会体验区可以安置在活动室内的任何地方。但各个区之间来往应该是方便的。

⑤标志明显:使每位幼儿清楚活动区所在的位置。活动区的标志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进行设计,大班可采用汉字写出活动区的名称或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绘制标记。小班可采用生动形象的图画表示活动区名称。中班第一学期可以利用图画,第二学期可以采用汉字。

⑥人数限制:使幼儿知道当某个区人数够了,其他的幼儿就不能再进去,应去别的区活动。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小班幼儿可以用脚印、靠垫、头饰作标志,中班第一学期采用小班的方法,第二学期可以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每个区域的人数。

⑦玩具材料应该合理组织:严格分类、摆放,所有摆放玩具及游戏材料的橱子上的每个格子都有相应的标记,如娃娃家的柜子上,根据品种贴上有碗、勺子等的标记,小班、中班上学期可用图、中班下学期和大班可用文字。用完后各归其位,便于下次使用。新出的物质材料应放在显眼的地方,以便吸引幼儿去摆弄。

⑧教师要随时掌握幼儿每日参加活动区活动的情况,为此,设计活动区登记表,大中班幼儿在表格上做标记,小班幼儿由教师在表格上进行登记。★各区域材料的投放

1、社会体验区

社会体验区包含着娃娃家、商店(超市)、医院、餐厅、理发店、银行。根据相应的区域和幼儿的年龄段投放适宜材料。(1)娃娃家材料: ①大小不同娃娃 ②家具 ③衣物 ④餐具 ⑤炊具 ⑥洗涤用品 ⑦食物

⑧自制的小家电、电话等(2)超市材料:

①水果、蔬菜、点心模型,饮料、小食品等包装盒和包装袋 ②小汽车、娃娃、球等 ③各种儿童服装、鞋帽、饰品等 ④洗漱用具、清洁用具、餐具、炊具等 ⑤各种笔、本、书包、文具盒等

⑥购物筐、购物袋、钱币代用券、收款机模型等(3)医院材料:

①不同角色的服饰、便签等 ②玩具血压计、针管、听诊器、点滴药瓶、药包、药瓶、药棉、绷带等 ③笔、纸、本等,可供幼儿自制病历使用(4)餐厅材料: ①碗、盘、筷子、勺 ②食品模型

③食品汉字名称、价格标签等 ④同角色的服饰

⑤钱币代用卷、记录点菜用的纸、笔等(5)理发店材料: ①洗发、烫发用品 ②理发用具

③理发室的服装、围裙、橡胶手套等 ④镜子、各种发式图片等(6)银行材料: ①不同面值的钱币代用券 ②银行职员服饰、名签等

③小计算器、验钞机模型、电脑模型、装钱袋等

2、分享阅读区(1)图书角材料: ①单幅画面的图书、识物类图书、故事类图书、简单的汉字与物体对应的图书;交通工具类、动植物类小图书、查功能键标志类小图书、迷宫图书、动画类图书、描画本、看图识字书、卡通类书籍、常识类图书、益智类图书

②生活常见标志卡片、幼儿生活照片、排序讲述图片、游戏操作卡片,形容词、量词卡片、字卡、拼音卡等

③废旧电话、故事盒、词语接龙卡、废旧画报、看图识字拼图等(2)辅助工具材料:胶水、透明胶、线绳、曲别针、夹子、剪刀等

3、科学发现区

①投放昆虫类动物的标本、各种动物及人体的模型或图片、饲养角中的胎生、卵生动物

②树叶、花、草、水果、种子等植物图片、简单拼图

③生活物品及工具类:各种玩具以及生活废旧物品纸、瓶子、罐及其他材料记录纸、记录笔

④实验操作类材料: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太阳镜等,颜色、天平、滤网、匙、铲、勺、筛、滤器、漏斗、量杯、量勺、量瓶、钳子、镊子、喷壶等,温度计、有关磁铁、水、沙子、力、空气、光、影子的材料、围裙

⑤环保方面的材料:有关生态平衡、保护色、大气污染等方面的图书、图片

4、美术创意区(1)工具类:

①油画棒、水彩笔、棉签、颜料、彩色铅笔、橡皮泥、泥工板、毛笔、刷子、剪刀、尺子、各种胶剂

②刻制的印章(如动物、植物印章)、印油 ③各种废旧材料,如盒子、瓶子、纸杯、纸盘等(2)纸张类:

①大的图画纸、彩色纸、旧报纸、皱纹纸、包装纸等 ②画有各种图案的纸样:如动物、水果、交通工具等

5、益智操作区 ①简单的动物、水果、蔬菜、物品或基本几何图形的整体图形嵌板的拼图,2~4块的组合拼图。

②简单的迷宫图案、迷宫模型。③数字点数的物品。

④穿孔类材料、镶嵌类材料、套式玩具、棋类玩具、掷股子、分类盒、排序推理玩具、配对、接龙玩具

6、建构区 ①积木 ②积塑

③板材:硬纸板、木板、塑料板等 ④工具 ⑤模型玩具 ⑥废旧材料

7、表演区

①各种风格的短小歌曲、乐曲、器乐曲及儿歌、故事表演磁带、空白磁带、鼓、撞钟、三角铁、沙锤、串铃、笛子、响板等 ②常见人物、动物的手偶

③饰品:头花、发卡、头套、纱巾、帽子、眼镜、手绢、扇子、哈达等。④服装: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藏族、汉族等的服装

⑤京剧表演所需材料:脸谱、面具、纱巾、披风、剑、饰品、彩绘笔、音乐光盘与磁带。

3、幼儿作品的展示:

从某种意义上对教学起到了监督的作用 ★注意(持续性、创意性、全面性、评价性相结合)

①活动作品更换要及时,可以偶尔穿插一些创意式的、有变化的作品展示。比如,除了展示涂色作品,也可展示幼儿绘画轮廓、剪纸等作品

②作品展示作为激励幼儿的形式之一,教师不能只选择自己认为好的作品,因为这不仅会使作品未被展示的幼儿失去参与的机会,也会使作品被展示的幼儿失去对照

③每次作品都对幼儿进行评价,包括教师评价和幼儿相互评价。体现展示的实际功效。

④展示形式多样化,比如,可以把作品悬挂起来,也可以用线串联起来,既美观又节省空间。

4、幼儿评价:

是手段,不是目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将幼儿园教育评价的功能界定为:“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

从中可以看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得到了充分的关注。对幼儿的评价一般是通过观察来收集信息、记录的方式进行的。可以通过多种评价方法,如:成长档案袋、成长记录手册、图表等方式来记录幼儿的活动情景、活动表现、及活动作品。★注:

红色圆形里面有两个朋友手拉着手,表示幼儿的同伴关系;黄色长方形里面有一把勺子,表示幼儿的吃饭情况;蓝色三角形里面有月亮和星星,表示幼儿的睡眠情况、名字下方空格上的笑脸是幼儿的奖励贴纸。这是我为小班设计的评价图表,由于小班的孩子不认识文字。以这种方式展示,他们能够理解意思,并且这种设计对幼儿的认知大有帮助,可以让幼儿认识形状和颜色,一举多得。

5、家园联系栏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探讨 篇10

一、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简述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作用, 就像是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一样, 主要是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而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将学生的近段时间的发展和学习的内容, 展示给家长、领导等的, 让家长能够及时的了解到幼儿在幼儿园内所学到的知识, 以及这一周即将学习的知识等, 让家长能够更好的与幼儿园教师进行良好的配合, 从而对幼儿进行更好的教育。

二、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好处

1. 激励。环境创设在对幼儿的学习起到推动作用的同时, 能够让幼儿形成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比如, 教师在进行环境创设的时候, 可以留出一部分作为幼儿的展示区, 幼儿的美术作品、手工作品等都可以贴在那个区域展示给所有人看。这让就让幼儿在绘画或者制作手工的时候, 报以一种非常认真的态度, 并且将其最真实的想法表现出来等。当幼儿的作品被展示出来的时候, 其自身会接收到一股巨大的鼓励, 从而使其创作的信心和兴趣都得到了提高。即便是幼儿之间的能力有差异, 只要通过教师的协调等, 就能够让每个幼儿在自身原有的基础上, 更进一步的发展, 让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从而帮助幼儿树立起了一个勇于挑战的信心。而且, 教师在展示幼儿的作品的同时, 都会将幼儿的名字一同展示出来, 所展示的作品都是幼儿自己非常满意的作品, 同时也能将幼儿的能力展示出了, 让家长能够直观的看见幼儿能力的变化和发展, 以及这种发展和变化对幼儿形成的激励作用有多么的巨大。

2. 感染。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除了能够激励幼儿的发展之外, 还能够感染幼儿的情感, 因为, 教师在创设环境的时候, 是将幼儿的审美情趣作为基础的, 每一个环境的布置都与教育的主题息息相关, 在教师进行了基础的教学之后, 还能够通过环境创设进行教学的拓展, 比如本月的环境创设主题是认识中国的所有省份。教师首先可以利用开火车的游戏, 先按照一定的顺序带幼儿进行省份名称的辨识等, 然后, 教师可以利用环境创设里面的各个省份的特色内容, 比如小吃、习俗等道具, 对幼儿进行中国各大省份的特色介绍的教学拓展。带幼儿领略各个省份的特色风俗民情等, 让幼儿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 环境创设对幼儿的发展以及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班级环境创设能够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 使得幼儿能够更加喜欢学习生活。

3.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上文中提到过, 教师可以将环境创设中的一个版块留出来, 作为幼儿作品的展示区。同样, 教师在进行班级环境创设的过程中, 也可以邀请幼儿一同的参与进行, 让幼儿发挥自己的自主创造性, 比如环境创设的主题是水果, 那么, 教师就可以讲学生进行分组, 每一个小组3~5 个人, 而且每一个小组的任务都不同, 比如第一小组做苹果, 第二小组做梨子, 第三小组做草莓等,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制作规定的水果, 这样不仅让教师的任务减轻了, 同时也让幼儿的自主创造性以及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发挥。幼儿在制作水果的过程中, 很有可能会制作出各种颜色、各种形状、各种大小的水果, 通过这些水果教师还能够看出幼儿的内心的想法和发展的水平等, 从而能够适当的进行教学进度、方式等的调整, 进而对教学的目标实现起到一个保障的作用。

4. 启发幼儿的智力。幼儿园本身就根据幼儿的年龄分为了小班、中班和大班, 每一个年龄段的幼儿的认知水平、年龄特征等都不一样, 所以, 教师制定的教育目标也是不同的。环境创设的主题本身就有很多, 比如节日庆祝、爱祖国以及是四季变化等内容, 所以, 教师可以让幼儿根据环境创设进行编故事等, 或者是根据幼儿所编的故事进行环境创设, 使得幼儿的动手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锻炼, 而且, 在这个过程中, 还能够促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合作, 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等。

总结

综上所诉, 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就好比校园文化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一样。幼儿园本身就是锻炼幼儿身体、培养幼儿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教会幼儿基本的生活、科学常识的地方, 所以, 其教学的方式、手段以及教学目标都与小学、初高中和大学不同, 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不仅仅是为幼儿创设一个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更加美观的幼儿园整体环境的, 它还是幼儿教师进行教学的总要组成部分, 因此, 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好坏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将其与幼儿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保持一致的情况下, 才能够使上文中所提到的好处发挥到极致, 才能够让幼儿能够更好的发展。

摘要:幼儿园是我国教育机构中, 排在首位的, 但是它并不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 而是学习和锻炼基本的生活能力等的地方。因此, 幼儿园的教育好坏对于幼儿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所以, 我国教育事业中, 无论是改革前还是改革后对其的重视程度都非常的高, 就是希望能够为幼儿未来生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让幼儿能够在未来的日常生活中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习惯, 以及能够知道基本的常识等。因此, 本文以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常设为例, 简单的分析了幼儿园如何对幼儿进行教学和影响的。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讨论

参考文献

[1]毛曙阳.关于幼儿园班级环境创设的思考与实践[J].幼儿教育, 2013年Z2期.

[2]谈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布置[J].中国校外教育, 2011年21期.

上一篇:《别饿坏了那匹马》下一篇:怎样管理留守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