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本科生十篇

2024-05-24

临床医学本科生 篇1

南通大学医学院是一所由中国人 (清末状元张謇) 自己创建、拥有百年历史传承的高等医学院校, 建校以来, 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杰出的医学人才。如何顺应新时期医学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遵循医学教育特点和规律, 培养国家医改大背景下合格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人才, 科学修订培养目标,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总体思路定位

1. 顺应全球化医学教育改革方向。

医学本科生培养目标一直是国际医学教育界研究的热点。2010年12月, 21世纪医学卫生教育专家委员会在《柳叶刀》上发表了《新世纪医学卫生人才培养:在相互依存的世界, 为加强卫生系统而改革医学教育》的纲领性报告。该报告指出, 现代医学教育正经历第三次改革, 改革将从机构和教学两个层面开展, 着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5]。岗位胜任力培养内容实际上涵盖了WHO“五星级医生”标准,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 (WFME) 《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和国际医学教育组织 (IIME) 《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 (GMER) 等提出的医学生培养要求和目标。地方院校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岗位胜任力培养内涵应结合国际医学教育改革和院校实际进行定位修订。

2. 切合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向和地方人才需求。

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 人民群众卫生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 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有着重大变革的要求。2012年5月, 《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临床医学教育改革要着力于医学教育发展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紧密结合, 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结构, 建立有效衔接医学人才培养规模和结构与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的调控机制。加快全科医生培养, 为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目前, 我国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着医护人员总量不足、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结构和分布尚不合理、与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相关的政策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等四个突出问题。由于城乡医疗资源分配不均, 造成患者“看病难, 看病贵”现象, 培养全科型医学人才成为医疗战略发展目标,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全科化将是重要培养方向。南通大学创始人张謇先生办学之初提出的“学必期于用, 用必适于地”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亦切合于新时期医疗卫生与医学教育相互依存的要求。

二、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核心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2008年, 教育部和卫生部在《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基础上研究和制定了“本土化”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 (试行) 》, 该标准为各学校的个性发展及办学特色留下充分的改革与发展空间。

1. 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临床技能。

美国医学教育实行以医学院教育为起点, 以毕业后教育为重点, 通过继续教育, 把教育培训同持续的职业生涯统一起来[6]。《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 (试行) 》指出:医学毕业生胜任临床工作的专业能力要依靠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职业发展和持续医疗实践才能逐渐形成与提高。目前教育部和卫生部正改革和推广的“5+3”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是非常适合当今医学教育环境的人才培养模式。临床技能的掌握是一个循序渐进和反复积累的过程, 熟练和规范掌握更多临床技能的目标, 可在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去加以实现。作为本科医学生, 对临床技能的掌握提出过多过高要求并不符合医学教育规律和实际情况。所以, 本科阶段主要是夯实医学生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 掌握急救和内外科基本操作技能, 以为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顺畅对接打下良好基础。

2. 掌握沟通技巧和人文医学执业技能。

在技术至上的诊疗技术培训过程中, 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文医学执业能力一直被忽视。近年来, 随着医患关系日益恶化, 医学人文教育得到越来越多医学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福岗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 (同情) 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 是无能力的表现。”好的专业教育会利用一切学习途径, 将人文素养和医患沟通能力的潜能发挥至最佳。高等医学院校和教学医院教师要将培养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作为重要培养目标, 将课程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人文素养。将重建良好互信的医患关系, 作为明日医生的重要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进行有目的的培养, 切实提高医学生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养质量。卓越医生不仅是医疗技术上的高水平高质量, 更应是人文关怀的践行者。

3. 注重岗位核心竞争力培养。

在新的传染病、环境风险、行为风险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安全, 全球卫生系统正变得越来越复杂的新形势下, 医学教育未能跟上步伐很好地应对上述挑战, 医学卫生人才的岗位胜任能力与患者和人群需求不匹配, 团队合作不佳, 部分医疗卫生人员狭隘地专注于技术而缺乏全面思维, 忽视初级保健作用等弊端日益显现。岗位胜任力是培养未来卓越医生的核心保障。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应转变教育理念, 实现纯粹技能培养向广阔视野下多元化岗位胜任力培养的转变。岗位胜任力不再狭隘地专注于医学科学和医学人文相关知识和能力 (“硬能力”) 培养, 还包括正确的价值观、社会责任感、伦理行为、批判性思维能力、科研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 (“软能力”) 。目前国家正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教育, 改变乡村医生和社区医生严重缺乏的局面, 着力提高全科医生的培养质量, 切实改变优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所带来的“看病难, 看病贵”现状。由于临床医学专业不再设专业方向, 岗位胜任力培养可帮助学生胜任临床多元化岗位需求, 亦可帮助读研深造的同学顺利进入更高阶段的精英教育, 拓宽明日医生医学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全球视野, 合理定位事业发展方向, 并为医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动机和动力。

三、结论

当今医疗模式已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模式发生着深刻转变, 医疗卫生事业服务目标和模式随之发生改变, 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目标亦应作相应改革。只有确定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医学教育改革才能围绕目标, 探索适应现代高等医学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计划、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7]。

医学教育应是精英教育, 国家正积极推进“卓越医师”培养计划, 但脱离国情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 医学教育和医学生培养不分层次, 言必称卓越, 是脱离实际的。不同层次医学生培养, “卓越”定义应有所不同。长学制医学教育卓越定义为培养“优秀杰出的高级医学人才”, 而本科医学教育卓越定义应是培养具备“基本医学知识和技能以及未来事业发展潜质的合格医学人才”。

笔者认为南通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具备初步临床能力, 具有以社会责任感为基础的职业伦理和价值取向以及良好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爱岗敬业, 同时兼具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科研创新能力、转化式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终身学习动力以及个人事业发展能力等潜质的应用型合格医学人才。

摘要:医学人才培养目标是完善教育理念和改革教学模式以及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纲领。结合医学教育国际化和国家医改背景, 探索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核心的南通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

关键词:本科生,临床医学,医学教育,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厉岩, 文历阳.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结构的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1) .

[2]宫福清, 戴艳军.我国医学生总体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 2012, 33 (5A) .

[3]马建辉, 许晓东, 冯友梅.医学专业认证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8, 28 (5) .

[4]李小波.医学院校如何界定学习结果——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医学院的案例研究[J].医学与哲学, 2012, 33 (11A) .

[5]Frenk J, Chen L, Bhutta Z, et al.Health professionals for a new century:Transforming education to strengthen health systems in an interdependent world[J].The Lancet, 2010, (376) .

[6]郑加麟.美国职业化医学教育对中国医学教育改革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 (6) .

临床医学本科生 篇2

1 非隶属教学医院的特点

1.1 教学意识不强

近年来, 随着医学院校规模和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和增加, 其附属医院和原有的教学医院已经不能满足临床教学需要。同时, 一批未承担临床教学工作的医院为提高本院的教学水平, 经双方协商, 成为非隶属的教学医院。但这些医院以往是以医疗工作为主, 从事教学时间短, 加之临床工作任务繁重、医务人员数量短缺、没有增加教学人员编制等, 没有把教学作为中心工作。与附属医院相比, 在教学意识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1.2 教学经验不够

非隶属教学医院的教师均为临床医生, 全部为兼职教员, 绝大多数没有从事过临床教学工作, 参加教学培训比较少, 特别是在临床授课、见习带教等方面经验不足、水平不高。

1.3 教学管理人员不足

非隶属教学医院虽然成立了教学组织机构和教研室, 配置了专职和兼职教学管理人员, 负责医学本科生的临床理论教学、临床见习、临床实习、教学评估、考务管理、档案管理等工作, 但是由于兼职教学管理人员临床工作任务繁重, 实际参与教学管理的时间比较少, 基本上上述工作是由少数专职教学管理的人员来完成的。要想达到教学全过程监管, 确保临床理论授课、临床见习、临床实习的质量有一定难度。

2 临床见习存在的问题

通过教学座谈会、学生问卷调查、机关日常检查监控等方式发现, 在临床见习中, 主要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

2.1 见习计划落实不好[1]

医院根据教学大纲制订了严密的见习计划, 对见习安排、见习时间、见习内容、见习带教、见习流程等都进行了明确规定, 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随意变更见习时间, 由于临床科室医疗工作繁忙, 经常因为抢救病人、急诊手术或其他医疗活动而挤占见习时间, 打乱了教学工作的安排;随意更换带教教师, 虽然见习计划中已经明确了带教教师, 但是一部分带教教师因为科室工作方面的原因或外出开会、休假等, 随意找人代替带教工作, 甚至有的让刚参加工作的医生或进修医生代替带教工作, 影响了见习带教的质量;随意调整见习内容, 虽然见习计划已经明确了带教内容, 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部分带教教师不是根据规定好的带教内容有针对性地带教, 而是根据现有病人随意讲解, 有的甚至让学生跟着科室大查房, 造成理论授课与见习内容脱节的现象。

2.2 见习带教方法单一

目前, 医学院校对临床见习带教方法尚无明确的规定, 医院的带教教师多数是以自己经历过的见习方式带教学生, 基本上是“灌输式”教学, 大量重复理论课内容, 往往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久而久之, 学生学习兴趣就会下降。

2.3 医学生对临床见习不重视[2]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 部分医学生对临床见习存在一些偏见, 有的认为临床见习不重要, 没有列入考试科目, 因此把主要精力放在理论课上;有的认为临床见习没必要, 将来还有1年的临床实习, 进入临床后再学也不晚;还有的因为自身原因, 如将来不准备从医、准备考研、只为拿文凭、不想学本专业等而不愿意参加临床见习。

2.4 对见习教学缺乏有效的考核

目前, 医学院校和教学医院均没有临床见习的考核标准及要求。以往我院对临床见习带教教师的考核是通过定期召开医学生座谈会的形式进行, 学生反映的问题往往不够具体, 有的问题只涉及科室, 不针对带教教师, 因此无法作为考评带教教师的依据。

3 四步法管理

3.1 制订适合非隶属教学医院的临床见习计划[3]

在保证完成见习大纲内容的基础上对见习计划进行调整, 重点把握3个内容:第一, 将全部见习安排在下午进行, 避开医疗活动繁忙的上午;第二, 在制订见习计划时, 针对涉及的所有见习科室, 逐科了解该科的查房时间、手术时间、业务学习时间, 尽量避开科室重大业务活动时间;第三, 在见习计划中明确各专业见习带教教师及替代教师名单, 以增强这些人员的责任感。计划制订完成后, 先发到有见习带教任务的科室征求意见, 同意并签字后再正式发布, 减少了计划的盲目性, 使计划能最大限度地完成。

3.2 对见习带教教师及替代教师进行培训[4]

以往的见习带教教师没有参加过见习培训, 大多是模仿自己见习时教师的带教方法, 也有的根据个人喜好随意带教, 形式五花八门。我们根据学校的要求和医院的实际, 编写了临床见习带教作业指导书, 从带教流程、语言表达、讲解步骤、注意事项等进行了明确规定, 指定临床带教经验丰富的、学生反映好的带教教师当小教员, 对所有担负见习带教任务的教师及替代教师进行专题培训, 并逐个进行试讲, 由医院教学委员会评定, 合格者才可担任带教教师。

3.3 对临床见习的全过程进行监控

过去组织见习通常是学生按分组自行到科室见习, 学生随意缺课, 科室随意调整带教人员、带教时间、带教内容等情况都无法掌握。四步法采用了临床见习全过程监控的方法, 每组见习都由专职教学管理人员全程跟随, 重点清点到课学生数、科室带教人员是否随意更换、带教过程是否按临床见习带教作业指导书进行、带教内容是否与见习计划吻合、是否提前结束见习等。每次将监控的结果填入监控表格, 作为评价、考核见习带教教师的依据。

3.4 对带教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考核

对带教教师的考核主要通过试讲、日常监控、学生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每学期评定一次优秀带教教师, 日常监控结果大于3个问题的或学生问卷调查满意率小于90%的带教教师, 不能评为优秀带教教师。在医院职称晋升考核方案和医院超劳务提成分配方案中均列入临床教学相关内容, 考核结果与个人职称晋升挂钩、与科室超劳务提成挂钩。对学生的考核主要通过见习时带教教师提问、是否缺课等进行, 规定每门课程见习缺课3次以上不能参加最后的期末考试。

通过四步法, 临床见习计划的落实率达到90%以上, 各科室明显重视了临床见习带教工作, 随意停课、更换带教教师的现象明显减少, 学生参加临床见习到课率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振想, 孟燕, 高小虎, 等.临床见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4, 31 (2) :159-160.

[2]李丽银, 陈晓爱, 熊国盛.临床见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 2013, 31 (10) :103-104.

[3]余秀文, 张勇.PBL教学法在检验医学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 12 (2) :95-97.

临床医学本科生 篇3

关键词 临床医学;本科生;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8-0167-02

1 前言

医学是实践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合格医生的培养离不开严格的实践训练。在临床医学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实习是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医学生培养的关键环节,是使医学生能将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及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的过程。它直接关系到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培养质量,关系到未来的医学人才队伍的素质,进而影响未来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我国医学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临床医学本科生实习督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总体而言,教学医院对潍坊医学院实习工作重视程度均较高,对临床医学生实习制订了严格的管理规范。从人员配备上,医院科教科均配备了专门的教师负责实习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医院均为学生配备了专门的自习室和上课教室,为学生学习提供了环境支持。同时,两所医院均有专门的模拟功能示教室,包括模拟手术室、模拟心肺复苏与气管插管功能室等,为学生开展模拟训练提供了保障。

但在走访中发现仍存在不足。医疗质量管理之父多那比第安提出医疗质量的三级结构,即结构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以此为理论依据,笔者梳理对潍坊医学院附属教学医院走访过程中发现的医学生实习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临床医学本科生实习质量提供参考。

2 问题

结构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结构质量对临床医学生实习质量起保障作用,通常包含人、财、物、规章制度等因素,是基础性要素。从人员来看,各家医院科教科虽然都配备了专门的人员负责实习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但这些人员在工作中身兼双重角色,即医院科教科职工和实习学生管理人员,而其角色定位的主体仍是医院科教科职工,实习学生管理仅仅是其附加的任务,而医院科教科中每天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需处理,如此便形成两种角色间的冲突。因此,这部分人员难以有充足精力加强学生管理。同时,由于上述人员并未受过相关的教育,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和教育缺乏相应的经验。

从师生比例来看,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医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致使师生比例越来越低,带教教师难以对实习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和培训。从财力来看,虽然学校对科教科学生管理人员发放了一定的补助,但从实际效果来看,这些补助不足以发挥激励作用。从规章制度来看,虽然各个医院都针对医学生实习制订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从理论上看,这些制度都比较规范,但制度实施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致使这些制度日渐丧失其应有的约束力。

环节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环节质量,即质量形成的流程,是决定质量好坏的关键环节。从带教教师来看,同样由于身兼临床医生和带教教师双重角色,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医疗工作任务本身已比较繁重,加之当前医患关系紧张,每位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几乎都处于身心俱疲的状态。与此同时,为了个人发展和晋升需要,医生还有较重的科研任务。临床工作繁忙已使其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在此形势下,对医学生的带教恐力不从心;加之部分教师责任心缺乏,使带教工作似乎流于形式,这对医学生培养非常不利。

从带教的内容来看,带教的教师仅仅注重医学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1]。随着当前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要求医学生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如医患沟通能力。同时,我国当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已成为各方共识,这一形势也要求医学生必须加强相关人文素养能力的培养。

从过程追踪考核来看,对医学生实习质量的形成性评价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形成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过程也仅仅浮于表面,有些科室的考核形同虚设。考核不到位使部分学生也随之降低对自身要求,甚至有的学生出现实习缺勤现象。

从学生角度来看,由于过程管理不严,加之很多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缺勤现象时有发生。此外,很多学生考研,紧张的复习压力使其无心踏实在临床参加实习。而考研结束后,一部分学生能如愿以偿,另一部分则名落孙山,不管何种情形,浮躁、焦虑情绪随之出现。考中的学生刚从考研的紧张压力中解脱,处于过度放松的状态,心情浮躁;而未考中的学生则筹划下一条出路,为毕业做准备,此时心情焦虑,也难以脚踏实地实习。

终末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终末质量即结果,是前述基础质量和环节质量的综合体现。总体来看,医院对实习终末质量的考核不严谨,医院大多出于人性化考虑,给实习生予以通过,而这对实习质量产生直接不利影响,致使实习生更加疏于自我管理。而且这一风气会在实习生中代代相传,如此循环,对实习产生负面影响。

3 对策

加强对教学医院科教科带教教师的培训和激励 学校定期组织教学医院中科教科的学生管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主要加强学生管理方面的培训,以弥补其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提高其学生管理能力。同时加强对该群体的激励,只有激励到位才能促使其有高度的责任心。因此,学校和教学医院可根据医院规模、级别与实习学生数量的多少等协商制定具体的激励措施。

可在实习生中实行导师制 为克服实习中师生比例失调问题,实习过程中,每一科室均将学生进行分组,为每一组实习生确定一名带教教师,该带教教师担任小组实习生的导师,既可强化学生实习管理,又可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实习质量。

严格执行现行管理制度 走访中发现,导致实习质量不佳、问题层出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各项相关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导致制度对学生失去震慑和约束作用。因此,下一步工作中学校应加强与教学医院沟通,对现有规章制度要严格执行,以使其发挥应用的作用。

加强带教教师的责任心,强化实习带教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教学医院应加强对实习工作的督导,采取相应的约束措施,加强带教教师的责任心[2],带教中加强对实习生考勤、督导等的管理和约束。同时,结合当前客观形势,在带教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临床专业知识,更要强化对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构建严格的形成性评价考核体系 对实习学生构建严格的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并严格执行,以加强对学生日常的管理。实习质量的好与差,完全形成于平时实习的每一个环节中。因此,为强化环节管理,医院和学校应协商制定严格的形成性考评体系[3],对学生实习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制定详细具体的考核指标和考评标准,并以此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过程考评。

学校加强对教学医院的走访,强化对学生的教育 学校应安排学生管理人员定期走访教学医院,从而及时发现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迅速采取相关补救措施。结合走访中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普遍性教育,而对于发现的个别问题和个别学生则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个别教育。同时,结合实习生大五上学期面临考研和实习冲突的现实问题,以及部分学生在考研前表现出的紧张、压力过大等心理问题进行心理疏导,教育学生正确面对考研。大五下学期考研结束后,针对考研成功和失败两类学生出现的过度放松和过度紧张两种状态,及其他学生面临找工作所出现的一系列心理压力,进行辅导,使学生能协调好考研、求职与实习的关系。■

参考文献

[1]陈玮,何琳,项彦聪.不同学制临床医学生实习不同阶段满意度认知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2012,

16(11):22-25.

[2]刘成玉,李云芳,王元松,等.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9):82-84.

[3]冯虎翼.解读学生心理 提高实习质量[J].重庆医学,

临床医学本科生面试的自我介绍 篇4

我是XX学院临床医学院临床专业09级本科学生,将于2012年7月毕业。在即将叩响社会这扇大门时,我怀着无比的真诚和高度责任感把我的人生向您靠拢。

五年的大学生活使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了热情、上进、不屈不挠的性格和诚实、守信、有责任心、有爱心的人生信条。五年,厚积薄发的五年,给我的“轻叩柴扉”留下一个自信而又响亮的声音。

在即将走向社会之时,诚望贵单位全面考察我的情况,若能蒙您垂青,我将深感荣幸,并在日后工作中,不懈拼搏之劲,不失进取之心,克尽己能,为贵单位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在您们的支持下,我会和您所领导的单位一样,直挂云帆济沧海,乘风破浪会有时!

临床医学本科生 篇5

1 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实习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1 医学影像专业实习教学现状分析

与其他临床类医学专业一样, 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毕业后面对的可能是课堂教学中没有涉及的新疾病、新问题。因此, 客观上要求学生不但要全面掌握专业理论知识, 操作技能达到熟练水平, 而且要具备非常强的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然而, 目前在我国医学影像专业学生的临床实习教学中, 大多数医院仍采用传统教师带教的方法。实习生通常参与科室的日常临床工作, 包括早读片、书写报告、一些业务学习和病例讨论等。带教教师主要讲授典型的影像图片, 实习生只需对照图片进行“看图识字”。这种教学模式虽可使实习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较多的专业理论知识, 但没有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忽略了对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及科研素质的培养。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医学影像技术巨大优势的凸显, 医学影像手段在临床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接诊患者大量增加, 导致带教教师忙于应对患者, 无暇对实习生进行专业技能传授。与此同时, 实习生多忙于书写诊断报告, 缺乏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加之, 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 (PACS) 在大部分医院得到应用并制作了报告模板, 使得实习生可以复制、粘贴报告, 仅需对病变部位、大小等做少许改动即可完成一份报告, 缺乏对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和书写报告的思维过程。而且, 由于受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快速扩大和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日益提高等因素的影响, 当前大学生尤其是临床类医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 导致不少学生在重要的临床实习阶段忙于复习考研或四处奔波找工作, 严重影响了实习效果。

1.2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与优势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 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2]。与传统教学模式下以教材、教师和课堂为中心不同, 研究性学习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 具有主动性、研究性、开放性、合作性和创新性等特点。该方法以学生自身的探索性和创造性为基础, 强调学生如何获取知识和信息、如何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研究性学习, 可使学生变被动、机械的学习为创新性学心, 充分调动其学习主动性, 使之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实际动手能力和人际交流、合作能力, 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临床实习阶段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施

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阶段的研究性学习模式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 在专业教师指导下, 结合学生自身兴趣, 从临床实践或学科进展中选择、确定研究专题, 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生根据各自课题, 分别采取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对比实验法和个案研究法等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 并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 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掌握基本的科研方法, 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分为3个阶段, 即确立课题阶段、探索研究阶段和总结交流阶段。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运用的教学模式如下:

(1) 科研导师模式。师生自愿组合, 由导师针对探究活动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培训, 指导、帮助学生选定研究课题, 教会他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 并协助解决学生在研究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科研的一般方法, 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课程教学模式。由课题组专家给学生讲授有关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培训学生的相关科研技能。

(3) 学科渗透模式 (Seminar模式) 。一般提前几周印发Seminar提纲, 再以Seminar形式举行学习活动, 最后由教师系统总结, 构成一个完整的Seminar。

(4) 专题讲座模式。在研究性学习中, 针对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学生学习与研究的需要, 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题讲座。

(5) 研讨交流模式。在教学中, 定期举办研讨会, 研讨题目可以是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也可以是有利于拓展学生研究思路的社会生活热点话题。

3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作用

长期以来, 我国大多数高校只在研究生教育中推行研究性学习, 并且常常流于形式。至于本科教育, 多半还是以知识灌输为主。临床医学是探索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因而客观上要求高等医学院校必须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临床实践技能的人才。研究性学习为师生共同发展搭起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1) 研究性学习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我国不少中小学生长期接受传统“填鸭式”教育, 致使其上大学后仍然被动学习。而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载体, 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获得亲身体验, 可将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因此激发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及学习主动性。

(2) 研究性学习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提高其科研、实践能力。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 从选题、资料收集、数据统计到论文写作及答辩, 形成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掌握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获取信息的方法, 学会了整理、归纳信息, 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研究性学习模式能使学生将科研态度和思维与临床工作相结合, 使其树立严谨的工作作风, 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同时, 通过小组化的学习研究, 提高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培养了其团队协作精神。

(3) 研究性学习模式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开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要求教师不仅熟悉和研究教材、教学方法, 而且在教育理念、知识结构、教学方式及行为等方面都要有所转变。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 还要及时了解和学习本学科的研究进展和跨学科的相关知识。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开展, 对临床教师更是一种挑战, 因为大部分临床教师都是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医生, 日常工作十分繁忙, 在此之前很少有科研方面的系统训练, 对于搞科研, 尤其是怎样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 基本上是“一张白纸”。因此, 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中, 教师必须坚持学习、努力探索, 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在研究性学习中, 教师自身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 从知识的权威者、传递者到学生课题学习的指导者、参与者;从仅仅关注教材到关注学科-知识与实践的联系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等。因此, 教师必须不断改变和完善自己。

总之, 研究性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校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值得推广。但是, 由于我国在大学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时间很短, 运行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 要成功开展研究性学习, 仍然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李新春, 伍筱梅, 曾庆思.浅谈PBL与CBS在医学影像学本科生实习教学中的作用[J].中国医疗前沿, 2012, 7 (1) :73-74.

论免费医学本科生德育体系的构建 篇6

一、免费医学本科生德育体系的内涵

免费医学本科生德育体系,是指国家对高校德育工作与免费医学本科生思想、政治、品德素质的全面要求,是由德育目标、内容、原则、途径、评价所组成的,以施教者、受教者、媒介和环境为结构特点的系统工程。[1]该体系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着力点,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以苏区精神和校训精神为主线,以服务中央苏区振兴计划为契机,以医学伦理教育为载体,以为乡镇卫生院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为目标。

二、构建免费医学本科生德育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免费医学本科生今后工作主要面向乡镇(社区)医疗卫生单位,由于其基层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与一般本科生在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目标、知识目标及技能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性。现有的本科生德育体系虽对本科生的各项德育要求做了明确规定,但在上述方面还有所欠缺,因而有必要构建免费医学本科生德育体系。

依据卫生部印发的《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的实施意见》,免费医学本科生入校前与当地政府签订定向就业协议,入校后没有就业的后顾之忧。但国家目前对于免费医学生就读期间的学习、品德等各项表现未做出明确要求,不可避免会有少数学生滋生懒惰思想,达不到基本的培养目标。因而,要培养合格的免费医学本科生,就要有科学完整的德育体系作保障。

三、免费医学本科生德育体系的构建原则

1. 可行性原则。

建立免费医学本科生德育体系应适合我国国情,普遍适用于在校免费医学本科生,目标明确。[2]虽然免费医学本科生的培养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但其与一般本科生的培养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目前,各高校都有较为健全的、专业的学生管理队伍,成熟的大学生德育体系,因而,各高校完全有可能构建科学、合理的免费医学本科生德育体系。

2. 育人为本的原则。

教育部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坚持育人为本,坚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高等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免费医学本科生德育体系,必须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把学生的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积极创造一切条件,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广阔的空间。

3. 系统性原则。

构建免费医学本科生德育体系,应制定完整的德育目标、内容、原则、途径、评价指标体系,每个部分之间应相互贯通、彼此依赖,体现系统内容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多措并举,将学校、家庭、社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纵横交错、相互联系,形成系统网络框架。

4. 层次性原则。

不同年级免费医学本科生德育需求有所不同,因而不同年级的德育内容、方式、途径等侧重点也应有所区别,体现年级特色;各年级德育体系之间应能有效衔接,主线清晰,层次分明,呈现递进性;同年级免费医学生的德育体系,要做到德育目标、内容、途径、评价指标体系等分系统合理衔接,注重德育体系的针对性,突出主题。

四、构建免费医学本科生德育体系的实践

2010年国家启动了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同年我院被确定为江西省免费定向医学生的培养院校之一,在借鉴赣州市政府“订单式”培养农村卫生工作人员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家教育体制试点项目人才培养活动的教学实际,以强化医学生职业道德为核心,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着力点,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强化医学伦理教育,科学构建完整的免费定向医学生德育教育体系。

1. 制定阶段性教育目标。

对一年级免费定向医学生,结合大学生涯规划设计,帮助学生树立无私奉献、敢于担责、为了人民的健康事业不懈奋斗的崇高理想。对二年级免费定向医学生,注重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的教育,引导学生加强对苏区精神和革命传统的学习,牢固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具备求实、奉献、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三年级免费定向医学生,引导他们积极开展主题调查,参与各类知识、技能大赛,在竞赛中增长才干,在竞赛中孕育创新。对四年级免费定向医学生,侧重利用赣南红色资源,开展艰苦奋斗教育,通过邀请革命老前辈来校讲故事,深入革命根据地参观学习、与老红军零距离接触等方式,教育学生树立艰苦创业、扎根基层的无私奉献精神,把个人前途和国家需要有机统一起来。对五年级免费定向医学生,经常与他们谈心、交流,帮助他们解决从学校到临床实践的心理、观念、角色的转变,正确对待就业与个人理想之间的冲突,使他们能安心基层工作。

2.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根据教育部21号令《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及《赣南医学院学生学籍管理细则》等相关文件规定,结合免费医学生人才培养工作实际,学校制定了《赣南医学院免费医学生学籍管理细则》(赣医发[2012]14号)。细则对免费医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入学与注册、学制与学习年限、考勤与请假等有关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有助于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树立良好的学风,保障免费医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免费医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制定以课程和教材建设为基础的教学基本建设类文件,以教学管理规程为主体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以教学质量标准与质量监控体系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与监控制度,从制度上规范了教学各个环节的管理工作。形成兼职班主任、辅导员、班级导师、辅导员助理四位一体的创新管理模式,制定支部共建、班室挂钩、学业预警、导师制等制度,实施学子成长计划,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定免费医学本科生思想整治教育考评细则。每学年对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纪律作风、学习态度、劳动卫生、社会实践、职业素养、基层服务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毕业时总考评成绩是五年的综合考评成绩累加的结果。考评成绩,作为评定奖学金、先进个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及毕业鉴定时的主要依据。

3. 开设人文讲坛。

学校以选修课形式开设人文讲坛,注重学生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心理、伦理教育,引导学生从疾病认识升华到对生命的尊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修养、伦理道德修养和文学艺术修养。

4. 强化医德教育。

医德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将医德教育与医德修养、专业课程、校园文化相结合,整合资源,创新载体,讲究方法,取得初步成效。一是医德教育与医德修养相结合。帮助定向生确立医德信念,培养医德情感,养成医德习惯。把自觉的医德意识转化为实践中的医德行为,形成自觉的医德习惯,让习惯符合标准,让标准成为习惯,这是医德教育的最终目标。二是医德教育与红色资源相结合。分批组织免费医学生代表赴瑞金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充分发挥赣南苏区“红”的优势,用足用好用活红色教育资源,努力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教学优势,使学生在“听、看、感、思”中达到“知”,启迪“行”。三是医德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营造医德氛围、鼓励参加社团活动、建立定向生医德档案,通过从正反两方面对定向生的医德品质进行强化,有机地把医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摘要:科学完整的免费医学本科生德育体系是培养合格的免费医学本科生的有效保障。免费医学本科生德育体系的构建要遵循可行性、育人为本、系统性和层次性原则, 需要制定阶段性教育目标, 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开设人文讲坛, 强化医德教育。

关键词:免费医学本科生,德育体系,构建方法

参考文献

[1]肖斌.浅议开放性高职德育体系的整体构建[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9.

[2]石祥.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体系构建初探[J].江苏高教, 2013 (1) .

浅谈医学本科生的职业规划问题 篇7

要做好潜能的自我分析和自我开发:激发自己潜能的方法有:树立自信心、勇于尝试未知、正确对待压力。正确对待压力的问题, 同学们可以通过谈疗法来降压。通过谈话、交流来释放内心的痛苦、宣泄内心的不满。

做好环境分析:比如有个人的心理、生理特质;个人的经验积累情况;家庭背景;同时还要注意现在所处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职业的变化情况。而对于医学生来讲, 还特别要注意医学的发展情况;各种医学政策、法律的改革;医院体制的改革等情况, 并根据这些情况来补充自己的知识。做环境分析的时候, 要注重分析个人因素, 如思维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 如果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还欠缺的时候, 就应该好好利用大学五年的时间, 整体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制定合理、科学的职业生涯路线:每个人都要经历“寻找职业——职业定位——职业发展”的过程, 必须把目标具体详细地写出来, 并要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和落实检查措施。而计划又应该包括长期、中期、短期, 这样才有利于自己检查和监督, 而且在实现了短期计划之后都会给自己很大的鼓舞。在制定计划时要脚踏实地, 不要盲目地追求高职位。在拟好了规划后, 还需要提醒自己, 在行动中具体实施目标时也会碰到困难。在这种情况下, 同学们需要等待, 或者寻求其他方法, 或改变自己的设想来适应社会需求。

职业生涯规划基本上可以分为确立目标, 自我与环境评估, 职业的选择, 职业生涯策略, 评估和反馈五个方面。其中前三个方面与大学生关系最为密切, 下面就这三个方面, 结合医学本科生在校的不同阶段的学习、生活实际情况, 就职业规划的问题作具体安排, 以供参考:

一年级

目标:初步了解医生职业范围, 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主要内容有:

●和师哥师姐们进行交流, 询问就业后需要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参加学校活动, 提高交流技巧。

●学习计算机知识及与职业相关的辅助技能。

二年级

目标:提高基本素质。

主要的内容有:

●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 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 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结构。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并具有坚持性。

●认真学习专业课程, 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

目标:提高综合素质。

主要的内容有:

●注重医院见习学习, 提高自己实际工作能力, 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受挫能力。

●有选择性的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充实自己。

●增强英语口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

四年级

目标:为实习做好知识贮备和心理准备。

主要内容有:

●对前三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 并且查漏补缺, 继续全面提升自己。

●有意识的增加与社会接触的机会, 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 为自己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习写简历、求职信。

五年级

目标:认真实习, 提高求职技能, 搜集单位信息。

主要的内容有:

●和老师、同学交流求职心得体会。

●了解搜集工作信息的渠道, 并积极尝试。

●积极参加招聘活动, 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

●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 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用人单位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未雨绸缪, 医学本科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是十分必要且极其重要的。医学科学作为一门民众“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的重要学科, 其职业有其特殊的规律, 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是有章法可循的, 而且当前社会中医患关系的改变、法律的完善等方面也不断要求医学生要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同时, 医学本科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也是解决“医学本科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所在。

摘要:近年来, 医学本科生出现了“就业难”的现象, 就目前大的就业环境来讲, 形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很复杂, 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但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医学生职业规划”的长期缺位。本文对医学本科生的职业规划问题作简要分析介绍。

关键词:医学本科生,职业规划

参考文献

[1]杜映梅著.职业生涯规划[M].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2005版.

[2]贺淑曼著.成功心理与人才发展[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999版.

临床医学本科生 篇8

关键词:护士?临床实习后期?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

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卫生保健体系中的护理人员,其所承担的责任也受到重视。职业态度是护士培养的重要部分,优秀的护士必须具有正确的职业态度。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就是护士对本职业积极的看法以及积极的心理状态。国外对于护理职业态度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国内在护理专业思想教育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有关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职业认同感的研究,对护理教育者、临床教学管理者的工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对象与方法

为做好相关研究与决策,我们调查了实习10个月之后护理本科生的职业认同现状,比较实习前后的差异,分析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明确护理本科实习生职业认同感的情况;了解影响本科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感的因素,为护理教育和临床带教提供参考的资料。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研究。调查表由作者在原有护士职业态度度量表的基础上自行设计,拟定初稿后,综合校内长期从事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的教师的意见修改而成。对某医科大学2011级100名护理本科生采用问卷进行调查。调查表围绕入学动机、职业认知等方面提出问题,对临床实习10个月以后的护理本科生下发问卷,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调查了某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1级与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在临床实习10个月的护理本科生80人。

2.研究工具

调查表由作者在原有护士职业态度度量表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向临床实习10个月后的护理本科生下发问卷,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问卷为封闭式,从一般情况、入学方式、实习前后就业态度及影响因素等方面提出47个问题。

3.调查方法

选择某医科大学2011级学生,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

4.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布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结果

1.入学动机情况

3.护理本科生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对改行的态度

实习10个月之后有22.5%的学生表示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从实习前的7.5%升高到67.5%,不清楚是否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只占了10%。会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中,有70.37%的学生表示会改行,有18.52%的学生不清楚会不会改行,只有11.11%的学生表示不会改行。

4.影响因素对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情况

(1)职业兴趣对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情况。

三、讨论与分析

1.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

(1)刚入校时护理本科生入学动机盲目。护理本科生在刚进入学校时,“填报护理专业出自自己的意愿”一项占3.75%,大部分学生被动地听从家人意见及调剂,表明大部分学生并不是自愿填报。上述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入学时并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也没有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而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这势必影响护生的专业思想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2)实习前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较低。实习之前有7.5%的学生表示愿意从事护理工作,有60%的学生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有32.5%的学生不清楚自己是否会从事护理工作。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之后,对本专业的职业认同度本该有一定的提高,但是调查结果却相反,这说明,可能是因为专业学习过程中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护理本科生对职业认同度有所降低,具体的影响因素还需进一步分析。

(3)实习10个月后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感有所提高。此时“想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为67.5%,“不想从事护理专业”“不清楚是否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分别为22.5%和10%。但是想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中对护理职业的认同度还是较低,有70.37%的学生表示以后有机会将考虑改行,有11.11%的学生会坚持护理工作,有18.52%的学生不清楚自己是否会改行。结果表明将自己定位在护理工作上,愿意将护理工作作为职业的护理本科生的比例还是较低。从表2、表3可以看出,“想从事护理工作”“不想从事护理工作”两项,在实习前与实习10个月后两个时间点上,护理本科生前后各自的人数变化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不清楚是否会从事护理工作”,两个时间点各自的人数变化均没有显著的差异统计学意义。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实习前不想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在10个月的实习后有所增多。

2.职业认同感的因素分析

(1)兴趣是影响职业认同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兴趣可以使人产生巨大的积极性,当人们选择了与自身兴趣一致的职业后,就比较容易对这些职业产生长时间的依恋。因此,我们应积注重护生职业兴趣的培养。

(2)社会环境因素。

①就业压力的因素。本次调查显示,有47.5%的学生认为就业压力比较小,有48.75%的学生认为就业压力非常小。大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缺乏对该专业的了解,自身定位不准确。加之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与其他专业的角色差距、临床教师的负性角色榜样等,这些都使护生的角色期望不一致,职业态度不积极。学生对于满足自己需要的职业认同感会产生积极的态度,反之,则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和态度。

②传统文化方面的因素。传统文化作为人们社会化的大背景,深刻地影响着人们态度的形成。因为我国的护理工作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低学历、低技能的服务性工作;认为护理工作从属于医疗,护理教育应保持中专教育,没有必要开展高等护理教育;用人单位缺乏合理的用人机制,本科护生与专科、中专护生等同使用,这些都使其感到自我价值难以实现,因此职业态度更趋消极。

(3)态度调查表明,护生认为护理专业教师对护理职业的态度是非常积极、比较积极的分别占6.25%、41.25﹪。教师可以产生正面影响和负面效应,可能使教师的影响作用复杂化,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四、方法及启示

1.重视培养职业兴趣

青年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兴趣形成的阶段,职业兴趣会随着经验的丰富而发展变化。社会认知职业理论认为,人们的职业兴趣是由自我效能和结果预期组成的,如果认为自己擅长某种职业,或预测从事该职业将带来积极的效应将会形成对该职业的兴趣并坚持下来。因此,护理教育者可通过鼓励并支持学生,提高护生的自我效能。同时,帮助学生获取准确的职业信息,尤其是职业发展信息,使学生树立积极的专业信心,从而提高职业兴趣。比如现在护理的另一个发展分支——专科护士,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技能,能弥补一般护理服务中的不足,能够丰富我国护理教育理论,促进初级卫生保健制度的实施。

2.努力满足护生的需要

学校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帮助护生缓解就业压力;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满足护生爱与归属的需要。此外,教育管理者应给予护理专业足够的重视,积极关注护生;用人单位应尽快完善合理的用人制度,使护生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教师应帮助护生正确认识护理专业与自身的关系。

3.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能够影响受教育者。教师具备积极的职业态度是护生的榜样。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流露出的消极思想,误导了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因此,教育管理者应重视护理专业的发展,加强教师职业素养的培训,建立护理专业的正确认知,发挥正向角色榜样作用。

五、小结

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感总体水平偏低。培养护生形成积极的职业态度,对于护士队伍的建设和护理人才的使用,以及我国护理的总体发展至关重要。

临床医学本科生 篇9

赣州市农村订单形象临床医学本科生项目,是赣州结合市情,针对农村缺医少药的现实困难开展的定向招录和就业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论文对该项目的情况进行介绍分析,提出了有针对性地建议和对策。

订单式培养医学生是指根据农村卫生人才需求,在确定定向单位和岗位数量的基础上,向相关高校单独下达招生计划,培养费用由国家或地方财政承担;学生的就业方向为基层卫生院或卫生服务中心。

结合和《赣州市农村订单定向临床医学本科生免费培养项目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文章以彻落实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工作等相关会议精神为指导,探索分析赣州本科订单生项目实施情况以及改进完善的建议。

一、订单式培养医学生政策简要回顾和项目简介

1.订单式培养项目简要回顾及其成功实践

赣州市农村订单定向临床医学本科生免费培养项目(以下简称赣州市本科订单生项目),是全国层面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训政策和-订单式专科医学人才培养项目的成功实践后,结合赣州市医疗卫生条件的实际情况,在-开展的农村订单定向临床医学本科生免费培养项目。这一项目也是免费医学生在赣州市的具体实践。

开始,赣州市在实地调研基础上,联合赣南医学院连续三年开展农村卫生人才订单式培养模式,考生生源必须是赣州市生源,毕业后到赣州市基层卫生院开展医疗卫生工作,培养层次为大专,专业为临床医学(分全科医学与超声医学两个方向)。3年下来,实际共培养298人,基本实现了赣州市312个乡镇卫生院中每院有一名大专全科医学生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乡镇卫生院人才匮乏的问题。据的初步统计,在岗率是98%,总体上能做到扎根基层,奉献百姓的服务承诺。

2.赣州市订单生项目简介

20,赣州市再次联合赣南医学院新增单独面向赣州市18个县(市、区)考生定向培养乡镇卫生院本科临床医生项目,该项目要求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单独填报,招录后县(市、区)卫生计生委按照市卫生计生委下发的录取名单,及时与考生及家长签订《赣州市农村订单定向临床医学本科生免费培养协议书》,订单生毕业后到定向县辖区内乡镇卫生院服务6年,赣州市财政每人每年补助7000元,用于减免订单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如有剩余,多出部分应以生活补贴等形式发放。

赣州市农村订单定向临床医学本科生免费培养项目培养的层次是本科,生源也必须是赣州生源,专业为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2014年和20的招生计划为各200名。值得一提的是赣州市户籍所在县(市、区)有无申报需求计划的考生均可填报,这为赣州的生源从事基层全科医生提拓宽了进入大学的机会。

二、赣州市农村订单定向临床医学本科生免费培养项目实施情况与分析

1.赣州本科订单生项目宣传和招录情况

2014年,赣州市在全省率先实行地方政府为乡镇卫生院订单式定向培养临床医学本科生。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单独面向赣州招收的定向生享有减免学费、定向安排就业等一系列优惠措施。在及以前,赣州市卫生计生委开展了大量的调研,结合之前赣南医学院培养的专科订单生的工作表现和实情需要,出台了和联合赣南医学院培养农村订单定向临床医学本科生项目。

政策出台后,赣南医学院和赣州市卫计委通过高招咨询、政策宣讲、印发传单以及现场讲解等多种方式,大力借助报纸、电视台、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赣州市定向医学生优惠政策,鼓励考生尤其是农村考生积极报考定向医学专业。从招录情况来看,该项目的招录情况异常火爆,提前批次录取,本来可以降分录取,但实际录取分数线却全部高于二本分数线。截止20,赣州市农村订单定向临床医学本科生免费培养项目共招录400人,生源均为赣州籍。

2.赣州本科订单生项目院校培养状况

按照政策安排,赣州市农村订单定向临床医学本科生全部在赣南医学院培养。赣南医学院在免费医学生的培养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实践基础。为了更好地开展相关这一项目,赣南医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按照“三全、四优、五化”的人才培养思路,从学生的信念、医德、专业、素质及后续发展上,精心打造一枚枚农村医疗“螺丝钉”,以优质的教育以及医疗卫生水平回报赣南老区。

首先在管理体制和方式上,按照一个班级50人的标准单独编班,配备年富力强的教师担任专职班主任,并且配有年级辅导员,专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在教学上,重点突出村医学订单定向生动手能力和服务农村能力的培养,注重地方病、常发病以及农村多发病基本诊疗技能的培养,增设《全科医学概论》、《社区健康教育》课程。实习方面,安排学生前往学院经过综合评审的二级和三级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实践教学基地配备专职干部,制定专门的教学计划,并且专门安排乡镇卫生院和县级疾控中心实习的实践和计划,大力帮助学生毕业后更好地承担起全科医生的职责,适应农村医疗卫生机构“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和健康教育”四位一体的职能。

当前,赣州市农村订单定向临床医学本科生目前已经步入大二和大三的在校学习,总体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学习积极认真,学习态度较好,平时遵规守纪。

三、赣州市农村订单定向临床医学本科生免费培养项目完善建议

赣州市本科订单生项目助推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重要举措,着力于培养“学得实、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高素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人才,因此务必切实重视和提升项目培养质量,保证毕业后下到基层,惠泽赣南百姓健康。

1.完善赣州本科订单生项目的保障政策,解决赣州本科订单生的后顾之忧

赣州本科生订单生项目,出发点是为基层培养合格有用的医学人才。当前,赣州市财政对院校培养阶段按照每个学生7000元的标准予以支持,但是对他们毕业后的相关待遇的保障和职务晋升邓方面的保障措施却还没有完全细化分解。当然,保障政策涉及方方面面,不可能一蹴而就,地方的接收消化也还需要时间。但学生毕业后的保障措施关系着这一项目的真正落实。因此,政府,尤其是县级政府,应切实推动卫生、人事、财政等各方面力量的通力合作,指定相关实施细则或者具体要求,确保赣州本科订单生发展有空间、晋升有途径、工作无压力,用感情和待遇留人,确保优秀人才留在基层的目标。

2.强化免费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培养,培养学生的履约诚信意识和基层奉献精神

临床医学本科生 篇10

1 考核设计依据

根据Bloom 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原则及WHO、NBME 以及国内的一些医科院校对医学生临床技能评价范围的界定,我系针对麻醉学专业的特色及执业医师的要求,采用特菲尔法(专家法) 对麻醉学专业学生临床技能评价范围作了明确的界定,即:采集病史的能力、体格检查与辅助检查的能力、作出诊断的能力、制定和执行治疗及麻醉计划的能力、临床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专业态度等。在界定临床技能的基础上,我系制定了《麻醉学专业临床技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病史采集(占20%) 、体格检查(占10%) 、辅助检查(占10%) 、诊断治疗及围术期处理(占30%) 、临床操作(占30%) 、专业态度6 个一级指标和一般资料、主诉、现病史等20个二级指标,每个指标都有详细的内涵与评价要求。《麻醉学专业临床技能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实施技能考试总体设计的依据。

2 考核原则

实践性原则。麻醉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故临床技能考试应尽可能结合临床诊疗及操作实际进行。考题的设置以临床实际为依据,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根据设定内容,紧密贴近临床,确保试题可重复性高、实践性强。

客观性原则。技能考试易受多种可变因素影响而使其失去客观性、公平性及可靠性,因此,对于技能考核我系制定了周密的计划。根据临床技能的基本要求进行目标分解,并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各项指标的评价权重。通过考试大纲和评分细则控制可变因素(考生、试题、环境、考官等) ,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程度。

保护性原则。采用经过改良的多站式考试方法,应用设备、仪器及模拟人等代替“标准化病人”,避免了医患矛盾的发生。

3 考核方法

建立临床技能考评体系,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公正、可重复操作的临床综合能力考核方法。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技能考核方法为“多站式”和“标准化病人”的考核方法,两种方法各有利弊[2]。结合我院的临床模拟培训、考核系统及麻醉学专业的特点,我系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麻醉学专业本科技能考核方法即改良的多站式技能考核方法。制定详细的考核用表,对主考教师进行集中培训,明确每站考试的评价标准并注意把握每站考试限定的时间;每个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依次经过各个站点接受考试。为保证考试的保密性,采取封闭隔离的方式,未考核学生、考核学生和已考核学生相对隔离;病例的选择从难易程度、合作程度、语言表达能力、承受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以保证考试的顺利进行;在考核过程中,安排数名管理人员负责考试纪律管理和考试协调工作。

4 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以临床能力为主, 包括临床基本技能考核和临床岗位技能考核。临床基本技能考核主要考核医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 例如, 体格检查、临床麻醉各项操作技术、外科学手术基本技术等。临床岗位技能考核主要考核病史采集和病历书写能力、全身体格检查能力、运用各种检查手段的能力、临床思维能力, 对常见病初步诊断和初步处置的能力,和围术期麻醉管理的能力。

5 考核标准

技能的考核标准分别是由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临床麻醉、危重病医学、疼痛诊疗学7个专业教研室的教授与教学组共同制定的。考核标准以麻醉学本科生培养目标及各个专业教学大纲为基本标准,结合我校临床模拟培训系统而设立的。对每个考核项目均设有专业细节的操作标准和评分标准,且每一项考核均有时间要求。制定的每站考试内容都力图突出重点,指标分解详细,实施方案周密切实可行,使主考教师在评判时,易于操作,减少误差,更趋客观公正。保证每项考核项目应用的客观性与可重复性。

麻醉学是一门基础知识宽博、技术性强、风险大、设备依赖性强的临床综合性学科,随着医学教育事业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如何办好麻醉专业,培养合格的麻醉医学人才已是当前医学教育、教学改革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之一。虽然在各高校的培养目标中都对该专业学生毕业时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作了相应的规定,但是都比较笼统,缺乏明确要求与条理性,且往往这些规定仅教学管理人员了解,部分教师和学生并不知晓,或者知晓甚少[3]。因此有必要明确规定麻醉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哪些技能,以便引导学生去掌握这些技能,并要求教学管理部门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的应用,帮助学生实现这些技能,更有效的培养合格的麻醉医学人才。我系经过多年的教学与实践,依据麻醉学专业的特色及培养目标和执业医师要求,明确界定了麻醉学专业学生应掌握的临床技能,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及评价体系,全面、客观、有效的对麻醉学专业学生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该体系的应用,不但能够改变学生学而不知、实践能力不足的状况,为将来胜任复杂的临床工作,成为合格的医生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还可以发现学生在临床操作基本技能掌握上的薄弱环节,以便教师加以重点辅导和以后训练中加强。当然,目前采用的考核的标准化仍不完善,还应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探索。

摘要:为提高麻醉学专业学生的临床能力,我系在教学实践中,结合麻醉学专业特色和执业医师考试的实际,逐步探索建立了麻醉学专业临床操作考评体系。麻醉学专业技能考核的重点学科包括临床相关学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及儿科)和麻醉学专业学科(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疼痛诊疗学)。该体系包括考核方法、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三个部分。能客观和公正地反映学生临床能力,为就业及执业医师的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麻醉学,临床技能,评估体系

参考文献

[1]尹俊,陈晓勤,许杰州.医学生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方法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2:7-8.

[2]陈自强,徐迪雄.浅谈医学生临床技能考核评价的对策[J].西南国防医药,2005,15(2):195-197.

上一篇:网络时代新视野管理下一篇:医院呼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