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设计要点分析十篇

2024-07-09

城市景观设计要点分析 篇1

1特点鲜明突出, 布局简洁明快

小游园的平面布局不宜复杂, 应当使用简洁的几何图形。从美学理论上看, 明确的几何图形要素之间具有严格的制约关系, 最能引起人的美感;同时对于整体效果、远距离及运动过程中观赏效果的形成也十分有利, 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1.1 动静分区为满足不同人群活动的要求, 设计小游园时要考虑到动静分区, 并要注意活动区的公共性和私密性。在空间处理上要注意动观、静观、群游与独处兼顾, 使游人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空间类型。

1.2 小中见大为充分发挥绿地的作用, 布局要紧凑, 尽量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将园林中的死角转化为活角等。

1.3 空间层次丰富利用地形道路、植物小品分隔空间, 此外也可利用各种形式的隔断花墙构成园中园。建筑小品以小巧取胜, 道路、铺地、坐凳、栏杆的数量与体量要控制在满足游人活动的基本尺度要求之内, 使游人产生亲切感, 同时扩大空间感。

1.4 组织交通, 吸引游人在道路设计时, 采用角穿的方式使穿行者从绿地的一侧通过, 保证游人活动的完整性。

1.5 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兼顾互补如:硬质景观有点题入境, 象征与装饰等表意作用, 软质景观则突出情趣, 和谐舒畅、情绪、自然等顺情作用。

1.6 因地制宜, 力求变化如果小游园规划地段面积较小, 地形变化不大, 周围是规则式建筑, 则游园内部道路系统以规则式为佳;若地段面积稍大, 又有地形起伏, 则可以自然式布置。

2以绿为主, 突出植物造园

严格选择主调树种, 考虑主调树种时, 除注意其色彩美和形态美外, 更多地要注意其风韵美, 使其姿态与周围的环境气氛相协调, 注意时相、季相、景相的统一。为在较小的绿地空间取得较大活动面积, 而又不减少绿景, 植物种植可以乔木为主, 灌木为辅, 乔木以点植为主, 在边缘适当辅以树丛, 适当增加宿根花卉种类。此外, 也可适当增加垂直绿化的应用。

2.1 要定出主调、基调树种, 做到杂而不乱植物品种丰富, 树形各异, 在有限的空间内种植花木, 就要考虑取舍问题。第一, 应定出主调品种, 它体现着游园的特色, 是该游园的主要景观。如北京的紫竹院, 就是以竹子为主景, 体现“未曾出土先有节, 纵凌深处也虚心”的高风亮节。柳荫院是以柳树为主景, 从各个角度来展示柳树的树姿、树形及群体美。当然, 主调品种可以是一种, 也可以是几种, 象春花园, 是把春季花卉碧桃、紫荆、樱花等汇集到一起, 来展现春花烂漫, 姹紫嫣红的情景。主景也可以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春季可以是连翘, 夏季是百日红, 但不管选用何种品种, 都要做到取舍得当, 重点突出。其次, 要选出合适的基调树种。基调树种是配衬, 用以突出主景。它在数量上占比例较大, 可贯穿整个游园。例如国外一些园林, 常在大面积的草坪上, 种植簇草花, 草坪这个基调品种选择得都很好, 它有效地突出了草花的艳丽。

2.2 植物搭配上做到高低错落, 疏密有致游园多位于街头巷尾, 处于灰尘飞扬、噪声喧嚣的环境之中, 因此, 在植物配植上, 应在四周多选择一些高大的乔灌木, 形成一道绿色屏障。在入口处应有点景, 转弯处要有引景, 并随路线的推移, 要围合成不同的空间, 或开朗, 或封闭, 或曲径通幽, 或柳暗花明, 以满足游人的不同需要。根据花木高低、习性等的不同, 可进行立体交叉配植, 这不仅可以提高覆盖率, 有效地利用空间, 还可以加大景深, 丰富景观。

2.3 加入人工痕迹, 增添情调中国传统造园追求自然, 西方造园则过多加入人工修剪的痕迹。在游园的设计中, 可将二者适当结合, 在自然种植的环境中, 添加一定的植物造型或用绿篱拼凑一定的线条, 用花草拼成一定的图案, 并适时更新, 定会使游园锦上添花。2.4 将乡土树种和草坪融入游园建设之中乡土树种易成活, 长势旺盛, 病虫害少, 好管理, 并能体现地方特色, 因此, 在游园设计中应重点考虑乡土树种。草坪是近几年兴起, 并很快推广的地被植物, 它简洁明快, 吸尘能力强, 绿化效果显著, 作为游园的底色, 不仅使黄土不裸露, 而且对其它花木, 有着很好的陪衬作用。

3充分利用原有地形, 合理规划布局

城市游园散布在城市的街头巷尾, 用地灵活, 地形不一, 这就要求设计者根据不同情况, 分别对待。地势高的可堆土丘, 低洼处可设水池, 曲折多变的可顺势而行, 尽可能减少土方量。对需要改造的部分和新建内容, 要在充分研究原有条件的基础上, 设计出最合理、最经济的方案。对现有植物品种, 尽量加以保护利用。游园的建设是以人为中心, 因此, 在游园设计中应合理地满足人的行为方面的各种需求。

游园是市民室外休息、游赏、活动的场所, 是室内生活的对应和补充, 要使它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 就必须做到合理布局, 安排合乎民众的设施, 特别是那些只有在游园中才能享受到的游赏项目。要给休息的人规划出优美幽静的自然环境, 要规划出景点、景区供人游赏, 要留有一定的活动场地。合理设置园路, 并适当布置座椅、照明、给排水系统, 有条件的话还可安排一些服务设施, 以提高游园的舒适度。

4游园设计要有风格, 突出特色

在游园设计中, 应根据当地人的文化层次、民风民俗、审美情操, 并结合当地实际, 充分运用现有的植物资源、人文景观, 并发挥自己的综合思维能力, 设计出最佳方案, 力争创出自己的风格。如:北京的陶然亭公园以亭著称, 洛阳的王城公园以牡丹取胜, 这些公园之所以有很亮的知名度, 就在于它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当然, 一个好的方案的出台, 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 它受到当时的物质、技术条件的限制, 也要考虑实施的可能性, 同时还要得到有关权威人士或群体的倡导或承认。近几年, 驻马店市陆续建成了一些游园。从群众反馈的意见看, 总的来说都比较不错, 不论从布局安排上, 还是景点设置上大部分比较满意, 唯有一点就是特点不突出, 花架、板亭较多, 这是我们设计者所要注意到的, 也是下一步要改进的地方。

5加大文化内涵, 寓情于景

游园面积是有限的, 但想利用有限的空间将游人带入无限遐思的境界, 就必须注入历史文化内涵, 寓情于景, 让人们通过联想、回忆、追思, 展现出更大、更丰富、更悠远的时空画面。现在, 有些游园之所以让人看后印象淡薄, 没有特色是一方面, 更主要的是:植物仅仅是植物, 山水也只是山水, 缺乏文化内涵, 无法牵动人们的想象力, 激发不起游人的情调, 引不起游人的兴趣。所以将历史文化渗透到造园艺术之中是设计者发展的一个方向, 它不仅拓宽了风景画面, 也使市民从中受到启迪, 在游赏中获得有益的艺术熏陶, 这对陶冶情操, 提高文化修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摘要:城市中的小游园贵在自然, 利于逗留休息, 能使人从嘈杂的城市环境中脱离出来。游园是城市园林的一部分, 因占地小, 装点性能强等优点, 备受市民喜爱。从多年来的设计经验中总结出城市游园绿地设计的要点。

城市景观设计要点分析 篇2

关键词:软土地区,城市道路,设计要点,稳定性分析

1 工程实例概况

拟建道路位于厦门市翔安区亭洋村, 根据地质勘探报告, 沿线原始地貌为低丘缓坡地貌单元, 地面标高15.97~24.91m, 地势起伏变化不大。

根据该地区的地质资料, 拟建道路及其附近无全新活动性断裂通过;道路沿线无地下工程和大面积开采地下水的活动, 不会产生由此导致的地面沉陷、地裂缝灾害;地势总体较平缓开阔, 未见有崩塌、滑坡的不良地质现象, 也不会产生泥石流的地质灾害;道路两侧不会形成高大路堤或路堑边坡, 场地内局部地段分布有软弱土层, 上部地基稳定性较差, 下部地基稳定。在对素填土层进行处理后, 基本能确保路基稳定。综合而言:拟建场地适宜于拟建道路的建设。

2 道路设计方案

拟建道路为新建城市支路, 道路红线宽为12m, 双向两车道;主车道设计速度为30km/h, 路面设计轴载BZZ-100k N;沥青砼路面设计基准期为1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其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道路断面设计 (平、纵、横断面) 、路基设计、路面设计、雨水排水设计、交通工程设计、照明工程设计等。

2.1 道路平、纵断面设计

道路全长369.078m, 平面线形为直线。全线设变坡点1个, 纵坡分别为2.486%、2.71%, 竖曲线半径为2500m (凸型) 。道路竖向设计标高基本都与规划标高一致, 满足片区详细规划要求, 同时主要技术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高程系采用85国家高程基准。

2.2 道路横断面设计

横断面设计以道路中线标高作为为设计标高, 路幅布置为:7.0m (双向车道) +2.5×2m (人行道) ;其中, 为保证正常排水, 机动车道向外倾斜坡度为1.5%, 人行道向内倾斜坡度为2.0%。

2.3 路基设计

在软土地基上修筑路基若不加处理或处理不当, 往往会发生路基失稳或过量沉陷导致公路破坏或不能正常使用, 减少公路的使用寿命[2], 因而路基的设计是十分关键的。本道路为城市支路, 基于文献[3]的规定, 压实度及填料的最小强度要求如表1所示:

对本道路而言, 路基挖方边坡按1∶1放坡, 填方按1∶1.5放坡, 但在特殊路段, 比如: (1) 鱼塘路段:必须先将池塘水抽干, 清除底层软土层, 然后回填50cm中粗砂, 最后按路基填筑要求进行回填土的分层回填和碾压; (2) 松填土路段:根据地勘报告, 道路沿线场平松填土方压实度不能满足路基压实度要求, 故需对场平松填土进行翻挖再分层碾压 (翻挖处理路段若有夹层种植土、垃圾土需完全清除再进行换填) , 翻挖后按路基填筑要求进行回填土的分层回填和碾压, 以满足路基压实度等相关技术要求。

2.4 路面设计

(1) 路面结构设计。该工程所在区域道路自然区划为Ⅳ4区, 属于闽浙沿海山地中湿区。根据要求, 路面设计使用年限为10年, 中等交通等级, 地基回弹模量取30MPa。众所周知, 行车载荷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是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的;因而对路面材料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也随着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为适应这一特点, 城市道路路面的结构应该是多层次的。本工程中, 根据路面使用功能不同可划分为机动车使用路面和人行道路面, 其结构层从上至下依次如表2、表3所示:

此外, 道路两侧采用花岗岩路缘石密缝砌筑, 直线路段路缘石长度为99cm, 曲线路段采用异性条石, 长度为30~50cm。

(2) 道路无障碍设计。为了方便残疾人通行和使用该城市道路, 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根据规范要求, 本项目需在道路路段人行道、道路交叉口、人行过街设施、公交车站等设施处进行无障碍设计以满足视力与肢体残疾者以及体弱老人、儿童等出行的需要。

2.5 雨水排水设计

排水设计是市政道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路段雨水排水设计综合考虑了该地区地形地貌条件以及降雨强度等因素, 设计将雨水自西向东排放, 分别排入纵二路、总部七路、纵三路管道系统, 随后沿横一路北侧明渠排入现状翔安大道西侧明渠, 最终向北排入下潭尾湾。其中, 排水管道按满流设计, 管径DN500, 最小流速0.75m/s。

2.6 交通工程设计

交通工程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路段范围内交通标志及交通标线的设计。其总体原则为:以保障交通安全畅通、行车有序、低公害的基本设施为要求, 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按照道路交通工程的设计原则, 为道路交通参与者提供正确、可靠、适时的交通信息为目的。

本工程中, 交通标志以及交通标线的设计均秉承着上述设计理念, 在遵循国家及业内相关强制性标准的前提下, 结合拟建道路的具体工程条件, 尽可能地满足人们对出行的要求, 以配合达到快速、安全的疏导车辆和行人的目的。

3 路基稳定性分析

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在软土地区修建城市道路, 路基的边坡的稳定性问题是值得深入探讨的。本文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考虑复杂的地层条件, 对填方路基的稳定性进行分析。鉴于所讨论的问题是对称的, 此处可以只取路基某横断面的一半进行分析, 坡顶地面超载取20k Pa, 建立有限元计算模型如图1所示。计算时采用15节点三角形单元模拟土体;网格划分采用细的粗糙程度, 并在坡脚处做绕点加密处理, 共划分了546个单元, 形成4513个节点。最终的网格划分如图2所示。

其中, 土层采用摩尔-库伦本构模型模拟。根据地质勘探报告, 路基影响深度范围内的土层分布从上至下依次为 (1) 素填土; (2) 粉质粘土; (3) 残积砂质粘性土, 土层计算参数分别按表4所示来取值:

3.2 计算结果分析

图3表示坡肩处水平位移随强度参数折减倍数 (即计算安全系数) 的发展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折减倍数为1.940时, 曲线接近水平, 表明土的强度参数降低到该值, 土体已经破坏, 因而可取此时的强度折减参数为路基最终的安全系数, 即1.940。同时, 从图中也可以看到, 最终的安全系数1.940要远大于软土边坡规范规定的1.2的安全系数, 表明对拟建道路路基的设计处理可以保证路基边坡的稳定, 从而确保该道路的安全稳定。

图4所示为边坡破坏时的位移增量云图, 从图中可以比较明显地判断出边坡最先发生失稳破坏的位置。与大多数素土边坡发生失稳破坏的模式相近, 本路基边坡的潜在滑裂面为贯通坡顶至坡脚的圆弧形滑裂面, 坡脚处会出现应力集中, 施工时需要加强保护。

3.3 填方高度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为了研究填方高度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 现设五种不同的计算方案, 各方案中路基的填方高度各不相同, 而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方法及参数取值均与3.1节所述一致, 通过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得到各方案下路基的安全稳定性系数如表5所示。

图6表示路基安全系数随填方高度的变化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 随着填方高度的增加, 安全系数逐渐减小, 并且, 其减小的幅度是越来越小的。这表明为了增强路基的稳定性, 应该适当减小填方的高度, 但是当填方高度本身较大时, 减小其高度, 安全系数变化不明显。

4 结论

本文基于具体的工程实例, 对软土地区某城市道路的设计要点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同时采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路基边坡的安全稳定性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本文对拟建道路路基的设计处理可以保证路基边坡的稳定, 从而确保该城市道路的安全正常使用。此外, 分析研究表明路基的安全系数随填方高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小, 当填方高度较小时, 减小较快, 当填方高度较大时, 减小缓慢。

参考文献

[1]钱国超, 陈功, 等.高速公路海相软土地基水泥土搅拌桩加固技术[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8.

[2]郑波.软土地区公路路基处理技术[J].现代公路, 2012 (23) :160-161.

[3]CJJ 194-2013,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城市景观设计要点分析 篇3

作为城市景观设计在现阶段发展的主要重点与要点。

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界定

首先,景观的概念,景观这一词语对于不同学科的意义与理解是不同的。景观是人所向往的自然,景观是人类的栖居地,景观是人造的工艺品,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景观是可以带来财富的资源,景观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

其次,景观设计的概念,景观设计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的学科,其与规划与生态、地理等多个学科进行交叉与融合,在不同的学科之中具有不同的意义。一般来说,城市园林景观要素包括了自然景观要素和人工景观要素。作为自然景观其中的主要元素就是自然风景,例如江河湖海、山地丘陵、名石古树等等自然景色都称之为自然景观;而人文景观则主要包括了文化遗址、文物古迹、城市广场、园林绿化、艺术小品、商贸集市等方面。作为空间形态,这些景观以自然与人文要素为基本的构成因素,为各种景观要素提供系统的组织与构建方式,在中国古代风水理念与现代设计方式之中寻求一个和谐的平衡点,从而形成具有自身秩序与特点的景观体系。

再次,城市景观设计的概念,及服务对象。城市景观设计是城市个性化发展的展现,城市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注重对于历史的传承,与城市的各项发展一同前进。城市景观主要包含城市的历史景观、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三个大的方面,而这三方面内容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组成了城市景观的基本骨架,也是设计师进行景观设计工作的重要对象。城市景观设计,其中主要包括了城市广场、城市中的商业街,以及办公环境等地方,例如,各个城市的万达广场;沈阳的中街步行街;北京的高级办公区域CBD等地方,这些地方代表了一个城市的文明,展现的是整个城市最为高水平的设计内容与观念。

城市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点

城市景观设计的构成要素有很多主要包含了以下几点:

第一,绿地,城市绿地的建设,出于人们对于绿色植物与生活环境的崇尚。城市景观设计之中对于绿地的设计有三种,规则、混合、自然。其中规则设计主要出现在欧洲的城市景观设计之中,中国景观设计则讲求依据植物的形态与自然属性进行搭配。花、树、草是城市景观设计的三种必备的要素。

第二,建筑,一般来说这进行城市景观设计之中要以建筑物为主体,而建筑的设计则要因地制宜,与周围环境相适应,例如南方、北方的建筑都要独具特色。同事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地况,在总体结构滞洪要依据地形进行建设。建筑物宁小勿大。在空间结构上要重视与明暗、虚实等因素的结合。

第三,水体,有条件的城市,在景观设计之中可以充分利用水体进行设计与建设,增加整体建筑群的活力,调节景物,柔和整体布局,对于水体的设计与改进在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都是十分重视的。设计师可以根据水的运动特征设置为瀑布型水景、流动型溪流水平、喷泉水景、湖塘水景等。

第四,铺地,在城市景观设计之中对于道路的设计主要集中在铺装上,一般表现为街道、广场、坡道、踏步等方面,是城市居民行走与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人与他人、景观的连接通道,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对于整体的空间布局具有促进作用。

第五,景观小品设置,景观小品的设置是多种设计学科的综合,包含了景观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工业造型设计以及雕塑创作设计等方面,景观小品的摆设主要突出其艺术功能,与使用功能两个方面。以主要有以下几种:灯具、座椅、廊、雕塑、服务设施等。

中国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及其要素

首先,中国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实际上就是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当中融合进中式的传统风格,这种设计理念与设计方式从现代建筑大师贝聿铭开始,已经逐渐为世界与国人所接受,成为了景观设计之中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这种风格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又体现出现代的设计理念,减少了传统的造园手法对于现代设计观念的束缚,又为现代设计增添了中国元素。这种设计方式与方法突破了中国传统风格沉稳却有失活泼的缺陷。

其次,中国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主要元素。主要的设计方式是利用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其中利用丰富的中国传统韵味的色彩与图案等具有象征性的符号,植物空间的建造也是充分突出中国韵味,体现现代景观空间。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传统符号,其中主要包含了:以我国古代神话中各种神兽以及动物组成的吉祥物,例如古代神话中青龙与白虎等,又包含了具有宝相的植物,例如牡丹花以及荷花等。

再次,在当今我国城市的景观设计与建造中,通常利用上述具有传统意义的符号,并加以运用抽象以及简化的方式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景观之中,并且具有形式多样化的特点,例如可镶刻在景墙之中,也可以雕像和雕塑的方式存在,又可结合灯具等方式。

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篇4

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吴 庆(武汉市城市防洪勘察设计院,湖北 武汉 430000)摘 要:海绵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很多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其也确实在很多方面都能够表现出较强的作用价值优势,尤其是对于水资源的调节,更是应该借助海绵城市进行有效规划设计。文章重点围绕当前海绵城市构建的基本要求以及规划设计要点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论述。关键词: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求;要点 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随着气候环境的恶化,很多城市在运行中都受到了水资源方面干扰和威胁,城市内涝或者是干旱问题越来越突出,这也就需要重点围绕城市规划进行不断创新,促使其能够体现出理想的水资源有序运行效果。海绵城市的有效规划建设可以说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有效构建海绵城市往往还需要重点加强对于各个基本要素和关键要点的把关控制,促使其能够保障海绵城市的运行较为流畅,如此也就能够促使海绵城市具备理想作用价值,保障城市的有序、安全和可持续效果。1 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概述 海绵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很多城市建设的着眼点,基于这种海绵城市的有效建设,其能够在生态协调、环保高效以及资源节约等各个方面实现优化,最终也就必然能够充分提升其整体建设落实水平。海绵城市建设的内容相对而言是比较丰富的,其可以结合城市运行的各个环节进行匹配性设计处理,以确保城市在整体运行中具备理想的有序性和可持续性。当前常见海绵城市运行模式图如图1所示。图1 海绵城市运行图 具体到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为了促使其能够表现出较为理想的实际运行价值效果,有效解决当前城市运行存在的各类问题,必须要促使其能够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些基本要求,避免其在建设过程中发生明显的冲突和矛盾。海绵城市建设必须要遵循低影响开发的基本原则,确保城市能够在后续运行中水文、环境以及生态资源都能够尽量保持原状,避免出现不利干扰和影响,对于当前存在的一些不利威胁,也需要详细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威胁因素,并且能够采取较为理想的措施进行不断修正,保障城市运行更为高效合理。对于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工作的落实,往往还需要重点加强对于生态系统保护的高度重视,这不仅是降低影响方面的基本需求,往往还需要重点加强对于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的高度关注,促使其能够通过改进生态系统相关区域,保障整个城市运行能够较为理想可靠。当然,对于这种海绵城市的具体构建处理,往往还需要重点关注于水资源的循环效果,促使水资源的循环能够实现高效利用,并且促使其排水系统也能够运行较为流畅,如此也就能够避免了水资源在城市中表现出来的各类问题和缺陷,有助于提升整体海绵城市运行水平。在水资源循环系统的优化布置中,其需要关注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以及雨水灌渠系统的布置,促使这些基本结构能够具备较为突出的运行流畅性效果,达到有效储水和调水效果,最终充分保障海绵城市规划设计价值得以体现。2 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点 结合海绵城市在具体规划设计工作中的落实,为了提升其后续运行水平,还需要重点围绕具体环节中的基本要点内容进行详细把关,其中较为核心的关键要点如下: 2.1 做好前期调查研究工作 对于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切实做好前期调查研究工作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种前期调查研究主要就是为了详细全面了解城市的基本状况和特点,对于城市地形地貌、降雨状况以及排水状况等进行详细分析,进而也就能够保障相关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能够具备理想的适宜性和针对性,能够为解决现阶段城市运行中存在的各类问题提供较强价值。当然,这种前期调查研究工作还需要考虑到人员方面的基本需求,确保相关人员需求能够在后续规划设计中得到较好满足,进而才能够最终提升其整体运行流畅性,也能够实现城市宜居效果。2.2 有效落实多规合一要求 在海绵城市的具体构建处理中,为了提升其最终落实效果,往往还需要重点加强对于各个方面基本系统和要素的研究,促使其相互之间的运行能够较为协调有序,尽量规避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和隐患。这种多规合一的有效执行需要确保市政、水利、园林以及道路等各个方面均能够表现出理想的运行效果,不仅仅要结合这些基本单元自身海绵城市建设的要点和相关措施进行探究,还需要研究各个措施应用后相互之间的协调性效果,保障其整体规划都较为合理统一。在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完成后,往往还需要重点加强整体性分析,采用相关专业软件进行模拟运行,进而也就能够充分确保整体运行较为流畅,其中常见海绵城市规划示意图如图2所示。2.3 注重排水系统构建 对于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有效落实,重点加强对于排水系统构建的高度关注同样也是比较核心的一个方面,如此也就需要切实围绕着相关给排水体系进行优化布置。在原有排水系统的基础上进行详细分析探究,促使其海绵城市运行下的排水系统能够有效规避和预防当前可能出现的城市内涝灾害,需要分析城市可能遭遇的暴雨等极端天气问题,促使其相关排水系统的运行能够更为高效,并且能够从整体渠道协调布置入手进行优化,促使其主要排水效果能够较为突出。此外,为了确保相应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具备更为理想的可行性效果,往往还需要重点围绕着多方面排水以及蓄水结构的布置进行优化,比如对于各个绿地结构的布置,就能够充分提升其整体排水效果,降低了雨水对于城市的危害性效果,这也就需要促使道路两侧绿化区域以及园林等项目能够充分体现出理想的蓄水以及排水价值,促使其能够降低海绵城市规划设计缺陷。图2 海绵城市协调规划示意图 3 案例分析 大东湖区域位于江南,区域南部为东西走向的低矮山系,西、北、东三面临江。涉及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沙湖港综合整治工程计划在2018年5月完工。该项目主要工程任务包括港渠整治、园林景观工程、建筑工程、给水排水工程、水生态工程、电气工程、桥梁工程及海绵专项等,消除了港渠黑臭水体,增强了排涝能力,改善了城市港渠环境景观,增加了武汉市城市亮点。结合这一工程项目的具体落实推进,其涉及到的内容相对而言比较复杂,文章对各个内容进行具体探索,其中颇具成效的一些关键处理内容主要涉及到了以下方面: 3.1 港渠整治工程 沙湖港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在具体落实前首先针对具体状况进行了详细探索分析,了解了整治工程的具体目标和任务,针对不同路段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对于排水走廊以及环境整治、周围建筑物布置等,都进行了有效处理,最终也确实有效改善了港渠运行效果。在该项工程具体落实过程中,其还针对具体港渠结构进行了有效设计,利用钢筋混凝土U型槽以及预制桩驳岸墙等方式进行了加固处理,最终同样也表现出了较为理想的作用优势,充分提升了港渠后续运行的耐久性。3.2 园林景观工程 对于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有效落实,从园林景观工程项目入手进行协调优化同样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而这也同样也是该项目重点落实的基本内容。在该项目的实践处理中,园林景观工程的构建不仅充分满足于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努力构建了优美的自然环境,更是着眼于海绵城市的运行相关需求进行了探索,有效提升了整个海绵城市的作用效果,能够借助于原有地势进行景观的有效构造,充分发挥出较为理想的海绵城市对于水资源的调节应用效果,并且和周围环境也能够较为协调。在具体构建处理过程中,其主要涉及到了活水环节点、丽水旅程区、山水画卷区等基本构成单元,不仅仅在实际操作中表现出了美轮美奂的作用效果,还能够充分提升海绵城市运行能力,值得在相关城市进行借鉴运用。3.3 给排水工程 在海绵城市的具体运行过程中,给排水工程项目同样也应该成为比较核心的构成单元。在该项目中,两港海绵示范带各个区域都针对给水系统以及排水系统进行了优化,并且在实际处理后也确实表现出了理想的供水和排水能力,不仅考虑到了周围人群的日常用水和排水需求,还充分结合当地降水量方面的表现构建了专门的应急排水渠道,避免了大量积水的滞留,进而也就体现出了理想的蓄水和用水效果。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海绵城市在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状况,其在很多城市都受到了重视,尤其是对于南方城市,更是可以借助于海绵城市实现自身优化,这也就需要了解海绵城市建设的各个基本内容要点,切实保障海绵城市的运行价值最大程度体现。参考文献: [1]钱勍,曾英.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研究,2017,(6):223-224.[2]李真真.海绵城市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的耦合共生辩证关系[J].工程技术研究,2017,(7):246+256.[3]田云柯.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6,(24):223-224+237.[4]王二松,黄静岩,李俊奇.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设计要点简析[J].中国勘察设计,2015,(7):52-55.[5]仝贺,王建龙,车伍,等.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南方建筑,2015,(4):108-114.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2789(2017)09-0218-02 作者简介:吴庆(1978-),男,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城市规划设计。

试析城市生态园林设计要点 篇5

1 城市园林的设计四要素

1.1 设计四要素一、山石

山石是园林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是指人为地从别处移来的放在园林中的具有观赏价值的假山。假山的安排要体现出自然之趣, 虽是人工却宛若天成, 不能给人生搬硬放, 一点都不与周围环境相契合的感觉。假山的设计是一种艺术而不是一种技术。例如苏州园林中的狮子林, 它是苏州四大园林之一, 到目前为止, 已经存在650多年了。山石不能仅仅就是山石, 还要与水, 植物等相搭配。狮子林的假山上有松柏等苍劲的古木, 而且假山的西侧有水涧, 把整个的山体分为了两部分, 步行其中, 当真宛如在山野中漫步, 丝毫感觉不到城市生活的紧凑, 只有悠然自在。假山不宜太过平直, 应该设计一些悬崖之类的在真正的山脉当中才能有机会看到的景观。对于石头的选择也有许多的讲究, 选石要从石头的种类, 外形等入手, 比如石头不应选择有人工切割痕迹的, 最好是有点破旧, 长着青苔, 有一些风化痕迹的石头;石头的质量不管好坏, 但石头的材质必须一致, 不然会使周围的环境不协调, 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

1.2 设计四要素二、绿地

人们对绿色有一种特殊的喜爱之情, 绿色带给人们舒适安全的感觉。园林绿地的设计有3种, 规则、混合和自然。规则式的具有欧洲特点, 一般的欧洲园林都是规则的, 讲究驯服自然, 多是直线, 圆圈, 成对称分布, 各种人为的迹象。这是与中国园林的设计的不同之处。按照园林的设计意义, 植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在自然界中植物群落的分布规律, 仿照植物的群落结构, 经过艺术性的改造, 做成美丽的带有自然气息的生态绿地。在设计中, 需要多多考虑植物的生理特征, 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 合理进行树种的挑选, 避免种间竞争, 以形成稳定合理健全的群落结构。树、花、草是城市生态园林绿化中的3要素, 均是城市生态园林绿化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但要因地制宜。

1.3 设计四要素三、建筑

园林中的建筑是供游人们休息游玩的建筑物, 类型有亭台楼榭等。对建筑的要求首先是要因地制宜, 能够融合到周围的环境中去。为了做到这一点, 要考虑环境气候, 北方与南方的建筑各有特色, 南方的房子多斜坡, 白墙黑瓦, 北方的房子多厚墙, 成轴对称分布。建筑设计要与所选地的实际情况结合, 在总体的结构上要依形就势, 并且要利用自然环境的地况。还有一点是建筑物要宁小勿大。和大自然比较起来, 建筑的比重是很微小的。建筑在设计时要注意空间结构和布局上的力求活泼, 在设计中安排建筑的空间结构以及组织观景的路线非常重要。内外的空间过渡之处, 经常是吸引游人游览的地方, 也常是游人情感转变的地方。而且明与暗, 虚与实, 自然与人工的彼此转换经常都是在这样的地方进行, 依次地过渡空间显得尤其重要。中国式的园林建筑经常利用落地的窗户, 长廊等方式作为交融的介质。

1.4 设计四要素之四、水体

水景是园林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水的整体设计, 将水贯穿于整个园林之中。它能够起到协调水中景物变化, 组织水环境空间的作用;它能够使游人明确游览的路线、不会迷路。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园林, 都非常重视对水体的运用。园林中的水系构成空间的界面, 是一个重要的空间构成方面。对水系的处理, 经常是通过水面或是水边的物体进行配合的, 用这些方法能够使园林的空间结构更加富有层次感。例如, 桥适合建在水面比较低的位置, 尽量做到曲折低矮, 紧贴着水面而架, 游人行走在小桥上, 借助产生的倒影, 能够看到周围的景物, 增加了层次感。

2 其它需要注意的要点

园林的设计不光是注意以上所述的这4个要素这么简单, 还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

2.1 园林设计与当地环境

城市园林的设计是不能忽略当地的客观环境, 否则会破坏整个的生态大环境。大自然恩赐与我们天然的环境, 在其中生活, 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 不能把它破坏。因此需要充分地考虑到设计理念是否与当地的情况相适应。大自然自有它自己的规律, 人为地破坏会带来无法挽救的伤害, 比如植物的配置, 西湖水葫芦肆意生长, 除不尽, 带给我们很大的损失。再比如, 杭州的孤山, 是我国著名的台地园, 它没有让人感到很生硬, 它利用自然的地势, 依山而建, 让人感觉特别的舒适, 亲切。

2.2 园林设计与人文关怀

城市园林的设计就是为了能够美化环境, 给人们提供一个在紧张生活中可以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所以人文的关怀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 我们国家大多数城市都有漂亮的广场, 然而如果这么大的一个广场只用草坪铺装, 其它的只有少量的灌木与乔木放在路的两旁, 许多的游乐设施以及休憩设施都暴露在阳光之下, 在炎热的夏季和连绵的雨季, 没有大树的遮蔽, 没有一些躲雨的建筑, 即使是再美丽的风景, 也不会有人到此一游。

2.3 园林的设计要与城市的发展水平相吻合

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 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但是为了盲目的攀比, 追求视觉上的效果, 要气派, 要富丽堂皇, 要宏伟, 不顾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 不顾后果的投资园林的建设以及后期昂贵的管理成本, 造成物力、财力与人力的浪费, 这是个深刻的教训。

城市园林建设是一件利民利国的好事情, 它的目的就是改善人们居住的环境, 让广大市民在更舒适, 更整洁健康的环境中生活, 适应人们日益增加的对物质和文化的需求, 所以园林的设计是特别重要的, 园林设计者必须考虑周全。

参考文献

[1]刘颂, 韩晶晶, 潘霞洁.生态园林城市建设途径[J].中国城市林业, 2010 (1)

[2]莫雪艳.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北京农业, 2011 (24)

城市互通式立交的设计要点浅析 篇6

关键词:城市,互通式立交,设计,原则

1 路网规划及交通流调查

互通式立交是城市路网的重要节点,对路网内交通流的安全、高效运行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目前现有的道路系统形式可归纳为四种类型: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根据城市道路网的形式,规划部门首先进行总体的路网交通规划,其中就包括道路立交规划。

路网交通规划完成之后,立交的位置就基本确定下来。下一步就要通过对立交所在区域的交通流进行分析来确定立交的具体位置、形式和规模。首先要进行交通流调查,同时还必须搜集非机动车和行人流量。

2 立交形式选择及断面布置

2.1 主要基本立交形式选择

2.1.1 三路T形立交

1)喇叭形立交。喇叭形立交是由一个小环道和一个半定向匝道来实现左转所构成的立交形式。优点是结构简单,节省造价;缺点是小环道的通行能力较小。2)三路叶形立交。三路叶形立交是由两个小环道来实现车辆左转的T形立体交叉。由于两个小环道对称布置,形似叶形,故得名。对于远期规划为四路苜蓿叶形立交前期采用叶形较为适宜,便于后期工程的利用。3)三路环形立交。环形立交由环形平交演变而来。它是用一个公共环道来实现各方向车辆转向的立交形式。其适用于各方向左转交通量较均匀,用地较紧,拆迁较大的情况。4)三路半定向形立交。三路半定向形立交是用半定向形匝道来实现车辆左转的立交形式。特点是行车条件较好,多适用于交通量较大,车速要求较高的T形立交。但占地较大,造价较高。5)三路定向形立交。三路定向形立交是用定向形匝道实现车辆左转的立交形式。其在T形立交中行车功能最好,但路线交叉较多,桥跨较长且较高,因而造价昂贵。

2.1.2 四路立交

1)全苜蓿叶形立交。全苜蓿叶形立交是由四个小环道来实现四个方向左转所构成的立交形式。匝道数与转弯方向数相等,为全互通、全立交形式。其特点是跨线结构物少,工程费用省;但由于小环道半径限制,左转方向的通行能力较低。2)菱形立交。菱形立交是用四条直线形匝道来实现所有方向车辆转弯的立交形式。由于四条匝道在平面上呈“菱形”状,故得名。菱形立交属平交形立交,左转通行能力最低。3)环形立交。环形立交由环形平交演变而来,是在立交处设置中心岛,用公共环形匝道来实现各方向车辆转向的立交形式。其立交用地较省,适用于城市环形平交的改造,但通过车速和交通量均有限。4)半定向形立交。半定向形立交是用半定向形匝道来实现左转车辆转向的立交形式。由于半定向形匝道行车功能比环道和小环道好,这种立交形式具有较好的行车条件。5)定向形立交。定向形立交是最高级的立交形式,它采用定向形匝道从一个路口直接接入另一个路口来实现所有方向转向。其通行能力最大,安全性好,但立交规模巨大,造价高昂。

2.2 匝道横断面布置

2.2.1 单车道断面

单车道横断面净宽不小于7 m,其中行车道宽度不小于3.5 m。

2.2.2 双车道横断面

1)单向双车道。单向双车道横断面净宽不小于8.5 m,其中行车道宽度不小于7 m。2)对向分离双车道。对向分离双车道横断面净宽不小于12 m,其中单向行车道宽度不小于3.5 m,中央分隔带宽度不小于0.5 m。

3 主线及匝道平、纵断面设计

3.1 主线及匝道平面设计

互通式立交的平面线性设计,应根据互通式立体交叉的重要程度、地形、用地条件等因素确定,保证车辆连续安全的运行,力求达到工程及运营经济。匝道的圆曲线半径大小直接影响到立体交叉的形式、用地、规模、造价以及行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匝道圆曲线最小半径的大小取决于匝道的计算行车速度,同时应考虑经济性、安全性和舒适性。通常应选用大于一般值的半径,当受地形条件或其他特殊情况限制时,方可采用极限值。匝道及其端部曲率变化较大处均应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应采用回旋线;反向曲线间的两个回旋线参数宜相等,不相等时其比值应小于1.5。回旋线的长度应同时满足超高过渡的需要。驶出匝道的分流点处,应具有较大的曲率半径,并使其后的曲率变化与行驶速度的变化相适应。

3.2 主线及匝道纵断面设计

匝道因受上下线标高的限制,为克服高差、节省用地和减少拆迁,并考虑到匝道上车速较低,故匝道纵坡一般比正线纵坡大。若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在同一匝道上混行时,考虑非机动车的行车要求,最大纵坡应按非机动车车行道的规定,一般不宜大于3%。

匝道上纵坡转折处应设置竖曲线,竖曲线的形式为计算方便一般采用圆曲线。匝道的竖曲线半径应尽量采用不小于一般值的竖曲线半径,特殊困难时可适当减小,但不得低于极限值。

4 结构设计

城市立体交叉跨线构造物的布设要顺应道路正线线形的变化,而不应该是道路线形来适应跨线构造物。立交孔跨除跨线位置外,以20 m~30 m为宜,在满足高度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采用较小的跨径。其理由是:跨径小能减小梁的高度,从而使桥梁总长缩短,匝道展线长度缩短,也使桥梁显得轻巧、美观,能更好地满足美学要求。桥梁的上部结构应以简支或连续的钢筋混凝土板梁或箱梁为主,在跨线处受限制时可适当搭配大跨径简支钢箱梁。桥梁下部桥墩尽量采用轻质、美观的墩形,基础受施工场地和条件的限制多采用钻孔桩基础。

5路基、排水设计

互通式立交范围内路基工程的重点是桥头地基处理。目前较好的方法是减小起桥高度,同时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桩)处理桥头软弱地基。经过试验,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小工后道路路面与桥梁结构之间错台,提高行车的舒适性。

互通式立交范围内的排水应与相交道路正线的排水统一设计,以构成完整的排水系统。立体交叉设计应尽可能采用管渠自流排水,雨水管渠出口底的标高应高于排水沟或河道常水位。

6景观设计

城市立交景观的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它不仅涉及到社会客观因素,也涉及到人的主观愿望,并非是纯粹的园林式景观设计,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各地的环境分别考虑,在考虑交通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城市立交景观设计应采用混合式的设计形式,设计时在分清道路主次的同时,也就确定了具体布局的关系。对于地处城乡结合处的立交,主干道的入口处要以规则式设计为主,而其他的部分以自然式为主;对于地处市区的立交,景观设计以规则式为主,在不影响交通功能的情况下,局部以自然的形式,使立交景观与周围景观浑然一体,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7结语

城市互通式立交设计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设计工作。本文对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做了简要的阐述。立交是城市的经脉,立交设施作为城市交通不可或缺的构造物,具有投入大、变更难等特点,在建设中更应该多方面考虑。讲求立交与城市的和谐性,就应该遵循立交设计与城市之间以发展为基础,兼顾美学的原则。

参考文献

[1]孙家驷,吴国雄,朱晓兵.道路立交枢纽设计[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

[2]杨少伟.道路立体交叉规划与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城市景观设计要点分析 篇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 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却显得尤为欠缺。近年来, 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现象, 而且这种现象已经成为大城市的通病, 制约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且不断向其他大中等城市蔓延。城市决策者们纷纷出台交通治堵措施, 不断加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对城市路网更新规划, 对既有道路进行提级改造, 特别是建设快速路系统更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像北京等一些棋盘式发展的城市里, 城市道路呈现环形加放射线状发展, 城市的快速路及主干路系统, 均围绕城市中心向外层层扩散。例如北京的环路和放射线道路。环形快速路与多条道路相交, 串联着城市中较大的功能组团, 如何做好城市环形快速路的设计, 需要考验设计者的智慧以及对城市道路系统的完整认识的能力。

快速路系统是路网系统中的骨干道路, 是城市中主要的交通走廊, 承担着城市中远距离快速交通出行。一个合理的路网结构, 应该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互为依托和补充, 这样才会形成一个完全互补、优化的路网结构, 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交通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快速路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和重要, 特别是在那些呈棋盘状发展格局的城市, 由于城市发展布局、土地利用开发等因素形成的环状道路, 更是承担着城市交通的疏解、截流、分流作用, 对减轻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大有益处。

2 快速路设计要点

2.1 全局分析

快速路是城市中封闭的、全立交的、快速的、有中央分隔带的交通走廊, 在整体路网结构中, 其通过功能强, 服务功能弱, 快速路系统与其他道路系统共同承担不同的交通出行, 功能上互为补充和完善, 以达到最佳路网效应。因此, 在城市交通规划设计阶段, 设计师应该掌握系统思想, 从全局出发, 综合考虑快速路在整个路网结构中的交通功能和作用, 分析其建成后对交通运输和社会经济所能产生的效能, 给快速路一个明确的功能定位, 这样才能从全局上把握快速路设计的理念, 从而在快速路设计过程中奠定一个明确的方向。要把握系统观念, 从整个路网系统出发, 合理确定快速路的断面形式、立交形式、出入口布置方式, 最大化的发挥快速路的整体效益。

2.2 交通分析

交通分析是快速路设计的必要条件, 贯穿于整个设计过程的始终。交通量是快速路设计的量的支持, 是决定道路断面形式的基础。任何一种道路系统, 都是为城市交通服务的, 因此确定和预测未来城市交通发展布局、模式、组成以及交通量, 是确定快速路规模大小的前提。快速路交通组织分析要侧重于分析其快速交通的特性, 充分考虑道路特点及交通流状态, 进出口的设置及交通组织, 关键节点交通分布及立交布局。同时, 不仅要考虑城市中机动车交通, 还要考虑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 因为快速路的修建会把原来便利的交通过街方式阻断, 设计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建成后的行人及非机动车过街交通, 贯彻“以人为本”理念, 切实满足不同交通需要。

2.3 立交节点分析

立交节点是控制点, 也是设计的难点, 节点立交功能配置是否合理对平衡路网交通十分重要, 不同的立交型式和匝道布设方式, 对相关路网的影响程度也有所不同。

城市中心区快速路系统相交道路甚多, 立交间距较近, 在实际设计中由于受各种条件制约, 不可能在全部节点上实现全部互通。此时设计师需要根据相交道路性质及其它相关道路的等级、标准来确定立交的型式和规模, 不仅要考虑某一个节点的情况, 还要去考虑相邻多个节点以及周边路网情况, 从路网和立交之间寻求互补关系, 在保证主要交通转向功能前提下, 将次要交通转向放到相邻立交或路网中解决, 以简化立交型式, 节省工程投资, 达到一种均衡的路网交通分配状况, 实现系统总体平衡, 体现整体优势。具体到某一点的立交形式, 设计师需要考虑该节点周边的用地状况, 多去现场踏勘, 结合交通量合理布置立交匝道, 分析匝道设置连续停车带的必要性。

2.4 出入口设置

快速路出入口包括立交匝道进出口和主辅路进出口。出入口设置直接带来的问题就是车流交织问题, 交织区段的“紊流现象”对主线交通构成直接影响, 进而影响快速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交织是由于进出口处交通方式变化引起的行车轨迹相互交叉的交通现象, 通常产生在立交匝道出人口和主辅路进出口区段, 它与立交型式和进出方式有关。交织是造成系统不畅的主要原因,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特别考虑出入口的设置, 在整个快速路系统当中去研究进出口的设置位置和进出方式, 分析其对交通带来多大的影响作用, 而不是单独对一两个点进行研究, 同时可以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减小甚至避免交织对交通的影响, 例如对于重要的节点全部采用定向或部分定向式立交, 加大主辅路进出口间距, 调整进出方式, 设置集散车道等, 以达到取消交织, 保证主路正常交通;另一方面加强辅路功能, 使其满足区域交通行驶要求。

2.5 其他需要考虑因素

城市道路是为城市中所有交通出行者服务的, 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交通, 城市快速路作为封闭连续的快速路系统, 不仅要满足机动车快速交通需求, 同时, 也应考虑好慢车和行人的交通需求, 因此设计师需要考虑行人过街设施设置, 除了灯控路口的人行斑马线过街设施, 还要考虑天桥、地道等立体过街设施, 做到“以人为本, 绿色交通”。目前各城市都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因此, 公交站点的设置也是快速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根据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结合实地调查现况公交线路状况, 合理的设置公交港湾。在有条件的地区, 可以考虑施划公交专用道等措施, 来满足公共交通出行。

结束语

城市景观设计要点分析 篇8

【关键词】城市規划设计;地域性;设计

引言

在时代发展需求及宏观政策背景影响下,城市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机遇,而城市特有的地域特征则面临着挑战,未来城市在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的同时强化其地域特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此时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关系到城市地域特征的保留,也关系到未来城市的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的顺利进行。

地域性城市形象是城市健康、全面发展的标志。地域性文化是一个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文化底蕴,现代城市中的传统民居与文物古迹就是最好的地域文化的见证,因此在现代城市“千城一面”的现状中充分制定符合城市传统的规划设计方案才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现。地域性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起到文脉延续的作用,是在满足现代城市基础发展的需求上,注重体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和区域性特征,从地域文化出发设计城市与人的空间关系,充分满足人的适居要求,通过对现代城市设计中所忽略的生态规律的关切,力图创造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

1城市规划设计应考虑的地域性影响因素

1.1自然因素

人类的生存、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从一开始就受到了自然的制约,自然环境对城市的这种支撑与限制作用决定了地域特征与自然的密切关系。尽管城市作为自然中的人造环境,本身具有与自然相对立的性质,但是这种矛盾使人们更加向往城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到我国的“山水城市”理念无不体现出人们对这一城市理想的追求。

1.2建筑技术因素

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建筑材料、建筑手段及技术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这是造就一个城市建筑形式和风格的基本点,如我国江南的水乡和陕北的窑洞。

经济发展水平 城市规划设计应满足当地总体的发展状况,要以当地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需求为基础,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不能盲目的追求高尚、品位。也不得随意地模仿。

地方建筑材料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建筑材料与建构技术的选择和形成,通常与其地理地貌、生产技术等因素息息相关,为节约建造成本,建筑材料应就地取材,长期以来便会使建筑打上浓重的地区烙印,形成独特的地域建筑特色。

1.3地域文化环境

城市是由人创造的文化景观,“不同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其创造的文化景观也各有明显的特征。”而地域性城市设计的深层含义是要使城市体现出本区域历史所遗留的种种文化痕迹,要在设计中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风格,使城市具有非常明显的可识别性。

1.4政策因素

任何城市的地域特征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力的作用及人为的作用产生动态的变化,在人为的作用中政治因素成为影响地域特征的主要因素。城市从产生到发展,每一过程无不与政策有关,从行政区划、投资区位、城建政策、经济政策到意识背景、权力干预等无不带有政策色彩。在这些政策因素中,有些是促进地域特征继续发展的、有些则是令其逐渐消失的。

2地域性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2.1地域性城市空间设计方法

城市布局结构 地域性城市的布局结构应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因素。首先,城市布局应充分考虑利用地形地貌,提高土地利用率,创造动人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大地景观。其次,城市布局也要结合当地自然气候,不同的地区依照其气候特点,日照间距要求不同,建筑物环境设计也有所不同,如我国南方地区冬暖夏热,遮阳和通风很重要,受主导风向影响较大,建筑布局要灵活多变,而在我国北方地区,南北向的房子要利于争取日照,夏天炎热,南北向的房子又要便于通风,所以人们对于住宅南北朝向十分苛求,统一的朝向使它们有了统一的肌理和均质性。再次,城市布局还要充分考虑当地历史文化环境因素及当地的民俗习惯和民族风俗。

城市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不仅要解决城市的人流、车流问题,同时也是创造城市景观的主线。地域性城市道路系统既要合理利用地形,又要延续城市的肌理。对比南方与北方的城镇布局,南方城市多曲折变化,北方城市多严整规则;受地形条件所限制,山地城市道路多依山就势,而平原城市则大多中规中矩,其道路系统也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

城市空间形态 城市规划设计还应深入研究和把握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创造出适应当今城市化进程,且又符合地方文脉与个性特征的地域性城市。作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休闲、交流活动场所的城市空间,不仅要适应地区的自然环境,还应密切联系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民俗民风、历史文化传统。

2.2地域性城市建筑设计方法

城市建筑的设计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建筑空间一般比较宽敞,且注重追求品位;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建筑空间设计比较紧凑,大多更倾向于经济适用。此外,建筑空间还受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民情等地域性文化的影响。

建筑色彩是建筑最直观的表达方式,它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现代地域性城市要充分吸取传统的地域色彩,并结合现代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有所创新。

2.3地域性城市景观设计方法

城市景观设计首先应遵从城市的整体设计理念,应该在城市规划布局与建筑单体设计构筑的地域性整体大框架范围内,在空间组织、细部处理等微观角度遵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文化传统、生活风俗和审美心理,以达到一种以人为本、亲切、舒适的外环境。设计中应结合功能要求,通过绿化、水体、硬质铺地等有机组合,以及地形地貌、地坪高差和地面铺装材料纹理变化等方法,形成空间围合,分出不同层次,创造出良好的景观空间。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域性城市设计将会成为我国城市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城市规划设计人员一定要掌握城市设计的地域特色,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结合当地的自然与文化特点,充分尊重地区的内在特性,对地域特征进行发掘、保护、提炼和继承,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提高城市品位。

参考文献:

[1]郭晋平,薛达,张芸香,刘明国.体现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以临汾市为例[J].城市生态规划,2005,29(01):68一72.

[2]凯瑟琳斯莱塞.地域风格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简议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要点论文 篇9

城市道路规划的线形设计若良好,一方面能够带来安全便捷的交通条件,另一方面还可以和沿线两侧的景色和自然环境融合,以这样的方式让乘客在途中的疲劳度能够的到缓解。从安全和景观角度去分析,半径偏大的圆弧曲线,一定会比短线或者直线使用。在交通性的干道和主干线的城市道路交通中,较多的转折处是不宜使用的。然而一般的城市道路交通中,能够使用恰当的转折,曲线也可以设置偏大,让自然景色和建筑物在沿线的量测有一定的变化,让较长直线的单调感觉得到消除,让司机的疲劳度得到缓解,在一定程度上,交通事故的发生频率也会降低。

2、交通性城市道路规划设计要点。

交通功能性设施主要是以车行交通服务作为主要的目的,路灯、护栏、候车廊以及人行天桥这些设施的设计应该简洁明快,突出使用功能。交通标志、标线的选为应该有一定的提前量,方便驾驶员在快速行驶中能够及时对前方的路况条件以及管理要求有所了解。

3、城市道路规划中平面交叉口设计要点的分析。

(1)交叉口的竖向设计。

交叉口竖向设计中,既要详细考虑排水的通畅性和行车的舒适性,还要与周边的键鼠标高顺接,合理确定交叉口的设计标高。在竖向设计过程中,处理纵横坡度的时候,要按照以下几方面要求进行处理:交叉口的排水想要得到保证,城市道路交通纵坡的坡向最少要由一条分离到交叉口的一侧。交叉后被主要城市道路交通通过时,在坡度的设计上要维持原状,针对次要城市道路交通的横坡随着主要城市道路交通的纵坡而变化,次要城市道路交通的.纵坡要随着主要城市道路交通的横断面而变化。

(2)交叉口的纵断面与平面线形的规划设计。

平面交叉路线提倡使用正交的方式且要是直线,如果是斜交的情况不能够避免的时候,在交叉角中要控制在45°之下。路段上的交叉口要与平曲线的终点和起点,要按照城市道路交通和行车速度、城市道路交通等级进行确定,不能够太短。若有两条城市道路交通产生相交的状态,次要的城市道路交通在纵坡度上要做适当的调整,主要的城市道路交通在纵坡度上要维持原状。

三、城市道路的路线设计要点的分析。

城市道路的路线设计要点主要表现为:

1、灵活运用线形指标。

线性指标的选用不仅关系到城市道路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还影响到工程的造价和区域的自然环境。在路线设计技术指标的运用上,应结合地形、地物、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特别是要注重总体设计。要注意保证前后路线线形的均衡性和连续性。因此,设计人员必须加强对标准规范的理解,做到灵活运用技术指标。

2、平、纵、横同步的设计。

城市道路是三维的带状构造物,平、纵、横的设计信息集中在一起才能反映真实的设计情况。城市道路地形在很小的范围内也可能产生很大的变化,路线平、纵面稍微移动就能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这就要求路线设计应该平、纵、横步精细设计,以互相检验设计的合理性,这在局部路线优化时尤为重要。

3、曲线型设计法。

在当前的城市道路建设中多采用曲线设计法。所谓曲线型设计方法,即根据线形布设的技术标准要求、平纵线形组合的均衡要求、地形地物及自然环境的约束要求,采用曲线单元并选用合理的线型参数来布设路线。采用曲线型设计方法进行路线设计,既能使道路线形美观,也可以使道路本身和沿线景观相协调,更重要的是曲线型道路相比直线道路更容易让驾驶员开车时的注意力集中,从而减少交通事故。当然,直线设计法也并不是要完全杜绝,只是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一些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属于城市规划的范畴,因此在规划设计时,要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结合城市功能选择不同的交通道路模式,从而保障城市交通的正常有序运行。

参考文献:

[1]吴海俊,等。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J]。城市交通,(06)。

城市景观设计要点分析 篇10

1 为什么要整体进行基础设施综合配套设计

对于建设方, 拿到一片地, 往往没有专业支持, 对需要的各个专业了解不深, 不知道如何着手建设, 不知道前期应该做些什么, 哪些工作是必须的, 哪些工作是最紧迫的。一片区域往往是分期建设的, 众多设计队伍在各个专业各自为阵, 建设者成天不得不周旋于各种各式各样的设计院, 缺乏整体规划、缺乏全专业考虑, 造成各种各式各样的浪费。新建道路开膛破肚, 排水上游管线标高太低、管径太小、设计自来水厂不满足远期需要, 扩建地预留不足, 等等各种问题。

我们的区域基础设施综合配套, 就为解决这些问题而开展。总体的整体布局、细部的各个专业之间的问题, 都成为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提供的是高水平、全专业的技术支持, 建设者只需要提供一片地、一个城市区域规划、几个能源接口、排水出口等等, 余下的事情我们来办。

区域基础设施综合配套, 简称为区域开发, “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 随着近年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全国各地的市政建设形势如雨后春笋般呈出勃勃生机。

2 市政管网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城市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是判断这个城市是否有生命、有活力的关键, 一个好的城市规划布署是保证一个现代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地上部分的城市规划确定了这个城市的骨架, 而地下部分的基础设施犹如城市的血液, 只有在血液流动畅通、循环合理的情况下, 这个城市才是充满活力的。

市政管网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是城市各项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城市各行业的发展市政管网变得日益复杂。管线根据介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载体、介质和载体的不同决定了管线的性质。一般市政管线包括给水、污水、雨水、再生水、热力、燃气、电力、通信、道路照明以及其它特殊管线, 如何根据介质不同的性质, 处理、安排好各种管线, 使其井然有序, 以最合理、经济的状态为用户提供服务, 就是管线综合的任务, 也是发展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基本保证。

一个好的管线综合可以合理地利用城市用地, 综合确定城市工程管线在城市地上, 地下空间位置, 避免工程管线之间及其与相关建、构物之间相互矛盾和干扰, 为各工程管线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城市管线工程种类很多, 各有一定的技术要求。管线综合能解决各种管线在空间安排上, 在建设时间上配合的矛盾。而且考虑各专业管线在施工时的可实施性, 并且对各专业管线的设计起到指导作用。同时对各专业场站的设置提供指导。并且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趋势———信息化建设提供可靠依据。它具有科学性、完整性、系统性、先进性、预见性、可扩充性。

管线综合实际上是区域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体说来, 区域开发包含四个主要工程方面的内容:土方平衡 (竖向规划) 、路网及交通工程、管线综合以及各种场站。

在这四个工程内容当中, 管线综合控制着整个片区地下管网的总体布置, 简单说也可以称为市政管网总体设计, 涵盖的下游主要工程包括:给水管网、中水管网、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热力管网、燃气管网、电力网、电管网、广电通信网络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用途的专业管线。具有涵盖与业广泛、技术复杂, 管线综合设计的水平, 直接决定着市政管网的服务水平。在强调人文、环境的今天, 具有决定性意义。

对于现状地形形态较复杂的规划区, 如何结合现状与总体规划、交通规划确定规划区竖向, 既能满足规划区高起点、高标准、生态、环保的要求, 又能节约资源、节省投资, 使其适应规划区的交通系统、水系景观规划和城市设计, 为规划区的建设实施起总体竖向指导作用, 也为规划区未来的快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坚实的基础。竖向设计与排水规划, 特别是雨水规划密切相关, 所以竖向设计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设计环节———既与地上用地规划、水系规划息息相关, 竖向设计结合主要控制点, 确定合理的标高、坡向, 尽可能减少雨水管径、减少土方量, 体现规划区的“生态、节能。管线综合不是简单的管网工程, 场地竖向规划设计分析质量控制着整个管网布局的水平。

3 对如何控制工程投资的建议

控制工程投资的方法是多方面的, 本次仅就工程本身 (不包括如施工工艺、建筑材料、设备选型等其它因素) 的某几个方面加以简要说明。

3.1 做好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尽量节约投资

详细了解规划区内场地条件, 如规划区内的拆迁情况、工程水文地质情况、地上地下管 (杆) 线情况、文化遗产情况、重要河流湖泊情况等, 做到详细了解、科学运筹、合理解决, 为工程建设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投资。

3.2 工程设计方案的科学合理是节约投资的关键

选择有实力的工程设计单位, 选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 特别是关于道路网布局、场地竖向平整、各专业管网布局, 各专业场 (厂) 站布局、各种厂站运行工艺方案、管网综合设计方案等控制专业, 更要精心设计, 科学安排, 从根本上节约工程投资。

3.3 科学严谨的施工组织管理对节约投资有很大帮助

在工程施工中, 应选择实力强劲、有丰富施工经验的施工单位承担建设任务。施工前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 对各专业、各工种应有统筹考虑, 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预见和处理预案, 做到千方百计地节约投资。

3.4 科学合理的确定规划区的心理预期和开发标准

对于新区的各项建设应该有个比较适当的心理预期和期望标准, 设计方案的先进性和高标准并不一定表示所有一切都追求奢华, 在建筑选材和设备选型上可以适当考虑经济性以节约工程投资。

上一篇:中国戏曲之母下一篇:科技中介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