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指标九篇

2024-09-12

代谢指标 篇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随机抽取4镇, 每个镇随机抽取3个村, 每村抽取50户, 每户中应用KISH表抽取1名成年居民进行调查。共计调查600人, 所有调查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内容和方法

(1) 问卷调查:包括家庭成员吸烟、饮酒、饮食、身体活动状况, 以及血压、血糖等主要健康问题; (2) 身体测量:身高、体重、腰围 (WC) 和血压 (收缩压SBP、舒张压DBP) ; (3) 实验室监测:空腹血糖 (FP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2小时血糖 (2h PG) 、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等。

1.3 诊断标准和相关定义

(1) 根据WHO (1999年) 标准, FPG<6.1mmol/L为正常, 6.1~6.9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 ≥7.0 m m o l/L为糖尿病;2h PG<7.8mmol/L为正常, 7.8~11.0mmol/L为糖耐量减低, ≥11.1mmol/L为糖尿病。 (2) 根据IDF (国际糖尿病联盟) 建议, Hb A1c<5.7%为血糖控制理想, 5.8~6.4%血糖控制一般, ≥6.5%血糖控制不达标[2]。

1.4 统计分析

数据录入到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数据管理系统, 双录入并核错。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χ2检验、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完成调查的600人, 其中男性243人 (44.51%) ;平均年龄 (53.53±13.95) 岁, 平均FPG水平为5.58±0.95mmol/L, 2h PG水平为6.24±2.50mmol/L, Hb A1c水平为5.60±0.65%。

2.2 不同FPG分组之间各指标的比较 (表1)

根据FPG水平将调查对象分为 (<6.1mmol/L, 6.1~6.9mmol/L, ≥7.0mmol/L) 组, 比较各组间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的特征。结果显示, SBP、DBP、WC、BMI、TC、TG、HDL-C等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方差分析, 均P<0.05) 。FPG较高组的SBP、SBP (mm Hg) 131.33±18.09DBP (mm Hg) 79.7±9.97WC (cm) 78.7±8.81BMI (kg/m2) 23.97±3.18TC (mmol/L) 4.58±0.81TG (mmol/L) 1.40±0.94HDL-C (mmol/L) 1.42±0.43DBP、WC、BMI、TC、TG均显著高于FPG较低组, 而FPG较高组的HDL-C则低于FPG较低组。

2.3 不同2h PG分组之间各指标的比较 (表2)

根据2h PG水平将调查对象分为 (<7.8mmol/L, 7.8~11.0mmol/L, ≥11.1mmol/L) 组, 比较各组间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的特征。结果显示, SBP、DBP、WC、BMI、TC、TG等各组间差异显著 (方差分析, 均P<0.05) , 且FPG较高组均高于FPG较低组, 但是HDL-C则无显著差异。

2.4 不同Hb A1c分组之间各指标的比较 (表3)

根据Hb A1c水平将调查对象分为 (<5.7%, 5.8~6.4%, ≥6.5%) 组, 比较各组间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的特征。结果显示, SBP、DBP、WC、BMI、TC、TG等各组间差异显著 (方差分析, 均P<0.05) , 且FPG较高组均高于FPG较低组;而FPG较高组的HDL-C则低于FPG较低组。

3 讨论

FPG是最常使用的血糖监测指标, 也是糖尿病、代谢综合征诊断指标之一, 2h PG是WHO推荐的诊断糖尿病的标准, 这两者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 检测速度特别快, 但是FPG和2h PG均要求受试者空腹10小时以上, 而且可重复性很差。Hb A1c水平与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无关, 可以反映患者近2~3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稳定性和可重复性方面要远远优于FPG和2h PG, 测定的方式方法也要比2h PG方便很多。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 2013年指南推荐将Hb A1c≥6.5%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Hb A1c水平5.7~6.4%为前驱糖尿病诊断标准。但是,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版) 中不推荐在采用Hb A1c诊断糖尿病, 因为Hb A1c检测在我国尚不普遍, 检测方法的标准化程度不够, 且中国人群中Hb A1c诊断糖尿病的切点是否与国际上一致尚待研究证实。因此, 本研究通过探讨FPG、2h PG、Hb A1c与代谢综合征有关指标相关性大小, 为预防和控制代谢综合征提供科学依据。

有研究表明[3], MS相关指标SBP、DBP、WC、BMI、TC、TG等均与糖代谢指标FPG、2h PG、Hb A1c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同样显示, FPG、2h PG、Hb A1c三个指标均与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均存在较强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 本研究结果表明, 在研究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时, 不仅要开展FPG的检测, 同时也要进行Hb A1c和2h PG的检测, 尤其推广Hb A1c的检测, 可以更早的发现高危人群, 进行提前干预, 从而预防和控制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血糖监测指标与代谢综合征各指标的相关性, 为预防和控制代谢综合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 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随机抽取600名18周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调查对象FPG、2h PG和Hb A1c平均水平分别为5.58±0.95mmol/L、6.24±2.50mmol/L和5.60±0.65%。FPG、2h PG、Hb A1c较高组的SBP、DBP、WC、BMI、TC、TG均分别显著高于FPG、2h PG、Hb A1c较低组, FPG、Hb A1c较高组的HDL-C则分别显著低于FPG、Hb A1c较低组。结论 三种血糖监测指标均与代谢综合征各相关指标均存在紧密联系。

关键词:空腹血糖 (FP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后2小时血糖 (2hPG)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代谢综合征 (MS) ,相关性

参考文献

[1]徐瑜, 毕宇芳, 王卫庆, 等.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报告解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4, 30 (3) :184-186.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0年版本) [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11.

代谢指标 篇2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择某航空公司男性飞行人员(驾驶员、机械师、安全员)139人,年龄20~60岁,并随机选取当地地面男性对照人员37人,年龄20~60岁,两组人员按照年龄分成4组:20~年龄组,30~年龄组,40~年龄组,50~60年龄组。所有受检人员均身体健康,排除甲状腺疾病,肾病,糖尿病等各种内分泌代谢性骨病及可能影响骨代谢的药物使用者。通过该航空公司飞行统计室调出飞行人员的飞行工龄和飞行时间,以周为计算单位。

1.2 检测方法

所有受检人员早晨空腹外周静脉抽血,分离血清,密封于-80℃保存待测。用国产BH-6012型两维扫描骨密度仪,使用241Am放射源测定骨密度。标准正常值参考表1(节选其中一部分)[4],受检者非主力侧前臂自然平放,用水囊袋固定,测定点为尺、桡骨交叉上8mm范围;计算机自动给出超远端BW、BMC、BMD平均值。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BGP(Bone gla protein,BGP)水平,采用协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试剂盒,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步骤操作。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BALP(Bone 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水平采用美国QUIDEL公司的试剂盒,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步骤操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测定结果用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骨代谢指标与飞行时间之间进行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飞行员两维骨密度测定值比较见表1、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由表1、表2可见桡骨和尺骨BMC、BMD有类似的变化规律,但尺骨相应各值偏低,骨密度高峰值在40~年龄组。

与正常值相比较可知:飞行员各年龄段的BMD值均低于正常值,尤其是30岁~年龄组桡、尺骨BMD明显低于正常值,P<0.05;50~60岁年龄组尺骨BMD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其余各年龄组桡、尺骨BMD与各组正常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观察发现飞行员飞行的时间不同,其骨密度有不同的变化。30岁~年龄组在飞行10年~20年时桡骨BMD明显低于正常值,P<0.05。飞行<10年及10年~20年尺骨BMD均明显低于同年龄组正常值,P<0.05;其余各年龄组内各飞行年限段与同年龄正常值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由此可知,尺骨的BMD受飞行年限的影响较桡骨略敏感,但桡骨的BMD高峰期明显。

2.2 飞行人员与地面对照组骨代谢生化指标的比较

结果表明,飞行人员血清BGP为3.83±0.15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7±0.55 ng/ml P<0.01);飞行人员BALP水平为30.42±0.77 U/L,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53±2.54 U/L(P<0.01)。不同年龄组血清BGP水平和BALP水平测定结果见表3,20~和30~两个年龄组较对照组均降低(P<0.01),40~年龄组与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

2.3 飞行人员骨代谢生化指标与年龄以及飞行时间的关系

2.3.1 飞行人员BGP水平与年龄以及飞行时间之间的关系

飞行人员BGP水平与累积飞行时间(cumulative flight hours,CFH)以及年均飞行时间(annual flight hours,AFH)均呈显著性负相关(图1、图2),回归方程分别为:

公式(1)中r=-0.313,p=0.002

公式(2)中r=-0.410,p=0.000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显示,与BGP相关的变量是年均飞行时间以及累积飞行时间,回归方程为:

公式(3)中r=-0.459,p=0.000

2.3.2 飞行人员BALP水平与年龄和飞行时间之间的关系

飞行人员BALP水平与年龄、累积飞行小时以及年均飞行小时均呈显著性负相关(图3、图4、图5),回归方程分别为:

公式.(4)中r=-0.309,p=0.002

公式(5)中r=-0.433,p=0.000

公式(6)中r=-0.266,p=0.009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则显示,与BALP相关的变量只有累积飞行小时,回归方程为:

公式(7)中r=-0.433,p=0.000

根据飞行人员累积飞行小时将其分成3组,以年龄为协变量,用协方差分析方法累积飞行时间与BALP之间的关系,表4结果显示:在消除年龄对BALP的影响后,不同组别间的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BALP水平有差别(F=11.412,P<0.01)。

注:经协方差分析,F=11.412,P<0.01。Note:analysis of covariance,F=11.412,P<0.01。

3 讨论

近年来颈、腰椎病已经成为飞行人员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文献报道飞行员腰腿痛发病率高达10%~30%[5]。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发病率亦逐年增高。宇宙辐射使飞行人员受到小剂量率长期照射,这种照射的危险是在不知不觉中经过长时间过程,最终才可能引起宏观的健康效应。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飞行员超远端BMC、BMD测量发现:20~40岁年龄组的BMD缓慢上升达峰值后,于50岁~年龄组BMD下降,这与秦永德的报道一致[4]。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随着辐射的增加,成骨细胞活性降低,功能减退,破骨细胞的重吸收相对增加,导致成骨过程和破骨过程失平衡所致[6].与本地区测量正常值[4]相比较发现各年龄段的BMD均低于正常值,且部分年龄段与部分年龄段内飞行年限组与该年龄组正常值比较出现差异显著性。说明宇宙辐射对人体的骨密度有影响,多数研究者认为[7,8],宇宙辐射的影响与飞行时间,飞行强度及任务性质有关。且BMC含量的下降可能是引起颈、腰椎病的重要原因之一[5]。也有作者报道,颈、腰椎病的飞行员其BGP与BMD均降低,且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9,10]。BGP和BALP是骨代谢的重要生化指标,反映成骨细胞的功能和活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该航空公司飞行人员BGP水平和BAL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说明飞行人员成骨细胞活性降低,骨形成减少。尤以20~30岁和30~40岁两个年龄组显著,与飞行人员的工作负荷有关。骨代谢生化指标与飞行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BGP水平与年均飞行时间以及累积飞行时间均密切相关,BALP与累积飞行时间密切相关,说明飞行时间越多,辐射累积效应越强,骨代谢水平下降越明显。

高空宇宙辐射是由初级宇宙辐射和次级宇宙辐射组成,其强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指数增强,并随地理纬度的增加而增加[11,12]。高空宇宙辐射主要由质子、中子、电子,α粒子、γ射线等组成[13],其中高线性能量传递(lineal energy transfer,LET)成份达50%[14]。在大气层底部测到的宇宙辐射(次级宇宙辐射)主要由电离成分和中子组成。在10km以上高度,中子在宇宙辐射中占的比例由40%~80%不等,为民航机组人员飞行中所受宇宙辐射剂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合作的大气电离辐射测量结果表明,高空宇宙辐射中的中子几乎全部为高能,其能谱主要为1Me V~100Me V,其中100Me V和接近100Me V的中子占69%[15]。现代喷气式客机巡航高度为8km~12km,粗略估算该航空公司受检飞行人员接受的年均宇宙辐射有效剂量(1.81±0.71)msv[2],比国外报道年平均值5 msv为低[16],但和文献[17]的值非常接近。该航空公司多数航线飞行高度在9~11km航线纬度多数在北纬45°以下。较低的高度和纬度使航线宇宙辐射剂量较低,这可能是该公司飞行人员年均剂量水平偏低的原因。但是和当地居民人均年宇宙辐射剂量0.355 msv比较,前者是后者的5倍以上,是全国居民人均年宇宙辐射剂量0.274 msv的6.6倍[18],明显高于地面人群,估算结果显示年飞行400h,接受的有效剂量接近1msv;飞行400h,接近2msv;在1250h,超过3msv;如果每年飞行1 000h,该航空公司飞行人员10年累计剂量约为24 msv。各航空公司因飞行航线不同,年均飞行小时也不同,飞行人员的平均剂量会有差别。有研究表明[19,20,21,22],小剂量电离辐射在体外对成骨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没有影响,而大剂量电离辐射则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均有抑制作用。电离辐射对成骨细胞的影响已有文献报道,但都以X射线和γ射线为放射源的低LET辐射。中子与机体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中子与氢、碳、氧、氮原子核的弹性散射以及氮核放出α粒子的核反应,上述反应中还可放出γ射线,在组织中产生间接电离作用。因此,中子对机体组织的损伤程度,与同剂量的X射线和γ射线相比要严重得多,但其效应特征相似[23]。这些因素影响飞行人员的免疫调节,而免疫调节对调节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活动有一定影响,从而抑制机体合成或分泌BGP和BALP,导致BGP和BALP水平下降。综上所述宇宙辐射能影响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据此及时调整飞行人员的饮食结构,加强健康疗养。

摘要:目的探讨高空环境对飞行人员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分析飞行人员骨密度和骨代谢水平与飞行时间的关系。方法某航空公司健康男性飞行员139名(2060岁)和健康地面男性对照人员37名(2060岁),按照年龄分成4组:20年龄组,30年龄组,40年龄组,5060年龄组,分别采用单光子超远端两维骨密度测量法测量骨密度,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骨钙素(BG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其结果用组间t检验进行比较,各变量与飞行时间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飞行员各年龄段骨密度均值水平均低于正常值,P<0.05;50~60岁年龄组尺骨BMD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尺骨的BMD受飞行年限的影响较桡骨敏感。飞行人员BGP水平和BAL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飞行人员BGP水平和BAL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在20年龄组和30年龄组均显著降低(P<0.01),40年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累积飞行时间呈显著性负相关(P<0.01)。结论高空环境能降低飞行员的骨密度,尺骨受高空环境的影响较桡骨敏感。并影响飞行人员的骨代谢水平,且与飞行时间相关。

代谢指标 篇3

关键词 铜 ;咖啡幼苗 ;生理指标

分类号 S571.2

Effects of Copper Level on Several Physiological Indices of Coffee Seedlings

WANG Yaling LI Weifeng MA Jinyuan WANG Yonglin

(Yun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Tropical Crops, Puer, Yunnan 665000, China)

Abstract Pot culture method was used to study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D, POD, CAT, MDA and chlorophyll content of coffee seedling with the Cu concentrations of 5, 10, 15, 20, 25, 30 mg/L. The result showed that when copper concentration was 0~30 mg/L, chlorophyll content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The activities of SOD, CAT and POD went up at the beginning,but they were decreased as the quantity of copper increasing, and the MDA content increased all the time. The result suggested that coffee seedling was sensitive to Cu stress, its growth was easily influenced by copper toxicity.

Keywords Cu ; coffee seedling ; physiological indexes

近年来,由于高铜杀菌剂、工业污水灌溉、尾矿矿渣污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环境中铜污染日趋严重。铜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一种微量金属元素,也是植物体内多种酶的重要组分之一,对植物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植物正常生长所需铜量非常少,土壤中铜含量过高会对植物产生严重的毒害作用。研究发现,过量的铜被植物吸收后,不仅会阻碍蛋白质的正常合成,而且会使叶绿素含量降低,影响植物光合作用,从而导致植物生长量下降[1-3]。铜污染对植物的毒害问题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目前已经进行了较多的研究[4-6],但是铜胁迫对咖啡幼苗生理的影响研究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以云南小粒种咖啡为供试材料,通过砂盆法,探索铜胁迫对咖啡幼苗若干生理代谢指标的影响,以期为深入研究铜对咖啡伤害和咖啡的耐铜机理提供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咖啡幼苗品种为卡萨姆P3,栽培于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温室大棚育苗床。选取生长健壮具三对叶的咖啡幼苗作试验对象,幼苗根部洗净泥沙,用0.1%高锰酸钾浸泡根部消毒10 min,将消毒好的咖啡幼苗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培养液母液为Hoagland-Arnon营养液,铜胁迫溶液则采用五水硫酸铜配制,用去离子水将硫酸铜配制成1 g/L的溶液,然后按照不同比例加入Hoagland-Arnon营养液中,分别配制成浓度为5、10、15、20、25和30 mg/L的铜胁迫溶液。栽培基质采用60~80目分析纯石英砂,用0.1%高锰酸钾浸泡消毒,蒸馏水洗净后烘干后备用。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将处理好的石英砂装入塑料盆,每盆植入四株咖啡幼苗,将栽好的试验盆放置于温室内培养,用Hoagland-Arnon营养液浇灌,待咖啡幼苗恢复正常生长一周后,将配好的铜胁迫营养液分别加入花盆内进行胁迫试验,每盆每日浇灌20 mL不同胁迫浓度的铜溶液,使盆内沙基湿度维持在75%左右,每个胁迫浓度设3个重复,胁迫处理2个月后进行取样,测定各项指标。

1.2.2 项目测定

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采用愈创木酚法[7],丙二醛含量采用TBA法测定[8],过氧化氢酶活性采用紫外吸收法测定[9],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采用NBT光化还原法测定[7],叶绿素含量采用丙酮浸提法[10]。

1.2.3 数据分析

试验结果采用Excel2003进行处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铜胁迫对咖啡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出植物光合作用的变化情况。从表1可以看出,随着铜处理浓度的增大,咖啡幼苗叶片内叶绿素a、b及总量表现为先升后降,其中5 mg/L的铜处理的咖啡幼苗叶绿素总量较空白对照上升了9.5%,但铜浓度达到15 mg/L后叶绿素含量又迅速下降,当铜浓度达30 mg/L时,叶绿素含量较空白对照下降了18.36%。

2.2 铜胁迫对咖啡幼苗SOD活性的影响

SOD是植物体内清除活性氧自由基的抗氧化保护酶,是防止氧自由基对细胞膜产生伤害的重要的保护酶,在一定胁迫下,SOD活性会提高,从而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11]。由表2可见,咖啡幼苗在低浓度铜胁迫下SOD活性呈升高趋势,5 mg/L的铜胁迫下的咖啡幼苗SOD活性较空白对照上升了17.48%,但铜浓度达到15 mg/L后SOD活性又迅速下降,当铜浓度达30 mg/L时,SOD活性较空白对照下降了31.66%。

nlc202309041320

2.3 铜胁迫对咖啡幼苗CAT活性的影响

CAT是催化细胞内过氧化氢分解为水和氧气的一种酶,存在于几乎所有生物体中,对维持细胞内正常水平的过氧化氢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活性的强弱与过氧化氢的积累有着直接的关系。由表2可知,在铜胁迫处理下,CAT活性随铜胁迫的加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态势,在铜10 mg/L处理达到最大值,为空白对照的113.96%。而铜浓度达到15 mg/L后,CAT活性随铜胁迫的加剧呈明显降低趋势。当铜浓度达30 mg/L时,CAT活性较空白对照下降了26.9%。

2.4 铜胁迫对咖啡幼苗POD活性的影响

POD是植物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的关键酶之一,其与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配合,清除植物体内的过量自由基,增强植物的抗逆能力[12]。如表2所示,随着铜胁迫浓度的增加,POD活性先增加后降低,在铜胁迫浓度为5 mg/L时,其活性对比空白对照上升了15.29%,但铜胁迫浓度超过15 mg/L后,POD活性逐渐降低,在30 mg/L铜胁迫下,其活性对比空白对照下降了33.16%。

2.5 铜胁迫对咖啡幼苗MDA活性的影响

MDA是逆境条件下植物细胞膜质过氧化作用的产物之一,MDA含量往往作为细胞膜质过氧化程度的指标。试验结果(表2)表明,在重金属铜胁迫下,咖啡幼苗MDA的含量随铜浓度增加而升高,在30 mg/L铜胁迫下,其含量对比空白对照增加了68.7%。

3 讨论与结论

叶绿素是植物吸收光能合成有机化合物的主要色素,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化合物能力的强弱。试验发现,低浓度铜胁迫下,咖啡幼苗体内叶绿素a、b及总含量均有所升高;而高浓度的铜会导致叶绿素含量急剧降低,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同[13],低浓度的铜可以作为叶绿体质蓝素的组成部分,并可活化叶绿素合成过程中的某些酶,刺激叶绿素的合成,故而使叶绿素含量升高[14];但铜离子浓度过高时,植物体内叶绿体酶活性失调,导致叶绿素分解加速,此外,高浓度铜胁迫导致POD活性上升也会加速叶绿素降解[11]。

植物体内存在一系列抗氧化保护酶系统,能够清除活性氧自由基,使其在一个较低的浓度,保证植物正常生长,但是在逆境胁迫下,植物体内活性氧自由基大量产生,打破了其在植物体内的代谢平衡,造成活性氧自由基大量积累,从而对植物造成伤害[15]。植物体内SOD、POD、CAT等抗氧化保护酶能及时清除逆境胁迫诱导产生的过多的活性氧自由基,它们与植物抗逆性密切相关。试验证明,咖啡幼苗SOD、POD、CAT活性低在浓度铜胁迫下均升高,这可能是低浓度的铜作用下酶的底物浓度升高所致;高浓度铜胁迫下,3种酶活性迅速下降,则可能是铜破坏了酶的分子结构,而且铜胁迫下产生的活性氧浓度过高,攻击酶本身,表现为3种酶活性明显降低。此外,在本试验中,植物细胞膜质大分子氧化产物MDA的含量随铜胁迫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亦说明随铜胁迫浓度的增加,咖啡幼苗膜质过氧化加重,铜中毒程度加深。

参考文献

[1] 司 琴,张徐祥,王友保,等. 污灌对小麦幼苗生长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0):1 319-1 322.

[2] 林义章,徐 磊. 铜污染对高等植物的生理毒害作用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5(1):201-204.

[3] 刘登义,谢建春,杨世勇. 等. 铜尾矿对小麦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1,12(1):126-128.

[4] 吴燕玉,王 新,梁仁禄,等. Cd、Pb、Cu、Zn 、As复合污染在农田生态系统的迁移动态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1998,18(4):407-414.

[5] 余国营,吴燕玉,王 新. 重金属复合污染对大豆生长的影响及其综合评价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1995,6(4):433-439.

[6] 郑春荣,陈怀满. 土壤-水稻体系中污染重金属的迁移及其对水稻的影响[J]. 环境科学学报,1990,10(2):145-152.

[7] 沈文飚,徐朗莱,叶茂炳,等. 氮蓝四唑光化还原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适宜条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6,19(2):101-102.

[8] 熊庆娥. 植物生理学实验教程[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22-126.

[9] 陈小敏. 测定切花中过氧化氢酶活性的3 种常用方法的比较[J]. 热带农业科学,2002,22(5):13-16.

[10] 郝建军. 植物生理学试验技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78-190.

[11] 曾韶西,王以柔,刘鸿先. 低温光照下与黄瓜叶叶绿素降解有关的酶促反应[J]. 植物生理学报,1991,17(2):177-181.

[12] 刘素纯,萧浪涛,廖柏寒,等. Pb胁迫对黄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及同功酶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6,17(2):300-304.

[13] 储 玲,刘登义,王友保,等. 铜污染对三叶草幼苗

生长及活性氧代谢影响的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1):119-122.

[14] 赵青云,王 辉,王 华,等. 不同微量元素对苦丁茶冬青新稍的影响[J]. 热带农业科学,2013,33(11):9-11.

[15] 李兆君,马国瑞,徐建民,等. 植物适应重金属Cd胁迫的生理及分子生物学机理[J]. 土壤通报,2004,35(2):234-238.

代谢指标 篇4

就盐度对水产动物的.生长与存活率、呼吸与排泄代谢相关指标以及生殖与胚胎发育的影响做一综述,以期为水产动物的人工育苗、养殖生产及低盐度养殖提供科学资料.

作 者:柳旭东 王际英 张利民 孟宪菊 作者单位:柳旭东(山东升素渔用饲料研究中心,山东,烟台,265500)

王际英,张利民(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6)

孟宪菊(山东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山东,烟台,264006;上海海洋大学,上海,90)

代谢指标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3月至2011年5月我院健康体检者348例,其中男性211例[(年龄48.15±9.09)岁],女性137例[(年龄49.18±10.33)岁]。按ACR水平分为ACR正常组和ACR异常组。

1.2 材料和方法

1.2.1 方法

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分别测定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LYM%),中性粒细胞(N%),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全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Un),肌酐(Cr),尿酸(U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超敏CRP(hs-CRP);随机尿测定尿白蛋白/肌酐(ACR)及身体质量指数(BMI)。

1.2.2 仪器与试剂

ACR采用DCA Vantage Analyzer测定。生化指标采用Roche ModuleP800测定,糖化血红蛋白采用G7分析仪测定,血细胞检测采用XE-2100血液分析仪测定。ACR试剂由Siemens公司提供,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细胞试剂由Sysmex公司提供,其余均来自美国罗氏公司。

1.2.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差异采用非参数检验的秩和检验。影响指标的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在男性中ACR正常组与异常组间存在差异的项目分别有BMI、WBC、LYM%、N%、RBC、HbA1c、hs-CRP、Tg和HDL;见表1。

2.2

对男性ACR正常、异常组采用Logistic分析其影响因素,发现Hb A1c、BMI、LYM%、N%及Tg的异常可增加ACR异常的风险。见表2。

2.3

在女性中ACR正常组与异常组间存在差异的项目分别有MCH、MCHC、HbA1c、h-CRP和Un。见表3。

2.4

对女性ACR正常、异常组采用Logistic分析其影响因素,发现HbA1c及Un的异常可增加ACR异常的风险。见表4。

3 讨论

BMI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TG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子,Tg的增加可见于肥胖,肾病综合症以及肾功能衰竭等[1]。其它研究结果也发现肥胖亦可造成肾损伤,出现蛋白尿[2,3]等。本研究结果在男性中BMI和Tg升高提示了二者都是ACR异常的风险因子,说明肥胖可能会增加男性肾损伤负担,进一步导致损伤的风险。另外N%的升高和LYM%的降低也提示着机体的炎性状态,但这些指标的改变也有可能是肾脏损伤早期的机体表现[4]。

Un也是肾脏损伤的指标,其反映了肾小球的滤过能力,由于肾脏有强大的储备能力,因此仅在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至正常的50%以下时,Un浓度才会升高,故该指标灵敏度不高,其改变晚于ACR[5]。

hs-CRP是一种重要的炎性标志物[6],当机体受到免疫损伤、感染等刺激时大量产生,调节并控制炎性反应。当肾功能受损,机体内毒素堆积可能刺激外周血单核细胞产生和分泌炎症细胞因子[7],同时由于肾脏清除能力减弱,因而导致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本研究中在ACR异常人群中升高,提示机体由于肾功能损伤所导致的炎症应激状态,故可以说hs-CRP的异常是肾功能早期异常的非特异反映。

HBA1c是辅助糖尿病诊断的重要指标。有文献指出[8]HbA1c在糖尿病的筛选普查中有早期提示的价值,糖化血红蛋白增高可改变人体红细胞对氧的亲和力,使组织与细胞缺氧,加速心脑肾血管等并发症的形成;可引起肾小球增厚,诱发糖尿病肾病;还可以引起患者血脂和血粘滞度的增高,是心脑肾血管病发生的极其重要的因素。本研究中ACR的异常与HBA1c有关,并且HbA1c是ACR异常(无论男女)的风险因子,而ACR的异常是肾损伤的早期标志物[9],这从另一方面说明ACR是糖尿病肾病早期检测的敏感指标。

综上所述,ACR的异常与肾脏功能密切相关,是监测肾脏损害的早期的指标;另外,糖代谢异常,肥胖和脂代谢异常,都是肾脏早期受损的风险因素。此外,Hs-CRP作为检测指标可非特异的反映肾脏早期损害.ACR早期检测对预防糖尿病肾病有重要意义。ACR不随年龄变化发生改变。在临床工作中,对ACR的异常应密切留意,分析其原因,保证结果的准确。

参考文献

[1]李萍,刘彬.生物化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5-176.

[2]胡伟新.肥胖相关性肾病诊断和治疗[J].医师进修杂志,2005,28(9):7-9.

[3]房艳辉,刘志红,陈惠萍,等.肥胖相关性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影响因素分析[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5,14(3):213-215.

[4]宫恩聪,吴立玲.病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263.

[5]李萍,刘彬.生物化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50-251.

[6]陆银宝,李红林,马君余.C反应蛋白的生物化学特征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17):1488-1490.

[7]孙秀丽,李晶,吴红梅,等.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同时期脂联素水平与慢性炎症反应状态及CRP关系的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10):1156-1157.

[8]王笠,李琳,王达,等.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和临床应用[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3,18(2):119.

代谢指标 篇6

1 材料

1. 1 试验动物

选择健康、体况正常、个体均匀的59 日龄文昌鸡48 只,公母比例1∶1,平均体重( 910. 65 ± 98. 95) g,海南大学校内实习基地提供。

1. 2 试剂与药品

钙、无机磷、尿酸、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白蛋白测试盒,均购自南京建成科技有限公司; 无水乙醚、盐酸、浓硝酸、偏钒酸铵、钼酸铵、磷酸二氢钾、高锰酸钾、氢氧化钠、硫酸铜、硫酸钾、硼酸、硫酸铵、98% 浓硫酸、丙酮、草酸铵、氨水溶液、甲基红、95% 乙醇等,均购自广州化学试剂厂; 微生物制剂,购自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

1. 3 仪器与设备

分析天平( 感量0. 000 1 g) ,购自梅特勒- 托利多仪器( 上海) 有限公司; 封口机( 型号为AIE -200) ,购自必和国际贸易( 香港) 有限公司; 恒温箱( 型号为DHG - 9245A) ,购自上海恒科技有限公司;恒温水浴锅( 型号为12H - S4) ,购自金巧市医疗仪器厂; 分光光度计( 型号为WFJ 7200) ,购自上海双旭电子有限公司。

2 方法

2. 1 试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区组试验设计,选择健康、体况正常的59 日龄文昌鸡48 只,随机分为3 组,每组16 只,I组( 对照组) 饲喂全价日粮,Ⅱ组、Ⅲ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0. 05% 、0. 08% 的微生物制剂,每组设4 个重复,每个重复4 只,公母比例为1∶1。预试期7 d,试验期10 d。

2. 2 饲养管理与日粮

采用笼上饲养,粉料饲喂,自由采食及饮水,自然通风和光照。正试期代谢试验2 d,限制采食,每只鸡每天饲喂110 g,分2 次投喂。代谢试验结束后试验鸡翅静脉采血,分离血清,保存备用,试验期基础日粮采用某饲料公司的配合饲料,其营养水平见表1。

%

2. 3 测定项目及方法

2. 3. 1 粪便收集处理与营养物质表观利用率的测定

在预试期结束后采用内源指示剂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连续3 d收集试验鸡的粪尿排泄物,去除毛、皮屑和杂质,按排泄物重量的10% 加入10% 的盐酸,放入0 ~ 4 ℃冰箱中保存; 试验结束后,混匀每个重复的粪样,置65 ~ 70 ℃恒温箱中烘至恒重,粉碎过40 目筛,密封装袋,低温保存,备用。

饲料和粪样中粗蛋白( GB /T 6432—1994) 、粗脂肪( GB /T 6433—1994) 、粗纤维( GB /T 6434—2006) 、钙( GB /T 6436—2002) 、磷( GB /T 6437—2002) 、干物质( GB /T 6435—2006) 、粗灰分( GB /T 6438—2007)的测定采用常规方法。公式: 某养分表观消化率=( 饲料中某养分含量- 粪中某养分含量) /饲料中某养分含量 × 100% 。

2.3.2血清制备及血液理化指标的测定

1 ) 血清制备。以各个重复为单位,于正试期最后1 天早晨对各组试验鸡进行空腹采血。每组试验鸡均翅静脉采血约5 m L,置于干净的试管内倾斜静置,常温下制备血清。待血清渗出后迅速以3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置于- 20 ℃ 冰箱中保存待测。

2) 血液理化指标的测定。血清钙、磷、尿酸、白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采用试剂盒测定,血清p H值采用p H计测定,钙含量采用甲基百里香酚蓝比色法测定,磷含量采用磷钼酸法测定,尿酸含量采用磷钨酸法测定,白蛋含量采用溴甲酚绿比色法测定,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含量采用酶偶联比色法测定。

2. 4 数据的统计分析

采用SPSS 8. 0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并采用LSD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以“平均数 ± 标准差”表示。

3 结果与分析

3. 1 微生物制剂对文昌鸡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的影响

见表2。

%

注: 同行数据肩标大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极显著( P < 0. 01) ,小写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 P < 0. 05) ,字母相同或无肩标表示差异不显著( P > 0. 05) 。

由表2 可知: 日粮中添加微生物制剂对有机物、干物质、水分、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钙的表观代谢率无显著影响( P > 0. 05) ; 与Ⅰ组比较,Ⅱ组、Ⅲ组干物质、粗脂肪、钙的表观代谢率明显提高; Ⅱ组、Ⅲ组磷的表观代谢率明显提高,其中Ⅱ组与Ⅰ组之间差异显著( P < 0. 05) ,Ⅲ组与Ⅰ组之间差异极显著( P <0. 01) ,Ⅱ组与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 > 0. 05) ; 粗蛋白表观代谢率Ⅱ组、Ⅲ组较Ⅰ组明显提高,其中Ⅲ组与Ⅰ组之间差异显著( P < 0. 05) ) ,Ⅱ组与Ⅲ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 > 0. 05) 。说明日粮中添加0. 08% 的微生物制剂Ⅲ组营养物质的表观代谢率效果最佳。

3. 2 微生物制剂对文昌鸡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见表3。

注: 经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均不显著( P > 0. 05) 。

由表3 可知: 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微生物制剂对文昌鸡血液理化指标无显著影响( P > 0. 05) ; Ⅱ组、Ⅲ组试验鸡血清中尿酸、钙、磷含量明显高于Ⅰ组,说明日粮中添加微生物制剂有提高血清尿酸钙、磷含量的趋势; Ⅱ组、Ⅲ组试验鸡血清白蛋白、总胆固醇水平低于Ⅰ组,其中Ⅱ组试鸡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最低; 血清三酰甘油含量和p H值各组之间均差异不显著( P > 0. 05) 。

4 讨论与结论

4. 1 微生物制剂对文昌鸡营养物质表观代谢率的影响

随着人们对微生物制剂的深入研究,众多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微生物制剂对肉鸡的生长性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5]。微生物制剂通过黏附作用定植于动物肠黏膜上皮细胞中,维持机体肠道菌群平衡,同时利用各菌群本身的营养物质、酶及代谢产物提高动物对营养的消化率,进而提高饲料报酬。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日粮中添加0. 05% 、0. 08% 的微生物制剂对干物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钙的表观代谢率无显著影响( P > 0. 05) ,这可能与文昌鸡是生长相对较慢的地方鸡品种有关,文昌鸡对日粮营养水平要求不高,机体反应不敏感。研究表明,在21 日龄黄羽肉鸡日粮中添加微生物制剂能显著提高其体重和平均日增重,有提高饲料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的趋势[6]。此外,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效果与菌群构成有关,不同的微生物制剂菌群合成不同的消化酶。微生物制剂作用效果与投喂时间长短有关,研究发现,芽孢杆菌对肉仔鸡增重的影响随日龄的增加而逐渐明显[7]。本研究试验期只有10 d,可能是造成干物质、粗脂肪、钙的表观代谢率虽逐渐提高,但差异不显著( P > 0. 05) 的主要原因。另外,微生物制剂在生产上的利用效果与动物健康状况、生理阶段、饲养管理水平等因素也有关。

4. 2 微生物制剂对文昌鸡血液理化指标的影响

日粮中添加微生物制剂能够提高畜禽血清中钙、无机磷和尿酸水平。本试验中,试验组血清中尿酸、钙、磷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可能与微生物制剂在文昌鸡肠道的代谢有关,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能够产生酸性物质,造成肠道的酸化环境,抑制有益菌群的生长和繁殖,并产生大量维生素D3,从而促进机体对日粮中钙、磷的吸收[8]。将微生物制剂和酸化剂配合添加到肉鸡日粮中能提高血液中钙、磷水平,增加胫骨中钙、磷含量[9]。血液中尿酸是蛋白质分解的代谢产物,蛋白质代谢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尿酸的合成[10]。本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微生物制剂能提高文昌鸡血清钙、磷含量和蛋白质的代谢水平,说明在日粮中添加微生物制剂可以促进文昌鸡对钙、磷的转化和吸收利用。

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反映动物机体蛋白质的吸收和代谢情况[4]。本试验中,血清白蛋白浓度降低,原因可能是日粮中添加了微生物制剂,其中部分有益菌促进了蛋白质的同化代谢[11],从而提高饲料粗蛋白的利用率。萨仁娜等[12]研究表明,在肉鸡日粮中添加微生物制剂虽能降低血清白蛋白浓度,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复合微生物制剂能产生一种生物活性物质———羟甲基戊二酸辅酶A还原酶,是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从而降低血清胆固醇含量[8]。研究表明,在肉鸡日粮中添加益生菌无论在试验前期( 1 ~ 22 d) ,还是后期( 22 ~ 42 d) ,都能降低血清中胆固醇的水平[13]。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文昌鸡日粮中添加微生物制剂能够降低血清中白蛋白和胆固醇含量,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代谢指标 篇7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

冠心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已跃居我国之首, 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患者的存活率与生活质量日益受到关注。而包括血糖异常在内的代谢紊乱是ACS重要的危险因素;临床诊疗中寻求既准确又简便、经济的代谢监测指标, 能够为合理调整ACS患者的治疗方案、改善长期预后提供科学依据。

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已被公认为是糖代谢紊乱中较优的指标, 而腰围、体质指数 (body mass index, BMI) 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密切相关亦被较多的学者接受;但哪项指标最有临床预后价值少见相关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上述各指标与ACS患者24个月心血管事件-不稳定型心绞痛加重、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再发或加重的发生率的关系, 比较其预测价值, 为ACS患者的临床诊疗及判断预后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心内科通过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ACS患者156例, 均符合2007年《中国心血管疾病诊疗指南》中ACS诊断标准。男82例, 女74例;年龄34~72岁, 平均 (47.5±9.7) 岁。其中合并高血压112例, 合并高脂血症88例, 有吸烟史75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47例 (30.13%) ,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65例 (41.67%) ,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4例 (28.20%) 。排除合并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于次日清晨空腹平稳呼吸时测身高、体质量、腰围 (带状软尺置于髂嵴上方3-4横指的位置) ;并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2ml, 使用我院检验科MQ-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采用交换色谱法测定。患者出院后通过门诊随诊和电话随访24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

1.3 分组标准

Hb A1c>6.5%为增高;BMI>24kg/m2为肥胖;参照WHO建议的亚洲人腰围预警标准, 认为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0cm为腹型肥胖[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 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随访24个月, 发生心血管事件32例 (20.51%) :不稳定型心绞痛加重11例 (7.05%) , 心肌梗死4例 (2.56%) , 心力衰竭再发或加重17例 (10.90%) ;共2例死亡 (1.28%) 。发生心血管事件分布情况为:Hb A1c正常组9例 (12.50%) , Hb A1c增高组23例 (27.38%) , 两组比较Hb A1c增高组事件发生率高于Hb A1c正常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腰围正常组11例 (17.19%) , 腰围增高组21例 (22, 83%) , 两组比较腰围增高组事件发生率高于腰围正常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BMI正常组15例 (20.00%) , BMI增高组17例 (20.99%) , 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研究发现约2/3的ACS患者有糖代谢紊乱, 如糖尿病、糖耐量异常, 且急性期和出院后1年内仍保持该比例;而有冠状动脉PCI介入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史或仅合并危险因素的人群有2/3的高血糖表现[2]。除“2/3现象”的陈述外, 许多研究亦肯定了代谢异常, 包括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是ACS的重要危险因素。

肥胖患者脂肪细胞对胰岛素欠敏感, 糖耐量异常的概率增加, 同时血中游离脂肪酸的释放增多, 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程度。BMI与腰围均是肥胖的评价指标;但脂肪在身体内的分布, 尤其是腹部脂肪堆积的程度, 与肥胖相关的疾病有更强的关系。因而与BMI相比, 腰围更广泛的用于腹型肥胖的诊断, 与心血管疾病间的关系更加密切[3]。本研究发现增高的腰围水平与ACS患者24个月较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关, 而BMI增高组与正常组的事件发生率却无统计学差异, 且腰围可作为24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指标;提示在临床实际工作中, 关注腰围比关注体质量更加有意义, 体质量或者BMI在参考范围内的、但腰围超标的患者亦为腹型肥胖, 亦需要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作为药物治疗与手术介入治疗的基础。

在多项糖代谢指标中, Hb A1c的优势已得到公认。Selvin等[4]对13项定群研究的Meta分析结果提示Hb A1c可作为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卒中及外周动脉疾病的独立预测危险因素;Defronzo等[5]的Meta分析亦证实较高的Hb A1c水平与较高的心血管病危险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ACS患者中增高的Hb A1c水平与24个月内较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关, 与既往文献结论一致;且Hb A1c作为预后指标的准确率高于腰围, 提示意义优于腰围, 更加肯定了达标的、稳定的Hb A1c控制对于ACS患者诊疗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Misra A, Madhavan M, Vikram NK, et al.Simple anthropometric measures identify fasting hyperinsulinemia and clustering of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Asian Indian adolescents[J].Metabol, 2006, 55 (12) :1569-1573.

[2] 张振荣, 张丽梅.急性冠脉综合征预后与血糖之间的关系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9) :62-63.

[3] Zhu S, Heym Sheld SB, Toyoshima H, et al.Race-ethnicity-specific waist circumference cutoffs for identifying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J].Am J Clin Nut, 2005, 81 (2) :409-415.

[4] Selvin E, Marinopoulos S, Berkenblit G, et al.Meta-analysis:Glycosylated hemoglobin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diabetes mellitus[J].Ann Intern Med, 2004, 141 (6) :421-431.

代谢指标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门诊及住院确诊为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68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男性18例, 女性16例, 平均年龄69.77±9.65岁。对照组男性15例, 女性19例, 平均年龄70.25±9.28岁。

1.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3]。

主症:全身骨痛或腰背部酸软疼痛, 下肢痿软无力, 不能持重, 易抽筋, 多汗。

次症:腰膝酸软, 头晕耳鸣, 发脱齿摇, 视物昏花, 舌淡苔白, 脉沉细无力。

1.3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4]。

临床症状:疼痛, 脊柱变形, 骨折。

骨密度标准: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 (DXA) 。

T值≥-1.0:正常。

-2.5

T值≤-2.5:骨质疏松。

1.4 纳入标准

(1) 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 (2) 60岁≤年龄≤80岁; (3) 签署知情同意书。

1.5 排除标准

(1) 患有影响骨代谢疾病:糖尿病、生长激素缺乏、甲状腺或甲状旁腺功能异常、Cushing综合征等内分泌代谢类疾病, 慢性肝肾及胃肠疾病, 风湿及骨关节病、血液病、骨肿瘤或肿瘤骨转移者; (2) 半年内有腰椎或髋骨等骨折病史者; (3) 半年内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4) 有严重造血系统疾病或心、脑、肾等重要器官衰竭、精神疾病或老年痴呆者; (5) 过敏体质或对本研究中药物成分过敏者。

1.6 研究方法

治疗组患者给予阳和汤 (由熟地、鹿角胶、肉桂、补骨脂、菟丝子、牛膝、炮姜炭、续断、麻黄、白芥子、巴戟天等组成) 水煎150 m L, 2次/d, 早晚分服;对照组患者给予钙尔奇D片600 mg, 1次/d, 睡前温水送服。疗程为12周。

1.7 观测指标

1.7.1 骨密度测定

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 (DEXA, Lunar Prodigy, 美国GE公司) 进行腰椎 (L1~4) 和左侧股骨颈骨密度检查, 以g/cm2表示。

1.7.2 血清骨代谢指标的测定

清晨采集禁食12 h后空腹肘静脉血3 m L, 37℃水浴30 min后, 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清, -20℃冰箱密封保存, 统一检测治疗前、后TRACP、BALP、BGP、CT水平。指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及酶标免疫法, 仪器为美国贝克曼公司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美国Thermo公司酶标免疫分析仪。

1.8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BMD比较

结果示治疗组治疗后BMD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t=2.34, *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t=2.30, #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比较

结果示治疗组治疗后TRACP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组治疗后BALP、BGP、CT较治疗前显著提高 (P<0.01) ;治疗组治疗后BALP、BGP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治疗组治疗后CT较对照组提高 (P<0.05) , 见表2。

注:四项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t=2.26, *P<0.05;t=2.48, 2.57, 2.42, 均**P<0.01。四项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t=2.20, #P<0.05;t=2.44, 2.53, 均##P<0.01;t=2.30, #P<0.05。

2.3 骨代谢指标与BMD相关性分析

结果示骨代谢指标与BMD具有相关性, 其中TRACP与BMD呈负相关, 而BALP、BGP、CT与BMD呈正相关。见表3。

3 讨论

目前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是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 但对于临床疗效的评估还需结合相关血清学指标。国内外生化技术检测的骨代谢指标分为骨代谢调节激素、细胞及体液因子、骨吸收和骨形成标志物[5], 该研究采用的骨代谢指标中CT属于钙磷代谢调节指标, TRACP为骨吸收标志物, BALP、BGP为骨形成标志物。本研究温经助阳法可能通过对上述骨代谢指标的影响发挥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的作用, 从而达到增加骨密度的疗效。

骨质疏松症属中医学“骨痿”范畴。《素问·痿论篇》云:“肾气热, 则腰脊不举, 骨枯而髓减, 发为骨痿。”肾主骨藏精, 精生髓, 髓藏于骨中, 滋养骨骼。老年人肾精渐衰, 精血枯竭, 骨髓化源不足, 骨骼失养, 发为“骨痿”。肾阳衰微, 温煦失司, 脉凝气滞, 血行不畅, 不通则痛[6]。因而“温补肾阳、填精养血”为治疗骨痿的基本治则, 该研究采用温经助阳法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取得满意疗效。方中熟地为君, 填精益髓、滋阴养血;鹿角胶、肉桂为臣, 补肾阳, 生精血。君臣相配, 阴阳双补, 气血同调。麻黄、白芥子为佐药, 祛痰通经, 宣通阳气, 与肉桂为伍, 宣达内外, 与鹿角胶、熟地合用, 补而不滞。甘草为使, 调和诸药。综览全方, 温阳补血同用, 滋补辛散并行, 扶正祛邪兼顾, 标本同治, 共奏温经助阳、补血通滞之功[7]。

该研究显示, 治疗组治疗后TRACP为 (1.33±0.98) μg/L, 较该组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显著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阳和汤可能通过降低TRACP水平而抑制骨吸收。治疗组治疗后BALP、BGP、CT分别为 (22.38±5.96) pg/ml、 (18.87±6.14) pg/m L、 (5.06±1.17) pg/m L, 较该组治疗前均显著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治疗组治疗后BALP、BGP较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治疗组治疗后CT为 (5.06±1.17) pg/m L, 较对照组治疗后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以上均提示阳和汤可能通过提高BALP、BGP、CT水平而促进骨形成。该研究中骨代谢指标与BMD相关性分析显示, TRACP与BMD呈负相关, BALP、BGP、CT与BMD呈正相关, 验证了阳和汤通过下调TRACP水平抑制骨吸收及上调BALP、BGP、CT水平促进骨形成的同时, 起到提升骨密度的作用, 与上述前两项结果相符合。

根据现代药理学, 佟海英、胡素敏、周鹏等[8]研究结果显示由补骨脂、牛膝、续断、熟地、菟丝子等组成的中药复方能显著增高大鼠血清BGP, 降低TRACP;单位体积骨小梁、骨小梁评价宽度、骨小梁节点数显著增加, 提高成骨作用;改善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骨结构, 明显增加骨生物力学强度、增强矿化功能等。而该研究中温经助阳法的阳和汤正是集上述多种单味中药而成, 经过临床验证, 取得满意疗效,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叶竹, 刘坚, 王应力, 等.补肾壮骨冲剂对老年男性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指标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2, 18 (10) :887-891.

[2]Liu Zhonghou.The diagnosis of osteoporosis[M].Hong Kong:Chinese modern literature and Art Publishing House, 2011:452-465, 520-523.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试行) [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68-73, 233-237.

[4]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 (2011年) [S].北京: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1, 4 (1) :2-17.

[5]Zbou L-Zh, Xiang Q, Liu Zh-H.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biochemical of bone turnover in osterporosis[J].Chinese Journalof Osteoposis, 2004, 10:397-404.

[6]王健, 邵先舫, 刘志军, 等.自拟补骨汤治疗肾阳虚型骨质疏松症15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 2011, 1 (72) :47-48.

[7]项颗, 孙莉, 马琳.温经助阳法治疗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 2013, 19 (27) :150-151.

代谢指标 篇9

关键词: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骨代谢指标,尿微白蛋白

骨质疏松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症越来越被认可, 而老年女性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多发, 尤其在出现糖尿病肾病时更易诱发骨骼代谢改变[1]。本文对78例绝经后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骨代谢指标的分析, 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4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7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 停经5年以上, 糖尿病诊断标准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糖尿病标准。年龄57~81 (平均72.68) 岁;病程1个月~28年, 平均12.35年。排除重度吸烟、饮酒、喜咖啡者;肝肾功能异常、癌症、风湿性关节炎、长期卧床者;其他继发性骨质疏松 (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Cushing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血液病、结缔组织病、肝脏肾脏疾病等) , 无糖尿病高渗状态、糖尿病酮症及其他急性并发症, 近3个月内未使用激素类药物、二磷酸盐、维生素D、钙剂等影响骨代谢药物, 无肢体活动障碍等患者。

1.2 方法

1.2.1 骨密度测定:

测定骨密度 (BMD) 使用双能X线BMD仪测定腰椎、股骨颈的BMD, 取两组数据的平均值, 根据国际上通用的2003年WHO骨质疏松诊断标准[1], 以低于峰值骨量的BMD 2.5标准差以上为骨质疏松组。依据美国糖尿病协会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ADA) 推荐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 (ACR) 。排除标准: (1) 除DN外的其他慢性肝功能损伤。 (3) 泌尿系统感染。 (4) 恶性肿瘤。 (5) 近期患有急性疾病。 (6) 近6个月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7) 其他内分泌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

1.2.2 采集指标:

所有对象禁食12h后, 于次日清晨无应激情况下采取空腹静脉血, BGP、25-羟维生素D3、β-CTX的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 HbA1c的检测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TG、TC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日本东芝公司) 进行检测。余观察生化指标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 试剂盒由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提供, 检测仪器用该公司生产的ACCESS化学发光仪。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 连续型变量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方差齐的两独立样本组间比较釆用t检验, 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关分析, 以P=0.05为检验水准。

2 结果

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发生率高达69.2%, 普遍存在25-羟维生素D3减少或缺乏, 见表1。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BGP、25-羟维生素D3随着尿蛋白升高而降低 (相关性分别为r=-0.545, r=-0.467, P<0.05) , 见表2。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β-CTX水平随着尿蛋白升高而升高, 呈明显相关性 (r=0.640, P<0.01) , 见表2。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与FBG、HbA1c、TC、TG无明显相关性 (P>0.05) 。

注:两组比较#P<0.01。

由表2可见, 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高, 随着尿蛋白升高, 25-羟维生素D3逐渐减少, 成骨减少, 破骨增加。骨质疏松作为糖尿病并发症, 尤其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高的人群筛查骨代谢指标, 可作为抗骨质疏松治疗疗效评估评价指标。

注:相关系数*P<0.05, #P<0.01。

3 讨论

糖尿病是患者全身的代谢紊乱而引起的, 身体代谢异常不只是糖、脂、蛋白质等营养物质, 而且也会导致骨矿和水盐电解质的代谢异常。本文中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高达69.2%;普遍存在25-羟维生素D3减少或缺乏;患者骨钙素 (BGP) 随着尿蛋白升高而降低;Ⅰ型胶原交联羧基端肽 (β-CTX) 水平随着尿蛋白升高而升高。由此可见患糖尿病可导致身体里的钙、镁、磷等大量丢失及骨量减少, 加之胰岛素缺乏, 蛋白质合成代谢障碍, 骨基质合成减少, 最终导致骨密度下降, 导致25-羟维生素D3减少。

骨钙素 (BGP) 的水平高低可直接反映成骨细胞的活性, 本文发现患者BGP随着尿蛋白升高而降低, 其骨钙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 这可能是由于长期的糖代谢紊乱时高血糖产生渗透性利尿使钙、磷等排泄增多而影响骨代谢所致。胰岛素长期缺乏, 除上述的糖、脂、蛋白质、骨矿和水盐电解质等代谢紊乱外, 还可能使成骨细胞特异性合成与释放BGP的功能受到抑制, 导致骨基质成熟与骨转换下降[2]。

糖尿病组血CTX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提示糖尿病患者骨吸收增加。胰岛素有促进骨细胞摄取氨基酸、刺激肠钙吸收、增强骨胶原合成的作用, 但糖尿病患者不同程度地存在胰岛素缺乏或敏感性下降, 在糖代谢长期严重紊乱的同时也会造成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亢进, 蛋白质代谢呈负平衡, 因而影响骨基质的形成, 促进骨的吸收, 尿CTX量增加。此结果与文献[3]报道一致。本文例数有限, 可能存在一定误差, 需大规模样本进一步验证。

参考文献

[1]曲冉, 周洋.老年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 (1) :243-245.

[2]玉山江, 哈丽达.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骨密度及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1, 7 (4) :27.

【代谢指标】推荐阅读:

生化代谢指标07-02

铁代谢指标08-29

代谢07-20

生长代谢05-31

有氧代谢05-31

代谢疾病06-11

代谢转化06-23

脂肪代谢06-27

代谢特点07-17

能量代谢09-01

上一篇:中西文化比较下一篇:政府间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