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流动激励四篇

2024-09-04

人才流动激励 篇1

其实,人才流动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历史上的第一次人才大流动。当时,各诸候国纷纷采取“人才治国”的战略,千方百计地搜罗人才,为己所用。到了三国时期,人才竞争更为激烈,人才流动也更为频繁。《三国演义》第29回,周瑜为拉鲁肃辅佐孙权,说过一句话:“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正是谋士和武将们的频繁跳槽,使那个时代具有了一种自由而宽广的特质。于是留下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佳话和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遗憾。

个人认为,三国时跳槽并不是一件令人难堪的事情。以号称“龙首”的名士华歆为例。华歆在荀彧死后接任尚书令,后来还带人逼宫把汉献帝从帝位上拉下来,可谓是个厉害角色,但他更是识时务的俊杰,先后投靠袁术、孙策、曹操。虽然频繁跳槽,但他并非反复无常,他只是在寻找能发挥最大能量的地方。而这也正是人才流动的真谛。人才投奔你,并不仅仅是要你客气的态度、优渥的待遇,而是要找一个施展抱负的平台,要实现人才价值的最大化。毋庸置疑,人才流动是从战略全局上充分利用人才、从战略未来上更好培养人才的重要措施,具有巨大的心理功能和社会效应。

从社会的角度分析,人才流动有利于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人才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存在一个配置问题,也就是配置的效益问题。只有根据市场、生产等,在供求总量、空间分布、结构层次等方面进行调配,实现优化,才能发挥人才的作用,提高人才的使用率,实现人力资本效益最大化。因此,人才流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单位的角度分析,人才流动或者说人才交流,即竞争上岗和岗位交流,一方面是选拔人才的一种有效方式,有助于单位对现有人才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励人才,在单位内部形成竞争向上的良好风气。人才岗位固定化是单位内部人才使用效率低的重要原因。一岗定终身使一些人才不能发挥自己的兴趣、特长,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保持一定的内部人才流动性,使岗位必须通过竞争获得,并且要不断进取、努力奋斗才不会被淘汰。在这种压力下,人才的能力提高很快,潜力得以挖掘,单位内部易形成进取、创新、向上的良好风气。所以,单位内部的人才交流、岗位轮换非常重要。

人才流动激励 篇2

观点一:人才流动本身不一定是坏事。医疗卫生事业需要人才流动,人才流动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之一。医院里发生人才流动是常见的事情。中国医疗行业是一个“高门槛”行业,高等医学教育本身是精英教育,临床医生中俊才的培养更是精英中选精英。因此,人才的稀缺性,决定了临床骨干有选择医院,选择平台的余地。同样医院的平台也是有限的,集中为人才成长提供的特殊机会和帮助也是有限的。人才资源是整个医院的核心资源,人才流动会引发临床学术资源的流动,如果对人才的流动加以适当的引导和管理,会给人才创新提供舞台,给后起之秀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继而引起相关资源发挥正向作用,产生积极的效应。案例的出现,从广义上说是不一定是坏事,从狭义上说对医院却是一次“地震”。

观点二:人才非正常流动是可以避免的。人才流动涉及的原因很多很复杂,会涉及岗位安排、助手配备;平台大小、设备添置;团队结构、人际关系;职称评定、经费到位;家属安置、小孩读书;奖励机制、待遇高低;目标任务、聘期长短;地理气候、风俗习惯如果分成正常与非正常两类,也许大家更容易理解。如果走人是因为遗传的因素,人才性格的原因,人才流动无可厚非。如果,人才追求更大的价值,抓住机遇搭建更高的平台也是情有可原。然而,案例的主人公没有明显的利益追求,没有明显的平台搭建。加上于院长“事前毫不知情”,说明案例的骨干集体跳槽是一起人才的非正常流动。在人才单位所有的情况下,即使鼓励人才流动也应该有计划进行。作为正常人才流动,应该有计划进行,才不至于影响医院的正常工作。这次骨干集体跳槽如果发生在聘期完成以后,就不会引发“地震”。如果刚刚通过公开选拔上岗的副院长就提出调离申请,继而引发骨干集体跳槽,结果当然会对原来的医院正常的事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求医病人的诊疗计划被打乱,临床学科建设规划会中断,科室日常工作也许会瘫痪。所以,人才的非正常流动需要加以监控,避免不必要的“地震”。

人才流动很正常 高管流动须谨慎 篇3

以北汽为例,今年前5个月,北汽集团及下属五大板块,总监以上高层管理人员“流入”74位,“流出”仅13人,在“流出”的13人中,有10人属于集团内部“流动”,也就是说,北汽“净流出”人员仅有3人。对北汽大量引进人才的举动,包括组团赴欧洲一次性招聘了几十名专门人才,媒体却少有关注,仅仅对流出的3人大肆炒作,感觉这对企业形象和品牌是一种伤害。

我们以为,媒体这种看似“变态”的关注,其实是媒体的本性使然也,企业不必有过多想法。新闻界流传下来一句“名言”:“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同样道理,飞机天天安全飞行没人关注,偶然掉下来一架,就会全世界传播。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无论是官场还是职场,都是“能上不能下”。尽管对这种“腐朽”观念,大家口诛笔伐了几十年,可事到临头,无论当事人还是旁观者,照旧还是拿它做评判尺度。

以此观之,由上汽“流出”的三位:孙晓东、黄华琼、张宇光,原在上汽的职务并非关键岗位,到新东家后,职位都有明显的提升,所以大家就觉得“很正常”。但是,“3年合同期满”的北汽原总经理汪大总,改任分管单项的专务总经理,尽管这是在“极力挽留”后,按照他“本人愿望”安排的,但总归职务是降了,在媒体看来就有了炒作价值。

同样,由南汽引进的张欣,在北汽股份任排名靠前的副总经理,主管自主品牌乘用车,在旁观者看来是颇受重用。但不料在新车将推而未推出之时,合同尚未到期,他却选择了离开,自然也有“新闻价值”。还有李烘炉,虽然本人十分优秀,在北京现代工作的业绩十分突出,也还算“年富力强”,但毕竟是先退休后东山再起,当然不能不吸引媒体眼球了。

以我对张欣的有限了解,觉得他的离开,并非是一个好的选择,尽管可能新的职务更好听,权力会更大,收入会更多,但以他在南汽阶段给我的印象,是位不仅有才华,而且很有抱负,想干一番事业,不是个只为收入活的人。上南合作,使他失去了大展宏图的平台,就他个人而言,是一种遗憾。来到北汽,应当如鱼得水,但他却选择了离开。

在我看来,十年以前,甚至3年以前,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空间很大,且增速很高,加之真正大的、有实力的企业还没有形成,因此大小好赖企业都能很好地活着。但现在的情况不同了,经过连续两年400万辆的增长,中国汽车保有量具备了很大的基数,社会各项资源对汽车保有的承受能力受到了严重挑战,特别是一些特大城市,几乎到了极限,过去那种发展速度一去不复返了。此外,很多企业已经很具规模,仅百万辆级规模企业就有了3家,其他六七十万辆级的更多,市场已经不给一个白手起家的企业做强做大的机会了。

再说,放眼国内,特别是自主品牌,有北汽这样好的资源与人文环境的企业,屈指可数。我不信一个偏安于西南一隅,名不见经传的企业,能有比北汽更多更优质的资源?长安尚且要到北京寻求发展机会,仅凭一个张欣,能把它发展得比北汽更好?放弃北汽这个平台,仅就做事业而言,实在是个损失,我为张欣遗憾。

由此想说说人才流动问题。

改革开放前,我们这一代人以上,工作都是“组织分配”,而且是“一次定终生”,个人没有任何选择自由,一个档案和户口就足以把你卡死了。有顺口溜云:“共产党员是块砖,东南西北任党搬”,其实何止是共产党员,所有人都是如此。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还发生过多起人才流动引起的纠纷,有人还为此坐牢和承担巨额赔偿金。今天大家能享受到择业的自由,的确是“来之不易”。

话说回来,企业高管层,对于这种自由流动要持慎重态度,因为他们的一举一动,必然会对企业带来震动。至少在萌发了离职的念头后,很多准备要做的工作会因此而搁置,还会影响到上下级两个方向其他人的工作,有可能伤害到曾经效力过的企业。

看看这些年,所有车企都在不遗余力地招揽“海归”,但是点兵点将看看,引进的“海归”,除了赵福全在吉利外,有多少人在一个企业干满了3年?他们流来流去,不仅自己很难事业有成,对企业也是有伤害的。

人才流动激励 篇4

【口播】近年来,宣城市高度重视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开展“安家、服务、回归”三大活动,激励3000多名流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正文】眼下正是家禽疫病防治的关键时期,泾县琴溪镇三力养鸡合作社的社长舒守国很忙碌,他常常要走村串户,指导周边合作社的养鸡户进行的疫病防治。舒守国是琴溪镇的老党员,2006年,在外进行艰苦创业的的他,带着积攒下来的资金,回到家乡建起养鸡场,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业。尝到了甜头的舒守国没有忘记带动更多的村民共同致富,他创办了三力养鸡合作社并成立了三力禽业公司,以“公司+合作社+养殖户”为形式,以统一提供苗鸡、统一回收、统一防疫为手段示范带动养殖户脱贫致富,2011年,社员肉禽养殖销售总额达到了2500万,社员户纯收入在4万元以上,解决贫困闲散劳动力200多人就业。【正文】为了让合作社能够长久持续的发展下去,在上级党组织的关心支持下,今年,三力禽业党支部正式成立了,舒守国成为了党支部书记,一批流动党员在他的带领下成为了企业发展的主心骨和中坚力量。

【采访:流动党员 舒守国 作为一名流动党员,我将进一步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向广大养殖户提供更多的技术服务和市场保证,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增效,走向富裕。】

【正文】同样在泾县汀溪乡绿环兰香的茶叶基地里,社长李四清正在茶园里和茶叶采摘工一起检查当天采下来的鲜叶。同样是在2006年,在上海开了10年理发店的李四清回到了家乡泾县汀溪乡,在一片荒废的茶园里打造出了十大名茶之一的绿环兰香品牌,作为一名流动党员,此时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带动周边的农户一起增收致富,注册资金680万创办了泾县绿环兰香茶叶茶叶专业合作社,以茶叶合作社为平台,茶叶的产量、产值年年刷新,成员已由初期的23户发展到现在的1420户,2011年农户茶叶纯收入达到2500多万元。

【正文】舒守国和李四清只是宣城市3000多名流动党员中的一个缩影,现在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流动的党员这种处处主动作为,事事争先创优的正是近年来,宣城市高度重视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开展“安家、服务、回归”三大活动的成果,开展实施“安家工程”,确保流动党员“人人有家”,详细了解和掌握流动党员分布、数量变化、流向以及就业创业、生活困难、思想动态等情况,对每一名流动党员都能知去向、知思想、知现状。建立流动党员信息库和管理台账,明确专人负责信息库的更新和维护,构建了市、县、乡、村四级流动党员动态管理网络。采取“依托式”、“联合式”、“区域式”、“分置式”等多种方式,在苏浙沪等地设置驻外流动党组织132个,优化了流动党员党组织设置。实行流动党员登记和回乡情况季报制度,提高了流动党员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实施“服务工程”,做到流动党员“事事安心”。注重将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一名流动党员发给一本《流动党员活动证》,每一名村(社区)党组织委员至少联系一名流动党员,每一名联系委员每个季度对流动党员家属进行一次家访,节日期间每个联系委员以党组织名义寄去一封慰问信或通一次电话,每年底所在党组织组织全体党员对流动党员进行一次民主评议,与流动党员建立经常性联系。去年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共走访慰问流动党员1211人,为流动党员家庭办实事好事2103件。通过手机短信、论坛讨论等方式,定期为流动党员发布用工信息,向农民工党员介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扎实推进组织就业“阳光工程”和“创业扶持工程”,开展“再就业百日帮扶”、“春风行动”等活动,为流动党员就业创业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创办“凤还巢”农民工创业园,明确了具体扶持政策和优惠条件,宣城市11个农民工创业园已吸收300多位外出流动党员回乡创业,带动解决了近1万名农民工的就业问题。

实施“回归工程”,促进流动党员“处处争先”。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双向带动”作用引导流动党员为家乡经济发展建言献策,回乡创业,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去年以来,宣城市由流动党员引进的项目超过160个,资金达2.5亿元,组织带动近8万人到苏浙沪等地务工经商。

上一篇:当前我国行政管理特色下一篇:目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