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产出十篇

2024-09-13

工作产出 篇1

1.组织支持感概念的产生

Eisenberger发现在以往探讨组织- 员工之间关系的研究中, 组织承诺及社会交换理论只是单方面的关注员工是否对组织产生承诺, 而没有考虑如何让员工对组织产生承诺。就如何实现组织与员工之间承诺的双向性问题, Eisenherger在“互惠规范 (norm of reciproeity) ”与“社会交换理论 (exchange theory) ”的研究背景下提出了组织支持感, 也称之为感知组织支持, 他把组织支持感定义为员工所感受到的, 组织针对自己在工作过程中所做的努力的重视程度以及组织所提供的工作场所和工作条件让员工产生幸福感的程度。

2.组织支持感的相关变量

(1) 组织支持感的前因变量

在研究组织支持感前因变量方面, 我们主要对组织公平、领导支持、组织奖赏和良好的工作条件进行简要阐述。组织公平, 在影响组织支持感的诸多因素当中, 组织公平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这里所说的公平我们一般是指组织程序上的公平, 程序公平体现在资源分配方面, 比如升职、加薪等活动方面要充分考虑在员工之间公平分配。领导的支持 (perceived supervision support) , 在组织的日常管理过程当中, 与员工直接进行接触的是上级领导, 员工把上级领导视为组织的代理人, 组织也是通过该代理人对员工行使管理的权利, 上级领导有责任对下属的表现进行绩效考评并把考评结果作为将来奖惩的依据, 因此, 员工会把上级领导对于他们的评价看作是组织支持的信号, 影响POS的产生。组织的奖赏及良好的工作条件, 员工在工作过程当中, 报酬、晋升、自主性等因素与组织支持感的获得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组织对员工贡献的认可主要是通对员工的晋升和奖赏得以体现的, 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得到晋升或奖赏可以显著地增强员工的组织支持感。

(2) 组织支持感的结果变量

有关组织支持感的结果变量有很多, 本文主要从组织承诺、离职行为、员工建言行为这几个要素进行分析。组织承诺, Armeli (1998) 以及Shore和Tetrick (1991) 指出组织承诺是组织支持感的结果变量, 并且前者对后者有很大的影响。离职行为, 组织支持感对离职行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得到体现的, 组织支持感会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从而使得员工更愿意保持自己的现有工作和有更少的离职倾向。员工建言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当中,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员工建言行为属于角色外行为当中的一种。段锦云 (2011) 等人研究指出, 组织支持感从态度准备、行为参照以及情感动力三个方面出发对员工的进谏行为产生影响。

(二) 工作产出

1.工作产出的定义概述

工作产出 (work outcomes) , 也被称为员工产出 (employee outcomes) , 是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输出的结果。对于工作产出的研究, 以往学者所研究的指标主要包括组织公民行为、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离职率等, 本文从组织承诺、主管承诺、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四个指标进行研究。

2.工作产出的研究现状

对于工作产出的研究, 近年来备受学者们的关注, 工作产出作为一种结果变量, 主要用来衡量员工对组织的态度与行为的反应, 研究文献主要从影响员工工作产出的前因变量着手, 主要从组织层面、领导层面与个人层面对工作产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1) 组织层面

现有文献中, 一些学者对于组织学习与工作产出等变量之间的关系做了研究, 这里主要对工作产出的三个维度进行了分析, 即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研究结果表明, 组织学习显著的影响了工作产出各变量, 同时组织承诺与工作满意度在组织学习与工作绩效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

(2) 领导层面

国外一些学者从领导层面的因素主要对于不同的领导风格对工作产出的影响做了研究, 其中主要以变革型领导的研究为主。国内学者周明建等人在社会交换理论的背景下研究了组织、主管支持与工作产出之间的关系, 并以情感承诺作为中介作用。

(3) 个人层面

现有研究中, 国外一些学者从心理所有权的各个维度出发, 对于工作产出的影响做了研究, 另一些学者研究了大五人格与工作产出之间的关系。国内学者邓懿萱等研究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不安全感、组织信任与工作产出的关系, 研究结果证实组织信任对员工工作绩效、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影响, 同时在工作不安全感和工作绩效、组织公民行为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三) 组织支持感与工作产出相关研究

以往研究中, 只是研究组织支持感与工作产出的某一个变量的关系, 而没有把工作产出的四个变量放在一起进行系统的研究。杜洪儒等人 (2006) 以组织信任为中介变量研究了组织支持感与员工的工作态度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支持感与员工组织承诺显著正相关, 与员工离职意愿显著负相关。组织重视并认同员工的贡献、关心员工个人及家庭的福利、给员工提供好的工作条件和培训机会等, 这些能鼓舞和激励员工, 使其产生对组织的责任感, 从而有更高的组织承诺和更低的留职意愿。谭小宏等人 (2007) 研究了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满意度、离职意向的关系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满意度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另有一些学者研究了组织支持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研究发现, 组织支持感与工作绩效各维度均存在正向相关的关系。基于此, 本文对组织支持感与工作产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二、研究设计

根据互惠原则, 组织支持感会使员工产生一种关心组织利益的义务感、归属感以及情感需求的满足, 从而增加员工对组织的感情承诺。主管被员工认为是组织的代言人, 主管支持将定义为员工感受到自己的主管珍视自己的贡献和关心自己福利的程度, 用来表示员工感受到的主管对自己的承诺。因此, 本文认为组织支持感与主管承诺存在相关性。按照社会交换理论, 组织支持感会让员工产生支持组织目标的责任感, 因此, 高的组织支持感导致高的工作满意度。Eisenberger等 (2001) 人认为, 组织支持感会让员工产生自己是组织重要一员的自我身份认同, 因而对员工工作绩效提高有很大帮助。基于此, 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组织支持感对工作产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1:组织支持感对组织承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2:组织支持感对主管承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3:组织支持感对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4:组织支持感对工作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工作产出主要从组织承诺、主管承诺、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这四个角度进行测量。以下针对不同的维度进行量表的选取。组织承诺, 对组织承诺的测量上, 采用了Chen and Francesco所开发的六题项的情感承诺量表。该量表曾被其他学者应用于新加坡、中国等文化环境, 被证明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主管承诺 (主管忠诚) , 采用了Farh, Tsui, Xin, and Cheng研究中的量表, 该量表选自于Podsakoff, Mac Kenzie, Moorman, and Fetter开发的六题项量表, 在这六个题项中选取了载荷度最高的四个题项, 这四个题项在以往研究中被证明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关于工作满意度的测量, 采用了Kanika T. Bhal在研究中所采用的量表, 在该量表中, 选取了工作满意度量表中相关度最高的三个题项, 该量表在多次研究中被证明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关于工作绩效的测量问卷已经有很多种, 本文我们即将采用的是我国台湾学者樊景立和郑伯埙在中国背景下所设计的问卷, 该问卷共含有六个选项。

三、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 数据来源

本次调查针对不同行业, 不同层次的企业员工, 实行匿名调查, 在问卷星上发布调查问卷并且发送链接给已经工作的同学及朋友, 同时也给周日在学校上继续教育的学生发放问卷。在所发放的300 份问卷中, 回收255 份, 剔除无效问卷24 份, 最后保留有效问卷231 份, 有效回收率77%。其中男生112 人、女生119 人, 分别占48.5%、51.5%, 保证了性别的平衡。从年龄来看, 20-25 岁的142 人, 26-35岁占68 人, 36-40 岁占21 人, 分别占总样本的比例分别是61.5%、29.4%、9.1%。从企业性质来看。国企的有77 人, 民营企业有82 人, 外资企业有19 人, 其他的有53 人, 分别占总样本的比例分别是33.3%、35.5%、8.2%、22.9%。从文化程度来看, 专科以下的有11 人, 大专85 人, 本科135 人, 分别占的比例为4.8%、36.8%、58.4%。从工作年限看, 1 年以内的11 人, 1-3 年的183 人, 3-5 年的37 人, 占的比例分别为4.8%、79.2%、16.1%。从当前所在的岗位来看, 一般工作人员188 人, 基层管理者36 人, 中层管理者7 人, 高层管理者34 人, 分别占的比例为79.1%、15.6%、5.3%。

(二) 数据分析

1.组织支持感与工作产出各维度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是用来探索理论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的研究手段。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获取变量之间的统计关系, 从而分析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的程度。相关性分析仅能发现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 而不能明确在相互影响的关系中具体的因果逻辑。此外, 相关分析不能剔除可能影响变量之间关系的干扰, 因此, 不能用来验证研究假设, 而只能作为检验假设的前提参考, 需要运用回归分析来进行验证各个研究假设。由表1 可看出, 组织支持感与工作产出各维度均存在相关性。

2.组织支持感与工作产出各维度回归分析

员工建言对工作产出各维度的影响通过回归分析进行检验, 结果见表2。由表可知, 组织支持感可以解释组织承诺20.7%的差异, 并且F值在0.01的水平下显著。同时, 对回归方程的显著性进行检验, 得到Sig.值均小于0.01, 又回归系数β均大于0, 因此, 组织支持感对组织承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即假设H1成立。同理可知, 组织支持感对主管承诺、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三个维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即假设H2、H3、H4成立。

四、研究结论

由以上分析可知, 组织支持感对工作产出有正向相关关系。组织支持感被定义为员工对组织如何看待他们的贡献并关心他们的利益的一种总体知觉和信念。组织对员工所做的贡献越被组织认同和重视, 员工所感知被重视的程度也就越高, 即组织支持感知的程度越高。因此, 在组织的运行中, 组织要对员工在工作中的成果给予一定的肯定, 并对员工的生活给予一定的关心和帮助, 针对和员工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给予一定的重视, 只有这样, 才能使得员工的工作产出得到提高, 进而保持组织健康高效的运行。

参考文献

[2]凌文辁, 杨海军, 方俐洛.企业员工的组织支持感[J].心理学报, 2006, 38 (2) :281-28.

[3]杨海军.企业员工组织支持感探讨[D].广州:暨南大学, 2003.

[4]田喜洲, 谢晋宇.组织支持感对员工工作行为的影响:心理资本中介作用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 2010, 13 (1) :23-29.

[5]谭小宏, 秦启文, 潘孝富.企业员工组织支持感与工作满意度、离职意向的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 2007 (2) :441-443.

工作产出 篇2

1 CSCD、SCI、EI、ISTP论文产出分析

1.1 论文时间分布

1997-2006年间,新疆CSCD、SCI、EI、ISTP发文量均呈稳定增长态势。SCI论文反映基础科学研究方面的状况,地位和影响力高于EI和ISTP。就论文数而言,新疆SCI论文数和增长率高于EI和ISTP,是新疆科技能力提升的基础。CSCD论文数量最多,增幅最大,说明国内核心科技论文产出的增幅大于国际权威科技文献系统收录的论文。

1.2 论文个人产出情况

1997-2006年新疆个人作者科技论文产出的高产作者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系统中。SCI、EI、ISTP论文高产作者中,高校分别占73%、69%和60%,高于科研系统。在CSCD论文的发文和被引前50位中,科研系统分别占52%和68%,高于高校所占比例。EI论文高产作者均出自于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和医疗系统未见一人。CSCD论文发文和被引用前50位作者中,高校和科研系统分别占总数的90%和88%以上。ISTP和SCI论文发文高产作者中,高校和科研系统也分别占到96%和73%。

就个人学术论文产出力来看,新疆高校和科研机构人员远远高于企事业单位和医疗系统,高校个人作者整体科技论文产出量高于科研机构。高校系统中,新疆大学首屈一指,在SCI、EI、ISTP论文个人发文量统计中均居全疆第一。科研机构中,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在CSCD论文发文量及其被引用频次个人作者前50位统计中位居全疆第一;该研究所在SCI、ISTP个人作者发文量统计中均位居全疆第二,EI论文位居全疆第三。

1.3 论文机构产出情况

按1997-2006年新疆CSCD、SCI、EI论文发文量前20位机构、ISTP发文量前9位机构发文量大小排序,统计分析如下:

从新疆科技论文产出机构分布来看,科技论文高产机构依然主要集中于高校和科研系统,且高校整体论文产出量高于科研机构。其中国际会议论文多产机构仅分布在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事业及其他机构未见一家。高校系统中新疆大学位于CSCD、SCI、EI和ISTP论文高产机构榜首,CSCD论文被引用居第二。科研机构中,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居CSCD论文被引频次第一。此外,该机构CSCD、SCI、ISTP论文发文排名全疆第二,EI列第三。该机构在新疆科研系统中,论文产出列第一。企业科技论文产出机构多为中央驻疆石油企业;事业及医疗机构科技论文产出所占比例很小。从地区分布来看,论文作者和机构绝大多数集中在乌鲁木齐。

1.4 论文学科分布

(1)CSCD。按各学科所占比重统计分别为医药卫生、农林科学、工程技术、地球科学、生物学、化学化工、管理科学、环境科学、物理、数学。

(2)SCI。按学科发文量大小排序依次为化学、生物、医药卫生、地球科学、物理、工程技术、数学与力学、科学综合、自动化与计算机和食品科技。

(3)EI。按发文量大小排序依次为化学化工、物理、工程技术、数学、地学、生态学、农业、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

(4)ISTP。按发文量大小排序依次为地球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工业技术、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医药卫生、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数学与力学、交通运输。

从新疆科技论文学科分布可以看出,科技论文相对集中的学科主要是:化学化工、医药卫生、农业、生物学和地球科学,但尚未形成特别突出的优势学科,也未形成与新疆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特色相一致的优势学科。基础科学,如数学、力学、物理学、天文学以及自动化与计算机等处于弱势。

1.5 论文合作情况

(1)SCI。主要合作对象为国内机构,合作论文达到1497篇,占总量的97.4%,国际合作论文数占总数的2.6%。国际合作主要国家按数量大小依次为: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法国、英国、土耳其、德国、加拿大和意大利等国。

(2)EI。主要合作伙伴仍在国内,合作论文达837篇,占总量的96.7%。与国外作者合作很少,国际合作论文仅有3篇,占论文总数的3.3%。合作国家分别是:瑞士、土耳其和也门各1篇。

(3)ISTP:新疆共与20个国家(地区)完成65篇国际合作论文,日本是与新疆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产生ISTP论文最多的国家,其次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法国和德国等。

以上可以看出,新疆科技论文国际合作程度相对较低,主要合作国家为日本及欧美发达国家。

1.6 论文与西北其它省(区)对比情况

新疆CSCD、SCI、EI论文发文量在西北五省均居第三,低于陕西和甘肃省,高于青海和宁夏,只有ISTP论文排在西北五省第二,仅次于陕西省,略高于甘肃省。

2 科技专利产出分析

2.1 专利时间分布

1997-2006年新疆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以及被德温特世界专利创新索引(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以下均简称DII)收录数各项指标均呈不同程度增长。

注:数据取自新疆统计年鉴、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

2.2 职务专利授权机构分布

注:发明专利授权多产机构统计,以获得发明专利授权6件以上者计算,共计13家。实用新型专利多产机构统计,以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1件以上者计算,共计17家。DII专利多产机构以获得DII专利4件以上者统计,共计15家。

1997-2006年新疆各类职务专利中,企业专利产出数量最多,机构数和专利数均列第一。其次分别是科研单位和高校。发明专利中,科研单位平均专利授权数最高,高校次之,企业和其它机构再次之。科研机构在新疆DII专利多产机构中仅占3家,但其被DII收录的专利数量却最多,中科院驻疆两个研究所名列前茅,仅中科院新疆理化与技术研究所DII专利数就占全疆的45.7%。统计分析数据表明,科研单位和高校的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及专利科技含量相对较高。中科院新疆理化与技术研究所发明专利授权数居全疆第一。新疆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疆唯一进入三种专利多产机构的企业,其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数分别居全疆第一和第三,专利授权数居新疆第二。

2.3 授权专利学科分布

授权发明专利,涉及13个学科领域,数量居前的学科分别是:手工业轻工业、医药卫生、工业技术与设备、化学化工、农业和工程,而石油天然气、环境与资源利用、生物学等发明专利授权年均不到5件。

授权实用新型专利,涉及13个学科领域,数量居前的学科依次为:工业技术与设备、手工业轻工业、工程、农业、金属矿产冶金、医药卫生、化学化工和电子与信息科学,但气象学、物理学、石油天然气领域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年均不到5件。

外观设计专利,涉及8个学科领域,数量居前的学科依次是:工业技术与设备、手工业轻工业和工程,而金属矿产冶金、环境与资源利用、农业、医药卫生、电子与信息科学领域的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年均不到5件。

DII收录专利学科,涉及14个学科领域,各学科排名依次为:化学化工、工程、工业技术与设备、医药卫生、农业、能源与燃料、食品科学、生物、矿产冶金、材料科学、水资源、成像科学、建筑和计算机与通讯,与新疆授权专利学科领域分布的优势和相对优势学科领域基本一致。

新疆专利学科分布显示,主要优势学科领域是工业技术与设备、手工业轻工业、工程;相对优势学科领域是农业、医药卫生和化学化工、金属矿产冶金、电子与信息科学;薄弱学科领域是气象学、物理学、生物学、石油天然气、环境与资源利用。

2.4 新疆、西北其他省(区)、全国专利申请和授权数增长率比较

新疆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涨幅均低于全国平均值,虽有半数指标高于西北五省(区)平均值,但科技含量最高的发明专利申请数和授权数增长率指标远低于西北五省(区)平均值。

3 科技成果及获科技进步奖情况

3.1 科技成果及获新疆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时间分布

近十年来,新疆申报科技成果鉴定及其获新疆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的项目数量变化不大,基本保持稳定。

3.2 新疆科技成果、新疆科技进步奖及获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机构分布

3.2.1 科技成果

1997至2006年,新疆企业在所有申报成果鉴定项目数量最多,几乎占申报成果的一半,其中多数成果集中在石油工业类大型企业,其次为科研机构。前两类机构申报成果数约占总数的2/3,再次分别为医疗机构和高等院校。

注:科技成果高产机构统计以申报科技成果17项以上者计算,共20家机构。

3.2.2 新疆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奖

新疆科技成果及其获奖项目所属机构分布显示,企业是科技成果最主要的产出机构,其次分别为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医疗与事业单位科技成果及获奖项目较少。

3.3 科技成果、新疆科技进步奖及获国家科技进步奖项目学科分布

(1)科技成果。按各学科申报科技成果数量多少排序依次为:工程技术、农林科学、医药卫生、管理、地球科学、环境、生物学、化学、物理、数学。应用技术类(主要为工业与农业),成果占到了一半以上,基础理论和管理类成果两项仅占13%左右。

(2)新疆科技进步奖。获奖科技成果中工程技术类成果最多,其次分别为医药卫生类、农林类、环境类、管理类、地球、生物学、化学、物理和数学。应用技术类成果有863项,基础理论类成果有56项,软科学类成果数为23项。

(3)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成果按学科来分,以工程技术为最多,其次分别为农林科学、环境、医药卫生、地球科学和化学。

新疆科技成果及获新疆及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学科分布表明,我区科技成果主要集中在工程技术领域,农林、医药卫生次之,基础研究属薄弱学科。

3.4“西北五省(区)”科技成果与科技进步奖比较

从西北五省申报科技成果项目数量和获科技进步奖数量来看,陕西位居第一,甘肃位列第二,新疆列第三,宁夏和青海省分别位居第四和第五位。表十一1997-2006年西北五省(区)申报科技成果及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比较

近十年来,新疆科技成果及其获自治区与全国科技进步奖项目在数量上保持基本稳定态势;其完成机构以企业为主,其次是科研与高校机构;在学科上以应用技术类成果占绝对优势,基础理论和软科学类成果数量甚少。

4 1997-2006年新疆科技产出整体评估

1997-2006十年间新疆科技事业有了较快发展,科技产出有明显增长,科技论文、专利、科技成果均呈稳定增长态势,但与国内其他整体科技水平高的省区相比,目前新疆整体科技水平低,技术进步缓慢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善,还存在一些问题。从科技产出角度来看,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4.1 科技产出数量提高大于质量提升

新疆SCI论文中,属研究级的文献占总发文量的94.47%,最能代表研究水平的综述文献仅占0.91%,所占比例太小;SCI发文期刊影响因子较低,没有在影响因子高的前20种SCI期刊上发文的记录。此外,SCI、EI主要发文期刊均集中在我国出版发行的期刊上,论文语种也多以中文文献为主,因而引用率较小,所产生的学术影响力也较弱。

新疆科技专利产出中,发明专利在全部专利中所占份额不高,发明专利很大程度上代表拥有原创性技术以及未来在国际市场上较高的潜在商业价值,其数量能反映一个地区科技产出的质量和竞争力;此外,只有23件专利先后在8个国家、地区或专利机构申请过授权,仅占新疆发明专利授权的3.7%,占专利授权总量的0.3%,说明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项目专利成果很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对外交流范围非常有限;新疆专利中被《德温特世界专利创新索引》(DII)收录的专利数较少,仅占专利授权总量的5.0%,且十年来增幅不大。如果被DII收录和申请国际保护的专利申请没有根本性增长,必然会影响具有自主研发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2 科技产出个人和机构分布欠合理

新疆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因主要从事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所以是科技论文的生产主体。而专利和成果奖励项目的产出机构以企业为主。新疆SCI、EI论文高产作者仅分布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企事业等机构无一人上榜;ISTP论文高产作者中,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作者也占96%。但由于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程度偏低,造成其科研成果输出、转化的科技专利和成果在科技产出中不具优势,而企业成为科技成果和专利产出的主要机构。

从统计数据来看,企业尚未成为新疆科技产出的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仍然是科技产出力最高的地方。虽然这是我国科技体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在新疆表现得特别突出。

4.3 科技产出未形成特色优势学科

以论文发文量来看,新疆CSCD论文发文量较大的前几门学科分别为:医药卫生、农林科学、工程技术、地球科学;SCI论文分别为:化学、生物、医药卫生;EI为化学化工、物理、工程技术;ISTP为地球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数据说明,我区科技论文的学科分布,尚未形成鲜明的优势学科,也未与我区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特色相一致。此外,在一些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如数学、力学、物理学、天文学以及自动化与计算机等处于明显的弱势。科技专利和项目成果的学科领域分布也显示我区科技未形成特色优势学科。我区科技产出学科分布还揭示,基础研究非常薄弱,亟待加强。

4.4 地区科技产出发展不均衡

从新疆科技产出作者的地区分布可明显看出,近十年来,科技论文、专利及项目成果的产出机构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石河子、克拉玛依、昌吉等地也有少量分布,其他地州科技产出非常薄弱。这直接反映出我区各地区之间经济实力的不均衡,所造成的我区整体科技水平发展不均衡,也影响到了科技产出的整体水平。

新疆还应不断加大对科技研发活动的支持力度,抓住知识经济提供的跨越式发展机遇,通过增强科技实力来提升综合地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计量指标:论文与引文统计(2006年卷)[M].北京:中国科学院文献出版社,2006.

[2]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3-2005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Z].

[3]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2002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分析[Z].

[4]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九五”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编辑委员会.科技进步监测系列报告:“九五”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报告[Z].2002.

[5]陈文爱等.简析科研产出的文献计量学评价方法[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4).

[6]张仁开,杨耀武.我国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评价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7,29(1).

[7]张淳,赵利新.新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J].新疆农业科学,2006,43(S1):19-24.

[8]赵雅丽.山西省卫生厅直属医疗卫生单位10年科技成果发展趋势研究[D].太原:山西医科大学,2006.

[9]刘绍收.科技成果评价的若干问题讨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7,(06):17-18.

投入产出方法在计划工作中的应用 篇3

一、从最终产品出发编制各部门计划方案

利用投入产出模型编制某一时期的计划(称之为计划期)的一个根本特点是以最终产品作为编制计划的出发点。最终产品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供家庭、个人和社会集团等消费用的消费品,另一部分是用于投资、增加库存,增加国家储备的积累性产品,再有一部分就是对外贸易中的净出口产品。

当计划期各部门的最终产品数值确定后,利用完全需要系数,可以计算出各部门的计划产值,计划期各部门总产品数值的计算公式是

X*=(E-A)■ = ■Y*

其中,Y*=(y*■,y*■,…y*■)■是计划期最终产品列向量,y*■表示计划期第j部门最终产品数量;X* =(x*■,x*■,…x*■)■是计划期总产品列向量,x■*表示计划期第j部门总产品的数量。

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制定计划方案的方法比较多,其中有一种最简单、最方便的方法,一般称为"连贯法",用连贯法制定计划的具体步骤是:

(1)决定计划期的最终需求(即最终产品)量;

(2)求逆矩阵 (E-A)■,并将(E-A)■及y*代人公式X* =(E-A)■y*中,求出计划期总产品量;

(3)将总产品量 X*■代人公式

求出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流量,以及初始投入(包括:固定资产折旧D*、劳动报酬V*、纯收入M*等);

(4)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可编制出计划期的计划方案明细表(即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方法对计划工作的意义在于它为我们从最终产品出发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和进行综合平衡提供了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

此外在编制计划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提出若干个不同的最终产品方案。例如,平均消费水平提高1%、2%、5%,积累额分别提高2%、4%、6%的方案,然后利用投入产出方法计算出不同的总产值计划方案,供决策者选择和参考。

二、利用投入产出方法检验现有计划方案在部门比例上的平衡性

在现在计划方案中,当各部门的计划总产值和计划最终产品数额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如何检验这些计划数值是否能使各部门保持正常的经济活动,使各部门的部门比例保持平衡呢?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利用投入产出模型中的平衡方程,从数量上精确检验计划方案。

我们用x■*,y*1(i=1,2,…,n)分别表示第i部门计划期的计划总产值和计划最终产品数值,那么把计划总产值

x*(I=1,2,…,n)代入投入产出模型中的分配平衡方程组,得到各部门的平衡最终产品数值,把它记作yi,即

X*-■aijx*■= ■ (i=1,2…,n) ①

然后再把各部门计划最终产品数值y*1与平衡最终产品数值■,用公式 &i = ■-y*i ②

进行比较,就能检查到各部门计划产值与计划需求值的平衡状况,并根据检查结果对计划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表示第i部门的不平衡数额,它有以下三种情况:

(1)当&■>0时,表示第i部门的计划产值超过计划需求值;

(2)当&■<0时,表示第i部门的计划产值不能满足计划需求值;

(3)当&■≈0时,表示第i部门的计划产值与计划需求值基本平衡。

利用公式 ① ②计算出来的各部门不平衡数额是各部门的绝对不平衡数额,它体现了各部门计划产值与计划需求值平衡差额的确切数值,这些数值就是各部门的计划需要调整的数值。

三、利用投入产出方法调整现有计划

在计划方案编制过程和计划方案执行进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原有计划方案在某些地方还不够合理或不太完善,也就是说,在原计划方案中,某些部门的产品有缺口(即计划需求量大于计划产值),或者某些部门的产品有余量(即计划需求量小于计划产值),这样我们就应该根据实际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情况,对原有计划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完全需要系数能迅速而又准确地反映出各部门产品在调整中的变化情况,通过完全需要系数的应用,就能彻底解决原计划方案中的问题,恢复各部门的计划产值与计划需求量之间的平衡关系。

设Δ■是各部门计划产值增量的列向量,即Δ■=(Δ■, Δ■,…,Δ■)■,当Δ■■>0时,表明第i部门的计划产值应该增加数值|Δ■|,当Δ■<0时,表示第j部门的计划产值应该减少数值|Δ■|。设&是各部门不平衡数额列向量,即&=(&■,&■…,&■)■,那么

2012年投入产出调查工作总结 篇4

投入产出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是编制国家和地区投入产出表的重要基础;投入产出调查是改进和完善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政策模拟和定量分析的有力工具;投入产出调查是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对国家和省级宏观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国统字[2012]16号《国家统计局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关于做好2012年全国投入产出调查工作的通知》以及黔统字[2012]38号文件《省统计局 省发改委 省财政厅关于认真做好2012年全省投入产出调查工作的通知》,我市共抽中28家(均为非典型调查单位),涉及8个行业,其中:工业5家,建筑业1家,交通运输2家,住宿业1家,餐饮业1家,卫生2家,房地产业1家,其他服务业6家,行政事业单位9家。

一、基本做法

1、高度重视,密切配合。投入产出调查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的工作。我局非常重视此项工作,根据上级文件要求,成立了投入产出调查领导工作小组,各专业人员为小组成员,要求各专业科室的积极参与和密切配合,同时抽调一名年轻同志参加此项工作,为搞好调查工作提供了人力保障。

2、认真组织,加强培训。为确保培训达到预期目的,我局对被调查单位填表种类进行再一次认真核实,特别是其他服务业和行政事业填何种报表容易混淆,根据名录库中看其执行会计制度加以区分,保证分发程序不出错;提前两三天将《培训手册》发放给被调查单位,并通过邮件将相关程序传给被调查单位,要求企业提前熟悉一下所填报表的内容,指标含义、逻辑关系等; 5月28日我市28家调查单位在营盘坡宾馆进行了培训,参会率必须达到100%。培训时调查单位认真听讲,培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高质量完成调查表填报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3、加强沟通,及时解决。在调查单位数据填报阶段,对调查单位提出的问题要及时回复,耐心解答。调查单位提出的问题难以解答时,及时向州局专业人员请教,获得准确答复后及时通知调查单位。

4、加强审核,严格把关。首先,对调查单位上报的程序和纸质材料认真审核,发现某些单位指标有漏填和计量单位填错时及时告诉被调查单位补齐指标或按要求的计量单位填报,其他项超过20%的都按要求附了说明;其次相关专业再次审核。要求工业、商业、建筑业、房地产、重点服务业专业人员对属于网上直报的10家投入产出调查数据和网报数据进行比对,对存在差异的指标要求企业进行再一次核实;三是规范性上报。收到的资料做到纸质材料和电子上

报的数据必须一致,且是单位负责人、填表人签字盖章的报表。

二、存在问题

一是会计人员和统计人员填报数据不稳合,有网报数据和投入产出数据不一致的现象,我们要求填报人员重新进行核实;二是有些企业会计报表没有像投入产出报表需要的那么细,如邮政通信费有的放到了办公费列支;三是道路运输业和建筑业填报投入产出表难度大,现有财务资料无法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如凯里汽车运输公司,大部分企业是挂靠企业,企业的财务仅反应公司提成(上交部分),车户经营中发生的燃油费、修理费等费用均无法反应。

改变杂志内容线性产出的性质 篇5

为什么他们可以把记者作为一辈子的事业, 而中国, 记者似乎只是年轻时候的梦想消磨器呢?

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终身教授陈志武提到:媒体记者的投入产出方式类似于农业, 存在非常强的线性关系, 应该如何改变媒体的线性产出性质呢?如何提升媒体记者的投入产出比, 并且给媒体自身带来更多附加值呢?

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和思考, 要达到以上目的, 必须要切实从媒体自身的绩效管理方式和媒体的经营方式上进行较为切实的改革, 并且结合记者的培养计划进行设计, 才有可能改变中国媒体线性产出的性质。因为笔者对杂志的运营最熟悉, 所以, 此处都以杂志来说明。

绩效:“工分”与“买断”并行

现在, 中国的媒体, 包括报纸、杂志甚至网站, 大多采用“工分制”, 只有《财经》杂志采用的是“买断制”的考核体系, 这种体系根据媒体本身的评估, 把记者分为不同的资质, 在一段固定时期内, 给予不同的固定奖金。这里暂且不讨论。此外, 中国90%以上的纸媒, 实行的都是传统的基本工资加稿费的工资体系。此种体系的一个问题就是:单一地以稿件的数量来测评绩效, 从而很容易让记者陷入“纯粹跑量”的怪圈。

中国传媒业的发展空间是否只适合让还怀抱有一些新闻理想的年轻人?一旦新闻理想被微薄的工资收入稀释, 也就是记者们纷纷另谋高就的时候了。文字的张力总是伴随着记者本身阅历的增长渐渐获得的, 但是, 记者们都在成熟之后离开, 这应该也是到目前为止, 中国的报道总是让普通大众感觉不够专业, 不够深入的原因。

要改变这种状况, 废除单一的稿费制度是可以考虑的一种方法。虽然现在很多媒体也同时根据稿件的质量来确定“工分”, 但是总体而言, 评判并没有非常合理的依据, 对于记者而言, 每个月的工作量依然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剑。记者几乎没有什么时间和精力来深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但是如果完全废除“工分制”, 从现实推动的角度和从年轻记者的培养角度来看, 还不是非常可行。所以笔者根据自身的管理经验, 建议分成两种层次来确定绩效制度:对于刚刚进入传媒界的新人而言, 依然推行“工分制”, 通过大量的新闻实践来锻炼采访、写稿、编辑的基本功;对于希望在传媒领域提升到名记者、名编辑, 或者提升到媒体管理领域的“精英”而言, 要让他们从文山会海中摆脱出来, 在专业能力、职业素养, 甚至著书立说等方面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不过, “新人”和“精英”的界定非常困难。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工作年限、工作成效、稿件数量、质量、自身的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综合考虑。每年对员工的绩效进行一次盘点, 以上因素分别给予不同的权重, 而后进行评估。评估完成之后, 员工分为两种, 一种按照工分制度, 核算工资;一种作为公司的重要骨干, 适用于精英体系的绩效考核。

笔者认为, 通过两种体系的同时使用, 既可以满足媒体需要大量新鲜新闻来充实版面的基本要求, 又能让一部分骨干员工能专注地做深入的稿子或者调查。

内容:打造记者编辑的品牌专栏、书籍

杂志记者的劳动, 最终都将体现在内容上面。所以, 杂志的内容安排和版式设计上一定要配合这样的人员安排。

在杂志的内容设置上面, 根据人员组成比例, 可以安排60-70%的新闻性话题或者报道;30-40%的骨干人员, 跟进报道重点板块内容, 比如特别策划、调查, 以及深度评论等等。

上文讲到, 一个杂志社如果要改变杂志内容线性产出的性质, 就需要建立相应的绩效、内容机制, 以配合杂志社出产更多资本性成果, 所谓的资本性成果就是:区别于线性产出, 一次性投入能够有多次甚至超额产出。记者的投入无非就是“采访、写稿”, 那么记者的产出能有什么样的形式呢?他的多次产出甚至超额产出会在哪里呢?

笔者认为, 除了品牌杂志作为内容载体之外, 杂志社还可以考虑开设多种内容载体, 比如书籍、视频、甚至影视作品, 鼓励采编人员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地发挥采编的专业技能, 也为他们搭建更多的施展平台。

同时结合不同的骨干记者的特长和风格, 在杂志上建立他们的专栏, 为打造媒体所属的“名记者, 名编辑”做基础内容上的铺垫。虽然很多媒体担心, 认为记者或者编辑成名之后, 就留不住人, 他们很有可能会自立门户。但是《三联生活周刊》的做法应该是对此最好的反驳:三联创刊开始, 就有一些编辑、记者在杂志上面开设了自己的专栏, 久而久之, 丰富多彩的专栏文章成为三联的一大特色, 而这几位编辑、记者也都成为业界的“名人”, 但是他们并没有离开三联而去, 相反对三联的认同感因为有了10多年的累积变成了一种亲情, 这些人成为三联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也是一本杂志的风格能够得到延续的血脉。笔者最近接触了很多来自欧美老牌刊物的记者, 他们中很多人都在某一份刊物工作时间长达20多年。John Gapper就是英国《金融时报》的资深记者, 他在《金融时报》做了20多年, 从一线记者, 到专栏作家, 到《金融时报》现在的副主编。但是他到现在为止, 仍然是FT的专栏作家, 还写书。论坛上, 他能够作为分析中美贸易的专家做非常深入的专业讲座。

这是不是我们的新闻记者可以追求的前途?

文化:专家型记者的职业生涯设计

现在的记者因为收入低廉, 很多时候容易受“金钱”驱使。所以, 在杂志社内建立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就变得非常重要。

正常来说, 一家杂志社的人员安排, 从学历、专业水平来讲, 一定是采编部门的;但是从奖金体系设置来说, 采编部门的收益远没有广告、发行等经营部门的收益高。一个杂志社应该怎样通过制度和文化的建设, 让“追求新闻理想”的记者们能够安心、踏实地从事专业、深入而辛苦的采编工作, 而不在“薪水太过廉价”这个问题上备受困扰呢?

首先是, 前文提到的“工分”与“买断”并行体系;而后是在内容上打造记者编辑的品牌专栏、书籍, 让采编人员有一个“美好前途的期望值”。再次是, 企业文化和制度建设上, 要为专家型记者建立职业生涯的通道。

现在很多杂志社会出现一个问题:在有限的版面中, 如果较多版面分配给了广告, 采编的内容就很少, 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读者无法阅读到足够的信息和报道, 而采编人员的工资也直接受到冲击。所以最终出现了一个非常滑稽的情况:杂志社的广告收入越高, 采编人员的收益反而越少。这种情况直接打击了编辑记者的积极性, 导致的结果将非常恶性:记者和编辑们拒绝自己发掘选题, 而只是等待领导布置选题, 因为领导布置的选题被广告冲掉的概率最低。在这种状况下, 专家型记者的口号无疑是一种“海市蜃楼”。

企业首先要建立的文化应该是“分享”文化。经营效益好, 采编人员应该第一时间得到嘉奖, 因为广告商认同杂志的内容才会在杂志上投放广告。所以, 此时非但不应该撤记者的稿子, 反而应当适度扩版, 答谢记者和读者。

与此同时, 企业要建立一种“专家崇拜体系”, 像对待明星和专家一样, 对待自己的精英记者, 让他们得到物质和精神的双丰收。整个杂志社要建立一种对于知识和专业的尊重, 让记者觉得虽然在外面采访、奔波非常不易, 但是这份杂志值得自己如此付出。

之前所述种种, 都是要求杂志社如何为记者创造何等样的条件。反观一个记者的培养一旦发挥效用, 杂志社可以在很多方面有意外收获:

首先, 品牌推广的效果。一个成熟而知名的记者走到哪里, 都会是杂志社的“招牌广告”, 他可以主持论坛、出任嘉宾、出席仪式、充当评论员……

其次, 他的文章会经常当作专家评论、观点被转载, 对于杂志树立公信力、赢得公众关注度有很高的帮助;

再次, 他的书籍、视频、博客等衍生产品, 也可以成为公司的利润来源, 如果一旦出现畅销书, 杂志社的收益更将无可估量。

我国创新的投入产出分析 篇6

关键词:创新,投入产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经济学上,创新概念的起源为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概论》。20世纪五六十代,随着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对创新的研究逐渐兴起,创新的投入产出分析也在这时兴起。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有关创新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开始形成系统的理论。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了创新方面的研究,在创新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经济学界在衡量创新的投入产出时一般采用研发投入和专利活动作为近似指标。在考察创新投入时,研究者一般采用R&D费用和从事研究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这两项指标。创新产出指标有一个发展过程,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经济学家们通过R&D这种创新投入来近似表示创新产出,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专利作为衡量创新产出水平指标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专利作为创新的产出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不同产业、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专利倾向不同;不同行业和公司究竟是采取专利还是采用商业秘密来保护创新成果,要看哪一种方式带来的利益更大;不是所有发明都可获得专利,不是所有创新都会申请专利,专利质量不同,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有天壤之别。尽管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专利数据容易获取,和创新关系密切,而且多年来专利标准客观、变化缓慢,所以专利仍是衡量创新产出的相当可靠的指标。

一、指标体系的建立

有的学者认为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超出传统的投入指标(财政资源和人力资源)和产出指标(出版物,专利,技术贸易支付差额,高科技贸易,等等)的范围,建立一套可测量其科技能力和科技活动对生活质量影响的系统方法,然而在找到更合适的指标以前,我们认为利用专利、资金和人力资源研究创新的投入产出仍然是适合发展中国家的。专利数据包括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国外经济学界常采用专利申请量而不是专利授权量来衡量创新,因为专利授权量受到政府专利机构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使专利授权量由于不确定性因素增大而容易出现异常变动。资金数据包括R&D经费、政府资金、企业资金等等,但是与创新产出指标专利关系最大最密切的是R&D经费,因此选取R&D经费最为资金数据。对于人力资源数据我们按照国际通用指标,采用从事研究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

综上所述,我们选取R&D经费支出和科技活动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数目作为创新投入指标,选取专利受理数作为创新的产出指标,对中国创新的投入产出进行数量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时间为1995-2008年,数据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

二、不带技术进步系数的模型与分析

(一) 不带技术进步系数的CD生产函数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经济学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生产函数,用来预测国家和地区的工业系统或大企业的生产和分析发展生产的途径的一种经济数学模型。它的基本的形式为:Y=AKαLβ。

其中,Y表示产量,A表示综合技术水平,K表示投入的资本量,L表示投入的劳动量,α和β表示K和L的产出弹性。

从这个模型看出,决定工业系统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投入的劳动量、资本量和综合技术水平 (包括经营管理水平、劳动力素质、引进先进技术等) 。根据的组合情况,它有三种类型:

(1) α+β>1,称为递增报酬型,表明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出是有利的。

(2) α+β<1,称为递减报酬型,表明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扩大生产规模来增加产出是得不偿失的。

(3) α+β=1,称为不变报酬型,表明生产效率并不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只有提高技术水平,才会提高经济效益。

(二) 数据分析

对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两边取对数可得:

代入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对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R2=0.9947, R2=0.9028, SignificanceF=9.54×10-13,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很大。各个自变量的系数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5%的t检验,所有的P值均小于0.05,参数也很显著,由DW检验,可以判定各个自变量之间无自相关。α+β>1,表明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增加投入的资本量和劳动量可以有利的增加专利的产出数量,说明我国创新的投入产出处于扩张期,应适当的增加资本量和劳动量的投入。

三、带有技术进步系数的模型与分析

(一) 带有技术进步系数的CD生产函数

对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当α+β=1时,这个生产函数是线性、一次、齐次的,当投入的劳动量和资本量都扩大m倍时,产出也扩大m倍,这意味着收益与生产规模成固定比例,这时是单纯的外延扩大再生产。然而在实际生产中,产出的增加除了依靠资本和劳动的增加外,还包含技术进步的因素,如设备效率的提高、专业化生产等,那么投入的资本量和劳动量都扩大m倍时,产出的增长将大于m倍,即α+β>1。因此,在构建带有技术进步系数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时,应假设α+β=1。技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因此可以把原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的A视为时间的函数,记为A (t) ,称之为技术进步系数。我们假设技术进步的平均速度为λ,这样我们就可设:A (t) =a (l+λ) t。于是我们得到带有技术进步系数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Y=a Ka L1-a (l+λ) t。

(二) 数据分析

模型两边取对数,整理可得:

代入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对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R2=0.9861, R2=0.8926, SignificanceF=1.19×10-10,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很大。虽然各个自变量的系数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5%的t检验,但是有两个自变量的P值大于0.1,而且由DW检验可以判定变量之间存在自相关现象,因此我们认为此时的模型是错误的。

(三) 模型改进与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此时的模型是错误,出现错误的主要原因在于技术进步系数A (t) 的函数形式。技术进步系数A (t) 是关于时间的指数函数,以及我们假设的技术进步的平均速度为λ是没有问题的,出现错误的关键在于A (t) 的指数是否是关于t的次数和系数都为1的形式。通过分析科技投入产出的边际效应,我们可以假设:在创新的投入产出中,如果技术进步的速度是一个固定的常数,那么技术进步对于创新投入产出的边际贡献率将逐步下降。由此我们得到A (t) 的函数形式为:A (t) =a (1+λ) 1/t。带有技术进步系数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Y=a Ka L1-a (1+λ) t。

模型两边取对数,整理可得:

代入数据,使用最小二乘法对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果:

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很大。各个自变量的系数都通过了显著性水平为5%的t检验,所有的P值均小于0.05,参数也很显著,由DW检验,可以判定各个自变量之间无自相关。因此我们可以判定,此模型是正确的,假设成立。

四、总结

由不带技术进步系数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的分析可知,我国创新的投入产出正处于迅速扩张期,全社会的资源应向创新倾斜,增加投入的资本量和劳动量,建设创新型国家。由带有技术进步系数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的分析可知,当技术进步的速度是一个固定的常数,那么技术进步对于创新投入产出的边际贡献率将逐步下降,因此我国应该大力提高全社会技术进步的速度。全社会技术进步速度的提高不仅有利于技术进步所在行业的发展,而且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也是非常有利的。通过不带和带有技术进步系数的模型的对比,我们发现资本量在创新的投入产出中占有的比重大于劳动量,尤其是在带有技术进步系数的模型中这一差别更大。在我国依靠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增加创新资本量投入的数量和比例,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Griliches.Zvi.Patent Statistics as Economic Indicators:A Survey[J].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1990, 28:1661-1707.

[2]Furman.Jeffrey L, Porter.Michael E, Stern.Scott.The determi-nants of nat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J].Research Policy, 2002, 31:899-933.

[3]Arundel.Anthony, Kabla.Isabelle.What percentage of innova-tions are patented?empirical estimates for European firms[J].Re-search Policy, 1998, 27:127-141.

[4]Jones.Charles I.R&D based models of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5, 103:759-784.

[5]赵喜仓, 陈海波.我国R&D状况的区域比较分析[J].统计研究, 2003, 3:38-42.

[6]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2002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M].经济管理出版社, 北京, 2003.

[7]董晓花, 王欣, 陈利.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理论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 2008, 3:148-150.

[8]古利平, 张宗益, 康继军.专利与R&D资源:中国创新的投入产出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 2006, 1:147-151.

安全投入与安全产出的效益分析 篇7

1 安全产出收益参数规律

安全具有两大收益功能:第一, 安全能直接减轻或免除事故或危害事件减少对人、企业、社会和自然造成的损害, 实现保护人类财富, 减少无益消耗和损失的功能, 简称“减损功能”。第二, 安全能保障劳动条件和维护经济增值过程, 实现其间接为社会增值的功能[2]。

第一种功能称为“拾遗补缺”, 可用损失函数L (S) 来表达:

其曲线见图1 (此时已将L (S) 乘以“-”号, 移至第一象限表示) 。

第二种功能成为“本质增益”, 用增值函数I (S) 来表达:

其曲线见图1。

式 (1) 、 (2) 中, L、l、I、i、L0均为统计常数。图1所示, 安全增值函数I (S) 随着安全性S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当安全性接近100%时, 曲线趋于平缓, 其最大值取决于技术系统本身的功能。事故损失函数L (S) 随着安全性S的增加而不断减少。当系统无任何安全性时, 系统的损失为最大值 (趋于无穷大) , 即当系统无任何安全性时 (S=0) , 从理论上讲损失趋于无穷大, 具体值取决于机会因素;当安全性达到100%时, 即当S趋于100%时, 损失趋于零。

损失函数和增值函数两曲线在安全性为S0时相交, 此时安全增值与事故损失值相等, 安全增值产出与因为事故带来的损失相抵消。当安全性小于S0时事故损失大于安全增值产出, 当安全性大于S0时安全增值产出大于事故损失, 此时系统获得正的效益。在不计入安全投入的情况下, 安全性越高, 系统的安全效益越好。

以上两种基本功能, 构成了安全的综合 (全部) 经济功能。用安全功能函数F (S) 来表达 (在此, 功能的概念等同于安全产出或安全收益) , 即将损失函数L (S) 与增值函数I (S) 叠加后, 得安全功能函数曲线F (S) , 见图2。安全功能函数F (S) 的数学表达是:

对F (S) 函数的分析, 可得如下结论:

a.当安全性趋于零, 技术系统毫无安全保障, 系统不经毫无利益可言, 还将出现趋于无穷大的负利益 (损失) 。

b.当安全性到达SL点, 由于正负功能抵消, 系统功能为零, 因而SL是安全性的基本下限。当S>SL后, 系统出现正功能, 并随S增大, 功能递增。

c.当安全性S达到某一接近100%的值后, 如SU点, 功能增加速率逐渐降低, 并最终局限于技术系统的功能水平。由此说明, 安全不能改变系统本身创值水平, 但保障和维护了系统创值功能, 从而体现了安全自身价值。

2 安全投入参数规律

安全的功能函数反映了安全系统输出状况。显然, 提高或改变安全性, 需要投入, 即付出代价。并且安全性要求越大, 需要投入越高。从理论上讲, 要达到100%的安全, 所需投入趋于无穷大[2]。由此可推出安全的投入函数C (S) :

安全投入曲线见图3。从中可看出:

a.实现系统的初步安全, 所需投入的是较小的。随S的提高, 投入随之增大, 并且递增率越来越大;当S趋于100%时, 投入趋于无穷大。

b.当S达到接近100%的某一点SU时, 会使安全的功能与所耗投入相抵消, 使系统毫无效益, 这是社会所不期望的。

3 安全效益参数规律

F (S) 函数与C (S) 函数之差就是安全效益, 用安全效益函数E (S) 来表达。

E (S) 曲线可见图4。由图可知, 在S0点E (S) 取得最大值。SL和SU是安全经济盈亏点, 它们决定了安全效益S的理论上下限。在S0点能取得最佳安全效益。由于S从S0-△S增至S0时, 成本增值小于功能增值, 因而当SS0后, 增加S就显得不合算了。

4 安全投入与安全成本

安全成本产生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涉及生产的各个方面和各项管理工作, 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一种附加性成本[3]。安全投入和事故损失的不同, 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和安全成本。二者投入的绝对数量和相互比例的变化, 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

图中点M处为最小的安全成本。从M点向左, 安全等级随着安全投入的降低而降低, 事故费用和总的安全成本将会增加;从M点向右, 安全等级随着安全投入的升高而升高, 事故费用将会下降, 但总的安全成本将会增加。在T1和T2处的安全成本相同, 但对应的安全等级却不同。在T1点处, 安全投入较低, 事故费用较高, 因此企业的安全等级较低, 安全状况较差;在T2点处, 安全投入较高, 事故费用较低, 因此企业的安全等级较高。

5 结论

定性分析了安全产出收益参数规律、安全投入参数规律、安全效益参数规律。从安全投入功能角度、投入层次角度和企业角度对安全投入包含内容进行了详细分析和研究。因为安全产出包括安全投入 (即预防性费用) 和事故损失, 而安全投入与事故损失直接影响着安全成本。安全投入高, 事故损失将会降低。在安全投入和事故损失取得一定值的情况下, 安全成本将变的最小, 但总体安全状况较好。可由此建立安全投入与产出模型, 使企业获得最好的安全效益。

参考文献

[1]金龙哲, 宋存义.安全科学原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苏传荣.高危行业安全公益性转化补偿定量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博士学位论文, 2007, 12.

投入产出核算面面观 篇8

投入产出方法作为一种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自20世纪30年代提出后,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并不断发展,日臻完善。联合国于1968年正式把投入产出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成为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内容。

什么是投入产出方法?

广义的投入产出是指投入产出核算工作,投入产出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投入产出核算不仅核算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即增加值、总投入、总产出、中间投入和中间使用情况,还核算各总量指标的分部门形成和使用结构,重点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投入产出核算由投入产出调查、编制投入产出表和开展投入产出分析三个阶段组成。投入产出调查是投入产出各项工作的源头和基础,为编制投入产出表提供基础数据。编制棋盘式的投入产出表是投入产出核算的主要内容和成果。投入产出表能够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生产活动的投入来源和产出使用去向,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并对宏观和微观经济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宏观投入产出分析能够为各级政府制定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有效进行国民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微观投入产出分析为企业加强内部成本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何为“投入”,何为“产出”?

“投入”,指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动力、各种服务,以及劳动力、上缴的利润和税金等,即中间投入和增加值。“产出”,指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分配使用去向,即用于生产环节的中间使用,以及用于消费、资本形成和出口的最终使用。

以仪器仪表的生产为例,企业为了生产某种仪器仪表,需要投入钢材、有色金属、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绝缘材料等原材料,以及电力、水等燃料和动力。仪器仪表生产出来后,又可能会作为原材料被用于生产其他产品,如用于汽车、大型装备的制造等。简单来说,假设国民经济中有A~Z个部门,各部门之间这种相互提供原材料等中间产品的过程,可以理解为“A部门的投入来自A~Z部门的产出”,“A部门的产出又可成为A~Z部门的投入”。投入产出调查就是为了掌握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这种相互提供原材料等中间产品的过程。

投入产出调查与常规统计调查有何不同?

投入产出调查是一项经国务院批准的长期的周期性工作。我国从1987年开始第一次全国投入产出调查和编表工作,每五年一次,“逢二逢七”年份进行。今年将进行第六次投入产出调查和编表工作。投入产出调查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不同于常规统计调查。

调查周期和调查方式不同。投入产出调查周期较长,一般每五年调查一次;常规统计调查频率较高,一般为年度、季度或月度。常规统计调查一般采用全面调查或抽样调查的方式,而投入产出调查采用的是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具体来说,对国民经济各行业中的大型或重点企业(如工业企业、建筑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的成本费用构成、收入支出构成情况进行重点调查,同时针对一些重要的费用指标(如运输费、修理费、差旅费、办公费、研究与开发费等)的构成情况,选取部分调查单位进行典型调查。

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不同。常规统计调查调查的一般是某个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总量指标,即得到的是整个企业的资料,可称之为按“企业部门”统计;而投入产出调查调查的是企业生产的每种产品或服务对应的成本费用构成情况,即得到的是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资料,可称之为按“产品部门”统计。投入产出调查相对更为复杂,调查的内容涉及每一个行业、每一种产品的成本费用总量及详细结构,调查资料取自企业的统计、财会、研发、产销等各个方面,调查内容细化的程度是很多其他常规统计调查难以做到的。因此投入产出调查对象的选择要求更高,不仅要在本行业具有代表性,企业的管理水平、财会统计基础工作、统计会计人员的素质都要能够满足填报要求。

调查成果不同。投入产出调查后,还要利用调查资料编制投入产出表,根据投入产出表才能进行相关的宏观和微观经济分析,这也是投入产出调查不同于常规统计调查的重要成果。常规统计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分组较粗,无法获得编制投入产出表所需要的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费用构成、收入支出构成的详细资料,所以必须进行专门的投入产出调查来获得编制投入产出表所需的企业资料。

什么是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列昂惕夫在前人关于经济活动相互依存性的研究基础上首先提出并研究和编制的。由于在投入产出方面的卓越贡献,列昂惕夫于1973年获得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截至目前,世界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编制了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是以矩阵形式,从生产、交换、分配、使用等方面全面地反映了社会再生产过程,全面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产业关联数量关系,既有总量又有结构。投入产出表的左上部分为第Ⅰ象限,描述的是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相互提供中间产品的过程;右上部分为第Ⅱ象限,描述的是各产品部门生产的产品用于最终消费和使用的情况;左下部分为第Ⅲ象限,描述的是各产品部门的增加值及其构成情况。

投入产出表的行方向,即为产出方向,反映货物和服务的分配和使用去向。表中每个“产品部门”对应的每一行表示“产出”,描述的是该部门生产的产品或服务被其他部门作为中间产品使用的情况,以及用于最终消费、投资、出口的情况。

投入产出表的列方向,即为投入方向,反映货物和服务生产过程中的消耗投入情况。表中每个“产品部门”对应的每一列表示“投入”,即该部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其他部门生产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以及投入的劳动力、资本等各种要素的情况。

投入产出表有何分析功能?

投入产出表有其特有的分析功能。第一,利用投入产出系数进行经济结构分析。通过投入产出表可以计算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产出乘数、投资乘数和居民收入乘数。这些系数可以用来进行经济结构分析、投资消费结构分析以及产业关联分析,反映各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带动或制约作用,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第二,建立投入产出模型,进行政策模拟及经济预测。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和其他计量方法相结合构建宏观经济模型,可以进行国民经济中长期预测及相关政策模拟,如价格政策模拟、税收政策模拟等。第三,扩展投入产出表,与资源环境核算有机结合。通过将资源、环境实物量数据纳入投入产出表,构建基于投入产出思想的资源环境核算框架,计算出一系列的资源环境消耗和占用数据,研究和考察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行业对资源的消耗和循环利用情况,为地方政府制定资源环境政策提供参考。

工作产出 篇9

一、关于民营工业企业投入、产出与效益研究的现状

(一)关于民营工业企业的研究,主要有:

1.张东华对西宁市民营工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做了分析研究,发现其存在着经济总量和规模偏小,管理水平低下,经营状态不稳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制定有利于民营工业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优化工业企业信用环境,提高资源开放程度,信息化促进工业化等具体措施,以期加快企业的发展速度。(张东华:谈如何做大做强西宁市民营工业企业[J].工作研究,9-11)

2.周新华,郑增广对衢州市民营工业企业的金融支持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指出其在融资方面存在着贷款难,贷款结构不合理,融资渠道单

一、融资成本相对较高等问题,并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如:企业自身要增强实力和自觉守信,金融机构要创新机制和改进服务,地方政府要进行政策支持和环境优化。(周新华,郑增广:对衢州市民营工业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浙江金融,2006,(12):28-29)

3.高平对常州市民营工业企业的运行现状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存在产品档次低、产业结构不合理,抗市场风险能力弱,一般采用家族式管理,支持民营工业企业的政策尚未真正到位等问题,经过探讨,给出了若干建设性建议:加快民营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步伐,壮大民营工业企业发展规模,创新民营工业企业的企业制度等。(高平:常州民营工业企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改革与开放,2002,(7):35-36)

(二)关于投入、产出水平的研究,主要有:

1.刘斌,刘东环根据全国第四次投入产出调查的资料,对齐齐哈尔市工业企业的投入产出做了一定研究,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企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新兴产业优势薄弱;(2)工业企业原材料消耗大,特别是能源消耗比重大,生产成本高;(3)企业整体创新意识不强,技术创新经费不足,技术成果不多;(4)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同时针对以上问题给出了对策及建议:(1)调整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注重自主知识产权,推进企业技术创新;(3)加大技改投入力度;(4)以人为本,充分利用外资,创造良好的综合发展环境。(齐齐哈尔市:从投入产出调查分析工业企业问题及对策[J].统计与咨询,2004,(2):16-17)

2.程国有,牛竹梅,迟树功通过过对经济增长起主要作用的资金投入量、劳动投入量和技术进步等三大因素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模型进行选择,利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推导出索洛增长速度方程,进而对科技进步、资本、劳动投入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进行测算,并根据测算结果进行分析,提出:(1)今后的经济发展应保持适度的资本投入,但不应把它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因为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看,经济发展偏重于依靠物质资源的投人来支撑是难以为继的;(2)推动经 1

济发展应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无论是财政还是企业都应加大对科技的投人,这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也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劳动投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少,且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也不能因此而轻视劳动投入的作用。(程国有,牛竹梅:对规模以上工业中主要经济因素投入产出的分析[M].理论学刊,2005,(8):31-33)

3.迟树功,王军通过对山东省资金、技术等要素贡献率的比较分析,发现山东省资金投入增长率总趋势与资金贡献率总趋势是呈反向发展的,资金的利用率正在下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在提高,表明需要推动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继续转型,强调要:(1)树立正确的投入产出理念,明确正确的投入方向、重点和结构;(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自主创新的投入力度;(3)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战略和环境发展战略;(4)制定投入产出规划,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中的合理投入和高效产出。(迟树功,王军:对提高投入产出水平的战略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136-139)

4.管怀鎏依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通过对要素投入、产出、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等进行考察与分析,指出从投入与产出结构变动角度看,南通工业经济运行大致上存在以下5个方面的特征:(1)要素投入向优势行业集中,但工业装备质量有所下降;(2)优势行业技术进步加快,但一般行业发展滞后;(3)产值利税快速增长,但若干重要行业发展缓慢;

(4)结构协调效应日趋明显,但不同要素结构变动效益差异较大;(5)工业经济整体运行质量稳步提升,但行业间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据此提出,当前在总体思路上应突出5大重点:特别重视工业装备质量的提高;切实加快一般行业的技术进步;大力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着力协调好扩大就业与提升技术水平的关系;促进工业经济整体运行质量与效益均衡提升。(管怀鎏:南通工业经济运行中投入与产出结构变动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7-25)

5.胡学锋在《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一文中提出工业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环境污染方面的投入还不够重视,即企业的投入产出比中没有包括外部成本,从而夸大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倡企业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调整环境费用,尽量减少外部不经济,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率。(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另外,江苏统计信息网,江苏商会网,南通统计信息网上也登载了一些与南通民营工业企业相关的信息,其中关于企业投入、产出研究的主要有:1.提出了对经济效益影响较大的因素——企业行业、规模经营、企业产品、企业决策与管理等;2.针对这些因素给出了建议——(1)加强管理,科学决策,杜绝盲目投资;(2)增加产品适应市场能力的研究投入,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3)加强财务管理,用足用好政策。等等。

二、评述及启示

南通作为中国近代民营经济的发祥地,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南通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其在促进全市经济快速增长、提升经济综合实力、解决社会就业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作为民营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工业企业,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民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生产要素投入量的要求也越来越大,因而投入产出问题已日益凸显出来。研究企业的投入产出水平可以了解企业投资的薄弱环节,优化企业的产业、产品结构,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以上学者关于民营工业企业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为民营企业的研究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对投入产出问题的研究思路与分析方法,为我们更好地确定民营经济投入产出及效益研究的方向及方法探明了道路,对研究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但是因为各个城市的发展状况不一样,所以本课题的研究还是要紧密联系南通民营工业

企业投入、产出的实际发展情况。同时,针对直接研究民营工业企业投入、产出水平并不多见这一现状,本课题将会把民营工业企业的研究与投入、产出水平的研究相结合,进行定量和定性的综合性联合评价,研究探索更宽、更广的领域,为今后南通民营工业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东华:谈如何做大做强西宁市民营工业企业[J].工作研究,9-11

[2] 周新华,郑增广:对衢州市民营工业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浙江金

融,2006,(12):28-29

[3] 高平:常州民营工业企业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改革与开放,2002,(7):35-36

[4] 刘斌,刘东环:齐齐哈尔市:从投入产出调查分析工业企业问题及对策[J].统计与咨询,2004,(2):16-17

[5] 程国有,牛竹梅:对规模以上工业中主要经济因素投入产出的分析[M].理论学刊,2005,(8):31-33

[6] 迟树功,王军:对提高投入产出水平的战略思考[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05,(5):136-139

[7] 管怀鎏:南通工业经济运行中投入与产出结构变动分析[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6,(6):17-25

[8] 胡学锋:我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9] 许宪春, 刘起运.中国投入产出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10] 王德中.工业企业全面经济核算[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4.[11] 董承章.投入产出分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2

[12] 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等.2005上海民营经济[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8

[13] 王洪谟, 陈建成, 童继刚.经济核算基础[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9

[14] 黄津孚.企业效益的投入产出分析[J].经济管理,2001,(3):39-41.[15] 张红, 沈祖志, 韦芸.基于投入产出分析和优化企业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的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8-51.[16] 丁文科, 周鹏博.投入产出分析的产生及启示[J].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3,(4):

25-27.[17] 赵彦云.投入产出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统计方略,2003,[18] 工业企业投入产出调查内容[J].江苏统计,2003,(3):11-13.[19] 张红, 沈祖志, 韦芸.基于投入产出分析和优化企业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的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48-51;

[20] 许宪春, 刘起运.中国投入产出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21] 王德中.工业企业全面经济核算[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4.[22] 董承章.投入产出分析[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2

[23] 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等.2005上海民营经济[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8

工作产出 篇10

科技产出指的是通过科技活动所产生的各种形式的结果, 科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重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 科学技术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日益凸显。研究科技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寻求最佳投入途径, 是提高科技活动与创新能力的方法, 是依靠科技发展经济至关重要的环节[1,2]。基于较长时间序列的科技产出动态分析, 可明确科技产出的增长变化态势、发展速度和水平, 为科技管理提供基础性的依据和支撑。

新疆全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位于中国西北边陲, 面积166万平方公里, 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 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 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 周边与八国接壤, 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 也是当前“一带一路”的重要区域, 又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 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

1 国内和新疆科技成果登记和奖励情况 (见图一)

由图一A可知, 国内科技成果登记2000年为32858项, 2009年增加到38688项, 呈现稳中有增的态势。2009年之后国内科技成果登记数量呈现较快的增长, 2010年为42108项, 2011年为44208项, 2012年为51723项, 2013年达到52477项, 比2000年增加了约60%。

国家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数量, 从总体上看, 2000年偏多, 2012年和2013年偏少, 2001—2011年呈现小幅度增加, 2001年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合计205项, 2011年增加到338项。总的来看, 我国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总数量基本维持在300项左右。

由图一B可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成果数量, 除个别年份受一些特殊因素影响外数量较少外, 基本在200~300项之间, 保持在一个平稳的水平。与我国的总体水平相比, 从数量增长上有待提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获国家级奖励的数量偏少, 除2009年为12项外, 2000—2008年和2010—2013年均在10项以内[3,4]。

2 专利

2.1 国内和新疆专利申请和审批数量 (见表一)

从表一可知, 我国专利从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较快的提升, 国内专利申请数量从2001年203573项一直呈快速增长, 2010年突破100万项, 2013年达到2377061项, 增长了10倍;国内专利申请数量也呈现同步的快速增长, 2001年为114251项, 2012年突破120万项, 2013年达到了1313000项, 比2001年增长了约12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专利申请数量2001年为1088项, 2013年增加到8224项, 增加了约7倍。新疆专利审批数量2001年为755项, 2006年超过1000项, 2013年达到了4998项, 专利审批数量比2001年增长了约8倍。

新疆专利申请数量占国内专利申请总数量的比例2001年为0.53%, 2013年下降到0.35%;新疆专利审批数量占国内专利审批总数量的比例, 2001年为0.66, 2013年下降到0.38。

从专利申请数量上看, 新疆偏低, 今年来不足0.5%;从专利审批数量上看, 新疆也偏低, 2001年后均低于0.5%。并且新疆专利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因此呈现了新疆专利申请和专利审批数量占国内总数量比例的下降[3,4]。

2.2 国内三种专利申请受理和授权数量 (见图二)

2.2.1 国内三种专利申请受理

从图二申请受理情况上来看, 国内三种专利申请受理总量增长较快, 2013年比2001年增加了约13倍,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的申请受理数量也增长明显, 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受理数量2001年为30038项, 2013年增长到704936项, 增加了约22倍;国内实用新型申请受理数从2001年的79275项增加到2013年的885226项, 增加了约11倍;外观设计申请受理数量从2001年的56460项增加到2013年的644398项, 增加了约11倍。

三种专利申请受理数量的比例构成方面, 发明专利从2001年的18.1%增长到2013年的31.5%;实用新型从2001年的47.8%下降到2013年的39.6%;外观设计从2001年的34.1%下降到2013年的28.8%[3,4]。

2.2.2 国内三种专利申请授权

从图二授权情况上来看, 国内三种专利申请授权总量同步增长较快, 2013年比2001年增加了约11倍,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的申请授权数量也增长明显, 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量2001年为5395项, 2013年增长到143535项, 增加了约25倍;国内实用新型申请授权数从2001年的54018项增加到2013年的686208项, 增加了约11倍;外观设计申请授权数量从2001年的39865项增加到2013年的398670项, 增加了约9倍。

三种专利申请授权数量的比例构成方面, 发明专利从2001年的5.4%增长到2013年的11.7%;实用新型从2001年的54.4%增长到2013年的55.9%;外观设计从2001年的40.2%下降到2013年的32.5%[3,4]。

2.3 新疆三种专利申请受理和授权数量 (见图三)

2.3.1 新疆三种专利申请

从图三申请受理情况上来看, 新疆地区三种专利申请总量增长明显, 2013年比2001年增加了约31倍,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的申请数量也增长明显, 新疆地区发明专利申请数量2001年为38项, 2013年增长到2081项, 增加了约53倍;新疆地区实用新型申请数从2001年的203项增加到2013年的4620项, 增加了约22倍;外观设计申请受理数量从2001年的9项增加到2013年的1523项, 增加了约168倍。

三种专利申请数量的比例构成方面, 发明专利从2001年的15.2%增长到2013年的25.3%;实用新型从2001年的81.2%下降到2013年的56.2%;外观设计从2001年的3.6%增长到2013年的18.5%。

2.3.2 新疆三种专利批准

从批准情况上来看, 新疆地区三种专利批准总量增长明显, 2013年比2001年增加了约34倍, 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的申请数量也增长明显, 新疆地区发明专利批准数量2001年为3项, 2013年增长到540项, 增加了约179倍;新疆地区实用新型申请数从2001年的135项增加到2013年的3244项, 增加了约33倍;外观设计申请受理数量从2001年的1项增加到2013年的1214项, 增加了约1213倍。

三种专利申请数量的比例构成方面, 发明专利从2001年的2.2%增长到2013年的10.8%;实用新型从2001年的97.1%下降到2013年的64.9%;外观设计从2001年的0.7%增长到2013年的24.3%[3,4]。

3 科技论文

从科技论文数量上来看, 新疆2001年科技论文发表数量为1283篇 (CSCD、SCI、EI、CPCI之和) , 2006年增长到2235篇, 增长了约1倍, 2013年增长到8419篇, 2014年达到10596篇, 较2001年增长了约7倍[5]。

国内科技论文发表总数量 (所有公开发表的科技论文) , 2006年为106万篇, 2013年增长到154万篇, 较2006年增长了约50%。新疆地区科技论文发表数量同比增长了约3倍[3,5]。

4 对策建议

从科技成果申请和奖励数量上看, 新疆科技成果登记的数量基本保持平稳, 与国内成果登记的增长态势相比, 从量上有待进一步提升。新疆作为我国边疆区域, 科技方面以应用性创新占的比重较大, 原创性科技成果偏少, 获得国家级奖励的成果数量也较少。但同时新疆也有着丰富而独特的自然、矿产、能源等资源, 具有较大的创新性科技成果产出的潜力, 有待于进一步鼓励和支持科技含量较高的创新成果产出[6,7,8]。

从三种专利的申请总量和构成上可以看出, 国内对专利性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 对技术要求和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重视程度有所增加。相对于国内总体水平而言, 新疆地区三种专利申请和批准总数偏低, 但增长速度较国内的总体增长速度快。但值得强调的是, 从三种专利的构成比例来看, 新疆地区的发明专利比重与国内总体水平相比仍旧偏低, 而实用新型所占的比重与国内总体水平相比偏大。因此, 发展专利类知识产权的同时, 应有目的的加强发明专利的申请和审批工作, 增加高水平的发明专利数量。

从论文发表数量上来看, 新疆地区虽然基数较低, 但增长速度较国内同期总体水平要快, 尤其是高质量的论文, 增长速度明显超出国内总体水平。新疆地区的几个主要科研和教学机构的高质量科技论文产出数量在全疆占了较大比重, 因此, 可以考虑逐步鼓励和促进疆内其他科研、教学和生产研究单位的科技论文产出, 从整体上增强知识产权的意识和科技产出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陈云, 贺德方.我国各省市自治区R&D经费支出的差异性及与人均GDP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软科学, 2012, (10) :78-87.

[2]陈实, 孙晓芹.我国政府R&D经费投入的分析与判定——基于国家科技计划以财政科技拨款为研究视角[J].科学学研究, 2013, 31 (11) :1630-1641.

[3]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2014.

[4]新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1-2014.

[5]张小云, 贺西安, 任虹, 等.新疆科技论文产出发展评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 18 (26) :134-135.

[4]袁志明, 虞锡君.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内涵及评估实证分析——以1999—2001年嘉兴市市本级为例[J].浙江统计, 2004, (01) :20-22.

[5]陈达.嘉兴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项目绩效评价研究[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 2012.

[6]肖文锋, 李萍, 徐长林, 等.新疆R&D投入与经济增长、专利产出关系研究—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实证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 2012, 31 (01) :11-14.

[7]周彬.区域投入产出偏差分析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以新疆为例[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 (西部论坛) , 2005, 15 (04) :32-34.

上一篇:颈椎功能论文下一篇:电子信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