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轻轻松松写作文

2024-09-08

让学生轻轻松松写作文 篇1

以读促写。“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倾吐, 倾吐能否合乎法度, 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单说写作程度是没有根的, 要有根, 就是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从叶圣陶这位教育家所说的这话中知道, 读是取人之长, 写是抒己之见。读是写的基础, 多读必善写。

当然, 仅仅是依靠大量的阅读来顿悟写作的方法和道理, 效率未免太低, 而且显得过于迂腐, 如果这样行得通, 语文教学 (包括写作教学) 本身也可以取消了。所以正确的途径是课外阅读的“暗中摸索”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明里探讨”的结合——既有感想又有点拨, 多管齐下, 相辅相成。

读对写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那么, 通过什么措施把读写结合起来呢?读写结合的基本措施:一是写生为主, 临摹为辅;二是阅读教学辅助写作教学。

关于临摹与写生。以范文为参考依据去写作;写生则跟自由创造相连, 不必管读过什么文章, 直接写出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这是因为模仿终究与作者本人“隔”了一层, 很可能与生活脱节, 变成“为写而写”的被动局面, 思维容易跟着范文走, 难以发挥写作主体的创造性, 而且, 这样做有违文章产生的自然规律, 与“求诚”相悖, 久而久之, 陈腔滥调, 公式化的毛病就出来了, 创造之门就被关闭。写生则不同, 它能自由发挥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 便于发挥创造, 符合写作的本真。

例如:教学《背影》一文时, 让学生注意写买橘送别的过程:“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 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布棉袍, 蹒跚地走到铁道边, 慢慢地探身下去, 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h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这段描写逼真地刻画了父亲对儿子真挚深沉的爱。

课后要求学生回去观察自己的父亲, 写写自己的父亲, 其中有位学生就这样写道:“父亲老了, 腰像镰刀一样狠狠地弯着, 与庄稼保持着最近的距离。而这把镰刀, 使我们心的谷仓里充满了粮食、温暖和感激。”这位学生抓住了父亲的特征, 极其传神地展现了父亲勤劳、淳朴的形象。这就是读后的写生, 具有创造性。

以说促写。汉语文言是有巨大表现力的, 历史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具有无穷艺术魅力的文言作品。但它又是一种封闭的语言系统, 基本脱离了口头语言的发展。书面语是建立在口头语基础之上的, 口头语是书面语话的源泉, 失去了口头语的营养滋润, 书面语最终会沦为一种纯粹的精美的摆设。因而若平C时注意口头表达的训练, 让学生做到:用生活语言, 敢手写我口。

1.用生活语言。作文是用语言记录生活。作文虽然要对生活进行加工和改造, 但必须力求保持生活的原汁原味, 尽量有生活气息。用生活语言, 就是要正确和准确地反映生活, 生活是怎样的就写成怎样的, 不要走样, 不要变味。用生活语言就是特别注意, 什么样的人物说什么样的话, 老年人有老年人的语言结构和常用词汇, 而青年人口中一般不会有这样的词汇。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要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文化程度和性格特点等来写, 尽量写出个性。《劳动成就我》是北京的一篇中考佳作, 其中就有一段这样写的:“又是一节晚自习, 我奋笔急书也不是一两天了, 工夫早已练至上乘!这些日子, 伙伴们为了同一个目标——中考成功, 而渐渐疏远了友谊, 可精神的伙伴们却接二连三来探访我。我们一起侃文学、道函数、说英语、画电路, 都已成模式。这天, 我好不容易有了欣赏酒瓶子底儿老兄们的机会, 瞧他们一个个眼中写着不倒的长城, 我不禁笑出声来。不好!这一串笑声引来了学子们杀人般的绝对零度的目光, 好像在气愤地说, “你们扰乱我的思路了。”

1.敢手写我口。每一个人都有潜意识, 它指的是人的深层意识, 它与浅意识和表层意识相对, 它是最质朴、最本质的心理活动。之所以称为“潜”, 是因为它隐藏于思维的底层, 不经意袒露出来。人类生活是自然界中最为复杂的现象, 有许多人, 在许多场合想到的意思, 往往不能说、不便说、或者不该说、不敢说, 有时为了礼貌, 有时是为了工作需要, 有时是为了自我保护, 想到的没有说出来有的话就是潜意识。每个人都有潜意识, 而且比浅意识活跃和丰富, 但在写作文时, 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 替代潜意识的往往是那些与心相违的浅意识, 这样写出的作文, 当然就没有真情实感。因此, 想要作文有真情实感, 最好大胆一些, 充分展示自己的潜意识, 心里是怎样想的, 就这样写。《为自己喝彩》的后半部分有这样几句:“晚上, 我站在穿衣镜前细细的端详自己, 不!我不要这张苦大仇深的脸, 我拥有别人没有的优点, 我上进、奋发、勇敢, 知识填充了我, 我有什么好自卑的呢?”就这几句, 一般人是不会公开对别人说的, 但作者把它写了出来。心里想的就是这样, 写出来当然就有了真情实感了。

“想、说、写”结合。“想、说、写”结合就是思维语言和表达的结合。语言和思维是一体的, 写作起于思维, 没有思维, 就没有语言和写作。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对思维起着加工改造的作用, 不通过语言, 很难对客观事物进行准确、细致、周密的思维。想得好, 才写得好。因此, 两者互为因果关系, 应该并重。学习写作时就该双管齐下, 结合起来训练。要锻炼思维, 就要锻炼良好的语言习惯;要锻炼语言, 就该养成缜密的思维习惯惯

在反对语言教学中的烦琐哲学、机械记忆和脱离实用等问题的时候, 强调语言与思维的一致性, 主张想、说、写的统一, 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 我们还应注意到它们的差异性:一方面, 决定语言活动的不仅只有思维, 还有其它因素, 例如其他心理因素, 还有言语本身的技巧因素的影响;思维水平相同的人, 其他水平可能不同。另一方面, 思维并不直接决定语言, 因为思维向语言转换的方式不一样, 思维是层级结构, 语言是线性结构, 层级结构是以内部逻辑关系为线索, 是立体的, 线性结构是一语词的连串为线索的, 是在时空上顺次展开, 是平面的。立体的向平面的转化除了受思维本身影响外, 还要受到言语本身 (包括语词和语法甚至语音) 的影响;也要受到作者个性心理特征的影响。另外, 言语对思维的表达不充分的, 还存在不能用言语表达的思维;言语和思维相互之间都没有唯一性, 都不是影响对方的唯一因素, 一方活动的结果不是另一方活动的唯一结果。

因此, 语言与思维的训练, 还要与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起来, 在写作实践中进行锻炼。例如, 《在同桌的影响下》这篇习作, 作者用细腻的笔墨, 传神的心理描写, 讲述了“我”对同桌由嫉妒仇恨到尊重牵挂的全过程, 展现了当今中学生的丰采。因为这是发生在作者身边的事, 读起来亲切感人。所以, 要想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 平时就要关注自己周围熟悉的生活, 要多观察, 多思考。

让学生轻轻松松写作文 篇2

关键词:写作教学; 丰富积累; 轻松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3-097-001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然而,作文现状却是学生怕写、教师怕教、家长怕指导,怨声满天;内容千篇一律,框架模式化,语言成人化,情感造作化。如何才能有效地消除这一现象,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写作文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丰富习作积累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多学生面对作文题目紧锁双眉,无从下笔,问其原因,没内容可写,没词语可用。其实只要教师平时能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多阅读,多开展活动,多关注社会生活,学生就一定能写出内容充实、感情充沛的作文来。

1.立足课内外阅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学语文课本编选的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都是学生写作的优美范文,要让学生篇篇熟读,甚至背诵。在具体的课内的阅读教学中,不但要引导学生积累文本中的妙词佳句,而且要随时记下同学或老师的“妙语连珠”。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感悟学法,总结写法,逐步形成阅读技能,提高阅读效率。如理解词句的方法、背诵课文的方法、布局谋篇的方法、质疑问难的方法等。

2.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开展各种活动正适应他们的心理特征。在活动中学生能享受到快乐,在快乐中能获得真切体验,并且乐于把活动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这些活动长期地、牢固地深存在学生的大脑皮层内,一旦提笔,学生能回忆当时的活动情景,顺利地进行写作。如春天到了,可组织学生去郊游;植树节来临可组织学生去植树:学习剧本就组织学表演:六一节到了就组织学生排练文娱节目……总之,让学生开开心心地活动,真真切切地体验,用他们美好的心灵感受生活,用他们灵巧的双手描绘七彩的童年,让丰富多彩的生活成为学生写作永不枯竭的源泉。

3.关注多彩的社会生活

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大自然是学生最好的课堂。记得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叶老的这句话精辟地写出了作文与生活的关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不同层面观察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事、物,从中获得感性认识,积累第一手写作素材。走进家庭可记下家庭生活中的精彩场景,如过生日、吃团圆饭、帮父母做家务等;走进社会可记下社会生活中某些镜头,如马路上的风景、汽车上的风波、购物时的插曲等;走进自然可随时捕捉写作素材,如云卷云舒、风雪雷电、日升月落、花鸟虫鱼等。只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学生一定会广开言路,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二、捕捉练笔时机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练笔是作文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正如教育家叶圣陶所说:“什么事情都一样,要熟练,惟有常常去做,规规矩矩去做,要把写作的手腕训练熟练,就必须常常去写,规规矩矩写。”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善于凭借教材这个例子举一反三,指导学生勤于练笔,提高表达水平。

1.句式仿写

儿童有着天生的模仿才能,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是小学生作文的重要途径,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的桥梁。如在学习《孔子游春》一文第二自然段时,在学生读懂语言文字后,就可以指导学生仿写句子练习。要求是用文中“——是她——”句式写几句话,表现大自然与母亲的相似之处,在句式表达上运用比喻、排比、拟人修辞手法。这种练笔有利于学生把课文中学到的写作知识运用到写作中来。

2.范文引路

每篇文章的写法各不相同,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写法模仿练习,提高学生的布局谋篇的能力。如《小镇的早晨》一文,从全文角度来讲是按分-总的方式写的,而从一至三每个自然段来讲又是按总-分的方式来写的。学习这一课时,教师就可设计按“总-分”或“分-总”的方式来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练笔,训练学生的写作技法。

3.抒写感想

有些文章、有些事情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极大的震撼,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及时把内心的感想真实地表达出来,如《暴风雨》一文,学生读后感受颇深,当时我就让学生写篇读后感,好多学生的感受就相当精彩与深刻:阳光总在风雨后;成功的背后是艰辛;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挑战自我……感受其实就是表达的冲动,抓住这一契机,及时引导学生抒发,效果不言而喻。

4.联系实际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要写请假条、留言条、表扬稿、通知、寻物启事等,教师应随机引导学生进行练习写作。

三、提供展示舞台

哲学家詹姆士曾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学校都有羡慕别人和希望得到别人羡慕的心理。教师应把握住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为他们搭建交流习作的平台,让他们在交流中感悟怎样写语言优美、内容具体、构思新颖的文章,展示自己独特的习作魅力。

1.开辟专栏

在教室的板报墙上开辟专栏,一天一更改,引导学生将当天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焦点问题进行评议,形式多样,内容长短不限,专栏的题目由学生自己定。这种形式让学生尽显风采,也让学生大开眼界。

2.佳作赏析

学生的优秀习作总想得到别人的认可,想与别人共同分享,教师可借助教室里的学习园地、自办作文报、每天诵读等形式展示佳作;在家可将优秀习作读给家人听,获得他们的赞扬。

3.鼓励投稿

平时,组织学生踊跃投稿,争取作文能在报刊上发表。我校创办的《红杏报》就是学生习作成长的沃土;近年来我校有几十篇学生习作在省市级刊物发表,这是对他们最好的奖励。

“生活如同泉源,文章犹如溪水,如果泉源丰盛而不枯竭,那么溪水就会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文章倒语》序)广大语文教师一定要悉心指导,善于发掘,勇于开拓,相信学生不再“望文生畏”,而是轻轻松松地写出无数鲜活的习作来。

上一篇:几何教学中细节的设置下一篇:四次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