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建筑十篇

2024-07-10

中小学校建筑 篇1

关键词:学校,电气设计,变配电系统,校园网,节能措施

随着各个城市规模的扩大,中小学建筑的设计也越来越多。中小学电气设计由于智能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以下内容就是以某国际学校为依据,阐述了中小学校建筑各系统的设计。

1项目简介

河南某国际学校是一所寄宿制英语教学学校,为中外合作办学,校区位于洛阳市伊滨新区。项目一期为附属初中、小学工程,总建筑面积约86 000 m2,主要由综合楼、初中食堂、体育馆、教学楼、小学食堂及体育馆、宿舍等建筑组成,最高建筑为6层。

2电源情况

本建筑室外消防水量为25 L/s,根据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11.1.1条,本建筑消防负荷供电等级为三级,其余负荷也均为三级。从市政引来一路10 kV电源至综合楼高压配电室。我们所设计到的中小学建筑一般多为多层建筑,单体建筑体量不会太大,室外消防水量不会超过25 L/s,由单电源供电即能满足消防规范要求。

3变配电系统

校区小学部变配电所设两台变压器,均为630 kVA,初中部变配电所设两台变压器,均为1 250 kVA。本校区设备总安装容量约为6 336 kW,负荷密度73.7 W/m2,变压器总安装容量3 760 kVA(43.7 VA/m2)。本建筑低压配电采用单母线分段供电方式。正常时母联开关为分闸状态,当其中一台变压器故障时,该变压器退出运行,视负荷情况切除部分不重要负荷后再合母联开关,保证重要负荷用电。低压配电系统采用树干式和放射式相结合的混合式配电系统,对消防负荷及重要负荷采用两回路电源供电,两回路电源在末级配电箱内自动切换。

对于消防负荷,根据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11.1.1条3款:“除本条1,2款外的建筑物、储罐(区)和堆场等的消防用电可采用三级负荷供电”,属于三级负荷,但同时还要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11.1.5条:“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防烟与排烟风机房的消防用电设备及消防电梯等的供电,应在其配电线路的最末一级配电箱处设置自动切换装置”。要满足两条规范,就要做到单电源及末端切换。设计中若总电源采用单路380 V电源,可从总配电箱处两个回路给消防设备双电源切换箱;若10 kV电源供电,采用一台变压器时可从不同低压柜引两路电源至消防设备双电源切换箱,采用两台变压器时可分别从各自低压柜引一路电源至消防设备双电源切换箱。

4校园网的建设

根据学校管理集团公司的要求,学校校园网建设要在全国中小学做到一流水平。本设计校园网建设主要要实现学校管理的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辅助教学、现代计算机校园文化三大功能。为达到相关要求,校园网设计中选用了品牌优、规格高的硬件设备,通过一流的技术、超强的扩展性以及能覆盖学校主要建筑的校园主干网络,将校园的各类网络资源连接了起来,并与城市网络系统相连,达到在网上自我宣传和获取Internet网上教育资源的目的,形成结构合理、内外沟通的校园网络系统。

校园网建设按GB 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等有关规范和标准设计和实施。楼宇间主干线缆采用光纤,楼内/室内布线线缆采用六类双绞线。这些光纤以中心交换机为中心,接入到各处的二级交换设备,形成了校园的千兆校园网系统网络主干类型。本设计提出具体要求,方案及设备选型由甲方委托专业公司二次设计。

主要参考设备:高性能网管型三层千兆交换机主干交换机,交换机,多模光纤,铜缆,服务器等。建议设七台服务器,主要分设功能如下:主服务器提供域名服务、工具软件库、存储学校自制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资料备份、存储各办公室、教研室资源等;内部服务器用于学校内部主页的发布;外部服务器用于学校外部主页的发布;数据库服务器提供学校的校园网管理系统(包括校园网管理、校园图书管理)的数据存储服务;学生服务器(Intel)提供学生上计算机课练习及存储作业、作品等服务;资源服务器(Intel)存放我校购置的各种教学资源,同时兼做学生上INTERNET代理服务;视频服务器(Intel)用于存储本校的一些音乐、视频资源。

校园网的建立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更促进了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这也是设计师在以后校园设计中应该重点注意的地方,即使由于经费不足暂不能上校园网系统的工程,也要在设计中预留线路通道,为以后的校园网建设提供方便。

5广播及安防设计

根据规范要求和使用需要设置了校园的广播系统,小学教学楼和初中教学楼分设各自教学广播,一楼设广播室;各宿舍楼设独立广播,在一层值班室设各自广播设备,综合楼广播平时广播与消防广播结合使用,应及时强制切换到消防广播,广播设备设于一层消防控制室;综合楼一层监控室设校区综合广播设备。校区操场设大功率壁挂音响,主干道设草坪音响,各单体建筑内设吸顶嵌入式音响。在初中综合楼一层设监控中心(面积约120 m2)。校区安全防范系统主要由出入口控制、摄像监控、电子巡更、周界防卫探测等组成。单体建筑出入口及各楼层、校区道路及各大门设固定摄像头,单体建筑大空间、校园广场及操场设高速球摄像头。校园广播和校园安全防范系统是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一环,设计中也应该重点体现。校园安全防范系统是以维护社会公共安全为目的,综合运用安全防范技术和其他科学技术,为建立具有防入侵、防盗窃、防抢劫、防破坏、防爆安全检查等功能的系统而实施的工程。

6节能措施

在校区中心建筑(综合楼)内设校区高压配电室,负责学校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配电,在各区中心区设变配电所,减少低压线路供电半径、降低了线路损耗。各变电所集中装设电容补偿柜,将功率因数补偿到0.95以上,减少了无功功率损耗。选择了高效节能的SCB10型变压器,变压器负载率约85%,使之长期在经济状态下运行,提高了变压器的技术经济效益,减少了变压器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选用了具有较高反射比反射罩的高效灯具,优先选择了开启式直接照明灯具,照明光源选用三基色荧光灯,走道、楼梯间、卫生间采用紧凑型荧光灯光源,采用了节能型电子镇流器,功率因数补偿到0.9以上。宿舍热水采用了集中太阳能,宿舍太阳能采用独立系统,由太阳能电池组件、逆变器、保护开关、控制器、储能装置(蓄电池组)等组成。此外还选用了室外太阳能路灯。

7火灾报警系统设计

中小学建筑一般为多层建筑,根据GB 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及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可不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但该校小学体育馆及初中综合楼设有防火卷帘及防排烟设施,考虑到其重要性和联动要求,小学体育馆及初中综合楼设置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建筑消防保护等级均为二级。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集中报警系统,消防控制室设于综合楼内。

中小学校建筑 篇2

1.1 建设背景

太原市为平衡优质教育资源,满足区域受教育人口求学需要,拟在太原市小枣沟新建中学。

1.2 建设地点

太原市教育局小枣沟新建高中:项目地点在杏花岭区小枣沟,东邻规划路;南邻民居;西邻规划路;北邻杏花岭区实验中学。南北长约330 m,东西宽约223 m,校园总占地面积约90亩。杏花岭区实验中学:建设项目地点在杏花岭区小枣沟,校址东邻规划路;南邻小枣沟新建高中;西邻规划路;北邻胜利东街。南北长约90 m,东西宽约210 m,校园占地面积约30亩。该地段呈梯形,南北高差起伏较大。

1.3 建设规模

太原市教育局小枣沟新建高中为一所48班高级中学,在校学生人数2 400余名。该校按新建设考虑,总建筑面积约为4.0万m2。杏花岭区实验中学为一所30班初级中学,在校学生人数1 500余名。该校按新校建设考虑,总建筑面积约为2.0万m2。

2 规划理念

1)锚固:布局形态契合地形特征,营造台地形校园空间。为了使校园用地与小枣沟地形最佳结合,对地形进行了整合,形成错落的台地。在功能组织上利用台地,自然而然把学校分为教学区、教学辅助区、生活区、体育场所等。景观上利用台地,形成大量的草坡,不仅绿化了校园,还创造了特色校园环境。

2)统筹:功能与空间的有机统一。本次校园的规划是站在城市的角度上,是整体性、协调性的规划校园。杏花岭区实验中学,在学校用地紧张情况下,以三面围合的建筑,把所有的功能有机的组织起来。在建筑单体上利用台地的高差,形成地上为建筑、地下为停车的有机统一。在教学楼的功能设计上,没有功能单一的教室,而是把教研室穿插进来。

3)激发:以校园活动特性为导向的景观与空间组织模式。小枣沟的特有地形激发了我们的设计灵感。校园的设计也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本次以校园活动(教学、活动、生活)为主来组织校园的空间和景观。在学校生活中,学生的晨读是学校的特色,通过教学楼形成的院落空间来满足学生的晨读空间。

4)便捷:立体而层次丰富的连续交通体系。太原市教育局小枣沟新建高中有一条城市规划路,为了保护学生安全和方便快捷的穿越教学区和生活区,设计了连廊,连接两个区域。在教学区内也有连廊,把教学区、图书信息区、实验楼和行政楼也连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各个楼之间行走。

3 功能分区

3.1 太原市教育局小枣沟新建高中功能分区

太原市教育局小枣沟新建高中功能区分为:教学区、图书信息区、教学辅助区(实验综合楼)、行政音乐区、体育活动及生活区。20 m的规划路把学校分为动静两大块(前四项与最后一项)。

1)图书信息楼作为校园标志性建筑,位于礼仪广场的北侧,正对于小枣沟新建高中的大门。图书信息楼呈“一”字形,1层主要为借书处、书库和期刊阅览室。3层为教师阅览、学校档案室、展览区和办公室。此外,2层的露台可以作为主席台,面对礼仪广场和国旗成为集会的场所。

2)教学区位于礼仪广场的西侧,分为教学楼1号,2号和阶梯教室。教学楼的1层~4层为48个班的普通教室、教研室和教师休息室。5层为满足高中课时分班上课的15间分班教室。两栋教学楼下部为机动车停车库。200(300)人阶梯教室有机的组织在教学楼的西侧,又可以作为两栋教学楼之间的联系。在阶梯教室下部为变配电室、水泵房。

3)教学辅助区(实验综合楼)位于图书信息楼的东侧。在实验室与辅助用房功能布置上主要采取夹心式,两个实验室中间加一个辅助用房,这样的平面布置不仅满足功能需求,也丰富了立面。1层~3层主要是化学、物理、生物实验室,4层,5层为计算机实验室、语音实验室、通用技术实践室和美术书法教室,6层为科技活动室。

4)行政音乐区与实验楼相对,并通过走廊相连接。行政音乐楼分为5层楼的行政办公和3层楼的音乐、舞蹈、琴房。

5)生活区和体育活动区位于规划路南侧并与北侧的教学区用连廊连接。生活区包括餐厅、超市和学生公寓,满足1 000名学生和50名教师的住宿就餐要求。体育活动区包括体育馆,一个标准400 m的运动场(看台)和若干个篮球场及排球场。

3.2 杏花岭区实验中学功能分区

杏花岭区实验中学功能区分为:教学楼区、实验楼区、教师进修学校及学生宿舍、食堂区。各分区与规划用地的高差关系形成一个“回”字形半封闭院落,使该项目与南面的高中部形成一种既相互联系又各为一体的协调关系。

1)北部建筑层数为6层,底层为学生食堂,2层,3层为教师进修学校,4层~6层为学生宿舍,使得三种不同的人流相互独立,互不干扰。2)南部为学生教学区,层数为5层,30个普通教室,其中20间南向,10间北向。集中分布在1层~4层,各层设有教研室,顶层南向为普通教室,北向则为校医室、校史展览等配套设施。根据场地的高差关系,在东部2层设有面向操场的出口,既分散了人流又为学生的运动提供了便利条件。3)西部为实验区,1层,2层主要为化学、物理、生物实验室,3层为计算机、语言、音乐、美术教室等,4层主要为图书阅览。顶层则集中为行政区,实验部分与教学部分组成的“L”形使教学与教学辅助联系方便但又不相互影响。4)900 m2的礼堂位于教室进修学校的东部,依地形而建,其室内地坪标高与教师培训学校2层地坪标高相同。外部人流可通过教师培训楼北部的室外台阶进入,内部人流可通过通往体育操场的室外台阶进入,对外对内交通方便,外部造型简约明了。在礼堂下方设有50辆机动车停车场地,出入口设在学校外部,与其他各种人流互不交叉。整个初中部依地形而建,使其与高中部等各方面融为一体,相辅相成。

4 交通组织

交通组织的原则:创造步行的校园环境。

本次设计考虑创造静谧的校园氛围,不让机动车进入校园内部(除消防车外),充分利用地形的高差,机动车直接驶入车库,不干扰人流,实行人车分流。由于规划路把太原市教育局小枣沟新建高中分成两块,为了减少规划路大量车流对学生的干扰,设计了连廊把两区联系起来,学生可以通过连廊直接从生活运动区到达教学区,形成立体的交通体系。

5 建筑造型色彩

建筑力求新颖、简洁、活泼、大方的校园建筑特点。太原市教育局小枣沟新建高中和杏花岭区实验中学总体突出了晋中建筑文化的特点,以灰色石材饰面,白色涂料与其呼应,再配以金属板活跃立面,整个初中部与高中部规划建筑风格统一,功能合理,各流线明确互不干扰。这样的处理使外立面体现了现代、简洁的风格。

6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的原则:以庭院为主的景观设计。

每个学校都会有些特色的景观融入到校园的文化和学生的生活中,即使毕业的学子们心中依然会想起这美好的校园景观。太原市教育局小枣沟新建中学依地形而错落形成了院落,院落以庭院的方式布置,浅浅的水池,小厅,石条座椅,营造出静谧的校园氛围,是学生晨读、嬉戏、组织活动的最佳场所。

7 结语

本方案以宏观整体的规划与现状地形相结合的设计手法,塑造出分区合理、功能完备、造型简洁活泼、环境优美的现代化高标准的校园形象,建成后必将成为该地区学子成长的摇篮。

摘要:以太原市小枣沟新建中学学校教学为出发点,结合整体性与地区性的指导思想,阐述了学校规划及建筑设计方法,以期充分利用当地地形对整个校区进行总体规划,为该地区学子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总体规划,学校,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1]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年版)[Z].

[2]GB500XX报批稿,中小学校设计规范[S].

中小学校建筑 篇3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73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3013-01

为了解和掌握某市中小学校建筑设备、学生用具状况,发现其中的问题及其原因,探索改善中小学生学习环境的干预措施,保障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育,现将2010年、2011年中小学校建筑设备与用具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具有代表性的3所学校(××小学、××初级中学、××中学)。

1.2 方法 测量方法及评定均按《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卫生标准》及《学校课桌椅卫生标准》执行。

2 结果(见表1、表2)

2.1 监测结果比较 在2010年监测结果基础上,分别向该三所学校提出了整改建议。2011年复测,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善。

2.2 教室人均面积 2010年监测小学教室13间,合格教室9间,合格率为69.2%;监测中学教室24间,合格教室16间,合格率66.7%。2011年监测小学教室10间,合格教室6间,合格率60.0%;监测中学教室15间,合格教室10间,合格率66.7%。中学与小学相比较,2010年与2011年相比较,经统计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2.3 课桌椅符合率 2010年监测小学课桌椅754套,合格43套,合格率5.7%,中学课桌椅1260套,合格307套,合格率24.4%。2011年监测小学课桌椅554套,合格67套,合格率12.1%,中学课桌椅790套,合格330套,合格率41.8%。课桌椅符合率中学与小学相比较,2010年与2011年相比较,两者经统计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0.8,P<0.05)。

2.4 教室内环境噪声及教室后墙反射系数几乎全部不合格,而教室内采光系数及黑板反射系数监测结果良好。

3 讨论及建议

3.1 教室的大小主要是由同时在教室内的学生数决定的,在不合格教室中,学生人多,拥挤不堪,多数教室前排课桌紧靠老师讲桌,甚至有些教室老师讲桌两侧也有学生就座,上课斜视黑板,前几排学生看黑板需仰头,由于黑板反光而影响了学生视觉功能,易导致颈部及眼疲劳,并且由于课桌椅摆放过于紧密,学生坐立活动受限,不能自由变换体位,不利于身心发育。此外,由于教室内有超量学生学习,室内空气易变污浊,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增加(特别是冬天及夏天带空调教室),室内闷热的空气使学生精神不振、疲倦、头痛,注意力不易集中,从而降低学习效率。另有名师指导的重点班,学生人数更易失控。建议教育行政部門在重视学校升学率的同时重视学校卫生工作,社会各界应对于学校硬件设施给予更多关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适时监测、指导。

3.2 学校购置的新型课桌椅,课桌高度可调节,但椅子高度是固定,各校基本上未按《学校课桌椅卫生标准》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调节。小学跨度6年,加上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而初中与高中均3学年(跨度小),所以中学课桌椅分配符合率要远大于小学课桌椅分配符合率。经过卫生部门的建议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学校根据《学校课桌椅卫生标准》要求对部分课桌椅进行高度调整,2011年课桌椅符合率明显高于2010年。建议学校根椐学生生长发育情况每年一次调整课桌高度,并购置可调整高度椅子。

3.3 教室内采光照明系数及黑板反射系数均较好,说明教育行政部门比较重视此项工作。

3.4 由于各教室后墙均有黑板,严重影响后墙反射,各教室后墙反射系数合格率为零。

中小学校建筑 篇4

第2.3.3条风雨操场应离开教学区、靠近室外运动场地布置。

第2.3.4条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应设在不干扰其它教学用房的位置。

三、两排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不应小于25m。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m。

第3.1.2条教学用房的平面,宜布置成外廊或单内廊的形式。

第4.1.2条广播室的窗宜面向操场布置。

第4.1.3条保健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保健室的窗宜为南向或东南向布置。

三、保健室应设洗手盆、水池和电源插座

第6.2.1条教学楼走道的净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学用房:内廊不应小于2100mm;外廊不应小于1800mm。

二、行政及教师办公用房不应小于1500mm。

第6.2.3条外廊栏杆(或栏板)的高度,不应低于1100mm。

第3.3.7条化学实验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实验室宜设在一层;其窗不宜为西向或西南向布置。

第3.3.8条物理实验室宜设仪器室、准备室、实验员室等附属用房。

第3.3.10条生物实验室宜设准备室、标本室、仪器室、模型室、实验员室等附属用房。

第3.3.11条生物实验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实验室的窗宜为南向或东南向布置。

二、实验室的向阳面宜设置室外阳台和宽度不小于350mm的室内窗台。

七、生物标本室宜为北向布置,

第3.4.2条自然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四、教室的向阳面宜设置宽度不小于350mm的室内窗台。

六、教具仪器室应设门与教室相通。

第3.4.6条美术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美术教室宜设北向采光,或设顶部采光。

三、教具贮存室宜与美术教室相通。

四、教室四角应各设一组电源插座,室内应设窗帘盒、银幕挂钩、挂镜线和水池。

第3.8.2条微型电子计算机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的平面宜布置为独立的教学单元。

二、微机操作台宜采用平行于教室前墙或沿墙周边布置。

三、微机操作台前后排之间净距离和纵向走道的净距离均不应小于700mm。 来源:

第3.9.3条合班教室的地面,容纳两个班的可做平地面;超过两个班的应做坡地面或阶梯形地面。

第3.9.4条合班教室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教室第一排课桌前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2500mm;教室最后一排课桌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8000mm。

第3.9.5条在计算坡地面或阶梯地面的视线升高值时,设计视点应定在黑板底边;隔排视线升高低宜为120mm;前后排座位宜错位布置第3.9.6条当教室设置普通电影放映室时,放映孔底面的标高与最后排座位的地面标高的高差不宜小于1800mm;最后排地面与顶棚或结构突出物的距离不应小于2200mm。

第3.9.7条放映白昼电影的合班教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放映室的净宽度宜为教室长度的1/4~1/2。

第3.10.3条体育器材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体育器材室宜靠近运动场,并宜与体育教师办公室和体育教师更衣室相邻布置。

二、体育器材室应设借物窗口和易于搬运运动器械的出入口。 来源:

第3.11.2条阅览室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阅览室应设于环境安静并与教学用房联系方便的位置。 来源:

二、教师阅览室与学生阅览室应分开设置。

第4.2.3条教职工厕所应与学生厕所分设。

当学校运动场中心,距教学楼内最近厕所超过90m时,可设室外厕所,其面积宜按学生总人数的15%计算。

二、教室、实验室靠外廊、单内廊一侧应设窗

高等学校建筑节水技术措施探讨 篇5

据统计,2005 年全国有1794 所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总数为2000 多万人。高等学校集教学、科研、生活于一体,是城市中的用水大户,而学生公寓,教学楼和行政楼等的用水占用水总量的绝大多数。由于同学们的节水意识不够强烈,节水设备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使用等原因,使得大学城高等学校在用水方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加强高等学校的节水工作,不仅可以降低学校的经费开支,且因用水量减少,排放的污水量自然减少,可减轻城市污水处理的压力,高等学校在自身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可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本文针对福州大学城高等学校用水现状,提出了高等学校节水的相关途径与技术措施。

1 高等学校建筑节水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公寓用水量现状调查

我们对福州大学新校区的其中12栋学生公寓楼在2007年9月份的宿舍人均用水量进行了调查,被调查的宿舍有1076间,统计数据如表1。

根据《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 50331~2002),福建地区的人均日用水量标准为120~180 L/(人·d),即3.6~5.4 m3/(人·月)。根据气温变化和用水高峰月变化参数,结合福建地区的人均日用水量标准,学生公寓9月份的额定月人均用水量定为5.0 m3/(人·月),结合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公寓的月人均用水量小于5.0 m3/(人·月)的宿舍数,占总数的88.12%,这说明学生公寓的用水情况基本上是比较正常的。但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个别宿舍节水意识不够强,用水设备损坏没有得到及时的修理等原因,月人均用水量大于5.0 m3/(人·月),甚至于大于8.0 m3/(人·月),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1.2 现有的节水技术措施

1.2.1 节水宣传

在福州大学城校园内的食堂、洗手间和洗手槽等地方处处可见“爱水等于爱自己”和“珍惜水资源,保护母亲河”等为主题的宣传字画。学校相关专业和社团经常定时和不定时地开展节水宣传,强调节水的紧迫性,提高大家的节水意识。

1.2.2 用水定额

福州大学城学生公寓制定用水定额是实行节水的基础。由于每个宿舍都装有一个水表,福州大学城的高等学校都规定学生每人每月的免费用水定额,如福州大学规定,每个学生月免费用水量为3 m3,当超过这个数的水费由学生自付(每m3水的价格为2.30元)。这种通过制定用水定额来达到节水目的的措施,促进大学城节水工作从行政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具有较好的节水效果。

1.2.3 节水器具

在相当部分的公共洗手间里,采用了感应式便器和感应式水龙头等。感应式的卫生器具不仅在节水方面就有较为显著的效果,而且由于能够使人体不与卫生器具直接接触,从而减少了细菌的传播,很好的改善了卫生条件。

1.2.4 太阳能热水和IC卡热水表

如部分学生公寓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热水使用实行IC智能刷卡消费的方式,将用水量和学生自身利益挂钩。实践证明,节水效果显著,人均用水由100L/次降为60L/次,节约了40%。

1.3 目前存在的浪费水资源的问题

1.3.1 节水意识不强

部分同学的节水意识不强,在平时的生活细节中没有注意节水,造成了水的大量浪费。如有的同学在洗衣服和刷牙时,不间断放水;在洗浴时,由于刚流出的水的温度没达到要求,而将其放流,水的使用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

1.3.2 管道及阀门漏失

尚存在施工质量不高或者设备、管材、附件等的质量不合格造成的漏水现象。在福州大学城里,不时会看到路边的给水管道在法兰、阀门连接处吱吱地往外冒水,而埋在地下管道的漏水现象就更为严重。另外,宿舍和公共场所的水龙头、冲洗阀等卫生器具损坏了,没得到及时维修,这一些问题的存在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

1.3.3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设置不合理

如福州大学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采用无循环方式,开启热水配水装置后,不能及时获得满足使用温度的热水,往往要放掉许多无效冷水,从而造成严重的浪费。

1.3.4 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现象严重

给水配件在单位时间内的出水量超过额定流量的现象称超压出流现象,水量超过额定流量的部分称为超压出流量。我们对福州大学其中的4栋楼23个用水点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在半开状态下,0.15 L/s的流量作为额定流量时,有12个测点流量超标,超标率为52.2%,超压出流现象较为严重,造成水的大量隐形流失。

2 高等学校建筑节水技术措施

建筑节水有三层含义:一是减少用水量,二是提高水的有效使用效率,三是防止泄漏。针对目前存在着水资源浪费的种种问题,根据我们对福州大学城节水的调查,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办法以供参考。

2.1 增强节水意识

大学生是一群特殊的团体,他们离开学校之后,将在社会上担任各式各样的岗位,如何提高他们的节水意识,让其将节水意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高等学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有效的节水活动,增强师生们的节水意识。例如,利用每年的“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契机,举办知识竞赛、专题文艺汇演等活动,利用宣传标语、公益广告、板报、校园广播等广泛宣传节约用水,在全校营造一个节约用水的氛围,使师生员工意识到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形势,认识到浪费水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节水并带动周围的人共同节水。

2.2 加强节水管理

节水管理是将节水技术、节水硬件配置等技术措施落实到实处的关键环节。建议在节水管理方面可以采用以下措施:①成立节水管理机构,并应在组织和人员上给予落实,赋予相关的管理权限;②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如维修制度,计量器具管理制度,奖罚制度等,使得节水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严格按章办事;③设立一个专业化的管理、维修队伍,要求专业技术人员勤于对小区内的各种设备、管道进行经常的调试、保养、维修,积极作好管道的防漏、查漏及检修工作。

2.3 选用节水卫生器具

2.3.1 水龙头

水龙头是应用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盥洗用水器具。目前节水型水龙头大多为陶瓷阀芯水龙头。这种水龙头密闭性好、启闭迅速、使用寿命长,而且在同一静水压力下,其出流量均小于普通水龙头的出流量, 具有较好的节水效果, 节水量约为20% ~30%。

2.3.2 淋浴器

淋浴时因调节水温和不需水擦拭身体的时间较长,若不调节水量会造成很大的浪费。现在研制使用的节水型淋浴器包括带恒温装置的冷热水混合栓式淋浴器,按设定好的温度开启板手,既可迅速调节温度,又可减少调水时间。带定量停止水栓的淋浴器,能自动预先调好需要的冷热水量,如用完已设定好的水量,即可自动停止,防止浪费冷水和热水。

2.3.3 便器及冲洗设备

厕所冲洗设备的节水是建筑节水的重点。除了利用中水做厕所冲洗之外,目前已开发研制出许多种类的节水设备。在学生宿舍里,可以考虑采用节水型两档水箱便器。以一个宿舍4人为例,若每人每天大便1次、小便4次,使用现有9L水箱,一天要用水180L;使用6L水箱,一天用水120L;若使用节水型两档水箱(每次大便冲洗水量为6 L,小便冲洗为4. 5 L),一天用水96L,可见使用两档水箱具有显著的节水性。

2.3.4 选择合适的热水循环方式

热水的循环有三种方式,即干管循环(仅干管设对应的回水管)、立管循环(立管、干管均设对应的回水管)和支管循环(干管、立管、支管均设对应的回水管)。综合考虑三者的节水效果以及工程的投资回收期等,立管循环不仅能达到很好的节水目的,而且具有显著的经济优势,因此建议公寓的集中热水供应系统采用立管循环方式。

2.3.5 实现中水回用

中水是指生活污水处理后,达到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采用中水技术,不仅能减少水厂供水量,缓解供水压力,而且能够减少排污量,达到很好的节水效果。随着大学城规模的扩大,人员越来越多,用水量和排水量也在不断地增加,同时学生宿舍区排放的生活污水,具有排放量大,排放点集中,易于收集的特点,这些污水经简单的污水处理工艺后,就可作为杂用水,因此可以考虑在大学城建立一个污水处理站。污水处理站对从几所高等学校汇入其中的污水进行处理,并通过中水回用系统,实现部分水的循环利用。该水可做为大学城的绿化、景观、冲洗便器等的用水,从而实现节约用水的目的。据有关数据,中水的处理费用控制在0.3 元/t以下,其价格远低于自来水价,随着自来水价的进一步上涨,其经济效益可观。

3 结语

节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也是解决目前水资源短缺、促进水资源逐步步入良性循环轨道的一条有效途径。高等学校做为特殊的公共场所,应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营造良好的节水氛围。相信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节水意识将深入人心,节水工作也将收到显著的效果。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的缺乏将会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为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国将节约用水作为基本国策。本文根据对福州大学城几所高等学校在节水方面的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节水问题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建筑,节水,技术

参考文献

[1]付婉霞,吴俊奇,建筑节水技术与中水回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2.

[2]王琳娜,高等学校节水途径与措施[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7.6(2):32~34.

[3]车焕新,建筑节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07(14):90.

[4]邓洁,论创建节水型城市的建筑节水措施[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6(2):25~27.

[5]李广贺,水资源利用与保护,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6]王增长,建筑给排水工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俄日统治时期的旅顺近代学校建筑 篇6

1. 旅顺工科大学旧址。

旅顺工科大学旧址, 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光荣街道友谊社区茂林街89号, 始建于1900年, 近代俄式建筑, 三层, 呈一字排开, 整个大楼简洁、大方。建筑面积11680平方米。

该校舍最初是沙俄租借旅大时期驻旅顺的海兵团营房。1905年日俄战争中, 旅顺争夺战后, 被日本所占领。1909年5月10日, 关东都督府在此成立旅顺工科学堂, 校长由关东都督府行政长官白仁武兼任。这是旅大地区第一所只招收日本学生的工业科学堂, 学制为四年, 设有机械工学、电气工学、采矿、冶金等四个学科。1917年, 开始招收少量的中国学生。1919年, 为中国学生单独设预科。1922年3月31日, 根据第160号敕令, 旅顺工科学堂升格为旅顺工科大学, 由关东厅事务总长土歧嘉平任大学长, 设附属工学专门部, 允许中国学生入学, 同时开设大学预科, 学制为三年, 专为中国学生开设预科的预备科 (位于茂林街91号, 工科大学的东侧) 。中国学生必须在预备科学习一年日语, 方能进入大学预科。1926年4月, 该校设立工学部, 属大学本科, 从大学预科招收中、日学生, 学制三年, 属大学本科。有专职教授26人, 专职助教24人。除原工科学堂所设学科外, 又增设土木建筑、航空、造船、化工等学科, 但航空系不允许中国学生入学。旅顺工科大学每年招收新生100名左右。据1941年7月统计, 旅顺工科大学有预科学生320人, 其中日本学生280人, 中国学生40人;有本科学生260人, 其中日本学生240人, 中国学生20人。1942年在大学内相继成立了临时教员和临时技术员养成所, 培养中学教员和工业技术员。学生毕业后, 可以到日本国内或“关东州”及伪满洲国各地任职。

旅顺工科大学尽管招收中国学生, 但在日本当局统治的当时, 还是以日籍学生占多数, 中国学生数量很少, 而且还要受许多限制和歧视。“五卅”惨案的发生, 引起工大中国教师和学生反抗, 他们罢课、游行示威, 反对日本残酷统治。1945年日本投降后废止。

1945—1955年该校舍由苏军接管使用。1955年后由我军接管使用, 曾为海军工程学校基础系。1971年由海军406医院使用至今。1987年3月3日, 旅顺工科大学旧址被公布为旅顺口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 旅顺中学校旧址。

旅顺中学校旧址, 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光荣街道友谊社区斯大林路58号, 1909年5月7日建校。近代欧式古典建筑, 由德国人设计建造, 二层, 具有拜占庭建筑风格。整个建筑乖巧玲珑, 典雅古朴, 建筑面积为5082平方米。

该校前身是德国富商开办的商店和德国人商会, 一楼是商店, 二楼是商会。日本侵占旅顺初期, 这里成为日本人开办的食品店。1909年关东都督府在此创办旅大地区第一所日本人中学, 初名“关东都督府中学”, 学制五年, 只招男生。1909年5月7日, 在第一届开学典礼上, 关东都督府最高长官关东都督大岛义昌亲自出席开学典礼, 并发表讲话:“本府与国内府县不同, 它在帝国将来的大发展上, 据有重要位置, 负有重大责任。因此本府的教育方针, 不能以与国内各府县相同为满足, 还必须充分学习本府所处的地理、历史位置, 即与北接俄国及其势力范围, 南有德国据胶州湾, 虎视眈眈, 其能处于二强之间, 启迪诱掖彼中国有, 保持东洋手足之谊, 作为帝国开发大陆的先驱者, 舍我关东都督府其谁?这须使学生人人知晓之事。旅顺乃世界公认的难攻不落的要塞, 当占领此处时, 我国几万勇士为皇国奋战而献出生命。如何活用这一新历史, 培养忠君爱国的精神, 正是诸君的责任。”[1]176其教育目的显而易见。第一任校长由胜浦革丙雄兼任。课程除了沿用日本本土教学内容外, 增加了汉语和“满洲”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后更名为“旅顺中学校”。1921年4月, 该校附设一个中国学生班。1924年9月, 中国学生班析出, 成立旅顺第二中学校, 旅顺中学校则改为“旅顺第一中学校”, 1932年又恢复原名“旅顺中学校”。该校是日本殖民当局在旅顺地区普及中等教育的开端。

1945—1955年由苏军接管使用, 1955年至今由我陆军某部接管使用。建筑于1994年大修。现为陆军驻旅顺某部教导处。

3. 旅顺师范学堂旧址。

旅顺师范学堂旧址, 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光荣街道友谊社区列宁街24号, 1898年沙俄侵占旅大后修建, 近代典型的俄罗斯建筑。三层, 以中央正门为中心, 两翼对称, 突出带塔楼的四坡屋顶, 屋顶檐头有起伏的山花装饰, 二层券顶窗使建筑别具风韵。建筑面积为4259平方米。

该校前身是沙俄时期美国商人莎士布罗克投资修建的德泰号杂货商店。1916年、1917年旅顺公学堂速成师范科和金州南金书院速成师范科先后并入旅顺高等学堂师范科, 学制3年, 设预科和师范科, 并设附属公学堂, 校址设在该楼内。该校是培养中国普通学堂教员的师范学堂。1918年旅顺高等学堂撤销, 其预科并入旅顺工科学堂, 师范科独立建校, 名为旅顺师范学堂, 设专科, 学制3年, 只招男生, 校长津田元德。1920年增设女子部, 招收女生18名, 1924年学制改为4年, 又设实习科和讲习科。1932年4月该校与旅顺第二中学校合并, 成立旅顺高等公学校, 师范部仍设在该楼内, 学制男生4年后改为4年, 女生4年, 招收四个年级。学生均系官费, 教师大多是日本人, 中国人很少。1944年师范部更名为旅顺师范公学校。

1945年日本投降后这里曾作为苏军医院, 现为陆军215医院院舍。2002年3月17日旅顺师范学堂旧址被列入大连市首批重点保护建筑。

4. 旅顺高等公学校旧址。

旅顺高等公学校旧址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光荣街道友谊社区斯大林路西段2号。1932年4月建校, 近代欧式建筑, 二层, 砖混结构, 建筑面积为3488平方米。

该校是由旅顺第二中学校和旅顺师范学堂合并而成。旅顺第二中学校创建于1924年, 是大连地区唯一一所只招收中国男子的中等教育学校, 学制5年, 校舍即后来的旅顺高等公学校的校舍。旅顺师范学堂创建于1918年, 是由旅顺高等学堂师范科发展而成, 最初只招男生, 学制3年, 后增设女子部, 学制改为4年, 是招收中国子女的师范学校, 校舍在旅顺文化街原德泰号杂货店。1932年两校合并后, 成立旅顺高等公学校, 设中学部和师范部, 师范部仍在原校舍, 男生学制2年, 后改为4年;女生4年。学生全部住宿, 费用由关东厅提供, 毕业后义务服务3年。1944年师范部独立建校, 即旅顺师范公学校, 至此旅顺高等公学校只剩下中学部。课程内容基本按照日本人学校———旅顺中学校的设置内容, 设奉工科、数理化、体育科和艺能科。1941年该校中学部四年级学生不满学校的统治和压迫, 举行了罢课, 日本当局大为震惊, 致使日本籍校长村井荣藏被撤职。

1945年日本投降后, 苏军接管该校舍, 并在此创办了他们的子弟学校。1955年至今, 由中国军队接管使用。旅顺高等公学校旧址对研究日本侵占大连史特别是教育史有重要的价值。

5. 旅顺第二寻常高等小学旧址。

旅顺第二寻常高等小学校旧址, 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光荣街道友谊社区革新街25号, 建于沙俄租借旅大时期。近代欧式建筑, 后经改造。

最初该校校舍原是沙俄狙击队下士集会所, 即现在的后院教室, 后作为旅顺寻常高等小学校下设的一个分教场。1909年4月日本当局在旅顺设置的第二所日本国民小学校, 官办, 学制8年, 只招日本人子弟, 校长松原一彦。1927年该校有13个班、教员21名、学生541名。

日本侵占旅大40年, 在旅顺共设2座日本寻常高等小学校, 该校是其中之一。1906年3月, 日本当局制订《关东州小学校规则》, 4月1日实施。旅顺第二寻常高等小学校就是根据《关东州小学校规则》建立的。日本当局采取特殊国民教育政策, 对其子弟进行正规系统教育, 为其侵略中国和推行大陆政策培养知识骨干和爪牙。

1970年旅顺海鹰中学迁至此地, 与旅顺八一小学共用校舍。后来改名为旅大市第五十六中学, 现为大连市第五十六中学。校舍现已增建, 建筑面积为6818平方米, 占地2.5万平方米。

6. 旅顺康德女塾旧址。

旅顺康德女塾旧址, 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得胜街道黄金社区长江路116号, 1937年5月建校, 近代欧式建筑, 二层。

该校是由清末肃亲王善耆遗产资助建立的私立女子职业学校, 校长为肃亲王第三女金显珊, 以伪满年号“康德”为校名, 每年只招1个班, 40名学生。1942年改名为旅顺康德女学校, 日本当局控制了该校, 日本人村井、山泽先后任校长, 金显珊为副校长。办学宗旨是培养家庭主妇、贤妻良母, 传授职业技艺, 学制最初为3年, 后改为4年。1942年有16名教职员、139名学生, 收入学费6720日元, 支出经费18170日元。

旅顺康德女塾是日本统治时期由中国人创办的私立中等职业学校。现为海军4309工厂分厂。

7. 旅顺市立普希金小学旧址。

旅顺市立普希金小学校旧址, 位于旅顺口区得胜街道大华社区长江路77号, 建于1899年。近代俄罗斯建筑, 二层, 突出中央三角尖顶, 立面全部采用券顶窗, 屋顶为沙俄时期常见的带老虎窗的四坡屋顶。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

该校属俄教育部, 分上下二级, 学制各2年。这是沙俄在旅大创办的第一所初等教育学校, 学校只招收沙俄侵略者及其移民子女, 1900年3月1日, 改为旅顺市立两级普希金学校, 附设中国特别班, 招收中国学生40名。课程按1872年颁布的俄教育部直属市立学校规定课程开设。1903年中国学生班分离出来, 成立俄清学校。该校是沙俄实行殖民教育的开端, 也是中国人接受西方教育的学堂。

1906年后, 这里作为日本旅顺民政署和警察署办公场所。1945年日本投降后由中国海军接管使用。2002年3月17日, 旅顺市立普希金小学校旧址被列入大连市首批重点保护建筑。现为海军某部招待所。

参考文献

铁路中小型客站建筑设计探究 篇7

关键词:铁路,中小型客站,建筑设计

引言

我国是陆地大国,铁路运输在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活动的繁荣,人员和物资运输、流动的需求越来越高,铁路客运基础设施建设事业随之获得蓬勃发展。中小型铁路客站项目需求量大,是各地铁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铁路客站是铁路交通运输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做好中小型铁路客站设计、建设,对于促进我国铁路运输事业健康发展,保障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顺畅开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当前中小型铁路客站特性分析

铁路客站的建设设计特点,与所在时期的经济、社会特点密切相关。目前我国中小型铁路客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1 建设项目数量庞多

我国陆地国土面积广阔,铁路路网遍及全国各地,建设里程逐年上涨。相关数据显示,我国铁路营业里程从2010年的9.1万公里增长到2015年的12万公里,增长30%以上。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经济规模不断增加,铁路运输规模持续上升,由此给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了巨大空间。“十二五”时期,全国计划建设新客站近600座,其中绝大部分为中小型客站,做好中小型客站设计、建设工作,是铁路建设事业的主要任务。

1.2 客站建筑规模小

相对于结构复杂、功能丰富的省级、副省级大型、特大型客站项目,中小型客站主要为地、县地区提供铁路客运中转、集散服务,功能更加简单、相邻客站间间隔里程有限,客流量相对较少。按照我国铁路管理部门关于铁路客站建设规模的有关规定,县级铁路客站建设规模最小为3千平方米,最大不得超过5千平方米。地级铁路客站建设规模最小为6千平方米,最大不得超过8千平方米。相对于这些铁路客站目前的实际客运量,上述建筑规模的规定额度具有的裕度不大,设计人员创新难度较大。

1.3 交通流线简单

从实际情况看,地级和县级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尚未成熟,铁路客运规模不是很大,运输车辆品种单一,同时,中小型铁路客站建筑结构简单,与配套设施以及车站外部对接方式清楚简洁,进出车站人群流动路线单一、不复杂。

1.4 属地特性不突出

中小型铁路客站数量多,分布间隔不大,受所在地域的社会、文化影响而体现出来的特点呈现出渐变特性,彼此间地区属性差异有限。

2 中小型铁路客站建筑设计要点

2.1 将铁路客站融入到当地发展规划中

铁路是物资、人员的流动渠道。铁路客站是当地人员、物资交流的枢纽。这些都与当地地方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进行铁路客站建设时,要以促进当地发展为目标,将铁路客站建设作为地方的城市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把铁路客站的建设纳入城市发展规划之中。以城市发展规划为基础来讨论铁路客站的设计、建设。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城市进一步发展和规模的扩大,铁路客站所在位置往往位于城市外围,这些地区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不够完善,许多地方已经规划但尚未启动实施。这就给铁路客站的规划和建设带来很大不便。由于铁路客站的设计建设要与周边城市建设相衔接,如果周围地区城市建设尚未趋于成熟,后续情况难以估计,铁路客站的设计、建设就很难做好衔接。特别是在车站功能区划方面,客流线路组织安排需要以当地实际情况为基础。如果周边情况不落实,车站的规划和设计就难以实施。

2.2 做好车站广场、站房、站场的设计协调

车站广场、站房和站场客运设施三个单元构成了铁路客站的主体。铁路客站是铁路网络和城市人员物资交流的联系节点,车站广场则是车站和城市的桥梁纽带,在这里,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和铁路车站实现对接。站房主要用于为旅客提供办理乘车业务、候车、进出站等服务。站场客运设施则主要指包括站台、站台雨棚、天桥、地道等。

车站广场、站房、站场三者联系紧密,彼此间有着直接影响。设计铁路客站,必须充分考虑三者间的联系与影响,在系统研究车站交通流线、站位的场地高程差异等因素基础上,科学设置车站广场、站房、站场三者平面和立体构成,要拿出多个方案进行对比,全面评估后选择最优方案。对于中小型客站来说,线侧平站型和线侧下站型是其常用站型。采用高架桥站位,通过充分使用桥下空间,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对土地资源的占用,适应当前土地资源紧张的客观实际。正下站型对于站房空间高度允许的情况也较为适用,但容易出现站房场坪与车站站台间高度差异较大的情况,采用线侧下站型更加有利于经济效益和交通流线组织目标的实现。

2.3 协调好站房与雨棚间的关系

现代社会,铁路交通运输节奏更加快捷。传统的车站候车室候车模式逐渐被车站站台候车模式所取代。如此以来,车站站台与站台雨棚的作用就越加显著。二者提供的服务更加丰富,要求也更高。无站台柱雨棚和站棚一体化设计是当前车站站台候车模式设计的主流方向,在候车环境和美观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2.4 协调好站房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关系

车站建于城市中,必然要注意与周边环境的联系和影响。建设车站要占用土地,因此车站设计首先要注意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因地制宜进行设计,选用适宜的建筑形式,在保障车站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已有自然景观,实现美观和成本上的双赢。

2.5 注意车站建筑立意与当地社会文化间的联系

车站作为人工建筑的一个分支,设计时必然离不开当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设计人员要尊重这个原则,顺应当地社会文化潮流,体现当地人文风采。

2.6 注重建筑设计创新和经济成本间的协调

中小型铁路客站由于各方面因素,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在建筑设计创新方面,长期停留在传统的单一设计阶段。针对这种情况,我国铁路管理部门先后采取措施,推动中小型客站设计创新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果。铁路客站创新,要注意设计方案的优化,真正做到思想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创新,不能单纯以提高经济成本为前提开展设计创新。

3 结束语

中小型车站在我国铁路车站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从数量上将更是具有绝对优势。中小型客站建筑设计直接关系到车站安全运转,对于当地交通运输事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设计中小型铁路客站时,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坚持实事求是。地方政府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做好客站设计指导、规划工作,切忌忽视客观因素,人为主观主导设计工作。设计人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已有基础上,创造性开展工作,改善用户体验,为乘车旅客提供舒适、安全、便捷的换乘和集散服务。

参考文献

[1]牛莉,吴建平.铁路大型站房结构体系对工程投资的影响研究[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2(1).

中小学校建筑 篇8

关键词:职业院校;《建筑施工》课程;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1-0113-01

《建筑施工》是职业院校建筑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先进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和工艺原理,从而为企业培养出一批建筑工程领域内的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建筑施工》涉及测量、机械、材料、结构、经济和管理等多个学科内容,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实效性、学科交叉等特点。现实当中的建筑施工可谓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它要求从业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和现场应变能力,而职业院校中开展《建筑施工》课程教学,也要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

一、建筑施工课程的特点

1.实践性。《建筑施工》课程教材本身就是对工程实践的书面总结,其中有不少的案例都是实际发生的真实工程事件,放在课本中以供学生评论和总结经验。我国传统的建筑工程中,有不少现场技术负责人都没有扎实的学历背景,而是在施工现场摸爬滚打出来的,由此也可看出建筑施工对于实践性的重视。

2.内容庞杂。建筑施工过程涉及面非常广,如结构计算、土方工程量计算、基础结构、混凝土性能和施工、材料性能与使用、防水、装饰、消防安全等一系列的内容通通会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这就要求从业者对施工工艺的整个环节有充分的掌控,才能组织施工或者进行现场管理工作。尽管建筑工程正在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对于专业领域的要求越来越细,以此来提高施工和管理的效率。但就目前来讲,许多施工现场还是由少数(有的仅一名)技术人员来负责。因此,《建筑施工》课程教学为了紧跟市场,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全面知识教育。

3.独立性和理论跨度大。《建筑施工》课程各章节之间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且理论跨度也很大。它涉及到的一些专业学科,如《混凝土结构》、《装饰工程》、《砌体工程》、《房屋建筑学》等在理论和实际运用上都有着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但在施工中相互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带来了困难,如何有效地将这些内容组织起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应当是本课程重点探讨的问题。

二、职业学校《建筑施工》课程教学现状

1.教材编制缺乏时效性。我国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建筑施工》也成为了一门实效性非常强的课程,因而相关教材中的施工工艺、建筑材料、管理理念等内容也应该紧跟市场的发展。例如,在节能环保理念畅行的当下,绿色施工、节能建材是建筑施工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但就目前职业学校建筑施工专业所选的教材来看,内容过于陈旧,不仅不能反应出一流的施工工艺,而且有的内容甚至是多年前已经淘汰的技术,缺乏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专业介绍。同时,教材的许多内容多为空泛的理论介绍,没有触及到施工技术的要点。

2.理论教学课时少,效果差。各职业院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不断加深专业知识面,扩展学生的专业基础,以适应市场需求,已经开始逐渐打破传统的教学体系结构,应用了新的教学手段,修订了教学计划。但在这个过程中,《建筑施工》课程调整为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两部分后,施工技术理论课课时由原来的五十多个压缩为现在的三十多个。一方面学生要掌握的知识多、内容复杂而抽象,另一方面教师因课时压缩紧张,不得不将大部分内容一带而过,导致前后章节联系不上,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3.教学思想的偏差。现阶段各职业院校都开始着手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但有的学校因资金问题或是观念问题,校方往往轻视校内实训基地的作用,认为要实习就得上工地去。但施工现场的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实习生又没有足够的兴趣,不会将重要的工作交给学生来负责,因此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得不到很好的锻炼机会。再加上有些学生对于课题教育认识不够,以为施工就是要到工地锻炼才能得到经验,理论知识没有任何用处。但实际上,现在的施工过程已经将施工技术、现场管理与经济成本乃至设计等内容综合起来应用了,各企业也喜欢聘用理论知识扎实的全面型人才。

三、《建筑施工》课程教学优化

1.完善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是科技发展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它可以用直观的动画、图形、声音等效果来进行授课,带动学生各器官协调工作,从而提高学生听课过程中的积极性。这个过程,要求教师或校方有能力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如在挖孔灌注桩施工中,教师可将整个工艺制作成录像、动画等形式,并针对容易发生的安全隐患、人工挖孔的直径大小、钢筋笼的安置等情况进行重点介绍,让学生对施工过程有形象化的理解,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枯燥感。

2.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枯燥、乏味的特点而制定的,在满是理论的教材中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从案例中得到启发,增强学生对于课程的理解程度,从前人的失败案例中得到经验教训。有些工程事故造成重大损失,是由于人为的失职或麻痹大意造成的,使学生得到很大的震憾,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培养职业责任感。

3.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职业院校应加强与社会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建立互利合作关系,并为学生尽量争取优越的实习条件。而教师也可以在具体的施工项目中,针对要讲授的课题,来到工地进行现场讲解。让学生亲临施工一线,感受施工现场的氛围、工作环境和条件,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提前熟悉今后的工作状态,辅助其职业规划的完成。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企业中的技术负责人来学校进行讲课,将讲课的重点放在教材中没有的先进施工工艺和材料,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教材之外尽可能掌握多的知识,与建筑市场的发展紧密相连。

4.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建筑施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中《生产实习》又是根据《建筑施工》教材大纲要求而专门设立的实践环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坚持任课教师同时担任实习指导教师的原则,根据大纲要求并结合施工的内容,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实习讨论,然后将实习的经验、评价等总结汇报给指导教师。另外,校方应积极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参与一些工程项目丰富自己的专业技能,建立相应的激励体制,鼓励专业课教师多钻研教材,积极查阅教材外的资料备课,并充分了解当前国际、国内一些新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从而充实、丰富、更新知识。

职业院校虽然没有高等院校、重点学校等能给毕业生高学历的优势,但却可以充分发挥出自己的特点,尽可能地为在校学生提供真实的、切合建筑市场发展的实习平台。为此,校方应积极筹备资金,在校内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弊端,并且在校外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让学生能够多与建筑企业之间进行交流互动,从而使得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充分掌握所学专业的实际应用知识。

参考文献:

[1]程绪楷.高职《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改初探[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7,7(2).

[2]张立山.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

[3]仲景冰.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及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2002,(2).

中小学校建筑 篇9

重庆职工职业培训学校预算员心得体会,重庆职工职业培训学校领跑”建筑培训学校”潮流,重庆职工职业培训学校为你支招:

重庆工程造价员培训重庆预算员培训培训及考试信息

造价员概念: 造价员是指通过考试,取得《建设工程造价员资格证书》,从事工程造价业务的人员。

培训专业:造价员、预算员、施工员、测量员、安全员、质检员、材料员

目前主要设计土建和安装(预算)等课程。

培训课程:

1、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

2、工程造价相关的基础理论

3、工程量的计算

4、定额的应用

5、预算和结算的编制及技巧

6、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

7、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及技巧

8、招投标法律法规、招标流程等招标的基本知识

9、建筑力学

10、建筑材料

11、建筑结构

12、技术经济。

培训特色:零基础培训,基础部分是不限总学习的,如果这一期有没学懂没学会可以免费参加下一期的培训,直到学懂学会为止,出来后独立担任工作,以前正在建设或已建好工程的图纸为案例,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配合施工现场图,学员会更轻松、更直观的接受所授课程,学成以后就能工作。

上课时间:我们土建预算有周末班和平时班,周末班就是周末两天全天上课,平时班就是星期二到星期五下午或者晚上上课,具体上课时间还是要根据教务的排课计划来定的。

培训对象: 高中、中专、大学生、转行人员、单位委培(所学专业不限,有无基础均可)报考建筑类没有学历限制的,男性在18-59岁,女性在18-54岁都可以报考。

中小高层建筑地下室设计浅谈 篇10

近年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的深入, 经济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伴随而起的建筑业日益兴旺, 各地的高层建筑象雨后的春笋破土而出, 随着人们对建筑功能的需要, 在公共场所, 繁华闹市地带的高层建筑一般都设计了地下室, 作为地下商场或地下车库。然而地下室的造价在整个建筑总造价中所占的比重是非常之大的, 有人对造价结构的比例作了分析, 其中地下室的造价估计要占到工程总造价25%~50%, 每平方米含钢量为标准层含钢量的2倍~4倍, 在如今钢材价格不断攀升的今天, 地下室设计的经济合理性显得尤为重要。

1 地下室的设计

1.1 基础的选型

(1) 《高规》12.1.1条规定, 高层建筑基础设计, 应综合考虑建筑场地的地质状况及水位、上部结构类型、使用功能、施工条件以及邻近建筑的相互影响, 以保证建筑物不致发生过量沉降或倾斜, 并能满足正常使用功能要求。还应注意了解邻近地下构筑物及各类地下设施的位置和标高, 以保证基础的安全和确保施工中不发生意外问题。

(2) 基础形式应选用整体性好, 能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建筑物容许变形的要求, 并能调节不均匀沉降, 达到安全实用和经济合理的目的。

根据上部结构类型、层数、荷载及地基承载力, 中小高层建筑地下室基础可采用条形交叉梁基础、满堂筏板、桩筏或箱形等基础形式。筏板基础可以是梁板式和平板式, 当建筑物层数较多、地下室柱距较大、基底反力很大时, 宜优先采用平板式。当采用梁板式筏基时, 基础梁截面大必然增加基础埋置深度, 当水位高时更为不利, 梁板混凝土需分层浇筑, 而且梁支模费事, 因而增长工期, 综合经济效益不一定比平板好。

1.2 抗浮设计

(1) 《地基规范》3.0.3条规定,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提供用于计算地下浮力的设计水位。结构抗浮验算必须根据岩土工程勘察单位提供的地下水浮力的设计水位来验算。

(2) 抗浮验算时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取值, 各地区可能与《荷载规范》不同, 当有地区标准按当地的标准, 无地区标准则按《荷载规范》。验算建筑物抗浮能力必须满足:

(建筑物永久荷载/水浮力) ≥1.0

式中建筑物永久荷载为标准值 (不计算可变荷载) , 按《规范荷载》3.2.5条应乘分项系数0.9。

(3) 当抗浮设计水位较高, 裙房满堂地下室或地下车库需要采用抗浮措施时, 应按工程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如果裙房满堂地下室或地下车库是独立建筑, 与高层主楼基础没有连接成整体, 并有一定距离不会因差异沉降造成影响时, 抗浮措施可以根据经济技术比较采用:抗浮锚杆、抗拔桩或压重等方法;如果高层主楼基础与裙房满堂地下室或地下车库连接成整体, 均采用桩基, 通常抗浮可采用抗拔桩的方法来解决, 这几年预应力管桩应用也比较普遍, 可以节约桩基成本大约15%, 提高桩基工期大约10%;如果高层主楼基础与裙房满堂地下室或地下车库连接整体, 并且高层主楼采用的是天然地基预估有若干沉降量, 裙房或地下车库抗浮宜采用压重 (采用素混凝土, 重度不小于30 kN/m2钢渣混凝土或砂石料) 方法, 不宜采用抗浮桩或抗浮锚杆, 否则必将与高层主楼之间形成差异沉降而造成底板开裂的影响, 尤其如北方很多城市的抗浮设计水位由于考虑南水北调提供的较高, 但实际地下水位目前而言都是非常低的, 如果抗浮采用抗拔桩或抗浮锚杆, 裙房或地下车库与主楼间基础沉降差异将是非常突出的问题。

在这里举一个利用抗浮锚杆抗浮的例子, 某工程地下3层, 地上24层, 基础为独立柱基础带400 mm厚的C40混凝土底板, 已知地下室底板水压高度为8.8 m, 可知水浮力为88 kN/m2, 底板自重10 kN/m2, 则可知道抗浮锚杆承受浮力为78 kN/m2。经过计算本工程采用锚杆直径ϕ=100 mm, 锚杆ϕ28, 锚入中风化岩层内4 000 mm, 单根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为140 kN, 锚杆间距选择1 200×1 200 mm, 实际结果表明抗浮效果特好, 没有出现底板抗浮裂纹, 如下图:

1.3 建筑物上部结构、地下室、地基的相互作用关系必须要了解。

(1) 高层建筑的基础上部整体连接着层数很多的框架、剪力墙或简体结构, 地下室四周很厚的挡土墙又紧贴着有效侧限的密实回填土, 下部又连接着沿深度变化的地基。无论在竖向荷载还是水平荷载的作用下, 它们都会有机地共同作用, 相互协调变形。尽管在这方面的设计计算理论仍不够完善, 但如果仅仅把基础从上部结构和下部地基的客观边界条件中完全隔离出来进行计算, 是根本无法达到真正设计要求的目的的。

高层建筑基础的分析与设计经历了不考虑上、下共同相互作用的阶段, 仅考虑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的阶段, 到现今开始全面考虑上部结构和地基基础相互作用的新阶段。我国目前也有了专门的高层建筑与地基基础共同作用理论的相关计算程序, 如果设计人员所用的计算机结构分析软件仍是沿袭着不客观充分考虑相互作用的常规计算方法, 设计的计算结果往往和工程实测的结果相差甚远, 达不到经济合理性的要求。

(2) 无论是采用箱基还是筏基, 诸多工程的实测都显示;底板的整体弯曲率都是很小的, 往往都不到万分之五。有一些高层建筑箱形基础的实测值都仅在 (0.16~3.14) ×10-4之间, 国外也有的资料上实测的挠区率都是很小的, 比如德国法兰克福展览会大楼的筏板实测挠区率只有2.55×10-4。而且我国测得的筏底板钢筋应力一般都在20 N/mm2~30 N/mm2之间, 只有钢筋强度设计值的十分之一, 个别内力较大的工程也几乎没有超过70 N/mm2。如湖南省邮政电信网管中心大楼筏板所测得的最大钢筋拉力也只有42.66 N/mm2。

出现这种基础底板内力远远小于常规计算方法的因素很多, 如在基础底板施工时, 只有底板的自重, 且无任何上部结构的边界约束, 而混凝土的硬化收缩力大, 在底板的收缩应变的过程中, 使混凝土中的纵向钢筋产生了预压应力。若混凝土的收缩当量为15 ℃, 则钢筋的预应力将可达到31.5 N/mm2, 例如湖南省邮政电信管网中心大楼研测得到的筏板钢筋预压应力就可达到30.25 N/mm2, 相当于十分之一的设计强度, 从而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抵消了一部分的拉应力, 使钢筋的实际受力变小了;另外, 基础底面和地基土之间巨大的摩擦力起着一定程度的反弯曲作用。摩擦力是整栋建筑的客观边界条件, 不能视而不见。特别是对于天然地基的箱形和筏形基础来讲, 地基土都比较坚实, 变形模量和基床系数都比较大, 则基础底板的内力和相应的挠曲率势必会相应减少。

(3) 除了上述等因素外, 最主要的是上部结构和地下室整体刚度的贡献, 并参与了基础的共同抗力, 起到了拱的作用, 从而减少了底板的挠曲和内力, 对若干工程基础受力钢筋的应力测试表明, 在施工底部几层时, 基础钢筋的应力都是处于逐渐增长的状态, 变形曲率也逐渐加大。但施工到上部第4、5层时, 钢筋的应力达到最大值。然后随着层数以及其相应的荷载逐步增加, 底板钢筋的应力又逐渐减少, 变形曲率也逐渐减缓。其原因是, 在施工到第4、5层时, 已建的上部结构的混凝土尚未达到强度, 刚度也尚未完成, 这时的上部荷载全部由基础底板来独自承担。但随着继续往上施工, 上部结构的刚度逐渐次形成, 并逐渐加大, 和基础底板形成整体作用, 共同抗力, 则产生了拱的作用, 使基础底板的变形趋于平缓。例如某工程, 地下2层, 地上10层, 箱形基础实测显示:钢筋应力随着底部楼层施工的增高而增大, 当施工至连同地下室共5层时, 基础底板钢筋应力最大值为30 N/mm2, 第5层以后, 底板钢筋应力随楼层施工的增高反而减小了, 结构封顶时, 底板钢筋实测最大应力确只有4 N/mm2。

所以从上述的诸多工程事例中可以看出, 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实际所承受的弯曲内力远远小于常规计算值, 有很大的内在潜力。所以结构工程师在具体工程项目的设计中, 必须细心把握, 否则基础截面厚度和配筋量都会比实际所需的大得多, 会造成很大的浪费, 给业主带来一定的损失。

2 高层主楼与地下室车库之间的处理

(1) 在大、中城市的写字楼、商住综合楼及住宅建筑中, 有时为解决有足够的汽车停放位置, 需要设置地下停车库。当主楼及部分裙房所占地面积较大时, 在建筑物下设多层地下室, 将部分用作停车库, 这是常见的第一种地下汽车库形式。现在一些住宅小区和商住综合楼楼群中, 为了有较好的生活环境, 建筑物之前设有庭院绿化, 利用地下空间设置1至2层停车库, 并与楼房连通, 这是近十年来出现的第二种地下汽车库形式。

(2) 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使主楼与裙房基础的沉降差值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 或通过计算确定沉降差异所产生的基础及上部结构的内力和配筋, 也可以不设置沉降缝。

为使裙房基础沉降量接近主楼基础沉降量, 减少沉降值差异, 通常设计时可采取下列措施;

1) 裙房基础埋置在与高层主楼基础不同的土层, 使裙房基底持力层土的压缩性大于高层主楼基底持力层土的压缩性;

2) 裙房采用天然地基, 高层主楼采用桩基础或复合地基;

3) 裙房基础应尽可能减少基础底面面积, 不宜采用满堂基础, 以柱下单独基础或条形基础为宜, 并考虑主楼基底压力的影响。

4) 一般当裙房地下室需要有防水处理时, 地面也可采用抗水板的做法, 柱基之间设梁支承抗水板或者无梁平板, 在抗水板下铺设一定厚度的宜压缩材料, 如泡沫聚苯板或干焦碴等, 使之避免因柱基或条形基础梁基础沉降时抗水板反而成为满堂基础筏板。易压缩材料的厚度可根据基础最终沉降值估计。抗水板上皮至基底的距离不宜小于1 m, 抗水板下原有土层不应夯实处理, 当压缩性低的土层可刨松200 mm。抗水板做法如下图所示:

3 基础底板及地下室外墙后浇带中是否可以不要加强筋

(1) 《高规》4.3.13条规定, 每30 m~40 m间距留出施工后浇带, 带宽800 mm~1 000 mm, 钢筋采用搭接接头, 后浇带混凝土宜在两个月后浇灌。

(2) 施工后浇带的作用是释放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收缩应力, 减少或控制混凝土的初始裂缝。在20世纪80年代的许多图册或手册中, 后浇带 (包括施工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 处的梁、板和墙的钢筋要求断开, 为使混凝土收缩更自由减少约束, 在后浇带浇注梁的钢筋采用焊接, 板、墙钢筋采用搭接, 由于此类做法施工费事而且难以保证焊接质量, 因此, 从20世纪90年代起在后浇带处钢筋连续不再断开。现在有的图集和资料中要求在后浇带范围增设加强钢筋, 这是没有必要的, 相反增大约束, 丧失了后浇带的作用, 也增加了钢筋的用量反而增加了工程成本。

4 地下室车库楼盖的结构形式

下面就地下停车库的楼盖结构形式举几种例子:

(1) 采用无梁式或梁板式, 通常根据地基、地下水位、车库层数及与楼房地下室标高相互关系来确定。地下停车库按净距7.2 m停放三辆车, 柱网间距一般为8 m, 车库顶板以上填土厚度常为1.0 m~1.2 m, 地下车库内设有通风管、喷洒水管等机电管线, 净高最低点要求不小于2.2 m (小型汽车库) 。也有许多工程为了减少层高争取有较大净高、减少土方及水浮力, 采用了无梁楼盖, 为解决板的抗冲切, 楼板设托板, 顶板设反柱帽或托板加反柱帽, 这种结构形式综合经济效益是比较好的。如下图:

(2) 薄壁筒体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 同时有的工程还采用了蜂巢混凝土空腹楼盖技术: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技术是最近几年国内发展起来的结构新技术, 它适应大空间、大跨度柱网的住宅和公共建筑, 具有自重轻、楼板刚度大、降低地震作用、增加隔声、隔热等优点, 受到了业主的欢迎。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应用越来越广泛, 质优价廉的芯模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国内, 有许多科研单位和生产厂家在研制和开发芯模产品, 其材料和配料各有不同, 形式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品种。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 质优价廉的芯模对于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的迅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浇空心楼盖结构除能实现大空间外, 还有使用功能灵活、隔音效果好、降低层高、使用面积增大、建筑自重减轻、节约模板、室内装饰投入少, 施工进度加快、减少消防隐患等优点, 能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盒经济效益, 经过概算与现有结构体系相比综合造价降低5%以上。

(3)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无粘结预应力结构作为国家“九五”、“十五”建筑工程中推广的十大新技术之一, 有较强的优越性, 解决了普通混凝土结构不易解决的大跨度结构的挠度及抗裂度问题。由于减轻了结构的自重, 改善了结构的性能, 采用最小的构件尺寸满足了结构的强度、刚度及抗裂的要求, 并能增大净高 (在同层高的情况下) , 减少了钢筋、混凝土及模板的用量, 因此既能加快工程进度, 又减少工程造价, 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另外, 这种结构还提高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大跨度空间提供了灵活布局的建筑平面, 提高了建筑物的有效使用面积, 特别在商品住宅的建筑中, 可提供业主较大的平面想象空间, 为开发商提供较好的经济效益。无粘结预应力结构的地下车库底板、顶板具有板薄、防水、抗渗的要求, 适合于无缝结构设计, 但同时在施工控制过程中具有一定技术难度。其施工时, 预应力钢筋及普通钢筋的铺放, 预应力钢筋最低点及最高点、反弯点的控制和锚具的位置、预应力张拉等控制也是施工质量的关键。

摘要:本文针对中小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设计, 分别对基础的选型;地下室底板抗浮设计;建筑物上部结构、地下室、地基的相互作用关系;高层主楼与地下室车库之间的处理方法;地下车库楼盖的结构形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从经济合理性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比如地下室部分采用独立柱基加抗水板的方案, 地下室底板采用抗浮锚杆抗浮的方案, 地下车库楼盖采用无粘结预应力技术或现浇钢筋混凝土空心楼盖等, 这些经验都将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应。

关键词:地下车库,抗浮锚杆,抗拔桩,沉降差异,抗水板,地下车库楼盖

参考文献

[1]JG J3—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2]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3]李国胜, 张学俭.高层建筑主楼与群房之间基础的处理[J].建筑结构, 1993, (9) .

[4]李国胜, 李军军.高层建筑主楼与群房或地下车库之间的基础设计[J].建筑结构, 2005, (7) .

上一篇:高校篮球文化下一篇:牛羊中毒的预防措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