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十篇

2024-09-10

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78例糖尿病肾病酮症酸中毒 (DKA) 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DKA诊断标准:血酮阳性和 (或) 尿酮阳性, 二氧化碳结合力<22 mmol/L或p H值<7.35或血碳酸氢根降至22mmol/L以下。急性肾衰竭诊断标准为:患者原肾功能正常, 短期内Cr升至>176μmol/L和 (或) Cr清除率下降50%;原有慢性肾功能不全, 发病期内Cr升高超过50%和 (或) Cr清除率下降15%。78例患者中男41例, 女37例, 年龄40~76岁, 平均年龄 (58.3±3.9) 岁。糖尿病病程1周~35年, >20年19例, 10~20年22例, 5~10年25例, <5年12例。第1次DKA69例, 第2次7例, 第3次2例。排除标准:饥饿或饮酒造成的酮症, 以及合并严重心、肝器质性病变者。将7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1.2 方法

观察组40例给予CBP, 对照组38例给予普通血液透析法 (IHD) 。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原发病, 定时复查血糖、血酮、尿酮, 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血K+、Na+、Cl-、Ca2+、BUN、Cr、CO2CP检查等, 常规给予胰岛素治疗、补液、纠正电解质失调、防治并发症等。2种透析方法均早期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 (临时中心静脉置管) , 后期应用永久性血管通路, 包括动-静脉内瘘 (AVfistula) 中心静脉皮下埋管Subcutaneous devices。穿刺血管部位分别为颈内静脉、股静脉、锁骨下静脉, 上肢内瘘。观察组给予CBP, 白天行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10~12 h, 输入16~24 L碳酸氢盐置换液 (日间CRRT) , 若患者伴发有高分解代谢状态时则24 h不间断施以连续性血液净化。对照组给予IHD, 透析频率为每周3~4次, 5~6 h/次。两组均连续透析30 d。若30 d后患者相关指标末达标, 则需继续应用IHD治疗。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 (BFS) 、渗透压 (OP) 、二氧化碳结合力 (CO2CP) 、尿素氮 (BUN) 、肌酐 (Cr) 水平的变化, 患者存活率和死亡率。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均数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 组别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BFS、OP、CO2CP、BUN、Cr水平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 BFS、OP、CO2CP、BUN、Cr水平, 经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OP、CO2CP、BUN、Cr水平, 经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生存率及死亡率比较

两组生存率及死亡率范围分别为:观察组生存率75.0%, 死亡率25.0%;对照组生存率60.5%, 死亡率39.5%, 两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该组治疗前比较, 1) P<0.05;与对照组比较, 2) P<0.05。

3 讨论

DKA合并急性衰竭时表现为血糖异常升高, 高血糖引发的渗透性利尿而大量失水, 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从而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同时DKA伴急性肾衰组CO2CP水平显著降低严重时扩张周围血管使血压下降, 明显减弱心肌收缩力, 导致循环血量下降[1];同时DKA合并急性肾衰竭也会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其他器官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互为因果, 进一步加重肾功能损伤[2]。

血液透析中将毒性物质转移的跨膜移动主要是通过扩散与对流的机制进行。IHD是依赖透析膜两侧的溶质浓度差, 所产生的弥散作用进行溶质清除, 而CBP是溶质随着溶剂的移动而实现跨膜移动, 也就是利用了对流的原理。IHD需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清除大量液体, 易导致机体内环境紊乱, 体液平衡障碍, 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 同时人体内体液的反复再分布, 也影响肾功能恢复正常。CBP具有连续、缓慢、稳定的特点, 根据输液量的多少决定超滤脱水量, 所以基本无液体入量的严格限制, 保证综合治疗所需输入体内的药物及液体量。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以给急性肾衰竭稳定的血流动力学保障, 对水、电解质和氮质血症持续、缓慢地调整、清除, 不仅可以清除小分子毒素, 还可以将中分子物质以及炎性介质等清除, 彻底纠正电解质及酸碱代谢紊乱。为机体提供人体所需营养及药物治疗[3,4], 从而保障生存的内稳态的平衡。该组研究也表明DKA合并ARF, 使用CBP与IHD治疗, 能显著改善BUN、Cr水平, 经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是对患者病死率影响不显著, 与以往的研究一致[5,6]。

参考文献

[1]Kraut JA, Kurtz I.Use of base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acidemic states[J].Am J Kidney Dis, 2001, 38:703-727.

[2]Clay A, Block, Harold L.Manning.Prevention of acute renal failure in thecriticallyⅢ[J].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2, 165:320-324.

[3]戴元元.血液净化技术救治急性肾功能衰竭探讨[J].医学信息, 2011, 24 (1) :148-149.

[4]盛晓华, 汪年松.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9, 10 (9) :838.

[5]周海银, 王晓刚, 王兴勇.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在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应用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 (2) :239, 382-385.

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 篇2

1、对象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27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其中10例辅以中药治疗,为试验组,其余为对照组。

试验组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范围为18岁~67岁,平均年龄为38.2岁。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范围为15岁~53岁,平均年龄为41.3岁。两组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实验室检查例行血、尿常规,生化、凝血检查。肾综合征出血热的诊断均经特异性抗肾综合征出血热IgM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证实为阳性,急性肾衰竭的诊断根据原发病因以及临川表现可以诊断。

1.2 治疗方法

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竭的治疗方法主要为抗病毒、抗感染、利尿、导泻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还辅以中药治疗和血液透析。

抗病毒治疗主要是使用利巴韦林、病毒唑或喜炎平,抗感染主要是使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少尿者需要利尿,主要使用速尿等。无尿者需要导泻,主要是使用20%甘露醇、硫酸镁等。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需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一般使用平衡盐溶液。对症支持治疗主要是给予物理降温,加强营养,并辅以护肝、护胃的治疗。

血液透析是一种安全可行有效的肾替代治疗方法。患者饮食要保证足够热量,严格控制蛋白摄入,给予高价优质蛋白,补充足量维生素及各种微量元素,还要注意低盐饮食。

中药治疗主要是使用丹参注射液。丹参为活血化瘀药物,可以调节血流动力学,扩张血管,对急性肾衰竭患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进行数据录入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抗病毒、抗感染、利尿、导泻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并且辅以中药治疗和血液透析后,试验组10例患者中,9例患者好转出院,1例死亡,对照组13例好转出院,4例死亡。血液透析指征为无尿2日或少尿3日并且伴有血清尿素氮高于21.4mmol/L。死亡患者主要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主要是由于血液透析前已无尿超过3天,血清尿素氮远高于透析指标,此时再进行血液透析,已为时较晚,失去了最佳时机。对两组治愈率和死亡率进行统计学分析,试验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由鼠类传播,是由汉坦病毒感染引起的。其在世界范围内均有流行,而我国是高发国家,以山东省最为流行。一般青壮年发病率较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发病时主要是全身毛细血管受到损伤,主要表现为发热、出血和肾损害。一般治疗原则为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地隔离治疗。急性肾衰竭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死亡率较高,如若治疗不及时,极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及急性尿毒症综合征。

一般的治疗方法为抗病毒、抗感染、利尿、导泻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同时我们还辅以中药治疗和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较好。我们使用的中药主要为丹参,而国内其他学者还有使用其他中药,如“神农33”(主要为红花、川芎、赤芍等)、“救肾汤”(主要为生石膏、知母、玄参等)、黄芪注射液、冬虫夏草等,均取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血液透析是一种肾替代治疗的方法,是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竭的重要方法,可以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排除多余水分,纠正酸中毒,改善肾功能。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联合血液透析的综合治疗方法能有效降低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死亡率,提高治愈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同时,医护人员还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及专业素养,在临床工作中,善于总结分析,为患者找到合适有效的治疗方法。

摘要:目的: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竭的治疗进行探讨,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对27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给予抗病毒、抗感染、利尿、对症支持治疗,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其中10例辅以中药治疗,为试验组,其余为对照组。结果:试验组9例患者好转出院,1例死亡,治愈率高速90.0%;对照组13例好转出院,4例死亡,治愈率高达76.5%。结论: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联合血液透析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衰竭,中西医结合,血液透析

参考文献

[1]孙元莹,李志军,王今达.“神农33”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42例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6,06:1048-1049.

[2]张小兆.救肾汤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急性肾功能衰竭50例[J].中成药,2009,09:1328-1330.

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 篇3

[关键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心力衰竭;急救护理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58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61-0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患者16例进行分析研究,其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在56-8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8.28±3.29岁。

1.2 方法

1.2.1 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方法 此类型的患者纠正酮症酸中毒控制血糖是治疗的关键手段。遵医嘱静脉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胰岛素12-24u静脉滴注,控制滴入速度,用药期间必须加强巡视患者,每30min测量血糖一次,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进行调整胰岛素的治疗量,如开始进行治疗后检测患者的血糖无下降,则表明患者对胰岛素治疗的敏感性比较低,因此可以胰岛素量应加倍治疗[1]。控制血糖降至为13.9mmol/L左右可以将胰岛素组液体停止治疗,遵医嘱使用葡萄糖注射液并以6:1或8:1的比例加入胰岛素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在纠正酮症酸中毒时血糖下降的速度一般以3.9-6.1mmol/L每小时为宜。根据患者血糖监测情况遵医嘱给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进行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

1.2.2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 遵医嘱使用静脉微量泵静脉推注盐酸胺碘酮注射液,严格查对医嘱,胺碘酮150mg+5%葡萄糖50ml中,按2.0ml/h静脉微量泵泵入,为患者治疗用药期间持续监测心电图变化,观察心率、心律有无改变,观察血压有无下降,没30min记录心律、心率、血压、呼吸一次,并将准确的信息提供给医生,遵医嘱调至微量泵的输入量。详细记录患者给药前、给药后的心律失常改变以及患者的基本情况。

2 结 果

此组患者经治疗与急救护理后,抢救成功的患者有14例,占87.5%,临床死亡的患者2例。

3 急救护理

3.1 氧疗 患者明确诊断时,立即给予持续吸氧,根据病情可以给予鼻导管或面罩给氧。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给予适当的氧流量,当病情严重,疼痛难以忍受时给予5-6L/min氧流量吸入,保证氧浓度在40%左右。待患者病情稳定或好转时可将氧流量控制在3-4L/min。氧疗可以迅速改善心肌缺氧,控制患者心衰程度[2]因此氧疗是急救心力衰竭的首要措施。

3.2 建立静脉通路 对于此类型的患者要尽快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最好给予静脉留置针穿刺,此项技术操作对于抢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建立静脉通路以保证在短时间内抢救药品迅速输注体内,快速达到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病情必要时建立两组以上的静脉通路以供抢救治疗。随时观察静脉通路的通畅情况,并遵医嘱迅速正确的给药。

3.3 病情观察 使用药物治疗后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与用药前作比较,心电监护所示室性早搏频率出现次数减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得到控制。经长时间治疗心房纤颤转为窦性心律。

3.4 用药护理 患者发病时应该对其基本的生命体征等进行监测在给予医嘱用药,并将除颤器以及相关抢救药品准备完好。①碘胺酮的刺激较强,易导致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用胺碘酮后严密观察用药情况,最大限度的避免因护理操作不当而导致的不良反应;②用地高辛之前必须测量患者的脉搏,如患者的脉搏低于60次/分时禁止使用此药,而且此药的治疗量与中毒量相对较为接近,易在体产生中毒,因此用药后严格观察有无地高辛中毒症状如出现视物模糊、视绿,胃肠道反应并心电图出现ST断鱼钩样改变时提示地高辛中毒[3];③使用利尿剂后主要观察患者会出现口干、皮肤弹性消失、皮肤干燥、全身疲乏无力等低血钾症状。因此,在使用利尿剂时,要仔细地观察患者的尿量及颜色,并及时补钾预防和改善缺鉀症状。

3.5 胰岛素的护理 根据患者的体重以及饮食结构等发生变化时,及时进行调整胰岛素基。根据血糖控制的范围于三天后将测量次数改为3-4次/日,准确测量血糖值,为医生调整胰岛素使用量提供可靠的依据。注意观察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泵期间出现低血糖的反应发生,尤其注意观察置泵后的3-7天内,因为此时期为胰岛素调整期,患者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4]。认真根据每餐进食碳水化合物的量确定每次餐前量,针对餐后2h的血糖值进行调整。胰岛素追加剂量时用于调节餐前血糖过高,注意防止餐前大剂量以纠正餐后导致高血糖发生。

3.6 心理护理 患者在心力衰竭发作时会有不同程度的痛苦,尤其心室颤动的患者有濒死感,患者会根据不同的病情产生恐惧、焦虑、担心的不良心理,在此时,医护人员便应该及时的与患者进行沟通疏导工作,鼓励患者从而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保持良好心态积极的配合治疗。

4 讨 论

针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通过有效治疗和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有效的分析相关的病情特点,能够提高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纠正率,明显的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上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喜双.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杂志,2010,12(4):225-228.

[2] 郭玲.室性心律失常的急诊治疗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1,9(8):3759.

[3] 张大惠.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2,02(11):732-734.

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 篇4

急性肾功功能衰竭是一种临床重症,根据有关资料显示,该病近年来的死亡率在40.0%~50.0%,患者在发病后数小时或者数天内使得肾单位调节能力急剧下降,体内的电解质不能保持平衡,同时代谢产物无法顺利排出,对于一些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如果在术后存在并发症或者是伤害到输尿管都很容易并发急性肝肾功能衰竭。本文主要对我院在2月~2月接收的40例妇科腹部手术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临床护理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现就有关内容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2月~202月接收的40例妇科腹部手术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年龄26~48岁,平均年龄为(37.4±7.5)岁,所有患者在腹部手术后不同时间内出现腹痛,对相关指标进行检测,患者的血尿酸、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等含量水平高于健康人群,同时患者出现了呕吐,血压升高,心律失常、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经一步确诊,所有患者均为急性肾功能衰竭,针对患者出现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及时的帮助患者补充血容量、护肾、降压、利尿、抗感染治疗等,同时开展针对性的止疼、止呕等治疗。

1.2方法

妇科腹部术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积极地采取干预措施进行护理,主要采取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1)积极地开展心理护理,患者在做完腹部手术之后突然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这会使得患者出现忧虑、紧张、恐惧等心理,这种不良情绪对于患者的治疗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在患者发病之后护理人员及时的与患者交流沟通、向患者讲解病情的有关内容,并通过成功案例讲解让患者消除心中的疑虑,积极的配合接受治疗;

(2)抗感染护理,保持病房的空气流通,并保证一定的温度,定时的测量患者的体温,合理的使用抗生素,同时注意保持患者的口腔卫生,同时注意导尿管的护理,做好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工作,保持外阴清洁,预防逆行感染,对有咳嗽者,协助将痰咳出,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

(3)饮食护理,饮食指导工作需要结核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适当的调节,在患者发病后的少尿期,应该选择一些低钠、高维生素、优质低蛋白等食物为主,严格的限制含钾食物的摄入,食用一些蛋类、牛奶等。在多尿期,保证患者每日饮水量不小于ml,保证营养的均衡,在这个时期主要以各种蔬菜为主,保证足够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的摄入,保证患者的免疫功能;

(4)指导患者休息,指导患者卧床休息,从而降低肾脏的负担,相应的降低代谢率,降低了蛋白质分解代谢,降低氮质血症,并定期的对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理指标实施监测,并及时的了解患者肾功能的变化。

1.3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在治疗基础上采取护理措施之后,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并检查患者体内血尿酸、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等含量水平变化。

2结果

40例妇科腹部术后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补充血容量、护肾、降压、利尿、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38例患者经过护理体内血尿酸、血肌酐以及血尿素氮等含量水平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消失,获得了痊愈,有2例患者因为治疗无效死亡,治疗护理总有效率为95.0%。

3讨论

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 篇5

关键词:浮动胸壁,急性呼吸衰竭

随着交通和建筑业的发展,严重的胸部外伤患者明显增多,我院自1996年1月至1998年8月共收治创伤性浮动胸壁合并急性呼吸衰竭36例,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6例中,男28例,女8例,左侧20例,右侧20例,双侧10例。年龄18~58岁,其中车祸伤24例,工地受伤9例,其他伤3例。36例均合并有血胸或气胸,2例合并严重的脑挫裂伤,2例合并有脾破裂,6例合并肢体骨折。临床表现:主要为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呼吸困难、低血压,同时存在低氧血症,体检时发现胸壁畸形,而且出现反常呼吸运动。

1.2 治疗方法

积极抗休克的同时,首先观察病人有无呼吸恶化情况,并积极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行维支气管镜吸痰,充分止痛,我们常用肋间神经阻滞和静脉镇痛。如经以上处理仍发生呼吸衰竭,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吸机治疗,本组有21例患者使用呼吸机治疗,由于均合并有血胸或气胸,在使用呼吸机治疗之前,均先行胸腔闭式引流。2例严重脑挫裂伤病人行非手术治疗,2例脾破裂病人使用呼吸机治疗的同时行脾切除术,合并肢体骨折的病人行呼吸机治疗的同时行骨折处制动等治疗,1例因肺挫伤严重行肺叶切除术,4例大面积浮动胸壁行手术固定治疗。

2 结果

全组除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外,其余全部治愈出院。在使用呼吸机治疗的2 1例患者中,呼吸频率均由>3 5次/m i n在30min内降至16~18次/min,反常呼吸消失,血压逐渐回升,心率逐渐降至正常,P a O2由<3 5 m m H g均升至>1 0 0 m m H g、P a C O2由>55mm Hg降至<35mm Hg、Sp O2由<90%升至98%~100%。停止呼吸机治疗后除有10例有轻度反常呼吸外,其余临床症状、血气分析无明显异常。

3 讨论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后所造成的反常呼吸运动,使呼吸效能显著降低,而导致严重的缺氧和呼吸功能紊乱,通常由直接暴力所致,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为呼吸功能障碍。如合并有肺挫伤所致的肺实质损害,病人有明显的呼吸窘迫,其死亡率高达20%~50%[1]。本组36例救治成功,我们体会是:(1)应及早作血气分析,呼吸衰竭一经确诊应立即清除气管内积血及分泌物,对于年老、长期吸烟、慢性咳喘和昏迷者,经吸痰后呼吸困难无改善时,要及早行气管切开,比必要时行呼吸机辅助呼吸。(2)正确处理浮动胸壁也是防治呼吸衰竭的关键因素[2]。轻、中度的浮动胸壁,胸带固定即可消除反常呼吸;大范围的严重浮动胸壁,呼吸机的应用可起到内固定作用,但在呼吸机撤离后,胸壁的塌陷畸形对以后的呼吸循环将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我们对大面积浮动胸壁患者行手术治疗,效果满意。(3)使用呼吸机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本组患者中有21例使用呼吸机治疗,平均机械通气时间82h。我们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指针是:潮气量<5m L/kg,呼吸频率>35次/min,二氧化碳分压>55mm Hg,动脉血氧饱和度<90%。开始时采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IPPV的通气压力一般控制在1.47k Pa(15cm H2O)水平,气道峰压<2.9k Pa(30cm H2O),VT:8~12m L/kg,F:12~18次/min,呼吸比1:2,Fi O2:40%~50%,呼吸末正压(PEEP):5~10cm H2O。撤离呼吸机需待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改善,血气分析正常,循环稳定之后方可逐渐撤离。(4)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浮动胸壁的患者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肺挫伤,本组早期使用甲强龙或地塞米松3~5d,同时控制感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5)合并有液气胸时,先行胸腔闭式引流,解除肺受压及纵隔移位。在未行胸腔闭式引流前,不能采用气囊呼吸机正压通气,否则将加重气胸和呼吸困难,甚至导致死亡[3]。

参考文献

[1]张效公.胸外科主治医师300问[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11.

[2]王延明,臧玉林,陈志霞.浮动胸壁合并呼吸衰竭23例[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9,12:332.

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9月急救中心及住院部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100例, 所有患者经临床及检查确诊, 符合卫生部关于疾病的诊断标准[1], 排除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分离及脑血管意外患者。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其中, 观察组50例, 男31例, 女19例, 年龄58~82岁, 平均年龄 (64.1±3.2) 岁, 对照组50例, 男28例, 女22例, 年龄57~84岁, 平均年龄 (65.3±3.7) 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吸氧、镇静、坐立、利尿等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在必要时给予3~10mg吗啡进行皮下注射或稀释后缓慢静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加用硝普钠进行治疗, 将硝普钠按照25mg加5%的葡萄糖50mL的比例配制, 输液时采用避光注射器及输液管, 开始剂量12.5~25μg/min, 之后每隔10min增加6.25~12.5μg/min。此外, 根据患者的血压等情况的不同加用口服降压药, 使血压得到有效改善。

1.3 疗效判定和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并分析治疗前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变化。疾病的治疗效果标准采用卫生部制定的判定标准: (1) 显效:用药30~60min后呼吸困难及心悸、胸闷症状完全或显著缓解, 无大汗淋漓, 无咳嗽及咯粉红色泡沫痰, 无烦躁及紫绀, 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有明显的好转; (2) 有效:用药30~60min后呼吸困难及心悸、胸闷症状减轻, 咳嗽及咯粉红色泡沫痰减少, 紫绀改善, 患者的呼吸、心率、血压等有所好转; (3) 无效:未达上述标准[2]。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用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29例, 占58.0%, 有效20例, 占40.0%, 无效1例, 占2.0%, 临床总有效率为98.0%;对照组显效12例, 占24.0%, 有效30例, 占60.0%, 无效8例, 占16.0%, 临床总有效率为84.0%;两组比较,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显著 (χ2=4.40, P<0.05)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比较

治疗前, 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均有所下降, 差异显著 (P<0.01) , 但观察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 。见表1。

3 讨论

急性左心衰竭是老年高血压疾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 是由于心脏瓣膜疾病、心肌损害、心律失常、左室舒张末期压力增高、排血量下降, 从而引起的以肺循环淤血为主的缺血缺氧等临床症状, 可发生心源性休克或心搏骤停, 而由于发病人群多为老年患者, 且症状不典型, 治疗较为困难, 严重威胁老年人群的生命健康。

急性左心衰竭合并高血压疾病发病急, 患者容易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心率加快且胸闷的症状, 因此, 临床大多让患者半卧位或坐位、高浓度的给氧、利尿、强心、扩张血管等配合药物的常规治疗。但临床多有发现, 治疗效果并不佳。硝普钠是一种速效和短时作用的血管扩张药, 对动脉和静脉平滑肌均有直接扩张作用, 且不良反应低, 因此, 被作为一种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高血压的常用药物广泛使用[3]。它能够有效地降低外周阻力, 降低患者的血压, 改善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 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从而减轻心肌负荷, 减低患者的心肌氧耗量, 使衰竭的左心室排血量增加, 同时使肺动脉压明显降低, 心力衰竭症状缓解。但在使用时, 由于其作用迅速, 应当严密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避免血压下降过快或过低, 增减药量要逐渐, 同时配合患者的血压等情况给予口服降压药物以巩固疗效, 效果更佳。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硝普钠具有不稳定药理特性, 光照易使药液失效, 因此, 输液时应避光, 超过4~6h的药液应当弃置重新配置, 其代谢产物氰化物或硫氰酸盐, 在肾功能不全时或大剂量和长时间给药时, 可能在体内积聚, 出现精神错乱、反射亢进及抽搐等氰中毒表现, 因此, 严格控制用药次数和计量对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的改善有着很重要的意义[4]。

在本案例中,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0%,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0%,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前, 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均有所下降, 差异显著 (P<0.01) , 但观察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 。综上所述, 临床采用硝普钠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高血压效果较好, 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采用硝普钠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高血压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急性左心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 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为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吸氧、镇静、坐立、利尿等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加用硝普钠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并分析治疗前后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8.0%,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0%,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前, 两组患者心率、呼吸频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 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均有所下降, 差异显著 (P<0.01) , 但观察组患者下降更为明显,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 。结论:临床采用硝普钠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合并高血压效果较好, 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和预后, 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 提高患者的生活治疗,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硝普钠,急性左心衰竭合并高血压,心率,呼吸频率

参考文献

[1]陈懋生.硝普钠治疗65例高血压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学工程, 2009, 16 (6) :10-12.

[2]张奕.硝普钠治疗高血压合并左心衰竭120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0, 12 (17) :31.

[3]于秋颖.硝普钠治疗老年高血压病合并左心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09, 7 (23) :65-66.

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 篇7

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来源于2007年11月—2009年1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科住院的符合中华医学会诊断标准[2]且血气分析结果符合呼吸衰竭的病人,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 选取符合研究标准的病人136例, 其中男62例, 女74例;年龄50岁~88岁 (72.8岁±7.1岁) 。

2 护理

2.1 严密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2.1.1 发绀程度

皮肤及口唇发绀逐渐加重, 即为呼吸衰竭加重的表现。根据医嘱给病人吸氧, COPD病人宜采用持续低流量吸氧方法, 特别注意要求病人不可自行随意调节氧气流量。宜使用双鼻孔氧气管吸氧, 对病人刺激性小, 不浪费氧气, 且无碍于服药、咳嗽、进食等。氧浓度保持在24%~28%, 既可改善缺氧, 又不致二氧化碳潴留。用氧过程中, 保持湿度为80%[3]。

2.1.2 呼吸困难的程度

采用0级~4级呼吸困难指数来判断病人的呼吸衰竭程度, 及时发现病人呼吸困难变化情况。

2.1.3 意识变化情况

如病人出现明显的头痛、嗜睡、躁动不安、意识恍惚、性格改变或夜间兴奋, 白天多睡, 常常是肺源性心脏病的先兆, 要及时汇报医生, 及时进行血气分析, 检测电解质变化情况, 如二氧化碳分压进行性增高, 氧分压下降, 亦提示肺性脑病即将发生。

2.1.4 血压、脉搏变化

由于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可引起血压升高。心动过速、心律不齐, 继而出现脉搏缓慢, 血压下降, 可能出现循环衰竭或心搏骤停, 应及时进行心电、血压、呼吸监护, 并详细记录病人病情变化情况。

2.1.5 评估体液平衡情况

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 特别是根据各种食物水分含量表精确记录。

2.1.6 严密观察病人咳嗽及咳痰的颜色、量、黏稠度

若咳嗽加重, 痰液脓性, 说明呼吸道感染加重。如痰转为白色, 说明呼吸道感染控制。准确协助病人留取痰标本, 注意留取后及时送检, 以获取细菌学检查结果, 协助临床诊治。

2.2 病人一般护理

2.2.1 入院时积极做好入院宣教[4]

使病人尽快熟悉病区环境, 缓解环境变化带来的紧张、焦虑心理, 及时为病人做好各项辅助检查的指导, 特别是呼吸科专科检查如肺功能、血气分析、CT、胸部X线片等, 使检查顺利进行, 以利于诊断和治疗。

2.2.2 有效咳嗽、咳痰的指导

在病人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教会病人有效咳嗽、咳痰, 可以使痰液尽快排出体外, 用空掌心叩击排痰法, 利用腕部力量, 由外向内、由下往上, 轻轻叩击病人背部, 使分泌物松动, 以利于排痰。

2.2.3 呼吸功能训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呼吸常表浅而短促, 引起呼吸肌的紧张, 诱发呼吸肌疲劳。运用膈肌做深缓呼吸, 增加肺泡通气量, 改善气体分布, 降低呼吸功耗, 缓解气促症状。①腹式呼吸:腹式呼吸主要是靠腹肌和膈肌收缩而进行的一种呼吸, 关键在于协调膈肌和腹肌在呼吸运动中的活动。根据病情, 锻炼时可取卧位、坐位或立位。如取卧位, 两膝下可垫软枕, 使之半屈, 腹肌松弛。全身肌肉放松, 将左、右手分别放于上腹部和前胸部, 呼气时, 腹部下沉, 左手稍微加压用力, 以进一步增加腹内压, 促使膈肌上抬, 腹部凹下;吸气时放松腹肌, 膈肌收缩, 位置下移, 腹壁隆起;吸气和呼气时间之比达到1∶2~1∶3。腹式呼吸锻炼初始, 每日2次, 每次10 min~15 min。动作要领掌握以后, 可逐渐增加次数和每次的时间。②缩唇呼吸: 呼气时缩唇大小程度, 由病人自行调整。缩唇口形太小, 呼气阻力过大, 呼气费力, 呼气时间延长, 呼出气量反而减少;缩唇口形太大, 则不能达到防止小气道过早陷闭的目的。

2.3 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护理

有部分病人由于病情危重, 就诊不及时等原因, 血气分析及临床各项指标符合无创呼吸机使用指南时, 予呼吸机辅助治疗。①由于多数病人是首次使用无创呼吸机, 对通气治疗认识不足, 会出现紧张、恐惧等, 有的误认为呼吸机面罩给氧会加重呼吸困难, 勉强戴面罩后导致呼吸不同步, 产生人机对抗拒绝治疗。因此, 护理人员应该积极给予心理安慰, 戴机前半小时尽量陪伴病人, 同时指导病人有规律的放松呼吸, 可帮助病人缓解戴机中出现的不适症状, 使病人能够坚持治疗, 增加安全感, 降低幽闭恐惧症的发生。同时调节呼吸机参数, 观察监测指标, 保证治疗效果[5]。②选择合适的面罩或鼻面罩, 以达到舒适、密闭, 要尽量选择柔软性好、密闭度高的鼻罩或面罩, 以防止面部损伤的发生。③保障呼吸道通畅对戴机成功有重要意义: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直接导致戴机的失败。在通气前和通气过程中应该及时评估, 进行气道清理, 有咳痰能力而痰液黏稠者给予提高湿化器的温度35 ℃~37 ℃, 间断停机叩背咳痰;无力咳痰者经人工口咽通气道机械吸痰。痰量较多者, 持续带机2 h~3 h后要停机排痰。④及时发现并处理戴机并发症:腹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率为21%~46%[6], 应指导病人用鼻呼吸, 减少吞咽动作, 病情允许可协助病人取半卧位, 出现胃肠胀气后应及时胃肠减压, 若引起小肠胀气可行肛管排气等处理。压迫性损伤也是常见并发症之一, 发生率在7%~27%[6], 持续使用鼻罩机械通气者, 由于长期压迫极易造成鼻梁处、双颧骨部皮肤发红、肿痛甚至破溃, 我们使用增强型治疗贴可以有效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吸入性肺部感染:由于病人恶心、呕吐, 胃内容物误入气道或螺纹管积水反流至呼吸道所致。因此, 持续使用无创通气病人螺纹管、面罩、湿化器应每周消毒2次, 并每周清洗2次空气过滤网。每日更换湿化水并随时添加。

2.4 心理护理

由于COPD的反复发作及迁延不愈, 病人心肺功能、营养状况和免疫力下降, 往往会引起诸多临床症状, 并逐渐导致劳动能力的丧失、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同时病人的经济和家庭地位下降, 对家庭的依赖增强易出现自卑、沮丧、悲观和焦虑的心理症状;加之长期不能外出参加社交活动, 社会角色发生改变, 从而进一步加重病人的心理障碍, 因此更应该注重病人的心理护理[7]。要关心病人、耐心疏导、态度和蔼、言语诚恳, 向其介绍病情好转的同房病例, 增强其治疗的信心。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熟练、敏捷、情绪镇静。了解病人生活习惯, 尽量解决其生活上的问题, 虚心听取意见, 耐心解释, 取得谅解, 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3 小结

全面系统的护理对COPD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临床医护人员以及研究者的重视, 护士可以从以上多个方面积极着手, 为COPD病人提供更加有效、方便的护理, 从而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3.39.

[2]GOLD Executive Committee[DB/OL].Guidelines:Global Strate.gyfor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OPD, November2006.http://www.goldcopd.com/Guidelineitem.asp?l1=2&12=1&intId=989.

[3]王红, 杨爱春.老年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7, 3 (1) :69.

[4]曹祥华, 吴宏宇.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7, 12 (8) :880.

[5]刘素彦, 沈悦好, 孙玫.慢性肺呼吸衰竭病人双水平无创正压机械通气中护理模式探讨[J].天津护理, 2009, 17 (3) :.

[6]王玉秀, 殷召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Ⅱ型呼吸衰竭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临床新医学, 2006, 6 (8) :750.751.

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 篇8

【关键词】 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64-01

临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不可逆慢性肺部疾病之一,该病的并发症较多,急性呼吸衰竭便是其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患儿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1]。本文主要就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BiPAP)治疗在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62±2.34)岁;平均病程为(8±1.26)年。研究组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63±1.57)岁;平均病程为(6±1.0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所选患者均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指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且均符合急性呼吸衰竭诊断标准[2]。所选患者均排除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排除合并恶性肿瘤及精神疾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如:呼吸兴奋剂、抗感染、持续低流量的吸氧等。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相应的口鼻面罩及单向阀,参数设定为S/T模式,呼吸频率:13~18次/min,氧流量:5~8L/min,呼气压力为3~5cmH2O,吸气压力以7~8cmH2O为起始,逐渐增加至24cmH2O后为止,一日两次,一次3~5h,一周为一个疗程。行机械通气前,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方式,治疗期间,可允许暂缓10~30min让患者吸痰或进食;此外,还应严密检查口鼻面罩有无漏气情况,一旦发现,应及时对其进行处理。

1.4 观察指标 严密监测并记录两组治疗后患者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值。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各项指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频率、PaO2、PaC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当前临床上常见且多发的疾病,急性发作极易并发呼吸衰竭,若对其治疗不及时,则可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3]。因此,寻找科学有效的方法改善患者通气尤为重要。

BiPAP呼吸机主要是由患者自发呼吸病经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供压力的支持。COPD患者因气道的阻力增加,使得肺泡的弹性减弱、呼吸肌过于疲劳,但BiPAP呼吸机的应用,能够为患者吸气时提供压力的支持,增加患者肺泡的通气量,从而改善肺内气体分部不匀的情况。此外,BiPAP呼吸机还能在患者呼吸时给予其呼气末气道正压,有效缓解或避免患者肺泡的萎陷,提升其功能的残气量,促进CO2的排出[4]。

研究表明,治疗后两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频率、PaO2、PaC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内气体交换,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亚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0):57-58.

[2]王益旺.BiPAP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21):1318-1319.

[3]杨永.Bi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72-73.

[4]肖琥,潘曙明.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56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60-61.

(收稿日期:2014.07.04)

【摘 要】 目的:观察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在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pH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呼吸频率、PaO2、PaC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中应用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64-01

临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不可逆慢性肺部疾病之一,该病的并发症较多,急性呼吸衰竭便是其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患儿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1]。本文主要就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BiPAP)治疗在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62±2.34)岁;平均病程为(8±1.26)年。研究组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63±1.57)岁;平均病程为(6±1.0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所选患者均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指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且均符合急性呼吸衰竭诊断标准[2]。所选患者均排除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排除合并恶性肿瘤及精神疾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如:呼吸兴奋剂、抗感染、持续低流量的吸氧等。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相应的口鼻面罩及单向阀,参数设定为S/T模式,呼吸频率:13~18次/min,氧流量:5~8L/min,呼气压力为3~5cmH2O,吸气压力以7~8cmH2O为起始,逐渐增加至24cmH2O后为止,一日两次,一次3~5h,一周为一个疗程。行机械通气前,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方式,治疗期间,可允许暂缓10~30min让患者吸痰或进食;此外,还应严密检查口鼻面罩有无漏气情况,一旦发现,应及时对其进行处理。

1.4 观察指标 严密监测并记录两组治疗后患者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值。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各项指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频率、PaO2、PaC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当前临床上常见且多发的疾病,急性发作极易并发呼吸衰竭,若对其治疗不及时,则可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3]。因此,寻找科学有效的方法改善患者通气尤为重要。

BiPAP呼吸机主要是由患者自发呼吸病经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供压力的支持。COPD患者因气道的阻力增加,使得肺泡的弹性减弱、呼吸肌过于疲劳,但BiPAP呼吸机的应用,能够为患者吸气时提供压力的支持,增加患者肺泡的通气量,从而改善肺内气体分部不匀的情况。此外,BiPAP呼吸机还能在患者呼吸时给予其呼气末气道正压,有效缓解或避免患者肺泡的萎陷,提升其功能的残气量,促进CO2的排出[4]。

研究表明,治疗后两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频率、PaO2、PaC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内气体交换,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亚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0):57-58.

[2]王益旺.BiPAP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21):1318-1319.

[3]杨永.Bi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72-73.

[4]肖琥,潘曙明.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56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60-61.

(收稿日期:2014.07.04)

【摘 要】 目的:观察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在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两组pH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呼吸频率、PaO2、PaC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中应用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8-0064-01

临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不可逆慢性肺部疾病之一,该病的并发症较多,急性呼吸衰竭便是其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患儿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1]。本文主要就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BiPAP)治疗在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为(62±2.34)岁;平均病程为(8±1.26)年。研究组男21例,女13例;平均年龄为(63±1.57)岁;平均病程为(6±1.0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所选患者均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指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中相关诊断标准进行确诊,且均符合急性呼吸衰竭诊断标准[2]。所选患者均排除合并全身系统性疾病患者,排除合并恶性肿瘤及精神疾病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如:呼吸兴奋剂、抗感染、持续低流量的吸氧等。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治疗,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相应的口鼻面罩及单向阀,参数设定为S/T模式,呼吸频率:13~18次/min,氧流量:5~8L/min,呼气压力为3~5cmH2O,吸气压力以7~8cmH2O为起始,逐渐增加至24cmH2O后为止,一日两次,一次3~5h,一周为一个疗程。行机械通气前,医护人员应指导患者正确的呼吸方式,治疗期间,可允许暂缓10~30min让患者吸痰或进食;此外,还应严密检查口鼻面罩有无漏气情况,一旦发现,应及时对其进行处理。

1.4 观察指标 严密监测并记录两组治疗后患者呼吸频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pH值。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各项指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两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频率、PaO2、PaC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当前临床上常见且多发的疾病,急性发作极易并发呼吸衰竭,若对其治疗不及时,则可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死率[3]。因此,寻找科学有效的方法改善患者通气尤为重要。

BiPAP呼吸机主要是由患者自发呼吸病经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供压力的支持。COPD患者因气道的阻力增加,使得肺泡的弹性减弱、呼吸肌过于疲劳,但BiPAP呼吸机的应用,能够为患者吸气时提供压力的支持,增加患者肺泡的通气量,从而改善肺内气体分部不匀的情况。此外,BiPAP呼吸机还能在患者呼吸时给予其呼气末气道正压,有效缓解或避免患者肺泡的萎陷,提升其功能的残气量,促进CO2的排出[4]。

研究表明,治疗后两组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呼吸频率、PaO2、PaCO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给予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急诊患者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肺内气体交换,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亚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0):57-58.

[2]王益旺.BiPAP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21):1318-1319.

[3]杨永.BiPAP无创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72-73.

[4]肖琥,潘曙明.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56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8):60-61.

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9月在我院进行抢救的102例急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 其中男52例, 女50例;年龄52岁~86岁, 平均年龄 (66.67±22.23) 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根据纽约心脏学会 (NYHA) 标准进行心脏功能分级, 左室射血分数≤50%, 均属于Ⅱ~Ⅳ级;病程1个月~10年, 平均 (6.78±2.26) 个月;患者均不具有其他严重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 该项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调查研究, 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依从性较好。

1.2 方法

1.2.1 急救措施

将患者安置在抢救专用病房内, 患者多取半坐卧位或半卧位, 然后进行给氧, 控制氧气流量为6~8 L/min, 20%~30%的酒精湿化吸氧,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及时调整氧流量。立刻在上肢部位建立多条静脉通道, 静脉注射呋塞米、吗啡, 同时静脉滴注硝酸甘油与生理盐水的混合溶液, 进行有效的降压、强心和镇静[2]。

1.2.2 护理方法

为患者安排较为安静的适宜病房,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健康知识宣教, 嘱患者注意休息, 保持良好的睡眠。由于病情易随情绪的波动而发生改变, 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避免其产生消极、绝望的情绪, 同时应告知患者自我心理疏导的重要性, 应着重注意调节情绪。加强患者的饮食指导, 控制盐的摄入, 进食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 多吃蔬菜与水果, 忌暴饮暴食, 忌烟酒[3]。密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观察和记录, 嘱咐患者要将头部偏向一侧, 防止阻塞呼吸道;对患者进行24 h心电图监测和血压监测, 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联系主管医师进行治疗[4]。

1.3 观察指标[5]

心功能指标包括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量以及左室收缩末容量, 血压指标包括收缩压、舒张压。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患者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比较

实施后患者的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量以及左室收缩末容量明显优于实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实施前后患者血压控制情况比较

实施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低于实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慢性疾病, 是血管、心脏等器官发生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老年人机体的器官和系统均处于不断衰竭状态, 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功能均在不断减弱, 为疾病发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急性心力衰竭是高血压引发的最为突出的合并疾病, 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不能正常呼吸, 甚至出现休克状态, 对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临床上只有实施合理、有效、科学的急救和护理措施, 以及针对性的治疗才能在短时间内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 争取了急救治疗时间, 提高临床抢救率, 降低患者的临床病死率, 进一步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6]。抢救后的护理更为重要, 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可以对患者病情进行密切观察, 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可以及时采取适当的抢救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维持患者情绪处于稳定状态, 能按照安排进行各项治疗和康复锻炼, 保证患者接受最全面的护理, 保证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 改善临床预后[7,8]。本文证实, 实施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明显优于实施前, 实施后患者的心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容量以及左室收缩末容量与实施前相比明显较好,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在急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的治疗中实行有针对性的急救和护理措施, 可以使患者得到更为有效的救治,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 保证了患者满意度, 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但临床上还需进一步改进抢救和护理措施, 使患者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朱麟.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急救措施与护理[J].医学美学美容 (中旬刊) , 2015, 8 (5) :442.

[2]马秀花.老年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救措施与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 34 (4) :494-496.

[3]曹妍.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急救措施与护理[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 11 (8) :139.

[4]王晓露.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急救措施及护理探讨[J].现代养生 (B) , 2015, 9 (7) :136.

[5]孙献玲.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急救措施与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 32 (3) :476-478.

[6]杨丹.分析总结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J].医学信息, 2015, 5 (19) :113.

[7]常国秀.1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配合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3) :148-149.

糖尿病合并急性肾衰竭 篇10

关键词:BNP,急性脑梗死,心力衰竭,临床意义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最终阶段和死亡原因,如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作为心力衰竭标记物的B型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作为心力衰竭标志物,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心力衰竭的诊断与疗效判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但目前的研究多数是将BNP作为单独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指标,有关其对于合并其他心脑疾病的患者疾病病情的临床意义却鲜有报道。本文以急性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BNP对急性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诊疗的临床意义,现将研究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均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2],并结合CT或MRI检查结果证实,其中41例患者合并心力衰竭,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规定的心脏功能分级标准[3],并结合心电图、心肌酶学等检查结果确诊,心功能不全分级Ⅲ~Ⅳ级,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60 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其中心功能Ⅲ级22例,Ⅳ级19例。其中男42例,女40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60.2±6.6)岁。上述41例单纯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脑梗死面积大小又分为两组,其中大面积脑梗死组21例,小面积脑梗死组20例。另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成年人组成对照组,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9.8±6.4)岁。各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分别采集急性脑梗死组及急性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组患者入院后次日清晨及对照组健康成年人体检当日空腹肘静脉血5 ml,肝素抗凝,2h内以3000r/min转速离心,分离血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BNP水平,测试仪器及试剂盒均为美国德灵公司,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及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受试者血浆BNP水平比较

经检测,各组患者血浆中BNP水平差异较大。急性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1,P<0.05;t=2.24,P<0.05);而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t=2.01,P<0.05)。见表1。

2.2 各不同面积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比较

经检测,大面积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小面积急性脑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7,P<0.05)。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bP<0.05;与急性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组比较,aP<0.05

注:与小面积急性脑梗死组比较,cP<0.05

3 讨论

BNP是由心室细胞分泌、少量存在于正常成人心脏组织和血液中的一种内源性多肽,主要反映左心室功能,可维持心脏组织微环境稳态,调控心肌间质纤维合成与降解的动态平衡,参与调节体循环血压和水盐平衡,具有均衡整合性扩张动静脉血管及冠脉血管床,改善心肌舒缩弹性,降低心脏负荷,提高心输出量等作用[4]。有研究表明[5,6],心脏功能受损时,患者处于应激状态,血浆BNP水平迅速升高,且与心力衰竭的分级有关,血浆BNP水平越高,心力衰竭分级越高。由此提示,BNP可视为一种代偿性心脏保护因子和缩血管循环神经激素的对抗性调节激素,对心力衰竭的筛查、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对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的评估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结果表明,各组受试者血浆中BNP水平差异较大。急性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急性脑梗死组与对照组(P<0.05);而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大面积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小面积急性脑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研究结果提示,BNP与脑梗死疾病关系密切,对血浆汇总BNP水平进行检测,对脑梗死疾病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伟佳,张秀明,邱宗荫,等.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原与B型利钠肽检测在急性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时的诊断价值研究.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3):4149-4157.

[2]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李良,郑燕,李嵩岩.扩张性心肌病临床治疗体会.中国中医急症,2012,11:24-25.

[4]文应峰,李吴忌,任美英,等.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相关性.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50):831.

[5]张新梅,费爱科.N末端前脑钠肽检测对慢性心力衰竭诊断的临床意义.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5):713.

上一篇:煤炭企业资金管理下一篇:城市建筑空间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