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十篇

2024-09-13

学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1

关键词:高职,学风建设

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进步的时代, 经济形势非常好, 在这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 高等职业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 全国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1168所, 占普通高校数的61%;高职教育招生数达到300万人, 在校生达到860万人, 占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46%, 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理念使高职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显著提高, 示范院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到96.2%, 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也肩负了培养为经济建设服务、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优良的学风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 因此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中,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学风建设, 探索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加强理想信念等思想政治教育, 强化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 更好地肩负起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1 高职院校学风的特征

学风, 即学生学习的风气, 是指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过程中经过长期教育和熏陶逐步形成的行为风尚和治学的精神面貌。高职院校的学风既包含了学风的一般特性, 又包含着高等职业教育学风的特殊性。高等职业教育是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为经济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高等层次的职业教育, 是以知识应用、技术培训和技能训练为主, 理论教学的比重较少, 实践教学的应用性较强。因此高职院校的学风包含了以下几个特征:

1.1 学习内容的实用性

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是国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 这就决定了高职学生在人才结构中属于实用型人才的层次, 因此他们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学生是不同的, 更偏重于实用性, 他们的学习理念、驱动力也比一般的学习主体更加趋向于实用性。

1.2 学习过程的实践性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而其重点就是学习过程的实践性, 其中实训、实习就是两个关键环节。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以岗位能力为标准的课程改革、开放化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等也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供了基础保证。

1.3 学习氛围的职业性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与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紧密相连的, 因此不仅要按照企业的现场环境来规划实训场地建设, 以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教学与实训, 在整个校园文化的构建中也会融入先进企业文化的核心要素, 突显校园氛围的职业特色,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融入到职业氛围中, 主动培育职业意识, 在校期间就内聚企业文化所需的基本职业素养, 虚心积累职业经验, 不断改进学习方式。

2 当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学习目标不明确

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相对较差,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缺乏学习动力, 对于如何科学地做好学习规划没有明确的认知。因此学习风气相对较差, 学生缺乏主动探知学习的能力, 课余时间多数感觉无所事事。

2.2 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缺乏认知

学生和家长普遍对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正确认知, 对就业前景、专业竞争力缺乏信心, 学生没有树立明晰的职业发展规划。调查显示, 关于学生报考高职的原因, 有66%的学生是因为“自己高考成绩不理想, 退而求其次选择高职”, 只有10%的学生认为高职教育适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2.3 职业素质发展不均衡

人才的素质决定了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员工的素质主要包含了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但从企业的反馈意见来看, 许多学生的素质发展不全面、不均衡。企业讲究企业文化, 它总是将品德、敬业、责任、协作等非智力性因素方面的素质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 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这方面的素质表现参差不齐。

2.4 培育优良学风的机制不健全

虽然在日常管理中各院校都十分注重强调学风建设, 但并没有完全建立起完善的培育优良学风的评价体系, 往往只强调了学习纪律、考试成绩等一般性学风因素, 而没有突出地把学风建设的着力点放在企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上。学生管理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随意性, 管理还不够完善。

3 加强学风建设的方法与措施

学风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 是全体师生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综合, 是校园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的综合。针对出现的主要问题, 我们必须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与措施,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只有标本兼治, 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学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3.1 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学风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课堂,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学生创造广阔的学习实践如何做人的舞台, 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实践中对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等加以领悟并深刻理解, 再进一步自发自主地用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 并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加强有针对性的形势政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基本素质教育。同时要深入调查研究, 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把握新形势下学生的思想活动规律, 并积极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 通过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网络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作为高职院校, 还可以将学生当前的需要与将来就业的需要结合起来, 着眼于企业对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的要求, 主动做好与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把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和努力方向建立在个人理想与学校培养目标和社会需要三者内在联系的基础之上, 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为学风建设提供坚实基础。

3.2 对接企业文化, 加强职业教育

3.2.1 结合行业岗位认知、就业前景等情况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认知教育。

通过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 聘请企业成功人士举办讲座, 开展产学结合的深度校企合作等形式让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的浸润, 了解、熟悉企业文化及职业前景。

3.2.2 借鉴企业的科学管理模式, 加强和改进管理工作。

如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教学与实训, 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训练环境;组织学生参与对班级事务的领导、决策计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等日常管理工作, 使学生亲身体验管理主体的角色, 履行岗位职责, 积累经验增强才干, 为将来顺利实现主体角色转换打下扎实的实践基础。

3.2.3 结合企业对人才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的要求, 如团队

精神、创新意识、沟通能力等, 有针对性地利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如实行岗位认知及能力教育、开展职业技能大赛、素质拓展训练等等, 创新活动的形式与内涵, 依托专业、依托企业开展, 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 吸引学生参加, 有意识地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3 健全培育优良学风的机制

进一步完善学生教育管理规范,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只有约束与激励机制共同发挥作用, 学风建设才能坚持长久, 不断深入。以“创先争优”的活动契机大力宣传倡导学先进、赶先进, 选树优秀学生典型,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干部的积极作用, 带动大多数学生形成符合身心发展规律的学习、生活习惯, 从而对个别学生产生影响力和感染力。同时加大奖励力度和奖励面, 物质和精神奖励相结合, 鼓励那些只要努力学习有进步的学生能够得到肯定和认可, 找到自我的认同感和价值感。另一方面对违反校纪校规的学生, 必须给予严肃的处罚, 以便警示教育其他学生。

3.4 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风建设是一个潜移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不断积累强化的过程,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则是学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和专业特点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精心设置活动项目, 丰富活动形式, 着力打造校园特色品牌活动, 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要求,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让更多学生亲自参与到文化艺术活动中来, 引导他们积极向上, 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成才目标, 陶冶高尚情操。同时, 学校的校园精神、校园景观、文化设施营造出的校园氛围也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

3.5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利用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社等既有资源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其制定符合自身的发展目标, 自觉对己负责, 对社会负责, 激发学习动力。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教育点、发展点, 从各个方面去挖掘学生的优点, 及时指出并给予鼓励,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搭建实践锻炼平台, 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感受和走向成功的机会。

参考文献

[1]金国峰.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误区及改进措施[J], 高教论坛, 2003 (1)

[2]毛尚华.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思考[J], 教育与职业, 2005 (3)

[3]章瑞智, 翁灵丽.关于深入开展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探讨[J], 现代企业教育, 2006 (24)

学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2

高校中普遍存在考风不正学风下滑的问题,民办高校更是如此。每逢临近期末考试,各个年级总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问大家对本学业期所学课程还有什么问题?回答是没有问题,只求老师划出重点,越精确越好;考试结束后,召开经验交流会谈时,问同学们担心学校的考试吗?回答不担心,只要考前把老师划出的重点认真看看应该没大的问题,学校考试就那么回事;即便老师考前已勾划出考试范围与重点,但在考场上违纪、作弊的现象依然十分普遍。在为数不少的一、二、三年级课程课堂上,尽管想了很多办法让学生坐在教室里,仍然有不少学生课堂行为离规范要求很远,例如有些学生经常不到课,有些好不容易到了课却不做笔记、不练习、不看书。

这些事情让任课老师比较头疼,也让教学管理人员伤脑筋。它们已经不再是个别现象了,会直接影响到良好学风考风的养成和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而会损害学校的社会声誉。为了学校的长远健康发展,我们必须重视这些问题,积极面对,想办法缓解或予以解决。

2 对其根源的思考

这三个现象其实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即学风考风问题。从考试来看,在划定考试范围及范围很有限的课程重点的指导下,学校考试的甄别检测激励作用又有多大呢?学生的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究竟能提高多少呢?考风会制约学风的形成,不当考风与不良学风是相互作用同方向变动的。从路径依赖的角度来看,一旦考生认识到了这种课程重点和通过考试的重要关系,就会形成一种强化的行为习惯,助长学生平时不用心学习、考前投机的行为习惯。学生会更加不把学校的考试放在心上,以至于凡事都会想到能否投机取巧,不利于吃苦耐劳、勤奋踏实的良好学风的养成。可以想象在对待学校的规章制度上,在这样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容易想到对制度的变通,漠视学校管理的规范,从而会加大教学管理的难度甚至是学校运营的成本。

由上可知,产生上述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和课程重点有关。而课程重点范围的宽广程度和针对性又是一个相对难以量化的事物。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重点划到何种程度是难以监控的,个人掌握的尺度差异是非常巨大的,以至于有些重点就是考题,也难怪学生对课程重点极其重视了。

那么实际操作中的划重点这个怪胎又是如何产生的呢?可以说这是对真实教学困难的一种投机性的解决方式。民办高校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高考分数比较低的学生,其学习能力本身就不强,良好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而在学校管理人员以及任课老师的潜意识中认定考试挂科学生不能过多,因此考试前划出课程重点这种手段就应运而生,甚至不断地推陈出现,极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学生在这种预期下更加加强了考前对于课程重点的渴求。

3 考风与学风建设对策

教学质量是高校教育的重心所在,是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生在的生命线,同时也是考试的前提和基础。教学与考试相辅相成并统一于教育的过程中。考试不仅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查,也是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检查,反映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所以,做为民办高校要在社会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考风与学风建设。德国学者施莱尔马赫认为,培养学生“喜见事物本质的认识能力、科学精神”是“大学的使命”;易经中有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所能够长期发展的大学一定要有种精神追求,要把真正提高学生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基于此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3.1 应加强学生学习意义、学习目的方面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和考试观,为树立良好学风、端正考风打下基础。

刚从高中进入大学,部分学生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无法尽快实现角色转变,无法适应高校的教育模式,而大学阶段是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及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有些同学感到困惑茫然。

3.2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切实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改善教工的工作条件。

以此来吸引留住有能力有责任心的教工,避免教工行为的短期化趋势。为学校的长远发展进行必要的规划,避免人才当中的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现象出现,即有能力的教工留不住,留下的是走不了的或者可走可不走的教工。目前某些院中男教工比例在下降,而女教工比例在上升,这种现象应该引起重视。

3.3 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善与执行,避免划课程重点等行为对学风考风的腐蚀。

规定划课程重点以及考前复习资料的相关原则方法,对于外聘教师和专任教师在考题方面的知晓程度做出明确规定。

3.4 完善学校目前对于学生补考和清考的相关规章制度,严格考试过程管理。

如加强补、缓考和清考的考试命题、监考、阅卷及相关学籍管理等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和监管力度,贯彻“严格要求,多给机会”的原则,精心组织安排补考和清考环节,减少漏洞,使考试更加公平、公正。

总之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效持续的事业。其发展过程虽然会有突变和飞跃,但更多是渐进和累积的过程。优良学风需要进行长时间的专注培育,来不得一时一事的松懈;而优良学风一旦形成,就可以使学生获得根本性、方向性和长效性的做学问、做事、做人的精神指导和学习、实践的途径,使其受益终身。随着大学从社会边缘走向社会中心,大学不仅是教学、科研中心,也日益成为传播和创造先进文化的中心。因此,大学学风不仅是社会风气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社会文化的重要因素。加强学风建设是民办高校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任务,应该长期不懈地高度重视。民办高校的学风建设,任重而道远!考风是对学风最终的检验,学风是考风的源头。考风与学风相辅相承,紧密关联。民办高校的考风与学风建设更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多措并举,团结各方的力量,把考风学风建设真正落到实处。

摘要:民办高校的考风与学风现状不容乐观,本文从这一现状入手,试图思考其存在的根源,并提出能有效改进民办高职院校考风学风建设的对策。

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与改进对策 篇3

关键词:高校 学风 思考 对策

一、目前高校学风建设问题的现状

1.学习态度不端正,功利思想严重。主要表现是课程重修率比较高,不做作业、课余不学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网成瘾。过分强调个人的爱好,忽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

2.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高。无法确立专业思想并去努力实现自身价值,对专业学习自然就会产生消极情绪。

3.纪律松懈,作风疲沓。目前,高校虽然在大力加强学生管理工作,但学生组织纪律松弛,违纪现象屡见不鲜。有的学生上课迟到、早退,自习缺席。

4.专业思想不稳定,存在厌学情绪。许多同学进入大学后,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学习不安心,成绩不理想。

二、学风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

1.高校对教育教学管理不严是学风建设不正的原因之一。所谓严师才能出高徒,如果教师能够以高的标准要求学生,补充课后阅读材料,定期布置作业,强化考试和测验,学生很自然就会认真对待学业,消化教学内容,查阅资料,积极准备考试。

2.学生群体行为的影响也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学生一迈进大学的校门开始过集体生活,普遍有一种脱离家庭鸟笼的想法,群体的相互影响使部分学生产生随大流的“从众效应”,好的班风、宿舍风气可以带动和约束学生学习,对学风建设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不良的风气也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远离学习。

3.学校自身的原因。高校在规模扩大后,师资紧缺,基本办学条件建设相对滞后,教学质量受到影响。

高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管理不够严格,致使某些学生道德观念淡薄,管理上出现了一些疏漏。

三、加强高校学生学风建设的措施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起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的机制,将先进的科研成果和前沿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探索产、学、研结合的途径。改变过去整齐划一的培养模式,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分制,给学生更大的对专业、课程、教师、学习时间的选择权。并通过开设大量选修课程和第二课堂,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2.端正教风是学风建设的突破口。一要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师德建设;二要严格管理,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和考核制度;三要加强教师的岗位培训,让教师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四要切实解决教师在职称、住房、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以此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推动学风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加强学风建设,必须建立一支专职干部为骨干、兼职为主体,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学生辅导员班主任队伍。通过他们来关心了解学生,增进师生感情,加强师生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通过他们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制定远大的学习目标。

4.加强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学校应抓住新生入学的有利时机,让学生对整个大学生活有较全面的了解,尽快适应高校生活。新生教育应特别进行热爱专业的教育和学校校规校纪的教育,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和努力方向,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

5.实行导师制、开设学习理论与方法课程、开展学习方法与学习心理咨询、建立学习辅导网站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教学资源、熟悉专业培养目标和发展方向、掌握适合于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和学习习惯。

6.要完善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升、留级、退学、肄业、毕业的规定,要建立并完善评先、评优、推优入党、担任学生干部、推荐就业等方面的制度,以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勤奋学习。

7.充分发挥现有奖学金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不断改革奖学金评定、发放和表彰方式,加大评优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激励更多的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

8.要严格考纪考风。当前高校要抓好学风建设,必须首先抓好考纪考风。严格执行考教分离的制度,制定严密科学的考试制度,杜绝徇私舞弊的现象,严格执行考试纪律,对违反纪律者一律按纪律处分,决不姑息迁就。进行诚信教育,养成诚信的习惯,做诚信人,办诚信事。

参考文献:

1.张成山等. 对高校学风建设的理性思考.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6):78-79

2.张建刚. 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科教文汇.2007(7):107转128

研究生学风建设的思考与探析 篇4

——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

学风,狭义指学校学生的学习风气,广义上还包括教师的学术风气。目前,学术界较为一致的“学风”的定义为大学师生群体成员在围绕比较专门的和有系统的学问展开的高级心智活动中形成的相对稳定和持久的并能够被人们所感受的一种群体氛围和作风。从大学学风对高等教育乃至整个国家社会的影响来讲,它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意识形态,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关系到知识、学术的健康发展;关系到知识界、学术界的声誉和科学人才的成长;关系到一个国家甚至人类对自然、对社会的态度……教育界的学风还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问题。从学风对大学自身建设来看,它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大学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支柱,体现着大学的文化传统、管理水平和办学理念,是高校创品牌、树形象、谋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能否营造一个优良学风环境,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家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研究生培养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是国家高端人才培养的主体,是国家科技创新的源泉。研究生的学风建设直接影响到高校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关系到高校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不断跨越,对国家人力资源建设与科技创新驱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受外界社会风气的影响,高校研究生培养的“浮躁之风”、“剽窃之风”、“教条之风”、“炒作之风”、“裙带之风”、“学位之风”等学术不端之风盛行,学术诚信危机凸显,给高校研究生培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危害。鉴于此,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给高校治学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正义之风、驱浊之风,对高校人才培养尤其是研究生培养中的学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明确了任务,对高等教育维护学术神圣、追求科学真理、审视自身使命有了重新的思考。笔者以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风建设为例认为,研究生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的传承和积淀为内核,以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为驱动,以构建合理的科学研究过程管理与学术监督约束机制为主体,以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学术规范教育为保障,力争形成“文化育学风、全员促学风、人人讲学风”研究生学风建设新局面。

一、将大学精神与文化的传承内化为大学学风建设的源头动力 大学精神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 ,它是科学精神的时代标志和具体凝聚。他涵盖了自觉的学术精神、永恒的道德精神和敏锐的时代精神。大学文化是是大学思想、制度和精神层面的一种过程和氛围,是大学生的精神家园,起着思想启蒙、人格唤醒和心灵震撼的作用。一所高校从建设之初所追求的精神与信仰,所积淀和形成的文化和传统直接体现为大学的治学理念、学术氛围,学生的为学态度、道德风尚和行为习惯,而学风则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因此要将对大学精神的追求与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形成固化良好的学术风气相统一,并使其成为促进健康、自由、正义的学风树立的源头基石。

六十余年来,大连理工学逐渐形成以了“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为基本特征的大工传统和大工精神以及“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学校始终坚持对研究生进行学校历史传统与文化的教育,从入学伊始的研究生入学教育、开学典礼、校史宣传到校庆嘉年华、校园文化节;从在各级研究生学生组组开展大工精神大讨论到学校老一辈科学家与研究生面对面进行学术文化交流;让广大研究生亲身了解和感受学校严谨求实的治学传统和兼容并蓄、励学笃行的文化传统。同时注重加强对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地域研究生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使广大研究生从一入校就感受到学校的学术风气并在之后的科研学习中对其进行自觉践行和维护,从而为良好学术风气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标本兼治,构建合理的科学研究过程管理与学术监督约束机制

学术研究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过程,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现阶段,研究生在为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受到来自外界非学术性因素的影响,要想让健康、正义的学术风气长存,使各类学术行为更加规范,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过程管理与监督约束机制至关重要。

大连理工大学非常重视研究生培养的过程管理,形成了“重教育、抓管理、严约束”的三重机制。在学术规范教育方面,定期开展以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规范、研究生实验操作规范要求、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分析、学校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规定等等学术规范教育系列讲座,积极组织研究生学习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传教育领导小组编写的《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参考大纲》,参加省市各部门组织的关于学术道德与学风建设报告会等,形成了学风建设与宣讲工作的常态化机制,从而培养研究生严谨科学的科研能力与科学精神,增强研究生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鉴别与防范。在研究生科研学习的过程管理方面,制定、修订了涉及到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管理的各项制度100余项,加强对研究生入学考试、开题报告、中期考核、阶段性学术进展汇报、毕业论文撰写等各环节全过程的管理,要求导师严格按照规定强化对各环节的考核与实施,学校对各环节进行定期抽查,坚决杜绝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各类学术不端、弄虚造假现象。加强对学位论文质量的管理,建立健全了硕士生学位论文部分外审、预审制度和博士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和全部盲审制度,对硕士和博士论文的质量进行把关。同时大力实施优博工程,积极鼓励和扶持优秀博士生学位论文的培育工作,建立了博士生单项奖学金和特别奖学金,给予优秀博士生较高的生活补贴,使其安心从事研究工作,撰写优质学位论文。在对不端行为的约束方面,学校严格执行学术行为不端一票否决制,对于培养过程中出现的该类现象严格按照学生、学籍等相关规定严肃惩处,涉及导师责任的对导师进行处理。对于论文外审所暴露出的问题坚决要求进行改正,坚决做到论文有问题不允许答辩,毕业之后出现问题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三、润物无声、重在引导,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研究生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高校要重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学术道德、学术诚信教育,强化其在学风建设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要加强学生思想上对良好学术风气的引导,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学术文化氛围。

大连理工大学长期以来一直注重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与学术诚信教育。定期举办的研究生学术科技节,涵盖了学术系列讲座、学风建设讲座、优秀导师评选、优秀研究生评选、研究生之间、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研究生与学术名家之间面对面交流等内容,已经成为全校研究生科研学习生活和学风建设的一个品牌。每年一次以廉洁诚信为主题的学校廉洁教育活动月中,全校研究生积极行动,开展学术诚信与学风建设大讨论、发起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维护科学净土的倡议活动,并以主题征文、主题班会、签名倡议、辩论赛、图片展等形式深入开展学术道德与学术诚信学习教育活动,形成了全校研究生自觉践行学术道德,维护学术诚信、抵制学术不端的良好局面,深入推动了学校学风建设的发展。此外,学校还通过进行研究生“学术之星”、“优秀研究生标兵”、“学术新人奖”等优秀典型的评比,大力宣传其自觉践行优良学风的优秀事迹,引导广大研究生人人学典型、人人争做典型,从而在校园内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学术道德新风尚,将学术诚信与学术道德教育全面渗透至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中,保障了学校学风建设的不断发展。

经过多年的坚持与践行,大连理工大学始终将研究生学风建设放在研究生培养的首位,始终将其保持在关系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各级部门积极重视,全校师生通力合作,研究生学术行为不断得到规范、学术不端行为鲜有发生、研究生科研成绩硕果累累、优秀学位论文不断涌现、校园学术氛围日益清新、大工严谨务实的优良学风也得到了长足的传承与发展。

审视现状、面对未来,高校学风建设任重道远,如何能抵御市场经济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功利性、物质性的冲击?如何能够更好的履行大学的使命,维护科学和真理的尊严?如何能够让我们的学生都成为诚信正直、德才兼备的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实施者,亟需我们进行更为深入的思考与探索。

学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5

1. 项目的实施背景。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 (简称“卓越计划”) , 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的重大改革项目。与此同时, 高校学风中普遍存在一系列问题, 如: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 缺乏学习的动力、整体学习氛围不够浓厚等等, 但是目前学生工作中缺少学风建设的抓手已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2]。在“卓越计划”的大背景下, 卓越工程师班级管理模式是目前各高校正在积极探索的问题, 而卓越工程师班动态管理对整个年级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的研究目前尚属空白。

2. 项目的实践意义。

(1) 有助于实践探索科学合理的卓越工程师班动态管理办法,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卓越工程师班坚持“少而精、开放式”的管理模式, 采用“控制规模, 适度动态”的原则, 在大一、大二学年采用动态管理, 分析研究卓越工程师班动态管理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 对实践探索出科学合理的卓越工程师班动态管理办法、引导全体学生共同创建优良学风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 有助于完善卓越工程师人才质量的培养体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在于为未来各行各业培养各种类型的优秀工程师后备军。因此,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应创新人才培养思路, 实践探索科学合理的动态管理办法, 将有助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 通过探索学风建设的新抓手来提高整个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 卓越工程师班的动态管理着眼于“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学生、带动和营造整个年级优良的学风氛围”的目标, 对整个年级的学风建设将会是一个非常有力的抓手。探索这个学风建设的新抓手对提升整个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目前高校学风建设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学风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展示的精神、态度、风格、方法和习惯等的综合体现, 主要涵盖学习精神、学习态度、学习品格、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多个方面[3]。

1. 目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学风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目的不够明确;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缺乏合理规划, 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4]。

2. 目前高校学风问题存在的原因分析。

目前高校学风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三大方面:外部环境的不良因素、高校内部的问题、大学生自身的问题。其中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第一, 大学生自身不能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第二, 随着高校扩招, 部分学习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对优良学风的形成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第三, 部分学生在高中时把考上大学作为奋斗目标, 进入大学后便瞬间没了学习压力和动力[5]。

三、卓越工程师班动态管理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实践与研究

1. 借助卓越工程师班动态管理模式树立正确的学风建设理念。

加强学风建设不仅需要切实的举措, 更需要正确的理念。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卓越工程师班动态管理办法采用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打分制 (满分百分制) , 其中包括学习绩点、荣誉称号、奖学金、学科竞赛、科技活动以及社会工作等各方面。而在所有评定标准中, 以学习绩点所占比例最高, 占所有综合素质评定的70%。从而从学习、学科竞赛、科技活动、奖学金以及社会工作等各个方面极大地促进了全年级良好的学习氛围, 掀起学风建设的新高潮, 树立学风建设的新理念。

2. 借助卓越工程师班动态管理模式着力营造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

以材料学院2011级学生为例, 全年级有7个普通班和1个卓越工程师高分子班, 全年级共216人, 其中卓越班30人。2011年9月入校以来, 申请卓越班的总人数达168人次, 占全年级总人数的78%, 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带动了全年级同学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在全年级范围内营造了互帮互助的良好学习氛围。

3. 卓越工程师班动态管理对全年级学风建设促进作用的成效研究。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卓越工程师班级动态管理办法从2011年12月试行以来, 取得了一定了成效, 具体绩点分布情况详见表1。

如表1所示,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本科2011级学生大一上学期全年级平均绩点为3.0, 大一下学期平均绩点为3.1, 大二上学期平均绩点为3.19, 上涨比率分别为:3.3%、2.9%。其中, 卓越工程师班大一上学期的平均绩点为3.61, 大一下学期平均绩点为3.68, 大二上学期平均绩点为3.79, 上涨比率分别为:1.9%、2.9%。除卓越工程师班以外, 其他7个普通班级大一上学期的平均绩点为2.39, 大一下学期平均绩点为2.51, 大二上学期平均绩点为2.58, 上涨比率分别为:5.0%、2.8%。此外, 年级绩点排名第一名的同学绩点也由4.18逐渐上涨到4.32和4.43, 全年级不及格率由大一上学期的13.9%下降至大二上学期的7.4%。除学习成绩以外, 同学们参加社会工作以及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也普遍提高, 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人次为例, 材料学院2012年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2011级本科生共参与66人次, 而2013年度就达到136人次之多, 参与人数同比上涨32.4%。此外, 学生在卓越班动态管理机制的激励下, 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工作和其他社会活动, 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发展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卓越工程师班动态管理机制的激励和促进下, 全年级学生的学习绩点、科技活动及学科竞赛的覆盖面、社会工作和社会活动的参与积极性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所以, 卓越工程师班动态管理在引导全体学生共同创建优良学风、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0, (4) .

[2]杭卓珺, 蒋毅.高校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 (6) :143-146.

[3]颜世莹.关于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德育, 2006, (9) :56-57.

[4]张伟立.加强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3) :113.

学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6

一、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大多高校在开展学风建设工作时往往依赖学生工作线的管理者, 没有形成全校范围内多部门通力配合的联动机制;同时也往往把学风建设工作作为一项孤立的事件, 没有与考风、教风、校风以及学生本身的特点有机结合而形成一个系统工程。学风建设虽作为学校一项重要日常工作常抓不懈, 但是成效不高。究其成因,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社会层面

随着我国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体制的转变, 大学生就业人数逐年增长, 就业压力增大, 以及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非主流文化的侵蚀导致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心态浮躁, 不能很好地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 出现厌学情绪。再加上当今社会学术腐败盛行, 使部分学生认为毕业论文也可以通过买卖来获取, 这种理想信念的冲击导致这部分学生不学无术。可见, 社会大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学风建设的成效。

(二) 学校层面

高校作为学风建设的主阵地, 在开展学风建设的过程当中, 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学风建设成效不高:第一, 人才培养方案没有很好地结合社会的需求去进行, 导致部分教学内容陈旧, 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而在信息膨胀的今天, 学生大多时候也可以在网上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 导致部分学生认为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不多而促使出勤率不高;第二, 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 填鸭式的授课模式虽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 但是吸收率却很低, 同时实践环节的薄弱也使得理论与实践不能很好地结合;第三, 高校组织架构都较为完善, 但是各部门都有自己的职责范围, 而学风建设作为一个全局性的工作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 但往往因为每个部门各自为政的状况使得学风建设工作力不从心。

(三) 学生本身

作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自身的行为方式、学习态度等方面对学风建设起到很大的影响。目前在校学生大多都是90后, 个性都相对鲜明, 思维活跃, 但是自控力就相对较弱, 部分学生往往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 或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 缺乏合理的职业规划, 导致学习动力不强, 学习也就成了一种为了完成学业, 获取一张毕业证书任务。同时, 高额的读书成本也使得部分家境较差的同学致力于各种兼职, 淡化了对进大学的初衷, 放松了对知识的追求, 精力分散的他们使得被迫远离课堂, 忙碌于各种兼职场合, 从而也给周边的同学造成了不良的学习风气。

二、新时期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完善学风建设制度、建立学风建设部门联动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同样高校在开展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应着重推进学风建设的制度化工程, 从制度入手来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如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管理学院 (简称:华广管院, 下同) 通过建立课堂考勤制度来督促学生按时上课, 扼杀无故旷课、迟到或早退等不良风气;建立院校各级领导、任课教师、辅导员及班主任随堂听课制度, 这种方式一方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可以更好地倾听学生的心声, 为完善学风建设制度提供群众基础, 另一方面也使得教师能结合学生的需求, 改进教学策略, 加强教风以更好地促进学风;建立大一新生早、晚自习制度来实现从高中向大学的过渡, 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而不会觉得迷茫;建立文明宿舍评比制度, 每学期我院组织学生干部对学生宿舍就卫生、安全、学习风气等方面进行考核, 评选出优良文明宿舍, 通过这一评选机制, 来促进学生宿舍文化建设, 打造一个优质的“第二课堂”阵地。

高校在开展学风建设工作时往往依赖学生工作线的管理者, 没有形成全校范围内多部门通力配合的联动机制;同时也往往把学风建设工作作为一项孤立的事件, 没有与考风、教风、校风以及学生本身的特点有机结合而形成一个系统工程。因此, 高校管理者在落实学风建设时, 应从全局出发, 集教务部门、行政部门以及学工部门于一体, 高校管理者、任课教师、班主任及辅导员通力配合, 全员动员、鼓励全校教职员工为学风建设出一份力。如华广管院结合学校学风建设方案出台了《我院2013年学风建设实施方案》, 该实施方案由学院正院长亲自挂帅、副院长、办公办主任牵头, 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全员参加, 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构建我院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2加强思想引领,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学风建设面向对象是在校大学生, 他们的行为习惯、学习方式也往往受周围环境、身边同学的影响。因此高校在开展学风建设时, 一方面需加大宣传力度, 可以通过宣传栏、主题班会微信、QQ群、微博、校园网等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宣传, 引导大学生端正学生态度, 让他们认识到优良学风对自身成长、成长的重要性;另一方面, 作为学生当中的佼佼者, 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自身需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以身作则, 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 向外界树立“优秀并不遥远, 榜样就在身边”的优秀典范。如华广管院通过班长交流会就“如何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提高班级凝聚力”等问题展开探讨, 让班长在交流过程中更加明确自己的职责, 提升自身管理技能, 进而更好地推进班风、学风建设;举办‘聆听您的声音’--促进管院团委建设暨学风建设之团支书座谈会让学生干部针对学风建设献计献策, 力促学风建设更好地开展;通过举办“百人百语”扬教学新风评选活动来树立典型, 引导广大学生坐言起行、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3倡导诚信应考, 以考风促学风;规范师德建设, 以教风促学风

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风建设成效的一个指标, 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也有部分学生因平时经常旷课导致知识点掌握不牢固, 期末考试为了顺利过关而出现作弊行为。为此, 在学风建设开展过程中, 应倡导诚信应考, 坚决杜绝各种考试作弊行为, 对于舞弊的学生给予批评教育, 以整顿考风来促学风建设落到实处。如华广管院在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期末考试周等考试前组织各班召开诚信考试主题班会, 并要求学生签署诚信应考承诺书, 倡导学生以诚信的态度对待考试, 以此培养同学们的良好学习习惯,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习风气。

韩愈在《师说》中曾提到:“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 不仅仅传授知识, 更多的是传道, 教学生学做人。因此, 教师应努力提升师德修养, 用自己敬业爱岗、甘于奉献的姿态来引领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师德规范也必然带动良好的教风, 从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如华广管院一贯落实教师期末监考制度、教师调停课制度以及教师互听课制度, 通过落实这些制度, 来营造良好的教风, 为学风建设起到更好的服务作用。

4以活动为载体, 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来促学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熏染和督促两种力量比较起来, 尤其是熏染最为重要”。学风建设的开展除了督促学生在课堂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也需通过人文素质类活动、学术讲座、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社团活动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的熏陶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华广管院针对学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如以“律己树人, 比学赶超”为主题, 以年级为单位开展“端正学风如何从我做起”大讨论、“走进华广之学生手册知识”竞赛、“比拼学风知识”竞赛等活动, 在学院内掀起了一股“人人参与、人人学习”的良好学习热潮;结合专业知识, 开展学术性竞赛, 如营销策划大赛、模拟金融投资大赛、企业经营模拟大赛等活动, 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结合学生兴趣, 开展人文素质类活动, 如管理学院天地人文件节、宿舍文化节、班际辩论赛等活动, 力求提供更多的平台, 给学生以施展才华的舞台, 提升在校大学生的整合素质, 从而促使学风建设的开展。

高校应把学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需各部门齐抓共管, 通力配合, 从制度治理、思想引领、考风和教风优化、活动载体的拓宽等方面开展学风建设, 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同时也为高校的科学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摘要:高校开展学风建设对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氛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日趋深入的今天, 如何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成为急需解决的一项课题。本研究对目前高校学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成因分析, 从制度治理、思想引领、考风和教风优化、活动载体的拓宽等方面加强学风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为高校教育管理者开展学风建设提供一些启示。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左军.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J].嘉兴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76-78.

[2]林钻辉.高校学风建设的顶层设计[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3-14.

成人高等教育学风建设的思考 篇7

一、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学风现状

(一) 学习纪律松弛, 自律性差。

部分成人高等教育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工学矛盾, 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家庭的矛盾。上课迟到、早退, 纪律松弛、散漫, 有的甚至旷课。

(二) 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动力不足。

一些学生主观上存在着“混文凭”的错误思想,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不知道为什么而学, 应该学什么, 严重缺乏学习动力, 胸无大志。

(三) 学习方法不科学, 学习效率不高。

一些学生不习惯成人教育函面授教学的方式, 严重依赖老师上课, 没有课余时间自学的习惯, 也不与老师沟通, 学习方法不科学, 学习效果不佳。

(四) 课堂学习气氛不浓厚, 考试作弊现象较为普遍。

一些学生课前不预习, 上课不听课, 讲小话, 打瞌睡, 影响课堂教学气氛, 课后不花时间、精力学习, 考试临时抱佛脚, 企图侥幸过关。

二、影响学风的主要因素

(一) 学生方面的因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方法都要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要从根本上保证学风的转变, 关键在于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性趣。

(二) 教师方面的因素。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 教师是实现包括教学环节、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态度等在内的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教师备课认真, 上课重点突出, 详略得当, 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既要教书, 也要育人, 如果教师上课只管教书, 不管课堂纪律, 育人意识淡薄, 上课马虎应付, 不布置作业, 不批改作业, 命题轻描淡写, 对考试作弊者睁只眼、闭只眼等, 不仅败坏了教风, 也会在很大程度促进不良学风的滋生和蔓延。

(三) 学校制度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因素。

学风的优劣还体现在学校制度建设和管理上。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 不具体, 或不易操作, 学生就会有机可乘, 有空可钻。学校虽然管理制度健全, 但管理不到位或执行因人而异, 都使管理制度失去权威性, 各项管理落不到实处。因此, 学校制度建设和管理也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

三、加强学风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要通过各种形式对成教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特别是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让学员明确学习目的, 端正学习态度,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增强责任感、求知欲和事业心, 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 加强教风建设, 强化教书育人, 充分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教风与人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人生态度, 良好的教风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学风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只有好的教风才能带出好的学生。要使全体教师明确教师的职责, 不但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和道德品质, 即通过教书育人, 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教师对学生, 既要满腔热情地关心和爱护, 又要敢抓敢管、严格要求。学校要完善教师工作规范, 把教书育人作为考核教师和职务聘任条件的主要内容;对教书育人优秀的教师要给予奖励、推广经验;对不负责任、教风不正的教师要进行批评教育, 严重失职者不能提职晋级。学校要从政策上、工作条件和生活上关心和支持教职工, 逐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关心学生、教书育人。

(三) 完善和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管理。

一是要制定和完善成人教育学生学籍管理办法, 成人教育学生课堂规则, 成人教育学生上课管理规定, 成人教育学生函授自学辅导管理规定, 成人教育教师聘任暂行办法, 成人教育教师工作条例, 班主任工作职责等相关规章制度, 使各项管理有法可依。二是依法管理, 使管理落到实处, 维护制度的权威性。要严格执行学籍管理制度, 对不合格的学生不予毕业;要严格考试管理, 杜绝学生的不良动机和侥幸心理, 对考试违纪者严肃处理, 决不姑息迁就。

(四) 加强对成教学生学习方法指导。

以班级为单位, 由学校统一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达到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的目的。

(五) 加强与学生工作单位、家长的联系和配合。

经常与学生所在单位联系, 畅通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渠道, 促进共建学风的工作格局。学校应定期向学生家长或工作单位介绍学生在学校的表现, 通报学习情况, 争取家长和学生工作单位的支持, 充分发挥学生工作单位和家庭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成人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 由于学生个人素质的差异和社会不良风气冲击, 成人高等教育学风建设承受着严峻的挑战, 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学风建设尤其重要, 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加强教风建设, 是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进行管理是改善成人高等教育学风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成人高等教育,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启芳对改善成人高等学校学风的思考 (J) 成人教育2006 (3) .

学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篇8

当前。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大学生思想独立性、多样性的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新形势和新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很难适应。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针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强调指出,要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笔者在以学风建设为载体,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

(一)学生扰业难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第一大新问题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据统计,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只有114万,2002年就达到了145万人,2003年212万人,2004年280万人,2005年338万人,2006年413万人,2007年495万人,2008年559万人,2009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11万。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就业竞争日趋激烈。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城镇新增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高校毕业生等各种就业压力交织,使得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而随着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学生上大学的投资越来越高,这种高投资与难就业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指导学生尽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大学生涯设计,利用大学学习的时间培养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全面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先就业,再择业。利用各种社会实践机会积累工作经验等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要解决的新问题。

(二)应试教育背景下重智育,轻德育所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

在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下,智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首要和主要目标,考核学生也主要从掌握知识的程度进行。在这种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德育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校只关注智育,不重视德育工作;二是对德育方法钻研不够,多以说教为主,忽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良好品行的培养,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缺乏对德育效果的检查和考核。因此,进入大学的“天之骄子”们只知道学习和考试,不知道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不知道自己大学毕业后能做什么,怎么做;只知道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不懂得自学能力的培养;只重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学习,什么事情也不愿意做,而且也做不了。

(三)独生子士的比重越来越大

在现今的在校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些在父母和亲戚朋友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太以自我为中心;大局意识较差,太过注重个人利益,凡事只求索取,不愿奉献;对父母过分依赖,缺乏自立自强的意识,独立生存和生活的能力较差:与同学相处,缺乏宽容和谦让。同学之间常有矛盾;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

二、以学风建设为载体,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学风建设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从不成熟到成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受到环境的制约。大学生的首要和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活动贯穿大学生活的始终。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风,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学风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课堂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最终应落脚在培养学生做人上。这里所说的做人既包括了教会学生生存的本领,更重要的是指品格、修养等精神层面的东西,包括了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精神、基本道德规范等内容。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必须结合学生实践活动才能有效实施,仅仅靠说服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学习生活是学生重要的实践活动。我们的实践证明,以学风建设为载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学生创造广阔的学习实践如何做人的舞台,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能够不断地在实践中对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等加以领悟并深刻理解,再进一步自发自主地用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三)学风建设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问题的主要道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学习是大学生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而学习问题说到底是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问题。学风建设从学生个体的角度着力解决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问题,从环境的角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大量的学习和实践做人、做事的机会,是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问题的主渠道。

三、以学风建设为载体,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制订不同阶段学风建设的目标和规划

学生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也不会一成不变。要以学风建设为载体,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通过学风建设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制订不同阶段学风建设的目标和规划,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前做好扎实的调查研究工作,查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另一方面有助于制订详实的问题解决方案,在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的重点问题。

(二)指导学生做好大学生涯设计

大学生涯设计即是作为主体的大学生对自己大学生活的整体规划,是学生根据社会的客观需要和自己的未来人生追求,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及高等学校的培养规格,在学校的指导下,对自己在大学阶段的发展目标及其实现途径进行具体设计和全面规划。并在大学学习和生活中付诸实践。大学生涯设计的内容包括:为自己确定大学的奋斗目标、对个人自身现状、优劣势的分析、对总体奋斗目标的细化、实现奋斗目标的方法、措施、大学生涯执行情况的反馈和调整。通过指导学生做好大学生涯设计,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为什么学”和“如何学”的问题。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又帮助学生将学习生活具体化,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事可做,在完成学习任务和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具体成长。

(三)深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学生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计划的

制定、专业思想的稳定以及学习动力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本科生导师,因为这些问题的解决都跟学生的专业密切相关。深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专任教师的专业优势,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的指导,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使专任教师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使导师抓住教育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关心学生学习生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另一方面大大充实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做得更细,更深入扎实;同时还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及时有效。

(四)结合专业特点深入组织开展学术竞赛活动

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学术竞赛活动是学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不仅可以组织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学以致用,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还缺什么,还应该学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在课余不断拓宽自己的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和能力。在竞赛中取得的成绩又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在一个集体内可以起到营造良好学风的重要作用。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学术竞赛活动也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课堂。通过参加竞赛活动,学生可以在过程中对精益求精、吃苦耐劳、团结协作、锲而不舍等品质进行深刻领悟和总结,并对其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深刻影响,从而帮助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五)建立学风建设的长效约束机制

关于研究生学风建设的思考 篇9

良好的学风建设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学风建设不仅对学生的现实生活起导向作用,而且影响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良好的学风能够作为无形的动力促使学生努力向上、奋发进取,也能够产生凝聚力,对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而腐败的学风则会歪曲学生的学习态度甚至其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研究生的学风建设至关重要。作为一名研究生,仅从自身的角度谈谈对学风建设的理解。

学风,即学习的风气,资料记载:狭义的学风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风气,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精神等方面的综合体现。优良学风包括明确的学习目的、端正的学习态度、刻苦的学习精神、科学的学习方法、坚强的学习意志、严格的学习纪律、健康的学习动机等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体现。

随着研究生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由“精英型”向“普及型”过渡。处在这种局势下,身边的同学学风问题也逐渐凸显:有的同学上课心不在焉,课余时间沉迷于上网、娱乐;有的同学学习只为了混一张文凭;有的同学在读研期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外面东奔西跑、挣钱、兼职,荒废了自己的学业;有的同学学习浮躁,只求考试能侥幸过关,对学习抱有急功近利的“实用主义”态度,忽视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的学习;有的同学理想脱离现实,没有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有的同学缺乏诚信意识,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更有甚者请“枪手”代写文章等。

个人认为这些学风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深层次的原因与国家处于社会转型期有关,这段时间多元化的价值观不仅对社会大众有影响,同时冲击着高校这片净土。社会上的“拜金主义”、“实用主义”严重冲击着研究生的思想,使得学生没有潜心做学问的心思。

2)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也直接影响研究生优良学风的形成。不可否认,学生上课心不在焉,是自身学习态度不端正。但是换位思考一下,与主讲老师有很大关系。部分老师教学方法落后,不精心备课教学,对所教课程理解不到位,研究不深入,讲课枯燥乏味,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些原因使得学生对所学课程丧失兴趣,混日子的情况也不能避免。

3)学生过于急功近利,忽视了自身长远的发展以及自身思想素质的提高。就业压力增大,研究生教育由“精英型”向“普及型”过渡,不少同学东奔西跑,兼职,有的是真真实实的想提高自身的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的则是抱着为自己的简历增彩,找一块敲门砖的目的。精力是有限的,当忙碌奔波于社会上,又没有足够的积淀时,就会被社会的不良风气所侵蚀,这对个人的长远发展相当不利。

4)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中的弊端助长了不良学风的形成。目前而言,大多数院校研究生学籍管理不严,研究生违反校纪校规,学校在一般情况下都会采取较宽容的政策。一旦学生犯错,其方方面面的关系都来了,从领导到教师都来说情,要求网开一面,从而使整个制度的执行走样。

面对这种局势,我们应该如何建设优良的学风呢?我想,国家所处时期,教育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是国家和教育部门以及高校的责任。这些大环境的改变我们有心无力,但我们可以端正自身认识。最重要的是摆正自己的心态,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这对以后工作和生活起着关键的作用。

从自身专业方面来看:按照实际情况来看,我想分为学位硕士和专业硕士两方面来分析。首先,学位硕士更注重理论的培养与教育,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提前预读涉猎领域内最新的专业知识;多阅读近几年的最新文献资料,最好是英文文献;多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多与导师沟通,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提高自己的积极性,参与更多的学术论坛活动,做好其专业笔记及各种学术论坛笔记等等。但同时不能忘记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可以在假期适当找找实习,接触社会。其次,专业硕士更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理论层次上比学位硕士要求低一些,就在实践过程中增加自己的专业能力,弥补理论的不足。

从思想道德方面来看: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人才,品德永远比智力和知识更重要。为此,应有针对性的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多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同时作为党支成员,更要重视党支部在研究生中的作用,不断地开展自我教育以及关心同学的学习情况,充分发挥支部的作用。

总之,加强研究生的学风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刻不容缓。只要在教育部门的改革及我们研究生自身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下,研究生的学风建设必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从我做起

目前进入高等院校进行研究生学习深造的人数越来越多,随着就业压力和社会岗位对研究生学历需求的增加,研究生教育越来越成为即将面临毕业的本科生的第一选择。而研究生良好学风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基础,也是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基础。为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统一思想、明确目标、严肃纪律,是促进研究生教育工作深入发展的有效保障。

北京交通大学在2009年底就拉开了第二十届“慧光杯”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学术论文征文活动的序幕,我很是关注这次论文征集活动,并运用自己本科时候在管理研究方法论课上学到的知识,对自己的一篇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进行投稿,经过学院老师的评审我最后获得了论文竞赛的一等奖,并收录进了北京交通大学第二十届“慧光杯”研究生学术文化节学术论文摘要集。另外,此次学术文化节还举办了研究生辩论赛,我观看了其中大部分场次的比赛,看到同学们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环境保护问题以及研究生生活等相关各方面的深入思辨和讨论,我深切感受到大家思想撞击所迸发出的睿智之光,在学校给我们提供的这么好的一个展示自我和发挥自我的舞台,在人生和理想的讨论中共同进步。在这次学术文化节的举办过程中,我较为深切感受到学校以及各学院对交大研究生学风建设的重视以及支持程度,为了让更多的研究生参与到论文征集的活动中来,经管学院还延长了论文提交时间给予同学们更多机会,还有的同学还提交了不止一篇论文,显示了很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院还经常举办“交大大讲堂”、学术论坛等各项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和著名学者以及在各个行业内有杰出贡献和研究成果的人士走进交大,讲述科研、学业以及职业发展的各项话题,并与学生热烈互动,从中领略大家风范以及他们严谨治学踏实敬业的品格。

在研究生期间,我跟随老师做了两个科研项目,在每次的项目讨论和写作过程中我都能学到很多知识和获得新感受。例如在进行公司之间对标分析以及整理调研问卷结果时,我对EXCEL的熟练掌握程度提高了很多,并自学了Visio软件画出报告中所需要的各种图形。还有每次跟着老师去调研都能亲身感受各单位对问题的回答思路和流程等,回来后每次都要进行会议要点到整理和纪要概括,这样更加理解了整个会议的重点,并对报告写作提供了新的视野和思路,并在实际

访谈的基础上使得报告内容更加充实。导师这种坚持带着学生出去调研真正的是我们了解实际情况,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上的知识,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此外每次项目讨论会也是一个重新整理自己思路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的过程,每次将自己写作的部分做成PPT进行总结汇报,前提是需要对自身所写部分有足够的准备和了解之后进行的,很是锻炼了沟通和表达能力,同时导师以他专业的视角提出意见,这样的面对面沟通能较为高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当我们进入研究生第二学期,逐步开始考虑毕业论文选题的事情,这个时候我和同学就主动找老师沟通,老师针对我们自身的想法进行补充或提出新的想法,并给我们推荐关于写论文的资料和书籍,让写作更加有了方向性和指导性。

以上只是我在研究生的学习生活中感受的点点滴滴,我在其中深切感受到学风建设不能只是个口号,而是要切合实际与同学们息息相关,使得学校、导师和同学都能参与到其中的一个生态系统的建设。例如学风建设可以主要围绕研究生读研期间的规划及毕业后的期望、研究生科研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如何提高研究生学术氛围和科研创新能力、研究生阶段如何处理学习与兼职之间的关系、对学校和学院研究生学风建设现状有何评价及建议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通过回顾我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在科研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办法可以有以下方面:提前预读涉猎领域内最新的专业知识;多阅读最新文献资料,最好是英文文献,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多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多与导师沟通,加强师生间的交流;提高自己的积极性,参与更多的学术论坛活动,做好其专业笔记及各种学术论坛笔记等等。相信我们将在院领导和老师的带领下,在加强研究生学术交流和师生之间的沟通,齐心协力建设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学风的工作会更上一层楼。

我坚信,在院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在学院老师的亲切带领下,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学风建设工作将得到很好的开展,同时为同学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也要从自身做起,在自己的专业的学习和科研活动中明确目标、端正态度、踏实勤奋、独立思考、积极创新,注重学以致用,同时还要拓宽知识面,不断积累知识,与周围同学共同进步!

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 姓名;邢丽丽

党风建设从建设自己开始

——关于党风建设的一点思考

进入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时间并不长,也无很深刻的思想,仅以借此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我国在世界上算是高等教育最普及的国家之一了,研究生教育可以说是处于首位,对于研究生教育如何开展,教育厅和各个高校都做了非常多的努力,制定课程,出台方法等。这次便从几门课程的设计上谈些学风建设。上周的自然辨证法课上,老师向大家传达了一个消息,自然辩证法可能要变成选修课了,而随之要开设科学发展观作为必修课,引起同学们一片哗然。对于专业课外的这些科目,大家都觉得比较痛苦,上课也很少关心老师在讲些什么,如果这门课的开设没有必要,又为何劳神费力的开设这些学科呢,高等教育究竟是接受哪些教育呢?

现在普遍的说起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甚至比技术学校的学生还要困难,因为学生的技术水平都差不多,但工资水平大学生却高出了很多,这样的抱怨显示出大家对自己的综合素质并没有多少底气,认为社会承认的不过是一纸文凭,对本身的技能要求不是很高。而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大力投入,优势如何显现出来呢?我谈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大了,不过自己感觉高水平的教育领先之处不只是技术,不只是专业知识,专业素质,人文素质,对自己和社会的思考能力是培养的重点,这也看出了专业课之外的培养的重要性。

再说自然辩证法这门课,这门课程在国外被称作科技哲学,在国内作为理科生的人文课程来开设,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自然科学在未分支之前只是哲学中的一部分,与研究天相的实践并无太大差别,因此学习哲学也算是追根溯源,能跳出纯技术层面去认识自己的学科对于自己专业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但为何这些只成了一小部分人的兴趣,大多数人对此并无太大兴趣,各方面原因很多。例如上这门课之初便不知道它的用处,看不到它为自己能带来什么。第二是学习出发点的问题,因为社会压力大,大家难免急功近利,一切出发点就是当下的利益,使得大家的学习目的越来越局限于自己,更不必谈社会责任感的

问题。怎么由这个科目的学习谈及社会责任感呢,对于国家政策,领导人决策的学习不仅是上层对学生的培养,更多的是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国家,了解社会,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能更好的把自己的能力与社会的需要相结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小时候的课本上,曾经问过大家的志向,所有同学都记得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小时候的我们也有志向,到如今大多变成了笑谈,即使那时,又有多少人有周总理那样高的志向呢,有句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周总理从小就怀有一颗伟大的梦想,心怀天下,最终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分析造成现状的种种原因,更多的人会把这种情况归于外界环境,外界压力,批评中国教育的声音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认为孩子从小具有的创造力早已被教育所扼杀,中国始终未能产生诺贝尔奖也归因于教育体制问题。其实这样的说法很片面,完全归于教育体制问题也不公平,毕竟我们的起点低,起步晚,现代科学在西方一直处于先导地位,中国虽然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说来,显然不能把科技的发展只归罪于几十年的教育机制。更多时候,欲寻求进步,还应从自身的原因找起,当批评中国科学的落后时,先看下自己在科学中做了哪些事;在现有教育机制下,自己是否又把不多的资源悉数吸收了呢?忙着找寻外界问题时,反而是最不求变的阶段,只盼望外在环境的改变,而停滞自身的进步。在一味的抱怨、批评中,自己并不觉得自己是社会中的一份子,反而觉得社会与自己对立,自己深受其害,这时的自己更用不上多少力气。

以上所有的探讨,都是希望找到更好的方式,让我们都能更好、更快的进步。解决方法我也只能在我的层面稍加思考,无法更宏观、更深入。首先,同学之间的互相带动非常重要,任何一个认识到从自己做起的同学,先为大家做出表率,以行为带动,正如党员在最近写的公开承诺书,以此督促自己,也鼓舞了他人。另外,就是专业人士的教授,学校老师对自己的教授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到研究生阶段大家都很有自己的思想,但思想还在随着环境不断变化,因此,更多正面的教授是很有必要的。到任何阶段都有不了解的领域、事项,接受到正面、全面、科学的教授是很有帮助的。

校园的多元化为学生提供了很广阔的学习空间,网络发达的今天,想要发展,很多信息瞬间可达,这时关键要看你的接受程度了。不可否认,环境存在一些问题,这让我想起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柴静的一个演讲《认识的人,了解的事》,这

部她参加首都女主持人大赛的作品,让她获得了特等奖,也在网上获得了非常高的点击率。这个献礼“我为祖国骄傲”的讲演中,她思考了很多,在结尾她这样说道:“一个国家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的,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拥有那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捍卫宪法权力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只有一个国家能够尊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这些话对我们同样有许多启示,每一个“我们”都要具有这般主人翁意识,相信自己能积极地去做什么,相信自己的所作所为必会有一定积极的作用。只有这样,我们各方面的建设才能真的有所成就。同时,我们也相信,纵使现在有种种问题,我们也会让明天更好。

物研1003班党支部

研究生学风建设之我见

进入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已4个月有余。对于硕士阶段,应当如何学习,学习什么,多多少少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硕士阶段与本科生阶段,在学习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

就我自己的专业而言,本科阶段,我们只是对利用最后的两年,对自己的专业进行初步的了解与涉猎,当然也绝对不能忽视之前打基础的阶段。但我们所涉及的知识虽然相对广泛,但也相对初浅。同时,本科生还处于比较单纯的学习阶段,仅仅是接受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自己去研究的东西,相对较少。

但进入硕士阶段之后,就与以前大不一样了。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我们的研究方向更加的细致,不再像以前如此的泛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导师,而每个人的研究方向也就随导师交给的任务或项目而定。也正因如此,很多东西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探索,自己去研究。一些东西,可能在此之前并没有人接触过,要完完全全的去认识,去学习。从“接受”转变为“探索”,那么这我们的要求就有所提高了。我们需要真正进入自己的专业学习,不是为了考试去学习,而是要点滴积累,把我们接触领会到的知识融入到自己的研究中,这样才能在探索与研究中,有发挥自己的余地,这也是对我们研究生的一个基本的要求。

相比本科生有优势的是,研究生有老师的督促,有师兄师姐的督促,而且遇到问题,可以得到老师的及时指导。但同时,硕士阶段也是真正能学到本领的阶段,想最后拿到那个沉甸甸的硕士学位证,必须要有自己的努力与心血才行。

所以说,良好的学风建设,对研究生而言,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学风,即学习的风气。但这只是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学风作为高校校风的核心内容之一,包含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的含义。狭义的学风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风气,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精神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广义的学风,可以认为是一所学校的学习之风、教学之风、学术之风,即学校的办学之风,是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治学态度和精神风貌,是全校师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治学上的表现。

随着研究生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由“精英型”向“普及型”过渡,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愈来愈凸现,体现在学风上表现为急功近利思想严重,缺乏刻苦钻研精神。因此在学习上避重就轻,课程学习,乐于选择应用类课程,科研上浅尝辄止,不讲究真才实学和求知好学;在论文、研究报告、著作等科研成果中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一稿多投,甚至重复发表论文;伪造篡改实验数据;在论文署名上乱拉关系、互相挂名;滥用“国际先进、国际领先、国际一流水平”等词语,自我夸大科研成果。

我想,造成研究生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问题的原因有以下两点。

第一,社会风气成为影响研究生学风建设的重要因素。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渠道更为多样、快速、便捷。各种信息的获取不再局限于课堂、图书馆,学术和思想上的交流也不再局限于校园,传统的教育方式被打破。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会因素越来越成为影响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因素。

第二,部分研究生缺乏科研热情与创新愿望,缺乏远大的理想与志向。作为高校研究生是在社会变革时期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其思想观念深受多元价值观和文化的影响,在他们身上呈现出特有的个性和特色。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崇尚自我,没有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民族命运联系在一起。急功近利思想严重,更多地考虑经济回报,缺乏进取精神和奉献精神,缺乏科研热情与创新愿望。

对此我认为,在研究生阶段,研究生在需要加强自身的学风建设之外,还要加强自身的德育建设,培养科学精神。做学问首先要学会做人,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人才,应明白品德永远比智力和知识更重要。江泽民在与中国人民大学师生座谈时曾指出,“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力戒浮躁,潜心钻研”。追求真理和探索知识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做学问就应该耐得住寂寞,不为名利和潮流所惑,具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不怕吃苦,勇攀科学高峰的意志;敢于批判,不盲从权威的态度和虚怀若谷,海纳百川的胸襟。数学大师陈省身对学生的品德修养要求十分严格,他经常对南开的学子讲,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品格素养,要把做人放在第一位。

再者学校应该多多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良好的学术环境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对于培养研究生的优良学风也是必不可少的。加强校际、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每年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或讲座,展示学科前沿,拓展研究生的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活跃校园学术气氛。让研究生们了解

相应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成果,学习先进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开拓学术视野,增强参与意识。学校应积极承办国内外学术会议,给研究生创建浓厚的学术氛围,让他们获得更多学习、参与的机会。

在研究生阶段,每个人的导师是决定学生命运的关键所在。老师的引导对于以后学生的道路方向是非常重要的,故应加强导师对研究生的引导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研究生的学风建设与导师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教书和育人是导师的两大基本职责,导师不仅要教学问,更要教做人,引导学生在成长进步、成才立业的道路上保持正确的方向,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学风和团队合作的精神。有的老师收了学生却置之不理,这样的研究生又有何意义呢?

从我自身的角度讲,可以说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首先,是我选择了交大,本科的四年,研究生还要继续在这里深造。我深深的感觉到,北京交通大学在学风建设上等各种对学生的要求上,都是非常的严格,这一点虽然使我们在过程中感到压力,但最终得益的是我们自己。其次,是我选择了一个很好的硕导,他是我的良师益友。我的导师,顾全大局,有远见卓识,工作的努力程度不禁让所有的学生为之敬佩。同时他也对学生非常的严格,拜入其门下让我们学到很多,不仅是做学问,更是做人!

研究生学风建设是基础工程和系统工程,必须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将学风建设融入学校日常工作中。我们必须努力养成良好的学风,才能成为现代化建设高素质人才。

土建学院硕士1001党支部 刘超

我看研究生学风建设之

良好的学风是提高研究生整体素质的前提与保证,学风是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的综合体现,是形成良好院风、校风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学风,是读书之风,是治学之风,更是做人之风,是一所大学的气质和灵魂,也是一所大学的立校之本。但是目前我们在学风建设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值得大家来探讨。虽然说在研究生阶段学不学习,属于自觉行为,但是学校还是应该为同学们提供一些便利的“设施”。

我是一位硕士研究生一年的学生,2010年9月从西安考入我校。我来到这儿,有明显的一种感觉,这儿的学风没有西部高校的学风好,原因有很多,北京这座城市外在诱惑太多,真的不太适合搞学术,学生们要想出“淤泥而不染”,谈何容易。

如果一个研究生在自习室里待到很晚才回宿舍,对北京部分高校来说,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该人会被尊成为“学习帝”,在好多人眼中,反而是那些整天在宿舍里打dota的同学,才是正道,才是王道。作为一个西部来的穷学生,我很难理解,学习对自己来说有什么不对。

说一下图书馆的资源,馆藏书少,能借出来的书更少,这几乎是90%的学生的心声。有些专业课的资料简直可以用匮乏来形容。大家也是对馆际借书活动置若罔闻,没有实际的意义。

想学习的同学当然大部分选择去教室上自习,但是教室里的学习环境实在不敢恭维:有的几个人旁若无人的说话,其音量之大明显成为了噪音的级别;有的同学在教室里用笔记本打游戏,unbelievable,在宿舍里玩不行吗,何必来教室骚扰想学习的同学呢,同学,你知道鼠标的敲击声让别人感到反感吗,无语。上自习上到十点,教室里几乎就已经没人了,好多便去开始夜生活了,其实我读本科那会儿,十点半之前几乎没回过宿舍,其实这也不怪广大的同学们,我归结为:外在诱惑太多。

好多同学懒得去上自习,多半归结于宿舍楼层太高、离自习室太远,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地理上的隔挡,阻碍了许多人去上自习的路,觉悟比较高的同学呢在宿舍里看看书之类的,你我都明白,这样的话效率非常低。

我不是在发牢骚,而是为这种状况感到担忧,校兴我荣,校衰我耻,作为一个意气风发的青年,千万不能拘泥于每周仅有的几节课,而是多花点时间去读一些能够增长专业知识、生活常识、经济、政治方面的书籍,以此来丰富自己的阅历。

下面是我对咱们学校学风建设的一些建议:

一、增大宣传力度,让同学们在思想上对学习重视起来,从自身做起,发自内心的去学习。

二、抓住学生干部这个重点,以点带面,带动起大家学习的积极性,进行不定期的学习讲座等,这方面感觉我们学校做的还可以。

三、加强班委团支部的建设,增强其工作能力与效力。班委团支部成员同时也是班级成员,对班级事务的处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需要不断的学习,来增强其业务水平,更好的、高效的为同学服务;还应加强对班委团支部成员的思想教育,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其自身应该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应不徇私,不越权,不作反面典型,给其他班级成员起到较好的带头作用。

四、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增强班级内部的协助精神,体育委员每学期负责组织一次以寝室为单位的球类大赛;文艺委员每学期负责组织一次以寝室为单位的棋类大赛。

五、每月组织一次班级集体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 活动的形式以户外拓展和集餐为主,视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节。在组织活动时应充分考虑班级成员的经济接受能力,力争每位班级成员都能参与,并注意出行的安全。

六、学校可以制定严格的考勤制度,严抓学习纪律,从制度上推进良好学风的建设。这一点比较重要,可以直接起到明显的作用。

七、对自习室的处理这个问题要重视,自习室是与同学们学习直接相关的,因此我觉得应该找专人对这块负责,针对占座现象比较严重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为有很大部分占座后不去,浪费了教学资源,导致有去学习的同学找不到坐,或者得找好长时间才能找到,这对同学们的学习也产生了不良影响,所以我觉得应该组织人员对占座物品进行清理。

以上是我可以想到的一些建议或意见,学风建设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共同

建设,因此希望好的建议意见可以被采取,及早把我们学校建设成为有优良学风的高校,为祖国的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土建学院硕士1002党支部 曹志鹏 李璐

亮剑,亮出真我本色

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是何等的凛然,何等的决绝,何等的快意,何等的气魄!这就是亮剑精神!

在我校上下一心大搞学风建设之际,提到电视剧里的“亮剑”精神,是因为我觉得亮剑精神是一种力量,一种勇气,一种魄力!而在我们的学风建设活动年中,恰恰需要立场坚定、雷厉风行的力量,需要敢做敢为,永不服输的勇气,需要果断抉择,永不言败的魄力!

一年一度,华山论剑显身手;迎来送往,考试场上论英雄!考风考纪是学风建设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学以及考核学生学习成果的一个必要环节---考试,历来牵动着每个学子的心。但是,诚信答题,杜绝作弊确实是我们应该重视的,不单单是要喊口号,要真正的以身作则,尤其是学生党员,更应该模范遵守校规校纪,在学风建设活动中起到表率作用,考场上交一份让老师满意的答卷,人生诚信上给自己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十年寒窗磨利剑,一朝功成试锋芒!

经历了高考的洗礼,我们又经历了研究生入学的层层选拔,好不容易进入了北京交通大学继续深造,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放松自己,忘记了曾经的目标,忘记了自己的理想!大如席的燕山雪花埋没不了诗成泣鬼神的惊世才华,落日楼台断鸿声中的残阳如血也难免遮挡气吞万里如虎的雄心壮志!

上山是虎,下海是龙,在人间是堂堂的大英雄!做人当如此,男儿更应当如此!岂不闻男儿不展同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当厚德载物!前进的路途绝非一帆风顺,常言“茫茫世界路三千,自有坎坷与平川”便是如此。然君未闻“行百里路半于九十”?君未闻“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观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君未闻“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铸造不出时代的伟人”?纵

然是困难重重,纵然是艰难险阻,然而血气方刚,斗志昂扬的我们,有何惧哉?!

成事在天,不错,但谋事在人!君不闻人定胜天!男儿立定风云中,不信人生一世穷;田亩也能结桂子,草堂亦可种梧桐;因时就势璞成玉,励志图强鲤化龙;成败皆由今世起,岂因命里定枯荣!命运---在自己手中,抓住了我们就是成功的典范;错过了,将功败垂成!

在实现我们的理想目标的过程中没有捷径可走,踏踏实实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近年来各高校出现了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一些科研人员急功近利的这样或者那样的学术不端行为,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在学风建设中当作重要问题来抓,坚决把一切不文明的学术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为交大创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学术氛围!作为研究生的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在学校学风建设中模范遵守各项校规校纪,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交大!

亮剑----就是要亮出我们的勇气与胆识;就是要亮出我们的才情与特长;就是要亮出我们的真我本色,为红果园注入新的土壤与活水!

雄鹰选择了长空,便注定要搏击长空,俯瞰大地;青松选择了峭岩,便注定要战难斗苦,搏击风雨;我们选择了交大,便注定孜孜以求,从而在这里书写新的人生辉煌!

交大“知行”校训,告诉我要知行合一。如果把平面直角坐标系看作我们在交大的求学过程,把横坐标看作实践,也就是行动;纵坐标看成知识,也就是理论。那么很显然一味的追求理论上的高度而脱离了实际是不可取的,空有纸上谈兵的本事是注定要打败仗的;同样,只是过分的看重实践而缺乏专业知识的认知也是不会有提高的。就像我们研究生做研究课题一样,即便我们把某种试验方法搞得非常熟悉,而对研究领域的学科概念掌握不清的话,吃亏的终究是我们自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嘛!所以我们北交大提出“知行”的校训,就是让我们做到“知行合一”吧!亮剑----这一夺目动作的背后却埋藏着从铸剑到磨剑的艰辛过程,但我们不畏惧。因为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因为我们有交大人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因为优秀---是我们土建人的习惯!

相信我们都会努力进取,在学风建设活动中尽心尽力,向学校亮出我们的利剑!

土建学院硕士1004党支部 王科

关于研究生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的一点思

最近,学术界爆出了不少学术造假的丑闻,抹黑了搞学术科研研究人员的形象。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也必须对我们的学术道德进行一下反思,真正加强学术道德方面的修养,真正做出一些对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有实际作用的科研成果。

我们作为研究生,正处于从学术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到创新应用阶段,这个阶段,对于我们的学术生涯和以后的研究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基础性方面的作用。首先,基本的研究态度在这一时期形成。治学研究,靠的就是一个态度。有了一个坚定的严谨的治学态度,学术研究的成功就成功了一半。其次,研究人员的思考习惯,思考角度,学术修养在此形成。在这个时期,我们需要接受大量的关于本专业的国际国内学术研究的前沿信息,同时,为了更好的促进本学科的研究,我们还必须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内容,角度,从其他学科发展中找到能促进本学科发展的新方法,新范式,新思路。例如,现代经济学的发展,极大的依靠现代数学理论的创新。博弈论不只只是一个数学问题,它还是一个社会交往问题。当经济学家把它引入到现代经济学当中,现代经济学就极大地发展了。再次,我们搞研究所需要的扎实的基础功底,也在这个时期打下。搞研究,首先就必须有扎实的学术功底。这个功底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它是内化到研究人员身上的东西。它体现了一个研究人员的学术素养。最后,这个时期,关于从事学术研究的价值观也在此形成。到底搞研究为了什么,这是学术研究的动力问题。所以,硕士研究生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或三年的时间,但是它在一个科研人员的学术生涯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应该端正一个什么态度,发挥一种什么精神,才能好好利用好这短短的两年,养成良好的科

研习惯呢?

这就关系到我们学风和学术道德建设的问题,学风和学术道德在这些能力的养成过程中发挥着统率性的作用。

首先,学风和学术道德是一个科研人员的基本价值观和态度的体现。是决定一个人是否适合此道路的最根本的评判标准。一个人,首先有了一个什么态度,决定了他要完成一个什么样的事业,并从一开始就决定了这项事业的成败。如果一个人是抱着功利的态度来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的,那他就有极大的可能性在这上面遭遇挫折。“自古圣贤多寂寞”,是对科研人员的真实写照。毛主席曾在延安整风运动中发表了《改造我们的学习》和《整顿党八股》这两篇著名的文章。这两篇文章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和成熟起了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在当时严酷的斗争环境下,如果形式主义,党八股盛行,那我们就不能如实的反应当时的客观历史与斗争实际,就不能正确的总结经验教训,也就不能从根本上保证抗日战争的胜利。我们研究生同学也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啊,我们必须保持一种客观的独立的严谨的精神态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我们能够反映客观物质世界或者是人类社会现象的本来状态,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来。

学风和学术道德是我们形成科研能力的最重要的主观因素。有所成就的科学家和学者往往是有着优良学风和学术道德的典范。著名的东方学家、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一生从事梵文的研究,承受住了寂寞与枯燥。梵文是一个即将消亡的小语种,在现在的许多人看来是没有什么研究价值的。但季羡林先生却把毕生的心血都献给了梵文研究,极大的促进了古代东方社会的研究和佛学经典的严谨考证。如果没有端正的学术动机和态度,如果没有良好的学术修养,一个科研人员能够默默无闻的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吗?没有了这种态度,就不能静下心来踏踏实实搞研究,同时在方法上也可能缘木求鱼,走上寻找所谓的“捷径”的道路,最终造成了在研究方面的毫无建树或乏善可陈。

此外,良好的学术道德好学风建设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竞争力。美国为什么这么强大?这和他们的强大的科研能力不无关系。但这更和他们良好的学风有密切关系。钱学森曾经回忆自己三十年代在加州理工学院学习时的场景:“我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去美国的,开始在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后来我转到加州理工学院,一下子就感觉到它和麻省理工学院很不一样,创新的学风弥漫在整个校园,可以说,整个学校的一个精神就是创新。在这里,你必须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东西,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那里的学术气氛非常浓厚,学术讨论会十分活跃,互相启

发,互相促进。我们现在倒好,一些技术和学术讨论会还互相保密,互相封锁,这不是发展科学的学风。”在这里,我们可以窥见学风的重要作用啊。现在,我们国家仍处于一个追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时期,有些还可以借鉴西方先进的成果理念,但当我国发展到世界领先了,我们又去借鉴谁的呢?因此,只有搞好自己的学风建设,才能搞好创新,为国家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诚然,现在研究生同学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有些同学就认为,找工作和做严谨的科研在时间上是相冲突的。可是,古人教育我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鲁迅先生又讲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肯挤,总是能挤出来的。有些同学认为研究生不过是缓存两年就业罢了。正是这种认识上的误区,妨碍了其最终的科研活动。因为,两年时间是非常紧迫的,正是这种紧迫性,我们才必须抓紧时间,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时刻将自己的计划表放在心上,我想,这样做之后,时间相反还是有空余的。我们最忌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毫无意义的活动之上,比如沉迷于电脑游戏,整日八卦明星的新闻。时间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同学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啊!因此,对于有志于祖国的科研事业的同学来说,良好的学风和崇高的学术道德是诸位同学们学有所成,研有所成的重要保证。这种风气和氛围的养成,要靠同学们的自觉行为。我们应真正向着自己的懒惰开战,真正成为可以担负大任的人和能成为后来者的榜样。这是我们的责任。

人文学院10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班 翟超

关于学风建设的个人理解

古人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时过境迁,虽然古人的“大学”与我们所说的“大学”并不一致,但是两者之根本是相通的。《大学》这部经典历经久远的大浪淘沙,依然并且应当是我们当下进行大学建设的根本指导。

《大学》告诉我们,大学的宗旨在于人们品德的修养,弃旧图新以达到完美的人生境界。自古先贤修身、齐家、治国无不将修身视为人生之根本,修身之根本又在于修心,只有心正意诚,方能齐家安邦。然而,人生若想做到心正意诚,其根本途径在于格物致知。可以说,格物致知是我们广大学子寒窗苦读几十年的过程,我们在研究万事万物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知识,完善自我并提高个人人生境界。然而,当下格物致知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味,学风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笔者从一名硕士研究生的角度并立足当下现实,谈谈个人对学风建设的理解。

第一、营造为振兴中华和造福人类而读书的理想氛围是学风建设的首要内容。理想是人们远航的明灯,只有在崇高理想的指引下,我们的学问才能谓之科学,否者,知识充其量只是人们完满自身欲望的工具。另外,崇高理想是我们追

求真理的不竭动力,它不断鼓舞着我们再攀新高,前赴后继地甘愿为知识的探索清贫一生。在人类历史上,凡有所作为的人背后都矗立着崇高理想的灯塔。毛泽东青年时代树立了为中华几万万同胞解放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同样,周恩来从青年时代起就树立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这些鲜明的事例可以说不胜枚举。作为刚上一年级的思想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其实已经感受到了各方面的压力。其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人文社会科学就业不容乐观。其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相比其他专业来说更加需要的实践内容将其升华,如何成为综合性素质人才是我们的一大挑战。对只有两年向社会过度时间的我们来说,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使得理想总是显得那样遥远和脆弱。但是,仔细思考后发现其实不然,压力是我们的动力,追求个人目标是我们实现崇高理想的过程,只是社会的浮华、个人的欲望容易蒙上自己的眼睛,不能清晰的看到人生的真谛。因此,在学校范围内举行各种有意义的讲座、报告、论坛等形式的宣传活动是非常必要的,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理想氛围,是我们学风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唤起并树立我们个人崇高理想的助推器。

第二、铸就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人生品质。做学问是崇高的,也是朴素的,是美妙的,也是枯燥的。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司马迁完成《史记》不是一朝一日的,他忍辱负重,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这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知识的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挫折,若没有坚强的毅力与锲而不舍的精神,真理的探索必将失败。作为年轻一代的研究生学子,进一步探索科学的重担最终将落在我们肩上,任重而道远,吃苦耐劳的坚韧品质是我们在做人、做事及做学问中所必备的。当自己成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学硕士生的那天起,我就深刻的感受到吃苦精神是我想在学术上有所造诣的必要因素,人文科学知识博大精深,其没有一层不变的规律可循,往往深藏在社会现象背后并与各种科学知识交织起来,从而,思想政治教育更是要深刻地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才能发挥其真正的重要作用。

第三、严谨、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既然我们选择学问,就应当秉承严谨治学的态度,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探索。真理关系到人类的切身利益,是我们进行实践的科学指导,是我们能够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依据所在。其关系甚大,若急功近利,自欺欺人,最终带来的是社会 的悲哀,整个人类利益的损失。因此,严谨、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是我们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失去了这个,科学不再是科学,学术毫无生命力和价值可言。在当下,我们研究生学风建设应当从首先从制度上探究防止学术腐败和学术造假等现象的方法,为学术上的不文明现象去根,另外,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加大力度倡导端正的学术行为,学者以身作则,学生自我督促,为学风建设制度的运行建立一个良好的氛围,保证我们治学态度的严谨和实事求是。

第四、以激发创新精神和提高创新能力作为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一个民族想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有追求创新的精神,一个国家想要取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建立鼓励创新的机制,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学习更是如此,任何理论都是不断发展的,都是建立在社会现实基础之上的,真理是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墨守成规,简单地相信、运用现成原理,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阻碍我们的实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来说,立足于社会现实显得尤为重要。不同国家或者特定国家在不同时期都具有不同的意识形态。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带来社会文化的转变,反映客观对象的主观思想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因此,怎样抓住社会主流思想的动态,将其纳入到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精神文明轨道中来,不断进行理论上的创新以指导实践是我们思想政治专业研究生的重要使命。所以,学风建设一方面建立并完善鼓励和督促创新的机制;另一方面,创新源于对现实的探索,我们应当投身于广大社会实践当中去,完成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良性循环,从中不断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学风建设是我校建设的核心所在,是我校长期紧抓一项重大工程,更是我校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学校从制度上、思想上牢牢紧抓学风建设,为所有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营造了良好的氛围,鼓舞了我们的学习热情,并都积极投身于努力学习、完善自我、报效祖国的行列中。

颜旭彪 班级:马克思主义理论

做好学风建设的主力军

学风是一种风气,一种氛围,良好的学风可以塑造出更加优秀的人才。其内涵是指学校师生员工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人们常说,学术界是现实社会中的最后一片净土。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在大学这样一个相对纯净的空间里,依然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考试作弊、论文剽窃这样有违诚信的事件并不鲜见,这让我们警醒,也使得我们反思,如何更好地开展学风建设,还我们一个纯洁干净的校园环境。因此,加强学风建设一直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条件,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良好的学风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巨大而无形的精神力量,时时刻刻都在对学生产生着强烈的熏陶和感染,激励学生奋发努力,健康成长。

学风建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渗透于我们学习、生活的一点一滴。每一次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每一个充满创意的想法,每一篇优秀的专业论文,无不体现着学风建设的精髓,展现出新时代学生的良好风貌。因此,我们和学风建设的关系是密切相连,相辅相成的。

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力军。学生良好的治学态度和学习习惯可以促进学风建设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而良好的学风又可以给我们营造一个洁净的学术环境,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相反,如果学术欺诈、剽窃行为屡禁不止,不仅会严重干扰学风建设的进程,也会使我们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因此,学风建设对我们来说意义重大,需要通过我们的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

近年来,随着各高校对于学风建设重视程度不断增加,大学校园里开展了多

种多样的学风建设活动,通过与之相关的知识竞赛、征文活动还有一系列的专题讲座等,对学风建设的基本内涵和精神进行了广泛的普及,也在学生之间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学习的高潮。那么,作为一名研究生,如何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如何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学术水平,也是在我成为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的一名研究生之后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首先,高校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导向作用,作为学风建设的主力军,态度问题也是决定学风建设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在交大学习生活的几个月中,我对此也深有体会。各种学术论坛的信息我们可以轻松获取,图书馆的电子资源方便快捷,交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在兴趣的培养和知识的获取上尽可能的满足了学生的要求。通过我的观察,人文学院在对研究生进行培养的方式上,已经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授课安排是人文学院学风建设的一大亮点。本科是打基础的时期,而研究生则是自主学习、深入研究的时期,如何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热情也是学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人文学学院的第一批法律硕士,学院不仅为我们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而且在师资的配置和授课的方式上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法律硕士是以法律职业为背景的专业学位,较之于法学硕士对于理论的深入研究,法律硕士更看重对法律实务的训练和培养。在理论课的安排上,充分考虑研究生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了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教学结构,同时加大了实践环节的课程,开展了法律谈判课、模拟法庭训练以及法律文书课等对今后从事法律工作具有非常重要作用的实践课程。

另外,在教学的方式上,教师非常注重个人能力的发挥,采取了课堂讨论、读书会、论文交流、话剧表演等多样的学习方式,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自发的进行研究和思考,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深受同学们的欢迎。

在交大这样一个以理科为主的院校,人文学院所做的尝试不仅使本院学生受益,也对其他文科学院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对于法律硕士的培养,人文学院也达到了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我们不仅同法学硕士一样深入研究理论基础知识,而且更加注重对实务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这种良好的学习安排和环境,使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忙碌而充实,对待学习的态度也更加积极,不能不说,这是学风建设在我们身边的积极影响,也是我们自身对学风建设活动做出的积极贡献。学习的热情一旦被发掘,学校就变成了一座具有无尽知识的宝库,吸引着每一个学子去探索和发现。图书馆每一个灯火通明 的教室,都有孜孜以求刻苦钻研的同学;校礼堂每一个座无虚席的讲座,都是和大师近距离接触的良好机会;惠风学术论坛、挑战杯等学术活动,都是展现当代研究生良好风貌的平台„„诸如此类的活动数不胜数,研究生的生活丰富多彩,需要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这更有利于学风建设活动的推进。我们不提倡临时抱佛脚的学习态度,也绝不主张一味在自习室中啃课本的学习方法,只要能够使我们有所收获的事物我们都应该多多尝试,并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益,这才是学风建设的精髓。总之,在良好的环境中开展学风建设,我们既是受益者又是贡献者。

其次,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努力。其实一种风气和传统的形成,本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也并非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话题,俗话说:水滴石穿,其实很多小事多可以体现我们的学风,很多小事也可以促进我们的学风建设。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不迟到早退;积极参加每一次学术活动,多沟通交流;正确对待每一次考试,不抄袭作弊;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多思考体会,这样我们都会受益匪浅,不仅如此我们的态度还间接地影响着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学术上存在的问题多且复杂,一些弊端想要根治仍然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作为一名研究生,我们已经具有了比较成熟的判断力,对于原则性问题应该恪守学风建设的精神,除此之外我们也要积极的向他人宣传学风建设,感染那些即将步入大学以及已经走上社会的人们。即使我们结束学生时代步入社会之后,依然应该保持优良的学风,将这种良好的风气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们深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优秀的老师同学,他们治学严谨,勤奋踏实,是我们学习的目标。对于这样优秀的典型,我们应该大力宣传,同时积极地向他们靠拢,在这里,我们的党员、班干部都要发挥积极的带头作用,首先在小范围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随后渐渐扩大范围,以至于形成整个社会的良好风尚。学风建设的开展需要的是切实的努力和行动,将每一项工作扎扎实实的落实下去。在刚刚召开的第一次党支部会议中,10级法律硕士班的全体党员就已经达成了这个共识,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并且郑重签署了承诺书,在学习这个问题上,必须做到表率作用,并且将其视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坚持下去。

最后,学风建设过程中,奖惩分明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对于优秀的典型,我们不应该吝惜掌声和鼓励,但是如果出现违反学风建设宗旨的行为我们也应该采取严格的措施去杜绝这种行为。对于比较轻微的行为应该主要以批评教育为主,使其尽快改正,端正学习态度,而对于比较严重的问题,则应该采取相应的

处罚措施,肃清学风建设的障碍,保持学术领域的纯净。人文学院奖学金的评定标准中有以下规定:硕士研究生出现下列情形(不限于)之一者,可取消或暂时停止其奖学金的发放:(1)学术行为不端者。取消奖学金评定资格,就是对有违反学风建设宗旨的行为进行惩罚。除此之外,人文学院奖学金的评定标准不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还加入了科研能力,思想政治表现等相关因素,这些因素在奖学金的评定中占有一定比例,可以有效地激发研究生钻研学术的精神,同时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当然,学生作为学风建设的主力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和老师、家长也同样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学校要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的作用,制定出指导思想,统领全局;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动态,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家长也应该多与孩子交流沟通,掌握孩子的学习状况,这样多方协调,统筹兼顾,相辅相成,为学风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作为新时期的研究生,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因为我们赶上了一个对于学风建设十分重视的时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主力军,学风建设需要每一个人不懈的努力,这是一种责任也是一项光荣的使命。虽然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将学风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营造出一个优良的学术环境和氛围,而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也会不断的探索学习,涌现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我们的学风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文学院法律硕士专业2010级研究生 王立敏

论研究生学风建设

从研究生入学以来,通过每堂课程的学习,也进行了不少的论文写作,虽然时日不长,但也算入门,在研究生的学术研究中,也产生了一些自己的理解。学术学术,何谓术,术即策略性思维技巧及其应用;而还有一种叫做道,即道德,道义。在这里,也许分别指的是做学问之方法以及做学问之态度,有了方法,还要有端正的态度和精神,我们应该做到术合于道,相得益彰。而这种端正的态度和精神,指的就是我们的学风问题。

作为研究生这个知识型团体,做好学风建设,培养我们的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习惯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其中就很好地阐述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只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使有才能的人发挥得游刃有余,才能使我们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相信优良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学习风气对于我们研究生而言尤其重要。

当前硕士研究生学术失范现象能大量存在,从外因来看,是由弄虚作假的不正之风、浮躁的学术氛围这个社会大环境所造成;从内因来看,硕士研究生求学的功利趋向、缺乏相关的法律和道德教育、创新意识淡薄等自身因素造成。

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硕士研究生对待学术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日益激烈的就业压力下,有时候可能学习的功利性比较强,需要去迎合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缺乏严谨的学术研究精神。学者不应该允许自己的研究目标被个人的感情和职业前途利益所损坏。同时,相关单位对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规范方面的监督力度不够,没有及时对违反学术规范的学生进行惩处,纵容了学生 的学术失范行为。

研究生的自身因素。我们有时候缺乏自我教育意识,这是出现学术道德问题的根本原因。在外界的诱惑和学校的压力下,自律意识较差,放松了对自己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的提升。正因为如此,才会对学术道德的规范性、正确性和神圣性心存疑虑,给学术失范提供了心理动因。同时部分硕士研究生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将学术研究异化为人云亦云式的模仿,选择“克隆”别人文章来完成自己的论文,造成自己的学术失范。

这样以来,就要求我们从深层次上认真分析这些原因,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对策,不断加强研究生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我建议采取以下一些对策。

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学术风气。倡导实事求是的学风。良好学风是学术规范的前提,严谨治学、实事求是、民主求实的学术风气,有利于形成公正合理、竞争有序的学术氛围,激发研究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热情。培养良好的学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是学术道德教育的关键所在。努力创建健康的学术环境。学校优良学术氛围对我们学生有着巨大的同化力和约束力,它所形成的感染力是任何物质力量无法替代的。因此,要在校园内积极倡导和营造求真向善的学术氛围,开展认真积极的科学评论,创立新时代的学术文化。其次,要加大处理硕士研究生违反学术道德行为的力度,营造失信必遭惩处的社会舆论氛围。高校应建立相关的学术打假机制,对严重违反学术道德、影响极其恶劣的行为,应给予及时的处理,从而清除滋生学术失范的温床。对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经查实,依据其行为轻重分别批评教育、取消学位、称号,开除乃至追究其法律责任。同时充分利用报刊、广播、互联网等新闻媒体,披露一些典型事件,给有违反学术道德规范倾向的学生敲响警钟,真正做到防打结合,减少硕士研究生的学术失范行为。

学校可以完善学术评价指标体系。学术评价是鉴定学术成果,审核学术质量,指引学术方向的一种特殊的制度。学术评价是高校硕士研究生学术研究活动的基本导向。因此,要完善学术评价体系的建设,我们可以试着做到以下几点:完善高校学术委员会,充分发挥高校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坚持校内外专家匿名评审制度,建立评审专家数据库,借以提高评审结论的客观性。论文发表、著作出版、学位论文评议,应当严格推行匿名评审制,并公开学术鉴定意见,让专家评价,忌暗箱操作,实行学术评审公开化,这样,既遏制了学术评价中的腐败现象,又加强了我们研究生的学术自律。

强化我们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是是学术研究活动的灵魂,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硕士研究生,可以自觉抑制学术失范行为的诱惑。试问如果如果能够自我创新完成论文,谁愿意去进行抄袭呢?自己完成一篇论文所带来的成就感是其他东西都无法代替的。强化硕士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一是改变教育教学的形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二是加强对外学术交流。通过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或邀请外单位专家讲学的方式,使其了解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开阔学术视野。三是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在鼓励探索、允许失败的原则下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对研究结果进行评定。如果从一个研究生的角度来说,在论文创新方面,我有以下一些经验或者说不太成熟的建议:我们研究生如果在读书或是读论文的时候,思考这些问题:这个论点我能不能提出反例,为什么?作者从语用学阐述这个现象,我可不可以从形式句法的角度来思考?可不可以进一步进行细分这个句式?等等。养成这样的思考习惯后,就会发现有很多未知的世界等你去探寻,并且都是自己可以掌控的领域。这样一来就解决了很多同学常常苦恼的“不知道写什么题目”的问题,也就不会去单纯找论文地抄袭,而是能够加入许多自己的思考。

以上就是我对研究生学风建设的一些心得和建议,希望老师同学批评指正!

语言与传播学院 方草

改进学风,深入科研

学风是一缕清风,是一种氛围,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精神。它犹如宁静的蓝天,庄严而凝重;它仿佛飘逸的白云,清雅而透彻。学风是学生思想作风在学习上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在学习方面所展示的精神、态度、风格、方法和习惯等要素的综合体现。良好的学风是原动力,促使我们刻苦学习积极进取;良好的学风是凝聚力,有利于培养我们的集体主义精神。良好的学风可以鼓舞斗志,培养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良好的学风可以磨练品质,培养诚信友爱的道德风尚,良好的学风是一个学校培养学生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根本所在。

电气07级博士班以“改进学风,深入科研“为主题,对如何加强学风建设和科研工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学风建设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杨媛同学首先发言:治学严谨,求真务实、勤奋刻苦等,这是个体学风。科研学习氛围浓厚,竞争意识强烈,探究思维活跃,富有创造精神等这就是班级的学风。个体的良好的学风是形成班级优良学风的基础,优良的班级学风又对个体良好学风产生约束力、凝聚力和监督作用。我们虽然是博士班,大家平时比较忙,但是我们也是一个有机的集体,我们要有凝聚力,共同形成良好的学风。

冉旺同学接着发言:学风建设应该落到实处,不能搞太多形式化的东西,不是开个班会,喊几声口号,挂几个条幅就可以的,而是应该把工作的重心切实地放在我们实际的科研工作中,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同时,要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与习惯,大家在科研活动中要相互帮助,互相督促,对于有困难的同学积极给于帮助。有利于学风建设的事多做,不利的或形式主义的东西少干,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风向好的方向发展。

张祥龙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深有感触的说道:最近新闻报道了不少学术不端行为,抄袭成风。如何在不好的氛围下恪守我们自己的道德和学术底线,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如何能在我们的科研活动中避免急躁,急功近利的行为,踏踏实实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这和我们自己,和学校的政策,和国家的整体氛围也息息相关。这中优良的科研风气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共同去打造一篇科研的蓝天。

在学风建设中,治学风气是主导,学术风气是基础,不良的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直接影响和腐蚀着学习风气。高等学校有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是良好学风的前提和保障。教师的品格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及价值取向,但学风作为一种群体风气或育人单位的文化组成部分,不仅仅是师德学品问题,还与学校的历史积淀、管理体系及社会影响密切相关,学风问题涉及到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完成的,但是我们要持之以恒,首先从自己做起,才能逐步改变我们的学术氛围。

当前我国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查处还主要停留在道德谴责和学术惩罚层面,进行行政处罚、追究法律责任还缺乏依据,今后应加强反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法律法规建设,为有关单位惩处学术造假和司法部门介入调查处理提供法律依据和途径。另一方面,要注意充分发挥科学共同体在科研诚信和学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形成民主、宽松的风气和机制,促进学者自我道德养成,并使学术权力受到监督和制约。

学风建设座谈会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通过大家的发言讨论,对学风建设有了重新的认识,也对自己的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信07级博士班一定会以优良的学风引领学院学术风气的先河。

07级博士班学风建设座谈会 丁国君

浅谈研究生学风建设

2010年是北京交通大学的学风建设年。众所周知,学风是一所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代表着校风,反映着教风,是学校的灵魂和生命。学风的好坏不仅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关乎着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评价和学校的声誉。

通过本科四年的在校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我校对于学风建设的重视。我校百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踏实、严谨、知行统一的学风特征,绝大多数教师也用优良的职业道德决定了学风品质,当然,最重要的就是我校学生用良好学习习惯延续了好的学风状态。我校的学风状况总体看来是非常好的,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在学生风气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且值得深思的问题。

作为我校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我想从研究生的角度谈一谈我校的学风建设以及自己对其中一些问题的想法。

经过两个月的研究生学习以及和研究生学长的交流,我觉得我校研究生学风现状总体而言还是很不错的。首先我校研究生群体的综合素质基础很好,可以很快地接受新生事物。同时,身为80后青年的研究生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表现地非常明显。

尽管目前我校研究生学风建设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培养机制的改革以及学制调整,研究生的学风建设工作也面临着一

些严峻的挑战。

1.群体差距较大

我校现阶段研究生的年龄跨度较大,同时存在生活经验、社会阅历方面的较大差距,优秀生和能力较弱学生差距也比较明显。种种差距直接导致了研究生们在学习上的显著差别,而这种差别较大的多层次多特点的研究生群体不利于统一的优良学风的形成,这给研究生学风建设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2.学习动力不足

通过和同学的交流以及对研究生群体的观察,我发现有一部分的同学考取硕士研究生仅仅是出于对“学位”的需要或者是随波逐流,因此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中,已经不明确学习目的的他们缺乏远大的志向,没有长远的学习目标,得过且过。

3.学习动机不端正

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社会各种影响因素的存在,一些研究生不能自觉地把学术道德融合到专业学习中,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有些人甚至还做出急功近利、损人利己的行为,直接导致了学术浮躁、学术功利以及学术不端现象的出现。

4.认可学习纪律规定,但是宽容他人违纪行为

学习纪律是学习中必须要强调和严格执行的。虽然研究生群体的学习纪律整体不错,但是仍有学生存在侥幸心理和违纪行为。对于他人作弊、抄袭作业、抄袭论文等违纪行为,大多研究生都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对此视而不见,并且部分学生认为这种行为很普遍或持无所谓态度。

5.导师全方位指导不足

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导师的学术指导非常重要,但是部分导师很少与学生进行学术交流,未以有效的方式给予研究生充足的指导与培养。

结合上述提出的严峻挑战,我认为在日后的学风建设工作中可以注意一下几点:

第一,抓班级建设解决团队影响力

研究生群体的较大差距可以通过增强有利班风来缩小。通过抓好班级骨干的选拔,促进班级凝聚力的建设,实现良好的班风,并通过班风带动学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第二,解决学风建设的导向问题

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当加强教学过程和教学实践环节的改进,加强对青年教

师教学法研究的培训,在考核评价制度上对教师提出明确要求。提高我校的教风建设。

第三,推进导师制度落实

研究生的导师应当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可能从事的工作以及对工作能力的要求建立感性的认识,向研究生进行学科系统、社会需求背景的介绍,同时把专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及时传达给学生。同时,导师在日常和学生的交流中可以宣传本专业品学兼优学生的典型事迹,发挥学生身边榜样的示范引导作用。

第四,解决目标与动力问题

针对研究生群体存在的学习目的不端正以及缺乏学习动力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学业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覆盖面和授课质量,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使每个研究生都可以在学习期间系统地接受一次教育培训。同时应加强在普通课堂中对研究生的个人发展规划与专业学习计划的教育与引导,潜移默化地将学生引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来。

第五,抓理想信念教育,解决人生目标问题

无论是在教学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应当教育广大研究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应当通过各类课堂、社会实践等对研究生继续进行深入的人文精神教育,促进他们认清世情、国情、党情,把个人的发展与社会需要相衔接,明确个人价值实现与社会价值实现的关系。

第六,加强学习纪律教育

考试违纪是学风建设的底线,也是道德失范的一种行为,而论文抄袭甚至造假也是最不诚信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本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角度对研究生进行诚信教育;在考试时严格考试违纪制度的严肃性,规范考场纪律,充分规避违纪风险,营造诚信考试氛围。

学风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发展方向有着很大的影响。优良的学风是激励师生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是励精图治、克服困难、勇攀科学高峰、指引我们迈向成功的不竭动力。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且系统的工程,作为研究生,作为学生,作为21世纪的新青年,我们应当积极响应学校学风建设工作的号召,努力配合学风建设的开展,集思广益为学风建设出谋划策,努力把我校的学风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班级:硕1001 姓名:高健

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之我见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学习精神与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学生成长的基础和前提。学风的建设是高校校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优良的学风是提高教学质量、建立良好校风的重要条件。

作为刚刚升入研一的新生,更应该有一个优良的学风作保障。为了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出更多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本人认为,在新的学习条件下,在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目标驱动下,在现实条件的驱使下,学到老活到老是作为研究生秉承孜孜不倦研究,严谨方正探索的指导思想,而为了实现更好的学风建设,为高校的学风建设树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应该从以下几点着手,进行学风建设。

(一)端正态度,树立目标

我们经历了紧张而又充实的大学,在大学时,我们不像高中一样执着于学习成绩,更多的同学可能选择及格万岁的理念,而只有少数一部分保研的同学注重学习成绩,因而把学习当成了主要目的。在浩浩荡荡的研究生队伍中,我们发现研究生更加必须学习,因为本科生的工作面试经历、社会残酷的现实和更加成熟的人性成长让我们明白了学习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通过学习掌握实际的能力和素质,才能在往后的竞争中占据自己的地位。所以,我们应首先认清学习的重要

性,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学习上。我们要通过不断的学习来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不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调整前进的方向。

(二)强调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半个学期以来对我班同学情况的观察,考虑到研究生的奖学金等奖励机制以及各自科研领域中的学习需要,逐渐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并将一直持续下去。

提出将从两个角度入手,提高同学的学习效率:

(1)课堂是老师传授他们多年来宝贵教学经验的时间,课下十小时,不如课上十分钟,在你惺忪的睡眼下,也许真理就与你擦肩而过。所以我们要抓住课堂宝贵的五十分钟,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呼吁同学们减少翘课、逃课、迟到、早退的情况,因为我们敬爱的老师在我们伸个懒腰的情况时,已经在课堂上准备好了课程的学习任务了,对课堂的不负责不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也是对老师的不尊重。

(2)抓紧课余时间学习,班干部有义务督促每名同学自主及时地完成作业。因为只有独立地完成作业,才能真正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在自主及时完成了作业以后,还需要预习新的内容,作为研究生,自学很重要,在自学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积累,有的放矢,然后根据课堂老师的传授,两者进行印证和巩固,方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团结互助,交流经验

在鼓励同学自主学习的同时,也鼓励同学们团结互助。尤其是针对一些基础较差的同学,我们要给予帮助,不能让一个同学掉队。通过定期举办的主题班会,让同学们互相交流经验。

在班级内以寝室为单位,形成学习小组。这不仅能够促进班级学习成绩的提高,而且更能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使班级更加团结。对同学们在学习中遇到的普遍问题,要集中讨论,共同分析,必要的时候可咨询老师。通过及时的交流,使全班同学共同提高,增加班级的学习气氛。

(四)加强英语和计算机的学习

英语作为当前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想要进步,就需要有深厚的英语知识功底作为保证,所以我们应从开始,在英语方面下功夫,注重平时的知识积累。同时,考虑到各自研究领域的与国际接轨的问题,英语是我们与国外优秀会议、优秀专家和优秀文献进行沟通的唯一方式。

英语的学习不仅是一门必不可少的学习需要,还是以后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手段,因此对英语的学习不应该仅像大学本科学习时候当作任务来完成,应该注重英语词汇和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班级存在同学曾经或者正在准备英语水平考试(如GRE、托福、雅思等),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相比于一些英语较差的同学,他们具有一定经验和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他们应该成为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计算机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牢固的计算机应用技能。未来的计算机发展将超出人们的想象,其应用之广、影响之深将是21世纪最重要的辅助研究、开发应用和计算基础理论开创的首要工具。在研究生的学习和研究领域将会是主要的辅助工具。通过督促同学们利用课内课余时间计算机操作和编程应用,提高计算机应用水平。

(五)学习课外知识

面对现在研究生就业的严峻形势,我们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展自己的才能,所以除了学习本专业知识外,我们还将鼓励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去学习一些自己比较感兴趣的知识,提高班级的学习氛围。

(六)发挥党员、班委的模范带头作用

由于党员、班委、支委是班级的领导核心,对其他同学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这些同学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不断学习,为其他同学作出表率,带领同学们努力学习。

孟子曰:“车无辕而不行,人无信则不立。”同学们:良好的学风和社会声誉,需要我们每个交大人从我做起、从自己身边的点滴做起,实事求是、学术诚信,潜心研究、严谨治学,倾情共建交大良好学风。

姓名:郑玢

研究生学风建设

高等教育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一直面临的两大问题即高等教育需求的上升和教育质量的下降问题越显突出,因此这两个方面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而如何满足日益上升的高等教育需求,同时又有效的保证高等教育质量呢?同时研究生是未来学术研究的主要的力量,学术研究则是研究生教育的精神魅力,良好的学风是提高研究生整体素质的前提与保证。但是现在社会研究生学风建设的现状却是不很乐观的,研究生阶段还是存在一些不良的学风,例如剽窃他人的学术成果、引用他人的学术成果,论文缺乏创新性、学术造假、篡改编造数据等等。实际上,我们可以找到很多的学术造假的问题,不光是研究生下面举几个例子:

浙江大学贺海波论文造假,被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药学院院长李连达负有监管不力的责任,不再续聘。

云南中医学院院长李庆生被指论文抄袭、一稿多投。李庆生主动申请对自己的相关论文进行鉴定,结果为“过度引用不当”。

浙江大学副教授贺海波被爆剽窃论文。浙大共核查了贺海波及其所在研究室相关人员涉嫌学术道德问题的论文20篇,其中贺海波涉及论文9篇。事发后,贺海波被撤销副教授职务和任职资格。浙大将其开除出教师队伍。

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某篇硕士学位论文,与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惊人相似,两篇论文整体框架完全一样,除了把地点“江苏”两字替换成“山东”,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

还有很多的学术造假的案例,实际上我们应该客观的想一想造成这么多的学术造假出现的原因,“对于学术腐败问题,也应坚持辩证的分析眼光,要看到绝大多数研究生的研究态度和治学方法是严谨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邹东涛教授如是说。虽然现在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的现象是屡禁不止的,但是总体上说还是朝向积极地方向前进的!

最近这几年的大学扩招和研究生的扩招我觉得在某些方面上满足了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的需求,但是研究生的学术能力的增长速度和现在高校的扩招速度明显的不协调,因此现在研究生的教育质量比以前要差了。但是在此对这方面的问题不做过多的讨论。仅从研究生的角度来分析一下原因。现在的研究生学风不正,多是受了社会上浮躁风气与商业上投机心理的影响!首先是受利益的驱动。许多的高校对研究生发表论文具有硬性的指标规定,规定研究生学习期间必须要发论文,还有数量的规定,并最终和研究生的学位挂钩。实际上仔细想想的话,现在的研究生一般都是2-3年制的,因此如果真的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好几篇高水平的论文,这实际上对大多数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的有挑战性的。也就是说再研究生还没有达到真正能独立做研究时就需要发表论文,可想而知这些的论文的水平会如何。学校规定的任务当然要完成,有人完不成时就只好找关系,托熟人,交版面费。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研究生的培养体制存在较大的缺陷,有些大学不考虑自己学校的情况而盲目的增加博士点和硕士点,为的就是多招一些学生。实际上这个学校具不具备研究能力,有没有资格来争取某个硕士点或博士点都没有经过严格的考察。招的研究生越来越多的话就会出现有的研究生只会考试而不会思考、缺乏基本的科研素养。当前的高校有种“丢出去一把米,马上就要鸡下蛋”的做法,致使一些人练就了一身“写的文章比读的文章还多”的“神功”。一些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往往是同一个教授的学生,天长地久形成了错综复杂的“近亲繁殖”,阻碍了学术的进步。还有就是有人认为研究生年龄层次普遍偏大,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因此不需要过多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实际上这是对研究生道德教育的严重忽视。

针对现在的一些研究生学术氛围差,学术造假的情况,我们也是可以制定相应的对策来缓解和解决这个问题,真正把我们国家的学术水平提高一个高度。我觉得首先就是对研究生学术制度的加强,首先要加强硕士点和博士点设立的严格考察制度,在已有的硕士点或博士点就要进一步加强学术制度建设,包括公认的学术准则和规范、完善的学术批评风气,严格的学术训练和科学的学术评价机构等等。同时针对研究生道德教育不到位的情况,我们要加强这方面的教育投入,提高研究生的诚信意识。诚信是学术进步的基础,是维护教育制度的有力保障。现在出现的学术腐败,究其根源是诚信的缺失。自己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自己对学术的不负责任,盲目的追求发表论文的数量而不注重论文的质量,使得现在的研究生的学风在日益的败坏。并且很多人都是看着别人做自己也就跟着做,因此使得一个人的学术败坏的行为影响到其他的人!同时我觉得应该取消大学里关于论文发表与学位相关联的规定,至少应该淡化它!当前随着高等教育的形势的变化,树立发展性、适应性、差异性、多样性相结合的动态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关意义是十分的重大的!这样的话可以为研究生构造一个宽松的,良性的学术环境,给广大研究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科研环境,让研究生能自己真正的发挥自己的研究能力!这样的话我们研究生的水平将会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也能适应整个国家乃至是整个世界的发展。

硕士10-2 陈雷

对研究生学风建设的认识

通过对于《北京交通大学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办法》、《北京交通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等规定的学习,我对于学风建设有一下一些认识。

学风,指的是学生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纪律和精神风貌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特点和作风,是高校的学术气氛、管理水平以及校园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良好的学风包括“求学”和“求实”两种精神,即在学习上勤奋好学,努力学好业务知识和其他综合知识,科研中踏踏实实,不弄虚作假,以科学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开拓创新。这里面既有集体的因素,如学习氛围、学习环境等;也有个体的因素,如学习态度、治学精神等。两方面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最终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学风是学校的灵魂和生命线,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关键。优良的学风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使处于其中的学生既感到一种压力,产生紧迫感;同时它也是一种动力,使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向上,并制约不良风气的滋生和蔓延;它还是一种凝聚力,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而对于我们高校研究生在校包括课程学习和论文研究两个环节,其中课程学习是基础,而论文研究环节是研究生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层

次复合型人才的关键途径。

现在高校中存在的学风问题有:

1)剽窃他人学术成果。无论是平时布置的小型论文,还是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有些研究生都不自己动脑思考,而是从各种杂志中或互联网上摘抄,东拼西凑,甚至全文囫囵吞下。

2)引用他人学术成果,论文缺乏创新。部分研究生明明知道剽窃他人学术成果的危害性和严重后果,知道引用他人学术成果应准确表明引用文献的名称、作者、年份、出版机构等。但是,为了能完成学校的“量化”任务,同时遮人耳目,他们在引用他人的学术成果、数据、思想时模糊出处,防止别人具体检查。

3)请“枪手”代写文章。有的研究生自己写不出文章或不想写文章就请别人代为创作,甚至有专门的枪手公司。

4)篡改、伪造研究数据。在论文中为了让自己的观点、模型和算法成立,改写数据,让数据更符合论文的要求而不是实际情况。

而这些问题在高校的研究生中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据我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受市场经济的影响,研究生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利益倾向性原则冲击着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空前盛行,多数研究生认为读书仅是为了取得高学历以便将来找份好的工作,而不是为了学知识。此外,部分研究生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在治学态度和精神方面发生异化,厌学情绪滋长,急功近利倾向明显。

2)是研究生培养体制存在较大缺陷。研究生招生环节是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第一关。随着近几年的连续扩招,高校的研究生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这无疑造成生源质量下降,从而给研究生教育中不良学风的产生埋下了隐患。目前许多高校在研究生的培养环节包括教学基础软硬件设施、教学监督机制、教风、教学模式和教育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学校在制定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脱离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盲目制定许多硬性指标,重量轻质,使得少数研究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顺利毕业而不得不采取一些非正当手段,因而导致学风不良。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缺乏科学合理地评价监督机制,学位论文的评审与答辩成了走过场、例行公事,出现严重的放水现象。

面对现在这种情况,我需要从三个方面来树立优良学风:

1)从研究生的角度。身为一个研究生,在现在浮躁的学术氛围中更应该树

立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帮助学生形成优良的学风,树立远大的理想,端正学习的目的与动机,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成长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我们需要提高研究生诚信意识,诚信是学术进步之基,是维护制度的有力保障。现在出现的学术腐败,究其根源是诚信的缺失。著名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教授常对南开学子讲,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把做人放在第一位。南开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博士生钟恒在转述这句话时,动情地说:“唯有高尚的道德,才使我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能够很好地自律,而自律正是优良学风的前提。”

2)从学校的角度。学校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和管理促进研究生学风建设。优良学风的形成除了正面引导教育外,还需要一整套规范的管理制度来约束。要通过规范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和科研行为,促使研究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培养良好的自律意识,实现管理的他律与自律的有效结合。一是建立健全研究生教学管理制度,包括课程教学管理、学籍管理、考试管理、学位论文管理以及宿舍管理;二是建立和完善学风建设激励机制,将奖助学金与研究生的实际表现挂钩,通过目标激励、榜样激励、奖惩激励以及竞争激励等方式,充分激发研究生学习的良性动机,使研究生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与优良的研究生学风标准趋于一致;三是建立学风建设质量监督和评价机制,各高校应将研究生学风建设纳入日常管理工作的范畴,制定相关的监督条例和奖惩措施,同时对考核的内容进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才能使学风建设取得成效。

硕10-2班 刘晨

学风建设 从我做起

近年来,学术抄袭现象层出不穷,很多学者抄袭国外同行的学术成果,其中不乏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甚至还有很多大学教授也涉足其中。这是严重的学术问题,毫不考虑地“信手拈来”涉及到对他人学术成就的抄袭,更是严重的法律问题。而学风建设剑指学术道德问题。那么,在我们深恶痛绝地批驳他人学术抄袭事件的同时,会不会严于律己,从我做起呢?

首先,学风建设意义重大。历届国家领导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者多次强调学风建设问题,毛泽东早在延安时期就明确告诫全党:“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既然是这样,学风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江泽民同志也指出:“学风问题也是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兴衰和事业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历史证明,学风端正,事业兴旺;学风不正,事业受损。”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更是再三强调,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

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努力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中走在前列。面对现在层出不穷的学风问题,面对现在不少学位论文不假思索的“借鉴”他人的学术成果,当我们使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工具学习他人成果的时候,当我们引用他人的学术成果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这是他人的成果,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学术成就呢?所以说,学风建设意义重大,这有助于规范人们的行为,净化学术大环境,让人们更加静下心来研究,而不是随便拷贝他人的结果,信奉自己的所谓“拿来主义”。

其次,高校应该在学风建设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大多数学术研究基于高校展开,高校应该作为学风建设的主体,成为学风建设的主要力量。高校是一方净土,学风问题好比是在这方净土上恣意破坏,这不仅在当下产生恶劣影响,并且关系到这方净土上生长的作物,这影响是非常恶劣以及深远的,对以后多少年来高校的发展以及学生的质量及学术道德产生极其恶劣的影响。高校应该加强建设学术道德规范和学术抄袭惩罚机制,对参与学术抄袭行为的老师和学生进行惩罚。高校可以进行一系列学风建设系列活动,对在校师生进行教育,防患于未然。还应当建立一系列学术抄袭惩罚机制,让在校师生认识到学术抄袭的严重性以及学术抄袭现象的危害。高校应该把学风建设作为学生教育的重点来抓,把学风建设作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来抓。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的工作重点,学风建设则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教育要靠高校和整个社会来完成。加强学风建设问题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最主要的是,学风建设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努力。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认识到学术抄袭侵犯了他人的学术专利,是一种严重的侵权行为;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认识到学术抄袭现象涉及到诚信问题,人无信不立,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认识到学术抄袭是一种侵权行为,某种程度上严重侵犯了法律„„那么,学风建设不成问题。所以,学风建设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严于律己。所以,在此,我呼吁所有学者,要学会自我约束,努力践行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严肃对待学术问题,为学风建设奉献自己的一份力,最起码做到自己坚决不做破坏学风建设的问题,与学术抄袭等破坏学风的行为势不两立。

就我个人而言,作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以及实践者,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要从我做起,自觉树立“学风建设,从我做起”的意识,作为红果园的

主人,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学校组建的各项学风建设活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开始;在自己做到的同时努力号召并影响周围同学形成“学风建设,从我做起”的意识,以自己的言行影响他人;作为一名预备党员,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像一些表现优秀的正式党员和群众学习,积极通过自己的努力缩小与正式党员的差距,积极进取,争取尽早成为一名正式党员。

下面,我就如何加强学风建设提出自己微薄的建议:

第一,学校应该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加强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如果每一个人的素质得以提高,对每一个人从我做起,建设良好学风具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学校应该加强纪律管理,规范考试秩序,规范学位论文写作,加强良好学术氛围建设。学校应该对违反规定的学生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自古有言,严师出高徒,只有严厉的师傅才能培养出技艺高超的徒弟,只有学风严格的学校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诚信的、素质高的学生。

第三,学校应该举办一系列加强学风建设的活动,积极引导和教育全校师生积极践行学风建设活动。学校可以举办一系列讲座来说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并积极倡导学风建设活动。学校还可以对良好学风实践的典范进行鼓励和嘉奖,树立优秀典范。

第四,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的作用,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进一步调动学生骨干的积极性,继续健全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自主管理责任区制度,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第五,全社会整个国家对加强学风建设起到一个良好的指引作用,努力加强全社会良好学风的大环境,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硕士10-2班 马睿瑞

净化学术空气应从自身做起

近年来,被媒体公开监督的众多高校教师的“造假门”事件,已经说明我国当前学术环境的浮躁状态。部分科研人员在“名利诱惑”面前心态失衡,严峻地挑战学术良知。同时,媒体也频频曝出高校学术论文抄袭事件,如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某篇硕士学位论文,与南京财经大学2006年一篇硕士学位论文惊人相似,被网友称为“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到底为何学术论文造假现象如此严重?目前部分高校推行的“防抄袭软件”效果如何?如何从自身做起逐渐杜绝论文抄袭现象?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这些研究生深入思考。

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对待学位论文违背基本的学术道德,抄袭剽窃,或请他人代写文章;个别人甚至篡改、伪造研究数据;受不良风气的影响,在研究成果鉴定、项目评审以及学校评估、学位授权审核等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弄虚作假,或试图以不正当手段影响评审结果的现象。这些行为和现象严重损害了学生自身、教育工作者以及学校的形象,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影响。

但我们也认识到,研究生学术造假行为除了受自身道德素质低下的影响外,与研究生教育中的众多硬性规定不无关系,实乃无奈之举。一方面,必须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篇数不等的要求,已经成为我国众多高等院校研究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但是,有研究价值的选题已经从多重角度进行充分的论述,留下可以论述的话语空间少之又少,前人成千上万的论文又为后人进行“复制粘贴”式的学术造假提供了无尽素材。另外,研究生评奖、评先、评优与素质加分有很大关系,研究生发表一篇文章的加分甚至比担任学生干部、竞赛获省级奖加分还要高。低成本的支出,高效用的回报,让很多同学铤而走险。而违反学校学生手册关于学术方面的规定很少得到高校的严肃处理,纵容了同学们的这种不劳而获的思想,使这种现象呈愈演愈烈的趋势。

研究生的学术造假也暴露了研究生教育中的许多弊端:一是在目前研究生毕业及就业压力很大的背景下,教育界对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强调和教育还很不够;二是部分导师由于工作、学术事务繁忙,对研究生缺乏必要的沟通、了解和管理;三是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尚不完善,外校的兼职导师如何真正带好本校的研究生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四是在学术研究及论文发表过程中,缺少一种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来避免造假事件的发生。

为了能够起到一定的震慑效果,确保学生能够自觉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目前许多高校引入了“防抄袭软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明目张胆的学术作假行为。但使用这种外部工具只能治标,而不能治本。已经有许多学生开始转向了精心造假,对“反抄袭”软件发起了“反反抄袭”抵御行为。如将众多资料拼凑起来,变变句式,换换说法,加一些解释性的扩充,略作增删;原封不动地加上一个引号,然后再编一个相应的脚注,而这些在“防抄袭软件”中会自动剔除;将外文资料拼凑起来,找英语专业的研究生翻译成中文;理工类的学生可以变动一下数据、图表、操作环节等;更有甚者,用Google在线翻译成英文,然后再将翻译好的英文用Google在线翻译全部转回中文,也能得到一篇新的论文。

可见,要想杜绝学术造假现象的发生,只靠一些外部的技术手段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来净化学术界的氛围。除了国家的政策引导、学校的教育体制、导师的学术指导和社会的舆论监督等方面均须加强外,我们研究生,特别是共产党员,首先要从自身做起,以实际行动抵制学术造假行为,恪守学术道德之风,我们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作为学术研究的直接践行者和主力军,我们每一位学生党员都应该从

诸多学术造假事件中汲取教训,努力做到从理念上进一步牢固树立诚信意识,自觉恪守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

第二,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要严格自律、严谨求学,反对投机取巧,拒绝弄虚作假,切实保证我们所得出的每一个数据都是真实可信的;

第三,平时要注意专业知识的积累,广泛阅读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培养自身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论文写作水平,为学术论文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四,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要依据自己的研究课题,多联系指导老师,借鉴导师的意见,按部就班地完成研究,不要急于求成,毫无安排,甚至不负责任地抄袭和占用他人的研究成果。认真对待学术研究,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靠自己的力量诚实并高质量地完成论文;

第五,作为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我们党员要积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好头做好榜样。在学术研究过程中时,积极学习并向同学们宣传正确的学术研究规范,注意分清适当借鉴、征引与抄袭剽窃的区别。养成认真诚信的习惯,积极动脑,努力创新。同时也要培养自身的引文意识,引用的地方,就要注明引用。

总之,我们应当担当时代重任,做诚实笃信的典范,从我做起,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规范学术行为,树立良好学术风气,为促进和保障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加之政府、学校、导师和社会的等多方面的正确规范、引导和监督,相信学术研究一定能在一个积极、健康的氛围下不断向前发展。

加强院校学风建设的几点思考 篇10

1 当前院校学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学风建设没有深入实践

学校的学风建设构成了学校管理工作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虽然学校在建设的过程中一直强调加强学校的学风建设,但是,采取的实际工作比较少,学校的学风建设并没有落实到实践工作环节中去。学校学风建设缺乏系统性、以及实践性。这就导致了学校的学风建设只停留在学校建设的规划书面上,并没有深入实际。

1.2 学风建设呈现浮躁化

学校学风对学校建设发展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取得十分显著的效果。但是,学风对于一个学校的发展建设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却是毋庸置疑的。在学校学风建设过程中,学风建设工作流于表面化,工作并没有深入实际。学风建设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采取的措施不当,方法落后,呈现出浮躁的特点。

1.3 学风建设具有历史延承性

学校学风是在学校的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学校文化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可以起到规范、引导学习发展的作用。学风建设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中,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不懈努力,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但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在功利化的影响下,学校学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使学校的学风建设面临着重重的危机。

2 导致学校学风建设现状的原因

导致目前我国学校学风建设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多方方面,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可观原因,同时还有社会历史原因。

2.1 主观方面

加强学校学风建设,首先在思想要给予高度重视。学风建设首先体现在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老师的任务就是通过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实现自身的价值提供条件。在进行教育活动中,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关怀。但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并不是从学生出发,忽略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进行素质教育空有口号,但是并没有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

2.2 客观方面

加强院校的学风建设,要建立起十分完善的学校奖惩机制,对于有突出共享的要进行奖励,对于在学校学风建设中,严重影响学校学风建设的个人要进行一定的惩罚。在很多院校中奖惩机制建立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学风建设。同时,在学校只注重课程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发展。这样就很容易使学风建设流于表面化。

2.3 社会历史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经济建设进行的。长期以往,导致了功利主义在社会中的盛行。这种功利化的思想也对我国高校教育产生了严重影响,在这种社会背景中进行学校学风建设,难免出现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表现。我们知道学风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积淀才能形成良好的学风。但是,在市场环境的影响,学校学风建设难免会出现流于表面的现象,这反映出了现代的学校教育出现了浮躁的心理,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学风建设。

3 当前院校学风建设的主要对策

加强学校的学风建设,是实现高校教学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需要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的文化历史背景及结合具体的实际需要,对学校学风进行建设。努力培养军校学员为国奉献的爱国精神,同时要使学员认识到国防建设的中性,以及自身肩负的重要使命。在学校学风的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立标准,强规范,建机制。

3.1 学风建设中要加强两个主体的建设

首先,要提高执教者的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能力建设。老师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主体,教师的素质对学员素质的养成具有直接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员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就此而言,在院校中形成良好的学风,首先要从教师自身做起,培养教师高尚的道德水平。以身作则,摒弃娇气、骄气、邪气,树立正直、善良、厚道的形象,弘扬师德,提倡奉献精神,以无形的力量树立有形的榜样,以师德带动学风养成。教师的业务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了学院的水平,因此需要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不断提升教育的实际教学水平,必须是教员又十分过硬的专业素质。在学风建设的过程中,教员要以身作则,带动学校良好学风的建设。

其次,要加强受教育主体的专业素质能力。院校学风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各项能力。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加强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认真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政策。培养的学生思想政治要过关,要拥护党的领导。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来进行学风建设。其次,教学过程中,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才能体现所学知识的价值。同时时间也是对教学活动的延续,是提高学员知识的掌握的有效途径。加强实践性教学,增加教学环节中实践性教学的比重,重视技能培训,提高可操作性。

3.2 在学风建设中要注重隐性学风环境的营造

一要规范课堂行为规范课堂行为主要是从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主体出发的。教员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严格组织教学,明确教学的目的以及教学目标,合理的组织课堂教学,丰富教学方式。而是受教育主体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严格遵照课堂纪律,配合教员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要严肃考风考纪由于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部分学员学习不认真,在考试的时候存在侥幸心理,考试的过程中作弊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加强学校的学风建设要规范考试纪律。加强对考试作弊学员的惩罚力度。

3.3 加强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加强学风建设首先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制度建设首先建立完善的监督督导机制,对教员的教学进行及时监督,对教学质量、教学结果进行监督,确保教学质量。其次,要建立奖惩机制,细化学院的考评标准。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对表现突出的学员进行奖励。参加活动不积极,甚至冷嘲热讽的学员要加以批评,进行思想教育,必要的时候给予其记过或退学处分。

4 结语

加强院校学风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受到了学校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加强学校的学风建设就需要各部门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努力。

摘要:学风建设是院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影响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军队院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学风建设。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阐述了对军队院校加强学风建设的几点看法。

上一篇:理性抉择论文下一篇:图书馆知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