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联感受传统文化三篇

2024-07-25

通过对联感受传统文化 篇1

一.借助兴趣, 制定计划

同学们的发言让我心里一动:这不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吗?于是我趁机对同学们说:对联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是我国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 但你们对于对联知道多少呢?听了我的话, 同学们低头陷入沉思。我接着说:“咱们就组织一次关于对联的综合实践活动吧, 让大家一起去感受对联这一独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大家一致说好, 于是“了解对联, 感受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就这样被确定下来了。

说做就做, 在新学期初大家就商量要好好完成这一实践主题, 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进行对联探究活动, 并在学期末拿出自己的成果进行展示。

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自由组合分组, 自行选定组长。分组后开始讨论小组分工, 经过各小组热烈的讨论, 然后归类整理, 生成了4个小主题, 分别是对联的常识、对联的搜集、对联的创制以及对联的书写。

二.传授技巧, 提供支持

要很好地完成这个调查工作, 同学们必须先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巧, 所以在调查活动开展之前, 我尽量帮助大家做好参与调查和整理的准备。

1、进行安全教育和纪律教育, 保证同学们外出活动时的安全。

2、装备好知识技能, 培训大家对资料进行正确的搜集、整理、分析、归纳。比如我会给大家归纳获取信息的途径:⑴上网查资料;⑵图书馆找资料;⑶到书店买有关对联的书籍;⑷访谈村上写对联的人或老师;⑸把人家贴在门上的对联写下来;⑹请专家作讲座;⑺打电话给亲戚、朋友;⑻网上论坛。

3、配备小组指导老师, 请班上其他科任老师帮忙指导。

4、做好采访技巧方面的培训以及准备好相关设备如相机、录音机和笔记本等。

三.分组协作, 深入调查

接着就要进行实质性的调查活动了, 4个小组4个小主题, 各小组民主推选组长及选择自己喜欢的指导教师,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 小组根据自身情况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 并按计划有秩序地行动, 以下便是各小组具体的实践内容:

(一) 对联常识组:

目的:了解对联的过去和现在, 了解对联的形式、类型和特点。

具体内容:

⑴调查访问:访谈有关的老师, 采访社区写对联的人或自己的亲人;

⑵利用网络和图书馆查找资料;

⑶整理和讨论收集到的资料, 并完成表格。

(二) 对联搜集组:

目的:搜集自己家附近的对联及对联故事, 并将搜集到的对联分类整理成册。

具体内容:

⑴到家附近的社区、工厂、机关单位、商店、寺庙、旅游景点等地搜集对联及关于对联的有趣故事;

⑵将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 汇编成小册子;

⑶在组内交流展示。

(三) 对联创制组:

目的:尝试创制对联或进行对联新对。

具体内容:

(1) 参与网上论坛;

(2) 向相关的老师请教;

(3) 从学过的课文里或日常生活情景中尝试创制对联;

(4) 展示成果。

(四) 对联书写组:

目的:书写对联进行对联展。

具体内容:

(1) 利用有限的时间练好字;

(2) 把所写的对联办一次对联展。

(3) 撰写一篇活动感受。

四.探究活动的成果发布会

在调查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 我们在班上办了一个“探究活动的成果发布会”让每个小组进行成果展示。小主持人叶诗敏和叶浩良简短的开场白拉开了本次活动成果交流会的序幕:“一个多月来, 同学们分组对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对联展开了一番学习研究。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对联王国, 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吧。”然后四个小组的代表分别带着本小组的探究成果上台进行展示。

(一) 佳联搜集组

佳联搜集组的同学是带着一本大笔记本上台的, 笔记本的封面写着:名联、佳联、故事记录册, 里面记录着各种各样的对联以及对联故事。

这一小组的代表和我们一起来分享了其中一页:

名联:

双塔隐隐, 七层四面八方

孤掌摇摇, 五指三长两短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

对联故事:《袁世凯对不住中国人民》

(二) 对联创制组

对联创制组的同学也给我们展示了他们的劳动成果:

1、秀山清水青山秀

画上荷花和尚画 (原对)

叶落黄山黄落叶 (新对)

2、水水山山, 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 年年暮暮朝朝 (原对)

日日夜夜, 时时勤勤奋奋 (新对)

3、湛江港清波滚滚

渤海湾浊浪滔滔 (原对)

东江边烟雾漫漫 (新对)

……

(三) 对联书写组

对联书写组的同学所写的对联此前已经在学校里做了一次展示。他们的小组长上台总结的时候说:“我们对联书写组的同学平时都喜欢练字, 这次活动正好发挥了我们的特长。在指导老师的组织下, 我开展一次对联义展, 我们小组还计划在年底到村里的市场现场写对联卖, 进行一次更贴近生活的实践。”

五.小结

通过自己动手获得了知识, 同学们除了有获得知识的快感, 更有成功的喜悦, 孩子们由兴趣激起的接受感在他的学习过程中有巨大的效果。

下面, 让我以几位同学的实践感受来结束本文:

感受一:通过这次“对联·艺术·文化”这一综合实践学习我感觉自己获益匪浅, 其实我刚开始做社会搜集的时候, 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严格来说还挺失败, 可我后来总结了几次失败的原因后, 再接再厉, 最终取得了成功。一次成功的采访不只是有礼貌, 而且还包括了很多因素。如时间、地点、人物和自己, 先说时间, 最好选在下午或者晚上。因为在这段时间流连的人大多是没上班或者是下班的;因此不会太赶时间。接着是地点, 最好选在一些阴凉、安静的地方, 因为在阴凉或者安静的地方下比较惬意。至于选取访问人物最好选一些外表看起来比较悠闲的人, 因为这些人应该都不赶时间, 那就正好能接受我们的访问了。最后的就是自己, 为什么说是自己呢?因为如果自己本身不礼貌, 就会给人带来一种不好的印象, 那人们自然就不喜欢接受你的访问了。

以上都是我个人总结的一些经验和方法, 我想这些经验将会给我今后人生带来不少的好处。 (陈莞灵)

感受二:我在社会调查实践中有不少的收获: (1) 我懂得了写调查报告的方法和技巧; (2) 领略我国对联文化的精彩; (3) 学会了和别人沟通的技巧; (4) 体会到了“团结力量大”这句话的含义。这次活动的亏了有伙伴和我合作, 我们才能很快地了解到对联历史、特点。在成果汇报会上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 (叶加愈)

感受三:原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对联息息相关, 只是我们没有真正去了解它吧了。我有幸参加这次综合实践活动, 让我真正感受到对联文化的博大精深。

走进对联王国。看到一对对工整而美观的对联, 听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真让我感叹。以往我只知道纪晓岚口才了得, 今天我才知道他对对子更了得。如在《纪晓岚讽对石先生》的故事中, 纪晓岚用他的下联骂了石先生, 而让石先生无可奈何。还有《哑联兴味》《老地主袭改旧楹联》《袁世凯对不住中国人民》等对联故事, 更让我大开眼界。

走近对联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篇2

苏教版第二册练习八中有两副春联,分别是“松竹梅岁寒三友,桃李杏春风一家”;“春回大地,福满人间”。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我想是不是也该让学生了解一下传统文化的精髓,激发一下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呢?于是我问小朋友想不想听个对联故事呢?学生一听,精神立刻为之一振,异口同声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讲:“有个家里卖豆芽的孩子写了副对联,好多自认为才子的家伙都读不出来,一个个落荒而逃,这副对联的上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下联是“长长长长长长长”,横批是“长长长长”。我顺手就把这副对联写在黑板上。学生见了立刻摇头晃脑读读开了:“chángchángchángchángcháng……”我微笑摇头,有个学生立刻抢答道:“我知道!我知道!应该是zhǎng zhǎng zhǎng zhǎng……”我继续摇头,学生急了,一个个“chángchángcháng zhǎngzhǎng zhǎng”地乱读一气,最后大家都问我:“老师,到底怎么读啊?”我见时机差不多了,公布答案:“上联应该读成cháng zhǎngchángzhǎngchángchángzhǎng,下联应该读zhǎngcháng zhǎngchángzhǎngzhǎngcháng,横批是chángchángzhǎngzhǎng。这个小男孩是说希望自己快快长大,家里的豆芽快快长长。”学生恍然大悟:“哦,原来如此啊!太有趣了!”我接着说:“这可是利用了我们学过的多音字知识呀!”

学生意犹未尽,纷纷说:“老师还有嗎?再讲一个吧!”见学生的兴趣被我调动了,我又讲了一个:“有个丞相在家宴客,许多文武百官都去了。其中有个男子很有才华,大家都让他当场写副对子送给丞相,于是他挥笔写道:一品夫人不是人(学生哄堂大笑),当时大家看了都目瞪口呆,丞相气得不行,结果他看了众人的反应后微微笑着接下去写道: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大为惊叹:‘好句啊好句!’(学生笑)谁知这人又写道:两个儿子都是贼(学生哈哈大笑)文武百官又傻眼了,丞相夫人气坏了。他又接着写道:偷得蟠桃敬母亲!(学生又笑)这下大家都鼓起掌来,连连说:好!好!”下课铃响了,学生却缠着我:“老师,再讲一个吧!再讲一个吧!”我说:“其实老师讲的故事都是从书上看来的,小朋友有兴趣的话,课后我们来找找书上和生活中的对联,然后大家再一起来交流,比比谁找到的对联最有趣,好不好?”学生齐声高喊:“好!”

课后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等方式找了许多有趣的对联,我们在班级里举办了“对联故事比赛”“对联展览”,还评选出学生最喜欢的对联,最后大家还一起阅读了《笠翁对韵》,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惊讶地意识到小小的对联竟然蕴藏着这么丰富的知识,深深为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震撼。

对联是祖国传统文化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珠,也是学生了解祖国悠久文化的小小“窗口”,教师要让学生从这扇“窗口”看到不曾看到的东西。那学生就会主动、经常地打开这扇窗,尽情领略经典的魅力!

通过对联教学弘扬传统文化 篇3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辈们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是人们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知识体系,是中华5000年文明历史的结晶,蕴藏着无穷的智慧。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曾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甚至一直到了今天传统文化对我们民族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她不仅可以传承中华文明智慧,还可以提高个人思想品质,甚至增强民族凝聚力。可以说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但是反观现今传统文化的现状和地位,作为一位语文工作者我深感焦虑。经济快速发展,人们更加重视物质的作用,认为传统文化是老古董,是不合时宜的事物,甚至会阻碍经济发展;加之西方国家的思想和文化涌入中国,造成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如今青年一代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甚少,甚至不屑于去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因此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

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课程要求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当中应该认识到我们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应该吸收传统文化的精粹。弘扬传统文化有多种方法和途径,本文仅探讨如何通过对联教学来弘扬传统文化。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因此学习写对联对弘扬传统文化有重要作用。下面是我对对联教学的一些构想。

一、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现在青年一代对对联没有充分的认识,对对联知识知之甚少,已经很少有人会写对联了,人们认为对联已经不能创造经济价值,学之无用。其实即便到了今天对联依然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作用。对联除了能在过年过节、婚丧嫁娶时起到作用,还有很多作用,如:对联能装饰环境,贴对联是给人看的,所以必须符合美感,自然就起到了装饰的作用,正如我国很多佛殿书院、名胜古迹都有对联,这些对联与风景、古迹交相辉映总能达到珠联璧合之美,就是起了装饰作用;对联还可以起 广告宣传作用,对联用语精炼,读来朗朗上口能够起到很好的广告宣传作用。可见即便是现如今,对联也还是能发光发热。因此一定要改变学生的“对联无用论”思想,培养他们学习对联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热情,给对联写作留一席之地。

二、讲解对联基本知识。

语文教材中没有系统的对联知识,加之青年一代对对联知之甚少,因此向学生讲解对联的基本知识显得非常重要。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要求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

写好一副对联大致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即平仄、词句和意境。平仄要求仄起平收,上联的最后一字,必须是仄声字,下联的最一字必须是平声;上下联相应的位置,要平仄对仗,上联用平,下联则用仄,反之亦然。词句方面要求 不能出现重字,就是上下联相同位置,不能是相同的字;词性能对上,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意境方面来说,对联不是生搬硬套凑两句话,让它们各个位置都符合音韵、词句的要求就可以了。对联最妙的地方是要生出意境来。

三、学习对联的基本方法

1、背诵《声律启蒙》等对联启蒙读物。古人学习对联,最初是背诵《对联启蒙歌》,比如里面的内容“正 天对 地,雨对 风,大陆对长 空,山 花 对海树,春燕对秋 鸿。多对 少,易对 难,虎踞对龙 蟠。寒 毡 对暖席,白鹤对青 鸾。”此类书籍还有明清以来的《训蒙骈句》《笠翁对韵》等书。到了今天这种方法我们依然可以借鉴。

2、积累成语。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类,很多成语一经相对,恰好能形成一副对联,比如“艳如桃李-冷若冰霜,雪中送炭-锦上添花,伶牙俐齿-笨嘴拙舌,贤妻良母-孝子贤孙”。

3、通过古诗学习对联。对联之所以能生存下来,在很大程度上是借助于律诗中的对句的滋养。对仗是对联最起码的特征,而律诗中的颔联、颈联都必须是很标准的对仗句,它们在相互营养、相互补充。因此学习并且积累古诗特别是律诗对对联的学习很有帮助。

上一篇: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下一篇:慢性稳定期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