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编研十篇

2024-09-12

档案编研 篇1

关键词:档案编研,编研成果宣传,抗战档案

一、档案编研成果宣传利用的意义

开展档案编研成果的宣传利用工作, 以各种形式将编研成果传递给公众, 能使公众更好地了解编研工作。公众通过对编研成果的利用, 就会发现编研工作的重要作用。档案工作者通过重新整合零散的档案信息资源, 使档案信息中的隐性价值通过编研工作得到充分挖掘。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档案界积极行动了起来, 深入挖掘档案史料, 形成了多种形式的编研成果。这些档案史料有利的揭露日本侵略者反人类罪行, 警醒世人反对战争, 珍爱和平。

二、档案编研成果宣传利用的形式

档案编研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利用, 具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有以下几种宣传利用方式:

(一) 编撰、出版专题材料。编撰、出版专题材料主要是由档案工作者将繁杂的档案信息重新整合, 形成编研成果。编研成果主要有公开出版物、内部参考等。这是档案编研成果宣传利用的主要形式。例如《中央档案馆藏日本侵华战犯笔供选编》, 由中央档案馆主编, 中华书局出版发行。此书共选收800多名日本侵华战犯的笔供, 数量之多、内容之巨为历年来之最, 绝大部分供述为第一次公布, 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

(二) 建立网站, 通过网络提供档案信息。在网络非常普遍的情况下, 这种服务方式是档案编研成果宣传利用的主要形式。例如国家档案局网站上制作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专题”版块, 使公众能更直观地了解历史。

(三) 举办档案展览。举办档案展览主要是以档案原件或者复制件为材料, 并且按照一定的主题内容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例如北京市档案馆举办的“见证抗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京津冀档案文献展”。这次展览是由京津冀三地档案局 (馆) 首次联合推出的, 展品是从三地档案局 (馆) 馆藏中精心挑选出来的, 其中有一部分档案是首次向大众展示。

(四) 电视、广播。我国的广播、电视拥有相对稳定的听众和观众, 因此, 它们也是进行档案编研成果宣传利用的一个重要平台。例如国家档案局联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制作的7集文献纪录片《抗战大事记》在央视2台播出。节目以时间为线索, 讲述了中国人民顽强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壮举。

(五) 社交媒体。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新的社交媒体的出现, 给信息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 社交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即时性和便捷性等优点。档案界也积极抓住这一新机遇, 不断拓宽档案编研成果宣传利用形式。例如天津市档案馆积极利用微信公众号对编研成果进行宣传, 拓宽受众面。天津市档案馆微信公众号推出“天津抗日群英谱展播”, 该展播以文件、照片、电影、文献等档案资料的展示和有关遗址、实景的拍摄等手段全面再现了我国民众与日本侵略者顽强斗争的英雄事迹。

三、档案编研成果宣传利用情况分析

本文选择了我国同一级别的省级档案馆作为调查对象, 共28个, 未包括台湾省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其中西藏、青海、湖南网站未能打开。本次调查主要依据各省级档案馆的网站。

(一) 宣传利用手段丰富多样。通过对省级档案馆的调查, 笔者发现在对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档案编研成果宣传利用过程中, 省级档案馆界在坚持采用传统宣传手段的同时积极加入新的宣传手段, 广泛扩大受众面。五种宣传手段的受众群体、宣传效果等不尽相同, 省级档案馆界积极采用它们的组合体, 宣传效果很好, 无论中老年人还是更多的90、00后都能看到或者听到关于抗战胜利70周年档案编研的相关信息。例如天津市档案馆录制推出了百集人物视频《天津抗日群英谱》。该片以文件、照片、电影、文献等档案资料的展示和权威专家的采访、有关遗址和文物实景拍摄等手段, 全面再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 广大共产党员、爱国官兵、进步人士在天津城区与郊县广袤的战场上, 与日本侵略者进行顽强斗争的英雄事迹。

(二) 宣传利用手段差异明显。首先表现在地区间的差异。其中有两个省级档案馆五种宣传手段都利用到了, 而有的省级档案馆只利用了一种宣传手段, 显而易见, 哪个宣传效果更好, 信息获取更容易。例如天津市档案馆在宣传《天津抗日群英谱》时, 利用广播、电视、微信、网站、展览等形式向公众展示我国广大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顽强斗争的英雄事迹。其次表现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利用上。传统宣传手段比重较大, 其中展览和网站分别占到了86%和93%, 而作为新社交媒体的微信公众号只占到了32%。大部分的省级档案馆积极制作视频、图片展览, 这样的宣传形式有比较稳定的受众群体, 而对新媒体, 大部分档案馆都表现的不太积极。

(三) 善于抓住特色编研成果宣传。特色档案是一个档案馆具有相对馆藏优势的某种范围或特征的档案集合。作好馆藏特色档案编研成果的宣传, 有利于吸引公众的注意力, 扩大受众面。例如福建省档案馆举办的“百年跨国两地书——福建侨批档案展”内容丰富, 图文并茂地向观众展示了侨批的产生背景、运营情况、内在价值、世界意义等内容。

我国档案界在对抗战胜利70周年档案编研成果宣传过程中, 有值得借鉴的做法, 比如说多种宣传手段的利用, 使得受众面很大, 这些成功的做法, 在以后的档案编研成果宣传利用中要积极地推广利用;也有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 比如对新媒体的利用比较少, 在以后的工作中应适当加大引入新媒体, 吸引更多的年轻受众。

参考文献

[1]王亚欣, 朱立涛.论档案编研成果的宣传利用[J].山西档案, 2014 (1) .

[2]天津档案网[DB/OL].http://www.tjdag.gov.cn/.2015-9-10.

[3]福建档案信息网[DB/OL].http://www.fj-archives.org.cn/.2015-9-10.

档案编研 篇2

1 档案编研具有选择优秀文化的功能

档案编研是整个档案工作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它作为档案工作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体现了较强的人的主观能动性, 是一种有意识的人类活动, 跟自然界的优胜劣汰具有根本区别。正因为如此, 档案编研工作是具有明显的文化选择功能的。档案编研工作的文化选择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 档案编研工作的文化选择过程要表现出其系统化、条理化、规范化的特点。所谓系统化就是要以各种专题为主, 分设成各个系统, 每个系统下面还要有若干个子系统。各系统之间既相互包容又相互独立, 便于读者查找。所谓条理化就是要保证编研资料时间上的循序渐进, 逻辑上的缜密严谨, 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所谓规范化, 就是要遵守档案法的有关规定, 保证所用档案资料的原始性、真实性和编研成果的忠实性、准确性、科学性和可利用性。其次, 档案编研工作的文化选择要表现出社会主流文化的特点, 不可能也没必要对全部的档案资料进行编研, 我们要按照时代的要求和建设社会主义大文化的需要, 精心选择那些有利于发展先进生产力、有利于弘扬先进文化、有利于为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服务的档案精华, 加工成文化精品, 加入到社会的文化建设中去,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因此, 档案馆里的各种馆藏资料种类繁多, 哪些具有编研价值, 要考虑社会文化的主流。第三, 档案编研的文化选择还具有动态化的特点。文化按其形态性质来分, 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相对静态性的文化。

2 档案编研的创新发展

目前, 在一些档案馆的编研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编研题材狭窄、形式单一、档次不高、缺乏新意的弊端, 究其原因, 主要就是因为档案编研人员墨守成规, 缺少创新意识。要摆脱档案编研质量处于低层次、档案编研工作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 就必须锐意进取, 开拓创新。

一是观念上的创新。过去, 由于档案编研人员往往将编研对象局限于馆藏档案, 因而使编研题材难以发展, 编研成果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使档案编研成果有新意, 就必须转变观念, 开拓思路, 使编研形式不拘一格, 既可在馆藏内挖掘编研需要的资料, 也可走出档案馆, 面向社会获取更多更新的信息。实践证明, 在馆藏外收集编研材料, 一方面可以使编研人员开拓视野, 掌握更多的信息, 另一方面, 也可以进一步丰富馆藏。当然这需要编研人员有一种不怕吃苦、主动奉献、兢兢业业的精神。

二是编研方法上的创新。档案编研工作是一项专业性与研究性较强的工作, 目前, 档案编研工作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已成为档案工作者的共识。要提高档案编研质量, 就要改变过去那种浮躁、草率、盲目简单及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工作方法。档案编研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 一部编研成果的问世, 既要倾注档案编研人员的大量心血, 又要耗费一定的财力, 因此, 要认真制订编研规划, 对档案编研的选题尤其是对一些工作量大、资金投入多、影响力广的档案编研的选题进行评估论证;为什么要选这个题材, 它的利用价值如何, 本馆能否胜任这项工作, 会产生怎样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

3 要处理好三对关系

一是处理好“编”与“研”的关系。档案编研包括“编”和“研”两种含义,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 类似文件汇编、单位大事记一类的资料, 不属于档案编研范畴。这类材料, 往往只具备“编”的要素, 却缺少“研”的成分。编研工作如果只编不研, 就难以提高其质量, 更不能使编研成果成为精品。因而处理好“编”与“研”的关系对做好编研工作意义重大。要提高档案编研的质量, 就要做到“编”与“研”相结合, “编”要规范合理, “研”要科学透彻, 使编研成果充分体现其利用价值。

二是处理好“目标”与“定位”的关系。编研工作要达到怎样的目标, 准确的定位非常关键。定位如何, 直接关系到编研工作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这些年, 我们抓住编研工作这个龙头, 知己知彼, 对区域内有什么档案资源了如指掌, 对具有竞争力的档案资源深度挖掘, 对构建什么样的档案文化产品、针对什么样的服务群都有准确的定位, 因此, 我们编研推出的成果, 均深受读者的欢迎。过去, 我们辛辛苦苦编撰完成的编研材料是白送人、没人要, 即便是勉强收下, 也只是碍于情面或出于礼节。而现在, 人们主动扔钱来购买我们的编研作品, 对我们的编研成果爱不释手, 应该说我们的路子走对了。高质量的编研成果, 总会赢得社会的认可。

三是处理好“发展思路”与“可操作性”的关系。发展思路是用来指导档案工作实践的, 这就要求发展思路有比较强的可操作性。要使档案编研成为精品, 成为受社会欢迎的成果, 就要在好的发展思路引领下, 策划出一批可操作的项目, 然后依托这些项目把蓝图转化为现实。如果我们的发展思路正确, 方法得当, 编研人员的积极性得以发挥, 那么良性循环的编研工作就会使我们取得良好的成效。

4 要注重体现特色

档案编研工作要突破传统做法, 得到持续发展, 就要走出一条因地制宜、具有地方特色的崭新的编研之路。体现特色是编研工作之魂, 是档案编研挖掘不竭的源泉。

一是要体现地方特色。所谓地方特色, 就是指惟我独有的具有地方代表性的特殊性质。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编研成果, 对本地区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或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对本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而也更受本地区的欢迎。

二是体现独创特色。地方特色包含了具有地方代表性的诸多特色, 包括区域特色、历史持色、文化特色、经济特色、民族特色等。在编研工作中, 要把体现地方特色与独创特色相结合, 切忌同一题材重复编或出现“炒冷饭”的现象, 而应以独特的视角, 寻找新颖的编研题材, 在编研成果的内容和形式上, 坚持自己的独创首创, 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人新我奇, 使编研成果精品选出, 丰富多彩。

摘要:档案编研工作是否卓有成效, 档案编研的质量如何, 即反映了档案馆基础业务工作的综合水平, 也是衡量编研工作成功与否的标准和尺度。档案编研工作作为档案馆积极开发信息资源、主动提供利用的方式之一, 已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 特别是档案部门的高度关注与重视。笔者根据几年来的档案编研工作实践, 提出这样一种观点, 即要搞好档案编研工作, 必须走特色创新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档案编研,文化功能,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 张燕.编研工作之我见[J].陕西档案, 2010, 3.

[2]段丽波.论档案的合作编研[J].思想战线, 2002, 4.

[3]姚红霞.浅谈档案编研人员素质[J].前沿, 2007, 11.

档案企业档案编研工作 篇3

【中图分类号】G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333—01

社会发展的脚步已经逐步深入到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也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而与时俱进。面对已经悄然变化的客观环境,人们对档案工作的要求也产生了新的变化,档案工作的领域在拓宽、档案业务建设中各个环节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正逢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改制分流、重大改革的非常时期,使档案的需要量不断增加,覆盖面越发广泛。企业档案编研工作必须走在档案信息化工作前列,企业档案编研及其产品已成为档案信息化需求的重要手段。

我们现在面临的档案是一种原始形态的庞杂而散乱、零落的记录材料,档案资料的客观状况同人们利用需求之间存在的矛盾以成为档案编研工作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必须对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加工,这既是档案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主动提供利用档案方式之一。由“整理、加工”限定了档案编研工作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投入。它本身有两种含义:一为“编”,二为“研”。“编”为汇集,即整理。“研”是探究其性质,即加工。合者谓成果。二者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编”为“研”的基础,“研”为“编”之前提、结果。编研工作不仅是一项专业性与知识性较强工作,也是开发利用档案资源为企业“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的重要手段。而档案编研的学术成果,彰显和提高了档案作为现代信息应有的社会地位,所以其重要性已愈来愈多为人们所认识。

近几年,我们企业档案编研工作逐步开展起来,有了一定进展,但其编研成果多为原始档案的“翻版”和“集合”,说白了,只是汇编和选编之类的初级产品,精品成果的确不多,更无“研”字可言,只限于层面,不重视理论研究,甚至把其它部门的成果在封皮上冠上档案室,以求数量。没有真正坐下来认真分析一下档案编研工作目的、作用。不知不觉中把档案编研工作引入死胡同,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企业档案编研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来讲,企业档案编研工作起步普遍比较晚,在一定程度上远远滞后于档案的实体和基础管理工作。上至领导,下至具体工作人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企业档案编研工作在认识上存在着偏差,档案编研工作长期得不到重视,甚至可以说是被忽略了。有一个习惯性的观念:认为有实体档案在垫底,编研工作似乎意义不大。因而在意识上,还未形成开拓性的工作思路,认为档案编研可有可无,缺乏创新意识。由于各企业专业特点不同,利用要求不同,加之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指导,也无实践经验可被借鉴,因此多数企业档案编研工作从实际意义上讲没有真正开展起来。其成果总体上存在规模小、层次低、科技含量少的窘竟。编研工作大多都是从编写参考工具和参考资料做起,且编研成果形式单一。如大事记、文件汇编、组织机构沿革、档案馆指南等基础性材料。即使深度大一点,也不过是编纂分类资料汇编、科技成果汇编等介绍性材料,所谓的编研成果,仅是档案汇集,根本没有在“研”字上下功夫,那么其成果多是档案专题、数字上的集中,远不能满足企业生产建设、经济发展需要。其利用价值与档案原件最多等同,甚至不如。其产品成果远不如利用档案原件更可靠,更踏实。

再一,编研工作中盲目性比较大。没有详细实用的编研计划。为什么编研?大家都很清楚是为了提高和扩大档案利用率。那么我们的编研成果在现实工作中是否真正有用,不去落实甚至不管,纯粹地为编而编,不是为用而编,“研”字上更是无从下手,不知怎样去做,仅有的是“量”的概念,急功近利思想严重。特别是近几年企业档案各式各样的管理升级、检查考核活动不断,对企业档案编研工作的“量”有严格要求,许多单位为了顺利申报等级应付检查考核,往往不顾客观条件,抢时间搞突击式“编研”,挖空心思凑数量。有些单位为了应付检查,档案室的人员加班加点赶在检查之前弄出几本所谓的“编研成果”,这些东西除了拼凑就是堆砌。在“量”上的确是达标了,可是根本无“质”可言,编而无用,编而不看,浪费精力、财力,做了大量劳而无功,表面差事的工作。导致了我们的“编研”成果只是形式上的存在,实际工作中无任何用途。

第二,企业档案编研力量不足,人才严重匮乏。档案编研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知识性很强工作,要求拥有能够胜任此项工作的专业人才,这是提高编研工作水平的前提。但我们企业档案人员专业过于单一,偏重于档案实体基础的管理工作,而面对大量的经济、生产技术档案材料,往往不知如何精选,更不能很好缩编、分析、综合,其编研成果广度、深度无法保障。尤其近几年企业和上级主管部门在档案培训方面仅侧重于管理技术工作,几乎没有档案编研方面的知识培训,因此,造成编研工作中“编而不研”的现象严重。

第三,企业档案编研工作没有立足于本企业的生产建设,在为企业经济、生产建设服务方面存在着差距。当前我们正面临着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股份制改革、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等一系列重大课题。这就需要大量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而档案编研则是最好的手段和最佳途径。可是,我们在此方面就明显滞后,究其原因:一是长期形成了档案编研方面依赖性、被动性,不能密切和及时跟踪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主动性服务意识差;二是上级主管部门在编研工作考核内容上,存在着“求量不求质”的现象,致使编研工作简单化、任务化,缺乏档案资料的深入研究;三是业务开放性差,找不准,甚至是找不到课题的切入点和立足点,加之,又缺乏与公司相关部门建立长期的协作关系,由此,就必然会出现目的上的盲目性,选题上的局限性,研究上的随意性,应用上的不适应性等弊端。

二、搞好企业档案编研工作。为企业生产服务

企业档案编研工作是一种主动服务形式,是直接为企业生产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的。如果不顾企业需要,必然会导致编研成果严重脱离企业需求,对企业决策和生产经营工作没有作用或作用不大,从根本上讲也就失去了编研的意义。目前摆在我们广大编研工作者面前的一系列问题就是:企业在哪些方面需要编研?在哪些地方急需编研?如何进行编研等等。也就是说编研工作要紧紧抓住用户需求,并在编研内容选择到编研成果的形式上进行改变和创新。选题必须依据两个条件,一是客观需求,二是档案资料的基础。二者缺一不可。客观需求应来自本企业、来自利用者。我们可以请编研成果的使用部门出题目、提要求,这样可以保证编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成果的使用价值。充分利用企业档案资源,启动一些新的编研项目,使编研工作紧扣时代主题,紧跟企业建设发展进程,档案才能在企业生产中有所作为。

总之,企业档案编研工作应根据本企业生产实际及企业档案的特点,走“小而精”、“小而专”的路子,即可以对某个具体事件、单个问题进行横向的剖析,也可以对某个局部、侧面进行纵向的研究,遵循“科学规划,量力而行,宁缺勿滥,去粗取精”的原则,以求达到整体“专而精”的目的,打造体现专业特点和地方特色的产品,走出一条具有企业特点、馆藏特色、专业特色鲜明的编研路子。

参考文献

档案编研工作 篇4

一、档案编研工作含义

档案编研工作是档案馆(室)根据社会利用的需要,对档案内容进行研究和编纂的工作。主要包括编纂公布史料,汇编现行机关档案文集,编写档案参考资料,参加历史研究和编史修志,撰写专门著作。编研工作是档案部门系统、广泛地提供档案利用服务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档案馆(室)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档案馆(室)编研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 一是汇编档案文献,编纂和公布档案史料;

 二是熟悉与研究档案内容,编写档案参考资料;

 三是参加历史研究和编史修志,撰写文章和著作

 档案编研工作以满足社会对档案信息的利用需求为主要目的。

 档案编研工作的内容实质是对档案信息内容进行分析、研究、选择、加工和编排的过程。 编研工作在档案业务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档案利用工作的一种手段,工作的主要物质对象是档案文件。在选题、选材上应以馆(室)藏档案为对象,否则编研工作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档案编研工作的质量

编研工作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需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无论内部发行或公开出版的档案史料、参考资料都应内容丰富、观点正确、符合历史本来面目,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和学术价值。质量要求:

(1)政治上的正确性。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来指导编研工作。选题和选材应从维护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2)史料上的真实性。尊重历史,维护历史的本来面貌。档案工作者的责任就是通过编研工作正确地反映历史,保持本来面目,不溢美、不隐恶,不能用现在的观点加以修改和补充。使史实失真。

(3)内容上的充实。要求内容丰富、材料充足,有骨有肉。

(4)体例上的系统性。把档案材料按照内在的联系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内容条理系统、上下贯通、合乎逻辑,不能前后重复。体例统一、结构严谨。

三、常见的档案编研成果及其编制方法:

档案编研成果作为档案参考资料,是根据一定题目,对有关档案内容进行研究,综合编写的系统材料。他改变了档案原来的面貌,具有问题集中、内容准确、根据性强的特点。常见的有大事记、组织沿革、基础数字汇集、会议简介等。

1、大事记:

按照时间顺序简要记述一定范围内发生的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的一种档案参考材料。大事记可以从纵的方面了解一个单位各时期的大事及其发展过程的梗概。给查找档案史料提供线索。可以检验档案室收集是否齐全。 结构:

大事记一般由题名、正文组成。正文是大事记的核心部分,它又包括大事时间和大事记述两部分。此外,根据大事记的编写目的、对象、篇幅长短、年限长短等情况,还可以设置前言(或编辑说明)、目录、概况、附录(包括注释、材料出处、图表等)。

 编写要求:

(1)观点正确,用材真实。大事记内容广泛涉及不同历史时期、人物、事件,正反两个方面材料,在分析人、物、事时,必须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内容不实根据不详者,一般不予采用。(2)大事突出,要时不漏,小事不要。要立足于本地区、本系统、本单位的主要职能活动。大事指影响较大,涉及范围广,事后影响较久或性质重要的事件。大事、要事的标准,要根据所编大事记的题目来定。

(3)以时为序、逐条排列。任何事件都在一定时间里发生,因此每一件大事必须写明年、月、日,对时间不详或不准的要考证准确后,再按序编排。

(4)系统条理,简明扼要。大事记按时间顺序记述,一时一条,不要数时一条,但事与事之间应前后照应,给人以条理清晰之感。记述大事提纲

领,文字简明切忌冗长,但必须把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数据、发展经过、因果关系等言简意赅地表述出来。一般不加评论。

(5)选材范围要恰当,既要总揽全局,又不能大小事一起罗列。机关单位大事记的选材范围主要是:

1、本机关召开的重要会议;

2、本机关领导参加的重要活动;

3、本机关重要的决定、决议、规划、部署以及发布的重要文件;

4、本机关机构的设置、撤销、体制的调整、职能和隶属关系的变化;

5、本机关党政领导及各部门负责人的任免、奖惩;

6、本机关完成的重大任务或科研成果;

7、上级领导对本机关的重要指示和检查活动;

8、本机关及管辖范围内发生的重大灾害、事故;

9、本机关参加的外事活动;

10、本机关主办或协办的重要活动;

11、本机关及所辖范围内的知名人物、英雄模范的主要事迹及其活动情况;

12、本机关集体或个人获得的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

13、本机关干部职工受重大党政纪律处分与刑事处分;

14、报刊、电台、电视台关于本机关情况的重要报道;

15、其他重要事件。大事记

×××人民政府××年9月份大事记

9月8日 市委、市政府庆祝第×届教师节暨优秀教师表彰大会召开,有关领导××、×××、×××、×××出席。

9月9日 ×××市长向全市教师发出公开慰问信。

9月13日 第十届市运动会召开。

9月28日 ×××国家×××领导人来访。9月30日 市政府召开新闻监督座谈会,主要议题是研究部署新闻系统加大反腐败斗争和廉政建设的舆论监督作用。

 2、组织沿革:

系统记述一个机构、地区、行业的组织机构、人员编制、隶属关系、职能与管理体制等基本情况的一种档案参考资料。组织沿革具有现实参考和历史凭证作用。对于开展整理、鉴定、利用等工作具有重要价值。随着社会发展,行政区划、建制沿革、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及人事任免经常发生变化,形成大量档案材料,分散在不同、全宗中,而编制组织沿革,就能较好地解决利用问题。

组织沿革的主要用途是:

(一)便于各级领导人员和有关部门查考、研究本机关的组织机构、人员变化的历史情况,指导当前工作;

(二)为研究各种机构的发展史、政治制度史、编修地方史志积累系统的史料;

(三)在档案工作方面,可为编写立档单位和全宗历史考证以及全宗指南中的立档单位沿革简介提供系统的材料,对于档案人员熟悉立档单位情况,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和提供利用工作,都有积极的作用。

(1)组织沿革内容:

 地区历史概况、行政区域、建制变更;机构名称演变、建立撤消或合并的时间、原因、隶属关系、性质任务和职权范围;领导人员的任免;人员编制;编制的扩大与缩小;内部机构的设置和办公地址迁移等。(2)组织沿革五大要素:

    一是单位性质和主要职能; 二是隶属关系; 三是人员编制;

四是内部机构设置;

 五是领导成员的组成及各要素的发展变化情况。

(3)组织沿革体例:

体例是指材料内容的结构、表达形式及材料编排的层次和顺序。组织沿革的体例大致有四种:

 第一种是编年法。即按年代顺序,逐年编列出单位的内部机构设置和主要领导成员。这种体例的表述包含年代——系列(包括组织机构和领导成员)两个层次,适用于组织系统经常变化的单位。但是,一般单位的机构、人员在正常情况下都是相对稳定的,因此每一年都编列出单位内部所有机构和主要领导成员,会造成内容重复。

第二种是系列法。即以单位内部的组织机构为主线,对每一个机构及其领导成员的沿袭变化,按时序进行系列编写。一个单位有多少机构,就相应地设多少个系列。这种体例能清楚地反映一个单位的整个组织体系和每一个机构及其主要领导成员沿袭变化的历史线索,适用于组织系统比较稳定的单位。但是绝对稳定的单位是不存在的,当组织系统发生重大变革时,用系统法就很难处理。

第三种是阶段法。即根据单位发展史上的重要变化,把单位的历史分为若干自然的阶段,在每一个阶段里采用以单位内部组织机构为主线的方法进行编写。这种体例包括阶段——系列两个层次。阶段法体例保留了编年法以时为序的原则和适应多变的优点,兼取了系列法以系列为主线,脉络清楚的长处,而避免了它们的缺点。

 阶段法的优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

 ⑴内容比较完整,单位的内设机构、人员编制、领导成员以及性质和主要职能、隶属关系诸方面可以得到全面反映;

 ⑵形式比较灵活,不论单位大小都可以根据自身重大变革的环节,自然地划分出单位历史发展的主要阶段;

 ⑶整个单位在各个阶段的组织体系一目了然;

 ⑷通过划分阶段,单位各方面的沿袭和变革的历史线索清晰可辨。

我将重点介绍阶段法的编写方法

 第四种是问题法。即通过对单位自身组织体系发展演变的历史深入系统的研究,抓住主要特点,结合读者了解和查考的实际需要,把单位自身各方面的沿革情况分别列为一个个问题,然后再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加以记述。简言之,这种方法就是以问题作为安排组织沿革正文结构的基本线索和首要依据。问题法的最大优点在于问题设置的灵活性与针对性。

采用问题法,首先要明确列出问题,而问题的确定,则要根据每一个单位的性质及其发展演变的特点和读者利用的需要,有的放矢。在具体编写时,对每一个问题的结构安排和记述形式也可以灵活处理。较简单的问题,可用单层结构,直述其事;复杂的问题,则可采用复式结构,在大问题下再设小问题,或者再分若干阶段,或者再设若干系列,最后才分别具体记述。

(4)阶段法组织沿革的结构、形式及有关问题的处理

1、结构

阶段法体例的组织沿革由总题名、总序、目录、正文、附录五个部分组成。

下面按编写程序逐一介绍:

⑴总题名。包括标题、起止时间、编者。

如:

×××局组织沿革

××年×月——××年×月

×××局档案室编

总题名可置于封面、也可不用封面而置于全文之首。

 ⑵总序。置于第一页,目录之前:如不设目录,也可置于总题名之下,正文之前。要说明编写目的、体例、材料来源,本单位的性质和主要职能及历史沿革概况(概述几个阶段)。

 ⑶目录。置于总序之后、正文之前。每一阶段单位名称加起止年月为一条目。如有图示、表格,条目上应注明附图、附表或单设图、表条目。单位时间短、阶段少的也可不设目录。

 ⑷正文。按阶段先后编排。每阶段内容及顺序是:

 阶段名称。置于每一阶段之首,写出该阶段单位全称,注明起止时间。

 小序。置于阶段名称之下,说明该阶段本单位起止的背景、性质和主要职能、隶属关系、人员编制及其他有关问题。

 组织系统。置于每一阶段小序之下,按工作性质、重要程度依次编列机关在这一阶段的各内设机构,并分别写明起止时间、性质和主要职能、隶属关系及其变化情况。 领导成员。置于每一阶段的各内设机构之下,按职务高低编列其领导成员。同等职务的,以任职先后为序排列,并分别注明每个人的任期。⑸附录。有关图表、照片等,可作为正文的补充,附于有关内容之后或整个沿革之后。

2、形式:

 阶段法组织沿革的表达形式有三种:文字叙述、图示和表示。 ⑴文字叙述。分阶段,按顺序编写,各阶段均应反映出五个要素的内容。 ⑵组织系统图。分阶段在组织机构为主线绘制系统图,一个阶段一个图。

 ⑶组织系统表。分阶段列表,以五大要素为纵栏标题,各机构名称为横向标题,一个阶段制一表。

一般情况下主要采取文字叙述的形式,有些机关也可采用图示或表示形式。为了增强参考资料的直观效果,可以文字叙述为主,以图示和表示为辅,三种形式结合使用。即机关性质和主要职能用文字表述,其他要素可用图、表表示。在采用图示的表示形式时,应按机关的不同阶段分别绘制。图表可分别插入各阶段文字叙述之后,也可集中附在全文之末。总之,组织沿革可以采用文字叙述或图表的形式,也可以图文并用。在编写中宜文则文,宜表则表。通常对历史沿革、主要职能任务用文字叙述,机构、人员变化用图表,这样既能减少篇幅,又条理清楚,便于查阅。

3、关于同一阶段内机构和领导人员变化的处理

在编写组织沿革时经常会遇到同一阶段内出现机构的撤、设、分、并和领导人员发生变化。对此应采取以下办法加以处理:

 ⑴续补加注。对于新设机构,可跟在原有机构后面,注明起止日期,如同一机构领导人发生变化,应按任职先后排列,注明任期。 ⑵撤减加注。如内设机构撤销,可在该机构起止时间后注明其撤销后的归属。 ⑶分设和合并加注。如有一个内设机构分为多个机构或由多个机构合为一个机构,应先列出原来机构,注明何时分设或合并,然后排上新的机构。 ⑷更名加注。如内部机构名称发生变化,应采用新名称,并注明原名及更名日期,再注明起止年月。(5)组织沿革的续编工作

历史总是在发展,当我们编写了过去的组织沿革后,机构、人员、体制又会有新的变化,因此,对许多机构(单位)来说,都有一个组织沿革的续编问题。

组织沿革的续编有两种方法:

1、逐年续编。即把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领导成员情况逐年加以整理、编印,其编写方法基本与编年法相似。有的单位则采取每年编年鉴的做法,把编写组织沿革作为年鉴的一项重要内容。

2、分阶段续编。一些机构不大复杂,但比较稳定的单位,没必要每年都续编组织沿革,可以按一定阶段进行续编。阶段的划分仍以机构人员的自然变化为准。

3、全宗介绍

 全宗介绍又称全宗指南,就是以某一全宗为对象范围,以文章叙述的形式,介绍和揭示档案馆(室)所保存的各立档单位及其档案的内容和成分等情况的一种报道性材料。由封页、正文、备注三部分组织。其结构形式如下:

封页

包括全宗介绍名称、时间、全宗号。

正文

a、全宗构成者沿革

b、全宗内档案情况简介

c、全宗内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

备注

 全宗构成者沿革简介

1、全宗构成者的名称

2、时间:全宗构成者沿革应结合时间撰写,和下列内容有关的时间应反映在全宗构成者沿革中。(1)全宗构成者成立、合并、改组、更名和撤销时间。

(2)全宗构成者内部机构的设置及重要部门的调整、增设、合并、更名、撤销时间。(3)全宗构成者上级主管机关变更时间。

(4)其他所有反映全宗构成者重要活动的时间。

3、主要职能

4、隶属关系:

(1)全宗构成者和其上级主管机关的组织关系、业务关系。

(2)全宗构成者和其重要的直属下级机关的组织关系、业务关系。

(3)全宗构成者上级主管机关如有变更,应反映在全宗构成者沿革中。

5、全宗构成者负责人名录:全宗构成者正副职负责人姓名、职务、任期时间。

6、全宗构成者内部机构的设置及其各历史阶段演变情况。(1)全宗构成者内部以及机构的名称。

(2)全宗构成者内部一级机构正职负责任的姓名、职务、任期时间。(3)全宗构成者内部一级机构的主要职能。

(4)全宗构成者内部机构中重要部门的增设、调整、扩大、合并、撤销情况及内部一级机构在各历史阶段的变化情况。

7、其他

(1)涉及全宗构成者的重大事件和对全宗构成者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活动。(2)全宗构成者改组和撤销的原因。

8、个人全宗:个人全宗构成者主要介绍其姓名、别名、生卒年月日、籍贯、职务、职称、主要业绩、荣誉称号及简历。

三、全宗内档案情况简介 

1、档案的数量及保管期限; 

2、档案的完整程度;

3、档案的利用价值及鉴定情况; 

4、检索工具的配置情况; 

5、档案的整理情况。

四、全宗内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

1、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的方式:按组织机构介绍;按问题介绍;以其他体系分类的档案全宗,应根据该全宗分类的特点结合问题介绍。

2、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的一般方法

(1)档案内容与成分介绍一般应使用综合概括的方法介绍。介绍内容包括:  A、反映全宗构成者基本职能和主要活动方面的档案。

 B、反映全宗构成者每个阶段中心工作或特殊工作所形成的档案。 C、馆藏年代久远和特殊载体的档案。

(2)需要专门说明的档案按下列方法介绍:

 A、指明该档案文件的名称、责任者和文件形成的时间。 B、列出该档案文件的检索要素。 C、对其档案文件内容单独介绍。

(3)一般性文件介绍不使用引文,特殊性文件介绍如需使用引文应符合下列条件和原则:  A、引文有助阐述文件的内容实质。

 B、引用原文时不详细转述文件中叙述的事实和事件。

(4)和全宗构成者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上级文件不作介绍,必要时只作简要交待。 《基础数字汇集》是以数量特征反映一个地区(机构、行业)基本情况的档案参考材料。它不是各种统计表的简单合订,而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从档案资料中选取有关的统计数字汇编而成。它是掌握情况、研究问题、总结经验、制定计划作为综合分析的依据和参考。但是,这些数字分散在各种统计表、总结报告、计划等文件中,利用不方便,经过加工整理方便利用。要注意目的性、真实性、对应性、可比性。

 《基础数字汇集》形式:文字叙述、图示、表示三种。

▲文字叙述:类似总结报告中的基本数据分项介绍部分。她由标题、前言、数列、说明四部分组成。标题,即汇集的名称,概括所反映的内容。

前言,概括所反映的主题及主要方面,涉及的空间范围和起止时间,统计的依据和完整情况。

数列,包括一是统计对象,即数列标题;二是时间和空间范围;三是统计指标,即统计对象所含的各个方面;四是统计数值。

▲图示法:主要利用坐标图形反映、标示统计数字。

▲表示法:及利用统计计表格登录、标示统计数字。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形式。它由总标题、横向标题、纵栏标题、指标数值四部分组成。总标题是表的名称,横行标题是横行数列组的标题,代表统计表所要说明的对象,一般写在表的左方。纵栏标题是统计指标的名称,写在表的上方指标数值列在各横行与纵栏的交叉处,任何一个数值的内容均由横行标题与纵栏标题所限定。

 基础数字汇集的结构

 基础数字汇集一般由题名、序言、正文(表格)等组成。

 基础数字汇集的题名构成:单位或地区的名称﹢数据汇编的内容或专题﹢基础数据汇编三部分组成。如:《南开区华苑街道基础数字汇编》、《南开区华苑街道计划生育情况基础数字汇编》。

 序言:主要介绍编写该数字汇编的目的、作用、主要内容、时间跨度和数据分析等情况。序言应放在正文的前面。 正文(表格):基础数字汇集的正文大多采用表格式或示意图方式,可以将每年的数据汇成一表,逐年续表。也可以将各年的数据汇成一表,以便比照。 基础数字汇编的编写要求

 1.选择基础数字汇编的编制内容,应反映本单位主要工作,根据领导、主要科室和重点工作的需求来编制,应具有使用价值。 如:《十八里店乡社员宅基地审批情况基础数字汇编》  2.基础数据一般应有一定的时间跨度,起止年代尽可能长远。 3.数字要准确可靠,不能估算。

 4.表式清晰、图形准确、规范、示意性能好。

档案编研 篇5

关键词:档案编研,目标管理

编研工作是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档案部门系统、广泛地向受众提供利用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编研工作的优劣, 直接影响到档案工作的全局。档案的编研工作又是档案开发利用的重中之重。

一、企业档案编研材料种类

1. 企业科技成果简介。

这是用文字叙述或列表的形式, 扼要摘录介绍科技成果的主要内容, 予以编制和汇集的编研成品。其主要内容包括科技成果名称;科技成果的性能、结构、用途、工作原理、工艺过程、技术参数、技术规范、图片、图板等;科技成果的技术水平、经济价值、鉴定、评审和获奖的结论意见;主持和参与科技成果研制人员名单;科技成果的档号等。

2. 基础数据统计。

这是以图表形式揭示企业经济技术和管理基础数字的编研成品。根据需要, 它可以是汇集一个企业较全面情况的综合性的基础数据统计, 也可以是汇集企业内某一方面情况的专题性基础数据统计。

3. 图册、图表。

图册、图表是以图样为主体, 配以必要的文字和数字说明的编研成品。图样可以是设计图, 也可以是简图或示意图等。图册主要用来表示产品或设备的规律、结构、性能、技术参数等, 或表示基建工程设施的规模、布局、走向、结构、数据等。

4. 大事记。

大事记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简要记载企业一定时期内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活动的参考资料。它主要由时间和记实两部分内容构成。大事记有叙述式和表格式两种。大事记记述内容主要是:体制、机构的调整, 规模的变化, 人事关系变动;重要制度、办法、规划、计划及重大生产经营决策和措施的下达, 改建、扩建任务的进行;重要会议和国家、地方或上级机关领导等的来访及讲话;企业的生产、经营、基建、科研、教育、文体、福利等方面成果和重大的质量、安全事故等。重大的外事活动, 如上级领导、外宾来厂参观、考察、检查工作, 技术交流、商务洽谈、签订重要合同;本厂人员去国外学习、参观、考察等。

5. 组织沿革。

这是以记载企业名称、管理体制、内部机构、人员编制和人事任免等演变情况的编研成品。它根据企业组织发展的特点, 选择不同的编写体例:一是编年法, 是按照年度依次列出组织机构的演变发展, 这种方法适用于组织系统经常变化的机关;二是系列法, 是以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为主线路, 再按时间顺序分别对机构变化进行编写;三是阶段法, 是按照企业组织机构重大变革的若干历史阶段, 分别记述各历史阶段组织机构的演变发展。这种方法内容完整、形式灵活。

编写形式一般是采取文字叙述和图表显示相结合的办法, 如历史沿革概述、主要职能任务等, 用文字叙述, 比较集中、简明、清楚;而机构、编制、任免等, 用图或表排列显示, 比较系统、直观, 既能减少篇幅, 又便于查阅。组织沿革既具有现实查考的依据作用, 也具有史志研究的历史价值, 是研究企业组织机构职能划分, 强化企业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依据材料。

6. 企业年鉴。

这是以年度为时限, 综合记述企业生产经营等重要活动和成就的编研成品。企业年鉴主要是一年内基本情况的综合概括反映, 一般以一年为单位编印一卷册, 并且逐年续编, 内容前后联系, 相互衔接, 系统反映企业的历史发展面貌, 因此它具有概括性、时间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7. 手册。

是将专业性的基础知识、基本数据、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测试方法等, 用简明扼要的概述或罗列的形式, 汇集起来的一种编研成果。多是经过实践验证的成果和经验总结, 有规律又有某种规范意义, 为企业领导及其他人员经常使用的, 在形式上是可以随身携带备用的一种工具。

8. 专题汇编或选编。

是将集中反映同一问题的一组文件汇集而成的一种一次加工而成的编研成果。它是按照一定的选题进行编制的, 选题比较专一, 而选题大小可以灵活。专题汇编或选编是指导同一个题目下所有的档案文件汇集到一起, 能够保持或基本上保持企业档案原件的面貌。

9. 企业史志。

这是依据企业档案信息撰写的史料性质的编研成品。从内容上划分, 有就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编写的综合性史志, 也有针对某项专业活动撰写的专门性史志。企业史志的史料性强, 客观反映和系统阐述企业各项工作的发展史, 因此一般具有较高的和长远的利用价值。

企业档案编研成果, 除从内容上分为上述种类外, 还划分为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种, 是以文字表述的, 包括企业档案的原文汇编、内容摘要和重新编撰;第二种, 是以数字表述的, 包括表格和图示;第三种, 是以图形表述的, 包括原设计图、简图、示意图和图片等。

二、企业档案编研成品结构

1. 企业档案编研的主体结构。

(1) 正文编研材料正文, 必须按照一定的体例予以组织和编排, 固定其顺序和位置。企业档案编研成品正文的编排体例有如下几种:首先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正文。它保持了企业档案信息的历史系统, 同时也为利用者从时间角度了解和利用企业档案信息提供了方便。还有按地理位置组织正文。它集中反映一定地理区域内的企业档案信息, 有助于利用者按地理位置了解和研究企业档案信息。再有按系列、规格、结构、性能等组织正文。便于同类产品、设备或基建工程项目之间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也有按专业、专题、问题等组织正文。它突出了企业档案主题内容, 便于利用者按主题查阅。

(2) 题名题名就是标题或题目, 是概括企业档案编研成品或其中部分正文主题内容的词句。编拟题名第一内容要完整、确切。要在编写正文的主题内容时要名实相符, 使利用者通过题名能够对正文有比较确切的理解。第二文字要简明、扼要。词语要准确表达编研成果及其正文的主题内容, 不用不确定的、含混的词语, 使题名能确切反映编研成品及其正文的主题内容。第三语言要有特点, 能适应企业档案信息本身的内容和传递企业档案信息的要求。 (3) 注释也称注解或注, 是对正文中某些内容和加工情况所作的说明文字, 以帮助利用者更好地理解正文, 从而正确地利用编研成品。 (4) 插图和附录插图, 是指图样、图片和报表等;附录, 是指图例、公式等。其作用都是帮助利用者进一步加深对编研成品中企业档案信息的理解。插图和附录同样要经过选择, 并且应当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插图往往编排在正文中相应的位置上, 附录一般编排在正文最后。 (5) 目录也称目次, 是揭示编研成品各个结构部分的内容, 固定其编排次序的工具。目录的作用主要是便于利用者了解编研成品的基本内容和查检正文。它由三个项目组成:顺序号、正文题名、页码。

2. 企业档案编研成品的辅助结构。

(1) 封面封面能醒目地介绍编研成品的主题内容和有关事项, 还能对编研成果起保护作用。应当写明题名、编辑出版单位、时间, 必要时注明使用范围和机密等级。 (2) 序言和编辑说明序言, 也可以称序、前言或引言等, 是编排在正文之前的评述性文章。它可以是编研成品的目的、意义, 编研成品涉及的背景与现状, 对材料的评价等简单描述。 (3) 索引是以编研成品中具有检索意义的信息内容为对象编制的辅助性检索工具。

三、我厂的企业档案编研成果

在我厂档案晋升国家档案目标管理二级、一级及大唐国际档案目标管理企业一级审查中, 我们做了一些企业档案编研, 主要分为两类:

1. 档案专题文件汇编或简单加工而成的编研成果。

如:《高井热电厂干部任免专题 (2002-2003年) 》《高井热电厂干部任免专题 (2009年) 》《高井热电厂资金计划专题 (2006年) 》《2002-2006年高井热电厂大事记》《高井热电厂全宗指南1958-2006》《高井发电厂组织机构沿革 (1959~2006) 》《高井热电厂实物档案图册 (2008) 》等。

2. 深层次编研成果。

主要是档案深层次加工的编研成果。如:《高井热电厂交通事故分析 (1999-2005年) 》《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节水降耗系统工程之~150m3/h锅炉及热网补给水处理系统 (三期) 工程概况及效益分析》《高井热电厂2002年-2006年经济指标综合分析》《高井热电厂励磁系统改造后发电机运行稳定性分析》《北京高井热电厂供热改造工程效益分析》《高井热电厂安全生产管理反事故技术预案及反事故技术措施》等。

参考文献

谈如何做好高校档案编研工作 篇6

档案编研, 是编研人员以馆藏为基础, 以满足社会档案信息需求为主要目的, 在分析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 按专题加工编纂出新的知识产品的一项科学研究活动。其产品的主要形式有:编纂和汇编档案史料, 如专题文集、图册等;编写档案参考资料, 如大事记、年鉴、组织沿革等;开展历史研究, 如编史修志、撰写史学著作等。高校档案馆作为学校档案工作的职能部门, 担负着对全校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集中统一管理和利用学校档案的职责。而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是妥善保护档案原件, 并发挥其历史价值的有效措施, 也是提升档案部门服务能力与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 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 需要进一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不断强化“大编研”意识, 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采取有效的措施使编研工作更具时效性和实用性, 以全面提升高校档案馆的服务效能。

一、重视丰富馆藏在编研工作中的基础地位

档案编研工作开展的好坏取决于档案资源建设。编研及选题的材料均以立足于馆藏档案为主要来源, 兼顾客观形势及利用者的需要, 去挖掘利用潜在有价值的档案信息资料。在编研的过程中, 需要查找大量馆藏档案资料, 这样既是对收集、整理档案资料等基础管理工作质量的一次检验, 也是对案卷的装订、纸张损坏、霉变虫害、缺页等情况的一次复检, 如果发现问题, 自然可以马上采取补救措施, 从而推动档案基础管理工作的开展。正因为档案资源建设在档案编研工作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也就决定了要进一步深化档案资源建设抓源头的监管理念, 聚焦学校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点建设项目、重大科研课题、重要工作和重要人物等方面不同载体档案的监管工作。全面推进常规归档与即时归档的相结合, 大力开展校史人物、校史资料和社会媒体对学校工作报道等方面的征集工作, 以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精神创新和深化档案基础工作, 为做好高校档案编研工作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利用现代技术加快编研工作的信息化进程

目前, 计算机等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手段已经广泛应用到档案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这就为档案编研工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运用现代化的技术设备能够及时、有效地开展编研工作, 缩短加工时间与传递时差, 提高编研工作的时效性和效能最大化。同时, 还可利用互联网加强档案部门与社会组织、团体和个人的有效信息交流, 使档案编研工作更具客观性与科学性, 切实满足社会需求。网络信息为编研人员与利用者营造了一个互动的全新模式, 拉近了编研人员与利用者的距离。利用网络上的交互功能, 解除地域、时间、空间的束缚, 打造了二者近距离对话的平台, 为选题前的准备工作打下了基础, 开启了二者相互需要、相互依存的大门, 使编研人员与利用者的地位相对化, 实现了编研者与利用者的有效互动。

三、增加研究性成果在编研工作中的比例

档案编研工作的三个阶段是编纂、汇编档案史料;编写档案参考资料;开展历史研究。其中, 编纂、汇编档案史料是最初级的编研, 这种编研不需要对档案原文作任何改动, 完全忠实于档案原文, 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编研;编写档案参考资料是具有一定难度的档案编研, 是对档案信息的深加工, 编者不发表评论, 不改变档案原文, 但要改变表述方式, 要求编研人员具有较强的理论和文字功底;开展历史研究是最高水平的编研, 是在引用、考证档案史料的基础上, 提出自己的见解, 要求编研人员具备档案学和历史学两种学科的知识。目前, 许多高校档案编研工作多还处在第一、第二阶段, 缺乏对档案内容的研究考证。高校档案馆在做好比较浅层次编研工作的同时, 注重深层次编研工作, 在研究上下功夫, 参与一定的研究和考证工作, 创作出提示档案本质的创造性成果, 不断提升档案编研成果的社会品位。

四、努力打造复合型档案编研人才队伍

档案编研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作人员的素质与结构, 而编研工作的效用最大化则是编研人员素质和修养的整体反映。从档案编研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来看, 人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结构、业务水平、工作能力是决定此项工作水平和质量的关键。因此, 高校档案馆要进行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克服“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 把档案编研工作者素质的提高纳入档案馆长期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中;关心档案编研工作者个人的发展, 把个人的发展和档案馆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根据个人的专长、能力和知识结构, 提供适应其发展的工作平台;加强档案编研工作者的在职培训及继续教育, 鼓励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 以保证专业知识的更新和扩充, 防止其老化或停滞不前, 争取打造一支复合型的档案编研专业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王德俊.当前国际档案界学术新动态新观点.北京档案, 1998.1

高校工会档案编研产品的功能 篇7

高校工会工作首先立足于教职工本身,着重关注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发展,包括基层组织建设、职工教育培训、教工民主管理、教工文化活动、合法权益维护、困难教职工帮扶救助和工会自身建设等方面,这些工作中形成的档案本身包含有许多教职工文化建设的内容,许多案例是可以重复借鉴利用的。高校工会档案的编研可行性正在于此,一方面,其编研成果有利于教工文化的传承利用和交流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以档案本身在工会事业改革发展中的综合作用,提高档案意识,从而推动工会档案的保存和传承意识。

高校工会档案编研产品不仅能在高校工会组织自身的物质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其精神文明建设也具有一定意义,主要体现在工会档案编研对于教职工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上。具体来说,工会档案编研可以重点抽取其中典型的文化活动、感人事迹等,以文化产品的形式加以展示,一方面是对以前的教工文化的积累和见证,让教职工感受工会带来的温暖和服务;另一方面,相关档案编研活动又为学校今天乃至将来的教工文化结构积累新的文化养料。高校工会档案编研产品具有传播、教育、文化共享和存史资政四大功能。

一、高校工会档案编研产品具有传播功能

1. 高校工会档案的编研过程就是传播过程。

传播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传播是指从信息的制作、加工到交流的整个过程;狭义的传播是指信息的交流传递过程。高校工会档案记录着许多教职工文化建设活动的痕迹,承载着工会对于教职工的关心和关注,如教工文化活动月、教工运动会、参加各级工会组织的参演表演、先进人物评选、师德建设成果等相关档案信息。从广义来看,这些档案材料提供利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工文化相关信息的制作、加工和交流的过程;从狭义来看,工会档案编研产品也是教工文化信息的传递过程。可见,高校工会档案的编研与传播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的统一,决定了档案编研工作在档案信息传播和提供利用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1]4。

2. 高校工会档案编研产品具有媒介属性。

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凝练、汇总、展示,其成果往往表现为某一种传播载体,如纸质媒介———书、报、刊等,平面媒体——海报、展板、横幅等,视听媒体———视频或音频产品,这些产品的媒介属性使其具有明显的传播功能。美国政治学家、传播学的先驱哈罗德·拉斯韦尔在《传播的社会结构与功能》(1948)一文中从大处着眼归纳了三种传播功能: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衍社会遗产。档案作为各项工作、活动的事后汇集,其编研产品的传播功能主要体现为拉斯韦尔所称的第三种功能———传衍社会遗产。缩小一点范围来看,高校工会档案编研产品的传播功能主要就是指其传承高校教工文化建设的成果,总结工会发展历史,记录先进人物事迹,弘扬师德师风优良传统。它是教工文化发展成长的历史重现,对于整体的教工文化发展的方向性、连续性和整体性起着重要的维系作用。

二、高校工会档案编研产品具有教育功能

1. 唤起教工情感共鸣。

高校工会立足于服务教职员工,在校内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以求知、求美、求乐为主旨,满足不同年龄、性别及文化层次的教职工的需求。这些文化活动留存的印记,特别是声像载体的活动档案,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可读性。此类档案的编研产品可汇集众多教工文化建设的成果,为当前的教工文化建设提供了依据和生动真实的教材。将此类档案中有关教工文化活动的内容进行提取精炼,以图片、视频、文字等方式将教工文化活动再现于校园内,教工往往可以在其中寻找到自己或是熟识的同事的身影,既可在历史重现中获得观赏的乐趣,又能在其中寻找到个人成长的感悟,唤起内心感恩爱校的情感意识,从而建立起一种普遍的心理共鸣。

2. 促进教工人心凝聚。

高校教工思想政治教育是工会的一大职能,通常以加强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弘扬高尚师德师风教育等为主线。如工会系统通过开展各类先进人物评选,如比翼双飞模范情侣、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劳动模范等先进人物评选、演讲活动,大力提倡夫妻和睦、勤俭持家的家庭美德和爱岗敬业、立德树人等高尚师德。这些荣誉获得者先进事迹的展示本身就是很好的激励教材,此类档案编研成果的传播一方面可树立起先进榜样的标杆,另一方面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强凝聚力。

3. 推动学校民主管理。

维护教工权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赋予工会的四项社会职能之一。工会维护教工权益相关的工作很多,如教代会建设、推动民主监督、校外教工维权等方面。教代会是新形势下教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它既是教职工民主意识表达的场所,也是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在教代会上的民主对话,一定伴随着思想的交流,只有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与碰撞,才会获得思想认识一致,才会有人与人之间和谐步调,才会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2]3如果能充分记录并利用教代会形成的现场档案资料,加以编研利用,充分展示教职工与学校领导的平等对话过程,无疑对于推动学校的民主管理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可以在校园内形成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人际关系,达到加强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有效展示这种民主对话的档案编研产品,可为整个学校的民主管理打下思想基础。

三、高校工会档案编研产品具有文化共享功能

1. 拓展教工文化外延。

文化的共享性是指文化具有为一个群体,一个社会乃至全人类所共享的特性。首先,档案的编研成果是一种文化产品,必然具有文化产品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共享功能,可以大大拓展教工文化的外延。工会档案中有关教工文化活动的内容汇集、展示和再现,使得教工文化具有渗透性和扩散性、传递性、继承性和习得性。教工文化活动不再局限于具体时间和具体空间内的展示和呈现,而是通过平面、影视、网络等媒介的传播而具有了更深刻的时空延展性。其次,工会档案编研产品本身是教工文化建设的一种精神成果。教工文化活动在高校历史长河中是必不可少的一抹风景线,对于这些历史情景的再现和互动,本身就是学校成长史上的一种重要的精神成果。通过这些文化产品的共享和互动,可以有效推动教工文化内生的精神力量在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认同。

2. 提升工会服务水平。

作为服务教工的重要职能,工会通过建会、建制、建家等方法创建由教职工构成的情感共同体。工会档案编研文化产品通过校内教职员工共同感知、共同感受、共同欣赏、共同品味,可以大大提高这一情感共同体的认同度,从根本上提高工会服务教工的水平。

四、高校工会档案编研产品具有“存史资政”功能

1. 保存工会发展历史。

“存史资政”功能是档案的重要功能,工会档案也不例外。工会档案记录工会发展历史,留存工会活动痕迹,为保证工会工作的连续性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它为新老领导工作的前后衔接、决策,为工会的改革发展、事业水平的提高及各项工作提供了大量的、准确的参考资料和数字依据。工会档案的编研产品则为这种参考和利用提供方便、快捷的通道,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志书的编纂是系统性档案编研的一大形式。当下正如火如荼开展的第二轮新编地方志书编纂工作,工会卷作为志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各级各系统工会的发展历史和工作面貌。以《上海市志·民主党派与群众团体分志·工会卷(1978—2010)》为例,其初步收集的内容涵盖了职工队伍状况、工会组织、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服务经济建设、就业援助、工资工作和生活保障、职工民主管理、集体协商和劳动关系调处、宣传教育和文体活动、女职工工作、农民工工作、退休人员管理与服务、友好交往、工会建设、人物和先进集体等内容,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工会工作的状况。同样,在高校层面,工会档案相关编研文献资料对于记录工会工作痕迹,在历史的维度上呈现工会整体工作的状况起到很好的作用。站在志书编纂的高度来思考工会档案编研工作,一方面是对于过往档案资料的整合汇编,对展示工作成果具有意义;另一方面,对于指导当下的档案数据的收集保存更具有重要意义。

2. 反映得失成败。

工会档案在记录和反映工会一切活动的同时,也将教工文化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忠实地、客观地记录和保存下来。而当下档案的利用率低下这一突出问题表明了这些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往往仅仅是收藏在库房里无人问津。工会档案的编研工作,是一种主动推送服务工作,一方面可通过判断得失、甄别优劣,采借他人精华为己使用,逐渐选择并形成一种适合于当前和今后的教工文化、工作机制,顺利实现工会工作的创新和优化;另一方面,作为高校记忆工程的一部分,工会档案的编研是属于档案编研工作的一个分支,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校园整体的档案意识。

对于高校而言,教职员工是育人工作的主体,同时也是学校创新发展的动力,因而打造一支师德师风高尚、业务素质精良、情感认同度高的教职工队伍是学校各部门的共同诉求。推动教工文化建设、引导高尚的师德师风建设、凝聚起同心发展的合力,是高校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需要,营造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合理而有效地利用高校工会档案,开展工会档案编研工作,对于陶冶教工的情操,引领教工文化建设,营造和谐向上的氛围等方面都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摘要:高校工会档案的编研成果有利于教工文化的传承利用和交流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档案本身在工会事业改革发展中的综合作用,提高档案意识,从而推动工会档案的保存和传承意识。高校工会档案编研产品具有传播、教育、文化共享和存史资政四大功能。

关键词:工会,档案,编研,教工文化

参考文献

[1]田野.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档案编研工作的意义[J].档案,2001(6).

关于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编研创新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档案;编研;创新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院校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学校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也是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档案部门要适应时代潮流,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高职院校档案馆要把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把为学校行政管理工作与教学教研工作服务作为自己崇高的职责。而编研工作是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更新观念,拓宽编研思路,拓展编研工作领域,是档案工作者尤其是高职院校档案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

目前,各学校根据《高等院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将档案信息确定为10个一级类目,分别为党群、行政、教学、科学研究、产品生产与科技开发、基本建设、仪器设备、出版、外事、财会等。这样,各学校档案馆就汇集了大量的信息资源,然而利用面广、作用大的编研成果仍然不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档案编研成果种类少。学校行政管理方面的成果多,教研工作尤其面向学生方面的成果少。(2)重藏轻编,重编轻研,汇编型的成果多,研究型的成果少。(3)编研成果形式单一,局限于印刷成书,没有大胆地引入大众传媒方式如电视、网络等。

档案信息的编研工作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从客观方面来看,一是因为储藏数据单一,缺少精品和珍品,具有学校特色的档案不多;二是技术手段落后,没有实现从手工管理模式向计算机管理现代化模式的转变。从主观方面来看,一是编研人员调查研究少,未能充分掌握领导和师生对档案资料的需求情况,难以编出为热点工作服务的成果;二是编研人员未能实现超前思维,不能提前汇集信息资源并编写围绕学校中心工作、为领导决策服务的成果;三是运作上和形式上限于思维定式,没有突破。

要改变这种状况,编研人员需要转变观念,创新编研工作,积极、主动、超前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学校的各项事业服务。

加大征集力度馆藏资源的贫乏是制约编研工作向深层次发展的主要因素。没有种类丰富、特色浓厚、时效性强的档案资源,编研人员即使绞尽脑汁,也难做无米之炊。因此,加大征集力度,扩大征集范围是做好编研工作的前提。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及高职院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的档案信息急剧增加,学校档案工作者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按照《档案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完整、准确、系统地归档。例如,我院在完成教学、文书、会计、科技、人事等材料收集的同时,账外材料如开会、交流、庆典等带回材料也及时收集、归档。档案人员平日要做有心人,注意外界对学校的宣传和报道,并将相关的材料及时完整地加以收集。力争载体形式多样化,除纸质档案外,可进一步收集音像档案资料、照片档案、实物档案等,我院已经建立了音像档案、照片档案及实物档案等管理办法,一年来已收集了近百幅照片与实物,大大拓展了馆藏空间。再者,征集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面向个人和面向社会征集,可以采用有偿征集和无偿接收方式,可以单独征集或者与他人合作(如与电视台、报社等媒体合作,与实习实训单位合作)征集。只有拓宽收藏范围,丰富馆藏种类和数量,进行范围广泛的档案信息收集工作,才能使档案信息更加完整,才便于开展档案的二次开发编研工作。

拓宽选题思路选题是编研工作的开端,编研成果成功与否,取决于选题是否恰当。首先,选题要考虑学校的中心工作,围绕教学教研的热点问题。这就要求档案人员深入了解和积极关注学校各方面对于档案的需求情况,使编研工作具有针对性,能够有的放矢。例如,可以针对学校的工作实际开展文档信息服务;也可以出台规章制度汇编、文件汇编、案卷检索目录等等。同时,如果了解到学校今后将开展某项重大工作,编研人员也可以超前思维,确定选题,提前编出能够服务该项工作的成果。例如,我院明年将要接受国家教育部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估,档案编研人员就可以根据评估细则编制相应的资料汇编。其次,选题要考虑馆藏自身的特点,可以选择小、精、专的课题,或者综合性的课题,不要一味追求像《名人录》、《校友录》等大课题。此外,选题不要局限于馆藏,可以把选题范围向系部档案室延伸,以弥补馆藏档案的滞后性,增加成果的时效性。第三,编研工作者可以同其他相关档案馆合作,选择一些研究型的课题,对某些特定时期的档案进行研究;可以同当地的政府档案馆、博物馆及有关部门合作,编写有本校特色的成果;也可以与实习实训单位联合开发课题,为教学教研开发课题,比如高职高专特色专业的培养研究、就业信息的综合分析以及特色课的设置研究等等。

更新编纂的工作方法在信息社会中,纸质档案“一统天下”的局面将被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电子档案并存的格局所代替,传统的编研模式将向多载体、全方位、深层次地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等方向转换。今后的编研工作一方面要立足于现有的编撰方式,另外也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尝试。一是利用档案资料和现有的成果,借助广播、电视等形式,单独或者与他人联合拍摄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专题片,开展声像编研。例如,我院在招生宣传中与电视台合作,联合拍摄《校情》片,在校庆的日子里制作《校友录》、《校貌》片等。二是围绕“老字号”做文章,与有关新闻媒体合作,利用馆内保存或征集的照片、报纸,开发老照片、老新闻、老地方等系列,以反映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变化和成就,例如《校史上的今天》、《年鉴》、《毕业照》等。三是探索和学习编制更多的既能运用于传统的信息传播工具,又能适应电脑、网络等现代化媒介的成果,使该成果能够制作成网页登上校网,如《案卷目录》、《历届毕业生学籍情况登记》、《大事记》等等。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档案工作者一方面可以通过编研成果扩大宣传档案馆,提高档案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加对学校的宣传和对实习实训单位的宣传,增加档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虽然档案工作是一项社会服务性的工作,不能以追求經济效益为目标,然而鉴于现实条件,编研工作在生产社会效益的同时,应尽可能创造经济效益,以减缓馆内并不宽裕的财政方面的压力。可以采取如下做法:一是选题要多方调查,注意选择那些利用面广、实用性强、与经济建设结合紧密的项目,并采取联合汇编、共同署名的形式,既减少点支出又有微薄收入。二是出版要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注意节约。编研成果是采用打印成册,还是印刷成书,数量的多少等问题都要科学决策,精确计算,避免浪费。三是发行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推销编研成果,不要让编研成果一经成书,就被尘封,无人问津。

编研工作的开展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积极捕捉学校教学教研的热点,立足为国家的教育事业服务,为更广大的师生服务,多出精品。这样,编研工作才能在档案工作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才会拥有长久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吴绪成,刘文彦,莫列义.整合档案资源 创新档案编研——以湖北省为例[J].中国档案,2006,(10).

[2]林传祥.关于编研[J].中国档案,2002,(5).

作者简介:

档案编研资料之大事记编写提纲 篇9

大事记就是按照时间顺序简要地记载一定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的书面材料。它用简明的文字,系统扼要地记录和反映一定人物、事件、机构等方面的重要活动和发展变化的历史情况。大事记与其他编研资料相比,有其不同特点:它一般按时间顺序排列大事,便于通览和查找;只简记大事、要事,不记小事;言简意赅,用简短的篇幅概括丰富的内容。

大事记的编写要求是:

(1)观点正确,用材真实。在分析人、物、事时,必须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取其所当取,舍其所当舍,详略适当,褒贬公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2)大事突出,要事不漏,小事不要。因为一个机关(单位),每年有成百甚至更多的事件发生,大事是少数,多数是要事和小事。编写大事记时,应坚持小事不要,如不区分大事和小事,凡事都记,材料罗列,大事淹没在琐碎的事物之中,把它记成了明细帐,就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了。

(3)系统条理,简明扼要。大事记按时间顺序记述,一事一条,不要数事一条。记述大事提纲挈领,文字简明,切忌冗长,但必须把每一大事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数据、发展经过、因果关系,言简意赅地表述出来。

大事记的主要内容:机构设置沿革;人事任免奖惩;各种重要会议;领导视察活动;上级重要指示;本单位重 1

要决定;各项中心工作;生产科研成果;重点工程建设;较大自然灾害;重大事故发生;外事活动;报刊有关报道;以及其他需记事项。

组织沿革编写提纲

一、编写内容

组织沿革应包括目的、内容、范围以及结构形式等,大致可由五部分组成。(1)序言,或称前言、引言,或称总序;

(2)机关历史概况;(3)组织变革情况;(4)工作成就;(5)附录。

(一)序言。根据组织沿革的功能,所写的序言,其目的是为了便于对组织沿革的使用,使它起到指导和查考作用。因此,它应包括的内容是:

(1)说明编写的目的和用途;

(2)编写的体例;

(3)材料的来源和可靠程度;

(4)基本内容的介绍或评述;

(5)其他需要交待和说明的问题。

(二)机关历史概况。简要地阐明以下几点:

(1)本机关建立(含合、并、撤)及更名的时间断限和变化的原因;

(2)本机关当时的办公地点及其变更;

(3)本机关的性质、职能(职权范围)及任务;

(4)管辖的地区范围及辖属机构的情形;

(5)本机关的党、工、团组织设置及变化情形。

(三)组织变革情况。主要说明内设机构、直属单位的沿袭和变动,以及机构、领导成员变化情况。具体写法要根据编写的体例来定。一般说来有如下方面:

(1)首先用图表示意。如:机构名称变化示意图;

(2)按年或按问题或按机构的变动编列出程式,明确反映机构、人员的历史发展状况;交待清楚机构的起止时间和职权范围、隶属关系;

(3)主要领导成员的任职情况,并按任职先后排列,注明任职起止时间;

(4)人员编制情况。

编写的结构形式可采用文字叙述和图表示意相结合,达到体例严谨、文字简朴的特点。

二、编写的步骤与方法

第一步,制定方案,明确体例。具体编写方案的内容是:

(1)编写的目的、性质;

(2)编写范围(工作、生产发展和内部组织机构的演变情况);

(3)时间;

(4)材料来源;

(5)编写体例;

(6)编写结构形式及编写法;

(7)编写人员的组织。

第二步,收集素材,分析研究。对内查阅本机关和上级机关的档案资料,同时外出访问老干部或请进来开调查座谈会,了解机关发展变化情形及考证史实。

第三步,按纲综合,加工编写。在材料基本收齐的基础

上按编写方案程序进行综合,写成初稿。

第四步,提交审阅,定稿付印。在撰写成初稿后,交给老同志及有关同志审阅,最后由领导审批定稿,尔后付印。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组织沿革的核心是“沿”字,组织(建制)与沿革(沿袭)要紧密结合,使其脉络清晰、系统、完整地反映出本机关单位的发展变化的全貌。

(二)划定体例是写好组织沿革的前提条件。确定哪种体例,要根据本机关单位的演变过程的实际情形,去认真选择。

(三)组织沿革内容中的工作成就的写法,要简明概括。工作成就是每个机关单位执行任务的结果,所以它要同本机关的任务密切地联系起来,成为有机的一个整体。因此,其段落安排可单独成段,也可放在本机关单位任务后面阐述。

全宗介绍编写提纲

全宗介绍即全宗指南,由“立档单位历史概况”和“全宗情况”两部分组成。前部分可写得简略些,采用问题、年代相结合的办法来介绍。对立档单位历史比较简短的全宗,这部分只作为全宗介绍的序言来叙述亦可。后部分“全宗情况”是介绍的主体。

一、立档单位历史概况的内容

1、立档单位的名称及其变更、成立、撤销、归并的时间、原因;办事地点及迁移情况。

2、立档单位的隶属关系、机构性质、主要任务、职责范围及其变更。

3、立档单位内部组织机构、编制及其变更情况;直属、附属单位职能、权限及其变更;主管人员姓名。

4、立档单位文书处理和档案工作制度、办法、文书处理工作中的各种标记章戳及其作用。

5、立档单位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执行的特殊任务,等等。

二、全宗情况介绍的内容

1、档案数量,所属年代,收进移出情况。

2、档案完整情况,有否受到过大的损失,鉴定、销毁及其时间、原因数量内容。有否存放在其他地方而未收集的案卷。

3、档案质量有什么问题,采取过什么措施,效果如何。

4、案卷整理编目情况,全宗内分类、编目方法;案卷目录及档案排列情形;检索工具及使用方法。

5、档案内容与成分,主要叙述档案来源(作者)、档案内容(可分类介绍,如人事组织类、财会类、业务类、行政事务类等。)这部分可采用重点与全面相结合的办法,对一般案卷分类作综合介绍,对具有特别意义的重要卷,作详细介绍。

6、档案价值及利用情况。

三、编写要求

1、在编写立档单位历史概况时,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历史出发,实事求是。

浅谈新时期的档案编研工作 篇10

一、档案编研的时代特征

1. 档案编研主体多元化。

长期以来, 我国档案编研工作主要是由档案部门实施, 究其原因, 一方面在于档案编研工作的服务对象较为单一, 主要是为组织机构服务, 以致于档案部门成为档案编研工作的唯一合法机构;另一方面由于档案是孤本, 具有唯一性, 只有档案工作人员才能接触到档案内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 档案馆已逐渐向社会公开, 档案信息的利用不再仅仅是某些部门人员的专利。

2. 内容民生化。

传统的档案编研工作主要是编纂档案文献、编制档案目录、大事记、年鉴等, 主要目的在于方便查找档案内容, 保护档案原件, 这些工作多是为组织机构服务的, 档案编研活动的功能也仅是存储信息, 忽视了档案工作为民生服务的重要功能。随着档案开放思想的逐渐深入, 档案利用的大众化、民生化也成为了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重要特征, 同时档案编研工作的信息传播功能也得到不断扩展。新时期的档案编研工作除了要开发传统的编研内容外, 还要走进现实生活, 针对民生问题进行专门编研。因此, 现代档案编研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从大量的档案文献资料中提炼、浓缩出丰富的信息, 主动为民生需要服务。

3. 载体多样化。

在档案信息载体形式上, 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 档案编研成果大多是单一纸质的文字出版物, 载体单一, 民众利用起来也比较繁琐。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 编研载体也从有形实体向虚拟网络传播, 编研信息的传播方式也从以往的单一纸质向文字、声音、影像等形式传播, 档案编研成果也以更加丰富的载体形式展现在民众面前, 如电子出版物、多媒体数据库、网上数字出版物等, 这些新型的载体形式提高了档案信息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二、新时期档案编研工作的发展趋势

1. 编研意识趋向创新化。

所谓“创新”, 就是突破传统的档案编研思想, 创造性地采取新的编研方式, 主要表现在编研思维方式的新颖化。在编研选题、编研形式以及编研成果的传播形式上都将突破传统的档案编研路子, 走“大编研”之路。随着社会的发展程度日益加剧, 档案馆馆藏的滞后性更加凸显, 档案编研必须走出档案馆这个小天地, 融入到社会的广阔天地之中, 配合社会需要开展档案编研, 改革传统编研形式, 积极尝试实地采访编研、合作编研、网络编研等形式,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编研成果的快速传播。

2. 档案编研趋向社会化。

长期以来, 档案编研都采取的是一种保守、低效的编研方式, 这种编研方式早已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现今, 档案编研工作逐渐趋向社会化。一是突破了传统“关门”编研的界限, 更多地区进行合作编研。合作编研的目的在于有效调动社会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资源的优化组合。二是档案编研对象服务的社会化。档案编研工作将会从以往服务组织机构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向服务大众转化。

三、档案编研工作的创新实践

1. 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扩宽编研素材。

在新的历史时期, 档案编研工作不应该仅仅拘泥于现有的馆藏档案资源体系内, 要拓宽思路, 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丰富档案编研工作的选题素材。一是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档案编研材料来源于档案, 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做好档案编研工作的重要前提。没有丰富的档案资料作为基础, 很难编研出高质量的档案编研作品。因此, 加强档案资源建设, 是做好档案编研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具体的工作中, 要树立以民生为重的理念, 建立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 尤其是要加强民生档案的收集和管理。同时, 也要突破馆藏局限, 积极征集散存于民间的档案资料, 改善馆藏结构, 弥补馆藏空白。二是扩宽编研素材范围。以馆藏资源为主要来源的档案编研作品, 原先局限于编史修志、工作查考等, 从而无法有效发挥出档案信息的文化传播功能, 限制了档案编研工作的开展。因而在编研素材的选择上, 首先, 我们要紧抓大事要事, 适应民众需求。大事要事体现了政府的工作重心, 贴近政府工作重心和做好服务工作是档案部门的重要职责。同时, 在选题上要紧贴民众。档案服务对象的大众化, 使得更多的民众在消遣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档案资料的文化传播功能。其次, 发展多元题材。在充分挖掘档案资源的同时, 也要广开思路, 建立特色档案, 并在此基础上编写相关的历史人物传记、历史变迁、地方风土人情以及某些历史事件的编研等。

2. 探求编研空间, 开放编研思路。

上一篇:签名笔迹的检验研究下一篇:尊重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