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供电企业四篇

2024-06-29

小型供电企业 篇1

光伏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太阳能的光生伏特效应通过半导体硅电池将光能直接转换为电能。一般, 光伏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板、蓄电池、控制器、逆变器组成, 光伏电池产生的直流电经过逆变器与配电网相连。光伏发电根据其实现功能的不同, 可分为离网型发电系统、并网型发电系统、混合型发电系统。

小型光伏发电并网用户一般为居民用户, 在国家政策积极倡导和保护环境的客观形势下, 其作为分散式电源正正快速进入电力市场, 但太阳能具有能量密度低, 稳定性差的弱点, 并受到地域差异、日照长短、昼夜交替等条件影响, 光伏发电只能作为常规能源的补充, 在解决通信、信号电源, 和边远无电地区民用生活用电需求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1 小型光伏发电并网对供电企业管理的影响

小型光伏发电用户多为配电网末端居民用户, 一般用于家庭用电, 自发自用, 多余电量向电网输送, 正由于其容量小、用户分散、上网电量不稳定等因素, 给供电企业在台区线损管理、电费核算、计量采集方面管理带来很多困难。

1.1 小型光伏发电并网对台区线损管理的影响

目前农村地区存在大量的小容量变压器台区, 月用电量不足万度, 加之外出打工人员增多以及城镇化建设的加快, 越来越多的村农人口涌入城市, 而且农村低压线路错综复杂, 改造困难, 还要满足一定的供电可靠性, 不可能随意更换合适容量的变压器, 所以农村地区存在很多“大马拉小车”现象的台区, 单个光伏发电并网就会对这样月用电量少的台区线损率产生较大影响。

对于某个台区而言, 当光伏发电接入电网后, 电源点就不只是单一的变压器了, 而变为两个或者多个电源点, 而供电企业在考核台区线损时供电量只统计为供电变压器供电量, 售电量为台区用户所有用电量, 线损率=线损电量/供电量*100%= (供电量-售电量) /供电量*100%, 当反供电量大于线损电量时, 线损率即为负值。表1为某地区台区光伏发电并网后实际线损率。

该台区有一户居民于2014年5月接入光伏发电, 从表1可以看出其光伏发电接入后线损率波动明显, 时正时负, 且为正值时也明显低于接入前线损率。

1.2 小型光伏发电并网对计量采集的影响

用户安装光伏发电是自发自用, 家中一般不另安装电能储存装置, 当其用电量大或者太阳光照不足及晚上用电时, 必须从电网购电, 但当白天不用电且光照充足时又可向电网送电, 这样就存在双向电量, 电能表安装时就需要同时可以计量上网电量和下网电量, 居民用户计量表计是单相电能表, 自动化采集系统只能采集单相表正向电量, 很难实现一块表计同时计量, 就需要用两块表计分别计量上网电量和下网电量。

目前, 供电企业新装用户在能实现自动化采集之前, 需先在“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进行业扩报装流程, 对于光伏发电用户, 由于需要采集计算上网电量, “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在计量安装方案中并未针对小用户设计上网电量模块, 也未在电费核算方案中设计可以于小用户双向电费结算模块, 所以“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业扩报装流程并不适用于光伏发电等分布式电源, 所以光伏发电用户不能正常录入系统进行电量自动化采集。

1.3 小型光伏发电并网对电费核算的影响

国家政策要求电力企业无条件接纳新能源发电, 但就目前而言, 供电企业无论是在已上线运行的自动化系统还是运行管理方面, 都没有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 也没有较为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各地区实行的政策管理也没有统一的规范, 由于光伏发电用户在营销自动化系统不能录入, 电能表示数也不能自动采集, 使得无法对用户进行电费结算。虽然可以实行人工抄表核算电费, 但也会因营销系统没有该户信息, 不能正常进入收费流程, 导致电费无法进入供电企业资金账户, 一旦当用户上网电量大于下网电量时, 供电企业应当向用户支付上网电费, 同样因为没有对应的退费流程, 导致没有资金来源而无法结算。

2 供电企业对光伏发电管理的几点建议

随着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发电并网, 光伏发电等其他分布式电源正越来越多的被居民用户所接受, 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现实问题, 本文针对供电企业对光伏发电并网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 建立健全管理机制。采取由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 从县市省到国网总部层层向上反映实际问题, 汇总管理漏洞, 由国网总部各部门各专业分类总结, 制定相关管理措施, 下发到省市县统一实施, 各地区还应根据其地域差异制定实施细则, 并且加入到同业对标管理考核中, 作为企业负责人年终绩效考核, 加强重视程度。

二是, 完善系统缺陷。无论是“电力营销业务应用系统”还是“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等不能适用于光伏发电用户的系统, 供电企业应加快督促生产厂家完善相关功能, 开发相应电力新型业务应用模块, 增加自动化程度, 简化业扩流程, 增加电费结算途径, 实现快捷、高效的业务处理。

三是, 加快推进智能电网建设。随着大量的分布式电源接入, 上网电量不断增加, 配电网双向潮流日益增多, 将对配电网稳定运行带来很大挑战, 由于智能电网具有灵活性、兼容性、自愈性、交互性等特点, 能最大限度的兼容各类分布式发电和储能, 统筹电力用户需求与电网能源资源的合理配置, 加快智能电网建设是推进分布式电源接入, 建设环保、经济、高效的综合化现代电网最有效的途径。

3 结语

光伏发电作为新能源发电应用范围最广的发电形式, 与其安装方便、投资少、利用率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但也受天气、气候、温度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小型光伏发电并网会对供电企业管理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并网发电, 供电企业也将逐步完善相关应用系统, 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 在不久的将来, 逐渐形成以新能源发电为主导的新型电网。

摘要:随着绿色能源技术的进步, 光伏发电正逐步走进千家万户, 本文简单介绍小型光伏发电并网系统, 阐述了实际情况下小型光伏发电并网对供电企业在台区线损管理、计量采集、电费核算方面的影响, 并针对性的对供电企业在光伏发电等分布式能源并网管理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光伏发电,供电企业,配电网,影响,管理

参考文献

[1]桑妲.小型光伏发电系统并网对电网的影响[J].上海电力, 2008 (2) :132-134.

[2]张军军, 商振, 吴福保.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并网技术[J].电力与能源, 2011 (8) :313-316.

小型供电企业 篇2

1 人身触电情况分析

触电死亡事故通常是指通过人体的电流引起心室颤动, 阻碍心脏向大脑供血, 因大脑缺氧而迅速死亡。一般地讲, 煤矿井下的安全电流是30 m A。

从人身触电方式上分, 触电事故可分为非接触触电和接触触电两种。

1) 非接触触电是指当人身靠近高压带电体, 距离小于或等于放电距离时, 人与高压带电体之间产生放电而引起的触电。这时, 通过人体的电流虽然很大, 但人会被迅速击倒而脱离电源, 有时不会导致死亡, 但会造成严重烧伤;

2) 接触触电是指人体直接与带电体接触的触电方式。接触触电又可分为两相触电和单相触电两种。

两相触电是指人体同时接触带电的两根相线 (火线) 的触电。电气设备的两根相线相距较近, 触电电流仅通过人体的一小部分。因此, 发生两相触电死亡事故比较少。

单相触电是指人体接触一相带电体, 这时触电的危险程度取决于电网中性点是否接地和触电环境。

2 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和不接地供电的区别

在交流供电中, 变压器的中性点有三种接地方式, 即直接接地、不接地和经消弧电抗线圈 (或限流阻抗) 接地。后两种接地方式又可以称为不直接接地方式。变压器中性点的不同接地方式, 对井下供电的安全有着直接影响。

2.1 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危险性

这种供电系统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 此时加于人体的电压是电网的相电压Up。假设三相电网的线电压对称, 为Ul伏, 人体的电阻为Rr, 则流过人体的电流Ir为:

式中:Ir———流过人体的电流, A;

Up———电网的相电压, V;

Ul———电网的线电压, V;

Rr———人体的电阻, Ω。

若电网的线电压Ul=380V, 人体的电阻Rb=1000Ω, 则流过人体的电流为:

此时, 流过人体的触电电流值大大超过了安全电流, 足以致人死亡。

若是发生一相线路接地事故, 流过接地故障点的电流较大。这一单相接地短路电流在接地故障点所产生的电弧, 足以引起矿井中的瓦斯、煤尘爆炸。

2.2 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供电系统

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供电系统如图2所示。

图中的Rj分别代表每相线路的对地绝缘电阻, Ca、Cb、Cc分别代表每相线路的对地分布电容。当电网线路的总长度不超过1km时, 分布电容很小, 可以忽略不计。

因为变压器的中性点不接地, 在人触及一相线路导体时, 流过人体的电流要经过其他两相线路的对地绝缘电阻和分布电容才能形成回路。

假设三相电网的线电压对称, 每相线路对地的绝缘电阻相等, 即Ra=Rb=Rc=Rj, 则通过人体的电流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Ir———流过人体的电流, A;

Up———电网的相电压, V;

Ul———电网的线电压, V;

Rr———人体的电阻, Ω;

Rj———每相线对地的绝缘电阻, Ω。

现假设电网的线电压为Ul=380V, 电网每相线路的对地绝缘电阻Rj=35000Ω, 人体电阻Rr=1000Ω, 则流过人体的电流为:

此时, 流过人体的触电电流远远小于安全电流, 不会造成人身触电事故。

当在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的供电系统中发生一相线路接地故障时, 由于受到其他两相线路对地绝缘电阻限制, 因而单相接地电流很小, 引起瓦斯、煤尘爆炸的危险性也相应减少。

3 解决的措施

要解决既要中性点直接接地向地面供电, 又要同时满足向井下供电的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的问题, 使地面和井下都满足供电要求。其措施如下:

1) 采用矿井供电安全隔离与消弧技术实现变压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向煤矿井下供电。该方案保留原地面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 三相四线制向地面供电, 下井供电线路串联矿井供电安全隔离与消弧装置后向井下供电。其电气原理图如图3所示;

2) 10k V农电高压电源直接下井。就是在地面变压器供地面用电的同时另外敷设高压电源直接下井, 在井下中央变电所利用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的矿用动力变压器变为相对应等级的矿用电压使用。这样, 既不违反农电规定, 也符合煤矿井下供电;但矿井投资相应就增大了;

3) 可采用“一矿两变或多变”。即矿井安装一台或多台中性点直接接地的户外式变压器解决地面供电, 再安装一台或多台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的矿用动力变压器。这样, 即保证了井下供电, 又能解决地面用电。

参考文献

[1]唐轶, 陈奎, 吕良.矿井低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研究[J].煤炭科学技术, 2012, 20 (7) :61-63.

小型供电企业 篇3

【关键词】供电企业作业现场;安全风险管控;措施

前言

在供电企业中小型作业现场,保证人身、电网和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是供电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也是供电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地区配电网络得到了飞速发展,配网现场施工作业出现点多面广、作业环境复杂多样的情况。在施工作业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将严重影响作业的安全系数。作业现场安全风险辨识与控制管理是风险管理的核心。通过作业前对作业现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安全管理的缺失进行辨识,分析出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再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在作业过程中实施控制,预防人身事故、人为责任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可控、能控、在控”的目標。

一、供电企业中小型作业现场工作现状

(一)中小型作业现场缺乏科学的风险预控机制

我国供电企业普遍存在忽视中小型作业现场的风险预防和控制的现象,导致供电企业现场作业风险预防和控制缺乏手段,遇到安全事故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抢救,没有一套完善的作业现场安全风险管控的机制,存在风险分析和预防控制措施难以同时落实、风险评估和去除隐患不连贯的现象,原有的管理手段不能对作业现场工作全程进行有效管控,无法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实施有效的监督。

(二)现场作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和辨识缺乏依据

供电企业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估数据库和流程,存在风险辨识靠估计、风险分析粗线条、风险估计走过场的现象,无法准确辨识作业现场安全风险指数。输变电设备运维单位落实电网风险预警控制措施,提前消除影响电网正常运行的缺陷和隐患,落实责任人制度,加强对重要变电站、重要保电线路的管控力度。重点掌控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危险点,做好预控和防范措施。此外,针对改、扩建重点工程,运行管理单位应提前介入、参与项目和施工方案的审查,从源头上优化项目方案和施工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风险;在工程实施阶段,做好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资质审查与“施工三措”、现场安措设置关,牢牢掌控工程每日的安全生产状况与进展情况,确保施工现场的人身与设备安全。

二、作业现场风险管控的措施

(一)科学评价,准确辨识风险

市公司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梳理各专业现场作业任务、作业过程及其相应的作业环境、作业条件、作业方法,辨识可能存在的各种物(环境)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等事故风险,采用了省公司《供电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对于安全生产条件的风险进行辨识与控制。同时,把省公司《供电企业作业安全风险辨识防范手册》三个分册充实、调整为七个分册,结合本单位作业实际补充完善对应的典型控制措施。防范手册配以相应事故案例,形成适用于本公司特点的作业现场风险辨识防范标准。

(二)再造流程,实施全程管控

1.班组绩效考核指标:风险辨识与控制培训实施与效果;典型作业预先风险分析范本编制质量;作业预先风险分析的全面性、准确性,控制措施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作业现场风险辨识与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风险辨识及典型作业预先风险分析范本库的动态维护情况。

2.基层单位绩效考核指标:班组风险辨识与控制培训的计划下达、组织实施及效果检验开展情况;生产环境静态风险识别的实施情况;典型作业预先风险分析范本编制质量;大型作业现场勘察、“三措一案”编制下达情况;作业预先风险分析控制表、作业指导书的审核情况;作业现场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表库建立与实施情况;对班组作业现场风险控制的评估、考核情况。

3.管理部门绩效考核指标:风险辨识与控制培训的组织及效果检验开展情况;生产环境静态风险识别、典型作业预先风险分析范本库编制的组织情况;大型作业现场勘察、“三措一案”编制下达情况;作业预先风险分析控制表、作业指导书的审核情况;作业现场标准化安全监督检查表库建立与实施情况;对基层单位安全风险辨识与预控工作开展情况的检查、评价、考核情况。

(三)强化管理配套

为规范生产作业现场安全管控,落实安全管理到位、安全工作到位和安全监督到位,相关管理人员必须经常深入生产现场,了解、掌握安全生产情况,指导和协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到岗到位人员重点关注施工环境恶劣或施工难度极高、易发生人身伤害或人员误操作的高危作业现场。检查制定的工作方案是否合理,关键环节风险预控措施是否完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各项规章制度、反事故措施是否严格执行,现场是否存在违章现象等。

(四)应用技术手段

为了确保人身、电网、设备安全,推行的输、变、配电设备安全运行第一责任人管理制度,将现场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责任明确到个人。同时应用高科技技术手段,应用多年来的尝试和实践,输、变、配电设备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实现生产运营的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精细化。为加强施工现场作业的安全管理,将设备安全运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从设备运行管理延伸至施工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

三、结语

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是以风险管理和控制为导向,贯穿电网企业的生产全过程实践证明,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是一个系统和整体,体系建设是一个持续不断改进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懈地推进,毫不动摇,才有可能使基层供电企业真正实现本质安全。与复杂、专业的安全评价方法相比,在企业基层生产岗位作业场所实施风险评估方法、最后一分钟风险评估法、工作安全分析法,更符合生产管理的实际,方便现场操作使用。

参考文献

[1]徐素萍.班组作业现场的过程风险控制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

[2]王景焕.关于电力施工的项目管理探讨[J].门窗,2012.

小型供电企业 篇4

方案)

第1章设计总说明

2.1.1 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

5(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2009(5)国家、福建省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

2.1.2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福建省电力公司农村供电所的典型设计方案部分中的A类方案。征用拟

建项目用地:基地一面为临规划道路红线,A-

1、A-2方案 征地面积约为2000平方米(合3.0亩)和A-3征地面积为1800平方米(合2.7亩)。

2.1.3 设计范围

本次设计包括有供电所办公楼及附房,分为A-1,A-2,A-3三个方案。

2.1.4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建筑面积均按照供电所生产用房通用测算标准执行

1)供电所典型设计A-1方案:

2)供电所典型设计A-2方案:

3)供电所典型设计A-3方案:

6第2章总平面设计

2.2.1总平面布置

第3章建筑设计

2.3.1建筑设计主要规范

本工程为福建省电力公司供电所的建设,基地一面为临规划道路红线,主入口为临街方向。根据基层供电所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和对外服务的需要,将基地自然地分成办公与服务区、生产与后勤区和绿化休闲区。

(1)办公与服务区:供电所办公楼布置在临街的一侧,一层为面向道路的服务大厅,以满足农村供电服务的需要。

(2)生产与后勤区:包括有附房、车棚,以满足生产与后勤的需求。

(3)绿化休闲区:通过绿化贯穿全区,并且通过绿化融入企业文化。

2.2.2 交通组织设计

设计将办公及后勤出入口与营业厅出入口分别设置,办公及后勤出入口布置在办公楼的侧 边,营业厅出入口设置在办公楼的一层,避免了人流的交叉影响。在基地内部设有消防车道,道路宽度不小于4米,并设有车棚位置。

2.3 竖向设计

根据现状地形和地貌,以及水位关系,在设计中基地内道路中心标高与对外出入

口的城市干 道平滑连接,场地标高均高于周边道路标高,以避免场地积水。区内道路纵坡≥0.3%,以利雨 水排泄。

满足规划设计高程的起伏关系,利用地区内外土方量,尽量做到基地内土方量的平衡,以减少土方量。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4)《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6)国家、福建省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

2.3.2建筑平面设计

1)供电所典型设计A-1方案:

a、供电所办公部分:该部分为三层建筑,一层为门厅、营业厅、值班室、资料

室、机房、信息化机房、更衣室、卫生间、抢修室及电能表库;二层为班组办公室、资料室、档案室、会议室及卫生间;三层为所长室、副所长室及“三大员”办

公室、值班室、侯班室、员工实训室、荣誉室兼活动室、淋浴室以及卫生间。b、附属房:该部分为生产与后勤用房,地上二层,一层为材料间、检修、安全工具室及备品备件室;二层为厨房、餐厅及资料室。2)供电所典型设计A-2方案:

a、供电所办公部分:该部分为两层建筑,一层为门厅、营业厅、会议室、值班室、资料室、机房、信息化机房、荣誉室兼活动室、更衣室、卫生间、抢修室;二

7层为班组办公室、档案室、所长室、副所长室及“三大员”办公室、值班室、侯班室、淋浴室以及卫生间。

b、附属房:该部分为生产与后勤用房,地上二层,一层为材料间、检修、安全工具室、备品备件室及电能表库;二层为厨房、餐厅、资料室及员工实训室。2.3.4建筑剖面设计

1供电所办公楼

A-1方案供电所办公楼为三层建筑,一层层高为3.9M,二、三层层高均为3.3M。A-2和A-3方案供电所办公楼为两层建筑,一层层高为3.9M,二层层高均为3.3M。3)供电所典型设计A-3方案:

a、供电所办公部分:该部分为两层建筑,一层为门厅、营业厅、会议室、值班室、资料室、机房、信息化机房、更衣室、卫生间、荣誉室兼活动室、抢修室及电能表库;二层为班组办公室、档案室、所长室、“三大员”办公室、资料室、值班室、侯班室、员工实训室、淋浴室以及卫生间。

b、附属房:该部分为生产与后勤用房,地上二层,一层为材料仓库、检修、安全工具室、备品备件室;二层为厨房餐厅。

2.3.3建筑立面设计

融入传统与地域元素,体现时代建筑风貌,始终追求“形式追随功能”这一永恒的主题,注重技术发展及办公服务需要,准确、自然地体现出现代办公建筑所应有的品格和特质,努力创造现代、典雅的建筑风格。

立面按楼顶、楼身、楼底三部分进行尺度和谐的构图划分,确定亲切稳重的立面风格基调。办公楼外墙面主体色彩采用淡雅的冷色调,局部配以线脚,使办公楼看上去更加挺拔。附楼采用单面走廊布房,风格及色彩与办公楼保持一致,相互协调又相互映衬。

2附属房

三个方案附属房均为二层建筑,一层层高为4.2M,二层层高为3.3M。

2.3.5建筑工程装饰

顶棚:所以房间均不设吊顶;其中卫生间、淋浴间可设PVC条形吊顶。

2.3.6室内装修表

8第4章结构设计

2.4.1 工程概况

本工程在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安全适用、经

济合理、确保质量、方便施工。

本工程设计遵循的标准、规范、规定及规程:(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 JGJ79-2002;(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10)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11)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JGJ81-2002;(1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13)福建省建筑结构设计暂行规定 闽建科〔2008〕60号文。

(14)福建省建设厅,福建省地震局文件 闽建设[2002]37号文。(15)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建设部2003年4月)

2.4.2 本工程上部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2.4.3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2.4.4 本工程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多层版(≤8层)“计算。

2.4.5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2.4.6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2.4.7 抗震设防的有关参数及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依据GB50011-2010、闽建设[2002]37号文和地勘报告定。

2.4.8 基本风压值和地面粗糙度依据GB50009-2001(2006版)和闽

03J101定。

2.4.9楼地面使用荷载详下表,水箱及其它重大设备按实际荷载取值。

9屋面﹑楼面及地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2.4.10结构的设计年限为50年。2.4.11主要建筑材料材质和强度等级

混凝土强度:根据计算确定。

混凝土耐久性分类--处于二a类环境部分:和无侵性土壤直接接触的构件、水池、水箱、电梯机坑、雨披及屋面梁板;其余部分处于一类环境。

钢材:(1)钢筋:8≤直径≤10, HPB300钢;12≤直径,HRB400钢;(2)型钢、钢板等:Q235B;(3)圆管、圆钢:Q235A钢。

焊条:(1)HPB300钢筋,Q235B钢焊接:E43系列;(2)HRB335钢筋焊接:E50

系列;(3)HRB400钢筋焊接:E55系列。

砌块和砂浆: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级B5.0,强度级别A2.5,干体积密度550

㎏/m3,砌筑砂浆为Mb5.0专用砌块砂浆。

2.4.12基础型式和防腐要求待地质报告出来后确定。

第5章消防、节能、环保设计

2.5.1节能、环保设计

(1)节能措施

建筑物的外墙面建议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

在建筑物的屋顶采用铺装聚苯板隔热材料,减轻热负荷。在照明灯具上采用高效的萤光灯管作为基本照明。

空调建议采用分体式,外用百叶罩装饰,百叶罩色调与外墙一致。(2)固体废物处理

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质及集中处理。区内设计有垃圾点并考虑足够的空间以堆放日常处理的普通垃圾。同时结合考虑环境效应,对有机和无机垃圾, 进行分别处理。

(3)屋面防水等级为三级,防水层合理使用年限10年,一道防水设防。

2.5.2消防方案

道路宽度,根据使用功能、交通组织及满足消防需要考虑,主要道路宽度为6m,10

消防车道宽为4m,道路转弯半径最小为6.0m。确保车辆及消防车的通行。完全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

所有建(构)筑物及管道、线缆通道的布置均须遵循有关的消防规范要求,满足规定的防火间距要求。

该区内建筑的规模和防火分区的设置均满足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所有办公楼及辅助用房安全疏散距离、宽度及安全出口数量均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中有关条文执行。2.5.3给排水消防系统

(1)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本建筑体积小于10000m3.的多层建筑,不设室内外栓系统。本建筑设有灭火器等,建筑外设有室外消火栓系统、(2)本建筑室外消防流量为20 L/S,火灾延续时间2h。(3)消防用水量表如下:

(4)水源:本工程的消防用水水源为市政水,本建筑采用常低压系统。(5)室外消火栓系统:

上一篇:农村环境友好论文下一篇:《狗狗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