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年骨干教师培训十篇

2024-06-27

农村青年骨干教师培训 篇1

1. 对川南地区农村初中数学学科队伍状况的分析

(1) 教育理念和观念仍较落后.由于农村条件差, 交通、信息都相对闭塞, 与外界接触较少, 造成了农村初中数学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相对滞后.

(2) 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有限.问卷调查显示, 从职前培养的角度看, 教师的素质随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 而学历水平则由城镇到农村呈下降趋势.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人人掌握有用的数学”“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培养探究和应用意识”、“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等新的要求.要求数学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数学教师应成为数学教学的研究者.要求教师应当有较高的普通文化知识、数学专业知识、一般教育学科知识、数学教育学科知识和教育技能与实践知识.初中数学教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虽然新教材的内容为数学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但由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有限, 面对与现实生活非常接近而涉及的知识内容又很宽泛的新教材有些力不从心.其主要表现是, 课堂教学中对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和教学中的导向作用方面把握不到位, 教学中时而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现象, 对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有效分层教学效果不明显, 没有达到教学目标所设计的教学效果.还有,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及制作多媒体课件方面存在较大困难等等.

(3) 教师的教研能力较薄弱.调查问卷显示, 农村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对教育科研有兴趣的占52%, 经常阅读教育经典的占24%, 经常阅读教学杂志的占65%, 经常参加研讨会的占52%, 公开发表过文章的占30%, 独立承担过课题研究的只占28%.

2. 对农村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需求的分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最欠缺的内容的问卷调查显示:数学学科知识, 仅占调查人数的3.7%;教学法知识, 占26.8%;实践经验, 占15.9%;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占42.3%;对学生数学学习心理的掌握, 占53.6%.通过进一步地调研和走访, 农村初中数学骨干教师的需求主要是:师德与专业理念、教育教学理论与学科素养、学科教与学问题与策略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教育科研方法及教师培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 对开展农村初中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的思考和建议

教师培养过程的终身发展, 对于教师教育体系而言是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的一体化.农村初中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是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重点保障的内容.纲要指出:实施农村教师培训计划, 到2010年, 使中西部地区50%的农村教师得到一次专业培训.

根据我省农村初中数学青年骨干教师的实际, 培训的重点是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加强对农村骨干数学教师的业务研修, 系统地更新数学专业知识, 更新新课程教育教学思想, 熟练地运用数学教育策略, 形成较强的数学教学研究能力, 并能够在各市地州、区市县和学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帮助他们实现专业发展的飞跃.因此, 可以将培训目标定位为:

(1) 基本形成师德高尚、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切实提高专业发展和职业人生塑造的热情和信心.基本形成教师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形式, 激活自主发展的动机.

(2) 系统提高数学专业水平, 解决学科专业知识与能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奠定进一步发展的专业基础.对数学学科前沿信息、学科知识以及数学教育价值有深入理解, 开阔数学教学视野.

(3) 了解和掌握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能正确理解和掌握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课程目标、核心概念, 强化数学学科课程意识和能力.

(4) 更新数学教学法理论, 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能掌握科学的教学评价手段, 能运用新的教育理念设计初中数学课程、分析教材、研究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 为形成自己的学科教学风格和特色奠定专业基础, 明确发展方向.

(5) 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能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 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6) 能够积极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成为学校和一定区域内学科教学的中坚力量, 成为推进数学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引领者和促进者.

此外, 培训内容的设置应以数学新课程理念为导向, 从“知识中心”向“能力中心”转变;注重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及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

农村青年骨干教师培训 篇2

一、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青年教师入职后, 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就是拟定青年教师的培养计划。通常要根据他们的专业方向、特长和对青年教师的期待, 拟定培养计划。当然, 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还要根据教师的适应能力和具体要求修改培养计划。青年教师的五年培养计划阐述如下。

第一年, 青年教师刚进入学校, 以学习业务为主, 包括学习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心理学, 撰写学习心得;承担1门课程教学, 并熟悉备课、书写规范教案、课堂教学等, 积累教研改革课题的素材。

第二年, 要进一步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 在导师指导下学习课堂授课艺术, 加强“讲”的训练, 提高“讲”的能力, 独立撰写教学设计, 协助导师制作有特色的教学课件, 并开始参加教改课题的研究工作。

第三年, 在导师指导下主持课改课题的研究工作;亲手制作突出个性化和形象化的课件, 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和实验室的建设工作;积极承担学校的公开课、校内外组织的说课比赛、论文比赛等。

第四年, 青年教师基本上已锻炼成为骨干教师, 能独立设计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活动、制作课件、上公开课, 是实验室建设的主要工作者;在导师指导下较好地主持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 撰写专业论文。

第五年, 完全可以脱离导师独立主持实验室建设工作, 独立主持科研课题, 开发有特色的教材及参加校内外各种学术科研活动。此时, 青年教师已经成长为真正的骨干教师。

上述培养计划内容、目标及时间均可根据不同专业和青年教师接受培训的具体情况灵活变更, 目的是在导师的指导下使青年教师尽快地成长为骨干教师。

二、通过教改课题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 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学校未来的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青年教师刚刚步入学校, 转换到知识传授者的角色需要一个过程, 由于尚无什么授课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把握不当、语言表达生硬、教学理念陈旧、教学过程枯燥、课堂气氛沉闷、多媒体课件使用不当等等。有效教学是学校教学质量的生命线, 没有有效的教学, 就谈不上成功的教育。这时, 导师若从下面几个课改方面对青年教师“主导有度、指导有方”, 青年教师将迅速成长。

1. 备课。

导师指导青年教师根据教改要求, 要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 还要备教法和教学手段, 重点引导青年教师提高灵活运用教材、独立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

2. 课堂教学活动。

在导师指导下, 青年教师对教学活动拟定教改课题并实施。要求重视以下六个方面:“以学生为本, 因材施教、因学施教”,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学生创新、创造精神;教学必须是“互动”型, 学生应产生共鸣;用行为来引导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团队中自主地进行学习, 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生动的氛围中进行自主探索、合作;学生由传统的“学会”变为“会学”。在此基础上, 充分了解、认真分析学生的基础和特点,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 采用演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和手段, 从而避免上课背教案、满堂灌的现象。

3. 教学反思。

导师要督促青年教师在完成某一教学活动以后, 写教后记录, 进行教学反思。内容包括对实施教学活动后的感想, 对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实现的程度、教学效果好坏进行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对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问题的处理;对同一教案在重复施教过程中的体会、感受;对课堂中所用教学法和手段所起的作用;对课堂教学气氛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等等及时进行总结, 考虑需要改进的方面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在此基础上对已有教案进行修订和补充, 使其更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 达到最佳效果, 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4. 听课和评课。

绝大多数教师都会通过听课、评课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青年教师也不例外。通过听教学方法独特、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上课, 分析他人的优缺点、得与失, 学习别人令人叹服的教学机智、艺术, 找出自己授课时存在的问题, 寻找适合自己的经验知识,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

此时, 导师应指导教师拟定相关课题, 认真开展评课活动, 通过听课、评课, 使青年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的选用、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应变能力、理论基本功、教学法的应用等方面都得到提高, 从而促进青年教师教学思想转变, 教学观念更新, 教学经验交流, 达到自我提高。

5. 课件制作和教材开发。

多媒体教学特别适合一些难于理解的也难于在板书中表达的模型, 青年教师普遍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易于接受新事物的优点, 导师应引导青年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并应用于教学中。另外, 导师也要引导、帮助青年教师提高巧用身边资源、开发有价值的教材的能力。课件制作和教材开发, 都需要在熟练掌握教材的内容, 明确教学的目标和教学过程活动, 并明确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的基础上进行, 因此, 能迅速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

此外, 导师还应正确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如说课比赛、课件制作比赛、青年教师公开课比赛、教育教学论文竞赛、青年教师研讨课活动等等。

三、通过科研课题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

教育部在“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实施办法里规定, 学校要在提高教师队伍全面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基础上, 制定青年骨干教师专门培养计划, 鼓励和支持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提升学位层次、及早参与科研工作、进入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和重点科研基地研修学习、开展经常性学术交流活动, 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青年教师对工作充满着热情与激情, 学术思想活跃, 敢于向新的科技发现或技术发明冲刺, 是科技创新思想火花产生的主体。对青年教师而言, 需具有将学习到的知识加以提炼并转化为教学内容的能力, 搞科研则能够培养青年教师的知识转化能力。导师在引导青年教师从事科研课题的工作时, 要注重对青年教师知识转化能力的培养, 更要注重培养青年教师搞科研的兴趣和创新意识, 挖掘出其潜在的科研水平。导师要遵循科技发展规律和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 实施帮、传、带, 使青年教师通过参加和主持科研课题, 激发从事科研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和献身精神。

四、通过创新教学团队建设提升青年教师的潜力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还是培养青年教师的创新能力。因为有创新能力的教师, 才能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创新教学团队的建设是新时期的目标。青年教师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性和民主意识, 导师要因势利导, 在重大问题上征求青年教师的意见, 让青年教师参与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和活动的议事、组织与工作, 培养他们对学校的认同感, 激发他们为实现学校目标而奋斗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创建一支拥有青年骨干教师的创新教学团队, 来提升青年教师具有的创新潜力, 帮助青年教师提高思想品德、掌握业务, 使其成为具有良好发展潜质、德才兼备的青年骨干教师。

五、结束语

一个学校的教学质量是由该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来决定的, 而青年教师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力军, 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就是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通过以上培养方案的正确实施, 青年教师将迅速成长, 在工作岗位上施展自己的才华, 展示自己的风采。其政治理论水平、教育教学水平、信息技术能力将得到迅速提高, 较好地适应新世纪教育教学的发展, 成为学校教师团队中的青年骨干教师, 担起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担。

参考文献

[1]宝建梅, 庄严, 赵榕.青年教师搞科研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时代文学 (双月版) , 2007 (5) .

农村青年骨干教师培训 篇3

【摘要】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促进学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如何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也是各学校长期探索的一个课题。本文从骨干教师引领这个角度出发,从结对互助、示范引领、个性化备课、做实培训、以赛促教等五个方面简要阐述了青年教师成长的方式和途径。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骨干教师引领;方式;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青年教师是一所学校的生力军,同时,青年教师又会因为经验不足而成为学校的“短板”。如何有效规避“短板”,使教师群体均衡发展呢?每所学校都会有一批有经验的骨干教师,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名师的骨干、带头、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一、师徒结对,互助成长

青年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基础,但他们的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因此,青年教师需要有经验的教师指导和带教。对刚参加工作1—2年的新教师,可选派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等骨干教师进行“入门”带教。对部分参加工作3—5年的青年教师,可挑选校内优秀中青年教师、教学名师等,进行“稳定期”示范。提倡一位“名师”带几个徒弟,也可以一个徒弟拜几个师傅。在“师带徒”的过程中,要求徒弟积极听师傅的课,实地感受教学过程,学习成功经验,刚开始可完全“拷贝”师傅的做法,一段时间之后再融入自己个性的创新;同时师傅也要主动听徒弟的课,了解徒弟的专业成长情况和不足,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在期末考核时,实行师徒捆绑评价。这样在骨干教师的带动下,一批新的“骨干教师队伍”就会迅速成长起来。

二、“四课联动”,示范引领

所谓的“四课”,一是“青年教师诊断课”,即先由青年教师执教一节展示课,学校骨干教师团队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帮扶措施。二是“骨干教师示范课”:发挥骨干教师优势,针对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精心备课并提供示范课,青年教师观摩后逐人交流观摩感受,挖掘授课“亮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三是“跟踪矫正课”。骨干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跟踪听课,结合研讨、评议情况,分析授课得失,指导授课教师完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四是“反思汇报课”:青年教师经过听评课的磨练、示范课的引领及个人的感悟,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上好汇报课。

“四课”活动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骨干教师的示范课起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而青年教师通过参与 “诊断课——示范课——跟踪课——汇报课”等“四课”联动研讨活动,能迅速激发起参与教研的内在动力,加快成长步伐。

三、个性备课,突出实效

为保证让骨干教师、有经验的教师拿出主要精力培养青年教师;优秀教师有时间和精力去研究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个性教学模式,可以进行备课制度的改革,减少机械、重复性的备课,研究实用高效的、新的备课形式,把教师从繁重的抄写备课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一方面,学校可根据教师的教龄和授课水平确定不同层次的备课要求,青年教师和有经验的老教师有所区别;一直从事某学科教学的和刚刚改教某一学科的也要有所区别。这样分层要求就使得骨干教师有了更充足的时间钻研教材与教学反思,他们个性鲜明的教学特色也成为引领青年教师成长的宝贵资源。另一方面,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开展集体备课。以“生成备课”为着力点,采用青年教师个人备课和年级组集体备课相结合的方法,青年教师个人备课的教案,由年级组集体讨论修改后作为执教教案,实现协作备课。

四、各展特长,做实培训

每位“名师”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有的擅长组织教学,有的擅长阅读教学,有的擅长写字教学,有的作文教学最拿手。每学期开始,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形式向教师征询培训内容,就教师在平日教学中产生的困惑及目前在教育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来确定培训专题。也可通过调研让教师自己选择培训者和培训对象,青年教师可以选择自己的培训导师,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的教师也可自我推荐,并确定自己培训的对象。

学校可根据教师的需求组织本校在班级管理、学科教学等方面经验丰富的老师给全体教师做讲座和专题报告。让骨干教师介绍自己平时积累的教育教学小技巧和金点子,使青年教师直接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这样一来,作为培训者本身是一个梳理、总结、升华的过程,对于受培训的教师也是一个收集新信息、学习新知识、思考新问题的过程。

五、以赛促教,搭建平台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教师基本功大赛、优质课竞赛等方式,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使青年教师能迅速脱颖而出。通过竞赛,骨干教师可以充分了解青年教师的现实状况,为进一步的指导提供依据;通过竞赛,青年教师之间能增进理解,相互信任,有助于集体合作,营造了良好的教研氛围;通过竞赛,青年教师之间能产生互相寻找差距的竞争意识,有助于形成学习别人的经验,吸取别人的失败教训,用别人的方法对比自己教学、改进自己教学的良好教研氛围。这样的竞赛活动,还能促进青年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及成熟有效的教学模式,进而成长为成为学习型、研究型的教师。

当然,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和途径还有很多,比如集中式专业培训、走出去跟班学习等等,但结合校情、依托校本、挖掘本校优秀教师资源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最直接而有效的

途径。

云南省农村青年骨干教师培训总结 篇4

学校通知我上网查看培训详情,安排其他老师接课,我匆匆又茫然地奔赴昆明。培训课程是我意想不到的紧张,早上和下午各上3 个小时的课,每天经过天桥,往来于师范大学和云大宾馆之间。满满的课程,匆匆的脚步,我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惟一不同的是,我没有逃课,也没有在课堂上偷偷看小说,我像干枯的海绵,拼命地吸着水分,幸好我的四周是知识的海洋。11天过后,我已变得沉甸甸,但不是沉重,我浑身都是想高飞的力量。我细数着我力量的源泉。

温和的笑容,是马春雨老师。他把我们当作最亲切的学生,耐心地把语文学科中需要应用的现代教育技术分享给我们,离开他的教室时,我的磁盘满满的,我知道受惠的是我们学校的全体老师。

很难忘记,肖成全老师说他出自一个悲剧的家庭,他说他的背不能健康的挺立,但我在泪光中看见的分明就是一个挺立的老师的身影。这堂课让我明白抱怨学校、与领导对抗是多么幼稚的行为。他说得好,作为集体成员的老师应“把上级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变成自己的专业发展追求!”即,首先用“行为”、“业绩”、“辐射”、“自觉”向上级实证自己的能力;其次满足学生以下需求:让孩子能够学习、喜欢学习、会学习、坚持学习。

温婉儒雅的匡锦老师研讨的是语文参与式教学。让我记忆深刻的是,匡老师让我们在课堂上做的各种游戏。我意识到游戏不仅是儿童的天性,也是成人所喜好的。这3个小时,我们这群从20多岁到40多岁等等不一的老师们像孩子般快乐地度过。可想而知,在合适的游戏中完成教学,让孩子快乐地上课是多么重要!另外,匡老师讲解的教学目标必须使用能够检测的动词,对于我往后制定教学目标有指引方向的作用。

此刻,似乎陈玉秋老师的口琴声还在耳边回荡,我想起他的网上昵称“秋桃子“,这么可爱的老师讲的却是严肃、致命的问题——效度:语文课堂的命脉。他分析了当前语文教师的7种倾向:泛语文化、反文本化、无中心拓展、无效讨论、教师不作为、去知识化、言必多媒体。他说的“没有语文味的语文课伤魂失魄”,“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颇值得玩味,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语文教学的不堪。陈老师认为教什么比怎么教重要,他提出了语文课有效教学的标准:最低是老师知道自己教什么,最高是教学内容的现实化,理想标准是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达成。

罗浩宇老师则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了《语文课程标准》这本薄薄的书。在讲“写作”这个板块时,她举了俄国老师给中小学生拟作文题目这个例子,老师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生活经验拟定作文题目的,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想说,我认为很值得学习。

姚晓华老师研讨的是初中散文教学,“言学情定起点,言体式定终点,中间搭阶梯。”这句话对我有很大的启示。

张承明老师是整个培训过程中给我们讲课最多的老师,她有学者的严谨和老师的和蔼、风趣,她讲了三堂课:“初中语文教学文本解读”、“中外作文教学研讨”和“语文教学案例的理论与实践”。我不敢忘记她的课,因为忘记,我就会在语文课堂中迷路。对于张承明老师,我无法多写,因为她课程里的路标,我牢牢地记着: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动情诵读、圈点评注、摘抄书写、品词品句);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语文课过程就是读一读,说一说,问一问,议一议,再读一读,抄一抄,写一写,问一问,背一背。

方睿、袁蕾、田文翼、赵玲四位老师是和我们一样正在初中课堂上课的老师,同样教书,却已是我们的老师。

方睿老师研讨的是初中诗歌教学,她用自己的实例向我们传授经验。她举了《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相见欢》的教学设计,最独到之处是她采用“话题教学”来上古诗,她以“古今一轮月,天涯共生辉”为话题教《水调歌头》,以“清秋冷夜品孤独”为话题教《相见欢》。

袁蕾老师研讨的是三大文体教学。讲到我心坎上的是如何在课堂中提问,我被这个问题困惑好久了,她认为一堂课只适合1至2个主问题,所提问题要做到“牵一而动前身”,我很佩服,今后也要努力做到这样。

田文翼老师讲解的是初中文言文,他充满语文味的幽默让我更加喜爱语文。经他讲解,我才发现汉字字字皆来自生活,研究字义不仅是学习古文的好方法,而且很有趣,还能拓展知识,增强阅读古文的功底。研究字义其实很简单,汉子是象形文字,观察字形结构,结合生活经验,就能揣测字义。而他给我们示范读《狼》,借此来讲解虚词“矣”的重要性,真是妙绝!只听他读,你就能意会了,就像有魔力一样!我深深领悟到,“读”对一个语文老师至关重要。

赵玲老师讲的是初中语文考核评价。她说的 “做个幸福的语文老师。”这句话,让我心灵为之颤动。她介绍了她的日常工作,很辛苦,但她说很幸福。她所讲的“教师语言干净”的重要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直击我的要害,因为我平常讲课语言琐碎,学生受其影响,语言表达也很琐碎。我们还有幸听赵老师上《天上的街市》一课,亲身体会到了语文味,真正明白了语文课不是人文思

想课,而是让学生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写作方法的课。我恍然大悟。

至此,11天的培训到了终点。老师们讲的内容太多,我不能全部记下,而我是否学到了真谛,只能在日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实证。但十多位老师的引导,我确定我不会再迷路,也知道该怎样领着学生探索语文的奥秘。

农村青年骨干教师培训 篇5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需求,培训模式

一研究的目的

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是当前教育形势发展的要求。为增强骨干教师培训的针对性, 提高骨干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探索骨干教师培训的科学模式, 切实提高对骨干教师的培训质量, 使参训的骨干教师尽快成长为学校、地区教学上的领军人物, 真正发挥他们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特做此调查研究。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对象:普洱市10个县区教育局推荐参加培训的市级骨干教师。自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 共培训820人, 其中, 2011年小学教师、初中文科教师各100人;2012年小学教师、初中理科教师各100人;2013年小学教师100人, 初中教师120人 (语、数、英各40人) ;2014年小学教师110人, 初中教师90人 (理、化、生各30人) 。

此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办法, 我们自编问卷——普洱市中小学市级骨干教师培训需求问卷调查表,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培训教师对知识培训的需求、专业能力的需求、培训师资的需求和培训教学形式的需求。共发放问卷220份, 回收206份, 回收率93.6%。问卷回收后, 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了统计分析, 对本次调查结果, 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

被调查对象206人, 均为一线中小学市级培训的骨干教师。 (其详细情况见表1)

此外, 为全面了解教师培训的需求情况提供必要的补充和支持, 我们还采取访谈、询问、召开座谈会等方法, 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

三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 综合获取的信息, 骨干教师培训需求如下:

第一, 知识培训需求方面。对于骨干教师知识培训的需求, 我们主要从教育科研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等十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统计结果见表2。

可以看出, 教育科研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法知识, 依次排在中小学骨干教师知识培训需求的前三位, 说明中小学骨干教师渴望通过参加骨干教师培训学习, 能将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 同时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寻找理论支撑, 并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实践的实效性, 因为教学方法的突破是优化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至于学科专业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则排在中间位次, 与一部分骨干教师基本掌握了这三方面的知识, 而另一部分骨干教师还需要通过学习进一步掌握这三方面的知识有关。另外, 师德修养、教育政策与法规知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知识、人文修养和艺术鉴赏, 依次排在中小学骨干教师知识培训需求的后四位, 与这些骨干教师目前所具有的这些知识水平, 已能够适应学校教育教学有关。

第二, 专业能力需求方面。对于骨干教师专业能力培训的需求, 主要从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七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统计结果见表3。

可以看出, 排在前两位的依次是教学实施能力、教育科研能力, 这说明骨干教师想通过培训学习, 使这两项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至于教学设计能力、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反思与发展的能力、教育教学评价能力, 依次排在中间的位置, 这说明大多数骨干教师已基本具备这四方面的能力。而班级管理能力排在最后的位次, 这足以说明, 这些骨干教师目前已基本能够承担班级管理任务。

第三, 培训师资需求方面。对于骨干教师师资培训的需求, 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统计结果如表4。

可以看出, 最受欢迎的培训师资是教学研究人员, 比较受欢迎的培训师资是高校专业教师和专家, 优秀中小学教师受欢迎的程度比较一般, 而教材编写者和教育行政领导则不太受欢迎。教学研究人员之所以最受欢迎, 这与中小学骨干教师对教育科研知识与教育科研能力的需求有直接的关系;高校专业教师和专家比较受欢迎, 可能既与高校专业教师和专家对进行骨干教师培训的高度重视和精心准备有关, 也与高校专业教师和专家的科研素养较高有关;优秀中小学教师作为培训师资, 只得到骨干教师们的一般性肯定, 这与大部分骨干教师认为, 优秀中小学教师在一线工作所获得的经验, 他们在同样的一线教育教学活动中都已经具备有关;教材编写者、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排在师资需求的后两位, 说明骨干教师们已能够把握教材, 而且不希望骨干教师培训, 再聆听太多的教育行政领导的政策性说教。

第四, 培训教学形式需求方面。对于骨干教师培训的教学形式需求, 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统计结果如表5。

可看出, 以上7种培训方法都得到中小学骨干教师的高度认可。相对而言, 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的课题研究型、案例评析和参与式培训型得到认可的程度较高, 专家讲座和报告型、观摩名师课题教学型、同行经验交流分享和教学展示型得到认可的程度一般, 自主学习型得到认可的程度则相对较低。

四结论及启示

通过本次对普洱市市级中小学骨干教师的问卷调查, 我们得出的如下结论: (1) 希望通过培训学习, 提高教育科研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法知识水平。 (2) 希望通过培训学习, 提高教学实施能力、教育科研能力。 (3) 在培训师资方面, 骨干教师们需要教学研究人员、高校专业教师和专家对他们进行培训指导。 (4) 在培训的教学形式方面, 骨干教师们希望采取在专家指导下进行的课题研究、案例评析和参与式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因此, 培训机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设计时, 要重点考虑以上几方面问题, 并把与此相关的课程作为主干课程。同时, 还应考虑到由于各县区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参培骨干教师之间的差异性, 培训遵循分类分层、因材施培的原则。

启示:可采用集中学习—在岗研修—集中交流分享的三个阶段培训模式 (简称“三阶段模式”) 进行培训, 这是很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模式, 是提高骨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有效培训模式之一。

1. 集中学习

利用二至三周的时间, 加强学员所急需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接着再用一周的时间, 组织教师们到就近的中小学名校跟岗学习。

为加强骨干教师所急需的理论知识的学习, 组织培训机构在聘请授课教师时, 要注重聘请教学研究人员、高校专业教师和专家, 重点对骨干教师们进行教育科研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法知识的培训。培训学习的主要形式有专题讲座、案例评析、小组研讨交流。

跟岗学习阶段, 主要聘请一些中小学名校中的名师做骨干教师的“带教导师”, 安排一周的时间让骨干教师去跟岗学习, 在名校中聆听讲座、参与交流讨论、观摩示范课、研制教学方案, 并执教于课堂教学。其中, 重点让骨干教师观摩“带教导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和教研工作, 深刻感受和领悟“带教导师”的教学和科研理念、策略和行为。

2. 在岗研修

在岗研修是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阶段, 是检验集中学习阶段所获得的学习成果的阶段。在此阶段用大约10个月 (两个学期) 的时间, 提高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研修方式: (1) 建立培训导师负责制, 加强跟踪指导。分配每位培训导师包干指导5~8名学员。采用远程网络指导和临场指导方式, 定期或不定期地指导, 及时帮助学员解决在岗研修中所遇到的问题。 (2) 组建小组QQ群, 设公共邮箱, 成立课题专项研究小组。通过小组QQ群交流经验, 分享案例, 解决实践中的疑惑;以公共邮箱的方式向学员发布课堂教学案例;成立课题专项研究小组, 以课题申报的方式、论文征集的方式积极整合资源, 让学员共享。 (3) 建立骨干教师培训网站。网站的主要作用, 一是让学员提交在岗研修作业和交流学习心得。二是在网站上开设分主题的各种论坛, 采用学员发帖、跟帖及导师在线答疑等方式, 深化研修成果。三是创立开放平台, 由学员和导师共同建构“骨干教师培训小百科”。 (4) 参加教研活动和课堂教学展示活动。要求学员积极参加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和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把集中学习阶段学到的新理念、新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和教育科研中, 不断解决在课堂中遇到的棘手问题, 努力提高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 (5) 深化反思教研活动。反思教研活动的范围包括课堂教学反思、课题研究反思、个人成长反思等。

3. 集中交流分享

集中交流分享阶段, 所安排的时间大约为三天, 主要是让学员集中起来, 总结、交流、分享一年的研修成果, 并相互借鉴, 取长补短, 最后达到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德成、梁永正.教师培训需求分析[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农村青年骨干教师培训 篇6

启示一:确定一个研究的主攻方向

这是章晓东校长讲座中的一句话, 他是这样说的:确定一个课堂的“主攻”方向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而其他专家也用不同的话语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他们之所以能有所成就, 就是因为他们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主攻”方向 (鲍建生: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符永平:数学教学的十八种课型;章晓东:情智课堂研究;潘建明:自觉数学课堂, 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研究) , 并孜孜以求, 全身心投入, 不断改进、不断超越, 才成就了今天的他们.

目前, 我们广大一线初中数学教师完全能做到这一点, 起点可以定低点, 目标可以明确点.比如可以把教学设计、学情研究、案例分析、课型研究、课堂教学机智、课堂提问技巧、课堂组织方式、作业布置、活动组织、教学札记、学困生辅导、分层教学、学生的学习方式等等作为自己的一个研究方向, 一旦方向明确, 做起事来就会事半功倍.要研究和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 我们只能从其中切取一个小的片段开始, 这样既便于入手, 又便于解决具体问题, 同时耗时较少, 不至于影响正常的教学.当然问题小、研究的周期缩短有利于增强自信, 使我们获得研究的成就感.正好我们最近对数学课上的阅读教学产生了兴趣, 现在数学考卷上的阅读理解题不多, 但有背景的题目却不少, 几乎每道题都需要学生有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如何在数学课上培养并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 如何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题目中的数学信息, 如何让学生把文字语言尽快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这就是我们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 我们分三个层次进行了研究:第一探讨的就是阅读理解题的教学研究;第二是数学课上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三是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信息和数学表达的研究最近三年, 它将是我们几个同事研究的主攻方向.

启示二:研究不能脱离实际

符永平老师说:“学问是作出来的, 不是说出来的.”我们的研究应该从实际出发, 我们的研究就在备课笔记、听课笔记、课堂教学、教后札记里.教师做研究会自觉与不自觉地向专业研究者看齐, 想方设法地引用大量的理论文献, 先介绍国外学者怎么认识, 后分析国内学者有哪些观点, 最后再谈谈自己的见解.似乎只有和精深的理论携手, 才能彰显出研究的力度和分量.殊不知, 广大一线教师做研究其独特的魅力并不在于验证某种既定的理论, 其鲜活的生命力并不在于诠释这样或那样专家的论断, 它在教育科研之林中, 之所以有自身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恰恰是对教育现场的把握和判断, 恰恰是对教育事件所作出的意义分析.这样的研究也恰恰是专业研究者难为或不能为的.

符永平老师是从课型研究开始的, 目前暂时框定了十八种课型作为研究的重点.我们决定从教学流程出发, 研究如何在数学课上渗透阅读的理念、技巧和方法, 及时反思和改进, 力求让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和数学表达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其中章晓东校长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请一个同事专门记录所有的师生对话, 带回去研究.当然, 全程录像, 共同研究也是切实可行的办法.我记得, 警察办案时, 经常把办案现场拍下来的东西放给办案组成员看, 大家在一起讨论案情的各种可能, 我觉得这种办法非常适合我们教师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课堂研究开始, 形成方案和套路, 再回到课堂检验, 相信这样的研究才是有利于我们一线教师成长的研究.倘若我们的研究脱离课堂教学又不服务于课堂教学, 那我们的研究就变成了假、大、空, 变成了形式主义.

启示三:学生是课堂的生命

鲍建生老师举了一个例题的讲解过程:第一步, 要求学生用尽可能多的办法解决 (学生想到了五种办法, 一一写在黑板上) ;第二步, 查书、查作业本和练习册, 找出本章中用到这五种方法解决问题的题目 (每种方法下列举一到两道题目) ;第三步, 回到例题, 再来研究, 例题的条件能变吗, 结论能变吗?学生整个的学习热情、积极思维完全被调动起来了.符永平老师的章前导学课, 先打广告、后举变式、甚至让学生编写教材、帮老师备课……一招一式无不具有强烈的煽动性, 学生还不乖乖“上钩”.章晓东校长举到的“多边形的外角和”一节, 学生给了两种回答:480°, 360°.通过对学生的课后采访, 前一名学生对480°这个错误答案的得出作出了“合理”解释, 后一名学生对360°的两种解释令人拍案叫绝, 这节内容教了很多遍, 这种方法还真没想到过.反映出学生的思维不容小觑, 他们往往比老师想得深、想得全;潘建明校长举到的《陌上桑》课例, 学生用“好色”来描述看罗敷的男人, 此时老师体现出的高超的教学机智令人深深折服……回头细想, 这所有的教学实例都体现了一个主题:学生是课堂的生命, 抓住了学生, 才能掌控课堂, 才能让课堂走向有效和高效.无论在课堂上出现什么样的状况, 首先我们要让自己冷静下来, 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 挖掘学生表达中的合理因素, 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更科学的思考和表达, 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并发挥课堂的最大教育意义.一切的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这个教学本质服务的.杨裕前主任说:“教学就是:已有知识+1种思想=解决新问题”, 你看教学数学的过程有多么简单, 关键是在你心里真的把学生当回事吗?真的把学生的意见当回事吗?真的把满足于学生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吗?即便教室里坐满了听课的专家和老师, 你上课也不是上给他们听, 而是上给学生听吗?章晓东校长提出“以学论教”, 道理不言而喻, 教师是课堂上的引导性主体不错, 但学生才是我们课堂上的学习主体, 最后上课效果怎么样是要让学生来评价的, 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说话的, 一旦我们喧宾夺主, 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后果将不堪设想.所谓“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重视和研究学生方能成就一个研究型数学教师.

启示四:数学教师应该有点儿文化

几天的讲座听下来, 最大的感触是:专家毕竟是专家, 虽然是数学科班出身, 但个个知识渊博、谈吐幽默、文采斐然.这与我们普通的数学教师语言贫乏、讲话呆板、语调枯燥乏味形成了鲜明对比.符永平老师讲话激昂的语调、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 无不让人热血沸腾;章晓东校长深情的诗朗诵让人感动于他的细腻情怀;潘建明校长的背诵、描述、演说让人身临其境, 回味无穷;杨裕前主任抑扬顿挫的表达, 对数学本质的深刻揭示让人为之一振……这样一对比, 我发现我们身上缺少了两样最重要的东西:一是文化, 二是激情.

先说文化, 我们既缺少对数学史的常规了解, 又缺少对数学前沿动态的研究, 所以我们的教学既缺少继承, 又缺少展望, 糊里糊涂,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没有把数学真正的美挖掘出来, 只是把数学教学作为一个简单的劳动, 养家糊口而已.既然对数学认识不足, 就无从演绎、无从挖掘、无从展示数学的内在魅力, 教了半天, 只是教给学生一些知识、技能性的东西, 却很少教给学生数学情感、数学趣味、数学内涵、数学体验, 这样的教学站的高度显然不够, 自然广度也无从谈起.

再说激情, 教学应该尽可能把复杂的问题讲得简单, 讲得深入浅出, 但这并不表明数学教学不需要激情.任何教学都离不开情绪的渲染, 这也许是文科老师的长项, 但倘若我们数学老师也擅长, 我相信对于学生心灵的震撼将更大.何况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交流合作的过程, 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 如果我们既有足够的诚意, 又有足够的语言力量, 再辅之以我们高昂的激情, 学生岂有不“入瓮”之理.数学教师做久了, 我们好像听到煽情的语句就别扭、听到深情的朗诵就肉麻、听到激情的演讲就浑身不自在, 其实是我们自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驾驭语言, 去使用激情, 所以我们的数学课就变成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枯燥乏味的方式, 还美其名曰:追求数学教学的本质.其实再美味的蔬菜也要加入油盐酱醋这些调味品, 再适当烹调, 方能让人垂涎欲滴, 数学课这道菜什么时候也缺不了激情这道调味品.

农村青年骨干教师培训 篇7

一、高中农村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

第一, 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不容乐观。近年来, 农村高中青年教师队占比明显加大, 他们有干劲, 但教学经验明显不足。他们大多数只关注所任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熟练度, 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思去做深层次的前沿理论学习和研究, 造成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严重不足。

第二, 先进教育理念的落实受阻。现代先进教育理念主要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核心思想。实际调查显示, 有将近70%的青年教师认为根本无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因为影响素质教育落实的现实因素太多, 并难以解决, 有近50%的人对创新教育的落实策略不明确。这些问题都将直接影响学校教学质量。

第三, 教育科研能力薄弱。实际调查表明, 农村高中青年教师存在的一大问题是过高的教学压力, 教学科研意识薄弱。此外, 缺乏基本教学科研的方法和经验, 未能意识到自我学习和提高的重要性。

第四, 教育管理能力不强。相比于教学能力, 教育能力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 在高中阶段和当今社会变革时期, 教育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些80后的青年教师大多是独生子女, 在处理师生关系, 处理与家长的关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管理的质量。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讲, 通常只关注于青年教师理论知识、教学能力方面, 却缺乏对青年教师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引导, 导致部分青年教师教学尚可, 管理无能的普遍问题。

第五, 高中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学校对青年教师的硬性要求过高和过多, 缺乏思想疏导, 致使部分青年教师产生了一种逆反心理, 使得教师水平的提高成为了一种强制服从, 严重忽视了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严重影响了校本培训的效果。

二、农村高中青年教师校本培训的内容重点

首先, 知识素质。知识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一, 本体性知识。主要是指自身特定的专业知识, 要求教师对自身专业知识有着一定的理论深广度。扎实的本体性知识是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和基础。其二, 文化知识。文化知识的深广度在某种意义上来讲, 直接决定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文化知识的丰富能够充分满足学生全方位发展需求, 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了解和认识, 树立教师威信和形成独特魅力, 同时加深自己对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的理解。其三, 实践性知识。主要是指教师所具备的情境知识和相关知识, 这一知识主要通过教学经验的积累而来。其四, 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教师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总之, 教师不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是无法充分满足高中教学的, 校本培训要加强教师在知识素养自我提高方面的培训, 注重自我知识的更新和完善, 使得自身知识体系成为与时俱进、源源不断的思想“活水”。

其次, 能力素质。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能力、合作交往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育教学能力是确保教育教学顺利开展的根本前提;合作交往能力是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间进行充分的经验交流和互动, 处理好合作与竞争之间的关系;教育科研能力则是构成教师基本素质的一大要素, 是教师发展的助推剂;自主学习能力是为了适应新课改发展而提出的新要求。新课改背景下, 学习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教学目标由传统的“学会”变为了“会学”, 而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指导水平的高低, 这便对教师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最后, 专业情意。所谓的教师专业情意主要体现为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教育理念和个性品质。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此外, 还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共同进步的过程。所以, 教师职业修养在新课改落实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通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教改信息的理论学习等, 与时俱进, 及时更新知识体系, 扩展学术视野, 转变传统教育理念, 树立正确人才观、教育观和学习观, 逐步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师的个性品质主要是指良好的心理素质, 而这主要是由教师的工作特点和职责所决定的。现代教师不仅要积极引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而且要锻造和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教师的个性品质和健全人格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 有利于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 激发学生创造性,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农村高中青年教师素质的提高, 不仅需要有专家指点, 而且需要自我修炼。所以, 在校本培训过程中, 农村高中青年教师要树立自我研修和学习的意识, 发展成为研究型教师。通过自我学习、思考和探究, 不断更新知识体系和教育理念, 完善教学行为, 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培养终身学习意识和习惯, 主动参与校本培训, 敢于尝试和实践, 成为学习型教师, 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农村高中教育事业。

摘要:青年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和未来发展的好坏。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必须根据农村高中教学现状和青年教师特点, 认真制订校本培训计划, 积极探索适合农村高中校本培训的途径和方法, 构建农村高中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培训体系, 有效解决束缚农村高中学校良性发展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农村高中,青年教师,校本培训

参考文献

[1]胡秀丽, 苗培周.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评估指标构建的思考[J].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2 (2) .

[2]蒋平.高中教师校本培训路径选择[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2 (1) .

骨干教师帮扶青年教师总结 篇8

一、日常的帮扶工作:

本人认真的按学期初的骨干教师帮扶计划进行工作,如约完成了如下任务。

1、做到了每个月帮助王老师备一节课,检查一次教案,真正的提高王老师在教材的教材分析和处理方面的能力。

2、做到了每个月听梁老师一节语文课,并给出其做出详尽的讲评,以便帮助王老师尽快地提高教学水平。

3、做到了每个月给王老师上一节示范课,起到了示范、牵引的作用。

4、指导王老师进行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情况,认真书写指导过程中的记录与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做好材料的整理收集。

二、取得的成绩: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本人的帮助,王老师的积极努力下,教学水平提升了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一如既往地学习、研究、实践、反思,积极主动的帮助王老师,力争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

农村青年骨干教师培训 篇9

一、农村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知识缺失,科研能力不强

目前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中,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的知识比较薄弱,中小学教师教学工作任务重,教师把大部精力放在教学方面,没有时间进行课题研究。其次中小学校领导对科研这一块不重视,不能很好的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同时对于教育教学专业缺乏研究意识,教师写的教育教学论文都是为评职称而写,年轻教师对于教学研究处于茫然状态,不知道如何着手,这几方面的原因导致中小学教师理论知识确实,科研能力不强。

(二)部分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不娴熟。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很快,如果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很强,就能多渠道的获取信息,这对教师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在中小学教育中,特别是农村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相对缺乏,这样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无疑会受到影响。

(三)繁重的教学压力,使教师疲于专业发展。

多数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他(她)们上课任务重,有的兼任几个班的教学任务,甚至在农村小学还有包班的老师,教师一天到晚忙于备课、上课、批改学生作业,根本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专业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再要求他(她)们开展一些对他们的实际教学没有很大帮助(至少短期内见不到成效)的专业发展活动,肯定积极性会受到影响,那么效果自然不好。

二、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与思考

(一)撰写教学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奠基石,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要素,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鼓励教师在教学后进行反思,撰写教学心得、随笔、教育日志,课后的及时反思和总结,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而且有助于教师养成研究的习惯,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强化自主学习,激励教师专业发展。

教学相长,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必须要把自己由“一桶水”为“长流水”,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知识,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加油”,牢固树立全程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教学中要坚持理论探索,与时俱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教师缺乏理论知识的积淀,所以教师只有在课后不断的加强自主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涵养,开阔视野,才能有效的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三)为教师专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有研究者对教师每周的教学时间分配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3.66%的教师每周教学时间为10课时以内,余下的教师每周教学时间均在10课时以上;对于教师每周批改作业的调查结果也显示除38.80%的教师每周花3.5小时批改作业外,大多数教师每周批改作业的时间都在5小时以上,其中每周批改作业时间达15小时以上的教师居然占13.67%。这些调查数据显示教师的教学任务太过繁重,即使他(她)们主观上希望进行一些专业发展,客观条件也不允许。因此,教育相关部门或是学校领导要为教师专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保障,这样才有利于这项事业的长足发展。

(四)确立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改纲要为指导,以提高青年教师素质、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培养专业型教师为目的,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强化培训、检查和指导,使他们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提高专业知识技能,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成为新一轮课改的主力军。

二、培养对象: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三、培养目标:师德修养高,业务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具备一定教育科研能力,积极投身课堂教学改革、课程结构改革的学习型、开拓型教师。

四、培养内容

学习意识、师德修养、文化素养、教育教学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教育科研的能力。

五、培养策略及具体安排:

1、注重师德建设,倡导诚信教育。

师德师风建设是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坚持学习,认真贯彻《公民基本道德纲要》和《师德规范》,立足学校实际,努力成为“对教育忠诚,对工作热忱,对家长真诚,诚心诚意服务每位学生。扎扎实实工作,实实在在育人,真真实实提高,打造学校优良教育形象”的排头兵,成为对家长、对社会实现“诚信教育,文明育人”承诺的带头人。比工作,比奉献,求发展,尽早成长,成为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

2、突出阶段性培养重点,循序渐进、逐步发展。

青年教师从中师、专(本)科毕业到发展成为一名骨干或优秀教师,大体经过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个重点:

(1)入门期(教龄0—3年)是基础性培养阶段。培养工作从“应知应会”着手,使青年教师掌握教育教学的常规要求和教学技能。

(2)成才期(教龄4—5年)是成就性培养阶段。重点培养青年教师在成熟的基础上向获得成就方向发展,在这个阶段可以培养更多的教学能手或教坛新秀。

(3)发展期(教龄6—8年)是发展性培养阶段。按照每个青年教师个性发展的趋势,进行分类培养。具体分成四种类型:一是培养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扎实的教育理论和独特的教学风格的学术型教师,使这部分青年教师向学科带头人、名师方向发展;二是培养有正确的办学思想、科学的管理方法、渊博知识的学者型管理人才;三是培养有超前的教育理念、全面的教育理论、很强的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四是培养根据各学科特点进行高层次自我发展的其他优秀教师群体成员。

上一篇:建筑给排水噪音防治下一篇:服刑人员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