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熄焦安装工艺方法

2024-09-12

干熄焦安装工艺方法 篇1

关键词:干法熄焦,惰性气体,热交换,循环

一、概述

干熄焦即干法熄焦是利用低温惰性气体在干熄炉内逆流而上与红热焦炭进行热交换, 换热后的气体经余热锅炉与水换热产生中压蒸汽, 中压蒸汽传输至发电站, 由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干熄焦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质性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干熄焦主要包含运焦、排焦、气体循环以及余热发电等几大部分。

二、安装工艺

由于干熄焦用地比较集中, 层次分布较强, 因此存在较多的交叉施工作业, 干熄焦安装总体思想为:突出主线, 辅线并存, 层次迭起。主线即为干熄炉本体及主体框架, 辅线是余热锅炉及气体循环系统管道, 层次迭起即为在主体框架与干熄炉壳体安装时按标高层次循环施工, 给施工过程中的焊接可以带来巨大的方便。

2.1钢结构安装

2.1.1主体框架

主体框架为多层拼装钢结构, 用于承载焦罐提升机及装入装置。主体框架柱间连接均采用高强螺栓, 因此构件在制作过程中必须进行配合钻孔, 并在构件成型后进行地面预组装, 以检查构件之间几何尺寸的匹配性。

在安装过程中, 部分悬挑平台梁撑及柱间支撑可以再地面组装后整体吊装, 这样就能更多的减少高空作业, 有效降低安全风险并能降低人工成本。在框架柱与平台梁撑安装完成后要及时铺设平台板及护栏, 方便进行下道工序。

2.1.2干熄炉壳体

干熄炉壳体是处理焦炭的载体, 也是干熄焦最重要的功能单元。干熄炉由下向上共分为冷却区、斜道区、环形风道区以及预存区四大部位。

干熄炉为钢板卷制竖罐结构, 内衬耐火材料, 炉壳需在现场组装成环带调整好后吊装安装, 干熄炉壳体质量控制点在于中心的偏差、每一环带上口的水平度, 这两项数值较大后会对后期的耐材砌筑造成重大影响进而制约干熄炉的功能质量。

在此提出干熄炉壳体与主体框架结构按照标高同步施工, 这样不仅方便壳体的安装, 也能更好的创造调整的现场条件。干熄炉壳体环带在地面组装并调整好几何尺寸后, 必须在内圆做好足够强度的米字支撑, 用以减少吊装过程中的变形量方便高空两层环带之间的对接。

2.1.3余热锅炉框架

用于支撑锅炉水冷壁的框架结构, 节点间全部采用焊接结构。余热锅炉的框架施工时可以先在地面按照预选用起重机械的能力组装成片, 然后在吊装连上各段之间的支撑, 有效减少高空作业的风险及施工成本。

2.2设备安装

设备可以说是干熄焦施工的重点及难点, 设备单体重量大, 安装高度高, 零部件较多, 这都是干熄焦工程设备安装所拥有的特性。干熄焦设备安装质量要求严格, 因此, 设备安装阶段必须严格把关, 确保设备安装的正常进行。

2.2.1提升机安装

提升机是干熄焦系统单体设备重量最大, 安装高度最高的设备, 主要用于提升焦罐将罐内焦炭倒入熄焦炉。提升机分为运行机构、起升机构、润滑系统等。提升机的安装首先在地面分别将两件端梁与车轮组装完成, 然后吊装至行车轨道上, 临时固定在主体框架平台梁上, 带组装完成主梁后方可去除临时支撑。

2.2.2循环风机

循环风机是整个气体循环系统的心脏, 其安装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整个系统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循环风机的控制要点主要是风机下壳体、轴承座水平度;轴瓦间隙以及联接手同心度。在实际施工中, 可以使用框式水准仪测量水平度, 使用百分表测量联接手的同心度, 以更好的控制循环风机的安装精度。

三、总结

干熄焦安装工艺方法 篇2

关键词:建筑电气;安装;管线;预埋;工艺

引言

建筑电气施工一般工作顺序可分为前期预埋和后期安装。两者相辅相承。同时要与土建的配合,保质保量进行预埋隐蔽,尽量控制减少损管、堵管、错埋、漏埋的现象。

结合现场施工实际情况,谈谈现场电气线管预埋施工,包括楼板内线管敷设、砖墙体内的线管敷设两方面的一些拙见和建议。

1.预埋条件、内容

主体结构施工部分完成,预埋条件已具备。

2.楼板内导管敷设

一般线管预埋最多是部分是楼板,主要还是线管回路多且各专业存在交叉作业,在这部分施工当中线管预埋是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1)工作面大,施工人员密集。现场存在钢筋、消防、水电班组等相关专业人员施工,人员密集。这给预埋过程中线管成品的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往往这个时候施工保护不到位,出现线管损坏、灯位盒破损坏、出现错接漏接现象。

(2)施工量大,时间合理安排。模板大面积工作面出来后,具备线盒定位、固定,楼板面底筋敷设完成,预埋的条件就具备了,往往工作面大小不一。尤其像地库顶板的配管,至于标准层看业主具体要求配置敷设。

(3)质量控制要求高。线管预埋要保证施工质量,同时还要对半成品、成品保护。

针对以上的情况,谈下施工要求:

①现场专业技术员须交底到位,落实到班组,确保施工的有序进行。这要求技术员履行对施工班组的技术交底,现场跟踪,检查是否执行交底内容及图纸要求,并检查是否存在问题,及时发现并要求整改;

②施工中要协调好与各专业的施工配合,合理利用现场的施工交错时间,并且要加强提高工人施工水平及素质,加强责任心;

③必须与主体结构充分配合,施工中要爱护物品,对成品及半成品保护到位,不能随意损坏,互相监督。

要做好楼板内线管敷设,须控制好必须要到如下几点:

(1)识图。这个不仅要求现场技术员交底到位,同时还要施工班组认真负责,对图纸要懂且熟悉,最好是施工人员都能读懂施工蓝图。

(2)定位。对图纸熟悉之后,根据现场模板工作面的开展,使用专门的标示颜料(如油漆),根据施工蓝图的尺寸位置,要是平面直线位置线盒超过一定数量时候,必须拉线控制,确保施工观感良好,同时也方便施工。

(3)线盒固定。因为线盒出厂都是成品,包括直通、曲通、三通、四通线盒。只要将钉子紧贴着模板打上打实,就能固定好了,等到底筋铺设完,就可以进行线管敷设。

(4)配管。管进入盒子的长度要到位,塑料管连接应使用配套的管件

和粘接剂,接头一定涂好专用胶水,接头两端不超过300mm 处要捆扎固定,管路每隔1m 左右用铁丝绑扎牢。管路超过下列长度,应增加装接线盒,其位置应便于穿线。

a、无弯时30m;b、有一个弯时20m;c、有二个弯时15m;d、有三个弯时8m。

当管路很多或者密集时候要控制好管间隙,以及不能超过三层管重叠,能避开的尽量避让,如图1 所示。

图1 板内线管敷设            图2 线管敷设重叠交叉

这种配管施工不但能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去做,而且观感很好,像这样的施工我们要大力提倡和加强。对于偶尔出现的线管重叠,要尽量避免发生,观感差的一定要整改,力求做得更好。

如图2所示的观感稍差了,尽量避免这样情况发生,存在几个问题:

①超过三层重叠;

②部分线管拐弯小于900,影响后期穿线施工;

③观感差,容易出现线管压坏,损坏;

④致使混凝土不均匀,可能有空鼓,影响结构板强度及厚度;

⑤重叠高度超出板厚,线管露出板面,预埋不到位。

针对这样现象也提出一点建议:

①根据施工蓝图,结合实际情况布线管路径,选择最优布管方案。尤其存在各专业交叉作业布管时候,必须灵活;

②现场技术员一定要做好检查,发现要及时要求整改,做好跟各专业技术员沟通;

③深入掌握更多的施工规范,加强专业技能和提高施工方法。

(5)检查。原则是按图施工,检查施工中有没有遗漏或者预埋错误的,过程中有没有损坏等,若有问题要及时整改。

(6)验收。管线预埋敷设完毕后,在互检、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应及时通知监理(建设)单位工程师进行验收,并完成相关验收资料的同步。

(7)看护。对于很多时候,我们会认为只要做到以上步骤,就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了,往往忽略了最后一步,那就是浇筑混凝土时的看护。因为在那种情况下有这样二种情况会出现:

①机器震动或者外在压力存在,导致线管接头松动脱落以及线管压扁损坏等;

②人为无意或者有意损坏。

所以解决办法就是要安排人员在主体结构浇筑混凝土时看护,要做到认真负责态度,出现以上情况要及时处理更换。

3.砖墙体内的线管敷设

根据设计图纸及现场施工情况来看,线管在墙体里的预埋也算不少的,也是工序要求高的地方。前期的预埋不管是楼板面引出或者楼板下预留,为后期的二次预埋做准备。砖墙体内的线管敷设必须要结合主体结构砌砖,具备施工条件才能进行。

本着节约、高效率、保质保量前提下,施工要科学合理。因为前期的预埋只是提供一个接口,具体安装高度、线管的走向要等砖墙起来综合考虑,按图施工同时为了方便二次预埋配管,可以走不同的路径。砖墙体内的导管敷设可以归纳有几个施工工艺:

(1)定位。在前期预埋的基础上,定位好安装高度,线管走向,画出轨迹,为下一工序准备;

(2)切割。在画出的线管走向轨迹中,通过切割机进行切割,切割中要注意安全,带防护面罩,切割的宽度根据线管管径、并排根数并考虑管之间间隙,适当而定。

(3)開槽。切割完了之后,基本上的线管线路及箱体的位置就出来了。开槽深度结合管径、线管根数及间隙以及灰饼的厚度,箱体位置及大小根据图纸要求尺寸预留。

(4)线管对接、处理。前面的步骤完成之后,就要求二次预埋、对接线管了。同样要注意线管的走向,尽量不能交叉,管与管有一定间隙。对于开关盒、接线盒能一次做到位的就要完成,要是箱体到位就一次性安装,若箱体未进场时线管要留出适当长度方便往后箱体安装接管。若墙体没打点做灰饼,开完槽接管时要先固定好线管,不至于在其他因素下偏移或者脱落,必须要用铁钉固定,但是箱盒必须等打完灰饼,通过标杆尺控制进行固定,尽量与抹完墙面水平一个面上。

4.结束语

其实建筑电气工程所涉及到的各方面的预埋工序还有很多,以上谈及的是平时接触最多的线管预埋施工工序及工艺,同时方法以及技巧还会有很多。故此现场技术管理的要不断去吸收掌握新的施工方法及施工技巧,同时也提倡去创新新的方法。由于施工经验及能力有限,对以上所阐述的观点只代表个人,若是存在不足之处,望能指正。

参考文献: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2]《建筑用绝缘电工套管及配件》JG3050-1998.

上一篇:仪表仿真下一篇:美国幼儿园教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