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创建技术十篇

2024-07-26

小麦高产创建技术 篇1

1 高产创建示范田的选择原则

按照“区域优势、连片连线”的原则, 2015 年东阿县3 个万亩示范片选择在基层政府重视、产业体系健全、农民热情高、种植粮食面积大、产业化带动能力强、地理位置适中、水源条件比较好的牛店镇、大桥镇和新城办事处3 个乡镇。

2 提升农民素质, 强化技术培训

按照“县有技术骨干、乡有技术标兵、村有技术能人”的要求, 在小麦高产示范区开展技术指导与技术培训, 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学习接受新技术的能力。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班、发放明白纸、科技书屋等讲解小麦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小麦播种、冬季管理及春季管理技术。

3 选用高产品种

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 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东阿县最近2 年主要种植的小麦品种有济麦22、鲁原502、济南20、济南17, 高产创建示范田全部采用了济麦22, 并实行种衣剂包种。

4 主推技术

4.1 大力推广秸秆还田

实行秸秆还田, 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破除土壤板结, 培肥地力的重要措施。

4.2 大力推广深松深耕技术

深松深耕可以打破犁底层, 增加耕层厚度, 扩大根系活动空间, 利于土壤养分释放, 增强蓄水保墒能力[1], 培育壮苗, 抗逆抗灾。采取深松深耕与旋耕结合, 创造土壤上松下实, 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

4.3 大力推广小麦宽幅播种技术

高产创建示范田全部推行了宽幅播种技术, 该技术在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的基础上, 以扩播幅、增行距、促匀播为核心, 改密集条播为宽幅播种。该技术将播量控制在150~180 kg/hm2, 将播幅扩大到8~10 cm, 将行距由传统的10~15cm增加到22~26 cm, 从而实现播量相对准确, 籽粒分布均匀, 出苗整齐度高, 增产效果明显。宽幅播种机有镇压功能, 能起到一次性镇压土壤, 耙平压实[2]。

4.4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

小麦高产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 要根据小麦生长发育特点和土壤养分含量, 进行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4.5 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

春季追肥由返青或起身期后移至拔节期, 底肥比例为30%~50% ( 氮肥) , 追肥比例为50%~70% ( 氮肥) 。 可以有效控制无效分蘖过多增生, 塑造旗叶和倒2 叶坚挺的株型, 建立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多、向籽粒分配比例大的合理群体[3]。

4.6 小麦 “一喷三防”综合防治技术

通过一次喷施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 以防治麦蚜、赤霉病、锈病、白粉病、叶枯病为重点, 兼治其他病虫害, 达到防病、防虫、防干热风, 增加千粒重的目的, 是小麦养根护叶、保粒增重、提高粮食产量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

5 加强田间管理

5.1 冬季麦田管理

查苗补苗:对于缺苗断垄的地块, 在小麦三至四叶期进行移苗补栽。移栽时覆土深度要掌握好“上不压心, 下不漏白”的原则。补苗后, 要及时浇水, 并适当追施肥料, 以确保苗壮。合理冬灌:对于秸秆还田、旋耕播种、土壤悬空不实的地块需要冬灌, 以踏实土壤结构。

5.2 春季麦田管理

返青期管理以划锄为主, 进行深耕, 控制无效分蘖。如果墒情允许可推迟春一水, 期限到起身后期或拔节初期, 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50~180 kg/hm2 (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前面有说明) 。除草:小麦返青后到起身期使用除草剂2, 4-D丁酯喷雾。防治病虫害: 一喷三防技术, 在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 用40%戊唑嘧菌酯悬浮剂450 g/hm2+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450 g/hm2+优护600 m L/hm2喷雾, 达到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 增粒增重的目的。

摘要:小麦是山东省的主要粮食作物, 小麦的增产稳产对确保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高产创建是新时期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大措施, 是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载体。从生产实践和技术服务等方面, 总结小麦高产创建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以期更好地示范带动东阿县小麦生产的发展。

关键词:小麦,高产创建,配套技术

参考文献

[1]陈传哲.小麦高产创建配套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 2010 (7) :89-90.

[2]余松烈, 董庆裕.667平方米产量700~800千克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知识:致富与农资, 2008 (8) :1-2.

小麦高产创建技术 篇2

1 工作措施

2010年闻喜县共创建小麦示范片2个, 水地、旱地各1个。水地示范片面积688.1 hm2, 单产505.6 kg/0.067 hm2。其中, 示范区面积67.1 hm2, 单产552.7 kg/0.067 hm2;高产田面积6.9 hm2, 单产602.7 kg/0.067 hm2;攻关田面积0.71hm2, 单产627.7 kg/0.067 hm2。旱地示范片面积670.5 hm2, 单产236.4 kg/0.067 hm2。其中, 示范区面积68.1 hm2, 单产260.8 kg/0.067 hm2;高产田面积6.8 hm2, 单产296.9 kg/0.067 hm2;攻关田面积0.67 hm2, 单产301.9 kg/0.067 hm2。通过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 旱地示范片比全县旱地增产111.4 kg/0.067 hm2, 增幅89.1%;水地示范片比全县水地增产203.5 kg/0.067 hm2, 增幅67.4%。

1.1 成立技术指导组, 加强技术指导

为切实搞好各项技术的落实, 确保达到预期目标, 成立了省、市、县三级共6名小麦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组, 负责示范片麦农的技术培训和巡回指导, 并组织各业务站和乡镇技术人员包片蹲点, 落实各项技术措施, 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1.2 广泛宣传, 搞好全程培训

一是开好4个会, 即现场动员会、技术讲座会、形势分析会和村组讨论会;二是利用电视讲座和座谈方式向农民讲解高产创建的意义和措施;三是在各示范村进行技术培训, 保证每户有一个明白人;四是编印小麦高产创建简报, 介绍各示范村重点户的经验;五是利用板报和喇叭、手机短信等形式, 宣传技术措施;六是利用田间地头进行技术咨询和指导, 抓好典型, 组织农民现场观摩, 带动示范区及全县小麦生产。

1.3 整合项目资金, 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闻喜县农委整合运用小麦丰产方和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将优势农产品示范基地与现代农机等资金捆绑使用, 向高产示范片倾斜, 保证资金投入。主要共捆绑各项资金150余万元, 还积极争取县财政对农资金93万元, 用于示范片基础措施建设, 同时示范片与金田良种专业合作社签订耕种协议, 农民可先用种后付钱。

1.4 科学管理, 狠抓落实

按照统一整地播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田地防治和统一机械收获的“五统一”要求。切实做到示范片的苗情、肥情、虫情、灾情的检测与预报。

2 技术措施

闻喜县在小麦高产创建过程中以集成技术为核心, 本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本增效、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原则, 因地制宜组装与种植品种相适应的技术。

2.1 良种统供, 药剂拌种

示范区所有小麦面积全部纳入国家良种统供范围, 统一供种率和优种率达100%, 所有小麦品种均用质量分数为60%的3911乳油100 g兑水2~3 kg稀释后拌50 kg麦种, 堆闷6~12 h后, 再用质量分数为6%的戊唑酵 (立克秀) 拌种, 达到防病防虫效果。

2.2 测土配方施肥, 增施有机肥

示范区每3.35 hm2为一个点, 进行测土化验, 根据示范区土壤养分构成和小麦需肥规律, 制定切实可行的施肥方案, 并把施肥建议卡发放到农户, 形成测土、配方、配肥、供肥一条龙服务模式。水地小麦在玉米秸秆还田的基础上, 每0.067 hm2施精制有机肥50 kg (或农家肥5 000 kg) 、尿素30 kg、过磷酸钙75 kg、钾肥10 kg, 其中尿素50%作底肥, 50%作追肥。旱地高产创建田在小麦高留茬还田的基础上, 每0.067 hm2施精制有机肥50 kg (或农家肥3 000 kg) 、尿素20 kg、过磷酸钙50 kg, 种小麦时一次施入土壤。

2.3 氮肥后移, 提高氮肥利用率

改善氮肥在小麦生产中传统的使用方法, 将水地高产创建田氮肥的底肥比例减少到30%~50%, 追肥比例增加到50%~70%;同时在前期麦田不脱肥的情况下, 将春季追肥时间由返青起身期后移至拔节期, 土壤肥力高的地块或采用分蘖成穗率高的品种可移至拔节至旗叶露尖时。该技术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 改善小麦籽粒品质, 减少氮肥损失, 提高氮肥利用率, 有利于土壤肥力的逐渐提高。

2.4 增施抗旱保水剂, 确保旱地小麦丰产

强化应用那氏778、农哈哈抗旱保水剂、爱密廷新型作物生长调节剂等新型调节剂的使用, 增强小麦的抗逆能力, 促进根系发育, 培育小麦壮苗, 确保丰产丰收。

2.5 耙耱镇压, 有效蓄水保墒

耙耱镇压是一项简便易行、提温保墒、增产显著的传统有机农业措施。高产创建区分4个时期进行:一是播前镇压, 可保住“口墒”使耕层土壤细碎平整, 上虚下实;二是播后镇压, 让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 利于根系下扎, 培育壮苗;三是越冬期耙地镇压, 可压实土壤, 弥合裂缝, 防止麦苗吊根死亡, 保护分蘖节, 保苗安全越冬;四是早春顶凌耙耱, 可提温保墒, 促弱苗转壮。

2.6 统防统治, 增加千粒质量

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方针, 做好示范区病虫害监测与预报, 利用统防统治专业服务队, 在冬前小麦4叶期—6叶期 (11月上旬) , 抓住此时草小、对药物敏感的有利时机进行冬前除草。同时, 在小麦抽穗扬花后, 抓住籽粒形成的关键时期, 进行叶面喷药、喷微肥、喷激素, 一次喷药起到治虫、防病、养根护叶、防止早衰、增加千粒质量的目的。

2.7 全程机械化作业

抓住国家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的有利时机, 增加收割机、深松机、节水灌溉及植保机械的购置, 提高小麦生产的综合机械化水平, 成立农机服务队, 大力推广深松机耕、精量半精量机播、联合收割机收获、机械深加工等, 使农艺措施与农机相结合, 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

3 取得的效益

3.1 经济效益

旱地示范片平均单产236.4 kg/0.067 hm2, 比全县前3年旱地平均单产提高121.7 kg/0.067 hm2, 每0.067 hm2增收255.6元;水地示范片平均单产505.6 kg/0.067 hm2, 比全县前3年水地平均单产提高176.9 kg/0.067 hm2, 增收371.5元/0.067 hm2;仅小麦增产一项就可为示范片农户增收640.5万元。加上增施有机肥、测土配方施肥、选用良种、氮肥后移、统防统治、机械化作业等节本增效技术的应用, 每0.067 hm2可节约成本20元, 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3.2 社会效益

小麦高产创建技术的实施, 带动全县4.02×104 hm2小麦大面积均衡增产, 小麦增产10~30 kg/0.067 hm2。同时, 通过技术培训和各项技术的落实, 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科学种田技能;通过现场观摩、订单农业、产销对接, 把抽象、高深的增产理论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活教材, 带动全县小麦生产水平的提高;通过实施高产创建, 带动示范片土地流转速度和规模, 与小麦生产相关的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 促进了优势小麦产业带的形成。

3.3 生态效益

小麦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 组合使用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 节约了化肥、农药和水资源, 减少了农药和焚烧秸秆对环境的污染, 促进了绿色小麦、有机小麦、生态小麦的生产, 为市场提供了安全放心的农产品。

摘要:小麦高产创建的核心是依靠科技, 提高单产。闻喜县在小麦高产创建过程中以集成技术为核心, 本着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本增效、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原则, 因地制宜组合与种植品种相适应的技术, 取得显著成效。

小麦高产创建技术示范 篇3

关键词:小麦;高产创建;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157-1

小麦是我区传统的小春作物之一,因其早熟不影响大春作物的种植,适应性广、产量较高,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我区小麦在冬季种植,是山区、半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因为水田和山地都可以种,常年的播种面积比水稻大,平均产量是188kg。产量水平相对较低,品种退化,种植水平落后是导致小麦产量过低的主要原因。为充分挖掘小麦的增产潜力,在乌龙镇实施了小麦高产创建示范样板展示项目,特提出如下高产综合配套种植技术:

1 实施的面积和规模

1.1 百亩核心样板 面积200亩,分布在乌龙镇店房村(属坝区、田麦,可浇水),马店村(属半山区,地麦不能浇水)两个村。

1.2 千亩展示 两个点,面积2000亩,分店房、跑马、碑棋等坝区田麦1000亩,马店、土城等山区地麦1000亩。

1.3 万亩示范 在乌龙镇种植10000亩的高产创建小麦,作为东川区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之一。

2 目标任务

通过实施小麦高产创建项目,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增产、农村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百亩核心样板,亩产500kg以上,千亩展示,亩产450kg,万亩示范400kg以上。

3 实施的技术措施

3.1 技术培训 按照“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到户,技术指导到田,技术培训到人”的要求,全镇关于小麦高产创建的培训共分三个阶段进行,具体实施如下:

第一阶段:播种前技术培训,主要培训内容是预整地,种子的处理以及底肥的用量和方法。

第二阶段:苗期的管理、施肥,病虫草害防治等技术培训。

第三阶段:中期管理病虫害防治,以期收获等技术培训。

3.2 选用良种 全镇常年的小麦品种以德国吨麦为主,因其种植时间过长,种子杂、退化严重、产量低、品质差。因此选用良种是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措施。在乌龙镇适宜种植的小麦品种主要有:“昆麦4号”、“042-39、“宜麦1号”和“2003-27”等品种。

3.3 整地 前作收割后,即时翻犁整平,做到土壤疏松无大垡子。

3.4 种子处理 种子处理是有效减少病害传播,降低病害发病强度的有效手段。在播种前用多菌灵浸种,每25kg用50g粉锈宁拌种,可有效降低小麦锈病和白粉病的发病率和发病强度。

3.5 施足底肥 每亩施用农家肥1500-2000kg有机肥,翻耕入土,有利于肥效缓慢释放;每亩施用普钙50-80kg;钾肥5kg。

3.6 适时播种 乌龙镇小麦应在10月中上旬抢墒播种,可以提高小麦的出苗率。霜降前后播种结束,播种过早过晚都不利于小麦的生长和小麦产量的提高。播种量10-12kg/亩。播种规格:3m开墒,实施撒播或条播(条播14-16行,行距18-21cm)。

3.7 田间管理

3.7.1 施肥 分蘖期每亩施用15kg尿素;拔节期每亩施用25kg尿素和10-15kg硫酸钾,在浇水前撒施或对水浇施;灌浆期小麦长势,每亩施用5-10kg尿素。

3.7.2 锄草 分蘖期锄草一次,孕穗期深耕一次。

3.7.3 病虫害防治 小麦的病虫害主要是白粉病、锈病和蚜虫。拔节后期,每亩用100g粉锈宁(三唑酮)、磷酸二氢钾0.1g,对水50kg,在晴天早上9-11点,或下午四点以后进行喷施。扬花后,每亩用100g粉锈宁(三唑铜)对水50kg进行第二次喷施,严控白粉病、锈病的曼延。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蚜虫。应在蚜虫发生初期即用800-1000倍乐果液或其他杀虫剂适时喷施,防治蚜虫。

3.8 适时收获 应做到九黄十收,以免造成落料。选择晴天收割,用机械或人工脱料,及时晒干装袋。

4 项目完成情况

4.1 百亩核心样板 完成222亩,分布在乌龙镇店房村和马店村。店房村核心样板平均亩产504.6kg,最高亩产523.9kg,最低亩产496kg。

4.2 千亩展示区 面积2268亩,主要分布在店房、跑马、碑棋、马店和土城村。平均亩产455.3kg,最高亩产519.5kg,最低亩产389.7kg。

4.3 万亩示范区 分布在全镇 全镇小麦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活动,经东川区农业局组织东川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验收专家组,进行实地自测验收。百亩核心样板亩产达504.6kg;千亩展示区平均亩产达455.3kg。经省市有关部门组织验收专家进行实地抽测、复测,百亩核心样板最高亩产达508.8kg,最低亩产495.8kg,平均亩产达502.5kg,基本完成了小麦高产创建的目标任务。

5 效益分析

5.1 社会效益 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全镇的小麦高产栽培,从而提高小麦的产量,既为东川的面条加工企业提供了原材料,又增加了农民的收入。通过此项目的实施,对农民进行了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

5.2 经济效益 全镇的小麦高产创建只有坝区的1168亩。坝区的千亩展示平均亩产达到455.33kg,总产53.18万kg,平均亩产比上年的188kg增产267.33kg,增幅142.2%,新增总产量312241.44kg。样板核心区坝区121亩,平均亩产达到502.5kg,总产6.12万kg,比上年的188kg增产314.5kg,增幅167.29%,新增總产量38275kg。全镇小麦高产创建总增产350516.44kg。按国家粮油收购价白小麦1.73元/kg计,新增总产值60.63万元,新增纯收益55.04万元。

5.3 生态效益 秸秆可作牲畜饲料,之后又以牲畜粪便有机肥还田,能改善土壤结构和通透条件;提高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养分。

小麦超高产创建栽培技术简要 篇4

永城市大地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有限公司

永城市是农业大市,小麦常年播种面积多达140万亩以上,也就是说,小麦生产的好坏直接影响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广大群众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不断总结小麦生产经验,推广先进技术。全市小麦已经由低产变中产,在由中产变高产,基本达到全面亩产千斤水平。但是,近些年由于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留守人员大部分属老弱残幼,小麦生产劳力不足,种植管理粗放,先进技术难以推广普及。多少年来,小麦产量一直徘徊千斤水平左右。根据小麦生长习性和当前小麦生产技术,小麦超高产栽培,要解决以下问题,就能顺利实现。

一、选用优良品种

1、以半冬性品种为宜,适播期前,不易年前拔节或受冻害。当前我市大面积推广的品种如周麦

16、周麦

18、周麦

22、矮抗

58、众麦1号等。切不可盲目引进新品种,或使用混杂的老品种。

2、搞好种子处理,播种前要晒种,精选做好发芽试验,保证发芽率90%以上;提前进行药剂拌种。杀虫剂一般用辛硫磷或甲拌磷,杀菌剂用立克秀、种净、全蚀净等。切不可临时拌种随时播种,一是用水少,药剂处理不均匀,二是用水多,种子过湿,影响播种质量。提前播种,晾干最好。

二、整地、施肥、土壤处理

1、整地:近些年整地大部分旋耕,特别是前茬作物根茬多,或

秸秆还田,地块旋耕整地达不到深、细、透、平、实的要求。要想小麦超高产,必须进行机械深耕,打破多年旋地较浅形态的犁底层,使土壤上下通水通气,改变土壤物理化学性状。创建小麦根系生长发育优质的土壤结构。

2、施肥:一是重施有机肥;二是配方施肥;三是分层施肥;四是保证氮肥,稳施磷肥,增施钾肥,重视微量元素;五是分期使用氮肥;保证小麦拔节孕穗肥。

3、土壤处理:防治地下害虫,特别是全蚀病,纹枯病等,仅靠药剂拌种,达不到齐苗壮苗。小麦超高产必须一播全苗,壮苗越冬。

三、适时播种 控制播量

1、适时播种,半冬性品种一般在10月10日至15日播种,不过,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是有墒不等时,时到不等墒。原则是必须足墒播种,墒情不足,必须抗旱播种。

2控制播量,近些年,秸秆还田多,旋地多,整地质量差,小麦播量有的盲目加大,作为小麦超高产田,在整地质量相对提高的前提下要控制播量,尽力提高小麦单株生产力,实现群体合理,单株健壮,防止倒伏,是小麦超高产创建的关键。

四、加强田间管理

一、冬管:培育壮苗,安全越冬

1、及时查苗补种,缺苗断垄麦田,绝对不能实现超高产目标。

2、冬前化学除草,必须掌握连续三日平均温度5°C以上进行。

3、浇好越冬水,时间要求立冬到小雪之间进行或夜冻日消天气

为宜。

二、春管:返青至挑旗、促分蘖、保群体,争穗数。

1、返青期划锄浅中耕,保墒提温,壮苗早发。

2、病虫草害防治,超高产麦田,一般群体合理,个体健壮,主要防治纹枯病、白粉病、锈病,防治蚜虫、红蜘蛛。年前没有化学除草的及时喷药补救。

3、化控防倒,可结合防治病虫害,在小麦返青期喷施15%多效唑进行。

4、追施拔节肥,推行氮肥后移,这是小麦超高产栽培的技术关键,将总施氮肥量的40-50%移到拔节期追施,可大量减少春季无效分蘖,促进籽粒产量提高,增加千粒重。

5、预防倒春寒或低温冷害。3-4月份天气降温,导致小麦主茎或幼穗冻伤冻死,要及时浇水和追施一定数量的速效氮肥。

6、浇好小麦挑旗水,小麦挑旗期是需水临界期,天气干旱,必须浇水。

三、后期管理(抽穗到成熟)养根护叶,增粒保千粒重。

1、叶面喷肥,结合防治病虫害,小麦抽穗到灌浆,喷洒2-3次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对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抗遇干热风等有明显效果。

2、及时浇好小麦灌浆水,提高灌浆强度。

3、后期更应防好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穗蚜、干热风的危害。扬花期前后遇大雾和降雨,注意防治小麦赤霉病。

4适时收获,根据天气,可适当晚收干收,一般小麦蜡熟末期就要收割,要单收单储,防治混杂。

小麦高产创建技术 篇5

1 适期精量播种,力争全苗

1.1 选用优良品种,发挥增产潜力

小麦优良品种的普及推广是小麦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示范片的重要基础,是夺取小麦高产的首要条件。礼嘉镇小麦品种主要推广扬麦20号,搭配扬辐麦4号、扬麦16号、镇麦168。

1.2 抢抓秋播进度,力争适期早播

适期播种是确保壮苗越冬、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礼嘉镇前茬种植水稻品种有武运粳23、武运粳24、2845等。腾茬迟,播种季节紧,秋收秋种矛盾突出,因此要突出一个“抢字,要在小麦适期播种(10月底至11月上旬)范围内结束播种,必须根据天气条件、腾茬时间、品种特征特性,选择适宜的播种方式突击抢种,避免烂耕烂种和过分晚种[1]。重点推广秸秆切碎、深翻或旋耕埋草方式,通过机械切碎秸秆适度耕翻或旋耕埋草将秸秆翻入土壤15~20 cm,提高整地质量和秸秆还田的均匀度。机械撒播后盖籽,深度以3~5 cm为宜,万顷良田连片种植106.7 hm2小麦采用秸秆旋耕埋草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以小麦高产创建规范栽培技术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1.3 适量播种,确保适宜基本苗

适量播种是建立高效群体的重要保证,是确保适宜基本苗实现足穗的重要措施。小麦播种量要根据播期、播种质量、肥水条件、天气情况等因素灵活调节,10月底至11月10日播种的,一般播种量掌握在135~150 kg/hm2,基本苗控制在240万株/hm2左右。11月10日后播种的,要适当增加播种量,每晚播1 d增加基本苗7.5万~15.0万株/hm2。基本苗最多不宜超过375万株/hm2,播种量应该掌握在187.5~225.0 kg/hm2。

1.4 药剂拌种,有效防控种传病害

小麦播种前用麦种150 kg/hm2拌6%立克秀悬浮种衣剂75 mL/hm2或“双多合剂”15袋/hm2(即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 g/hm2+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75 g/hm2),对水3 000~4 500 mL/hm2,充分调和搅匀后拌麦种,使药液均匀沾附种子,待麦种晾干后播种,可以起到防治小麦腥黑穗病等种传病害的作用[2,3]。

2 科学施肥,促壮苗多成穗

2.1 施足基苗肥

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施45%复合肥375 kg/hm2、尿素150 kg/hm2,争取冬前分蘖,壮苗越冬。

2.2 看苗施好促蘖肥

麦苗4~5叶时,因苗制宜分类施好分蘖肥。(1)群体大苗数足,长势旺的田块,原则上不施促蘖肥,控制群体生长,促进个体健壮。(2)一般田块施尿素75~105 kg/hm2。(3)群体小苗体弱的三类苗田块提早施用促蘖肥,用尿素112.5 kg/hm2+磷肥225 kg/hm2,促苗情转化。

2.3 重施拔节孕穗肥

在叶色正常褪淡,植株基部第一节间接近定长(叶龄余数2.5叶左右)时追施拔节肥,有利于壮秆大穗。(1)群体适宜的一、二类苗田块,一般施尿素75~150 kg/hm2+复合肥150~225 kg/hm2。(2)群体过大、叶色未正常褪淡的田块,适当推迟施用,做到叶色不褪淡不施肥,防止肥劲太足基部节间拉长,造成后期倒伏。(3)群体小、穗数不足的三类苗,脱力落黄严重的田块,适当提早施用拔节肥,并增加高效复合肥45~75 kg/hm2,增粒增重夺高产。

3 搞好麦田化学除草

3.1 麦田秋季化学除草

(1)套播麦在水稻收割前4~5 d,用50%草扣可湿性粉剂1 800 g/hm2+尿素75~90 kg/hm2在稻叶上露水干后均匀撒施[4]。(2)板茬麦在水稻收割后播种前进行土壤封闭处理,用50%草扣可湿性粉剂1 800 g/hm2对水450 kg/hm2全田均匀喷雾,田埂和田边四周杂草多的田块播种前用百草枯1 500mL/hm2对水375 kg/hm2喷雾,消灭田边杂草。(3)耕翻种麦的田块在杂草生长旺盛期(二至四叶期)抢田间墒情施药。用50%草扣可湿性粉剂1 800 g/hm2对水450 kg/hm2全田均匀喷雾。无论采用哪一种种植方式,化学除草都必须考虑当时的温度、湿度、草龄三方面因素,秋季化除后杂草仍较多的田块,必须搞好春季补除。

3.2 春季根据草相进行补除

根据草相选用除草剂进行防除。(1)单子叶杂草达标的麦田:用15%麦极可湿性粉剂450 g/hm2,或用50%大能乳油1 200 mL/hm2对水375~450 kg/hm2进行喷雾。(2)阔叶类杂草达标的麦田:用36%奔腾可湿性粉剂112.5~150.0 g/hm2,或20%使它隆乳油600~750 mL/hm2对水375~450 kg/hm2进行防除。(3)单子叶和阔叶类杂草均达标的麦田:用50%草扣可湿性粉剂1 800~2 250 g/hm2+20%使它隆乳油450~600mL/hm2对水375~450 kg/hm2喷雾。

4 内外“三沟”配套,排涝降渍保丰收

三麦一套沟,从种到收自始至终起着重要的作用,秋播时要抢晴天抢墒情进行机械开沟,开挖埨埨沟,加深“井”字沟,疏通外“三沟”,冬季结合压麦、培土壅根清理田内沟,达到内外“三沟”配套,沟沟相通,雨停田干[5]。

5 病虫害防治

根据病虫情报,坚持“主动出击,预防为主,病虫兼治,药剂混喷”的防治原则,及时有效地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蚜虫和粘虫,兼治小麦纹枯病和灰飞虱,并且要结合根外施肥预防早衰争粒重,减轻麦田病虫危害,确保夏粮丰收。

摘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以粮食高产创建工作为契机,重点推广高产、高效“一增四推”综合栽培技术,结合生产实际,从播种、施肥、化学除草、“三沟”配套排涝降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该技术要点,为实现“吨粮镇”、确保大面积粮食生产丰收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小麦,高产创建,技术规程,江苏常州,武进区,礼嘉镇

参考文献

[1]魏倞.小麦高产栽培的核心技术及综合配套措施[J].河南农业,2013(1):43-44.

[2]夏茂玉.浅析宿州市小麦高产创建意义、成效及发展技术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1(10):98.

[3]王安宁,留青,熊怀卿,等.小走高产栽培集成技术[J].农技服务,2007(1):3.

[4]王启斌.小主高效栽培技术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0(4):100-101.

小麦高产创建技术 篇6

一、主要成效

由资阳市农业局组织市、县 (市、区) 有关专家现场测产验收。按照《四川省小麦、油菜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 (试行) 》, 在核心示范区田间随机抽取5点, 每点连片5亩, 共25亩进行测产验收。每个田块划定有代表性的10m2, 随机抽样30穗进行考种。2个示范片测产验收结果为:平均亩穗数163 351穗, 穗粒数51.65粒, 千粒重45g, 理论亩379.7kg, 折合亩产322.7kg (按理论产量85%折算) , 万亩核心示范亩产达到了部、省高产创建示范指标。比全县平均亩产216kg高106.7kg, 增幅49.4%。其中, 高产攻关田机播最高理论亩产达442.4kg, 人工播最高理论亩产达411.8kg。

二、主要做法

1. 统一规划

根据示范地应集中成片、交通方便、视野开阔, 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的原则进行统一规划。示范片建在驯龙镇、来凤乡、大埝乡、通贤镇, 面积共2万亩。

2. 统一培训

在小麦播前的11月2~3日, 农技、农机技术干部按照小麦高产创建技术方案的要求, 对示范片的干部、农户及机手进行现场培训。

3. 统一技术

把良种、良法、良机有机结合, 着重推广规范中厢带植、高产高抗品种、机械化耕地播种、适期抢时播种、小窝疏株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综合防治病虫等高产集成技术。

4. 统一行子

按2m开厢, 播幅1m (播4小行麦子) , 空行1m规范行子。即“双三0”模式。

5. 统一品种

选用高产、抗病、分蘖力强的品种, 主要是川麦42、内麦9号等良种。亩用种量机播为10kg, 人工播为7.5~8kg。

6. 统一机耕机播在10月下旬至

11月初, 用旋耕机统一耕地, 然后立即播种。

7. 统一播期在11月3~10日集中播完核心示范片。

8. 统一施肥底肥亩用小麦测土配方专用肥50kg。

9. 统一管理

主要措施是播种后安装毒饵站灭鼠、进行抗旱浇水、苗期追施肥料、分蘖期统一亩用25%丙环唑乳油30ml喷药防治锈病、花期统一亩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100g和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g防治蚜虫及赤霉病等。

三、主要经验

1. 强化领导

安岳县农业局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 以农技中心主任任组长的技术指导小组。在示范活动中, 领导小组加强检查指导, 具体工作由农技站组织实施。

2. 强化指导县乡农技、农机、土肥、植保专业技术人员有机结合, 实行责任专家负总责, 技术干部分片包干,

播种和管理关键时期蹲点指导, 使技术真正落实到户到田。

3. 集中整合项目

把粮食高产创建项目和安岳县新增0.935亿kg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有机质提升、植保绿色防控等项目集中整合。

4. 农户配合

通过宣传、培训和田间巡回讲解, 使农户认识到搞好示范的作用和给他们带来的好处, 积极落实各项高产集成技术。

5. 气候适宜

除了播种时节和播种后出现干旱对发芽和出苗不利外, 其余时段的温、光、水等气候条件比较适宜小麦的生长发育要求。

四、存在问题

1. 机耕技术

旋耕质量影响播种均匀及质量。旋耕后土平泥细播种质量就高, 播种就均匀;反之, 则播种不均匀和质量差。

2. 机播技术

机手机播技术掌握得好, 播种田块出苗整齐、播种均匀、播幅整齐规范;若机播技术欠佳, 则会造成播种不均匀、播幅不整齐不规范、行子弯曲多、出苗不整齐等。播种机和动力机要配合得当, 播种时土壤水分的多少会影响机播盖种及出苗。2011年在播种时节土壤水分较少, 旋耕后立即播种的出苗整齐长势好, 而旋耕后等几天才播的出苗要差些。现有机械在转弯时没有控制肥料和种子的开关, 会继续下种和施肥, 有待制造播种机时改进。

3. 施肥方面施用有机肥和农家肥的农户及数量非常少, 有待改进。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篇7

1 选种

选用良种是最直接有效的增产措施。半冬性的皖麦19、烟农19、皖宿9908、皖麦52是近年来审定通过的小麦新品种, 具有矫秆、耐肥、抗倒、穗大粒多、穗层整齐和品质好的特点。

2 种子和土壤处理

2.1 药剂拌种

用50%辛硫磷乳油, 按种子质量的0.2%拌种, 防治地下害虫;用20%粉锈宁或10%羟锈宁, 按种子的0.15~0.20%拌种, 可预防小麦全蚀病、纹枯病、锈病及白粉病, 对早春麦蜘蛛、麦芽等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2.2 土壤处理

地下害虫严重的地区可增加土壤处理, 用50%辛硫磷乳油6.0~7.5L/hm2放入喷雾器内, 加入30kg/hm2搅匀后边喷边拌750kg/hm2细土或细沙, 稍晾干均匀撒施全田后即可播种, 可防止地下害虫。

3 秸秆还田

秸秆具有保墒、抑制杂草、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一般还田秸秆4 500kg/hm2, 相当于施用尿素45kg/hm2、磷肥45kg/hm2和钾肥120kg/hm2, 还可以提高氮磷钾化肥利用率5%左右。用秸杆4 500kg/hm2, 切割成10~20cm, 均匀覆盖在田面, 以草不成堆、田不露土为宜。小麦播种后覆盖或越冬前覆盖均可。

4 控制播量

降低基本苗, 可以明显提高茎蘖成穗率、穗数和千粒重, 达到高产群体质量优化产量结构的各项调控指标, 同时有利于培育健壮个体, 使穗后功能叶面积提高并配置合理, 还可以提高群体后期光合效率和光合强度, 增加物质生产积累量。

基本苗数根据品种、播期、肥力和产量水平等因素而定, 一般高产攻关田, 基本苗应控制在300~330万株/hm2, 大面积生产上基本苗数控制在270~300万株/hm2左右。基本苗确定后, 群体质量栽培的播量依据种子的千粒重、净度、发芽率、田间出苗率等计算:

播种量 (kg) =[计划基本苗数 (万) ×千粒重×0.01]/ (种子净度×发芽率×田间出苗率) 。

5 培育壮苗

5.1 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是小麦高产的一个重要条件。它不仅是达到全苗壮苗的关键, 也是小麦健壮生长发育、培育壮秆大穗、达到正常成熟的基本保证。通过适期播种, 可使小麦充分利用冬前的热量条件, 达到一定数量的分蘖和次生根, 形成壮苗越冬, 为安全越冬和足穗、大穗奠定基础。因此, 适期播种是提高小麦单产的有效措施。播种太早, 苗期温度高, 幼苗窜高徒长, 抗寒能力显著减弱, 冻害严重, 春后生长迟缓, 不利高产;播种过晚, 气温低, 出苗迟, 冬前生长时间短, 苗小苗弱, 有效分蘖短, 产量不高。宿州市适宜播期在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 最佳播期为10月5~13日。

5.2 多效唑拌种

正确使用多效唑拌种, 不但可以促根增蘖、出叶快、叶色深, 而且可以降低株高, 缩短、增粗基部节间, 提高充实度, 一般1kg麦种用15%多效唑粉剂0.5~1.0g干拌。

6 高效施肥

小麦一生中对氮、磷、钾吸收量最多, 对产量影响最大。一般每生产100kg籽粒需施纯N 4.5kg、P2O52.3kg、K2O 2.8kg。

据有关单位研究, 小麦一生中对氮、磷、钾的吸收有2个高峰:第1高峰在分蘖到越冬始期 (12月中下旬) , 吸收强度最大, 满足这一高峰的需要, 就可以为穗数打好基础;第2高峰在拔节孕育期, 吸收数量最多, 满足这一高峰的需要, 就可以增加每穗粒数, 同时为粒重打下基础。因此要获得小麦高产, 必须保证足够的氮、磷、钾供应, 并掌握最佳施肥期。根据氮易吸、磷易固定、钾易移动的特点, 高效施肥期为:氮肥为前期 (基肥+壮蘖肥) 和拔节孕穗期 (拔节肥+剑叶肥+叶面肥) ;磷肥以基施为主, 中后期叶面肥为辅;钾肥以基施和拔节期为宜。

对小麦高产群体质量的调节, 氮肥是最活跃的因子, 施氮量和运筹比例对群体质量影响很大。磷、钾肥主要是量的满足、运筹, 较为简单, 一般磷肥大多基施, 钾肥分基肥和拔节肥, 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氮肥运筹应围绕提高成穗率、结实率、粒重进行, 比例为基肥占50%~60%, 基肥不足用壮蘖肥;追肥占40%~50%, 具体包括:拔节肥25%~30%、剑叶肥5%~10%、平衡肥10%。

7 抗逆应变

宿州市小麦生产历经秋、冬、春、夏4季, 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 各种气象灾害和病虫草害均会影响小麦群体质量的提高。小麦高产群体质量栽培的抗逆应变措施主要有2点:

7.1 生化制剂调节生理

生化制剂可以影响小麦的生化过程, 引起生理变化, 改变群体质量, 最终增加小麦产量, 一般应用为:前期用多效唑拌种促根增蘖, 高效液体生物钾肥改善土壤供钾状况;中期用多效唑控旺、防冻、防倒, 高效液体生物钾肥拌土撒施, 提高土肥供钾水平;后期喷施活力素等营养调节剂, 提高粒重, 改善品质。

7.2 病虫害防治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 以保护、利用麦田有益生物为重点, 协调运用生物、农业、人工、物理措施, 辅之以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进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农药使用量, 避免农药污染。

7.2.1 纹枯病。

可用5%井冈霉素1 500~2 250g/hm2或20%粉绣宁600~750mL/hm2加水750kg/hm2, 在小麦返青期向小麦中下部喷施1~2次。

7.2.2 白粉病、锈病。

当病情指数在1以上或病叶率为10%以上, 用15%烯唑醇300~450g/hm2加水750~900kg/hm2喷雾, 严重地区可用20%三唑酮乳油1 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倍液喷洒, 一般孕穗期至抽穗期小麦的赤霉病防治应提倡早期施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500g/hm2对水750kg/hm2喷雾, 扬花10%~50%时施药。

7.2.3 蚜虫、红蜘蛛。

当百株蚜量达到800~1 000头时, 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g/hm2对水300kg/hm2均匀喷雾;当百株虫量达到500~800头时, 应进行红蜘蛛的防治, 可用10%克螨特150g/hm2对水600kg/hm2均匀喷雾。

7.2.4 小麦吸浆虫。

小麦播种前、耕地时, 用80%敌敌畏乳油750~1 500mL/hm2加水15~30kg/hm2或用50%辛硫磷乳油3 000mL/hm2加水75kg/hm2喷在300~375kg/hm2细土上, 拌匀成毒土施用, 边撒边耕, 翻入土中, 在小麦抽穗至开花前, 用40%杀螟松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喷雾。

摘要:介绍了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包括选种、种子和土壤处理、秸秆还田、控制播量、培育壮苗、高效施肥、抗逆应变等方面内容, 以期为小麦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宿州埇桥区

参考文献

[1]刘华荣, 陈桂芳, 董庆国, 等.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新疆农业科技, 2008 (4) :18.

[2]祝祥圣, 李登权, 卢士祥.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14) :166.

[3]次仁卓嘎.春小麦栽培技术研究[J].西藏农业科技, 2006, 28 (4) :23-24.

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篇8

一、播种期管理

1.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做饲料的秸秆(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和水稻秸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实施秸秆还田的麦田以耕深20~25厘米为最好。

2.施足基肥

麦田最好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行施肥,高产田应将有机肥、磷肥和钾肥的全部,50%的氮肥施做底肥,不宜采用“一炮轰”的施肥方法。

二、合理耕作

1.选好品种

在生产中,我们可以根据本地区的气候、土壤、地力、种植制度、产量水平和病虫害情况等,选用最适宜的高产品种来种植,目前周麦22、矮抗58、偃展4110、衡观35、济麦20等选种的最多。

2.适期适量足墒播种

一是适期播种。在精细整地、足墒下种的前提下,半冬性品种豫中北地区播种一般在10月6日~13日,豫南地区在10月15日~23日。春性品种豫中北地区播种一般在10月13日~23日、豫南地区在10月20日~25日。二是适量播种。早茬地种植半冬性品种每亩播量8~10千克,中晚茬地种植弱春性品种每亩播量10~15千克。三是足墒播种。墒情不足地块要播前造墒,或及时浇好蒙头水,确保一播全苗。不浇蒙头水的地块,要大力推广播后镇压技术,踏实土壤,提墒保墒,确保苗全、苗齐。

三、冬前管理

1.科学划锄

中耕划锄一定要细锄、浅锄,切忌压苗和伤根。播种偏浅的麦田要结合中耕,培土壅根,以保护小麦分蘖节,提高麦苗抗寒能力。播种偏深的麦田要耧划清沟,扒去播种沟部分覆土,促进茎叶生长。

2.化学除草

在小麦幼苗期,可以用二甲四氯、苯磺隆、噻吩磺隆等除草剂喷洒,用药时平均气温应在10℃以上进行化学除草,才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3.浇好越冬水

冬至前后,土壤封冻前为冬灌适期,“夜冻日消,灌水正好”。第二年春季小麦拔节期浇水增施氮肥。

四、返青至起身期管理

1.肥水管理

中低产麦田、高产麦田的晚茬弱苗及脱肥弱苗、老弱苗,这些麦田在返青期没有采取肥水促进措施或措施不够的情况下,吸收能力弱,光合面积不足,应以起身期为肥水主攻时期,起身期及早重施起身肥,结合浇起身水。

中高产麦田的壮苗在控制返青期分蘖增生的基础上,一般应以起身期为主攻时期,根据苗情长相决定肥水实施的早晚。如麦苗壮群体适宜在起身中期或后期追肥浇水,麦苗偏弱群体不足可在起身初期追肥浇水。

高肥高产麦田的壮苗和旺苗,底肥已施足,墒情适宜,在起身期不追施不浇水,春季第一肥水在拔节期进行,以调节株型和群体结构,为获得高产更高产打好群体结构的基础。对干旱缺水但不缺肥、群体较大的麦田,可只浇水不施肥,但需进行化控。

起身期的施肥数量除考虑苗情长势外,必须注意地力及前期施肥基础,防施肥过量贪青倒伏。一般可亩施标准氮肥10千克左右,施肥后同时浇水,播种时未施磷肥的地块应氮磷配施。一类麦田肥水管理可推迟到拔节期。

2.适时加强病虫害

在小麦苗期病害方面,早春常发生的主要是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重点喷洒三唑类(三唑酮、禾果利、戊唑醇等)。喷药时间一般选晴朗天气,无风、无露,气温较高时喷药较好。

五、拔节期管理

在拔节期这个阶段,我们可以根据小麦的品种和苗情,确定追施氮肥的最佳时间,氮肥的施用量是每亩8~9千克。

对于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一般在拔节初期追肥浇水。

对于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和多穗型品种,在地力水平较高的条件下,群体适宜的麦田,适宜在拔节初期至中期追肥浇水。对于地力水平高、群体偏大的麦田,适宜在拔节中期至后期追肥浇水。

六、扬花灌浆期管理

1.合理浇水

小麦灌浆期应维持土壤含水量在田间含水量的70%~80%,当低于60%时必须进行灌溉。在浇足孕穗水的基础上,于开花后10~15天,即灌浆高峰出现之前浇灌浆水,提高粒重的效果最好。

2.加强病虫防治

吸浆虫 小麦抽穗期是防治吸浆虫的关键时期,当全田有70%的小麦抽穗时,可用吡虫啉、浆蚜灵、高效氯氰菊酯等,最好在下午4时以后或黄昏时喷雾防治。

赤霉病 小麦扬花期如遇连阴雨,有可能造成赤霉病流行,是进行药剂保护的重点阶段。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

麦蚜 当百株蚜量在500头左右,天敌数量与蚜虫比在1∶150以下时用吡虫啉、辟蚜雾、虫必克等喷雾。

白粉病 田间郁蔽、贪青麦田易感白粉病,当病茎率达20%时,用25%粉锈宁乳油或15%三唑酮粉剂或70%甲基托布津喷雾。

锈病 当条锈病普遍率达5%~10%时,用粉锈宁喷雾。

3.一喷三防

一喷三防技术是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药剂配制混合药液,达到一喷多防的目的。比如,防治吸浆虫成虫和麦蚜时如有赤霉病、白粉病、锈病发生,应用杀虫剂(吡虫啉、蚜浆灵等)、杀菌剂(粉锈宁、禾果利等)混配,为了增加粒重应加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混配时要注意农药的酸碱性,忌酸碱溶液混配,以免降低药效。

七、适时收获

当小麦出现麦穗变黄,叶片枯黄,茎秆金黄,骨节带绿,大多数子粒的腹沟已成淡黄色,子粒内部呈蜡质状,用指甲可以掐开,不会有水流出等特征的时候,也就是适宜收获的最佳时期。

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的是,小麦要分品种进行单收、单晒、单储,以免品种混杂,降低小麦的商品性和经济价值。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教案 篇9

一、培训时间:2014年9月19日

二、培训地点:政府会议室

三、主讲教师:张才良

教学目的

1、使学员了解小麦生长的特点。

2、培养学生掌握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3、解决小麦栽培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4、提高学员麦田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

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

教学过程

俗话说:“想要小麦产量高,穗多、穗大籽粒饱”。也就是说,小麦要高产,就必须抓住小麦成产的三大因素,即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要夺取小麦高产,这三因素中缺哪一项都不行。今天我们就围绕着这成产三因素,谈谈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

(一)打好播种基础,实现一播全苗

1、浇好底墒水

小麦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全生育期需要多次浇水,但以浇好底墒水最为重要,这是因为浇好底墒水不仅能够保证一播全苗,更为重要的是还能够补充土壤深层的水分,引导根系深扎,扩大根系利用水肥的范围,有利于培育壮苗。壮苗先壮根,根系强大了,自然就提高了小麦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所以足墒下种,对小麦增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浇底墒水的方法,最好是在秋作物(如:玉米等)收获前7-10天浇一次水,这样既可以满足秋作物(玉米)后期灌浆对水分的需求,又保证了小麦的足墒下种,达到了一水两用。所以,在此期间,特别是当前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如能饱浇一水,在不影响种麦的前提下,保证小麦足墒下种,都是非常重要的。

形成缺苗断垄,或者出苗后麦根扎到秸秆上,会使麦发黄不长,分蘖少,分蘖小,分蘖成穗率低,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很容易死苗。

第二、秸秆还田地块,应注意底肥增施氮肥,因为秸秆在土壤中的沤制过程中,还必须有足够的氮元素参与其中,如果土壤的氮肥不足,土壤中的秸秆沤制时会与麦苗争氮,使麦苗发黄不长,分蘖晚、分蘖小、分蘖少、分蘖成穗率低、苗弱、抗寒、抗旱能力差,越冬容易死苗,造成严重减产。秸秆还田地块增施氮肥的量应按秸秆还田的量计算,一般在常规配方施肥的基础上,每还田100公斤秸秆,需要增施1公斤尿素,如玉米秸秆还田,玉米的经济系数可按50%计算,也就是说,玉米每生产100公斤籽粒,可同时生产100公斤玉米秸秆,如果秸秆全部还田的话,每亩生产500公斤玉米籽粒的地块,应增施尿素5公斤。玉米产量700公斤的地块,应增施尿素7公斤。

3、增施农家肥,搞好配方施肥

亩产500公斤以上的地块,每亩需施优质农家肥4-5方,或者鸡粪1000公斤以上,或者饼肥400-500公斤,在此基础上,每亩底施磷酸二铵20kg,尿素10kg,硫酸钾或氯化钾10kg,硫酸锌1.5kg。有饼肥或炒香的麸皮10-15公斤加辛硫磷0.5公斤/亩,加适量水,拌匀撒垡头,可兼防地下害虫,防效可达95%以上。在施肥方法上,全部的农家肥、磷肥、钾肥、锌肥、硼肥作底肥一次施入,其中的磷肥70%掩底,30%撒垡头,氮肥早播地块70%作底肥,30%作追肥,中期播种地块(10月15-25日),50%作底肥施入,50%作追肥使用。10月25日以后播种的晚播地块,氮肥的30%作底肥施入。70%作追肥使用。

4、深耕细耙,精细整地

深耕25cm左右,斜耙3遍,特别是秸秆还田地块,更应该深耕细耙,达到地平埂直,上虚下实,无明暗坷垃,否则地太虚,播种时不好掌握播种深度,播种过深种子出苗慢,出来的苗弱,分蘖晚、分蘖少、分蘖小、分蘖成穗率低,虽然播种量不少,但成穗不多,产量不高。播种过浅,分蘖节处露,冬天容易死苗,后期容易倒伏。所以,深耕细耙,精细整地,达到上虚下实,地平埂直,是实现精播匀播,播深适宜,一播全苗的重要保证。

5、品种选择。根据茬口早晚、品种的特性,确定适宜的播期、播量

(1)早茬麦:因为播期早(一般在10月5-15日)能够充分利用冬前的光、热资源,在优越的肥水条件下,能够早分蘖、多分蘖、长大蘖,分蘖成穗率高,所以应在选择分蘖成穗高的半冬性品种。如矮抗

58、周麦16、18、20、22,百农160、新麦

19、众麦1号、豫农

416、富麦2008、花培6号、众麦998、郑农

17、新麦18等,在底肥增施氮肥的基础上(底肥施总氮量的70%),降低播种量(一般每亩播量为8-9公斤),在以分蘖成穗为主的途径,增加每亩穗数,行距配臵6.5-7寸。

(2)中茬麦:一般是在10月15-25日播种,该期播种的小麦随着播种时间推迟,冬前可被充分利用的光、热资源越来越少,冬前分蘖的数量和成穗率也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每亩有足够的穗数,就必须在选择分蘖力中等,穗粒数较多的半冬性偏春性或弱春性的品种,如周麦23、9023-

9、郑麦8976、新麦208、平安6号、花培8号,底肥适量施用氮肥(底肥施兑氮量50%左右)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播种量,一般每亩播种量为8-15公斤,走以主茎成穗和分蘖并重的途径,达到每亩穗多的目的。行距配臵6寸左右。

(3)晚茬麦:一般指10月底-11月上旬播种的小麦,该期播种的小麦,由于冬前可被利用的光热资源十分有限,冬前的分蘖很少,即使有少量分蘖也不会成穗或干脆单根独苗越冬,在这种情况下,要保证有足够多的亩穗数,就必须在选择分蘖力弱,分蘖成穗率底,穗大、粒多的大穗型,弱春性或春性品种,如郑麦9023、周麦23,底肥少施或不施氮肥(一般底施总氮肥的30%以下)的基础上,加大播种量,实行独杆栽培,一般亩播量15-18公斤左右。走以主茎成穗为主的途径,实现每亩穗多的目的。行距配臵4-5寸。

(二)加强冬前管理,确保壮苗越冬,提高分蘖成穗率。

1、及时查苗补苗。出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疏苗移栽,消灭缺苗断垄和疙瘩苗。

2、促控结合,培育壮苗,增加冬前大蘖,促进分蘖成穗率,俗称倒针期,每亩喷施150-175ppm多效唑水溶液50公斤(即50公斤水兑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50克),可促进有效分蘖,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

3、冬季适时镇压,弥实地表裂缝,防止寒风飕根,保墒防冻。

4、对于晚播,大播量麦田,年前可以不浇水,不施肥。

(三)返青起身期的麦田管理

1、对于冬前亩头数达到80万以上的早、中播麦田,返青起身期不浇水,不施肥,深中耕断根,控制春生分蘖,提高地温,控上促下。对于冬前播大播量麦田,返青起身期同样不浇水不施肥,但需要浅中耕松土,提高地温,镇压保墒,控上促下。

2、对于冬前头数在80万以下的中播麦田,要及时浇水施肥,结合浇水亩施氮肥总量的25%左右。浇水后要及时中耕。

3、亩头数的调查可用“斤籽万苗”的方法:即播种一市斤种子,正常情况下,一般可出一万棵苗,田间可多点取样,求出平均每棵苗的头数,再用“斤籽万苗”的方法算出一亩地的头数。例如:每亩播种量为20市斤,经调查平均每株的数为5个头,那么每亩头数就是20万×5=100万头。播量16市斤,每株4个头,每亩就是64万头。

二、如何实现穗大粒多

1、重施拔节肥:在按照要求施足底肥的前提下,要重施拔节肥,灌水追肥时间约在4月10日-15日,正是小麦基部节间已经固定,该长大穗的时期,此期可结合浇水,早播麦田每亩施氮肥总量的25%,中播麦田施氮肥总量的45%,晚播麦田施氮肥总量的65%以上。高产田块一般每亩追施尿素18kg。

2、补施孕穗肥:4月20日左右,正是小麦挑穗孕穗期,此期结合浇水,可亩施尿素4-5公斤,可有效增加小麦穗粒数。对于强筋品种或有脱肥迹象的麦田,可随灌水每亩施2-3kg尿素,时间约在5月5日-10日。

三、如何提高小麦千粒重

1、防止倒伏:

(1)控制返青、起身期肥水,蹲住底节防止倒伏。

(2)小麦起身到拔节期(3月5日-20日),亩用100-150ppm的多效唑溶液50公斤叶面喷施,可有效的降低株高,防止倒伏。

2、及时防治病虫害:

(1)播种前用立克秀、适乐时、全蚀净等药剂等拌种,起身拔节期用粉锈宁、三唑酮等药剂灌根,防治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2)扬花期遇连阴天气,及时叶面喷施多菌灵胶悬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等。

(3)拔节到灌浆期,及时防治白粉病、锈病、红蜘蛛和穗蚜。

3、抓好叶面喷肥,防止早衰和干热风:

中、后期叶面喷施高美施、磷酸二氢钾、麦侹漯效王、旱地龙等,加快灌浆速度,防止干热风,提高千粒重。4、5月10日左右,及时早浇灌浆水。

5、适时收获,防止穗发芽,避开烂场雨,确保丰产丰收,颗粒归仓。

适当深耕,打破犁底层,不漏耕;耕透耙细,耕耙配套,无明暗坷垃,达到上松下实;耕后复平,壤土要做好畦田,粘土地要拆好小畦,保证浇水均匀,不冲不淤。播前墒情不足的要造墒播种。地下虫严重的地块,特别是花生、大豆茬整地时用辛硫磷颗粒剂撒垄头。撒后再耙,防治地下害虫。补充教材:

精细播种

1、适期播种:播种适期是培育冬前壮苗的关键。播种期过早,冬前积温多,麦苗容易徒长,造成冬前群体过大,土壤养分、水分和植株养分过度消耗,易形成先旺后弱的“老弱苗”,春性较强的品种在冬季易造成冻害。播种过晚,冬前生长积温不够,苗龄太小,形成晚茬弱苗,分蘖不足,根系不发达。早播和晚播会影响小麦品质。因此,要避免早播或晚播,尽量适期播种。一般适宜播种期为日平均气温在18-14℃冬前0℃以上积温570-650℃。据此推算当地的适宜播种期,抗寒性强的品种取上限,抗寒性弱的品种取下限。一般而言,在我县半冬性品种的播种适期为10月15日左右,弱春性品种的适播期为10月20日至10月25日左右。

2、适量播种:每亩基本苗要根据情况掌握。一般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亩13-15万基本苗为宜,一般亩播量7-8公斤;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每亩7-10万基本苗为宜,一般亩播量5-7公斤。地力水平高,播期适宜而偏早,栽培技术水平高的可取低限。

3、适当深播:播种深度不当易影响麦苗生长,而导致减产,小麦播种深度4-5厘米(1.2-1.5寸)为宜。过深不仅出苗率低,而且地中茎伸得过长,出苗过程中消耗种子中的大量营养物质,麦苗生长细弱,分蘖少难以形成足够的群体;过浅,在种子发芽出苗过程中,易失墒落干,出现缺苗断垄现象,同时分蘖节离地面过近,抗冻能力弱。因此要求严格掌握播种深度,要求播量精确,行距一致,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地头地边播种整齐。

4、播种规格:为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实行宽窄行种植,宽行30厘米(9寸)窄行20厘米(6寸)。

5、种子处理:选用经过提纯复壮的质量高的并用种衣剂包衣的良好种子。小麦专用种衣剂含有防病和防虫药剂、微肥和生长调节剂,有利于混合防治病虫害,培育壮苗。没有种衣剂要采用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可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辛硫磷,按种子量的0.2%拌种,预防全蚀病、纹枯病或苗期锈病、白粉病,也可用适乐时按种子量的0.15-0.2%拌种。

冬前管理

主攻目标:促根增蘖,壮苗越冬。采取肥水管理和农艺措施,促弱、稳壮、控旺,达到群体合理,个体健壮,根系发达,叶片肥厚,叶色正绿。越冬期(12月20日),亩群体达到55-65万,主茎叶龄6-7叶一心,单株分蘖4-5个,次生根8-10条,株高20-25厘米(6-7.5寸),三叶以上的大分蘖占总数的60%左右。

1、查苗补种:出苗后及时查苗,缺苗断垄(10厘米以上)的地块,齐苗后3-5天内要用同一品种进行浸种、催芽、补种。下种不均形成疙瘩苗或基本苗偏大的麦田,三叶前疏苗,确保大田苗齐、苗匀。半冬性品种每亩保证基本苗12万株,弱春性品种每亩保证基本苗14万株。

2、中耕保墒:出苗前遇雨板结的地块,要趁土壤干湿适宜时,抓紧浅耙,疏松表土,冬灌或降雨后及时划锄,增温保墒。

3、浇封冻水:越冬前土壤耕层含水量低于17%的麦田,都要普浇封冻水。冬灌时间以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3℃时(既“夜冻日消”)为宜。冬灌的方式可采用畦灌或沟灌。要小水细浇,切忌大水漫灌,以免造成冲、压、淹现象。

4、化学除草:冬前是化学除草的最好时期,优质麦要变春季化处为冬前化除。正常年份,在11月下旬至12月初,冬前麦田杂草已出苗90%左右,这时杂草组织幼嫩,抗药性弱,且麦苗覆盖度小,易被杀死,对以野燕麦、看麦娘为主的麦田,在小麦3-5叶期,杂草2-3叶期,每亩用6.9%膘马乳剂40-50毫升,或麦极每亩20-30克,兑水30公斤进行茎叶喷雾防治。双子叶杂草在小麦二叶期至越冬前,杂草2-4叶期,每亩用15%噻磺隆乳油10-15克兑水40-50公斤,也可用巨星干悬剂每亩1克加水30公斤进行地面喷洒。

春季管理

主攻目标:促弱控旺,协调小麦群体与个体、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关系,提高分蘖成穗率,搭好丰产架子。达到穗头足、穗子大、茎杆壮、不倒伏。返青期亩群体65-80万,拔节期亩群体调控在75-90万,孕穗期亩群体在40-50万。

1、第一次病虫害防治:2月下旬第一次施药,每亩用12.5%禾果利15-20克或20%三唑酮60-80克,或秀特15毫升加水50公斤,对准麦苗基部喷洒,15天一次,连防2次,防治小麦纹枯病。

2、第二次病虫害防治:3月中下旬每亩使用粉锈宁乳油75毫升或秀特15毫升加抗蚜威10克加水80公斤,进行喷雾,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蚜虫。

3、肥水管理。在3月下旬,为保证肥水的供应,提高籽粒品质,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要适墒追施尿素3-5公斤/亩。

4、第三次病虫害防治和根外施肥:4月下旬在抽穗以后至开花以前,每亩使用粉锈宁乳油75毫升或秀特15毫升、或15%粉锈宁粉剂100克、或12.5%禾果剂40克加水50公斤喷雾防治小麦条锈病,用50%抗蚜威10克,加2.5%溴氯菊酯或50%辛硫磷与2%的尿素水溶液(1公斤尿素+50公斤水)混合后喷雾,防治小麦穗蚜、吸浆虫。

开花后灌浆期的管理

主攻目标:养根护叶,协调碳氮营养,促进有机物的合成与积累,防止早衰和青枯,确保优质高产。

1、根外施肥:喷施氮、磷、钾和激素类物质,可提高千粒重,改善小麦营养品质。开花后5-7天,每亩用尿素1000克,磷酸二氢钾250克,兑水40-50公斤叶面喷洒。发生病虫的麦田,可将农药和微肥混喷。

2、防治赤霉病和穗蚜:抽穗扬花期是预防赤霉病的关键晨期,若天气预报有三天以上的连续阴雨天气,应立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加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麦穗蚜百株虫量达到500头时,亩用2.5%辉丰菊酯乳油20-25毫升或50%抗蚜威10克或10%吡虫啉10克兑水50公斤,叶面喷洒防治。

适时收获

小麦种子优质高产繁殖技术 篇10

1 选好种源

高纯度的种源是保证种子质量的前提和基础。生产实践证明, 任何一个品种纯度的好坏, 主要取决于引入原种纯度的好坏, 若只依靠后期的田间去杂是很难繁殖出高纯度的种子的。引进原种一定要到育种基地认真考察, 结合当地引种目标, 选好品种 (系) , 签订购种合同。调运时应仔细核对品种 (系) 名称, 挂好内外标签, 确保种源真实可靠。

2 选好生产基地

小麦种子生产基地首先应选择在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能集中连片、无检疫性病虫草害发生的区域。同时, 还应考虑到基地的农户乐于接受, 村、组干部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生产基地应尽量保持相对稳定, 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实行依法制种。

3 把好播种关

小麦种子生产田的播种, 要做到从种源购入到配发种子及其播种的整个过程中都有专人负责, 严防播种环节造成种源混杂。可实行“五个统一”、“两个集中”的办法, 即统一规划, 统一供种, 统一播量, 统一技术指导, 统一检查验收;在适播期内集中播种, 凡一个品种 (系) 集中连片种植。

4 抓好田间去杂

小麦田间去杂应抓好三个环节:返青至拔节期结合中耕除草等田间管理, 根据植株形态、苗色等加以辨别, 发现杂株及时拔除。抽穗至开花期植株的特征特性充分展现, 可以从株型叶态、穗型、穗色、芒的有无长短等方面加以鉴别。此时植株弹性好, 抗倒伏能力强, 应抓住时机全面彻底去杂, 把杂株、变异株等整株连根拔除并带出田间远离种子田处理。灌浆至收获期对去杂不彻底的地块进一步进行重点检查, 确保种子生产质量。

5 防治病虫

小麦病虫主要有小麦条锈病和蚜虫, 防治宜早不宜迟, 一般2次为宜。发现蚜虫危害和感染条锈病的中心病株, 用40%氧化乐果加甲胺磷配合施用粉锈宁 (三唑酮) 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混合叶面喷施。灌浆期再用上述药剂加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一次。

6 单独收获

小麦种子田收获过程中要做好保纯工作, 按区域分品种单独收获、单独运输、单独贮藏是防止机械混杂的重要措施。种子生产基地应组织专用收割机集中收割, 收割前和更换收割品种前应对收割机进行彻底清仓, 防止机械混杂, 影响种子纯度。

7 及时晾晒

晾晒过程是影响种子发芽率和发生人为混杂的重要环节, 种子基地要有专人负责。小麦种子收获后要及时晾晒, 降低水分, 提高发芽率。晾晒种子前应清扫晒场, 分清品种, 单晒、单运、单放、单藏, 严防晾晒过程造成机械混杂。

8 精选加工

种子收获晾晒后, 要分品种进行精选、包衣、分装。加工前对所用机械进行严格清理, 对加工场地进行彻底清扫, 对加工人员进行认真培训, 按生产程序环环紧扣, 防止机械混杂。

9 入库保管

上一篇:记者的自我保护下一篇:中药治疗雏鸡球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