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十篇

2024-05-04

石油 篇1

石油和石油化工产品经常以非水相液体 (NAPL) 的形式污染土壤、含水层和地下水。当NAPL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 污染物将穿过地表土壤及含水层到达隔水底板, 即潜没在地下水中, 并沿隔水底板横向扩展;当NAPL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 污染物的垂向运移受阻于地下水面, 只能沿地下水面 (主要在水的非饱和带) 横向广泛扩展。

NAPL可被孔隙介质长期束缚, 其可溶性成分还会逐渐扩散至地下水中, 成为一种持久性的污染源, 这类污染通常因地下油罐泄漏造成。

石油 篇2

关键词:石油,石油产品,密度,测量,方法

1 石油及石油产品密度检测概述

密度是石油及石油产品最常见、最简单的物理性能指标。在规定的温度下, 单位体积内含物质的质量称为该物质的密度, 以kg m3或g/cm3表示。单位体积石油的质量即为石油及石油产品的密度, 有些时候中国采用相对密度, 也称之为标准密度, 即在101325帕 (1个标准大气压) 和20℃的石油与4℃同体积水的质量比值。标准密度的测量需要在标准温度下进行, 我国规定的油品标准温度为20℃, 日本的为15℃, 美国的为60°F。石油的密度会随着其组成成分中的碳、硫、氢含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 含胶质和沥青质较多、含芳香烃较多的石油及石油产品的密度较大, 含有烷烃较多的石油及石油产品密度较小, 含环烷烃较多的石油及石油产品密度排在中间。由于石油产品的体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其密度也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在某一温度下所观察到的密度计读数称为该物质的视密度。因此, 一定要注明测定石油产品密度时的温度T。而且视密度必须经过换算之后才能用于计量。

对石油及石油产品的密度进行测量, 既能够判断石油及石油产品是否合格, 又便于计算石油及石油产品的重量, 所以运用正确的测量方法对其进行准确测量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也是石油及石油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必须要了解的重要指标。目前中国石油产品液体密度检测应用的标准方法是GB T1884-2000 (04) , 其理论依据是阿基米德原理。而美国对原油密度的测定方法为ASTM D5002-99 (10) , 对液体密度的测定方法为ASTM D4052-11。现在市面上有形形色色的石油密度测量仪器, 虽然这些仪器测量石油密度的原理基本相同, 但是根据这些测量仪器的适用范围和相关技术手段的不同, 石油及石油产品密度的检测方法也就有多种, 有的测量方法之间的区别不大, 但有的测量方法之间的区别却很大。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石油测量方法有:静压法、浮子法、振荡管式密度计、防爆超声波密度仪和γ射线法等等。

2 各类测量方法的特点与应用状况的对比分析

2.1 静压法

静压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一定高度待测液柱的静压力与其密度成正比, 只需要测量液柱的静压力, 就可以求得待测液体的密度了。静压法的关系式为:P=ρgh即:ρ=P/gh。在此关系式中ρ为待测液体的密度, P代表一定高度待测液柱的静压力, g为重力加速度, h为液柱的高度。采用静压法测量液体密度, 不需要将密度计的可动部分浸入待测液体当中, 所以可以用它来测量黏度较大和已经被空气饱和的液体, 不必担心由于存储液体的槽罐打开而造成的测量不准确的现象出现。另外, 运用静压法制造的密度计不需要考虑液体的流速和表面张力, 是需要准确读出密度计上的示数即可。但是, 其同样存在一些缺陷, 例如, 其精度越高, 仪器中的液柱也会越高, 造成密度计的体积较大且笨重, 需要通过读取标度的方式获取密度值, 所以存在测量误差。目前常用的静压法密度计有固定液位的膜片式密度计和连续吹气的液体静力式密度计两种。

2.2 浮子法

该方法通过测量浸在液体中浮子的位移和浮力的变化, 来换算成为液体的密度。其原理关系方程式为:m浮子g=F浮+F弹;F浮=ρg V浮子, 由以上二式可得:ρ=m浮子g-F弹/ρg V浮子。在该关系式中:ρ代表待测液体的密度;F弹代表弹簧对浮子的拉力;F浮代表浮子所受的浮力;m浮子代表浮子的质量;V浮子代表浮子的体积。所以我们只需要测出弹簧对浮子的拉力, 就可以求出待测液体的密度。浮子可以漂浮在液体上, 也可以全部浸没在液体中, 两种方式都能够测量液体密度。但是, 前者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测量的精度较低, 后者由于受到液体表面的张力较小, 所以精度相对较高。

2.3 振荡管式密度计

振荡管式密度计需要用到管式弹性体, 即振子。振子的振动频率会根据流动液体的密度变化而变化。所以振荡管式密度计适合测量流体的密度。当被测特体流经密度计的时候, 如果液体密度增大, 振子的振动频率就会下降;如果液体密度减小, 振子的振动频率就会增加。所以可以通过测量振子振动频率的变化测出液体密度了。一般用下式表示:ρ=K1+K2T+K3T。在该关系式中:K1、K2、K3是传感器常数, 由密度计出厂时标定给出;T代表振子的振动周期。此类密度计测量的密度的范围在0~3 000kg/m3, 产品测量精度可达±0.05 kg/m3。

2.4 防爆超声波密度仪

利用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不同, 可以通过测量超声波通过规定传播距离所花费的时间, 根据关系式运算出石油的密度。其关系式为:t=f (L, T, ρt) , 其中, L代表传播距离, T代表石油的温度, t代表所花费的时间。该方法测量精度高, 测量时间短, 无需接触液体, 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2.5 γ射线法

γ射线法也是一种非接触密度测量方法, 通过液体对γ射线辐射的吸收作用来测量待测液体的密度。由于γ射线的穿透能力很强, 所以, 工业方面经常使用γ射线来测量石油及石油产品密度。其关系式为I=I0expμρd, 该关系式中:I代表通过被测介质的辐射强度, I0表示γ射线的辐射强度, d表示介质厚度, ρ代表介质的密度, μ代表衰减系数。该方法具有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 但是由于γ射线属于高放射性物质, 所以容易对人体造成伤害, 其适用场合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 结束语

石油及石油产品密度的检测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根据具体的测量环境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尽管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测量石油密度的方法, 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对石油密度的测量方法进行不断地探究。

参考文献

[1]李辉, 林伟国, 郑志受, 田福成, 方志强.管道输送原油密度在线测量方法研究[J].计量技术, 2008, (03) [1]李辉, 林伟国, 郑志受, 田福成, 方志强.管道输送原油密度在线测量方法研究[J].计量技术, 2008, (03)

[2]莫小燕.浅淡影响油品密度测定的因素[J].知识经济, 2010, (01) :124, 131[2]莫小燕.浅淡影响油品密度测定的因素[J].知识经济, 2010, (01) :124, 131

[3]唐得刚, 王海峰.浅析油品密度在线检测的几种方法[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2004 (4) :4344[3]唐得刚, 王海峰.浅析油品密度在线检测的几种方法[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2004 (4) :4344

走向战争的石油和石油战争 篇3

作为战略物资,石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远远超过上次大战。战争对石油的依赖性更强,战争中掠夺石油的目的性也愈加明显。石油在战争中也被大国当做战略武器加以运用。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掠夺包括石油在内的资源。美国为了遏制日本的扩张,对日本实行了石油禁运,并以太平洋舰队控制海上交通线。在欧洲,纳粹德国通过合成燃料技术弥补石油的不足,通过“闪击战”来缓解燃料的紧张,最重要的是企图通过侵略苏联夺占巴库和高加索油田以获得战争的动力。

燃料短缺会严重制约战争的进程。素有“沙漠之狐”之称的隆美尔在北非战役中也无回天之力。他哀叹道:“石油奇缺,足以令人潸然泪下。”颇有个性的巴顿将军在法国追击德军时,也为燃料而苦恼:“如果我能偷到一点汽油,我就能赢得这场战争。”战争双方采取了封锁交通线、袭击油轮、破坏石油设施、占领对方的油田等手段,以不使对方有可靠的石油供应。

战后,石油战争频频爆发。50年代,英法以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扼制了石油运输的咽喉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70年代,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因不满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运用石油武器进行斗争,有效地打击了以色列及其支持者。80年代,地处中东的伊朗、伊拉克两国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战争,双方袭击石油基地,打击海湾油轮,造成地区局势紧张。十几年前,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及海湾战争,应算是一场地地道道的石油战争:一是由石油争端引起,二是触犯了西方国家的石油利益。科索沃战争、车臣战争、阿富汗战争等都有着石油斗争的深刻背景。石油战争就在我们身边。▲——摘自《中国国防报》

阅读背景

石油 篇4

2012年以来, 全球经济形势放缓, 对我国石油与石油化工领域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从目前公布的统计数据看, 石油装备领域相比其他行业仍保持着稳中有升、逆势上扬的态势, 尤其以上游领域如钻采设备等表现抢眼。陆上石油精细开采、深海石油大力探索以及非常规油气开发持续升温等因素, 使得石油钻采领域的长期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展会作为行业发展的风向标, 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 (CIPPE) 历经十余年的发展, 见证了我国石油装备行业的重大进步, 同时也为众多企业搭建起获取商机、开拓市场、资讯交流的广阔平台。

CIPPE2013石油展上,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丹麦、意大利、俄罗斯等12个国家展团竞相亮相。国际著名企业有俄油、GE、贝克休斯、国民油井、卡麦龙、施耐德、霍尼韦尔、API、卡特彼勒、康明斯、MTU、泰科、赫普等;国内知名参展企业有中石油装备展团、中石化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中海油、中国船舶、中船重工, 中集来福士、南阳二机、宏华、杰瑞集团、山东科瑞、山东骏马、胜利高原、上海神开、华北荣盛、天津立林等。据统计, 本届CIPPE石油展上世界五百强企业达到46家。

CIPPE2013同时将迎来更加强大的国际采购阵容:沙特石油公司、壳牌、道达尔、俄气、俄油、挪威石油、巴西石油、苏丹、乌克兰等众多知名国际买家组团到展会现场进行参观洽谈。南美洲方面, 来自巴西的海洋平台工程机械采购商及哥伦比亚的钻采装备采购商等组织了多位高层采购经理开赴中国, 他们来自石油公司, 管道管线工程公司, 油气生产、勘探公司等;亚洲方面, 来自沙特、阿联酋、卡塔尔、也门、伊朗及科威特等石油国家的众多企业将CIPPE视为考察中国石油装备市场, 与供应商洽谈合作的最重要渠道之一。据悉, 本届展会将迎来超过百个由政府机构、石油商协会组织、国家石油公司等组成的专业采购参观团, 参观团总人数将超过6000人。预计展会三天参观观众总人数将超过50, 000人次。

“2013国际石油产业高峰论坛”及“第二届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发展高峰论坛”于同期召开。"2013国际石油产业高峰论坛"重点围绕油气田勘探开发中钻井、完井、压裂技术, 分享全球前沿技术及中国在此方面的创新发展。针对塔里木油田深井、复杂井钻井技术, 特设了研讨交流专题分会。同时为了搭建起国内装备制造商与中国海外作业项目的桥梁, 本届论坛特邀中石油招标办、采购办负责人重点介绍物资设备招标、采购流程;海外项目负责人介绍中石油海外项目的装备需求情况, 希望以此促进中国石油装备企业更多、更快地走向海外市场。“第二届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发展高峰论坛”围绕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发展及其对高端装备的需求;国际海工装备市场的发展对海工装备与技术提出的新需求;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现状及前景分析和应对措施;海洋油气钻井平台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等多个热点问题展开讨论。

石油 篇5

占世界石油探明储量7%的非洲石油虽然替代不了中东原油, 但开发潜力很大。据分析, 未来5年世界石油产量增幅的四分之一将来自非洲。

欧美石油公司近年对非洲油气开发注入了巨资:美国雪佛龙德士古石油公司过去5、6年在非洲投入了50亿美元, 以后5年将再投200亿美元;壳牌石油公司今后5年对非洲油气投资将翻一番;埃克森美孚公司计划在未来10年内投资500亿美元开发非洲油气资源。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非洲国家在引进外资开发石油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海上和陆上石油勘探程度逐步加深, 探明储量不断增加, 产油量进入了迅速增长阶段。非洲石油开发呈现出以下新特点。

一、非洲石油开发新特点

1. 非洲国家开发石油资源的策略:

利用而不受制于外资。在开发石油资源的过程中, 非洲国家从有利于民族经济的角度出发, 博采众长, 利用而不受制于外资, 带动了管道运输、化工、炼油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从长输管道建设看, 南部非洲国家正考虑修建一条从莫桑比克港口城市Nacala到马拉维、赞比亚的249英里输油管道, 耗资估计达10亿美元;从炼油工业来看, 安哥拉、坦桑尼亚、赞比亚、马达加斯加和南非的炼油厂均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道达尔—菲那—埃尔夫公司经营的安哥拉罗安达炼油厂, 已基本满足该国煤油、汽油和航空燃油的需求。纳米比亚也在挖掘该国炼油工业的潜力, 美资企业环球能源海外公司和南非Polbasa公司均表示了愿在纳米比亚建炼油厂的意向。

从开发石油对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看, 在走向多党制、私有化进程中, 非洲国家执政党和在野党配合默契, 加强了国家对石油开发领域的调控, 围绕完善石油开发法律法规、降低风险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政府当局与外国石油公司保持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降低了生产成本, 扩大了劳动就业, 实现了较高的投资回报, 壮大了民族资本。 (1)

2. 亚非合作加强。

在石油出口多元化经营当中, 阿尔及利亚国家石油公司在韩国建起了600万桶的储油设施, 并配备了大型油轮, 随时向亚太地区销售原油。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亚洲国家从阿尔及利亚的石油进口均在增长。越南石油公司已在阿尔及利亚获得了勘探区块, 现正就尼日利亚一陆上区块进行资料评估, 随后与尼日利亚有关当局进行谈判。

3. 捆绑招标促进发展。

尼日利亚为加速国民经济建设, 采取了以石油招标换取投资方参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 吸引了一些公司积极参加竞标。在与印度国营石油天然气公司的竞争中, 韩国国家石油公司取得了尼日利亚321区块和323区块各60%的权益。为在尼日利亚获得更多的石油天然气项目, 韩国电力公司将在阿布贾附近建立燃气发电厂。尼日利亚和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在与外国石油公司谈判中, 在开发资源的同时, 维护自身利益, 如要求投资方培训当地劳动力等。

4. 美国公司优势扩大。

美国石油公司自尼日利亚发现石油开始涉足非洲采油, 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埃克森-美孚在非洲日产原油70万桶以上, 在非洲的权益储量主要集中在尼日利亚和安哥拉。在马达加斯加, 埃克森美孚获得了4个勘探许可证。雪佛龙公司在加蓬、乍得拥有大量石油储量。雪佛龙公司投资额超过10亿美元的石油天然气开发项目有30多个, 其中8个在尼日利亚。在安哥拉, 随着埃索、埃克森—美孚等美国公司在该国石油领域市场份额逐步扩大, 安哥拉出产的原油约一半对美出口, 成为美国第9大石油进口国。

十多年来, 美国利用几内亚湾附近国家私有化、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 加紧向该地区石油领域渗透。在美国的攻势面前, 法国石油公司在法语非洲地区丢了一些地盘。在刚果 (布) , 法国石油公司仍占上风, 美国公司也挤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刚果 (布) 现已成为美国第18大石油进口国。目前, 美国公司在几内亚湾几乎与法国公司平分秋色, 甚至在安哥拉、赤道几内亚、乍得等国的石油领域占了上风, 加蓬所产石油的46%对美国出口。

5. 海陆并举, 步伐加快。

最近, 不仅在非洲石油资源集中的北非产油区、西非几内亚湾油区, 而且在东非、南部非洲和非洲内陆地区, 石油勘探开发投入大幅增加, 效益可观。

几内亚湾地区主要产油区在大陆架上, 远离部族及其他冲突中心, 生产相对安全, 加上油质上乘, 今后20年西方石油公司打算在此投资400亿到600亿美元。几内亚湾地区石油增长主要来自安哥拉、尼日利亚等国家。

在加纳濒临几内亚湾的塔诺区块, 科斯莫斯公司已签约准备进行海洋石油勘探。在纳米比亚海洋石油招标中, 南非石油公司获得了部分区块的勘探权。

在北非, 伍德塞德公司在毛里塔尼亚沿海打了一口2883米深的生产井, 准备进行注水开采。先锋公司在突尼斯杰宁诺德打的2口井、在阿达姆打的2口井、在哈瓦打的1口井, 均有良好油气显示。阿帕契公司最近在埃及西部沙漠发现油藏。

在南部非洲, 阿图马斯公司获得了莫桑比克北部区块的勘探权, 准备用3年时间进行二维地震勘探。

在赞比亚, 矿业部副部长姆瓦勒表示, 在确定中标公司后, 就投入西北部省份的石油勘探。在卢旺达, 加拿大凡高德公司准备与当局签订产量分成协议, 在该国西北部面积2708平方公里的白象作业区开发石油。在乌干达阿尔伯特格拉奔盆地, 英国传统公司参与开发的3A区块显示出良好前景。

6. 南部非洲油气开发富有潜力。

近来, 不仅欧美石油公司在非洲投资增长较快, 而且发展中国家如印度、马来西亚、越南、巴西等国石油公司也通过风险勘探等形式积极介入非洲石油市场。不仅在非洲石油资源集中的北非撒哈拉油区、西非几内亚湾油区和苏伊士湾油区, 而且在东南部非洲地区, 同样掀起了石油开发热, 国际石油公司正在加大投资力度, 开辟新油源。

美国从非洲进口石油比从波斯湾进口运输成本低。美欧石油公司在廉价获取大部分东南部非洲原油的同时, 利用美孚、壳牌、阿吉普、埃尔夫等公司所产的汽、煤、柴、润油品占据当地成品油市场, 从中获得较高的利润。

东南部非洲国家大部分属石油进口国, 在南部非洲, 仅南非、马达加斯加、纳米比亚三国合计进口石油平均每日320万桶。东南部非洲经济增长潜力很大, 随着航空和公路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和燃油发电量的增加, 对石油的需求不断扩大。近来国际市场油价高位运行, 增加了某些东南非石油进口国特别是重债穷国的经济负担。面对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油价居高不下的挑战, 该地区国家积极开辟安全、可靠、低成本的油气供应渠道, 利用国内与国外两种资金, 紧紧把握海陆石油勘探的发展机遇。东南部非洲地区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东非大裂谷地带属古老的地块, 这些地区均有发现大油田的潜力。在南部非洲, 己探明石油储量超过56亿桶, 总的来看, 东南部非洲有待开发的区块很多, 它吸引了众多石油公司前来开发当地油气资源。

在南部非洲, 南非的石油产量不大, 在Oribi的深海采油区日产油量为1万桶, 附近的Oryx油田日产油量为1.2万桶。在海陆石油勘探方面, 南非的大公司如Petro SA公司正计划集中勘探开发该国西南沿海地区。

在纳米比亚, 由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对石油的需求不断扩大。从该国海陆石油勘探工程招投标进展情况看, 美国的Yanco能源公司已中标勘探该国北部的1711区块。纳米比亚国家石油公司还与国际石油财团合作, 在该国与安哥拉接壤地区开发石油。

在刚果 (金) , 谢夫隆-德士古公司在该国大陆架成功地打出了一口油井。刚果 (金) 陆上石油勘探也取得进展, 在Kinkasi地区打井成功。

安哥拉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石油生产大国, 储量约54亿桶, 该国政局稳定后, 石油开发业十分兴旺。美国公司是安哥拉石油开发的重要合作伙伴, 谢夫隆—德士古和埃克森石油公司均在安哥拉投下了巨资。谢夫隆—德士古公司今后几年准备在该国投资40亿美元开发石油。埃克森准备在未来4年投资40亿美元开发安哥拉6个深海油田项目。在安哥拉基祖巴地带, 埃克森—美孚公司旗下的埃索安哥拉勘探有限公司投资于西非最大的深水石油开发项目, 估计总可采储量近10亿桶, 已经投产采油。

BP、壳牌和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的石油公司均介入了安哥拉的石油开发。近来, BP公司在安哥拉1600米深海又获得了两处石油发现;道达尔公司则与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合作, 在安哥拉深水32区块的第二口勘探井获得成功, 预测原油日产量为6800桶。

7. 东非吸引欧美石油公司。

在东非, 坦桑尼亚的油气勘探, 对欧美石油公司来讲一直颇具吸引力。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壳牌石油公司曾在桑给巴尔海峡从事勘探活动, 近年坦桑尼亚开发石油已进行了数轮招标, 招标范围包括在达累斯萨拉姆以北深海地区, 结果有3亿美元投入了该国石油风险勘探, 英国、罗马尼亚等国石油公司均介入勘探活动;近年有加拿大石油公司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海峡从事勘探活动。石油勘探也带动了该国天然气生产, 在坦桑尼亚石油勘探作业海域, Songo Songo岛的天然气田形成了规模化商业开采, 为了满足坦桑尼亚大陆的能源需求, 该国利用外资2.95亿美元, 修建了一条长约200公里的输气管道, 把Songo Songo岛开采的天然气输送到Ubungo工业区的燃气发电厂, 该电厂发电后, 使Ubungo工业区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

在肯尼亚, 过去十多年中, 政府在油气勘探领域投入了1.69亿美元。西方石油公司如澳大利亚的Woodside公司、Pancontinental公司、英国的Dona公司等在肯尼亚掀起了新一轮勘探热, 勘探地段总长计3488英里。

乌干达石油勘探热点地区包括Semliki盆地, 加拿大Heritage石油天然气公司在乌干达结合南非的非洲能源公司开展勘探, 钻探结果表明, 在Semliki盆地及附近毗邻刚果 (金) 地区, 石油储量预计可达12亿桶。为了在乌干达、刚果 (金) 边境地带勘探开发石油, Heritage公司与两国有关当局达成了广泛的一致。随着探明储量的扩大, 美国的RSM生产公司、法国的道达尔—菲那—埃尔夫公司、澳大利亚的Hardman能源公司均对投资乌干达西部石油勘探表示出浓厚兴趣。

二、我国开拓非洲石油市场的对策

1. 制定非洲油气资源发展规划, 统筹安排, 扩大参与。

在中非合作迅速发展的形势下, 需要制定非洲油气资源发展中长期规划, 明确不同阶段的目标、方向, 指导石油企业开发非洲市场, 加强对规划实施效果的全面跟踪, 根据形势变化, 不断调整和完善, 确保规划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建立非洲油气工作的统一协调机制, 增强我国企业在非洲的整体竞争力;建立非洲油气风险勘探保障机制, 降低企业投资风险。 (2)

2. 与五大产油国合作同与新兴产油国合作并重。

中资企业要扩大在非洲石油市场的份额, 除与埃及、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这五大产油国深化油气合作外, 可进一步拓展在乍得、赤道几内亚等新兴产油国的商机。新兴产油国发现大油藏的机会较多, 乍得、赤道几内亚有扩大储量的潜力, 有利于中方开辟新油源。为降低投资风险, 可尽量选择像加蓬、尼日尔这样政局稳定的国家投资石油业。 (3)

3. 上下游一起介入非洲市场。

有些非洲国家实行捆绑式招标, 要求投资石油勘探开发的外国公司承担石油下游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 中方可利用石化产业优势, 上下游一起介入非洲石油市场。除苏丹外, 中资企业在阿尔及利亚油田开发、炼厂、管道建设一体化经营也取得成效;中资企业在项目国成片开发石油市场, 可考虑扩大对产油国下游的投资。 (4)

4. 携手竞标。

非洲国家在石油上游招标时, 提高了本国参与份额和分成比例, 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可合作竞标, 挤占非洲石油市场更大的份额。在非洲开展企业并购时, 联手收购可以减少在政治方面、资金方面的风险, 实现优势互补, 也有利于实现中国公司在海外并购中力量的最大化。 (5)

5. 与非洲国营、私营石油公司、国际石油公司合作开发。

纽约商品交易所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油价变化的频率和幅度均高于非洲石油市场, 作为重要的石油供应方, 非洲石油市场将进一步发挥稳定油价的作用。在非洲石油市场, 非洲国营石油公司与国际石油公司之间以及国际石油公司之间的合作将有利于国际石油市场的稳定。为引进更多资金, 某些石油公司需要让出部分油气资源, 以获得资金, 维持运行, 这为中国企业通过参股、并购等方式获取油气资源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非洲国家私有化进程中, 也可考虑结合非洲国家私营石油公司开拓市场。

中方在非洲不仅要与欧美石油公司竞争, 也要与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石油公司竞争, 中方要取得竞争优势, 就要更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在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 中国企业与俄罗斯、印度石油公司的合作富有潜力。

6. 在非洲获取份额油与进口原油并重。

在非洲石油上游进行并购获得份额油与通过贸易进口非洲原油成本相当, 中方可采取贸易与并购相结合的策略开发非洲石油市场。中方在非洲获取份额油过程中, 有必要形成获取份额油的成本约束机制, 使份额油的成本低于国际油价, 争取将更多的份额油低成本运回国内;在部分份额油就地销售过程中, 可充分利用喀土穆炼油厂提炼中方在非洲获取的份额油, 即可增加利润, 也可扩大中方在非洲成品油市场的份额。

7. 加大非洲海洋石油开发的力度。

鉴于中资企业已掌握了水下三千米以内的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技术, 中资企业可更多地参与非洲海洋石油开发项目, 如在几内亚湾、埃及苏伊士湾, 海上石油开发前景看好;巴西国营石油公司海洋石油勘探技术水平较高, 中国与巴西企业可考虑在安哥拉等国合作开发海洋石油。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 非洲国家在引进外资开发石油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海上和陆上石油勘探程度逐步加深, 探明储量不断增加, 产油量进入了迅速增长阶段。新形势下我国拓展非洲石油市场, 可采取与五大产油国合作同与新兴产油国合作并重、在非洲获取份额油与进口原油并重、与非洲国营、私营石油公司、国际石油公司合作开发、上下游一起介入等策略。

关键词:非洲,石油市场,开发,策略

注释

11 于鹏.当前非洲对外石油合作形势及中非合作的建议, 对外经贸实务, 2010 (8)

22 李志刚.中非石油合作是中国石油的必然选择.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3)

33 周晓波.中非石油合作的战略意义与重点区域选择.世界地理研究, 2011 (1)

44 王成安.中非能源合作不可或缺.中国能源报, 2012.7.23

石油 篇6

2013年度石油工业QC小组活动, 紧紧围绕“以人为本、激发活力、开拓创新”这一活动主题, 在改进质量、节能降耗和安全生产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涌现出一批优秀成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经中国质量协会石油分会组织评审, 对荣获QC小组活动成果奖、荣誉奖和质量信得过班组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并颁发了荣誉证书。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公司的“提高大规模压裂施工成功率”等218项成果, 被评为石油工业QC小组活动成果奖, 其中一等奖58项、二等奖68项、三等奖92项;新疆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的“戈壁虹QC小组”等218个QC小组, 被评为石油工业优秀QC小组;辽河油田金马油田开发公司等35家企业, 被评为石油工业QC小组活动优秀企业;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采气分公司经理石波等41人, 被评为石油工业QC小组活动卓越领导者;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张艺新等66人, 被评为石油工业QC小组活动优秀推进者;吐哈油田分公司三塘湖采油厂的“设备维修组”等36个班组, 被评为石油工业质量信得过班组, 其中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九采油厂电力大队的“抢险保障班”等8个班组被推荐为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

石油 篇7

关键词:石油输运部;运输路线;优化方法

保证石油液体运输的安全性是石油输运部的首要任务和核心工作,对石油液体运输路线进行优化,加强对运输车辆以及运输人员的管理,能够为石油运输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必须引起石油输运部的足够重视。川中油气矿石油输运部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落实运输责任、严格按照标准对操作进行规范、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等措施,为实现石油液体运输路线的优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汽车是完成石油液体运输的主要工具,要想保证运输过程中不出现安全问题,就要从汽车修保工作抓起,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为优化运输路线提供车辆保证。石油输运部对汽车修保工作尤为重视在,通过将HSE管理体系与ISO9001质量体系相结合,制定了工作手册对汽车修保工作准则进行规范;在选用人才时改变传统的上岗机制,采用公平竞争、靠实力说话的用人标准选拔人才,为每一个员工创造晋升机会,形成一种督促作用;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对员工进行定期考核,按照考核结果对员工岗位进行科学配置,对于考核不理想人员要加强指导;通过完善的奖惩制度,树立员工的忧患意识,形成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上进心,在输运部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提高运输车辆的修保质量。

二、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落实车辆修保责任

要想实现石油液体运输路线优化,就要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将车辆修保责任进行落实,将管理机制灵活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首先应该让石油输运部车辆修理员工意识到车辆修保对于优化石油运输路线的重要性,以讲座、会议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其掌握标准的作业规范以及作业流程,小组组长要对自身操作方式和作业流程进行严格规范,为基层员工起到表率带头作用。将车辆修保责任落实到个人身上,负责人要切实但其相关责任,认真完成运输车辆的修保工作,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零件,杜绝运输车辆出现安全隐患;坚持不修保不出厂的基本原则,并认真填写修保资料,明确标注修保日期、修保人、修保部件等各项信息,保证修保资料的完整性及准确性,为后期责任落实提供便利;根据不同运输车辆的运输要求,制定详细的修保标准,加强对员工的监督与考核,对于车辆修保工作不到位引起石油输运问题的现象要给予相应的惩罚,树立员工的忧患意识;针对修保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分析引起问题的原因所在,并及时加以科学处理,总结工作经验。

三、按照标准对操作进行规范

保证石油运输车辆修保质量是石油输运部实现石油液体运输路线优化的前提,在进行车辆修保的时候要按照标准对员工操作进行规范,避免出现不正确操作、失误操作等各种不规范操作,保证运输车辆修保质量,为实现石油液体运输路线的优化奠定基础。将员工需要遵循的各种操作规范定制成手册,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规范条例形象、具体化,使员工能够明白操作中需要注意的各种事项,对自己的作业手法以及作业流程进行严格规范,避免车辆修保出现安全隐患;发挥员工的互相监督作用,提高员工的车辆修保安全意识,对于发现的各种不规范操作现象要及时进行上报;管理层要做好总结工作,对于常见的车辆修保质量安全隐患进行深入研究、讨论,制定科学的方法降低隐患出现概率,并结合实际实例使员工意识到车辆修保质量不到位的严重后果及影响;对修保零件的质量进行检验,在达到使用标准之后才可以投入使用,对于不合格材料要返回生产商。

四、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

石油输运部在对石油液体运输路线进行优化的时候,要注重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树立员工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改变员工的传统职业思想,使员工全身心的投入到运输车辆修保工作中去。车辆修保工作比较辛苦,部分员工认为自己的职业前途一片黑暗,对于这种现象要及时转变员工思想,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提高员工对岗位的认识,培养员工的爱岗敬业意识,使员工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对员工进行定期评比,优化人员组成,使其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注重综合性人才的培养。

五、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

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在输运部内部形成强劲的凝聚力,为石油液体运输路线的优化提供了重要保障。员工是实施石油液体运输路线的主体,输运部领导要加大对员工的关心,加强与员工的沟通,了解员工生活以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伸出援助之手,使员工感受到领导的关怀;引进先进的技术以及设备,对工作方式进行改善和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根据工作要求,采用轮班制工作模式,合理分配员工,在保证完成运输车辆维修工作的同时,使员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用更加充沛的精力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去。

六、结束语

石油输运部通过以上多种方法加强对运输车辆的管理,落实好车辆修保工作,在实现石油液体运输路线优化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在保运输质量的同时为输运部带来了更加丰厚的经济效益,为其长远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卢志强.石油公司石油运输路线优化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0).

石油 篇8

一、名词解释1、2、3、4、5、6、7、8、9、埋藏史曲线 胶体溶液 侧伏角 去白云化作用 地温梯度 裂谷盆地 盖层物性封闭 溶蚀作用 辫状三角洲

二、填空1、2、3、4、5、6、7、8、褶皱形成的机制___、___、___、___。按叠瓦式逆冲断层发育顺序可划分为___、___、___式。在地壳中,浅层次形成的纵弯褶皱,其中每个岩层均有一个既无拉伸又无压缩的___面,其外侧处于___状态,内侧处于___状态。引起海洋中碎屑物质搬运沉积的营力有___、___、___、___、___。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有___、___、___、___、___等五种类型。岩石的绝对渗透率主要与___的性质有关,与其中___的性质无关。油气成因中,常用异戊间二烯型烷烃主要有___、___。目前,人们较关注的非常规天然气聚集类型有___、___、___。

三、简答和分析题9、10、11、12、分析沉积盆地古水流方向。指出有机生油理论及其应用中存在的4个问题。简述逆牵引背斜圈闭特征及形成机理。我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主要沉积体系类型、沉积相类型及有利储集砂

体类型。

13、试述地层水与油气成藏和保存的关系。

14、我国南方广大古生代碳酸盐岩分布区有机质演化程度高,后期构造运动

石油 篇9

1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针对“粗放式”管理提出来的, 是为了满足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要求, 在常规经营管理的基础上, 通过流程标准化、制度明确化、数据精准化, 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 达到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

2 A钻井公司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2.1 A钻井公司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A钻井公司成立于1970年, 是一家专门从事石油天然气钻井工程施工业务的专业化公司, 拥有各类型钻机81部, 施工队伍遍布中国、乍得、尼日尔、阿尔及利亚、哈萨克斯坦、委内瑞拉、肯尼亚等11个国家和地区。

经历40余年的艰苦奋斗, A钻井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但同样也面临着企业发展缺乏主动、市场质量整体欠佳、员工队伍数量和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管理难题。另外, 在国际化大背景下, 钻井行业已进入“微利”时代。要想在微利下获利, A钻井公司必须全面推动管理创新, 而精细化管理便是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出于这种审时度势的考虑, A钻井公司开始推行精细化管理模式。

2.2 A钻井公司SWOT分析

2.2.1 优势 (Strength) 。

具有良好的品牌和社会信誉;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具有较强的施工技术能力;具有完好的施工设备;通过不断开拓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钻井市场管理和技术服务经验的员工。

2.2.2 劣势 (Weakness) 。

战略管理缺位, 缺乏对公司长远规划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钻井成本逐年递增;员工在思想意识上还未完全适应改革发展的变化;国有企业历史包袱厚重。

2.2.3 机会 (Opportunity) 。

全球油气需求回升利于开拓国际市场;我国对石油天然气需求增长加快利于开拓国内市场;关联交易被打破, 工程技术服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钻井投资主体多元化, 加快钻井勘探步伐。

2.2.4 威胁 (Threat) 。

竞争主体多元化, 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国内油田勘探开发难度越来越大, 钻井工作量增长趋缓;工程技术服务价格持续下降;原材料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 随着市场的开放, A钻井公司在竞争中有许多机会, 但同时也存在显而易见的威胁。A钻井公司应在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基础上, 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强化自身优势, 针对劣势进行管理提升, 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推动可持续发展。

2.3 A钻井公司精细化管理的具体举措

A钻井公司在对国内外市场形势进行研判和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确定从市场、经营、安全、技术、人力资源五个方面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

3 市场管理精细化

A钻井公司确立将国际市场、高端市场作为今后企业发展的主战场。包括四个方面举措:

3.1 统筹部署全年钻机

根据上一年度的市场和业务信息, 分析预判本年度各个市场的作业工作量, 从而统筹制定本年度钻机的部署计划, 避免出现作业量不连续导致钻机长时间等停、大范围调转钻机增加搬迁成本。

3.2 针对已有市场进行有序调整。

根据上一年度现有市场的业务经营情况, 评估和分析各市场的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 并对安全风险高、作业保障难、经营效果差的市场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 实行季度生产经营汇报制度, 在分析各钻井队盈亏情况及原因基础上, 对部分低效、无效的钻井队采取停产、配套整改或转移至其他市场的措施。

3.3 针对新增市场实行先算后干

实行由市场、工程技术、经营计划、物资保障和施工单位共同参与的市场评估新机制, 在确保新市场风险受控、效益靠实后, 再进行施工作业。

3.4 针对后续市场超前谋划

以上一年度效益市场为重点, 积极跟踪潜在高端市场, 彻底改变过去被动等市场的局面。

4 经营管理精细化

A钻井公司确立以质量效益为核心, 在规模稳中有升的情况下, 重点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水平。

4.1 稳规模

针对国内业务, 主动退出低端低效市场;将国际业务作为优先发展和重点保障的业务, 提升规模和质量。

4.2 提效益

针对国内业务, 强化成本管控。 (1) 推行单井成本绩效考核新模式。将员工奖金与单井效益挂钩, 按照成本节超的10%对钻井队员工进行奖惩; (2) 全面加强物资和计划管理, 实行物资计划、领取、验收、使用、报废回收全过程管理。 (3) 推行“合同主体”管理新模式。在专业技术服务板块尝试推行钻具租赁、钻头口井大包、“钻头+螺杆”一体化服务模式。针对国际业务, 强化经营管控。 (1) 实施经营考核, 落实经营责任。将各项目的经营效果作为对项目经理的考核依据, 将每部钻机的经营效果作为对平台经理的考核依据; (2) 加大对海外队伍的管控力度。按照与海外项目部“共同管理”、“共担责任”、“共享利益”的模式, 加强对海外队伍的施工组织、HSE和井控管理以及经营管理; (3) 增强海外队伍后勤保障力度。实行采购计划同步抄送制度, 协助海外项目部跟踪物资的采购进展、渠道和价格, 协调和解决采购中出现的问题。

5 安全管理精细化

管理管理精细化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举措:

一是加强HSE体系建设。在钻井队中推行由平台经理、带班队长、机械师和司钻四个岗位人员对每班进行安全检查的“四重覆盖法”, 细化五级属地责任, 落实18项重点风险防控方案, 构建五级风险防控体系。

二是加强HSE绩效管理。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领导干部HSE业绩考核, 建立干部员工安全业绩档案;推广“百万工时损工伤亡率”、“可记录事件总频率数”, 升级HSE事故事件管理。

三是加强隐患排查和治理。按照分级管理、挂牌督办、动态监控原则, 加强重点井、深井、特殊工艺井的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隐患排查, 并及时整改和销项排查暴露出的问题。

四是加强井控管理。定期开展井喷事故警示教育、井控应急演练等活动, 提高基层员工应急处置能力;强化对基层队技术员的培训, 提升井控防范意识和能力。

五是加强交通安全管理。严格落实3ABC管理法和GPS监管体系, 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

6 技术管理精细化

技术管理精细化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强化施工现场技术指导, 提高事故预判能力。实行施工技术全过程管理, 尤其加强施工前工程设计的审核把关和技术交底工作, 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防患未然, 加强对重点工序、易出问题环节的提醒和督导;规范施工操作, 刚性执行反违章禁令, 杜绝由于低级操作失误造成的低级事故。

二是强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不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 组织开展深井、超深井、特殊工艺井、非常规油气井科技攻关活动, 增强技术实力, 不断提高科技贡献率;依托重点科技项目, 强化技术骨干的前沿先导技术培训, 提升企业技术水平, 增强发展实力;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和应用, 不断优化钻头的选型、钻头与井下动力钻具的性能、参数等, 通过提高钻头和钻具的整体使用性能提升施工技术水平。

三是强化成熟技术推广应用。按照“一区一模式、一井一对策、一段一目标”方式, 集成应用成熟技术, 优化施工方案, 完善推广区块技术模板;培育“区块专打”和“井型专打”施工队伍, 实现规模提速

7 人力资源管理精细化

人力资源管理精细化包括提素质和简队伍两方面内容。

7.1 提素质

A钻井公司以国际化为视野, 以打造国际化、复合型员工队伍为目标, 大力实施国内外人才一体化培养工程, 为公司国际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一是积极推进全员晋级体系建设。以钻井专业基层关键岗位员工晋级体系为核心, 推进两级机关和专业服务保障单位员工晋级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员工培训学习、岗位成才、薪酬待遇和职业生涯相统一的长效机制, 为员工成长成才开辟职业通道。

二是按照“培养一批、使用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分批次、分岗位配套、组建、储备国际化人才。以国内队伍中石油主干专业本科毕业生作为国际业务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储备目标, 以大专毕业生作为国际业务关键操作岗位储备目标, 以国内队伍关键岗位以上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和一定外语基础的员工作为补充储备目标。

三是按照国内、国外员工一盘棋观念, 建立国内和国外人员双向交流机制。畅通国内、国外人员流通渠道, 推行交叉任职;发挥国内和国外各自的资源优势, 培养既懂专业又懂语言、既懂作业又通管理、既熟悉国内又精通国际的复合型人才, 推动公司国际化发展。

四是健全完善后备人才选拔机制。坚持干部选拔公平、公正、公开, 重视优秀青年骨干的使用和培养, 优化干部队伍的年龄和知识结构。选拔具有较高专业背景和现场工作经验、素质高、语言好、善沟通、懂管理的年轻人才充实到国际业务管理队伍中, 充实和加强国际业务管理力量。

7.2 简队伍

针对用工总量持续增加、在岗人员严重富余、人工成本居高不下情况, A钻井公司探索人力资源挖潜渠道, 优化队伍结构, 盘活人力资源。

一是重新梳理和调整机关科室和项目部机构、岗位设置, 解决冗员和缺员问题。严格按照编制配备人员, 深入挖掘生产、管理、工程技术、后勤保障等各个环节的减员潜力, 将这部分富余人员替代劳务人员;出台政策机制鼓励机关和项目部管理人员主动转岗到井队和生产一线, 在工资、奖金方面大幅向一线员工倾斜, 调动富余管理人员向一线转岗的积极性。同时, 将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调整、充实到业务发展较快的部门或岗位, 解决结构性缺员问题, 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目的。

二是推行综合项目部管理模式。对在同一区域施工人员, 实行钻井项目部体制下的资源集中使用管理体制, 由钻井项目部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提高人员的利用效率。

三是开展富余资源输出。积极尝试劳务外包和服务外包模式, 将施工不连续、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小的业务实施外包, 减少劳务工数量。另外, 尝试人员输出或服务输出, 发挥人员专业优势, 为民营公司和兄弟单位提供钻井管理服务。

8 A钻井公司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效果

A钻井公司通过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体系,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8.1 市场质量整体提升

国内业务最大限度降低停等损失;国际业务市场规模和质量得到提升。

8.2 效益意识明显增强

基层员工主动控成本的经营意识普遍增强。单井成本呈逐月下降的趋势, 口井效益逐步提升。

8.3 安全工作进一步筑牢

全年杜绝了重大社会影响的安全事故、重大工业生产火灾爆炸事故和生产安全亡人责任事故、杜绝了井喷失控着火事故。

8.4 施工技术大幅提高

全年事故复杂率大幅下降, 机械钻速明显提高。

8.5 人力资源整体优化

全年用工总量减少, 人工成本大幅降低, 人力资源整体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9 结语

A钻井公司精细化管理体系, 为其他钻井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这套体系还存在着一些欠缺, 仍需作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使精细化管理思想向纵深发展, 为推进企业有质量、有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概念, 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认识到其在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适应现代化管理要求、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借鉴国内外企业应用的基础上, 选取中石油某钻井公司进行实践, 在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从市场、经营、安全、技术、人力资源五个方面构建全新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以期对其他石油钻井企业达到借鉴目的。

关键词:石油钻井企业,SWOT分析,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汪中求, 吴宏彪, 刘兴旺.精细化管理.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6.

石油 篇10

背景和意义

随着“十二五”接近尾声,新的五年计划即将开展。作为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中国石油企业也应开始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十三五”战略及目标。渤海油田作为中国海洋石油的主力军,正在践行着这一行为。2012年,乘着海洋强国战略的东风,渤海油田提出中长期油气产量发展目标,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力量。2013年,渤海石油管理局提出了《渤海油田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海洋强国战略,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海洋强国战略,努力承担保障国家能源供给和能源安全使命责任,紧紧围绕中国海油“二次跨越”发展大局,着眼渤海油田长期科学可持续发展,弘扬海油文化和渤油“优快”精神,精细深化勘探开发一体化工作体系,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安全环保增储上产,不断开创渤海油田科学发展新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信息化指导思想

围绕公司“十二五”及“二次跨越”发展战略,结合“渤海油田中长期发展规划”,坚持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关注信息化投资价值和应用效益,深化系统应用,推进信息技术与业务的融合,通过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促进生产方式转变,为经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效的支持和保障。

《渤海油田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坚持“清洁、和谐、可持续”三大基本原则和“安全环保、精细勘探、整体开发、高效生产”发展方针,具体目标如下。

(1)“十二五”全面实现增产不增污,“十三五”严格做到增产减污,到2030年达到生产污水“零排放”。不发生重大事故,不损害人身健康,不破坏海洋环境。

(2)重视大型油田勘探策略和天然气勘探突破,实现储量增长、领域拓展、认识深化、技术创新。加大钻探井数量及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储采比长期保持在10以上。

(3)到2020年,以现有油气设施为基础,结合勘探发现和潜在资源,建成辽东湾、渤西南、渤中、渤东四大油气生产区。油区内部管网体系完善,油区之间相互依托,形成工程设施高度集约的整体开发模式。

(4)油田生产实现精细化管理,单位能耗指标达到国内外同行业领先水平,清洁能源利用率持续改善,桶油成本长期保持竞争优势,油田采收率达到30%以上。

信息化愿景及目标

尽管近些年天津分公司的信息化水平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但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及挑战,具体有以下几方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经理在渤海油田信息化工作调研会上的要求:“信息化工作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八种关系”(即:建设与应用、驱动与引领、服务与管理、使用与运维、成本与效益、集中与分散、先进与适用、数据与系统),做到统筹兼顾,才能有效地促进信息化工作的健康发展。同时要把握好尺度;把握好重点;把握好趋势。”

渤海油田在发挥主业龙头优势的同时,信息化工作也要做好示范和带头作用。重点最好以下方面的工作:构建全面覆盖公司业务的通讯网络,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信息共享;建成智能油田,实现油田可视化、生产智能化、业务协同化、管理桌面化,建立与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相适应的IT能力,推动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1)建立符合上游行业标准的企业数据模型和数据管理流程,基本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和集成共享,为科研生产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2)建立统一的E&P地球科学研究平台及生产管理决策支持平台,促进勘探开发业务一体化运作;

(3)持续改进和深化应用ERP及其它经营管理系统,建立集成的企业经营管理平台和数据整合及分析平台,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

(4)提升海上平台网络通信能力,整合基础设施资源配置,为系统和用户提供灵活、协同和安全的支撑环境;

(5)继续完善IT管控体系,满足公司管理的要求。

信息化管控原则

(1)整体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建设

长期规划、整体考虑,不仅满足对现有业务需求的支持,更要考虑对未来业务需求的支持,防止和避免信息孤岛的出现;适度考虑技术前瞻性,通过IT引领,推动业务的变革和创新;加强IT系统的规范化,统一数据及应用架构标准,促进系统间交流及无缝衔接;立足有限公司整体规划,根据具体业务采取分步、分阶段的建设策略,有序地推进公司信息化建设。

(2)业务驱动,需求导向,注重实效

紧紧围绕业务发展战略,重点关注勘探、开发、生产、E&P支持业务流程、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公司的核心业务,根据需求的重要性和紧迫程度,确定业务需求优先级,确保信息化对公司核心业务的有效支持。

(3)分步实施,逐步完善,持续改进

立足现状、着眼未来,以满足业务需求为核心,坚持试点再推广的分布实施策略,确保各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和落实;结合公司信息化现状,逐步完善或替代原有系统,关注系统的持续改进,实现对业务的可持续性增值服务。

(4)标准化、组件化、集成化系统架构

采用成熟的面向服务的架构(SOA)、企业应用集成方案(EAI)、工作流引擎(workflow)、数据仓库(DW)的技术方案,按照分层和模块设计理念进行系统设计,建立标准化、组件化、集成化的系统架构,确保公司信息化架构的高重用性和高扩展性,适应公司在流程、组织等方面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

(5)统一的安全策略、分级的安全体系

上一篇: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下一篇:英语专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