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经济产业十篇

2024-09-12

体育经济产业 篇1

在国际上, 体育早就和人类密不可分, 一些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在经济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创造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国的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 但是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开发潜力。随着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 全民健身热潮持续升温, 休闲体育市场展现出不可估量的庞大需求。

竞赛市场的活跃, 体育热、奥运热的兴起, 必将推动体育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拓展休闲体育市场。在未来的时间里, 越来越多的世界级体育赛事将在中国举行, 越来越多的人将参与到体育活动和健身运动中去, 越来越多的国际化大公司和中国国内的企业将投资中国的体育产业。

在作者看来, 当前处于转轨经济中的中国, 对任何一项产业的分析都离不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该产业的自身条件和发展规律;另一个则是必须结合中国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大背景分析该产业的发展前景。惟此, 才能提出切合中国实际的公共政策。这两方面都蕴含了丰富的经济理论, 其中前者包含了产业组织、产业政策及特定产业发展的理论, 后者则覆盖了宏观经济学、市场经济理论、制度经济学、信息和博奕论等诸多理论。此外, 该命题也非常适合应用统计、计量、比较等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描述和预测。这里, 作者希望强调的是, 本文应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对中国体育经济的发展现状、前景、体育经济与国民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做详细的梳理, 力争理出一条中国体育经济的发展脉络, 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政策选择提供参考。

二、中国体育产业的概念界定

当我们浏览政府报告、学术文献、新闻传媒等载体中出现的“体育产业”这个名词时, 可完全不顾及它所具有的准确涵义, 并作为一般名词加以认识。然而, 从事体育科学的研究者则有义务, 也有责任将“体育产业”作为研究概念来对待, 并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则加以界定。研究概念不仅为了确定某一研究的指涉对象和构建命题的基本单位, 更重要的是明确论域, 规定论证的逻辑起点 (演绎论证或归纳论证) 。国内、外的学者关于什么是体育产业的讨论已有多年, 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并从不同的角度形成了多种界说。为了使本文讨论的内容相对集中, 笔者将同类表述在归纳后予以分类说明。其中, 确有一些表述与产业经济学和逻辑学原理明显相悖, 这种问题必将导致人们在具体研究中的认识偏误。为此, 有必要首先以产业经济学理论和逻辑学原理对目前体育产业的几种界说进行辨析, 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必要的讨论。

1. 广义的体育产业。

迄今为止, 尽管国内、外学者以“宽口径”的方式界定体育产业时确有多种陈述, 但产业外延广义化的共同点却相当明显。“广义的体育产业”的典型表述是:与体育有关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部门的总合, 其产品包括体育物质产品、体育服务和劳务产品;其基本行业部门包括了健身娱乐业、竞技观赏业、体育用品业、体育传媒业、体育博彩业、体育广告业、体育饮品业等。

这类观点的持有者主要是从2个方面作为其思维基点: (1) 倡导将体育市场的主、客体 (生产者和消费者) 均归入体育产业的范畴。认为体育消费根本上决定了体育产业, 体育产品生产也涉及到有形物质的消费, 由此得到体育产业就应该包含生产物质产品和服务产品的行业部门; (2) 以政府部门工作的实际需要, 围绕着体委系统创收途径的实际状况和创收目的, 认为能够为体委部门获取经济利益并提供经费支持的各类产业均应归入体育产业的范畴。

2. 体育产业的体育事业说, 有学者认为, 体育事业包含了体

育产业, 或称体育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体制下的体育事业, 它是体育事业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称谓。持这类观点的学者的思维基点有2个方面: (1) 将体育事业的概念范畴置于体育产业上一个层次来认识。认为在现代社会里, 体育是人们从事有一定目标、规模、组织和系统活动构成为一种事业, 亦即体育产业, 体育的生产、经营活动符合这种活动的特性; (2) 将体育产业作为体制转型过程中体育事业功能延伸的一种形态, 认为在计划体制下, 发展体育事业只是考虑如何尽可能地增加传统意义上业务成果的产出, 如竞赛场次、参加人数、参加比赛的奖牌数量和达标等。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发展体育事业除了要追求“一次产出”外, 还要追求“二次产出”, 即把初次产出并且有良好社会效益的业务成果再转化为可以用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计量的经济效益, 体育产业只是标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体育事业。

3. 体育产业的体育事业可赢利部分说, 有的学者从实用性的

角度提出了体育产业就是体育事业中可进入市场并可获得经济利益的那部分经济活动的总和, 将此类提法简称为“体育产业的体育事业可赢利部分说”。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将体育产业作为过程概念来处理, 认为任何产业都是市场中真实存在的商品货币关系, 没有市场, 产业是不存在的。同时, 又认为体育产业是否属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或是混合产业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到底有哪些内容可以实实在在地进入市场, 并能够切实赢利。

三、国内体育产业总值 (GDSP) 探讨

对任何产业的分析都离不开统计计算方法。至今, 我国统计部门还没有将体育产业确立为正式产业, 相应的统计方法和数据不完整。即使在发达国家, 官方的统计中也存在漏算和重复计算。这反应出体育产业的特殊性一产业关联程度极高。传统的统计方法似乎无法完全把握住体育产业的明确界限。在新的统计方法出现之前, 作者主张使用“国内体育产业总值 (GDSP) ”的方法来分析体育产业的经济影响。这一指标来源于美国乔治亚技术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的经济学家埃尔菲·米克。

美国的体育产业在美国经济生活中占居十分重要的地位。20世纪70年代以来, 美国许多科研机构和有关学者均对美国体育产业的规模及其所支撑的经济活动规模进行过统计和估算, 但由于理论研究的滞后, 使得这些统计和估算的口径不够统一, 因此统计的结果也不尽一致。80年代以来, 美国的经济学家一直采用美国商业部制定的产业分类标准 (SIC) 对产业进行界定和统计。根据美国商业部管理与预算办公室制定的产业分类标准, SIC包括经济活动的所有领域, 并依据某一产业所包含的经济活动的构成与结构对其进行界定。该标准是参照联合国《全部经济活动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ISIC) 制定的, 制定该标准的目的是通过对产业的系统分析, 来反映美国的经济结构状况, 为产业结构的优化提供依据。但尽管在ISIC中体育被列为正式产业, 但美国商业部却没有将体育产业列为正式产业。在美国SIC当中, 体育产业包含的内容被分在不同的产业门类, 从编号1542的非居住性建筑到编号7999的娱乐与休闲等各产业门类均含有体育产业的内容。美国乔治亚州经济技术学院的威廉A.斯库佛指出, SIC对研究体育产业的帮助十分有限。这使得美国学者在研究美国体育产业结构时遇到了许多困难, 同时也使得体育产业的统计不够规范, 最严重的问题是重复统计。90年代以来, 美国乔治亚技术学院经济发展研究所的著名经济学家埃尔菲·米克对美国体育产业的统计与估算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是近年以来美国体育产业领域较有成就的专家。他的最大的贡献就是基本避免了重复统计的错误, 他对美国体育产业总值的统计及对体育产业规模的估算已得到美国体育届广泛的认可。他对美国体育产业进行了操作层面的界定, 将体育产业划分为以下门类:

1. 体育娱乐与休闲 (sports entertainment and recreation) , 包括体育比赛、运动队、个人参加的体育活动;

体育与休闲有关的活动;协会支出。

2. 体育产品与服务 (Sports product and services) , 如体育产品的设计、试验、制造, 以及运动设备、服装与运动器材的分布。

3. 体育组织 (sports support organization) , 如体育联盟、公司以及营销组织等。

埃尔菲·米克在对体育产业进行了操作性的界定后, 采用这一方法对1995年美国的体育产业规模进行了评估。

经济学认为国内生产总值 (GDP) 是某一年一个国家国民生产的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值, 那么, 国内体育生产总值 (GDSP) 就是某一年国内体育产品与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值。GDP可以分成四个类别: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以及净出口 (全部出口与进口的差额) 。依照GDP的分类, 我们把GDSP分成体育产品与服务的消费、体育投资和体育净出口。由于数据的限制, 把政府购买的体育产品与服务与私人购买的体育产品与服务合并, 结果将GDs P分成三类。美国商业部在统计GDP时规定了一些基本原则, 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产品的产值不能重复计算或用两种以上的方法计算。因此, GDP当中不包括中间物品的销售以及来自于这些物品的收入。这是对一个产业进行评估时必须遵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例如, 制造商售给零售商的一个垒球棒是不能计入GDSP的, 因为垒球棒的市场价是在消费阶段或零售阶段的价格。零售商付给制造商的钱可能已经包括在垒球棒的零售价当中了, 如果将零售商付给制造商的钱包括在内, 就会造成垒球棒的重复计算。同样麦克尔·乔丹参加篮球比赛的薪水也不能计入GDSP, 因为他的薪水己经包含在零售阶段的门票当中了。埃尔菲·米克认为这是大部分学者在对体育产业进行评估时常犯的错误。他们常常将中间支出, 如运动员的收入、广告收入等包括在内, 他们没有认识到, 这些收入己经包括在最终消费层次的体育物品和服务的价格当中了。在对体育产业进行评估时最关键的就是要计算体育物品与服务的最终消费。中间支出是体育产业所支撑的经济活动的一部分。

不幸的是, 体育产业不被经济分析局列为正式产业, 它被分在不同的产业门类中 (如娱乐与休闲服务业、橡胶与塑料产品业、零售业、印刷与出版业、服装业等) 。因此, 埃尔菲·米克只能从不同的产业门类中寻找体育产业的有关数据, 以确认体育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四、总结

体育产业具有两个明显特点:第一, 体育本身是一种文化, 一种影响广泛而又深远的社会文化。体育已经成为传媒的重要内容、科技的巨大橱窗、娱乐的核心要素、旅游的发展趋向, 电视体育、体育科技、健身娱乐、体育旅游己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独有的社会辐射和穿透力使它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不可缺少的重要地位。作为培养健全人的文化, 作为塑造身心和谐发展的手段, 作为倡导进取精神的显性文化, 体育具有创造精神价值的社会本质。体育特有的易理解性、亲和性、规模和场面的宏阔性、与现代人精神需要的自洽性使得体育产业成为“朝阳产业”。第二, 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体育产业是关联性很强的产业, 广泛地渗透到各行各业。人们对体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只是直接生产和提供体育产品和服务是无法满足的, 还需依赖其他相关产业。从体育产业的内容看, 它是一个覆盖面非常广、产业关联度很高的产业, 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加媒体、建筑业、制造业、交通通讯、食品卫生、信息服务、服装和旅游等。

参考文献

[1 (]美) 加里.贝克尔著王业宇等译: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 1995

[2]杜利军:国外体育产业的主要市场切.体育大观, 1995

体育经济产业 篇2

关键词:体育产业,国民经济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快速发展, 体育产业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同时体育产业也是本世纪发展前景好, 发展空间大的新兴产业, 可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体育产业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发展水平, 及其产业自身的发展规模与前景。

一、体育产业的涵义及特征

1. 体育产业的涵义

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以及同类部门的总和。我们将体育产业作为一个经济部门来认识, 是基于它对国家经济发展所做贡献的特殊方式所提供的特殊产品, 即体育运动本身或与相关产业有关, 如轻工业、商业服务、文化教育、旅游等。体育市场是根据社会对体育的需求、价格、体育服务的质量和同业的竞争变化而变化的。体育市场需求的大小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还与人们对不同的体育项目的爱好和经营体育产业实体的经营质量有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体育产业的经营者, 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来管理和经营体育运动。

体育产业是以体育为依托, 是生产体育产品和提供体育服务的总称, 既包括体育器材、设备、服装等的生产和销售, 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和经营, 也涵盖体育健身、娱乐、表演、培训等经营。

2. 体育产业的基本特征

(1) 体育产业生产和经营的产品是围绕体育活动而专有专用的特殊商品。 (2) 体育产业是动态性产业, 随着人类生存发展水平提高而不断发展变化。 (3) 体育与经济联姻, 相互促进。“体育搭台, 经贸唱戏, 市场运作, 实现双赢”, 这是体育产业实践的探索和经验总结。

二、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何, 主要取决于体育产业的性质、发展规模及运行状况。

从体育产业的性质看, 体育产业的主体产品是体育服务产品。体育服务产品是一种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非实物形态的产品, 体育产业提供的体育服务产品具有满足居民日趋丰富的生活需要的功能, 使体育产业成为提高现代社会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部门。

从体育产业的发展规模看,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体育意识和体育消费水平在不断提高。用于精神需求、满足享乐方面的开支相对增加, 促进了以满足人们精神、享乐需求为主的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 体育产业的产值和规模每年都以较高的速度不断扩大进而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从体育产业的运行状况看, 体育产业不仅是服务业的新兴产业, 也是与人的健康和娱乐密切相关的产业。体育产业做为“朝阳产业”, 正展现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世界体育产业的年产值己超过4 500亿美元, 在欧美发达国家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左右。世界上经济发达国家, 同时也是体育产业发达的国家。经济越发达, 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就越高。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 体育产业占GDP的比重大约在1%~3%之间, 最高的是瑞士占3.4 7%。体育产业所蕴藏的巨大商机, 使其成为2 1世纪最有活力和广阔前景的黄金产业之一。

体育产业在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大。体育产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重要作用。体育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已经成为创造社会财富、满足社会需要的重要产业部门。

三、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1. 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发达国家, 体育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 全世界体育产业的年产值约在4 0 0 0多亿美元, 而且每年以2 0%的速度增长。在体育发达的北美、西欧和日本, 体育产业的年产值都排在国内十大产业之内。在体育产业最发达的美国, 1 98 8年的体育产值达6 3 1亿美元, 超过石油化工业 (5 3 3亿美元) 、汽车业 (531亿美元) , 占GNP的1.3%, 到90年代中期, 已超过3000亿美元;意大利以“足球工业”为主体的体育产业, 1 9 8 0年代末已跻身于国民经济十大支柱性产业;英国体育产业产值达70亿英磅, 超过汽车制造业、烟草业的产值, 政府每年从体育产业中获得2 4亿英磅的税收。1990年日本体育产业收人已达4.2万亿日元, 其产值在十大产业中排列第6位。在我国, 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有相当规模的体育服务业专业市场, 国内从事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技术培训业的体育企业、体育产业经营性机构2万多家, 总投资额已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 年营业额超过600亿人民币。另外, 每年各地举办的商业性竞赛和表演约有300~500次, 营业额约8 0 0 0万人民币。体育产业的产值出现了快速增长的势头。

2. 体育产业将为社会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

国家经济是否真正有了发展, 除了要看国民生产总值能否保持持续增长外, 还要看就业率的高低。同样, 判断一项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除了要看这项产业对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 还要看这项产业在吸纳社会就业方面作用的大小。上个世纪9 0年代以来, 在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缓慢、劳动就业成为社会主要问题时, 体育产业在增加社会就业机会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1995年, 美国体育产业提供了230万个直接就业机会、521亿美元的收入, 以及2332万个间接就业机会和750亿美元的家庭收人, 美国体育产业所支撑的经济活动在产业活动方面超过4 0 0 0亿美元, 为美国家庭带来1270亿美元的收人 (家庭收入增加24%) , 容纳460万就业人口 (就业人口增加2%) 。1996年, 澳大利亚在体育行业工作的人员达到9 5万人, 其中4 4%的人从事的是全职工作。体育为人们提供的就业机会与其他一些主要行业相近或稍高。这些行业有农业、铁路、管道服务、交通服务业和纺织业。

体育产业作为关联面极广的上游产业, 不仅能够满足社会成员身心健康的需求, 而且可以带动纺织、机械、建筑、电子、食品等制造业, 以及旅游、证券、保险、广告、博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为社会提供众多的就业机会。目前我国体育产业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尤其是体育用品制造业就业人数占了较大的比例, 随着体育服务业的发展, 必将对增加社会就业产生直接的推动作用。比如, 目前北京500多家健身中心能解决近十万人就业。李宁等一批世界冠军下海办公司, 发展了体育产业, 同时也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问题。

3. 体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

体育产业中除部分体育业第产业制造业外多数属于第三产业。我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将逐步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到2010年, 我国第三产业的产值将达到3000亿元, 比1998年增加2000亿元。作为第三产业的体育产业, 在我国未来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中, 必定要占据重要的份额。体育产业的发展将有效地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

4. 体育产业的发展能够拉动消费市场

随着物质生活不断的丰富, 人们都想选择一种让身心愉悦快乐的生活方式, 越来越多的人已意识到“健康才是人最大的财富”, “有健康才有未来”。据一些健身娱乐场所的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以来, 来健身的人明显多于往年, 而老中青、全家玩的趋势逐渐发展。有关专家分析指出, 当前体育消费市场的火爆源于市民健康意识的转变。据来自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 居民对传统观念中的“无病即是健康”的思想正在转变, 也就是说人们不再只是生病后才关心自己的身体, 而是在平时就舍得把时间和部分收入花在强身健体上。这种休闲观念的改变也必然将推动我国体育经济的飞速发展。

到2 1世纪中叶, 我国将进入富裕阶段, 人数将稳定在1 5亿左右, 如果按年人均1000元体育消费额算, 那时我国一年的体育消费总额就将达到1 5 0 0 0亿元, 对增加居民消费, 拉动经济增长所发挥的作用将是巨大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是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新增长点, 并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

我国体育经济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经济效益来推动社会效益引导和规范人们的利益行为, 只有将体育用品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观众市场、信息市场、彩票市场、广告市场等构建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互补的体育市场, 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体育经济的迅猛发展, 进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江帆.体育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A].2004中国 (广东) 国际体育产业论坛文集[Z].广州:广东省体育局, 2004

[2]体育产业发展纲要 (1995—2010年) [EB/OL]

[3]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10~35

体育产业与奥运经济 篇3

[关键词] 体育产业 奥运经济 发展契机

一、我国体育产业化的现状

体育产业是指围绕体育或由体育引出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是一种利用体育自身功能及辐射作用创造价值的产业,是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经济活动的集合。例如,举办奥运会所需巨额资金的筹措、众多场馆的建设、体育赛事的经营和相关商品的开发等,都属于体育产业的范畴。体育产业包括健身娱乐业、体育广告业、体育博彩业、体育用品业、体育竞赛转播销售业等等。从产业的角度看,体育产业的市场是庞大的,但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却面临诸多问题,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

1980年10月在广州举办万宝路网球精英赛,靠出售门票、场地广告和比赛冠名权收回了全部投资,由此拉开了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序幕。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相继推出足球、篮球、排球联赛等职业赛事,组建了大量的职业俱乐部。然而,球市不旺,俱乐部自身造血功能差。与发达国家和体育产业健康发展还相差很远。据统计,美国每天有5家健身中心开业,全国参加健身活动的体育人口高达60%以上。而我国体育产业的经营收入微乎其微,许多俱乐部入不敷出,经营困难,举步维艰。

二、奥运经济与体育产业化的互动

1.加速我国的体育产业化进程

奥运会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国际化的盛会,承办国的政府、组织和企业要与多个国际组织和众多跨国公司进行业务往来和商业谈判。因此,从申办到实际运作的全过程都必须按照国际惯例来操作,即以信用为基础,以契约管理为手段,进行商业化运作。这样的操作要求举办国政府、组织和企业调整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管理和运作方式,从而为我国体育真正走市场化道路,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市场运作模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奥运泡沫”问题需要体育产业化来解决

奥运会4年才一次,很多场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只有很少几次的利用,大量场馆的闲置,占用了大批资金,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如果经营不好,将给举办国、举办城市造成巨大的财政负担,因此要处理好应对大型活动与日常经营的关系问题。以直接投资为主要特征的奥运经济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大,在奥运投资周期结束后,对主办城市和主办国的经济带来的冲击就越大。奥运经济的这一特性在国外被称作“低谷效应”。“低谷效应”曾出现在许多主办过奥运会的城市,有些城市在人去楼空之后,被人称为“鬼城”。上届奥运会东道主悉尼,现在就处于“低谷效应”的压力之中。

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体育产业化。通过战略规划,周密实施,既要避免奥运经济过热,防止出现“奥运泡沫”,也应通过先期预防和后期预防,把“低谷效应”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防止一味的追求大型化,场地越建越大,运动馆越修越高档,投资量也随之巨增。应充分利用原有设施并将新建的体育场馆建在大学区、社区内以利于赛后的设施利用。这些经验都值得很好的总结和借鉴。

三、实现我国体育产业与奥运经济双赢的对策

既然奥运经济与体育产业化相得益彰,互为推动,互为促进,那么,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就应把两种战略放在一起考虑,共同开发,共同发展,从而实现二者的双赢。

以奥运经济发展为契机,转变体育产业的发展模式。奥运会是国际最为重要的体育赛事,举办奥运会对一个国家体育产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模式亟待转变。首先,加速体育产业与资本市场的融合我国目前的体育产业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政府管理型”,体育经费的来源是“行政拨款型”。这无疑限制了体育产业的发展。要从根本上解决体育产业化经费不足的问题,必须开拓思路,将体育产业与资本市场对接,让体育产业进入资本市场,让更多的体育企业上市融资,形成一定规模的体育资本,从而提高体育产业的融资能力。其次,重视认证工作,大力开拓市场,虽然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发展很快,但真正属于国际品牌的却寥若晨星。在九运会上,自行车、皮划艇、射击等体育项目的高档器材全部是进口的,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体育企业的悲哀。面对奥运会庞大的市场份额和众多跨国产业集团的竞争压力,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必须推出自己的民族品牌,力争较大的市场份额。当今国内不少企业的产品质量上乘,但由于未得到相关国际体育专业委员会的认证,难以走出国门,甚至连国内举办的国际赛事也无缘进入。

总之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是我国的一件大事,是世界瞩目的重大商机,奥运不仅是体育盛会,也是经济大舞台。当前,北京正以“新北京、新奥运”为目标,本着“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全力筹办奥运会,并紧紧抓住这一历史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全面实施奥运经济战略,推动北京和全国的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鲍明晓:体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曹缔训:体育产业经营管理[M].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94

体育经济产业发展论文 篇4

[关键词]中西体育体育经济历史考察

一,西方体育经济产业的发展与起源

体育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运行已有几百年的历史。20世纪以来,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持续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竞技体育,尤其是职业体育,大众体育,尤其是以健身和休闲为主要内容的娱乐体育迅速勃兴,体育的经济功能日益强大,体育的产业地位进一步得到了确立。那么,体育作为一项产业是如何起源的,是理论上应回答的一个问题。人类历史上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和活动,都有一个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体育作为一项产业活动是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和确立而相继萌芽和演进的。18世纪60年代,产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至19世纪30年代末基本完成,棉纺织机,以及后来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而体育作为一项产业活动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萌芽的。西方学者一般认为,体育作为一项产业起源于英国。美国学者莉萨·马斯特拉莱西思在她出版的新著《体育管理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提出,“英国是现代体育和体育产业的出生地”。应该说,这样的判断是有依据的。一方面,现在体育可以作为产业来经营的绝大部分运动项目,基本上都源于英国人创立并竭力推崇的“户外运动”。如足球、高尔夫球、保龄球、羽毛球以及部分水上和冰上运动项目。尤其是大英帝国以炮舰政策开道的殖民扩张,又把英国贵族们热衷的户外运动传给了殖民地的新贵,从而使户外运动逐渐传播到美国和欧亚等许多国家。这就客观上为体育在全球的职业化、商业化做了经营内容上的准备,现代体育的产业基础由此开始奠定。另一方面,体育作为产业除了需要可以开展经营的内容之外,还必需有开展经营所不可或缺的组织形式,这一组织形式就是俱乐部体制(ClubSystem),而俱乐部体制最早也是产生于英国。1750年在英国的纽玛克特一批贵族资助成立了著名的“乔治俱乐部”(TheJockeyClub)。该俱乐部是一个普通的赛马俱乐部,它之所以有名,是因为该俱乐部开创了现代体育俱乐部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与之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和运行机制,并且“乔治俱乐部”的模式很快就被英国的板球、拳击等其他运动项目仿效,并进一步在欧美的许多国家流行。所以说,英国可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有理由成为体育产业的发源国。

当然,谈体育产业的起源只提英国不提美国,也是不客观、不全面的。因为,一来美国也是当今世界上一些最为成功的商业化体育经营项目的创始国,如篮球等;二来美国人在引进英国俱乐部体制的基础上又创立了现代体育职业化、商业化所不可缺少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组织形式,即联盟体制(Leaguesystem)。而后者在确立现代体育的产业地位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19世纪初,“乔治俱乐部”模式开始在美国流行,许多年轻人纷纷按照英国人的传统建立体育俱乐部,但是,他们很快就发现英国的俱乐部体制在美国很难获得成功,因为美国社会缺乏贵族传统,俱乐部难以找到贵族们慷慨的赞助而得以维持。于是,美国人开始探索盈利型俱乐部的运作方式。1828年美国纽约的一个赛马俱乐部的会员考德沃德·科尔顿(CaldwalderColden),为解决俱乐部资金困难向俱乐部提出两条建议:一是在俱乐部内部出售1万美元的股份;二是向观众出售门票。尽管俱乐部经过讨论否决了他的第一条建议,但是同意他在1829年的赛季按商业方式运作俱乐部的整个赛事。由此,开创了体育商业化的先河。美国内战以后,棒球超过板球成为当时美国最流行的运动。1871年部分职业棒球了全美棒球协会,凡是给尖子运动员支付薪金的棒球俱乐部都可以加入该协会。1876年有“棒球沙皇”之誉的威廉·赫尔伯特(WillianHulbert)接管了全美棒球协会。他认为只要像商业那样来经营棒球,棒球完全可以盈利,并且上任不久他就把全美棒球协会改名为全美棒球联盟。随后又立即着手制订联盟的各项规则,并有计划、有步聚地开发棒球的联赛市场,进行联盟的垄断经营。棒球职业联盟的成功运作,使得这种体制很快在篮球、美式橄榄球和冰球等项目中得到了推广。

当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美国已率先在自己的职业体育领域建立和完善了联盟体制。所谓联盟体制实际上是指职业队的业主们为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把经营权委托给一些专家,让他们代表自己的利益来对联盟进行经营和管理的一种制度。它的特征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建立的一种“经济上的合资企业,法律上的合作“,它的实质是通过垄断经营来获取最大利益。所以,美国商界一直把联盟称为“体育卡特尔”。在今日美国,除了中国人熟悉的NBA之外,棒球大联盟(MLB)、全美橄榄球联盟(NFL)、全美冰球联盟(NHL)和足球大联盟(MLS)都创造了令世人叹服的商业奇迹。而奇迹产生的深层原因和共性特征就是联盟体制这样一种独特的制度安排。应该指出的是,联盟体制在北美的成功运作,并不是职业体育商业化惟一的组织形式。在当今欧洲各国,“乔治俱乐部”模式经过不断地改革和调整,也已演变成为一种新型的商业俱乐部模式,并同样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所不同的是,欧洲职业俱乐部是竞争环境下的“自营模式”,北美联盟体制下的职业俱乐部是部分垄断经营的“自营+代理”模式。总之,体育之所以能从一种单纯的教育和文化现象演变为能够创造几千亿美元产值的巨大产业,英国人创造的俱乐部体制和美国人创造的联盟体制同样功不可没。当然,体育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除了与竞技运动项目从业余走向职业的商业化路径有关外,大众体育的全球勃兴和健身娱乐产业的迅速崛起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但是,相对于竟技运动的职业化探索,大众体育的商业化在时间上要晚得多。尽管18、19世纪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上流社会己经有了一定规模的体育健身娱乐消费,但那时的消费规模整体上还比较小,还形成不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实际上直到20世纪中叶,欧洲国家在二次大战之后的经济重建中重新崛起时,体育健身娱乐消费才真正实现了平民化、普遍化、生活化,大众体育(SportForAll)才有了产业地位。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后起的体育健身娱乐业已在产业规模和产值上超过了先发的竞赛表演业而成为全球体育产业中的主导产业。

二、中国体育经济产业发展与探索

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发展历程: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体育事业一直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和发展。客观的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这段时期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表现在:

1.政府运用行政手段集中计划,动员和调配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较好的宏观效益,奠定了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基础,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体育工作队伍,并改造和兴建了一大批体育场馆。

2.通过行政手段推广和普及学校体育教育和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了国民的身体素质。

3.依靠计划性极强的“举国体制”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了我国的竞技运动项目水平,为扩大新中国的国际声誉做出了贡献。严格的说,这一时期的体育还只停留在“体育事业”的范围内。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体育事业发展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示出来:

(1)国家管的过死,统的过多,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等一切体育事务都由体育行政部门一体委来管理和控制,造成体育行政机构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约了社会各个方面兴办体育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在认识上和决策上仍然把体育仅仅当做纯粹公益性的事业,排斥公有制以外的经济成分对体育的参与;

(3)计划性的体育管理模式排斥体育职业化、商业化和市场化,导致一方面体育事业完全由国家财政支持,财力不足;另一方面提供的体育产品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种需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中国社会拉开了以市场为取向,涉及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改革,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体育事业也才开始了以产业化、市场化为方向的改革。

在改革开放的旗帜下,有三次重大战略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们分别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奥林匹克战略的制定与实施;80年代中期体育社会化战略的制定与实施;90年代初体育市场化改革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这3次重大战略决策的制定与实施,就像三次巨大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推动中国体育事业滚滚向前。这一时期,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历程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70年代末到1992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号召,体育体制改革也提上了日程。体育系统对体育场馆进行了试点改革,提出了“以体为主,多种经营”,实际承包责任制。到80年代后期进而提出了体育场馆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

第二阶段:从1992年到为突破发展阶段。1992年随着小平同志南方视察讲话的发表对社会主义市场理论和改革目标的确立,体育体制受到很大冲击。1993年6月,全国首次体育产业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就体育事业发展面向市场、走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方向取得共识。1993年召开的全国体为主任会议上制定了《关于培育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意见》,提出体育事业要“面向市场,走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方向”的基本思路。1995原国家体委下发了《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特别是1995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明确了体育要走“社会化、产业化道路”。这进一步促进了体育市场的兴起与发展。社会各界尤其是许多有远见的企业家看好体育产业的发展潜力,使体育产业化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同时,这一时期加大了体育系统国有资产管理力度,加强了体育立法工作。

第三阶段,至今。19党的十五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动纲领,体育经济产业更是蓬勃向上的发展。

总之,综上所述,体育产业的起源,从地缘上看,是源发于英国,继发于欧洲大陆和北美,美国是当今执世界体育产业之牛耳的国度.从内容上看,是先竞技体育,后大众体育。从根源上看,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形成了多样化的体育消费需求.从制度保障上看,是俱乐部体制和联盟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体育事业从体育部门走向了市场,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同时,这一时期迎来了体育消费的快速增长,特别在社会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下滑的情况下,仍保持了增长势头,其对扩大内需的作用得到了各个方面的重视。这一时期中国体育产业的最显著特点就试体育产业社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1,北京申奥成功,极大地增强了国民的信心,为体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次空前的机遇。

参考文献:

[1]尹世杰:消费经济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2](美)加里·贝克尔著王业宇等译: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

[3]杜利军:国外体育产业的主要市场切[J]体育大观,1995,(3)

[4]蔡军等:东西部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比较研究闭[J].体育科学,1997,(3)

[5]《19~205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6月第一版

体育经济产业 篇5

1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的优势

1 . 1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当地民族资源

湘西地处湖南西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借大自然景观,集人文气息和自然景观之大统,《神秘湘西游》正唱响神州大地、来至整个世界。如:苗族民间体育舞蹈有苗鼓舞、接龙舞等民族体育项目。如土家族有莲花十八响、摆手舞、巴宝铜铃等舞蹈都是当地少数民族独有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其中还有二人板鞋、高脚竞速、霸王鞭、打陀螺等这些都是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用科学来拓新与开发这独特的体育文化产业特色,利用当地旅游资源优势把民族体育文化产业以旅游方式来带动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与经济的发展与融合,在很大程度上为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打破了瓶颈,对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与钻研有着深远的影响。

1 . 2湘西少数民族民俗风情的优势

湘西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区域性,在湘西这个既神秘有蕴含丰富的民间艺术和民俗文化风情的同时,还凸显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厚的群众基础,这里有不计其数的民间舞蹈、歌谣等,有着卓越多姿的民族服饰,有绚丽多彩的婚俗和民族节日,显现出了湘西的民族性和区域性的民族传统习俗。因此,也为湘西民族体育烙上了独具一格的民俗传统风情,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商业开发价值。放眼市场经济发展与产业调整的现状及趋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中要有立足之地并取得科学的体制规划,关键的摒弃“大同”,创新“独到”。形成以吉首大学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基地,通过专家钻研与分析,吸取少数民族民俗风情中的优点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出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民俗风情的自身价值。

1 . 3湘西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发展优势

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经过一代一代的传承,有着深厚群众根源,在众多体育文化产业的发明与塑造中,对民族体育产业进行了时代的挖掘、考证、整理及科技创新相结合,还形成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基地,这对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在当地推广乃至全国起着重要作用,并使得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形成了具有规模性和完整性。如:湘西的龙舟、抢花炮、陀螺、摆手舞、苗鼓舞等民族体育文化都将为湘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化提供良好的天然素材或载体,对湘西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湘西自古就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民族体育文化习俗,如:苗家族、土家族、白族等都有自己的民族体育文化习俗[2],要科学合理去规划利用到旅游业中,以第三产业为依托发展湘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产业,通过现有产业模式更好的推动体育与经济的发展。

1 . 4交通环境便利的优势

湘西地处湖南最西部,与周边省市交通便利,有利于各边省经济的相互发展,尤其是对湘西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旅游城市为主,如:矮寨大桥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对推动湘西少数民族文化与各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加强了该省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互动交流、资源共享、起到了优势互补的作用。今天的湘西正在朝着高速发展的步伐向一线城市靠拢,湘西的交通与周边城市相互贯通给外来企业与游客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要道,给游客建造便捷的交通,扩大当地游客旅游量。湘西经济的发展很好灌输政府的政策“要想富,先修路”的原则,交通的改善给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打开一道富裕之路,让湘西民族的文化广传八方,同时也为湘西体育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带来发展的新契机。

2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 . 1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是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

把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市场为先导,以民族经济发展服务为宗旨,挖掘丰富多彩的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发挥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功能与价值。在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过程中,要充分理解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的实质,要吸取产业之精华去除糟粕,体现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的独特风格的一面。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勇于创新与开发[3],使其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来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出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价值,从而达到经济发展的目的,以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来推动区域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2 . 2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是以政策为导向来推动经济发展

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给当地经济发展提供绝好的契机,在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政策的支持力度起到决定性作用,为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扶持,要抓好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机遇,利用政府提供保障措施和法规制度的完善,培养专业高素质人才,来促进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的跨越式发展,通过政府政策大力的支持,我们要有效利用好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来拉动湘西经济的发展。对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要利用好体育文化产业中的优势资源,加以拓新与挖掘开发出民族体育文化产业最大经济效益利益化。

3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3 . 1利用优势资源, 发展特色民族体育文化产业

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资源丰富,(如:体育竞赛表演、民族体育舞蹈表演、民族传统体育健身表演等)。因此,要着重抓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资源,利用国家西部政策来发展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旅游带的战略规划,大力发展体育文化旅游业,把体育文化产业发展为湘西文化产业的引擎,成为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有规模、有吸引力、可持续发展的知名产业。湘西的人文资源丰富,土家族、苗族等各种民俗节日文化活动独具特色,开发少数民族文化和节日文化,把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创造少数民族民俗体育风情游,把人文资源的保护开发引向文化产业之路[4]。通过第三产业开发逐步带动湘西经济发展,使湘西经济由传统的单一化走向灵活多样多元化发展,创造可持续的、循环的、原生态的绿色产业,就现代发展而言,信息掌握时代,科技改变未来、人们追求高质量的工作环境、舒适的度假环境,所以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正处于发展期,对湘西经济发展是一个绝好契机,无论对于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来说还是对于湘西经济发展来说这都是双盈利。

3 . 2发展旅游业, 打造体育文化产业与经济协同发展共双赢

把握好湘西民族文化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在信息高速化时代,通过互联网来传播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同时继续保持好这股良好势头,将其发展为支持民族体育文化产业与经济并肩发展的新兴产业[5]。现代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观光旅游,而是时尚、休闲、健身等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业链。湘西民族体育文化可以将自然风光、人文景点与生态农业、体育休闲、民风民俗、民族体育结合起来,打造出有特色的旅游产业,借湘西少数民族资源丰富平台来塑造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让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出独特民族文化优势。

4结语

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界的支持,民族体育文化产业有着承上启下的传承作用。从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的角度来审视湘西经济未来的发展,我们更应对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进行深入钻研与考量,既要充分发掘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优良传统,也要推动湘西经济发展与创新,在利用民族体育文化产业过程中要充分合理利用文化资源,弥补其不足和缺陷。通过对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深入钻研,要完善制度、创新成果,为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的孕育与经济的发展提供最优的社会条件,这才能为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提供了全面的、生态的、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摘要: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是继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元素,在时代变迁过程中凸显出各自的民族特色,正如这种少数民族特色展现了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在不同时期演变发展的过程。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阐述湘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同时,对湘西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科学合理的产业经济发展策略,如何利用好湘西民族体育文化产业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体育经济产业 篇6

1.1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进入了大发展大变革和产业结构大调整时期, 传统产业逐渐减少比重, 新型产业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体育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 文化大发展离不开体育的繁荣。我国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各种产业升级换代逐步进行, 第三产业崛起是不争的事实, 文化服务行业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体育作为一个朝阳产业正在被社会与市场认可, 做强做大体育产业也是党中央殷切希望的, 国务院已经制定了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各种辅助政策。顺应这个时代的发展, 体育产业必将迎来灿烂的明天。

1.2体育产业经济带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服务。

2011年9月, 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 河南省政府制定了配套的《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 (试行) 》, 对中原经济区建设做了更详细的规划部署。河南省地处中原, 地理位置优越, 文化资源丰富, 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也是对中国大的经济形势的总体部署的一部分, 河南省的体育文化产业积淀丰厚, 体育产业特别是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是河南省的优质资源, 其产业化进程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比如体育用品、文艺演出、媒体传播、旅游等, 大力发展河南省体育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能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1.3是体育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

虽然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取得了一些骄人的成绩和效益, 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重要原因之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一是规模结构偏小, 集中度低。如登封目前有点规模的武术馆校有48所, 在校学员5万多人, 但发展较好的只有塔沟、鹅坡、小龙和武僧团四个武术集团, 其学员均超过6000人, 其他大部分武术馆校都不超过1000人, 还有近20家采用租赁或家庭式办学模式、仅几十人规模的武校, 经营举步维艰。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与登封少林寺享有同等声誉的温县陈家沟是太极拳的发源地,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 河南省就提出“打出开放的‘两拳’”, 借力打造登封和温县地方发展的平台。岁月流逝, 相距不过百里的两地却有了不同境况的差异。温县的武校, 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在校学员数量都无法与登封相媲美。由于没有人数庞大的武校作为产业基础, 国内的太极拳产业一直不温不火。三是政府投入过多, 社会投资偏少。地方政府在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开发上动辄几亿或几十亿, 这样的做法对当地的形象与基础设施建设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但对传统体育文化产业本身的发展效果不佳, 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政府的“台子”搭好了, 民间和社会资本不能顺畅进入, 造成了“唱戏”和“看戏”的人少, 造成冷场现象。建设产业带的目的是使河南的传统体育文化朝着规模化、集团化、产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摆正当地政府在产业化中的位置, 理顺投融资关系, 按照传统体育文化产业自身发展规律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体系。

2.体育产业经济带是建设大中原经济的基础

2.1体育产业初具规模。

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 今天的登封市已经发展成在少林武术带动下, 武术培训、产品、旅游和演艺齐头并进的局面。其中武术培训已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登封市的武校馆校常年在校学生已经达到5万人, 仅此一项每年就为登封市带来3.5亿元的财政收入。在武术产品市场方面, 已开发出武术器械、武术教具、竞赛用具、服装、武术旅游纪念品等10大类主导产品。在武术旅游方面, 每年可吸引超过50万人次前来旅游。山地实景演出剧目《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成为登封文化演艺市场的一大亮点。从1991年起, 连续成功举办8届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 “武术搭台, 经济唱戏”颇有成效。太极拳是温县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名片, 虽然和登封相比产业化发展稍逊一筹, 但近几年发展迅猛, 焦作市政府制定的《太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纲要) (2008~2013年) 》使太极文化产业化走上了正轨, 大有赶超登封之势。目前有太极馆校20余家, 太极文化的相关产业链初步形成。“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已连续举办了11届 (前5届在温县) 。温县紧紧围绕“根、村、拳、养生、产业”做文章, 加快建设陈家沟太极拳文化旅游区。2011年, 温县加快文化旅游项目建设步伐, 总投资4亿元的中华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项目, 总投资18亿元的北京阜外医院河南分院、旅游养生基地、太极大学项目等陆续开工, 让人看到了“未来拳乡”的发展大框架。以上两个“武术之乡”的产业化发展都比较成功, 而且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 这为建设“中原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带”奠定了坚实基础。

2.2传统体育产业特色相近。

河南省体育产业优先发展方向的确定, 不仅在于理论上有依据, 而且有实践的支撑, 并根据河南省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定。目前, 河南省的体育产业以传统体育方面最突出, 融合了河南省体育文化的传统和精髓, 并带动了旅游、培训、体育器材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河南省目前的国民生产总值在国内各省市中处于第5位。

3.1加强规划 引导 , 形成“一个 龙头、两个 中心、五个 城市支撑”的产业布局。

“大中原体育产业经济带”的具体构思为:一个龙头, 两个中心, 五个城市支撑。具体来讲就是以登封市的武术产业为龙头, 以登封市和温县为中心, 连带焦作和济源的篮球, 并辐射郑州、洛阳、新乡。以发展体育文化产业为目标, 在河南省政府的规划统领下, 整合体育产业资源, 并合理布局优化体育产业价值链。逐步形成开放、竞争、有序的体育文化市场体系;建成管理规范、调控有力、保障到位的体育文化政策法规体系;基本形成重点突出、结构合理、规划科学的体育文化产业创新体系和体育文化产业投融资创业体系。拥有若干个在全省具有突出竞争力, 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体育文化企业、品牌和产业人才队伍, 体育文化产品创作和创意能力显著增强。

3.2整合体育文化资源, 加强经济带内区域合作。

在产业带内有丰富的传统体育文化资源, 以前各地方都在为发展自身的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做产业规划, 这就造成以地方利益为中心的重复建设、恶性竞争, 致使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发展初期确定有积极的作用和决定性的影响, 但是当产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 发展空间受阻, 光靠地方政府的扶持和支持不能解决所有难题, 发展起来就会遇到很多瓶颈。破解这些难题的途径, 就是在更高层面上对这些资源进行规划与整合。河南省政府应构筑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信息交流的有效平台, 为各行业介入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创造机会。在产业带内各地方政府应加强区域内合作, 以更开放的视野、更创新的思路通过构建体育与经济界广阔的交流合作平台, 促进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信息的流通和传播, 通过社会化、市场化的手段对项目资源进行整合推介与招商宣传。在为产业带内吸引多元投资的同时, 为各界投资方提供优质的市场合作项目, 达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3.3着眼国际舞台, 占领世界体育产业制高点。

目前全球约有5000万人习练少林武术。太极拳参练者有8000多万人, 每年都有大批的国际爱好者到登封和温县参观学习, 可以说河南的传统体育文化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这样非常优质的资源和雄厚的基础, 河南现在还没有几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传统体育文化企业, 这不能不让我们思考是不是经营策略或发展思路出现了问题。体育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 2010年中国体育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 其中80%是体育用品, 约占GDP的0.5%, 美国体育产业对于美国经济的贡献占到11%。可以说, 体育文化产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河南省在传统体育产业和一些延伸产业链上, 完全可以发展一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传统体育文化企业。

4.近期政策建议

4.1加快体育产业管理体制创新。

体育行政部门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贯彻国家方针、政策, 研究制定体育行业政策和发展规划, 依法加强行业管理和提供服务上。各级体育部门要全面实现“管办分离”, 抓宏观产业指导和制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强体育产业的政策研究, 尽快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体育产业政策体系, 面向全社会搞好配套服务、加强市场监管, 打造良好的体育产业发展平台。加快体育服务标准化建设, 进一步促进体育行业协会有效发挥自律组织功能。

4.2加快体育产业的对外开放。

积极推进统一的体育大市场建设, 积极发展外向型体育经济, 放宽准入条件, 以健身服务业、竞赛表演业等领域为龙头, 加大、加快与外企集团的合资与合作, 吸引更多外资进入国内体育市场。全力打造具有河南特色的体育项目, 大力发展人民感兴趣的国际性体育项目, 并以项目为载体, 以企业为平台, 以资本为纽带, 逐步建立全方位的体育产业对外开放体系。

4.3出台政策支持传统体育文化产业发展。

在产业结构升级、延长产业链、吸引社会资本进入等方面出台更灵活、更开放的政策, 在财税、土地、产业准入等方面予以优惠政策。支持中原传统体育文化产业产业带城市之间、支撑城市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协作; 在产业带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组织实施区域合作重大项目, 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5.结语

加快体育文化产业发展, 拓展体育发展空间, 丰富城乡居民体育项目, 促进人们强化体育锻炼意识, 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大中原体育产业经济带的重点任务是, 加快体育健身市场的发展;积极培育更多的体育人;做大做强世界品牌体育产业;把中原地区做成体育贸易区;利用经济区的发展, 推进体育贸易与体育产业共同发展。加快出台中原体育产业的政策措施:加大投资的支持力度, 完善体育贸易区税费优惠政策, 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形成一批有中原特色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产品的品牌;形成各种经营方式并存, 各种经济成分竞相参与、共同兴办体育文化产业。使中原体育贸易较快发展, 体育产业从业人数明显增加, 体育产业增加值明显提高;形成体育文化与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相结合、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摘要: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统计法、访谈法了解河南周边发展体育产业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困难, 以及制约当地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的瓶颈所在。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体育产业经济带”的战略构想。

关键词:体育产业,经济带,战略,构想

参考文献

[1]国务院研究室科教文司和国家体委政策法规司编.体育经济政策研究[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7.11.14-102.

[2]张发强.对我国体育产业化的战略思考[C].国家体育政策法规司编.走向21世纪的思考论文集, 1996.11:19-23.

[3]李明等.中外体育产业比较与思考[M].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9.10, 第1版.

[4]蔡军等.对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的研究[J].体育科学, 1999 (4) :57-60.

[5]李敦厚.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思考[J].体育文史, 1999 (5) :23-27.

[6]张翔.河南省体育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 (6) :127.

[7]周进强, 卢元镇等.体育产业成为我们国民经济新增长点研究[C].体育产业现状趋势对策.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1.

体育经济产业 篇7

1 奥运经济的形成背景

1.1 奥运经济的背景

1985年前国际奥委会章程禁止商业行为和以职业为目的的职业运动行为进入奥林匹克运动,导致国际奥委会的经济不能独立,最终造成国际奥委会经济窘迫的尴尬局面。1980年,萨马兰奇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之后明确指出:“奥运会的财政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美国商业奇才尤伯罗斯先生承办了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开创了民间承办奥运会的历史先河,从根本上找到了解决奥运会资金问题的方法。本届奥运会在尤伯罗斯先生的策划与务实的领导下,不仅没有亏损,而且净赚2.37亿美元。

1.2 奥运经济的形成

就广义的“奥运经济”而言,1964年日本东京的第18届奥运会,应该是现代奥运经济形成的重要时期。正是由于东京奥运会的举办,使日本的通信、卫星、汽车等工业得到巨大发展。虽然,东京奥运会最终的直接收益亏损,但间接效益的巨大成功,使人们看到了“奥运经济”蕴藏潜在的巨大商机。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奥运经济”的全面成功,开创了奥林匹克事业的里程碑,自此以后历届主办国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润,使奥运经济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1.3 奥运经济价值在市场中的体现

从1984年开始,奥林匹克运动以计划经济为主的非商业性投入,逐渐被市场经济为主的商业性投入所取代。这种经济运行体制的转变,使奥林匹克运动从奥运会上获得了巨大而稳定的经济收入,同时拉动了各主办国的经济腾飞,奥林匹克运动蕴藏的巨大商机成为世界各国众口分争的巨大“蛋糕”。

2 奥运经济给我国体育产业带来的变革

2.1 奥运经济促进我国体育产业向市场化规范化发展

目前国内的许多体育企业都处在幼稚时期,北京奥运会与国外许多大型体育机构的合作,对于国内尚未成熟的体育产业必定会带来冲击。如何抓住北京奥运这次机遇来做大做强自己是当前国内业界必须考虑的问题。在市场规律的引导下,将体育资源与相关行业整合,完善体育经济体制,加强合作,使资源优化配置。以优胜劣汰为原则,建立健全规范的体育产业市场,促进我国的体育产业朝着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做好我国的体育产业。

2.2 体育产业政策的调整与完善

在我国的举国体制的体育制度的大背景下,政府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体育不仅是公益性事业和政治层面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它体现出巨大经济价值潜力,因此,政府部门要制定对体育产业的宏观调控政策,还要长期在政策上进行扶持,制定一套包括政府财政投入政策,产业项目建设投资政策,税收政策,体育基金等一系列完整的政策,为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创造环境。国家应该把发展体育产业纳入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规划中,并且给予税收、金融信贷、筹集资金、土地开发等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承认多种产权形式的体育组织的合法性,发展多种所有制基础上的体育产业。[3]

2.3 奥运经济促进我国体育产业法制化建设

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来约束体育产业的发展,在涉及到经济利益的体育活动中必会出现违反法规的行为。政府在引导体育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逐步完善体育市场的法律体系,对体育产业进行监督和保护,推动体育产业沿着法制轨道健康发展。健全体育市场法规,形成体育市场运行的规则,使体育产业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从眼前来看,对于体育产业的改革是为了能够抓住奥运带来的经济效益,抓住机遇推动经济发展。从长远来看,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体育产业的经济贡献必须更大,所以必须有一场变革来建立一个稳定的体育市场秩序,使我国的体育产业与国际接轨,最终使体育产业健康稳定发展,达到科学化,效益化,法制化和国际化。[4]

3 后奥运经济下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对策

(1)深入发掘奥运题材,大力发展我国的体育旅游业。奥运经济会对其举办国和举办城市最快、最直接的收益来自于体育旅游业。奥运会历来对主办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比如2004年希腊奥运会给希腊的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收入高达110亿欧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1%。这种旅游需求是巨大的也是长期的,所以即使在后奥运经济期,奥运仍然是一个可以深入挖掘的长效题材,旅游企业可以根据这一题材设计一系列有卖点的新线路、新项目、新产品,让更多游客来参观奥运场馆和设施,进行休闲、娱乐和度假,从而使体育旅游成为时尚,成为热点,使奥运会这个人文旅游品牌经久不息。

(2)积极推进体育产业的法制建设。我国现有的体育法规尚不健全,现有法规以《体育法》、《宪法》的相关条文为基础,配合有限的行业管理规范、制度、条例组成,但基本上属于行政法的范畴,对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我国应当继续出台与《体育法》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管理部门的权限和职能,规定各类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和相关的法律责任。完善竞技表演的法规,通过对各种竞技体育表演的立法来保护竞技体育参加者的权益,规范体育竞技赛事的赞助、转播、广告等事宜,从而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3)加强对体育产业化运作专门管理人员的培养。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人才一直是按计划经济的模式来培养的,体育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体育产业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既懂体育专业,又懂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国家要加大对体育专门人才的培养力度,针对我国体育服务市场管理人员严重缺乏的情况,应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体育学院专门学习等一系列渠道进行培养,并对从业人员的考核、资格认定等做出明确的规定。

(4)培养我国体育产业的国际影响力,提高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我们要利用举办奥运会契机,积极培养我国体育产业的强势企业,培养国际竞争优势。如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通过内部机构重组实现了资源优化和管理优化,逐步向国际市场迈进。另外,积极增加体育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体育产品的附加值,是有效提高体育产业、体育产品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开发高科技新产品,使产品符合“以人为本”的世界先进理念,同时,对一些质量可靠的产品应积极通过广告、促销等一系列营销手段,树立以质量和诚信为代表的良好市场形象,加大体育营销力度,寻求更多赞助商加入,增加体育产业的产值。

(5)培养大众体育消费体系。大众体育将不仅仅是人们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和休闲趋增加娱乐的依托,更重要的是,它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和主流文化建设的阵地,大众体育将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系统紧密耦合在一起,互惠互利、相互支持、协同进化,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5]体育产业只有依托大众消费,才能实现真正的产业功能。

4 结语

体育产业走向市场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化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由于我国体育产业起步晚,若要加快体育产业的进程,我们必须首先处理好体育产业和体育事业的关系,摆正政府部门在体育产业进程中的地位及其所起的重要作用,以竞技体育为龙头,以群众体育为基础,推动体育产业的全面、快速、高效发展。同时,体育部门要制定与完善相关体育产业政策以促进我国体育产业进程顺利向前发展。

摘要:北京奥运会的胜利召开给中国体育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奥运经济的形成进行深入分析,论证研究奥运经济对体育产业的影响,提出了在奥运经济影响下全面推进和提升我国体育产业化发展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奥运经济,体育产业,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鲍明晓.新的经济增长点[M].体育产业.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1.

[2]曹可强.体育产业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

[3]褚玉珍.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7).

[4]郑双喜.从短期效应与长期效应看北京奥运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影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体育经济产业 篇8

体育产业人才就是指从事体育服务行业的人才,也就是专门负责与体育运动有关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领域的人才。体育产业人才的构成包括:竞赛组织策划人才、体育用品业人才、健身服务业人才、体育营销业人才、体育经纪专业人才。主要来源于健身娱乐业、竞赛表演业、咨询培训业、体育旅游业、体育经纪业和体育博彩业方面的各级人员。

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培养方式,商学院培养向跨国公司和大企业的运动营销部门输送的高层次的体育经济型人才;体育学院或体育系培养到体育俱乐部从事体育经济管理的高级体育经济型人才;各大学的体育学院或社区学院培养到单项俱乐部和中介机构从事专项赛事经营和专项运动员代理的专项体育经济型人才。我们目前的体育学院和各大师范院校体育系,很少设有体育经济专业。与前些年相比,我国的财经、经济、商学等院校已开始开设体育经济专业了。但在很多院校,体育经济学仍只是一部分体育类专业的选修课程,只有几所学校培养这方面的硕士等高级专业人才。而我国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职业俱乐部、体育中介机构、从事健身娱乐经营的企业等却需要大量的体育经济型人才。

二、我国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体育产业人才作为一种“复合型”的人才,既要全面掌握有关经济学的科学理论和经济政策,熟悉现代化经济分析方法,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同时,又要了解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基本规律,熟悉与体育相关的政策、法规,尤其是体育经济的相关法规。

因此,培养体育产业人才的目标定位应是:毕业后能够从事体育经济分析、市场调研与预测、计划和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同时也能够从事各运动项目娱乐业的经营管理。这就决定了体育产业人才的课程设置应立足于经济学的系统理论与知识,即以经济学学科群为主,辅之以体育学学科群的构架。同时,还应当根据市场对体育产业人才的具体要求,不断地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修正和完善教学计划,使人才培养的体系与整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保持动态平衡,将人才培养工作与市场需求有机地衔接起来。

三、体育经济专业人才专业课程体系内容

1.体育经济专业的课程体系内容

为了适应社会对体育经济专业人才的要求,在设立体育经济专业人才课程中要体现以下特点:体育市场包括不同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体育竞赛市场、体育培训市场、体育健身娱乐市场、体育用品市场、体育人才市场、体育旅游市场、体育彩票市场等等。此外还包括相应的价格形式和价格运行机制,建立市场竞争秩序、市场运行和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因此,要求体育经济专业人才专业课程体系首先是开拓课程的深度与广度,体现出专业口径宽、课程门类精,将经济类、法律类与体育类课程并重;其次是将知识传授与综合素质培养并重,并且结合专业特点体现到课程设置中:必修课程少而精,选修课程范围广,交叉学科和应用学科应占相当比例,侧重职业或专业的需要,重点构建体育经济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体育经济专业人才的课程体系结构可分为3个层次2大类。3个层次为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操作课程;2大类即由基础课程群和专业课程群组成的必修课类和由必选课和任选课组成的选修课类。

2.体育经济专业人才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体育经纪人专业的课程设置,首先是将体育经济专业人才作为课程的总目标;其次是将总目标按对体育经纪专业人才的复合要求分解为若干子专业目标;最后是根据子专业目标自身的特点来确定课程中若干子课程的设置。

3.体育经济专业人才专业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程。教育部规定的各类高等院校、各专业必须开设的课程,主要包括“两课”教育、外语、汉语言写作、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课程。

(2)专业课程。针对本专业所开设的相应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的课程,具体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部分。

四、对我国体育经济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1.争取教育行政部门支持。

2.组建体育经济专业的教学核心和骨干队伍

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一方面需要有体育方面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还需要有经济类师资队伍。在我国,部分院校试办体育经济类专业,已经培养了一批稳定的、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除了体育院校的师资队伍外,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高等院校也是培养体育产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在这些高校中,经济与管理类学科已经非常成熟,师资队伍庞大,有着良好的教学资源和师资资源。这为我国培养体育产业人才提供了充足的师资条件。

3.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尽快出一批有特色的研究成果。

在我国,体育经济专业尚属于新兴专业,很多方面需要努力建设。

综观当前我国体育经济领域的研究情况,应针对我国体育经济学科研究的实际情况,提炼出诸如体育经济、体育生产、体育产品、体育投资、体育消费、体育市场、体育经营、体育经济效益等一批重要的学科基本概念,使这些概念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既符合经济学理论,又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达到科学概念所要求的精确性、稳定性、通用性,建立起一批内涵明晰、用语准确、合乎规范的基本概念并以这些概念为中心形成一个逻辑严谨的概念系统,在此基础上构建具有真理性的体育经济学科理论。

4.改变当前我国体育管理中对人才使用的诸多限制,使体育产业人才有用武之地。

由于受传统体育管理体制的影响,体育管理中能够吸收或聘用体育产业人才的单位并不多,即使有也存在着诸多这样或那样的限制。在某些地方或单位中,体育产业人才并不是作为一种专业人才而受重视,很多院校培养出的体育经济专业人才在就业中常常被拒之门外或因无该专业人才需求而无处就业的现象并不少见。这里有体育市场、体育经济以及体育大环境不发达的影响因素,更有管理观念上的影响。因此,在目前的条件下,要采取多种方法努力改变我国体育管理单位对人才使用的诸多限制,使体育产业人才有用武之地。首先,体育管理中应认识到体育产业人才的专业优势是不可替代的,管理中需要有这样的人才参与。其次,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单位要努力提高培养质量,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交流,加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再次,作为一种专业人才,要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不但要掌握体育经济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积极参与体育经济实践,增强能力,减小专业中的替代性,这样才能体现专业人才的专业优势。(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宿州学院体育系)

民族传统体育产业 篇9

湘鄂渝黔地区是在整体上比中东部地区发展较慢的区域,在资金、人才、基础设施及文化体育等方面都没什么优势。

例如市场框架形成,但产业化处于低水平层次;西部民族传统体育开发不独立与创收的模糊性;西部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不均衡、开发结构不合理;西部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西部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领域不断拓展,管理相对落后等种种原因使本地区体育产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

因此,作者从以下6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希望能为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理论体系建立——产业化发展基础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有一个缺陷十分明显,即没有系统的、完整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理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朝着积极的方向蓬勃发展要以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的建立为基础。

所谓的科学理论体系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上投入更大的力度,使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有效的发挥出来。

二是使民族传统体育市场体系更加完善。

当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体育事业的发展不能单纯依靠政府,政府应加快转变职能,从“办体育”转变成“管体育”。

由政府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公司,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

体育主管部门,对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经济组织和设施的宏观管理形成一定体系及有效的调控手段。

体育主管部门通过其积极的干预和控制以达到保证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目的。

2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自身改造——产业化发展的内在需要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趋向于实用、易学、有趣、简洁、高效等。

只有当我们发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面临的社会危机时,才能将新的内容加进其未来的发展中,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充分利用现代文化发展理念和科学技术手段对民族体育器材设备进行改造和武装,加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使其逐步走上与世界体育接轨发展的道路。

如广西田阳舞狮,利用科技工具加大狮子过天桥、狮子上金山等表演的保险系数,使其更具刺激性与观赏性。

比如射弩的弓、高脚马等民族传统体育器械改用铝合金或碳钢,使其更具竞技性、安全性与审美感。

所以,我们还要科学开发我国现存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对其进行深入的加工和改造。

现在我国大多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比较原始、自然、粗糙,没有什么创新点,不容易让国内外游客参与其中。

若不开展科学开发,这些资源就浪费了,而不能变成可贵的经济资源。

因此,可以民族传统体育商业化产品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完善程度为依据,将其逐步在市场上推广。

还有对西部民族传统体育的商业开发,不应只局限于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应关注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保留优秀的文化内涵,抛弃落后的、不科学的内容。

在此基础上,进行商业化的包装,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3 民族传统体育设施建设——产业化发展的主要载体

无论哪种体育活动都离不开一些体育硬件设备。

由于客观环境、经济等因素,西部民族地区在这方面比较欠缺。

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加大对民族传统体育俱乐部或民族传统体育训练馆的建设投入,在运作上使其市场化,让更多的人去娱乐和消费。

体育经济产业 篇10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国内体育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国内一些体育产业园区经济发展较为成熟的城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文献调查具有很多特点,具有广泛性、针对性、时效性、连续性。查询有关本文研究内容的文献进行参考,查询相关本文的体育产业园区知识。查阅期刊网有关体育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城市体育产业的文章和著作;对查找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

1.2.2 数理统计法。

数理统计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运用各种技术对模型进行分析,对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如何应用数据推理,通过地方统计局,地方体育局统计的数据,进行推理或预测的基本应用,为前沿的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

1.2.3 专家访谈法。

对于这个课题研究过程中,访问了郑州体育学院、郑州大学体育系、河南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等专家,他们的建议对本文的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2.4 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提取和研究有关的信息,将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类、比较等多种逻辑分析方法,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为研究提供论证支撑。

2 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2.1 体育各城市体育产业园区经济发展状况基本情况统计

2.1.1 体育产业园区及其发展意义。

体育产业园区“一块地方划分为体育产业若干个部分进行开发,供一些企业使用,使产品的各个环节生产的工厂相邻,利于企业共享和交流”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和器材,共享资源,节约成本。所有体育产业统一起来管理和发展,来促进地方体育产业的发展,从而获取更高的竞争优势和生产效率。体育产业园区发挥集体效应,集合资源,极大的提高资源利用率,对品牌的创立和品牌效应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改变地方的产业结构,是新企业繁衍的地方。

2.1.2 各时期发展比较及其结构对比。

把体育产业时期分为前奥运期和后奥运期,前奥运期中国体育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发展比较缓慢,经营管理者缺乏,政策倾向性不强,经济投入力度较少。在后奥运时期,给我国体育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家为建立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逐渐建立起多元化的体育产业结构,体育产业的发展模式从以前的被动发展,到现在主动求变化、创新式发展,培养了一批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的精英,改变以往落后的体育观念,体育产业化经费逐渐得到提高,并通过加快体育产业的立法步伐,发展体育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2.1.3 体育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状况。

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增长点作用日益明显,2013年全国体育及相关产业总产出1.1万亿元,相比2012年增长11.91%,实现增加值3 563亿元,相比2012年增长10.82%,增加值占GDP比重增加到0.63%。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迅速,但相比欧洲一些发达国家而言,2013年美国体育产业占GDP比重为11%,加拿大、日本、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总产值约占国内GDP比重的1%~1.5%。中国体育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2.2 制约发展体育产业园区的因素

2.2.1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体育产业发展的首要因素。国民收入的多少,一方面影响着政府用于体育发展的投资,另一方面,也影响着人民对体育消费的需求。恩格斯把人的需求分为生存需求、享受需求、发展需求。除去人们为生活必需品而支付的,剩余可供自由支配的费用越多,体育产业越发达。

2.2.2 思想观念的过度保守。

我们思想相对于体育产业的发展还是过于保守,它是新生的,发展迅速的产业。这句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体育产业的发展不像其它市场经济发展的那样顺利,因为在先前一直是举国办体育,计划经济支撑,这种保守观念,体育事业发展一有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政府,而非市场。管理层观念的不改变,一味的墨守陈规,不敢创新,害怕动摇某些单位的利益,因此政策更多的倾向土地和金融投资渠道,对体育产业的优惠待遇不是很多。因此人民的想法也不会改变,消费意识薄弱,消费结构没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体育消费水平不会上升。

2.2.3 管理制度层面的欠缺。

在形成及发展体育产业的道路上,我国与西方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存在很大的差异,西方国家大都是体育产业的推动模式模型。这种模型旨在;社会化的体育首先创造了体育消费,接着大众化的体育消费过程迅速发展。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在我国主要是由推动模式做支撑。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期,体育几乎是在政府的支撑下存在的,体育的社会化程度较低,而政府作为它的唯一发起者,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西方的体育产业观念已被中国人所接纳。此外,体育行政部门,工商,税务等管理部门在执行着管理范围,文化及管理部门也在管理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大多跨职能部门,对行业自律的增长是一种损害。

结束语

我国很多地方根据各自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都制定出相应的体育产业政策。虽然各个地市政策有所差异,但各个地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都基本一致,都在积极探索适合当地特色发展模式,可以看出体育产业和当地的发展息息相关。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影响发展体育产业园区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营的体育人才、思想观念的保守、管理层面的欠缺。

国家体育产业园区从整体上看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各个地市要打造有地方特色的体育产业园区,提升城市知名度,促进体育产业园区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园区经济与城市社会经济二者相互促进,并对城市竞争力的提升起着促进作用。

摘要:本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产业园区经济发展状况、体育产业园区经济与城市竞争力、体育产业园区的经济发展潜力等三个方面进行整理,最后提出体育产业园区经济与城市竞争力排名有着必然的联系,二者成正相关的关系。旨在对体育产业园区发展出现的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从而为促进体育产业园区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提高城市竞争力,为全民体育运动提供更为丰富的运动品牌。

关键词:体育产业园区,城市竞争力,大众体育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3年国家体育总局产业发展统计报告[R].

上一篇:成本分析下一篇:理财大师创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