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疼痛的护理十篇

2024-06-10

烧伤疼痛的护理 篇1

1 临床资料

2008年8月—2014年8月, 本院共收治各种烧伤病人200例, 其中男122例, 女78例;年龄15岁~89岁;头面部烧伤46例, 四肢烧伤94例, 躯干部烧伤32例, 会阴部烧伤18例, 大面积烧伤10例;烧伤面积5%~90%。经过积极的临床处理与烧伤疼痛的护理干预, 所有病人的疼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2 影响烧伤疼痛的相关因素

2.1 烧伤程度

烧伤程度直接决定了烧伤疼痛的程度与持续的时间[1]。Ⅰ度烧伤多表现为皮肤烧灼感、感觉微过敏, 因仅伤及表皮, 使部分真皮乳头层痛觉神经末梢暴露。根据烧伤深度的不同, 疼痛感觉差异较大;浅Ⅱ度烧伤表现为局部剧烈疼痛, 皮肤感觉过敏, 因伤及有丰富神经末梢的皮肤基底层和真皮乳头层;深Ⅱ度烧伤皮肤一般感觉迟钝、局部疼痛反而轻, 因伤及真皮网状层, 部分神经末梢被毁;Ⅲ度烧伤皮肤感觉迟钝, 常表现为无疼痛或仅有轻微疼痛, 因伤及皮肤全层, 甚至皮下脂肪、肌肉和骨骼, 几乎全部神经末梢被毁。

2.2 病程的进展

烧伤可分为:体液渗出期、急性感染期、创面修复期和康复期。烧伤早期为体液渗出期, 根据皮肤神经末梢的毁损程度表现为不同程度疼痛感。随着创面暴露、水分丢失, 创面结痂干燥, 可引起持续性钝痛, 如创面伴随有细菌感染, 渗出增多, 炎性介质产生并入血, 疼痛持续, 称急性感染期。在创面修复期间, 长期卧床、翻身, 反复地灯烤、输液、换药、手术、植皮, 体位的限制和一些医源性操作均可使病人在感受持续性钝痛之外, 还频繁遭受突发、强烈的剧痛。由于深Ⅱ度和Ⅲ度创面愈合后均可产生瘢痕, 造成挛缩畸形, 瘢痕形成时刺痛奇痒, 使病人无法忍受, 在功能锻炼时关节、肌肉的牵拉疼痛也常使病人想放弃锻炼, 这些痒痛感、牵拉痛可持续存在于康复期。

2.3 病人的心理因素[3]

对突如其来的创伤, 大多数烧伤病人初期除疼痛外还表现为害怕、恐惧和焦虑。这种矛盾、复杂的创伤心理会因为长期不断的体位改变、换药、灯烤、输液、多次手术等医疗行为持续存在。随着病情好转、创面愈合, 病人对未来、前途考虑较多, 常对毁容、伤残等产生自卑、悲观、难过情绪。愈合后瘢痕形成刺痛奇痒, 加上功能锻炼时的牵拉痛都可以使病人烦躁不安、情绪波动大。

2.4 医疗行为

在积极治疗烧伤引起的全身病理生理变化, 包括疼痛反应的医疗行为中, 不可避免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加重疼痛的不愉快感。如大面积烧伤时采用烤灯照射保持创面干燥, 却可引起体内水分的丢失并促使创面毒素吸收, 严重时甚至使得烧伤程度加深;创面切痂植皮致使皮肤产生的切口, 且可能需要多次手术植皮;长期的体位受限使躯体局部受压或牵拉、创面反复换药、输液以及后期的功能锻炼等都可增加病人的痛苦。

2.5 个体因素

不同的个体在烧伤疼痛的表现程度上亦有明显的差异。如病人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以及心理素质等, 相对而言, 儿童比成人、女人比男人不易耐受疼痛, 文化程度高者比文化程度低者易理解疼痛, 体力劳动者比脑力劳动者、心理素质好者比心理素质差者能忍受疼痛。

3 烧伤疼痛的护理

3.1 心理护理

护士应从第一时间开始就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获取病人的信任, 解释病情, 让病人心理放松, 避免情绪激动, 主动配合治疗。随着治疗的开始, 应逐渐向病人解释烧伤疼痛的原因、病程进展、治疗的基本过程、各项操作的目的意义, 使病人树立战胜疼痛和疾病的信心, 可根据病人的兴趣, 给病人读小说、听音乐, 缓解病人焦虑的情绪, 提高病人依从性, 增加病人治疗信心[4,5,6]。在康复锻炼期, 应让病人了解功能锻炼的必要性, 使其可以愉快地接受康复训练, 妥善保护新生皮肤, 避免摩擦、受热, 减轻皮肤瘙痒疼痛的程度。

3.2 体位护理

Ⅰ度、浅Ⅱ度创面采用包扎疗法可有效保护创面, 防止组织坏死加深;包扎固定患肢处于功能位, 均匀用力, 观察肢体末端循环, 避免影响血液循环;适当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回流, 以减轻组织肿胀疼痛;翻身时应注意安全, 应平整铺上消毒的柔软棉垫, 以减少硬物的刺激[6]。

3.3 操作护理

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前, 都应与病人说明目的、意义和过程, 操作中切忌语言生硬、动作粗暴, 争取病人和家属最大程度的配合。此外, 应合理安排操作的时间和频率, 尽量集中操作, 避免不间断地对病人进行各项处置, 使病人能少耗体力、多休息, 以减轻痒和疼痛的不适刺激。尤其注意保护创面, 尽量减少损害[5,6], 做到: (1) 合理安排注射部位。静脉穿刺时尽量避免经过创面, 应选择易穿刺、好固定、便于病人活动的部位;穿刺时应注意保护血管, 尽量做到一次成功;如需长期输液, 可放置静脉留置管;应严格无菌操作, 防止发生静脉炎。肌肉注射时也应避免经创面注射, 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 减少硬结形成;护士操作时应严格无菌, 做到“二快一慢”。 (2) 合理进行创面处理, 减轻医源性疼痛。烧伤早期应把握好清创时机, 选择好清创方法;应合理选择包扎或暴露疗法, 尽量保持创面或敷料干燥;如渗出液多或有脓液时, 应及时换药或湿敷, 加强引流;创面浸浴以伤后两周左右开始为宜, 既可清除创面脓汁、脓痂及坏死组织, 减少细菌及毒素, 还可使敷料去除容易, 可减轻换药时的疼痛。

3.4 镇痛药物使用[6]

烧伤疼痛的控制常需应用药物。目前, 常用的镇痛药物有阿片类药物 (如吗啡) 、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抗炎药物 (NSAID, 如布洛芬) 、美沙酮和氯胺酮等。对担心止痛药会产生副反应的病人, 应向其说明在强烈疼痛的情况下, 使用止痛药是不易产生依赖性的, 而持续忍受强烈的疼痛也会对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4 小结

烧伤疼痛是烧伤病人最常见和最痛苦的临床症状。由于心理压力和烧伤创面感觉神经末梢的暴露和反复受到刺激, 构成病人的严重痛楚。疼痛因个体特点、烧伤程度、面积、部位及演变过程不同而异。医护过程中任何一项主动或被动性操作都会诱发疼痛,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为病人提供全身心的整体护理。护士必须全面系统掌握烧伤疼痛的知识, 具备相应的临床技能, 保证病人疼痛治疗的有效性, 使病人舒适,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Connor-Ballard PA.Understanding and managing burn pain:Part1[J].Am J Nurs, 2009, 109 (4) :48-56.

[2]王雪莲, 烧伤病人的疼痛护理进展[J].广州医药, 2010, 41 (1) :48-50.

[3]Esfahlan AJ, Lotfi M, Zamanzadeh V, Babapuor J.Burn pain and patients’responses[J].Burns, 2010, 36 (7) :1129-1133.

[4]任越, 刘建军, 殷杰.背景音乐用于复合麻醉烧伤换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 2014, 7 (4) :110-111.

[5]Tan X, Yowler CJ, Super DM, Fratianne RB.The efficacy of music therapy protocols for decreasing pain, anxiety, and muscle tension levels during burndressing change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rossover trial[J].J Burn Care Res, 2010, 31 (4) :590-597.

小儿臀部烧伤的护理 篇2

關键词 小儿 臀部烧伤 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1月我科收治臀部烧伤患儿32例,男16例,女16例,主要以臀部烧伤为主,尚伴有后腰部或大腿后侧或其他部位烧伤,烧伤面积7%~56.5%,其中7例入院时伴有低血容量性休克,创面以深Ⅱ度为主,创面愈合时间为10~56天,致伤原因为热开水烫伤。

治疗:①臀会阴部烧伤属于特殊部位烧伤,一般需住院治疗。②烧伤后要注意患儿有无低血容量性休克,小儿烧伤面积超过5%常需补液治疗,补液量和晶胶体应跟据其体重和伤情决定。③臀会阴部创面不好包扎,多采用暴露治疗,清创后创面涂复方磺胺嘧啶银涂膜,冬季应注意保暖,Ⅲ度烧伤需择期手术。④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⑤注射TAT,预防破伤风。

护理

臀会阴烧伤采取人字形体位,俯卧于10cm厚的特制海绵垫上,双下肢分开外展60°,海绵垫置于普通床位上,在海绵垫中间患儿会阴部所在位置挖一个直径15cm左右的圆洞,中间可放圆形器皿,接住患儿小便的同时又预防阴茎受压,海绵上平铺消毒垫,消毒垫浸湿或污染及时更换。

创面的护理:每日3次连续3~4天外涂药物,待成痂后则不用再涂。用消毒棉签将创面渗出液蘸去,避免大小便污染,保持干燥,预防创面污染,要特别注意臀沟和皮肤皱折部位。对中、重度烧伤的患儿,为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应插导尿管,导尿管出口处10cm每日碘伏棉签消毒1次,每日更换引流袋。

臀部烧伤伴有外生殖器烧伤时,男性患儿早期阴茎及阴囊水肿明显,俯卧时应将阴囊托起,每日用50%硫酸镁湿敷3次,女性患儿定期清洗阴唇,保持清洁防止粘连。

加强大小便管理,做好便前便后管理。

正确使用烧伤治疗仪:烧伤治疗仪距创面的高度以60cm为宜。照射过程中,应设置合适的温度,以照射时患儿不哭闹、不感觉局部发热和发冷为宜。在使用过程中,护士应定期进行检查。

搬动患儿时,护士一手伸至两侧腋窝下,一手伸至两条大腿下,将患儿平平托起,搬动时避免碰到创面。

各种治疗及护理操作应集中进行,动作轻柔,尽量减少对患儿的搬动和刺激。

护士在进行各项治疗操作时应耐心解释,取得家属的信任与配和,安排年龄相仿的患儿同住一室,经常抚摸患儿,使其克服抵触情绪,训练患儿的心理承受能力,鼓励家属尽量满足患儿的爱好和兴趣,多与患儿交流分散注意力。

讨论

臀部烧伤重在预防。本组32例,均为小孩行走不稳,跌于热水盆中,因此加强小孩管理,远离热源十分重要,洗衣或洗澡时先加凉水后加热水。一旦发生小孩臀会阴部烧伤,应及时用凉水冲洗和脱去附着衣物,及时将小孩送往医院治疗。

小儿体液量占体重的比例比成人高,尤其是婴幼儿烧伤后对缺水的耐受力比成人差,容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1]。

由于小儿臀部烧伤后自控力差好动,且多累及会阴-肛门区,不能仰卧平睡,以及小儿的皮肤特点和对疼痛耐受力差的特点,加大了护理的工作量及难度。使用特制的海绵垫,使患儿俯卧在上面,两腿分开外展60°,海绵垫中间对会阴部留有圆形空洞可放置一个圆形器皿,能够很好地接住患儿的小便。大便后应及时清理,用温水或洗必泰棉球小心擦试肛门周围,正确使用烧伤治疗仪治疗创面,固定好输液管路,有尿管时小心看护防止患儿拔出。重视与家属的沟通:经常与家属及患儿交流,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取得家属及患儿的信任,主动配合护士的工作,可以加快面的愈合,减轻患儿的痛苦。

参考文献

烧伤病人的护理 篇3

A.先清洗后浸泡再灭菌B.先清洗后灭菌C.先浸泡后清洗再灭菌D.先浸泡后清洗E.先灭菌再清洗

4.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应安排下列哪一位病人首先换药()

A.褥疱创面B,下肢慢性溃疡C.脓肿切开引流D,清创缝合后拆线E.下肢开放性损伤 5.足外伤后8小时,伤口污染,处理方法为()

A.清创后I期缝合B,只清创不缝合C,单纯清洗伤口D伤口药物湿敷E单纯换药 6.有开放性伤口者伤后注射破伤风抗毒素1500U,最佳时间是()A,12小时内B,24小时内C36小时内D72小时内E48小时内 7.挤压综合征主要合并()

A.呼吸困难B.休克C心力衰竭D肾功能衰竭E昏迷 8.I期缝合的伤口术后换药时间为()

A.2~3天换药一次B,2~3小时换药一次C每日或隔日换药一次D每日换药一次或数次E每周换药一次

9.严重挤压伤病人应用下列何药可防止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A.碳酸氢钠及利尿剂B稀盐酸及利尿剂C氯化胺及利尿剂D低分子右旋糖E白蛋白溶液 10.面颊部开放性伤后20小时就诊,局部处理应()

A,伤口不清创,换药B,清创后不给缝合C清创后延期缝合D清创后一期缝合E以上都不对 11.浅II度烧伤的深度()

A.深至皮肤角质层B达真皮深层C深至皮肤生发层D皮下组织浅层E达真皮浅层部分生发层健在。

12.吸入性烧伤的最危险并发症是()A感染B窒息C心衰D败血症E肺炎

13.烧伤病人体液不足的护理诊断的依据是()

A.创面有焦痂B.创面有感染C创面渗出过多D创面组织坏死较多E皮肤屏障作用受到破坏 14.烧伤病人输液时判断有效循环血量的最简便的观察指标是()A尿量B血压 C脉搏D呼吸E神志

15.中国九分法计算烧伤面积,哪项是正确的()

A.头颈面各4%B躯干为26%C双臂为5%D双下肢为46%E成年女性双足为9% 16.关于暴露疗法对病室要求正确的说法是()

A.病室温度以28~32度为宜,相对湿度70%左右B.病室温度以28~32度,相对湿度40%C病室温度以18~23度为宜,相对湿度为40%D病室温度以28~22度为宜,相对湿度30%E病室温度以18~22度为宜,相对湿度为70% 17.严重烧伤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低血容量休克B感染C肾衰D呼衰E高钾血症

18、重度烧伤后补液,晶胶液体的比例正确的是()

A,一般为1:1 B,一般为1:1.5C一般为2:0.5D一般为1:2E人度烧伤为0.5:1

19.大面积烧伤病人使用电解质溶液扩充血容量,应首选()A.0.9%氯化钠溶液B.5%葡萄糖生理盐水 C.5%碳酸氯钠溶液D,平衡盐溶液E低分子右旋糖酐 20.男性,4岁小儿,两下肢烧伤,其烧伤面积为()A.38%,B34%C20%D22%E24% 21.成人面颈双手和前胸和前腹部约2/3烧伤时,烧伤面积为()A16%B18%C20%D22%E24% 22.女性,5岁小儿,头面颈及双上臂烧伤,烧伤面积为()A.17%B19%C21%D23%E25% 23.大面积烧伤休克期病人出现烦躁,多由于()

A疼痛B烧伤创面脓毒症C血容量不足D心理因素E中枢神经病变

24.体重50KG的成人,烧伤面积,I度10%,II度30%,III度20%,伤后第一天前8小时应补晶体和胶体液的总量为()

A1775MLB1975MLC1875ML D2975ML E 3175ML 25.成人体重50KG,头颈部胸腹会阴及双上肢均为II度烧伤,伤后第一个24小时补胶体液的量为()

A1225ML B.1425ML C.1625ML D.1825ML E,2025ML 26.毒蛇咬伤与无毒蛇咬伤的主要区别是伤处皮肤()

A留下两排对称细小齿痕B不留齿痕C可留一对大而深的齿痕D引起小水疱E局部麻木感 27.金环蛇所含的毒性蛋白质属于()A.神经毒B,血液毒C混合毒D无毒E皮肤毒 28.竹叶青蛇咬伤后局部主要表现()

A无明显炎症反应B轻微刺痛C麻木感D红肿疼痛剧烈E肌抽搐 29.毒蛇咬伤后为减慢毒素吸收应()

A立即取坐位或卧位B立即甩动肢体C立即跑步到医院D原地走动E患肢抬高 30.毒蛇咬伤后为降解伤口内蛇毒,可用于伤口外周作封闭的是()A糜蛋白酶B胰蛋白酶C淀粉酶D脂肪酶E蛋白酶 31.狂犬病病毒主要侵犯()

A中枢神经系统 B肌 C周围神经D皮肤 E内脏器官 32.狂犬病病人的护理诊断有睥危险的相关因素是()

A气道黏膜坏死B咽侯肌痉挛C口腔黏膜水肿D咽肌软竣E喉肌软瘫 33.预防狂犬病的主动免疫应注射()

A狂犬病疫苗B,破伤风抗毒素C抗狂犬病血清D狂犬病免疫球蛋白E抗生素

34.男性,34岁,头面部发生爆炸伤,急需行清创缝合术,清创过程中以下哪项有错()A去除异物及坏死组织B伤后6~8小时内清创C若伤口污染重清创后可延期缝合D若受伤超过12小时,不宜清创缝合E伤后12小时,经彻底清创可I期缝合

35.男性,42岁,前臂外伤手术缝合后5天,局部伤口红肿,疼痛,触之有波动感,T39度,伤口换药时哪项不妥()A及时拆除缝线,充分引流B伤口应每天换药一次C正确应用抗菌药及引流物D清洁伤口,清除坏死组织E伤口应每2~3天换药一次

36.女性,56岁,阑尾炎手术3天后需伤口换药,换药时以下操作哪项不对()

A外层下敷料用镊 子揭除B内层下敷料用镊子揭除C双镊操作一把接触伤口D宜较快揭除伤口表面下脚料E下下敷料与伤品粘连,宜浸湿再揭除

37.男性,23岁,前胸及双上肢烧伤急诊入院,主诉口渴,剧烈疼痛,尿少,体栓,脉搏细数,血压80/60MMHG,请估计病人血容量减少的原因中,以下哪项错误()

A血奖自创面渗出B血浆染有出到组织间隙C心排出量减少D末梢血管扩张E损伤组织分解的大分子对水钠有亲和力

38.女性,35岁,双上肢烧伤后急诊入院。主诉,患外疼痛较迟钝,但拔毛时有痛感,体栓,双上肢布满小水疱,疱皮较厚,估计烧伤深度和预后时下列哪项有错()

AI度烧伤愈后无瘢痕BIII烧伤愈合后有挛缩C浅II烧伤如无感染不留瘢痕D深II烧伤可产生瘢痕E深II度烧伤仅有色素痕迹

39.男性,38岁,头面部烧伤入院,主诉:患处剧烈疼痛,烧灼感,体栓:有大小不一的水疮形成,疮壁较AIG.考虑为浅II度烧伤时,下列哪项有错()

A去疮皮后创面潮红B愈合后有轻度颜痕C伤及表皮的生发层D伤及真皮乳头层E伤及真皮深层

40.成年男性,矿井瓦斯燃烧,烧伤头面部,双下肢和双手,估计烧伤面积时,下列哪项不确切()

A头面颈部各为3%B双前臂6%C躯干为27%D 双手为5%E双大腿,双小腿为32 % 41.男性,2岁,与小儿玩耍后,家长到医院咨询是否可能感染狂犬病。评估狂犬病病毒唾液侵入机体途径以下哪项有错()

A伤口 B抓伤C舔伤的黏膜 D舔伤的皮肤E完整的皮肤和黏膜

42.男性,42岁,在山丛中割草,不慎被蛇咬伤,现场急救时以下哪项有错()A抬高伤肢B伤肢下垂C就地取村,绑扎D伤口排毒E移除肢体上可能的束缚物

43.某男孩,10岁,清晨上学路上,被犬咬伤小腿,伤品流血,应急处理时以下哪项做法有错()

A清水彻底冲洗伤口 伤口加压包扎止血C伤口暂开放引流D伤口及时清创E挤压伤口周围软组织

44.一胃大部切除术病人,术后切口红肿,有硬结和压痛,但未化脓,经换药后愈合.(1)此切口应作下列何种换药处置()

A.用3%氯化钠溶液湿敷B用70%乙醇湿敷

B.切开引流.D.10%硝酸银烧灼E用过氧化氢溶液湿敷(2)如何安排换药时间()

A.2~3日换药一次B.每日换药一次C。每日换药四次D每日换药数次E隔日换药四次(3)此病人切口愈合后应属于()

A.甲级愈合B.乙级愈合C丙级愈合D无菌愈合E感染后愈合

45.甘农民,男性,46岁,右下肢因房屋倒塌被砖墙压伤,4小时后被救出,6小时后入院,主诉尿少,呈暗红色。体栓,脉搏次/分钟,血压86/66MMHG。右肢体明显肿胀,有瘀血斑,化验血钾5.9MMOL/L(1)应考虑为()

A.创伤性B,右下肢挫伤C挤压伤综合征D右下肢闭合性损伤E右下肢血栓形成(2)严重损伤后及时处理的代谢异常为()

A、代谢性碱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D呼吸性酸中毒E混合性酸中毒(3)静脉输液应首选()

A低分子右旋糖酐B5%葡萄糖溶液C3%高渗盐水溶液D全血或血浆E等渗盐水加入碳酸氯钠溶液

46.女性,双手双前臂,右上臂和前胸膜有3手掌面积的烫伤,创面可见较大水疱,疮壁较薄,疼痛较剧

1.此病人的烫伤面积估计为()

A15.5%B.17.5%C.19.5%D21.5%E23.5%(2)此病人的烧伤深度为()A浅II度及深II度BIII C浅IIDII E深II和III(3)对此病人处理方法中不妥的是()

A及时补充血容量 B止痛

C 防止发生感染D采取包扎疗法E必须采取暴露疗法(4)此病人目前主要的护理诊断为()

意外烧伤中常见问题的护理 篇4

关键词:护理 意外烧伤 全方位

意外烧伤是因意外事故导致的烧烫伤,是一种常见损伤,小儿、老人及劳动者为易发群体,男性多见。本文将有关患者意外烧伤的护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1年16月收治的231例意外烧伤患者,成人112例,儿童119例,年龄4~58岁。热液烫伤103例,烟花爆竹烧伤65例,化学物质烧伤63例。烧伤部位主要位于四肢、面部和颈部及腰背部,烧伤面积(TBSA)≤5%154例,6%~30%41例,31%~60%20例,>60%16例,烧伤深度浅Ⅱ~Ⅲ度。

2、方法

患者入院后,结合病情采用不同的护理方法,首先根据病因处理创面、结合受伤部位重点护理,防止出现休克、感染等并发症,及时做好心理沟通,消除病人的恐惧感,让患者能够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

3、结果

231例患者创面全部愈合,创面愈合时间7—62d,平均20d,均达到生理性愈合。

4、讨论

(1)创面处理。意外烧伤首先是根据不同的烧伤情况进行创面处理。热液烧伤患者入院后对于病情较轻者,立即给予保护创面.清创等;病情较重者,等生命体征稳定后尽早清创。清创的方法:洗必泰清洗后,肢体创面给予辐照银猪皮覆盖包扎,以减少患者感染的发生率。烟花爆竹烧伤患者以面部烧伤为主,应及时用洗必泰清洁创面,注意尽量清除嵌入创面的黑色火药颗粒,清创后用0.5%碘伏外涂创面4~6次/d。护理过程中注意清除水疱液、及时引流分泌物。对化学物质的烧伤,因化学物质经人体皮肤吸收后,易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可造成全身脏器的损害,所以早期创面处理是救治成功的重点。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创面,水量要大,时间充足,这样可以清除和稀释致伤的化学物质浓度。同时对烧伤患者应尽快手术切除焦痂,避免吸收中毒,减轻对肝脏和心肌细胞的损害。

(2)呼吸道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头面颈部意外烧伤护理的关键。头面颈部烧伤患者入院后立刻清除口腔及鼻腔分泌物,提供有效供氧。仔细观察患者说话的声音及呼吸的频率。如观察到患者说话声音嘶哑,呼吸频率浅慢等,可考虑呼吸道烧伤。一般伤后7—8h面部开始水肿,严重者会出现嘴唇外翻,如面颈部重度意外烧伤患者,水肿不明显,呼吸改变也不明显,但由于渗液流向组织深部,一旦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往往已达到严重程度,常来不及抢救,结果患者可能会因为水肿压迫呼吸道引起缺氧死亡。应早期行预防性气管切开,通气得到改善而获得有效救治。护士应常规做好气管切开手术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巡视,防止出现痰块堵塞或呼吸道黏膜脱落。经常给予吸痰,观察痰液的性状、颜色及量。而且要了解肺功能情况,护士应及时准确地抽取动脉血做血气分析,根据结果调整氧流量,使氧饱和度在97%以上,如患者出现高热,怀疑肺部感染时,应取痰做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配合医生做好有效的抗生素治疗。

(3)重要部位的护理。①面部烧伤除密切观察病情、补液、防止并发症外,还应加强眼部护理,眼球烧伤护理,角膜与结膜烧伤临床上表现为水肿、充血、流泪、怕光、剧烈疼痛、分泌物多、异物感和视力减退。根据烧伤原因,早期观察眉毛及睫毛是否烧伤,以判断是否有眼烧伤的可能性;爆竹爆炸伤,应立即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眼睛,以洗净隐匿在眼睑下的异物,冲洗时间不得少于20min;角膜烧伤的护理重点在于防止感染,如护理不当会迅速导致角膜穿孔。先用消毒棉签擦去分泌物,并用盐水清洗,每2h交替滴氯霉素眼药水,涂0.5%金霉素眼膏。眼部用物单独隔离,眼药应专用,先处理未感染者,以防止交叉感染;操作前洗手,防止将创面细菌带人眼内而引起双睑肿胀,影响分泌物引流,致使结膜、角膜发生感染。②加强口鼻创面护理,注意鼻周的创面,防止因感染而造成鼻部畸形,鼻黏膜感染可用抗生素液滴鼻。保持鼻腔清洁,去除鼻腔尘埃及痂皮,有分泌液流出时,应及时用棉签吸干,过多时可用吸引器轻轻吸出。清洁口腔护理是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用生理盐水擦洗口腔2.3次d,消除腐败性口臭,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糜烂破溃。护士应增加清洗口腔、眼睛的次数,清除食物残渣在口腔的滞留,预防感染。愈合后的面部皮肤易形成油垢,应以温水每天擦拭,动作轻柔,以防止发生毛囊炎或疖肿,口唇可涂无菌食用油,以防干裂出血。③颈部采取颈伸位,充分暴露创面,及时清除创面分泌物,以防发生感染。保持颈部舒适,以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舒适。④注意保持手部清洁,清除皮肤皱纹处的污垢,清创包扎,观察敷料是否湿透。保持患肢功能位,手部拇指保持外展对掌位,指间关节伸直,或微屈,指间可用纱布分隔,防止指间粘连。抬高患肢以利水肿消退,手应高过肘,肘应高过肩,注意保持手部血液循环通畅。⑤会阴部烧伤。两大腿张开暴露会阴部创面,以保持干燥防止感染或感染加重。每次便后用温盐水冲洗肛周,然后用吸水纱布拭干以保持清洁。大面积烧伤合并会阴烧伤的患者最好采用翻身床,使会阴暴露利于大小便排出。

烧伤疤痕修复的7个护理方法 篇5

烧伤疤痕的7个护理方法

烧伤疤痕康复应注意哪些问题?

1、注意皮肤清洁卫生。

2、下肢烧伤后,不宜过早下地活动。

3、水疱应及时引流,避免感染形成溃疡。

4、早期预防,持之以恒。

5、正确把握手术整形时机,防止残疾。

6、避免过度磨擦和过度活动。

7、在专科医生指导下,采取综合措施控制疤痕增生,防止挛缩。

护理方法

1、烧伤创面刚愈合时,仍有少量分泌物和药痂,细菌容易快速繁殖,加上表皮薄嫩,结构和功能都不完善,容易发生感染、破溃。在此期间,可使用中性清洁剂进行清洗,清洗后使用抗疤痕药物等治疗。

2、由于疤痕表皮薄弱,其下血管结构及功能又不完善,不能抵抗重力的内压,在站立时下肢创面会因毛细血管破裂而发紫,甚至出血,这样会加重疤痕增生。一般在3个月左右下地活动比较适宜。在下地前最好使用压力套保护,这样可减轻疤痕充血。

3、新生表皮由于各种刺激,易发生松动,形成水疱,出现水疱后若不及时正确处理,往往发生感染,形成溃疡。在出现水疱后,可用络合碘消毒皮肤,用无菌剪刀剪开水疱,引出积液。一般应在水疱消退溃疡愈合后再实施抗疤痕治疗。

4、烧伤疤痕的形成过程,大致可分为增生期、稳定期、消退期,增生期持续的时间从3个月至2年不等,大多数在半年左右。但由于多种原因,如溃疡、疼痛、没有耐心或方法不当等,某些患者常常不能坚持疤痕康复治疗,引起疤痕增生与挛缩。

5、对于功能部位的疤痕挛缩,如手部疤痕、眼部疤痕、颌颈部疤痕,在疤痕稳定后应尽早手术,特别是儿童,更应早治疗,可适当提前整形。否则,可引起关节、骨骼发育异常及血管神经短缩,导致残疾。

6、由于疤痕表皮结构和功能不完善,表皮较易受到损害,一些不恰当的治疗可能加重损伤。在应用抗疤痕药物时,不宜过度用力按摩,也不宜过长时间按摩,这样会造成表皮与纤维板层分离形成水疱或血疱,关节部位过度活动,同样会导致表皮松动分离,起水疱。

小儿烧伤合并外科性猩红热的护理 篇6

【关键词】小儿烧伤 合并 外科性 猩红热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593-01

烧伤是一种突发性的机体创伤,为小儿创伤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临床上小儿烧伤合并外科性腥红热较为少见,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加重烧伤病情,影响烧伤创面的愈合,甚至危及生命。我科2009年3月一2010年5月共收治5例烧伤后并发外科性猩红热的患儿,经积极治疗、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全部来自农村,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为10个月至3岁零5个月,平均年龄1. 8岁,全身烧伤面积10%一25%,火焰烧伤1例,开水烫伤4例。5例患儿人院后3d内出现外科性猩红热症状3例,3-5d出现外科性猩红热症状2例,均表现为突起高热,体温在39^40℃以上,发热后先于创面周围正常皮肤出现弥漫性细小丘疹,大小约lmm左右,迅速扩散到躯干、肢体发红,压之褪色。5例患儿均无咽喉部充血红肿。3例患儿创面分泌物培养为溶血性链球菌,2例患儿创面分泌物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1.2护理方法

1.2.1病房环境与消毒隔离

首先,要将合并外科性猩红热的烧伤患儿放置单间进行护理,并采取严密的隔离措施,只要是患儿接触的生活用具、玩具等物品都要进行认真彻底的消毒。并且,还要保证对病房进行至少三次的空气消毒。另外,还要对病房中每一样物体表面、地面使用消毒液进行消毒,医生和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检查时,一定要佩戴口罩,并事先进行洗手和消毒,对探病人员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发生传染。

1.2.2皮疹的护理

通常情况下,一般皮疹都会出现在发热后的1-3天内,因此,在这一阶段,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皮肤变化情况进行密切的观察,尤其是要留意患儿创缘周围是都存在出疹现象,确保患儿皮肤表面的清洁。并且,护理人员可以用温水来清洗患儿的皮肤,但千万不能使用肥皂。其次,在患儿出疹阶段,护理人员还要对出疹颜色、扩散范围、面积大小、感染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和记录。当出疹区皮肤开始发生脱皮时,护理人员不能强行撕扯下来,要使用消毒后的剪刀进行小心的修剪。另外,还要给患儿勤俭指甲,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患儿抓伤皮肤,引起较差感染。

由于小儿的自制力较差,应该尽量给小儿穿戴宽松的穿棉质衣服,并用生理盐水对皮疹进行清洗,对于烧伤的创面,采用烧伤软膏进行涂抹。

1.2.3烧伤创面处理

护理人员在对患儿的烧伤创面进行处理时,一定要确保外层敷料的卫生、干燥,避免烧伤创面受到感染和挤压,加重创面深度。并且,在换药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还要随时对创面颜色变化、渗液情况进行观察,从而全面掌握细菌感染程度,切记万万不可用手抓挠、也不可以使用纸巾覆盖,造成烧伤创面更严重的感染。

1.2. 4高热的护理

每天都要对患儿的体温进行测量,认真做好体温变化记录,当患儿出现急性期体温超过39℃时,就要立即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问题是,在对每一个部位进行冰敷时,都要对冰敷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局部发生冻伤。不可以使用冷水、或是酒精擦浴的降温方法,这样反而对会皮肤产生刺激。如果物理降温效果并不理想,就要采用药物降温法。

1.2.5用药的护理

遵医嘱给予3例患儿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静脉滴注,给予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患儿万古霉素30mg/(kg?d)静脉滴注。严格按医嘱时间用药,以保证最佳的治疗效果。

1.2.6心理护理

如果患者突然出现了烧伤的情况,家长在这个时候一定是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的,甚至还会有很多的家长会深深的自责,患儿在进行烧伤治疗的同时,皮肤还会出现皮疹,而且皮疹的面积也非常的大,这个时候家长的心理经常会处在焦虑的状态下,这时医生需要和家长详细的解释患儿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及时向家长普及和疾病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就可以让家长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孩子的疾病,护理人员还要对患儿采取更加亲切和蔼的态度进行护理,这样可以让患儿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还可以借助一些玩具等分散患儿的注意力,从而促进患儿治疗效果的提升。

2、结果

本组5例患者中,火焰烧伤为1例,开水烫伤为4例,入院治疗期间,5例患者中有3例出现了猩红热症状,经过护理后,患儿都在短期内恢复健康。

3、讨论

外科性猩红热是因为外伤致皮肤受到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细菌释放出毒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产生的致热性外毒素可使皮肤血管充血、上皮细胞增殖、白细胞浸润,以毛囊周围最明显形成典型的猩红热皮疹。通过以上对5例小儿烧伤合并外科性猩紅热的护理,患儿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最短13d,最长28d。外科性猩红热发病常出现在烧伤1周以后,尤以小儿未感染过猩红热伴有烧伤的病例多见。

小儿烧伤创面的处理,基本与成人相同,,儿童烧伤三度四分法判断烧伤程度是最先要做的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小儿皮肤娇嫩且薄,附件少,创面一经感染很容易加深,但小儿生长能力旺盛,只要处理恰当,有效地防治感染,创面愈合速度比成人快例如小儿深Ⅱ度创面如无感染,一般2周内可基本愈合,在成人则需3周左右。②小儿体温受环境影响,在气温较高时,包扎面积太大,易发生高热,甚至抽搐,故应多采用暴露疗法,但小儿多不合作,当烧伤面积较小时,尤其在四肢,采用包扎疗法,可便于护理和保护创面,对采用暴露治疗者,应适当约束固定。③小儿皮肤薄,自体皮供皮的厚度不超过0.3mm,在切取自体皮时,应尽可能薄些,植皮区要妥善固定,给予约束,以保证植皮的良好固定和生长。

参考文献

[1] 罗金芳. 小儿烧伤大字架的新改进[J]. 现代护理. 2005(17)

[2]汤兰,刘想珍,卢兰,梁长申. 介绍一种小儿烧伤床的设计与使用[J]. 中华护理杂志. 2006(08)

烧伤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篇7

更新时间: 2008-10-15 星期三

烧伤是由于热力、某些化学物质、电流、放射线等作用于人体所引起的组织损害。主要损伤皮肤和/或粘膜,严重者也可伤及皮下和粘膜下组织,如肌肉、骨骼、关节,甚至内脏。根据烧伤面积和深度可将烧伤分为轻、中、重、特重度烧伤。临床表现为局部不同程度的红、肿胀、血浆样渗出物、大小水泡、焦痂等;重症烧伤还可引起一系列全身变化,出现循环、消化、泌尿、神经等系统的症状。烧伤治疗方法主要为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创面处理、营养支持、防治感染等;在护理方面应郑重注意保护创面、尽力满足病人的生活和生理需要、预防并发症及做好心理护理等。常见护理问题包括:(1)焦虑;(2)自我形象紊乱;(3)自理缺陷;(4)体液不足;(5)体温过高;(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7)疼痛;(8)睡眠型态紊乱;(9)有窒息的危险;(10)有发生褥疮的危险;(11)有口腔粘膜改变的危险;(12)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13)潜在并发症--感染;(14)潜在并发症--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15)知识缺乏:出院后自我护理知识。

一、焦虑

相关因素

陌生的医院环境。

对预后的顾虑。

疼痛。

经济因素。

家庭和支持系统。

治疗和护理措施:如烧伤的暴露疗法、困难的静脉穿刺及换药引起的疼痛等。

主要表现

忧郁、不安、丧失信心、压抑。

易激动、无耐心、易怒、哭泣,爱谴责他人。

失眠、易疲劳和虚弱感。

思想集中困难,答非所问。

护理目标

病人了解焦虑产生的原因及一般应付机制。

病人的焦虑症状消除或减轻。病人对所患疾病有所了解,能主动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

护理措施

经常与病人亲切交谈,了解病人焦虑的主要原因,耐心倾听病人的诉述。

提供舒适与安全的环境,使病人感受到心理和生理上的舒适。

充分调动病人的积极性,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对病人的焦虑表示理解。

向病人介绍烧伤的治疗和护理方法,强调面对现实和密切配合的重要性。

逐渐与病人一起讨论其病情与治疗方案,以及疾病的转归及预后,让其做到心中有数,树立信心。

争取家属及单位的关心与支持,并提供经济保障,使之无后顾之忧。

遵医嘱交替使用止痛剂,并观察药物效果。

给小儿病人提供玩具及娱乐节目,以转移注意力,减轻创面疼痛。

给病人以生活上的协助,如协助进食、大小便、保持创面及周围健康皮肤的清洁、舒适。

尊重病人的人格,勿以床号取代病人的姓名。

重点评价

病人焦虑的程度。

是否消除或减轻了焦虑症状。

能否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并能树立信心配合治疗护理。

二、自我形象紊乱

相关因素

烧伤治疗护理方法的特殊性。

因疼痛而致处于某种保护性体位。

与伤前的自我形象比较。

他人的评价。

与同伴比较。心理社会因素。

主要表现

心情沮丧,对自我缺乏信心。

沉默寡言。

精神不振,睡眠差。

胃肠功能紊乱。

重视以往的能力、力量和外表。

重视他人的评价。

护理目标

能清楚地认识现在的自己。

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使创面顺利愈合。

积极自我修饰。

护理措施

耐心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自己。

讲解疾病的特殊性,治疗护理方法的特殊性及配合治疗、护理的重要性。

对病人的某些积极的处世态度及观点给予适度地赞扬。

保持床单位的整齐、清洁、美观,及时更换渗湿的敷料。

保持正常皮肤的清洁。

伤后48小时起逐渐协助病人进行各关节的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

协助病人重新设计自我新形象,如女病人进行头发护理、戴假发、男病人经常修面。

重点评价

病人能否正确对待自我新形象。

是否愿意自我修饰。

对生活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

三、自理缺陷

相关因素

卧床。

烧伤严重程度、部位。

疼痛。

病情不允许。

身体虚弱。

头面眼睑水肿,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甚至消失。

主要表现

双手不能独立进行操作。

只能平卧或俯卧。

护理目标

病人卧床期间生活需要能得到满足。

病人感觉舒适、安全。

病人能逐渐恢复适应自理。

护理措施

估计病人的自理能力。

向病人说明自理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关节僵硬及肌肉的废用性萎缩等,鼓励其自理。

根据病人的饮食习惯和营养需要制定出饮食计划,以保证充分的营养摄入,恢复体力,加快创面愈合。

进餐前协助病人稍垫高床头,胸前垫毛巾。

进食后协助病人洗脸,漱口。

协助更衣,健康皮肤擦浴,每天1次。

及时提供便器,协助做好便后卫生工作。病人常用物品及呼叫器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

重点评价

病人的生活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病人对自理的认识。

病人的自理能力是否逐渐恢复。

四、体液不足

相关因素

丢失过多:与烧伤面积及深度有关。

摄入不足。

老年期的调节机能差,口渴感差。

烧伤后胃肠功能紊乱。

缺乏经口服补充丢失液的重要性方面的知识。

主要表现

液体的排出量大于摄入量。

口渴,唇干,尿少、比重高,烦躁不安,表情淡漠或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脉搏、呼吸加快,血压下降。

皮肤粘膜干燥,皮肤弹性差。

血细胞比容增高,血清钠增高。

皮肤苍白,肢端发凉,出冷汗。

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

护理目标

病人生命体征平稳。

不出现明显体液不足症状或原有症状有所减轻。

护理措施 取头低足高位,以保证脑部血液供应。

伤后48小时内观察每小时尿量(一般成人30-50mL/h,儿童15-20mL/h,婴儿10mL/h)、颜色、比重、认真做好记录,并根据尿量调节输液速度。

观察意识和表情:有无表情淡漠、烦躁、意识模糊。

观察皮肤色泽及肢体温度。

进食流质饮食,口渴明显者,给予口服补盐液,但每次口服量不应超过200mL。

严密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及中心静脉压、血氧分压的变化并记录。

遵医嘱按时、按量补充晶体和胶体,维持胶体渗透压及水、电解质平衡。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休克期准确记录每小时出入水量,然后按伤后时间每8小时进行1次入量和出量小结,认真填写护理记录单。

定时更换衬垫的敷料,保持创面干燥。

尽量少搬动病人,以防止体内血液分配不均而引起某些脏器的缺血。

受伤48小时后逐渐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重点评价

尿量、颜色及比重。

生命体征及神志的变化。

24小时出入水量。

皮肤色泽及温度。

体温过高

相关因素

烧伤、创伤后血凝块、渗出物吸收。

机体脱水和排汗能力减退。

创面处理不妥。

环境温度过高。某些药物及输液、输血的副反应。

创面及全身感染。

二重感染。

机体调节机能差。

主要表现

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心率、脉搏增快。

皮肤潮红,肢端温暖。

寒颤高热,痉挛或惊厥。

病人诉闷热,口渴。

胃肠功能紊乱,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烦躁、谵妄、呓语、幻觉,表情淡漠,甚至昏迷。

创面出现小出血点和坏死斑。

护理目标

体温下降至正常范围或接近正常范围。

症状减轻或消失。

病人感到安全、舒适。

护理措施

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体温骤升时要随时测量。

遵医嘱按时、按量使用抗生素。

协助医生正确处理创面。

观察药物以及输液输血反应,异常时遵医嘱及时处理。

高热时采用温水擦浴、醇浴、冰敷等方法降温。

遵医嘱使用药物降温并观察效果。

保持室温在28-32℃。高热出汗后及时擦浴更衣、换敷料。

鼓励病人多饮水,通常每天水分的摄入量增至3000mL,以预防因脱水严重而造成的体温升高,补充高热后排汗过多丢失的水分。

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

提供清洁、安静的环境,使病人得到充分休息。

口腔护理2-3次/天,口唇涂石蜡油或凡士林预防嘴唇皲裂。

重点评价

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曲线。

高热的主要原因。

处理高热的效果。

病人有无脱水现象。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相关因素

烧伤后机体代谢率增高。

经创面丢失过多。

创面感染。

高热。

疼痛致食欲下降。

药物副作用致食欲下降。

胃肠功能紊乱,吸收障碍。

营养知识缺乏:偏食。

因经济困难,摄入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

10、喉头水肿致吞咽困难。

11、情绪紧张,焦虑,恐惧。主要表现

体重减轻,低于标准体重的20%,消瘦。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

贫血,低蛋白血症。

皮肤弹性差。

创面苍白、水肿、延迟愈合。

机体免疫力下降。

护理目标

病人能讲述引起营养不足的因素。

病人及家属认识到营养的重要性,并能配合饮食计划的实施。

增加口服营养物的摄取,以适应新陈代谢、创面修复的需要。

病人处于正氮平衡状态,体重增加或减轻不明显。

创面按期愈合。

护理措施

对病人进行口服营养的健康教育指导,鼓励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

向病人及家属推荐食物营养成份表,介绍食品的种类,传授调制食品的技术。

和病人及其家属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饮食计划,即要根据病人当时的全身情况、饮食习惯、经济状况来定,力求高蛋白软食、半流、流质相结合,进食次数5-6餐/天,并做到色香味俱全。

为病人提供洁净、清新的就餐环境,祛除病室中的异味或病人床单位上的血迹、排泄物、分泌物等。

护士应重视饮食计划的落实,并协助准备及喂食等。

注意集中治疗和护理,并注意动作轻柔,操作技术熟练,以减轻对病人的不良刺激和痛苦。

病人创面疼痛明显时,按医嘱在进餐前给予止痛剂。

进餐前调整好病人的体位,一般取半坐卧位或抬高床头。

就餐前30分钟嘱病人少喝水。

进食前后做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炎,促进食欲。

进餐时不要催促病人,允许病人慢慢进食,进食中间可以适当休息。

按医嘱给予静脉补充能量。

如体温过高,应按医嘱及时使用退热剂。

准确记录出入水量,计算出每天口服营养热量并与标准热量比较,以估计病人目前的营养状况。

根据病人各期的病情及心理特点,进行开导、安慰、鼓励及健康教育,以增加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重点评价

病人及家属对饮食营养的认识、理解情况。

营养素的补充情况及营养的摄入量是否已达到标准。

营养状况是否改善,表现在体重增加中不减,创面按期愈合,血清白蛋白升高,血红蛋白升高。

疼痛

相关因素

烧伤的深度。

治疗护理操作。

创面换药及药物的刺激作用。

个人耐受力差。

创面包扎过紧。

活动不当。

创面受压时间过长。

长期卧床。

主要表现

病人自诉明显疼痛或疼痛难忍。

有痛苦表情及保护性体位。

呻吟、哭泣等发泄行为。

烦躁不安,活动受限。

血压上升,脉搏增快,出汗。

对时间的认知改变,不喜言谈。思维过程受影响,精力不易集中。

持续疼痛时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护理目标

病人能复述一些简单有效地减轻疼痛的方法。

病人的疼痛原因减少。

病人的疼痛症状减轻或消除。

依靠交替使用镇痛措施以减少对镇痛药物的依赖。

护理措施

观察记录疼痛的性质、时间、程度及伴随症状和诱发因素。

教会病人一些放松全身的方法:深呼吸、听音乐、看书、讲故事等。

指导病人和家属正确使用镇痛药,保护疼痛部位,掌握减轻疼痛的方法。

做好心理护理,使病人感到安慰、安全、心情平静,从而提高痛阈。

使病人处于舒适体位,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

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不良刺激。

观察包扎肢体的末梢血运及包扎的松紧度。

定时翻身、按摩,以免创面局部长期受压而引起疼痛。

协助医师及时处理创面,减少炎性疼痛。

10、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并评价效果。

重点评价

疼痛的时间及性质。

疼痛发作时的最有效措施。

疼痛是否减轻及减轻的程度。

睡眠型态紊乱

相关因素 疼痛。

环境改变。

治疗护理的干扰。

焦虑。

病情重,躯体不舒适。

主要表现

病人主诉难以入睡,入睡后易醒。

精神不振,易疲劳。

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寡言少语,不愿与人交谈。

有时答非所问精力难以集中。

记忆力差。

护理目标

病人能描述有利于促进睡眠的方法。

病人睡眠时间增加,睡眠有效。

护理措施

做好心理护理,解除焦虑情绪,促进睡眠。

嘱病人按时就寝,晚上9时熄灯并督促病人睡觉。

尽量保持环境噪音不超过40分贝,工作人员操作做到四轻,嘱同室病友在就寝时间不闲聊。

协助病人采取舒适体位。

有计划地安排护理活动,尽量减少对病人睡眠的干扰。

牛奶有安神镇静作用,睡觉前嘱病人喝适量牛奶。

睡前20分钟温热水泡脚或洗热水澡,还可做背部按摩。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技术,如缓慢的深呼吸、听轻音乐等。

及时处理疼痛及全身不适症状。

10、医嘱给予镇静催眠药,并评价效果。

重点评价

睡眠的时间及质量。

病人对催眠方法的掌握程度。

九、有窒息的危险

相关因素

呼吸道吸入性损伤。

痰液粘稠。

虚弱无力。

翻身俯卧时,气管前方受压。

病人意识障碍。

平卧进食、饮水。

气管切开者,异物坠入导管内。

缺乏安全抢救措施。

主要表现

病人突然出现呛咳、呼吸急促或困难,烦躁不安,心率增快,全身冷汗,紫绀。

病人声嘶或发音困难。

护理目标

病人知道及时排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病人没有发生窒息。

护理措施

询问病史,了解病人受伤的经过,是否有呼吸道烧伤的可能。检查病人痰液的量、性质,喉头是否有水肿现象,有无声嘶症状。

告诉病人及时排痰的重要性。

有头面及(或)呼吸道烧伤者取头高足低位或半坐卧位,休克期取平卧位,头稍后仰。

疑有呼吸道烧伤或痰液较多、粘稠者,床头备吸痰装置。

严密观察病人呼吸情况、面色、脉搏。

遵医嘱行超声雾化或蒸气吸入,稀释痰液,预防感染。

痰液粘稠及难以咳出者,行背部叩击或体位引流。

翻身时避免气管处受压有气管导管脱出,头、胸前稍垫高,避免咽喉部 垂后引起喉头水肿。

10、平卧喂食时要嘱病人不说话,不笑,每次喂食量不可过多。

11、气管切开者,用微湿纱布遮盖气管导管口,以湿化空气,防止异物坠入。

12、有意识障碍者,予以24小时床旁守护。

13、加强营养,增强体质,使排痰有力。

重点评价

有无窒息的危险因素存在。

抢救措施是否齐全。

十、有发生褥疮的危险

相关因素

烧伤面积、深度、部位。

全身营养状况差。

局部组织受压过久,翻身间隙时间太长。

疼痛。

组织水肿。

皮肤不 良刺激:大小便、汗液、脓液污染皮肤。免疫功能低下。

翻身方法不当。

主要表现

骨突处出现红斑,局部充血,继而淤血,皮肤呈现青紫,组织呈轻度硬结。

表皮出现水疱或脱落,组织肿胀,紫绀颜色加深,硬结明显。

溃疡形成。

护理目标

病人了解翻身的重要性,并能主动配合、按要求翻身。

病人能复述自我皮肤护理的方法。

病人不发生褥疮。

护理措施

向病人讲述引起褥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皮肤自护方法。

保持床单位的干燥、清洁、无渣、无排泄物及呕吐物等污染。

根据病人烧伤面积、深度及部位选择病床及翻身时间:

小儿躯干、会阴部、臀部烧伤,宜睡小儿人字形床,一般2-3小时翻身1次。

中小面积散在烧伤、大面积烧伤休克期病人,宜睡气垫床。

头面部双手烧伤者,宜睡普通摇床。

躯干环行烧伤、会阴部、臀部或大面积、特大面积及严重烧伤者,宜睡烧伤翻身床;一般每4小时翻身1次;病情危重及初上翻身床者,俯卧时间宜短。

5、翻身注意点

翻身时骨突处先行按摩,再用棉垫或海绵垫、圈衬垫减压。

用棉垫、海绵垫或枕头垫高患肢。

换药翻身后创面潮湿,要用红外线烧伤治疗架或其他烤灯烤干。翻身床较窄,注意加用搁手、脚板,当病人有精神症状约束四肢,防止皮肤机械损伤及坠床。

注意床旁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6、鼓励、督促病人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食物,以改善全身营养状况。

7、指导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便器。

8、高热出汗后,及时擦澡、更衣。

9、皮肤瘙痒者,积极用止痒药,禁用手抓,对于小儿病人及意识障碍者,适当使用约束带,以防抓伤。

10、鼓励病人及早下床活动

重点评价

病人是否了解预防褥疮发生的方法及配合情况。

翻身时间执行及病人的耐受、配合情况。

实行护理措施的效果。

病人有无褥疮发生。

十一、有口腔粘膜改变的危险

相关因素

面部烧伤后水肿,张口不便。

创面疼痛,病人害怕张口。

机体抵抗力下降。

长期使用抗生素。

缺乏口腔卫生知识。

高热。

主要表现

口腔粘膜干燥,舌苔黄厚。口腔粘膜破溃,疼痛不适。

病人进食、饮水时感疼痛。

重者言谈受限。

护理目标

病人知道一般口腔卫生常识。

病人能积极配合口腔护理。

口腔内无异味。

病人口腔粘膜/组织维持正常状态。

护理措施

向病人介绍口腔卫生保健知识。

及时清除口腔周围的创面分泌物,以防流入口腔内,引起口腔感染。

头面部烧伤及高热者,每天用朵贝液或生理盐水口腔护理2-3次。

无头面烧伤或病情较轻者,协助病人漱口,并宣传口腔清洁的重要性。

提供温度适宜的食物和饮水,避免过冷过烫。

进食后,嘱病人饮水、漱口。

嘱病人用鼻呼吸,防止口腔粘膜干燥、疼痛。

定时观察牙齿、牙龈、口腔粘膜、唇、舌的情况,以及时发现和预防二重感染。

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

重点评价

病人对口腔卫生常识的了解程度。

病人是否配合口腔护理。

口腔内是否有臭味。

病人感觉口腔是否清洁、舒适。

十二、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相关因素

大面积深度烧、创伤的疤痕粘连。

活动受限。

因疼痛而害怕活动。

缺乏正确的功能锻炼。

长期卧床。

年老体弱,无力活动。

主要表现

疤痕粘连引起关节外观畸形。

受伤后愈合部位不能行正常生理功能或仅不微弱的功能。

肌肉萎缩。

护理目标

病人知道废用的后果。

病人能积极配合并坚持不懈地进行功能锻炼。

病人能正确使用康复训练器具。

缺乏正确的功能锻炼。

长期卧床。

年老体弱,无力活动。

主要表现

疤痕粘连引起关节部位外观畸形。

受伤后愈合部位不能行使正常生理功能或仅有微弱的功能。

肌肉萎缩。

护理目标

病人知道废用的后果。病人能积极配合并坚持不懈地进行功能锻炼。

病人能正确使用康复训练器具。

病人受伤部位得到最佳的外观和功能的恢复。

护理措施

评估病人引起骨骼、肌肉、运动系统功能退化的危险程度。

向病人反复强调有关废用综合征的不良后果。

保持各关节部位的功能位置。

按时翻身改变体位。

采用减轻或控制病人疼痛的方法,减轻病人痛苦。

经常与病人交谈,帮助病人树立信心,并给予必要的感官刺激。

鼓励并指导病人在床上进行主动和被动的功能锻炼。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避免创面感染。

重点评价

病人对废用的理解程度。

病人能否主动配合或进行功能锻炼。

十三、潜在并发症--感染

相关因素

烧伤创面暴露、污染。

创面处理不当。

长期、联合、大量使用抗生素。

伤后免疫功能减弱。

缺乏消毒隔离专业知识。

营养不良。

治疗护理的侵入性操作,如静脉留置导管、留置尿管。长期卧床。

主要表现

病人主诉创面有发热感。

体温升高、脉搏增快。创面可见血性或脓性分泌物。

创面培养出病原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高。

食欲下降。

护理目标

病人或家属知道一般消毒隔离常识。

病人不出现感染症状和体征。

烧伤创面按期愈合。

护理措施

向病人说明预防感染的重要性及宣传消毒隔离常识。

嘱病人不可用手揭开敷料或用手触摸创面。

保持环境清洁,室内定时通风、消毒、保持湿度在50%-60%和温度在28-32℃。

实行床旁隔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每天擦洗正常皮肤2次,口腔护理每天2-3次,并保持清洁。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并遵医嘱纠正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提高机体抵抗力。

创面处理:及时清除创面分泌物,更换敷料。

监测体温、脉搏的变化,大面积烧伤病人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1次,异常时及时配合医师处理。

限制探陪人数,减少外源性感染源。

重点评价

监测体温,定期查血象。

创面周围皮肤有无发红,创面有无疼痛,分泌物的性质、气味。病人的全身症状。

创面愈合情况。

十四、潜在并发症--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

相关因素

烧伤后需大量补液。

静脉穿刺保留时间长。

药物的刺激性。

穿刺针的质地。

直接从创面穿刺或穿刺部位周围有感染创面。

主要表现

病人可出现寒颤、高热,静脉插管部位有压痛或挤出脓性分泌物。

肢体浅静脉怒张或呈硬索状。

受感染肢体肿胀。

护理目标

病人没有出现静脉炎症状。

病人痛苦少,静脉输液能按时完成。

护理措施

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

估计病人可供穿刺的静脉部位、血管大小及弹性。

选择对血管及皮肤刺激性小的穿刺针进行穿刺。

留置针的保留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

由远心端静脉开始穿刺,然后逐渐上移。

穿刺后在针的近心端上方进行局部热敷(每次10-15分钟,每天3-4次)、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如果需多种药物同时注入,先注入刺激性小的,再注入刺激性较大的药物,且速度宜慢,以缓解药物对局部血管壁的刺激。

重点评价

病人是否出现静脉炎症状。

是否按时完成每天输入液量。

十五、知识缺乏:出院后自我护理知识

相关因素:病人从未接受过相关知识教育。

主要表现

病人表现出好问,如问医师、护士或病友。

病人表现出沉默及以出院后的生活缺乏信心。

护理目标

病人的已愈创面不发生新的溃烂。

病人受伤部位在外表和功能上得到最佳恢复。

护理措施 给病人以耐心细致的出院指导:

尽量避免对创面新生皮肤的碰撞、搔抓、磨擦等,以免损伤。

尽量避免日光直射新生皮肤及疤痕区,以减少色素形成。

注意营养,进高维生素食物;做到不吸烟、不喝酒。

坚持功能锻炼,以免肌肉萎缩、关节强直,并进行力所能及的工作。

遵医嘱进行有关预防疤痕的继续治疗。

新生皮肤及疤痕干燥时,可适当涂搽润滑剂。

一般出院3个月后门诊复查。

重点评价 病人对出院后自我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  

上一篇文章: 皮肤撕脱伤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 下一篇文章: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栏目精选

      外科护理方式的改变可降低治疗费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标准护理

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患儿标准护理

内眼手术护理常规

中耳炎的术后护理

烧伤疼痛的护理 篇8

【关键词】 护理评估;障碍分析;疼痛管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52-01

疼痛已被护理人员作为除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以外的“第五个生命体征”来评估与处理,但不充分的疼痛治疗仍然是普遍存在的临床问题。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过程的一种复杂生理、心理反应,几乎可见于所有的术后患者,是每一位术后病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国内外研究显示,外科病人实施手术后,约50%的病人在实施常规止痛治疗措施后仍受疼痛困扰,80%的病人反映镇痛效果欠佳。由于护理人员、病人及其家属缺乏对术后有效镇痛的认识,使术后镇痛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对病人生理、心理造成严重影响。医务人员缺乏疼痛知识、担心药物不良反应、医疗体系不重视是有效疼痛管理的主要障碍因素。

1 术后疼痛中存在的障碍评估

1.1 害怕成瘾 害怕成瘾是直接影响有效疼痛控制的主要障碍。首先医生不愿开麻醉处方,其次护士不愿给病人用止痛药,就病人来说也是尽可能的不用或少用。把临床上病人因疼痛加剧需要增加药物用量或者因疼痛需要继续应用止痛药的情况当作成瘾。就此误区,从而使护士害怕继续给病人用药,尽量拖延用药或不给用药,阻碍了有效的疼痛控制。

1.2 疼痛评估不准确、不及时

1.2.1 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 护士会常规地监测术后病人的生命体征,如手术后常规每小时监测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等。但对术后疼痛评估缺乏常规性,即没有制定出对疼痛标准的评估。

1.2.2 疼痛评估方法不正确 在医院术后疼痛会当作一项很常规的工作来做,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医护人员要将患者的疼痛的次数、感觉详细的记录下来,根据5级疼痛评价标准来对患者进行疼痛的分类,通过患者自身的阐述、患者的脸谱、色谱来判断患者的疼痛分几级。

医护人员在临床的实践中经常出现错误,一般会出现以下错误:第一;患者阐述的疼痛作为一个评价的唯一标准,并没有关注患者其他功能、行为和生理方面的问题。疼痛的分级同时需要在病人休息时进行监测,此时医护人员就需要将患者的深呼吸、咳嗽和夜间活动的次数做详细的记录。另外,遵循疼痛分级法会直接联系到治疗疼痛的药物的分级,例如:当患者疼痛级别为5级时,给患者应用的药物也是5级,这就片面的估计了疼痛。

2 术后疼痛护理管理措施

2.1 疼痛教育 疼痛护理的质量可以通过对患者进行疼痛教育,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疼痛教育可以提高护士的实践能力,并且可以提高相应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技能。

2.1.1 改变对疼痛的观念 医护人员和患者大都认为手术中的疼痛是正常的,病人应该接受而不能烦躁,这种陈旧的观念就应该摒弃,疼痛不只是主观感受。

2.1.2 更新对麻醉止痛药的认识 止痛药物并非所有都会让患者成瘾,一般麻醉药分为依赖性、成瘾性和耐药性,一般的止痛药物在连续服用3日后是不会造成成瘾的。医护人员要对麻醉药物做详细的分类,当患者确实疼痛难忍,考虑实用成瘾性麻醉药物,并且需要患者的家属提供以往的成瘾史的各项资料,以便对患者进行科学的治疗。

2.1.3 提高护士准确评估疼痛的技能 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信息对手术的效果做一个基本的评估,从生理、心理和行为等方面。患者的自我表述也是很重要的方面,患者会对疼痛的部位时间、性质和程度或者是疼痛的因素做一个基本的总结报告。患者的行为反应,例如:活动量、呼吸、心理焦虑等医护人员要做一个详细的归纳总结。临床上采用客观化的疼痛评估的工具让病人正确地评估自我疼痛程度。自定0-5级色谱分级和儿童脸谱分级法和形容词描述评分法,并正确地指导病人使用。不仅要病人报告休息时的评分,而且要报告在一般活动如咳嗽、呼吸、翻身、起床时的评分。护士只有准确掌握了评估技能,才能准确的评估疼痛,及时给病人止痛。

2.1.4 合理用药 医护人员及时的给患者用药可以缓解病患的疼痛,如果患者在出现疼痛之后要及时的采取科学的手段进行治疗,在发病初始阶段止疼药物效果会比较好,在发病初始阶段药量也很少。

2.1.5 术后止痛方法

2.1.5.1 术后止痛泵 “病人术后自控镇痛”的应用目前非常的广泛。简称“PCA”是病人根据疼痛情况自己动手而不需由医务人员来完成镇痛的理想化装置。疼痛时病人只要一按按钮就可解决。应用“病人术后自控镇痛”先由医生根据病人疼痛程度决定其使用药物和调整剂量,然后病人自行使用,这是目前解决手术后疼痛的最佳方法。病人自控镇痛依据给药途径在临床上分为静脉内自控镇痛(PCIA)和硬脊膜外自控镇痛(PCEA)两种方法。PCIA镇痛药以阿片类为主。适用于全麻病人。PCEA镇痛药以阿片类及局麻药联合应用。适用于硬膜外麻醉的病人。计量与频率由医生设定,以病人达到最佳止痛和最小副作用为宜。镇痛平面基本在手术区域,对全身影响较小,可下地活动,不影响术后排气。止痛效果明显且持续时间长久。镇痛泵的优点能够真正有效的解决术后疼痛,有利于病人针对不同疼痛程度自行解决疼痛。且有利于术后恢复。泵的使用期限3天,术后72小时内,正确使用,不致成瘾。

2.1.5.2 针刺止痛 在术后也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在术后换药方面,效果更佳。例1:患者,右颧骨、右眼睑部及后枕部,多处肌肉撕裂,面积约鸡蛋大的肌肉缺损,每次换药痛苦、惊恐万分。后经采用针刺麻醉方法为每次换药前针刺双合谷穴,中等刺激,留针约30分钟,又取局部邻近阿是穴进针,再用无菌雷夫奴尔溶液浸透粘贴在创面上的敷料,这样,在揭敷料和清理创面时,患者不感觉疼痛,取得顺利的合作。例2:患者,前臂感染,大面积前臂肌肉坏死、溃疡,每次换药疼痛难忍,面色苍白。后采取换药前针刺极泉、天宗、内关穴,中等刺激,1%奴夫卡因浸泡创面敷料,用这样的方法处理创面后,再敷上雷夫奴尔敷料包扎,取得了止痛,而且对患者术后止痛效果显著,得到了临床的普遍应用。

另有研究资料显示:手术中应用止痛药效果优于术后,说明止痛药应尽早使用。在应用止痛药物的同时,也可应用非药物止痛方法,如针灸、音乐疗法、身体松弛疗法等。

2.2 围手术期的病人教育 人的痛感程度取决于每个人不同的文化水平、环境因素以及机体应激反应能力。因此,疼痛是一种独特的、高度主观的、多维复杂的经历,不仅与组织损伤及病变有关,还受到个人的生活经历、既往的疼痛体验、精神和情感、环境,以及其他未知因素的影响。做好术前、术后的病人教育,包括对疼痛和止痛的认识,疼痛评估的方法、早日活动、深呼吸、咳嗽的重要性及方法。通过对病人的教育,让病人对术后疼痛有控制感,以消除对疼痛的恐惧、焦虑、无助感,及时报告疼痛,及时止痛,以利于早期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早日康复,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

2.3 将疼痛护理工作质量作为一项持续质量改进工作来抓 在临床上使每个护士认识到疼痛管理的重要性。客观评估病人术后疼痛反馈情况,检查疼痛控制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和解决。

3 结果评价

烧伤患者中心理护理干预论文 篇9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选自6月至6月我院收治众多患者中的100例进行心理干预的烧伤患者。其中,男性82例,女性18例,年龄16?65岁,轻中度烧伤76例,重度烧伤24例。

2存在的心理护理问题

2.1紧张、焦虑因烧伤病人对于突如其来的患病,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未有心理缓冲期,直面如此打击,必然会有紧张焦虑心理。加之进入医院陌生环境,和对烧伤知识的缺乏,使患者一时间无法正视自己的伤情,而对即将进行的治疗及护理产生抵触心理,采取不配合的态度。

2.2恐惧、害怕突然发生的身体形态及感官的改变,使恐惧来袭。特别是伴有呼吸道烧伤的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因其失去了正常的语言功能,而产生的恐惧心理。害怕以后无法正常讲话,同时因为无法用语言进行交流,出现沟通障碍,使患者的恐惧增加。偶尔出现的意思领悟错误,使其失望,害怕亲人疏离。1例27岁男性患者,全身多处热液烫伤70%,需行气管切开术。因既往有车祸致脑外伤行气管切开术病史,而对再次行气管切开术极度恐惧,害怕自己又一次走在生死边缘最终生命终止。在努力想要发声无果后,灰心失望,因恐惧而瑟瑟发抖。

2.3烦躁不安烧伤病人所要忍受的疼痛使患者烦躁的原因之一。同时包扎换药、暴露涂药、静脉穿刺、切开减张、留置导尿等等治疗护理工作打乱了正常的作息时间,使本来不想面对的一切更加让人心烦意乱,想要离开,除了行动不便还担心未来的康复。所以烦躁不安不难理解。

2.4自我形象紊乱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因为烧伤使这一器官发生改变,尤其是深度烧伤影响功能者及面部烧伤使容貌发生改变者。对于面部烧伤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害怕治愈创面后,随之进入瘢痕增生期,产生难以平复的难看疤痕,而影响自我形象,无法融入社会及周围的环境。

2.5术前综合征由于组织的自我修复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对于深度烧伤还需手术治疗才能最终痊愈。因为手术本身的风险性及患者的自身因素等诸多原因的`存在,大面积烧伤患者就不得不面对多次手术。而每一次手术在患者的心理都是一次生死考验,进入手术室没有熟悉的家人陪伴在身边,加之一些患者要么通过发达的媒体获取过多的关于手术风险的负面信息,要么对手术有关知识一无所知,只是一味的害怕。因为烧伤面积大,或者深度深,一次手术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则要经过再次,三次,或更多次手术,这就使患者一次次面临手术风险,加上家人的紧张表情,患者更是忧心重重。以至于部分患者在二次或三次手术前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一些症状,这些症状多发生手术前曰,多为无原因的突发症状,经诊察后无器质性改变,因而被称作术前综合征。

2.6愤怒、沮丧、绝望由于意外的发生使患者获病,心里刚开始并不接受,多会产生愤怒情绪,抱怨为什么会是自己受伤一生气,生所有人的气。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后,病情渐渐好转,在接受伤病事实不久,配合治疗的结果显而易见,创面慢慢愈合了。随后进入康复期。康复训练是艰苦的,新生的上皮易起水泡、裂开、糜烂、溃疡,以关节处居多,因而影响关节运动,使附近肌肉萎缩。夏季天气炎热,由于皮肤受损,失去了原来正常的呼吸排汗功能,加之防止瘢痕增生的弹力衣又是不能离身的,病人有汗排不出,必是憋闷难受。烧伤特指大面积烧伤的病程比较长,刚入院的愤怒期过后就是一个高期望时期,这时患者觉得自己应该会很快康复的,当一个月,甚至更久一点的时间过去了以后,病人发现自己仍要躺在病床上接受每天的换药、营养治疗等,这时若没有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病人慢慢会从信心备至而走向沮丧心理。难以治愈的残余创面,仍需手术治疗,从而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觉得病情有所反复,要一直在医院里住下去,灰心绝望。

3心理护理的实施

3.1从第一时间开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患者进入病房开始,以积极的态度对待患者,积极进行治疗和护理,使患者在陌生环境中找到安全感,进而产生信任感。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对于疼痛敏感患者,首先积极安慰,同时以药物对症先解决疼痛问题。在患者病情稳定后,介绍医院环境,鼓励患者讲述受伤过程,尽管那一幕仍令他(她)心有余悸,但主动讲出来,即满足了患者倾诉的意愿。让患者了解伤后的主要治疗和护理,用真诚的心与患者交流,消除患者的紧张与焦虑。

3.2非语言性沟通的良好运用护理人员通过抚摸、手势等身体语言进行沟通。让患者知道我们在尽全力救治他,只要配合治疗,就会早曰康复。从而安抚患者,尤其是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体贴的非语言交流更显重要,能更快的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恐惧心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3关心备至和高度的责任感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做到轻柔、准确,尽最大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以高度的责任感给患者足够的安全感。积极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帮助患者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以我们诚挚的关心,赶走患者的烦躁不安。

3.4健康指导用专业的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在平时的治疗过程中,和患者多谈心,运用我们丰富的专业知识,指导患者正确保护创面并讲解相关的小常识,提供一些实例或图片,使患者相信在进入后期康复过程中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介绍面部康复的有关治疗,例如细胞导入,局部按摩等。患者相信我们的医疗水平了,自然会以平和的心态进行治疗、康复。良好的心理状态,会使病程缩短,有事半功倍之效。

3.5有效沟通,使患者了解实施治疗的必要性在行术前准备过程中,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若非首次手术,则更应该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舒缓的音乐,良好的休息环境,讲解手术的目的和重要性,以及行术前准备的必要性,缓解压力,减轻不适。同时要注意家属的心理护理,共同为患者的康复努力。家属了解我们的积极救治的心情,会通过患者熟悉的方式,使患者放松,积极面对手术等治疗。

3.6运用康复病人的“现身说法”坚定患者的康复信心抓住患者开始离床走路的至关重要一步,适时积极鼓励患者。对于烧伤患者,尤其是大面积烧伤患者,长期的卧床使患者对未来的生活有些灰心,经治疗后能够重新走路,哪怕开始时是一小步,在病人心里也是一大步,一次质的飞跃。此时进行深入的心理交流,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当新生上皮起小水泡时,指导患者避免抓挠,防止形成新的创面。对于瘙痒严重的患者,通过水疗,微波治疗,减轻患者的不适,加速创面的愈合。同时让已康复患者讲解自己的治疗及康复经历,病人看到已康复的病友阳光的生活,不知不觉不再灰心失望,信心十足的面对新的生活。

4护理效果

烧伤不仅仅是单存的外伤,重度烧伤会累及到各个脏器,不仅是治疗护理复杂化,患者也存在着复杂的心理问题。通过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建立,有效沟通的实施,正确的健康指导,使患者的心理问题得到有效疏导,治疗和康复过程更加顺利,重燃生活的希望,更快进入新的生活角色。100例经有效心理干预的患者,均治愈出院。我们的护理水平也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5体会

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体会 篇10

【中图分类号】 R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9-0128-01

疼痛是生理感觉和心理反应的结合,是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保护性防御反应。然而,如果疼痛非常剧烈,持续时间很长,严重影响到患者的休息及机体恢复。在临床护理中,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越来越受到重视。疼痛是绝大多数骨科疾病的共有特征,又是疾病的首发症状,如何提高对骨科患者疼痛的认识、有效止痛、减轻患者痛苦,加强对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尽量减轻由于疼痛带给患者机体的不良影响,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1月一2013年8月我科住院患者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1O一8O岁;各种原因引起的骨折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8例,各种急性腰腿扭伤6例

2 护理体会

2.1 疼痛对机体的影响

剧烈的疼痛可导致呼吸浅而急促、呼吸困难,甚至呼吸暂停。疼痛刺激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患者因惧怕疼痛或避免疼痛加剧,宁可躺着不动也不愿意活动肢体、翻身、深呼吸等,影响患肢功能训练,甚至引起下肢静脉血栓、关节强直等一系列并发症。疼痛还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甚至失眠。疼痛影响着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危及生命[1]。长期的疼痛折磨,易使患者产生烦躁、悲观,甚至轻生的念头。

2.2 对疼痛患者的观察

世界卫生组织将疼痛分为四级[2],0级:无痛;1级:轻度疼痛,有疼痛但并不严重,可忍受,睡眠不受影响;2级:中度疼痛,疼痛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扰,要求用镇痛药;3级: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睡眠严重受干扰,需用镇痛药。护士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疼痛的原因、性质、部位、强度以及患者疼痛时的反应,包括患者对疼痛的耐受性;患者自身控制疼痛的方式;疼痛发作的伴随症状以及患者对疼痛的态度。

3 护理要点

3.1 查找疼痛原因

骨科患者常见疼痛的原因包括创伤(包括手术)疼痛、炎症性疼痛、急性缺血、恶性肿瘤、神经性疼痛等。护士应及时巡视患者,了解疼痛的原因,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医生,配合医生治疗。(1)创伤性疼痛,骨折或受伤后应及时固定肢体并妥善保护患部,积极预防并发症,促进骨折或创面尽快愈合;(2)炎症性疼痛,应制动抬高患肢并遵医嘱正确使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有脓肿时及时切开排脓并冲洗引流;(3)急性缺血性疼痛,立即去除导致缺血的原因,如去除一切外固定物及包扎过紧的敷料,解除动脉痉挛,改善组织缺血状况;(4)恶性肿瘤性疼痛,手术切除肿瘤,化疗或放疗等;(5)神经性疼痛,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手术、牵引或按摩,并辅助应用抗感染药物及理疗,以消除局部组织水肿、炎症,解除神经压迫的目的

3.2 对症治疗

①药物止痛:药物止痛仍然是目前解除疼痛的重要措施之一。臨床上普遍采用WHO所推荐的三阶梯疗法:按药效的强弱一阶梯顺序使用,使用口服药,按时、联合服药,用药剂量个体化。第一阶段:轻度疼痛,选用非阿片类药物、解热镇痛药和抗炎类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第二阶段:中度疼痛,选用弱阿片类药,如曲马多等。第三阶段:重度疼痛,选用强阿片类药,如吗啡、哌替啶等。在用药的过程中,护士应严格按医嘱给药,严格掌握用药的时间、剂量,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效果。对于慢性疼痛患者,最好在疼痛发生前给药,因为在此时给药,疼痛容易控制,且用药量小,效果好。患者自控镇痛泵止痛[3]:主要用于手术患者,能有效减轻和缓解术后患者的疼痛,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使用镇痛泵的患者,护士要经常巡视,观察镇痛泵的开关,导管是否扭曲、打折,以保持导管通畅,以达到理想的止痛效果,减少副作用。③物理止痛:可以应用冷、热疗法,如冰袋、热水袋等。④针灸止痛:根据疼痛的部位,针刺相应的穴位,使人体经脉疏通、气血调和以达到止痛目的。⑤ 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主要用于慢性疼痛的患者。

3.3 心理护理

单纯的药物止痛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但如果能恰当运用心理护理,重视患者身心感受,提高患者的痛阈,增强其耐受力和抗痛能力。骨科疼痛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反应是烦躁、恐惧、忧虑,护士在护理患者时,态度和蔼、真诚,关心、安慰患者,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消除对疼痛的恐惧和焦虑。护士应主动关心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生活需求,做好健康宣教,教会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给予肯定和鼓励,指导患者了解缓解疼痛的方法;在治疗、检查、护理时,动作要轻柔、准确,尽量减少疼痛刺激,帮助患者正确对待即将发生的疼痛在进行各项治疗前,与患者做良好的沟通,取得患者的配合,如进行换药、翻身、更换床单等必须移动患者时,应保持肢体的功能位,避免引起患者的疼痛。对于强烈疼痛的患者,还可以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来减少其对疼痛的感受强度

3.4 舒适的住院环境利于减轻疼痛

严格落实病房管理制度、探视陪护制度,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空气清新的环境,帮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提供整洁干净的病床单位和适宜的室内温湿度

3.5 健康教育利于患者正确面对疼痛视患者的情况,选择相应的健康教育内容,如疼痛的原因、机制、如何面对疼痛、减轻或解除疼痛的各种技巧等,如告知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预防术后疼痛的重要措施、患者的生理条件和身体状况可使疼痛阈产生不稳定[4]。

4 讨论

在疼痛护理中,我们要关注患者疼痛的存在,重视患者的疼痛,密切观察患者疼痛的程度,科学、客观的处理疼痛,迅速有效地控制疼痛,对患者实行人性化服务、保证医疗护理安全,使患者尽早康复。疼痛是骨科患者最常见症状之一,是患者最痛苦的感受。护士应认可其疼痛,理解疼痛的本质,从而及时有效的进行疼痛管理,提倡无痛病房,对骨科患者的痊愈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使患者得到体贴和细心的照顾,采取药物与重视身心感受的综合护理方式,对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张玉芳,殷磊.心理护理的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3):179—182

[2]张莉,姚丽华.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及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2,8(22):130

[3]阴瑞.术后疼痛护理评估和控制对策田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2):2153—2154

上一篇:稳压器压力控制器下一篇:高等书法教育现状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