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特征三篇

2024-09-13

伦理特征 篇1

一、崇高的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及其全体员工对外在客观事物、客观环境的反映, 是反映企业生存的根本价值和意义的整体化、个性化的群体意识。企业价值观为企业员工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行为指南, 解决了企业该干什么、朝什么方向发展以及做得好坏的评判标准。作为伦理型企业的价值观, 必须是正确而明晰的, 也就是说必须是高尚的。高尚的价值观, 意味着企业应服务社会, 追求进步, 对人类文化做贡献, 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促进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全面发展。彼德斯和沃特曼在深入研究了美国及全球43家优秀企业之后得出结论:“优秀公司几乎都只以寥寥几条主要的价值观来作为推动力, 并给员工以充分施展的余地, 使他们得以发挥主动性, 为实现那些价值标准而大显身手。”“这些优秀企业的秘诀在于懂得人的价值观和伦理, 懂得如何把它们融合到公司战略中。”

伦理型企业的价值观是商业价值观和道德价值观的有机统一体。在伦理型企业中, 道德价值观念和商业价值观念都是重要的因素, 并在很多方面对企业长远的发展发挥着作用。商业价值观念是指导经济行为和组织规范的价值观念, 能为企业的利害关系人和顾客带来价值。对道德价值观念和商业价值观念的区分很重要。在企业中一般是明确的, 比如真诚、公正和自由是很好的价值观念, 但它们不能驱动企业内的经济功能。这些价值观实际上是不完全的。事实上, 另有一组价值观念即商业价值观念对它们起着补充作用。珀西科和莫里丝针对传统企业旧商业价值观念中的智慧、管理、激发、排斥和孤立提出了新型企业的商业价值观念, 它们是创新、改进、驱策、信息和纳入。这一组价值观念通常是潜在的、默认的, 而且常常无法辨认。然而, 较之道德价值观念, 商业价值观念一般对企业的决定、政策、程序、结构和战略有更大的冲击力和影响力。

在伦理型企业中, 核心价值观与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是共同发挥作用的。只有努力进取, 才能迫使公司核心思想以外的东西发生变化, 不断向前发展。进取精神是发自心底的一种冲动———一种渴望探索、创造、发现、获得、改变和改善的冲动。进取精神不是乏味的、理智的承认“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只有进步才是健康的表现”, 或者“健康的公司应该不断变化和改进”, 而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内在的甚至是原始的———动力。核心价值观可以促进进取精神, 因为它能提供一种连续性, 这样, 公司就能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发展, 不断试验, 不断变革。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非常清楚, 因此相对稳定, 这样, 公司就更容易寻求和发展非核心的东西。进取精神可以加强和巩固核心价值观, 因为没有持续的变化和发展, 公司———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就会被不断变化的世界抛弃, 逐渐衰落, 甚至不复存在。

二、崇拜性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它指导企业的一切活动, 是“企业成员共有的哲学、意识形态、价值观、信仰、假定、期望、态度和道德规范”。伦理型企业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 并充分认识到企业伦理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行为的基础, 认为企业行为能反映出企业的道德文化的好坏。它把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都置于伦理的基础之上, 并赋予文化的内涵。它希望通过利用文化的丰厚底蕴把所有员工都“拧”在一起, 通过文化的纽带把利益相关者和社会与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 通过利用文化绵延不绝的力量使企业得到长久的发展。

伦理型企业的文化具有崇拜性, 1985年出版的《美国最值得干的100家杰出公司》把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IBM) 描绘成“一个以教堂方式使其信仰制度化的公司……结果它就成了一家充满狂热信仰者的公司 (如果你没有热情, 那么你可能就会感到不自在) ……有些人把加盟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同参军和加入教会相提并论……如果你了解海军陆战队, 那么你就会理解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为了生存, 你必须心甘情愿地放弃一些自己的个性。”1982年《华尔街日报》一篇文章指出, 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文化“如此渗透到雇员的思想, 以至于一位在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干了9年的雇员这么说:‘离开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就好像在移民’”。这种文化围绕企业的核心思想创造像崇拜一样的环境, 大刀阔斧地将那些不能适应这些思想的人筛选掉, 他们还对那些留在公司里的人员灌输一种强烈的忠诚意识, 并影响他们的举止行为, 以使他们同公司的核心思想和谐一致。

对伦理型企业来说, 崇拜性的企业文化是通过持久的灌输刻意塑造出来的, 它们相信:“如果公司多向员工灌输道德思想, 人们会做得更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前负责销售的副总经理巴克·罗杰斯在他所写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方式》一书中写道:“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甚至在招聘人员之前, 在第一次面试时, 就开始用它的思想向他们灌输。……基本上说, 每个想为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工作的人都被告知:‘瞧, 我们就是这样办事的’……如果我们对顾客和服务的态度与你的不协调, 我们只能分道扬镳———越快越好。”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创建了迪斯尼大学, 并要求每位雇员都参加“迪斯尼传统”讲座;惠普公司并不只是口头上宣扬“惠普方式”, 它制定了严格的从内部提拔人才的政策, 并把它的思想转变成评审和选拔雇员的具体制度, 几乎使任何不遵守“惠普方式”的人都不可能成为高级主管人员;摩托罗拉公司不只是鼓吹质量, 它全力以赴, 试图达到“六西格玛”这个几乎高不可攀的质量标准 (每100万个产品中只有3.4个次品) ;普罗克特-甘布尔公司不只是口头上宣扬自我进取, 它精心部署, 使公司各生产线相互展开激烈的竞争, 以制度化的内部竞争为动力推动进步;3M公司不只是口头上鼓励个人进取和革新, 它下放权力, 使研究人员可以把15%的上班时间用来进行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工作。伦理型企业把它的企业文化转化成企业行为的机制, 让员工具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能让员工充分发挥其才能, 成为员工行为的自觉的准则。

三、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伦理型企业把自己视为社会的一分子, 认为“经营事业非私人之事, 乃公众之事。企业是社会的公器”。即使是私人企业, “也不应该仅仅站在私人的立场考虑, 一定要经常想到它是否对人类共同生活的提升有所裨益”, 并认为“对社会没有责任感的公司, 以为只要自己赚钱就好的公司, 都足以危害社会。这样的公司也不可能有太大的发展”。伦理型企业把自己的宗旨与目标都看作是为社会、为全人类服务, 把自己的所得看作是社会的回报, 因此, 它强调一个企业在保护和改善社会方面所负有的一系列义务, 勇于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惠普公司前总裁戴维·帕卡特说:“今天, 惠普公司在世界上许多不同的社会进行营业。我们对我们的职工强调说, 所有这些社会都应当由于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好些。这意味着, 我们的利益应当同当地社会的利益保持一致;这意味着, 我们在同个人和集体打交道时应当忠诚老实;这意味着, 我们应当改善和保护环境, 建立可以使当地社会引以为骄傲的、富有吸引力的工厂和办公楼。这意味着, 我们要在才智、经理、时间和财力上给社区项目以支持。”在伦理型企业看来, 承担社会责任的行动“有助于提高公司的名誉, 其得到的回报是成为更富有吸引力的雇主, 吸引更多的求职者, 因此承担社会责任能够通过帮助吸引或保留优秀雇员而提供竞争优势”。承担社会责任的行动还能给公司带来其他一些长期的优势, 企业能够提高他们的形象, 避免不必要的和成本昂贵的管制。强生公司以其伦理道德规范为依据, 妥善处理1982年的“泰诺”危机,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事件至今仍传为佳话。当时, 芝加哥地区因有人在“泰诺”中加入了氰化物, 致使有7人因服用“泰诺退热净”而死亡。虽然只是芝加哥地区发生了中毒死亡事件, 但强生公司立即收回了全美国市场上的“泰诺”胶囊, 结果损失达1亿美元。它还发动2500多人向公众宣传, 防止再次出现中毒事件, 并迅速处理这个问题。《华盛顿邮报》对这场危机进行了报道, 它在报道中说:“强生公司成功地向公众表明, 它愿意做一切正确的事情, 不管付出多大代价。”事实上, 强生公司从1886年创建至今, 从来就没有发生过亏损。

伦理型企业把社会责任纳入到企业的理想和信念之中, 并在实际行动之中加以认真的贯彻实施。早在1935年, 乔治·默克就指出:“我们都是产业工人, 推动医学进步和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理想是我们的真正动力”。1991年, 默克公司总经理罗伊·瓦格洛斯也阐述了相同的理想:“最重要的是, 我们应该记住, 我们的成就是战胜疾病, 服务于人类。”他们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默克公司为治疗一种已经感染了100万人的盘尾丝虫病盲症, 开发了一种名叫“默克替赞” (Mectizan) 的药。那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但是患者买不起这种药。默克公司本以为政府部门或其他有关方面会出钱购买这种药, 然后把他们分发给患者。不幸的是这一线希望破灭了。然而, 默克公司并没有因此而停止行动, 它决定免费向患者赠送这种药。默克公司还自己出钱, 建立成本很高的分销渠道, 以确保这种药确实送到病人手中。当被问及默克公司为什么这样做时, 罗伊·瓦格洛斯指出:如果不这样做, 默克公司的科学家们就会感到失望———因为这些科学家是在为一个以“维持和改善人类生活”为理想的公司工作。他还援引了早期的一个事例, 二战后, 默克公司把链霉素运到日本去治疗肺结核。默克公司没赚一点钱, 但给日本无数的肺结核患者解除了痛苦。“但是今天, 默克公司是在日本最大的美国制药公司, 这决非偶然。这种行动的长期效果有时候不太明显, 但是我认为, 它们总会给公司带来好处的。”

四、力行以人为本

从本质上讲, “以人为本”是一种理念, 而不是一种模式。“以人为本”的本质是如何看待股东、职工、顾客和公众的问题。在企业内部, “以人为本”的核心问题是解决职工和企业的关系问题, 及如何看待企业职工的权力和需要的问题;在企业外部, “以人为本”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企业和自然环境及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 及如何达到三者综合平衡、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伦理型企业必然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它充分认识到, 在现实环境中企业要取得成功, 唯一的途径就是以人本主义的价值取向重新创造企业文化和企业行为。伦理型企业把人 (包括企业内部的和外部的) 作为企业全部行为的理由和根据, 它对“人”的理解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范围, 在它看来, 人, 不仅是“经济人”、“社会人”和“自我实现的人”以及“复杂人”, 而且还是“目的人”、“文化人”、“道德人”。伦理型企业不仅考虑企业内部的人, 还考虑企业外部的人, 乃至全人类;不仅把人作为手段, 还把人作为目的。

伦理特征 篇2

关键词:传统理论的特征;当今德育的问题;探讨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注重教育的国家,不论是知识的培养还是对个人素质方面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视的。随着改革放开之后,我们对德育教育完全抛开了传统的伦理教育的特征。在人们都认为传统的伦理教育对于当今社会的人才培养是一种束缚的教育的时候,人们已经不对传统的伦理特征有所提及了。我们通过了解传统伦理的特征,以及传统伦理特征对当今德育教育的负面影响,并由此提出有效的措施改革当今德育教育工作。

一、传统伦理的基本特征

传统伦理的下述基本特征既有积极的效应,也有消极的效应,全面认识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对我们正确继承和发扬传统是必不可少的。本文着重分析其消极方面的立意正在于此。

(一)自我定向的精英主义立场。这与我国传统的社会结构有着密切的关联。我国的传统社会是一种宗法等级制社会,在这种等级制结构中,少数处于社会上层的精英人物(君主与士人)担负着整个社会繁复的管理和统治职能。为能有效地担负这种职能,就必须对少数精英提出包括道德素养在内的种种较高要求,传统伦理正是因为能够满足这一需要,才不断发展完善成为一种精英道德体系的。在其肇始者先秦儒学那里,就已奠定了传统伦理面向自我但又积极入世的基本价值取向。无论是孔孟还是理学大师们,都是从自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待道德间题并竭力向内追求自我德性修养的。另外,无论是先秦儒学还是在其后的历史演变中,传统伦理都有一种积极入世的实践品格(有人称之为“实践理性”)。孔子的“志在弘道”和“达人”,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及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都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并且“舍我其谁”的精神贯注其中,这就使之具备了一种强烈的精英主义倾向。自我定向与精神倾向的紧密结合,二者都得以相互强化,所谓的“内圣外王”和大学“八条目”—“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就典型地反映了传统伦理的这一内向性格和精英立场。传统伦理的面向自我加上它的精英立场,使子的“奢侈消费”,这些人往往会为自己能够跻身于某一道德的小集团而感到自豪。

(二)功能混同的泛政治化倾向。这与我国传统社会中的“家国同构”和“家国一体”有着紧密的联系。我国古代不同于西方的一个显著特点,就在于它儿乎是在完好地保存了氏族组织血缘关系的情况下,进入阶级社会的。我国最为成熟的奴隶制社会西周,就是按照这种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尊尊亲亲”的宗法等级制国家。封建社会的到来并没有危及宗法等级制度的基础,因为自然经济的基本组织单位只能是家庭,这就使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的宗法等级制度得以继续生存。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国家,也必须以家庭为其基本的构成单位。从其组织原则、关系性质、活动内容等方面来看,这种国家几乎就是一个放大了的家庭,家庭实质上就是国家的一个缩影。另外,由于受到自然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传统社会中的组织、制度及其相应设施、意识形式缺乏分化,这就使得作为社会基本组织单位的家庭,必须担负起极其广泛的社会职能。所以,传统社会中的家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家国同构”的事实加上家庭的重要性,在“家国一体”观念的引导下,以家庭伦理来比附和处理国家的事务,就是最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因此,少数精英的道德设定和践履完全从属于政治的目的,他们“内圣”是为了“外王”。道德不仅是推行政治的一种重要手段,它也是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表面看来,道德成为政治的根本,政治甚至被认作是道德的推行,二者混为一体,功能难以区分。传统伦理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就是道德本体价值和独立品格的丧失。

二、当今道德教育的根本问题

(一)道德教育的立场精英化。当今的我国社会,公开的精英主义立场基本上丧失了市场。但是,仔细分析一下我们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却可以发现其中所隐含的精英立场。“道德的灌输教育”,是教育理论和实际中一直强调应遵从的原则(即“灌输性原则”或“灌输原理”)。这一原则的理论依据,一般认为是列宁下面的一段论述:“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不难发现,先进的少数与比较落后的多数之间的关系,十分类似于传统伦理中的社会精英之于平民大众的关系。自然就内容的性质来说是根本不同的,在此我们非议的不是内容,而是思考问题的方法。

(二)道德教育的方式简单化。如上所述,精英化的道德教育立场,很容易导致一种“灌输性”的道德教育方式。這种灌输性的方式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方法,但却是所有道德教育方法的指导原则,它是一种居于方法论层次上的东西。这一道德教育方式,实质上隐含有以下前提性的假设:一是教育者将要传授(灌输)的道德知识和规范是正确无疑的,二是这些知识和规范是受教育者需要的,三是这些知识和规范又是对受教育者有益的,四是受教育者不清楚自己的真实需要是什么或虽然知道但却无力得到它。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德育教育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之一。在我国实现改革开放之后,传统的伦理特征被否定,当今的德育教育急需要建立基本的道德规范体系。当今的道德教育问题主要应该是在培育和完善这一道德规范体系。对于基本的道德规范的强调,不仅不会阻碍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还有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怀银.德育传统的当代价值[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3.

论墨子伦理思想的民性特征 篇3

先秦时期的墨学代表了劳动人民群众阶层的利益和愿望,被称为平民显学.其伦理思想中蕴涵着独特的`人文情怀和人民性品格.墨子伦理思想的”民性“特征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显现:第一,”兼爱“:追求民主平等的重民思想;第二,贵义、尚利:体现以民为本的惠民思想;第三,”天志“实现民意代替天意的保民思想.

作 者:糜海波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刊 名: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QIQIHAR UNIVERSITY(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5) 分类号:B224 关键词:墨子   伦理思想   兼爱   民利   天志  

上一篇:提高豆粕质量的途径下一篇:水厂景观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