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高产创建工作七篇

2024-08-19

粮食高产创建工作 篇1

1 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高产创建活动, 科技含量高、技术要求严。为此, 要重点抓好农民的思想认识的提高和技术的培训。

1.1 加大宣传力度

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媒介广泛宣传玉米、大豆、小麦、马铃薯四大作物高产创建的好处、技术要点, 在电视台开辟专栏目, 对玉米、大豆、小麦、马铃薯四大作物高产创建进行了讲解, 让广大农民弄清楚四大作物高产创建不是简单的几项技术的捆绑应用。并且适时跟踪宣传四大作物高产创建涌现出来的好的做法和经验, 做到让农民从内心认可这项高产栽培技术, 思想顾虑问题解决了, 农民才能够实心实意听从技术员的指导, 按着技术员的要求去做, 使四大作物高产创建从种地开始就按照要求操作, 不流于形式、不走样。

1.2 加大培训和指导力度

首先确定专家、技术人员包片制度, 强化技术培训与指导。农业中心和玉米、大豆、小麦、马铃薯四大作物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所在的乡镇农技人员联村包片、定点服务, 做到万亩有技术专家、千亩有技术骨干、百亩有技术标兵。在综合分析示范片土壤、水源、气候等各项基本条件的基础上, 因地制宜提出具体栽培管理措施、关键农时技术指导工作的具体安排, 以及应对不良天气、突发病虫害等紧急情况的技术措施, 真正做到将专家薯四大作物的试点产量变成大面积农田产量。

其次明确项目实施技术。高产创建活动的核心是先进适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集成与推广应用, 应提前明确项目实施技术路线。确定关键技术, 保证实现四大作物高产创建的顺利完成, 在广泛征求农业专家和县乡村干部群众意见的基础上, 确定四大作物高产创建的主推栽培技术。如玉米通透性栽培技术、大豆为“垄三”高产栽培技术、小麦“早高密”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为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等。

另外不定时进行集中培训, 下发高产创建技术指导手册, 做到家家都要有一个明白人。并在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深入田间地头, 面对面的指导农民进行生产, 提高四大作物高产创建的技术标准。

2 增加投入, 规范管理, 建立长效机制

县、乡财政在连片种植、规模经营、良种、农机具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积极给予资金和政策扶持, 解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工作经费不足等问题, 确保示范片建设的顺利开展和按时完成。同时针对高产创建建立起一套完备的管理体系。一是建立严密的档案制度。详细记载玉米、大豆、小麦、马铃薯在生产过程中, 生产资料购买及使用情况, 病虫害发生防治情况, 对绿色食品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管理。二是示范片农民农作物生产全部按照“A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绿色食品标准, 农药、肥料使用准则进行科学生产, 以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为主要内容。三是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杜绝一切污染源产生, 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严禁污水进入示范片, 确保环境和农作物不受污染。四是建立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技术和管理标准, 并对标准进行集成, 转化成通俗易懂的操作手册。

3 成立组织, 确保顺利实施

实施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涉及面广, 任务繁重, 工作难度大, 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成立拜泉县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领导小组, 由县政府主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 成员为农业局、财政局、技术监督局、农机局、农业中心、种子管理站和相关乡镇的主要负责人。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建设实施, 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 做好推进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建设所需技术、资金等各环节的工作。二是成立拜泉县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技术专家小组, 由县内中级和副高级技术职称以上, 来自农技推广、种子、农机等部门的农业专家组成, 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 负责具体工作, 办公室主任由农业局长兼任。通过建立上下贯通, 协调统一, 配合有力的组织体系, 为我县得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4 建议

4.1 宣传典型, 推介经验

将利用冬季农闲时节, 利用科普之冬、科普之春等活动平台, 大范围、大力度宣传高产创建的经验和做法, 积极宣传高产创建所取得的成效。

4.2 做好秋整地工作, 为下年高产创建奠定基础

为了保证下年粮食高产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巩固原有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的基础上, 增加面积、拓展作物。加强秋季高产创建工作的整地进度, 确保在封冻前把所有规划的地块进行深松整地, 达到待播状态。

4.3 因势利导, 立足长远, 制定规划

粮食高产创建工作 篇2

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是推进山西省“十二五”新增5×108kg粮食生产工程建设的重要举措, 是新形势下推进粮食生产发展的有效方式, 是促进粮食生产政、技、物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 是增产增效集成技术推广的重要载体。近年来, 朔州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生产, 特别是粮食安全问题, 积极抓住国家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和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良好机遇, 认真贯彻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努力营造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和高产创建活动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按照“十亩引进试验、百亩核心攻关、千亩展示示范、万亩高产创建” (1 亩=0.067 hm2, 下同) 的模式, 通过示范推广优良品种、测土配方合理施肥、集成推广高产技术, 科学防治病虫草害等措施, 在玉米、杂粮、马铃薯上建设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100 多处, 在各级领导、农技人员和农民的共同努力, 高产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主要做法体现在5 个方面。

1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

朔州市积极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 调整优化种植结构, 坚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统筹兼顾, 初步形成具有朔州特色的种植结构体系, 即以东南部4 个平川县区为重点的优质玉米和延秋瓜菜两大基地, 以西北2 个山区县为重点的优质马铃薯、小杂粮、油料三大基地。在粮食生产上, 实现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为基础, 以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为切入点, 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 增加粮食总产, 促进农民增收的目标。通过大力调整优化结构, 全市优质高产高效粮食作物比重进一步扩大, 其中, 玉米面积占粮食面积的比重连续4 年增大, 2014 年玉米面积占粮食面积的比重为55.9%, 分别比2011 年—2013 年提高2.7%、2.0%和1.9%, 为全市粮食持续增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着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

朔州市属大陆性季风气候, 降水少而不均, 旱作农业占全市农业的70%以上, 干旱是制约全市粮食生产发展最重要的因素。近年来, 朔州市从实际出发, 遵循客观规律, 不断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农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着力破解粮食生产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 全面启动增粮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农村土地整理、高标准粮田建设、旱作农田改造等重大农田基本建设工程,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为粮食高产创建和大面积粮食增产创造了条件。

3 努力提升粮食科技增产水平

近几年, 朔州市各级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强化技术培训, 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大力推进高科技在种植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启动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围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开发建设以及主推的新品种和新技术, 聘请知名专家包村包户进行技术指导, 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乡村开展科技培训2 000 多场次, 发放技术资料50×104份, 受训农民达10×104人次。“十二五”期间, 全市共引进试验示范玉米、燕麦、荞麦、豆类、马铃薯等新品种1 000 多个, 农作物良种使用率达到99%以上。推广马铃薯第一代脱毒种薯6 667 hm2, 实现了大面积连片单产3 500 kg/0.067 hm2的高产典型;引进、试验示范玉米超高产种植技术, 每0.067 hm2产量达1 000 kg, 玉米生产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示范推广旱地谷子渗水地膜机械化精密穴播免间苗技术, 平均每0.067 hm2产量达400 kg;推广山区小杂粮地膜覆盖和膜下滴灌技术, 小杂粮平均增产20%以上。全市粮食作物地膜覆盖面积达到9.33×104hm2,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达到8×104hm2。粮食作物“耕、种、收”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 粮食综合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4 积极扶持发展规模种粮大户

朔州市认真贯彻中央1 号文件, 落实中央和省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 从土地流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种粮补贴、科技培训、农业保险、地膜覆盖补贴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积极培育种粮大户, 让种粮大户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大显身手, 粮食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得到快速发展。截至目前, 全市发展“百亩”种粮大户1 000多户, “千亩”种粮大户70 多户, 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产出率、经营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5 引深高产创建活动

高产创建,粮食生产的修武参照 篇3

“修武县是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的重点县之一,也是公认的豫北粮仓。在粮食生产工作中。修武县时刻在寻求突破。”修武县农业局局长杨法谊如是说。

辉煌的一页

“今年我承包的近2000亩地都实现了颗粒归仓,其中1600亩地产量都比去年好。”修武县五里源乡卧龙岗村种粮大户呼福安谈起今年的小麦收成时,一脸灿烂。

呼福安只是修武县农业的一个缩影。

周庄乡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达到622.6公斤,超额实现了农业部确定的高产创建目标,为修武县粮食“百亩超高产攻关田、千亩示范方、万亩示范片”高产创建活动再添新的一页。

丰收的季节

修武县是一个以小麦、玉米等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县,全县耕地面积36万亩,常年粮食播种面积55万亩,占农作物总播面积的78.6%。

曾经,修武县粮食单产一直徘徊在500公斤左右,这让修武县的主政者开始了深思。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麦生产水平,保证粮食总产的稳定增加,确保粮食安全,从2007年开始,修武县就把提高粮食单产作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攻目标,组织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以农业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实施为载体,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组织小麦、玉米高产竞赛活动,在全县建立小麦玉米万亩科技示范片、千亩丰产示范方、百亩高产攻关田和小面积超高产攻关点,培植高产示范户,推广高产集成配套技术。

通过抓品种、抓技术、抓管理服务,该县粮食单产有了较大幅度提高。

2008年,全县夏粮单产达516.6公斤,较上年的501.6公斤增15公斤。秋粮平均亩产479.7公斤,较去年的454.4公斤增25.3公斤,秋粮中的玉米单产531.5公斤,较上年的504.6公斤增26.9公斤。

郇封镇建立的万亩小麦科技丰产示范片单产达611公斤,其中在郇封镇小文案村建立的130亩超高产攻关田单产突破700公斤,达718.2公斤,较同等大田亩产高出150公斤。玉米百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达到865.8公斤,其中16亩超高产攻关田,亩产达901.8公斤,创全省乃至全国小麦、玉米攻关田单产新高。在同一地块,夏秋两季平均亩产达到1619.8公斤,率先在全省实现了超高产攻关田年亩产吨半粮的目标。

今年,修武县周庄乡和郇封镇的两个万亩连片丰产方平均亩产分别达到622公斤和606公斤,再次超过了农业部规定的小麦万亩方单产600公斤的产量指标,受到农业部的奖励;其中的百亩小麦超高产攻关田和15.6亩小麦超高产攻关点平均单产再创新高,分别达到722公斤和732.2公斤,处全省领先水平。

在今年秋季继续开展的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中,修武县制订了《2009年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在周庄乡建立1个玉米万亩示范片,目标单产800公斤以上;在郇封、小营等乡镇建立5个千亩玉米示范方,目标单产850公斤以上;在郇封等乡镇建立5个超高产攻关田,目标单产900公斤。

在修武县8月的原野上,长势良好的玉米正预示着又一个丰收季节的来临。

高产的秘诀

修武县是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示范区的重点县之一,也是公认的豫北粮仓。在粮食生产工作中,修武县时刻在寻求突破。

据修武县农业局相关技术人员说,第一关是品种选用。

粮食创高产,品种是关键。修武县把选用推广高产优质良种当做头等大事,摆到首要位置,专门聘请有关专家,成立了品种应用研究小组,结合本地实际,抓好小麦、玉米高产品种选定工作,科技丰产示范方良种推广率达100%;示范方小麦选用具有抗冻、抗病、抗倒、高产以及品质优势的百农矮抗58新品系高产优良品种为主导品种,搭配豫农949、豫麦49-198高产优良品种,超高产攻关田全部选用综合抗性好的百农矮抗58新品系。玉米示范方和攻关田主要选用浚单20、隆玉5号、陕单972等。高产优良品种的正确选用,为实现粮食高产创建目标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相关材料中,记者看到修武县打好保障基础后的第二步行动——强化高产综合集成配套技术应用。

修武县围绕示范方和超高产攻关田预定产量目标,按照高产栽培配套技术规程,在万亩科技丰产示范方实行了统一供应良种、统一土壤处理、统一整地标准、统一配方施肥、统一药剂拌种、统一机播的“六统一”的粮食高产管理模式、高产栽培。播种时施足底肥。小麦在增施粗肥的基础上,配合秸秆直接还田,亩施土壤改良增肥剂15公斤,加快还田秸秆的腐熟,增加调节了土壤养分,同时,每亩施入沼渣沼液1立方米和有机——无机生态肥50公斤,使土壤养分协调平衡,玉米播种前普施沼肥,不仅满足了苗期生长的需要,也为中后期生长奠定了肥力基础。

小麦播种前全部浇塌墒水,运用精量机播技术,于10月6日~8日下种,保证适时足墒,提高了麦播质量。玉米落实早播措施,在6月5日前播种结束,合理密植,每亩达4000株以上。

“在整个粮食生产过程中,合理应用高产栽培新技术,以增施有机肥为基础,示范应用有机——无机生态肥,推广配方施肥、超常量使用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化控防倒,合理促控、氮肥后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隔行去雄等先进实用技术。组织专门技术人员,对示范方及时进行技术指导,确保各项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修武县农业局局长杨法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记者了解,修武县在管理服务层面可谓是面面俱到。

修武县农业部门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与所在乡村结合,督促示范方群众对小麦玉米生长过程进行全程精细化管理。播种前通过报纸、电视和广播等新闻媒体,在全县大张旗鼓地宣传开展粮食高产竞赛活动,并以精播机、弥雾机等现代农机具为奖品,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高产竞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县农业局免费为示范方和核心攻关田提供高质量的农药和磷酸二氢钾;借助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在小麦、玉米生长的各个环节,积极开展技术服务,有针对性地印制小麦、玉米生产技术手册和明白卡发放到农户,指导农户科学管理,在示范方内培养树立了100个小麦高产示范户,为小麦创高产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借助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及时向农民传授科学施肥知识,使秸秆还田、深耕细耙、增施粗肥和“稳氮、增磷、补钾、添微”的施肥原则以及测土施肥、配方施肥、平衡施肥等新观念、新技术深入人心,在示范区得到大面积推广,保证了粮食创高产目标的实现,有效促进了粮食大幅度增产。

粮食高产创建工作方案 篇4

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民增产增收为目标,突出技术集成、示范展示、辐射带动和服务保障,创新机制,强化措施,开展高产创建整乡镇推进试点,促进高产创建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辐射带动全县均衡增产。

二、目标任务

㈠建立整乡(镇)推进试点水稻高产创建3个万亩示范区

1、早稻万亩示范区。

2、一季晚稻万亩示范区。

3、一季晚稻万亩示范区。

㈡具体目标

1、示范区产量明显提高,力争今后3—5年,每年在现有单产水平上增产3%以上,并辐射带动全县均衡增产;

2、共培训1500人次,印发资料10000份以上;

3、高产创建示范区达“6个100%”,即良种覆盖率、高优栽培技术入户率、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病虫害专业化防治覆盖率、示范户培训率、单产达标率均达100%。

三、实施内容

1、示范推广优良品种 因地制宜,把高产创建活动与优良新品种展示、超级稻示范推广紧密结合起来,主要选择超级稻和优质高产杂交稻组合,每个万亩区选择5个以内适合本地的水稻品种重点示范推广。新品种展示要相对连片规模化展示种植,示范区良种覆盖率要达100%。

2、集成组装高新技术 本着节本增效、高产优质的原则,实现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的有机结合,对现有先进实用成熟技术集成组装、配套创新。主要围绕规范推广水稻轻简栽培、强化超高产栽培、免耕栽培、抛秧、旱育秧、病虫草害综防、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作业等技术。

3、加强病虫草害防控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重点抓好重大病虫害特别是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细条病、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和锯齿叶矮缩病等病虫害的防治,做好示范区病虫害监测、田间检查和预测预报,科学制定防控预案,严格掌握防治指标,科学确立防治田块和防治适期,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提高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

4、推进测土配方施肥 按照土壤养分构成和作物需肥规律,开展肥料品种、施肥数量、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优化选配应用,提高施肥效果和利用效率。

5、推进机械作业生产 大力推广水稻机耕、机插、机防、机收农机作业技术,努力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

6、落实抗灾应变技术在监控生物性灾害同时,对旱、涝、渍、风、雹、霜、寒等灾害性天气,制定处置预案,及时应对自然灾害。

7、开展专业化服务强化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培育和规范管理,围绕生产关键技术环节,因地制宜开展统一供种(苗)、统一播栽、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机械化作业等内容的专业化服务。农业部门主动为专业化服务组织提供技术支持,引导专业化组织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四、保障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 成立县整建制推进粮食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县直涉农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组织领导、综合协调、经费筹措、督促检查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技术指导组,办公室设在县农技站,负责日常工作,包括具体工作方案的制订、组织、督促、检查工作开展和各项措施落实,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技术指导组负责技术培训、指导与服务工作,研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

2、细化工作责任 实行行政人员和技术专家分片包干责任制。加强与上级技术专家的`联系,县级专家指导组按照不同作物、不同季节经常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基层农技人员建立联系户制度,深入各乡(镇)、村、农户开展蹲点服务。每个万亩区分别成立实施小组,确定1名技术总负责,并配备3-5名县、乡(镇)农技干部驻点负责全程技术指导与服务,具体抓好各项工作和措施落实。

3、优惠政策扶持 多方筹集专项资金,对各示范区实行优惠政策扶持,资金主要用于技术推广补助、专业化服务补助、物化补助、信息服务和项目考核补助,以促进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4、加强技术服务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多形式地广泛宣传发动,在各示范区积极开展技术培训与指导工作,在水稻生产关键季节,组织农技人员、示范农户及周边农户,对高产创建示范片进行现场观摩,交流推广先进栽培技术经验和工作组织、落实管理经验,促进技术的真正进村入户到田。

5、抓好督促检查 切实加强对各示范区高产创建的督促检查,在不同阶段对各地工作开展和措施落实等情况进行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确保高产创建各项措施的到位和任务的完成。

6、做好总结验收 一是规范测产验收,按照《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测产验收办法(试行)》,对示范片进行测产验收,严格执行测产标准和程序,做好测产验收工作。二是做好项目总结,加强材料收集,建立活动档案,做好工作记录,对项目实施的基本情况、实施效果、采取措施、工作体会、存在问题、有关建议、明示计划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三是加强检查考核,不定期检查督导各示范区工作进展和措施落实情况,县将对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与个人进行表彰奖励,以充分调动各方开展高产创建的积极性。四是做好信息报送。及时把高产创建的工作开展情况报送省市,并在相关媒体宣传高产创建工作,营造高产创建的良好氛围。通过宣传报道,组织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会等各种形式,让更多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高产创建工作中来。

粮食高产创建工作 篇5

1 2011年辛街乡大春粮食整乡推进项目实施概况

1.1 辛街乡大春粮食生产基本情况

辛街乡位于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城南15 km, 2010年末全乡设18个村委会、98个自然村、232个村民小组, 总人口达到66 819人, 17 248户, 其中农业户16 019户65 174人, 占总人口的97.5%, 年末耕地面积为2 503.5 hm2, 其中, 水田1 677.1 hm2, 旱地826.4 hm2。全乡大春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2 853.8 hm2, 总产量2.915万t, 其中, 水稻1 798.8 hm2, 占粮食总面积的39.1%, 总产量2.022 8万t, 占粮食总产量的59.1%, 平均产量11 250 kg/hm2;玉米980 hm2, 总产量7 900 t, 平均产量8 055 kg/hm2。辛街乡是“滇西粮仓”的主产乡镇之一。

1.2 项目布局及测产情况

水稻:实施面积1 733.33 hm2, 目标产量11 250 kg/hm2, 涉及18个村15 218户, 其中核心区343.33 hm2。玉米:实施面积1 000 hm2, 目标产量7 950 kg/hm2, 涉及18个村9 611户, 其中核心区66.67 hm2。通过隆阳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统计局隆阳区调查队及辛街农科站科技人员于2011年4月5—15日对示范区麦类58块测产, 9月10—20日对示范区93块水稻、70块玉米田理论测产, 9月29日, 受云南省粮食作物高产创建和间套种技术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委托, 由保山市农业局组织农业、国家统计局保山市调查队组成复测验收组, 对辛街乡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进行了复核测产验收。专家组在听取有关情况介绍基础上, 根据《云南省农业厅、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关于下达2011年云南省粮食高产创建整县整乡整建制推进单位面积产量调查方案的通知》 (云农种植[2011]87号) 进行测产分析。专家组认定:全乡完成水稻1 733.33 hm2, 实现产量11 425.5 kg/hm2, 超计划175.5 kg/hm2, 超过1.6%;完成玉米1 000 hm2, 实现产量8 136 kg/hm2, 超计划186 kg/hm2, 超过2.3%。超额完成既定指标, 创建活动效益十分显著, 一致通过验收。

1.3 技术培训与观摩交流情况

2011年, 辛街农业技术推广站在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所的协助下, 全乡累计培训126场次7.88万人次, 发放技术资料2.7万份, 按项目培训计划超额完成培训任务。水稻方面, 在播种前培训20场次0.2万人次, 结合良种统供发放技术资料1.5万份;召开播种现场会10场次, 培训指导农户1.1万人次;召开移栽现场会12场次, 培训指导农户2.5万人次;召开病虫害防治现场会11场次, 培训指导农户2.5万人次;召开良种及集成技术观摩会10场次, 培训指导农户0.5万人次。玉米方面, 在播种前召开整地理墒播种施肥技术培训会议20场次0.2万人次, 发放技术资料0.5万份;指导农户1万人次;召开中耕管理现场会20场次, 培训指导农户0.5万人次;召开良种及集成技术观摩会10场次, 培训指导农户0.5万人次。

2 实施措施

2.1 水稻

2.1.1 明确主导品种, 采取统一供种。

核心区品种为隆科16号, 千亩展示区品种为云粳35号, 万亩示范区品种为云粳12号、云粳15号, 全乡良种覆盖率达100%。

2.1.2 精确定量栽培技术[1]。

结合目标, 制定不同高产栽培技术, 积极推广普及旱育秧技术, 培育稀播壮秧。基肥深施、整平大田。尽量提早翻犁晒垡, 多施腐熟农家肥, 进水整田前施腐熟农家肥22.5 t/hm2以上, 按定量施肥将作基肥的化肥混合施入, 整平大田后保持薄水, 澄清1~2 d开始移栽。抓好节令、定量移栽。粳稻在小满节前5 d栽插结束, 最佳节令为5月20—25日, 合理定量基本苗, 按11 cm×27 cm拉线清水浅插, 栽30.0万~34.5万丛/hm2, 每丛2根苗, 基本茎蘖苗60万根/hm2, 有效分蘖期够苗330万~360万根/hm2, 高峰苗405万~495万根/hm2。

2.1.3 群体质量指标。

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 (如保山坝粳稻云粳系, 9.5叶) 群体茎蘖数300万~330万个/hm2;拔节期 (12.5叶) 群体茎蘖数达到高峰405万~495万个/hm2, 成穗率80%以上;抽穗期单茎绿叶数4张, 叶长序2=3>4>1, 群体叶面积指数7左右, 干物质积累量14.25 t/hm2;成熟期单茎绿叶数1~2张, 群体叶面积指数2.0~2.5, 干物质积累量24 t/hm2, 收获指数0.48;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生产量9.75 t/hm2, 占产量干重的80%以上。

2.1.4 肥水管理。

实施测土配方、定量施肥。为攻大穗和提高肥料利用率, 适当增加穗肥和追肥比重, 基蘖肥与穗肥 (穗肥又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 比为5∶5或6∶4, 基肥与分蘖肥比、促花肥和保花肥比均为6∶4或7∶3[2]。施足有机肥15 t/hm2以上, 再在麦茬上喷施硫酸锌30 kg/hm2, 施25%复合肥 (10-10-5) 900 kg/hm2作中层肥;在栽后3~5 d结合化除追施分蘖肥尿素75~90 kg/hm2;粳稻栽后32 d左右 (倒3.5叶) , 视苗情追施促花肥尿素135~150 kg/hm2加硫酸钾肥105kg/hm2, 先晒田, 再追肥, 追肥后1~2 d田灌薄水;粳稻栽后45 d左右 (倒1.5叶) , 视苗情追施保花肥75~90 kg/hm2。适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 以增穗、增粒、增重, 提高产量。科学管水、定量灌溉。水分管理采取“清水澄田、浅水栽秧、寸水活苗、薄水分蘖、深水孕穗、湿润壮籽”干干湿湿的间歇式管理[3,4]。要求大田整平后沉澄1~2 d栽清水秧, 达到浅插秧标准;移栽后10 d内保持灌浅水;移栽后10~25 d实行2~3 cm浅水灌溉, 期间视苗情晒露田1~2次;粳稻9.5叶至倒3.5叶进行分次搁田, 先轻后重, 第1次在粳稻9.5叶时轻搁, 隔5 d第2次重搁, 搁至风吹稻叶响、叶尖刺手掌、田面泛白根、中间不发白;粳稻11叶至抽穗25 d, 浅水勤灌, 以浅水层和湿润为主;抽穗后25 d至成熟以湿润为主, 养根保叶。2.1.5病虫预测预报与综合防治。根据预测预报, 选准对口无公害农药, 选择最佳时间, 采取最佳方式组织联防。主要抓好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稻螟虫等病虫害的防治, 要求以村为单位组织联防, 秧田期联防2~3次, 大田联防2~3次, 确保达到高产优质目标。

2.1.6 适时收获, 保证米质。

灌浆结束撤水晒田, 采取“九黄十收”或“八黄十收”, 提高稻米品质。工作措施到村、上下联动到户、技术指导到田、技术培训到人, 区有技术专家、乡有技术骨干、村有技术能人, 计划培训农户3.1万人次。

2.2 玉米

大力推广玉米高产栽培集成配套技术, 单行密植高产栽培技术、玉米地膜覆盖技术、喷施玉米健壮素增密技术、控释BB肥玉米专用肥使用、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5]。

2.2.1 主导品种。千亩展示区选用五谷1790、北玉20号;万亩示范区选用海禾1号、保玉7号、北玉20。

2.2.2 整地规格及播种密度。

深耕晒垡, 深耕30 cm左右, 精细整地, 要求土壤细碎, 无大土块架空, 地面平整, 土壤疏松, 耕作表面要有1层细土覆盖。百亩核心区采取等行距条播, 采用100 cm开墒, 单行双株种植, 穴距30 cm, 种植密度6.666万株/hm2。千亩展示区采用100 cm开墒, 穴距33 cm, 种植密度6万株/hm2, 万亩展示区采用100 cm开墒, 穴距35 cm, 种植5.7万株/hm2。晒种2~3 d, 适时播种, 海拔1 600~1 800 m最佳播期为谷雨节 (4月20日至5月5日) , 海拔1 600 m以下最佳播期为立夏节 (5月5—21日) 。每塘播3粒种子, 出苗后间苗留双株。玉米的育苗和补缺技术, 采用营养块育苗:将配好的营养土加水调成浆状, 平铺在苗床上, 厚6~8 cm, 切割成5 cm的小方块后播种。

2.2.3 田间管理。

配方施肥, 底肥施农家肥15.0~22.5 t/hm2, 条施25%的玉米专用肥600 kg/hm2, 苗肥深施尿素225 kg/hm2, 穗肥深施尿素375 kg/hm2+硫酸钾75 kg/hm2。破土防旱, 助苗出土, 查苗补缺。播种时在行间按5%~10%的比例人工育苗, 苗龄2.5~4.0叶时在阴雨或傍晚带土移栽, 栽后浇水, 覆土保墒, 成活后追施速效化肥。毒饵诱杀地老虎。间苗、定苗。播种量保证30 kg/hm2以上, 出苗后3~4叶要及时间苗定株。中耕除草, 苗前期 (3~4叶) 可浅中耕1次, 拔节前 (7~8叶) 进行第2次中耕除草。植株出现缺锌症状应及时补施锌肥。即用硫酸锌1.5 kg/hm2对水900 kg喷雾。初现天花时, 用玉米健壮素150 m L/hm2对水900 kg喷雾, 或在6~13叶时用矮丰22.5支/hm2对水690 kg喷雾。开花或灌浆期出现叶片落黄脱肥现象时, 追施尿素45~75 kg/hm2。

2.2.4 病虫害防治。

大小斑病、灰斑病的防治用70%甲基托布津、50%代森锰锌、70%甲基硫菌灵、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喷雾, 喷药水900 kg/hm2, 每7~10 d喷1次, 连续用药2~3次。锈病防治, 在发病初期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 kg/hm2对水900 kg喷雾。如病情较重, 可在15 d左右再防治1次。玉米螟的防治, 在玉米心叶末期, 用1%辛硫磷颗粒剂或3%广灭丹颗粒剂15~30 kg/hm2拌5倍细砂土, 放入喇叭口内, 或用2.5%杀螟灵1号颗粒剂3.75 g/hm2拌细砂45~60 kg, 撒入心叶1 g/株, 此外可直接用辛硫磷药液灌心。蚜虫的防治, 可在玉米进入拔节期后蚜虫量初步上升时,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 或2.5%保得乳油25倍液, 75%吡单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等喷雾。视虫情隔10 d左右喷1次, 连续防治2~3次。地老虎的防治, 用50%辛硫磷颗粒剂30~45 kg/hm2拌细土375 kg, 制成毒土塘施或毒饵诱杀, 采用麦麸150~225 kg/hm2, 加入90%敌百虫1.5~3.0 kg/hm2拌成毒饵, 出苗前撒于行间, 出苗后施在幼苗根部周围。

3 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通过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项目的实施, 辛街乡2011年水稻实现总产量1.98万t、实现产值7 920.00万元, 比2010年增产325.5 kg/hm2, 总产量增564.2 t, 增加总产值225.68万元;玉米实现总产量8 140 t, 实现总产值1 628.00万元, 平均增产231 kg/hm2, 总产量增加231 t, 总产值增加46.2万元。2种作物共增产795.2 t, 增加产值271.88万元。

3.2 社会效益

该项目活动实施完成后, 一是水稻高产集成技术得到推广运用, 为全区水稻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和产量再上新台阶奠定基础;二是有利于当地农业增效, 为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营造了空间, 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比例调整, 促进经济作物种植, 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有利于土地流转, 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

3.3 生态效益

该项目活动通过选用抗病强的主导品种和统防统治的主导技术, 减少农药用量、减少污染, 达到保护生态环境、保持辛街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摘要:介绍了保山市隆阳区辛街乡大春粮食高产创建整乡推进项目实施概况, 针对水稻和玉米2种主要粮食作物, 分别总结项目实施的措施, 并分析了项目实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以期为该地区粮食高产创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春粮食,高产创建,措施,效益,云南保山,隆阳区辛街乡

参考文献

[1]凌启鸿.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7.

[2]董钻, 沈秀瑛.作物栽培学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0.

[3]杨文钰, 屠乃美.作物栽培学各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

[4]李花艳, 谢卷城, 刘志导.兴宁市粮食高产创建及其主要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22) :91.

粮食高产创建工作 篇6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主要目的。为了规范粮食作物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点测产程序、测产方法和信息发布工作,推动高产创建活动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全国水稻、小麦、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点测产验收工作。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第三条 指导思想。按照科学规范、公开透明、客观公正、严格公平的要求,突出标准化和可操作性,遵循县级自测、省级复测、部级抽测的程序,统一标准,逐级把关,阳光操作,确保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点测产验收顺利开展。

第四条 工作原则。全国粮食作物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点测产验收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省为主。县、省、部三级分时间、分层次进行测产,由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本地测产验收工作,并对测产结果负责。

(二)科学选点。县、省、部三级测产选择万亩示范点有代表性的区域、有代表性的地块和有代表性样点进行测产,确保选点科学有效。

(三)统一标准。实行理论测产和实收测产相结合,统一标准,规范运作。

第三章 测产程序

第五条 县级自测。水稻、小麦、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点在成熟前15~20天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理论测产,马铃薯示范点在收获前15~20天进行产量预估,并将测产和预估结果及时上报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时报送万亩示范点基本情况,包括:(1)示范点所在乡(镇)、村、组、农户及村组分布简图;(2)高产创建示范点技术实施方案;(3)高产创建示范点工作总结。

部级高产创建示范点县在作物收获前,均要按照本办法对示范点产量进行实收测产,并保存测产资料备验。

第六条 省级复测。各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高产创建示范点自测和预估的结果进行汇总、排序,组织专家对产量水平较高的示范点进行复测,并保存测产资料备验。同时,在示范点作物收获前10天推荐1~3个示范点申请部级抽测。第七条 部级抽测。根据各地推荐,农业部组织专家采取实收测产的办法抽测省(区、市)1~2个示范点。

第八条 结果认定。农业部组织专家对各省(区、市)高产创建示范点测产验收结果进行最终评估认定。

第九条 信息发布。各地粮食作物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点测产验收结果由农业部统一对外发布。

第四章 专家组成和测产步骤

第十条 专家组成

(一)专家条件。测产验收专家组由7名以上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从事相关作物科研、教学、推广的专家组成,专家成员实行回避制。

(二)责任分工。专家组设正副组长各一名,组长由农业部粮食作物专家指导组成员担任,测产验收实行组长负责制。

(三)工作要求。专家组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独立开展测产验收工作。

第十一条 测产步骤

(一)前期准备。专家组首先听取高产创建示范点县农业部门汇报高产创建、测产组织、自测结果等方面情况,然后查阅高产创建有关档案。

(二)制定方案。根据汇报情况和档案记载,专家组制定测产验收工作方案,确认取样方法、测产程序和人员分工。

(三)实地测产。根据专家组制定的测产验收工作方案,专家组进行实地测产验收,并计算结果。

(四)汇总评估。专家组对测产结果进行汇总,并进行评估认定。

(五)出具报告。测产结束后,专家组向农业部提交测产验收报告。

第五章 水稻测产方法

第十二条 理论测产

(一)取样方法。根据自然生态区(畈、片),选取区域内分布均匀、有代表性的50个田块进行理论测产。每块田对角线3点取样。移栽稻每点量取21行,测量行距;量取21株,测定株距,计算每亩穴数;顺序选取20穴计算穗数。直播和抛秧稻每点取1平方米以上调查有效穗数;取平均穗数左右的稻株2~3穴(不少于50穗)调查穗粒数、结实粒。千粒重以品种区试平均千粒重计算。

(二)计算公式。

亩产(公斤)=有效穗(万/亩)×穗粒数(粒)×结实率(%)×千粒重(克)×10×85%

-6第十三条 实收测产

(一)取样方法。根据自然生态区(畈、片)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5~10个片,随机选择3个片,在每个片随机选取3块田进行实收测产,每块田实收1亩以上。收割前由专家组对收割机进行清仓检查;田间落粒不计算重量。

(二)田间实收。用机械收获后装袋并称重,计算总重量(单位:公斤,用W表示);专家组对实收面积进行测量(单位:平方米,用S表示);随机抽取实收数量的1/10左右进行称重、去杂,测定杂质含量(单位:%,用I表示);取去杂后的稻谷1公斤测定水分和空瘪率,烘干到含水量20%以下,剔出空瘪粒,测定空瘪率(单位:%,用E表示);用谷物水分速测仪测定含水率,重复10次取平均值(单位:%,用M表示)。

(三)计算公式。

Y=(666.7÷S)×W×(1-I)×(1-E)×[(1-M)÷(1-Mo)] ;平均产量=∑Y÷9;Mo为标准干重含水率:籼稻=13.5%,粳稻=14.5%。

第六章 小麦测产方法

第十四条 理论测产

(一)取样方法。将万亩示范点平均划分为50个单元,每个单元随机取1块田,每块田3点,每点取1平方米调查亩穗数,并从中随机取20个穗调查穗粒数。

(二)计算公式。

理论产量(公斤/亩)=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前3年平均值)×85%。

第十五条 实收测产

(一)取样方法。在省级理论测产的单元中随机抽取3个单元,每个单元随机用联合收割机实收3亩以上连片田块,除去麦糠杂质后称重并计算产量。实收面积内不去除田间灌溉沟面积,但去除坟地、灌溉主渠道面积;收割前由专家组对联合收割机进行清仓检查;田间落粒不计算重量。

(二)测定含水率。用谷物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率,10次重复,取平均数。

(三)计算公式。

实收产量(公斤/亩)=每亩籽粒鲜重(公斤)×[1-鲜籽粒含水量(%)]÷[1-13%]。

第七章 玉米测产方法

第十六条 理论测产

(一)取样方法。根据地块的自然分布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10个左右的自然片,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随机取3个样点,每个样点量10个行距计算平均行距,在10 行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20米双行,计数株数和穗数,并计算亩穗数;在每个测定样段内每隔5穗收取1个果穗,共计收获20穗作为样本测定穗粒数。

(二)产量计算。理论产量(公斤/亩)=亩穗数×穗粒数×百粒重(被测品种前三年平均数)×85%。

第十七条 实收测产

(一)取样方法。根据地块自然分布将万亩示范点划分为10片左右,每片随机取3个地块,每个地块在远离边际的位置取有代表性的样点6行,面积(S,单位:米)≥67米。

(二)田间实收。每个样点收获全部果穗,计数果穗数目后,称取鲜果穗重Y1(公斤),按平均穗重法取20个果穗作为标准样本测定鲜穗出籽率和含水率,并准确丈量收获样点实际面积。

(三)计算公式。

每亩鲜果穗重Y(公斤/亩)=(Y1/S)×666.7; 出籽率L(%)=X2(样品鲜籽粒重)/X1(样品鲜果穗重);

22籽粒含水率M(%):用国家认定并经校正后的种子水分测定仪测定籽粒含水量,每点重复测定10次,求平均值(M)。样品留存,备查或等自然风干后再校正;

实测产量(公斤/亩)=鲜穗重(公斤/亩)×出籽率(%)×[1-籽粒含水率(%)]÷(1-14%)。

第八章 马铃薯测产方法

第十八条 实收测产

(一)取样方法。根据具体的自然环境和品种分布情况将万亩示范点平均分为15片,每片随机取样2个点,共取30个点。每个点取长方形小区,面积为行长×行距×行数,不小于45平方米,行数不少于6行。

(二)田间实收。将样点全部植株进行收获,并分商品薯和非商品薯分别称重。其中非商品薯指重量小于50克的小薯以及病薯、烂薯和绿皮薯等薯块。一般情况下,扣除收获薯块总重的1.5%作为杂质、含土量。若收获时薯块带土较多,每点收获时取样5公斤,冲洗前后分别称重,计算杂质率。

(三)计算公式。

平均亩产量(公斤)=(商品薯平均亩产量+非商品薯平均亩产量)×(1-杂质率); 商品薯亩产量=单个取样点商品薯重量(公斤)×666.7(平方米)×(1-杂质含量)/该取样点面积;

非商品薯亩产量=单个取样点非商品薯重量(公斤)×666.7(平方米)×(1-杂质率)/取样点面积

万亩示范点商品薯平均亩产量=各取样点商品薯平均亩产量之和/30个取样点;

非商品薯平均亩产量=各取样点非商品薯平均亩产量之和/30个取样点;

薯块平均亩产量=商品薯平均亩产量+非商品薯平均亩产量。

第九章 附 则

2010年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总结 篇7

建三江分局七星农场

2010年,我场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战胜了早春低温多雪、极端高温与稻瘟病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通过将各项新技术综合组装,实现高产创建从过去的投入型向调控型的转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10年9月12日,经省农垦总局水稻高产创建专家组测产验收,25作业站孙明江300亩核心区平均单产948.6公斤,再次获得垦区第一名,万亩示范片产量762.5公斤,名列垦区第四。通过高产创建,全面带动了七星水稻产量的提高。

一、落实区域,明确创建核心

七星农场2010年采取小面积高产攻关重演和大面积高产示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施水稻“331”攻关及高产创建示范工程。在39个作业站落实了水稻高产攻关项目,确立重点核心攻关区7个,总面积2047亩;辐射区18个,总面积5.4万亩;示范区2个,落实面积为4万亩。

二、系统档建,理清创建思路

针对2010年高产创建活动需求,农场出台了《七星农场高产创建实施方案》与《七星农场高产创建技术方案》,制作了高产创建核心区、示范区及展示区 “高产创建分布图”。对核心区示范户、示范地号及地号设计均建立了祥实的档案。七星农场高度重视高产创建活动,对高产创建活动全程进行跟踪指导和服务,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要求,从清雪扣棚的起步阶段至后四片功能叶管理等各环节均制定了高产创建活动明白卡。为了确保高产创建活动顺利实施,最终实现水稻高产创建目标,农场根据农业部、农垦司、农垦总局及建三江分局的 1

要求,结合上级高产创建要求及技术方案指导路线,制定了符合场情的高产创建活动手册。

三、明确责任,保障创建实施

1、强化领导,明确责权利。农场高度重视高产攻关项目的实施,成立了以场长为组长,水稻、农业副场长为副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组织、协调,水稻办负责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全面技术指导。各项目实施单位成立相应的组织,各单位主管领导作为攻关第一责任人,同时农场把项目完成情况列入实施单位阶段及全年工作主要考核内容。

2、严格奖惩,发挥能动性。农场在备耕、插秧、夏管、秋收及明年生产准备等阶段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对先进或落后单位实施奖惩措施。对能够创新技术、有新思路,超过攻关指标、获总局第一名的的单位给予奖励10000元;对攻关技术到位率低、项目实施差的单位罚款5000元。管理区、作业站对攻关户增加投入部分给予适当补贴,根据完成攻关指标情况给予一定奖励。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引导,营造出了争先进、夺高产、创高效的良好氛围,突出了攻关项目在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

3、增加资金投入,提高新技术转化率。为推进高产攻关项目,提高水稻单产,对农场研发部门多年试验成功的新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同时给予资金补贴,从而提高科技贡献率。

四、集成模式,突出创建重点

七星农场水稻高传创建活动以“三化一管”为主要栽培模式,主推十二项技术:

1、“三化一管”技术:

2、旱育壮秧技术;

3、液施苗床肥技术;

4、钵体毯状育秧技术;

5、高性能插秧机应用技术;

6、测土配肥技术;

7、氮肥后移技术;

8、浅湿灌溉技术;

9、井水综合增温技术;

10、叶龄

诊断技术;

11、植保综合技术;

12、航化健身技术。

五、总结经验,稳步创建发展

在过去的5年中,我场在高产创建活动中取得的4个第一名和一个第3名的好成绩,总结我场在高产创建中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实现水稻高产的根本途径在于以要素管控为核心,以优良品种为前提、以培育壮苗为基础、以增密足肥为手段、以抗倒防病为保障,找好切入点,在关键环节上狠下功夫。

1、要素管控是核心。今年我们在水稻生产上创造性的提出了要素管控理论,并作为全年水稻生产的指导思想,其核心即针对构成水稻产量的平方米穴数、每穴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这四大要素,量化要素指标,在形成产量的不同时期,因地制宜的采取最佳措施,保证四要素数量上始终保持最优合理状态,从基础上搭建高产架子,实现群体增产。通过一年的实践,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2、优良品种是前提。获得高产的必要条件是首先要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其次是选择优良品种、再次是高标准的管理。气候因素是不可控制的,而随着标准化农业的不断推进,种植水平的不断提高,从创新栽培方法上寻求突破难度极高,因此,今年我们把品种选择作为突破口,着眼于选择高产多抗的大穗型12叶品种,通过考察确定了5个核心攻关品种,在核心区试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培育壮苗是基础。在秧田温度管理上,我们根据本地区育苗前期气温低,后期升温快的气候特点,在秧苗各生长阶段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前期采取上限温度控制,适当提高温度,保证出苗整齐一致,后期采取下限温度控制,提早通风,降低棚温,防治秧苗徒长。播种全部采用电动播种机播种,严格控制播量,保证匀度。这些在培育壮苗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另外,为了培育出标准壮苗,今年我们在保证常规育苗措施到位的前提下,尝试应用大钵育苗,增加秧苗营

养空间,延长秧田生长时间,培育5叶龄标准大苗,确保秧苗移栽时带两个分蘖。并且采用人工摆栽,减轻植伤。为实现高产奠定了基础。

4、增密足肥是手段。实现水稻高产必须有足够大的生长群体,今年我们按照要素管控计划指标要求,根据水稻不同品种特性,适当增加了插秧株数,确保每穴插秧不少于5-7株,保证田间有足够的基本苗数,后期根据田间长势,采取适时晾田控蘖,尽量依靠主穗增产。攻关田在施肥上有别于生产田,必须根据产量指标和品种需肥特性科学的确定施肥总量、种类、比例和时期,做到足量、分期、平衡施肥,特别要注意和重视穗肥的使用,根据田间长势随时调整穗肥的用量和次数,同时增施钾肥和含磷钾的叶面肥,既要尽可能的增加穗重,又要防止水稻后期倒伏。

5、抗倒防病是保障。要想实现高产创建的计划产量指标,必然要增加施肥量和密度,带来的后果就是水稻易倒伏、易感病,因此,做好抗倒防病工作才是实现水稻高产的关键。我们认为在防倒伏方面一是要选择杆强品种进行攻关。二是要做到适时适度晾田,到了晾田时期要立即排水晾田,切忌等靠,并要增加晾田次数,以气壮根。三是要增加钾肥和硅肥的用量,增加植株茎杆强度。防病上要坚持“提早防治、足量用药、狠防穗瘟、多病兼防”的原则,现在的防病药剂多以保护剂为主,因此要在病菌侵入植株之前提前施药,并且要采取药剂的上限用量进行防治,才能获得良好的防效,防病时要重点防治穗茎瘟,同时要重视其他病害的防治,褐变穗、纹枯病、胡麻斑病等病害虽不及稻瘟病对产量的影响严重,但是潜在的损失也会影响的预期目标的实现,因此攻关田一定要做到各种病害零发生。

上一篇:游戏服务下一篇:流域科学发展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