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装置十篇

2024-07-22

防雷装置 篇1

1.1 人工接地体的垂直安装。

垂直安装是指接地体与地面垂直, 采用打桩法将接地体打入地下。a.接地体的选材与制作。垂直安装的接地体通常用角钢或钢管制成。b.接地体的安装。采用打桩法将接地体垂直打入地下。

1.2 人工接地体的水平安装。

在土层浅薄的地方, 接地体一般采用水平安装。a.接地体的选材与制作。水平安装的接地体通常用扁钢或圆钢制成。为了便于接地体与接地线的连接, 水平接地体的一端弯成直角, 安装时露出地面。如采用螺钉压接, 应先钻好螺钉通孔。b.接地体的安装。采用挖沟填埋的方法, 将接地体水平埋设在地下, 其深度应为距地面0.6米以下。如果是多极接地, 接地体之间应相隔2.5米以上。

1.3 减小接地电阻的措施。

a.在土壤电阻率不太高的地层, 可增加接地体的个数。b.如果地下较深处电阻率较低, 可增加接地体埋设的深度。c.在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层, 可在接地体周围填入化学降阻剂, 也可用8kg食盐、30kg木炭拌匀后加水, 置于接地体周围, 以降低接地电阻。d.对于土壤电阻率很高的地层, 可挖坑换土。

2 接地线的安装

接地线应尽量利用建筑物的金属结构、吊车轨道、配线的钢管等。如果不能利用上述导体时, 应安装接地线。

2.1 接地线的选用。

常用的接地线有圆钢、扁钢及各种裸铜线、绝缘钢线、铝裸线、绝缘铝线, 具体要求如下:a.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保护接地线选用。参见表1的规定。b.输配电系统工作接地线选用。配电变压器低压倒中性点的接地支线, 要用截面积为35mm2的裸铜绞线, 容量在1000伏安以下的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支线可用截面积为25mm2的裸铜绞线。必须注意的是, 埋设在地下的接地线不准采用铝导线, 移动电气设备的接地支线必须采用铜心绝缘软线。

2.2 接地干线的安装。

a.接地干线与接地体的连接处要用加固镶块, 加固镶块和接地体应采用电焊相连, 焊接处均应刷沥青防腐。接处干线的连接也应尽量用电焊焊接, 如用螺钉压按时, 连接处的接触面须经防锈处理 (如镀锌或镀锡) , 并采用直径为12—16mm的镀锌螺钉。安装时螺帽要拧紧, 接触面要保持平整、严密。连接处如埋入地下, 应在地面上做好标记, 以便于检查和维修。b.多极接地和基地网的接地干线与接地支线的连接处通常设置在地沟中, 并有沟盖覆盖在上面。连接方法可采用电焊或螺钉压接。用螺钉连接时, 接地干线应使用扁钢, 扁钢预先钻好孔, 并经防锈处理。单纯接地干线之间应用电焊焊接, 连接处应埋入地下300mm左右, 做好防腐处理, 并在地面上标明干线的走向和连接点的位置。c.室内的接地干线多为明设, 一般沿路敷设, 与地面的距离约为300mm, 与墙距15mm, 并用线卡支持牢固。d.用圆钢或扁钢作接地干线时, 接地干线之间的连接及接地干线的加长必须用电焊。搭焊时扁钢的搭接长度为宽度的2倍, 圆钢的连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焊接处同样应做好防腐处理。

2.3 接地支线的安装。

a.电气设备与接地线的连接可采用电焊或螺钉连接, 但应保证连接可靠, 有震动的地方要采取防震措施。b.在室内容易被人体触及的地方要选用多股绝缘线作接地线, 其他场所可选用多股裸线作接地线。用于移动电气设备的接地支线, 一般由设备的外壳接至电源插头的接地点应选用铜心绝缘软线, 接地线与电源线一齐套入绝缘护层内, 并规定三心或四心橡胶套或塑料护套电缆中黄绿色 (或黑色) 绝缘层的一根作为接地支线。c.接地支线加长时, 连接处必须按正规接线要求处理。d.接地支线的每一连接处, 都应置于明显位置, 以便于维修。

3 接地电阻的检测

a.断开接地线与电气设备外壳之间的连接。b.将电流探针插在距接地体40米处, 把电压探针插在距接地体20米处, 二支针垂直插入地面下约400mm。c.用最短的连接线将仪器的接线往下与接地体相连, 用较短的连接线将仪器的接线柱与电压探针相连, 用最长的连接线将仪器的接线柱与电流探针相连。d.仪器粗调旋钮有3档, 根据被测接地电阻的大小, 选择粗调旋钮的位置。e.以每分钟120转的速度均匀摇动手柄, 当表头指针偏离中心时, 调节细调拨盘到表针居于中心为止。f.细调拨盘的指针指示值与粗调旋钮的倍率, 就是被测接地电阻值。如细调拨盘的读数是0.35, 粗调旋钮的倍率是10, 则被测接地电阻是3.5欧。

4 接地装置验收与检修

4.1 验收检查。

接地装置安装完毕, 要对接地装置的外露部分进行外观检查和测量检查, 内容包括:a.检查接地装置的材料, 看是否按设计要求选用, 重点检查接地线的载流量是否够。b.检查接地体、接地干线、接地支线的连接处是否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c.逐一检查接地装置的各连接点, 看是否有漏接、错接、虚焊和松动, 发现不正常情况应采取措施加以处理。d.检查明设的接地线, 应符合安全、配线要求。e.检查接地体周围的土壤, 土壤应夯实。

4.2 定期检查。

运行中的接地装置应进行定期检查, 主要内容有:a.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接地电阻的测定, 发现接地电阻增大应及时修复, 不可勉强使用。b.通常每年检查一次接地装置的连接处相接地线的支撑点, 出现松动、开焊应及时修复。

4.3 常见故障的维修。

a.对于新安装的接地装置或设备维修后安装的接地装置, 应按设计接线图检查线路, 如有漏接、错接之处, 应予纠正。b.对于定期检查发现的隐患应及时处理。焊口出现锈蚀、脱焊的应重新焊接, 连接处螺钉松动的应予拧紧。处于震动环境中的螺钉连接处应加防震垫。c.检测中若接地电阻值增大, 应着重检查接地体与接地线连接处、接地干线与接地支线连接处, 接触不良是接地电阻增大的原因之一。同时应检查接地体, 接地体锈蚀往往造成接地电阻值增大, 严重锈蚀的接地体应更换。

5 防雷装置

为了预防雷害, 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安装防雷装置。防雷装置主要有避雷针与避雷器。

5.1 避雷针。

避雷针最上部分 (受雷端) 是用一定截面积的镀铬或镀锌铁棒、钢管 (圆钢) 制成。它的尖端高出建筑物一定高度;中间部分 (导雷线) 是用截面积不大于35mm的镀锌铜或扁钢 (铁) 制成;下面部分 (接地板) 是用角钢或钢管制成, 其与接地体结构—样。也可用自来水管、污水管做接地极。避雷针各部分要可靠地焊接, 不可断开, 否则会招致雷击。有时装有避雷针的建筑物上严禁架设低压线、电信线、广播线, 避雷针的接地极应与保护装置的接地体相距10米以上, 以免发生危险。

5.2 羊角间隙避雷器。

羊角间隙避雷器用直径为0.71mm的铜丝弯成, 间隙约2—3mm。它用瓷夹固定好后再用铁箱罩住, 可有效地防止电度表遭受雷击。

5.3 阀型避雷器。

它主要元件是火花间隙和阀片电阻 (特种碳化硅) 。当雷电发生时, 火花间隙被击穿放电, 阀片电阻下降, 将雷引入地。它可用于保护中小容量的配电装置及发电机、电动机等。

参考文献

[1]吕俊霞.防雷接地装置的维护与检修技术[J].洁净与空调技术, 2010 (2) .

防雷装置 篇2

关键词:防雷装置,接地,接地电阻,测量

雷击是雷云在大气中的放电现象。它可以击毁房屋和树木,引起火灾。也可以击毁仓库,引起弹药燃烧和爆炸。某部军械仓库,地处海南岛,是雷灾多发地域。据当地气象部门统计,海南雷日平均为120天/年。因此,做好防雷工作,保证军事设施及装备的安全,至关重要。

1 接地

把设备的某一部分通过接地装置同大地连接起来称为接地。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导体称接地极或接地体,用来连接接地体与设备接地点的导线叫接地线。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合称为接地装置。防雷接地是指高大建筑物的避雷器接地,称为防雷接地。防雷接地的方式通常是埋设金属接地桩、金属网等导体。

2 接地电阻

2.1 接地电阻的组成

接地电阻是指工频电流或冲击电流由接地装置流入大地,再经大地流向另一接地极或向远处扩散时所呈现的电阻。其值等于接地极对地电压与流过电流的比值。接地电阻由四部分组成:(1)接地体与引下线的连接电阻;(2)接地体本身的电阻;(3)接地体与土壤的电阻;(4)接地体周围土壤的体积电阻。其中(3)、(4)部分之和称为散流电阻,它们占接地电阻的绝大部分。

2.2 接地电阻的分类

接地电阻分为工频接地电阻和冲击接地电阻。所谓工频接地电阻是指接地装置流过工频电流时所表现的电阻值。而冲击接地电阻是指接地装置流过雷电等冲击电流时所表现的电阻值。

根据《后方军械仓库防雷装置技术要求》中所规定的防雷装置的接地电阻,指的是冲击接地电阻。而接地电阻测试仪只能测量工频接地电阻,不能测量冲击接地电阻,但可在测出土壤电阻率和工频接地电阻的情况下,将工频接地电阻换算成冲击接地电阻。在GB50057-2010附录C中,接地装置冲击接地电阻与工频接地电阻的换算按下式确定:

R~=ARi式中:R~—工频接地电阻,Ω;Ri—冲击接地电阻,Ω;A—换算系数,可根据数表图查得。

2.3 接地电阻的标准要求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第二类防雷建筑物每一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每一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可适当增大冲击接地电阻,但土壤电阻率在3000Ω·m以下的地区,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

3 接地电阻的测量

3.1 一般要求

为了保证军事设施的安全,防雷接地装置必须进行定期检测。检测内容包括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测。日常检查由仓库专业人员,结合日常查库进行,每月应不少于两次。主要查看接地装置是否正常,螺栓连接部位是否牢固可靠,焊接头有无脱落、锈蚀现象等等。定期检测由仓库主管业务部门组织,由专业技术人员在每年雷雨季节之前进行。主要是对防雷装置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测试检查,必要时对防雷装置中的不可视部分通过拆卸和开挖进行检查。每次测量、检查的记录要按期归档装订(每年一次),并与接地装置的相关技术资料一起保存。

3.2 接地电阻的测量

在实际工作中,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值的测量方法有:两点法(电流表-电压表法)、三点法、电位降法、摇表式接地电阻测试仪等。目前我部使用ZC-29B型接地电阻测试仪来测量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下面以此为例说明其测量原理及方法。

ZC-29B型接地电阻测试仪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模拟测量仪表,其组成元件主要有:手摇发电机、电流互感器、滑线电阻及检流计等。工作原理是采用电流互感器的原理,初级电流经过电流互感器,在次级产生感应电流,流过仪表的表头,仪表的表头发生偏转。模拟接地电阻测试仪的检流计是磁电系的,表内设有相敏整流放大器,以便将手摇发电机的交流电流整流为检流计所需的直流电。测量方法及原理如下:

(1)测量方法。测量时,在被测地极(E·)的同一侧地上打入两根辅助接地探针(P·、C·),三者在同一直线上,辅助接地探针(P·、C·)与被测地极(E·)的距离分别为10m和20m,按要求连接测试线E E·、P P·、C C·(如图1)。按150r/min的速度转动测试仪手柄,待仪表指针指示稳定后,就可直接从仪表上读出被测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值,再按上式换算成冲击电阻值。

(2)测量原理。按规定速度摇动测试仪的手柄时,测试仪产生适当的交流电流I,沿导线流入接地体E·,经大地到辅助电极C·,再回到仪表内部构成一个测量通路;接地体E·和辅助接地探针P·之间接一电压表,测量接地电压值U(如图2),则接地电阻为:R=U/I。

3.3 测量注意事项

(1)测量前,应将接地电阻测试仪机械调零。将仪表水平放置,检查表盘指针是否与表盘中心刻度线重合,若发生偏离,可调整零位旋钮使其重合。

(2)选择合适的测量位置和测量点。选点时,应尽量避开地下金属管道、地下电缆等,使被测地极和两根辅助接地探针在同一直线上,并按要求保持适当的距离,两根探针打入地下的深度不得小于0.5m。

(3)拆装拉线时,应戴绝缘手套。接线时保证连接可靠,接触良好。

(4)摇测时,应将“倍率开关”置于最大倍率,根据被测电阻的大小,逐步调整“倍率开关”。接地电阻测试仪的转速应保持在150r/min。测量时,每一组接地装置的测量次数应不少于3次,且应选择不同方位插入电压探针和电流探针,接地电阻应取实测的平均值。

(5)若发现仪表检流针指针有抖动现象时,可变化摇柄转速,以消除抖动现象;若仪表检流针灵敏度过低时,可在探针周围注水(或盐水)以湿润。

(6)接地电阻的测试宜在每年雷雨季节之前进行,但雨后不宜进行接地电阻的测试。禁止在有雷电或被测物带电时进行测量。

4 结束语

防雷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积极探索规律,不断积累经验,认真做好检测工作,才能保证军事设施和装备的安全。

参考文献

[1]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

[2]ZC29B型接地电阻测试仪使用说明书.

[3]叶平.军械仓库安全[M].海潮出版社,2007.12:178-179.

[4]刘海燕,刘建伟.接地电阻的测量及其注意事项[J].电工之友,2016.24.1:24-25.

[5]贾建刚.接地电阻的测量与地线的维护[J].企业开发技术,2013.04:104-105.

防雷装置 篇3

关键词:电气设备;防雷;监测

中图分类号: TU8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6(a)-0000-00

1.绪论

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对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用电来讲意义是非常大的,对于目前的生活以及社会经济运转中,电力早已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电气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直接影响供电能力,可以说是检验供电能力的唯一标准。目前随着科技以及相关技术的发展,电气设备以及相关联的技术也不断的提高,民计民生对于供电能力的要求也在提高,这是市场导向的必然结果。

目前传统的定期检修处理方式早已跟不上市场的变化,相关职能人员需要通过日常设备运行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整理,同时总结出其变化的相关数据,将整个维护工作进行优化,这样才能够降低电气设备的运行故障,降低整体事故几率,保证日常的生产生活用电。同时经过科学的管理,有效的提高设备的寿命,并且降低不必要的检修费用,这些都是电气设备在日常监测和维护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2.电气设备遭受雷击的主要原因

在雷雨雷电天气,其主要通过两种形式造成雷击影响电气设备,其一是直击雷,其二是感应雷。电气设备遭受到雷击主要是指电源线路遭受到了雷电,带点的云等同于高压电容器,这个电容器的一端和地面接连,而其另外一端则与接火线以及中线相连接,雷电在这两条线路中产生共模浪涌电流以及差模电流,这时电气设备在没有防雷装置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就会遭受雷电的破坏,导致电力供应出现问题,所以电气设备的防雷装置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3.电气设备防雷装置的防雷监测工作

3.1日常防雷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

在通过对建筑物等的检查工作,来明确其在维修或者改建后是否存在有变形的情况,如有改变那么必须对于防雷装置进行检查,比如其保护是否发生了变化,装置是否因为人为或者其他的原因造成损坏或者导致接地装置破坏等,相关的工作人员在检查时需重视设备的各个部件有无出现开焊,雨水等原因造成的锈蚀,设备有无机械损坏等等。在雷电天气过后,需检查接闪器有没有熔化或者熔断的情况,对于避雷器外观也需要进行观察,出现裂纹、损伤、污染等问题都需要进行修复或者更换。检查所有连接处包括连接大地装置是否完好,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当接地装置的电阻发生很大的变化时,要及时的处理将其挖开观察。

3.2防雷装置监测工作需进行记录

相关工作人员在做日常的监测工作时,需要对于电气设备防雷装置出现的任何问题都要做详细并且准确的描述以及记录,这样切实的记录工作和数据变化,对于日后保护电气设备以及防雷装置的安全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以及成效。需要注意的是记录工作不仅仅只是陈述流水账,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各项数据以及日期等进行准确的记录,所有项目都需要记录检查过程和结果,并且需要有相关人员的签字,实行责任到人的工作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好民生用电工作,保证记录的详细以及准确性。

3.3防雷装置监测的频率

工作人员在进行防雷装置的监测工作时,需要履行定期的监测工作制度。对于不同的装置以及设备需要制定不同的频率进行监测,当然也不能为了刻意保证监测工作而造成人员的浪费,对于防雷装置应该保证每年至少一次的监测工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特殊情况需要特殊对待,比如对于安置在容易引发爆炸或者不利于设备工作的环境,就需要监测工作的频率更加紧凑一些。而对于雷电高发地区以及高发季节,需要进行临时的监测工作,以保证其能够正常的运行,这样也有利于日后的监测以及维护工作。

3.4防雷装置日常监测工作需注意事项

工作人员对于电气设备防雷装置的监测工作的意义十分的重大,工作人员肩负着很大的责任和压力,同时工作也相当的复杂和繁琐。日常的监测工作需要注意很多的问题,所以需要工作人员进行简要的总结,这些记录总结也会给其他的监测人员带去有效的数据依据和事项的提醒,提高监测工作的整体效率。

因为电气设备防雷装置监测工作十分重要,所以为了保证工作能够真正的落实,必须执行责任到人的制度,这也在前文中提过,在做数据记录时需要监测人员进行签字,对于系统化的监测工作需要更加的完善和优化。

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专业也需要进行定期的培训,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以及提高安全意识,对于新进人员需要老带新进行实际工作培训,在监测工作的过程中,对于所有的数据和变化都要记录到位,特别是一些比较隐蔽的装置更需要重点的关注,工作人员在进行监测中也要保证自身的安全。

4.电气设备防雷装置的运行维护

4.1对于容易引发事故的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装置出现受潮的情况,电阻不在正常数值范围,工频放电电压下降等问题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在维护工作中着重的注意的问题。对于突然发生爆炸或者功能失效甚至完全不运行等工作,需要进行解决,电气设备会出现很多的故障,且程度不同,工作人员必须对于相关情况十分的熟悉并且能够有效的解决。

4.2引发防雷装置故障的原因

防雷装置出现的事故的原因非常的多:1.装置自身存在质量问题引发故障发生。2.装置各结构的螺母松动,会引起漏水或者密封等问题。3.密封垫圈由于长时间的使用而不更换会造成断裂引起水汽进入内部造成故障。4.部分缓解焊接不够紧密也会引起故障发生。5.瓷套等边缘出现裂缝会被潮气侵入。可能会造成防雷装置故障的原因有很多,而且大部分都是很细微的问题引起的,在这里就不做过多的赘述,但是工作人员需要在工作的过程中关注这些细节,才能找到原因并认真记录,为今后的工作做准备。避雷装置会因为很多密封垫圈或者密闭和好的问题引起潮气入侵引发故障,所以工作人员需要细致关注。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处理,找出引发故障的根本原因。

4.3防雷装置故障预防以及解决方法

工作人员在对避雷装置进行安装以及检修工作后,亦或者设备停止运行时,应该针对设备装置每个部分进行检查。系统标注为电压110kV及以上避雷器的引流线接线板严禁使用铜铝过渡。有效的防止引线,均圧环脱落故障及避雷器倒塌事故的发生。

工作人员在检测工作的同时也需要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不要攀爬设备等,除了有效保障设备完好也是为了人身安全着想。对于已经发生故障的装备,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阶段性的检修工作,保障后期能够正常运行。

4.4防雷装置维护注意事项

电气设备防雷装置出现故障的情况和原因都非常的复杂,同时一些无法修复的损坏也非常的多样,所以相关部门必须加强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和检修的工作,在材料的投入使用上,也需要采用优质的产品,并且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安装。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对防雷装置进行严格的测试实验使用。避雷装置在运行中应该和配电设备同时进行巡视检测。

5.结论

电气设备防雷装置检测和维护是日常供电工作中的重点,保证供电也是民生关注的内容之一,所以相关的检测人员的责任十分的重大,其在日常工作中需要耐心以及绝对的细心,对于检测数据和结果进行记录和统计,并且找到引发各种事故的主要原因,并且实际将结论投入到下个阶段的工作中去,所以说电气设备防雷装置检测和维护的工作十分的重要。需要职能部门认真对待,认真负责。

本文文献:

[1]颜如军.供电系统接地装置的运行维护[J].苏盐科技,2007(04)

防雷装置 篇4

⒈ 本检测报告无“检测专用章”、“检测单位公章”无效。⒉ 不得部分复制本报告,复制本报告未重新加盖“检测专用章”、“检测单位公章”无效。

⒊ 本检测报告无主检、审核、批准人签字无效。⒋ 本检测报告涂改无效。⒌本检测报告仅对本次检测时的建(构)筑物、设施及其防雷装置(措施)有效。

第1页

批准: 审核: 主检: 编制:

第2页

第4页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工作中常见问题 篇5

关键词: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常见问题

0 引言

雷电是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较大的一类气象灾害。雷电基础理论主要研究雷电天气的发生、发展、消亡全过程中其内在本质的规律。雷电防护技术主要研究找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措施和手段。我国是一个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的发展中国家, 当前各类建筑物和工业企业的建筑任务越来越多, 雷电灾害导致的建筑物受损也较大, 防雷装置的设计和审核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做好防雷图纸审核工作对于防范雷电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据当前的国家标准及相关防雷的法律法规, 主要讨论当前防雷图纸审核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这对理顺工作思路, 更好的完成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工作中几个常见问题探讨

1.1 加强防雷装置审核中的知识学习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的问题主要在防雷分类、接闪器保护范围的计算等几个方面。理解和掌握防雷装置审核中的知识架构对提高设计审核能力的重要基础。防雷装置设计审核需要多学科交叉运用的复杂知识系统, 其由理论层、应用层、基础层三部分构成。在理论方面:需要掌握当前科技发展水平下, 对雷电机理、活动规律、作用方式和防护方法的科学认识。在应用方面:掌握雷电防护技术服务过程中, 所使用的现行有效的标准、规范, 以及防护方法和采取的措施。如《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2000版)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雷击风险评估等。在应用方面:雷电防护技术服务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类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关知识。如电学、气象、地理、地质、建筑、电力、通信、计算机、石油化工、计量测量等。

1.2 防雷装置审核中的防雷分类界限不清晰

在防雷装置审核中, 发现一些特殊的建筑物适用规范时分类不确定, 这也是防雷分类界限不清晰所导致的一个问题。例如一些建筑物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应该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但从预计雷击次数等条件来判断, 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界限模糊时, 若就高设计则会导致浪费过多, 建筑费用消耗过大, 在经济上不合理;但若是就低设计则雷击风险增大, 防雷设计先天不足。

1.3 加强防雷装置设计中的裙房避雷带审核

有很多建筑物为了节省成本, 在设计时不设置避雷带。尤其是一些在塔楼建筑物, 其裙房设计往往忽略避雷带设计。事实上, 忽视裙房避雷带往往给建筑物带来较大的雷击风险。有些例子中滚球半径能达到45m, 但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不足30m, 很多塔楼建筑物的裙房有近30m宽, 不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之类。因此在防雷装置审核中必须加强审核, 确保裙房避雷带或避雷网能满足规范的要求。

1.4 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中的暗敷避雷带加短针保护问题

在某些建筑物的防雷设计中发现, 若依据为双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的计算, 发现女儿墙顶面的保护半径远远大于0.4m, 能够起到保护的到女儿墙的作用。但2GB50057-94附录四中有关滚球法的规定比较模糊。一般来说, 接闪器保护范围的外侧滚球法不能同接闪器内侧同等适用, 此时采用暗敷避雷带加短针的形式也没有做明敷的效果好, 而且设置暗敷避雷带是有条件限制的。一些规定是最低要求, 是不能向下突破的, 但提高要求在防雷技术层面上是允许的, 除避雷针存在有效高度外, 防雷装置设计技术标准取值是开放域, 一般只设定一基准值和取值方向, 对某一防护对象而言, 在具体取值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综合考虑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因素。

1.5 重视接地装置审核

接地是防雷装置审核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一般来说, 接地装置的组成包括引下线、接地母线、汇流排、垂直接地体和水平接地体等。其中, 垂直接地体和水平接地体通常称地网, 地网的接地电阻值达到设计要求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各规范中都指明, “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因此评价时就不能只着眼于设计说明上提到的规范, 还应根据被保护物的特点, 查看相关规范、标准 (含标准图集) 的规定, 若相关规范、标准中有其它要求, 或虽为同类要求但要求严格程度高时, 应要求设计单位作相应变更。因此, 在接地体型式的选择、接地体屏蔽作用分析、屏蔽效应分析以及土壤电阻率的确定都必须仔细审核, 认真设计。

1.6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的几个关键点

在防雷装置设计审核中, 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把握, 掌握这几个审核要点, 能提高审核效率。要点主要包括:合理确定待审建筑物的防雷属性分类;直击雷的保护措施审核;侧直击雷的保护措施审核;雷击电子脉冲保护措施审核;建筑物内的电源等设施的过电压保护措施审核;感应雷的保护措施审核等。

2 结论

总之, 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的目的是确保建筑设计工程设计文件的质量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 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和规范, 确保建设工程的质量安全, 以保证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失。为提高审核能力, 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基础理论, 熟悉了解相关的业务技术知识, 建立科学的防雷理念, 全面、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标准、规范。

参考文献

[1]机械工业部.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0.

[2]中国气象局.GB/T21431-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

防雷装置 篇6

电子信息设备的应用已深入至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电子信息设备因其集成度高、工作电压低、耐过电压低、过电流和抗雷电电磁脉冲能力差,极易遭受雷电的危害。因此对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主要对信息系统机房检测涉及到的建筑物接闪器、引下线及其接地装置,机房防雷等级,机房电磁屏蔽、等电位连接、线缆敷设、电涌保护器(SPD)的检测内容和技术指标作如下叙述。

1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等级的确定

由于对不同等级的信息系统防雷技术提出不一样的要求,因此在对建筑物信息系统进行防雷检测时,应根据建筑物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及其使用性质确定雷电防护等级,从而根据其不同等级的防雷技术要求进行检查与检测。

2 直击雷检测

2.1 接闪器检测

接闪器的安装布置应符合工程设计文件要求,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中对不同类别防雷建筑物接闪器布置的要求。

2.2 引下线检测

引下线的安装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有关规定,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并应沿建筑物周围均匀布设,其平均间距分别不应大于12m、18m和25m。由于电子信息机房在现场检测时,引下线部分通常都进入隐蔽阶段,电子信息系统设计等相关检测规范未对其指出具体的检测方法,从而没有办法确定引下线布局、规格及根数情况,对此可利用建筑物钢筋测试仪对其引下线布局进行检测。

2.3 接地装置检测

2.3.1 检查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所在建筑物的接地装置,应满足人身安全及电子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要求,检测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是否符合要求。近年来发现接地电阻检测值偏离真值的情况时有发生。需要注意的要点作如下叙述:1)地表处存在地电流;2)被测接地极本身存在有交变电流(用电设备绝缘不好,部分短路引起的漏电现象、引下线附近有并联的高压电源干扰、零地混接等均可引起被测接地极本身存在有交变电流,使零地电位过大,直接影响到接地电阻的测量准确度);3)被检测接地装置附近存在强电磁场;4)接地装置和金属管道埋地比较复杂(当信息机房建筑物外地下金属管道布置复杂,如果按照正常检测连接时,由于接地金属管道的存在,实际上改变了测量仪各极端子的电流方向,常引起测量值为零或负值现象);5)辅助接地极位置不当。6)接地电阻检测受仪表电压极电流极布置区域的土壤的温度、湿度等变化,通常检测时选取测试土壤相对干燥为好。

2.3.2 接地装置检测时,还应检测接地装置周围的腐蚀情况,若接地装置处在腐蚀区域,检查接地装置的材料。这种接地装置通常采用圆钢或者铜棒为基体,在其表面覆盖上一层铜、铅、铝有色金属材料增强其防腐性能。

2.3.3 电子信息设备与电源等强电虽然在规范中能共地,但不能共点。若将电子设备与强电设备共地,雷击时暂态大电流可以通过电路的耦合对电子设备形成干扰产生过电压。在某个学校信息机房的检测过程中,对其机房的设备等电位进行测试,发现所有的设备等电位连接后,测量时其零地串扰电压过大,后来发现该机房的总等电位连接线与该建筑物低压电源配电PE线共点,因此造成很大干扰。通过把总等电位接入该建筑物接地装置其它连接点后,消除了设备零地串扰电压过高现象。

3 建筑物及其线路雷击电磁脉冲屏蔽检测

当雷击建筑物附近或雷击建筑物时,由于雷电电磁脉冲效应,其电磁波通过建筑物及其信息线路感应或辐射产生的过电压传导到信息设备,造成信息设备可能遭受过电压损坏,因此要对信息系统所在的建筑物结构和线路的屏蔽措施进行图纸检查和检测。

3.1 检查建筑物设计图纸,建筑物的屋顶金属表面、立面金属表面、混凝土内钢筋和金属门窗框架等大尺寸金属件是否与防雷接地装置连接。

3.2 检查屏蔽线缆的金属屏蔽层是否在线路两端并在各防雷区交界处与防雷接地装置作等电位连接。

3.3 检查建筑物之间用于敷设非屏蔽线缆的金属管道、金属格栅或钢筋成格栅形的混凝土管道,两端电气贯通情况,两端是否与各自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带相连。

3.4 检测屏蔽材料所选用铜、钢或铝等材料规格。选用板材时,其厚度宜为0.3mm~0.5mm间。选用网材时,应考虑网材目数和增设网材层数。需要时,在门、窗的屏蔽中,可采用钢网屏蔽玻璃。

3.5 测量屏蔽材料规格尺寸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3.6计 算建筑物利用钢筋或专门设置的屏蔽网的屏蔽效率,电磁屏蔽效率是否符合GB50057中第6章的规定。

3.7 以上六点主要是针对线路的屏蔽进行检测,可是相关防雷检测技术规范中未对其信息系统机房外的磁场环境的检测未进一步的进行明确,同时也未对机房外检测仪器的线路屏蔽作明确规定。比如在漳州对移动机房内的设备接地电阻项目检测时,发现如下情况,4102接地电阻测试仪上的数据指针左右大幅度漂浮,仪表指针读数在1Ω~8Ω范围内摇摆不定。当对接地电阻表的电压极和电流极指针的位置进行地电压干扰影响的排除后,最后确定是机房外磁场强度比较强,在检测时候,磁场耦合到检测线,使之产生交变电压,导致测试数据偏离真实值。所以要对机房检测时,先用高斯计等磁场检测仪检测机房外磁场强度,然后对检测线路采取屏蔽措施,避免以上事件的发生。

4 信息机房内部设施检测

检查机房所在楼层、环境、电子信息系统设备布置,检测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设备距外墙的距离,机房内部检测主要对机房内设备及其线路的防雷装置进行检测。

4.1 设备及线路等电位连接的检查和测试

4.1.1 检查平行或交叉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规定要求值时的金属线的跨接情况。如已实现跨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

4.1.2 检查由LPZ0区到LPZ1的总等电位连接情况。如已实现其与防雷接地装置的两处以上连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

4.1.3 检查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在LPZ0区与LPZ1区界面处与总等电位连接带的连接情况,如已实现连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

4.1.4 测试电子信息系统设备的金属外壳、机柜、机架、金属管、槽、屏蔽线缆外层与等电位接地端子的过渡电阻。

4.1.5 信息机房设备等电位通常采取S型与M型等电位连接网络。在检测时,发现很多机房等电位连接网络设计没有根据机房的大小进行设计,检测时要注意以下两点:1)S型等电位连接网络通常用于相对较小、限定于局部的系统,所有设施管线和电缆宜从一点进入该信息系统;2)M型结构的等电位连接网络通常用于延伸较大和开环的系统(如大型机房)而且在设备之间辐射许多线路和电缆,服务性设施和电缆从几个点进入该信息系统。

4.1.6 等电位连接的过渡电阻测试采用空载电压4V~24V,最小电流为0.2A的测试仪器进行检测,过渡电阻值应符合表1要求。设备等电位过渡电阻检测项目经常被忽略,检测中经常发现:1)用等电位连接线直接接入设备金属外壳,没有对设备金属外壳与等电位连接线之间做好油漆层戳开处理,导致设备采取等电位连接后,接触点之间过渡电阻过大;2)等电位连接铜鼻子与等电位连接线直接采取压接处理,有时压接不良,造成线路脱落等,因此应建议采取镀锡处理,使等电位连接安全可靠。

4.2 信息系统线缆敷设要求及其检测

4.2.1 低压配电线路(三相或单相)的单芯线缆不应单独穿于金属管内。

4.2.2 电子信息系统技术线缆与供配电线缆同属一个线缆管理系统和同一路由时,其布线应符合GB 50343 规定。

4.2.3 线缆布线系统的全部外露可导电部分,应测试等电位连接。

4.2.4 由分线箱引出的信息技术线缆与供配电线缆平行敷设的长度大于35m时,从分线箱起的20m内应采取隔离措施,也可保持两线缆之间有大于30mm的间距,或在槽盒中加金属板隔开。

4.2.5 强、弱电线路宜分层采用走线槽盒布设。

4.2.6 电源线、信号线应采用屏蔽线缆,线缆屏蔽层应接地。

4.2.7 电子信息系统技术线缆与其他管线、电力线缆的间距应符合GB50057相关规定。

4.2.8 光缆的所有金属接头、金属挡潮层、金属加强芯等,应在入户处直接接地。

4.2.9 检测时候,信息系统线缆敷设组成的环路网络面积尽量要小,避免雷击电磁脉冲对大面辐射带来的电压干扰。特别是对大型信息机房检测时,做好该项检测尤为重要。

4.3 电涌保护器(SPD)检查与检测

4.3.1 用N-PE环路电阻测试仪。测试从总配电盘(箱)引出的分支线路上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PE)之间的阻值,确认线路为TN-C或TN-C-S或TN-S或TT或IT系统。

4.3.2 检查并记录各级SPD的安装位置,安装数量、型号、主要性能参数(如Uc、In、Ⅰmax、Ⅰimp、Up等)和安装工艺(连接导体的材质和导线截面,连接导线的色标,连接牢固程度)。

4.3.3 对SPD进行外观检查:SPD的表面应平整,光洁,无划伤,无裂痕和烧灼痕或变形。SPD的标志应完整和清晰。

4.3.4 测量多级SPD之间的距离和SPD两端引线的长度,应符合GB50057相关规定。检测中经常发现有些信息机房对机房内部电源线路,直接安装三套以上浪涌保护器,安装距离太近达不到规范要求,有些安装的浪涌保护器在各级能量上配置都相同,未按规范做好能量匹配。

4.3.5 检查SPD是否具有状态指示器。如有,则需确认状态指示应与生产厂说明相一致。

4.3.6 检查安装在电路上的SPD限压元件前端是否有脱离器。

4.3.7 检查安装在配电系统中的SPD的Uc值最大持续运行不应小于所规定的最小值;在电涌保护器安装处的供电电压偏差超过所规定的10%以及谐波使电压幅值加大的情况下,应根据具体情况对限压型电涌保护器提高所规定的最大持续运行电压最小值。

4.3.8 检查安装的电信、信号SPD的Uc值,Uc值一般应高于系统运行时信号线上的最高工作电压的1.2倍。

4.3.9 SPD运行期间,会因长时间工作或因处在恶劣环境中而老化,也可能因受雷击电涌而引起性能下降、失效等故障。因此需定期进行检查。如测试结果表明SPD劣化,或状态指示指出SPD失效,应及时更换。在漳州某银行信息系统电源SPD的漏电流测试中,对某一模块四年来的测试数值按时间先后排列,测试数据如下:3.6μA、6.8μA 、10.4μA、18.6μA。若按规范要求,低压电源线路SPD的漏电流应小等于20μA,由于该模块漏电流的变化值每年都在不断加大,第四年测试的数据为18.6μA,虽然控制在规范值20μA以内,但是漏流值变化过大,若不进行更换,则有可能使该模块漏流值在短期内超过20μA,漏流过大时,可能造成模块温度升高而使器件损坏。

5 电缆故障接地测试

低压电缆,在施工安装、运行过程中经常因短路、过负荷运行、绝缘老化或外力作用等原因造成接地故障。在某高山雷达站信息机房检测过程中,发现机房电源线路供电不稳定,是由电缆故障接地引起的。用万用表测量跨步电压能方便地查出电缆故障接地点。检测时要注意,检测人员一定要穿上绝缘电工鞋,戴上绝缘手套,随后在电缆通电的情况下,沿电缆敷设路径,相距一定距离把两根铁棒插入地面,铁棒上接出绝缘导线,接至万用表交流电压档,量程先放在250V档上,当铁棒之间电压较小时,则改变量程放在电压值较小档。经过换挡后测出的故障电压为26V,判断出该处存在电缆故障接地现象。有时故障电压很小,甚至仅10V左右,测量时要注意,切莫忽略。

6 检测作业要求

检测时,接地电阻测试仪的接地引线和其他导线应避开高、低压供电线路。每一个检测点的检测数据需经复核无误后,填入原始记录表。在检测配电房、变电所、配电柜的防雷装置时应着绝缘鞋、绝缘手套、使用绝缘垫,以防电击。每一项检测需要有二人以上共同进行, 检测记录应用钢笔或签字笔填写,字迹工整、清楚,严禁涂改;改错宜用双斜划线划在原有数据上,并在其上方填写正确数据,并加盖修改人员印章。用数值修约比较法将经计算或整理的各项检测结果与相应的技术要求进行比较,判定各检测项目是否合格。

7 结束语

通过细化信息系统防雷设施各个环节的技术指标,对每个环节的防雷检测,都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检测,对不符合设计规范的防雷设施提出整改意见,有利于促进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防雷规范化设计,对信息系统的防雷安全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摘要:为了规范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检测安全,减少或避免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雷电灾害损失,根据信息系统防雷装置的布置特点,细化防雷设施的检测项目,明确每个防雷设施的检测流程和具体要求,把雷电灾害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关键词:信息系统,防雷检测,技术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2000年版.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2]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S].2004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T17949.1-2000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S].2000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85-2007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技术规范[S].2007版.北京:中国气象局,2007.

[5]陈先禄.刘渝根.黄勇.接地[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30-49.

[6]高胜东.雷电与现代防雷技术基础[M].成都: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系,2002.108-142.

防雷装置 篇7

所谓“接地电阻”, 是指雷电流从接地装置中流至大地的过程中遇上的电阻。具体而言, 接地电阻包括接地线的电阻、接地体的电阻、中间的接触电阻和远处的大地电阻。此外, 接地电阻还可分为冲击接地电阻和工频接地电阻。

2 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

目前, 常用的测量接地电阻的方法有三极法、四极法和电压电流表法。

2.1 三极法

三极法也称为“三线法”, 其具体测量步骤如图1所示。三极法的三极为图1中的G, P, C, G表示待测量的接地装置, P表示电压极, C表示电流极。

三极间距离的计算公式为:

式 (1) (2) 中:dGC为G极到C极的距离;D为待测的接地装置对角线的最大程度;dGP为G极到P极的距离。

P极所处位置为零电位区内。为了准确地找到零电位区, 可沿着C极与G极的连接线方向将P极移动数次, 每次移动固定的距离, 并测量电压极与接地装置之间的电压。当3次测量结果之间的误差在5%以内时, 可将移动轨迹的中间位置确定为电压极的位置。将测得的电流值和电压值代入以下公式中, 即可得到接地电阻值:

式 (3) 中:RG为G极的接地电阻值;UG为G极的电压值;I为G极的电流值。

2.2 四极法

四极法也称为“四线法”, 其测量原理与三极法基本相同, 两者之间的最大区别在于:四极法在接地装置上连接测量仪器时, 要使用2根线在两极上与被测物直接连接。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弥补三极法的不足, 在接地电阻值较低和为了排除电缆电阻影响的情况下, 采用这种方法能得到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

2.3 电压电流表法

在电压电流表法中, 需要用到电流辅助极和电压辅助极, 电流辅助极的作用是与被测物共同构成一闭合回路;电压辅助极的作用是测量被测物的接地电位。在使用该方法时, 为了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要正确选择电流辅助极和电压辅助极的位置。具体而言, 在电压电流三极直线法中, 电流极和电压极的布线是直线式的, 其接线原理图与三极法相同。在电压电流三极三角形法中, 其电极布置图如图2所示。

在该方法中, 各极之间的距离应符合下式:

3 接地电阻测量值偏离分析

在实际测量中,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 接地电阻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一定的偏差。造成这种偏差的主要原因包括天气条件、仪器仪表的准确度、检测方法的准确度和工作人员的操作等。

要想尽可能地减少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应着力于以下5个方面的工作: (1) 在晴朗天气测量时, 可保证土壤的湿度适宜且没有冻结。因此, 应选择在良好的天气条件下测量。 (2) 使用的测量仪器应经过合格检查, 保证在使用期内, 并定期体检。在检测时, 要根据被测对象的不同选择最合适的仪器, 并注意测地网是否单点接地, 被测的地线与设备之间是否连接完好, 接地回路是否可靠等。 (3) 在选择检测方法时, 要分析检测对象的接地电阻, 确定其精确度。通常情况下, 我们应选择三极法。如果要求测量的接地电阻具有较高的精度, 则应采用四极法。此外, 应尽量达到多方位、多点测试。 (4) 接地电阻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测量过程中, 测量使用的仪器、仪表及其连接线要与高、低压供电电路保持一定的距离, 以尽可能地减少干扰, 保证设备安全。检测地网时, 如果受到了带电因素的影响, 则应查明原因并处理好带电问题后, 才能测量电阻, 也可以换一个位置测量。 (5) 工作人员接线、操作仪器等过程会对电阻值的测量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对于建筑物而言, 安装防雷接地装置十分重要, 而测量接地电阻是衡量防雷接地装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有效手段。在测量过程中, 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并依据实际的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

参考文献

防雷装置 篇8

【摘要】天然气装置区通常都会有自动化水平高、数字化程度高、开发建设起点高的特点,多会采用完善的自动控制系统及仪表系统来进行控制与监视。在这种情况下,对天然气装置区仪表自控系统防雷接地情况进行分析与探讨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探讨了天然气装置区仪表自控系统防雷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天然气装置区;仪表;自控系统;防雷接地

1.引言

雷电是自然界的一种常见的灾害性天气现象,它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极高的电流与电压,虽然作用时间很短,但是造成的危害程度却很大,尤其是会严重破坏各类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建筑物等。天然气装置区通常都会有自动化水平高、数字化程度高、开发建设起点高的特点,多会采用完善的自动控制系统及仪表系统来进行控制与监视。在这种情况下,对天然气装置区仪表自控系统防雷接地情况进行分析与探讨就显得尤为必要。

2.天然气装置区仪表自控系统防雷工作方法

虽然雷击现象不常发生,但为了安全起见,务必要做好天然气装置区仪表自控系统的各项防雷电工作,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天然气装置区仪表自控系统防雷工作方法包括现场仪表设备防雷、等电位连接、防涌浪保护器的设置、信号电缆屏蔽与敷设、接地系统。

2.1现场仪表设备防雷。现场仪表的外壳应该尽量选用金属外壳,且全封闭式;对于实在不能选用金属外壳的仪表,那么应将其安装在仪表箱内。防浪涌设备端子应与仪表外壳的接地端相互连接,接地金属应与现场仪表的接线箱、控制柜、外壳等相互连接。若现场仪表的安装位置偏高或者不好掌握,可将其安装在全封闭钢板的仪表箱内,再作接地处理。

2.2接闪。接闪装置多安装在天然气装置区的外部,可释放大部分雷电电流,接闪装置包括接地装置、引下线、接闪器。

2.3接地系统。在直击雷和感应雷产生电流时,接地系统可將电流完全释放。当接地系统采用机械连接时,为了确保其压接良好、可靠,应该采用压接片压接、螺栓紧固压接等方式实现;当接地系统采用焊接连接时,那么应该行相应的防腐措施以避免焊接处松动。值得注意的是,接地系统若采用热镀锌扁铁来构建,那么仪表系统的外壳、金属结构应用导线连接或者直接连接的方式来进行等电位连接。

2.4等电位连接。当出现了雷击现象,就会有瞬间电压升高出现在雷电经过的路径上,这种瞬间电压很有可能会出现电磁脉冲,对仪表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较大的干扰,同时,还有可能将仪表设备内部的绝缘体击穿。等电位连接是指将天然气装置区内的各种仪表控制室设备、中间接线箱、金属设备设施、现场仪表金属外壳、建筑物电气装置等连接在一起,一起集中接入到接地网,以此来均压,并且还能够让各装置、设备之间的电位差大幅度降低。

2.5浪涌保护器的设置。浪涌保护器是一种电气装置,能够为各种通讯线路、仪器仪表、电子设备提供安全防护,也被称为防浪涌端子。当由于干扰的作用而使信号回路突然出现尖峰电压或者尖峰电流时,浪涌保护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这些电压或者电流进行分流,从而防止回路中其他设备受到浪涌的损害。通常而言,应在金属导轨上安装浪涌防护器,浪涌防护器的接地汇流条选用金属导轨是一种较佳的连接方式,能够让其接地变得可靠、简单,也便于合理安装浪涌防护器。

2.6信号线缆的敷设与屏蔽。(1)信号线缆的敷设。应采用销装电缆作为埋地电缆,在桥架上的电缆槽盒内敷设架空电缆。与其他常用材料相比,钢铁材质防护电磁场的效能要好很多,所以,全封闭钢板结构适用于仪表电缆槽,与此同时,全部的金属部件应全程接地。(2)电缆接地方式。销装屏蔽电缆的销装层需要在首、末两端接地,或者多点接地。当销装层多点接地时,有可能会出现一部分低频干扰电流的电磁场干扰信号,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电缆的内屏蔽层应一端接地,外销装层应多点接地。这样一来,既有利于对低频干扰情况进行干扰,又有利于确保安全。(3)电缆的屏蔽。动力电缆、通信电缆、信号电缆等室外敷设的电缆,敷设方式应采用封闭金属电缆槽或者屏蔽电缆全程穿钢管的方式。若采用双层屏蔽电缆(两层之间互相绝缘)或者金属销装屏蔽电缆时,可全封闭金属电缆槽或者不用穿钢管。

3.天然气装置区仪表自控系统防雷现状与建议

3.1天然气装置区仪表自控系统防雷工作现状。天然气装置区已经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雷接地规范》对仪表自控系统从屏蔽、接地、接闪、均压、分流等方面加强了防雷工作。天然气装置区内的信号电缆、现场仪表、配电箱、中间接线箱都作了屏蔽;天然气装置区内的控制系统、现场仪表、建筑单体、电气装置、设备设施都以等电位的方式接入到了接地网,以此来实现均压瞬间电压的效果;接地网在天然气装置区内全面设置,以此来释放雷电流。此外,还将避雷针安装在天然气装置区的高杆灯上,这样能够有效地引导雷电,将其泄放至大地。

3.2几点建议。3.2.1电缆屏蔽方式。要根据现场仪表设备防雷、等电位连接、防涌浪保护器的设置、信号电缆屏蔽与敷设、接地系统等电缆屏蔽方式来完善天然气装置区仪表自控系统电缆的屏蔽工作。由于天然气装置区仪表自控系统所使用的信号电缆为销装屏蔽电缆,需要将机柜内的接地排与控制室端相互连接,将接地线与现场端在中间接线箱内连接,将电缆内层屏蔽层单端接地。3.2.2地磅增加接地系统。由于接地系统没有将天然气装置区仪表自控系统的地磅包含在内,雷雨天气下就有可能会损坏称重传感器、视频监控器、刷卡器,对装卸车的称量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为了防止损坏地磅系统,要努力完善地磅的接地工作,以便能够在短时间内将雷电电流引入大地。3.2.3需谨慎设置避雷针。避雷针的作用在于避免直击雷的电流,若避雷针的安装高度过高,或者安装设置不当,反而会适得其反,甚至还会引雷电,因此,需谨慎设置避雷针,不应单独设立避雷针。3.2.4加强学习防雷电相关业务知识。为了进一步规范天然气装置区仪表自控系统的防雷接地工作,提高业务人员知识水平,确保防雷业务的正常开展,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防雷业务规范和防雷业务知识,重点学习了防雷工程施工要求、工程验收规范等。

4.结语

总之,天然气装置区仪表自控系统防雷接地较为复杂、繁琐,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较多,应该基于自动控制系统及仪表设备的特点,依照现场仪表设备防雷、等电位连接、防涌浪保护器的设置、信号电缆屏蔽与敷设、接地系统等方法来切实做好防雷接地工作,确保天然气装置区仪表自控系统能够平稳、安全、可持续性运行。

参考文献

[1]费凡.电器和控制系统接地技术在天然气输配管的应用[J].上海煤气,2013,17(04):54-56.

[2]周墨.浅论电气设计中的供电系统及防雷接地[J].经营管理者,2012,16(08):115-118.

[3]孙涛,张盖世,纪进.全方位防雷体系在天然气管道站场的实践[J].电气应用,2011,22(13):120-123.

作者简介

防雷、防静电、电气装置检查要求 篇9

一、防雷装置

(一)接闪器

1、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994)第4.1.1条避雷针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针长1m以下:圆钢为12mm;钢管为20mm。针长1~2m.:圆钢为16mm;钢管为25mm。烟囱顶上的针:圆钢为20mm;钢管为40mm。第4.1.2条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圆钢或扁钢,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第4.1.5条屋顶上永久性金属物宜作为接闪器,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旗杆、栏杆、装饰物等,钢管、钢罐的璧厚不小于2.5mm,但钢管、钢罐一旦被雷击穿,其介质对周围环境造成危险时,其壁厚不得小于4mm。第4.1.6条除利用混凝土构件内钢筋作接闪器外,接闪器应热镀锌或涂漆。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尚应采取加大其截面或其它防腐措施。第4.1.7条不得利用安装在接收无线电视广播的共用天线的杆顶上的接闪器保护建筑物。

2、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第5.2.2条接闪杆宜采用热镀锌圆钢或钢管制成,其直径应符合下列归定:杆长1m以下:圆钢不应小于12mm;钢管不应小于20mm。杆长1~2m.:圆钢不应小于16mm;钢管不应小于25mm。独立烟囱顶上的杆:圆钢不应小于20mm;钢管不应小于40mm。第5.2.8屋顶上永久性金属物宜作为接闪器,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旗杆、栏杆、装饰物、女儿墙上的盖板等,输送和储存物体钢管和钢罐的壁厚不应小于2.5mm;当钢管、钢罐一旦被雷击穿,其内的介质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危险时,壁厚不应小于4mm。第5.2.9条除利用混凝土构件内钢筋或在混凝土内专设钢材作接闪器外,钢质接闪器应热镀锌。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尚应采取加大其截面或其它防腐措施。第5.2.10条不得利用安装在接收无线电视广播天线杆顶上的接闪器保护建筑物。

3、按照《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0601-2010)第6.1.1条建筑物顶部和外墙上的接闪器必须与建筑物旗杆、栏杆、吊车梁、管道、设备、太阳能热水器、门窗、幕墙支架等外露的金属物进行电气连接。接闪杆应能承受0.74KN/ m2的风压,接闪器上应无附着其它电气线路或通信线、信号线。6.1.2条专用接闪杆位置应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应饱满无遗漏,焊接部分防腐应完整。接闪导线应位置正确、平正顺直、无急弯。焊接的焊缝应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的应有防松零件。接闪导线焊接时扁钢与扁钢不应少于扁钢宽度的2倍,两个大面不应少于3个棱边的焊接。圆钢与圆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扁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4、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08)第5.2.2条检查接闪器与建筑物顶部外露的其他金属物的电气连接、与避雷引下线电气连接,天面设施等电位连接。接闪器的位置是否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的应备帽等防松零件是否齐全,焊接部分补刷的防腐油漆是否完整,接闪器是否锈蚀1/3以上。避雷带是否平正顺直,固定点支持件是否间距均匀,固定可靠。有无附着的其他电气线路。

(二)引下线

1、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994)第3.3.1条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的网格。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相互连接。第3.3.2条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烟囱等物体,防雷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2)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第3.3.3条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8m。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第3.3.4条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防直击雷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并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第4.2.1条引下线宜采用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当烟囱上的引下线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2mm;采用扁钢时,其截面不应小100mm2,厚度不应小于4mm。第4.2.2条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明敷,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者可暗敷,但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80 mm2。第4.2.3条建筑物的消防梯、钢柱等金属构件宜作为引下线,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电气通路。第4.2.4条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0.3m至1.8m之间装设断接卡。第4.2.5条在易受机械损坏和防人身接触的地方,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取暗敷或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保护设施。当利用混凝土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时,可不设断接卡,利用钢筋作引下线时应在室内外的适当地点设若干连接板,该连接板可供测量、接人工接地和作等电位连接用。当仅利用钢筋作引下线并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在每根引下线上于距地面不低于0.3m处设接地体连接板。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设断接卡,其上端应与连接板或钢柱焊接。连接板处宜有明显标志。

2、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第4.3.1条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外部防雷的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接闪网(带)或接闪杆,也可采用接闪网(带)或接闪杆混合组成的接闪器。接闪网(带)应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的网格。接闪器之间相互连接。第4.3.2条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烟囱等物体,防雷保护应符合下列要求:(1)金属物体可不装接闪器,但应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2)在屋面接闪器保护范围之外的非金属物体应装接闪器,并和屋面防雷装置相连。第4.3.3条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周长间距不应大于18m。当建筑物跨度较大,无法在跨距中间设引下线,应在跨距两端设引下线并减小其他引下线的间距,专设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第4.3.4条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外部防雷装置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内部防雷装置、电气和电子系统等接地共用接地装置,并应与引入的金属管线做等电位连接。外部防雷装置专设接地装置宜围绕建筑物敷设成环形接地体。第5.3.3条引下线宜采用热镀锌圆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单根扁钢其厚度为2.5mm;其最小截面为50mm2。单根圆钢其直径为8mm;其最小截面为50mm2。当独立烟囱上的引下线采用圆钢时。其直径不应小于12mm;采用扁钢时,其截面不应小100mm2,厚度不应小于4mm。第5.3.4条专设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明敷,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外观要求较高者可暗敷,但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80 mm2;第5.3.5条建筑物的钢梁、钢柱、消防梯等金属构件及幕墙的金属立柱宜作为引下线,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电气贯通,可采用焊接、缝接、螺栓连接。第5.3.6条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0.3m至1.8m之间装设断接卡。当利用混凝土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时,可不设断接卡,利用钢筋作引下线时应在室内外的适当地点设若干连接板。当仅利用钢筋作引下线并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在每根引下线上于距地面不低于0.3m处设接地体连接板。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设断接卡,其上端应与连接板或钢柱焊接。连接板处宜有明显标志。第5.3.7条在易受机械损伤之处,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取暗敷或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保护设施。

3、按照《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0601-2010)第5.1.1条(1)引下线的安装布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的有关规定,第一类、第二类和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专设引下线不应少于2根,并应沿建筑物周围均匀部设,其平均间距分别不大于12m、18m和25m。(2)明敷的专用引下线应分段固定,并应已最短路径敷设到接地体。敷设应平正顺直、无急弯。焊接固定的焊缝应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的应有防松零件(垫圈),焊接部分防腐应完整。(3)引下线两端应分别与接闪器和接地装置做可靠的电气连接。(4)引下线上应无附着的其它电气线路。5.1.2条(1)引下线应固定可靠,每个支架能承受49N的垂直拉力。固定支架的高度不应小于150mm,固定支架应均匀。(2)引下线可利用建筑物的钢梁、钢柱、消防梯等金属构件作为自然引下线,金属构件之间应电气贯通。(3)引下线采用焊接时扁钢与扁钢不应少于扁钢宽度的2倍,两个大面不应少于3个棱边的焊接。圆钢与圆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扁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4)在易受机械损坏和防人身接触的地方,地面上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取暗敷或镀锌角钢、改性塑料管或橡胶管等保护设施。并应在每根引下线距地面0.3m处装设断接卡。(5)引下线不应敷设在下水管道内,并不宜敷设在排水槽内。

4、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08)第5.3.2条(1)检查明敷引下线是否平直,无急弯。卡钉是否分段固定,且能承受49N(5kgf)的垂直拉力。(2)检查引下线、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焊接处是否锈蚀,油漆是否有遗漏及近地面的保护设施。(3)检查每相邻两根引下线之间的距离,记录引下线布置的总根数,按顺序编号。(4)检查明敷引下线上有无附着的其他电气线路。测量明敷引下线与附近其他电气线路的距离,一般不应小于1m。(5)检查断接卡的设置是否符合要求。

(三)接地装置

1、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994)第4.3.1条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扁钢或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 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角钢厚度不应小于4mm;钢管壁厚不应小于3.5 mm。在腐蚀性较强的土壤中,应采取热镀锌等防腐措施或加大截面。接地线应与水平接地体的截面相同。第4.3.2条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人工垂直接地体间的距离及人工水平接地体间的距离宜为5m,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小。第4.3.3条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第4.3.4条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宜采用下列方法:(1)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不应大于有效长度。(2)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3)采用降阻剂。(4)换土。第4.3.5条 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1)水平接地体局部深埋不应小于1m;(2)水平接地体局部应包绝缘物,可采用50~80mm厚的沥青层;(3)采用沥青碎石地面或在接地体上面敷设50~80mm厚的沥青层,其宽度应超过接地体2m。第4.3.6条埋在土壤中的接地装置,其连接应采用焊接,并在焊接处作防腐处理。

2、按照《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第5.4.2条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角钢、钢管或圆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扁钢或圆钢。人工垂直接地热镀锌角钢不应小于50 mm x50mmx3mm;钢管直径不应小于20 mm,壁厚度不应小于2mm;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4mm;人工水平接地体热镀锌扁钢截面不应小于90 mm2,厚度不应小于3 mm;圆钢截面不应小于78 mm2。第5.4.3条人工钢质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其间距以及人工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均宜为5m,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小。第5.4.4条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并宜敷设在当地冻土层以下,其距墙或基础不宜小于1 m。第5.4.5条在高土壤电阻率地区,降低防直击雷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宜采用下列方法:(1)采用多支线外引接地装置,外引长度不应大于有效长度。(2)接地体埋于较深的低电阻率土壤中。(3)采用降阻剂。第5.4.6条防直击雷的人工接地体距建筑物出入口或人行道不应小于3m。第5.4.7条接地装置埋在土壤中的部分,其连接宜采用放热焊接;当采用通常焊接方法时,应在焊接处作防腐处理。

3、按照《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 50601-2010)第4.1.1条(1)当利用建筑物桩基、梁、柱内钢筋做接地装置的自然接地体和为接地需要而专门埋设的人工接地体,应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的位置设置可供测量、接人工接地体和做等电位连接用的连接板。(2)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3)在建筑物外人员可经过或停留的引下线和接地体连接处3 m范围内,应做好防止跨步电压对人员造成的伤害的措施。第4.1.2条(1)当设计无要求时,接地装置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5m,角钢、钢管等接地体应垂直布置。人工垂直接地体长度宜为2.5m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5m。人工接地体与建筑物外墙或基础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m.(2)接地体连接应采用焊接,并宜采用放热焊接。当采用通常焊接方法时,应在焊接处作防腐处理。采用焊接时扁钢与扁钢不应少于扁钢宽度的2倍,两个大面不应少于3个棱边的焊接。圆钢与圆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圆钢与扁钢不应少于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4、按照《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08)第5.4.2条(1)检查时应查看隐蔽工程纪录;检查接地装置的结构和安装位置;检查接地体的埋设间距、深度、安装方法;检查接地装置的材质、连接方法、防腐处理。(2)检查接地装置的填土有无沉陷情况。(3)检查有无因挖土方、敷设管线或种植树木而挖断接地装置。(4)用毫欧表检测两相邻接地装置的电气连接,如测得阻值大于1Ω,断定为电气导通,如测得阻值偏大,则判定为各自独立接地。(5)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

二、防静电装置

按照《石油化工静电接地设计规范》(SH3097-2000)第3.2.1条需要进行静电接地的物体,应根据物体的类型采取下列静电接地方式:(1)静电导体应采用金属导体进行直接静电接地。(2)人体与移动式设备应采用非金属导电材料或防静电材料以及防静电制品进行间接静电接地。(3)静电非导体除应间接静电接地外,尚应配合其它的防静电措施。第3.3.1 条静电接地系统静电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6Ω。专设的静电接地体的对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0Ω,在山区等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其对地电阻值也不应大于1000Ω。第3.4.2 条接地连接端子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不易受到外力损伤;(2)便于检查维修;(3)便于与接地干线相连;(4)不妨碍操作;(5)尽量避开容易积聚可燃混合物以及容易锈蚀的地点。.第3.4.4 条专用金属接地板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金属接地板可焊(或紧固)于设备、管道的金属外壳或支座上。(2)金属接地板的材质,应与设备、管道的金属外壳材质相同。(3)金属接地板的截面不宜小于50×10(mm),最小有效长度对小型设备宜为60mm,大型设备宜为110mm。如设备有保温层,该板应伸出保温层外。接地用螺栓规格不应小于M10。第3.5.1 条静电接地支线和连接线,应采用具有足够机械强度、耐腐蚀和不易断线的多股金属线或金属体。固定设备接地支线镀锌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镀锌扁钢不应小于12x4(mm);多股铜芯电线截面不应小于16mm2。连接线铜芯软绞线或软铜编绞线截面不应小于6mm2。大型移动设备接地支线铜芯软绞线或橡套铜芯软电缆截面不应小于16mm2。一般移动设备接地支线铜芯软绞线或橡套铜芯软电缆截面不应小于10mm2。振动和频繁移动的器件接地支线铜芯软绞线截面不应小于6mm2。第3.6.2 条静电接地干线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有利于设备、管道及需要在现场作静电接地的移动物体的接地;(2)静电接地干线在装置内宜闭合环形布置,不同标高的接地干线之间至少应有两处连接。第3.6.3 条下列接地干线或线路不得用于静电接地:(1)照明回路的工作零线和三相四线制系统中的中性线;(2)整流所各级电压的交流、直流保护接地系统;(3)直流回路的专用接地干线;(4)防雷引下线(兼有引流作用的金属设备本体除外)。第3.6.4条 静电接地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静电接地干线与保护接地干线在建构筑物内有两点相连时,可不另设静电接地体;(2)应充分利用自燃接地体以及其它用途的接地体;(3)接地干线和接地体材质宜选用耐腐蚀材料,当选用镀锌钢材时,静电接地干线和接地体用钢材的最小规格:地上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2mm;地下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4mm;地上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 mm2,厚度不应小于4mm;地下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60 mm2,厚度不应小于5mm;地下角钢厚度不应小于50x5(mm);地下钢管直径不应小于50mm。第3.7.1 条接地端子与接地支线连接,应采用下列方式:(1)固定设备宜用螺栓连接;(2)有振动、位移的物体,应采用挠性线连接;(3)移动式设备及工具,应采用电瓶夹头、鳄式夹钳、专用连接夹头或磁力连接器等器具连接,不应采用接地线与被接地体相缠绕的方法。第3.7.2条静电接地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采用搭接焊连接时,其搭接长度必须是扁钢宽度的两倍或圆钢直径的六倍;(2)当采用螺栓连接时,其金属接触面应去锈、除油污,并加防松螺帽或防松垫片。(3)当采用电池夹头、鳄式夹钳等器具连接时,有关连接部位应去锈、除油污。

三、电气装置

按照《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第2.2.1条交流电气设备的接地可以利用下列自然接地体:(1)埋设在地下的金属管道,但不包括有可燃或有爆炸物质的管道。(2)金属井管。(3)与大地有可靠连接的建筑物的金属结构。(4)水工构筑物及其类似的构筑物的金属管、桩。第2.2.2条交流电气设备的接地线可利用下列接地体接地:(1)建筑物的金属结构(梁、柱等)及设计规定的混凝土结构内部的钢筋。(2)生产用的起重机的轨道、配电装置的外壳、走廊、平台、电梯竖井、起重机与升降机的构架、运输皮带的钢梁、电除尘器的构架等金属结构。(3)配线的钢管。第2.2.3条接地装置宜采用钢材。接地装置的导体截面应符合热稳定和机械强度的要求。地上室内圆钢直径不应小于6mm;室外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室内扁钢截面不应小于60 mm2,厚度不应小于3mm;室外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 mm2,厚度不应小于4mm;室内角钢厚度不应小于2mm;室外角钢厚度不应小于2.5mm;室内钢管壁厚不应小于2.5 mm;室外钢管壁厚不应小于2.5 mm。地下交流电路回路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直流电路回路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2mm;交流电路回路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 mm2,厚度不应小于4mm;直流电路回路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 mm2,厚度不应小于6mm;交流电路回路角钢厚度不应小于4mm;直流电路回路角钢厚度不应小于6mm;交流电路回路钢管壁厚不应小于3.5 mm;直流电路回路钢管壁厚不应小于4.5 mm。第2.2.4条低压电气设备地面上外露的铜和铝接地线的最小截面:明敷的裸导体铜截面不应小于4mm2;铝截面不应小于6mm2;绝缘导体铜截面不应小于1.5mm2;铝截面不应小于2.5mm2;电缆的接地芯与保护外壳内的接地芯应铜截面不应小于1mm2;铝截面不应小于1.5mm2。第2.2.5条在地下不得采用裸铝导体作为接地体或接地线。第2.3.1条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无规定时,不宜小于0.6m。角钢及钢管接地体应垂直配置。除接地体外,接地体引出线的垂直部分和接地装置焊接部位应作防腐处理。第2.3.2条垂直接地体的间距不宜小于其长度的2倍。水平接地体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规定。当无设计规定时不宜小于5m。第2.3.17条接地装置由多个分接地装置部分组成时,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便于分开的断接卡。自然接地体与人工接地体连接处应有便于分开的断接卡。断接卡应有保护措施。第2.4.1条接地体(线)的连接应采用焊接,焊接必须牢固无虚焊。接至电气设备上的接地线,应用镀锌螺栓连接;有色金属接地线不能采用焊接时,可用螺栓连接。第2.4.2条接地体(线)的焊接应采用搭接焊,其搭接长度必须符合下列规定:(1)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且至少3个棱边焊接)。(2)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3)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4)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为了连接可靠,除应在其接触部位两侧进行焊接外,并应焊以由钢带弯成的弧形(或直角形)卡子或直接由钢带本身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

建筑审核科

防雷装置 篇10

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审图工作、现场检测人员的反馈信息及雷电灾害调查等各方面收集、观察中, 发现目前在天面女儿墙上安装的避雷带、室内空调机外挂式换热器等出现与理论计算和国家标准不符的现象, 存在很大的防雷隐患。下面举例计算进行理论分析、探讨。

1 利用GB50057-94中的滚球计算法确定接闪器的保护范围

GB50057-94中条文说明中5.2.1:“凡安装在建筑物上的避雷针、避雷线 (带) , 不管建筑物的高度如何。都应采取滚球法来确定保护范围。”

计算安装在不同高度建筑物女儿墙上避雷带外侧 (建筑物屋檐) 保护范围。 (避雷带视为多根单支避雷针, 避雷线或带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如图1。

1.1 已知:被保护物高度59.9 (米) ——hx

避雷针针尖高度:60 (米) ——h

避雷针实际高度0.1 (米) (市场经常使用的高度)

滚球半径:60 (米) 三类防雷

计算方法:当避雷针高度h≤hr时

单支避雷针在59.9米层面上的保护半径:

r59.9=√h (2hr-h) -√hX (2 hr-hX) 公式 (1)

带入数值得出:r59.9=0.1mm

1.2 已知:被保护物高度49.9 (米) ——hx

避雷针针尖高度:50 (米) ——h

避雷针实际高度0.1 (米) (市场经常使用的高度)

滚球半径:60 (米) 三类防雷

计算方法:当避雷针高度h≤hr时

单支避雷针在49.9米层面上的保护半径:

r49.9=√h (2hr-h) -√hX (2 hr-hX)

带入数值得出:r49.9=17mm

1.3 已知:被保护物高度25.9 (米) ——hx

避雷针针尖高度:26 (米) ——h

避雷针实际高度0.1 (米) (市场经常使用的高度)

滚球半径:60 (米) 三类防雷

计算方法:当避雷针高度h≤hr时

单支避雷针在25.9米层面上的保护半径:

r25.9=√h (2hr-h) -√hX (2 hr-hX)

带入数值得出:r25.9=69mm

由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建筑物高度增加避雷带保护该建筑物的外边缘 (屋檐) 的距离越来越短。如果避雷带安装在女儿墙靠外边距屋顶外边缘22mm处, 那么被保护物高度只能在48m (相当于建筑物高12层-13层左右) , 避雷带高在0.1m可以保护到该建筑物的外边缘。否则0.1m高的避雷带失去保护的意义。 (从以上的计算可以看到:建筑物在59.9m高时, 避雷带0.1m时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r0=0.1mm。)

对于目前建筑物高于48米, 避雷带安装在女儿墙靠外边距屋顶外边缘20mm-22 mm, 那么该避雷带是保护不了外墙的。这样的雷电灾害目前发生的非常多。目前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简单的解决办法, 但是都没有普及使用, 也没有得到权威部门认可。

例举解决实例:

a.在女儿墙上安装避雷带的延长方向上每隔一米的避雷带支架处 (为了支撑避雷带) , 加装一个L型的避雷针 (该避雷针方向可以朝上可以朝下, 以坚固可靠为基础。该避雷针的尺寸视被保护物高度而定) 。该针一般是探出长度到外墙边缘即可。如图二 (a) 。

b.在女儿墙上安装避雷带的延长方向上每隔一米的避雷带支架处 (为了支撑避雷带) , 加装一个垂直向上的短针, 该短针的长度视被保护物高度而定 (通过GB50057-94中的滚球计算法而得) 。如图二 (b) 。

以上仅仅是两个简单临时解决办法。该防雷隐患没有得到多数防雷工作者的重视, 也没有得到权威人事的认可。随着防雷工作不断深入、防雷手段的提高, 该问题一定可以得到良好的解决。

2 在GB50057-94中明确指出:

(一、二、三类均有) “一类、二类、三类分别在30米、45米、60米以上外墙上的栏杆、门窗等较大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

而目前我国建筑市场民用住宅逐渐趋愈中高层和高层 (25层至32层甚至更高) 。不论是高层住宅或写字楼、商场等几乎每个房间都安装有空调机, 室外换热器当然是不可缺少的部件。室外换热器的防雷留有非常大的隐患。

换热器很显然是安装在外墙的栏杆、金属物, 按照国标里要求必须与本楼的防雷装置有效连接。而我们看到的是从设计者到施工者都没有做到这个防雷问题。

随着社会前进人们生活质量提高, 几乎每家、每户都安装空调, 换热器的防雷必须重视。不能再象过去由卖空调器的厂家仅仅在外墙上钻洞安装上膨胀螺丝, 把室外换热器挂上即可。

作者就此提出:在每家每户的窗外合适位置都留有空调安装位置, 靠近这个位置上方的外墙壁, 自结构梁柱筋中引出防雷用的圆钢或扁钢, 这个圆钢或扁钢连接有两个螺栓明露在空调安装的位置, 以供安装空调的外挂机或者是固定架防雷电侧击。

作者深知推广一项事物是诸多方面的因素。但是, 只要把事情的重要性、危害性、乃至解决的方法简单化、经济化、可靠性、可推广化, 这个防雷隐患是可以得到很快、有效的解决。

摘要:针对目前防雷装置设计、安装与理论要求不相符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避雷针,建筑物,安装

参考文献

[1]GB50057-94.

[2]第六届中国国际防雷论坛.

上一篇:生物进化论文下一篇: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