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IX标准及应用十篇

2024-06-16

ONIX标准及应用 篇1

关键词:闪联标准,协议栈

闪联标准旨在通过开发IGRS (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协议,在有限范围网络(有线、无线)区域内,支持各种3C设备智能互联、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实现“3C设备+网络运营+内容/服务”的全新网络架构,为未来的终端设备提供商、网络运营商和网络内容/服务提供商创造出健康清晰的赢利模式,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和娱乐方式。

IGRS自2003年7月开始由闪联标准工作组负责制定,是新一代的网络信息设备的交换技术和接口规范。闪联标准1.0版本已于2005年6月被正式颁布为国家行业推荐性标准,成为我国3C协同领域的第一个国家标准。2007年11月,中国闪联标准提案通过了ISO/IEC最终委员会草案(FCD)投票,进入FDIS阶段,成为全球第一个3C协同国际标准几成定局。2008年,IGRS系列标准获得国家标准制订计划立项。中国闪联标准工作组的组织机构结构如图1所示。

一、闪联标准特点

闪联标准的技术理念是多个信息终端依据一定的标准,在有限范围内动态组网和实现智能互联、资源共享及协同服务的应用模式,其技术实质是整合与协同。从技术应用的角度看,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智能互联,资源共享,协同服务”。

智能互联是指配备闪联协议的任何信息终端,在一定范围内自动搜索其他相关终端、应用和服务,并在IGRS协议基础上,动态生成新的网络,经安全认证后自动组网或入网的一种智能活动。这样,在一定范围内的各种复杂的设备,应用和服务,就可以智能、高效、方便地组织起来。智能互联是IGRS应用在个人、企业、社会三个层面得以实施的基础,然后才是进行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

资源共享是指智能互联的设备通过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主动公布自己可提供的资源,并获知它方可提供的资源,如计算资源、存储空间、输入功能、显示功能、打印资源、通信功能、音响资源,等等。其中资源可以是设备的功能,也可以是组合的应用和服务。共享的设备可以是个人电脑、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打印机、传真机、手机、PDA等,也可以是电视、音响、投影机、冰箱、热水器、空调、DVD等。共享的应用可以是文字处理、图形显示、音乐、动画、视频节目等,也可以是数据库、邮件系统、ERP、CRM等。共享的服务可以是自动定位、远程医疗、旅游规划、跟随服务,也可以是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总之,包括一切可以在IGRS协议基础上进行智能互联的设备、应用和服务。资源共享是闪联应用的手段,是集中众多资源来为个人、企业、社会协同服务的关键。

协同服务是指在智能互联、资源共享的基础上,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应用和资源的优化组合,相互协作,充分发挥并释放网络的能量,从而在个人、企业、社会三个层面产生新的应用形式。协同服务是闪联应用的目的,是智能互联、资源共享的落脚点。

二、闪联标准协议栈结构

闪联标准协议栈结构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闪联标准构建在传输层和网络层协议之上,是应用层协议标准。它由三部分构成:基础协议、智能应用框架、基础应用。

基础协议定义了闪联网络中各种网络环境下各个设备的相互发现与识别、消息转发、服务和数据的发布、使用机制及相应的安全规范。

设备发现协议定义了在各种传输层协议之上的统一的设备描述和发布机制,以及相关的设备状态变化检测与通知机制。一个设备进入一个新的网络环境后,通过设备发现协议可以迅速地发现与识别网络中其他闪联设备,并相互识别;当一个设备离开网络时,其他设备也可以迅速发现该设备的离开。另外,针对无线网络的高移动特性,设备发现协议还定义了相应的设备在线/离线检测机制。在设备发现协议中,每个设备由一个固定的,全球惟一的设备ID所标识,每个设备具有一份反映其属性的设备描述文档,设备描述文档中描述了该设备的名称、ID、生产厂家等相关信息及设备的安全属性要求等。

设备消息路由协议与设备发现协议紧密相关,它定义了处于不同网络环境中(如同种网络协议、不同网络链路,不同网络协议之间)的设备间的连接管理机制及相应的消息转发机制。每个设备中均包含了一份网络上其他闪联设备的标识与实际传输层地址的映射表。通过该映射表,各个闪联设备即可根据连接管理机制,建立、维护、拆除相互间的连接。

设备配置管理协议定义了分布式的设备配置管理机制,包括设备属性的远程读取、修改、删除等机制。

服务发现协议定义了如何发布设备上所拥有的服务信息,包括服务类型、服务标识、服务描述规范的定义。它支持两种方式的服务发布与查找:完全对等方式和主从结构方式。它定义了一类用于支持主从结构方式服务发现的专用设备类型,即资源管理设备。资源管理设备负责收集网络上其他设备的共享资源信息,包括服务和数据信息。完全对等方式适用于规模较小或临时组织的网络环境,主从结构方式则适用于相对固定或较大规模的网络环境。服务描述规范支持多种业界成熟的规范,如UPnP (通用即插即用)论坛定义的Service Template,W3C (万维网协会)定义的WSDL等。

服务使用协商协议定义了服务和相应的客户端之间的服务调用方式的协商机制。

数据获取分发协议则定义了数据的发布、检索、获取与分发机制。通过统一的数据发布机制和高效的数据检索机制,闪联网络中各设备上的数据资源构成了统一的数据视图,在此基础上,通过高效的获取和分发机制使得设备间的数据共享变得更加容易和迅捷。

安全规范则定义了上述各个协议中的安全交互机制,包括基于服务的访问控制机制和相应的身份认证、授权等机制。

为了简化应用程序的开发,闪联标准除了定义基础协议以外,还定义了智能应用框架。它抽象了各种应用场景各自的通用需求,为某种特定应用场景中所涉及的服务、数据,以及相应的使用逻辑做了统一标准。同时它定义了相关API的参考标准,从而为最终应用程序开发提供了更进一步的支持。例如,控制类应用框架抽象了控制端与被控制端的交互逻辑,封装出适合控制类应用开发的API,方便开发者迅速地完成各种应用场景的开发。

此外,闪联标准工作组还针对各类信息设备分别定义了必须支持的应用,称之为基础应用。根据闪联标准协议的API,开发其他应用以丰富各设备的功能,这些应用称之为扩展应用。

三、闪联技术应用模式

基于闪联标准,可以开发出各种各样支持“资源共享与协同服务”的闪联应用。基础应用内置于闪联设备,用于支持多个设备之间某种协同工作模式,其本身可以随着协同工作模式的发展而扩展,也可以为开发其他闪联应用提供支持。例如,可以在一个内嵌网络接入基础应用的闪联设备上,开发网络代理应用,其他闪联设备可以通过它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闪联设备主要有家庭和办公环境两种应用场景。

1. 家庭场景下的应用

在家庭场景下,主要有三种应用模式,即定制家庭娱乐频道模式、录制和编辑电视节目模式和共享媒体资源模式,如图3所示。

在定制家庭娱乐频道模式下,电脑作为家庭信息中心,可以轻松地从家里任何一个数码设备上获取照片、音乐和电影、电视,当然也包括网络资源。用户的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通过闪联的无线下载功能自动检测到家庭网络,并将媒体资料传输到电脑的媒体文件夹内。电视作为家庭娱乐中心,可以设置个性化的家庭频道,利用普通遥控器将联网电脑中的照片、音乐和电影进行播放、快进和暂停。这些资源同样可以发送到PDA、音响这些家庭联网设备上,使用户尽享娱乐体验。

在录制和编辑电视节目模式及共享媒体资源模式下,同样可以在电视、音响和电脑、PDA之间开发并透明传输丰富多彩极具创意的应用。

2. 办公场景下的应用

在办公场景下,它主要有两种典型的闪联应用模式,即自由切换工作场景模式和远程接入办公网络和设备。

自由切换工作场景: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打印机的连接将变得简单容易,闪联的智能互联和自动安装功能将帮助用户不用任何设置,就可以直接使用网络资源和打印资源(当然必要的安全认证也是闪联的重要功能)。

远程接入办公网络和设备:用户出差旅行时,不必担心忘带了所需的重要资料。可以通过闪联手机,或者笔记本电脑,远程接入公司办公网络的资料或文档服务器,获取所需的报告或数据。

参考文献

ONIX标准及应用 篇2

到目前为止, 描述图书馆资源的元数据标准主要由设计于20世纪60年代的MARC (Machine Readable Cataloge) 担当。人们普遍使用的MARC格式虽然产生比较早, 著录格式也修改得越来越完善, 但MARC格式过于复杂、繁琐。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为了方便人们通过网络来直接存取图书馆资源,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被提上日程, 而其中的元数据方案多采用DC (Dublin Core) 。尽管DC较为简单, 著录方式也较为容易, 但在应用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 难以满足图书馆文献著录的需要。同时, 用DC描述Web资源中多种多样的资源类型还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MODS就是针对DC和MARC描述图书馆资源存在的不足而开发出来的。

1 MODS的概念

MODS (Metadata Object Description Schema, 元数据对象描述模式) 是美国国会图书馆于2002年6月开发出的, 是继MARC之后的第二种以MARC为基础的文献编目元数据。MODS的元素来自MARC21的字段, 是MARC21的一个子集。它采用XML作为编码语言, 是MARC21的XML简略版。MODS的第一版MODS1.0颁布之后的版本有MODS2.0、MODS3.0和MODS3.1, 目前最新的版本是2006年6月1日公布的MODS3.2版。MODS以MARC21的元素和语义学为基础, 不是简单地将MARC数据XML化, 而是有所创新, 但它的设计主要是针对图书馆资源, 也可为各种目的使用, 适于网络环境下多种信息资源的描述, 是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上扬弃传统、面向未来而开发的一种新的文献编目元数据。

2 传统图书馆资源组织方式的弊端

2.1 MARC存在的主要缺陷

MARC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 是图书馆文献资源组织的重要工具, 也是世界上流行最广的书目数据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特别是电子资源的出现, MARC缺陷日益显露出来, 主要表现在: (1) 受制于卡片目录的思维。 (2) 繁杂的规定阻碍了著录的规范化。 (3) 拘泥于传统编码格式。 (4) FRBR对MARC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国际图联于1998年正式推出FRBR报告, 是国际编目原则和编目思维模式上的重大突破, FRBR认为编目对象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平面层次上, 应根据用户的需求将编目对象分成若干层次, 它揭示了隐匿在编目对象中的深层次关系, 形成一个立体的元数据模型, 已经成为人们设计、考察和评估元数据的一个研究框架。

2.2 DC存在的主要缺陷

DC作为一种通用的元数据标准, 目前在很多数字图书馆项目中被用来描述文本信息, 但正是其通用性和简单性使它在描述文本信息, 特别是图书馆馆藏时存在诸多缺点。首先是它的不完整性。DC元素没有被有效地限定, 对许多应用不适合。其次, 没有一套广泛接受的使用说明。带来的后果是每一个应用DC的组织或机构都要对它进行自己的说明, 不但重复劳动, 而且造成说明的不一致。对于一个元数据标准来说这是一个致命的缺点, 影响其应用。第三个缺点实际上是它前两个缺点的结果:一个组织或机构应用DC的速度非常慢, 特别对于图书馆来说, 用起来不但困难, 而且代价比较高, 因此它不是图书馆描述馆藏方便且好用的标准。

3 国外有关MODS的应用项目

3.1 澳大利亚国家书目数据库元数据项目 (Australian National Biblio-graphic Database Metadata Project)

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主办, 将原DC数据格式转换为MODS, 再转换为MARC, 最终全部转入澳大利亚国家书目资料库, 该项目也支持OAI-PMH, 已于2004年完成。

3.2 音、视频原型项目 (AV Prototype Project)

由美国国会图书馆发起, 其目的是探索视频和音频资源的数字化保存方案。该项目和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其它项目一起来设计一个文献信息库系统, 该系统用来支持视频和音频资源的存储、维护和传递。该项目的核心是元数据的产生, 其中大部分元数据是在它生成时直接抓取过来, 随后再转换为XML文档。这个项目用METS标准来封装数字对象和它的元数据。当前, METS的描述性元数据采用MODS方案。对于图书馆资源库中已经有MARC书目数据的对象, 直接转换为MODS, 其中的数据丢失将会很小;对于没有原始元数据的资源对象则直接用MODS模版。

3.3 经典幻灯片收集项目 (Classics Slide Collection)

凯斯西储大学的凯尔文史密斯图书馆主办, 该项目主要搜集关于希腊、罗马艺术的3000张数字幻灯片, 并利用MODS作为每一张TIF和JPEG200图形格式的元数据。该项目是凯斯西储大学“Digital Case”数字典藏计划的一部分, 已于2006年上半年完成。

3.4 MINERVA (Mapping the Internet:Electronic Resources Virtual Archive) 项目

这是一个网络资源保存计划, 其目的是支持人们开放式地定位、选择和保存网络资源。该项目的运作由美国国会图书馆连同theInternet Archive (Alexa) 、SUNY、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一起向社会各组织机构及个人扩展。网络资源的元数据生成将依据MODS标准, MODS记录不但用于该项目的检索系统, 还要将其转换为MARC记录, 加入到图书馆的在线书目数据库中。图书馆准备实验性地用METS来提供更多的元数据, 比如保存和管理元数据等。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网络发展部和MARC标准办公室正在开发直接生成MODS记录的工具。

3.5 Copac学术目录 (Copac Academic Catalogue)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发起, COPAC是一个联合目录, 主要提供英国和爱尔兰24家大学研究图书馆的联合在线目录, 还包括英格兰图书馆与苏格兰国家图书馆的目录。COPAC的书目格式为CURLMARC21, 该项目计划将其全部转换为MODS格式, 从2005年项目实施开始, 目前已取得了相当进展。

3.6 印地安那州片音乐项目 (In Harmony:Sheet Music from Indiana)

由美国印地安那州的多所大学、博物馆和历史研究所参加的印地安那州数字图书馆计划。该计划将收集超过10000种音乐数字对象, 这些音乐或其主题与印地安那州有关, 或其作者来自该州。为了使参与合作的院校、博物馆和研究所能够充分共享这些数字资源, 该计划将使用MODS作为数字对象的元数据标准, 预计于2007年完成。

从以上应用中可以看出, 目前世界各国图书馆界都在探索如何能更好地揭示和组织网络化数字化信息资源的目录元数据。

总之, MODS标准是符合数字图书馆和有关机构的愿望和要求而产生的适合在Web上运行的元数据, 是图书馆学界描述数字化资源的又一次创新, 它的出现必将有利于促进我国信息资源编目元数据规则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摘要:本文论述了元数据标准MODS的内涵、特点及其使用的基本原则, 介绍了国外MODS近期应用的一些项目。

关键词:元数据,MODS,数字图书馆

参考文献

[1]The Library of Congress.Metadata Object Description Schema[EB/OL].[2009-05-16].http://www.loc.gov/standards/mods/mods-overview.Html.

[2]The Library of Congress.Outline of elements and attributes in MODS version3.3[EB/OL].[2009-05-16].http://www.loc.gov/standards/mods/mods-outline.html.

[3]吴万晔.论MARC元数据的缺陷及发展趋势[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06 (2) :28-29.

[4]王妙娅, 李小梅.新的元数据标准MODS及其应用[J].情报杂志, 2004 (11) :82-83.

[5]李世玲, 李素喜.MODS与MARC、DC之比较研究[J].现代情报, 2006 (6) :138.

[6]王小平.浅析MODS元数据[J].图书馆论坛, 2008 (5) :65-67, 70.

浅谈ONIX标准及其应用 篇3

ONIX(在线信息交换)为ONline Information eXchang的缩写,是一种以电子形式描述、传递和交换丰富出版物产品信息的国际性标准,包括《ONIX for Books》(图书在线信息交换)、《ONIX for Serials》(连续出版物在线信息交换)、《ONIX for Publications Licenses》(出版许可在线信息交换)、《Licensing Terms & Rights Information》(许可条款和版权信息)等多项标准。《图书在线信息交换》是第一个,也是目前在全球应用最广泛的ONIX标准,我国的《中国出版物在线信息交换》(以下简称“CNONIX标准”)采用的就是《图书在线信息交换》标准。

所有的ONIX标准均基于XML,支持出版供应链参与各方对实体出版物和数字出版物元数据进行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流。有必要强调的是,ONIX本身并不是数据库,也不是一种应用软件,只是为数据库之间的数据交流提供了一种标准的方式,为组织数据储存提供了一种标准的XML技术模板,这对理解ONIX标准非常重要。

一、图书ONIX标准制定背景

图书ONIX标准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两个问题而研制的:

第一是更丰富的在线图书信息的需要。互联网的发展和网上出版物销量的增加,大量的实体书逐渐被网上图书网页所取代,研究证明顾客拥有更多出版物的网上信息,就越可能购买,这信息包括音频、视频信息。出版者困惑于如何迎合书商的需求,以及如何提供信息给潜在购买者有关出版产品的信息。

第二是大型图书批发商和零售商使用的元数据资料有各种各样不同的格式需求。如美国英格拉姆公司、鲍克公司和亚马逊,都有各自不同的数据接受格式时,使得出版商同多种贸易伙伴格式化和交换图书信息时费力费时。而传统出版界一直没有严格的贸易标准可供依循,特别制定的ONIX标准能使图书产品信息传输标准化,提供的XML工具让批发商、零售商及在供应链的其他相关单位能够以电子方式接受ONIX传送而来的信息。

1999年,美国出版者协会(AAP)提出开发一种产品信息标准,旨在让各个出版者能以一致的格式发送丰富的产品元数据给零售商,特别是开展网上零售业务的电商。2000年5月,图书ONIX1.0正式面世,由欧洲的EDItEUR、美国书业研究集团BISG、英国的书业交流会BIC负责维护更新。该标准以XML语言作为交换语法形式,通过特定的文件类型规则来定义字段属性,并有指引手册详述每一字段的标准定义,是一套专业性较强的标准技术规范。2001年发布了图书ONIX2.0,2009年4月重要的图书ONIX3.0发布,ONIX3.0可以对数字产品进行全面和连续的描述,提高了数字产品的处理能力,并且数字产品被作为ONIX范畴中的“核心”元素来对待。

图书ONIX3.0经过几年的修改、完善,已经发展到ONIX3.0.2,配套的代码表基本以每三个月更新的速度公布到了第26期。据了解,截至2014年底ONIX3.0以前的所有版本将不再提供技术支持。

二、图书ONIX主要内容及应用

图书ONIX标准每个版本的发布都会提供一个经过不断完善的核心文件《图书产品信息格式规范》及其配套的不断升级的代码表,多样的XML工具(如XSD schema 、RNG schema 和DTD)及ONIX标准应用指南、长短标签转换工具和大型ONIX文件分解工具等也随着图书ONIX标准的发展可以在国际EDItEUR官网上下载获得。

图书ONIX看上去既庞大又复杂,原因在于它所需描述的产品太过复杂,产品元数据十分丰富,必须满足不同市场产品供应链中的不同生产商和经销商的各种需要。在核心文件《图书产品信息格式规范》里包括了消息头描述部分和产品记录本身,其中产品记录的开始部分是一些记录元数据的元素(或称“管家”),其余部分由产品描述(数据块1)、产品营销(数据块2)、产品内容(数据块3)、产品出版(数据块4)、相关资料(数据块5)、产品供应(数据块6)六个数据块组成,每个数据块里又包括了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经过编号的数据组。其中数据块1到5只能出现一次,数据块6则可重复。

在一个完整的ONIX产品记录中,数据块1和数据块4最好能够出现,数据块6至少出现一次。换言之,一个完整的ONIX产品记录应该至少能够对产品进行描述、说明谁是出版者,并且针对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市场提供供应细节。在实际操作中,发送一个完整的产品记录时,没有数据块2的情况非常少见,因为对于大多数采用图书ONIX交换数据的用户来说,丰富的营销附属内容的传递十分必要。当然,在持续更新时,ONIX产品记录可以仅对相应的数据块进行更新,而不用全部内容更新。

各国国家小组负责ONIX标准在本国的应用推广和技术支持,并编写相关应用指南,如美国国家小组BISG的元数据委员会在其最佳实践指南中就规定了ONIX字段的31个核心元素,包括题名、著者、出版商及主题代码等。日本国家小组JPO-FBIC在建议提供的50条新书数据条目中要求至少提供21条必要信息。

对于那些想开始发送图书ONIX信息的出版者来说,有三种选择:自行开发或委托制作定制软件;购买第三方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签约使用一种基于web的服务,该项服务支持在线数据输入,并将ONIX输出的信息发送给指定的接收者。这三种选择的可用性和实际操作性因国家的不同而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出版领域与图书情报部门就元数据的最佳使用也进行了积极探讨,如2009年3月,世界著名的联合编目中心OCLC举办了“出版者与图书馆员学术研讨会”(Symposium for Publishers and Librarians),主题是对图书元数据的讨论,会后发布了白皮书,名为《简化图书元数据工作流程》(Streamlining Book Metadata Workflow)。这里的元数据指的就是ONIX及MARC标准,白皮书重点分析了图书供应链中元数据创建、交换与使用的现状,以及未来的机会,指出图书供应链中元数据的利益相关人,也就是拥有图书元数据的机构,包括出版社、元数据供应商、批发商、书商、国家图书馆、本地图书馆与Google。得到的结论是,出版界和图书馆界有必要由两个不同领域研究在分享元数据的方式上如何均质化(homogenize)。未来的机会,包括标识符(identifier或译为识别码)、主题表及最佳实践14条建议。这对我国未来推广使用ONIX标准并与参与国际书业贸易流通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nlc202309090854

三、图书ONIX标准对书业的重要影响

图书ONIX标准为出版供应链各方所起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对于出版者而言,有两个重要的商业利益,一是可以利用ONIX这种标准的信息交换格式,将丰富的产品信息轻松地发送到供应链各参与方: 批发商、发行商、大型零售商、数据集成商以及各有关公司。二是通过提供这种产品记录的内容和结构模板,促进内部信息系统的优化,进一步整合各种用于描述和推广新书作品和重版作品所用到的元数据信息,而且相同的核心数据还可用来制作促销清单、书目以及其他宣传促销材料。

对于中下游供应链中的合作伙伴来说,ONIX标准可以让他们以更快的速度将最新产品信息上载到面向客户的服务系统中,既降低了数据制作成本,又减少了手动干预程度,降低了出错风险。

经过长期实践,图书ONIX标准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的书业产品与贸易标准,极大地提高了书业供应链管理效益和信息共享程度,为出版物发行建立了国际通用的信息交换标准,解决了行业各机构间信息交换多种数据格式并存的困扰,因而得到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荷兰、加拿大、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及亚洲的中国、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广泛采用。

四、我国引进并积极推广图书ONIX标准

我国新闻出版业正处于完善体制改革,实现机制创新、技术升级和生产方式转型的重要时期,传统出版和发行方式正遭遇新技术、新媒体、新的传播渠道的挑战。因此,必须将标准化和信息化作为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服务和管理水平、工作效率,促进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图书ONIX标准在全球书业上的重要影响,结合我国出版发行业迫切需要解决出版物产品信息共享的现实问题,全国出版物发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发行标委会”)依据采标政策,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指导下,于2009年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拟采用国际图书ONIX3.0标准,制定我国CNONIX国家标准的项目申请,11月底获得批准,列入2009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主要承担单位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人民邮电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等。

2010年7月,CNONIX标准制定工作正式启动。为保障CNONIX国家标准制定的顺利进行,贯彻实施走出去战略,201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同意并报外交部批准,全国发行标委会作为中国国家工作组代表正式加入ONIX标准维护管理机构EDItEUR国际组织成为会员,并参加了国际ONIX国际指导委员会(ISC),积极争取国际ONIX标准的表决权、话语权。

2013年6月和12月,CNONIX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分别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批准。其中CNONIX行业标准为方便使用,共分为三个部分,于2013年8月举行了首发式,国家标准于2014年7月1日正式实施。出版的CNONIX标准保持国际图书ONIX标准数据元素、代码表架构不变,屏蔽了ONIX发展的痕迹和不合国情的数据元素,申请增加了适应我国国情的代码。

CNONIX标准不仅是出版物发行标准体系中基础核心关键标准,而且对加快出版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构建现代出版供应链体系、推动新闻出版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标准制定完成后,全国发行标委会委托北方工业大学启动了配套的标准实施指南编制工作,2013年3月双方共同成立了“中国ONIX标准应用研发联合实验室”,作为我国在线信息交换标准的技术研发基地,积极组织业内有关单位参与标准应用示范项目申报和研究工作,开展大规模的宣贯和培训工作,加强标准的应用推广和全面普及。2014年1月,全国发行标委会又邀约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代表性的12家出版发行单位、技术公司作为CNONIX标准应用与推广战略合作单位,战略合作单位在“提供信息、数据交换、应用研究、推广示范”等方面积极发挥本单位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为实现我国书业数据信息的管理、整合、共享与分析,搭建“走出去”战略国际化信息通道做出了有益探索。

通过借鉴国际通用和成熟完善的图书ONIX标准,结合我国国情,CNONIX标准实现了图书产品数据信息的一次制作、多次多方应用,其对新闻出版业的重要影响不言而喻。2013年,加强CNONIX标准的应用推广被列入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改革发展当年重点工作内容之一,2014年3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与财政部文资办联合发文《关于推动新闻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支持CNONIX国家标准的应用推广工作被列为2014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申报项目的首项工作内容。

按照总局数字出版司的“统一标准、统一工具和统一平台”的三统一建设原则,2014年12月,CNONIX国家标准应用示范工作正式启动。示范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目前,各示范单位围绕着标准进行了出版端系统改造、出版与发行环节数据采集、加工与交换、规范化数据整理等工作内容;各技术服务商完成相应工具的改造与研发,并在行业内进行部署;遵循CNONIX国家标准,应用示范工作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项目标准,指导具体工作的实施;2014年至2015年,行业内已有十三家单位获得财政文资办有关CNONIX标准应用的资金扶持,拨付补贴达1.37亿元,撬动企业资金3.5亿元。至此,在我国,CNONIX应用示范工作取得较为瞩目的成效,逐步形成了从试点到示范,再到全行业的推广格局,为下一步产业化推广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系全国出版物发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互动吧台的应用及选择标准 篇4

2010年1月,IPAD横空出世。这一产品的出现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人们使用电脑的方法,鼠标被扔在一旁,而只用手指按压或轻扫屏幕来控制。而且相对于单点触控而言,人们习惯地用键鼠操作或者在触摸屏上用一个手指指指点点,多点触控则可以让人们随心所欲地在用多个手指在屏幕上实现更高级的功能。例如多个手指完成的图片旋转、缩放,对播放的视频进行拖动、旋转并任意调整他们的窗口大小等。

这是一个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它提供了一种奇妙的人机互动的方式,人们可以更加自主地欣赏展示内容,双手并用,掌控自如。这一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视觉技术,获取并识别手指在屏幕上的位置,并通过特定算法将手指在屏幕上的物理坐标转换为计算机屏幕的逻辑坐标及控制指令,实现手指或指状物在大屏幕商的触摸、标注等控制功能。达到人机自然交互,摆脱了尺寸对触摸屏的限制。而目前在展示领域运用得最多的,莫过于互动吧台。

互动吧台又称多点吧台、互动数码桌或互动投影桌面。这一系统的运用让普通的吧台或桌面变成了一个多媒体互动娱乐游戏消费平台。参观者近近互动吧台,便会发现触摸屏上图文并茂的图标,而且形式新颖,整个桌面吧台生动而富有吸引力。许多游乐场所则会加设多款吧台游戏,只需客人轻轻触动屏幕图标,神奇的娱乐体验和时尚感觉便跃然而生;同时依靠网络可以支持多人参与互动,增加娱乐感。

如果你是在酒吧里设置互动吧台,则可以采用多视频捕捉技术,让吧台上面的杯子、酒瓶、手、点心等元素,瞬间构成绚烂的画面,融合高技术与时尚,增强动感效果,可以让客人食欲大增,增加消费。

当然,许多人看到的互动吧台可能较小,但事实上,互动吧台可无缝拼接实现如8米长、0.7米宽的大尺寸互动吧台,用在多人参观的场所如房地产销售场地等则无往而不利。

另外,在许多娱乐场所也会设置一些互动吧台,尤其是KTV等场所,互动吧台的出现极大地方便消费者,同时体验更好。

那么,如何选择一款性能出色的互动吧台系统呢?目前的互动吧台系统可提供完整的多点触控桌及客户定制软件或仅提供多点触控套件,支持FTIR、LLP、DSI和RI等各种红外光照明方式。提供的驱动可支持鱼眼镜头的严重变形。一般而言,对于互动吧台最关键的性能是多点触控性能,其选择准则有:

(1)可靠性:在有阳光或红外光源的环境下,系统不产生错误动作或不动作;

(2)精确度: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光标距离手指的最大距离。通常不超过正负3mm;

(3)速度:通常采用USB或FIREWIRE,速度在60帧每秒;

(4)分辨率: 分辨率低的跟踪摄像机,当手指移动时,光标不稳定,跳动很大;如果手指在屏幕画一直线,会呈现出锯齿线。模拟摄像机一般是640x480的分辨率,屏幕大则要求更高;

(5)跟踪摄像机支持的镜头:通常镜头规格为3.5-8mm.,镜头规格越大,同样距离可支持的互动屏幕尺寸越大;值得注意的是,小规格镜头如果算法不好,精度会较差;

ONIX标准及应用 篇5

电子元器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产品门类众多,其分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目前,国内从事电子元器件生产、销售、使用和管理的部门,有的参照某项标准,有的从产品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了适合自身需要的电子元器件分类,这样极易造成数据统计、信息交换等工作的不便。因此,科学、准确、完整的电子元器件分类对电子元器件科研、生产、使用和管理都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2 我国电子元器件分类应用现状

目前,电子元器件在生产、使用、贸易、统计等环节存在众多的分类方式。鉴于分类信息的可获得性,本文针对民用领域10个常见元器件交易平台 (网站) 、2个政府部门、1个电子元器件管理部门和1个典型用户的电子元器件分类进行分析。其划分主要类别统计情况见表1。

上述电子元器件分类,概括起来有以下特点:

(1) 分类依据不明朗

除海关的分类 (包括编码) 明确是以海关合作理事会 (W C O) 制定的《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为基础、结合我国实际进出口货物编制而成外,其他各种分类均没有指出分类依据。但也不难看出,其类别划分应是根据各自的需求和使用习惯而定,如阿里巴巴电子频道、元器件交易网、中发网等将新型元器件产品L E D作为一类;维库电子网则将L E D细分为L E D和L E D照明两类,同时与电阻器、电容器并列;又如某管理部门将光发射器件、光探测器、光处理器件、光显示器件、光集成器件、光纤、光缆、纤维光学器件等归为光电子器件类,将电阻器、电容器、磁性元件、滤波器、衰减器、晶体元器件、微波元件等归为通用元件,将电连接器、继电器、开关、电机、电池、电线、电缆、电声器件、隔振器等归为机电元件及组件类,将惯性器件、声表器件、体波器件、声光器件、敏感元件、传感器等归为特种元件类。

(2) 各种电子元器件分类之间的差异性非常大

最多的如商务部中国商品网将电子元器件分成4 7大类,少的如某管理部门仅分成1 2大类,而且各种分类间类别名称五花八门。同样是保险丝,有的叫保险元件,有的叫保险配件。统计分析发现,出现频率较高的类别包括电阻器、电容器、传感器、集成电路、二极管、三极管、开关、电感器与线圈、继电器等常见产品,其他类别基本上是你有我无,我有你无。

(3) 不少分类方式欠科学

如海威数据网将“接插元件与连接器、继电器、开关与熔断器、编码器”等归为“机电组件”类与电阻器、电容器并列,同时又将“集成电路”分成“数字集成电路、模拟集成电路、接口集成电路、微波集成电路、膜集成电路、专用集成电路”与电阻器、电容器并列。维库电子网将“电阻器”分成“固定电阻器、微调电阻器”将与电容器等并列,海威商城则将“电容器”分成“可变电容器、固定电容器”与“电阻器”并列;海关《商品目录》没有“传感器”这一常见类别;商务部中国商品网则分出不少与应用紧密相关、以用途命名的产品类别,如“电视发送、差转设备零件,电视摄像管零件”等。

3 我国电子元器件分类标准分析

3.1 SJ/T 11144-1997《电子产品分类与代码》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为适应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提高电子行业的宏观管理水平,实现电子工业信息管理和信息交换的现代化,制定了一项电子行业标准,即S J/T11144-1997《电子产品分类与代码》,规定了统一的电子产品分类与代码。

该标准按产品稳定的属性和特征分类并给出代码,一物一码。标准中将电子元器件分为两大类,8 4为电子元件类,85为电子器件类。84类的电子元件包括电阻电容元件、磁性元件、电子设备用机电元件、电子设备用继电器、微波元件及射频连接器、电池、电子设备用微特电机、印制电路板、电声器件、频率控制和选择用元件、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和无源器件、微电子元件12小类;85类的电子器件包括真空电子器件、半导体分立器件、敏感元器件、传感器、半导体集成电路、膜集成电路、混合集成电路、微波集成电路、光集成电路、微型组件、激光器、片式器件1 2小类。也就是说,电子元器件被分为24类。

在该行业标准中,除24类这一层次,每一类下面分若干更细的小类,小类继续向下细分,但细分层次不超过四层,这是到目前为止,在已发布的标准中所能见到的最为详细的元器件分类。以半导体分立器件为例,见表2:

从表2我们不难看出, 8 5类“电子器件”下属“半导体分立器件” (第1层, 代码85-10) , 细分为“微波二极管” (第2层, 代码85-10-30) 等若干类;“微波二极管”类进一步细分, 包括“检波二极管”和“混频二极管”类 (第3层, 代码分别为85-10-30-01、85-10-30-02) ;“检波二极管”没有再细分, 而“混频二极管”则细分为三类, 即“硅混频二极管”、“砷化镓混频二极管”和“其它混频二极管” (第4层, 代码分别为8 5-1 0-3 0-0 2-0 1、85-10-30-02-02、85-10-30-02-99) 。

3.2 GB/T 17564.4-2001中的电子元器件分类

GB/T 17564.4-2001《电气元器件的标准数据元素类型和相关分类模式第4部分:I E C标准数据元素类型、元器件分类和项的基准集》等同采用IEC 61360-4:1997。其中,附录D《分类表》中元器件分类表将元器件分为电气-电子 (EE) 、机电 (EM) 和磁性零件三部分,包括放大器、天线、电池、电容器、导体 (含电线电缆) 、延迟线、二极管器件、滤波器、IC、电感器、灯、液晶显示、光电器件、振荡器、压电器件、电阻器、传感器、变压器、晶体管、触发器件(含双端交流开关元件、晶闸管)、电子管、调谐器、连接器、熔断器、扬声器、拾音器、电动机、继电器、开关、硬磁、软磁等3 1大类。

实际应用中,人们很少参照该标准中提到的电子元器件分类方式。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该标准反映的是IEC对电子元器件分类的基本判断,还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4 电子元器件分类标准化建议

电子元器件分类的目的主要是方便管理、贸易、统计等工作。虽然从本质上看采用何种方法分类,对元器件研制和生产并不产生任何影响,也不影响其使用性能,但如果没有科学、统一的分类势必会给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影响。综合前面的分析研究,对电子元器件分类标准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统一电子元器件分类标准,真正实现一物一码。

对电子元器件而言,不论做何用途,其基本分类应该是一样的。在电子元器件分类这个问题上,倘若各搞一套分类方式,只会给分类的使用者带来麻烦,统一电子元器件分类已迫在眉睫。电子元器件分类的行业标准为1997年版本,距现在已有13年之久,应抓紧时间重新修订。因此,建议将现有涉及到电子元器件分类的标准进行梳理和整合,形成一个新的推荐性的行业标准,并对每一类别实行编码,便于产品的信息化管理。同时,还要实现分类的动态更新,及时发布标准更改单,必要时,对标准再次修订。

其次,在对电子元器件分类进行整合和标准化时,应遵守四方面原则。

四方面原则包括:一是继承性原则,即要尊重历史形成和现行普遍使用的分类方法,以及要与现有标准和技术文件充分协调;二是实用性原则,即要充分认识电子元器件产品现状,建议在分类的层次上不多于五层,便于使用;三是科学性原则,即同一类产品应该具有共同的技术特征,同一层次的分类原则要统一,且尽量少按用途划分类别;四是延伸性原则,分类要具有可扩展性,对新产品预留出足够空间。

此外,随着技术发展,组件开发在元器件行业比较突出,在处理组件问题时,要掌握组件的特点,若组件中电子元器件的性能决定了组件的性能,则划为元器件组件,否则不应列入元器件范畴。

摘要:分析了当前我国电子元器件分类的应用现状:分类依据不明朗、各种分类方式之间差异大、不少分类方式欠科学, 介绍了现有国家标准GB/T17564.4-2001《电气元器件的标准数据元素类型和相关分类模式第4部分:IEC标准数据元素类型、元器件分类和项的基准集》、行业标准SJ/T11144-1997《电子产品分类与代码》中有关电子元器件的分类情况, 最后提出了电子元器件分类标准化的建议。

关键词:电子元器件,分类,标准,现状

参考文献

[1]电子工业部标准化研究所, 中国电子统计学会.SJ/T11144-1997电子产品分类与代码[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 1997.

ONIX标准及应用 篇6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但是,信息的量大质杂,与人们有限的时间精力、特定的信息需求存在极大的矛盾冲突。因此,对信息进行合理的组织,以方便用户获取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对信息的组织实质上是对数据的组织。主题图结构清晰并能够有效地反映数据间关联,因此主题图常被认为是信息组织的理想方法。如今有多种实现主题图的技术方法,如Hy TM等。但是,上述实现主题图的方法有一个难题:利用主题图组织的数据如何实现跨平台的数据交换?XML是现在流行的Internet环境下跨平台的数据组织、数据存储工具,能较好地解决主题图数据跨平台交换的问题,因此,基于XML技术标准构建的主题图(XML Topic Map、XTM)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

2 XML技术与主题图概述

2.1 XML概述

XML(Extensible Makeup Language,可扩展的标记语言)由万维网联盟(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W3C)提出,希望能方便Internet网络上的数据间交流,方便计算机处理文档内容以及文档结构。XML是一种元标记语言,是一套定义语义标记的规则。

相比较其他元标记语言而言,XML更加灵活。用户可根据处理的文档中的信息内容自定义符合一定规范的标记,从而更有助于用户理解文档内容结构,并方便计算机处理文档结构。但是,XML语法更加严格。因此XML更具有结构化,是处理结构化文档的有力工具。XML规范了格式,使用统一的编码,当所有平台遵守XML的格式规定,也就实现了跨平台,使不同来源、结构化的数据很容易地集成在一起。

简言之,XML允许用户自定义符合一定规范的标记,从而方便计算机处理结构化文档,同时,它能在Internet环境下实现跨平台的数据交换。这些特点使XML成为实现主题图的主要技术。

2.2 主题图概述

主题图(Topic Map)的概念最初是由W3C提出,用来实现索引和辞典构建过程的形式化。主题图是一种用于描述信息资源的知识结构的元数据格式,它可以定位某一知识概念所在的资源位置,也可以表示知识概念间的相互联系。

简单说,主题图就是一种组织、表达信息,或者说数据的方式。现实世界中的事物都是一个对象,一个对象都有着自己的状态(如名字、存在地点)以及行为(与他人发生联系的方式)。这个对象在主题图中的反映就是一组主题,这些主题同样也包含自身状态以及行为,如主题的名称,资源出处,以及它与其他主题间的关联。

因此,一个主题图就是一个由主题、联系、资源组成,主题、联系、资源构成了主题图概念中的三要素。构建主题图的思想是将信息归为二类:主题、资源地址或者相关信息,然后再建立各种信息内容之间的联系,从而实现对信息的组织。

以英语单词abundant为例,可以构建主题图如图1所示。与abundant相关词汇有abundance、abound、redundant,因此可以共建立四个主题。其中,abundance是abundant的名词形式,abound是abundant的动词形式,redundant与abundant有相同的词根und,以上为他们之间的联系。每一个词存在于某一个例句中,例句为对应资源。

3 基于XML的主题图构建标准XTM

XML是当前处理结构化文档、跨平台的有力工具。利用主题图组织的信息十分具有固定的结构,即有三个元素:T、A、O。因此,XML技术可以较好地描述于主题图的组织的信息。将XML思想运用于主题图的实现,从而形成一种新的技术,即XTM,有时也称为TM/XML(Topic Map/XML)。

XTM从本质而言,它是一种XML语言,只是其处理文档的对象为特定的、已知的结构文档。在XML文档中,所有文档以作为根标记,以标识该文件使用XML语法处理;在XTM文档中,所有文档以作为根标记,以标识该文件使用XTM语法处理。在XML文档中,用户可以根据文档内容自定义标记来使文档更具有结构化,以方便计算机处理;而在XTM文档中,所有内容都是根据主题图思想构建,它们结构相似,都具有T、A、O三个要素,使用标识文档结构的标记基本相同,如等。

因此,为了统一主题图的各种生成代码,方便主题图之间集成,XTM相关标准,规定了XTM基本字段。XTM标准由topicmaps.org制定,其基础是ISO/IEF13250模型。ISO 13250的初版包括了基于SGML的相互交换语法和以Hy Time著称超媒体连接语言。第二版是在2002年发行的,在其中添加了基于XMLT和XLink的相互交换语法。如今,XTM有两种标准:Official International Industry Standards以及Community Standards。最新的版本为XTM 2.0,但XTM 2.0并非ISO发布的官方版本。因此,下文主要介绍和使用的为官方标准XTM 1.0。

在XTM 1.0中,以下需要对主题图进行描述的标签已经在XTM的DTD文档中定义好了,具体见表1。

XTM作为一种特殊的XML语言,其基本语法规则与XML语言的语法类似,只是标签的标准不同。如图2,XTM文档中标签的基本结构如上。下包含三个子标签。图2显示的标签结构中涉及到很多标签,这两个标签通过链接的形式,将XTM文档中涉及到的主题(topic)有组织有规律的联系起来,形成图状的知识网络结构图,从而达到主题图的目的。

3.2 程序代码转化XTM

下面,就针对标签,进行一下XTM语法说明。

主要描述某主题所属的主题类型,与“主题类型”概念相对应,表示主题与主题类型之间的层次关系。在它的下面包含着有两个子标签。若该主题的类型在本文档中已定义为主题了(主题类型也是一种主题),则使用标签的xlink:href属性将主题与主题类型相链接(链接的是该主题类型的id号)。若该主题的类型没有能有效在本XTM文档中定义为主题,则需要使用中的xlink:href属性将主题与主题类型相链接。而此时的链接值只能是URI。

举例说明:

在本例中,一共有三个主题,分别为001、002、003。从主题002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002是001的一个实例,即主题002是主题类型001的具体化。对于主题003,是“http://psi.ontopia.net/example/#number”这个URI所标识的主题类型的具体化。

由上述代码可以知道,使用纯XTM代码实现主题图的过程不仅繁琐而且容易出错,可读性不高。因此,此方法不推荐,如今实现主题图常采用集成开发工具。

3.3 软件工具转换XTM

主题图构建的开源工具有很多种。比如,Protégé、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DUTE、德国Ontoprise公司的Onto EDIT、英国公开大学的Web Onto、南加州大学的Ontosaurus、斯坦福AI实验室的Ontolingua Server、曼彻斯特大学的OILEd等。用户常使用的软件的是ontopia公司的OKS。

OKS(ontopia Knowledge Suite)是ontopia公司的知识管理工具套装,它包括很多个组件,如图3所示。Ontopia引擎从XTM文件中读取主题图,在net.ontopia.topicmaps.xml包中用XTMTopic Map Reader类来实现,输出XTM文件在net.ontopia.topicmaps.xml包中利用XTMTopic Map Writer类实现。

4利用XML技术实现主题图方法

主题图只能建立信息组织的概念模型,要是计算机能够读懂该概念模型,则需要借助XTM技术将概念模型转变为计算机能处理的形式。事实上,转变后的XTM只是一大堆符合XML语法规范的代码,只有经过可视化工具后才可以变成直观、易懂的图形形式。利用XTM技术实现主题图的方法有两种:编写符合XTM规范的代码或者利用集成开发生成工具。当然,使用集成开发工具生成XTM,其基本思想也是编写符合XTM规范的代码,只是将纯XTM代码的编写变为可视化窗口下的编写,更具直观性。下文将会介绍这两种生成XTM的方法。

5 基于XML技术标准的主题图应用案例

作为一套信息组织的方法,主题图能有效地组织信息,并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信息间联系。因此,国内外学者都积极将主题图实践到各个领域,如知识管理领域、Web应用领域以及语义挖掘领域等,并有不少成果。

(1)Brain Bank Learning(http://brainbank.no brainbank/app/):Brain Bank Learning是一个适合所有年龄学生的学习系统。这个系统的主题图由Ontopia工具生成,同时需要数据库管理软件来存储已构建好的主题图。Brain Bank Learning让每一位使用该系统学习的学生去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主题图。这些主题图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采取更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也能看到学生构造的知识结构主题图,根据该主题图结果,因材施教。

(2)卑尔根市知识门户(https://www.bergen.kommune.no/):卑尔根市是挪威的第二大城市,2007年早期在主题图的基础上建立城市门户网站。门户网站包括了政治、服务、旅游、商业、文化、出版业、国际关系七个主题。

(3)意大利歌剧主题图(http://www.ontopia.net/operamap/index.jsp):由挪威Ontopia公司开发,目前虽然已经成型,但尚未全部完成和公开。意大利歌剧主题图总体上包含七个主题:歌剧、作曲家、歌词作者、歌剧作者、剧院、城市和地区、国家。

6 结束语

随着社会进步,用户对于信息的要求也更高。主题图能有效对信息进行组织,并能提供信息导航功能。同时,XML具有跨平台、有效处理结构化文档的特点,利用XML为核心技术的主题图成为实现主题图的主流。国外较多门户网站建设采用了主题图形式,真正将主题图投入到实例中,但是,国内真正应用主题图来组织信息的实例并不多,仅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

摘要:文章主要讨论了XML技术在信息组织领域的某一个方面应用,即XML用于主题图的实现,或称为XTM技术。它是使用XML语法来处理主题图中数据的一种方法。围绕该主题,文章介绍了XTM标准、使用XTM代码或使用集成开发工具这两种方法构建基于XML技术主题图,并列举了国内外使用基于XML技术实现主题图的应用案例。

关键词:XML,主题图,XTM,信息组织

参考文献

[1]何建新.主题图及其应用[J].中国索引,2005,3(1):14,26-29.

[2]http://msdn.microsoft.com/zh-cn/library/aa480048(d=loband).aspx.

[3]http://www.topicmaps.org.

[4]http://www.isotopicmaps.org/sam/sam-xtm/.

[5]http://www.topicmaps.org/xtm/1.0/.

[6]李清茂.主题图理论与应用方法研究——以四川省阿坝州旅游文化信息资源组织为例[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

[7]http://www.ontopia.net/section.jsp?id=ontopia-the-product.

ONIX标准及应用 篇7

关键词:标准化,操作演示,员工培训

1 标准化操作演示的应用背景及演示功用

1.1 应用背景

从建厂至今传统的“三级培训”模式为第一净化厂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工人,为企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随着安全生产形势的发展、岗位标准作业程序的深入推进、新工艺及新技术的应用、工厂员工结构的变化,传统的“三级培训”亟需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使其形成更具示范性、可行性和安全性的培训新模式,以适应当前新形势下工厂的生产需求。

标准化操作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和必要条件,是规范和根治岗位习惯性违章行为、杜绝低老坏现象的有效手段,无论从提升员工综合素质还是从安全生产、建设和谐工厂的角度出发,广大基层操作人员都需要提升标准化操作水平。因此,为积极推动岗位标准作业程序和作业票制度的规范应用,第一净化厂创造性地提出了以“五步”操作法和唱票确认制为核心的标准化操作演示培训模式并不断深化、总结和实践,以切实达到提高员工培训效果的目的。

1.2 演示功用

标准化操作演示就是将某一项作业依照标准的作业程序,用动态的形式分步骤、分层次的演示出来,其具有培训岗位员工、整合培训方法、规范岗位操作、促进风险控制和提高工作效率等功能。

在标准化操作演示培训法推广应用初期,第一净化厂就提出“力争通过持续1-2年开展标准化操作演示,使得生产现场标准化作业普及率达到95%以上,员工技术素质进一步提升,作业质量及效率进一步提高”的目标和“全面推进、积极实施、持续完善,密切结合工作实际,做好与现有安全管理、技术管理、工作管理机制的衔接和融合,紧抓安全和质量两条工作主线,实现对现场作业的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和控制,不断提高现场作业的安全水平和工作质量”的理念。

2 标准化操作演示的应用

2.1 标准化操作演示的主要内容

标准化操作演示以单体设备操作、系统操作及应急处理操作为主要内容,演示过程如图1,涵盖了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三个方面。

作业前主要包括工作计划编制、人员组织、作业前准备(准备工用具、办理作业票、进行技术交底和风险辨识),

作业中主要包括按照作业票要求对现场设备及流程检查确认、现场实践操作演示,作业后主要包括对设备及流程检查确认、场地清理、总结讲评、资料归档。

2.2 标准化操作演示的工作流程

标准化操作演示推行“准备→检查→操作→检查→总结”五步法,将每一个操作步骤细化,通过分步骤、分层次的演示,让岗位标准操作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有效增强了标准化操作在实践中运用效果。

“准备”既是作业前对工用器具、作业相关手续的准备,更是进行必要的风险识别和削减措施的准备,使监护人、作业人熟悉该项作业的主要危险源以及危害源性质、可能造成的危害,掌握预防和控制措施,提高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检查”分操作前检查和操作后检查。操作前检查就是对备用状态下的设备本体构件、工艺流程确认、安全附件及进出口阀门状态等进行检查确认,判断是否符合操作条件,对不符项目进行整改。操作后检查则是对运行状态下的设备进行过程检查,主要检查设备各项运行参数是否在正常控制范围内,相关工艺流程是否切换正常。

“操作”就是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依照操作顺序和参数要求逐项作业,作业过程不逾越程序、不逆转操作步骤、不省略操作内容、不变更操作参数和作业条件。以200万净化装置TEG循环泵切换操作为例,在以往作业时员工操作时既可以先启后停操作,也可以先停后启操作,这两种操作方式虽说都没违反单体设备操作规程,但是不同的操作次序却会对装置正常运行带来不同影响,同时也附带不同的安全系数,因此必须从二者选出一种更符合生产要求的作业方式,根据实际生产要求,后者对装置影响较小,相应的安全操作系数也较高,因此操作中必须按照备用泵灌泵排气—备用泵空载检查—停运行泵—启备用泵顺序进行作业,对于上述每一项步骤都有一定的要求,这既是操作规程,更是风险提示。

“总结”既是针对演示活动效果和演示人员的表现进行分析,更是针对演示操作本身的实践步骤、技术知识的阐述讲解,使参与人员在理论和实践上得到同步提升。

2.3 标准化操作演示试点与推广

2010年从生产一车间试点标准化操作演示培训方法,先后开展了200万净化装置TEG循环泵、酸液回流泵切换、清洗MDEA过滤器、脱水重沸器点火、空压机启停切换等常规操作培训10余次,参与作业和监护演示的员工60余人次,观摩学习的干部员工近200多人次。

2011-2012年标准化操作演示培训方法在全厂进行推广,涉及净化、水热和环保单元单体设备操作以及电气、仪表和化验等常规操作,同时在大、小系统和应急处理操作方面进一步深化了标准化操作演示培训模式,充分发挥了基层班组和岗位员工的培训主导地位。

2.4 标准化操作演示的主要特色

2.4.1 标准化操作演示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参与度高,员工认知度强。

标准操作演示是对岗位标准操作卡和净化厂作业票制度的升华,是将单纯的理论知识(安全操作规程)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起来,应用于培训现场。同时使培训者与被培训者角色互换,对单体设备操作由被培训者参与演示,或作业或监护,由技术干部或技师点评指导;复杂的系统操作和应急处理操作,由技术干部或技师先行示范,员工集中观摩和重复演示,这样就既提升干部员工的参与度,又增强了员工的认知度,亲身体验的才是领会最深的。

2.4.2 标准化操作演示凸显监护人和作业人的紧密配合

标准化操作演示凸显监护人和作业人的紧密配合,通过两人相互操作配合、一人监护的演练形式,确保演示人员的每个操作动作让现场观摩人员看清楚、看仔细,有所思、有所想,有所学、有所获,真正让岗位标准作业程序应用实施在员工中入脑、入心。

标准化操作演示能够充分发挥监护人的“监护”作用,符合说一步做一步,指挥一步确认一步的“唱票确认制”要求。作业人的每一步操作都需要监护人的“指点”和“评判”,这就决定了监护人不再是“旁观者”,而是现场操作的直接参与者,是对作业人安全、自身安全,以及设备、系统安全平稳运行的“守护者”。

2.4.3 标准化操作演示是推进岗位标准作业程序全面执行的重要举措

标准作业程序,就是将某一事件的标准操作步骤和要求以统一的格式描述出来,用来指导和规范日常的工作,其精髓,就是将细节进行量化,对某一程序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细化和量化。其核心作用就是规范岗位操作和规范岗位管理,培养员工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工作行为。

在具体推进和应用过程中我们组织员工学习岗位标准工作流程和实践岗位操作,通过模拟操作、监护操作、提示操作和实际操作的一系列标准化操作演示,形成了强力推进标准作业的浓厚氛围,不仅创新员工新的培训模式,更是推进岗位标准作业程序应用的重要举措。

3 标准化操作演示应用效果分析

3.1 标准化操作演示培训法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搬至现场,可操作性强

这种动态的培训方式,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了起来。我们都知道培训的目的不是培训本身,而是通过培训使员工的业务知识、工作技能得到提高;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得到改进,使员工整体素质更加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那么,标准化演示是否正好满足这种需求?通过实践,不难看出,它集观赏性、学习性、规范性、指导性于一体,彻底摆脱了枯燥无味的培训模式,将培训跳出了只能坐着培训、开会培训、灌输培训的怪圈。它的可操作性,以较强的现场感染力,获得了员工心理上极大的认同。

3.2 标准化操作演示培训法简单易行,示范性高,值得推广

标准化操作演示培训法如一条流水线,规定了每一个工序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哪种程度,并以其较高的示范效应,把复杂程序简单化、把难于理解的知识通俗化,这种培训方法已是每一名员工乐意培训的最佳方法,它让每一个参与者切身体会到,只要有参与就会有收获。不论净化厂还是集气站,只要实行岗位标准作业程序和作业票制度,在日常培训中均可采用标准化操作演示方法来提高员工培训效果。

3.3 标准化操作演示规范了员工操作行为,促使员工养成协调配合的良好作业习惯

标准化操作演示是将一种工作行为、甚至一项看似简单的操作,通过演练示范的形式,重在规范员工的操作行为,让标准、统一、简洁的工作成为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广大干部员工心领神会标准操作演示推行的“准备→检查→操作→检查→总结”五步法和唱票确认制,并在日常作业中参照执行,较好地规范了岗位操作,在很大程度上杜绝了习惯性违章,控制了安全环保风险。

3.4 标准操作演示推动了我厂标准文化体系的进一步创新和完善

标准操作演示作为推动岗位标准作业程序推进的重要手段,它进一步完善创新了我厂以作业票管理制度和六级巡检制度为基础的标准文化体系。演示活动,突破了以往培训形式生硬的说教和灌输,由内而外,由浅至深,通过互动、演示、交流、总结,促使理论的“四级许可证制度”、“六级巡检制度”跃然纸上,将整个的作业操作过程、巡检内容以及巡检注意事项,以动态的形式完全呈现出来,让员工真正从内心去接受并掌握。

4 结束语

标准化操作演示培训模式的推广应用,把标准化操作固化成基层班组和干部员工尤其是新员工的行为准则和工作标准,牢固树立了“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做标准事”的工作意识和理念,增强本质化安全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形成了人人讲安全、人人会安全、人人都安全的良好局面,实现工厂和员工的双赢。标准化操作演示作为一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员工培训模式,第一净化厂必将长期坚持,注重效果,进一步提升工厂科学化、精细化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ONIX标准及应用 篇8

摘要:通过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现场标准化作业文本的编制及应用,对局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典型作业流程进行了梳理和优化,促进了工作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在提高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现场标准化作业;主站;县级供电企业

现场标准化作业是按照企业安全生产的客观规律与要求,以现场安全生产、技术和质量活动的全过程及其要素为主要内容,制定和贯彻标准作业程序的一种全员参与的有组织活动[1]。国家电网公司从2004年9月以《国家电网公司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编制导则(试行)》(国家电网生[2004]503号)[2]的印发为标志,在公司生产系统内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现场标准化作业工作,通过几年的实践和有益探索,在“规范现场工作人员的作业行为、提升现场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保证输变电设备的检修质量”[1]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目前,现场标准化作业工作主要集中在变电检修和10kV配电线路等专业,在电网调度自动化厂站端也有所涉及,如浙江省电力公司的变电检修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监控部分)(Q/ZDJ 39.1~39.40-2005)[3],但在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尚无相关的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2009年10月,浙江电力调度通信中心下发了有关文件[4],要求建立和完善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检修等工作的工作票制度和操作票制度。

智能电网调度技术支持系统是实现调度业务一体化运作的基础。目前,县级供电企业的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一般包含SCADA系统、AVC系统等多个系统,并在集控站等处设置工作站。在变电所投产等工程中,系统维护的作业量较大、作业比较繁琐且时间跨度较大,因此有必要对相关作业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对工作内容加以细化、提高可操作性,促进工作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提

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作业文本体系

在《国家电网公司深入开展现场标准化作业工作指导意见》(国家电网生[2009]190号)[1]中指出,“工作票、操作票、现场作业指导书、作业卡(包括多班组作业控制卡、班组作业控制卡、工序质量控制卡、巡视卡等)、现场数据记录等都是现场执行的作业文本(简称‘作业文本’),是现场标准化作业的表现形式”,“作业文本可以采用‘两票’与现场作业指导书、作业卡的任何一种组合形式”。为进一步规范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检修等相关工作,提高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规范化管理水平,根据文献[4]的有关精神,结合县级供电企业的工作实际,我们采用的作业文本包括:

(1)工作票。分为两种: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工作采用自动化主站工作票,集控站等处的工作站工作采用变电站(发电厂)第二种工作票,票面格式参见文献[4]。系统软件版本升级等工作应填写工作票。

(2)典型操作票。对于主备服务器的切换、数据备份等常用的单一功能类型操作宜采用事先编制好的典型操作票。

(3)操作票。对于某些非常规的单一功能类型操作则根据系统实际运行状况采用操作票。

(4)施工方案。对于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双网改造、服务器硬件设备更换等较复杂且非常规的工作应在施工开始前编制施工方案,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进行危险点预控。

(5)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对于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较复杂且较常规的工作宜采用事先编制好的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如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变电所投产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维保技术服务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等。

(6)事故应急抢修单。对于需要紧急处理的操作,可以在请示有关领导后采用事故应急抢修单先进行操作,票面格式参见文献[4],但事后必须补办操作票。

对于日常的值班巡检,宜根据事先编制好的值班巡检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进行巡检,并将每日的巡检情况填入巡检表中。

对于增加系统用户、某一线路限值修改、冗余设备切换试验、防病毒库更新、简单的画面完善等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的日常简单工作可不办理任一形式的作业文本,只需在值班日记中做好记录即可。

综上所述,应对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作业类型加以梳理和分析,对于常用的操作、经常开展的作业任务应逐步建立相应的典型操作票和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并在实际使用中不断加以完善,促进相关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现场标准化作业文本的编制

现以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编制为例,阐述作业文本的编制及应注意的问题。

县级供电企业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作业常具有下列特点:

(1)包含SCADA系统(下文有关操作以南京磐能电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SE-9000E电网能量管理系统为例)、AVC系统(下文有关操作以南京河海电力软件有限公司的AVC系统为例)等多个系统,但各个系统并非完全独立,在某些工作内容上存在交叉,且有关操作也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如变电所投产工程中,AVC系统的遥控试验一般在完成SCADA系统与厂站端的信号核对工作之后进行,因此两个系统的相关工作是交叉进行的。

(2)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在相关工程中的作业量较大、作业繁琐且时间跨度较大。如变电所投产工程,从相关部门下达“四遥”信号表开始到变电所投产,时间跨度往往在一个月以上,有时由于政策处理等原因,时间跨度可能会更长。而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操作比较繁琐,有不少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如当在系统中新建画面后,各个工作站必须进行“重读画面库”操作后才能正常浏览;有些工作也必须和厂站端相关工作配合进行,如为了保证SCADA系统数据库中相关运行数据(如开关的月分闸次数及时间)的准确性,需要待变电所投产后SCADA系统才对相关信息量进行采样,从而导致相关报表的新建和更新工作也只能在此之后进行。

因此,为了促进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作业流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我们对相关作业流程进行了梳理和优化,对工作内容加以细化和提高可操作性,编制了《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该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具有下列特点:

(1)采用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形式和名称,根据工作特点,整合多种作业文本的有关栏目。将《工序质量控制卡》[1]中的“标准及要求”、“风险提醒(必要时)”等内容以“注意”等形式融合到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作业内容”栏中;对于变电所通道波特率、中心频率、频偏等数据,在“作业内容”栏中设计了相应的记录空格,对“四遥”信号的核对记录则作为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附件,一起作为基础资料加以保存和管理。

(2)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格式大体遵照文献[2]的要求,但基于文献[5]的实践经验,将“危险点分析”和“安全控制措施”整合为“危险点分析和安全控制措施”,因为“这样一一对应,针对性强,便于现场交底时对照交待,增强交底的效果。” [5]

(3)由于SCADA系统、AVC系统等的某些工作内容存在交叉,且有关操作也存在一定的先后顺序,因此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分类主要按照工作类型而不是不同系统来进行划分,如变电所投产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变电所新增间隔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变电所TA变比更改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等。因为不同的工程涉及的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操作是不同的,如即使同样是报表更新,变电所新增间隔时只需在相关报表中进行修改即可,而变电所投产时就必须新建报表,从而增加了“重读画面库”等操作。

(4)各项作业内容结合相关部门的工作流程和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作业流程进行排列,只需在相应的几个关键时间节点按次序完成相关作业内容,即可保证工作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完整性。比如对于变电所投产工程,只能在变电所投产当天完成相关的带负荷试验后,才能在SCADA系统中进行“电网总有功计算公式”和“电网总无功计算公式”的更新和采样,否则将会影响有关运行数据的准确性。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现场标准化作业文本的应用

当接收到有关部门下达的工程任务或需要开展某类作业时,需选择相应的作业文本形式;对于已经建立典型操作票或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作业类型,只需按照一定的时间节点,在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中进行相关操作即可顺利完

成该项工作。

在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现场标准化作业文本初稿完成之后,我们通过110kV花街变电所投产、110kV芝英变TA变比更改、110kV炉头变投产等工程的实践,对有关作业内容进行了修正和完善,使之更加符合“简单、方便、实用、有效”[1]的原则。采用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现场标准化作业文本,在确保工作质量和提高工作效率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现场标准化作业文本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培训教育。特别是对于刚从事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工作的员工,通过对现场标准化作业文本特别是典型操作票、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学习和使用,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作业质量,另一方面对其较快熟悉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相关操作和加深对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理解也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结束语

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根据电网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的变化(如新增电量采集系统)和电网设备运行管理方式的变化(如110kV电网设备委托调度)等,对相关现场标准化作业文本进行及时修订和更新,使之始终适应最新的工作环境和管理方式,确保有效性和实用性。此外,也应加强对现场标准化作业文本的管理,使之成为准确、重要的基础资料之一。

参考文献

ONIX标准及应用 篇9

关键词:再生水水质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应用问题及建议

目前, 我国已颁布的再生水水质标准已达七部, 该系列标准在再生水生产、利用及检测等方面作出了约定, 填补了国内再生水水质标准的空白, 见表1。

由于标准颁布时间跨度大, 系统性不强, 使得现行标准在应用中的矛盾与无所适从现象不断出现,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控制项目与选择性控制项目矛盾

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标准中, 存在选择性控制指标的有GB/T 18921-2002, 和GB 20922-2007, 其中GB/T 18921-20024.2中“对于以城市污水为水源的再生水”选择性控制指标须严格执行, 结合GB/T 18198-2002中要求一级A出水作为再生水回用源水, 且部分强制执行的选择性控制指标比GB/T 18921-2002中的标准更加严格, 即有源水标准严于出水的矛盾出现。而GB20922-2007 6.1.1中“基本控制项目必须检测。选择性控制项目, 根据污水处理厂接纳的工业污染物的类别和农业用水质量要求选择控制。”的约定由于过于模糊以致缺乏可操作性。

2 部分再生水现行标准与再生分类无法对应执行

由表1可以看出, GB/T 25499-2010绿地灌溉水质标准在GB/T 18919-2002再生水利用类别中没有可以对应的范围项目, 造成实际使用中只能将其作为城市杂用水中的“城市绿化”范围的补充, 结合使用。

农、林、牧、渔业用水分类项下只有GB 20922-2007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对于造林育苗、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存在空白, GB/T18921-2002景观环境用水水质对娱乐性和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做了约定, 而对于湿地环境用水尚无标准可循。

3 部分检测指标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疑问

GB/T 25499-2010对于绿地灌溉水质标准与GB/T18920-2002中的城市绿化水质标准存在矛盾, 比如GB/T25499-2010中对于总余氯增加了管网末端的上限值但未进行接触30min的约定, 而是否需要接触30min对于再生水设计与生产运行方式影响极大;对于卫生学细菌类指标, 引用了粪大肠菌群指标且按照非限制性绿地和限制性绿地进行了明确的划分, 但由于粪大肠菌群是总大肠菌群的子集, GB/T 18920-2002中的总大肠菌群数≤3个/L与非限制性绿地粪大肠菌群数≤200个/L的标准既存在交叉又存在矛盾;GB/T 25499-2010中对于总余氯、浊度每日一次的检测频次与GB/T 18920-2002中每日2次的检测频次矛盾, 粪大肠菌群数每周一次的检测频次与GB/T18920-2002中每周三次的检测频次矛盾。

再生水系列标准中对于浊度和悬浮物的标准虽不并列约定, 但再生水源水一级A标准规定悬浮物≤10mg/L, 已优于全部已有再生水标准中对于悬浮物的约定, 同时考虑一般使用的“膜法”再生水生产工艺, 统一采用精确度更高的浊度标准似乎更加合理。

4 结论与建议

(1) 由于目前大部分再生水厂的源水都取自城镇污水处理厂, 再生水系列标准可以考虑将源水水质标准作为充实, 同时针对不同源水水质, 在项目立项之初结合实际对拟建再生水厂进行供水用途限定, 为再生水厂的设计、运营及产品市场定位提供可靠依据, 同时弱化操作性不强的选择性控制指标; (2) 标准的制定可以考虑工艺特点, 比如, 一般采用“双膜法”工艺的再生水厂主要以“脱盐”为重点指标, 在限定了进水标准后, 可以突出一些具有工艺特征的评价控制性指标; (3) 再生水标准的建立与完善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 需要不断结合行业发展, 理论与技术革新, 成为一个具备“持续改进”特质的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1]我国再生水水质标准的现状分析及建议.给水排水2010, 12, 23-25.

ONIX标准及应用 篇10

3 主要测试系统的设计和配置

任何可能引起装置、设备或系统性能降低或者对生物或非生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电磁现象称为电磁骚扰。电磁骚扰一般分为辐射骚扰和传导骚扰,辐射骚扰是指不需传输介质、直接在空间传播的骚扰,传导骚扰是通过电源线传播的骚扰;由电磁骚扰所引起的设备、传输通道和系统性能的下降被称为电磁干扰(EMI)。与电磁干扰(EMI)相对应,电磁敏感性(EMS)是指在存在电磁骚扰的情况下,装置、设备或系统不能避免性能降低(包括非预期响应和性能劣化)的能力,在实际试验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造成系统设备非预期响应、故障或劣化的干扰门限电平。

广播电视系统电磁辐射和防护标准试验平台的测试系统主要分为EMI测试子系统和EMS测试子系统(图10),同时还包含一些安全可靠性测试设备。

3.1 EMI测试子系统

对于广电、通信、信息技术系统和设备而言,EMI的测试通常包括辐射骚扰测试和传导骚扰测试2个部分。本实验室EMI测试系统的建设是严格按照GB 9254-1998的要求设计的,该标准等同采用了CISPR 22,同时还充分考虑了GB 13836-2000、GB13837-1997、CISPR13和CISPR20的具体要求。无论是辐射骚扰测试和传导骚扰测试,一般都将仪器设备划分成以下几个模块:

*业务仿真模块:是指采用信号仿真发生器、仿真传输设备、仿真接收设备等搭建的实际业务系统或链路,用来模拟被测系统设备的实际业务环境和工作状态。

*骚扰汇集和接收模块:包括骚扰汇集设备(传导骚扰的汇集设备一般指电流探头或标准定向耦合器,辐射骚扰的汇集设备一般指标准天线)、信号放大和处理设备、专用测试接收机等。

*测试控制和数据处理模块:由于电磁兼容测试的专业性较强,不确定度的控制难度较大,因此本项目参考了目前典型的EMC测试系统,采用了自动测试和数据处理软件。

在实施骚扰测试过程中,有几个关键因素需要在试验中予以特别的关注。首先,必须考虑被测系统设备及其辅助设备的位置和摆放,应根据相关标准的要求进行测前布置,同时必须考虑具体设备的工作方式,此外还应考虑转台的影响;其次,在试验测试时,应对系统设备的工作方式和功能进行筛选和配置,以确定被测系统设备的最大骚扰发射;此外,测试软件的调试和配置也是很关键的因素,虽然是外围设备和软件,但其正确使用与否直接影响测试的实施。实验室已经具备的EMI试验能力包括:

(1) GB 9254《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2) GB 13837《声音和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干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注入电源的骚扰电压测量(9kHz~30MHz)

*天线端骚扰电压测量(30MHz~1750MHz)

*射频输出端有用信号和骚扰信号电平测量

*辐射骚扰场强测量(30MHz~1GHz, 1GHz~18GHz)*骚扰功率测量(30MHz~1GHz)

(3) GB13836《电视和声音信号电缆分配系统第2部分:设备的电磁兼容》

*有源设备的骚扰电压

·注入电源的骚扰电压

·输入端口的骚扰电压

*有源设备的辐射

·用吸收钳法

·替代法

·室外单元输入端本机振荡器功率的测量

3.2 EMS测试子系统

EMS测试子系统就是对设备或系统进行电磁辐射干扰试验,从而测量出系统设备抗电磁干扰的敏感度门限值。EMS测试子系统主要由发射(注入)、接收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敏感度测试包括辐射敏感度测试和传导敏感度测试。辐射敏感度测试是通过信号发生器向发射天线注入能量,将天线指向被测系统设备,使被测区域成为一个辐射场;控制系统要根据试验的要求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平,使辐射场强达到所设定的期望值;同时对被测系统设备进行监控,观察是否出现劣化、非预期响应等故障情况,从而确定干扰门限电平。辐射敏感度试验测试一般在暗室中进行。此外,在特定的频率范围内(如DC~150MHz)且在被测设备尺寸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TEM小室法。在敞开式带状线TEM小室一端注入信号,另一端终接负载阻抗,即可在导体间的特定区域内建立起均匀场强,而被测设备就是在小室的均匀场区内完成敏感度测试。

传导敏感度测试是采用电流注入、直接注入等方式,将干扰直接加入到被测系统设备中,给设备的电子线路带来干扰,并通过监控和测试得出干扰门限电平。

实验室已经具备的EMS试验能力包括:

(1) GB/T9383《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

*150kHz~150MHz对环境场的抗扰度测量

·电视接收机对环境场的抗扰度测量

·声音广播接收机对环境场的抗扰度测量

·与声音和电视接收机有关的设备对环境场的抗扰度测量

*150MHz~1GHz对环境场的抗扰度测量

*150k Hz~150MHz频段内对射频感应电流的抗扰度测量

*150k Hz~150MHz频段内对射频感应电压的抗扰度测量

*内部抗扰度测量

·电视接收机

·声音接收机

·卫星电视接收机·卫星声音接收机*屏蔽效果测量

(2) GB13836《电视和声音信号电缆分配系统第2部分:设备的电磁兼容》

*有源设备的抗扰度

·对环境场的外部抗扰度(150kHz~150MHz)敞开带状线法

·对环境场的外部抗扰度(150MHz~1GHz)辐射法

·150k Hz~230MHz频率范围内对通过连接电缆传导电流的外部抗扰度测量

·对电源干扰抗扰度的测量(对电网供电设备)

·内部抗扰度48.5MHz~958MHz频率范围内抗扰度的测量

·内部抗扰度10.95GHz~12.75GHz频率范围内部抗扰度的测量

·室外单元对镜像频率信号的抗扰度

*无源设备的屏蔽效果

·吸收钳法

·1GHz~25GHz用替代法

此外,实验室还具备了以下安全可靠性和基础EMC试验能力:

(1) GB17625.1-2003低压电气及电子设备发出的谐波电流限值

(2) GB17625.2-2007对额定电流不大于16A的设备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烁的限制

(3) GB/T 17626.2-1998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4) GB/T 17626.3-1998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

(5) GB/T 17626.4-1998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6) GB/T 17626.5-1998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7) GB/T 17626.6-1998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试验

(8) GB/T 17626.8-1998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

(9) GB/T 17626.9-199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脉冲磁场抗扰度试验

(10) GB/T 17626.11-1998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4 实验室测试系统的应用案例

广播电视系统电磁辐射和防护标准试验平台的测试系统在调试完成后进入了正常试验和测试阶段,根据广播电视系统设备的实际应用需求,主要开展了GB/T 9383、GB13837和GB9254等标准以及广播电视相关的测试和试验工作。现就近期开展的GB9254的试验情况进行举例说明。

4.1 试验布置

(1) 试验在电波暗室内进行,被测设备选用某数字电视编码器。被测设备(EUT)关机时,环境噪声电平至少比相应电平低6d B,被测设备置于80cm高非金属支架上,此支架能够360°旋转(转台),其几何中心与接收天线的距离为3m,接收天线在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时都能在1~4m范围内升降。

(2) 如果悬垂电缆的末端与水平接地平板之间的距离不足40cm,又不能缩短至适宜的长度,那么电缆的超长部分应来回折叠成长30~40cm的线束。

(3) 不与外设相连的I/O信号电缆的末端,如果操作需要,可以使用适当的终端阻抗对电缆的末端进行终接。

(4) 多插座的电源盒应与金属接地平板等高,并直接连接到接地平板上。

(5) 按被测设备正常使用时的设置,用信号线完成被测设备与暗室外的辅助设备的连接。

(6) 电源电缆应垂落至地面,然后与插座相连。注意电源插座与电源线之间不能增加额外的电源线。测试的布置如图11所示。

4.2 试验结果

(1) 辐射骚扰场强测试数据(表3)。

(2) 辐射骚扰场强测试曲线图(图12)。

4.3 试验结论

依据上述的试验测试数据,可以看出,被测设备的辐射骚扰不符合GB9254 A类产品的辐射骚扰场强限值要求,应进行整改。

广播电视系统电磁辐射和防护标准试验平台是总局第一个标准电磁兼容试验测试平台,经过精心设计和认真实施,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该试验平台的建设将为广播电视电磁辐射、电磁干扰、电磁抗扰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技术服务平台、试验平台和质量认证平台,为开展广电行业电磁兼容规划研究、标准研究和相关科研研究创造了基本条件。项目将根据广播电视系统重大工程系统设备对电磁兼容的需求,逐步提升和完善研究、试验和测试能力,为广播电视电磁环境、电磁辐射和安全可靠性认证提供技术支撑平台。

参考文献

[1]Clayton R.Paul著, 闻映红等译《.电磁兼容导论》.

[2]GB9254-1998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3]GB/T4365-1995电磁兼容术语.

[4]GB13836-2000电视和声音信号电缆分配系统2:设备的电磁兼容.

[5]GB13837-1997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

[6]GB/T9383-1999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抗扰度限值和测量方法.

[7]GB/T4365电工术语电磁兼容.

[8]CISPR13 Sound and television broadcast receivers and associated equipment radio disturbance characteristics limit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9]CISPR20 Sound and television broadcast receivers and associated equipment immunity characteristics limits and methods of measurement.

上一篇:工笔人物画造型特征下一篇:超级13Cr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