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因子论文三篇

2024-09-12

评估因子论文 篇1

作为国家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创新的发展也备受关注。然而,受限于数据资料,目前国内针对区域海洋创新能力的研究寥寥,严重制约了政府在协调区域海洋创新发展中能动作用的发挥。本文依托课题组的国家海洋创新指数评估研究基础[15,16],构建区域海洋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对区域海洋创新的发展状况和特点进行分析,为我国海洋创新格局的优化提供数据基础和决策依据,以支撑国家整体创新战略的实施。

1 指标体系构建

海洋创新能力体现在海洋科技知识的产生、流动和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整个过程中。参考国家海洋创新指数评估,本文将区域海洋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分为海洋创新环境、海洋创新投入、海洋创新产出和海洋创新绩效4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见表1)。

2 评估方法

2.1 原始数据归一化处理

对2013年18个二级指标的原始值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归一化处理是为了消除多指标综合评估中,计量单位的差异和指标数值的数量级、相对数形式的差别,解决数据指标的可比性问题,使各指标处于同一数量级,便于进行综合对比分析。

指标数据处理采用直线型归一化方法,即:

式中j=1~18为指标序列号。yj表示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值,cj表示各项指标归一化处理后的值。

2.2 一级指标得分评估

区域海洋创新环境得分,其中φ1=1/4;区域海洋创新投入得分,其中φ2=1/5;区域海洋创新产出得分,其中φ3=1/5;区域海洋创新绩效得分,其中φ4=1/4。式中j=1~18。b1、b2、b3、b4依次代表区域海洋创新环境、海洋创新投入、海洋创新产出和海洋创新绩效的得分。

2.3 区域海洋创新能力评估

采用等权重(同国家海洋创新指数)测算区域海洋创新能力。

式中a为区域海洋创新能力评估得分。

3 评估结果与影响因子分析

本次评估仅包括我国大陆11个沿海省(市),不涉及香港、澳门、台湾。所用数据来源于《中国海洋统计年鉴2014》和科技部海洋科技统计数据。

3.1 沿海省(市)的区域海洋创新能力评估结果与影响因子分析

从整体来看,根据2013年区域海洋创新能力评估结果得分(见表2和图1),可将我国大陆11个沿海省(市)分为四个梯次(见图2)。

从11个沿海省(市)的区域海洋创新能力评估结果来看,第一梯次为上海,其区域海洋创新能力评估结果得分为68.33,相当于国内平均水平的1.58倍,位居我国大陆11个沿海省(市)首位。上海市海洋创新发展具备坚实的基础,表现出很强的海洋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第二梯次包括广东、天津、山东和辽宁,其区域海洋创新能力评估结果得分分别为58.87、52.59、52.37、43.84,高于11个沿海省(市)的平均得分43.32。这些地区有一定的海洋创新基础,长期以来积累了大量的创新资源,创新环境较好,创新投入产出成绩显著;第三梯次为江苏、福建、浙江和河北,其区域海洋创新能力评估结果得分分别为41.15、38.72、37.43、35.15,与平均得分相近。这些地区近年来海洋经济发展较快,创新投入不断加大,创新环境明显改善,创新产出与创新绩效都进步较快;第四梯次为海南和广西,其区域海洋创新能力评估结果得分分别为26.79、21.25,远低于国家的平均水平。横向比较来看,海南和广西海洋创新投入强度较低,创新产出效率不高,创新环境有待改善。

具体来说,从海洋创新环境来看,2013年,我国海洋创新环境得分超过平均分的沿海省(市)为上海、广东、天津、福建、山东、浙江和河北(见图3)。其中,上海的区域海洋创新环境得分为63.34,远高于其他地区,这主要得益于其较高的人均海洋生产总值和较好的海洋创新人才环境;广东和天津的区域海洋创新环境得分分别为56.65、56.42,这两个地区分别拥有最优越的海洋创新人才环境和最高的人均海洋生产总值;福建和浙江拥有优良的海洋创新设备环境,其区域海洋创新环境得分分别为53.18、47.13;山东和河北的区域海洋创新环境得分分别为51.21和46.28,这两个地区分别拥有良好的海洋创新人才环境和资金环境。

从海洋创新投入来看,2013年,我国海洋创新投入得分超过平均分的沿海省(市)为上海、江苏、辽宁、山东、天津和广东(见图4)。其中,上海和江苏的区域海洋创新投入得分分别为63.61和63.15,远高于其他地区,上海对经费和人力的投入强度均位于11个沿海省(市)前列,而江苏则在科技活动人员的质量上占绝对优势;辽宁和山东的区域海洋创新投入得分分别为56.08、55.31,这得益于人力资源投入;天津和广东的区域海洋创新投入得分分别为55.10、52.58,高质量的海洋创新人才对得分贡献较大。

从海洋创新产出来看,2013年,我国海洋创新产出得分超过平均分的沿海省(市)为广东、辽宁、上海、山东、河北(见图5)。其中,广东的区域海洋创新产出得分为73.69,远高于其他地区,这与广东高产出、高质量的海洋科技著作和论文密不可分;辽宁的区域海洋创新产出得分为62.37,拥有最密集的海洋科技发明专利;上海和山东的区域海洋创新产出得分分别为58.29、57.33,这得益于其优质的海洋科技著作;河北的区域海洋创新产出得分相对较低,为40.17,其在海洋科技著作和论文的发表量上位居11个沿海省(市)前列,但论文的质量还有待增强。

从海洋创新绩效来看,2013年,我国海洋创新绩效得分超过平均分的沿海省(市)为上海、天津、海南、广东、福建和山东(见图6)。其中,上海的区域海洋创新绩效得分为88.08,主要原因在于劳动生产率远高于其他地区,且拥有良好的海洋经济产出;天津的区域海洋创新绩效得分为70.68,紧随上海之后,这得益于其高效率的海洋经济产出;海南、广东、福建和山东的区域海洋创新绩效得分分别为57.15、52.55、45.88、45.63,海洋创新绩效各方面良好,整体水平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上。

3.2 5个经济区的区域海洋创新能力评估结果与影响因子分析

环渤海经济区中纳入评估的沿海省(市)为辽宁、河北、山东、天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中纳入评估的沿海省(市)为江苏、上海、浙江;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纳入评估的沿海省(市)为福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中纳入评估的沿海省(市)为广东;环北部湾经济区中纳入评估的沿海省(市)为广西和海南。针对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环北部湾经济区5个海洋经济区,具体分析如下。针对环渤海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海峡西岸经济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环北部湾经济区五个海洋经济区,具体分析如下。

环渤海经济区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是我国东部的“黄金海岸”,具有相当完善的轻重工业基础、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科技力量和便捷的交通条件,也是我国中西部发展的战略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13年,环渤海经济区的区域海洋创新能力评估结果为45.99(见表3和图7),总体高于11个沿海省(市)的平均水平,区域海洋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在平均水平之下,海洋创新发展有提升的空间。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沿江地带交汇处,区位优势突出,经济实力雄厚。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以上海为核心,以技术型工业为主,技术力量雄厚,前景好,政府支持力度大,环境优越,教育发展好,人才资源充足,是我国最具有发展活力的地区。2013年,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区域海洋创新能力评估结果为48.97,高于11个沿海省(市)的平均水平,优越的海洋创新环境和优质的海洋创新资源,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海洋科技与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海洋创新成绩显著。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是具备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具有带动全国经济走向世界的特点。2013年,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域海洋创新能力评估结果为38.72,低于11个沿海省(市)的平均水平,区域海洋创新环境与海洋创新绩效高于平均水平,有着较好的发展潜质,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水平较低,海洋创新发展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主要包括我国大陆南部的广东省,与香港、澳门两大特别行政区接壤,科技力量与人才资源雄厚,海洋资源丰富,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区域海洋创新能力评估结果为58.87,高于11个沿海省(市)的平均水平且在五个经济区中位居首位,海洋创新环境与创新投入均有着较高的水平,创新产出硕果累累,创新绩效成绩斐然。

环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环北部湾经济区岸线、土地、淡水、海洋、农林、旅游等资源丰富,环境容量较大,生态系统优良,人口承载力较高,开发密度较低,是我国沿海地区规划布局新的现代化港口群、产业群和建设高质量宜居城市的重要区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环北部湾经济区的区域海洋创新能力评估结果仅为全国平均创新指数的55.45%,创新指数的4个一级指标均比较低,与长三角及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差距较大。

3.3 3个海洋经济圈的区域海洋创新能力评估结果与影响因子分析

海洋经济圈分区依据是《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北部海洋经济圈由辽东半岛、渤海湾和山东半岛沿岸及海域组成,即纳入评估的沿海省(市)包括天津、河北、辽宁和山东;东部海洋经济圈由江苏、上海、浙江沿岸及海域组成,即纳入评估的沿海省(市)包括江苏、浙江和上海;南部海洋经济圈由福建、珠江口及其两翼、北部湾、海南岛沿岸及海域组成,即纳入评估的沿海省(市)包括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

2013年,东部海洋经济圈的海洋创新指数为48.97,居三大海洋经济圈之首(见表4和图8)。4个一级指标中得分较高的是海洋创新投入和海洋创新绩效,分别为56.18和53.60,两个一级指标对该区域的海洋创新指数有较大的正贡献;得分较低的是海洋创新环境和海洋创新产出,分别为46.20和39.90,对区域的海洋创新指数呈现负效应。海洋创新投入和海洋创新绩效的较高得分充分说明该区域优势突出,经济实力雄厚,优质的海洋创新资源为区域海洋科技与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北部海洋经济圈的海洋创新指数为45.99,得分在三大海洋经济圈居中。4个一级指标中海洋创新投入和海洋创新产出对海洋创新指数有正贡献作用,其得分分别为52.03和47.01;海洋创新环境和海洋创新绩效的得分比较低,分别为45.17和39.73。北部海洋经济圈的海洋创新指数得分较低的原因主要在于海洋创新环境相对较弱,海洋创新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北部海洋经济圈的海洋创新产出得分在三大经济圈中最高,得益于其“本年出版科技著作”等指标,说明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科研产出能力和知识传播能力较强,尤其是出版的科技著作种类较多。

南部海洋经济圈的海洋创新指数为36.41,在三大海洋经济圈中最低。4个一级指标得分差异化较大,其中,海洋创新环境和海洋创新绩效两个一级指标得分较高,分别为46.68和40.89,海洋创新投入和海洋创新产出得分较低,分别为32.74和25.32,是造成海洋创新指数较低的主要因素,在三大海洋经济圈中得分最低,说明南部海洋经济圈的创新效率和创新环境亟需提升,且提升空间较大。

4 结语

从11个沿海省(市)的区域海洋创新能力来看,其可分为四个梯次,第一梯次为上海,第二梯次包括广东、天津、山东和辽宁,第三梯次为江苏、福建、浙江和河北,而第四梯次则是海南和广西。从5个经济区的区域海洋创新能力来看,海洋区域创新较强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以及环渤海经济区的大部。这些地区均有区域创新中心,而且呈现多中心的发展格局。从3个海洋经济圈的区域海洋创新能力来看,我国海洋经济圈呈现北部、东部较强而南部较弱的特点。北部海洋经济圈和东部海洋经济圈的区域海洋创新能力评估结果较高,表现出很强的原始创新能力,充分显示我国重要海洋人才集聚地和海洋经济产业重点发展区域的优势。在以后的海洋创新发展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发挥珠江口及两翼的创新总体优势,带动福建、北部湾和海南岛沿岸发挥区位优势共同发展,使海洋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模式辐射至整个南部海洋经济圈,以期支撑我国海洋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客观评估区域海洋创新能力,是国家协调区域海洋创新发展的重要前提。构建了包括海洋创新环境、海洋创新投入、海洋创新产出和海洋创新绩效的区域海洋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基于2013年海洋经济统计和科技统计数据,对我国区域海洋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估,并对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从11个沿海省(市)来看,上海的区域海洋创新指数得分最高;从5个经济区来看,珠江三角洲较为领先;从3个海洋经济圈来看,北部和东部较强。

评估因子论文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1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就诊的DPN患者120例, 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各60例。对照组中男30例, 女30例, 年龄45~78岁, 平均年龄 (51.0±8.1) 岁;试验组中男29例, 女31例, 年龄44~78岁, 平均年龄 (50.0±9.0)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采取控制饮食、降糖、补充B族维生素治疗, 对照组采取硫辛酸注射液 (烟台只楚药业) 300 mg+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1次/d;对照组在试验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 (北京舒泰神生物制药) 30μg, 用2 ml注射用水溶解后肌内注射, 1次/d。疗程为12 d。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NF-α、IL-8水平以及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IL-8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后试验组TNF-α、IL-8水平以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讨论

DPN发病机制复杂,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高糖毒性是导致神经功能发生异常的主要原因, 由于DPN疾病会导致感觉神经元和交感神经元的营养供应者合成减少, 因此可以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由于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减少, 在治疗上势必采取补充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方式进行治疗, 通过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的补充, 可以诱导神经元增加其转录以及翻译过程促进蛋白质的生成, 修复神经元[1]。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其主要来源于小鼠邻下颌的神经生长因子, 与人体的神经生长因子相似度达到90%以上, 可以充分补充神经生长因子, 局部注射可以大大提高患处的生长因子浓度, 对感觉神经元和交感神经元起到修复作用[2];可以减少由于神经毒性造成的梨醇积聚、非酶糖基化异常和氧自由基产生增多等现象, 提高自由基的清除率。有研究显示, 鼠神经生长因子不仅可以改善神经功能的障碍, 还可以缩小感觉障碍的面积,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从本研究可以看出, 试验组采取鼠神经生长因子与硫辛酸联合应用其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对DPN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研究鼠神经生长因子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 的疗效评估及药理分析。方法 120例DPN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 各60例。对照组采用硫辛酸治疗, 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和白细胞介素-8 (IL-8) 水平以及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后, 试验组TNF-α和IL-8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 , 试验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大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使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DPN其临床疗效显著, 值得在临床推广。

关键词:鼠神经生长因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药理研究

参考文献

[1]黄文森, 邓少雄, 吴晴翼.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13, 44 (11) :875-876.

[2]林婧, 胡晓晴, 张昊, 等.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慢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的初步临床评价.卒中与神经疾病, 2013, 20 (2) :80-83.

评估因子论文 篇3

分析不同层次护生临床实习前自我评估情况,为下一步护生临床实习规划的制定作准备.方法 运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因子分析法对不同层次护生的自身能力和工作态度进行分析.结果 本科生的学习自我管理和沟通能力方面与专科生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1).科研意识方面本科生明显高于专科生(P<0.01).专科生的知识探索态度则明显高于本科生(P<0.01).另外本科生的`工作态度显著高于专科生(P<0.01).结论 不同层次护生在临床实习前自身的能力和工作态度的准备上有相近之处,也存在差别.为此,在制定下一步实习规划过程中,应根据调查结果给予护生相应指导.

作 者:曾兢 赵小玉 杨书 林琳 ZENG Jing ZHAO Xiao-yu YANG Shu LIN Lin 作者单位:曾兢,赵小玉,林琳,ZENG Jing,ZHAO Xiao-yu,LIN Lin(成都医学院,护理学系,成都,610083)

杨书,YANG Shu(成都医学院,公共卫生学教研室,成都,610083)

上一篇:企业各项准备的计提下一篇:古代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