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带教中的几点体会十篇

2024-09-12

临床带教中的几点体会 篇1

1 目前临床实习教学现状

1.1 形态学教学内容多、难度大

形态学教学理论内容繁多, 教科书上大段的描述性语言显得枯燥乏味, 学生学习起来常常感到很抽象。在接触形态学初期, 不少学生觉得形态学学习难度大, 甚至产生了抵触心理[2]。

1.2 “学”与“用”过渡阶段的困难

在实验课教学中, 教师选用的都是形态典型的涂片作为范例进行教学, 而实际工作中, 病人标本受多种原因的影响, 细胞形态复杂多变, 即使实验课学过, 学生也常常会感到无从下手。通过对往届实习生调查发现, 在形态学检查临床实习中, 即使是实验课成绩不错的学生, 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做到理论联系实践仍存在一定困难[3]。

1.3 前期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的矛盾

在理论和实验教学过程中, 实验操作技能和形态学辨识能力作为检验专业学生的基本功始终是强调的重点。然而目前实际工作中, 血常规检验的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广泛使用[4]。一些学生会轻视手工操作形态学检查, 认为只要掌握好仪器操作就能胜任常规工作, 甚至有部分单位为节省人力、物力而忽略形态学检查, 简单地以仪器结果代替, 或对待复片工作不认真, 敷衍了事。这些现象更会误导学生, 不利于他们的学习。

2 教学过程遵循临床思维为主线

针对实习阶段的教学特点, 我们采用“案例讨论+知识点”融合式教学的方法进行带教。在临床检验实习带教过程中, 我们将自动化仪器血常规检测和形态学检查结合, 不仅符合实际工作情况, 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 具有实际意义。

根据教学目的选取典型病例, 通过病例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相应知识内容[5]。例如, 血常规中血小板检测在正常情况下使用的是PLT-I检测, 那么什么情况下需要选用PLT-O进行检测 (选择有仪器PLT相关报警、PLT低的标本, 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向学生介绍PLT复片要求) ?PLT-O的原理是什么?PLT-O的优势在哪里?对此检测标本分别使用PLT-I、PLT-O模式进行检测, 比较两者差异。将该血常规标本涂片、染色后, 在显微镜下PLT数量、形态是否与PLT-I和PLT-O两次检测结果相符?经过一系列分析、对比、讨论, 不但提高了学生对相关实验原理分析、比较、灵活运用的能力, 而且加深了学生对血常规复片、PLT检测的理解。让学生明确:目前的血常规自动化仪器检测适用于筛查, 当出现报警信息或图形异常情况时, 必须结合显微镜形态学检查才能发布报告[6]。另外, 在讨论部分适当结合病人临床症状及其他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 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强化了临床思维的培养以及沟通能力, 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 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传统教学中, 教师就像是“拐棍”, “扶着”学生学, 学生依赖性强, 通常是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教师没有提到的也从来不去思考, 这样被动的学习方式学习效果往往差强人意, 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从调整教学内容安排和职业发展需求两个方面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1 调整教学内容安排

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 难易适中, 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在实习初期不宜采用难度较大的范例, 可以从核左移、中毒颗粒、异型淋巴细胞等内容开始, 让学生感受形态学检查的乐趣, 并且形态学检查提供的信息能对临床诊断、病人治疗有所帮助, 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满足感, 促进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7]。

3.2 职业发展需求

以往检验专业的教学强调, 作为检验人员最重要的是做好实验室工作, 保证报告单的质量, 配合医生做好临床工作。而随着临床检验诊断学的发展, 对检验人员的要求也逐步提升:要求其在做好实验室工作的同时注重与临床沟通, 在需要的时候给出有价值的建议或提示。

形态学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形态学检查技能是个人检验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 即使在检验科仪器自动化程度逐步提升的时代, 它也不会被取代, 而且被提升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4 提高教师水平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指导者, 也是参与者, 其作用贯穿于整个实习带教过程。带教教师的工作能力、思想素质、责任心直接决定教学效果。随着教学需求的提高, 带教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 拓展横向和纵向的专业知识, 提高问题设置、问题解决以及组织教学的能力, 适应开放式教学模式。我教研室每周定期举办专题讲座, 请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示范性授课, 要求所有带教教师轮流讲课, 为青年教师提供锻炼、交流平台, 通过这种形式不断丰富及提高教师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能力。

5 严格考核制度

一直以来, 在部分学生中存在轻视实习的观点, 其原因主要是实习阶段通常只给出实习鉴定作为评价, 没有量化的评定成绩, 因此造成部分学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学习主动性降低。

科学、严格的考核体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们在考核过程中将形态学检验与仪器分析结果相结合, 考查学生检验结果的复核、单项结果与临床联系的能力。针对不同的实习内容, 分阶段进行考核, 成绩不合格的学生, 经过复习巩固重新考核, 实习结束时组织综合考核。这种考核形式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对自觉性差的学生也更有约束作用。

综上所述, 临床检验专业血液学检验课程是理论知识、实验技能与临床密切结合的一门学科, 实习阶段是课堂学习到临床工作的过渡阶段, 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非常重要。我们要进一步改革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理论联系实践能力, 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为他们今后独立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逐步培养实习生临床思维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针对目前实习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从改革实习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教师水平、严格考核制度几个方面对血液学检验实习带教进行讨论。

关键词:实习教学,教学方法,临床思维,形态学检查

参考文献

[1]石玉荣, 梅传忠, 武文娟, 等.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教学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 33 (5) :96-98.

[2]姚磊.检验医学实习生形态学教学现状和改进措施[J].继续医学教育, 2011, 25 (7) :18-20.

[3]宋蓓, 张元珍, 岳秀玲, 等.临床血液学检验骨髓细胞形态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 2014, 32 (8) :58-59.

[4]安哲, 屈梦.简析当前检验专业学生实习阶段教学存在的薄弱环节[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 (3) :378-379.

[5]项贵明, 罗福康, 李蒙, 等.在检验科实习带教中应用PBL教学法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 2011, 7 (10) :870-872.

[6]曹科, 罗小娟, 吴跃平, 等.检验实习生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带教体会[J].医学检验教育, 2012, 33 (2) :242-243.

临床带教中的几点体会 篇2

1. 注重教学内容和实践的连贯性

在长期的检验医学教学实践中, 学生经常反映检验学知识内容多且琐碎, 掌握和记忆起来非常困难, 在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在检验学教学过程中, 要加强检验学与其他学科间的知识联系和渗透, 使其与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知识贯通起来, 形成系统性知识。选择适合学生未来工作需要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方案, 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及实践技能。检验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应用性学科, 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学生不但要有扎实、宽厚的理论基础, 还要有熟练、精湛的操作技能。本专业带教教师通过对检验方法学原理、结果解释分析、学术科研活动等内容的讲课,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科室严格按照ISO15189标准建立从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到各种仪器和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 (SOP) 的完整质量管理体系, 并对实习生进行专项培训, 包括检验全过程质量控制、分析前因素对常用检验项目的影响、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标本转运的正确流程。在实习带教过程中, 注重实习生质量管理意识的培养, 让学生认识到检验科工作并非简单的实验操作, 只有在质量可控的前提下综合分析实验数据才能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才能正确应用于临床诊疗工作[2]。

2. 改进教学方法

2.1 集体备课

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和青年教师切磋授课经验, 讨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集体备课。这样青年教师会少走弯路, 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加强运用。

2.2 问题引导式教学

是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引导的自学教学模式。此教学方法可以具体病例提出问题, 让学生自由讨论再发言, 最后由教师总结。如病例“血糖浓度在6~7mmol/L, 怀疑糖尿病时该做哪些检查?”, 由此引出空腹血糖和OGTT的适应证和临床意义。也可以医生所开的化验单为依据, 根据化验单上所开的检查项目提出问题, 如肝炎系列包括哪些项目?目前的肝炎疾病模式有哪些?分别有何临床意义?

2.3 病例教学

以临床病例为引导, 在系统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多年来国内的教育都是以灌输知识为主, 学生只是一味地死记, 而加强病例讨论可以改变教学模式, 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形成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对医学生来说会受益一生[3]。

3. 探索小讲课的多种形式

针对科室各小组工作的具体情况, 我们每周在不同小组都举行小讲座, 由小组的老师围绕临床实际问题和最新的检验问题及检测项目进行。开放会议室, 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全科每两周组织一次学术报告, 主要由科室研究生和热爱科研的老师以课题进展和文献报告为主, 时间安排在下班后, 大约1-2小时。全科还进行每月一次的专题讲座, 涉及检验的各个专业知识和临床实际情况, 包括质控数据分析、临床生化用水、临床输血等。

4. 注重小讲课内容的多样性

4.1 相关专业知识

医学检验本科生最后1年进入临床实习, 临床实习是由理论向实践过渡的重要阶段, 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至关重要。教育学生做到“三多” (多看, 多听, 多想) 和三勤 (口勤, 手勤, 腿勤) 。检验专业实习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熟悉常用检验项目的基本原理、相关的理论知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临床意义。因此, 小讲座主要是针对常见和疑难的检验项目, 结合本领域新的临床研究进展, 如血常规直方图分析、血涂片形态学分析、乙肝两对半结果解释等。同时把专业知识与临床应用有机结合, 初步具备检验报告单审核签发和检验结果分析解释的能力。检验仪器、实验室信息系统等相关知识, 使学生对相关项目的检验原理与方法, 操作注意事项, 临床应用和异常结果的分析有更加深刻和直观的认识, 也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和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2 读书报告

学术报告主要由科室研究生和热爱科研的工作人员以课题进展和文献报告的形式开展。在此过程中, 学生开阔了视野, 增长了知识, 发展了科研思维。科室承担国家、省、市多项科研课题, 吸纳与组织实习生进行科研活动, 能够激发学生科研兴趣, 增强创新意识, 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 为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4.3 科室专题讲座

科室专题讲座主要围绕室内质控, 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 (SOP) 和检验项目的新进展、新技术。由检验的各个专业组组长和高年资检验人员围绕临床实际情况包括专业组室内质控项目的要求、意义和室间质控分析。阐述全面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包括分析前因素对常用检验项目的影响、标本的正确采集方法等。在带教过程中, 注重实习生质量管理意识的培养, 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在质量可控的前提下综合分析实验数据才能保证结果的可靠性。还可以围绕SOP及专业的新进展如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 微柱凝胶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和血清中细胞因子含量的检测, 逐步培养实习生的质量管理意识和专业技能。

5. 完善考评体系[4]

5.1 论文写作

选择具有一定科研基础和经验的业务骨干作为实习生的指导教师, 通过文献的检索、论文选题、科研设计到论文撰写等诸多环节训练学生的科研思路, 通过开展临床实验研究, 实习生不仅初步掌握医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其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也得到培养, 为将来他们自己开展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本专业学生实习结束时要求在实习期间完成撰写论文和中文综述各一篇及翻译一篇英文文章。近年来已完成几十余篇论文并发表于权威期刊。

5.2 出科考试

每轮转完一个小组都必须经过组长的考核, 可以是理论, 也可以是操作, 不拘一格的考核形式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5.3 帮班制度

每个实习生轮流在急诊夜班进行帮班, 时间为晚上17:30—21:00, 与急诊夜班人员一起值班, 临床检验基本技能得到大幅提升, 提前感受检验科紧张忙碌的夜班工作。实习生纷纷表示感受很深, 触动很大, 对形成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有很大帮助。

实践证明在本专业实习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和实践的连贯性[5], 提高了学生在临床工作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阔了视野, 开阔了思路。同时小讲课可以作为实习学生出科考试和技能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我们考虑今后可尝试双语小讲课, 并通过网络和数据库资源进一步丰富小讲课的内容和形式,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让学生适应现代检验医学对检验人员多元化的要求, 符合检验人才市场的要求。

摘要:医学检验本科生的实习生涯是其走上工作岗位之前的重要阶段, 因此学生的带教实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应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密切基础与临床、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作者介绍了在该系本科生带教实习中的体会, 以求与广大的医学检验教学工作者交流工作经验。

关键词:医学检验,教学体会,带教实习

参考文献

临床带教中的几点体会 篇3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536-02

良好的临床护理带教对培养新世纪的护理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院是一所综合性教学医院,每年承接大量各大中专院校毕业护生带教任务,先将带教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以供探讨。

1带教好护生进入临床的第一步尤为重要

因为他们在临床科室第一站所学的知识是实习阶段的基础,打好基础也是为实习期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首先应培养他们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专业,立足本职;其次,教会她们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身心护理,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再次,应正确演示基本护理操作,使护生正确掌握操作要点。

2根据护生能力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带教方式

如对于基本理论知识差、不善于学习者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在实习中多提问,帮助学生思考、看书学习,结合临床实际,使之灵活应用;对于操作能力差者经常鼓励多独立操作,指出其不足,强化巩固技术操作规程,提高学生的技术操作熟练程度;对于理论和实际操作基本功扎实者向其讲解较深的护理理论,介绍护理小经验,使其能力有所提高。

3分析护生工作中的不足,制定相应措施

有些護生工作灵活性较差,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如输液滴注不畅时不主动寻找原因就找老师;对静脉滴注升压药的病人不会主动观察血压并根据血压的高低来调节补液滴速;对于心脏介入手术病人不会主动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分析原因为:(1)实习护生处于实习中期,基本能独立进行各项基本护理操作,但还未达到善于观察病情,独立解决问题的阶段。(2)护生进入临床后只注重临床实践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3)临床工作的繁忙导致带教老师只注重教护理工作的程序、操作技能的锻炼和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员的能力素质培养。

针对以上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措施:(1)对于不同学习阶段的护生采用的带教方法。如对于实习后期的学生要注重培养她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带教老师对本岗工作的职责、工作程序要给予全面地介绍,促使学生按程序有计划地工作。(2)带教老师用根据带教目标指导学生正确看书,指出本科室学习重点,平时应多提问,促使护生动脑筋。(3)临床实践中不能只是指导护生机械地执行,而要让她理解执行的意义。如心脏介入手术后为什么要观察局部伤口出血的情况和足背动脉的搏动;扩血管的药物为什么要控制滴速,这样才能将传授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力能,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4结合科室的特点采取相应带教方法

例如心血管病房有其专科特点:(1)患者平均年龄高,病情复杂且变化快,危重病救治任务也重。每遇有危重病人抢救室,应鼓励护生积极参与,参观临床急救工作的全过程,使其了解护理急救工作的程序和协调方法,锻炼其急救能力和临床工作能力,消除其恐惧感。(2)心内科最重要的是正确分析心电图,大部分护生感到心电图知识很深奥,看了书也不懂,笔者对临床中常见心电图,结合临床实例,用最通俗的语言与学生讲解,学生容易接受且印象深刻。

临床带教中的几点体会 篇4

【关键词】

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研究

医学检验学属于实验室医学,是在实验室内对人体材料进行检测分析的科学[1]。医学检验是一个动手能力极强的专业,医院检验实习阶段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临床生物化学又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主干学科。实习是学校教学的延伸,是学生将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通过实习学校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会得以巩固,学生的操作技能会进一步提高。实习也是学生今后从事临床科研工作的一个过渡阶段。近十年来,随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已成为检验人员必不可少的工具,它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但并不是有了先进的设备,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就肯定能准确,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很多,其中检验人员的素质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向社会提供高学历高素质的临床检验人才成为医学检验教育的重中之重。本科室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重要实习基地,十几年来,我们在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习带教中不断探索创新和实践,并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

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

每批到科室实习的学生在进入临床生化专业组之前,首先阅读本实验室的标准化操作文件(SOP文件)。从标本的签收,编号,平衡,离心分离血清到最后上机,核查和打印报告,熟悉每一步操作规程。同时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每台仪器的操作说明书和实验室管理制度,做到心中有数。

重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示教工作

近年来全国各大医院检验科均已从以前的手工操作步入自动化仪器检测阶段。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认识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临床检验中的作用。根据检验科的工作性质特点,充分利用下午时间,对各类仪器进行专题讲座。每台仪器从原理,操作,到参数的设置,仪器的日常保养,定标,质控情况作细致的讲解。在下午工作强度不大的情况下,带教他们亲自操机,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参与参数的设置。

重视建立与培养学生的“全面质量控制”观[2,3]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4]。为保证实验质量,必须对实验全过程进行控制。简单的说“全面质量控制”是指: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3.1 分析前质量控制

包括病人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储存及运输等过程。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的是样本采集不当及各种原因造成的溶血。如为了使学生看到溶血对于结果的影响,对溶血标本,通知临床重新留取标本,两个标本对照做(平时我们会舍弃溶血标本),通过结果差异的对比,加深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了解。

3.2 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即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但并不是室内质控合格任何检测报告都可以发出。为此我们在带教中时刻提醒学生执行“三查三对”制度和“差错记录”制度。对于任何异常报告都不能轻易发出。如急性肝损伤可致转氨酶成百倍的升高,此时会出现“底物耗竭”现象而致检验结果不真实,如遇这种情况我们应将标本稀释后重新检测。通过这种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要善于捕捉临床申请单中的任何可用信息,必要时与临床联系,作好临床的“侦察兵”。

3.3 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包括结果计算、发出等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建立“结果反馈”制度。对过高或过低的检测结果,要求学生再一次核对及复查,确认无误后再发出报告,同时与临床联系看结果是否与临床相符,如不符重留标本复查。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直接感受到我们的工作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

注重英语学习

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利用工作接触英语或抓紧工作之余的点滴时间学习英语。目前大中型医院所使用的各种自动化生化分析仪都是与世界接轨的,由于计算机应用程序多是英文说明,如果英语水平差,则不能很好地阅读仪器说明,对各个系统的原理流程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在短暂的厂家培训中只知道常规使用的几个键完成操作,而不能实现人机对话,不能更新引进新技术新项目,不能调正仪器到最佳状态,充分发挥仪器的潜能。另外,如果英语不精通,对于仪器显示屏上的重要提示不能正确领会,一旦操作失误,则会造成不良后果,既浪费了时间又浪费了金钱。

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5]

我们医学检验本科生的培养应该是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其中包括他们的科研能力。而实习这一年是他们锻炼科研能力的最佳时机。首先选择年资较高的具有多年科研工作经验的检验技师作为他们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让他们从文献的检索、科研设计、科学实验、课题总结到论文撰写等诸多环节上都能得到正规的训练,使他们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为将来他们自己开展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医学检验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离开实践,犹如纸上谈兵。临床实习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关键教学环节,是专业理论与临床工作的衔接阶段,为适应医学检验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作为临床带教老师必须不断探索与改革临床带教方法,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而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医学检验人才。【参考文献】

临床带教中的几点体会 篇5

临床实习阶段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换, 知识向能力转换的关键环节, 临床科室带教质量的高低对护生的实习质量乃至今后护士执业质量均有着深远的影响[1]。我科每年接收了大量护生来科实习, 有大专生、本科生, 针对不同学历、不同阶段对护生的要求不同, 为每个护生量身定制了个性化的带教方案并严格实施,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带教方案的制订

以护理部下发的实习大纲为指南, 由护士长在护生入科第1 天给护生做入科宣教时根据护生的特点选择带教老师, 并根据护生学历层次及实习阶段为每个护生量身定制。

2 带教方案的内容

带教方案详细介绍了护生姓名等基本情况及在科实习的时间;护士长、带教组长、带教老师及护生的基本情况;护士长职责、带教组长职责、带教老师职责;并有带教组长及带教老师联系电话;实习总目标及每周具体实习计划。每周实习计划以表格形式建立, 最后一列为带教老师签名及评语栏。

3 不同层次、不同实习阶段的实习目标

3.1 大专护生不同实习阶段的实习目标

3.1.1 大专护生实习早期

第1周熟悉病区环境、掌握我科常用设备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第2周了解我科常见病的临床特征、护理要点、健康宣教;熟悉所跟班的工作流程。第3周、第4周熟悉我科的急危重症的观察与抢救。

3.1.2 大专护生实习中期

第1周、第2周与早期相同。第3周、第4周, 在熟悉我科的急危重症的观察与抢救并能回答出所管病人的诊断、治疗要点、病情观察重点、饮食、心理问题、自理能力等。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完成1份护理记录的书写。

3.1.3 大专护生实习后期

第1周在大专生中期方案的基础上要熟悉我科常见病的临床特征、护理要点、健康宣教。第2周熟悉所跟班工作流程;了解所管病人的治疗及护理。第3周、第4周大专生中期带教方案的基础上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完成1份危重病人的护理计划的制订。

3.2 本科护生不同实习阶段的实习目标:

3.2.1 本科护生实习早期

第1周、第2周与大专生中期带教方案相同。第3周、第4周在大专生中期带教方案的基础上共同完成本小组的1次护理查房, 并在护士长及全科带教老师面前主讲;全程跟科主任查房1次。

3.2.2 本科护生实习中期

第1周与本科生实习早期相同。第2周在早期的基础上能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完成护理病历1份。第3周、第4周在本科护生实习早期要求基础上, 熟悉神经内科的急危重症的观察与抢救, 并能积极配合带教老师进行抢救工作。能准确回答出所管病人的诊断、治疗要点、病情观察重点、饮食、心理问题、自理能力等。

3.2.3 本科护生实习后期

第1周、第2周在本科生中期带教计划的基础上跟科室主任查房1次或2次。第3周、第4周在本科生中期带教计划的基础上, 在带教老师指导下完成1位新入病人的所有宣教及各项护理记录。

3.3 不同层次护生同时轮科

凡本实习组有本科生时, 需共同协作完成本小组的护理查房, 由本科生主讲, 其他护生负责查资料及辅查。可以促进不同层次护生之间相互学习。

4 带教的落实

4.1 实施一对一教学带

带教方案一式两份, 护生及所跟带教老师一人一份。带教方案具体到每周, 计划明确, 一目了然。

4.2 带教方案是实习指南及进程表

护生每周按计划学习, 包括跟班的流程及需要掌握的内容、有没有按要求完成实习任务等, 护生心里都有数;带教老师则可根据带教方案有计划的安排教学。护生在实习时不会感觉茫然, 根据计划去完成实习任务即可;带教老师工作忙时疏于讲解, 闲时可以拿出带教方案重点讲解, 护生则可以重点学习。每周结束后由带教老师在最后一栏签名, 并对本周护生实习情况做简要总结, 提高了教学质量。4.3带教监控护士长及带教组长不定时跟班, 根据带教计划抽查护生及带教老师的落实情况, 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改正。在科实习期间召开带教老师及护生开两次座谈会, 征询带教老师及护生对带教安排及管理的意见与建议并提出改进措施。护生感觉科室非常重视带教工作, 与带教老师相处融洽, 实习非常开心。

5 体会

临床实习阶段是护生由学校学生到真正成为执业护士的蜕变之旅。入科第一天, 由护士长亲自做入科介绍, 详细介绍科室人员情况, 科室收治疾病范围及特殊病人护理、特殊用药、特殊仪器使用等情况, 护生对科室有初步的印象, 不会感觉太茫然。根据护生自我介绍了解每个护生特点, 合理安排带教老师, 根据护生学历层次及所处实习阶段为护生制定个性带教方案。护生拿到带教方案时, 上面有自己的姓名等基本情况、在科室实习的日期、所跟带教老师情况及联系电话等独一无二的信息, 使护生第一时间感受到来自科室护士长的关怀, 倍感亲切。带教方案一式两份, 作为实习指南同时指导带教老师及护生完成带教及实习任务, 给带教老师及护生建立起共同沟通的桥梁, 实现无障碍的沟通。老师与护生之间气氛融洽, 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动态及更好的完成带教任务。让护生有愉快的心情、轻松的心态面对繁杂的临床工作, 培养护生养成良好的心态去面对今后的护理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临床带教中的几点体会 篇6

1 难点

1.1 护生的选择

基层医院无论从社会影响度、医院的结构设施方面均对护生的吸引力不够, 所以择优选择护生的可能性很小, 所接受的护生几乎全部为中专生, 且部分为参加其他医院考试未能录取者, 给带教工作带来难度。

1.2 临床带教老师

基层医院临床护理人员严重缺编, 带教老师边承担繁重的临床护理工作边带教, 主要精力集中在完成本职工作中, 使带教工作变成护生协助带教老师完成临床护理工作, 有些甚至放任自流。

1.3 学生自身

目前的护生多数在家庭中养尊处优, 很少参加体力劳动, 缺乏主动、吃苦、无私的精神, 没有生活压力, 所以他们并不重视实习时所面临的实践工作。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缺失, 在临床工作中, 多数护生不能将书本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中, 对有关的专科护理知识掌握不全面, 在抢救危重患者时往往表现出手忙脚乱[1], 极易受到患者家属的斥责, 护生因怀疑自己的工作能力而引起心理紊乱综合征。另外, 学生自身因素在实习中起决定性作用, 再好的医院, 再好的带教老师, 若学生不好好学也无能为力, 思想观念决定其能否尽最大努力去做好要做的事情。

2 对策

2.1 加强岗前培训, 奠定实习基础

护理部制订详细的岗前培训计划, 请相关科室护士长参与, 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文化及职业道德、护患关系与沟通、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临床操作技能训练、医院感染的预防教育等各方面。由护理部主任和各科护士长分别讲解, 使护生对护理工作的顺序及主要掌握的内容有所了解,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救死扶伤的信念, 拥有责任感、事业感和同情心。

2.2 加强对带教老师的培训

护理部要求各科选派思想品德好、业务素质高的护师以上人员负责带教工作, 强调带教老师要以身作则, 带思想、带技术。要求带教老师尽快帮护生适应新环境, 植入良性信息;不能只把学生当作助手, 要求她们帮助完成班内工作, 切忌只动口不动手;护生操作要求由带教老师在旁指导进行, 较为复杂的操作由带教老师协助进行, 必须做到带教时放手不放眼。

2.3 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实习阶段是实习护生熟悉临床工作, 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2]。护生在实习初期会畏手畏脚, 害怕在患者身上操作失败, 患者对她们也会有排斥心理。此时, 带教老师应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 同时教育护生学会尊重患者, 并为她们创造有利条件, 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 相互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帮助护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临床知识, 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水平、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制定带教质量控制表

要求带教老师对护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估, 在此基础上制订出科室学习目标计划及周目标计划, 使师生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在实施中引导学生达到周目标, 发挥带教老师指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3]。要求各带教科室制订实习带教计划, 护生入科后护士长组织老师与护生共同熟悉计划的内容与目标, 使护生与带教老师共同按照计划完成实习任务。

2.5 做好出科前的评价

护理部对护生的节假日休息、病假、事假的请销均有严格的规定, 要求护生根据医院的安排和科室的性质, 与带教老师的休息同步, 其余时间的病假、事假要先通过护士长批准, 再报护理部, 超过7 d以上的上报护生所在学校, 除特殊情况, 实习期间护生累计请假不能超过20 d, 否则退回学校处理。护生在出科前由带教老师如实填写实习鉴定, 实习结束后统一交回护理部, 护理部根据科室鉴定及平时下科了解的各种情况给出意见, 对合格护生统一加盖医院公章, 对不合格护生护理部不予鉴定并不予盖章。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 纠正了许多实习生得过且过的毛病, 提高了护生实习的主动性, 增强了遵守医院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有效保障了实习计划的顺利完成, 实习效果非常满意。

参考文献

[1]何红英, 杨超前, 兰桂平, 等.影响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2, 16 (4) :237-238.

[2]刘晓英, 李艳春.实习护生紧张因素分析及缓解方法[J].护理研究, 2001, 15 (6) :355-356.

临床带教中的几点体会 篇7

1 器官移植简介

器官移植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的“医学之巅”。它的出现使无数器官衰竭患者摆脱病魔, 重享正常生活。目前可实施的器官移植包括肾脏移植、肝脏移植、肺脏移植、心脏移植、胰腺移植、小肠移植、甲状旁腺移植等等, 以肾脏移植的效果最佳, 技术最为成熟。据估计, 世界上每3小时就有两位患者因等不到合适的器官, 无法进行移植手术而死亡。中国每年有150万人等待器官移植, 而捐赠者不足1.5万人[6]。

2 器官捐献方式

首先, 要让学生充分了解现阶段我国存在的主要的器官捐献方式有两种, 第一是亲属活体器官移植, 即供体捐献自己的一个肾脏或部分肝脏给受体。按国家法律规定, 直系亲属、三代以内旁系亲属、夫妻或被认定具有帮扶关系的供受体间方可进行器官捐赠及器官移植手术;第二是公民死亡后器官捐献 (DCD) , 即经公民本人生前志愿同意, 或在各种原因导致濒临死亡时经家属同意后, 该公民在脑死亡或心脏死亡后捐献器官供受者进行移植手术。国外早已大规模开展此项捐献方式, 近几年中国在卫生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下, 也迅速将这种捐献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7]。第一种捐献方式供受体双方存在血缘关系或非常紧密的非亲属关系, 双方本着自愿同意的原则, 另外需要供受体双方的直系亲属签字同意方可实施手术。通过术前评估的供体, 捐献一侧肾脏或部分肝脏后, 另一侧肾脏会出现功能的增强, 从而弥补手术带来的损失, 同样, 剩余的肝脏也会再生[8,9]。手术后供体身体会复原, 对健康不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虽然对供体而言, 手术似乎违反了医学上的“无损害原则”, 但这种本身对供体身体造成较小影响的“损害”却带来了受体的巨大获益, 对整个家庭而言, 最大程度上保存了家庭的完整性和家庭中每个自然人的现实存在, 进而保存了家庭的和谐美满, 从医学伦理学上来说也是不违反“救死扶伤”这一大原则的。第二种捐献方式的伦理学问题就更加值得探讨。医学生面对这种捐献方式也会更加困惑。DCD捐献方式是无明确血缘关系的供受体之间的器官捐献。目前国际上通用的DCD捐献方式是1995年荷兰Maastricht国际会议中制订的, 并于在2003年修订的Maastricht分类方法[10,11], 即M-1型:入院前死亡者, 热缺血时间未知, 属于“不可控制”类型;M-2型:心肺复苏失败者, 这类患者通常在心脏停跳时给予及时的心肺复苏, 热缺血时间已知, 属于“不可控制”类型;M-3型:有计划地撤除支持治疗后等待心脏停跳的濒死者, 热缺血时间已知, 属于“可控制”类型;M-4型:确认脑死亡患者发生心脏停跳, 在我国, 根据中国三类分类标准, 若患者在达到脑死亡状态、心脏尚未停跳期间, 家属同意器官捐献, 器官获取小组就已经到达, 热缺血时间已知, 则此种情况属于“可控制”类型;M-5型:危重患者发生意外的心脏骤停, 热缺血时间已知, 属于“不可控制”类型。据此, 中国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2010年制订了《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指南》, 并在2011年发布了更新的第2版[12]。指南中根据中国国情, 将中国DCD供体进行分类。其中, 中国Ⅰ类:国际标准化脑死亡器官捐献 (DBD) , 脑死亡判定标准参考《中国脑死亡标准》, 基于现阶段我国尚未将“脑死亡”广泛推广并立法这一现状, 器官捐献工作实行民众自主自愿选择死亡标准。若公民自愿选择脑死亡, 则按照脑死亡标准判定死亡, 并按照脑死亡供者标准实施器官捐献流程;中国Ⅱ类:国际标准化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DCD) , 在公民无特殊要求前提下, 管理层面仍以心脏死亡为统一标准判定死亡, 并按照心脏死亡供者标准实施器官捐献流程, 本指南主要针对Maastricht分类第三类供者开展器官捐献工作;中国Ⅲ类:中国过渡时期脑-心双死亡标准器官捐献 (DBCD) , 公民生前未明确提出选择脑死亡标准, 但所处临床状态已完全符合脑死亡标准, 鉴于对脑死亡法律支持框架缺位, 现按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程序严格实施。

3 我国DCD供者的死亡判定流程及其伦理学原理

目前绝大多数国家将脑死亡作为判断死亡的标准之一。但长期以来, 我国至上而下的医疗体系均以心脏死亡作为患者死亡的最终判定方式, 心电图呈直线是所有患者被认定死亡时的必备医学资料。加之各级医疗机构之间诊疗水平、医学检查检验设备等存在巨大差异, 脑死亡观念、诊断标准和诊断流程的推行极为困难, 因此中国Ⅰ类器官捐献的供体判定流程的实施就显得较为困难。但是仔细分析这三种判定流程, 笔者发现它们之间存在一些极有意义的联系。首先, 中国Ⅱ类以心脏死亡为基础, 相对较易为临床一线医生及患者家属接受, 中国Ⅲ类在脑死亡基础之上再以符合心脏死亡为最终判定标准, 极具智慧及中国特色, 循序渐进的推进脑死亡, 是中国器官捐献发展的必由之路。当中国Ⅲ类被广泛推广之后, 再实施中国Ⅰ类, 就更容易被接受。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死亡判定方式, 其与器官捐献本身没有直接联系。在实施器官捐献时, 所有的流程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 就是死亡在前, 捐献在后。器官捐献是在一个生命终结之后的一种行为, 与生命本身没有任何联系, 这也是我国器官捐献死亡判定得以实施的伦理学准则。

4 器官捐献的伦理学探讨

明确了器官捐献的两种方式后, 医学生们提出了新的疑问。第一种亲属间捐献的方式尚可理解, 第二种捐献方式该怎样正确看待呢?的确, 这是器官捐献伦理学的重要辩证内容之一。按照中国数千年来的传统的思想“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损害, 孝之始也”, 任何一个人的毛发、皮肤都不可给予他人, 更何况是身体器官捐给陌生人?但是它并不是不可以变通的原则。儒家思想是博大精深的, 虽然《孝经》中有如上的论述, 但是儒家又有“志士仁人, 无求生以害仁, 有杀身成仁”以及“生, 我所欲也, 义,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兼得, 舍生而取义也”这样的经典名句。为了大义, 可以舍去生命, 而为了拯救他人的生命, 在自己的生命即将逝去时, 舍去自己的器官换来一个人甚至几个人的生命的延续就是理所当然的“大义”了。而现实社会中, “助人乃快乐之本”、“助人为乐”等时代精神也为大众所崇尚, 在生命活跃期时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人, 使他人摆脱困境是社会道德中宣扬的基本素养, 而生命处于不可救治的垂危状态时, 能用有限的舍去换取他人无限的健康和全家人的幸福, 也是应当弘扬的精神。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 虽然陈旧的封建思想在中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但经过多年来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进步, 越来越多的人对器官捐献的认识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随着“火葬”成为基本国策, 传统“土葬”的安葬方式逐渐取缔, 与其带着健康器官永远离开这个世界, 不如让器官继续存活在世上, 对逝者本人是一种灵魂的升华, 对家属而言, 也有一种超脱自然的精神寄托[13]。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 各种血管活性药物的涌现及呼吸机等机械辅助通气技术的日益成熟, 无论是脑死亡患者还是未达到脑死亡的重度脑损伤患者, 在上述医疗支持下都存在长期维持心跳、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可能性。但一个现实问题是, 这些患者的疾患是无法治愈的, 其死亡是无法避免的, 只是时间问题。目前医疗资源总体还相对匮乏、我国还有大量未脱贫的家庭, 在现有医疗体制下, 甚至是一个中等收入的家庭也无法长期支付ICU中巨额的医疗费用, 最关键的一点是, 对于脑死亡或不可逆脑损伤的患者而言, 这笔医疗费用的支出不存在任何意义, 同时对患者本身也是一种无法解脱的痛苦, 在这种情况下, 器官捐献就显得更有意义。还有一点必须强调, 整个捐献过程中患者家属知情同意书的签订非常重要, 捐献作为利他行为, 在潜在捐献者无意识的状态下, 其家属在当时情况下具有是否实施捐献的决定权。如果潜在捐献者生前明确反对死亡后器官捐献, 即便家属同意, 也无法进行器官捐献;同时《中国心脏死亡器官捐献指南》中指出“如果家属有一方反对器官捐献, 即使潜在捐献者生前有捐献意愿, 也不应进行器官捐献”。

5 脑死亡概念的宣传

器官捐献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脑死亡”, 在医学生中宣传脑死亡概念对于发展器官捐献意义重大, 何谓“脑死亡”呢?它是指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丧失的不可逆转的状态, 即使在呼吸机及血管活性药物的帮助下, 患者仍有心跳、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 但如果符合脑死亡各项判定标准的话, 也可判断死亡。脑死亡的判定有着极其苛刻的标准, 在我国还需要具有专门资质的专家判定尚可成立。同时, 使学生了解脑死亡的原理及判断方法非常重要, 在目前中国所有医院中, 判断患者死亡都是以心脏死亡为通行的标准, 而脑死亡的概念在国际上早已是普遍认可的死亡标准之一, 目前已有90多个国家将脑死亡作为判断死亡的科学标准[14]。为什么要强调脑死亡的概念呢, 因为所有的公民死亡后器官捐献都是在“死亡”之后, 如果以心脏死亡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 会因为供者循环的停止而影响到其器官的灌注, 从而影响到移植的效果, 甚至不能将器官用于移植;但假如以脑死亡为标准, 则可以在供体器官尚有灌注的情况下获取器官, 达到最理想的移植效果。在中国器官捐献处于起步阶段的2010年及更早时期, 脑死亡概念的推广举步维艰, 绝大部分医务工作者对这一概念并不接受, 通过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大力宣传和推动, 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 广大城市和基层的医务工作者逐步认识到脑死亡的科学性, 这为开展器官捐献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目前的医学课堂教学中对脑死亡的教学尚有缺位, 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脑死亡尚未立法, 在临床中处于推广阶段, 广大医务工作者接受这种死亡判定方式尚需时日, 在公民中宣传并得到广泛的认同需要更长时间, 何时在医学教学中正式引入这一概念还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和论证;二是医学教材的编撰更新有一定周期性, 短期内无法更新教学内容。这就需要临床教师自身加强对脑死亡的认识, 并在医学生实习阶段给予加强这一概念的宣传和教育。这样, 在他们踏入工作岗位时才能成为脑死亡继续普及的更强推动力。脑死亡的推行不仅对器官捐献和器官移植有着重要作用, 在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为主的其他医学领域也有着巨大意义, 及时准确的判定死亡, 可以为国家节约有限的医疗资源, 为家庭节约不必要的医疗费用, 给已“逝去”的“患者”更多尊严。

6 结语

综上所述, 公民器官捐献是一项国家大力推动的社会行为和医疗行为。而器官移植是救治终末期器官疾病患者的最有效手段, 没有器官捐献就没有器官移植[15]。医学生是将来救死扶伤的主力军, 使他们了解这一行为的意义和伦理学知识, 是器官移植教学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大力弘扬这一行为, 对推动国家和民族的道德建设和提高道德水平都有重要的意义。

摘要:器官捐献和器官移植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其他大多数医学领域不同的是, 它涵盖了医学和伦理学两部分内容。在临床教学中, 医学生对于器官捐献和器官移植有着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这些认识有时是不全面的, 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学习这部分内容, 特别是成为今后器官捐献的宣传者, 是器官移植专科教师的的一个重要教学课题。

临床带教中的几点体会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科实习的护生120名为观察对象, 均为应届毕业护生, 带教内容为妇科常规病房护理, 不含手术室护理和危重患者护理。其中男1名, 女119名;年龄18~24岁, 平均 (19.6±2.6) 岁;大专学历72名 (60.0%) , 本科48名 (40.0%) 。按来科实习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 0名, 两组的一般资料大体一致。

1.2 方法

两组均由一位带教组长 (有丰富带教经验的主管护师) 和4位带教老师 (我院护理部认定的具备带教资质的护师) 带教, 护士长监督。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护生带教法:入科时带教老师讲解科室特点、实习内容、病房规章制度及环境设施, 带教组长及带教老师依照实习大纲及科室制定的护理带教计划完成教学内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按临床路径表进行带教。临床路径表为护士长和带教组长根据临床经验和科内护生特性制定, 具体安排:第1阶段:讲解妇产科护理知识、法律法规, 同时给予基础护理操作指导, 让护生在模型上练习, 并对各项基础护理知识和技术操作进行考核, 考核合格后进入病房实习。第2阶段:每名护生分配1例住院患者, 于带教老师监督下完成入院接待、健康教育、病情观察、消毒、发放药品等操作, 熟悉交接班、查房流程和护理文书的书写。第3阶段:独立完成妇科各项护理操作, 熟练掌握阴道检查、会阴护理、静脉注射、备皮、导尿、引流等操作流程。第4阶段:对整个护理过程进行总结并提交报告, 接受带教老师的评价和考核, 对于护生掌握程度不好的环节要再次给予指导和培训, 表现好的护生予以奖励。在整个带教过程中, 带教老师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 适时地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 每周末对护生当周表现进行考核, 未通过的不能进入下一阶段。

1.3观察指标

实习结束前一天参加成果考核, 包括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 成绩按百分制计算;使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反馈调查问卷, 调查护生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 该问卷包括老师带教态度、带教水平及处理问题, 满分100分, 90~100分为满意, 70~89分为较满意, 60~69为一般, 低于6 0分为不满意。总体满意度为满意与较满意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能力考核比较

观察组护生妇科理论知识及临床操作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 两组护生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总体满意度为96.7% (58/60) ,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 (51/60)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9 0, P<0.05) 。详见表2。

3 讨论

妇产科是医患纠纷多发科室, 良好的护理管理有助于提高护士工作质量, 改善护患关系。护生带教是将理论联系实际, 将护生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最佳途径, 其不仅可以帮助护生巩固已学的理论知识, 又可以锻炼护生为患者服务的思维, 培养其职业素养, 提高专科知识及技能[2]。临床路径法护生带教比传统方法更加程序化和系统化, 在时间、内容、方法上均对护生提出了更加细致的要求, 有利于护生对知识的掌握消化和实践能力的逐步提高[3]。

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理论知识及临床操作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对带教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临床路径法中教学内容由易至难、循序渐进, 使护生较易接受, 知识掌握较扎实, 避免了传统带教中存在的教学内容随机、散乱、时间安排不合理的问题。根据临床路径表, 护生对学习任务更加清楚, 便于其制定自我学习计划等。根据临床路径法, 护生每周接受考核, 巩固了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掌握。整个过程中采取启发式教学, 循循善诱, 奖惩分明。

综上所述, 临床路径法应用于妇科护生带教对提高护生知识和实践的掌握程度、提高护生的满意度有积极意义。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法在妇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该院妇科实习护生120名为观察对象, 按实习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带教, 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法带教。实习结束后, 调查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临床操作能力及对带教总体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生理论知识及临床操作能力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护生对带教总体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法可提高妇科临床护生带教效果, 提高护生知识掌握、操作能力及满意度。

关键词:临床路径法,妇科,护生带教,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倪芳英, 管学妹, 徐雪芹.临床路径在骨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 2011, 20 (z2) :509.

[2]杨阳, 陕海丽, 李琪.浅议临床护生带教的要点与技巧[J].中国美容医学, 2012, 21 (z1) :443.

临床带教中的几点体会 篇9

关键词:人文关怀,放疗科,临床带教,护生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而临床护理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护理专业护生毕业前最后的学习阶段, 是培养护生技能操作、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实践过程, 成功的临床教学不仅需要护生的主观努力, 而且与带教老师的带教质量、言传身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人文关怀的核心问题是以人为本[1], 护生接受知识的同时还要求接受人文关怀, 这种关怀体现在带教老师对护生的权利和需求、人格和尊严的关心和尊重, 帮助护生尽快适应从理论学习走向临床实践的角色转变。从2007年2月开始我放疗科将人文关怀应用于临床护理带教中, 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护生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1 带教老师的选择和培养

带教老师应具备良好的品格、身体素质及心理素质, 有责任心, 热爱教学工作, 热爱护生, 对待病人有爱心、细心、耐心和诚心, 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做到以德带人。带教老师应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精湛的专业技术水平, 带头学习新知识, 对疑难问题有深入的了解, 参加学术交流和书写护理论文, 并懂得社会学、美学、人际沟通学、服务礼仪等知识。通过理论考试、操作考核、护生满意度调查、教学能力评价、竞聘上岗等方式在全院选拔出具备带教资格的护理老师, 采用教师资质准入制度通过考核后, 护理部颁发教师资质准入方可上岗带教。

2 当前护生存在的问题及心理特点

2.1 护生的人际交往及心理应对能力差

大多数护生学历不高, 面对不同病人时不知如何进行沟通。许多护生怕吃苦、怕脏、怕累, 心理准备不足, 进入社会时会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 不善于与病人交流, 更不懂得如何关心、帮助病人。同时家长的不理解与不支持使护生不能正确面对实习阶段。

2.2 不热爱护理专业

有部分护生带着混毕业证书的思想, 不服从带教医院与带教老师的管理, 缺乏工作主动性与责任心, 重操作轻生活护理, 没有形成社会竞争意识。护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 缺乏对护理事业的热爱和对护理专业的了解, 学习护理专业有的是家长的意愿[2], 有的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

2.3 护生理论与实践结合差

大多数护生不能将书本知识灵活地运用到临床实践中, 理论与实践脱节, 不能很好地为病人提供切实的护理服务。如在给病人发口服药时护生经常不能很好地落实“三查七对”制度, 操作中无菌观念淡薄等。在实习中带教老师讲解少, 护生不能主动积极提问, 所学理论知识不能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病人的维权意识增强, 导致护生失去很多操作机会, 少数护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发生差错, 使得能动手的机会就更少。

2.4 护理技术操作不过关

一是护生对临床实际操作不够积极, 不严格要求自己。有些操作做了几次就觉得自己熟练了, 不加以反复练习。二是肿瘤病人病情重、心理压力大, 病人对护生缺乏信任, 使护生失去了许多操作机会。

2.5 实习和就业存在冲突

大部分护生在临床实习阶段既要精心准备自己的推荐材料, 还要到用人单位参加应聘, 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形成了临床实习和找工作相冲突的矛盾, 从而严重影响实习的质量和效果。

3 在带教中体现人文关怀

3.1 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定期召开学校医院带教老师座谈会, 学校医院科室带教老师相互沟通制订切实可行的实习与带教方案, 保证在带教中科学管理护生。科室对护生进行岗前培训, 培养护生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行为道德和慎独精神, 提高护生“以病人为中心”, 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意识。

3.2 入科教育体现人文关怀

在护生进科前护理部总带教老师把护生送至病区, 护士长及病区的带教组长热情接待护生并把科室的其他人员一一介绍给护生。护士长给护生介绍实习目的、科室的组织管理请假制度、操作规范、护理工作制度、医院感染控制、职业暴露的防护等。然后由带教老师自我介绍并带领护生熟悉科室环境, 包括病房环境及常用物品、抢救药品或器材的放置地点。带教老师要保持热情、亲切、耐心的态度, 详细解答护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在入科时带教老师与护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带教老师在工作中仪表端庄、态度和蔼、严谨慎独, 用榜样的力量对护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3 充满人文关怀的临床带教方法

刚进入临床的护生心理压力非常大, 带教老师要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多与护生进行交流, 了解他们的心理问题, 尽量满足他们的心理要求, 对他们要像对待朋友一样真诚, 这样既增进师生感情, 又可以消除护生的心理压力, 创造轻松和谐的气氛, 让护生在放疗科愉快地实习。

3.3.1 实习早期

熟悉病区环境和各项规章制度, 对刚入科护生实施一对一跟班带教模式, 每个班次相对固定。带教老师做到带思想、带品德、带业务, 放手不放眼。若遇到一些少见的操作和突发情况要及时给予讲解、分析, 不仅要讲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 还要讲解如何解决问题的思路。让护生在跟班的过程学会如何与病人有效沟通, 熟悉各个班次的流程和工作重点, 让他们体会到护理工作的乐趣。

3.3.2 实习中期

进行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培养护生实际操作能力。此期我科采取护生责任管床带教模式进行带教, 该模式的实施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 增进了护生与病人之间的交流, 护生主动为病人服务, 病人在接受护生优质护理的同时也包容他们的不足, 减少了纠纷的发生, 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 有助于带教老师动态掌握护生实习的全过程, 激发护生学习的兴趣及主观能动性。根据放疗科特点及各班工作职责制订每种疾病的护理工作程序, 将护理职责渗透其中并体现每种疾病的护理特点, 指导护生有条不紊地工作。在护理病人的同时培养护生观察病情的能力。为病人提供全程主动无缝隙护理, 包括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正确实施治疗用药、护理措施和观察了解病人的反应。对不能自理的病人提供生活护理和帮助, 为病人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对刚接触临床护生要想将护理工作做好就需要不断学习, 这对护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带教老师根据每个护生的能力分配不同的病人及相应的人数, 带教中及时发现每名护生的不足及优点, 赏识护生, 培养护生的自信心。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带教老师所扮演的是一个观察者和倾听者的角色, 教师虽然十分清楚每例病人的病程、临床典型症状以及护理要点, 但他们不直接将这些情况告诉护生, 而是引导护生去发现和认识。 带教老师除了明确当日的临床护理教学重点外, 还要回答护生的提问并关注护生在学习中的感受、体会。带教中体现个性化带教和因材施教, 避免增加护生的心理压力及护理差错的发生。个案护理查房在护生实习期间经常运用, 带教老师应选择较为典型的病例进行个案护理查房, 让护生深入了解护理病历的书写、该病例的护理常规、护理重点、治疗、健康教育等。

3.3.3 实习末期

熟悉放疗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及常见护理操作技能, 进行出科理论和操作考试。出科前科室统一进行理论闭卷考试, 同时选择1例放疗科病人, 让护生根据病人现阶段病情做相应的健康宣教并指出护理重点, 带教老师予以点评。操作考试采用情景模拟训练法, 操作点评尽量在离开病人之后进行, 对不足之处鼓励护生反复练习加深记忆, 有利于培养护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 还有利于维护护生的自尊。修改护生在放疗科书写的护理病历。出科鉴定及时书写, 带教老师根据护生的实际表现综合评价并接受护生对带教老师的评价。对护生评价采用自评、同学评、带教老师评的程序。提倡护生应对自己的实习负责任, 严格轮转出科考核制度, 考试不合格者不能转科, 以确保实习质量。

4 结果

在临床带教中强化人文关怀, 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亲和力, 提高了护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 医患关系融洽, 提高了病人对护生的满意度。护生思想品质好, 学习成绩优良, 操作技术得到提高, 进一步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护生熟悉放疗科治疗护理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 提高了护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还提高了带教老师教学的积极性, 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5 体会

临床实习是护生成为护士的关键阶段, 培养合格优秀的护士是护理带教工作的最终目的, 也是带教老师的责任。要做好带教工作, 应将人文关怀融入整个护理实践教学活动中。带教老师的人文关怀体现于教学行为中, 教育护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会尊敬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加强关怀型教师的培养[3], 要求带教老师用心工作、用情带教, 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 将人文关怀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关心护生, 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护生的尊重。只有在带教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 才能切实将实习带教工作做好, 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惠玲.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11) :878-880.

[2]黄秀菊.新形势下护生临床实习带教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7, 24 (11) :93-94.

临床带教中的几点体会 篇10

1.对象和方法

(1) 对象:选择2011年9月-2012年3月本科护理实习生共计82人, 其中女75人, 男7人, 其中65人为本科4年制, 17人为本科5年制。临床实习采用方法为轮转制, 在我科轮转时间为6周。

(2) 方法

①分组方法

普外科共计三个病区, 正式床位126张, 病种涉及胃肠, 胰腺、肝胆、甲状腺、乳腺及周围血管疾病, 各个病区之间床位设置和收治病种无明显差异。科室设教学组长一名, 由主管教学培训的护士长担任, 另有一名具体负责教学活动实施的高年资带教老师, 各病区均采用临床带教老师相对固定的学生带教制。将我科一病区和二病区分别设置为实验组同学的实习病区和对照组同学的实习病区, 将每批学生随机分配至两个病区, 截至2012年3月共接收82名本科实习生, 实验组42人, 对照组40人, 两组同学的年龄、性别、在本院实习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实验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方法。

②具体实施方法

a对照组:采用集中教学加单一带教为主的教学模式, 由专门带教老师集中示教普外科临床重点操作技能 (大量不保留灌肠及胃肠减压操作) , 学生自行在实习期间练习。在教学日组织小讲课, 用讲座形式让学生了解如何对普外科甲状腺及大隐静脉曲张的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b实验组:由带教老师统一将实习学生随机搭配成2个学习小组, 针对临床操作技能 (大量不保留灌肠及胃肠减压操作) 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 制订出这2项操作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护患双方常见、共性的问题, 安排小组成员各自做出计划分工及处理对策并组织实施有角色分演的情景再现。待教学日时组织全病区主要带教老师共同参加教学活动。操作结束后由各小组成员相互点评, 各病区带教老师们从各组成员们的角色适应能力、爱伤观念、操作规范性、条理性及法律意识逐一进行点评。最后由教学组长总结本次活动。

在健康教育互动环节的情景模拟仍由每个小组共同完成, 各组完成其中一个病种。首先指导学生与患者沟通, 了解甲状腺、大隐静脉曲张的围手术期患者最了解关心的问题以及住院期间作为护理人员应该让患者配合的注意事项, 如体位、功能锻炼及饮食等, 然后各小组查阅资料, 由带教老师修改, 安排时间并组织部分相关围手术期患者及家属参加教学活动。由各组学生模拟表演, 组员之间进行健康教育互动, 将知识传达给参与观摩教学活动的患者及家属, 情景模拟结束后邀请带教老师评价, 请患者、家属和学生谈及自身感受以及收获。

2.教学效果评价

(1) 出科考核:包括专科理论部分 (笔试) 、专科操作技能 (大量不保留灌肠及胃肠减压实际操作) 考核成绩 (见表1) 。

(2) 各病区带教老师综合评价 (见表2) 。

(3) 实习学生对本科室带教满意度调查 (见表3) 。

3.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1) 专科理论与专科操作考核成绩:实验组两项成绩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 各病区带教老师综合评价:各病区带教老师对实验组实习同学的综合评价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实习同学对本科室带教满意度调查:实验组实习同学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注:x2=6.068, 与对照组比较*P<0.05

5.讨论

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通过多媒体运用、实物演示、角色扮演实验操作等多种手段创设课堂教学情景的一种教学方法【1】。将认知情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 注重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表现和丰富、深刻、具体的实践锻炼, 改变学生被动的教育状况【2.3】。我科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的运用, 发现无论对实习同学临床操作技能、综合素质还是护患沟通能力的锻炼和提升都有明显效果, 相较于传统的实习生带教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 本科实习生虽然在校接受了系统的医学护理理论学习和其他各方面学科的教育, 理论知识普遍较为扎实, 通过平时床旁教学及晨会提问均可感受到, 但一进入临床后相当一部分人不能够进入角色, 适应能力较差, 尤其是实践能力, 不能学以致用, 发挥自己所长。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手段可以让学生在接受教学任务的前期准备过程中在各自的带教老师指导下充分了解掌握操作流程, 规范操作步骤, 有意识主动学习借此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

(2) 健康教育互动环节邀请病患共同参与, 打破以往单纯床旁教学的局限性, 在一定意义上改变病人及家属对实习同学的某些偏见, 而学生同时也会在这种教学活动之中或多或少地了解一些病人及家属就医体验, 帮助学生建立辨别善恶美丑是非的观念, 树立同情心, 培养爱伤观念, 积极营造和谐的气氛为实习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这对提高本科生的职业认同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3) 对于一名护士来说, 大量的工作都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 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的桥梁和纽带, 护士的语言表达能力, 沟通能力也是护士素质的体现【5】。情景模拟教学法既能有效锻炼实习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能力, 又能活跃教学气氛, 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4) 病患维权意识的不断进步对临床护理带教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够增强实习生的法律意识, 充分利用在实习期间遇过的病例和搜集到的资料并对其进行整合, 在模拟情境中充分发挥, 由老师给予指点评价,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处理方式, 避免有可能出现的一些纠纷隐患。

(5) 通过运用情景模拟教学法, 能够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小结

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各个方面能力的发展均有极大的帮助, 尤其在主动学习、团队协作、沟通技巧、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效果, 值得临床护理实习带教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钟碧橙.案例与情景模拟联合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效果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 7 (4) :86-88.

[2]张连荣.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规范[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5:1.

[3]叶文琴.现代医院护理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83.

[4]李从伟.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产科病房带教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 2013, 6 (3) :117-118.

上一篇:初中学习兴趣下一篇:路基质量通病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