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如何出新意四篇

2024-09-12

作文如何出新意 篇1

一、换个角度去思考。

事物总是一分为二和对立统一的, 有利就有弊, 有优也有劣, 有好也有坏。平时习惯上认为是坏事, 换个角度想一想, 却发现是好事;大家认为充满希望的事情, 却可能隐藏着最大的危机。犹如严冬过后是暖春, 挂满果实的树枝收获之后是瘦骨嶙峋的干枝。总之, 换个角度想一想, 总能想到新东西。例如, 去年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 全球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 美国这个一向生活水平极高的富国, 国民收入大幅下降, 消费水平明显降低。很多人认为这是国民的不幸和灾难。有人垂头丧气, 有人郁郁寡欢, 有人悲观失望。但有人从另外的角度思考, 写出了一篇十分有意思的文章, 题目叫做《美国人收入减少了, 幸福指数提高了》。文章大意如下:

今年以来, 美国受金融危机影响, 股市大跌, 经济下滑, 国民收入减少了。但幸福指数提高了。看吧, 很多人因买不起汽油不坐汽车, 改骑自行车上街上班。街上的汽车奇迹般减少, 污染程度大为减轻, 空气质量提高了, 人们呼吸到了久违的新鲜空气, 对身体健康有益了, 心情舒畅了。骑自行车上上下下, 又锻炼了身体, 增强了体能。以前上班繁忙紧张, 来不及自己做饭, 只有到店里匆匆吃点东西将就一下, 根本顾不了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现在好了, 时间多了, 可以在家里自己炒菜做饭, 想吃什么品种和口味, 可以满足自己的心愿。再则, 一家人在一起吃饭, 可以聊聊天, 彼此交流一下思想感情, 体会到了更多的亲情, 尽享天伦之乐, 其乐也融融。 (根据中央电视台新闻整理而成)

这篇文章的见解确实有独到之处, 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让人颇受启发。

二、我手写我心。

虽说世上的事情好与坏、对与错、美与丑, 大都有一个公正的评判标准, 基本可以形成共识。但有些事情是与非、好与坏并不分明, 确实“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由于个人的经历体验不同, 对事情的感受看法就各异。见仁见智, 尽可表达。这时, 我们就不能人云亦云, 鹦鹉学舌, 而应该大胆写出自己的情感态度来。例如同是写萤火虫, 美国作家弗罗斯特是这样写的:

自从天上布满了那真正的星星, 地上就飞来了那学样的流萤。说到大小, 可不能跟星星相比 (其实它们哪儿说得上天体) 。一开头倒有些像星星的模样, 可惜虽然扮像了, 却没扮的久长。

诗人柯岩写的同样是萤火虫, 旨意却不同:

萤火虫在夏夜的草地上低飞, 提一盏小小的红灯, 殷勤地照着这个花的世界。

萤火虫, 你不觉得你的灯光太小了么?你不觉得你是在燃烧你自己么?

萤火虫没有回答, 它仍提着用它那美丽的小生命燃起的红灯, 飞舞在万花丛中。

显然, 弗罗斯特对萤火虫表露了揶揄、悲叹和痛惜的感情;诗人柯岩却是赞美萤火虫的无私奉献精神。因为他们笔下的萤火虫, 都有独特的形象和品格, 所以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并在读者头脑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我手写我心的典型之作。

三、与时俱进。

古人说:“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 写文章要与时俱进。与时俱进, 就是要关注时代脉搏, 书写社会生活, 反映人民的意愿。因为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只有与时俱进, 才能歌颂真善美, 鞭挞假恶丑;才能起到鼓舞人、教育人、感召人的积极作用。也只有与时俱进, 才能写出最有新意的文章来。例如去年上海市的高考作文题是“他们”, 一考生是这样写的:

在城市的尽头, 没有繁华的街市, 闪烁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 只有破旧的棚户区, 饱经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 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

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摸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 这一次, 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 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在异样的眼光中, 每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重担。

放学回家, 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 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市场上劳作;午夜醒来, 泪眼中城里的星星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 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这个考生把眼光投向了农民工及其子女, 叙述了他们尴尬的生存状况。笔下流淌着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深切关注和同情, 引人深思。因为反映了时代的呼声, 写得新颖, 引起了评卷老师的注意, 获得了满分。

作文如何出新意 篇2

王安石作诗, 犹如他在政治上的改革一样, “意气自许, 诗语惟其所向”, 正因为“惟其所向”、“创撰新奇”, 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 才能自成一家。故他的诗歌特点是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故、警辟精绝, 亦有情韵深婉之作。

王安石的诗歌, 首先以识见的超卓、观点的警策见长。他继承了杜甫那种关切社稷的精神, 密切联系现实人生, 内容比较充实, 突破了以诗为诗的局限, 对宋调的形成有开拓之功。从王安石对杜甫的一句称赞:“光掩前人, 而后来无继。”足以看出他对杜甫的喜爱;他还编辑了《老杜诗后集》, 对杜甫的佚诗能辨别真伪;其序《杜工部后集》曰:“予考古之诗, 尤爱杜甫氏作者。其词所从出, 一莫知穷极, 而病未能学也。”[2]从这段话中可看出他要尽力学杜。诗作《杜甫画像》更是评杜的赞美诗。宋初学习晚唐、白体、义山的诗人较多, 王禹偁、林逋、宋祁等虽均曾称颂过杜甫, 但对杜诗的评价提到如此的一个高度, 在宋代王安石要算第一位。在他看来, 杜诗的精髓就是杜甫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所以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 将杜甫的高尚人格、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融入进去。王安石不仅学习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还学习杜诗的章法结构而加以变化, 立意新奇, 讲究锤炼, 具有用典切、对仗工的风格, 对宋诗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影响。

王安石之诗能够“创撰新奇”, 还得益于积极向韩愈学习。钱钟书先生对王安石学习韩诗, 曾从偷语 (诗语模仿) 、偷意 (诗意效承) 、偷势 (诗势效承) 等方面作了阐释, 清楚勾出王安石承传韩愈的脉络。“荆公诗语之自昌黎沾丐者, 不知凡几”。[2]在王安石的诗歌里, 韩诗大量议论化、散文化的特色随处可见, 呈现出强烈的理性思辩色彩和大量的识见超群、语言凝练精警的议论的特点。比如其诗作《河北民》最后两句:“汝生不及贞观中, 斗粟数钱无兵戎。”联系贞观之治抨击北宋政治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命运, 力大思深, 寄意深远。如“闻道长安吹战尘, 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 天下纷纷经几秦”;“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 人生失意无南北”, 这些诗句笔锋犀利, 振聋发聩, 并不因议论而丧失艺术追求。另外如《省兵》、《收盐》、《发廪》、《兼并》、《详定试卷二首》作品等以大量议论入诗, 都突出体现了他对国家百姓和社会政治问题的思索, 诗中可见韩愈的“以文为诗”的影响。以文为诗的运用, 明显扩大了古诗的散文化倾向。

在宋诗独特风貌的形成之中, 王安石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他在用字押韵、使事用典等方面的成就与特点, 直接而又深刻影响着黄庭坚与江西诗派。王安石曾说:“诗家病使事太多, 盖皆取其与题合者类之, 如此乃是编事, 虽工何益?若能自出己意, 借事以相发明, 情态毕出, 则用事虽多何所妨?”[3]这里所讲的“自出己意”, 就是诗文要独出新意, 不拘泥前人旧说。体现在王安石的诗歌里, 就是喜欢窜改古人诗句, 铸炼成自己的“新诗”。清人薛涛在《一瓢诗话》评论道:“王荆公好将前人诗窜点字句为己诗, 亦有竞胜前人原作者, 在荆公则可, 吾辈则不可。”《容斋续笔》记载, 王安石改了十几次才把“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定下来, 《泊船瓜州》因这一诗话而久负盛名。其实, 把形容词“绿”用为动词的写法, 李白早已有“东风已绿瀛洲草”之句 (《侍从宜春苑赋柳色听新莺百啭歌》) , 其他人也反复使用过多次, 但王安石这字改动后句子最为亲切自然而形象鲜明, 的确“竞胜前人原作者”, 最能表现出江南风光的喜人之处。在荆公笔下, “化用”和“剽窃”并不是完全划等号的, 两者中间有一个如何捏拿、把握的度的问题。叶梦得说他是“博观而约取”[4]。的确, 凭藉王安石广博精深的知识, 化用前人语汇何等方便, 筛选出有用的精华来吸收是相当容易的事。如《暮春》中的“雨花红半堕, 烟树碧相依”, 是受了杜甫“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 一联的启发, 不留痕迹地化用前人的意象, 显示出王安石深厚的艺术功力。有一些诗句, 原诗并不为人所注意, 经王安石化用, 反成警句。如他的名句“可怜无补费精神”是韩愈的“可怜无益费精神”改动一字而已;苏子卿咏梅云:“只言花是雪, 不悟有香来。”王安石巧变为:“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他的“殷勤为解丁香结, 放出枝间自在春”是改自晚唐陆龟蒙的《丁香》:“殷勤解却丁香结, 纵放繁枝散诞春。”等等。这些看上去像是简单地套用前人诗句, 是明目张胆的剽窃, 但将王句和原句对比, 就会发现王句之用意非常深刻, 是“思益精, 而语亦工也”。[5]

在宋代, 化用他人诗句的例子并不少见, 这是诗人广博才学使然, 是“以才学为诗”的风气使然。对于自幼博览群书的王安石来说, 学问和创作的巧妙融合是自然的发露, 是潜意识的发泄。像“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书湖阴先生壁》之一) 中, “护田”出自《汉书·西域传》, “排闼”出自《汉书·樊哙传》, 都用了《汉书》中的典故, 而且两者的出处也是相对, 但又不拘于原典, 只借用字面之意, 就获得了死典活用、用典而不使人觉的精妙艺术效果。读者即使不知其典故, 也不妨碍雅俗共赏。王安石用典信手拈来, 随意化用, 让人叹为观止。他在《答曾子固书》提道:“某自百家诸子之书, 至于难家、素问、本草、诸小说, 无所不读。农夫女工, 无所不问。”他读书多, 出入百家, 又不拘于书本。他广博的阅读和多闻强记为其诗歌用典提供了充足的材料。王安石的这种好袭前人诗句、喜用典的努力尝试, 后面为黄庭坚所继承, 并发扬光大, 上升为诗歌理论, 发展为“脱胎换骨”之论。我们可以从一些诗歌中看到两人的传承关系。如黄庭坚六言诗《次韵舍弟题牛氏园》之“春事欲了鹦催, 主人虽贫燕来”, 脱胎于王安石《春日》之“鹦犹求旧友, 燕不背贫家”;黄庭坚《和曹子方杂言》之“三十六陂浸烟水, 想对西江彭蠡湖”, 脱胎于王安石《题西太乙宫壁》之“三十六陂烟水, 白头想见江南”。诸如此类, 足以说明山谷诗在立意、句法和艺术手法上多受王安石诗的影响。故梁启超说:“荆公之诗, 实导江西派之先河, 而开有宋一代之风气。”

王安石的古体诗虽然多用典故, 好发议论, 但像《明妃曲》、《桃源行》等, 立意新颖, 充满着情感和丰富的想象。《桃源行》是唐代王维作过的旧题, 但王安石之诗风格迥然不同。虽然都以陶渊明《桃花源记》为本, 王维诗重在敷衍描写, 王安石诗则重在议论, 感慨天下战乱不息, 有着强烈的现实精神, 以立意高、思致深而不同于唐诗风味。翻写前人作过的熟题, 足见王安石的功力。宋人好读书, 在翻案诗中体现自己丰富的学识和不同凡响的见解, 故写翻案诗风行, 而翻案诗大多是咏史的。王安石也不例外, 好作翻案文字, 常能翻去旧案, 别出心裁, 透过数层来说, 新警透辟, 启人心智。看他的一首绝句《贾生》:

一时谋议略施行, 谁道君王薄贾生?

爵位自高言尽废, 古来何啻万公卿。

和以往咏贾谊的诗人相比, 王安石是一反众说, 见解新警脱俗。唐代诗人多感叹贾谊才高不展的命运, 如刘长卿的《过长沙贾谊宅》:“汉文有道恩犹薄, 湘水无情吊岂知?”李商隐著名七绝《贾谊》:“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而王安石舍弃了对贾谊的同情哀叹, 认为贾谊并非不遇于时, 发出感慨:对贾谊不以为然的名公大臣不都已湮没了, 而贾谊却留下盛名。王安石咏史, 专在议论上见功夫, 使咏史诗如同一篇史论。宋人对此非常赞赏:“荆公咏史诗, 最于义理精深……咏史诗有如此等议论, 他人所不能及。”[6]“王介甫……其咏史绝句, 极有笔力, 当别用一具眼观之。”[7]“值得注意的是, 王安石的咏史诗虽然都是从现实感受出发, 从积极的角度为自己的立场、态度张本, 但他并不会为了给现实张本而去歪曲历史。王安石咏史诗的高明在于, 他既能使读者从其咏史诗中引发对现实的某种思考, 又能使读者达成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更深刻的认识。只有对现实和历史都具有深刻洞察力的人, 才能做到这一点”。[8]以七绝作咏史之翻案文字者多矣, 在宋代则尤以王安石为突出。像“昭君出塞”这题材, 当时的欧阳修、司马光、曾巩、王安石都翻了一首, 而他以政治家犀利的眼光, 写出昭君出宫之悲苦实则是入宫之悲苦, 实在是翻新出奇。这样一反传统、立意新奇的咏史诗并不少。王安石勇翻千年公案, 是宋人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

不少人因王安石晚期的诗歌有着“工”“巧”的特点, 对其诗风产生了不同的评议。大多数论者都认为王氏是回归唐音。而吕肖奂在《宋诗体派论》里提出, 从表面上看, 王安石晚期诗歌符合唐音讲求的审美习惯, 但仔细考察, “他的这些诗歌缺少唐音那样的自然浑成, 而更多讲求技巧、法度和才学的‘宋人习气’”;[9]曹大民在《试论王安石的诗歌艺术》一文中也对此提出看法:王安石的绝句虽受晚唐体的影响而工巧精丽, 但不为此所囿, 有能上窥杜甫绝句变格拗律之体势, 成就他精深华妙的风格。诗论家以为他的绝句高于律诗、古诗就是看重它的工丽, “而我们重视他的绝句, 是因为它们不同于唐音而有宋调, 生新、劲健, 已是面目一新了”。[10]

王安石的诗歌虽是取法于杜甫、韩愈, 但他的继承不是亦步亦趋, 而是立足于“变”、立足于创新。梁启超在描述北宋诗坛的变迁轨迹时说:“欧梅以冲夷淡远之致, 一洗秾纤绮冶之旧, 而荆公更加以一种瘦硬雄直之气, 为欧梅所未有。故欧梅仅能破坏, 而荆公则破坏而复能建设者。”[11]可以说, 宋诗特色的形成, 关键人物首推王安石。

参考文献

[1][明]胡应麟.诗薮·外编 (卷五)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211.

[2][宋]王安石.王文公文集 (卷三十六) .北京:中华书局影龙舒本, 1962:5.

[3]钱钟书.谈艺录.北京:三联书店, 2007:173.

[4]蔡居厚.蔡宽夫诗话.《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引.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197.

[5][宋]叶梦得.石林诗话 (卷中) .[清]何文焕.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 1981:419.

[6][宋]蔡正孙.《诗林广记》后集卷二引胡仔语.北京:中华书局, 1982.8.

[7][宋]曾季貍.艇斋诗话.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 1983:320页。

[8][明]李东阳.麓堂诗话.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 1983:1396页。

[9]赵鲲.论王安石的绝句.西北师范大学,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2003.

[10]吕肖奂.宋诗体派论.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2.7:93, 第1版.

[11]华东师大学报.1994, (2) .

小言论如何出新意 篇3

一、选题、取材力求新鲜。

小言论选题要了解上面的精神和下面的呼声,针对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或是应当引起人们注意的某一倾向性问题予以深入分析,力求新意。有些是人们习以为常的问题,但经作者深入思考,也能出新意。

如一篇题为《从"多年的信访案一朝结"说起》的小言论,说的是常见这样的事见诸报端:某个老大难信访案件拖了十年八年解决不了,后来某主要领导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开会,只用几个小时就妥善解决了。问题解决了是好事,这些领导深入实际的作风和负责态度无疑应受到称赞,但作者随后提出疑问:本来并不难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让群众多次上访,拖上十年八年才解决?如果当初有关部门认真负责,何至于拖这么长时间呢?这就问到了点子上。

话说到这里并未终了,作者又进一步提出:各级领导是不是都应该查一查,还有没有此类只要按政策办就可一朝结的信访案件,如果有,就不要等十年八年以后再解决了。同时,也应查一查下属的职能部门是否"运转"正常。如果不管什么问题,主要领导不出面就解决不了,这不正常。此文只有400多字,分析问题层层递进,发人深思。

小言论的由头取材要新颖。长期以来,群众给法院、公安派出所等执法部门和单位送锦旗的事司空见惯,然而,济南市槐荫区法院作出决定:今后不再接受当事人为表示感谢而赠送的锦旗,年终总结评比时也不再搞此项统计。这是件新鲜事,作者就此写了《拒收锦旗亦光荣》一文(见1999年12月8日河北日报)。文中说:其一,国家公务人员为公众服务理所当然,何须群众感谢和送锦旗?其二,收锦旗带来负面效应,一些部门和单位把收到锦旗的数量当作评比工作优劣的一个依据,甚至有人暗示群众送锦旗。其三,不仅增加了群众的经济负担,还会使公务人员淡化公仆意识。因此,应提倡有关部门和单位拒收锦旗的做法,把工夫下在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上。

二、逆向思维,另辟蹊径。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向着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但我们许多人习惯于顺向思维,不习惯逆向思维。大家都顺着一个方向去观察事物、考虑问题,按一个角度去选题写稿,这样就难出新意。这时,不妨按逆向思维去考虑一下。

比如,一段时期以来,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单位的工作考核评比时,如果其中一项工作没做好,就要对全面工作"一票否决"。开始是计划生育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后来有的地方将"一票否决"制扩展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财政收入、环境保护、信访工作等多项工作上。为表明对抓好某项工作的决心,就将该项工作也实行"一票否决"制。实行"一票否决"制的初衷是不错的,是为了强调某项工作的重要性,督促基层抓好落实,而《"一票否决"不宜多用》(见河北日报1999年2月4日)一文,则从另一方面分析了这样做的负面效应。文中指出,如果多项工作都搞"一票否决"制,就失去了强调搞好某项工作的实际意义了,从而使这一做法成为流于形式的口号。因此,还是应该提倡严格依法律、法规、政策办事,慎用"一票否决"制。

常有中学生为特困生捐款活动的报道见诸报端,都是对此称赞有加。而2001年刊登的《学生捐款要量力而行》一文,则从另一方面发表了见解。作者以唐山市某县一中学为例,全校按捐款多少排列捐款学生名单,各班也按捐款多少排队,均张榜公布,并在全校大会上表扬捐款多的学生和班级。这样就形成捐款越多越光荣,少捐者思想有压力的局面。文中分析:学生的钱是其父母给的,最终的负担落到学生父母身上。发动学生捐款要量力而行,不宜大力提倡。最后指出,为了从根本上解决特困生的困难,还应该从政府和社会各界多方考虑。

再如《从"银行女职工夜斗歹徒"想到的》一文,作者从值夜班的银行女职工勇斗歹徒的事迹常见报端这一现象,想到应加强金融单位值夜班的防范力量和防范措施,指出让身单力薄的女职工值夜班不妥当。这都是运用逆向思维考虑问题和写稿的。

三、选题面要窄,不求面面俱到。

有的作者写小言论时,总想把问题的方方面面都说到,觉得非如此不能把问题说明白。其实,越是想面面俱到,越是难以把问题说深说透。

有个通讯员写了一篇《过年莫忘把住"五关"》的稿件,文中提倡大家过一个文明的春节,为此一要把住廉洁关,二要把住节俭关,三要把住计划生育关,四要把住封建迷信活动关,五要把住安全关。此稿涉及的面广,说的都是些套话,文章流于一般化,未被采用。这样不如就如何过好春节问题中某个感受最深的问题发表议论。如见报的《家赌也有害》一文,就春节期间一些城乡存在的一种不良现象--亲戚朋友在一起打麻将带少量赌钱,论其危害,倡导在春节期间开展文明、健康的娱乐活动。涉及的面窄了,文章就好做了。

四季歌如何唱出新意 篇4

四季歌如何唱出新意

在传统的新闻报道中,经常会碰上唱“四季歌”的时候.春运报道,就是各家媒体每年必要面对的“四季歌”竞赛.继2008年率先推出春运报道创新栏目“回家日记”后,温州商报在2010年的.春运报道中继续“出新”,连续19篇的“春运三人行”系列报道可谓精彩纷呈,收到了预期的报道效果.

作 者:金俊 作者单位:温州商报热线新闻部刊 名:新闻实践 PKU英文刊名:PRACTICAL JOURNALISM年,卷(期):2010“”(5)分类号:关键词:

上一篇: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下一篇:封面人物·倪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