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教十篇

2024-09-12

农村职教 篇1

【案例】

前元庄:老典型的新尴尬

1987年, 山西省柳林县前元庄村尝试采用一种全新的村校结合、三教一体、教科劳兼顾的方式, 将农村教育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结合在一起。这一改革使前元庄村村民的生活水平、人均收入普遍提高, 村风、村貌发生了显著改变。2003年, 温家宝总理对前元庄的经验作出批示, 前元庄的农村教育新模式迅速在我国教育界传播。

2009年5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率领民进中央调查组来到山西实地考察, 考察中发现, 如今的前元庄似乎已不复往日的辉煌。参加此次考察活动的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由于成为煤炭“采空区”, 现在前元庄全村90%的青壮年劳动力在得到补偿后选择了外出务工, 这让前元庄的办学陷入了僵局。

【问题】

民进中央:农村职教成了“离农”教育

我国农村职业教育, 定位存在偏差, 在“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下, 农村职业学校把视角从农村转向城市, 从“主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基本上转为城市输送劳动力的“就业教育”:农村职业学校的涉农专业纷纷停办, 改办面向城市用工的机械、电子等专业。为城市输送劳动力成了农村职业学校办学的主要目标。

【观点】

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罗富和:培养新农村建设者是一个战略任务

农村职业教育必须要承担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和新农村建设者两个战略任务。转移劳动力是农民致富的一个重要方向, 但不是唯一的方向。当前农村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思路, 变以向大城市转移劳动力为主动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农村职业教育之所以出现“离农”状况, 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随着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农民从事非农产业的需求增加,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压力增大;二是由于我国农村提升和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业的工业化和专业化进程较慢, 一个较大规模的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服务体系还未形成, 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和消化的需求和容量还不大。因此, 农村职业教育“为农服务”功能萎缩的趋势, 在一段时期内还不能得到根本扭转。

【建议】

民进中央:提供人才技术支撑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农村职业教育要调整为农服务的思路, 与当地现代农业企业和专业大户连成一体, 以现代农业基地为依托, 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主动引领现代农业的发展, 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力的人才与技术支撑。

现代农业已不是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 而是“农、工、贸”结合,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并举协调的大农业。农村职业教育在培养农业科技人才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人才的同时, 应该看到必须充分考虑到农民兼业性的特点, 大力加强对农民的非农技能培训, 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 扩大非农收入份额, 拓宽就业致富途径。

同时, 农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要有前瞻性, 建议教育部与农业部、科技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同组成调研组, 对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进行调研, 调整专业设置, 做好发展规划。

农村职教 篇2

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的要求, 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继续强化农村“三教”统筹, 促进“农科教”结合。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 充分发挥农村各类职业学校、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及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 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 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 大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1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及资源优势

1.1 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

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职业教育分高等职业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我国职业教育从新生到成长经过多年的发展, 已显示出了它旺盛的生命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是:法律地位、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教育模式特征显现;基本适应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职教育体系初步形成。

到目前为止, 我国职业院校已达一千多所, 到2010年,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 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 为社会输送25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 1100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进一步发展, 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上亿人次, 使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普遍改善, 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1.2 职业教育的资源优势

1.2.1 师资力量较为雄厚

职业院校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专业师资配备较为合理, 多数教师具备双师型资格, 课堂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均有较高水平。多数职业院校具备技能鉴定资格。职业教育可以充分利用职业院校的师资进行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1.2.2 教学设备多, 利用率低

为了适应教学的需要, 各职业院校都配备了充足的教学设备供实验实训教学, 并且每年都会根据本专业行业发展的需要增添或更新一定数量的教学设备。在学生放假或者非教学期间, 这些教学设备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得不到更充分的利用, 造成闲置浪费。

2 当前农村人才现状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 我国城乡尤其是广大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 随着家庭联产承包的不断深化实施, 打破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因素而迸发的能量逐渐减弱, 外出务工成为农村主要劳动力的第一选择, 农村青壮年全年务农的人数已经很少很少, 广大妇女以及辍学失学的儿童成为农村生产的主要力量, 而农村妇女受教育文化程度不高却是不争的事实, 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素质令人堪忧, 有关数字表明, 目前我国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3年, 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农村劳动力中, 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38.2% (其中, 文盲半文盲占7.6%) 、初中文化程度占49.3%、高中及中专文化程度占11.9%、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占0.6%;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只有9.1%, 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只占5%。留在农村和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大多数文化技术素质偏低, 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

3 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途径

职业教育通过几年的迅速发展, 梯队层次也初步形成, 既有不同规模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职业高中, 又有不同类型县乡成人教育中心、成人学校、农民夜校等, 面向农村、针对农民、服务农业的职教框架基本形成, 如何整合好这部分资源, 充分发挥他们的资源优势, 积极探索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途径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在结合的过程中, 职业教育应立足自身特色, 找准自身定位, 主动出击, 既要做好与政府部门的结合文章, 又要利用好自身的办学专业优势, 顺应当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趋势, 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在提高农民现代社会意识上发挥作用,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了职业教育的任务, 提出要重点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四大工程。

3.1 参与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据测算, 目前我国有1.5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 另外农村每年还新增劳动力600万左右, 转移培训任务十分艰巨。各地各级政府为转移农村中的富裕闲散劳动力, 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 实施这项工程, 政府也在寻找合适的载体, 因此, 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支持, 参与承担实施农民阳光培训工程, 是职业教育面向新农村建设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实施过程中, 一般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根据岗位要求, 开展定单培训。或以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基本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知识等内容, 通过“校企联合”、“校校联合”、“校乡联合”等有效形式, 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2 参与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进城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 据有关数据统计, 现在的建筑工人里面农民工占整个建筑工人的79.8%。在电子元器件的设备制造领域, 电子装配工中, 农民工占68.2%, 矿业占52.5%, 社会服务与居民服务占55.9%, 餐饮旅游业占58.4%, 经销人员占58.3%。由此可以看出, 农民工实际上已成为许多行业的主体力量, 这个主体素质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该行业整体水平的优劣, 一些有识之士或一些有实力的实业家鼎力资助农民工的技能培训, 全国范围内正在实施的温暖工程——李兆基基金会即是其中之一。

3.3 参与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重点围绕冬枣、蔬菜、粮食、棉花等主要作物生产管理, 配合市农业、畜牧、水产部门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禽病防治、良种工程、沼气技术推广、奶牛饲养、水产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 组织农业科技讲师团, 深入田间地头、农村集市, 积极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宣传讲座, 突出抓好培训教师进村、媒体资源进村、人才培养进村的“三进村”工作, 每乡镇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班3-5期, 并选择部分典型村组织授课和培训, 培训农民71000人次。

3.4鼓励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

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民工, 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可利用职业院校的假期及农闲时间集中进行成人继续教育教学及技能培训, 增强其再就业能力。

4 破解困扰职业教育参与的瓶颈

4.1 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

政府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导, 也是职业教育的主导, 其观念上的倡导、政策上的引导、投资上的倾斜、制度上的调控对职业教育参与新农村建设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规模及水平, 职业教育在经济中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政府的导向作用。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路规划, 对职业技术人员的重视, 对新农村建设的期望和要求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4.2 农民接受职业教育的需要

当市场经济的环境、社会人事制度、薪金制度决定个人的职业、报酬及职业生涯的发展取决于职业技术和职业能力时, 家庭与个人将积极投资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 提高自身的职业技术和职业能力, 以谋求满意的岗位和良好的职业发展。这种需要直接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4.3 来自使用职业技术人员的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维护公众利益的社会约束机制的建立, 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要求企业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水平、产品技术质量, 加强市场的竞争能力。来自社会、市场的压力使企业产生对相应职业技术人员的强烈需求, 若加上政府推行合理的鼓励政策必将放大这种需求, 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形成强大的推动力。

4.4 来自培养职业技术人员的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个人对职业教育与培训的需求。企业对职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形成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的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和发展的基础。来自个人、企业的这种需求以及职业院校、培训机构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 使职业院校、培训机构不断调整办学思路、培养模式、培训方式方法及手段, 谋求更好的发展。这将促进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占军“.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索.职教论坛.2006 (;18) .

[2]杨开祖.发展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 (;8)

[3]肖晓萍.浅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和发展.商场现代化.2005; (07)

发展农村职教促进产业升级等 篇3

一、积极创办县域中等职业学校和职业中学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资要重点向农村倾斜,在国家扩大内需项目中,支持每个县新创办一所规模较大的公办中等职业学校或职业中学。

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职业教育

2008年8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加大对民办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民办学校建设用地、资金筹集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建议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对农村的民办职业教育给予倾斜。

三、推行城市与农村对口支援、合作办学,充分盘活大中城市的职教资源

大中城市既是优质职教资源集中地,又具有广阔的就业市场。建议国家统一安排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公办职业教育学校与农村的职业中学、职业学校挂钧,实行一对一支援,即联合招生、合作办学。

四、推行农村職业教育券制度

对农村不能升入高中学习的初中毕业生,建议由国家财政付给每人每年1 000元的职业教育券,由学生自由选择到职业教育学校学习,职业教育机构凭收取的教育券到财政部门兑现资金。此举既可以调动农村学生参加职业教育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促进职业教育机构之间的良性竞争、提高办学质量。

五、开展将农村职业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试点

建议试点将农村职业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既可以引导农村学生参加职业教育,又可以缓解高考的压力,同时满足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对技术工人的需求。

六、适当考虑将团中央西部志愿者扶贫计划拓展到农村职业教育中

阶段性服务(1~2年),期间计算工龄,政府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和保险,期满鼓励继续在基层工作或自由择业。期满2~3年内,研究生考试适当加分,公务员考试优先录取。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委员、清华大学航空技术中心副主任、推进与动力技术研究所所长朴英)

优化教育结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使得近几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更为突出。笔者认为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更深层次原因,是我国现有的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相适应,不能满足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国家不仅要有短期应急措施,长期看,更需要优化教育结构,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大学毕业生的竞争能力。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依据国家优化教育结构的政策,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继续加大对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争取在三年内将各类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结构中所占比例至少提高到50%以上,使我国的教育、人才结构与经济、产业结构相适应。

二、尽快建立高等院校、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调整机制,以便各高等院校、职业学校能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三、高等院校、职业学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条件确定办学规模,不盲目扩大招生,重在提高办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

四、尽快落实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设2000个实训示范基地的决定,并视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增加示范基地的数量,为各类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在校学生实习培训提供场所、设备和技术指导等方面的保障。

新农村职教科技意义论文 篇4

一、职业教育对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意义

从理论上讲,经济意义着重体现在能够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上,而职业教育能够深入到农村、山村,从教育层次上讲,它增加了农村人口的教育数量,提升了农村人口的教育质量。根据马克思对生产力的解说,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出科技的巨大作用,用公式表示是: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资料)。从实践的角度分析,职业教育培训与经济活动、生产活动的贴合点越来越近,部分职业院校开始校企结合,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受训者直接了解最新操作技术情况,接触最新操作设备,真正达到了技能与知识相一致的目的,开发了现有资源,形成了巨大经济效益。职业教育深入进农村,使农村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的机率增大,有益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得到更多的经济回报反作用于农村经济建设。

二、职业教育推动着新型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目前我国有1.2亿进城务工农民,每年还有新增农村劳动力600多万人,进城务工人员已占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一线从业人员总数的50%以上,其中85%以上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有80%人员没受过职业技术培训。可见,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数量上占优势,但质量上还存在严重不适合社会需求的一面,因为贴合市场需求的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这种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和引导,加强职业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能。通过职业教育使新型农村劳动力全面转移,拓宽就业渠道,影响农村经济建设。此外,通过职业教育还可以使农村建设出现更多的知识型人才,激发农村潜在的市场,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方面,进城务工人员通过职业培训,强化了技能,了解了农业以外的技术行业,把技术的思想引入到了农业生产中,促进着农业生产;另一方面,通过职业教育还可以培养农村劳动力进行技术开发与改造,自主创新,自主创业,参加到乡村建设当中,走进致富之路;再一方面,新农村建设需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的参与,更需要知识水平有限的`农村劳动力来强化技能,对其进行职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进而,新型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加,加速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三、职业教育加速了农村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是一个热门话题,是世界瞩目的重要问题,是发展中国家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所在,同样是职业走向专业化并到一定历史阶段后必定会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因此,要实现城市化,就必须以城市化人口比重、城市生产、生活方式扩大等为主要标志。事实上,职业教育不仅可以推进劳动者技能提升,更重要的是它蕴含着劳动者朝哪个方向转化的问题。其一,农村接受过职业教育的人群希望实现自我,去适合自己展示的舞台上尽情发挥,促进了农村技术人口从农村地区逐步迁移往城市地区。反过来,大量的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人口后,促使城市人口比重很大程度提升,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其二,在第一方面的引导下,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无形中辐射了农村经济建设,使农村的小城镇逐步攀升,又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其三,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推动下,农村劳动力接受新技术、新技能的同时,也接受了新的生活方式,使得农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提高,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城市化进程。法国学者菲利普?潘什梅尔(Phillipepinchemel)认为,评价一地区城市化程度的指标,称为城市化指数,计算公式为:城市化指数=(地区城市人口密度/农村人口密度)×(城市人口/全国总人口)×100%。由此可见,目前在受教育层次增多尤其是职业教育深化的大环境下,城市人口密度攀升,农村人口密度降低,城市人口相对于全国人口增长速度要高、要快,所以我国城市化指数又不断提高之势。一定意义上职业教育加速了农村的城市化进程。

农村职教 篇5

一、恩施州公办职业院校资源现状

目前,恩施州公办高职院校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8所(不含技工学校),集职教、成教、培训于一体,分布于8县市。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是湖北省少数民族地区唯一的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岗教职工583人,学生10000余人,学院占地564亩。校内实训室103个、校外实习基地220个,已建成数控技术、计算机及应用、生物技术、建筑工程技术4个国家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畜牧兽医、生物制药技术、旅游管理3个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开设高职专业34个。存在办学经费投入不足、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不完善、招生规模偏小等问题。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8所,其中国家级重点职校3所,湖北省重点职校6所。8所学校总面积约1600亩,在校学生2.2万余人,教职工1200余人,开设32个专业。存在发展不均衡、专业设置重复、办学特色不鲜明、中高职衔接不紧密、校企合作不深入等问题。

二、职教资源优化整合的原则

职教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在资源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应将资源优化整合,做到充分利用[1]。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1. 系统性原则

以全局的角度来协调各院校、行业企业及各项工作,注意总量与结构的关系、当前需求与长远需求的关系。

2. 适量原则

科学规划与预算,使资源需求与资源总量匹配。

3. 动态发展原则

资源结构需不断调整,保持资源的动态适应性。

4. 效率优先原则

对品牌专业、特色专业、重点专业、精品课程等优先配置资源。

三、职教资源优化整合的内容

为解决恩施州职教存在的问题,创新职教发展新模式,采用契约形式的区域性职教集团方式[2],确立“政府主导组建、采取理事会制、统一规划、市场运作”的集团化办学思路,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各取所需、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优化整合职教资源的目的。制定管理制度,明确责权利,统一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考核标准和毕业标准,统一招生[3],共享师资、校内外实训基地、信息等方面资源,形成集团经营优势,扩大职教规模,创立品牌,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构建多方共赢的格局。

中职学校打破“小而全”的办学布局,办好一至二个品牌专业,建立与高职学院、企业的紧密联系,搞好专业与实训基地的共建,推进办学体制创新;高职学院应发挥特色和优势,统筹利用,与县市中职学校“3+2”联合培养、错位发展,建成综合型高职院校。

根据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托6大主导产业,政府职能部门、院校、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同努力,以专业建设为重点,突出品牌与特色专业建设,突出办学特色,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1. 专业优化整合

按照企业行业、产业发展的需要来设置与调整专业,使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适应。整合具有共同资源基础、技术基础和较大关联度的专业,形成专业群,既可提高资源利用率,又可避免因专业设置相同或相近而造成资源浪费,方便学生学习相近专业的知识,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迁移,有利于毕业生应对工作岗位的变换。

2. 课程优化整合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生产实际,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学领域,再将教学领域细分为学习小节,使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有效融合,使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统一。

3. 师资优化整合

“双师型”教师的配备是职业院校师资力量的重点,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生产一线的工作,安排教师到企业社会实践,开展专业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

4. 实训基地优化整合

校内、外实训基地是校企间资源整合的最佳平台。通过校企统筹安排,既可以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利用企业生产设备,在企业完成技能训练;也可以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由职业院校提供场地,由企业建设并使用,双方建立租赁合作关系。

四、职教资源优化整合的保障

1. 确保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职业院校的市场竞争意识,制定资源配置的顶层设计,探索新的办学机制,促进院校间、校企间的沟通、衔接与融合。在人才培养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倾斜,在实训基地建设和专业教师培养、兼职教师聘请等方面给予经费投入,增强校企参与度。

2. 成立管理领导机构

职教集团采用理事会制,设立名誉理事长、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理事以及各委员会。下设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下设管理机构,负责集团日常管理工作。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作为职教集团最高领导机构,负责整体规划、发展规模、投资计划等的制定、重大事务决策。

3. 共建专业课程体系

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托专业群需求,。企业行业与院校联合,组织专兼职教师开展专业群核心课程开发,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政府适时加以调控,提升职教集团的整体实力,彰显办学特色、突出办学优势。

为了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职教集团应准确定位发展思路,提高战略思维和管理水平,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武陵山区现代职业教育中心和西部地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摘要:恩施州职业教育存在办学经费投入不足、发展不均衡、专业设置重复、办学特色不鲜明等问题。采用职教集团模式,优化整合职教资源,以市场为导向,打造职教品牌,服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优化整合,职教资源,职教集团

参考文献

[1]马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的策略选择[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0,(6).

[2]资源配置优化视角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创新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

农村职教 篇6

一、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一) 思想素质

要求高职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 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养成并强化学生职业意识。使学生明确树立为社会服务的思想。使学生了解他们在就业之后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 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信去面对今后的学生和工作, 这一点至关重要。

(二) 知识素质

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对于高职人才来说, 拥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 是胜任当前技术密集型岗位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不同领域的科技知识交叉、渗透和组合, 使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跨学科职业岗位, 这就要求高职人才还必须具备与专业相关的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 才能丰富“接口”能力。

(三) 身心素质

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 它体现了培养目标的物质基础和心理素质, 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具有良好的身体体能, 才能胜任本专业岗位的工作;只有较好的心理素质, 才能胜任今后日益激烈的工作环境, 在艰苦的工作中以良好的精神风貌奋力进取, 不断激发创造热情。

(四) 能力素质

这是我们评价人才的最终标准。能力素质包括本专业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 对高职人才的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和交往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五) 劳动素质

包括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和劳动实践。高职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劳动素质较差。要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增进与劳动人民的情感沟通, 了解劳动知识, 掌握劳动本领, 做好将来从事艰苦工作的思想准备。

二、高职语文教育应完成的教学任务

(一) 重要桥梁

语文教学应当成为学生通向职业之路的一座桥梁。

1) 引导学生养成职业意识。语文教学中应当寓职业养成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于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一是结合教材篇目集中开展职业意识养成教育。二是结合课堂教学活动生发职业意识教育。三是利用课外教学活动培育学生的职业意识。

2) 以人为本,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语文教学中必须树立这种以“人”为本的观念来开展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活动中, 可以利用教材, 加强互动交流, 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萌发、成长。巧设疑问, 鼓励学生回答, 培育学生的自我意识,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加强大语文教学观念结合专业开展语文实践学习, 促进学生职业意识的萌发。

3)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作为最易于让人接受和理解的教学课程, 必须要起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作用。要坚持化枯燥为有趣, 化单纯的理论知识为实际运用知识的传授。

(二) 重要工具

语文课程是开展各门类学科学习的一项重要工具, 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加强语文教学与职业能力的结合程度。主要从如下方面着手:1) 大胆取舍教材, 改变课程内容设置, 突出职业性、专业性特点来进行教学。结合各专业特点, 合理地调节教材内容, 进行取舍, 突出各专业的特点。2) 实行分层次教学,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突出语文的实用性。同一专业, 学生文化层次也有高低, 要划分知识模块, 划分掌握层次, 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3) 教学中必须树立为就业服务的意识, 要力求创新, 不囿陈见。教学活动必须围绕“改革”、“市场”、“发展”来展开, 只求突破, 不求全面。

(三) 重要元素

语文教学应当成为职业能力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1) 职业能力应当包括语言运用以及写作能力。职业能力不仅包括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 而且还应当包括基础文化知识、交际礼仪知识等, 尤其是语言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 更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基本要素。不管从事何种职业, 语言运用乃至书面写作能力不可或缺。

2) 语文教学活动必须突出职业特点。职业类学校的语文教学活动必须突出“职”字特色, 大胆求新。必须改变教学中存在的以下误区:一是改变单纯的理论知识教学。二是改变“满堂灌”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式。三是改变脱离实际或专业特点的教学活动。

3) 构建职业教育的大语文教学观。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我们必须构建具有职教特点的大语文观。树立教学为就业服务的意识, 树立为市场服务的意识。开展课内课外相衔接的语文教学活动, 将语文教学活动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 进一步加强对专业科目的实验报告、总结等的写作进行指导。密切语文科目与专业科目教学的联系。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教学活动, 进一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以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

职业教育的任务就是使“无业者有业, 有业者乐业”, 只有全面认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全面完成高职语文教育多重教学任务, 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水平, 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培养出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各类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

[2]职业技术教育原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

[3]中国职业教育跨世纪走向[M].中国铁道出版社.

农村职教 篇7

记 者:广东省教育研究院2011年成立,时间不长,但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研究、政策研究、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和职业教育评估和教育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请您介绍有关这方面的情况。

汤贞敏:教研院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省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中心工作和省教育厅重要工作部署,与省教育厅各处室(单位)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切实开展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研究、政策研究、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和教育评估以及教育宣传出版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工作成果。

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方面,一是积极开展一系列调研,参加编制《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2-2020年)》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示范省的意见》;二是每年编著出版广东教育蓝皮书——《广东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报告》,其中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研究占有相当大的篇幅;三是主办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编辑出版《南方教育评论——2013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思维盛宴》和《首届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演讲实录》(光盘),其中,把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研讨的重要领域;四是在全国率先探索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开展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工作;五是申报各级各类课题取得重大突破,“职业教育推进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发展实践研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点投标课题立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研究与实践”、“广东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被立项为2013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及预警机制研究”、“广东省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被立项为广东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2012年课题。此外,还与佛山市合作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研究工作;成功举办粤德职业教育合作交流会,挂牌成立粤德职业教育合作推广与发展研究中心;与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签署教育研究交流合作协议,挂牌成立中英职业教育(广东)发展研究中心;所属的广东教育杂志社着力编辑出版《广东教育·职业教育》期刊,积极编辑出版《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宣传专刊》、《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指南》等宣传资料;在所属的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挂牌成立广东职业教育教材出版基地,等等。

记 者:近年来,我省开展“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试点工作,在推动招生制度改革的同时,加快专业改革、课程衔接、教材建设、校企合作育人等方面内涵建设,省教育研究院具体组织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究工作。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汤贞敏: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我省2009年起开展职业院校对口自主招生工作,探索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

我省在职业教育领域开展这样的改革,亟需从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和政策研究的层面提供坚实的依据和基础。为此,在省教育厅的支持下,教研院先后设立了中英职业教育(广东)发展研究中心和粤德职业教育合作推广与发展研究中心,并于2013年4月承担了省教育厅特别委托的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工作。该项目作为省教育厅的重点项目,起点高、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是我省职业教育标准建设的破冰之作。教研院职业教育研究室全体同志硬把这项任务扛了下来,组织了两轮专家评审,从53个联合申报项目组中,评选出数控技术等9个专业项目组承担标准研制任务,各项目组由高职、中职和企业三方人员组成,进行实质性的中高职对接和校企合作。项目研制包括专业调研、职业能力分析、课程体系构建、标准制定四个环节。研制工作推进井然有序,先后召开多次培训交流会以及分阶段的工作部署会,取得了丰富的阶段性成果。第一批标准研制工作将在今年的6月份结题并进行成果发布。

今年,我省还将启动第二批和第三批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制。拟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完成我省中高职衔接主要的、大规模的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建设,以及课程和教材资源建设,解决目前中高职衔接中课程不对接这个根本问题。

记 者:围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工作。请问我省在探索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哪些有益的尝试?

汤贞敏: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我省是职业教育大省,正在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示范省,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切实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在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建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新机制等方面成为排头兵。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我们知道,省教育厅和全省职业院校这些年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育教学方法、人才评价标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不遗余力地探索前行,取得了显著效果。

我仅仅从两个方面举例来说,一是以国家和省示范校建设为抓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截止到2013年底,全省共有11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和25所省示范高职院校。示范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遵循规律,成功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了我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二是以教育教学过程为主阵地,全面开展研究与实践,涌现了一批优秀教学成果。在不久前公示的第七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获奖项目中,30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获得一等奖,70项获得二等奖。省教育厅推荐31项高等职业教育和22个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参加2014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这些成果充分体现了我省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创新性。

记 者:在我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程中,加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国际比较与借鉴,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请您从省教育研究院的角度谈谈近年来我们具体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汤贞敏: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国际化活动日趋活跃,中外职业教育人员交流日益频繁,合作项目不断丰富。

教研院与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已共同建立中英职业教育(广东)发展研究中心,于2013年10月签署了教育研究交流合作协议,在职业教育等级证书研究、现代学徒制试点、师资培训、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研究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今年3月24日,教研院与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共同举办2014年广东中英职业教育交流会, 发布与推广合作开展中高职衔接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项目研究成果,研讨借鉴英国经验开展广东现代学徒制试点,促进中英职业教育更广泛更深入地合作。英国职业教育的框架体系,以及以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证书体系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经教育部批复同意,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的试点,在这方面我们得到了英国职业教育界的支持和帮助。

德国是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粤德职业教育合作交流一直是我省开展国际合作的重点。2013年6月,教研院与广东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德国工商大会共同主办粤德职业教育合作交流会,省教育厅与德国工商大会签订了《粤德职业教育合作备忘录》,并在教研院挂牌成立粤德职业教育合作推广与发展研究中心。我们将争取在引入德国先进的技术标准和职业教育标准方面重点突破,引进和吸收德国师资培训、资格证书、专业课程等方面资源,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经验,以及德国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模式,助力建设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记 者: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划,要打通技能人才上升通道,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我省在这方面一直积极探索。请问今后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汤贞敏:职业教育通道问题一直是政府关注的焦点。2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提出“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我知道,省教育厅这些年一直是这样努力探索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策,为我们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明确了方向。

我认为,下一步要着重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开放衔接;二是实现职业教育内部有序衔接;三是建立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具体来说,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开放衔接,就是要鼓励普通学校与职业院校教师互教、课程互换、学分互认,建立学习者在普通学校和职业院校之间转学、升学的通道,特别要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实现职业教育内部有序衔接,就是要系统规划设计中高等职业教育和培训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中职、高职、应用本科衔接贯通改革试点。建立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就是要完善职业院校的建设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拨款标准、公用经费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质量评价标准等,还有就是要加快研制职业教育等级证书标准,积极推行职业教育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职业教育等级证书制度。此外,还要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有利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的环境与条件。

记 者:近年来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绩,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社会满意度持续提高。您认为这项工作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汤贞敏: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特别是2006年召开全省职业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以来,省委、省政府把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作为充分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作为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这些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所取得的显著成绩充分表明,省委、省政府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我认为,主要有三方面表现。

一是新增技术技能人才逾六成由职业院校培养,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坚强人才保障。“十一五”以来,我省职业院校已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300万既有学历文凭又有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我省职业院校代表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连续四年名列前茅。职业院校毕业生质量受到社会和企业充分认可,2013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位居全国第一;2013年,高等职业学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4%以上,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年培养培训转移就业过百万人,助推“双转移”战略成效显著。实施“双转移”的三年时间,仅中等职业教育转移招生总数就达18万人,在校生45万人,“十一五”累计转移招生65万人。同时,每年安排大量农村家庭中职毕业生到珠三角地区就业;培训农村存量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并实现转移就业;接收退役士兵开展免费技能培训;面向企业招收在职员工开展技能提升服务。

三是促进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本解决“有书读”民生问题。全省超过60万名中职学校在校生享受助学免费政策,约占在校生的三分之一强。“双零”人才培养模式使超过4万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受惠,每年解决学习、生活费用达3亿元以上。“智力扶贫”工程让约9万名贫困家庭子女入读中职学校,80%的毕业生进入珠三角大中型企业就业。

经过不断努力,我省职业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模和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职业教育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职业院校已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我省在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示范省上将会创造更辉煌成绩。教研院将在省教育厅的领导和支持下,进一步团结和凝聚全省相关研究力量,为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厅的职业教育决策和管理提供智力咨询,为职业院校改革发展提供智力服务。

上报职教中心职教周开放日汇报 篇8

——宝坻中专首届职教周校园开放日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校长、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

天津市宝坻中等专业学校(天津市宝坻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中心)是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第二批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学校成立于1990年,当时为宝坻成人中专,1994年改为宝坻中专。学校占地120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教职工204人,学生3300人,目前在校教学班49个。共开设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通信技术、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学前教育九个专业。

在市教委的精心指导,在区委、区政府及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镇街教委、初中校干部教师的鼎力支持下,经过近25年全体新老中专人的艰苦努力,学校无论从办学设施、办学规模、师资力量、办学水平在天津市60余所中专校中均属靠前位置。

从综合办学实力和水平上讲。天津市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校共20所,从2011年到2015年分三批建设。第一批5所已经验收挂牌,我校是第二批8所学校之一,已于2014年8月底验收合格,即将挂牌。第三批7所正在建设之中。

从教学成绩上讲。一是中专班教学。衡量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文有文明风采,武有技能大赛。首先说文明风采大赛。2013年、2014年学校在全国及天津市文明风采大赛中均获优秀组织奖。特别是2014年,在设立的征文类、职业生涯规划类、摄影类、微电影类、动漫设计类、展演类六大类15个项目中各个榜上有名,54件作品获全国或天津市一、二、三等奖,总成绩全市排名第四,在市区县所属的学校中排名第一。再说技能大赛。2014年学校获天津市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全市共20个优秀组织奖),共获得一等奖一个,二、三等奖各三个。学校连续六年获区职业技能大赛金牌推荐奖。仅2015年,就有3名师生获区职业技能标兵,并获宝坻区五一

劳动奖章称号。18名师生获宝坻区技术能手称号。二是春季高考班教学。近几年来,我校春季高考班历届上线率均达100%,四科总分平均分高于天津市总分平均分都在20分左右,2015年又有两名同学考入天津大学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全市每年仅12个本科指标)。

从师资力量上讲。仅2012年—2015年,区人事局、教育局招聘的新任教师共33人(基础课教师6人,专业课教师27人),兄弟学校调入我校的基础课、专业课教师共36人。目前,我校基础课教师结构合理,专业课教师形成梯队,教师队伍平均年龄41岁,学校发展后劲儿十足。

从基础设施投入来讲。2011年至今,通过国家级示范校、天津市基础能力建设两个项目,共投入资金2760万元。除了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等软件建设外,1300余万元的各专业实训基地、数字化校园、德育基础设施投入史无前例。教师桌椅、学生课桌椅、科教楼粉刷等近90万元。目前,100余万元的宿舍楼粉刷、汽修车间改造等工程接近尾声。投资近1500万元的综合楼改造、会议厅改造、运动场改造即将招投标。五年来累计投资近4450万元,学校真正实现了脱胎换骨。散会后,还要麻烦各位,占用大家一点时间,到学生宿舍和几个有代表性的实训室转一转,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从管理上讲。针对中专学生这样一个“双困”(思想困惑、学习困难)、“三多”(低收入家庭子女多、单亲或离异家庭子女多、农村家庭子女多)的特殊群体,我们秉承教育学生先学成人、后学健身成才主导思想不放松,从学生入学开始,从发型、服饰、一日生活规范化入手,通过分层次、多渠道系列主题教育强化学生文明习惯、劳动观念、职业道德、职业意识的培养。注重加强心理、行为异常学生思想沟通、纪律约束、跟踪矫正。通过课堂教学、实训课教学、企业实践、技能比赛等加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力争把每一名学生培养成讲文明、守纪律、知荣辱、懂感恩、能担当、不啃老、自食其力的合格劳动者。几年来,学生违纪率逐年下降,恶性事件及安全责任

事故保持零发生。

从升学和推荐就业讲。对有志升学的学生,我们通过举办春季高考班、“三二分段”班满足其升入天津市高职院校的希望。对于中专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学生,我们本着负责的态度,成立专门的团队通过与企业建立“订单班”等多渠道、严筛选、不厌其烦为其联系对口企业。通过跑北京、去天津、到滨海、下河北、深入开发区等建立了多个稳固的实习就业基地,让学生能够及时上岗就业,并得到合理的工资报酬。在学生两年学业完成,第三年的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学校还选派入企业教师24小时跟踪管理,确保学生刚步入社会有主心骨,遇到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帮助解决。几年来,入职的学生在天津市各大、中型企业就业初年月工资均在3500元左右(本区企业也能达到2000元以上),第二年可达到4000元以上,并享受免食宿待遇,同时与企业签订用工保险合同,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几年来的推荐就业,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学生不愿吃苦、怕脏、怕累、挑肥拣瘦现象普遍存在,初次就业稳定率不够理想,这也是我们今后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应着重加强的环节。

从国家政策层面讲。职业教育历来讲究扶强不扶弱。感谢教育局的利好政策,感谢在座各位及其他干部教师的鼎力支持,2011年以来,学校每年招生规模都在1000人左右。才使得我们腰板硬,能够得到国家、市、区的大力支持,项目才能争取到,资金才能有保证,学校才能有今天的发展、壮大。特别是2014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总书记亲自为会议作出重要批示,李克强总理专门接见参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正如教育部袁贵仁部长总结的“三个前所未有”,即:领导重视前所未有,改革力度前所未有,部门协作前所未有。表明职业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历史阶段。

下面,重点讲一下今年的招生工作。2015年,市教委给我校下达的招生计划是900人。第一类定向升学的5个“三二分段”(3+2)班共225人,对照招生简章报考指南14个条目,其顺序分别是:

1、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班(本校所学专业为机械加工技

术)。

2、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专业班(本校所学专业为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3、天津冶金职业学院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班(本校所学专业为机电技术应用)

4、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班(本校所学专业为计算机应用)

5、天津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多媒体技术专业班(本校所学专业为计算机网络技术)。

第二类面对就业的普通中专班共675人,其中有4个是校企合作的“订单班”。“订单班”的优势在于学生一入学即与企业签订用工协议,企业负责安排就业。其它普通中专班,学生毕业后由学校推荐就业。

由于受目前升学热的影响,大多初中毕业生家长都希望孩子上高中、上大学,成绩稍差上不了高中的,退而求其次上中专也要上春季高考班,真心情愿进入 “三二分段”班(3+2)或普通中专班的不在多数。恳请并希望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多加以宣传和引导。从现在开始,尤其是招生期间,尽量往“三二分段”班(3+2)和普通中专班宣传、引导,再一次拜托各位!

对我以上汇报不妥地方以及我们过来工作的不当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我的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职教德育“龙城论剑” 篇9

自2009年6月教育部、中宣部等部门联合颁发《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后,如何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抓实抓好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成为职教德育工作的战略重心。2009年11月10~12日,江苏省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现场会在省常州建设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召开,会议由江苏省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举办,来自全省130多所职业院校的260多位德育工作者参加,省职社处处长马斌作了题为《让学生在职校感受学习生活的乐趣》的报告。

南京市玄武中专校等6所学校代表在会上交流了德育经验。南京玄武中专校为所有学生编印《玄武中专学生成长足迹》,通过“班主任心语”和“学生心语”栏加强师生交流,实施长效教育;淮阴卫生高职校开展德育课改。通过专兼结合、评赛结合、学习与实践结合、中青结合等方式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无锡机电高职校开展劳动礼仪值周制、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校园后勤工作服务外包的调查研究”等,促进学生自主自治管理:吴江职业高中王建明老师的德育经验是从“心”开始。以心换心,重在重塑中职生的·心灵世界;宿豫职教中心胡晓梅老师的德育工作讲究方法技巧,以增强育人实效:常州建设高职校唐晓萍老师则以她担任港华燃气四川班班主任一年多来的特殊经历,说明了德育就是用爱拨动学生的心弦,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常州建设高职校交流的德育特色是“把好起步关”。在新生一进校时就通过“练就正确的起跑姿势”新生主题教育月、聘请校外德育“讲师团”、学生成长导师制等一系列活动和举措。构建了全员育人、全面育人、全程育人的“三全育人”良好氛围,形成了引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主线,融常规管理、专业引领、法制教育、礼仪教育、社会实践于班集体建设之中的五年制高职学生德育工作新途径。东道主学校提供的名为“魅力德育、多彩校园”的德育现场,主题班会课、主题教育课、职业生涯教育课、专家讲座、主题访谈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模拟法庭、社团巡礼、艺术展览、创业园小商品集市、快乐足球、烹饪竞赛等活动生动活泼,有声有色。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兴趣。

皖南机电职教集团成立 篇10

大会讨论并通过了《皖南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章程》,选举产生了集团第一届理事会。皖南机电职教集团由宣城市工业学校牵头组建,皖南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宣城市工业学校校长王永生表示,学校作为牵头组建单位,将全面总结校企合作办学经验,按照“合作办学、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以集团成立为载体,以科技交流为平台,通过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沟通与合作,积极探索集团发展新模式,加强校地、校企、校际间的全方位合作。

据悉,集团是以人才培养和科研开发为纽带,由相关企事业单位和设置机电类专业的职业院校按平等互利原则组建而成的职业教育联合体,成员单位之间以互利互惠为前提,实行设备、师资、技术、信息、教学、实习、生产基地、技能鉴定、毕业生就业等方面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安徽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会长金辉在讲话中指出,组建职教集团,整合职教资源,是学校和企业做到资源共享、利益共存、荣辱与共、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和企业做到服务和发展行业与地方经济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和企业做到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

市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张宣标对集团的发展提出了要求,他要求集团在运行过程中要加强统筹协调,及时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总结成功经验,提出推进集团化办学的办法和措施,保证职教集团的健康运行。他指出,组建职教集团,关键是各成员单位要进行实质性合作,不断改革创新,增强职业教育服务产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最后他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强化合作意识;二是充分利用好理事会平台,做好合作项目;三是切实加强职教集团自身建设。

上一篇:唐山地区论文下一篇:文化型闲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