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责任心培养对策四篇

2024-09-12

中职生责任心培养对策 篇1

笔者对南宁市四所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数据表格略) 。调查结果显示, 中职女生责任心显著强于男生;中职学生干部责任心显著强于非学生干部;来自乡村的学生责任心显著强于来自城镇的学生; 双亲家庭学生的责任心显著强于单亲家庭学生。针对这一调查结果, 本文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 有针对性地从不同年级、不同性别、是否学生干部、不同家庭情况等方面对中职生责任心的培养提出教育对策。

一、关注中职男生责任心现状, 加强对中职男生的 责任心培养

俗话说男女有别, 生理差异是人的性别特征形成的前提和基础。男生和女生不仅在生理上有差别, 在心理上更是有着显著的差异。不同性别的中职生责任心有显著差异, 且女生优于男生, 男生应向女生学习负责任的品质。而在培养中职生责任心的过程中, 男生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我国长期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许多家庭过于宠爱男孩, 因而导致不少男孩形成任性、暴躁、懒惰、轻视女性的毛病, 并且受传统“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 许多家庭的孩子从小多由母亲照顾生活和承担教育, 一些男孩难免会出现女性化倾向。女孩的穿着、行为越来越像男孩, 男孩却越来越爱打扮, 说话细声细气, 动作扭扭捏捏, 一点男子汉气概都没有, 越来越多的孩子趋向于中性化。要想“男孩有男孩样”, 应在早期就对男孩进行性别教育, 这有助于他们增强责任心, 形成男子汉气质, 以及养成不怕困难、主动帮助他人的好习惯。余秋雨曾经说过, 男人的第一魅力是责任感。《服务导报》于1998年7月9日刊登了一篇文章, 文中叙述了一对美国年轻夫妇带着3岁的儿子一起外出。走到大门时, 母亲站住不动, 儿子从后面跑过去, 双手吃力地拉住门把慢慢地把门拉开, 只见他的母亲看也不看他, 昂头径直穿门而去。文章作者问他们为什么让小男孩开门? 父母说他是个男子汉, 男子汉就要勇敢, 就要有责任心, 就应该学会照顾妈妈。可见, 从小对孩子进行性别教育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心。

在学校里, 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因“性”施教, 同时有意识地进行性别教育。男生与女生在许多方面先天就有一定的差异, 如性格、情感、感知能力、兴趣、思维能力、记忆力等。教师应该了解先天生理差异所造成的性别心理差异, 更重要的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不同性别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性。在学校教育中, 教师应要求男生外树形象、内塑气质, 在一些细节方面对男生提出要求, 从点滴的生活细节入手, 培养男生应有的习惯、言行, 如什么时候应该轻声走路, 什么时候应该大声讲话, 男生在各种场合中应该如何表现, 等等。同时, 针对男生责任心较差的情况对男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目的是让男生意识到自己是男生, 跟女生是不一样的。在班级管理中, 可有意识地选男生来当班干, 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把男女生平均分配到各个活动小组中去, 使男女生合理搭配, 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和学习异性的优秀品质, 促使男生在强化责任心意识上受女生感染。俗话说:“男女搭配, 干活不累。”青春期的男生喜欢在女生面前积极地表现自我,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和增强男生的责任心。另外, 学校在对班主任的聘任上, 应有意识地让男老师担任班主任, 这样更有利于对男生进行性别教育。男生有了男老师做自己的榜样, 更能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班级采取“人人当班干, 人人有事干”的方式, 增 强中职生的责任心

由于学生干部的责任心显著强于非学生干部, 因此要培养中职生的责任心, 可从积极培养学生干部入手。学生只有在管理和被管理中认识到责任, 才能学会履行职责。在班集体中, 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文娱委员等学生干部, 每个都有自己的分内事。如班长协助班主任工作, 协调各班委管理班级, 登记考勤情况并评分, 统计每周、每月、期末量化总分;副班长每天负责检查全班学生的仪容仪表是否符合学校的规定;学习委员提醒科代表收发作业, 做好记录;其他委员都有相应的分工。每个学生干部肩上都有责任, 这些责任是他们的义务, 学生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也加强了责任心。

但是, 在班级里通常有很多学生不愿意成为班干部, 而甘当“旁观者”。他们认为当班干不仅容易得罪人还要承担责任, 当班干时必须自己要做好, 而不当班干自己做不好也没关系, 可以为自己找个借口。这正是一种常见的逃避责任, 缺乏责任心的表现。为此, 班级可以开展“每人当一天班长”的活动, 让全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班长或必须承担任务当班长, 从而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心。

在日常管理中, 要尽量多地设置班级岗位, 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接受班级的某项任务, 承担某种责任。可增设各科科代表、组长、眼保健操负责人、教室钥匙负责人、住校生负责人等, 甚至可以把教室内的公物、上专业课的工具用品等的管理具体分配到每个学生身上。如可将保洁区分为走廊、教室、楼梯、扶手和栏杆、黑板和讲台等, 分配给不同学生做保洁员;将公物分为桌凳、报纸杂志, 分配给不同学生做保管员。让“班上人人有事做, 班上事事有人做”,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 而不是被人忽视的可有可无的旁观者。

三、根据中职生的家庭情况有针对性地培养他们的 责任心

城镇与乡村学生、双亲家庭与单亲家庭学生的责任心差异, 提醒我们城镇学生、单亲家庭学生是责任心培养的重点对象。我们应针对不同学生群体人格特征的差异, 采取不同的培养锻炼策略, 实施有效的措施, 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 指导中职生朝积极的方向发展。

对于来自乡村的学生, 应教育他们继续发扬优点, 保持勇敢、独立、冷静、沉稳、吃苦耐劳、自制力强、责任心强等良好的品质;对于来自城镇的学生, 应注重培养他们的意志品质、务实精神、责任心, 克服言行易脱节、以自我为中心的弱点, 可适当多安排一些见习活动和劳动锻炼, 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一些必要的“挫折教育”和“磨难教育”, 使他们慢慢形成敢负责任、不怕吃苦和独立性强等性格。还可以“农村包围城市”, 让乡村学生与城镇学生“结对子”, 相互帮助, 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 让乡村学生通过自己的日常行为感染和带动城镇学生责任心的发展。

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来说, 由于缺乏关爱和照顾, 回到家里常常一个人呆着, 没有交流和欢乐, 所以有时他们不愿回家, 有些沉迷网络, 更不要提对他们进行责任心的培养了。对于单亲家庭学生责任心的培养, 最理想的或许只有给孩子一个完整和谐的家庭, 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而在学校里, 教师要给学生多一分关心, 多一点温暖, 在生活上给他们更多的照顾, 在学习上耐心地辅导, 使他们感受到关爱, 这种方法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要善于利用集体的力量来感染单亲家庭的孩子, 除了鼓励全班学生与这些单亲家庭的学生多接触, 还可以采用“结对子”“一帮一”的形式, 让一部分责任心强的学生与这些学生结成对子, 组织一些性格开朗、乐于助人的学生帮助单亲家庭的学生, 使班内的学生都能意识到帮助他们是自己的责任, 乐于向他们伸出友谊之手。久而久之, 通过言行感染单亲家庭的学生, 使他们的责任心逐渐增强。

中职生责任心培养对策 篇2

一体育文化素养的概念

体育文化素养就是人们在先天自然因素 (生理方面) 基础上通过环境与体育教育影响所产生的后天社会因素 (精神方面) 及其体育能力等品质相结合而形成的人的一种体育素质。根据文化素养的内涵, 可以认为人的体育文化知识修养是基础, 体育人文精神是体育文化素养的核心。体育文化素养主要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品德、体育行为四个方面。体育知识是基础, 没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知识做保证, 对体育的价值观就不可能有正确的理解, 也不能正确认识体育与自身的关系。

二中职生的体育文化素养现状

笔者对鄞州职教中心和奉化职业教育中心2010级近700名新生的体育文化水平作了调查, 结果显示:

(一)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少, 体育兴趣不浓且体育意识差

中职生的体育动机是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据调查87.6%的中职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娱乐、强健体魄、通过体育考试等, 但这些动机的特点是强烈、不持久、不稳定、易变, 目的一旦达到, 动机随之消失, 行为停止。同时, 学校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缺乏整体性, 他们虽然认识到体育运动的健身功能, 但不愿意主动去参与体育活动, 愿意主动参加体育活动的只有28.4%, 对许多运动项目的实际价值不甚了解。

(二) 体育教师仍围绕“达标”成绩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 中职生的体育能力普遍偏低

在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动下, 学校体育教学的重心应全面转向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及习惯。但由于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 至今在职校体育教学内容中竞技体育知识和技能仍占较大比重, 使学生为了“达标”而达标, 为了“考试”而考试。在体育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 难以科学地指导自己的体育实践和正确地评价自己的锻炼效果。学生体育技能掌握的程度不能令人满意, 有89.6%的学生未接触过健美操、轻器械体操、专门器械体操、舞蹈、武术等运动项目。

(三) 参加活动的学生积极性较高, 但缺乏对他们的正确引导, 忽视体育品德的培养

由于在职校体育课上教师只重视对体育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中职生的思想教育或流于形式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或有些教师根本未做到身正为范, 学生只从表面模仿, 使有些中职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言语与体育道德相背离, 如:无故缺课, 迟到早退, 球场上的偏激言行, 体育测试中的舞弊现象等频频出现。

(四) 中职生的体育行为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运动

项目, 而逐渐向运动休闲上发展

当前职业学校中职生运动休闲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列入作息制度的体育活动;中职生自愿组成的锻炼组合;个人形式;体育俱乐部 (协会) 等。尤其是体育俱乐部, 它是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单位, 松散、自由型俱乐部成为学校中职生运动休闲的主要形式。因此, 在校园内韵律体操、健身 (美操、散步、武术、体育舞蹈、散打等已成为热门。

其中, 99.1%的学生认为体育应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但其中79.8%的学生只是偶尔进行一次身体锻炼, 并且大部分学生每次身体锻炼时间不足30min, 而在每周锻炼身体达1~3次的学生中,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每次锻炼时间不足10min。虽然79.3%的学生说自己喜欢体育运动, 有50.2%的学生不喜欢学校运动会。这说明中职生的体育活动还缺乏自主性, 未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

综上所述, 当前我国中职学生的体育知识还较为贫乏, 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个性和行为, 从而充分说明了他们的体育文化素养普遍较差, 由此可见, 体育文化素养教育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中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

三中职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养对策

探究造成中职生体育文化素养普遍较差的主要原因是作为体育文化素养基础的体育文化知识弱而造成了体育人文精神的欠缺, 这个现象与职校体育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如何全面培养和提高中职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是一个值得我们职校体育工作者长期研究的课题。

(一) 加强德育渗透, 提高体育文化水平

职校体育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把体育思想观念渗透到体育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 在提高学生对体育认识的同时, 提高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体育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加强引导和培养。一方面, 在体育理论课的教学中, 需要不断地改变学生已习染的陈旧、落后的观念, 进行体育文化渗透。另一方面, 在体育实践课上进行有效渗透。比如:身体素质的发展和掌握多种体育技能, 有助于劳动素质的提高。多样化的身体锻炼, 能陶冶情操、缓解心理紧张、压抑和烦恼, 协调人际关系, 促进心理健康。

(二) 改革体育教学方法, 加强健身理论教育力度

在改革教学方法中, 加大健身理论力度至关重要。构造中职生体育健身能力与体育健身指导能力培养的课程模式, 将教师与学生的考核、评价统一到健身能力、健身指导能力上来。同时在教学中, 一方面要必须找准教材的重点, 引导学生思考, 感悟体会, 使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 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活动能力得到提高, 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不知不觉地获取体育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新颖性, 只有新颖丰富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才能不断地引起学生的注意, 不断使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知识面。比如在组织身体素质练习时, 将传统的教师讲什么学生做什么的方法, 改为教师先提出练习的要求, 学生开动脑筋。发挥教学的主体作用,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这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学生变得跃跃欲试,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 发挥体育竞赛功能, 培养体育文化素养

体育竞赛是促成学生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体育竞赛的开展给学校体育带来蓬勃生机, 激烈的竞争场面又不同于体育课中锻炼, 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 促进学校体育教学和群体活动的开展, 又会迁移、延伸成为体育文化的积淀。首先, 在体育课的教学比赛中, 分组轮流比赛, 轮流担任裁判工作。教师进行适当的提示指导、讲解和培养, 提高学生的裁判法和组织竞赛的能力, 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锻炼。其次, 让个性鲜明的同学参与到体育比赛中, 能很好地发展他们的体育才能。运动场上热烈的比赛气氛会使学生消除拘谨, 更好地交流体育技能、沟通思想、互相取长补短。最后, 组织未参与竞赛的学生观赏比赛, 借此来扩大其视野、增长其知识、陶冶其情操, 使他们热爱体育和欣赏体育美, 并提高学生体育欣赏水平, 激发锻炼欲望。当然, 在观赏中教师应做到使体育弱势学生由“看热闹”变为“看门道”。运动员精彩纷呈的表演都是激发体育兴趣的催化剂。同时他们可以因此获取如运动员的拼搏精神, 勇猛顽强的作风和集体主义精神, 从而使学生更能懂得体育的价值。

(四) 营造体育文化氛围, 促使体育文化素养养成

体育文化的底蕴是无形的, 它以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影响着学生,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可以说它对学生起着陶冶、导向、激励作用。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一无形资产, 使其发挥应有的效能, 把体育文化体现在校园生活与每个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去。学校体育文化环境是培养和形成体育文化素质的通俗易懂的教材和无声的教师, 它具有形象、直观、可感的特点, 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像体育节的开展, 能使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也给学生创造了积极参加体育文化活动的途径。同时要充分发挥校园媒体的作用。利用学校的广播、有线电视、电教室、宣传栏、墙报, 形成宣传网络, 强化体育文化氛围, 开阔学生的体育视野, 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了解和认识。

参考文献

[1]马宏斌.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现状[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8 (1) :97-98.

[2]杨丽.农业中专生体育文化素养培养论[J].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 (10) :68-71.

培养中职生责任感之我见 篇3

关键词 中职生; 责任感; 社会; 教育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能听到一些关于责任的话题。如,"要负起什么什么责任"、"应对什么负责任"、"承担什么责任"等之类的话,一个人活在世上,要承担许多的责任,如社会的责任,家庭的责任,工作的责任等等,责任支撑一人在这个世界上做人,做事。究竟什么是责任,如何培养中职生的责任呢·

对责任的理解通常可以分为两个意义。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二是指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我们通常说一人负责任,就是说这个人做事情很用心,很让人放心,把事情做的很完美,总是给人留下好的形象。这样人是优秀的,是可信的。说一个人不负责任,就是说这个人做事吊儿郎当,漫不经心,漏洞百出,错误不断,这样的人形象很差,做事让人不放心,不信任。那么我们如何培养中职生的责任心呢·

1 从家庭教育做起

家庭是人们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内在素质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和人格成长。90后的中职生,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特别是,生活在独生子女家庭,由于父母过分珍爱,过分袒护和放纵,对他们一味的迁就,百依百顺,有求必应,使他们变得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家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在家里就像太上皇,飯来张口,衣来伸手。意志薄弱,鄙视劳动,不关心他人,唯我独尊,人人为我的习惯,淡薄了关于"助人为乐""礼貌谦让""见利思议""尊老爱幼"等方面的美德教育。这样的家庭环境使他们变得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情心,不懂得尊重他人,缺乏责任感。因此家长在家庭生活中,应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要培养子女遵守家庭道德,成为一名好子女,培养他们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情感;教会他们遵守学校道德规范,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勤奋学习、尊敬师长的品质;要教会子女遵守社会公德,成为一名优秀青年,让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一份社会责任是可以使人更充实一件事,是可以幸福他人而快乐自己的,说得直白一点,责任在于你为别人付出了什么,而不是别人能带给你什么,让孩子体会到自我对于他人的意义和责任。同时子女对自己行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不断提高道德素质,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

2 从学校教育做起

必须让学生明白那些是一个职校生在家里、学校和社会上应尽的责任;那些是一个社会主义公民对祖国、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中职生在学校除了学会做人,还要考出好成绩,这是无法推卸的。很多学生把学习当儿戏,说到底,就是没有认识到这是自己的责任,随便应付一下,草草了事。这些都是对自己扮演的学生这个角色的不负责任,只有明确责任,才会给自己压力,给自己目标,把压力化为动力,把动力化为能力,把能力化为令自己满意的成绩。还要让学生把遵守校纪校规看成是"我要做的事",而不是"要我做的事"。让学生从身边找榜样,找找那些同学平常能自觉地遵守校纪校规,有那些突出的成绩,这样能真正树立起了对自己的责任感。

3 从身边小事做起

让学生在平常学习生活中领略出责任感之重要,在小事情中反思自己是否有责任感,如放学时电无人关;凳子弄坏,换他人的座;做作业不动脑筋抄袭别人的;过马路闯红灯的;洗衣服时,不关水龙头;把自己的废纸,丢在他人座位底下;做事有头无尾;在墙上乱写乱画;有的中职生把感情当儿戏,轻易伤害他人,对爱情不负责任;老师布置的作业不认真去做,敷衍了事,对老师不负责;轻易答应同学事情而不做,对同学不负责任;受点挫折就轻易选择自杀,对父母、社会不负责任。随意破坏学校的财产;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吃苦耐劳精神不足等等;上述行为要让学生反思,通过反思让学生做有责任感的人。让学生收集有关责任感的典型事例。其中,公安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天灾无情人有情,人民解放军在抗洪抢险、抗震救灾中的高度责任感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要从周围的事做起,要求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劳动中学会忠于职守,严于律己,待人宽厚,助人为乐。

4 从教师的言行做起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处在学生的监督中,教师的品行及生活作风随时都在影响这学生,如果一人连"自我"都失去了,一切就都失去了基础和根本。培养的学生的责任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十年树人,百年树木",作为教师,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做出了好的榜样,耳濡目染,学生会自然跟着学。在学校看到废纸,主动去拾,看到翻倒的凳子马上扶起来,看到有学生生病及时帮助送医院,看到贫困学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解决困难。这样无形中学生跟着模仿,涌现出许多对自己、对同学负责任的好学生。

总之,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加丰满。所以我们认为一个人有为家的责任,为他人的责任,为社会的责任,由小到大,最高的高度,就是最大的责任是"心系祖国"。

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必须立足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人格,保持足够的自由空间。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独立思考、判断、选择,让学生勇于且乐于承担社会责任。使之成长为具有丰富发达的责任感的社会主义新一代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加入到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洪流中去吧!

参考文献

[1] 谢良才 教学与管理 《培养中职生责任心的策略》2009.11

[2] 懂荣森 基础课程杂志 《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方法与用途》2007.04

[3] 刘广臣 一线教育网 《如何培养中职学校学生的责任感》2011.03

中职生综合素质培养及对策 篇4

德育是中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学生德育评价体系中“重知识、轻实践,重均衡、轻个性,重考核、轻能力”的评价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不相吻合。为此,建立一套全面的、科学的、以人为本的、带有导向性、符合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多元化的德育评价体系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构建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的思路

郑州市经济贸易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更适合中职学生成长的评价机制,即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这种评价体系的思路是:在教学化管理模式下,以定量的方式来构建评价因素,将教育内容细分为具体可测的指标体系,将考评结果转化为相对合理的数据类型信息,从而形成一个可操作的多元评价机制。它成功地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评价以行为规范为基础,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根本,在管理中把目标、制度、实施和评价四个要素相互渗透、相互促进,逐渐形成了一套科学、多元、相辅相成的学生评价体系,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拓展了广阔空间。

二、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我校千分制考核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评估共分为品德操行、课业和实习三大板块,分值分别为300分、600分和100分,总分为1000分。学校首先对学生在这三个方面的评价元素、评价指标和评价等级做总体规定,然后依据各年级、各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班主任、年级长负责具体实施操作。学生考核情况(加减分)一般每半学期在全班公布一次,每学期进行汇总,三年内得出总体评价。学校还专门印制了《学生千分制考核表》,人手一份,毕业后装入学生档案。因此,对学生三年的千分制实施考核过程也是对学生道德品质、文明习惯、学习态度、心理素质、奖惩情况等全方位最真实的记录。

千分制评价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随着研究与实践的不断深入,我们在继承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德育目标体系,完善育人管理机制,优化育人队伍,力求构建尊重学生个性、以行为规范为基础、以班级建设为载体、以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为核心、以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根本的多元化评价标准。

三、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取得的成效

实施德育千分制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校每日面对的生动活泼的教育对象――学生。因此,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促进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两个方面:

1.在促进学校发展方面

①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师资队伍。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也是对学生实施全面评价的主体。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内容多元、多层的特点,要求班主任对学生在学业、行为规范、职业素养、文明服务、特长发展等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因此,在考核学生的同时,这也对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依据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内容的要求,我校建立了班主任工作手册制度、副班主任制度等,工作计划、总结、班会、社会活动、家访、个别谈话等都有记载。千分制考核实际上是师生互动,在严格考核学生的基础上,班主任的业务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②完善了德育管理网络,形成了以人为本的德育特色。我们在设置千分制考核的内容时,充分考虑到内容的完整性和人员的可参与性,不但积极动员任课教师、行政人员、勤管人员的参与,而且把学生的考评内容拓宽和延伸到家庭、社会和社区。在校运动会、艺术节、军训、社团展演及各类大型活动中,设家长嘉宾席,让家长看到孩子在校活动的情况,让家长、社会、企业参与其中。创新的教育形式把学校德育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逐步构建成以政教处为中心,班主任为主导,全体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与社区、家庭密切联系的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全新德育管理网络。在这样的德育工作氛围中,关心学生、尊重学生、激励学生、促进学生发展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线,以人为本的德育特色也得到了广大家长的广泛认同。

③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学校特色办学理念。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作为我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集策划组织者、实施活动者于一体,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第一,目标导向功能。学生从入学了解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开始,就对中专三年需要做到的内容一目了然:品德操行课300分、文化课和专业课600分,还有实习实训100分。因此,有利于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明确目标、分清重点。第二,开拓创新功能。班级内的千分制公示栏里清楚地记录着每个学生每一天得到的分值,学生可以直观地去了解自己的表现,并通过自身努力来提高自己的分数。这种创新的德育管理模式,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第三,激励凝聚功能。每学期的千分制考核结果向全班同学公示,并计入学生档案。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这个学期自己哪方面做得不够好,从而激励自己在下学期通过努力来提高自己的千分制等级。这种激励比原始的文化课成绩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进步和提高的空间,从而凝聚成良好班风、校风。这些功能的实现,不仅促进了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固有的校风、学风,还能达成“修身以立人 强技以立业”的校训目标,形成具有经贸学校特色的办学理念。

④提升了办学品质。推行千分制考评后,我校在校风、学风及社会声誉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秉承了我校德育规范好、职业素质高、文化特质强等特点,他们的特长发展也得到了可喜的进步。近年来,我校先后获得了全国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河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我校学生通过努力也取得了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三等奖、河南省技能竞赛一等奖等优异成绩,每年都有多名学生获得省市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职业技能能手、绿城美德少年等称号。另外,我校选派的选手在参加省市各项文艺演出、体育竞赛中也多次获得了一、二等奖。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就业拓展了广阔的空间。近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9%以上。从就业单位反馈情况来看,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其中有很多人已成为用人单位的技术骨干。

2.在促进学生成长方面

①引导学生按照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的立身标准要求自己。我校在德育工作中教育引导学生修身以立人强技以立业,既要学会做事,又要学会做人;既要打开视野、丰富知识,又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既要提高就业本领,又要增强身心健康。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的内容涵盖了知识、技能、情感、道德、修养等方方面面,促进的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道德水准和职业能力的共同提高、协调发展,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德才并进、和谐成长。

②激发学生个体自信和群体自信。千分制是学生管理手段的一种变革,它要达到的目的是调动基础不同的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失落的自信心。我们提出:“用凸透镜放大学生优点,用凹透镜看待学生缺点。”注重唤醒学生自我价值意识,发挥其潜能,让学生找回希望,重塑信心。如果学生在某个评价项目上落后了,可以用其他项目上的突出表现,把失去的分补回来。这样既完成了职业学校的一般要求,又张扬了学生个性,为成功教育和愉快教育创造了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面对那些不得已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群体,我们通过恰当教育和引导,促使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只要坚信“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脚踏实地,一定能创出属于自己的未来。千分制的实施无疑可以使职业学校的学生从更为宽广的角度重新认识自己,产生群体自信。

四、存在问题及思考

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力抓手,我校的千分制考核评价体系仍在摸索中不断完善,目前还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千分制考核的主体是学生。新入校的中职生面对全新的管理体制,往往重视不够。因此,只有让学生充分认识、高度重视,这一措施才能起到作用。一般来讲,必须经过3年的考核,真正与就业挂钩才能起到作用。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学校在新生一入校就把千分制的学习内容、实施办法、目的等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的考核情况每周都在班级公示栏中进行更新,期末进行汇总,由“学生自评―千分制考核小组评定―班主任评定”后给予最终等级评定,并得出每位学生的每学期和3年内的整体评价。所以在考核学生的同时,也是引导和督促学生自我约束和提高认识的过程。我校在千分制实施初期,由于引导不够,学生重视程度也就相应不高,效果自然就不太理想。

2.还未能切实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就业推荐挂钩

中职生的就业推荐是中职生最为关注的,是关系到个人切身利益的大事。我校千分制考核方案明确规定:“将考核结果作为学生毕业推荐的依据。”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受到各种现实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学校对学生的考核成绩并不能过多地影响到学生的就业选择。鉴于此,我校在后来的毕业推荐时,就积极与用工单位联系并召开座谈会,主动向用人单位介绍学校千分制的实施情况,争取用人单位的理解和支持。同时,学校坚持按考核等级推荐,切实履行考核方案的承诺。经过近两年的实施,这个弊端逐步得到克服,形成了良性循环。

3.工作还处于探索阶段

千分制考核虽然在省内外有不少学校已经取得了丰富经验,但在我校还处于探索阶段,所以学习、提高、完善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下一步,我们要积极组织教师及课题组成员多参观、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还要邀请相关专家召开座谈会,虚心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使这个方案更加完善,更加适合我校实际。

总之,千分制评价体系是一套科学、多元、相辅相成的学生评价体系。它的实施,不但能够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均衡发展,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对大幅度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也是我们制订和实施千分制的初衷。

上一篇:小儿急腹症的临床下一篇:调节呼吸